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热带鱼》教学实录

《热带鱼》教学实录

《热带鱼》教学实录
《热带鱼》教学实录

《热带鱼》课堂教学实录

成都市沙河源小学廖志彬

教材简析:《热带鱼》是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十单元《字与拼音(三)》中的一首儿歌,是继声母“Y”和“W”的教学之后安排的一篇将巩

固拼音与识字教学相结合的课文。由于本课配有鲜艳漂亮的插图,也

是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并相机进行语言训练的好机会。

学情分析:通过前两个单元的学习,本班的孩子们对单韵母和大部分声母已掌握得较好,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孩子对四个声调把握不好。另外,他们已

经掌握了拼读和直呼音节的方法,但由于本单元才接触整体认读音节,

许多孩子还没完全掌握。在学习儿歌方面,孩子们兴趣浓厚,但朗读

课文还欠缺情感。对于新入学两个多月的孩子来说,在学习习惯的养

成上还存在许多不足,尚需加强训练。

教学目标:

1、继续巩固声母“Y”、“W”和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2、学习儿歌,理解课文,感受热带鱼的美丽和快乐,培养孩子对大自

然的热爱。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4、认识5个生字;理解词语“五彩衣”;学习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3

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继续巩固声母“Y”、“W”和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2、认识5个生字,学习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3个生字。

教学准备:

1、课件。

2、图片、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位神秘的新朋友,想认识它们吗?

生(齐声):想——

师:(在黑板上贴出三只热带鱼的剪贴图片,边贴边问。)请孩子们仔细观察,我们的新朋友长得怎么样?

生:它们长得很漂亮。

生:很美丽。

师:它们的哪里长得很漂亮呢?(手指花纹)

生:它们的尾巴很漂亮。

生:它们身上的颜色很多、很美。

师:特别是它们身上的这些花纹,颜色多——鲜艳啊!

生:是五颜六色的。

师:对呀,我们的新朋友长得可真漂亮!它们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温暖的海域,一望无际的热带海洋就是它们的家,所以它们有一个有趣儿的名字,叫什么呢?

生(齐声):热——带——鱼!

师:请仔细看老师写它们的名字,自己也可以拿起小手,和老师一块儿写。(举起手,示意生进行书空练习。师生一块儿边说笔画名称边写“热带鱼”。)请仔细看老师在田字格里写“鱼”字,注意它的笔顺。

师:(写完后,面向生)记住“鱼”字的笔顺吗?

生:记住了。

师:那我们一块儿再写一遍,我说“鱼”——

生:我写“鱼”,一笔撇,二笔横撇,三笔竖……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又快又好地记住这个“鱼”字的?生:中间一个田,上面一个——(迟疑一下)撇和横撇……

师:这个部分就是——牛角的“角”的——

生:上半边。

生:是“角”字头。

师:对,你真能干,知道这是“角”字头。下面还有——

生:一长横。

师:这么好的识记生字的方法,叫什么方法呢?

生(齐声):熟字加偏旁再加笔画。

师:如果要在田字格里写“鱼”字,谁能提醒大家怎样给它安好家?

生:我要提醒大家,“田”字要写扁一点。

生:我要提醒大家,第一笔要写在横中线上。

师:是第一笔撇的起笔在竖中线上,往左撇到横中线就没有了,注意分清横中线和竖中线哦。老师还想提醒大家,田字中间那一竖要压在竖中线上哦!生:我要提醒大家,下面的一横要长一点。

师: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那现在就请孩子们在练习本上写一个“鱼”字。

请出小铅笔,检查“三个一”。(师生同念)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师下来检查孩子写字的姿势,生写字,师个别指点。)师:好,写完的孩子请坐直。小铅笔请回家。(生把铅笔放回文具盒)

师:现在来和我们的新朋友打打招呼吧。(生齐读课题)

师:和朋友打招呼要亲切点儿,再来一遍:什么鱼——

生:热带鱼。(声音轻柔了许多。)

师:今天啊,我们就来比比看,谁能最先和热带鱼宝宝们交上朋友。

二、复习拼音,巩固旧知

师:不过啊,热带鱼宝宝告诉老师一个秘密,它们最喜欢和会学习的孩子交朋友,特别是那种学了新知识以后知道回家复习的孩子。所以今天它们设了三道难关来考考你们,你们怕不怕啊?

生:不怕!

师:那我们就来闯三关啦——(课件出示:“y w”。)

师:谁认识大屏幕上的声母?(请一名学生认读。)提示学生:声母要读得怎样?生:轻一点,短一点。

师:大家一起读——(生齐读)

师:还记得昨天学的记声母的儿歌吗?

生:小“i”的妈妈是大“y”,小“u”的爸爸是大“w”。

师:大“y”妈妈和大“w”爸爸最喜欢带孩子了。瞧,它们给我们带了三个单韵母宝宝来,组成了三个音节。(出示:“yi wu yu”。)谁会读?(指名认读。)师:大“y”妈妈和大“w”爸爸在带孩子的时候,自己不发音,这样的音节能

拼吗?

生:不能拼。

师:这样的音节叫什么音节呢?

生:整体认读音节。

师:大家一起读——(生齐读)

师:现在是最难的第三关啦。谁来读读带了四个声调帽子的整体认读音节?

这么多同学想读,那大家一起来吧。(生齐读“yi wu yu”的带调音节)师:孩子们真能干!热带鱼宝宝们说,它们现在就想和你们见面了。请看大屏幕——(出示热带鱼形象,鱼身上写有课文)

三、随文识字,落实基训

师:鱼宝宝们还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想听老师读一读吗?

生:想——

师:老师在读儿歌时,你们该做什么呢?

生:仔细听。

师:对呀,你们要听清每个生字宝宝的发音,并且尽量记住它们。这种学习生字的方法叫——

生:听读识字。

师:(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师: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老师读得很美。

师:那是因为鱼宝宝们太美了!你的小耳朵真会听!

生:我觉得老师读得很温柔。

生:老师读得一会儿重,一会儿轻。

师:读书就是要有轻有重。你也是个会细心倾听的好孩子!

生:我觉得热带鱼宝宝好像游到我的前面来了。

师:哦,你真是个会想象的孩子!这说明热带鱼宝宝们非常活泼、非常可爱,从儿歌里跑出来和我们做游戏来啦!

师:孩子们,你们想不想自己来试试读儿歌呢?

生:想。

师:那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呢?

生:可以听别人读。

生:我还会拼拼音认字呢。

师:还可以怎么样?

