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孕妇及新生儿注射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研究-论文

孕妇及新生儿注射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研究-论文

孕妇及新生儿注射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研究-论文
孕妇及新生儿注射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研究-论文

全国每年乙肝母婴阻断数量及方法

母婴阻断乙肝相关 乙肝母婴阻断数量: 目前我国计有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9300万人,慢性乙肝患者3000万人,亚太地区乙型肝炎患者50%以上来源于母婴感染。每100名育龄妇女中约有8人是HBV携带者,我国约有1千多万HBV携带者妇女涉及到生育问题。每年约有75~120万孕妇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若不采取预防措施,将有50%~90%(约80万)婴儿可能感染乙肝病毒。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90%以上将成为长期携带者,部分人成年后出现肝炎症状,少数人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也有文献报道,在我国,每年约有200万新生儿因母婴传播而在出生时携带乙肝病毒。) 成年人通过水平感染乙肝病毒后自然痊愈率达95%,慢性化率只有5%以下。而在围产期由母婴垂直感染或5岁以内儿童感染乙肝病毒后慢性率达90%,只有10%可自然痊愈。呈现持续感染状态,造成预后差,治疗困难。一般慢性活动性肝炎如未经规范/有效治疗20~30年后即可演变成肝硬化甚至发生肝癌,而出生时或宫内感染乙肝的儿童20~30年后正当20~30岁的年轻人,会因疾病丧失健康和劳动能力。因而乙肝对人类的健康损害是非常大的。 母婴传播是乙肝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HBV DNA阳性产妇乳汁含病毒量较高,传染性强,不宜哺乳。HBV携带孕妇发生母婴垂直传播的机会为50%~70%;如HBVDNA同时阳性,则传播机会是90~100%。孕妇发生乙肝的时间距离分娩日期越近,婴儿感染乙肝的危险性越高。怀孕头6个月发生乙肝,有足够的时间产生抗体,使胎儿获得保护,仅6%的婴儿受感染;怀孕最后3个月发生乙肝,69%婴儿受感染;产后头2个月发生乙肝,75%婴儿受感

染。 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HBV母婴垂直传播阻断率非常重要。HBV在孕妇体内的存在是发生HBV母婴垂直传播的基础,孕妇体内HBV含量越高,则发生HBV母婴垂直传播的几率就越高。因此,要成功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应根据孕妇孕前、孕中外周血HBV含量的不同,采用个体化的、规范化的阻断方案。 目前,阻断母婴传播保护率为87.8%,也就是说,实施阻断母婴传播后,有近9成的婴儿可以不被感染。但很多乙肝携带者对乙肝母婴阻断技术并不了解,做阻断的都是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人群。在农村,知道这项技术的可能更少。 母婴阻断方法: (南京第二医院方之勋教授专访,方之勋,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传 染病及寄生虫分会第6、7届全国委员、江苏省传染病分会顾问、南京市医学会感染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长期从事传染病临床诊疗工作,临床经验丰富,擅长于乙型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重型肝炎等多种肝病的诊疗及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阻断及阻断后失败的治疗。)一、应用乙肝疫苗及高效价免疫球蛋白进行母婴阻断 其方法是在孕期7、8、9月为HBsAg阳性母亲接种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400 IU,对HBsAg阳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6h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200 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20μg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也可在出生后6h 内先注射1 针200 IU的球蛋白(HBIG),半个月后再注射第2 针同等剂量的HBIG,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20μg乙型肝炎疫苗,间隔1 和6 个月分别接种第2 和第3 针乙型肝炎疫苗。此方法阻断成功率在90%左右。

