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杭州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附属材料

杭州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附属材料

杭州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附属材料
杭州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附属材料

湖州师范学院————————————————

商学院毕业论文附属过程管理材料

(2013届)

专业物流管理

学号09012715

学生姓名李浈浈

湖州师范学院教务处印制

目录

1.湖州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诚信承诺书

2.湖州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审批表

3.湖州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任务书

4.湖州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5.文献综述

6.外文文献资料(复印件)与译文

7.湖州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审阅表

8.湖州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评阅人评阅表

9.湖州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记录表

10.湖州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评分表

湖州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诚信承诺书

湖州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审批表

湖州师范学院毕业论文任务书

指导教师签名刘剑学生签名李浈浈分管院长签名唐卫宁

湖州师范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

09012715 李浈浈

摘要:从2009年国务院颁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作为物流业振兴的九大重点工程之一,已成为众人关注的对象。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对提高制造业平均生产率影响巨大。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形成持续依赖关系,可有效提高整个行业进一步发展。但目前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研究从研究方法上看虽然比比皆是,但大多是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笼统探讨,从而难以将研究内容应用到实践中来。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利用定量方法构建浙江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相关性模型,利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两业联动协调度,了解浙江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能够给浙江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提供借鉴,一定程度上解决物流业现今作

为瓶颈制约制造业发展的难题。

关键词:浙江省;制造业;物流业;联动发展

前言

制造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在GDP中举足轻重。但随着生产成本的提高,制造业重视生产而轻视服务的短板使整个产业链的附加值不高,造成中国制造业看似规模庞大实则不强的现状。作为世界重要的“制造中心”之一,中国虽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的,利润却日渐下滑。同时,由于越南、印度等劳动密集型国家制造业的崛起,制造中心也在隐性转移。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挑战。物流业作为继资源、劳动力之后的第三利润源对制造业影响巨大,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势必促进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

主题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导致我国制造业遭受到颇为严重的冲击,无数制造企业生产销售额大幅下滑甚至破产倒闭,整个行业处于低迷状态。制造业作为物流需求的来源的低迷,使物流业的发展也举步维艰,整个行业追随着制造业迈向微利甚至亏损的阶段。对此,2009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在第四部分“重点工程”中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列为物流业振兴的九大重点工程之一,在2010年4月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会议办公室出台《关于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意见》,研究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势在必行。为了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浙江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及对策研究,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制造业与物流业的相关文献资料。现有的研究主要是从制造业与物流业现状内涵、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现状及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模式研究以及等方面展开。

一、研究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相关理论知识,为后续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Riddle认为服务业(主要指生产性服务业)是促进其他部门增长的过程产业,是经济的茹合剂,是便于一切经济交易的产业,是刺激商品生产的推动力;另一方面是基于核心竞争力提高的

协调。催忠付、刘伟华等在《促进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有关问题研究》报告中定义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以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产业关联为基础,将制造业物流业务与物流企业的物流运作联合起来,进行产业协作的活动,共同促进双方发展。王珍珍、陈功玉(2009)指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内涵包括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的完善协作,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发展的层次性,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发展的竞合性等。

二、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现状研究。

王茂林、刘秉镰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趋势》对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制造业一方存在的物流外包比例相对较低,物流外包的风险较难控制不利于两业联动发展的主要问题,同时也给出两业缺乏整体规划,联动发展环境尚需改善等共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将多线融合、密切协作,物流服务日趋综合化,战略联盟将逐渐增多等趋势。苏秦、张艳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现状分析及国际比较》中通过分析发现制造业仍是推动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同时综合分析了各国物流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融合、互动现状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给我们正确认识我国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现状指明了方向,并为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仝新顺, 吴宜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研究》中从我国制造业物流现状入手,提出了加强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基于我国制造业物流业联动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物流整合、建立沟通机制以及物流绩效评价标准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法。方晓昌的《辽宁制造业物流供应链发展战略与管理模式研究》在分析了辽宁制造业发展总体趋势后,结合有关战略理论,提出了辽宁省制造业物流供应链发展战略;从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辽宁制造业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并从政府、行业、企业三个层面提出了具体实施对策。

三、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机理。

王佐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本源和创新》指出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的联动发展的机理在于制造业企业资源配置方式选择和对物流管理是自营还是外包之交易成本权衡,提出改善物流企业目前的市场地位,必须回到物流管理概念的本源去寻找物流管理思想和服务价值认同,更新物流管理理念,创新物流服务模式,深度开发客户资源,提高服务透明度,创新物流成本管理。王晓艳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和模式研究》中运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相关理论(包括交易费用理论、博弈论、组织管理理论和核心竞争力理论)分析和讨论了制造业与物流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的机理,并分析了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现状及重要意义。叶茂盛在《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升级互动关系探析》对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升级互动关系进行了探析,他认为现代物流业和制造业升级相互影响、关系密切。他从企业层次和产业层次对现代物流作用制造业升级的一般机制进行了剖析,得出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和谐发展,提高制造业物流水平是关键的结论。刘丹,郑东坡在《基于微观视角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对策研究》中从制造业与物流业相互作用两个方面分析和探讨了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从供方与需方两个视角分析了联动过程中的现实障碍及其成因,并分别提出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对策。

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研究。

在模式研究上,韩晓丽, 王利, 田能瑾, 佟芳庭的《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计量分析》从计量经济学的灰色关联模型入手,结合江苏省的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具体情况,得出了江苏省的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调发展正处于协调与不协调的临界状态。伊俊敏、周晶的《江苏省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差异分析》从宏、微观两个方面对江苏省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水平进行了深入的差异分析,并探讨了造成两个行业发展不协调和差异状况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促进江苏省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建议对策。施国洪,赵曼在《基于DEA的江苏省物流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评价》中将DEA分析的方法用到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调性评价上,通过其中的模型对江苏省1998—2007年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得出这十年当中两者发展的不协调现象,包括技术水平和规模水平;两者互动不足,即在互相服务、互相促进对方发展方面做得不够。郭淑娟,董千里在《基于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合作模式研究》中分析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一次性合作模式、短期合同合作模式、基于实物运作的合作模式、基于管理活动的合作模式、物流战略联盟合作模式等五个模式,并提出了各个模式的的选择条件和适用阶段。李松庆、苏开拓李松庆,苏开拓在《广东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中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广东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广东制造业与物流业没有实现联动发展,对此提出了促进广东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建议。

结语

从总体上来看,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是破解制约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瓶颈的必然趋势,目前国内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研究还处于比较浅显研究的阶段,对于刚刚发展不久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我们还只是处在摸索的阶段。对于浙江省这样一个经济大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这样的文献甚少,更不用说将理论用于实践了。因此本人基于将研究内容应用到实践中的想法,通过对浙江省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各项指标指标进行分析,利用定量方法构建浙江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相关性模型,利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两业联动协调度,了解浙江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能够给浙江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提供借鉴,一定程度上解决物流业现今作为瓶颈制约制造业发展的难题。

参考文献

[1]Riddle Service一led Growth :the Role of the Service Section the World Development[M]. Prayer,New York,1986.

