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语摘抄

论语摘抄

论语摘抄
论语摘抄

学而第一

1.3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1.12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13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为政第二

2.13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2?16子曰:“攻(1)乎异端(2),斯(3)害也已(4)。”

2.18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阕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里仁第四

4.2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4.24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公治长第五

5?5或曰:“雍(1)也仁而不佞(2)。”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3),屡憎于人,不知其仁(4)。焉用佞?”

5.10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5.25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雍也第六

6?16 子曰:“不有祝鮀(1)之佞,而(2)有宋朝(3)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6.21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述而第七

7.1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7.18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7.21子不语怪、力、乱、神。

泰伯第八

8.4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子罕第九

9.20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9.24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绛之为贵。说而不绛,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乡党第十

10.1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10.2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10.10 食不语,寝不言。

10.26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先进第十一

11.14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11.26 ……子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颜渊第十二

12.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已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3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曰:“其言也仞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12.12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子路第十三

13.3 子路曰:“为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熄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

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3.15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曰:“一言而丧邦,有诸?”

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13.20 曰:“言必信,行必果。”

宪问第十四

14.3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14.4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拥着不必有仁。”

14.12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14.20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14.27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卫灵公第十五

15.6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豝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神。

15.8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语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5.17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15.23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5.24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15.27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季氏第十六

16.6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之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谓之瞽。”

16.8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16.10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16.11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深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阳货第十七

17.14 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17.17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7.18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17.19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子张第十九

19.8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19.9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19.25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尧曰第二十

20.3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中国古代名句经典语录摘抄50句

中国古代名句经典语录摘抄50句 导读:1、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3、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5、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孔子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7、树欲静而风不止。8、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9、必得两个女儿伴着我读书,我方能认得字,心里也明白,不然我自己心里糊涂。10、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子11、士可杀不可辱。——孔子12、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孔子13、诸姑伯叔,犹子比儿。14、荣业所基,籍甚无竟。15、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玩、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居里夫人1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17、既来之,则安之。——《论语》18、府罗将相,路侠槐卿。19、户封八县,家给千兵。 20、都邑华夏,东西二京。21、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左传) 2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23、高冠陪辇,驱毂振缨。24、坚持雅操,好爵自縻。25、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27、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28、稽颡再拜,悚惧恐惶。 29、笺牒简要,顾答审详。30、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

正?——孔子3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32、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33、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34、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35、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36、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3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3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39、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40、此生泰山重,勿作鸿毛遗。——苏轼41、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多半苦中来。——曾国藩4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4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44、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45、志当存高远。——诸葛亮4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47、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石玉昆48、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49、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50、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感谢您的阅读,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

论语读书心得5篇

论语读书心得5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论语读后感1 俗话说的好: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现代名著是这样,古代人留下来的经典著作也同样如此,比如孔子的论语就是一部很好的书! 《论语》的作者孔子也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聪明好学,青年时期便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现在通行的《论语》共20篇,493章,大部分内容为孔子回答弟子们的提问;一部分不属于问答,只是孔子的言论。《论语》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涵盖哲学、政治、经济、论理、美学、文学、音乐、道德等诸多方面,是研究孔子及儒家学说的主要文献. 《论语》中的知识是无穷的,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每天回家都关起房门苦读.后来家里人发现他的书箱里藏的只有一部《论语》,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老老实实的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的确不超出《论语》。过去臣用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足以使天下太平!” 《论语》里闪烁着人性光辉的东方智慧,经过两千多年的洗礼,已得到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人的理解和认同,成为了世界的财富。 论语读后感2 读了《论语》这篇著作,我受用不尽,不仅知道了做人的道理,

还亲密接触,让我对孔子了解的更深更多。 《论语》书是对孔子日常生活的举止与语言方式,还有记载中国史代伟人对孔子的评价与生活故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反应了孔子与别处俩人行走中,必定有一位是其师傅,还反应了孔子好问好学的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他还非常谦虚,自己成了老师,还是求学,对问题都不耻下问;不像我们,遇到奖励就万分骄傲,遇到困难就不理不睬。在我练字期间,我在书法班的名誉上是大名鼎鼎的;于是,我非常骄傲,在学校的作业本上写得乱七八糟,还差点被批入“差字黑名单”;自从读了这本著作,我在数学方面的字体大有进步,连老师都对我刮目相看;有一次,还在课堂上公开赞扬我的作业本呢!原来论语是多么重要啊! 因此,我们要向孔子学习,不能骄傲自大,要做一个谦虚有学问的人,并向孔子取长补短,让自己更完美! 论语读后感3 论语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一生的言行举止的综合,可谓是儒家的精华,儒家育人的必备品并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儒家文化的四大金典作品。 在封建时期,如果三字经是家喻户晓,那么论语就是代代相传举一个例子跟大家交流一下他的意思,最经典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段可谓是论语的经典,我可不会像大多数人那样,长篇大论解