5 静注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

静注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pH4) Jingzhu Yixing Ganyan Ren Mianyiqiudanbai (pH4) Human 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 (pH4) for Intravenous Injection 本品系由含高效价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的健康人血浆,经低温乙醇蛋白分离法或经批准的其他分离法分离纯化,并经病毒去除和灭活处理制成。含适宜稳定剂,不含防腐剂和抗生素。 1.基本要求 生产和检定用设施、原材料及辅料、水、器具、动物等应符合“凡例”的有关要求。生产过程中不得加入防腐剂或抗生素。 2 制造 2.1 原料血浆 2.1.1血浆的采集和质量应符合“血液制品生产用人血浆”的规定。采用经批准的乙型肝炎疫苗和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或从健康供血浆者筛选抗体效价符合要求的血浆。原料血浆混合后抗-HBs效价应不低于10IU/ml。 2.1.2每批应由100名以上供血浆者的血浆混合而成。 2.1.3 组分Ⅱ、组分Ⅱ+Ⅲ沉淀或组分Ⅰ+Ⅱ+Ⅲ沉淀应冻存于-30℃以下,并规定其有效期。 2.2 原液 2.2.1 采用低温乙醇蛋白分离法或经批准的其他分离法制备。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应能使制品中的IgG亚类齐全,其值与正常人血清IgG亚类分布相近,其值与正常人血清IgG亚类分布相近;应;能保留IgG的Fc段生物学活性(附录Ⅹ P)。 2.2.2 经纯化、超滤、除菌过滤后即为静注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原液。 2.2.3 原液检定 按3.1项进行。 2.3半成品 2.3.1 配制 制品中可加适宜的稳定剂。按成品规格以注射用水或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原液稀释至抗-HBs效价不低于50IU/ml。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措施及护理干预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措施及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措施及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我院选择产科门诊筛查出的HBV携带者孕产妇165例,对乙肝病毒携带孕妇实施孕妇和新生儿免疫阻断,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结果:HBV携带者孕妇分娩的165例新生儿,半年后随访165例,仅3例阳性。结论:加强乙肝病毒携带孕妇围产期免疫阻断和护理干预,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免疫阻断;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383-01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并引起多种器官损害的传染性疾病。在BHV众多播途径中,母婴传播是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并且经母婴传播HBV的新生儿更易形成慢性持续携带者,进而发展为肝炎病人[1,2]。因此,做好孕妇的HBV感染状况的筛查,对于预防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的婴幼儿HBV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我院对来产科门诊建母婴保健手册检

并在产我院分娩的孕产妇自20周开始做感染性指标检测,其中包括乙肝五项、艾滋病、梅毒。本文选择了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产科门诊筛查出的HBV携带者孕产妇165例,165例HBV携带者孕产妇孕期均自愿接受注射HBIG三次,并积极参与我们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分娩后半年检测,结果仅有3例HBsAg阳性,有效的阻断了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提高孕产妇自我保护能力对阻断HBV母婴传播有积极作用。有关情况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产科门诊筛查出的HBV携带者孕产妇165例为研究对象。 1.2 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方法 1.2.1 加强宣教,做好孕期保健 凡HBV携带者的孕产妇均在我科孕妇学校接受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讲解乙肝有关知识,HBV 母婴传播途径,孕期注射HBIG对母婴传播阻断的效果及新生儿采用主被动免疫方法的意义。告诫HBV 携带者孕产妇产后不要亲吻婴儿,婴儿的餐具,用品单独使用,避免产妇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新生儿。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摄入富含蛋白质、碳水化

最新乙肝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doc

最新乙肝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 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HBV )的重要传播途径,加 强慢性 HBV 感染孕妇及其所分娩婴儿的规范化管理是切断母 婴传播的有效途径。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中华医学会感染 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织感染病学、肝病学、免疫 学与产科学专家参照国内外公认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 最新研究成果形成专家共识——《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临床管 理流程》。 1 筛查 所有在门诊初次产检的孕妇,按要求筛查乙型肝炎、梅毒和 艾滋病,其中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包括HBsAg 、抗 -HBs 、 HBeAg 、抗 -HBe 和抗 -HBc ;若果咨询,并指导常规孕期保健;若HBsAg 阴性,提供检测结HBsAg 阳性,需继续评 估乙型肝炎相关病情。 2 评估 对于 HBsAg 阳性的孕妇,需进一步检测肝功能生化指标和上腹部超声。( 1)若 HBV DNA HBV DNA 水平、 阳性,排 除其他相关因素后,出现ALT 显著异常,≥5×正常值上限(ULN ),或诊断为肝硬化者,在充分沟通和知情同意的情 况下,经感染科医生或肝病科医生评估后,建议给予替诺福 韦酯( TDF )或替比夫定( LdT )进行抗病毒治疗;( 2)若

HBV DNA 阳性,ALT 在≥ 2× ULN~< 5× ULN时可继续观察,如果观察期间 ALT≥ 5× ULN,则按 2( 1)处理;如果 ALT < 2× ULN,则按 2( 3)处理;如果随访至妊娠 24 周 ALT 仍在≥2× ULN~< 5× ULN,在充分沟通和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给予TDF 或 LdT 进行抗病毒治疗;(3)若 HBV DNA阳性,ALT 正常或仅轻度异常(ALT < 2× ULN)、无肝硬化表现,建议 暂不处理,继续随访观察。在随访期间,如果出现ALT 持续升高( ALT≥ 2× ULN),则根据ALT 水平按 2( 1)或 2( 2)处理,注意加查总胆红素( TBil )和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 )。3妊娠期管理 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的未服用抗病毒药物的孕妇,在妊娠 中期检测 HBV DNA 水平(推荐用高灵敏试剂检测),根据HBV DNA水平,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以阻断母 婴传播。( 1)若孕妇HBV DNA≥ 2× 106 IU/ml,在充分沟通和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可于妊娠24~28 周给予TDF 或LdT 进行抗病毒治疗。分娩前应复查HBV DNA ,以了解抗病毒 治疗效果及母婴传播的风险;( 2)若孕妇 HBV DNA < 2× 106 IU/ml ,则不予干预,继续观察。 4分娩管理 (1)分娩方式:分娩方式与母婴传播风险没有确切关系, 根据产科指征决定分娩方式;( 2)新生儿处理:新生儿出生 后立即移至复苏台,离开母血污染的环境;彻底清除体表的

