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纪念万隆会议六十周年

纪念万隆会议六十周年

纪念万隆会议六十周年
纪念万隆会议六十周年

《纪念万隆会议六十周年》

一、破冰?挫败封锁辟外交新局面

(一)万隆会议是战后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万隆会议是世界史上第一次由亚洲、非洲29个国家的代表聚集一堂讨论世界大事的重要会议。会议产生的万隆精神显示了伟大的生命力,在它的鼓舞下,亚洲、非洲的民族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汹涌澎湃,几十个国家取得了独立。这为第三世界的形成和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周恩来总理创造性地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建立新型国家关系和国际新秩序的准则。周恩来在会议期间,针对会内的斗争情况, 回答挑战而写就的不朽名篇(补充发言)是世界外交史上最精彩的范文。在国际关系中,提倡“求同存异”,作为处理各种矛盾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方法。

(二)消除误会与抹黑中美两国在国际上的又一次较量

黎巴嫩代表、驻美大使马利克会后前往华盛顿,向杜勒斯通报会议情况时,谈到亲西方联盟的瓦解。马利克向杜勒斯坦陈:会议“最重要的结果是共产党中国变得强大了,她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善意,实际上,会议似乎就是为此目的而召开的。”“美国新闻界宣称西方从会议所获甚多也是错误的。结果或许没有那么糟糕,但无论如何共产党中国的崛起对西方来说是一个明显的失败。”

(三)赢得赞赏与支持开创了亚非拉国家南南合作的先河

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周恩来发表的“求同存异”方针和光明磊落的姿态,赢得了与会代表的赞赏和支持,使会议沿着预定主题发展,促进了会议胜利开展,从而推动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达成了体现亚非国家向往和平和自由的“万隆十项原则”,即被后人所说的“万隆精神”。此次会议掀起了亚非拉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争取国家独立的浪潮,而六年后的不结盟运动的组成则是万隆会议的延伸和继续,同时,万隆会议开创了亚非拉国家南南合作的先河。

(四)共同发展合作共赢赋予万隆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60年来,中国一直是亚非合作的支持者、开拓者与引领者。中国“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正契合了万隆会议精神。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在促进亚非各国共同发展和繁荣方面发挥更积极作用,共建“一带一路”将扩大与深化亚非各国的经贸合作。

二、缘起?同舟共济第三世界联合

(一)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关门关不住必须走出去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毛泽东与来访的苏共特使米高扬谈到新中国外交时,曾幽默地说,我们的屋子太脏了,解放后必须认真清理。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了,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但随着新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的首次亮相,这“门”已经关不住了。在汇报日内瓦会议情况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周恩来说:“原想再关一年的门,现在看来是关不了的!新中国的声誉是很高的,苏联也很希望我们能参加国际事务,有欲关不能之势!”毛泽东接过话头说:“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二)当时的中国外交状况:只与6个参会国建交

新中国建立初,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大多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1954

年底举行的茂物会议上,万隆会议的5个发起国根据所谓“独立政府原则”,由与会各国提名可参加亚非会议的国家,共提出30个国家,包括5个发起国。在这30个国家中,只有6个亚洲国家(阿富汗、巴基斯坦、缅甸、印度、印尼、越南民主共和国)与中国有外交关系。当时和中国建交的亚洲国家总共只有8个,除上述6个国家外,还有两个社会主义国家朝鲜和蒙古。万隆会议的5个发起国中还有一个国家,即锡兰尚未和中国建交,两国只有贸易关系。此外,当时没有一个非洲国家和中国建交。

(三)没有苏联出席情况下第一次参加大型国际会议

由于亚非会议是中国在没有苏联出席的情况下第一次出席的大型国际会议,为了开好这次意义重大的会议,有关部门还邀请了著名法学家周鲠生等顾问进行座谈,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专家们讨论的问题大到会议的议程、会议的努力方向,小到代表团成员出席会议的着装。为了了解各国对召开亚非会议的态度,外交部电令各驻外使馆报回驻在国或驻在国邻近国家对于召开亚非会议的反映。报回的情况不仅包括会议发起国如印度、印尼、缅甸等,与会国如越南、巴基斯坦、黄金海岸(今加纳)等,还包括英国、瑞典、瑞士等国。

三、硕果?求同存异凝结万隆精神

(一)新中国的立场得到了澄清与有关国家间的误会减少

亚非会议是一次重要的会议,它表明了亚非国家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反对殖民主义,支持民族自决和要求种族平等,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以平等的权利参与世界事务,努力发展经济的共同的强烈愿望。亚非会议对中国也是重要的。中国的立场得到了澄清,中国与有关国家间的误会减少了,距离缩短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更多亚非国家的赞同。科特拉瓦拉说:“我们许多人第一次与中国总理周恩来见面,我必须这样说,虽然我们并不同意他的政治观点,但他使人感到是一个讲道理的人,是一个愿意尊重别人的人。”

(二)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推进了第三世界的形成

万隆会议的召开是亚非国家开创了独立自主地讨论和解决自己重大问题的先例。会议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它推进了第三世界的形成,从而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推动着以非洲和亚洲为主的世界民族独立运动走上胜利的道路,使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促进新独立国家发展民族经济,联合自强争取经济独立,开展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

