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咨询流派的理论和方法

心理咨询流派的理论和方法

心理咨询流派的理论和方法
心理咨询流派的理论和方法

目录

精神分析疗法 (1)

行为疗法 (2)

来访者中心疗法 (3)

理性情绪疗法 (4)

贝克认知疗法 (5)

现实疗法 (6)

交互分析疗法 (6)

完形疗法 (7)

森田疗法 (8)

精神分析疗法

一、理论基础

其基本理论核心是:人的精神活动可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1、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3个层次, 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被压抑在潜意识里的各种心理冲突,虽然感知不到,但并未消失,而是潜伏在潜意识之中,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某种转换机制以病态的方式表现出来,形成各种心身症状或精神疾病。

2、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假定人格是由3部分构成的,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弗洛伊德认为,在一个健康的人格之中,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的作用是平衡的。如果本我、自我、超我三种力量不能保持这种动态平衡,则将导致心理失常。

3、性欲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有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生本能要使生命得以延续和不断发展,而死本能要使生命回复到无机状态,两种本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生命就在它们的冲突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

4、神经症的精神病理学,弗洛伊德把焦虑视为理解神经症的关键所在,为防止焦虑的加剧,就要设法干预、抑制或消除本能的冲动。

二、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古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心理疾病患者的异常行为表现以及他们所意识到的内心体验仅仅是一个表面现象其真正原因在于来访者早年生活的心灵创伤以及由此遗留下来的被压入潜意识的矛盾冲突。也就是说,潜意识中未解决的心理冲突,是日后发病的根源。

三、心理治疗的原理

精神分析的工作,就是要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那些童年创伤和痛苦体验挖掘出来,成为意识的东西。治疗者启发来访者重新认识。这些经验,并加以分析、解释,使来访者获得一种情感体验的领悟。来访者一旦洞悉问题的根源,对自己的心理动态与病情有所领悟有所了解,特别是明了到潜抑的欲望、隐藏的动机,或不能解除的情节等,就有可能去正视冲突和焦虑,摆脱情感的羁绊,理智地对待他们,症状也会随即消失。

四、心理治疗的方法

1、梦的分析。发掘潜意识中心理资料的另一技术就是要求病人在会谈中也谈谈他作的梦,并把梦中不同内容自由地加以联想,以便治疗者能理解梦的外显内容(又称显梦,即梦的表面故事)和潜在内容(又称隐梦,即故事的象征意义)。

2、阻抗分析。阻抗是自由联想过程中病人在谈到某些关键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自由联想困难。其表现多种多样,如正在叙述过程中突然沉默,或转移话题等。阻抗的表现是意识的,但根源却是潜意识中本能地有阻止被压抑的心理冲突重新进入意识的倾向。当自由联想接近这种潜意识的心理症结时,潜意识的阻抗就自然发生作用,阻止其被真实地表述出来。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当病人出现阻抗时,往往正是病人心理症结所在。

3、梦的解析。弗洛伊德在他的著作《梦的解析》中,认为“梦乃是做梦者潜意识冲突欲望的象征,做梦的人为了避免被人家察觉,所以用象征性的方式以避免焦虑的产生”,“分析者对梦的内容加以分析,以期以发现这些象征的真谛”。所以发掘潜意识中心理资料的另一技术就是要求病人在会谈中也谈谈他作的梦,并把梦中不同内容自由地加以联想,以便治疗者能理解梦的外显内容(又称显梦,即梦的表面故事)和潜在内容(又称隐梦,即故事的象征意义)。

4、移情,移情是病人在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将童年期对他人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移情有正移情(Positive transference)和负移情(negative transference),正移情是病人将积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负移情是病人将消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借助移情,把病人早年形成的病理情结加以重现,重新“经历”往日的情感,进而帮助他解决这些心理冲突。

5、解释。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的中心工作就是向病人解释他所说的话中潜意识含义,帮助病人克服抗拒,而使被压抑的心理资料得以源源不断地通过自由联想和梦的分析暴露出来。解释是逐步深入的,根据每次会谈的内容,用病人所说过的话做依据,用病人能理解的语言告诉他的心理症结的所在。解释的程度随着长期的会谈和对病人心理的全面了解而逐步加深和完善,而病人也通过长期的会谈在意识中逐渐培养起一个对人对事成熟的心理反应和处理态度。

行为疗法

一、理论基础

1、Pavlov经典条件反射学说有关实验性神经症模型的理论,强调条件化刺激和反应的联系及其后继反应规律,解释行为的建立、改变和消退。

2、Sknner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阐明“奖励性”或“惩罚性”操作条件对行为的塑造。

3、Bandura及Watson的学习理论,前者强调社会性学习对行为的影响,后者认为任何行为都是可以习得或弃掉的。

4、Jacom的再教育论认为病态行为可通过教育改变和改造。

二、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行为疗法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不管是功能性的还是非功能性的、正常的或病态的,都经学习而获得,而且也能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

三、治疗原理

心理治疗的目的在于,利用强化使来询者模仿或消除某一特定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方式,它通过提供特定的学习环境促使来询者改变自我,摒弃不良行为。由此,它很注重心理治疗目标的明确化和具体化,主张对来询者的问题采取就事论事的处理方法,不必追究个人潜意识和本能欲望对偏差行为的作用。

四、心理治疗的方法

1、系统脱敏法。首先要深入了解患者的异常行为表现(如焦虑和恐惧)是由什么样的刺激情境引起的,把所有焦虑反应由弱到强按次序排列成“焦虑阶层”。然后教会患者一种与焦虑、恐惧相抗衡的反应方式,即松弛反应,使患者感到轻松而解除焦虑;进而把松弛反应技术逐步地、有系统地和那些由弱到强的焦虑阶层同时配对出现,形成交互抑制情境(即逐步地使松弛反应去抑制那些较弱的焦虑反应,然后抑制那些较强的焦虑反应)。这样循序渐进地,有系统地把那些由于不良条件反射(即学习)而形成的、强弱不同的焦虑反应,由弱到强一个一个地予以消除,最后把最强烈的焦虑反应(即我们所要治疗的靶行为)也予以消除(即脱敏)。

2、厌恶疗法。是一种帮助人们(包括患者)将所要戒除的靶行为(或症状)同某种使人厌恶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从而达到戒除或减少靶行为出现的目的。厌恶刺激可采用疼痛刺激(如橡皮圈弹痛刺激和电刺激)、催吐剂(如阿朴吗啡)和令人难以忍受的气味或声响刺激等,也可以采取食物剥夺或社会交往剥夺措施等,还可以通过想象作用使人在头脑中出现极端憎厌或无法接受的想象场面,从而达到厌恶刺激强化的目的。

3、冲击疗法。又称满灌疗法、暴露疗法或快速脱敏法。其方法是将来访者置于令其感到恐怖的刺激面前,使其处于极度恐惧之中。当预想中的危害并没有真正发生时,来访者的恐惧情绪便会逐渐消退,并坚持到使来访者对此刺激习以为常时结束。

4、行为塑造法。的在于通过强化(即奖励)而造成某种期望出现的良好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一般采用逐步进级的作业,并在完成作业时按情况给予奖励(即强化),以促使增加出现期望获得的良好行为的次数。

5、消退疗法。

6、思维阻断法。又称思维停止疗法、思维控制疗法。它是一种治疗强迫性思维等症状的技术,是在

求治者想象其强迫症状的思维过程中,通过外部控制的手段,人为地抑制并中断其思维,经过多次重复促使不良症状消失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思维阻断疗法的理论假设是:如果人的外在行为能通过抑制来加以阻止,那么,内隐的行为也能通过抑制来阻止直至消失。

7、示范疗法。

8、自信训练法。

9、自我管理法。要通过确定目标、自我监察、自我强化等手段达到消除不良习惯性行为。主要适用于戒烟、戒酒、戒毒瘾及治疗贪食症等。

10、代币奖励法。这是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特别是条件强化原理的基础上形成并完善起来的一种行为疗法。它通过某种奖励系统,在病人做出预期的良好行为表现时,马上就能获得奖励,即可得到强化,从而使患者所表现的良好行为得以形成和巩固,同时使其不良行为得以消退。