[2]催忠付,刘伟华等.促进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有关问题研究.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

[3]王珍珍,陈功玉.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竞合模型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9(07).

[4]王茂林,刘秉镰.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趋势[J].现代管理科学, 2009(03).

[5]苏秦,张艳.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现状及原因探析[J].软科学, 2011(03).

[6]仝新顺, 吴宜.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09(07).

[7]方晓昌.辽宁制造业物流供应链发展战略与管理模式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8]张燕.江苏省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互动发展研究[J].江苏商论, 2007(02):25一27.

[9]张传玉,孙文军等.加快日照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的发展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9(01).

[10]王佐.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本源和创新[J].中国流通经济, 2009(02).

[11]王晓艳.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和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09,7:6-8.

[12]叶茂盛.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升级互动关系探析[J].市场周刊·新物流,2007(10):62一63.

[13]伊俊敏,周晶.江苏省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差异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 2007(07).

[14]刘丹,郑东坡.基于微观视角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对策研究[J].综合竞争力, 2011(04).

[15]韩晓丽,佟芳庭等.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计量分析[J].价值工程, 2009(01).

[16]施国洪,赵曼.基于DEA的江苏省物流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 2010(09).

[17]郭淑娟,董千里.基于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合作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 2010(13).

[18]李松庆,苏开拓.广东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 2009(15).

[19]范游、纪同财.物流业发展对提升浙江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分析[J].现代商业,2011(30).

[20]朱鹏颐.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关键要素[J].福州大学学报, 2011(05).

[21]YEMISI A BOLUMOLE.The supply chain role of third-party logistics provider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2001,36(2):87-103.

[22] Hertz, Susanne and Monica Alfred son Strategic development of third party logistics providers [J] Journal of Industry, 2003.

[23]Isabel Grilo,Gert Jan Koopman. Productivity and Microeconomic Reforms: Strengthening EU Competitiveness [J] Journal of Industry, Competition and Trade, 2006.

[24] D B,Kielbasa M.Entrepreneurship Capital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J].Regional Studies,2004,38:949-959.

英文文献资料(一)

Logistics capability and performance in Taiwan’s major

manufacturing firms

Kuo-chung Shang a, Peter B.Marlow b,*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41 (2005) 217–23

Keywords: Information-based capability; Bench-marking capability; Flexibility capability; Logistics management;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bstract

This study, based on a survey of 1200 manufacturing firms in Taiwan, us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logistics capabilities, logistics performance,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formation-based capability is the most critical since it can impact upon bench-marking capability, flexibility capability, and logistics performance. Moreover, information-based capability also indirectly impacts on financial performance through logistics performance.

1. Introduction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paradigm of business management is the fact that individual businesses no longer compete as solely autonomous entities, but rather as supply chains(Christopher, 1998).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 have become important sources of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lavarrieta and Ellinger, 1997; Day, 1994).However, the roles of logistics and SCM in strategic issues are still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value chain approach (Porter, 1985).Consequently, the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and the related capabilities approach (Barney, 1991; Barney et al., 2001; Wernerfelt, 1984; Grant, 1991) have not often been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n the logistics literature (Olavarrieta and Ellinger, 1997; Skjoett-Larsen, 1999).

In the last decade, Taiwan, the Republic of China, a small, resource-absent, densely populated island, has become a world-class supply source of electronic hardware products.‘Almost 60% of the world’s desktop P Cs were either made in Taiwan or contained a motherboard made by a Taiwanese company’ (Ernst, 2000, 226).Nevertheless, how top manufacturing firms can maintain their success in an extremely competitive market is an ongoing question. Logistics may be the answer. For example, the key success factors of the Acer Group, based in Taiwan and one of the largest, widely renowned computer manufacturing groups in the world, famous for its ‘fast-food business model’’ (i.e. assembly into a computer just before purchase)(Mathews and Snow, 1998),belong to the logistics domain. However,empirical studies have rarely focused on logistics management in Taiwan but have usually concentrated on logistics management in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Luo et al., 2001), displaying a particular bias towards the USA. Moreover, even though many researcher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various logistics capabilities a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logistics and/or financial performance (Stank and Lackey, 1997; Bowersox et al., 1999; Zhaoet al., 2001; Fawcett and Cooper, 1998; Rogers et al., 1996; Narasimhan and Kim, 2001; Wisner,2003), there is still insufficient evidence to conclude that logistics practices in a huge geographic area such as America have exactly the same effect in a smaller geographic area such as Taiwan.

This study applies the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the firm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logistics capabilities, focusing especially on information-based capability, flexibility,and

benchmarking, 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f Taiwan.In the following sectio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is reviewed to build a theoretical base for proposing comprehensive hypotheses in Section 3.Section 4 describes the questionnaire design and responses.The collected data have been examined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The results of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are detailed in Section 5, while the final section concludes the findings and contributions of this study.The implication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also presented.

2.Literature review

The resource-based view (RBV) of firms mainly emphasizes their internal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in contrast to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economics which focuses on firms’ external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Grant, 1991; Foss and Eriksen, 1995)

An information-based capability compris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and informations haring.IT capability is viewed as a catalyst to avoi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failure.It can improve services and reduce costs simultaneously, and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overall logistics competency: thus leading edge firms strongly invest instate-of-the-art IT

Benchmarking is a critical step in process re-engineering which can lead to improved performance(Bowersox and Closs, 1996; Rogers et al., 1995).Benchmarking success depends on several key factors, including education,understa nding one’s own internal processes, improved customer service, enhanced goal setting,and quality improvements (Bagchi, 1996; Rogers et al., 1995).

The flexibility capability emphasizes adaptability to unexpected circumstances (MSUGLRT,1995).A pull-based logistics system is a key source of flexibility capability.Pull processes refer to reactive or response-based processes because they react to customer demand.In contrast, push processes refer to speculative or anticipation-based processes because they respond to speculated(or forecasted) rather than actual demand.

3.Hypotheses

Information-based capability can facilitate benchmarking and flexibility success because benchmarking requires the efficient, relatively low-cost handling of large quantities of information while flexibility necessitates shared information from supply chain partners.Moreover, empirical research has also supported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ormation based capability and warehousing performance, logistics performance,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d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Accordingly, the following hypotheses are introduced:

H1: In Taiwan’s manufacturing firms, there is a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information-based capability and benchmarking capability.

H2: In Taiwan’s manufac turing firms, there is a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information-based capability and flexibility capability.

