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发酵技术教案

发酵技术教案

发酵技术教案
发酵技术教案

第一节“发酵技术”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说明食品的腐败的原因。

3、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运用发酵技术制作一种传统食品。

(3)、体会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与生物学有关的知识。

2、能力目标

(1)、通过品尝酸奶,引出身边的发酵技术。

(2)、通过自制酸奶(或制酱,或酿米酒)的实践活动,了解微生物发酵技术的一般原理。(3)、通过制用沼气发酵装置,了解科学技术的关系。

(4)、通过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活动,了解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生物知识的应用价值。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体验与生物发酵技术有关的职业。

三、教学重点

1、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四、教学难点

1、活动:制作沼气发酵装置。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3、活动: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准备

1、生物技术成果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2、生活中常见的发酵产品:调味品、米酒等。

3、师生各自制一份酸奶。

4、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自制一份米酒。

5、收集工业化的发酵产品:味精、抗生素、加酶洗衣粉等。课前学生调查家中厨房里的

调味品。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你们吃过面饱、酸奶吗?你们洗衣服时用过加酶洗衣粉吗?知道多莉绵的故事吗?通过多媒体或图片给学生展示。从而导入本章课题——《生物技术》。

出示面包、酸奶、醋等准备好的发酵食品,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发酵产品?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发酵技术》。可见,了酵技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可不分,有极重要的意义。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或多媒体画面,让学生回答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生活体验。

指导学生看教材114页,并勾画生物技术的概念。

学生积极回答。甜面酱、豆腐乳。。。。。

(一)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

你们还记得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特点吗?

你们家中厨房中有哪些发酵产品?

你可能品尝过多种各有特色的酸奶,但你品尝过自制的酸奶吗?其实课前几天老师已经

布置每一个小组的同学按照书中的操作步骤自制一份酸奶,今天老师和你们一样制作了一份酸奶,让我们一起来品尝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好吗?

(品尝学生自制的酸奶时,教师要提示学生品尝前一定要仔细观察酸奶的色泽和形态,确认质量合格后才能品尝)。

通过展平台或每小组一名学生进行对自制酸奶进行展示,并对每小组的酸奶进行评比。提问:(1)你们刚才品尝的酸奶是什么味?

(2)你们能否将刚才品尝的酸奶,制作的步骤讲给大家听呢?要求学生阅读教材115页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3)为什么要将牛奶煮开?

(4)煮开的牛奶为什么要冷却后,才可加入酸奶?

(5)加入酸奶的作用是什么?

(6)为什么酸奶和牛奶的口味、形态不同?

(7)你能举出一种利用相同原理制用的食品或饲料吗?(教师要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给予

肯定的指导)。

教师小结:酸奶的制作需要乳酸菌的参与,温度适宜,没有氧气条件,可以使牛奶中的营养物质产生乳酸所致。四川泡菜、青贮饲料等根据同样的发酵原理。

回答:微生物种类多、代谢能力强、繁殖速度快,代谢方式多样。

味精、酱油、豆豉、泡菜。。。。。

学生品尝酸奶,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体验自己的劳动成果。并让每小组的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制作过程。

学生回答:(1)酸奶呈酸味、微酸。

(2)一是器具和原料的消毒,二是微生物接种,三是微生物的发酵。(学生一边回忆自制

酸奶的操作,一边对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

(3)牛奶煮开可杀死牛奶中可能存在的其他的微生物,避免酸奶腐败。

(4)煮开的牛奶冷却后才能加入酸奶的原因是高温能杀死乳酸菌或减弱乳酸菌的生活力。(5)加入酸奶的作用是接种。

(6)不同的学生描述会不同。但是大多数同学指出酸奶的口味有点酸,酸奶是因为在乳酸

发酵的过程中,利用牛奶的营养物质产生乳酸等物质,牛奶与乳酸的物质不同,口味就不同。酸奶是固态,像豆腐。

(7)泡菜、酸菜、青贮饲料。。。。。

(二)酿一醇香浓郁的米酒

同学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闻一闻,是什么?(同时拧开盖知道怎么酿成的吗?

课前几天已布置同学们回家在家长的指导下制用的米酒,质量如何?让全班同学看一看你的劳动成果,行吗?(要加强学生的教育,不能饮酒,对同学们的身体影响很大)。

好的。我们来看看怎样才能酿出一醇香浓郁的米酒,请看教材116页活动:酿一瓶醇香浓

郁的米酒。

指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方法步骤,让学生明白制作米酒的一般方法。

提问(1):同学们品尝了酿制的米酒和基本操用方法,酒药里有哪些微生物?在酿酒中起什么作用?

(2)酒药为什么要与米混合均匀?学生回答时要给予肯定与鼓励。

(3)联系前面的知识回答,米饭表面的绒毛是什么?

(4)如果酿酒的时间拖长,味道会发生什么变化?

(5)同学在酿酒的过程中注意了哪些问题?

归纳小结:酿酒时酒药与米饭充分混匀,酒药的质量要合格,发酵的温度要适宜,创造无氧的环境。

曲霉、毛霉酵母菌

淀粉——————葡萄糖———酒精

30℃无氧

学生边看边,作吸气状。好香,有酒香味。学生相互交流着,我们能像制酸奶一样自己酿酒吗?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计论酿酒的方法步骤。

让每一个小组指定一名学生进行对对方的米酒进行评价。

回答:(1)酒药中有曲霉、毛霉、酵母菌等微生物。可用米饭作为原进行酒精发酵,产生酒精。

(2)酒药与米饭混合均匀的目的是使酒药生物更充分地利用米酒作为原料,加快发酵的速度。

(3)米饭表面的绒毛是霉菌的菌丝。

(4)如果酿酒的时间拖长,有更多的糖被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所以米酒的甜度会减少,酒味变浓。

(5)注意酒药的质量和米饭充分均匀混合,温度不能太高,适宜的温度,米饭要煮熟煮透

等。

三建议活动:选做一种调味的发酵酱

指导学生看教材117页建议活动:选做一种调味的发酵酱,讨论发酵酱的一般过程有哪

些?