生:还可以问同桌的同学,回家还可以问爸爸妈妈。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好,现在把书翻到第54页,自己练习读课文,要把课文中每个生字的音读准,读通顺。开始——(生练习读课文,师巡视指点)师:已经会读课文的孩子请坐直了。老师现在要请大家来当当小老师,考考你的同桌,看他会不会读课文中带有红色的大“y”和大“w”的音节,如果他读对了,你就帮老师夸夸他,如果他还不会读,你就教教他,好吗?

生:好。

师:开始——(生合作学习)

师:刚才老师看到有同学很会夸奖别人,(竖起大拇指)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点,老师很喜欢这样的孩子。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音节读对了吗?(出示音节卡片:“yīwǔyúwěi yóu”,学生依次认读。)

师:孩子们学习真用心。现在谁来读读课文?(指名读课文)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很有感情。

生:他的声音很洪亮。

师:他还读得很流利呢。我们像他一样也来读读课文吧。(生齐读)

师:在课文里还藏着好几个词语宝宝呢,我们来和它们打打招呼,好吗?

(出示词语卡片:“热带鱼、五彩衣、尾巴、摆一摆、做游戏”,生依次认读。)师(正音):注意读词语要连词读(教读热带鱼、五彩衣);

注意“尾巴”的“巴”在这里没有声调,读轻声。跟我读——

师:现在我们认识了词语宝宝,可是生字宝宝不依了,说我们偏心不理它们了。(大屏幕上的生字变成黄色)来,快从课文中把它们圈出来,和他们也见个面吧!(生快速圈生字)

师:边圈呀就边读一读,记住它们的名字哦!

师:(出示生字卡片)能跟字宝宝们快速打打招呼吗?

生:能。(认读生字)

师:你们都认识了字宝宝,他们很高兴,可是有一个字宝宝很不开心,(出示“热”

的字卡)它说它长得特别复杂,小朋友们都记不住它,这可怎么办呢?哪个能干的小朋友来帮帮它,告诉大家怎样快速记住它?

生:左边一个提手旁——

师:是左边吗?(做手势示意上下结构)还是上面的左边——

生:上面的左边是提手旁,右边一个“丸”字——

师:你认识“丸”字,可真不简单,“丸”字就是“九”字多——

生:“九”字多一点,下面还有四个点呢。

师:你真棒,教会了大家用熟字加——(师生齐说)加偏旁再加笔画的方法来记生字。现在啊,还有一个字宝宝最爱交朋友,(出示“衣”的字卡)谁来给它找找朋友,组组词?

生:衣服。

生:医生。

师:“医生”的“医”可不是这个“衣”,不能找错朋友哦。

生:大衣。

生:衣服。

师:刚才别人都说过了“衣服”,以后小耳朵要仔细听别人发言。你还能给“衣”

找个朋友吗?(生语塞,做思考状。)

师:天下雨的时候,我们要穿——

生:雨衣。

师:对,你很聪明。那冬天到了,我们要穿什么呢?

生:毛衣,棉衣。

师:对呀,“衣”的朋友可多了。

生:还有“衣裳”的“衣”。

师:对。孩子们这么能干,一起来读读生字,每个再组一个词语。(生齐读)师:(大屏幕上的几个生字消失了)不好了,调皮的生字宝宝忽然不见了,原来它们在和我们捉迷藏呢。老师好不容易把它们找了出来,让它们排好了队,现在它们正等着你们送它们回家呢。(师生共同玩“送”字宝宝回家的游戏。)

师:字宝宝都回了家,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吧。(生齐读)

师:孩子们这么快就学会了生字,鱼宝宝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不过,鱼宝宝要让我们猜猜它们究竟长得什么样,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请看大屏幕——

师(指读):请仔细读课文,用序号标出课文有几句话。开始——(生标)

师:谁来汇报,你标出了几句话?

生:有两句。

师:(在课件上标出)是像老师这样标的吗?(生点头)像老师这样标的孩子向我挥挥手。(多数学生挥手。)

师:谁愿意来读读第一句话?(指名读)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热带鱼宝宝长什么样了吗?

生:热带鱼宝宝长得很漂亮,颜色很多。

师: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呀?

生:我从“五彩衣”看出来的。

师:那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蔚蓝的大海看看热带鱼宝宝们穿着怎样的“五彩衣”,好吗?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课件展示热带鱼图片,师配乐解说)在无边无际的深蓝色的大海里,游荡着一群美丽的精灵,它们正悄悄向我们游来呢!瞧,他们正穿着大自然妈妈为它们精心设计的漂亮的花衣裳,在海底开时装博览会呢!他们穿的衣服各式各样:有美丽的公主裙,有潇洒的珍珠衫,有华丽的晚礼服,有半透明的长纱摆裙,还有神气的迷彩服,滑稽的小丑装,更别提那有趣的斑马衣了……

真是五颜六色,让人眼花缭乱。那鲜艳的色彩,有火红的,金黄的,墨绿的,碧蓝的,淡紫的,粉红的,雪白的,相互衬托,还有柠檬黄,葡萄紫……真像是用最鲜艳的颜料刚刚涂抹上去的,是那么惹人喜爱……(生一边观看,一边发出阵阵赞叹。)

师:孩子们,你刚才看到的热带鱼宝宝穿着什么样的衣服呢?

生:热带鱼宝宝穿着漂亮的衣服,很美丽。

生:它们穿的衣服有红的,还有会发光的。

师:是闪闪发光的,对吗?谁还想来补充?

生:有黄色的。

师:只有一种颜色吗?

生:它们的衣服上是五彩缤纷的。

师:你知道“五彩缤纷”这个词,真不简单。

生:我还看到有穿着像小丑一样的衣服的鱼。

师:那是可爱的小丑鱼,就像马戏团表演节目的小丑。还有吗?

生:还有黄色和红色——

师:——相间的,色彩真美。

生:我看见有的鱼穿着像红绿灯一样斑点的衣服。

师:你真会观察。谁还会想象热带鱼宝宝还可能穿着什么样的衣服吗?

生:我想它们还会穿裙子。

师:是什么样的裙子?

生:很好看的花裙子。

生:还有穿燕子一样的燕尾服的。

师:你可真会想象呀!还有吗?

生:还有的鱼身上的花纹像老虎的皮,一道一道的,叫虎皮鱼。

师:你是从课外书上看到的吗?(生点头)真是个爱读书的好孩子!

生:我想还有穿孔雀一样衣服的鱼宝宝。

师:哦,那衣服一定像孔雀开屏一样美丽。

师:这么多五彩缤纷、颜色鲜艳、光彩夺目的花衣服,在我们的课文里被称做什么呢?

生:五——彩——衣——

师:(贴出“五彩衣”一词)我们的热带鱼宝宝们穿上这样的五彩衣以后,就变得怎么样啊?