四、功勋?大国风范尽显外交魅力

(一)万隆会议回顾:周恩来三次力挽狂澜展伟人风采

万隆会议召开之际,美国正在对中国进行围堵,并扶持台湾当局制造紧张局势,企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在这种背景下,周恩来总理不负众望,以卓越的外交才能在会议上三次力挽狂澜,树立了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外交举动有效地赢得了亚非国家的同情与支持,打破了中国所处的外交僵局。还在亚非会议刚酝酿时,周总理就在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闪电般地访问了印度和缅甸。

1、危急时刻 18分钟补充发言征服全场

“美国希望根本就不要召开万隆会议”,攻击中国要“夺取亚非世界的领导权”,同时还用经济援助的把戏吸引亚非国家的注意力。大会第一天,伊拉克外交大臣贾马利就直截了当地攻击共产主义是“新式殖民主义”,欲图挑起争论。

整个会场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了。为了把万隆会议的方向扭转到团结合作的正确轨道上来,同时树立新中国真诚友好的形象,周总理临时决定把原来的发言稿印发给与会代表,并利用19日中午的休息时间,亲自赶写了一则补充发言。下午4时45分至5时03分,一共18分钟,周总理站在了万隆会议讲台上。

2、面对挑衅短短69个字传递爆炸性信息

记者们马上凑了过来,希望能够从他嘴里打探到新的信息。“总理先生,有什么新闻透露吗?”阿里一转身,朗声告诉记者们:“我们的新闻?你们就等着周恩来吧。他会有一个声明。”原来,在会上,周总理发表了一个简短的声明,提出“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远东紧张局势的问题,特别是和缓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这番声明产生的能量不啻为一枚巨大的原子弹。短短69个字,立刻震动了万隆。

3、废寝忘食 7天会议只睡13个小时平均每天不到两小时

在万隆期间, 周恩来还以超乎常人的精力开展了大量的会晤和宴请活动,这些活动早的在清晨7时半就已开始,晚的竟至凌晨一二点钟还未结束。有人曾计算过, 在7天,亚非会议的168个小时中, 周恩来只睡过13个小时, 平均每天睡眠不超过两小时。在那些日子里, 他不是出席各种会议, 就是与其他代表团进行交流活动。在与各国代表们交往和接触中, 周恩来结交了一大批朋友, 在国际上树立了平等待人、自尊自信而又谦虚自处的崇高形象。周恩来的这种外交风格, 不仅推动了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 而且增进了与会国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消除了某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疑虑。

五、伤疤?暗算伤人历史应当铭记

1、万隆会议: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是无法愈合的伤疤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注定要成为新中国外交史上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疤。1955年4月11日下午6时30分,从香港启德机场起飞近6个小时后,“克什米尔公主号”爆炸起火,坠毁在印尼附近海域。除3名机组成员外,机上11名乘客和4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值得庆幸的是周恩来并不在飞机上。周恩来的卫士长成元功回忆,当时中国既没有大飞机,又没有去印尼的国际航线,所以决定租用印度航空公司的飞机“克什米尔公主号”,前往印尼。可就在临行前,缅甸总理吴努的邀请,改变了周恩来的行程。

2、事件造成中国代表团成员和记者11人丧生

“飞机起飞时载有飞乘组8人(包括作为乘客的维护工程师在内)和从香港往雅加达的乘客11人。飞机起飞后约5小时,正在距海面18800英尺的高空飞行,在飞机内听到了一声沉闷的爆炸声,随即发现右翼第3号发动机吊舱后面的地方局部着火,飞机立刻开始迅速下降以便在海上实行强迫降落。在下降飞行的最后阶段内,浓烟进入驾驶舱,使得能见度减少到几乎等于零。飞机的右翼尖先冲击到水面,机身前端立即浸入水中。只有三名飞乘组人员在这次失事中幸存。”

3、情报揭秘:蒋特已得知周恩来不经过香港但仍要打击

4月11日下午,我又收到一份情报,说蒋特香港情报站已得知周恩来不经过香港,但仍要对中国代表团随员进行打击,以削弱中国在亚非会议上的影响。为此,该站下令被蒋特组织收买的启德机场飞机检修人员按原计划进行,但因时间仓促,未将炸弹置入油箱,而是绑在油箱底部,预计下午4时爆炸。收到情报后,我们立即发急电给周恩来,但“克什米尔公主号”已于11日12时15分从

香港起飞。急电发出不久,路透社就报道: 印度航空公司C-69型客机“克什米尔公主号”从香港飞往雅加达途中在北婆罗洲西北的海面失事,机身坠入海中。机中11名乘客,包括政府工作人员和记者以及该机8位机组人员下落不明,恐已全部遇难。

六、结语

60年前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掀起的外交旋风不仅为中国打开了一面新的外交窗口,更重要的是向世界澄清了长久以来的误解与抹黑,为中国外交树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而60年后的今天,中国提出的建设“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亚非各国共同发展,正是对万隆会议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也将势必为中国外交上划下重重的一笔。

2017年11月21日 日内瓦会议-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课堂同步系列二必修1 含解析 精品