11、生物反馈治疗。是一种借助于电子仪器,让人们能够知道自己身体内部正在发生变化的行为矫治技术。通过生物反馈治疗有助于患者调整和控制自己的心率、血压、胃肠蠕动、肌紧张程度、汗腺活动和脑电波等几乎包括所有的身体机能的活动情况,从而改善机体内部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状态,矫正对应激的不适宜反应,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12、认知行为疗法。

来访者中心疗法

一、理论基础

1、人性观

人性最内里的核心,人格的最深层面,其“动物本性”的层面,在本性上是积极的——从根本上说是社会性的,是向前运动的,是理性的,是现实的。罗杰斯认为,人性的发展和生物进化一样,具有建设性的方向。实现趋向包括两个方面:生物学方面,指一切生物共有的成长、成熟趋势;心理方面,表现为人独有的自我实现趋向

2、自我理论

(1)自我概念

在他看来,与其说个体是生活在一个客观现实的环境中,不如说他生活在自己的客观经验世界中。

(2)自我概念的形成

自我概念最初是由大量的自我经验、体验堆砌而成的,由在个中国情境中区别作为个体的自我和客体的我以及自己的经验构成的。

(3)自我概念的异化与心理失调

当一个人的自我和经验之间出现不一致异化时,如果一个人体验自我价值感的欲望非常强烈,那么,这个人首先考虑的是设法保护自我。

二、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由于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地摄入、内化了外在的价值观,自我中的这一部分越来越多地支配着个体对经验的加工和评价,当经验中存在着与这部分自我不一致的成分时,个体会预感到自我受到威胁,因而产生焦虑,同时会运用防御过程(歪曲、否认、选择性知觉)来对经验进行加工,使之在意识水平上达到与自我一致。如果某个经验特别重大,或者由于别的原因,个体无法通过防御机制使之与自我概念协调,而受到威胁的这个自我概念又在自我中具有重要地位,就会出现心理适应障碍。

三、心理治疗的原理(目的)

心理咨询的目的,不在于操纵以个人的外界环境或其消极被动的人格,而在于协助来询者自省自悟,充分发挥其潜能,最终达到自我的实现。使来访者对他的有机体的经验更加开放;养成对有机体这个敏于

生活的工具的信赖感;接受存在于个人内部的评价源;在生活中不断学习,主动参与到一个流动的、前进的过程中去,并从中不断地发现自己的经验之流中新的自我的生成与变化。

四、心理治疗的方法

1、真诚交流的技术

2.、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

3、促进共情的技术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主要技巧就是倾听技巧:开放式询问、释意、情感反映、鼓励、自我揭示等。事实上,以人为中心的治疗者经常会遇到当事人要求给予指导、解释的压力,尤其在开始阶段当事人还不习惯这种无指导、不引路的咨询方式的时候,面对压力,咨询师一方面表达理解对方的不满,另一方面又坚持不给予指导,直到当事人终于领悟到别人的指导对自己不起多大作用、或者不再对获得指导抱希望,而必须端正态度,靠自己对探索负责,这个时候的会谈就会比较有效率了。

理性情绪疗法

一、理论基础

1、艾里斯的人性观

(1)人具有一种既理性又非理性的心理特点

(2)人具有经常性的消极内化语言

(3)人具有改变和发展自己的能动性

2、A-B-C-D-E理论

A:刺激性事件

B:个体的信息系统

C:个体产生的信息系统

D:指对个体的不合理信念进行侦察、辩论

E:指咨询效果

理性情绪疗法认为,它可以促使来访者在辩论中不是盲目地接受咨询师的观点,而是主动去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即产生顿悟。

3、非理性信念及其特征

个体的不良情绪和行为是由非理性信念导致的,为了有针对性、及时有效地改变人们的一些非理性想法,韦斯勒等人总结了他们的三个典型特征: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糟糕透顶。

4、咨访关系理论

艾里斯强调,咨询师应当支持和尊重来访者的人格,其指导只是针对来访者不合理的思维而不是针对来访者本身;咨询师要能了解当事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以便做出正确的反应和处理。

二、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一个人的非合理信念导致了错误的、歪曲的和有破坏性的自我评价,情绪障碍就是有非合理信念、绝对性思考和错误评价造成的。

三、心理治疗的原理(目的)

在于帮助来询者认清其思想中的不合理信念,建立合乎逻辑、理性的信念,以减少个人的自我挫败感,对个人和他人都不再苛求,学会容忍自我与他人,使其情绪好转。

四、心理治疗的方法

1、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技术:在辩论中首先要找到不合理信念,利用ABC的人格理论模型与之进

行有效的辩论。辩论中的积极提问能促进来访者的主动思维,从提问的形式看,可以分为质疑式和夸张式两种;质疑式是直截了当地向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发问;夸张式是治疗者针对来访者信念的不合理之处故意提出一些夸张的问题,使来访者感到自己的想法是不合理的、幼稚的、可笑的、不可取的,因此比较容易心服口服。

2、合理的情绪想象技术,在治疗者的指导下,帮助来访者进行想象。通过想象不适当和适当的情绪反应,体验它们之间的差异,要及时纠正某些不合理的信念,强化来访者的新的合理的信念。

3、认知的家庭作业技术,就是给来访者布置家庭作业,认知的作业主要有:合理情绪治疗自我评价、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和合理的自我分析等。

4、假设最坏可能性的方法,就是通过想象技术帮助来访者从那种“糟糕透顶”的思维方式中走出来,使其重新认识和面对现实。

5、应对性自我言语练习,就是让来访者通过积极、合理的自我对话,对抗和破坏那些消极、不合理的自我言语。

贝克认知疗法

一、理论基础

1、信息加工,这种理论认为,有机体在生存过称中有一种无意识的、自动性的信息选择与加工过程,即认知过程。这种过程的机制可被解释为若干相关编码系统的运转。编码系统又由规则、信念等基本元素组成,用于对外界信息进行区分、评估和储存。人们倾向于选择那些与经验相一致的新信息,而忽略那些无关的、不一致的信息。由于人们过去所形成的经验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反应。

2、自动思维,是贝克认知疗法的核心概念。它是指个体自发产生的、习惯化的、平时不能意识到的想法。贝克认为,人们不能意识到自动思维,但它却形成了他们歪曲的信念和认知,导致了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因此辨别、评价和改变自动思维是咨询成功的关键。

3、认知图式,贝克把决定个体自动思维的深层次信念称为认知图式,它由以往积累的经验和有组织的知识构成。贝克认为,认知图式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它形成了人们对自己、他人和周围环境的假设,用于对信息过滤、区分、评估和编码,并指导个体对新信息的知觉,对旧信息的回忆以及判断与推理,进而支配并评估行为。

4、认知歪曲,贝克等人将个体信息加工过程中的推理错误称为认知歪曲,认为它决定了一个人的信念即认知图式。他们根据研究,概括了8种常见的认知歪曲形式:两极性思维;选择性提取;过分概括化;夸大或缩小;任意推断;过度自我化;灾难化;乱贴标签。

5、咨访关系理论,贝克认知疗法以一种“协同共建”的方式,通过咨询师和来访者的齐心协作来改变认知歪曲。所以,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是咨询成功的前提和关键。

二、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的感觉和行为反应,认知的歪曲和错误则会导致情绪的紊乱和行为的适应不良,改变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关键就在于纠正错误的自动思维以及由此形成的信念。

三、心理治疗的原理(目的)

明确来访者歪曲的认知,并采用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技术改变它们。

四、心理治疗的方法

1、识别和矫正自动思维的技术

个体对外界信息发解释直接影响着其情绪和行为反应,而这些解释通常是以自动思维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为了消除来访者的心理障碍,咨询师应当首先帮助他们学会识别、矫正错误的自动思维。

(1)识别自动思维:通过回忆引出自动思维;通过想象或角色扮演引出自动思维;通过观察情绪变

化发现自动思维。

(2)矫正自动思维,主要通过咨访双方“协同检验”的方式来矫正自动思维。也就是把来访者的自动思维看成是一种假设,通过事实对其进行真实性检验,以证明来访者的想法没有事实根据,从而改变这一想法。

2、识别和矫正信念的技术

来访者自动思维的产生源于其潜在的信念即认知图式,识别和矫正自动思维最终也是为了识别和矫正信念。只有改变了深层次的信念,才能彻底改变来访者的心理障碍,并可以预防问题的复发。