四年级语文下册日积月累中40则《论语》经典名句

【求学篇】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知新) 【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7.朝闻道,夕死可矣。 【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10.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

于丹论语感悟摘录

于丹《论语》感悟摘录 孝敬之道 1.百善孝为先。 2.孝为行,敬为心。 3.父母付出的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对子女的提携。 4.在为一个道理而争吵的过程中,道理本身是什么,不重要;但是表达方式,很重要。 5.其实,往往就是自己最亲的人,就成了自己情绪的垃圾桶,有的时候还会受伤。 6.你最亲的人是最伤不得的。 7.孝顺,孝顺,顺者为孝。 8.真正的爱父母,就要包容和尊敬他所有的习惯。 9.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0.真正的孝敬,更重要的是弘扬父母之志。 1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2.这世上,有一种至深的悲怆,叫子欲养而亲不待。 智慧之道 1.真正的智慧,是你拥有对人心的判断力。

2.其实,大智慧跟小聪明的区别,有时候是彰显在一种态度上。 3.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智慧最大的境界,在于自己心中通彻的透悟,而最终成就生命的欢欣。 学习之道 1.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2.选择知识的标准:只有真实的、善意的、重要的信息,才是值得我们耗费生命去学习的;也只有这样的学习,才能对我们的生命有所提升。 3.一个人,如果张开耳目,会发现处处皆是学问。 4.不耻下问。 5.真正的学习,是用自己的主体学习生命中最匮乏的经验。 6.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朝张载) 7.学以致用 8.真正的学以致用,就是把知识落在实处。

9.美好的品德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获得定位与制衡。 诚信之道 1.以诚待人,言而有信。 2.信誉是你行走于世最基础的保障。 3.信誉对于每个人来讲,是一张无形的通行证。 4.债务有凭,良知无价。 5.人品的高下,诚信是一块试金石。 6.心有诚意,口则必有信语;口有信语,身则必有慎行。 7.恒常之心,是对自己的诚意,也是对别人的信誉。 8.守信,就是完成一份诚意的建立。 9.自尊者人尊之,自敬者人敬之,自信者人信之。 10.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11.一个人能不能守住信誉,一定跟他的道德感相关。 12.诚信需要自己内心对于某种价值的坚持。 13.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读书心得篇(总结类)