制作发酵酱和制豆豉时,需要微生物的参与吗?制曲过程中为什么要将原料蒸熟?

在制内过程中却需要适量的食盐水,其目的是为什么?

归纳小结:制作面酱的原料是面粉,需要米曲霉素进行发酵;制作黄豆酱的原料是面粉

和黄豆,主要需要米曲发酵;制作豆豉的原料是黄豆,主要需要米曲霉、毛霉、黑根霉等进行发酵。回答:原料处理,制曲,发酵制酱、晒酱。

都需要微生物的参与,发酵微生物的参与,发酵微生物来自空气。制曲过程中将原料煮

熟更容易被微生物利用。

主要是抑制腐败微生物的活动,使产品咸味更适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分析某农业村的结的结构示意图利用媒体:“某生态农业村的结构示意图”,请同学们分析该农业村是怎样处理人、畜粪便和农作物秸杆的?(教材第102页某生态农业村结构示

意图)。

提问:生态农业村的做法有什么优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讨论和发言)。

你们知道沼气是怎样产生的吗?

那在什么样的条件和设备中才能产生沼气,我们一起来制作沼气发酵装置。学生回答;

将生活垃圾、粪便、秸杆进行沼气发酵;农作物的秸杆没有焚烧,是经过发酵产生沼气,作能源利用了,这样不会污染环境,还提高了经济效益。

回答:利用了农作物秸杆中的能量,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主生沼气,杀灭粪便中的病菌,

减少燃烧秸杆对环境的污染,减少粪便传播疾病的机会,提高了阳光利用率和农作物中生物能量的转化率。

回答: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的。

准备实验装。

二制作发酵装置

三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课前准备好制作的沼气发酵简单装置的器具和发酵原料。

教师指导学生认真地阅读教材120页“制作沼气发酵装置”的内容,教师要及时讲解,操作

步骤及注意事项。

小组活动:注意公工协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发酵一段时间,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因为课堂时间短,让学生课外观察)。

提问1:在沼气的发酵过程中,池塘污泥的作用是什么/

2在沼气的发酵过程中,植物秸杆和猪粪的作用又是什么?

3、在制作装置的过程中,为什么要用橡皮塞塞A和B的瓶口?

4、你能预测实验装置中发生怎样的实验现象,才表明沼气发酵的过程开始了。

5、发酵一段时间后,应从哪个部位采用哪种措施检验是否有沼气的产生呢?

同学们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了沼气发酵装置,并对实验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发表的意见很好,那么沼气发酵的原理是什么呢?沼气发酵有何作用呢?你认为沼气发酵在生态农业中有何重要的意义?

归纳小结:(1)沼气发酵的原理:杆及人畜粪便等在厌氧的条件下,温度保持在25℃需

要甲烷细菌的参与,经过发酵产生了甲烷,可以燃烧、照明等,沼气渣可以作饲料、鱼料及畜禽饲料。

(2)利用沼气发酵能够更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增加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改善农村生态

环境质量,从而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酸奶、沼气、米酒等是传统的发酵技术,还有工业化的发酵产品。如在生活中运用的味精、加酶洗衣粉等是工业化的产品。

指导学生看书,书中介绍了哪些工业化的发酵产品,生产方式及用途是什么?

讲解:国科学家巴斯德揭示了微生物在发酵中的作用,使发酵技术有了理论基础后人们开

始利用微生物工厂生产各种产品,从而构成了生物技术产业。这些工业化的产品早已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同学们想一想,它们用在哪些方面呢?

认识发酵装置的器具及其作用(有学生看见发酵原料有恶心感,但教师的鼓励下,能顺利进行下面的实验。

制作沼气的步骤:一是将猪粪70克,粉碎的植物秸杆20克,池塘污泥50克,清水350毫升,混匀放入在A瓶中。在B瓶中装入少量的清水,水面封住玻璃管口。二是照教科书

中的装置图进行制作装置。三是用凡士林涂抹接口处。四是把整个装置放置在25℃上条件下,将止水夹挟紧进行发酵。

1、沼气的发酵主要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池塘污泥中含有沼气发酵所需要的厌氧微生物,尢其是产甲烷的细菌。

2、植物秸杆为微生物提供含碳的有机物,猪粪为微生物提供氮、磷等养料。

3、因为产生沼气的甲烷菌是厌氧微生物,要在无氧的条件下发酵产生沼气,所以要将瓶口塞紧。

4、学生观察。

5、将教材装置2处的止水夹打开,使气体自尖嘴玻璃管口徐徐流出,以燃烧排出的气体如果看到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就说明有沼气产生。

学生看书后回答:(1)有抗生素,能够治疗许多疾病;(2)氨基酸,广泛运用于医药、食品、饲料等;(3)甜味剂,广泛用于饲料、果冻等;(4)食用有机酸,广泛用于饲料、糖果等;(5)酶制剂,广泛运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以上这些工业化产品均是微生物发酵产品。

回答:略

四活动: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作用要求学生课前进行调查,同学们做得怎样呢?

请各小组一名学生进行汇报调查结果。

微生物发酵技术产品应用于生活的有哪些呢?

如果没有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便?小组代表分别介绍调查的内

容和结果。

用于食品和食品加工业等。

食品单一,味道不好,没有鲜味;影响疾病的治疗等。

七、板书设计

第25章生物技术

第一节发酵技术

一、身边的发酵技术

(一)发酵食品

1、认识发酵食品。

2、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3、酿一瓶醇香浓郁的米酒。

4、制作发酵酱。

(二)、沼气发酵

1、制作沼气发酵装置。

2、沼气发酵的原理。

3、沼气发酵的应用。

4、沼气发酵的优点。

二、发酵工业产品。主要有抗生素,氨基酸、甜味剂、食用有机酸。

2021年发酵食品的制作 教学设计

发酵食品的制作教学设计 第一节发酵食品的制作 一、教学设计思想 酸奶为纯绿色食品,营养丰富,可促进人体消化吸收,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对儿童、老年人尤佳,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青睐。因此,课本选择了以酸奶为代表学习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可以安排学生课下完成。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2.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的过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尝试制作酸奶。 情感目标 体验制作酸奶的过程 三、重点难点 重点: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难点: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 四、教学媒体 视频资料、烧瓶等 五、课时建议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前准备]分小组课前一天完成酸奶的制作 大家谈组织大家谈论 知识链一、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二、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 想一想 提前两天对学生进行指导: 1.酸奶的制作过程:鲜奶加糖→灭菌→降温→接种→装瓶→封口→恒温发酵→冷却→检样→成品。 2.注意事项:①玻璃瓶最好选择耐高温的;②温度计要消毒的;③发酵时要密封;④消毒后的玻璃瓶要冷却。 向学生出示两个问题:

1.制作酸奶为什么要加糖? 2.发酵时为什么要密封瓶口,形成无氧环境。 引导学生总结: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利用乳酸菌或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使之大量繁殖,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菌或酒精的过程。制作过程:一般包括灭菌、接种、密封、发酵等步骤。 让学生们说说自己了解的发酵食品方面的情况 在各种生物酶的作用下,面团中的双糖和多糖转化成糖,在适宜的温度、水分、ph值以及必要的矿物元素环境下,酵母直接利用单糖进行新陈代谢,产生二氧化碳,并进行繁殖,使面团中的酵母数量愈来愈多,产生大量的气体,最终使面团膨胀成类似海绵的组织结构;酵母发酵的过程伴随产生的各种复杂化学芳香物质,以及对面团分子结构的改变,都使面团在烘焙过程中体积膨胀、口味芳香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以酸奶为例,酸奶的制作过程:鲜奶加糖→灭菌→降温→接种→装瓶→封口→恒温发酵→冷却→检样→成品。

《发酵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发酵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发酵工程》课程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该课程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实践性强。针对课程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手段优化和教师素质提高,以及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等方面思考与探索该课程教学思路,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和实践能力,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发酵工程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140-02 生物技术是当前世界最前沿的科学技术,目前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迅速发展。发酵工程在生物技术中扮演着产业化的关键角色。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一定的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发酵工程》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教学体系的合理编排和设置对生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仅就14年来的《发酵工程》授课实践,结合其他兄弟院校的教学经验谈谈感悟。 1 精选教学内容,整合课程体系

1.1 精选教学内容 河南科技学院(后简称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发酵工程》课程是在修完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化工原理等课程之后,本科三年级第一学期开设,与《生物分离工程》、《生化工程》和《生物工程设备》同期开设,《酶制剂》、《酒类工艺学》和《生物制药》等专业课程在其后开设。生物工程各专业核心课程之间的知识具有较高关联性,教学过程中避免与其它课程交叉重复。我校每四年进行一次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在参与的制定2005年、2009年和2013年新修订的教学大纲中,《发酵工程》课程的课时由72学时不断被压缩为现在的48学时。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使学生掌握发酵工程最基本的内容,提高他们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发酵工程》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的《发酵工程》授课内容提炼为:以发酵工业过程共性环节为主线,按照发酵工艺过程串联为菌种―培养基―种子扩培―发酵过程控制一条主线。发酵工程的教学中还应对发酵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和体系进行分析和阐述;同时经济学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比较宽泛,只需结合发酵工厂的实际有选择地讲授,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基于此将发酵工程教学内容从章节编排上为:绪论(2学时),工业微生物(4学时),微生物发酵机理(4学时),

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教学设计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学习目标】 1.说明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制作原理,设计制作果酒和果醋等的装置。 2. 完成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在家中与父母一起做腐乳和泡菜。能分析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完成以下内容。 一、果酒、果醋的制作 1.制作原理 微生物 原理 果酒 果醋 2.制作装置图 如图是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①是______________, ②是_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___。制作果酒时,要经常打开 __________,但不能打开_____________;制作果醋时,要适时通过充 气口充气,关闭________。 3. 注意事项 ①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冲洗后除去枝梗,以避免去除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②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因为操作的每一步都可能混入杂菌。为避免杂菌污染:榨汁机要洗净并晾干;发酵装置要洗净并用70%的酒精消毒;封闭充气口;若用简易的发酵装置,每隔一定时间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③控制好发酵时间与温度、果醋制作时适时充气。 思考:为什么发酵瓶要留有1/3的空间?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是否要通入气体? 二、腐乳的制作 1.制作原理 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有多种,但是以________为主。毛霉产生的酶可以将豆腐中的一些成分进行转化: 2.制作中所加的盐、酒和香辛料的作用 (1)加盐的目的是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卤汤中的酒含量在_______左右,酒可以________________,同时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 (3)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注意事项 ①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水、盐、酒、温度、发酵时间等。 a .水的控制:含水量约70%,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 b .盐的控制:盐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浓度过低,豆腐易腐败变质。 ?? ? ?? 蛋白质 ―― → 蛋白酶 + 脂肪 ―― → 脂肪酶 ________+_________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 发酵技术济南版

《发酵技术》 ◆教材分析 生活中每个人都离不开发酵食品,如酸奶、泡菜、果酒等,这些事例都是学生每天在生活中经历着的。教材内容的设置,一方面说明了现实中的某些问题可以通过生物技术来解决,另一方面也拉近了生物技术与学生生活的距离。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能使学生真实得体验到微生物的重要作用和发酵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便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 (2)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3)描述酒精发酵的过程,明确酒精发酵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 (2)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生物技术与人类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1)食品发酵的原理。 (2)发酵技术的应用。 【教学难点】 探究制作酸奶需要的条件及操作过程。 ◆课前准备 ◆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们在生活中发明创造了丰富的生物技术,我们至今仍在享用这些宝贵的财富。酿酒、制酱、泡菜……生活中生物技术的应用几乎无处不在,它与人类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观察下列图片,这些食品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发酵食品) 是的,发酵食品是通过一定的技术制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发酵技术。 二、新课学习 运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对食品原料进行加工并制作出新型食品的方法,就是发酵技术。 食品发酵涉及的微生物种类很多,发酵的技术也不尽相同。 相关链接:发酵的含义 生物学上,人们习惯把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发酵。工业生产上,则笼统地把一切依靠微生物生命活动而实现的产品生产称为发酵。根据发酵过程对氧的需求情况,可分为厌氧发酵和通风发酵;根据发酵生成的产物,可分为乳酸发酵、酒精发酵、抗生素发酵等。 视频:《发酵现象》 (一)乳酸发酵 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提出了著名的发酵理论:“一切发酵过程都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可引发不同的发酵过程。如沼气发酵、泡菜的腌制过程等。而我们经常喝的酸奶就是利用乳酸菌发酵制成的一种乳酸饮品。 探究活动:探究制作酸奶需要的条件 提出问题:用鲜奶制作酸奶时需要提供哪些必要的条件? 作出假设:制作酸奶需要适宜的温度、无氧条件。 材料器具:新鲜牛奶,蔗糖,酸奶;烧杯,量筒,广口瓶,酒精灯,pH 试纸等。 视频:《自制酸奶》 操作方案: 1.将新鲜牛奶倒入洁净的烧杯,加入适量的蔗糖(约占牛奶总量的10%),加热煮沸4~5分钟;将广口瓶洗净并浸泡在水中,用水加热煮沸5分钟。 2.当牛奶自然冷却到40℃左右时,按照1∶5的比例将准备好的酸奶加入牛奶中;充分摇匀,用pH 试纸测定奶的酸碱度。