(1)识别信念:识别自动思维找出信念;总结主题得出信念;层层推论引出信念;直接询问得出信念;量表测试发现信念

(2)矫正信念:提问及行为实验;理性——情绪角色扮演

3、其他认知与行为技术

去绝对化;去灾难化;去注意;去自我化;监察苦闷或焦虑水平;应对性思维与积极的自我陈述;安排家庭作业。

现实疗法

一、理论基础

1、人性观

现实疗法否定人性决定论,认为人是自主和自决的。现实疗法认为每个人都有实现“成长”和“健康”的内在动力,人的行为时受这种内在动力的驱使而产生的,并非如环境决定论所认为的那样完全受外部环境支配u,也不像精神分析理论那样把人的行为看作是人无法自我控制潜意识的结果。

2、主要原则与实施特征

现实疗法的主要原则与实施特征包括:重视咨访关系、不重视感受、否定精神疾病的概念、制定行动计划、不重视移情、行为评估等。

二、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一个人如果不能满足上述的心理需要,那么他就会感到焦虑、自责、抑郁、愤怒,就有逃避社会,变得不负责任。而正是因为对自己或他人的不负责任,才产生了行为问题。

三、心理治疗的原理(目的)

现实疗法的主要目的是协助“自我认同”失败的人通过学习现实及负责任的行为去满足自己的需求,朝着心理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生活。现实疗法强调咨询师在咨询中要发挥教育功能,教导负责的行为是现实疗法的重心。

帮助来访者认清什么是他们真正需要的,认清自己为什么需要这些;辅助他们对自己当前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评价,看看现有行为是否有益、有效、负责(对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言);协助他们选择负责任的行为,制订建设性的行动方案,以便作出改变,达到对自己生活的有效的控制。

四、心理治疗的方法

根据格拉泽的描述,可以把现实疗法的基本过程分为以下8个步骤:建立关系、重视行为、评估行为、制定计划、做出承诺、拒绝借口、不用惩罚、杜绝放弃。

现实疗法看似简单,实则要求很高,它不仅要求咨询师有高度的容忍力和坚韧的毅力,要保持冷静、客观的心态,而且还需要有娴熟的技巧、灵活的应变能力及高度的创新能力。格拉泽深信,经过上述几个阶段,来访者一定会成为一个更负责任、更注重现实、更能满足自我需求的人。

交互分析疗法

一、理论基础

1、人性观

交互分析疗法是在反对环境决定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认为,经验和环境对人的性格特征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人有能力克服或改变早期和现在的经验与环境对自己的影响,有能力对自己的目标重新作出选择。

2、自我状态

人格由3种自我状态组成:“父母式自我”(P)、“成人式自我”(A)、和“儿童式自我”(C)。其中P 代表父母的价值观,是其内化的结果,偏向权威化;A是个人对外界环境的客观反应与评价,它既不情绪化,也不权威化;C是人格中的儿童欲望与冲动的表现,是其本能部分,偏向情绪化。这3种自我状态,构成了人格冲突与平衡的基础。

3、人生态度

交互分析理论十分重视对人生基本态度的分析,它认为一个人在其孩提时期所受的“父母”的教导及其个人的自我取向会决定他在以后的生活中的人生基本态度,而且这种基本态度具有恒定性,只有在经历重大的变故时才会发生改变。

二、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许多人正是因为自己所做的选择及相应的生活脚本导致了许多不适当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致蒙受痛苦,遭受折腾,出现不适应,因而需要咨询师的帮助。

三、心理治疗的原理(目的)

心理咨询的目的,在于使来访者成为一个统合之人,使个人从P、C的交互模式中解脱出来,增强A 的效能,而不再受他人的支配。由此,学会与人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并在交往中学会自我反省,这是“交互分析疗法”的核心任务之一。

四、心理治疗的方法

1、训诲

由于交互分析疗法强调认知层面,所以教导与学习的过程是该方法的基础,通过P—A—C基本原理的传授,使交互分析疗法的咨询师熟悉结构分析。

2、建立契约

“契约”实际上表达的是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一种彼此的期望,即双方对咨询目标所达成的一致,并说明咨询师将保证做些什么,来访者又该保证做些什么。

3、质询

咨询师指出来访者行为或言语中前后不一致、矛盾的地方,并以质询的方式对来访者的“成人我”状态进行讨论、提出要求,以此强化来访者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其目的是促使来访者能够做出恰当的“成人我”状态反应。

4、例证

该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启发、开导来访者,从而帮助他们理解他们的“儿童我”状态和“成人我”状态。例证通常是一个幽默的故事。

5、确认

交互分析疗法的目标是改变受“儿童我”状态和“父母我”状态影响的不恰当行为。

完形疗法

一、理论基础

1、人性观

每个人都在寻求一种整合的、高效率的生活,努力把自己的各个不同的部分协调、整合成一个健康、有机的整体。皮尔斯认为,人是环境的一部分,要了解人,必须与其周围的生活环境联系起来,否则就不可能有全面的认识。

2、理论特征

完形疗法是以完形心理学为基础,并统合了其他多种心理咨询方法以及语义学、哲学等之后形成的独特学派。其博采众长,有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只重视现在;强调未完成事件的解决;重视非语言的交流;重视自我知觉能力。

二、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随着不断的成长与发展,遭遇到了生命中的焦虑、恐惧等种种体验而使我们往往倾向于逃避面对自己,因而使我们丧失了本质中的若干特性,产生许多“未完成事件”,以致影响了当前的存在。

三、心理咨询的原理(目的)

协助来访者通过意识来了解自己当前的存在和许多矛盾、冲突和痛苦,把过去已失落或者否认的部分再度组合成一个整合的个体,从而可以有效、快乐的生活。

四、心理治疗技术

完形疗法的技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练习技术;一类是体验技术。

1、梦的工作

把梦带入生活之中,在现实中再现梦境,并让来访者扮演梦中的角色,使之如同正发生在现在一样。通过扮演梦中的各种人或物,咨询师指导来访者去体验梦中那些相互矛盾的每一个部分或方面,形成一种激动人心的自由联想,从而使来访者能够从多个方面触及自己的心灵。

2、空椅技术

它主要涉及的是思想与情感的冲突,以及种种不和谐的、矛盾的行为。具体来说,“空椅技术”是一种让来访者与自己人格的不同方面或部分进行对话的方法。

3、语言的变化

完形疗法认为大多数的问句后都隐藏着一个简单的叙述,完形疗法咨询师常常建议并鼓励来访者用以“我”为主语的陈述句代替疑问句。

4、面质

5、家庭作业

用来练习实用的技能和态度。安排家庭作业应当考虑个人的意愿和尝试新行为的能力水平,要循序渐进,以保证得到成功的结果和正面的体验。

6、心理剧

心理剧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来探索当事人的人格、人际关系、心理冲突和情绪问题等,帮助来访者精神宣泄,消除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激发自觉性,增强其适应环境和克服危机的能力。

7、游戏

游戏包括:指导;我对此负责;做一次投射;倒转;夸张;停留情感;对话游戏;预演游戏。

森田疗法

一、理论基础

森田学说的理论体系不是出自某种理论的延伸或实验室的结论,而是来自森田先生自身的神经症体验和他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

森田疗法的核心理论是精神交互作用说。森田认为:“所谓精神交互作用,是指对某种感觉如果注意

集中,则会使该感觉处于一种过敏状态,这种感觉的敏锐性又会使注意力越发集中,并使注意固定在这种感觉上,这种感觉和注意相结合的交互作用,就越发增大其感觉,这一系列的精神过程,称为精神交互作用”。

二、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森田认为发生神经质的人都有疑病素质。他们对身体和心理方面的不适极为敏感。而过敏的感觉又会促使进一步注意体验某种感觉。这样一来,感觉和注意就出现一种交互作用。森田称这一现象为“精神交互作用”,认为它是神经质产生的基本机制。

三、心理治疗的原理(目的)

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就是接受和服从事物运行的客观法则,它能最终打破神经质病人的精神交互作用。而要做到顺其自然就要求病人在这一态度的指导下正视消极体验,接受各种症状的出现,把心思放在应该去做的事情上。这样,病人心里的动机冲突就排除了,他的痛苦就减轻了。四、四、心理治疗技术

1、不问过去,注重现在。

森田疗法认为,患者发病的原因是有神经质倾向的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某种偶然的诱因而形成的。治疗采用“现实原则”,不去追究过去的生活经历,而是引导患者把注意力放在当前,鼓励患者从现在开始,让现实生活充满活力。