2017年11月21日 日内瓦会议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 (2017届湖南省湘南高三联考)某次国际会议一开始,“朝鲜外务相南日就提出了关于恢复朝鲜统一和组织全朝鲜自由选举的方案。周恩来外长表示完全支持南日外务相提出的方案”。与此次会议相关的是 A.解决了朝鲜和印度支那的统一与和平问题 B.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望 C.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D.中国首次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身份出席 【参考答案】B 【解题必备】日内瓦会议的目的、内容、成果和意义 目的:和平解决朝鲜与印度支那问题。 内容:首先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由于美国的阻挠,未能就和平解决朝鲜问题达成协议。而后,会议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成果: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意义: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由于中国的积极推动,最终达成了日内瓦协议;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新闻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官员对新中国的评价 B.出席日内瓦会议的美国官员对中国的评价 C.美国官员对万隆亚非会议上周恩来的评价 D.美国官员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评价 周恩来说:“我们也有一大批留学生和科学家被扣留在美国,我们应利用这个机会让他们回到祖国的怀抱。……在中美关系如此紧张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抓住美国急于要求在华被押人员获释的愿望,开辟接触的渠道。”这里所说的机会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尼克松访华 D.中美建交 “关于越南,在尊重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原则的基础上对各项政治问题的解决,应使越南人民享有经由秘密投票的自由普选而建立的民主机构所保证的基本自由。……将在一九五六年七月内,在停止敌对行动协定中所规定的国际监督和监察委员会成员国代表所组成的国际委员会的监督下举行普选。” 这段话出自 A.毛泽东在访问苏联时的讲话 B.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的讲话 C.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 D.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的讲话 1.【答案】B

1954年日内瓦会议

1954年日内瓦会议 1954年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苏、美、英、法、中五国外交会议在日内瓦国联大厦举行。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从4月27日至6月15日,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参加讨论的除中、苏、朝的代表外,还有南朝鲜和美国等十五个侵朝国家的代表。中、朝、苏方面提出从朝鲜撤出一切外国军队,举行南北朝鲜统一自由选举等平等合理主张。美国则企图以南朝鲜为军事基地,破坏会议的进行,结果未能达成任何协议。 展会名称1954年日内瓦会议举办地点日内瓦国联大厦会期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参展方数量苏、美、英、法、中 目录 1 会议简介 2 会议背景 3 会议概述 4 会议进程 会议简介 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苏、美、英、法、中五国外交会议在日内瓦国联大厦举行。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从4月27日至6月15日,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参加讨论的除中、苏、朝的代表外,还有南朝鲜和美国第十五个侵朝国家的代表。中、朝、苏方面提出从朝鲜撤出一切外国军队,举行南北朝鲜统一自由选举等平等合理主张。美国则企图以南朝鲜为军事基地,破坏会议的进行,结果未能达成任何协议。 会议背景编辑 1953年印度支那的战争虽在继续,但是远东国际关系已经呈现出缓和迹象:是年朝鲜战争实现停火,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对外政策流露出寻求缓和的端倪,新中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也拉开帷幕,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一个代表团时初步提出后来被称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方针。在此种背景下召开大国会议,讨论缓和远东国际关系提上日程,大国对这次会议的态度直接反映了其印支政策的趋向。 日内瓦会议前夕,苏、中、越(印支地区大国),美、英、法的会议态度可以分为三类:社会主义阵营三个国家的主导意见体现为苏联、中国的与会政策,谋求通过会议达成协议,恢复印支和平;美国坚决拒绝缓和;英、法2国持观望态度,一方面寄望于会议达成协议,另一方面又考虑如达不成协议,即与美国一起筹划东南亚集体防御体系。这样,1954年日内瓦会议前夕,印支局势处在战争与和平的十字路口,是战争还是和平取决于各大国谁的主张占上风,何种态度将主导会议。 1953年9月28日,苏联照会美、英、法三国,提议“召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的五大国外长会议,审查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措施。”10月8日周恩来也发表声明,赞成这一提议。会议概述 会议自5月8日至7月21日着重讨论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参加者有中、苏、美、英、法、越南民主共和国、高棉(柬埔寨)、寮国(老挝)和南越。会议由苏、英首席代表轮流担任主席。美国和越南代表未认真参加会议,也没有在协议上签字。由于法国已无力继续印度支那的殖民战争,加之会议期间越南军民在中国人民援助下于5月7日取得了奠边府大捷,结果于7月21日签订了关于在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并发表了最后宣言。协议规定立即在印度支那三国停止敌对行动;在越南北纬十七度线以南划一临时军事分界线;由印度、波兰和加拿大三国组成国际委员会,负责监督三国停止敌对行动的实施;越南、寮国、高棉三国分别举行自由普选,在民主基础上实现统一;三国禁止任何外国在其领土上建立军

日内瓦会议)

的地位,设定了所谓的越南共和国,吴庭艳发动政变,废黜保大皇帝,自己当了总统。自此,越南南方沦为美国新殖民主义的殖民地。1961年,越南战争爆发,美国与韩国、菲律宾、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组成联军,介入了这场战争。中国出动军方和大量民力、免费物质,支持越南,援越抗美。1973年1月27日《巴黎协定》签订,美国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在国际上的法律地位,退出越南战争,同年3月从越南南方撤出全部军队及其同盟者军队和军事人员。1975年5月,越南南方全部解放,抗美救国战争赢得彻底胜利。1976年7月,越南南北实现统一,定国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1]。 促成印度支那实现和平 1.促使会议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的基本原则达成协议日内瓦会议初期,中、苏、越三国领导人曾就实现印度支那和平达成了一致意见。但奠边府战役胜利后,越方代表对南北划界产生了动摇,并希望将老挝、柬埔寨和越南问题一起解决。但中、苏两国最终说服越南代表接受了周恩来提出的《关于在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的建议。同时中国代表团在会外与英法代表频繁接触,最终中英就印度支那问题达成沟通和谅解。同时在英国的帮助下,中印关系也得到缓和。5月29日,在中国代表团建议的基础上,会议通过了英国代表团提出的建议,决定法越双方共同研究停止敌对行动后的军事部署问题,并尽快向会议提出报告和建议。 2.推动会议在柬埔寨和老挝问题达成协议在印度支那的抗法斗争中,他们曾经与越南人民军队共同作战,但从日内瓦会议开始后,越南代表就否认老挝和柬埔寨的政府,并希望在“普选”基础上,建立印度支那联邦。但这一建议被英、法、美所否决。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对越南和英法两边开展了一系列积极的外交活动,最终促成越南做出让步,同时与英法代表达成初步意向。6月18日会议上,各国代表(美国除外)以周恩来提出的《关于解决老挝和柬埔寨问题的建议》为基础,集体通过了《关于在老挝和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的协议》。 3.力促法越双方达成协定对于军事集结区的划界问题,法越双方都不愿意让步。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一方面抓住机 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的演讲