H3: In Taiwan’s manufacturing firms, there is a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information-based capability and logistics performance.

H4: In Taiwa n’s manufacturing firms, there is a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information-based capability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Benchmarking capability helps managers search for best practice and facilitates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 order to achieve superior performance.Further empirical research has found benchmarking to b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logistics performance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H5: In Taiwan’s manufacturing firms, there is a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benchmarking capability

and logistics performance.

H6: In Taiwan’s manufacturing firms, there is a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benchmarking capability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There have been several practical logistics and SCM studies on flexibility.Accordingly, two further hypotheses are proposed:

H7: In Taiwan’s manufacturing firms, there is a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flexibility capability and logistics performance.

H8: In Taiwan’s manufacturing firms, there is a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flexibility capability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In addition, logistics performance is seen to affect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d this research paper consequently hypothesizes that:

H9: In Taiwan’s manufacturing firms, there is a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logistics performance an d financial performance.

To summaries the research structur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latent factors in Hypotheses

1–9 are shown in Fig.1.

英文文献中文翻译(一)

09012715 李浈浈

来源:交通研究Part E

作者:Kuo-chung Shang a, Peter B.Marlow b,*

出版时间:2005年

物流能力在台湾主要制造公司的表现

摘要

这篇文章是基于台湾1200家制造公司的调查,使用结构模型方程检验物流能力、物流表现和经济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信息能力因可以影响标杆管理能力、灵活性、物流表现而成为最重要的因素。并且,信息能力也可以直接通过物流表现影响到经济表现。

关键字:基于信息能力;标杆管理能力;灵活性;物流管理;基于公司资源视角;结构方程模型

1.介绍

事实上,商业管理中最重要的变化是个体企业不再仅仅依靠实体经济,而在于供应链(Christopher, 1998)。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Olavarrieta and Ellinger, 1997; Day, 1994)。然而,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在策略中的作用仍被价值链深深影响(Porter, 1985)。因此,基于公司资源视角和相关能力(Barney, 1991; Barney et al., 2001; Wernerfelt, 1984; Grant, 1991)并没有经常成为物流研究文献中的焦点。(Olavarrieta and Ellinger, 1997; Skjoett-Larsen, 1999).在过去的十年间,台湾民国作为一个资源有限、人口密集的岛,已成为世界顶尖的电子硬件产品的供应基地。“大约世界上60%的电脑在台湾生产,或者是台湾的公司生产模板” (Ernst, 2000, 226)。然而,在竞争压力极大的市场中,顶尖的公司如何保持成功是一个需要持续探讨的问题。物流或许就是答案。例如,台湾的世界上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公司宏基集团成功的关键因素就是“快餐商业模式”(在购买前组装一台电脑)(Mathews and Snow, 1998)属于物流领域。然而,实证性研究很少对台湾物流管理进行研究,而集中于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管理。(Luo et al., 2001),特别偏向于美国。并且,即使许多学者指出不同的物流能力对物流或经济表现有积极作用(Stank and Lackey, 1997; Bowersox et al., 1999; Zhaoet al., 2001; Fawcett and Cooper, 1998; Rogers et al., 1996; Narasimhan and Kim, 2001; Wisner,2003),依然没有充分的证据下结论说明在台湾这样一个小地区物流实践有和美国相同的作用。

本课题应用公司资源基础理论探索台湾制造业公司的表现与物流能力的关系,尤其关注信息能力、灵活性和标杆管理点。在接下去的篇章中,回顾现有的作品,在理论基础上在第3部分提出综合假设。第4部分描述问卷的设计和回复。收集到的数据已经用结构方程建模检验。统计分析的结果在第5部分详细给出,最后一部分下结论,指出此课题的贡献。同时提出了文章的意义、局限性以及对将来研究的建议。

2.文献综述

基于资源视角的的研究大部分强调内部的优势与劣势,相比之下,工业组织经济学专注于公司外部的机会和威胁(Grant, 1991; Foss and Eriksen, 1995)。

信息能力包括信息技术与信息使用。IT能力被视为避免供应链失败的催化剂。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效率,并有效影响物流整体能力。因此大型公司对IT投资不遗余力。

标杆管理力是重组过程中重要的一步,它能提高业绩。(Bowersox and Closs, 1996; Rogers et al., 1995)标杆管理的成功依赖于很多关键因素,包括教育,一个人的内在理解力,提高客户服务,增强目标设定,和提高质量(Bagchi, 1996; Rogers et al., 1995)。

灵活性强调对未知环境的适应性。灵活性是物流系统中重要的因素。拉动式过程的反应和回应取决于客户反应。相反,推动式过程取决于推测力与基于过程的预测而不是实际需求。

3.假设

信息能力可以成功促进标杆管理和灵活性。标杆管理需要效率和大量的信息,灵活性需要相对低成本处理共享从供应链合作伙伴获得的信息。并且,实证研究也积极支持信息能力和仓储能力、物流能力、经济能力和供应链能力。

因此,下面介绍一下以下假设:

H1:在台湾的制造型企业,信息能力和标杆管理有积极关系。

H2:在台湾的制造型企业,信息能力和灵活性有积极关系

H3:在台湾的制造型企业,信息能力和物流表现有积极关系。

H4:在台湾的制造型企业,信息能力和经济表现有积极关系。

标杆能力促进经理们进行组织化的学习、进行更好的实践以有更好的表现。并且实证性研究发现标杆管理对物流表现和经济表现有积极作用。有很多物流实践和供应链管理灵活性方面的研究。因此,再提出两个假设:

H7:在台湾的制造型企业,灵活性和物流表现有积极关系。

H8:在台湾的制造型企业,灵活性和经济表现有积极关系。

另外,物流表现被视为影响经济表现,因此本文假设:

H9:在台湾的制造型企业,物流能力和经济表现有积极关系。

假设中潜在因素之间的关系在下表列出,以便对研究的框架进行概括:1-9在图1中展示

{物流管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

(物流管理)制造业与物 流业联动

制造业和物流业的联动发展 物流是生产性服务业,不能脱离制造业独立存于。《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将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列为“九大工程”之壹,国家发改委也将促进联动发展作为今年重点推动的工作,将联合有关部门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和鼓励性政策;各级地方政府也努力将俩业联动作为积极落实《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的重要方向。 (壹)联动发展的内涵分析 1、联动发展的基本内涵 联动是指若干相互关联的事物,壹个发生运动或变化时,其它的也跟着运动或变化。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是以制造业和物流业的产业关联为基础,将制造业物流业务和物流企业的物流运作联合起来,进行产业协作,共同促进双方发展。 (1)联动发展的基础是产业关联和产业分工 制造业存于企业物流活动,物流企业运作物流业务,他们之间相互依存,存于大量的物资、信息、资金等方面的交换关系,形成壹个价值增值过程。制造业和物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是联动发展的条件和基础,产业分工和产业联系是联