传统发酵技术【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测试题】

传统发酵技术【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测试题】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在果酒发酵后期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 B.条件适宜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C.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密度会逐渐减小 D.将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腌制时,底层和近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 2.下列关于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参与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 B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即可制作果醋 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生产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D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减少盐量 3.右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越快 B.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 C.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J冶型增长 D.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 4.在发酵条件的控制中,不正确的是 A.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约1/3的空间

B.要想一次得到较多的果酒,在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将瓶装满 C.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除在适宜的条件下,时间应控制在 10~12d左右 D.制作葡萄醋的温度要比制葡萄酒的温度高些,但时间一般控制在7~8d左右 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樱桃番茄为材料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 B.先供氧进行果醋发酵,然后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 C.与人工接种的发酵相比,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 D.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生长繁殖 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 B.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糖汁产生酒精 C.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 D.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的蛋白酶和脂肪酶 7.果酒变酸、酸奶的制作、腐乳外部致密的一层“皮”,它们分别与哪种菌有关 A.醋酸菌、乳酸菌、毛霉B.乳酸菌、毛霉、醋酸菌 C.醋酸菌、酵母菌、毛霉D.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8.为了让豆腐上更多更快地长出毛霉,所需的条件是 A.温度为15~18℃,干燥环境B.温度为15~18℃,用水浸泡豆腐

《发酵技术》教案

第一节发酵技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 (2)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3)描述酒精发酵的过程,明确酒精发酵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 (2)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生物技术与人类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 (1)食品发酵的原理。 (2)发酵技术的应用。 【教学难点】 探究制作酸奶需要的条件及操作过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们在生活中发明创造了丰富的生物技术,我们至今仍在享用这些宝贵的财富。酿酒、制酱、泡菜…… 生活中生物技术的应用几乎无处不在,它与人类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观察下列图片,这些食品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发酵食品) 是的,发酵食品是通过一定的技术制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发酵技术。 二、新课学习 运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对食品原料进行加工并制作出新型食品的方法,就是发酵技术。 食品发酵涉及的微生物种类很多,发酵的技术也不尽相同。

相关链接:发酵的含义 生物学上,人们习惯把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发酵。工业生产上,则笼统地把一切依靠微生物生命活动而实现的产品生产称为发酵。根据发酵过程对氧的需求情况,可分为厌氧发酵和通风发酵;根据发酵生成的产物,可分为乳酸发酵、酒精发酵、抗生素发酵等。 视频:《发酵现象》 (一)乳酸发酵 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提出了著名的发酵理论:“一切发酵过程都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可引发不同的发酵过程。如沼气发酵、泡菜的腌制过程等。而我们经常喝的酸奶就是利用乳酸菌发酵制成的一种乳酸饮品。 探究活动:探究制作酸奶需要的条件 提出问题:用鲜奶制作酸奶时需要提供哪些必要的条件? 作出假设:制作酸奶需要适宜的温度、无氧条件。 材料器具:新鲜牛奶,蔗糖,酸奶;烧杯,量筒,广口瓶,酒精灯,pH 试纸等。 视频:《自制酸奶》 操作方案: 1.将新鲜牛奶倒入洁净的烧杯,加入适量的蔗糖(约占牛奶总量的10%),加热煮沸4~5分钟;将广口瓶洗净并浸泡在水中,用水加热煮沸5分钟。 2.当牛奶自然冷却到40℃左右时,按照1∶5的比例将准备好的酸奶加入牛奶中;充分摇匀,用pH 试纸测定奶的酸碱度。 3.将烧杯中的奶平均分装到三只广口瓶中。1号和2号广口瓶盖上瓶盖,3 号广口瓶不盖瓶盖。 4.将1号广口瓶放置于0℃~5℃的环境中,2号和3号广口瓶放置于30℃~35℃的环境中。4~6小时后,观察瓶内奶的变化,并用pH 试纸测定奶的酸碱度。 实施计划:根据所作假设和制订的计划,选取相应的材料器具,完成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作好记录。 得出结论:乳酸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无氧条件下会大量繁殖,将牛奶中的葡萄糖分解或转化为乳酸,从而使牛奶呈现酸味。 表达交流: 1为什么要清洗烧杯、广口瓶等实验器材,并进行加热处理? 杀死其中的细菌等微生物,防止杂菌的污染。 2.哪只瓶中的牛奶变成了酸奶?这说明了什么? 2号瓶,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无氧条件。 在适宜的温度和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利用葡萄糖生成乳酸。可见,乳酸发酵是利用乳酸菌对某些原料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一种技术。 乳酸菌是世界公认的安全可直接食用的菌株,可以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并能够赋予食品独特的风味和质地,延长食品的贮藏时间。