生(齐说):美丽。(师板书:美丽)

师:所以我们说,这是一群怎样的热带鱼呢?(手势引导读:美丽的热带鱼。)师:那谁能再读第一句话,读得让大家听出热带鱼的美丽呢?(指名读,引导评价。)

师:谁能加上动作和表情来读一读呢?(指名读)你读得真可爱。老师也想来和你比比了。(师带动作读)

师:想像老师这样读一读吗?咱们一起来。(师生起立一起读。)

师:谁想读第二句话呢?(指名读)从这句话我们知道了热带鱼宝宝还爱做游戏呢。它们在做什么游戏呢?我们赶紧去看看吧!

师:(课件展示热带鱼成群的图片,师配乐解说)在鱼宝宝们的快乐老家——海底,和我们陆地上一样,也有高山和平地,有茂密的森林、碧绿的草地、鲜花盛开的花园,弯弯曲曲的小路;鱼宝宝们也有学校、操场和教室;假日里,爸爸妈妈也会带它们到公园和游乐场去散步、玩耍。它们开心地玩耍着、嬉戏着。瞧,它们有时三三两两,有时成群结队,有时就像千军万马,在海底世界里无忧无虑地逍遥着,自由自在地追逐着……

师:你能猜猜它们在做什么游戏吗?

生:它们在玩捉迷藏。

师:在海中森林里玩捉迷藏,一定特别有趣。还有呢?

生:它们在转圈圈,玩咬尾巴的游戏。

师:你的眼睛真会发现。

生:它们好像在玩“追追猫”。

师:就像赛跑一样,对吗?还有呢?

生:它们在吹泡泡玩。

师:哦,真好玩!还有吗?只要是你们玩过的游戏,它们肯定也会哦。

生:它们还会来“高高猫”。

生:它们还在开运动会呢。

师:那一定是海底世界最精彩、隆重的运动会,所有的鱼儿都想来参加。

生:它们还会玩“瞎子摸团鱼”。

生:它们还在玩“老鹰捉小鸡”呢。

师:那它们一定会选一只最聪明的鱼宝宝来当“老鹰”哦!孩子们真会观察和想象。那你们平时做游戏的时候,心情怎样啊?

生:很开心,很高兴。

生:很快乐。

师:那我们的鱼宝宝也一样啦!(贴出“做游戏”一词,板书“快乐”)所以,我们说,这是一群怎样的热带鱼呢?(手势引导说:快乐的热带鱼。)师:谁能带着快乐的表情来读读课文呢?(指名读)你让老师感受到有点快乐了。

谁能读得更快乐?(指名读)

师:谁还能加上动作,学学鱼宝宝摆尾巴的动作?(生带动作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做美丽快乐的热带鱼宝宝吧!(全班带表情、带动作朗读课文。)师:我刚才看到了好多美丽、可爱、快乐的鱼宝宝。现在鱼宝宝们还想和最会写字的小朋友交朋友,让我们来争当小小书法家吧!

四、指导写字,引导评价

师:(课件出示田字格中写好的“五”和“巴”字。)

请看老师怎样在田字格里写“五”字,拿出小手来书空。我说“五”——生:我写“五”,一笔横,二笔竖,三笔横折……

师:谁能提醒大家怎样给“五”字安好家?

生:我想提醒大家,“五”字的第二笔竖要往左斜一点。

生:我想提醒大家横折要压线。

师:是横折的横这个部分要压横中线,对吗?

生:我还想提醒大家最后一横要写长一点。

师:你们提醒得真好,那孩子们就在练习本上认真写个“五”字吧。谁写得好,老师就把他的作业展示给大家看。

师:多数同学写完了,请坐直了。谁能给“五”字组个词啊?

生:五个。

生:五天。

生:五彩衣。

师:还有许多表示数量的词,像五月——(生七嘴八舌地说:五十,十五……)师:好,我们再来写写“巴”字。先看老师怎么写。我说“巴”——(生书空)师:记住笔顺了吗?再来书空一遍。

师:孩子们,注意第二笔是竖,不是横哦!我们再来写一遍。(师生书空)

师:谁来教大家怎样写啊?

生:我想告诉大家“巴”的一竖没有写在竖中线上。

师:你的眼睛看得可真仔细!这一竖要写在竖中线左边。

生:我想提醒大家,最后一笔写长点。

师:但是尾巴也不能太长,要合适哦!

生:最后的竖弯钩要弯一点。

师:对,有一点弧度,不过钩可要往——

生:往上钩。

师:对,向上钩得挺拔、有力,这个字才有精神呢!好,大家自己练习写一个“巴”。(师巡视指点。)

师:谁愿意把自己写的字展示给大家看?(随便拿了一本投影出来)

师:她写得好吗?你能提点建议吗?

生:有点好,但是“五”的一竖没有斜。

师:哦,你真会发现。还有呢?

生:她写的“鱼”字没写正,那个“田”都歪了。

师对该生说:同学给你提意见了,以后细心写,好吗?(生点头)

生:“巴”的钩钩歪了,应该往上钩。

师:看来,要写好字还真不容易。大家下来要多加练习哦!今天的作业就是把字继续写完,并组两个词语,有困难吗?

生:没有。

五、结课

师:今天,我们和热带鱼宝宝们交了朋友,还认识了那么多字宝宝和词宝宝,真是收获不少啊。现在,要和鱼宝宝们说再见了,舍得吗?

生:舍不得。

师:那就依依不舍地和它们说声再见吧——

引导再读课题:热带鱼——(生挥手说:再见!)下课!

(附)板书设计:热带

五彩衣——美丽做游戏——快乐五巴

五彩衣

做游戏

张齐华因数和倍数课堂教学实录

张齐华因数和倍数课堂 教学实录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张齐华《因数和倍数》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过程: 一、认识倍数和因数 数摆了几排?(屏幕显示摆法)同样第二种摆法也可以省。还有吗? 2排。也有同学可能想每排摆2个,摆6排。(屏幕显示摆法)同样第二种摆法也可以省。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每排能摆5个吗?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能摆3种不同的乘法算式,千万别小看这些乘法算式,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就在这里。咱们就以第一道乘法算式为例,3×4=12,数学上把3是12的因数,以往我们把他叫约数,现在叫因数,3是12的因数,那4(也是12的因数,)倒过来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同学们很有迁移的能力,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 师板书:因数和倍数 师:这儿还有两道乘法算式,先自己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行不行? 师:谁先来? 生说略 师:刚才在听的时候发现1×12说因数和倍数时有两句特别拗口,是哪两句啊? 生:12是12的因数,12是12的倍数。 师:虽然是拗口了点,不过数学上还真是这么回事,12的确是12的因数,12也是12的倍数。为了研究方便,以后来探讨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所说的数都是什么数啊? 生:自然数 师:而且谁得除外。 生:0 师:好了,刚才我们已经初步研究了因数和倍数,屏幕显示:试一试:你能从中选两个数,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因数和倍数?行不行?先自己试一试。 3、5、18、20、36 生说略。 二、探索找因数倍数的方法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因数和倍数已经掌握的不错了。不过刚才张老师在听的时候发现一个奥秘,好几个数都是36的因数,你发现了吗?谁能在五个数中把哪些数是36的因数一口气说完? 生1:3、18 师:还有谁? 生2:36