联合免疫阻断乙肝母婴传播:规范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

联合免疫阻断乙肝母婴传播:规范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 主动+被动联合免疫(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方法是目前公认的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最主要且有效措施,已由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荐。但在我国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医院所采用的免疫程序,尤其是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应用各不相同。作者参考国内外文献,回答乙肝母亲所生婴儿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中的几个常见问题。 联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效果更佳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于e 抗原阴性的乙肝病毒感染母亲所生婴儿,单独接种乙肝疫苗已达到免疫效果,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未明显增加疫苗效果。考虑成本或乙肝免疫球蛋白所带来的安全问题,联合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并不必要。因此,有些国家和地区对 e 抗原和乙肝病毒DNA 均阴性的乙肝母亲所生后代只接种乙肝疫苗。乙肝母亲所生后代单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阻断率为87.8%,若同时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率可明显提高,达95%以上。 乙肝免疫球蛋白先于疫苗注射 为更好地发挥乙肝免疫球蛋白效果,避免与乙肝疫苗相互作用造成抗原抗体中和反应,影响各自效果,目前公认婴儿出生后12 h内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再于不同部位接种乙肝疫苗。多数专家特别强调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时间,建议不要超过出生后12 h,若超过出生后48 h,免疫效果明显降低。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后多长时间接种乙肝疫苗并无特别强调,乙肝免疫球蛋白和第一针乙肝疫苗注射间隔可从当日同时注射至3个月不等。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荐两种方案,一种为当日同时使用,另一种为间隔1个月。为避免乙肝疫苗漏种,大多数医院采用前者。但当日同时使用也应乙肝免疫球蛋白在先,乙肝疫苗在后,并注意不同部位注射,以间隔数小时为宜。我国主推剂量为100 IU在制备过程中,不同厂家生产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制剂所含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滴度通常有所差异,为统一剂量标准,要求所有厂家的制剂均按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计量单位(IU)。在最初一些研究中,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剂量根据其出生体重计算,一般使用剂量为0.2~0.5 ml/kg,约为145 IU/ml。即出生体重为3 kg 的婴儿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约87~217.5 IU。后来为求简便,大部分研究中新生儿使用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剂量为100 IU 或200 IU,少数研究为400 IU。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荐剂量应≥100 IU。从理论上及某些研究结果显示,200 IU乙肝免疫球蛋白产生的保护效果更佳。但结合成本效益综合考虑,我国目前主要推广使用100 IU 剂量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在许多地区,乙肝母亲所生后代可免费使用100 IU 剂量的乙肝免疫球蛋白。 不建议同时注射两针乙肝免疫球蛋白 从理论上讲,同时注射两针100 IU 剂量的乙肝免疫球蛋白等于注射了1 针200 IU剂量的乙肝免疫球蛋白。但是,医生不仅要考虑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剂量,还应考虑药物规格。 200 IU 剂量的乙肝免疫球蛋白针剂一般为2 ml/ 支,而100 IU 剂量的乙肝免疫球蛋白针剂有1 ml/支,也有2 ml/支。若使用了两支2 ml/ 支、100 IU 剂量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注射部位注射 4 ml 液体,肯定会形成较大的注射包块,难以吸收。另外,两针药物同时注射也会增加注射污染机会。如果是不同批号的两针药物同时注射,可能增加过敏反应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不建议同时注射两针100 IU 的乙肝免疫球蛋白以达到200 IU 的剂量要求。 第一剂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免疫 1 个月 乙肝母亲所生婴儿出生时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在两方面预防乙肝母婴传播:一是直接中和乙肝母亲分娩时污染到新生儿体内的乙肝病毒;二是婴儿出生后接种的乙肝疫苗尚未起效时,帮助婴儿抵御日常生活中与乙肝母亲密切接触而感染。但注射一次乙肝免疫球蛋白可在体内维持多长时间的免疫作用? 研究显示,乙肝免疫球蛋白一般在注射后15~30 min 即开始发挥作用,其血药浓度一般在注射后3~7 d 达高峰,半衰期17.5~25 d,对新生儿的有效保护作用可维持42~63 d,4 个月后基本清除。因此,乙肝母亲所生婴儿在出生时注射一剂乙肝免疫球蛋白足以保护新生儿 1 个月内免受乙肝病毒感染。出生 1 个月时,婴儿体内检测到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并非均是乙肝疫苗刺激下免疫系统主动免疫产生,部分抗体仍为体内残留的被动免疫抗体。1 个月后,所注射的乙肝免疫球蛋白产生的被动免疫逐渐减少,此时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在两针乙肝疫苗刺激下逐渐产生对乙肝病毒的主动免疫。 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1~2 次足矣