2、不问症状,重视行动。

森田疗法认为,患者的症状不过是情绪变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主观性的感受。治疗注重引导患者积极地去行动,“行动转变性格”、“照健康人那样行动,就能成为健康人”。

3、生活中指导,生活中改变。

森田疗法不使用任何器具,也不需要特殊设施,主张在实际生活中象正常人一样生活,同时改变患者不良的行为模式和认知。在生活中治疗,在生活中改变。

4、陶冶性格,扬长避短。

森田疗法认为,性格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随着主观意志而改变的。无论什么性格都有积极面和消极面。神经质性格特征亦如此。神经质性格有许多长处,如反省强、做事认真、踏实、勤奋、责任感强;但也有许多不足,如过于细心谨慎、自卑、夸大自己的弱点,追求完美等。应该通过积极的社会生活磨炼,发挥性格中的优点,抑制性格中的缺点。

心理咨询5种流派

咨询的流派 1、精神分析 a)基本理论及其意义:无意识理论(分区观点)、结构观点(人格理论)、心里动力 观点(心理驱动)、发展观点(性欲学说)、适应观点(防御机制) З无意识理论:探讨来访者过往的经历;将这些经历和来访者目前的症状 建立心理意义 З人格理论:注意来访者的人格的三个构成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咨询的方案和目标(本我、自我、超我) З心里动力观点:里比多 З发展观点: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13-15(恋母情结/恋父情结)--潜伏期15-16--青春期 З防御机制:压抑(超我不能容忍,威胁性记忆念头禁锢于无意识中,选 择性遗忘);投射(把本我欲望加在另一个身上,断定是别人而非自己存 在这样的动机);置换(用一种精神宣泄替代另一种精神宣泄);合理化 (形成了一个动机不能被意识接受的行为或观念,于是找一个正当理由 解释);反向形成(反向表达观念);转化心理-身体 b)311: í探讨来访者的深层心理,识别潜意识的欲望和动机 í解释病理与症状的心理意义,协助来访者对本我的剖析 í解除自我过分防御,调节超我的适当管制 í善用来访者与治疗者的移情关系来改善来访者的人际关系 í目的是调整心理结构,消除内心症结,促进人格成熟,提高适应能力 c)异常心理原因说明 З合理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必要条件(发展理论) З由于我们的“自我”必须随时随地的学习外部世界,以便理性地处理“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以我们体验着焦虑(结构观点)З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我们必须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压不住, 产生心理和行为异常;压住,更深的意识不到的痛苦,以其他扭曲、伪 装的形式表达出来(无意识理论,心理动力学) d)本我占优势,以便产生缺乏自我控制的原始人,超我占优势便产生抑制自我的清

(完整版)心理咨询的三大基础四大流派

三大基础、四大流派 1、心理咨询的三大理论基础: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 一、精神分析 (一)理论基础 1、潜意识理论 (1)弗洛伊德把心理结构划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无意识) (2)潜意识是不被个体意识到、却又存在的东西,并在时时影响个体的心理。 (3)潜意识的两大内容: ①那些不被社会、个体接受的先天的本能,尤以性本能为主; ②那些不被社会、个体接受的与本能有关的欲望和后天的情感,主要以痛苦、耻辱、恐惧等情感为主 它们由于不被社会或自己接受,若存在于意识中,就会发生心理冲突或干扰心理生活,因此,心理防御机制产生作用,把它们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但它们并没有被消灭,在潜意识中产生影响,形成各种心理症状,可求助者并不清楚真实的原因。 (4)潜意识表现的形式: ①意识松懈:如做梦、自由联想②意识失误:如笔误、口误③意识丧失:如精神崩溃 心理咨询就是要寻找被压抑的潜意识,并使求助者领悟 2、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包括本我、自我、超我。本我代表生物本能和原始欲望;超我代表社会道德和规范,是理想自我;自我则起协调作用。 本我或超我过于强大,都会引起心理问题,人格健康者三者是协调、完整的 3、梦的理论 梦是被压抑欲望的变相满足,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找到潜意识 4、性的理论 (1)弗洛伊德所说的性包括了与生命延续和发展有关的广泛内容。个体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其性生活不仅趋向于身体快感的满足,而且在力比多的推动下个体趋向于有利于其生存的其他快感的满足 (2)人的这种性欲望生来就有,只是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其对象也不尽相同 (3)儿时的性心理发展的障碍是导致日后心理疾病的根源,性的压抑是导致心理失常的重要原因 (二)分析治疗的关键点 精神分析治疗着重寻找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使之与意识相见。即通过分析治疗使病人自己意识到其无意识中的症结所在,产生意识层面的领悟,使无意识的心理过程转变为意识的,使病人真正了解症状的现实意义,从而使症状消失。 (三)分析治疗的方法 1、自由联想 2、释梦 3、阻抗 4、移情 5、钟友彬——认识领悟疗法(借用了心理分析的理论观点,从改变病人的认知入手,按照中国的文化背景、中国人的性 格特点创造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具体实践办法) 二、行为主义 (一)基础理论 1、经典条件反射: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 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S—R理论) 2、操作性条件反射: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R—S理论) 3、模仿学习理论:学习的产生是通过模仿过程而获得的,即一个人通过观察另一个人的行为反应而学习了某种特 殊的反应方式 (二)行为疗法的关键点 1、关键点:利用通过各种实验而确立的有关学习的原理和范型去克服不适应的行为习惯 2、行为疗法的基本假设: (1)个体是通过学习获得了不适应的行为的 (2)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消除那些习得的不良或不适应行为,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适应性行为 (三)行为疗法的主要咨询方法

心理咨询理论观点

第一节咨询心理学的简史与现状 主要发展历史 1、高尔顿〔F.Galton〕用测量的方法和“自由联想”方法对心理活动个别差异进行研究(1882年); 2、心理测验的创始人卡特尔(J.M.Catte11) 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 的论文(1890年); 3、韦特默(L,Witmer) 在宾西法尼亚大学开办儿童行为矫正诊所(1896年); 4、比奈--西蒙(A.Binet━T.Cimon) 为帮助弱智儿童编制智力测量(1904年); 5、帕森斯(F.Parsons)职业指导运动的兴起(1908年). 在前期学术理念和方法学基本确立之后, 心理咨询作为心理学的实践活动便开始了。 咨询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第二节心理咨询的主要理论与技术方法 一、精神分析理论二、行为主义理论三、人本主义理论四、认知心理学理论 五、人性主义心理学六、人本主义理论 一、精神分析的方法与过程 ?精神分析主要是用于神经症患者,尤其是癔症、强迫症及恐惧症,还可适用于部分性心理障碍。 ?精神分析主要有如下五种方法:(1) 自由联想(2)阻抗分析(3)移情的分性(4)梦的分析(5)发泄(6)解释 本疗法适应于神经症,如强迫症、恐怖症、焦虑症和某些类型的性变态。 。 二、行为疗法 ?(一)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法是建立在经典条件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一种行为疗法,它实际上是使适应不良的条件反应消退的过程。主要用于治疗恐怖症,也可用于强迫症等。 ?系统脱敏法由南非心理学家沃尔普(J.Wolpe)创立。他认为,人的肌肉放松与焦虑是两个对抗的过程,两者是不能相容的。一种状态出现,必然会对另一种状态产生抑制作用,这称为交互抑制。例如,当处于放松状态时,心率、呼吸、皮电等生理指标都表现出与焦虑状态正好相反的变化。 ?1、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既可以在治疗家的语言指导下进行,也可以借助生物反馈仪进行,有点类似于气功的“入静”,具体步骤从略,主要目的是使病人学会很快进入放松状态。 ?2、建立焦虑或害怕层次具体方法是:治疗家通过口头或问卷的形式,全面系统地找出病人一系列恐怖或强迫的事件或观念,然后根据其害怕或焦虑的程度,排列成一个等级,这个等级称为“害怕事件层次”。该层次的确立对治疗成功有很大影响。 ?3、实际治疗当上述两项工作完成以后,就可以进行实际治疗了。治疗是从害怕层次最低的事物开始,让病人想象,而后进入实际情境,同时让其放松,如果能够放松下来,说明已有脱敏发生,这时可以进入害怕层次较高的事物,同时让病人放松。就这样循徐渐进,最后完全适应。 (二)满灌疗法 ?此法与系统脱敏法有些近似,它不须学会放松训练,也不须建立害怕事件层次,而是将病人直接置于感到害怕的事物面前,反复多次,达到最高的紧张程度。病人的害怕达到最大值后,自然会出现放松状态。既然真正的危害从未发生,病人的恐怖情绪将消退。