李凭箜篌引教案

河北武邑中学课堂教学设计备课人授课时间 课题李凭箜篌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赏析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掌握本诗写作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提问题引导学生,学生讨论、回答。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所描绘的音乐的强大魅力。 重点赏析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掌握本诗写作特点 难点体会作者对声音的艺术描写,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全诗。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一.旧课反馈(2分钟) 二、导语设计(1分钟) 诗的唐朝也是音乐的唐朝,诗与音乐在这个伟大的时 代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其中有三桩姻缘一直为人们津津 乐道,它们就是被清人方扶南称为“摹写声音的至文”的三 首诗: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韩愈 的《听颖师弹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中唐诗 人李贺的这篇浪漫主义珍品《李凭箜篌引》。 三、作者及创作背景(2分钟) 李贺(790~816):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 生于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阳)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 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 个小县令。李贺少年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一 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 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 的风格。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 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准备纸听写 师讲解 学生做笔记 师讲解 学生做笔记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 李凭:唐朝著名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超过了盛唐著 名歌手李龟年。 四.整体感知(5分钟) 朗读思考:全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大意如何概括?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1—4句)先声夺人,李凭出场 2(5、6句)正面描写乐声,各具特色。 3(7—14句)描写音响效果,侧面烘托技艺高超。 五、分层鉴赏诵读(29分钟) (一)赏析第一节:(1—4句)先声夺人,李凭出场(10 分钟) 思考:问:开篇“吴丝蜀桐”写出了箜篌构造的精良, 其意义仅在于此吗? 明确: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衬托 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 效。 (补充讲解)“高秋”一语,除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 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写出了演奏环境),富含韵味。 “张”字不仅仅是演奏的抽象动作,而且很容易引起这样的 联想:音乐的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天。 2.“空山凝云颓不流。湘娥啼竹素女愁”这两句是怎样 写乐声的? 明确:这两句从侧面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 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 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⒊“李凭中国弹箜篌” 问:诗人是如何安排李凭出场的?这样表达有何妙处? 明确: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 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 量。 自读,分层 分组讨论,自主发言。师点评 师提问 1-4组讨论回答 师提问 5-8组讨论回答 个答 学生散读后齐背

《李凭箜篌引/李贺》教学设计(天津市县级优课)

李凭箜篌引 学习目标: 1、因声求气,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通过诵读、探究,深入赏析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3、比较《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在描摹音乐上的异同。 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并且在高一年级学习了白居易的《琵琶行》,对这类描写音乐的诗歌有了初步的认知。所以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分析“侧面烘托”的艺术手法并比较《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在描摹音乐上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的关于音乐的诗歌? 明确:白居易《琵琶行》,谁能背诵出其中的一些描写音乐名句? 白居易《琵琶行》、韩愈《听颖师弹琴》和李贺《李凭箜篌引》被称为“摹写声音至文”,今天,我们就跟随李贺梦回唐朝聆听一场箜篌演奏会。 二、展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 1、正音 2、解释重点词语 3、划分节奏,找韵脚 4、朗读诗歌 5、疏通诗意 四、整体感知: 时间:高秋地点:中国演奏者:李凭乐器:箜篌(吴丝蜀桐) 知识链接: 1、李凭,元和年间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2、箜篌:我国古代的一种弦乐器,有大箜篌、小箜篌、竖箜篌、卧箜篌等数种。它一般有二十三根弦。箜篌酷似一只顾盼生姿的大凤凰。 五、深入探究: 1、参加这场演奏会的除了诗人,还有哪些听众? 浮云江娥素女紫皇五色石神妪老鱼瘦蛟吴质玉兔 2、这些听众听李凭演奏时有何反应?(可选取你喜欢的一两个听众来讨论) 天空浮云——停步聆听 江娥素女——愁啼哀思 至上紫皇——扣动心弦 补天女娲——听得入迷惊天地,泣鬼神 山中神妪——折服请教 老鱼瘦蛟——跳跃起舞

张齐华老师经典课例

《倍数和因数》课堂实录 有幸去南京聆听了张齐华老师执教的《因数和倍数》,感触颇深。张老师那崭新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设计,丰富的文化底蕴,风趣幽默的谈吐,深深打动了我。他那开放而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令我感触很深。 感触一:充满人性化的评价语 听张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尤其是聆听他那自然、精炼的评价语。如评价作业纸时,张老师说“关于A 这种方法你有什么话要说?”(学生纷纷举手想要指出错误)可张老师是这样引导的:“能不能从正面的角度说一说,这个同学找出的因数有没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还有,尽管学生是找错了,他这样说:“其实这个同学挺不容易的,他已经找出不少了,对不对?”……这些人性化的评价语在课堂中还有很多,这些朴实的语言,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的是成功,是对数学学习的无限乐趣。 感触二:丰富多彩的文化信息。 关于本堂课的文化气息,是相当浓厚的,张老师一定查阅了不少的资料,进行了创造性的组合和优化,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大有好处的。“计数器’九颗珠子的奥秘;神奇的完美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数学的奥秘。只有有了文化气息,数学才变得有了灵魂,而再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只会乐在其中。 感触三:善于引导,让学生学会思考 张老师善于捕捉学生发言过程中的信息,教师大胆地让学生自己找出36的因数和3的倍数,再通过对几份不同作业的比较,一步又一步,层次清晰地得出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联系,交流想法,形成意见,真正做到了“教育的引导者。”如:“看来这个同学是没有找全,没有找全仅仅是因为粗心吗?是因为什么?”、“他的意思是说用除法来做的话,找一个数的因数,一个个找,还是两个两个找?”……老师亲切的话语引导学生去发现、思考。 只是这一堂课上了55分钟,这在日常的教学中是不允许的,但在这节课中,没有这增加的十几分钟,

李凭箜篌引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凭箜篌引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们的热情赞赏。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的起句开门见,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