人类与社会 第八章

第八章时代主题与世界政治多极化 一、填空题 1.资本主义的发源地欧洲,长期以来一直都是的中心。 2.1946年3月5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成为冷战开始的信号。 3.1949年4月,的成立,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最终形成。 4.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发生作用,资本主义阵营逐步分化,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5.1968年,苏联公然出兵占领了,使社会主义阵营最终解体。 6.20世纪80年代的东欧剧变起始于和。 7.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时代主题由转换为。 8.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初步出现了美、、、、五大政治力量并立的局面。 9.1971年10月,第二十六届通过了恢复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将台湾清除出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 二、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之间全面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雅尔塔体制的形成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杜鲁门主义的出笼D.柏林危机的出现 2.战后,导致两极世界政治格局形成的基础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雅尔塔体制 C.马歇尔计划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两极世界政治格局最终崩溃,它的标志是 A.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B.美国实力的衰落 C.华沙条约组织解散D.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的出现 4.1955年召开的(),表明第三世界国家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 A.日内瓦会议B.开罗会议 C.万隆会议D.雅尔塔会议 三、名词解释 1.雅尔塔体制 2.世界政治格局 3.东欧剧变 4.联合国 四、简答题 1.如何认识雅尔塔体制建立后的世界政治格局? 2.简述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3.冷战后,影响世界和平的不稳定因素主要有哪些? 4.简述苏联解体的原因。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两极对抗的世界政治格局崩溃具有历史必然性? 2.如何理解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日内瓦会议的中国元素

日内瓦会议的中国元素 2012级国际政治班 201200031013 郝宁 1954年2月,在柏林举行的苏、美、英、法四国外长会议上,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提议召开谋求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经过激烈的斗争和谈判,这个提议得以实现。中国与苏、美、英、法并列,作为五大国之一出席会议。 实际上,在四国外长柏林会议之前,中国政府就已经提议召开有中国参加的五大国会议,但一直遭到美国的反对。中国政府在接到与会通知后,周恩来总理立即做出积极的反应。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各国间的明争暗斗。在刚开始的朝鲜问题上,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上排斥和仇视中、苏、朝三国,对中方提出的合理建议大加贬斥,一味地推行不合理政策,并对会议进行破坏和阻挠。对于自己内部成员的不同意见,又往往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威逼利诱。在后来的印支和平问题讨论上,又是美国的破坏,使会议的进展一直缓慢,甚至有可能导致会议的流产。面对来自美国的强大敌人,中国代表团在周恩来的领导下,采取多方斡旋的策略,在会内和会外两种场合同时发力,最终灵活地运用了自己有限的外交资源,有力地推进了日内瓦会议的进展,为朝鲜和印支的和平停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加强与社会主义国家同盟内部的沟通与交流 首先,中国能能参加日内瓦会议,是苏联在四国外长柏林会议上坚决要求的。因而,在参加日内瓦会议之前,中国就多次与苏方进行交流,及时了解苏方的态度和要求,以便中苏两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基础能够在日内瓦会议上保持高度密切的联系。基本上,在整个日内瓦会议期间,中苏两方在作出相关决定时,都能及时通知对方,使双方能够有效地沟通,减少了分歧和矛盾的产生。因而,中苏之间对于两大议题的态度基本一致。 其次,在讨论朝鲜问题时,面对来自美国等的强大压力,单独一个朝鲜是难以承受的。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中苏两方及时给予了北朝鲜以强大的支持,使得朝鲜得以坚持自己合理的提议,而不至于在美国强大的压力前屈服。尽管,最终

2020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检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检测 试题及答案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程标准: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背景 (1)国际:二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2)国内:新中国诞生,国家实现了独立自主。 2.概况 内容含义意义“另起炉灶” 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 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在新的 基础上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关系 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 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 势力,取缔一切特权,再考虑 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 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 交关系奠定基础“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 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 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 立地位 (1)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2)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目的 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经过 (1)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 (2)1954年周恩来同印度、缅甸总理共同将其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3.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影响 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会议主题中国所起的作用历史影响 日内瓦会议(1954年) 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 支那问题 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 止敌对行动提出合理 建议,推动会议达成 了《关于恢复印度支 那和平的日内瓦公 约》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 声誉 万隆会议(1955年) 保卫和平,争取民族 独立,发展民族经济 等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 异”的方针,促进会 议取得圆满成功 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 国的联系。会后,中 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 建立了外交关系 1.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就是后来被称为“求同存异”的方针。“求同”是指什么?“存异”是指什么? “求同”指与会各国遭遇相同,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存异”指各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存在不同。 2.“一、二、三、四”巧记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一个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两次会议: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万隆会议。 (3)三大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4)四点成就: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 加万隆会议。