妊娠中晚期注射HBIG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分析

临床分析与探讨中国美容医学2012年6月第21卷综合第2期ChineseJournalofestheticMedicine.Jun2012.voI.21.SynthNo2 督和督促患者的健康行为,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康复治疗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这说明我们对家属的健康教育方法和内容是正确有效的,临床中可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姚斌,尹岭,昊东宇,等.北京万寿路地区老年人卒中后抑郁的调查研究Ⅱ1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9):695-697. 12】杨学源,何小莉.高血压脑出血惠者焦虑相关因素调查分析Ⅱ】.上海护理,2005,5(4,:27—28, 『31尹小燕.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Ⅱ】.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29-30. 『41姜从玉,胡永善康复训练促进脑梗死后功能恢复机制的基础研究进展Ⅱ】.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7):443—445『515钟元何,李春竹,袁桂菊地级市区脑卒中惠者家属护理现状调查m,山西护理杂志,2000,14(3):106—107. 妊娠中晚期注射HBIG对阻断乙肝病毒 母婴传播的分析 刘雪燕李霞董巧丽 (河北省徐水县人民医院妇产科072550) 【摘要】目的:目前临床普遍建议乙肝孕妇妊娠中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以阻断母婴传播,为验证其效果,做以下研究。方法:乙肝血清指标HBng和HBeAg双阳性孕妇妊娠中晚期注射H.BIG共三次(实验组)与未注射孕妇(对照组)所产幼儿于5岁采血检测HBsAg及抗一FIBs.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孕晚期预防性应用HBIG组孕妇所产新生儿随访5年后,两组幼儿的HBsAg及抗一FIBs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新生儿应用乙肝免疲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能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妊娠中晚期注射H.BIG并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率。所以己肝孕妇妊娠中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治疗效果有待研究。 【关键词】乙肝病毒;乙肝免疫球蛋白;母婴传播. 【中图分类号】R51262;Ik7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426—01 “。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人群感染率约60%,HBsAg携带者人数高达10%一15%,其中慢性感染者约有30%一50%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在出生的第一年有90%可能成为乙肝携带者,35%成为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中的65%可能死于肝硬化或肝癌。如何经济有效的阻断母婴传播,成为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目前临床普遍采用于妊娠孕28周开始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fiBIG)200U,每4周一次,共注射3次,所娩薪生儿常规实行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1HBIG为血液制品,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免疫复合物损伤或诱发BBV变异等副作用。且此药价格较贵,还需冷藏,增加了孕妇的经济负担。为了验证妊娠中晚期注射HBIG对母婴传播阻断的效果,我们做了此次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择199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徐水县人民医院)产前检查中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孕妇及新生儿为对象,其中孕28周之前检测的孕妇随机分为2组,将妊娠中晚期注射HBIG的孕妇98例为实验组,不注射的136例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孕妇均无先兆临产或先兆早产、妊娠高血压疾病等孕期并发症或合并症,孕妇年龄孕产次分娩时胎龄分娩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使用试剂及生物制品 乙肝病毒标记物检测试剂盒为(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生产:基因乙肝疫苗为(华北制药金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生产;乙肝免疫球蛋白为(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1.3方法 根据自愿的原则实验组所有孕妇于妊娠28周开始,每4周(妊娠28,32,36周)肌肉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共3次。对照组孕妇不肌注HBIG,分娩婴儿生后6小时内和生后一个月注射HEIGIOOU,并在生后0、I、6个月龄各注射乙肝疫苗一次(20ug/次)。12个月后检测乙肝两对半全阴性的婴儿重新按0、1、6个月预防程序再次注射乙肝疫苗1次。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人工喂养。 两组新生儿于出生断脐时采静脉血,幼儿于5岁时直接采静脉血,采的血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一HBs,。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应用SPSSIO.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426‘‘—— 幼儿血清HBsAg及抗一l-IBs检测结果 表1两组幼儿l5岁)血清HBsAg及抗一HBs检测结果比较删例数丽病舞譬万丽焉‰实验组9855.108990.81 对照组136…96.6212188.97 注:牛x2=0.041P>O.05士水x2=0.058p>O,05 3讨论 目前有学者认为,孕期使用EBIG无益,乙肝病毒在体内存活的时间为36.6小时,病人体内的乙肝病毒日更新率为48%,也就是每天都在大量的复制以补充每天的乙肝病毒死亡数量。在这种情况下,低剂量HBIG中和乙肝病毒的作用和效果是极为有限的,不足以产生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1另外,HBIG与体内HBV结合后形成抗原一抗体复合物,对孕妇有害;而且HBIG可能诱发IqBV在婴儿体内发生变异,导致临床处理困难。乙肝的母婴传播途径主要为富内感染、产时及产后感染。宫内感染主要在孕后期。有报道于妊娠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能降低宫内感染,对宫内垂直传播有阻断作用。本实验随访5年后,检测两组幼儿5岁时的BBsAg及抗一HBs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说明宫内感染在母婴传播中所占比例较小,产时及产后母婴之间的密切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对新生儿进行}{8IG联合乙肝疫苗免疫明显降低婴幼儿HBshg的阳性率,提高抗一HBs的阳性率,其保护程度接近95%。 本次试验循证的说明新生儿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能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妊娠中晚期注射HBIG并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率。所以孕期使用HBIG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于华鹏,刘筱娴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途径及预防Ⅱ]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1年9月,第一卷,第3期. [2】2孟钊,肖小敏.乙型肝炎垂直传播(综述)U]暨南大学学报,Ⅱ]2002,f04). 【3]3王玲,蔡浩东,刘,马秀云.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盯1.继续医学教育杂志,2006年,第7期. f4】赵连三,HBV感染垂直传播阻断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广东省肝脏病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2007年 万方数据