心理咨询原理与方法

心理咨询原理与方法 心理咨询与治疗作为心理学的一门应用科学已经成为一门越来越受社会广泛关注的一门实用科学,它在理论与实际的紧密联系中不断发展与壮大。现如今,现代社会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除了要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及科学知识之外,还要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心理咨询则帮助人在心理上不断改变和成长。 一心理咨询的概述 (一)心理咨询的涵义 心理咨询在英文中被称为“咨询”(counseling),也有译为“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的历史虽然已经有近百年,但其内涵仍然众说纷纭。《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中提到心理咨询的定义是这样的:“一种以语言、文字或者其他信息为沟通形式,对求助者予以启发、支持和再教育的心理治疗方式。其对象不是典型的精神病患者,而是有教育、婚姻、职业等心理或者行为问题的人。”咨询既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又是一个过程。咨询者借助这种人际关系能够使来访者发生改变,以便更好地面对自己的问题,更好地成长。同时来访者通过这一过程也可以增强适应能力,使自身潜能得以充分地发展。 (二)心理咨询的特点 1心理咨询是建立在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之上进行的。它实际上是一种助人自助的帮助过程。咨询者运用其专业知识与技能为访问者创造良好的氛围,给予来访者一种踏实的安全感,使其更有效地解决自身问题。

2心理咨询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咨询者帮助来访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过程,以及在咨询中,来访者学习新的知识与信息,调节自身情绪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都包含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 3心理咨询是一种专业性的服务。它是由专业人员从事的一项特殊专业性服务。咨询者必须是受过严格专业训练、并拥有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三)心理咨询的基本类型 1按其内容可以分为障碍咨询与发展咨询 (1)障碍性咨询是指对存在程度不同的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心理生理障碍者的咨询,以及某些早期精神病人的诊断、治疗或康复期精神病人的心理辅导。 (2)发展咨询是指咨询者帮助来访者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充分发展来访者的潜能,增强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全面发展2按其对象多少可分为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 (1)个别咨询是指咨询者与访问者之间的单独咨询,它是心理咨询最常见的形式。它的优点是针对性强且咨询效果明显。但个别咨询的成本较高,需要双方投入较多的时间、精力。 (2)团体咨询是指咨询者根据来访者所提出的问题,按性质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同时对多个来访者进行咨询。它的优点是咨询面广、咨询成本低。但由于同一类问题可能因个体差异而表现出明显的个体性,因此团体咨询往往难以兼顾每个个体的特殊性,咨询效果相对个别咨询略差一些。为此,应扬长避短,在团体咨询中辅之以个

心理咨询流派比较

心理咨询与治疗主要理论模式的比较现代咨询和治疗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却已有一两百年种心理疗法,但它们所依据的理论模式集中在十余种。而且这十余种理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实际上心理咨询和治疗所依据的理论模式主要就是: 【主要理论模式】 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认知疗法 Psychoanalysis(behavior therapy(client-centered(cognitive therapy) 一基本原理 精神分析疗法(P):精神分析疗法工作的要旨是深化事人对自我的认知,但这个过程是漫长而艰苦的,需要治疗双方的意志和耐心。 1精神分析疗法研究的主要心理障碍是神经症,而神经症的根本原因就是无意识的心理冲突。精神分析疗法工作的要旨是:促使无意识过程向意识转化。让我们来做个概念转换:“意识”是人们能够觉察到自己的心理活动,即对自我心理活动的“认知”;“无意识”则是人们对自己的心理活动不能“认知”。那分析治疗工作的要旨实际就是深化当事人对自我的认知,即精神分析治疗特别强调的“领悟”。 2 将无意识转化为意识是极其困难的,会遇到“阻抗”和“移情”,克服这两种现象都是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有反复和曲折,需要治疗双方共同来“修通”。这时当事人和治疗师都是意志和耐心的考验。 3所以我认为,在基本的心理现象中,心理分析疗法侧重于“认知”和“意志”,虽然它的本意可能不是这么认为,但不妨碍这样分析。 行为疗法(B):利用强化来使来访者模仿或消除某一特定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方式,它通过提供特定的学习环境促使来访者改变自我,摒弃不良行为。 1行为疗法名副其实,强调以“行为”为中心,一切心理障碍都要以“不适应的行为”来描述,把行为本身的改变作为治疗目标,不去找症状背后的原因,也不认为存在其他病因。 2它的整个治疗过程及所采取的治疗技术(放松练习、系统脱敏、厌恶疗法等)都是针对行为改变来的。

专题五 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①教育性原则 ②发展性原则 ③主体性原则 ④差异性原则 ⑤活动性原则 ⑥保密性原则 2.学校心理咨询主要有哪些理论流派?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1. 学校心理咨询主要有以下理论流派: 精神分析流派、行为主义流派、人本主义流派、认知行为流派。 2. 主要观点 (1)精神分析流派 精神分析流派其代表人物弗洛伊德所提出的人格动力说、人格构成说、人格阶段论等重要理论,其创立的自由联想、释梦等技术直到今天仍在临床治疗中得以运用。弗洛伊德认为,个体人格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弗洛伊德认为,只有三我和睦相处,保持平衡,人格才会健康发展。一旦三者吵架,引起失调,就会导致神经症的发生。 (2)行为主义流派 行为主义流派有着鲜明的治疗特色,它强调以行为为中心,认为一切心理障碍都是不适应的行为,不适应行为如同适应行为一样,也是习得的,即个体是通过学习获得了不适应行为。因此,行为主义流派把行为本身的改变作为治疗的目标,强调当事人目前的问题,着眼于可以改变当前行为的环境因素,分析如何重新安排这些因素来消除不适应行为。行为主义流派强调当事人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强调利用当事人的积极作用以习得新的适应行为。 在其理论基础上,行为主义流派认为治疗一般包括行为评估、治疗和随访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行为评估分为两步,第一步是鉴别出问题行为,第二步是对问题行为进行分析,考察行为的前导事件、结果行为和行为后效。第二阶段的治疗过程包括确定目标行为,选择具体方法技术,实施治疗计划等。第三阶段是对当事人进行随访。 (3)人本主义流派 人本主义学派具有强烈的人本主义倾向,认为应该从健全发展的人身上去观察人的基本属性,人性本善,人天生就有自我实现的趋向。人本主义流派反对教育的、行为控制的治疗倾向,提出“以人为中心”疗法,认为个体应该而且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咨询过程中应当给予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充分信任当事人,重视发挥当事人身上蕴含的巨大的积极向上的驱动力量,主张由当事人主导治疗过程,咨询师做当事人的朋友和伙伴。 (4)认知行为流派 心理咨询中的认知行为流派是伴随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发展而形成的。其理论假设是认知、情绪和行为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其中个体对事物的认知至关重要。个体在生活中总是以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来感受、理解、评价周围事物,并据此做出相对固定的行为反应方式。如果认知评价中存在错误和歪曲的成分,就有可能产生各种不适应行为和不良情绪。因此,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认知行为流派的具体疗法很多,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埃利斯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和贝克的认知疗法 3、请结合实践谈谈如何建设学校心理咨询室?并与临近学校进行参观、交流。 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具体包括心理辅导室(或称心理咨询室)、心理放松室和心理活动室。其中,心理辅导室主要适用于来访学生登记、预约及进行个别心理咨询或辅导,在空间大小、环境布置、温度、色调等方面都应注意符合心理辅导的特定要求,以让来访学生感到放松、