最新1954年日内瓦会议

1 1954年日内瓦会议 2 1954年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苏、美、英、法、中3 五国外交会议在日内瓦国联大厦举行。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4 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从4月27日至6月15日,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如5 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参加讨论的除中、苏、朝的代表外,还有南朝鲜和美国6 等十五个侵朝国家的代表。中、朝、苏方面提出从朝鲜撤出一切外国军队,举7 行南北朝鲜统一自由选举等平等合理主张。美国则企图以南朝鲜为军事基地,8 破坏会议的进行,结果未能达成任何协议。 9 展会名称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举办地点日内瓦国联大厦会期 1954 10 年4月26日至7月21日参展方数量苏、美、英、法、中 11 目录 12 1 会议简介 13 2 会议背景 14 3 会议概述 15 4 会议进程 16 会议简介 17 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苏、美、英、法、中五国外交会议在日内18 瓦国联大厦举行。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19 平问题。从4月27日至6月15日,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 20 参加讨论的除中、苏、朝的代表外,还有南朝鲜和美国第十五个侵朝国家的代21 表。中、朝、苏方面提出从朝鲜撤出一切外国军队,举行南北朝鲜统一自由选22 举等平等合理主张。美国则企图以南朝鲜为军事基地,破坏会议的进行,结果

23 未能达成任何协议。 24 会议背景编辑 25 1953年印度支那的战争虽在继续,但是远东国际关系已经呈现出缓和迹象:26 是年朝鲜战争实现停火,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对外政策流露出寻求缓和的端倪,27 新中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也拉开帷幕,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一个代表团时初28 步提出后来被称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方针。在此种背景下召开大国29 会议,讨论缓和远东国际关系提上日程,大国对这次会议的态度直接反映了其30 印支政策的趋向。 31 日内瓦会议前夕,苏、中、越(印支地区大国),美、英、法的会议态度可32 以分为三类:社会主义阵营三个国家的主导意见体现为苏联、中国的与会政策,33 谋求通过会议达成协议,恢复印支和平;美国坚决拒绝缓和;英、法2国持观34 望态度,一方面寄望于会议达成协议,另一方面又考虑如达不成协议,即与美35 国一起筹划东南亚集体防御体系。这样,1954年日内瓦会议前夕,印支局势处36 在战争与和平的十字路口,是战争还是和平取决于各大国谁的主张占上风,何37 种态度将主导会议。 38 1953年9月28日,苏联照会美、英、法三国,提议“召开有中华人民共和39 国参加的五大国外长会议,审查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措施。”10月8日周恩来也40 发表声明,赞成这一提议。 41 会议概述 42 会议自5月8日至7月21日着重讨论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参加者43 有中、苏、美、英、法、越南民主共和国、高棉(柬埔寨)、寮国(老挝)和南越。 44 会议由苏、英首席代表轮流担任主席。美国和越南代表未认真参加会议,也没45 有在协议上签字。由于法国已无力继续印度支那的殖民战争,加之会议期间越46 南军民在中国人民援助下于5月7日取得了奠边府大捷,结果于7月21日签订

材料1979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

一、材料:1979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上,科学家提出了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将导致地球升温的警告,气候变化首次作为一个受到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1988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成立,任务是评估气候变化状况及其影响。 2007年12月12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高级别会议开幕,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代表开始就2012年后如何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展开磋商。 1、分析上图,大气中CO2含量逐年增加的人为原因是: ① ② 2.全球环境变暖带来的环境灾难主要有: ① ② ③ 3.控制全球气候变暖,人类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 ② ③ 答案: 1.①乱砍滥伐导致森林减少;②化石燃料(煤、石油)使用量激增 2.①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②气温上升,蒸发旺盛,水旱灾害增加;③导致世界各地农业生产有所改变,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 3.①植树造林,制止乱砍滥伐,节约或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②提高燃料热效率,大力开发新能源③加强国际合作 考点说明:创设问题情景,了解全球变暖的严重性;考查全球变暖原因、后果及

对策。 二、2007年9月19日超强台风“韦帕”在浙江省苍南县沿海登陆,登陆时最大风力14级,760万人受灾,倒塌房屋2419间,农作物受灾159.8千公顷,5万家工矿企业停产,239条公路中断,山区小型堤防决口307处,直接经济损失38.2亿元。浙江、福建、上海、江苏等省市共7.67万艘船只进港避风,已转移受威胁地区群众236.9万人。上海市160万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停课一天。 1、当9月19日台风“韦帕”的中心位于浙江省南部登陆时,上海的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台风形成于低纬洋面,是一种强烈发展的。台风中心的气压为气压,气流由流向,受的影响,在北半球呈方向流动。 3、台风主要影响我国____ ___地区,当它过境时,一般会出现______、_____ 等天气。 4.为减少台风袭击带来的损失,你认为需要采取的对策主要有: ; ; 。 答案: 1、A 2、热带气旋低四周中心地转偏向力逆时针 3、东南沿海狂风暴雨 4、运用科技手段,加强监测和预报;加强宣传,提高防灾意识;运用工程和生物措施,建造防波堤,营造海防林,提高防灾能力。(合理即给分) 考点说明:气旋的气流特点、过境时天气、台风的防御对策;看图确定台风位置,