动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经济基础。联动发展能够于俩个产业之间产生较好的协同效应,促进产业分工的快速发展,提高产业联动的运作效率。 (2)联动发展的动力是供应链运作方式 联动发展不同于传统模式下的制造业和物流业简单地运输、仓储业务合作,供应链运作方式是促进联动发展的主要动力。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于满足服务水平的同时,为了使系统成本最小而采用的从供应商开始到最终用户的对整个物流、信息流以及服务流程进行系统的管理方法。它强调系统集成,因为只有集成才能做到成本节约。 (3)联动发展的本质是壹种互利行为 这里的“互利”有俩层含义:壹方面,联动发展打破了企业界限、产业界限和区域界限,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另壹方面,联动发展行为不是单向的,而是壹种双向的互利行为。任何利益不对称的联动发展均是不稳定的,只有保证制造业和物流业均实现互利,才能促进联动发展的进壹步深化。 (4)政府政策对联动发展有重要影响 政策是指挥棒,我国地区之间的制造业和物流业合作主要是由政府部门推动、运作和协调,企业处于被动执行的地位。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基本形成,许多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区域壁垒也不断被打

杭州市会展业促进条例

杭州市会展业促进条例 【法规类别】经贸展览与洽谈 【发文字号】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号 【批准部门】8;811;81101; 【批准日期】2017.09.30 【发布部门】杭州市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17.10.16 【实施日期】2017.12.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 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3号) 2017年8月24日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杭州市会展业促进条例》,已经2017年9月30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四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 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7年10月16日

杭州市会展业促进条例 (2017年8月24日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2017年9月30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四次会议批准)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促进与扶持 第三章服务与管理 第四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会展业发展,规范会展活动,建设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打造国际会展之都、赛事之城,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会展业的促进,会展活动的服务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会展业,是指通过在特定场所和一定期限内举办会议、展览、赛

事、演艺、节庆等活动,为参与者提供各类会议、展示推介、经贸洽谈、文体交流、休闲娱乐等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第四条会展业发展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平竞争、行业自律的原则。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将会展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市会展业发展专项规划,推动会展业与城市建设、科技文化、旅游休闲、商贸金融等方面的融合,促进会展业国际化、市场化、品牌化、专业化、智慧化、生态化发展。 区、县(市)人民政府根据市会展业发展专项规划,结合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扶持引导会展业发展,推进会展产业链建设。 市人民政府应当将会展业发展情况纳入部门和地区考核。 第六条市人民政府建立会展业发展领导协调机制,定期研究决定会展业的战略规划和发展政策,解决会展业的管理体制、扶持资金、场馆设施(会议、展览、赛事和演艺场馆)、运作机制等重大问题,协调重大会展活动的组织实施、服务保障、规范管理等工作。 第七条市人民政府应当整合会展业服务管理职能,明确会展业主管部门。市会展业主管部门负责全市会展业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管理服务和引导促进工作,承担以下职责: (一)宣传和贯彻执行有关会展业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 (二)组织起草会展业发展专项规划和政策措施,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三)组织宣传推介国际会议目的地、国际赛事举办地、本市会展企业和品牌会展;

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xxxx xxx xxxxxxxxx 先进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进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经济进展的关键时期,制造技术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只有跟上进展先进制造技术的世界潮流,将其放在战略优先地位,并以足够的力度予以实施,,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推动建立强大的企业集团。推进技术创新,推动大型企业尽快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广泛吸引人才,在重大技术创新项目中实行产学研结合,才能尽快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才能在猛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将详细介绍先进制造技术的含义、特点以及在我国的进展状况和进展趋势。 1 先进制造技术的含义和特点 1.1 含义 先进制造技术(AMT)是以人为主体,以运算机技术为支柱,以提升综合效益为目的,是传统制造业持续地吸取机械、信息、材料、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及现代系统治理技术等方面最新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开发与设计、制造、检测、治理及售后服务的制造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敏制造,并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成效的前沿制造技术的总称。 1.2 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1)是面向工业应用的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并不限于制造过程本身,它涉及到产品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及工艺设计、生产预备、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并将它们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是驾驭生产过程的系统工程先进制造技术专门强调运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现代系统治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治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要持续吸取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3)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使得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猛烈,先进制造技术正是为适应这种猛烈的市场竞争而显现的。因

杭州会展业现状及对策

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杭州会展业现状及对策 会展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无烟产业”,其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自身市场巨大,而且对国家、地区的服务、旅游、餐饮、通信、住宿、广告、交通等经济部门的发展有非常强的关联带动作用。据专家推算,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即举办会展本身的利润可达10%,而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利润可达90%。因此,会展业被喻为现代都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杭州作为浙江省会城市,近年来,提出把观光旅游、休闲旅游、会展旅游并称为发展旅游经济的“三驾马车”。会展业正在成为杭州都市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6年开始,杭州市每年入选中国十佳会展城市,“会展之都”SE在成为杭州的又一张城市“金名片”。 二、杭州市会展业的SWOT分析 SWOT分析即强弱机危综合分析法,是一种竞争态势分析法,通过评价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竞争市场上的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用以在制定具体发展战略前对现状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以及竞争优势的定位。 1、优势分析(Strengths) (1)良好的历史基础 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良渚文化”的发源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非凡的人文气息加上如诗画般优美的风景,为杭州发展会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杭州还是我国会展业的发祥地之一。早在1929年,杭州为“争促物产之改良,谋实业之发达”,举办了历时137天的首届西湖博览会,首开中国现代博览会先河,与历史上著名的1983年“芝加哥博览会”、1900年“巴黎博览会”和1927年“费城博览会”并称为国际性庆典。此后由于种种原因,西博会并没有被很好的传承,直到2000年,杭州决定恢复举办西博会。自此,杭州会展业发展进入了全新的时期。2006年成功举办的“第一届中国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将杭州会展业推向又一个新的高度。 (2)强大的平台支持——西博会 纵观杭州西湖博览会历史,自第一届起就对杭州会展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博会以“同聚西博,共享文明”为口号,吸引了最广泛的观众,创造了巨大的商机,成为杭州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自2000年恢复西湖博览会到2009年,杭州已成功举办了10届西博会,它不仅促进了杭州会展业的快速发展,更带动了杭州旅游、交通、餐饮、娱乐等各方面经济的全面发展。以2009年10 月举办的第十一届西博会为例,来自国内外约1290万人次直接参加了本届西博

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行动方案(doc35页)(1)