小学生心理咨询的道理和方法

小学生心理咨询的原理和方法 一、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疗法主要是把来访者所不知晓的症状产生的真正原因和意义,通过挖掘潜意识的心理过程将其“召回”到意识范围内,使来访者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以便使症状消失。 通过挖掘来访者潜意识中的心理矛盾和冲突,找到致病的症结,并把它们带到意识领域中来,使来访者对此有所领悟,在现实原则的指导下得以纠正和消除,从而建立良好、健康的心理结构,达到心理健康。其咨询的基本目标是使潜意识意识化,使潜意识冲突表面化,从而帮助来访者重新认识或重建人格,克服其潜意识冲突。咨询过程中咨访双方要相互信任,又要保持一定距离,避免来访者产生某种形式的抗拒。 精神分析疗法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 自由联想 自由联想是精神分析治疗的基本方法,是在了解来访者基本情况以后,让来访者躺在一个安静、光线适当的房间内或坐在舒适的沙发上,咨询者站在或坐在其后而不是前面,然后让来访者打消顾虑,尽情倾诉他想要说的话。咨询者不要随意打断来访者的话,对他所讲的内容不加评论,鼓励其大胆地说,必要时可进行适当的引导。 2.疏导宣泄 疏导宣泄是通过痛快淋漓的倾诉,将心头的郁闷和内心深处的隐私痛快地诉说出来,一吐为快,从而恢复心理平衡,防止发生身心疾病。要有效地引导患者倾诉心中的苦闷,以达到心理宣泄的目的。 3.认知与领悟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当前心理疾病的根源在过去的经历之中,甚至可以回

溯到幼年时期。过去的焦虑经验因种种原因被压抑到潜意识层面而使患者“遗忘”。通过精神分析,引起来访者的回忆、联想,将潜意识层中的病因“召回”到意识领域,使之意识到这些心灵深处的“病根”与当前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在理智上、情感上真正达到认识和领悟,这时症状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自然消失。当然,这种领悟是通过医生的分析、解释和治疗而实现的。 4.暗示疗法 心理暗示是指通过语言或动作,以含蓄的方式,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以及行为产生影响。受暗示者的心态改变是下意识的,其受影响的过程是不自觉的。暗示疗法在癔病治疗中经常使用,其疗效非常明显。暗示内容应当针对来访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语言和方式,灵活机智地使用暗示性语言。 精神分析疗法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要慎用,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对自身的心理问题还无法作出正确的估计。对小学生使用精神分析疗法要视具体情形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二、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也叫行为矫正法,它是建立在行为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心理咨询方法。其基本认识是:异常行为和正常行为一样,是通过学习、训练后天培养而获得的,自然也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改变或消失。 行为疗法是所有心理咨询方法中应用最广的一种,其中包括了许多经典的具体方法。 1.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在行为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来访者缓慢地暴露

心理咨询流派的理论及方法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 目录 精神分析疗法 (1) 行为疗法 (2) 来访者中心疗法 (3) 理性情绪疗法 (4) 贝克认知疗法 (5) 现实疗法 (6) 交互分析疗法 (6) 完形疗法 (7) 森田疗法 (8)

精神分析疗法 一、理论基础 其基本理论核心是:人的精神活动可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1、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3个层次, 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被压抑在潜意识里的各种心理冲突,虽然感知不到,但并未消失,而是潜伏在潜意识之中,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某种转换机制以病态的方式表现出来,形成各种心身症状或精神疾病。 2、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假定人格是由3部分构成的,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弗洛伊德认为,在一个健康的人格之中,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的作用是平衡的。如果本我、自我、超我三种力量不能保持这种动态平衡,则将导致心理失常。 3、性欲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有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生本能要使生命得以延续和不断发展,而死本能要使生命回复到无机状态,两种本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生命就在它们的冲突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 4、神经症的精神病理学,弗洛伊德把焦虑视为理解神经症的关键所在,为防止焦虑的加剧,就要设法干预、抑制或消除本能的冲动。 二、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古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心理疾病患者的异常行为表现以及他们所意识到的内心体验仅仅是一个表面现象其真正原因在于来访者早年生活的心灵创伤以及由此遗留下来的被压入潜意识的矛盾冲突。也就是说,潜意识中未解决的心理冲突,是日后发病的根源。 三、心理治疗的原理 精神分析的工作,就是要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那些童年创伤和痛苦体验挖掘出来,成为意识的东西。治疗者启发来访者重新认识。这些经验,并加以分析、解释,使来访者获得一种情感体验的领悟。来访者一旦洞悉问题的根源,对自己的心理动态与病情有所领悟有所了解,特别是明了到潜抑的欲望、隐藏的动机,或不能解除的情节等,就有可能去正视冲突和焦虑,摆脱情感的羁绊,理智地对待他们,症状也会随即消失。 四、心理治疗的方法 1、梦的分析。发掘潜意识中心理资料的另一技术就是要求病人在会谈中也谈谈他作的梦,并把梦中不同内容自由地加以联想,以便治疗者能理解梦的外显内容(又称显梦,即梦的表面故事)和潜在内容(又称隐梦,即故事的象征意义)。 2、阻抗分析。阻抗是自由联想过程中病人在谈到某些关键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自由联想困难。其表现多种多样,如正在叙述过程中突然沉默,或转移话题等。阻抗的表现是意识的,但根源却是潜意识中本能地有阻止被压抑的心理冲突重新进入意识的倾向。当自由联想接近这种潜意识的心理症结时,潜意识的阻抗就自然发生作用,阻止其被真实地表述出来。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当病人出现阻抗时,往往正是病人心理症结所在。 3、梦的解析。弗洛伊德在他的著作《梦的解析》中,认为“梦乃是做梦者潜意识冲突欲望的象征,做梦的人为了避免被人家察觉,所以用象征性的方式以避免焦虑的产生”,“分析者对梦的内容加以分析,以期以发现这些象征的真谛”。所以发掘潜意识中心理资料的另一技术就是要求病人在会谈中也谈谈他作的梦,并把梦中不同内容自由地加以联想,以便治疗者能理解梦的外显内容(又称显梦,即梦的表面故事)和潜在内容(又称隐梦,即故事的象征意义)。 4、移情,移情是病人在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将童年期对他人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移情有正移情(Positive transference)和负移情(negative transference),正移情是病人将积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负移情是病人将消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借助移情,把病人早年形成的病理情结加以重现,重新“经历”往日的情感,进而帮助他解决这些心理冲突。

心理咨询与治疗试卷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题4分,总分20分) 1.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通过建立一个具有治疗功能的良好关系,协助有心理问题或困惑的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以维护其心理健康,促进个人成长过程。 2.咨询关系。 咨询关系也称治疗关系,是存在于需要心理帮助的人与能给予这种帮助的人之间的一种独特的人际关系,通过这种关系达到心里改善的效果。 3.积极关注。 积极关注是指咨询师不以评价的态度对待当事人,不依据当事人行为的好坏来决定怎么对待当事人。 4.反映性倾听。 反映性倾听是指接受当事人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信息,不仅注意外显的内容,更把握到说者内隐的思想和感受。 5.系统脱敏。 系统脱敏是指通过使当事人在放松状态下接触实际的或想象的恐惧对象来克服焦虑。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题6分,总分24分) 1.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相同点。 (1)目标相同,都在寻求求助者的积极改变和进步。(2)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相同,都是运用精神分析理论与技术,行为主义理论与技术以及人本主义理论与技术。(3)过程相同,都是出诊接待---评估---目标确定---方案实施---结案。(4)依据的人际关系性质一致,都强调良好的救助者与求助者之间的关系。(5)对专业人员的伦理要求一致:保密、真诚、尊重。 2.弗兰克关于各种治疗的共同功能的观点。 (1)激起和维持当事人的获助期望。(2)唤起当事人的情绪。(3)提供新的学习经验。(4)增强当事人的“主宰感”或自我效能感。(5)提供机会,使当事人能够内化并维持治疗收获。 3.需要—价值结构的影响。 (1)影响着人的认知过程。(2)影响个体的情感体验。(3)制约着人的行为,决定着人做什么,追求什么。(4)不仅是认识人的正常行为的重要途径,也是理解个人问题,困难的重要参考系。 4.结构家庭治疗的特点。 (1)治疗针对的对象是整个家庭的界限与互动。(2)以系统的眼光看待家庭现象。(3)结构家庭治疗带有较强烈的指导色彩。(4)结构家庭治疗关注此时此地,但也以栋带