超详细的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超详细的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时期:1949—1953年1.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2. 1949 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共同纲领》。 3.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筹建新中国之时,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新中国成立前夕,成立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新中国成立前夕,空军成立;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4. 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司令员:彭德怀。 5.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6. 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农村生产力大大解放,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7.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 1. 1953—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 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公私合营,实行赎买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成为我国的基本制度 4. 1954年4—7月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 5.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

日内瓦会议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江苏南京模拟)“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这样的评价是基于他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说。其演说的宗旨是A.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B.阐述亚非各国联合反帝反霸方针 C.号召与会国家采取不结盟政策 D.提出不同性质的国家“求同存异” 【参考答案】A 【解题必备】参加日内瓦会议 背景: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美国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目的:和平解决朝鲜与印度支那问题。

内容:首先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由于美国的阻挠,未能就和平解决朝鲜问题达成协议。而后,会议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成果: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意义: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由于中国的积极推动,最终达成了日内瓦协议;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这是某西方报纸对一次重要国际会议的评论,该国际会议是 A.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954年,中、美、英、苏、法等有关国家外长齐聚日内瓦商讨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由于中国的积极活动推动了会议的成功,提高了国际声誉。以下关于日内瓦会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A.会议成功推动了美国侵略者退出印度支那地区 B.会议达成和平公约,推动朝鲜战争双方停战 C.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会议 D.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 日内瓦会议前夕,与会国的会议态度可以分为三类:苏、中、越的主导意见体现为苏联、中国的与会政策,即谋求通过会议达成协议,恢复印支和平;美国坚决拒绝缓和;英、法两国持观望态度。这说明日内瓦会议 A.被美苏两大国左右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23课《新初期的外交》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练习新人教版必 修1(含解析) (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 A组(基础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主要含义是( ) A.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关系 B.重点发展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C.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D.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解析:“一边倒”是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答案:B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其基本目的是( ) A.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 B.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 C.加强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D.断绝与欧美列强的外交关系 解析:“另起炉灶”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基本目的。因此,B项正确。 答案:B 3.1953年12月,周恩来提出的、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 ( ) A.非集团不结盟原则B.求同存异原则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公平竞争原则 解析: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答案: C 4.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泛运用的是 ( ) ①“求同存异”的方针②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延伸,故①③符合题意,而②④是我国60年代以后提出的外交方针。 答案:B 5.在某次国际会议中,周恩来致电毛泽东、刘少奇并中共中央:根据三天会议的情况,朝鲜问题形成僵持局面。因美国不打算解决问题,法国对朝鲜问题又不发言,英国也表示不想发言,但我们并没有失去解决朝鲜问题的信心。该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不结盟会议D.联合国大会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该会议的召开是为了解决朝鲜问题,与此内容相符的只有A 项。 答案:A 6.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求同存异”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当时提出“求同存异”原则的背景主要是 ( ) A.亚非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B.亚非国家间宗教信仰不同 C.一些亚非国家存在严重的边界冲突 D.一些国家的代表在会议中提出“反对共产主义问题” 解析:当时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破坏万隆会议,散布“共产主义威胁论”,将矛头指向中国,导致一些国家对新中国产生误解和疑惧,为此,周总理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求同存异”方针。 答案:D B组(能力题) 7.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正确理解是 ( ) ①同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②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③为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 ④争取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扩大国际影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①②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含义,③④是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

日内瓦会议的背景是什么

日内瓦会议的背景是什么 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苏、美、英、法、中5国外交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国联大厦举行,那么你知道日内瓦会议的背景是什么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日内瓦会议的背景,希望能帮到你。 日内瓦会议召开于1954年4月26日,到7月21日结束,会议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苏联,美国,法国以及英国和中国五个国家的外交代表在日内瓦的国联大厦中参加,这次会议的内容主要是讨论了怎样用和平的方法解决朝鲜和恢复支那的和平问题。那么日内瓦会议的历史背景具体是什么呢? 在1954年的2月28日,苏联提出建议,与英国,美国和法国四国外交部长在柏林的会议上达成一致意见。相互约定在同1954年的4月举行日内瓦会议,在会议中将解决朝鲜和支那问题。而除了苏、美、法、英、中国参加会议之外,分别和这两个问题有联系的其他国家也纷纷派出代表参加各自的会议。同年4月19日,中国高层任命周恩来周总理为总代表前往日内瓦会议,而李、王、张跟随同为代表。著名的日内瓦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其中之一的身份来参与和谈论国际问题的重大会议。 而在这一年,1954年的4月27日─6月15日几乎两个月的会议日程,国家首脑和高层们谈论了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参加国都有中、苏、朝鲜以及美国、韩、英、法、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

兰、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希腊、土耳其、哥伦比亚、菲律宾、泰国、阿比西尼亚等等。无数个国家代表团汇聚于此,来举行这个重要的会议。 以上便是日内瓦会议的历史背景,召开这次会议的最核心原因就是世界在遭遇数次战争的摧残下,国与国之间都迫切需要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问题。 日内瓦会议的影响著名的日内瓦会议于1954年的四月在瑞士举行,有英、法、美、苏、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大国共同参加。会议日程几乎两个多月,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解决朝鲜和支那问题。会议成功的谈论了国际问题,有效的解决了迫在眉睫的和平难题,那么日内瓦会议的影响是什么? 日内瓦会议之后,支那的战争停息了,越南的北部也终于解放了,这次会议在国际关系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通过这次会议,世界人民都看到了和美国安理会异常不同的中国形象,而且看到了令人赞不绝口的新中国的外交风格,还有让人耳目一新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及中国在处理国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自从197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因为帝国主义残留的障碍,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一直被台湾占替,因此中国在五彩缤纷的国际舞台一直是封闭的形象,一直到这一年的日内瓦会议才发生巨大的改变,瑞士召开的日内瓦会议是我国第一次成为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会议,而就是因为这次会议,中国的周总理在世界人民眼前展现了他的外交能力与领导风范。日内瓦会议协议的成功签订,不但提高了中