乙肝免疫球蛋白管理制度

乙肝免疫球蛋白管理制度 根据xx市卫生局《关于印发xx市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穗卫妇社[2011]18号)精神,xx市从2011年10月1日起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产妇所生的新生儿,在出生后即刻为其免费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IU)。为规范开展免费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用于乙肝母婴阻断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IU)及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所需的注射器由财政拨专款、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向xx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购,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组织分发到各区(县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各区(县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季第3个月15日前完成辖区内助产机构下季度免费乙肝免疫球蛋白需求统计,填写“母亲表面抗原阳性新生儿免费乙肝免疫球蛋白需求计划”(见附件1),并及时汇总上报到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区(县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通知辖区内助产机构及时到所在的区(县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取乙肝免疫球蛋白(100IU)及注射器。

三、助产机构要加强免费乙肝免疫球蛋白的管理,建立健全免费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注射器管理制度,准备充足的冷藏设备,专人负责免费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注射器的储存和运输工作,确保乙肝免疫球蛋白在2~8℃的条件下避光保存和运输。 助产机构应在每季第3个月10日前估算下一季度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产妇数,填写“母亲表面抗原阳性新生儿免费乙肝免疫球蛋白需求计划”(见附件1),及时报告到辖区(县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如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需调整免费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数量,须及时报告给辖区(县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便修改供应计划。 助产机构应严格按照“xx省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出入库账簿”(见附件2)及“xx省国家免疫规划用注射器出入库账簿”(见附件3)进行出入库登记,对于报废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器应做好报废原因记录。记录应当保存至超过乙肝免疫球蛋白有效期2年备查。定期核对免费乙肝免疫球蛋白进出账目,日清月结,每半年盘查1次,做到账、物相符。免费乙肝免疫球蛋白库存量不可以超过3个月。 助产机构应在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的新生儿出生后,即刻免费为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IU),同时将所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厂家、剂量填写在儿童预防接种证上,并填写

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率

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率 【导读】说起乙肝,很多人都有种文虎色变的感觉。现在对于乙肝的治疗是没有好的方式,而且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传染现象,一旦出现就无法治愈,只能通过药物或者是日常的习惯注意。关于乙肝母婴阻断还是有许多人关心的,下面就来了解一下乙肝母婴阻断的成功率、乙肝母婴阻断前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关于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率是非常多的妈妈们关心的一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关心到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会感染到这种疾病,那么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率现在是多少? 目前,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成功率较高,平均约为95%,为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最重要的阶段是在产后期间,有效的措施是让新生儿接受免疫预防,阻止率可以达到90%以上。 具体方法是妊娠晚期,孕妇应每周注射一次乙型肝炎高影响力免疫球蛋白,直至分娩(共约3个月)。婴儿应在出生后12小时内,1个月内以及出生后6个月内接种乙肝疫苗。此外,必须加入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以增强阻断效果。 乙肝母婴阻断前的传播途径 在乙肝母婴阻断之前,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要想降低降低婴儿的感染可能性就要阻断这种传播途径,那么乙肝母婴阻断前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宫内传播:婴儿在母体内通过血液循环而感染乙肝病毒,母婴失败的情况主要发生在这种情况下; 2、分娩时的传播:当分娩导致婴儿的皮肤,粘膜或胎盘剥离时,母亲血液中的病毒通过破裂的胎盘并进入脐带血。因此感染进入新生儿身体的可能性最大。在最常见的情况下,羊水和阴道分泌物中也含有可传播的乙型肝炎病毒; 3、横向传播:母子亲密接触,母乳喂养等也可导致乙肝病毒的传播。 乙肝母婴阻断的目的 很多妈妈在怀孕之前自身患有乙肝,因此她们会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出生之后也会感染到这种疾病。其实通过母婴阻断的形式是可以很好的控制疾病的传播,下面就带大家了解一下乙肝母婴阻断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不采取一定措施,很容易传染给胎儿,导致胎儿出生后出现乙型肝炎,所以阻断了母婴传播,可以避免从源头上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新生儿出生后,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相结合。主动免疫意味着乙型肝炎疫苗应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1个月和6个月内给予。接种疫苗的时间越早越好。新生儿的第一针必须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如果在出生后48小时内注射,4小时内注射最好,会降低免疫效果;被动免疫是指新生儿出生后6小时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乙肝母婴阻断过程的检查指标 在进行乙肝母婴阻断的过程,需要关注多种指标的。这些指标决定母亲是不是可以将病毒传染到自己的孩子,那么,乙肝母婴阻断过程中的相关检查指标有哪些? 1、HBV-DNA(乙肝病毒DNA):是乙肝病毒感染的直接敏感指标。如果HBV-DNA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表明乙型肝炎病毒具有活性且具有高度传染性,并且感染性与该值的大小成正比。如果育龄妇女的病毒数量过高,应在妊娠前首先考虑抗病毒治疗。 孕妇乙型肝炎病毒含量与母婴传播风险呈正相关:高风险:HBV-DNA 10 6次方;低风险:HBV-DNA范围从10到3到10 6;非常低的风险:HBV-DNA 10立方。 2、乙型肝炎:婴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7月和12月进行检查。如果表面抗原为阳性,则