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行动方案 先进制造业是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重要产业支撑。“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对于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结构升级,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使上海“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紧紧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和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通过“新体制新机制”,形成“新技术新装备”,“以加强技术创新,确立上海先进制造业高端优势为主线”,正确处理好制造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自身发展与服务全国的关系,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发展优势产业、稳定均势产业、淘汰劣势产业”,特制定本方案。 一、上海制造业的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上海工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和工业新高地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2003 年,上海制造业实现总产值10933 亿元,连续14 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1978 年以来,上海制造业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 年至1990 年,主要是加强轻纺、增加产能、建设宝钢、发展汽车,开展恢复性调整和适应性调整,使轻重工业大体平衡。第二2一

阶段,从1990 年至2000 年,主要是突出重点、培育支柱、优化布局、提升重化,从发展八大重点行业到形成六大支柱产业,工业从调整中发展转入发展中调整。第三阶段,从2000 年至现在,主要是强化创新、提升能级、发展装备、建设基地,全面启动科教兴市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上海制造业对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显著。工业增加值 占全市GDP 总量的比重长期保持在50 %左右,2003 年对全市经济贡献率达65 %,每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带动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990年的0.306亿元上升到O.565 亿元。 (二)上海制造业具有门类齐全和配套完善的基础优势。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全国共有39 个工业大类行业,其中,制造 业30 个、采矿业 6 个、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3 个。在30 个制造业门类中,上海均有涉及;从制造业中类行业看,全国有169个,上海有161 个。 (三)上海制造业在总量上尚有一定的相对优势。1985 年之 前,上海制造业总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一。近10 年来,上海制造业 总量在全国各省市排名中稳定在第五位,在35 个大中城市中居首 位。 (四)上海制造业已进入持续高速发展阶段。上海制造业总产 值从1956 年的100 亿元到1987 年的1000 亿元,大约用了30 年;从1000 亿元到2003 年突破10000 亿元,大约用了l5 年。据预测,从10000 亿元到20000 亿元只需 5 年左右时间,从 10000 亿元一3一

我对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看法

我对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看法 一直以来中国出口的三分之一来自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珠三角从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一直以来都是拉动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地主要动力,所以珠三角的制造业发展与转型升级对珠三角尤为严重。珠三角的制造业一直以来又都是以贴牌生产为主,其盈利性较低,加上近几年原材料的上涨和出现“民工荒”现象,珠三角的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形势已非常严苛。我们不难看出珠三角的传统制造业已经到了产业升级转型的关键时刻,在这当中要涉及六大环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经济、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销售。我主要就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物流发展与经济密不可分。物流连接生产、流通和消费,是支撑经济运行的严重基础。物流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规模、结构、阶段、布局、体制等密切相关。 物流来源于经济,服务于经济。经济发展的程度和水平,决定着物流发展;物流的能力和水平,对经济发展起着促进或制约作用。现代物流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严重标志,是综合国力和投资环境的严重体现。 时下,“物流”成为社会上较为一时尚的名词,经常别人所提及。很多企业也把物流放在了严重的发展地位。但当中仍出现了很多问题。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有利于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物流业服务能力,对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具有严重意义。物流业是生产型服务行业,物流业与制造业生产要素的共有性、流动性和互补性,使得两业联动发展的潜力强大。可以说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是双赢的。但现实当中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发展状况却不是那么的理想。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1991年和2006年,我国实际完成的货运量平衡只增长10%左右,与同期需求增幅之间至少存在5个百分点的差距,这反映出我国物流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明明的供给不够。目前我国制造企业82%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身和供应方承担;产品销售物流中,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6%。这种“大而全”“小而全”的自我服务模式,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专业化社会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更不利于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我国的先进制造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生产模式的引进,近年来,先进制造技术在机械加工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机械制造技术是研究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制造、销售使用、维修服务乃至回收再生的整个过程的工程学科,是以提高质量、效益、竞争力为目标,包含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完整的系统工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到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先进的制造模式的研究和实施策略之中,我国制造科学技术有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但与先进的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为了迎接新的挑战,必须认清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使我国的产品上质量、上效率、上品种和上水平,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因此,对制造技术及制造模式的研究和实施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以实现我国机械制造业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一先进制造技术概述 (1)先进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及分类 先进制造技术是系统的工程技术,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和四个大类。 三个层次:一是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的基础制造技术。这一层次的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主要由生产中大量采用的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表面保护、机械加工等基础工艺优化而成。二是新型的制造单元技术。这是制造技术与高技术结合而成的崭新制造技术。如制造业自动化单元技术、极限加工技术、质量与可靠性技术、新材料成型与加工技术、激光与高密度能源加工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三是先进制造的集成技术。这是运用信息技术和系统管理技术,对上述两个层次进行技术集成的结果,系统驾驭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如成组技术(CT)、系统集成技术(SIT)、独立制造岛(AMI)、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 四个大类:一是现代设计技术,是根据产品功能要求,应用现代技术和科学知识,制定方案并使方案付诸实施的技术。它是门多学科、多专业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很强的基础技术。现代设计技术主要包括:现代设计方法,设计自动化技术,工业设计技术等;二是先进制造工艺技术,主要包括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精密成型技术、特种加工技术、表而改性、制模和涂层技术;三是制造自动化技术,其中包括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柔性制造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传感技术、自动检测及信号识别技术和过程设备工况监测与控制技术等;四是系统管理技术,包括工程管理、质量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以及现代制造模式(如精益生产、CIMS、敏捷制造、智能制造等)、集成化的管理技术、企业组织结构与虚拟公司等生产组织方法。 (2)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先进性:作为先进技术的基础——制造技术,必须是经过优化的先进工艺。因此,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和基础必须是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的工艺。它从传统工艺发展起来,并与新技术实现了局部或系统集成。 通用性:先进制造技术不是单独分割在制造过程的某一环节,它覆盖了产品设计、生产设备、加工制造、维修服务、甚至回收再生的整个过程。 系统性:随着微电子、信息技术的引入,先进制造技术能驾驭信息生成、采集、传递、反馈、调整的信息流动过程。先进制造技术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源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集成性:先进制造技术由于专业、学科间的不断渗透、交叉、融合,界限逐渐淡化甚至

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研究

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研究摘要: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等特点,能够有效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进行梳理,从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发展趋势、影响因素和有效途径三个方而分别进行阐述并总结,以期为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自主创新能力;研究文献;综述 0引言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具有中国现代特色的专有名词。作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之一,以先进技术为指导,为各产业提供富含高端技术和高附加值的装备产品,对我国高端领域产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端装备制造业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发展方向引领着我国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高端装备制造业处于整条生产线的中枢地位,其发展水平决定了该产业的发达程度。由其特点可见,技术创新是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式。 1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 孙韬[门认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会逐渐向国际化、信息化、智能化、环保化方向发展。于兆吉等[2]指出,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发展目标是要在环保的基础上获取最大利润,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孙景新[3]认为,中国经济要想从资源消耗型粗放式发展转变为向技术、知识密集型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可作为突破口。马玉山在“2015中国制造业创新论坛〃中指出,高端装备制造业在精细