心理辅导ABC理论

ABC理论的初知 活动目标:1、了解相关的心理咨询理论; 2、能够分析简单的较为明显的不合理信念; 3、知道与自身健康成长有关的心理学效应; 4、加深小组成员之间了解。 活动重点难点:对ABC理论的理解和实际的运用 活动内容: 一、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相关知识 1、ABC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ctiving events)(A)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believes)(B),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consequences)(C),这就称为ABC理论。 2、不合理信念的特征:绝对化的要求;以偏概全;糟糕至极。 绝对化的要求 绝对化要求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它通常与“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等。怀有这样信念的人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中,因为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就某个具体的人来说,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获得成功;而对于某个个体来说,他周围的人和事物的表现和发展也不可能以他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当某些事物的发生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们就会受不了,感到难以接受、难以适应并陷入情绪困扰。合理情绪疗法就是要帮助他们改变这种极端的思维方式,认识其绝对化要求的不合理、不现实之处,帮助他们学会以合理的方法去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与事物,以减少他们陷入情绪障碍的可能性。 以偏概全(过分概括化) 这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一方面,表现为对自身的不合理评价。自己做错了一件事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以某一件或几件事来评价自己的整体价值,其结果往往是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从而产生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另一方面,过分概括化表现为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别人稍有一点不合自己心意,就认为他坏透了,完全否定他人,一味责备他人,从而产生敌意和愤怒等情绪。 糟糕至极 这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了,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场灾难的想法。这将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辱、自责自罪、焦虑、悲观、抑郁的恶性循环之中,而难以自拔。糟糕就是不好、坏事了的意思。一个人讲什么事情都糟透了、糟极了的时候,对他来说往往意味着碰到的是最最坏的事情,是一种灭顶之灾。埃利斯指出这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因为对任何一

对如何选择心理咨询治疗理论与方法的思考优选稿

对如何选择心理咨询治疗理论与方法的思考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对如何选择心理咨询(治疗)理论与方法的思考学习心理学八年多,做心理咨询,若是从接触第一个来访者来算,大概也有三年多的时间了。不长也不算短,有一个问题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如何选择合适的理论与方法来工作。学习、摸索的时间久了,自然有些想法,因此努力写点东西,不让自己的脑袋长草。 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判断某个理论方法的优劣有三大标准:理论性、操作性、真实性。 1. 理论性 心理学家勒温说过一句名言:“再没有什么比好的理论更实用的了。”这话说到我的心坎里去了,没有理论为根基的方法操作起来便是纯粹靠运气、直觉这些东西,在熟悉的地方得心应手,一遇到困难呢,就要歇菜了。 理论是个什么样的东西?依我看理论要有三个支柱:一是有哲学的基础;二是实践的经验;三是实证的数据。 有人说哲学是心理学之母,而科学是心理学之父。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也比较恰当的说法,而用在心理咨询上面更是非常合适。在我的理解中,哲学之于咨询的作用便如同卫星导航之于飞机,若是没有一个稳固的哲学基础,那其咨询之路也必将陷于迷失之苦中。不同的哲学视角引出对问题不一样的理解,进而导致了各种不同的解决办法,但每一学派、疗法在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以及态度必然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靠的就是其哲学观的引导和整合。失去了哲学基础,再好的材料也烧出一道好菜来。

至于实践的经验对咨询的重要性那是不言而喻的,咨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门技艺,只有经过千锤百炼后留存下来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咨询技术。咨询的技术很多,还不断有新的疗法产生,然而,大多数都是一浪浪地死在了沙滩上,未来还有会更多,而绝大多数,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它们存在过。 学派的意义何在?不在于争名夺利,而在于某种精神、思想与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像精神分析,从弗洛伊德以来,经过了几辈人的努力才去伪存真,逐渐发展出一套相对成熟的理论与技艺。尽管精分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但这还并不是结束,探索与发展仍在延续,也必须持续下去。 那么,怎么看某理论方法是否拥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呢?一是应用的广度,是否被广泛认可与使用;其二是学派的底蕴,是否拥有丰富的案例研究、实证研究,以及教学材料。若是不能满足这两点,要学的话,可能要慎重思考一下。理想的情况是你确实选对了,只不过要承受开荒的辛苦;糟糕的情况呢,就是走了歪路,被带到沟里去了。所以前辈们总是教导说,尽量走大路,不要走小路,说白了就是选大流派的方法去学,不要搞那些旁门左道。 第三点对目前大多数理论方法来说都很有挑战性,因为存在诸多的实际困难在,不过不论我们是否愿意、喜欢,这确实是一种不可阻挡的检验理论与方法的趋势,我觉得其实还是挺有道理的,而且有利于咨询良性发展。 我对一些神神叨叨的东西很是反感,尽管宇宙很大,人类未知的东

心理咨询师人格健康与治疗手册咨询原理

心理咨询师《人格健康与治疗手册》:咨询原理 和精神疗法一样,咨询的涵义一再被界定,其理由是明显的。一个人在训练某人做如此深奥的咨询工作之前,他必须首先对咨询的概念有个基本的理解。这种理解可能把咨询看作一种过程。这样,就有可能按照与此过程有关的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去界定咨询的涵义。 假如对这一问题作详细的论述,我们就必须阐明咨询势必要应用心理学的原理及其方法:它帮助受咨询者(病人)按照导致更大个人满足和效能的方式在认识上调整自己,在行为上作出具体表现。如果这是确实的,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相信它是确实的话,那么,咨询作为一种过程,其实质就在于实施这些原理和方法。这实际上就是说,如果咨询者懂得如何应用对导致变化所不可或缺的心理学原理,他的咨询效果就会随之增加。例如,一个男学生可能要求给予咨询服务以获得关于约会的知识。如果咨询者愿意帮助这个学生,那么他或她就必须熟悉与之有关的心理学原理,即这些建立在心理学研究基础上的以法则形式出现的原理。如果不熟悉这些心理学原理,就不可能有一致的干预方法、理论的指导、着手治疗的基础和治疗所依赖的心理法则,因而,也就更谈不上用系统的理论和知识去评价病人的行为变化。 人们会认为,咨询的实质在根本上取决于对已得到深入研究的科学原理的得体运用。最终,这些原理依凭理论模型而得到清楚的表现。一个模型可能包括接近、相似、报酬等原理。接近是指如果你想了解那个人,你就必须与这个人接触;相似意味着如果你想与他人的关系具有心理亲合性,那么,你必须具有某些与他人共同的东西;报酬则是指当你们的关系在继续发展时,你必须对这种关系的存在有良好的感觉。影响这些原理的偶然性或许包括一个人对这些原理的认识,以及认识为改变这种关系而如何运用这些原理。我们暂且把这个概念展开来。假定有个年轻人,以前从未有过约会的经历。当他提出这个问题时,他说,“我不知道怎样请女孩子约会。”便于说明起见,我们姑且把这个年轻人叫做鲍勃。当他详细地叙述对女孩感到困惑的诸种情感时,也包括了他同女孩的见面、与女孩聊天和请女孩约会的忧虑。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涉及到运用能取得更融洽的男女关系的知识的问题。鲍勃所需要的是提高约会的技巧——把握和使用接近、相似和报酬等原理。如果他的咨询者懂得如何提供这种知识,那他或她就能帮助鲍勃。一旦鲍勃懂得如何运用这些原理,咨询者就可以鼓励他参与由对学习约会很感兴趣的男性和女性组成的个人成长小绷。在这样的环境中,鲍勃能够专注于角色扮演、角色颠倒和角色观察等技巧。通过女方的直接反馈,这些技巧可能会给他提供某些思想的线索:他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若男孩提出与女孩约会,她是怎样喜欢男孩和她接近的;以及如何根据他的固定目标——准备请女孩约会而表现得恰如其分。整个小组也可以对他总的外表、他的个性以及他的流利程度提出意见。此外,咨询者和小组其他成员可以制定一个训练顺序来帮助鲍勃建立一个替换性体系(一个可供鲍勃选择途径的体系)。万一鲍勃的计划出岔子,他就可以采用它。一个成功的替换性体系能使人左右逢源。于是乎,拿鲍勃作例子,我们就有了这样一个人:他失败的可能性就不大,因为他发展了多种替换性的选择。既然这种体系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那么,这种对失败的防备措施就使得行为变化更具魅力。在鲍勃寻求约会知识的过程中,他真正学习的是他如何作为一个自主的个体而起作用,以及如何靠近他人。他求助于咨询者,而咨询者也诱导个人成长小组来帮助鲍勃认识能够有效地发挥自己作用的过程。 一旦鲍勃具备了约会的必要知识,并且通过角色扮演的经历试验了这种针对现实的知识,那么,他必须从个人成长小组的经历概括出宝贵的经验。那就是,一旦鲍勃在成长小组