乙肝免疫球蛋白告知书

新生儿免费注射乙肝疫苗球蛋白记录单 (注射后此记录单由病房保存) NO: 一、家庭情况 母亲姓名:住院号: 家庭住址:联系电话: 二、新生儿情况 新生儿姓名:性别:( 男 女) 出生体重:KG 出生日期:年月日时分 三、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情况 第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100U 注射日期:年月日时分 生产单位:生产批号: 注射者(签字): 四、注射单位及科室: 监护人(签字):日期:年月日 免费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知情同意书 各位孕妇及家属: 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母亲传播给婴儿,及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是有效预 防母婴传播的方法之一,针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产妇所生婴儿,政府免费提供 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为做好这项工作,现将有关事宜告知如下: 【注射原则】知情同意,免费,自愿注射。 【产品】人乙肝免疫球蛋白。 【注射程序】出生24小时内,接种1剂次,肌肉注射。 【注射剂量】每人每剂注射100国际单位。 【不良反应】一般不会出现不良反应,少数人有红肿、疼痛感,无需特殊 处理,可自行恢复。 【禁忌症】1.对人免疫球蛋白过敏或有其他严重过敏者;2.选择性IgA 缺乏者。 如需了解更多的与产品的相关信息,请查看乙肝免疫球蛋白说明书。若本 知情同意书的内容与乙肝免疫球蛋白说明书发生冲突的,则以乙肝免疫球蛋白 说明书为准。 如需了解更多乙肝预防,治疗信息,请咨询所在地卫生机构。 本人已认真阅读并理解本知情同意书内容,确认无上述任何禁忌症,自愿 予婴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免费100U 婴儿父(母)签名: 联系电话:签名日期:年月日 本人已认真阅读并理解本知情同意书内容,拒绝予婴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 白,并愿意承担可能会导致的不良后果。 婴儿父(母)签名: 联系电话:签名日期:年月日 助产单位(签章):签名日期:年月日