历史大事年表中外对照

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史 时间 世界史 政治 经济 文化 政治 经济 文化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公天下 B.C.3000-B.C.2070 爱琴文明(前3000-前1100) 埃及形成统一奴隶制国家(前.3000) 前3000年代中期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 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 禹建夏(约前2070年),家天下 B.C.2070-B.C.1600 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B.C.1600-B.C.1064 前1064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分封制,宗法制 井田制,出现铁器;商制成原始瓷器;青铜器时代 商代甲骨文→商周金文(→秦小篆→汉隶) B.C.1064-B.C.770 春秋时期(前770-前476)诸侯争霸 封建经济萌芽;铁质农具开始使用,牛力犁耕;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孔子:) 仁,礼,中庸 B.C.770-B.C.476 希腊城邦国家出现(前8世纪);梭伦改革(前594);罗马共和国(前509);克里斯提尼改革(前506年) 古希腊海外贸易发达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亚里士 多德: 哲学,生物学,物理学,逻辑学,伦理学(中庸);智者运动(前5世纪中叶);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 战国时期(前475-前221); 都江堰(李冰),郑国渠(郑国);商鞅变法(秦国), B.C.476-B.C.221 希波战争(前500-前449);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前449);伯利克里雅典民主政治黄金时代(前443-前429) 秦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前221),推行郡县制三公九卿制、皇帝制度 扩大疆域;项羽灭秦;楚汉争霸 秦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焚书坑儒;竹木简牍与丝织品,书写材料;小篆,李斯;隶书(创始于秦朝,成熟于汉魏) B.C.221-B.C.202 古罗马 前509-前3世纪中叶:公民法 刘邦建立西汉(前202年),汉武帝推进大一统(内外朝);“察举制”选官制度;监察体制:刺史;公元8年,王莽代汉自立,建新朝;公元23 年,义军攻破长安,王莽败亡,更始帝刘玄迁都洛阳;公元25 年,刘秀即位,东汉 汉犁壁使用,牛耕推广; 东汉青瓷;东汉杜诗水排炼铁;张骞开通丝绸之路;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专制加强,儒家开始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思想;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汉赋(西汉:贾谊,司马相如,扬雄;东汉:班固、张衡);创建太学,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神农本草经》火药原料;汉初草书;汉末楷书(也称真书、正书); B.C.202-A.D.220 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的元首制,共和国转为帝国(公民法→万民法) 公元一世纪基督教产生;

世界近代重大历史事件年表

世界近代史大事记 14-16世纪 14-15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世纪末朝鲜王朝建立 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487-1488迪亚士远航到达非洲南部沿海 1492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1497-1498达伽马远航到达印度 1519-152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6世纪早期印度莫卧儿帝国建立 1520-1570西欧宗教改革 1566-1581尼德兰革命 1600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 17世纪 17世纪初期荷兰侵入印度尼西亚,法,英,荷开始在北美掠夺殖民地;德川幕府开始统治日本 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8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 17世纪英法成为贩卖奴隶的主要国家 1689俄国彼得一世开始改革 17世纪后半期法国路易十四开始改革 17世纪后半期牛顿力学体系确立 18世纪 18世纪中期普鲁士腓特烈二世改革 18世纪中后期奥地利特雷西亚女皇和约瑟夫改革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75-1783北美独立战争 1776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1785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789.7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792.9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1793.6-1794。7法国雅各宾派专政 1794法国热月政变 1799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19世纪 1804拿破仑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开始 1810-1826拉丁美洲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运动 1815维也纳体系的确立 1830法国七月革命 1831,1834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 1836-1848英国宪章运动 1844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义 1848.2《共产党宣言》发表 1848-1849 1848年欧洲革命 1853-1856克里米亚战争 1857-1859印度民族大起义 19世纪中期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学说 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1865美国内战 1864第一国际成立 1868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0-1871普法战争 19世纪70年代初意大利统一最终完成 1871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 1871.3-5巴黎公社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881-1899苏丹马赫迪反英大起义 1882德意奥三国同盟形成 19世纪80年代法国最终确立了对越南的统治 1889第二国际建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20世纪 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1903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1905-1908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1907英法俄协约的最后形成 1910日本正式吞并朝鲜 1910-1917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十九课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十九课导学案 课题: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备课:蒋碧云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 2.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学习重点: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学习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能够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赞同 学习过程: 一、课前小测:(温故知新) A: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和部队先后建立。1966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建立。 B:1956年,主管国防尖端武器的研究和生产。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和空军部队都建立于年。规定每个公民都有依法服兵役的义务的法律是《》。 二、新知探究(在书上相应地方画记并背记)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新中国实行外交政策。 2.建国的一年内,与、印度等十七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3.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原则,即“、、、、和平共处”。1954年中国总理与印度总理、缅甸总理共同倡导了以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4.意义:成为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着中国的成熟。 (二)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5.1954年,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意义:中国政府代表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出现在世界外交舞台。 6.1955年,亚非会议在印尼的召开。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义。 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了“”的方针,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7.列举5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 三、整合提升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万隆会议后,一位路透社记者曾报道:“大家都承认周恩来的才智至高无上地主宰着会议……代表们惊叹地说:‘他是以怎样的洞悉力察觉并道破大家心窝里想说的话啊!’” (1)万隆会议是哪一年召开的?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之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 (2)这一方针的提出起了怎样的作用? (3)材料中的“大家心窝里想说的话”是什么?