发酵工程思考题(含答案)教学文案

发酵工程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发酵及发酵工程定义? 答:它是应用微生物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原理,利用微生物等生物细胞进行酶促转化,将原料转化成产品或提供社会性服务的一门科学。由于它以培养微生物为主,所以又称为微生物工程。 2、发酵工程基本组成部分? 答:从广义上讲分为三部分:上游工程、发酵工程、下游工程 3、发酵工业产业化应抓好哪三个环节? 答:发酵工程产业化就是将有关应用微生物的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发酵产品,并投向市场的过程。 三个环节:投产试验、规模化生产和市场营销。 ①投产试验:涉及到”上、中、下三游”工作,即研究成果的验证、小试、中试和扩大试验。 ②规模化生产:值得注意的是产品质量问题,其检测必须符合相应产品标准。 ③市场营销:市场开拓对技术本身影响不大,但参与市场竞争却是产业化成败的决定因素。 4、当前发酵工业面临三大问题是什么? 答:菌种问题 纯种,遗传稳定性,安全,周期短、转化率高产率高抗污染能力强:噬菌体、蛭弧菌; 合适的反应器 生产规模化原料利用量大,并且具有一定选择性,节能,结构多样化、操作制动化,节劳力。 基质的选择 价廉原料利用量大,并且具有一定选择性易被利用、副产物少,满足工艺要求。 5、我国发酵工业应该走什么样的产业化道路?发酵过程的组成部分? 答第一步为技术积累阶段、第二步为产业崛起阶段、第三步为持续发展阶段 典型的发酵过程可划分成六个基本组成部分: (1)繁殖种子和发酵生产所用的培养基组份设定; (2)培养基、发酵罐及其附属设备的灭菌; (3)培养出有活性、适量的纯种,接种入生产容器中; (4)微生物在最适合于产物生长的条件下,在发酵罐中生长; (5)产物分离和精制; (6)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的处理。 第二章菌种的来源(1) 1、自然界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操作步骤? 答:标本采集,预处理,富集培养,菌种分离(初筛,复筛),发酵性能鉴定,菌种保藏 2、从环境中分离目的微生物时,为何一定要进行富集? 答:让目的微生物在种群中占优势,使筛选变得可能。 3、什么叫自然选育?自然选育在工艺生产中的意义? 答:不经人工处理,利用微生物的自然突变进行菌种选育的过程称为自然选育。 意义:自然选育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可达到纯化菌种、防止菌种退化、稳定生产、提高产量的目的。虽然其突变率很低,但却是工厂保证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 4、诱变育种对出发菌株有哪些要求?

专题一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1.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发酵是指通过微生物的培养技术来大量生产代谢产物的过程。包括有氧发酵(如醋酸发酵等)和无氧发酵(如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等)。 2.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生殖方式主要为出芽生殖,此外也能进行分裂生殖和孢子生殖。 3.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能量充足以出芽方式大量繁殖,其反应式为:C6H12O6+6O2+6H2O-酶→6CO2+12H2O+能量。无氧时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反应式为:C6H12O6–酶→2C2H5OH+2CO2 +能量 4.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20℃左右最适宜酵母菌繁殖。在葡萄酒自然发酵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浓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制约。 5.醋酸菌是原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生殖方式为二分裂。在氧气、糖源充足的情况下,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在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反应式为:2C2H5OH+4O2→CH3COOH+6H2O。 6.醋酸发酵条件的控制:①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②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控制好发酵温度,使发酵时间缩短,又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 7.果酒与果醋的实验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酸发酵→果醋)。果酒中酒精的检验可用[酸性] 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来鉴定。 8.果酒和果醋制作装置中排气口与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相连接的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开口向下目的是有利于二 氧化碳排出。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关闭充气口;制醋 时,充气口应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9.防止发酵液被污染须注意以下几点:1)先冲洗葡萄,再除去枝梗,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2)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进行酒精消毒;3)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1.2 腐乳的制作 1.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营腐生生活。

发酵条件的控制与调节

发酵条件的控制与调节 1.水分调节 好氧堆肥质量和效率直接受堆肥物料水分含量的影响,水分的作用主要为溶解有机物并参与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和调节堆肥温度。一般认为堆肥初始含水量在40%~70%就能保证堆肥顺利进行。当含水量低于40%时,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会受到抑制,堆肥将由好氧向厌氧转化,尤其当含水量低于15%时,菌体代谢活动会普遍停止;当含水量太高时,超过70%,物料空隙率低空气不足,不利于好氧微生物生长,减慢降解速度,延长堆腐时间,并产生二氧化硫等恶臭气体。按重量计,初始堆料的含水率应保持在50%~65%,过低和过高都会影响发酵过程,而牛粪的含水率一般在75%~80%,往往需要加入吸湿性强的调节料以降低混合堆料的水分含量。 2.发酵温度 温度是堆肥正常发酵的重要条件之一,堆肥温度的控制就是要保持堆体顺利升温、维持适当温度和温度的下降。不同种类微生物的生长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嗜温菌的最适温度是30~40℃,嗜热菌的最适温度是45~60℃,高温堆肥的温度最好控制在55~65℃,不宜超过65℃,超过65℃就会对微生物的生长产生抑制。堆肥化是一个放热过程,若不加以控制,温度可达75~80℃,温度过高会过度消耗有机质,并降低堆肥产品质量,根据卫生学要求,堆肥至少要达到55℃并保持5天以上才能保证杀灭堆层中大肠杆菌及病原菌。生产实践中常采用翻堆或强制通风办法控制温度。 3.碳氮比调节 碳氮比(C/N)是指堆肥原料与填充料混合物的总碳(C)与总氮(N)的比值。碳源是微生物利用的能源,氮源是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在堆肥过程中,碳源被消耗,转化成二氧化碳和腐殖质物质,而氮则以氨气形式散失,或变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或由生物体同化吸收。因此,碳和氮的变化是堆肥的基本特征之一。由于微生物的C/N范围为4~30,因此用作供其营养的有机物碳氮比最好也在此范围内,C/N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嗜氧菌的生长和繁殖,堆肥过程中适宜的碳氮比(C/N)为20~30:1,30:l较为理想。北方地区在生产实践中可采用在牛粪中添加有关原料调节碳氮比,一般牛粪堆肥处理时可不调整C/N。 4.通风调节 通风是好氧堆肥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提供好氧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氧气,通过供气量的控制,可去除堆料中多余的水分,调节堆体温度,减少恶臭产生。研究表明,堆料中氧含量为10%时,就可保证微生物代谢的需要。在供氧充分而其他条件也适宜的情况下,微生物迅速分解有机物,产生大量的代谢热,如果不能对多余热量进行控制,温度升高到超过微生物生长的适宜范围,将会抑制有机物的生物降解、延长处理时间,增加设备运行费用,并且产生难闻的气味。可适时采用翻堆方式通风或设有其他机械通风装置换气,调节堆肥物料的氧气浓度和散热,同时应注意堆体堆积要松紧适度,保持物料间有一定的空隙以利通气. 5.pH值调节 pH值是微生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堆肥中微生物最适宜的pH值是中性或弱碱性,pH值太高或太低都会使堆肥处理遇到困难。许多研究者提出,