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五、六两句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昆山玉碎凤凰叫,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即)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 从第七句起到篇终,都是写音响效果。先写近处,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其实,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因为李凭箜篌弹得特别好,人们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声中,以致连深秋时节的寒露冷也感觉不到了。虽然用语浪漫夸张,表达的却是一种真情实感。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诗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单是遣词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以下六句,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技能: 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探讨李贺诗的风格 2、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风,体会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涵咏 探讨 教学时:1时 教学过程: 一.堂导入: 在唐诗里,有许多写音乐的诗词,其中有三首最为著名,一首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一首是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还有一首就是李贺的这首《李凭箜篌引》了。清人方扶南说: “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琴师,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说这首诗足以泣鬼,主要是因为诗人构思的奇

特。那么诗人李贺是怎样的人,这首诗又奇特在什么时候地方,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诗人李贺和他的诗。 二.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人,人称“诗鬼”。因避家讳,不得应进士举,终生落魄不得志,二十七岁就英年早逝。他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又从汉魏六朝乐府及萧梁艳体诗多所汲取,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要凌驾大自然而创造出新奇幽美的艺术境界,形成了自己的独创风格,并对中晚唐某些诗人发生了一些影响。 三.题解: 李凭是是供奉宫廷的梨园弟子,以弹奏箜篌名躁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其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引,与歌、行一样,表明这是乐府诗。《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四.涵咏诗韵,初步感知。 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感悟朗读。 2读后生生互评,注意把握情感。 教师指导点拔: 因为此诗是描写音乐感受的,所以在诵读时要注意诗句间的起承转合,诗中纷繁的意象蕴含着音乐的情感变化,诗的情感基调与音乐的情感基调基本上相同。 此外,这首诗每句都七言,格律严密,四次换韵,句句用韵,节奏很快,所以要注意划分句群,找诗中情感的起伏脉络,把握诗歌的节奏。 3叫一学生再次朗读,把握情感基调。

“用数对确定位置”张齐华-课堂-实录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实录 一、谈话引入 师:初次见面,能告诉我你们是哪个班的吗? 生:五(2)班。 师:噢,是五年级的二班,对吗?那为什么不老老实实告诉我,是五年级二班,而非要说“五(2)”班?生:这样比较简洁。 生:说五(2)班,别人一听就知道是五年级二班了。 师:既然这样,那我觉得还可以更简洁一些呢。别人要问我,哪班的——二班! 生:不行!不行! 师:怎么啦?不是更简洁了吗? 生:光说二班,别人怎么知道是哪个年级的二班呢?这样不准确。 师:那行,要别人问我,哪班的——五!这回总算行了吧。 生:还是不行。这样说,虽然别人知道你是五年级,可到底是五年级哪个班,别人还是不清楚。 生:而且,你光说五,别人还不知道究竟是五年级呢,还是五班呢。所以还是不行! 师:看来,生活中,我们不能为了简洁而简洁,简洁的同时,还得注意什么? 生:准确! (师板书:简洁、准确) 二、尝试探索 师:其实,数学也是这样。比如,在二年级时我们已经研究过用“第几排、第几个”等方式来确定人或物体的位置,还记得吗? 生:记得! 师:那行。下面的照片中,哪一个是张老师的儿子?能用二年级学的确定位置的方法大胆猜猜看吗? (生猜第3组第2个、第5组第1个、第3行第2个、第4组第5个) 师:这样看来,光靠猜,要一下子确定张老师儿子的位置,感觉怎么样? 生:有点困难。 师:那就给点提示吧,看看会不会好一些。他呀,在第4组—— (师板书:第4组) 生:我知道了,是第4组第3个。 生:不一定,还可以是第4组第5个。 生:第4组有两个男生,光说第4组还是没法确定,还得看看在第几个。 (师补充板书:第3个) 生:找到了,是他! 师:看来,二年级掌握的方法,还真能帮助我们很快确定一个人的位置。不过,换个角度看看,除了第4组第3个以外,还可以怎么确定他的位置? 生:第3排第4个。 师:既然这样的方式已经能够确定位置了,那我们今天还来研究什么呢? 生:我觉得是不是有比像“第3排第4个,第4组第3个“更简洁的方法,也可以用来确定位置。 师:是呀,真和数学们想一块儿去了!那你们觉得,会不会有比它更简洁的确定位置的方法呢?如果有,那又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的时间,我把这一任务留给四人小组,看看能不能集中大家的智慧,创造出一种更简洁,同时也很准确的方法。别忘了,把研究出的方法,记录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如能找到不同的方法,都可以记录下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时间是5分钟。教师巡视,并将学生中出现的典型方法记录下来,然后板书如下:①4排3个②43③4.3④竖4横3⑤↑4→3⑥4-3⑦4,3) 三、交流建构

教案比较阅读《听颖师弹琴》与《李凭箜篌引》资料

浅议音乐诗歌的阅读方法 鲁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二单元出现了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两首音乐诗歌,于是我就这两首诗歌以比较阅读的方式进行了音乐诗歌鉴赏模式探究。 教学目标立体化。 知识与技能层面通过比较二首诗在内容和表达技巧方面的异同进行学法建模,归纳音乐诗歌的比较阅读方法;过程与方法层面则以诵读法和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进行深入挖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则是从复杂多变的乐声中体会人生的酸甜苦辣。 作者经历为先导。 清代学者王国维说过:“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因此以作者生活经历为先导能使学生更容易把握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 韩愈(768-824),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幼丧父,兄韩会抚养之。 19岁的韩愈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三次皆不中,直到第四次,才考中进士。此后又连续应吏部博学宏词科考试,三次皆不中。直到29岁才在董晋幕府中得到了一个观察推官的微小官职。 36岁时,任监察御史,不久因上书论天旱人饥、减免赋税,而被贬为阳山县令。元和十一年,47岁,屡次上书剖析政事,希望革除弊端,结果屡遭贬斥,一不小心由中书舍人降为太子右庶子,此时创作《听颖师弹琴》。 李贺(790~816),字长吉,号四明狂客。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他的母亲见他作诗辛苦,责怪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虽家道没落,但勤奋苦学,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最终李贺遭馋落第。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文本探究为基础 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比较两首诗歌在内容