论语读书心得(一): 《论语》一书比较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论语》里的每一句话都很短,但是其中蕴涵的道理却很深远,仔细品之,总会从中发掘出很多适用、通用的道理,它以深入浅出的形式告诉我们怎样工作、学习和生活,怎样做人、交友和处世。 《论语》并不只是中国众多古典文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部分,我觉得中国配得上圣贤之称的也就只有孔子了。也许只有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句话才能够表达对孔子的无限的崇敬之情。孔子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爱好古典文学之士,从孔子的出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 弟子问孔子说:老师,以德抱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一个人已经以德报怨了,那他还拿什么抱人家的恩德呢当别人对你好时,你该怎样办呢以德抱怨不可取,但以怨报怨也不可取,因为怨怨相报何时了还是以直抱怨,以德报德!如果有他人有负与你,对不起你了,用你的正直、耿介对待这件事,但是要用你的恩德,你的慈悲、去回愦真正给你恩德和慈悲的人。用你的公正、率直、耿介、磊落的人格去坦然地应对这一切,即不是德也不是怨。人生有限,生也有涯。把我们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用在最就应使用的地方。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訉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为人子,为人弟者,在家里孝敬父母,在外面敬爱兄长,言行谨慎而且守信用,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到这些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就在去学习文献的知识。很好的阐述了躬行与学文的关系。说明了做人要以德为先。也就是《论语》中说的仁,我们这天说的德乃为人之根本。道德实践也是学,与文献知识是一脉相承的。 孔子的学生司马牛以前问过老师说:老师啊,敢问君子,一个君子的状态什么样呢老师回答得很简单,四个字,叫做不忧不惧。这就是君子了太简单了吧那老师又反问了他一句说:内省不疚,何忧何惧啊一个人如果自我反省,内心没有歉疚,上不愧苍天祖先、下不愧子女父母,那么自己的内心有什么可内疚的老百姓讲一句话说: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这就是一种生命的坦然。孔子说,如果在当今社会,外在有如此多纷扰的声音,我们偏偏困顿于一派喧嚣之中,但是叩问内心,无忧无惧,这容易吗这还不够做一个君子吗所以其实我们不要以为说君子就必须要兼济天下、建功立业,于社会士工,做出大辉煌的人才配这个称号。其实一个君子首先应对的是自己的心,有一份生命朴素的坦然。这对于这天的人来讲,可能很艰难,因为我们面临的每一个时刻都在变化。这种变化会让我们充满了迷思。 孔子有一句话:事君数(念),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数,写出来是数字的数,也就是过于密集的意思。事君数,指一个人在工作上对你的领导的态度:对你的上司老板,你对他有言必从,不管是夜里三点还是五点,他叫你就到,所有的事情你从来不违背。你想我这么对他,他就应对我个性好吧错!他会认为你的人格没尊严,离你招致羞辱不远。这叫斯辱矣。因为他觉得你是仰望他的。我们有一句谚语说得好。当一个人在仰望他人的时候,其实他自己在跪着。你怎样样能够不仰望就是你自己站起来。所以其实你对什么人都不要做到数。你去这样失去自我的尊严去伺候领导,那最后会招致羞辱。朋友呢大家觉得朋友之间无所谓了吧多好都没关系。有一些男朋友说,我去我哥儿们家,我经常喝得酩酊大醉,我在他们家能够把他的冰箱翻得乱七八糟,他家和我家一样。有些女朋友,一跟老公吵架了去找闺中密友,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把什么样保密都对人讲。那闺中密友就出主意,说你离开这个男人吧,你离婚算了。其实这样的朋友都必须好吗孔子说:朋友数,斯疏矣。朋友要走到这么近的时候,就是疏远的开始。为什么呢因为人与人之间,永远要以个体生命的独立尊敬为前提,包括父母对孩子。 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处世中,我们要学习孔子那种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宽容之心;学习那种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的谨慎;学习那种耻其言而过气行的行为方式。让我们也学会先人的事父母,能竭其力,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的爱仁之心;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的好学精神;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豁达、朴素与和谐;学习那种常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的诚信精神;体会到未若贫而乐,有道而正焉的快乐。总之,让我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的接班人。 论语读书心得(二):

《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赏析

《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赏析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等五本儒家经典的合称,是“六经”、“七经”、“九经”、“十二经”、“十三经”的一部分。 《大学》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6.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8.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自己身上所拥有的不是恕道,却能够去教导别人的,是从来没有的。 9.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中庸》 10.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11.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喜欢向别人请教,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近的话语;消除消极的东西,而宣扬人们的善行;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恰当的做法施行于人民。 1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论语》经典名句五十条

《论语》经典名句五十条 求学篇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7、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8、不愤不启,不悱(fěi)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举一反三) 【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10、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论语先进篇读书笔记 [论语读书笔记3篇]

论语先进篇读书笔记 [论语读书笔记3篇] 本文目录论语读书笔记论语读书笔记400论语读书笔记朱 子曰:“学之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者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毛奇龄《四书改错》批评朱子把这里作实的“学”误为虚,也就是把名词误为动词,“学者,道术之总名……以学道言,则大学之道,格致诚正修齐治平是也;以学术言,则学正崇四术,凡春秋礼乐,冬夏诗书皆是也。此则学也。”不错,以“学”为“效”,可效善,可效恶,而所谓后觉效先觉,于原文无有,纯为宋儒发挥。而“学”为“道术”,正是“时习”之内容,整理、学习前人积累下来的东西,遵学习之次第、守学习之时辰,无求富贵而“禄在其中”,无心虑死而生涯漫度。道术广博,人人可从所好,漫度人生,践生即为知生,得如此,不亦悦乎?不过,世运难免变迁,有时道术贬为秕糠,唯人心之一善可以品质长存。学为圣人,世之变迁、毁誉莫动,不亦悦乎?所以,程郁庭虽然肯定“毛氏讥之