化管理的基础上,要加强“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研发出更完善的创新产品。 2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 Song [5]指出,美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建立离不开政府的政策鼓励支持,如减少税收、给予投资补贴、建立研发试点机构等。日木政府为提升国内装备制造企业技术的竞争优势,在国内建立"官产学〃联合组织和国外高端技术引进研发机构。可以看出,政府支持是影响其国内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Lee, Tang-Chih 提出,高新技术产品的销售水平与其生产技术的先进水平呈正相关。根据美国经济生产的基本情况发现,投资于IT行业的比重在持续增长,且消费者对其生产或消费的装备水平升级有更大需求[6]。Yam [7]根据香港制造业的实际情况,发现外部投入的增加可有效促进企业的自主研发创新及合理配置可利用资源。AdegokeOke [8]以英国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企业中劳动灵活性与混合灵活性的相互作用对产品创新的影响。高丹丹[9]将R&D人力资源、R&D 资木投入以及创新产品研发相关的费用归为技术创新投入因素,将申报的专利数、己成功授权的专利数以及研发出的创新产品数归为创新产出因素。王佳瑶[10]以知识基础存量、知识流动能力、知识创造能力三个维度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知识创新能力构成要素,政府因素、市场因素、技术因素是促进技术创新出现的主要原因。 3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途径 Om恰等[22]指出,加强企业生产链中各环节的沟通与协调可有效

对杭州会展业发展的思考

对杭州会展业发展的思考 [摘要]文章分析了杭州会展业的发展及现状,探讨了其优势与劣势所在,并就杭州会展经济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会展经济;杭州会展业;现状;发展 会展业,是一种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展览或展销,以获取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经济行为。会展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商品流通、技术交流、信息沟通及经贸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被誉为现代都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并逐步成为我国城市经济中的新经济现象和重点发展行业。近年来,杭州提出把观光旅游、休闲旅游、会展旅游并称为发展旅游经济的“三驾马车”,会展业正在成为杭州都市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杭州的会展经济的发展具有历史起步较早、发展缓慢的特点。杭州是中国的七大古都之一,也是中国会展业的发祥地之一。早在1929年,杭州首开中国博览会之先河,举办了盛况空前的西湖博览会。但在此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杭州会展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会展业的低迷状态与城市经济高增长之态势不相符合。2000年,杭州重新亮出了“西湖博览会”(简称“西博会”)这块金字招牌并着力打造,至2005年,杭州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西博会,共举办了260多个展览,实现贸易成交额410亿元,每年拉动全市GDP增长达0.6个百分点,不仅向外界展示了杭州的文化、人居环境和商贸经济,还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不但实现了会展业的快速发展,还拉动了旅游、商贸、城市建设等多个相关产业的增长,更扩大了杭州的知名度和开放度。 一、杭州会展业的进步及优势 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又经过数年的摸索与实践,杭州当前表现出了较强的城市会展竞争力。杭州的会展业进步与优势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展览行业迅速发展壮大。自举办2000年西湖博览会以来,杭州的会展组织、装饰和广告策划等成为杭城新的热门行业。相关的展览行业迅速发展壮大。这是“西博效应”的直接体现,也成为杭州会展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据初步统计,目前,杭州市专业从事会展业务的公司有50余家,会展策划、广告、工程和场馆公司300多家,其中大部分是民营企业,极大地增添了会展行业的活力。 2、展馆规划建设成效显著。展馆曾是制约杭州会展业发展的“瓶颈”。1997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趋势显现分析要点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趋势显现分析 上汽集团公司和安吉天地汽车物流公司之间的合作向纵深展开,安吉天地的物流服务能力覆盖到了上汽集团的零部件供应、整车组装、整车销售等核心环节。 无独有偶,不久前,宝钢集团和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签订三项长期运输合同,中远成为宝钢30万吨船型的全球最大合作伙伴。 “这些事件具有标志性的意义,意味着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趋势开始显现。”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秘书长兼研究室主任贺登才表示。 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 “从行业来分析,制造业分离外包物流业务的行业已从前几年的家电、电子、快速消费品等企业向钢铁、建材、汽车等上游企业延伸。”贺登才说。 在行业利润率不断走低的大背景下,我国不少的家电、电子、快速消费品等企业很早就将物流作为挖掘利润潜力的一大源泉,或如海尔自己组建物流公司,或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 “在物流需求扩大,成本上升的压力之下,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从战略高度重视物流功能整合,实施流程再造,分离外包物流业务,以更加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打造。”贺登才说。 “随着现代物流方式加快向采购环节拓展,供应链管理近来在我国也得到较快发展。”贺登才表示。 近年来,不少跨国公司逐渐加大在华采购力度,建立了零部件生产与采购网络,将中国企业纳入其全球供应链之中。通用电气、惠普、奥林巴斯、摩托罗拉、戴尔、IBM、柯达、沃尔玛等跨国公司纷纷在华设立采购中心。 国内连锁零售业的快速扩张,使供应链中靠近消费者的一端也越发显得重要,大型连锁企业把优化自己的供应链作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一环。一批具有强势品牌的生产企业,如海尔、联想、双汇等都建立大批连锁专卖店,并相应发展自身的物流配送能力。同时,制造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提出了面向高端的物流服务需求,要求物流企业能够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和运作模式。 “这种融合趋势也体现在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加强深度合作上。”贺登才表示。 2007年,宝钢集团与中远集团签订了为期20年的铁矿石运输合同,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签署物流战略合作协议,由中外运为中化公司提供物流外包服务。神华集团、格力集团等生产企业都将物流视为其核心业务。更多的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联手,从供应链角度整合上、下游企业的物流活动,融合渗透、联动发展的趋势逐步增强。 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2007年9月,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的“首届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上,上汽集团公司负责人表示,在传统制造业务中实施物流业务外包,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上汽在制造领域的竞争优势,这种物流业务外包畅通了信息流程,提升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降低整体物流成本达35%以上。 也正是意识到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的巨大潜力,不少地方正着力推进制造业物流的发展。上海市为此制订规划,并提出总体目标:到2010年,确立现代物流业作为上海支柱产业的重要地位,初步建成国际重要物流枢纽和亚太物流中心之一。