张齐华因数和倍数教学实录

张齐华《因数和倍数》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认识倍数和因数 师:一起看大屏幕,数一数,几个正方形(12)第一个问题是如果老师请你把12个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会摆吗行不行能不能就用一道非常简单的乘法算式表达出来? 生:1×12 师:猜猜看,他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 生:12个,摆了一排。 师:(屏幕显示摆法)是这样吗第二种摆法我们只要把他旋转一下就跟第一种怎么样(一样)。我们可以把他忽略不计。还可以怎么摆同样用一道乘法算式表达出来 生:三四十二 师:这一次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屏幕显示摆法)同样第二种摆法也可以省。还有吗 生齐:2×6 师:张老师来猜测一下同学们脑子里怎么想的,有同学可能想每排摆6个,摆2排。也有同学可能想每排摆2个,摆6排。(屏幕显示摆法)同样第二种摆法也可以省。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每排能摆5个吗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能摆3种不同的乘法算式,千万别小看这些乘法算式,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就在这里。咱们就以第一道乘法算式为例,3×4=12,数学上把3是12的因数,以往我们把他叫约数,现在叫因数,3是12的因数,那4(也是12的因数,)倒过来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同学们很有迁移的能力,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 师板书:因数和倍数 师:这儿还有两道乘法算式,先自己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行不行 师:谁先来 生说略 师:刚才在听的时候发现1×12说因数和倍数时有两句特别拗口,是哪两句啊 生:12是12的因数,12是12的倍数。 师:虽然是拗口了点,不过数学上还真是这么回事,12的确是12的因数,12也是12的倍数。为了研究方便,以后来探讨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所说的数都是什么数啊 生:自然数 师:而且谁得除外。 生:0 师:好了,刚才我们已经初步研究了因数和倍数,屏幕显示:试一试:你能从中选两个数,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因数和倍数行不行先自己试一试。 3、5、18、20、36 生说略。 二、探索找因数倍数的方法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因数和倍数已经掌握的不错了。不过刚才张老师在听的时候发现一个奥秘,好几个数都是36的因数,你发现了吗谁能在五个数中把哪些数是36的因数一口气说完 生1:3、18 师:还有谁 生2:36 师:3、18、36都是36的因数,只有这3个吗 生1:1 生2:4

李凭箜篌引教案一等奖汇编

《李凭箜篌引》 一、导语 二、初读------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1.注音。 教(ji co)神妪(y u)瘦蛟(ji do)露(I U )脚倚桂树(y) 2.何为“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因:依据;声:声律(节拍、节奏、押韵、平仄);求:探求;气: 诗的精神。吟咏诗韵:通过诵读、吟咏,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提示:初读即掌握诗歌的节奏和音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三、赏析 ------ 我以我心,描绘诗境。 1.找出诗中仅有的正面描写乐声的诗句,作简要赏析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明确:“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成功地运用了正面描写、通感、比喻、拟人的艺术手法。“昆山玉碎”形容乐声清脆;凤凰叫”形容乐声的和缓;“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哀怨;“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欢快愉悦。 诗中仅有的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成功地运用了“以声类声”、“以形类声”的艺术手法,不仅写出了音乐的起伏多变和优美动听,还将无形的难以捕捉声音转化为唤起形象感。 2.发挥想象,描绘侧面描摹音乐的诗句的意境。 示例赏析:芙蓉泣露香兰笑 在这句中,诗人李贺描绘了一幅这样的景象:乐曲时而凄婉动人,犹如一朵朵不胜寒风而呜咽悲泣的荷花,那晶莹的露珠,不正是它的声声泪滴吗?乐曲时而欢快,彷佛是那高雅不凡的空谷幽兰正与秋风嬉戏,发出一阵阵欢愉的笑声。你看,它笑得那么灿烂,笑 得张开了蓓蕾,笑得清香四溢!犹如嫣然含笑的少女。

(注意方法:意象+修饰词+想象)小结:从同学们描绘的一幅幅美妙的画面 里,我既感受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动听乐音和高超技艺,也为李贺能将难以捕捉的乐音转化为可感的视觉画面的高超写作水平而叹服,不愧为“诗鬼”。 3.学以致用,练习以形写声的写作手法。 四、明情——诗以言志,感悟诗情白居易通过《琵琶行》寄寓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的感慨,那么《李凭箜篌引》又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感慨呢?知人论世:李贺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进士”讳“晋)肃,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 岁。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 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提示: 1.从音乐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 2.整首诗中意象或表情感的词汇;3.从吴刚的角度来解读诗人的困境; 4.从李凭的视角来对照诗人

认识负数 张齐华 课堂实录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T::现在我想叫出每个人的名字,请把你的名字写在纸条上,放在课桌右上角,最近老师总是忘记字,请大家写上拼音。 T: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数类,叫做负数。有谁见过负数?在哪里? (预设)S:电梯;温度计、、、 T:电梯按钮去1层以下的,温度计上0度以下都用负数来表示;…… T:好,谁能在图里面写上负数(叫5个学生)记住,尽量写跟别人不一样的; (学生写负数) T:好的。谁能来说说负数有什么特点? (预设)S:数字前面有减号(负号) T:有人认为这是减号;有人认为这是负号。其实,这个符号在运算过程中是减号,在单独的数字上则是负号。 T:除了这个特点,还有吗? (预设)S:负数都要比0小。 T:好的这位同学不紧看到了负数的表面,还看透了负数的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火眼金睛。谁能来总结一下负数的特点。 (预设)S:负数有负号而且比0小。 T:说的不错。谁能再来说一下; (预设)S:负数有负号而且比0小。 T:恩,说的真不错。好,同桌之间说一说。说完以后再纸上写上负数。 (学生说) T:既然有负数,那么相对的,肯定有(S:正数) T:谁能上来写一下正数,一人写一个,有没有跟他们不一样的(直到学生写+)