孕妇乙肝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作用机理的研究

#论著#孕妇乙肝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阻断HBV母婴 垂直传播作用机理的研究 刘海英1,马玉燕1,崔保霞1 ,戴笙1,杨洁2 (1.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济南250012;2.武警山东总队医院) =摘要>目的:研究HB V阳性孕妇孕期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 G)预防HB V宫内感染的作用机理。方法:将78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分为两组:预防组30例,于孕28、32、36周肌肉注射HBIG3次,每次200I U;对照组48例,只随访查体不用药。检测母儿血清乙肝标志物(HB V M)和细胞因子IFN-C,IL-12,I L-6水平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测定HB V DNA含量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结果:78例HB-sAg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宫内感染10例,宫内感染率为12.82%.HBIG预防组孕妇的胎儿HB V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预防组新生儿脐血清抗-HBs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预防组孕妇血清中I FN-C,I L-1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I L-6水平、HB V DNA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妇HBI G被动免疫可有效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疾病传播,垂直;免疫球蛋白类 中图分类号:R51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379(2002)02-0128-03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passive immunization of 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 blocking the hepatitis B virus to the materna-l infantile vertical transmission action.Liu Haiying,Ma Yuyan,Cui Bao xia,et al.Department o 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o f Qilu Hos pital o f Shandong University,Jinan,250012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passive immunization with 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 G)on the prevention of HB V intrauterine infection.Methods:78cases of HB-sAg positive pregnant women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In the prophylaxis group,30cases were injected with HBIG at28,32,36week during pregnancy(200IU per time).In the control group, 48cases were followed-up without injec tion of HBIG.B y using diantibody sandwich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ant assay(DAS-E LISA)and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 R),the HBV marker(HB V M),ac tivities of IFN-C,IL-12,I L-6and HB V DNA load in the blood samples of mothers and their neonates were tested respectively.Results:The incidence of HBsAg positive pregnant women.s intrauterine infection was12.82%(10/78).In HBI G prophyla xis group,the vertical transmission incidence of the newborns was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 <0.05).The detection rate of ant-i HBs of prophylaxi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0.001).In the pre gnant women of the prophylaxis group,activities of IFN-C and I L-12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but the I L-6activity and HBV DNA load of the for mer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s:Passive im-munization with HBI G of pregnant woman can block materna-l infantile vertical transmission of HB V infection effectively. =Key words>Hepatitis B virus;Disease transmission,vertical;Immunoglobulins 母婴垂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群中大量HBV 慢性携带者形成的重要原因。寻找有效阻断HBV 母婴垂直传播的预防措施已成为世界上控制乃至消灭乙肝的关键性课题。HB V阳性孕妇孕期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可 128 现代妇产科进展2002年3月第11卷第2期Prog Obstet Gynecol,M ar.2002,Vol.11,No.2

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2015

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选择性的抗病毒预防治疗势在必行?Interruption of mother-to-infant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 time to include selective antiviral prophylaxis? 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在包括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以及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区域广泛流行。在抗HBV疫苗普及使用之前,围产期或儿童期是病毒进入人体的主要时期。生命早期发生的HBV感染,会显著增加其演变成为慢性病的可能性。反复的母婴垂直传播或儿童期水平传播,会使得病毒感染模式不断加强。 HBV疫苗的使用,可以减少HBV的围产期母婴垂直传播或水平传播。并且在某些国家,对于HbsAg阳性母亲产下的婴儿,可联合应用HBV免疫球蛋白。HBV疫苗可以防止80%~95%的病例传播,并且已经降低了儿童期HBV感染的发病率。胎儿在宫内感染HBV并不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但这种情况确实存在,尤其在先兆早产引起宫内胎盘渗漏发生时,宫内垂直传播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经胎盘传播也可能发生,但概率小于疫苗预防失败导致的感染。 尽管应用了HBV疫苗和免疫球蛋白,仍然会存在HBV传播的风险。该风险与母亲血中病毒复制指标密切相关;有研究资料表明,如果母亲血中HBV DNA浓度超过108拷贝/ml(或2×107 U/ml),尽管应用了HBV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病毒由母亲传播给婴儿的可能性会达到10%甚至更高。虽然更进一步的资料不多,但仍表明HBV的母婴传播也许并不会仅因为使用了疫苗而阻断,但是如果联合使用了核