发酵工程教学大纲

发酵工程》理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学时:64 学分数:4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 课程类型:必修课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发酵工程》课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课程的基础上,系统的掌握发酵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较深刻的微生物学观点,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同时要求学生能了解现代发酵工程理论和技术的新发展。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知识点:发酵工程的概念;发酵工程的发展简史;发酵工程的基本内容;发酵工程的后处理。重点:发酵的概念;发酵工程简史;发酵工程的应用。 难点:发酵工程的一般过程。 学生掌握要点:发酵工程的发展史中四个时代和发酵工程应用领域。 第二章工业发酵菌种的选育(4 学时) 知识点:菌种的来源;发酵高产菌种选育;菌种退化和菌种保藏。 重点:微生物选择性分离;自然选育和诱变育种。 难点:诱变育种的方法。 学生掌握要点:自然选育和诱变育种技术。 第三章工业发酵培养基(2 课时)

知识点:发酵营养基质的组成;工业发酵中营养基质的种类;工业发酵中营养基质的选择;工业发酵中营养基质的配制方法。 重点:掌握工业发酵用培养基的要求、培养基的构成以及培养基各组分的作用;掌握影响培养基质量的因素及控制措施;熟悉淀粉糖的制备原理、方法和工艺过程。 难点:影响培养基质量的因素及控制措施;淀粉糖的制备原理、方法和工艺过程。第四章工业发酵过程灭菌(4 课时)知识点:常用的灭菌方法;培养基与发酵设备的灭菌;空气除菌。 重点:掌握微生物热死动力学;掌握影响灭菌效果的因素及控制方法;重点掌握分批灭菌和连续灭菌的工艺过程及操作要点;掌握空气介质过滤除菌的工艺过程。 难点:无菌空气的制备方法和要点。 学生掌握要点:分批灭菌和连续灭菌的工艺过程及操作要点;无菌空气的制备方法和要点。 第五章种子扩大培养(2 课时)知识点:种子制备工艺,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重点: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工业发酵种子扩大培养的工艺过程及操作要点。难点: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 学生掌握要点: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工业发酵种子扩大培养的工艺过程及操作要点。第六章发酵罐及其附属设备(4 课时)知识点:需氧发酵罐,嫌气发酵罐,表面培养设备,发酵设备的清洗与检修,发酵罐选型 注意事项。重点:理解气升式发酵罐、自吸式发酵罐、酒精和啤酒发酵罐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 点; 理解表面培养设备类型、特点和工作原理;理解发酵罐选型注意事项;掌握通用式发酵罐的结构、工作原理。 难点:理解气升式发酵罐、自吸式发酵罐、酒精和啤酒发酵罐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理解表面培养设备类型、特点和工作原理;理解发酵罐选型注意事项。 学生掌握要点:理解气升式发酵罐、自吸式发酵罐、酒精和啤酒发酵罐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理解表面培养设备类型、特点和工作原理;理解发酵罐选型注意事项;掌握通用式发酵罐的结构、工作原理。 第七章发酵工艺控制(24 课时)知识点:工业发酵的主要类型;营养基质和菌体浓度的影响及其控制;溶解氧浓度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pH的影响及其控制;温度的影响及其控制;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泡沫的影响和控制;发酵异常现象及染菌分析;染菌对发酵的影响及防治;发酵终点的判断;发酵的过程的自动控制。 重点:发酵条件的影响及其控制;泡沫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发酵终点的判断与自溶的监测;发酵染菌的分析、染菌污染的途径和防止染菌。