T:我也写个数,0,认为是正数的请举手;认为是负数的请举手;没有举手的请举手,好,你来说一下为什么不举手? (预设)S: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T:为什么呢?也就是说正数要怎么样? (预设)S:正数都要比0大。 T:好的,那我这个0应该写在哪里?边上?还是中间? (预设)S:中间 T:写大点,还是写小点? (预设)S:大点 T:好我们来看这些同学写的数,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S:有正号(T:+号在运算中是加号,在单独的数字上则是正号) T:那不写正号还是正数吗? (预设)S:是。 T:既然可以不写;为什么有时候要写上呢? (预设)S:为了看起来方便。 T:看来有没有正号不是正数的关键;那你认为,正数的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预设)S:比0大。 T:好的。刚才说到0,0除了表示数,还能表示什么? (预设)S:表示起点。 T:好的,这是数轴(PPT出示数轴),负数应该写在0的哪边? (预设)S:左边。 T:(PPT数轴显示负数)没有负数的时候,数轴是一条什么线?(射线)有了负数呢?(直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 xx 市实验学校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教学时数:2 课时主备人郭振凤 一、内容与解析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乐曲诗” ,理解它的关键就是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致力于把比较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比较容易感受的视觉形象。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对于乐曲诗的写作理解,我们可以结合本学期学习过的《琵琶行》来分析力和的创作风格。 二、教学目标与解析1.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掌握诗歌的韵脚与节奏。2.掌握重点字词,会翻译全诗,理解诗意3.鉴赏评价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4.背诵全诗。目标解析: 1、了解创作背景,体会写作情感,并把握诗歌朗读节奏。 2、理解诗歌内容。 3、学习和分析鉴赏文章,了解古代诗歌的创作方法。 三、问题诊断与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在鉴赏诗的艺术手法和感受诗的意境方面,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对诗人的创作风格缺乏了解,学生的想象力没有被激发出来。。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向学生介绍诗人的创作风格,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其中关键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诗歌语言跳跃、想象丰富、意境深远,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音乐、画面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很好地进入诗人构建的审美想象空间。 五、教学过程 第1 课时 问题一、新课导入,作者简介设计意图:了解作者生平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在唐代的诗人中,李贺是一个奇才,他的诗歌创作搜奇猎艳,想象丰富,用新奇诡异的语言,描绘出许多令人惊叹的神秘而又幽美的艺术境界,有人甚至称他为“鬼才”。他虽然 只活了27 岁,可是却留下了许构思奇特、风格独具的诗歌作品,令后世的读者赞叹不已。毛泽东就曾经极力向陈毅推荐说:“李贺诗很值得一读。” 问题二、文体知识设计意图:达到文言知识积累的目的歌、行、引 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没有严格区别,其特点是格式节奏上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讲究平仄,字数五七言为主,可参差不齐,可变韵。亦称古诗、古风。“行”“引”都是歌行体的一种,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代表性的常见作品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等。 问题三、字词积累设计意图:扫除文字障碍,准确把握文章内容 正字音、 箜.篌.kō nghóu .颓废tu í.露水l ù.芙蓉.f ū r óng 女.娲wā 神妪.yù.倚住yī 后裔.yì.没落mò.露相.l òuxi àng 辨字形 问题四、诗歌翻译设计意图:翻译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吴丝蜀桐制作的精美箜篌,在秋高气爽之时弹奏。乐声飘荡,被箜篌的美妙之音吸引,空山里的浮云颓然凝滞,不再飘游。湘夫人对竹挥泪,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这高妙迷人的乐声从哪儿传出?原来是李凭在国都长安把箜篌弹奏。像昆仑美玉击碎,清脆

新课标必修三《琵琶行》课堂实录

序文对照相得益彰——《琵琵行并序》教学实录 (一) 回顾起来,《琵琶行并序》课堂教学一共进行过四次,第一次初登讲台,采用的形式是什么已经有点模糊;第二次采用的是窜讲;第三次采用的切入方法是,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句你最喜欢的话并阐述为什么,从而带动其他问题的解决与学习。 本次教学我想寻找一个新的切入点,本单元前两篇分别是《蜀道难》与《杜甫诗三首》。也就是说,在这《蜀道难》与《杜甫诗三首》当中,我努力的地向单元自读提示的要求靠拢,而本课的教学,由于白居易同样是一位伟大实现主义诗人,其创作方法与杜甫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本课教学想在现实单元教学提示的前提下,再寻求一个新切入点。带着我种想法将《琵琶行》读了几遍,在读的过程当中我逐将视放在了诗的序文与正文上,经过几遍的比较全面的思考最终决定采取“通过读来比较序文与原文的不同,在比较中体味本诗的语言之美与作者复杂深沉的情感。” 之所以采取这种教学策略,其实和我所带学生有直接关系。从这届学生升上高一来,在作文教学方面就存在一个让人十分头痛事情。那就是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只会概述,不会其他。读他们的文章真可谓味同嚼蜡。希望通过本文的教学,使学生能从根本上意识到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文章,进而努力在实践当中去改变。 (二)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琵琶行并序》,计划用时两节课。本诗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通过读来比较序文与原文的不同,在比较中体味本诗的语言之美与作者复杂而深沉的情感。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熟读课文初浅的感受序文与正文的不同,从而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同学们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将这首诗朗读一篇,在读的时候大家注意勾画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并且初步感觉序文与正文的不同。 我和学生们一起朗读诗文,大约五分钟后,读课文结事束后。我和同学们说:“在刚才朗读的过程中有几个字需要注意一下。‘委身为贾人妇’的‘贾’读‘古’而不读‘甲’;‘初为《霓裳》后《六幺》’中的‘裳’在这里读作‘常’,这是古音异读;‘家在虾蟆陵下住’的‘虾’课下有注释,请大家注意。好刚才我们第一次朗读课文,请大家感觉一下,序文与正文有哪能些不同?” 生1:序文简单,正文比较细致。 生2:序文的字数比正文少,而且字体也比较大,序文是叙述而正文是描写。 师:刚才吴同学所讲三方面的不同,最有价值的是最后一个不同。然这句话说的不太完整,更全面的表达应该是:序文是叙述而正文不刚刚是叙述。其实刚才吴同学看到的是序文与正文在什么方面的不同。 全班学生没有回答的。我又说道:“叙述其实就是记叙,那记叙是什么方面的内容。” 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道:“表达方式!” 师:表达方式包括哪些内容? 生(齐答):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 师:谁还想表达一下自己的见解? 生3:正文中有修辞手法的使用,而序文中则没有。 生4:我感觉正文就像一颗晶莹剔透的葡萄,而序文就像葡萄干。 师:这个表达很优美,你能具体阐述一下吗? 生4:总体感觉是这样,具体阐述我还没想好。 师:第一阶段的简略分析,我们先告一段落,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曹灿的诗朗诵〈琵琶行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案 课标新理念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比较法,感悟法,阐发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声音的艺术描写,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重点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材分析:这事以后秒学音乐的诗歌,比起情景交融的诗歌来说,更加的抽象,更加的深奥。学生在接受的时候,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唐诗里,有许多写音乐的诗词,其中有三首最为著名,一首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一首是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还有一首就是李贺的这首《李凭箜篌引》了。清人方扶南说:“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琴师,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说这首诗足以泣鬼,主要是因为诗人构思的奇特。那么诗人李贺是怎样的人,这首诗又奇特在什么时候地方,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诗人李贺和他的诗。 二.新课准备 1.作者简介中国唐代诗人。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已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2、解题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3、箜篌:从西域传来的大型弦乐,有大箜篌、小箜篌、竖箜篌、卧箜篌四种。李凭善弹的是竖箜篌,体曲而长,二十三弦,弹时如琵琶竖抱在怀,用两手齐奏。 4、引,曲调的开头部分。箜篌引,原以箜篌伴奏的乐府歌曲,这里诗人第一次用这题名实写箜篌演奏。 三.内容赏析 (一)第一段: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翻译: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在睛朗的深秋。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飘游; 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那是李凭在国都把箜篌弹奏。 赏析: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分数的意义 张齐华教学实录