是也”,但仍以为“以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为学,则精确不磨”。康长素也以学为学圣人,但目的不为明善复初,而为“时中”。“时当乱世,则为乱世学,时当升平太平,则为升平太平学,礼时为大,故学亦必随时而后适”,因时治学,“阖辟往来莫不自在”,不亦悦乎?长素的发挥是更远了。但得圣人之心于千载之后,其乐何言?所以,很难说朱子、毛氏和康子哪个更能体会到《论语》此句之意,但无论哪个角度,一个“悦”都在贯彻,圣人可学与不可学皆于此可见。 《白虎通·辟雍》引《论语》“朋友自远方来”,可证上句“学”为实词有据。郑康成注此云:“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有说鲁论语作“有朋”,何晏《论语集解》采之,通行于世。朱子注:“朋,同类也,自远方来,则近者可知。”这里,“朋”实兼“同门”、“同志”二义,甚至更可引申为所有人。《尔雅·释诂》“类,善也”,朱子以人性皆善,同类即同善,明清时各地有很多同善会,入会不以士绅为限。朱子引程子曰:“以善及人而信从者众,故可乐。”康长素注“朋,群也”,曰:“恶独而贵朋,所以合乎群,合小群不如合大群,其学愈高,其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2篇】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2篇】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一 《论语》一书比较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里的每一句话都很短,但是其中蕴涵的道理却很深远,仔细品之,总会从中发掘出很多适用、通用的道理,它以深入浅出的形式告诉我们怎样工作、学习和生活,怎样

做人、交友和处世。 《论语》并不只是中国众多古典文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部分,我觉得中国配得上圣贤之称的也就只有孔子了。也许只有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句话才能够表达对孔子的无限的崇敬之情。孔子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爱好古典文学之士,从孔子的出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 弟子问孔子说:老师,以德抱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一个人已经以德报怨了,那他还拿什么抱人家的恩德呢当别人对你好时,你该怎样办呢以德抱怨不可取,但以怨报怨也不可取,因为怨怨相报何时了还是以直抱怨,以德报德!如果有他人有负与你,对不起你了,用你的正直、耿介对待这件事,但是要用你的恩德,你的慈悲、去回愦真正给你恩德和慈悲的人。用你的公正、率直、耿介、磊落的人格去坦然地应对这一切,即不是德也不是怨。人生有限,生也有涯。把我们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用在最就应使用的地方。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訉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为人子,为人弟者,在家里孝敬父母,在外面敬爱兄长,言行谨慎而且守信用,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到这些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就在去学习文献的知识。很好的阐述了躬行与学文的关系。说

论语经典语录及分析

《论语》中的经典语录 学而篇第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检讨:为主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与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 理由: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在当代社会我们也应当时刻反省自己,每天睡觉之前,想想自己在今天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尽力;有没有对家人或别人撒谎;有没有做一件或以上的好事;今天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了等等,或者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没有做到给自己一定的惩罚。 为政篇第二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理由:这段话是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代表,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这段话同样具有现实意义。在生活中,不管是不是身为一个管理者,都要把重点放在德治。以德服人。 八佾篇第三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夏问孔子说:美丽的笑容真好看啊,漂亮的眼睛黑白分明,波光流转,把洁白的面容打扮得绚丽多彩,说什么呢?孔子说:先有素色的底子,然后才可以描绘出美丽的图画。子夏说:礼是不是也建立在“义以为质”本性之后呢?孔子说:启发我的人,是卜商啊,从现在开始可以与子夏谈论诗经的问题了啊。 理由:这段话一开始最打动我的是那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非常喜欢这句话,所以对于这段语录的印象格外深刻。而这段话的转换也很快,从“绘事”聊到了“礼”。充分说明了孔子举一反三的思想。 里仁篇第四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游说:臣子的忠心表现在匡救国家社稷,朋友的道义表现在相互切磋,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在言谈处事当中,也要有所注意。比如国君有过错,臣子上谏,假使国君能听进去,固然可以尽心讲解,要是听不进去,那就不要再说了。不知进退,一味憨直的屡屡让国君烦心,国君一定会讨厌再听到类似的话,不但不会认为臣子忠心,反而会觉得臣子在诽谤,最后只能自取其辱。在国君周围的人一定要注意。朋友之间,发现对方有过错就要加以劝导,假使朋友能听进去,固然可以好好劝诫,要是听不进去,那也别再说了。如果不考虑对方的承受力,只图言无不尽,屡次三番,一定会引起朋友的反感,不但不会认为朋友有道德,反而会结怨,时间长了就会越来越疏远。 理由:子游这话是说给进言的人听的,对于听者来说,一定要明白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故当虚心善受,让周围的人都乐于告诫自己,都愿意和自己切磋,时间长了,德行就会日益增长而过失就会日益减少,圣贤之道也就不远了。一旦有了厌恶之心,对进言者冷眼相加,