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二I部生物阅读卷 2014/5/11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发酵:通过微生物技术的培养来生产大量代谢产物的过程。 一、实验原理 1.酵母菌的细胞呼吸 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表达式为:C6H12O6+O2→CO2+H2O+能量 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表达式为:C6H12O6→C2H5OH+CO2+能量 2.酵母菌发酵的最佳环境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活:在有氧时,酵母菌大量繁殖,但是不起到发酵效果;在无氧时,繁殖速度减慢,但是此时可以进行发酵。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pH最好是弱酸性。 3.醋酸菌好氧性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表达式为:C2H5OH→CH3COOH+H2O;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反应式) 二、实验步骤 1.对发酵瓶、纱布、榨汁机、盛葡萄汁的器皿等实验用具进行清洗并消毒。先用温水反复冲洗几次,再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擦拭消毒,晾干待用。 2. 取葡萄500 g,去除枝梗和腐烂的子粒。 3. 用清水冲洗葡萄1~2遍除去污物,注意不要反复多次冲洗。 注意:①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②不能反复冲洗,以免洗去葡萄皮上的酵母菌 4. 用榨汁机榨取葡萄汁后,将其装入发酵瓶中或将葡萄打成浆后,用洁净的纱布过滤至发酵瓶中,盖好瓶盖。如果没有合适的发酵装置,可以用500 mL的塑料瓶替代. 5. 将发酵瓶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发酵。 6. 由于发酵旺盛期CO2的产量非常大,因此需要及时排气,防止发酵瓶爆裂。如果使用简易的发酵装置,如瓶子(最好选用塑料瓶),每天要拧松瓶盖2~4次(不要完全揭开瓶盖),进行排气。 注意:注入的果汁量不要超过塑料瓶总体积的2/3。要留1/3的空间,目的是先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快速繁殖,耗尽洋气后再进行酒精发酵;防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造成发酵液溢出。 7. 10 d以后,可以开始进行取样检验工作。例如,可以检验酒味、酒精的含量、进行酵母菌的镜检等工作。 8. 当果酒制成以后,可以在发酵液中加入醋酸菌或醋曲,然后将装置转移至30~35 ℃的条件下发酵,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如果找不到醋酸菌菌种或醋曲,可尝试自然接种,但效果不是很好。如果没有充气装置,可以将瓶盖打开,在瓶口盖上纱布,以减少空气中尘土等的污染。 三、注意事项 1、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2、酒精检验: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 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的H2SO43滴,振荡混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观察颜色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一、实验原理 1.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2.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常见于土壤、水果、蔬菜、谷物上,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 3.毛酶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二、实验步骤 1.将豆腐切成3cm×3cm×1cm的若干块。所用豆腐的含水量为70%左右,水分过多则腐乳不易成形。 2.将豆腐块平放在铺有干粽叶的盘内,粽叶可以提供菌种,并能起到保温的作用。每块豆腐等距离排放,周围留有一定的空隙。豆腐上面再铺上干净的粽叶。气候干燥时,将平盘用保鲜膜包裹, 酶 酶酶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教案(1)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学习导航】 本章内容包括“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二个课题,每个课题相对独立,没有严格的顺序关系。本专题围绕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展开,主要是通过学习果酒、果醋、腐乳及泡菜的制作技术,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等科学探究的能力。重点是三项技术的制作原理和设计装置,难点是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本专题与微生物联系密切,要求学生有丰富的微生物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学会摸索发酵的最佳条件并做好记录,同时注意实验的严密性。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课题目标】 说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设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完成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课题重点与难点】 课题重点: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设计制作装置,制作出果酒和果醋。 课题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基础知识】 (一)果酒制作的原理 知识要点:1. 酵母菌的兼性厌氧生活方式;2.发酵需要的适宜条件;3.传统发酵技术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 教学建议:教师在介绍传统发酵酿酒时,首先应让学生了解酵母菌的兼性厌氧生活方式,理解发酵需要一定的条件,然后再介绍传统发酵方法,分析传统发酵技术中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在发酵过程中,怎样才能保证发酵液不受污染、如何控制好温度。 (二)果醋制作的原理 知识要点:1.酒变醋的原理;2.控制发酵条件的作用;3.制醋所利用的醋酸菌的来源。 教学建议: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由酒变醋的原理以及在制醋过程中醋酸菌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查找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和交流。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了解传统制醋的流程、醋酸菌的生活特点、醋酸菌在自然界的分布以及使果酒变为果醋的方法等基础知识。 (三)、实验案例 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 建议将实验安排在秋季的9月或10月进行。在这段时间内进行实验,有如下优点:(1)正值收获季节,葡萄的价格便宜,品种多样;(2)此时葡萄上的酵母菌数量多且生活力强,发酵酿酒的效果好;(3)温度适宜,发酵现象非常明显。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对发酵瓶、纱布、榨汁机、盛葡萄汁的器皿等实验用具进行清洗并消毒。先用温水反复冲洗几次,再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擦拭消毒,晾干待用。 2. 取葡萄500 g,去除枝梗和腐烂的子粒。 3. 用清水冲洗葡萄1~2遍除去污物,注意不要反复多次冲洗。 4. 用榨汁机榨取葡萄汁后,将其装入发酵瓶中(装置参见教材图1-4b),或将葡萄打成浆后,用洁净的纱布过滤至发酵瓶中,盖好瓶盖。如果没有合适的发酵装置,可以用500 mL的塑料瓶替代,但注入的果汁量不要超过塑料瓶总体积的2/3。 5. 将发酵瓶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发酵。 6. 由于发酵旺盛期CO2的产量非常大,因此需要及时排气,防止发酵瓶爆裂。如果使用

高中生物选修1传统发酵技术 知识点总结(经典全面)

选修一知识总结(专题一、二、三、六) (请妥善保存) 专题一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广义发酵→有氧发酵和无氧发酵;狭义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发酵≠无氧呼吸 (一) 果酒制作 1.原理:菌种,属于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 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反应式为:;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 生酒精。反应式为:。 2.控制的发酵条件:。 3.菌种来源:??? 。:。:菌菌种分离获得得纯净的酵母人工培养型酵母菌附着于葡萄皮上的野生自然发酵 4.实验设计流程图 挑选葡萄→冲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果酒 果醋 5.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可通过嗅觉和品尝初步鉴定,并用____________检验酒精存在。可观察到的现象为。葡萄酒呈红色的原因: 6.注意事项: (1)在、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多数其它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从而在不灭菌情况下,使酵母菌成为优势菌种。 (2)新鲜葡萄的处理:为防止杂菌感染应先(冲洗/去枝梗),注意不要反复冲洗,否则酵母菌数量减少,影响发酵。 (3)为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发酵瓶要用消毒。发酵液装瓶后保留的空间,目的是 (4)装置各部件作用 ①出料口: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③___________ :排出酒精发酵时产生的CO2。 ④排气口连接一个长而弯曲胶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 。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______充气口;制醋时,应该充气口连接____________。 (二)果醋的制作: 1.原理:菌种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为_________。 当、都充足时,醋酸菌将分解成醋酸; 当缺少时,醋酸菌将变为,再将变为醋酸。 反应式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条件:最适合温度为__________,需要充足的______________。 3.菌种来源:可以从食醋中分离醋酸菌,也可以购买。 4.设计实验流程及操作步骤: 果酒制成以后,在发酵液中加入___________或醋曲,然后将装置转移至_____0C 条件下发酵, 适时向发酵液中通入________。如果没有充气装置,可以将瓶盖打开,在瓶盖上纱布,以减少空气中尘土污染。 5.注意事项: (1)严格控制发酵条件,因为醋酸菌对_______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此外,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_________℃,控制好发酵温度,使发酵时间缩短,又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 (2)有两条途径生成醋酸:直接氧化和以为底物的氧化。