苷或核苷类似物的抗病毒治疗,则有可能预防HBV的传播。这种方案与抗病毒治疗在预防HIV母婴传播中发挥的作用类似。 有学者对拉米夫定(胞嘧啶核苷类似物)和替比夫定(胸腺嘧啶核苷类似物)在减少HBV母婴传播方面的效果进行了研究。一项安慰剂对照的随机试验显示,母亲应用拉米夫定可以降低HBV向婴儿传播的概率[9]。拉米夫定的给药期为妊娠32周至产后4周。在积极治疗组,HBV DNA的平均浓度由基线的7 log10拷贝/ml降低了2 log10 拷贝/ml。包括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在内,所有的婴儿都接受了HBV 疫苗和HBV免疫球蛋白。当所有的孩子长到1岁时,拉米夫定治疗组的孩子中HbsAg阳性率为18%,而安慰剂组的孩子中阳性率为39%。值得注意的是,该时间点存在失访,失访率在安慰剂组为31%,拉米夫定组为13%。 Han等[10]进行过有关替比夫定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研究对象为190例HBeAg阳性、妊娠晚期HBV DNA浓度超过1×6 log10 拷贝/ml的女性,这些受试者被分入替比夫定组和安慰剂组,替比夫定的使用剂量为600 mg/d。婴儿在出生后的24 h内,同时应用了HBV 免疫球蛋白200 U和HBV疫苗20 μg。出生后第4周及第24周追加使用HBV疫苗20 μg。替比夫定的应用起始于孕20~32周,至少持续至产后4周。替比夫定治疗组母亲的HBV DNA浓度从治疗前的8.19 log10 拷贝/ml降至2.35 log10 拷贝/ml,相应的安慰剂组从7.96 log10 拷贝/ml降至7.8 log10 拷贝/ml。分娩时替比夫定治疗组的母亲有30%血清中HBV DNA检测为阴性,而安慰剂组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的现状及争议性问题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的现状及争议性问题分析 发表时间:2019-11-20T14:22:27.3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29期作者:吴小兰 [导读]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是一种常见的病源之一,数据显示,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已经超过9000万例。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感染科重庆 401220) 【摘要】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一直被作为临床研究重点,虽然目前已经研究出一套有效的母婴阻断措施,但是有部分争议性问题还需进行解决。本文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母婴阻断失败率估计偏低、宫内感染机制问题等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发展现状;争议性问题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9-0230-02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是一种常见的病源之一,数据显示,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已经超过9000万例,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则在2000万例以上。乙型肝炎病毒具有传染性,血液、母婴、性接触等途径均能实现传播,其中母婴是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最主要途径之一,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则是一种降低乙型肝炎病毒母婴感染率的预防措施,其预防效果较高,感染预防的失败率在10%以下,但在失败原因、阻断方案方面还是存在一系列待解决问题。因此,本文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的现状和争议性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详细研究过程如下: 1.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现状 目前,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主要是在患者分娩前、分娩时及分娩后这三段时期分别实施一定的措施,以达到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目的。 分娩前:处于分娩期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一般通过血液、胎盘等途径致使胎儿宫内感染,而宫内感染检出率则在10-40%之间。针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分娩前阻断,目前临床上常在高病毒载量(HBV_DNA>106IU/mL)孕妇的孕中期开始,使用口服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进行阻断治疗,以此来降低孕妇体内HBV-DNA载量,从而控制胎儿宫内感染的几率。 分娩时:分娩过程中,如果因受外力而导致胎儿的皮肤或黏膜受到损伤时,这时母血当中的乙型肝炎病毒便会通过损伤部位进入胎儿体内,此外,如果胎儿通过产道时吞咽母血、阴道分泌物等,同样会导致胎儿感染。因此,在分娩过程中,应该保证胎儿不受损伤,并避免胎儿与母血、阴道分泌物等物质相接触;因此,是否需要剖宫产来降低胎儿乙肝感染率还需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分娩后:母婴之间的接触过于亲密、母乳喂养等同样可导致乙型肝炎病毒的进行传播,因此临床上常采用产后婴儿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对婴儿进行主被动联合免疫,这一措施在母婴阻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针对母亲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婴儿,在其出生后的12-24小时内注射剂量大于100IU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此后方可再进行母乳喂养。另外,在其他不同部位接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剂量为10μg,在1个月后、6个月后分别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接种,这种方法可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进行有效阻断。 2.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争议性问题 2.1 母婴阻断失败率估计偏低 以往在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诊断时,常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来确定。部分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产出的婴儿,经主被动免疫阻断后,婴儿血清乙肝表面抗原为阴性,血清乙肝表面抗体为阳性,则表明母婴阻断为成功,但是如果婴儿血清HBV-DNA显示为阳性,则表明婴儿为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当前的临床诊断当中,只对婴儿进行了乙肝五项检查,而并没有进行HBV-DNA检测,因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则常被忽略,以此看来,母婴阻断的失败率应高于实际统计值。参考国外的研究成果,国外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检出率达到40%左右。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地区,我国对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视程度也需提高,但其发病机制目前还没有明确。 2.2 宫内感染机制问题 经众多医学研究者的研究,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免疫耐受和乙型肝炎病毒变异是导致母婴阻断失败的主要原因,其中免疫耐受则主要是由宫内感染所致。因此,对于低病毒载量(HBV_DNA<106 IU/ml)的孕妇在孕期是否需要口服核甘类抗病毒药物阻断治疗降低宫内感染率,还需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婴儿宫内感染的传播机制具有一定复杂性,与胎盘、羊水、外周血单个细胞核、生殖细胞等多方面因素均可能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宫内感染的具体机制还需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除母婴阻断失败率估计偏低和宫内感染机制问题之外,孕妇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分娩方式以及母乳喂养等相关问题均具有争议性,针对传播途径极为复杂的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只有将目前的争议性问题有效解决,才能确保母婴阻断的成功率得到有效提升,控制疾病传播的同时,对婴儿的身体健康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怀宾,陈煜,张华,段钟平,李杰,等.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及其阻断研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7):556-558. [2]李舣婷,林潮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的研究现状与争议[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7(30):2672-2680. [3]李晓霞,张启祥,熊伟.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的现状及争议性问题[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6):93-95. [4]韩白乙拉,魏冬梅,包十梅.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治疗现状及进展[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6):127-129. [5]黄美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及阻断的相关因素探讨[D].福建医科大学,2014. [6]张宝芳,程明亮,张权,赵雪珂,余蕾,等.贵州地区HBe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高载量孕妇母婴阻断的临床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8,26(12):945-945. [7]张佩如,胡新,杜飞,刘宇,漆琪,等.GAVI项目四川省孕产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筛查及母婴阻断效果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7,33(4):343-34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