张齐华分数的意义教学实录 一、由1到“1” 师:(板书:1)认识吗?瞧,老师往这儿一站,几个人? 生:(齐)1个人。 师:能用1这个数来表示吗?想想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也可以用1来表示? (生答:一个苹果、一张桌子、一把直尺……) 师:看来,能用1表示的物体还真不少。不过,像这样一个苹果、一张桌子、一把直尺能用1来表示,我想一年级的同学一定也会。咱们都几年级啦?五年级学生,就应该有五年级的认识水平嘛。想想看,除了刚才同学们所列举的这一个物体可以用1来表示,还有什么也能用1来表示?看看谁能率先超越! 生:(略有迟疑)一个班级也能用1来表示。 师:嗯,一个班级可不止1个学生哦,40多个同学,能用1来表示吗?谁来评判评判? 生:我觉得能!你想呀,尽管是40多个同学,但我们是一个班集体。既然是一个整体,当然可以用1来表示啦。 师:说得真好。掌声!(师带头鼓掌)40多个同学一旦看做一个整体,自然就可以用1来表示了。感谢你的思考,一下子给我们打开了局面。谁接着来? 生:一群羊也能用1来表示。

师:呵,思维很有跳跃性嘛,一下就从一群人联想到了一群羊。 (生笑) 生:我觉得一堆石子也能用1来表示。 生:一束花也能用1来表示。 师:这样下去,能说完吗?(生:不能)看来,小小的1还真是无所不包。(师在1上加双引号)不过,这时的l和我们一年级时所认识的1一样吗? 生:不一样。以前认识的1,表示的是1个物体,比如1个人、1瓶水,但现在这个1不但可以表示1个物体,还可以表示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 师:说得真好! 1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变得更丰富了。 二、揭示单位“1” 师:既然这样,(出示3个苹果)这儿有3个苹果,能看做“1”吗? 生:(齐)能。 师:可我怎么看都觉得像3呀。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一眼看上去就像个“1”? 生:装到一个盒子卫,就像“1”了。 生:给它们套个圈,就成了一个整体,也就可以用“1”来表示了。 (师课件演示:将3个苹果圈成一个整体)

李凭箜篌引课堂实录

执教教师:姚春宇 (课前多媒体播放箜篌曲《夕阳箫鼓》) 师:好,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其实,唐朝不仅是诗的王国,也是音乐的王国。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的有哪篇是大量音乐描写的名篇? 生:白居易的《琵琶行》 师:大家能不能齐背这一段音乐描写?大弦嘈嘈一二起。 生: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师:音乐是无形的语言,白居易却用妙笔把它化为有形的东西,那么,在这里作者主要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音乐之美? 师:比如“大弦嘈嘈如急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夸张。 生:比喻。 师:对,把大弦嘈嘈的声音比喻成急促的雨声,那么,在这里用比喻手法直接描摹琵琶的声音,它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呢? 生:侧面描写。 师:啊?直接描摹琵琶的声音? 生笑:正面描写。 师:其实,这里前面都是正面描写音乐本身,而最后一句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呢? 生:侧面描写。 师:很好,它是通过凄清的景物和听众如梦初醒的意态来烘托琵琶声的妙绝入神,…… 生(接):进而表现了琵琶女的高超技艺。 师:好的,那么,我们看一下中唐诗人——人称“诗鬼”的李贺又是如何用妙笔展示李凭的高超技艺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5页。 师转身在黑板板书课题和作者。

师:好的,我们检查一下昨天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啊,先请一位同学来朗诵这首诗。 生齐喊:梁文聪! 师:聪哥,非你莫属了。 梁文聪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师生一齐鼓掌。 师:读音都准确了吗? 生笑:“丝”读成了“师”。 师:对,我们玉林人要特别注意这个平翘舌的读音,但是,总体而言,聪哥的节奏把握很好啊,轻重缓急很到位,“石破天惊逗秋雨”读得快一些,而最后两句读得舒缓一些,仿佛沉浸在梦中一样。好的,我们听一下CCTV名家朗诵。 多媒体播放高峰的朗诵视频。 师:我们也来读一读,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吴丝蜀桐一二起。 生有感情朗读。 师:好的,下面给时间给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翻译一下这首诗。 生热烈讨论。 师:好的,谁来翻译一下? 生举手。 师:好的,文雪玲。 文雪玲:我们小组叫“春雨初霁”,雨过天晴的意思,我们小组的翻译是:“在秋高气爽的天气弹奏箜篌,空山里的浮云为之停止了流动。湘夫人感动得泪洒斑竹,素女满怀哀愁,这是乐师李凭在京城演奏箜篌。乐声时而像昆山玉碎般清脆,时而像凤凰鸣叫般和缓,时而像荷花衔露哭泣般凄惨,时而像香兰含笑般欢快。长安城沉浸在寒秋的冷光中,天皇听了箜篌的声音也感动了。 生:紫皇是天皇啊? 生:是啊,兼指天皇。 师:没错,他既指人间的皇帝,也可以指天皇。 文雪玲: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音乐使五色石惊破,引来秋雨阵阵。听众在梦幻中进入神山教成夫人弹奏,乐声使老鱼跳波瘦蛟跳舞。月宫里的吴刚彻夜不眠倚着桂树,寒露斜飞打湿了凝神静听的玉兔。我的回答完毕。 师生鼓掌鼓励。 师:翻译得很顺利,老师都挑不出什么错误,黑板上的重点词读一读。 生齐读。 师:如果给这场演奏会设计一张海报,应该包括什么信息呢? 生:时间,秋天。 师:地点? 生:中国(国都)。 师:演奏者?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备课研修 2013-03-07 16:3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一些意象的象征含义,了解乐器的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 反复研读文本,深入分析此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3、情感目标体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教学方法1、朗读法。2、自主学习法。3、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的有关于写音乐的诗歌?

明确白居易《琵琶行》 问谁能背诵出其中的一些描写音乐名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补充白居易《琵琶行》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被称为“摹写声音至文” 。(板书李凭箜篌引) 学生自己课前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作者和题目的内容,并大概了解文章内容。 二、走近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生于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阳)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少年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最后因抑郁而死,年仅27岁。正是因为这样的身世,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凭箜篌引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案 主备人:王芳丽参与备课人:高二语文组全体成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诗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反复研读文本,深入分析此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3、情感目标:体会音乐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教学方法:1、朗读法。2、自主学习法。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师: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的有关于写音乐的诗歌?明确:白居易《琵琶行》 问:谁能背诵出其中的一些描写音乐名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流泉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补充:白居易《琵琶行》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被称为“摹写声音至文” (板书:李凭箜篌引) 二. 走近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生于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阳)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 李贺少年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最后因抑郁而死,年仅27岁。正是因为这样 的身世,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一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