论语读书笔记摘抄范文

论语读书笔记摘抄范文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论语读书笔记摘抄范文,希望你喜欢。 论语读书笔记摘抄范文1 《论语》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对流水的感叹,融进了他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的感叹。用逝水象征时光的流逝――一种促人及时行动的紧迫感,一种生命价值仅有在奋斗中才会实现的历史职责感,都在一声叹息中流露出来,带给人无尽的思考。 时间――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东西。一步步、一程程,已经走了多远,永不停留,走过秒、分、时、日,又积成日、月、年代。高尔基说过:“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他从不多给谁一分。勤劳者能叫时间留下串串果实,懒惰者的时间留给他们一头白发,两手空空。”我们不能让时间停留,但能够每时每刻做些有益义的事。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前途。时间老人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不多也不少。时间老人对每个人又是不公平的,在同样的时间内,人们的收获却不一样。所以我始终相信“珍惜时间的人时间也会珍惜他‘”这句话。懂得珍惜时间的人会好好地使用一分一秒。因为他们明白时间是宝贵的。 如果你会把握时间,你就会把握生命,你才不会虚度人生,如果你虚度人生,那么在你虚度的一分一秒的时间里,你可能不会感觉到什么,然而有一天你去计算,你会觉得浪费的时间能够干很多你没时间干的事情。这时,有的人懊恼,有的人想祢弥补,但这是无济于事的。俗话说的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如果你不想自我以后后悔,那么此刻你就要珍惜时间。历史上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十分珍惜时间。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与朋友约会,他站在桥头一边等一边在纸上写着,雨淋湿了衣服,他也毫不察觉。朋友来了满怀歉意的说“不好意思,耽误了你宝贵的时间。”爱因斯坦却兴奋地说:“我十分有意义地度过了这段时间,因为在这些时候我又想起了一个出色的想法。” 时间是宝贵的,它总是不知不觉地从我们身边流走。你是想把它当作日历一天天撕下去,到最终只留下一个生锈的日历夹吗所以我坚信珍惜时间的人才会拥有完美的明天。 论语读书笔记摘抄范文2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关于颜回,《论语》有以下记载: 为政: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公冶长: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知也。”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雍也: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述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罕: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先进: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颜渊死。 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 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从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出,颜回是一个勤勉好学,学有所成,品行高尚,一生兢兢业业努力实践孔子学说的人。对他的记载有几处很值得玩味。 一是孔子说他“不愚”。孔子并没用“敏”、“惠”等字眼,而用“不愚”,说明颜回资质并不特别高。 二是说他对自己并没什么帮助,无论自己说什么,颜回都感到高兴。 另一方面,孔子还是很看重这个学生的,颜回死时,孔子极度伤心,大呼“天丧予”。颜回也对孔子充满了感情,孔子受困时,他对孔子说,您还没死我怎么敢死。我觉得,对于孔子来说,颜回就是自己的

论语经典名句

论语经典名句第一章为学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朝闻道,夕死可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入太庙,每事问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君子不器 第二章修身篇 温良恭俭让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礼之用,和为贵 君子有九思 君子有三戒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不知礼,无以立也 恭,宽,信,敏,惠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克己复礼为仁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君子不忧不惧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人而不仁,如礼何 德不孤,必有邻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以约失之者鲜矣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励志摘抄合集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励志摘抄合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巧言令色,鲜亦仁!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4、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5、朝闻道,夕死可矣。