世界大事年表

(李琼钗整理) 中国时间世界 《夏小正》制定;禹-世袭制夏 前8~ 6世 纪 希腊城邦出现 甲骨文成熟;青铜器进入繁盛时期商 前6 世纪 初 梭伦改革 实行井田制;宗法制;分封制周 前6 世纪 末 克利斯提尼改革;确 立雅典民主共和 百家争鸣;《诗经》屈原;司南《石氏星表》;牛耕春 秋 战 国 公元 前5~ 4 欧洲人文主义萌芽 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柏拉图;雅典民主黄 金时代5世纪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汉赋司马相如《胜之书》:推广耦犁中央集权郡国并行西 汉公元 前27 年 罗马帝国成立 蔡伦改进造纸术;《九章算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东汉 王羲之《兰亭序》九品中正制东 晋 476西罗马帝国灭亡; 《齐民要术》;灌钢法北魏 三教合一;三省六部;曲辕犁;筒车隋 唐 5世 纪 西欧封建时期;文化 发展受到封建神学钳 制 诗歌繁荣李白杜 甫白居易;书法发展颜真卿;科举制形成;节度使藩镇割据唐 6世 纪 《民法大全》罗马体 系最终完成 理学兴起;毕升活字 印刷;《清明上河 图》;词的兴起李 清照苏轼;兵权归 中央文官任知州; 通判;转运使;最早 的纸币;高转筒车; 五大名窑; 宋行省制;郭守敬《授元

时历》;王祯《农书》; 元曲关汉卿马致 远 废行中书省立三司; 废丞相;内阁出现苏 杭著名丝绸中心;江 南资本主义萌芽;徽 商晋商;《农政全 书》;《本草纲目》 明 闭关锁国;军机处; 李贽王夫之黄宗羲 批判理学;《三国》《水浒》《红楼梦》《西游记》;京剧出现清 14~1 5世 纪 意大利文艺复兴;薄 伽丘《十日谈》 1487 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 好望角 1492 哥伦布在西班牙支持 下发现美洲 葡萄牙人达·伽马发 现到印度的新航路 马丁·路德揭开宗教 改革运动序幕 1519-152 2 麦哲伦在西班牙支持下进行环球航行 葡萄牙侵占澳门1553 荷兰侵占台湾1624 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明朝灭亡;清军入关1644 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 清派施琅统一台湾1683 清设立台湾府,隶属 福建省 1684 1687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688英国光荣革命,标志革命结束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 约》 1689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 18世纪启蒙运动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 1765珍妮纺纱机发明,揭开工业革命序幕 1775来克星顿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1776《独立宣言》发表,标志美国建国 1782瓦特改良蒸汽机 1781约克镇战役—美国独立战争胜利

万隆会议进阶练习(A组)

万隆会议进阶练习(A组) 1.【题文】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20分) A.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关系B.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C.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D.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答案】B 【解析】新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二战后冷战的两极格局中,中国加入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先后同17个国家建交。“一边倒”正是指的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友好关系。故答案为B。 2.【题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20分) A.华盛顿会议B.亚非会议C.雅尔塔会议D.日内瓦会议 【答案】D 【解析】华盛顿会议是一战后由美国提议召开的划分亚太势力的国际会议;亚非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会议;雅尔塔会议是二战即将结束时召开的对战后世界的安排的会议。故正确答案为D。 3.【题文】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下列成就中不正确的是()(20分) A.中国第一次以世界大国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 B.中国参加了万隆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开始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交 【答案】D 【解析】50年代,新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中印交往中,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中国第一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在外交政策上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即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故答案为D。 4.【题文】“求同存异”原则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的原则是()(20分) A.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来决定亲疏、好恶 B.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 C.放弃与其他国家相互冲突的观点以求得一致意见 D.放弃与其他国家相互冲突,在妥协的基础上求得一致利益 【答案】B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9课 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 习题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9课独立自主 走向国际舞台习题 1.1949年,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经过谈判,双方于1950年初签订了_____________。《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采取的对华政策是() ①政治孤立②经济封锁③军事包围④武装侵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周恩来总理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接见下列哪国代表团时() A.缅甸 B.越南 C.印度 D.巴基斯坦 4.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提出 B.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5.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异”是指() A.殖民主义 B.资本主义 C.种族主义 D.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 6.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出席的会议或外交活动是() A.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 B.参加日内瓦会议 C.参加万隆会议 D.出席联合国大会 7.(2005湖北荆州)“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周恩来总理的这段话发表在()A.1955年万隆会议上B.1972年中美会谈中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D.1972年中日会谈中 8.周恩来在1955年亚非会议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表现在() A.挫败了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 B.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C.加强了我国同亚、非、拉各国的联系 D.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9.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活动有()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③参加万隆会议④倡导不结盟运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华网北京2004年6月8日电(记者荣燕韩洁)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8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记者问时说,在当今时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刘建超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过去50年中作为重要的国际关系准则,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