八级生物下册7.1.1发酵技术教学设计(新)济南

发酵技术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描述酒精发酵过程,明确酒精发酵的原理。 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 2.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祖国传统工艺的介绍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教材分析: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一节《发酵技术》,生活中每个人都离不开发酵食品,如酸奶、泡菜、果酒等,这些事例都是学生每天在生活中经历着的。教材内容的设置,一方面说明了现实中的某些问题可以通过生物技术来解决,另一方面也拉近了生物技术与学生生活的距离。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能使学生真实得体验到微生物的重要作用和发酵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发酵过程的原理 教学难点:酒精发酵的过程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动画、视频资料 2.学生做预习 3.相关实验材料的准备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一)乳酸发酵 1.概念:利用______对某些食品原料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一种技术。 2.原理:乳酸菌在_________和________ 条件下会大量________将乳糖等分解或转化为_________。 3.应用:制酸奶、_______、________、奶奶酪等。 (二)酒精发酵

1.概念:利用_______的作用进行发酵的过程。 2.原理:酵母菌在__________和________条件下,将糖转化成_______________。 3.应用:___________、黄酒、米酒等酿造。 引言:教师描述我们在平时吃早饭时会吃腐乳,学校楼下还经常会有人叫卖桂花酒酿(板书)(酒、醋、酱油、馒头等) 教师:刚才我在黑板上写下的这些食品都有一个共同点,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问:我们经常会听别人说到发酵,究竟什么是发酵呢? (发酵:某些微生物厌氧呼吸的一种方式) 教师描述: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为什么会变酸,水果放久了为什么会有酒味,发酵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答:发酵指的是某些微生物在缺乏氧气的情况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呼吸。通过这种呼吸不同的微生物会产生不同的产物。 教师描述:比如在果酒中含有乳酸菌,在缺乏氧气的情况下,乳酸菌会发酵产生乳酸,使酒变酸。而水果中的酵母菌发酵会产生酒精,所以水果放久了会有酒味。以上这两种情况是我们所不希望发生的,大家可以想一下乳酸菌和酵母菌的这两种发酵产物我们可以如何加以利用呢? 探究活动一.乳酸发酵 首先学生阅读教材,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制作酸奶需要的条件的探究活动并完成问题。探究活动:制作酸奶所需要的条件 (1)提出问题: 如用鲜奶制作酸奶是需要提供哪些必要的条件? (2)作出假设: 。提出的问题要有可操作性 (3)材料用具:鲜牛奶、蔗糖、酸奶、烧杯、酒精灯、玻璃瓶等。 (4)制定计划: 步骤实施: 将新鲜牛奶倒入干净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蔗糖(约占牛奶总量的10%)。加热煮沸4-5分钟。将玻璃瓶洗净并加热煮沸5分钟。 当牛奶自然冷却到40℃左右时,按照1:5的比例将准备好的酸奶加入牛奶中。充分摇匀,测定pH。 将烧杯中的奶分装到两个玻璃瓶中,一个玻璃瓶封口,另一个不封口。将两个玻璃瓶放置于30℃的环境中。4-6小时后,观察瓶内奶的变化,并测定pH。

专题一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1.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 。 2. 3. 4.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 ℃左右最适宜酵母菌繁殖。在葡萄酒自然发酵的过程中, ,随着酒精浓度的提高 也进入发酵液,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制约。 5. 醋酸菌是原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生殖方式为二分 6. 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控制好发酵温度, 使发酵时间缩短, 7. 8.果酒和果醋制作装置中排气口与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相连接的目的 使用该装置制酒时, 制醋 9.防止发酵液被污染须注意以下几点:1)先冲洗葡萄,再除去枝梗, 2)榨汁机、3 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1.2 腐乳的制作 1.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 2.

3.腐乳制作的 →密封腌制。 4.酿造腐乳的主要生产工序是将豆腐进行前期发酵和后期发酵。前期发酵的主要作用是:1 2 5.将豆腐切成3cm×3cm×1cm 的若干块。所用豆腐的含水量为 制在 5天。 6. 加盐腌制的时间约为 7.食盐的作用:1. 2. 析出水分,3. 调味作用,给腐乳以必 8. 一般控制在 9.酒的作用:12 )与有机酸结合形成酯,赋予 3) 酒精含量的高低与腐乳后期发酵时间的长短有很大关系, 精含量过低,蛋白酶的活性高,加快蛋白质的水解,杂菌繁殖快,豆腐易腐败,难以成块。 10.香辛料的作用:1 2 3. 11.毒。②装瓶时,操作要迅速小心。整齐地摆放好豆腐、加入卤汤后, 瓶口被污染。 1.3 制作泡菜 1. C 6H 12O 6 ?→?酶 2C 3H 6O 3 +能量。 于生产酸奶。 2.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国家规定肉制品中不超过

发酵技术教案

第二十五章生物技术 第一节《发酵技术》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内容主要涉及的是身边的发酵技术和工业化的发酵产品,重点是让学生动手制作酸奶的过程,难点是米酒制作的过程及原理。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微生物的种类与人类的关系,现在将更近一步认识利用微生物来开发生物技术产品,体会生物科学知识和技术在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不浓,甚至在上实验课时,很多学生都是抱着好玩的心态,在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怕动手、怕脏等情况出现,乃至在实验中都缺乏理性的思考。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做到对实验小组进行优先构建,让实验小组分工合理,相互促进及监督,在实验中加强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和反馈,并及时给予表扬。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运用发酵技术制作一种传统食品。 (3)体会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与生物学有关的知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品尝酸奶,引出身边的发酵技术。 (2)、通过自制酸奶(或制酱,或酿米酒)的实践活动,了解微生物发酵技术的一般原理。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体验与生物发酵技术有关的职业。 三、教学重点 1、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四、教学难点 1、米酒制作的过程及原理。 五、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活中常见的发酵产品:酸奶、调味品、米酒、面包、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教法】 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参与活动 【引入新课】 直观看实物介绍并引出今天的课题《发酵技术》 演示一个实验稍后观察,通过导学案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分组讨论自主学习。 稍后学生观察其演示实验现象并解释其中的原理,教师针对导学案的知识点分别提问,摸清学生掌握程度酌情归纳要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