杭州会展状况

杭州会展业发展现状 摘要:会展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无烟产业”,其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自身市场巨大,而且对国家、地区的服务、旅游、餐饮、通信、住宿、广告、交通等经济部门的发展有非常强的关联带动作用。据专家推算,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及举办会展本身的利润可达10%,而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利润可达90%。因此,会展也被誉为现代都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关键词:杭州会展业西博会基础不足 杭州作为浙江省会城市,近年来,提出观光旅游、休闲旅游、会展旅游并成为发展旅游经济的“三驾马车”。会展业正在成为杭州都市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6年开始,杭州市每年入选中国十佳会展城市. 杭州市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良渚文化”的发源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非凡的人文气息加上如诗画般优美的风景,为杭州发展会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纵观杭州西湖博览会历史,自第一届起就对杭州会展业产生深远的影响。西博会以“同聚西博,共享文明”为口号,吸引了最广泛的观众,创造了巨大的商机,成为杭州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自2000年恢复西湖博览会到2009年杭州一成功举办了10届西博会,它不仅仅促进了杭州会展业的快速发展,更带动了杭州旅游、交通、餐饮、娱乐等方面经济的全面发展。以2009年10月举办的第一届西博会为例,来自国内外约1290万人次直接参加了本届西博会,展会期间,杭州实现旅游收入105亿元人命币,大大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西博会还为杭州成功举办世界休闲博览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样以2009年第十一届西博会为例,它实现贸易成交约138亿人民币,引进外资约10.62亿美元,内资约132亿人民币,签署合作投资项目总额84.7亿人民币,拉动杭州GDP增长0.51个百分点。西博会也是杭州会展业发展的孵化器,孕育了西湖金融峰会,杭州名茶博览会等名会。可以说,杭州会展业的迅速崛起离不开西博会这个大舞台。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毗邻国际大都市上海和港口开放城市宁波,交通四通八达。水路有钱塘江和京杭大运河沟通,陆路有沪杭甬高速公路,杭金衢高速公路等与城内绕城公路相通,航空有萧山国际机场,还有杭州湾大桥与上海衔接,助杭州融入“大上海经济圈”。根据国际法会展法则,确定会展目的地,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因此,杭州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发展会展业的优势条件之一。 杭州是浙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济基础良好。2009年杭州全年财政收入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杭州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实力在中国大陆城市中位列第二。雄厚的经济基础为杭州会展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其次,杭州拥有和平国际会展中心、浙江世界贸易中心、浙江展览馆三大会展场所,加上2009年刚投入使用的国内最大的国际会议中心和将在2010年建成的最大容量2000人以上的现代化会议中心,为杭承办各种规格的会议、展览提供了充裕的场地。在会展设施方面,截至2009年杭州拥有杭州国际会议中心、杭州西湖国际会议中心、杭帅I和平国际会展中心、浙江世界贸易中心等4个专业展览场馆,此外,还有省人民大会堂、浙江图书馆、杭州工人文化宫、浙江科技馆以及浙江大学永谦活动中心、邵逸夫科技馆、邵逸夫科学馆等中小型会展场所,可用展览面积54万平方米左右,可提供标准展位2.45万个左右。总的来说,场馆建设规模虽不及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但已基本上具备了接纳国内外大型会展的综合能力。在会展相关配套设施方面,到2009年末,全市各类旅行社超过500家;星级酒店约247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3家,四星级37家;拥有年接待1万人次以上的各类旅游景区、景点120余处,其中4A景点就达19个。 可以说,杭州发展会展业虽然没有上海、北京的绝对优势和广州的先发优势,但是有更多其他城市无法复制的独特资源优势。比如,杭州作为一个旅游业发展相对成熟的城市,隶属各地都有丰富的特色旅游资源,如余杭的竹笋节,富阳的富春江,建德的荷花等;作为一

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I 先进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了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及现状,并阐述了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机械制造,特点,发展,现状, 趋势

II 目录 摘要 ............................................................................................................................................................... I 目录 ................................................................................................................................................................ I I 一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1) 1.1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 (1) 1.2是面向的技术 (1) 1.3 是驾驭生产过程的系统工程 (1) 1.4 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 (1) 1.5 是市场竞争三要素的统一 (2) 二中国制造业现状分析 (3) 2.1以制造业为支撑,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大国 (3) 2.2中国仍处于国际产业链的较低环节 (3) 2.3 中国制造业还没有产生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 (3) 2.4 缺乏规模导致国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下 (4) 2.5 外资及其研发机构是对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实力的补充 (4) 2.6 技术创新不足导致中国制造业远离“世界技术创新中心” (5) 三中国制造业发展对策 (6) 3.1 完善体系 (6) 3.2 提高效益 (6) 3.3 制定技术标准 (6) 3.4 实现多元化 (7) 3.5 不断创新 (7) 四小结 (8) 五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制造业创新能力

制造业创新能力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制造业创新能力实证研究 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趋势.服务业和制造业有着显著的区别,二者存在泾渭分明的界限。但是20世纪后期经济领域的一项革命性变化就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一体化、融合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边界日益模糊,代之而起的是更为广泛的“信息-知识-技术”平台。在这一平台上,不同产业、不同厂家的不同产品或者某一职能可以由一家企业提供,并以服务业为中心将分工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串联起来,实现“以生产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的转型。 现代服务业是我国特有的提法,在国外与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外延比较接近的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产业发展有着显著的二元结构特征。当先发的或传统的产业还在延续发展的过程中,后发的或现代的产业已经出现并发展了,相应就有了现代服务业的提法。中国信息协会常务副会长高新民在“服务创新和服务科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上发言指出,“现代服务业是中国的特点,国际上没有叫现代服务业的”,“现代服务业的概念是中国专门提出来的”,“在国外又叫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最早发表的有关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论文是1995年https://www.wendangku.net/doc/8e17438119.html,es等人为eims (the european innovation monitoring system)提交的一份研究报告。这份研究报告通过深入分析环境服务和信息技术领域的15

个企业案例,发现某些特定的服务行业是新技术的传播者和代理机构,进而识别出这类服务企业并将其命名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现代服务业相对于传统服务业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价值,并在“三高”的基础上衍生出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方式等“三新”发展态势,现代服务业还具有“两低”的特点:资源依赖度低、污染排放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要求。 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全球产业经济发展的主流和趋势。这主要表现在许多制造企业的专业服务呈外包趋势,制造业中服务的投入大量增加,使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彼此依赖的程度日益加深,制造业同服务业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近几年来,国外许多原有的制造型企业通过大规模的进入或兼并工业生产性服务业来整合原有的业务,如ge通过进入金融业为其客户提供贷款,来刺激其产品的销售;hp公司通过兼并服务性企业,从而为客户提供从硬件到软件,从销售到咨询的全套服务;ibm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由制造型企业成功转型为服务型企业等。这些均有力地说明了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日益密切并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现代服务业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的计量模型构建 现代服务业通过承包制造业的一些生产环节减少了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的应用成本,促使制造业企业将节约的创新成本投入到