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7、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3、德不孤,必有邻。 2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6、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7、君子周急不继富。 2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中考语文名著《论语》精华摘录——乐冲刺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必考精华摘录——《论语》 一、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二、作品简介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体例主要为语录体。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三、作品思想 孔子思想出发点是以人为本,强调社会中个人道德的提升,进而达到家庭、社会的整体和谐,变乱世为治世。孔子思想内容博大精深,以"仁"为核心,"仁、义、礼、乐、忠、孝、智、信"等互解互证;以"修身"为重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位一体。 ①仁 笼统来说,"仁"是发自内心的至善至美的思想,是人际间对他人的友爱情感,是一种尊重人、帮助人的意向。孔子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仁"的品质,从外貌言谈上都观察出来,如: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子路》)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郑无怨,在家无怨。"(《颜渊》)②义 孔子认为"义"是君子行事的根本,他说:"君子以义为质。"(《卫灵公》)并认为"礼"和"信"是完成义的方法。孔子认为"智、仁、勇"是人的宝贵品质,所谓"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是对通达君子提出的要求,他认为"勇"是一种可贵精神,但是"勇"要以"义"制约,否则"勇"就会患害无穷。 在"义"和"利"的问题上,能分出君子与小人,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君子懂得义,知道"见得思义"(《子张》),小人往往见利忘义。 ③礼·乐 "礼"的提出在于规范长幼尊卑的顺序,使失序的社会恢复失序。齐景公向孔乐冲刺:做的更少,学的更好

论语个人读书笔记摘抄赏析

论语个人读书笔记摘抄赏析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话说的好听的人不可信,也不可太过于接近)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哈哈~和谐社会的 最早出处)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不是在于养活长者,在于敬,精神物质都要 有嘛)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看人要通过他的行为的原因,人生经历,和目前思想,综合 考量,就能和好的把握一个人内在) 子曰:“君子不器。”(做人要有独立的人格,不能只有一门专业,艺不压身)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先做再说,这样有时候效果比较好)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以利益为基础形成的团体在危难之时不可寄托)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好心做坏事不要太自责,否则对以后发展不利)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利义间见真情)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不要离家太远) 子曰:“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少说多做)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交友的数量和程度都要把握好)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哈哈~论语中唯一的笑话, 翻成白话就是,孔子说:“现在工作真不好找,不如弄个小木筏带 你出海冒险去。”本是句发牢骚的玩笑话,可偏偏大憨人子路异常 激动,觉得老师肯把自己带在身边是对自己的器重,马上双手加双 脚赞成。孔子心想,丫还真是个傻帽,又不想当面说,就接着调侃:“不错,你比我勇敢,可是材料不好找,所以不去了)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事情只要 再想一次就好,想太多容易患得患失)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阳奉阴违,背后捅刀子的人最危险)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要乐观,不要轻易接近 那些满腹怨恨的人)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管不了的事不要管)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人要有傲骨但不能 有傲气)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求人不如求己,但不可 绝对化)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交友要交正直、诚信和博学的人,不可深交善于钻营,花言巧语和谎言高超的人)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极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其 实任何时候都要戒这三样,色、单纯的争斗和贪)

论语读书心得1000字3篇

论语读书心得1000字3篇 《论语》的交友观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挖掘,但有一点好像没有涉及到——如何处理一个朋友群的关系。下面是带来的论语读书心得10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论语读书心得1000字 《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历代的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统治中国近20xx年。《论语》当然也就稳坐了20xx年的宝座。直至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论语》的地位才开始动摇。文化大革命时期深刻的“批林批孔”,更进一步瓦解了儒家思想对人们的束缚,《论语》从此埋没人间。 《论语》究竟是什么内容?为什么他被古人视为经典,而后又成为所谓“封建统治者的工具”呢?怀着这些疑问,我漫步于《论语》的花园,尝试着去感受其中的奥秘。

粗看《论语》,不过是一本语录,和《毛主席语录》没什么差别。可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论语》里最常见的词汇,无非是中庸、君子、礼仁云云。 中庸却是《论语》里最容易理解的而最难做到的。中庸指的是“对人处事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衷的态度”。这种思想体现了当今北京居民的“忍”文化。对中庸的字面理解就是:惹不起躲得起、始终保持中立。这固然是好的,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争端,但过度的“忍”却能使一个民族沉睡,古代中国的发展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中庸是儒家的为人之道,体现了儒家学派的软弱性。 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从小就听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观棋不语真君子”等,感觉君子就像个呆呆的人似的。事实上,君子就是孔子他们儒家学派的一种自称,是理想的“中庸”的人。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斗”,都体现了君子的优良品质。与君子相对的当然就是小人了,小人并非是坏人,只是素质没有君子高罢了。《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然而,君子的物质地位往往与小人相差甚远。毛泽东说过:“小人累君子,君子当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可见君子的物质生活是那么的悲惨!

(名言名句)《论语》经典语句及译文

(名言名句)《论语》经典语句及译文 01.言必信,行必果。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02.不怨天,不尤人。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0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0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0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0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07.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0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0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10.当仁,不让于师。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1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2.不迁怒,不贰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