杭州会展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杭州市“十二五”会展业发展规划摘要 《杭州市“十二五”会展业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杭州将继续重点打造会展业三大品牌,包括最具潜力的全国展览中心城市、最具活力的中国节庆之都、最具魅力的国际会议目的地。 “十二五”期间,杭州会展场次和面积、经营收入等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到2015年,举办规模以上展览200个,展览总面积突破300万平方米,举办会议12000个,其中国际性会议600个以上,举办大型节庆活动200个以上。展会的成交额将保持年均增长9%以上,拉动GDP增长不少于0.6个百分点。 “十二五”时期,杭州还将重点培育30个左右的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品牌会展。其中培育品牌展览20个,使西湖国际博览会、世界休闲博览会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博览会,培育品牌节庆活动10个,使中国国际动漫节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节庆活动。 杭州的会展场馆功能设施更加完善,配套设施更加完备,形成“一主五副多馆”的展览设施格局和“四片十集群”的会议设施格局。“一主五副多馆”就是以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为主,以和平会展中心、动漫广场会展中心、休博园会展中心、浙江世贸国际展览中心、海外海国际会展中心为辅,整合其他分布在城区各个方位的展馆资源。到2015年,杭州市区的展览设施建筑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以上,国际标准展位达到1万个左右。“四片十集群”,包括钱江新城会议酒店集群、城东新城会议酒店集群、千岛湖会议酒店集群、环西湖会议酒店集群、

奥体博览中心会议酒店集群、湘湖—白马湖会议酒店集群、金沙湖会议酒店集群、西溪会议酒店集群、之江会议酒店集群、良渚会议酒店集群等十个会议酒店集群。位于杭州境内的淳安县,拥有千岛湖自然风景资源,“十二五”期间,将定位为长三角首选、国内一流的会展旅游目的地,逐步打造成中国的“达沃斯”。 在推动会展国际化方面,将积极争取类似财富论坛、APEC峰会等顶级国际性会议的落户,把杭州逐步建设成为承接国际高端会议的知名城市,最具魅力的国际会议目的地。还将重点吸引世界前20名的国际会展龙头企业在杭州设立地区总部和办事机构。

宣讲材料: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以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为原则的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制造业中创新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也是价值链上高利润、高附加值的领域。在制造强国建设进程中,必须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将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战略性任务来推进,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一、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先进制造业既包括新技术催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也包括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工艺、流程、材料、管理等改造提升后的传统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是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中国制造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关键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先进制造业具有技术先进、知识密集、附加值大、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等特征。有研究表明,美国先进制造业领域年人均产出是非先进制造业领域的2倍,每个先进制造业岗位可带动供应链上3.5个工作岗位。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支撑制造业快速增长的成本优势日益弱化,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趋紧,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经济发展必须更多依靠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先进产能比例,能够推进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促进发展模式向绿色集约方向转型,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是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制造业领域的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低端供给过剩和高端供给不足。在一些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同时,大量关键装备、核心技术、高端产品还不能满足需求。供给结构还不适应需求的新变化,产业整体处于价值链中低端。比如,近年来我国消费者到海外购买电饭煲等产品,这些产品国内完全能够生产而且产量还很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关键是我们的产品在质量与品牌上与国外高端产品仍有较大差距。先进制造业不仅体现

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

2013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A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36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河南理工大学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 日期: 2013 年 08 月 03 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13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 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 摘要 针对问题一:为消除数据之间的差异首先对数据做了科学的处理,然后分别利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来说明成都市制造业和物流业近几年的发展现状。定性分析是利用处理过的数据建立图表的方式进行。由于定性分析的不精确性又建立了时间序列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在时间序列中计算水平分析指标和速度分析指标,水平分析指标是通过不同的增长量体现的,速度分析指标是通过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增长水平体现的。通过以上分析最终得出成都市物流业和制造业近几年来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但制造业要比物流业增长的快。 针对问题二:建立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多重回归分析的主成分—多重回归分析改进模型。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调用MATLAB 里面的princomp 函数做主成分分析,发现影响物流业的因素中货运量的贡献率最大为86.9312%,影响制造业的因素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贡献率最大为93.9854%。为分析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总体情况,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作为因变量,以影响物流业的各个因素作为自变量建立多重回归分析模型,得到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表达式为 543211108.00547.00329.02321.05695.0'?x x x x x y ++++=。并对此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得到p 值为1.23216e-007,即该方程是极显著的。 针对问题三:首先定义了协调度公式,及协调度所属的范围等级,然后建立灰色关联模型,分别得到制造业对物流业的关联度矩阵和物流业对制造业的关联度矩阵,从整体看两者之间的关联度较高,关联度值基本都在0.6~0.9之间;最后利用协调度公式,计算得到物流业与制造业彼此的协调度值为0.55附近,从而得到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联动发展基本协调,协调程度为中等;最终利用得出的关联度矩阵,得到物流业对制造业中的人均GDP 的关联度较小,联动发展较为薄弱,制造业对物流业中的等级公路里程的关联度较小,联动发展较为薄弱。 针对问题四:利用问题三中的关联度矩阵,得出关联度矩阵中行的均值,得出关联度平均值较大的因素,即为成都市制造业(物流业)影响较大的物流业(制造业)因素,也即,物流业对制造业影响较大的因素为:工业用电量,外商直接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其影响程度 均超过0.7,而制造业对物流业影响较大的因素为:旅客周转率和最大出口总额,其影响程度均超过了0.7。 关键字:时间序列模型 水平分析指标 速度分析指标 主成分—多重回归分析模型 灰色关联度

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基础产业,而机械制造技术的不断创新是机械工业发展的技术基础和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生产秘史的引进,近年来,先进制造技术在机械加工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我国制造科学技术有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与先进的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为了迎接新的挑战,必须认清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使我国的产品上质量、上效率、上品种和上水平,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因此,对制造技术及制造模式的研究和实施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以实现我国机械制造业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1.我国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 自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机械制造业得到了迅速地发展。机械工业是我国工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20世纪70年代以前,产品的技术相对比较简单,一个新产品上市,很快就会有相同功能的产品跟着上市。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CIMS技术的大力推广应用,包括有CIMS实验工程中心和7个开放实验室的研究环境已建成。在全国范围内,部署了CIMS的若干研究项目,诸如CIMS软件工程与标准化、开放式系统结构与发展战略,CIMS 总体与集成技术、产品设计自动化、工艺设计自动化、柔性制造技术、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质量保证技术、网络与数据库技术以及系统理论和方法等均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不同程度的进展。但因大部分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和绝大部分中小型机械制造企业主要限于CAD和管理信息系统,底层基础自动化还十分薄弱,数控机床由于编程复杂,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因此,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制造业仍然存在一个阶段性的整体上的差距。 2.国外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 在产品设计方面,普遍采用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加工技术方面,巳实现了底层(车间层)的自动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