心理咨询师考试不同流派观点汇总

心理学发展学派的纷争(基础心理学): 构造心理学:冯特、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内省实验的方法, 分析意识的内容,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联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也就是企图从意识经验的构造方面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只问意识经验由什么元素构成,不问意识内容的来源、意义和作用。 机能主义心理学:杜威、安吉尔。背景:达尔文进化论和詹姆士实用主义思想。机能主义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反对把心理看作一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反对把心理学只看做一门纯学科,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行为主义:华生。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所谓的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于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由此就能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预测行为,并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因此,此学派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格式塔心理学:魏特海默、克勒、科夫卡。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相加,意识、经验也不等于感觉和感情等元素的集合,行为也不等于反射弧的集合,因而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组成它的元素,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建立了完形心理学,或叫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即整体的意思,格式塔是德文“整体”的译音。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着两个主要的部分,即意识和无意识。意识是能够觉察得到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包含人的本能冲动以及出生以后被压抑的人的欲望。这种欲望因为社会行为规范不允许满足,而被压抑到内心深处,意识不能将其唤醒。它不同于觉察不到的通常意义上的无意识,为区别起见,后来经常将其叫做潜意识。后来,弗洛伊德又提出前意识的概念,认为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一种中间心理状态,是那些此时此刻虽然意识不到,但是在集中注意、认真回忆、不断搜索的情况下,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弗洛伊德还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认为三者发展平衡,就是一个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 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基础心理学):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人本主义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心理咨询理论整理方案设计

共同要素 治疗改变的共同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来访者心理痛苦的共同性二)各种治疗的共有特性;(三)各种治疗原理和方法的共同的治疗功能。 心理痛苦的共同性弗兰克承认不同来访者心理障碍的终极原因可能是各不相同的,他们的症状也各有特殊之处。但是,各种心理障碍都有一个共同的痛苦来源,弗兰克称之为精神崩溃或心力萎顿。 各种治疗的共有要素 1.与一位鼎力相助的人保持一种密切的、有情感交流的信赖关系这个相助的人往往是咨询者或治疗家,多数时候还有某个体(如家人)的参与。 2.医疗背景指与治疗和治疗者相联系的一些象征性、标志性的事物和情景。 3.一套基本原理或概念构想它能够解释来访者症状的起因,并提供解除症状的程序。这种基本原理必须能使咨访双方都深信不疑。它与咨访双方所属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世界观相关联,因而是牢固的,不致因治疗无效而动摇。 4.与基本原理相联系的具体方法它们是能够从基本原理或根据基本原理予以说明的,而且双方都相信这种方法能够使来访者恢复健康。 各种治疗之共有功能 激起和维持来访者的获助期望 疏泄来访者的情绪 提供新的学习经验 增强了来访者的“主宰感”或自我效能感 提供机会,使来访者能够内化并维持治疗收获所有疗法都或直截了当或潜隐地鼓励来访者消化或“修通”治疗中的收获,并在日常的实际生活中实践之。

不同的心理咨询流派有不同的咨询目标: 1、人本主义学派把自我实现作为咨询的目标。 2、行为主义者认为,咨询目标应该以行为名称来描述,这些行为是具体的、可观察的、可测量的。 3、精神分析学派的目标是将潜意识意识化,重组基本的人格,帮助求助者重新体验早年经验,并处理压抑的冲突,作理智的觉察。 4、完形学派的目标帮助求助者觉察此时此刻的经验,激励他们承担责任,以内在的支持来对抗对外在支持的依赖。 5、理性情绪学派的目标在于消除求助者对人生的自我失败观,帮助他们更能容忍与更能过有理性的生活。 6、交互分析学派希望帮助求助者能有脚本自由、策略自由,成为自主性的人,能选择、达到他们想要成为的人,帮助他们检验早年的决定,并能在觉察的基础上作新的决定。 7、现实治疗学派强调引导求助者学习真实与负责任的行为,发展一种成功的统整感。帮助他们对行为作价值评估,并决定改变的计划。 目标要求 具体咨询目标越具体越好。比较具体的目标更能激发双方投入咨询的积极性。同时,只有具体才易于对咨询进展进行评估。 可测度可测度包含两个意思。一是目标是可观察的。第二个意思是能将观察到的东西数量化。 靠心理学的手段可以达到 是心理的目标而非生活的目标 现实可行 有系统性 形成目标结构的方法:

5.《心理咨询方法(咨询流派》备考题

心理咨询方法(咨询流派)》应考训练题 一、单选题(第 1-100 小题,每题 0.5 分,共计 50 分。) 1.阳性强化法属于()。 A.现实疗法 B. 精神分析疗法 C. 完形疗法 D.行为疗法 2.在合理情绪疗法中,对“黄金规则”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A.别人必须喜欢我,接受我 B.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必须对我怎样 C.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 D.像别人希望的那样,去好好对待别人 3.完成 RET自助表实际上是求助者()。 A.自我完善 B.自己发现什么是合理信念 C.自学概念 D. 自己进行 ABCDE的工作 4.自我管理程序依据的原理是() A.投射技术 B.操作条件反射 C. 关注技术 D.经典条件反射 5.合理情绪疗法的完美目标是帮助求助者() A.学会现实合理的思维方式 B.完善自我分析 C.减少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 D.完善自我体验 6.撤销惩罚物的做法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 正惩罚 D.负惩罚 7.“不固定角色”是一种坦诚交流技术,它属于()。 A.行为治疗 B. 认知行为疗法 C. 完形治疗 D.人本主义疗法 8.孩子考试取得好成绩后父母给予物质奖励,这种方法是() A.正强化 B.负强化 C. 正惩罚 D. 负惩罚 9.孩子每次考试取得好成绩,父母就减少孩子做家务活的时间,这种做法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 正惩罚 D. 负惩罚 10.对于喜欢撕毁书籍的孩子,父母给其提供大量废旧书籍,并命令其必须全部撕毁,孩子从最初的享受逐渐产生心理上的不适,最终放弃撕书的行为。父母的这种做法是()。 A.行为塑造 B. 正向强化 C. 行为渐隐 D. 饱和策略 11.行为塑造过程中,多采用()。 A.负强化法 B. 饱和策略 C. 正强化法 D. 代币管制法 12.合理情绪疗法中,心理咨询师的角色不包括() A.监督者 B. 指导者 C. 说服者 D. 辩论者 13.合理情绪疗法的 ABCDE理论中的 D 指的是() A.诱发事件 B.对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 C.咨询的效果 D.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14.对行为塑造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

心理咨询-三大流派的人性观相同与不同

心理咨询三大流派的人性观异同 华中科技大学许忻012005000923 在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课程中,我们接触到有关心理咨询的基础理论知识,如心理咨询的主要流派思想,以及经典的治疗方法。在精神分析流派,认知-行为流派,以人为中心的这三大流派中,均有自己完整的理论思想体系和特色。 心理咨询的难点之一,就是面对不同的当事人怎样确定最适合他们的咨询方式。每个当事人不同的知识结构和人格特点,使咨询师必须考虑怎样的咨询节奏、及以何种心理学视角与当事人一起工作会更有效率。不同的心理学流派以不同的视角理解和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也许差异的核心就在于人性观的不同。下面,我仅就我所学习的知识,谈谈这三个流派中对人性观的看法异同之处。 精神动力取向的心理咨询,即精神分析流派,认为人在根本上是消极的,是受力比多所控制的,人类同时具有生存和死亡的本能。以及人的行为受潜意识决定,人类行为主要的决定因素是性的内驱力和侵略性的冲动;成人的行为大部分受到其最初五年的非理性动力、潜意识动机、生物性的本能需要和内驱力以及个人的心理性欲发展经验所决定。这直接影响了该流派的治疗方法。由于强调潜意识的存在和作用,并且偏重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解释人格的产生和发展,使精神分析疗法的目标在于缓解症状和改变人格。例如精神分析流派中最重要也是最突出的疗法——梦的解析,就是利用这种潜意识的心理过程,帮助病人认识和解释移情,将无意识提升到有意识的层面。 与精神分析流派的人性观强调人的被动和生物因素不同,认知-行为流派则认为不重视人性观的抽象观点,却将焦点集中于可观察的、特别的行为上;人的行为是规律性的,是以前发生的事所引起的;行为是学习的结果,而人受外在影响的制约;人所学到的行为被正面或负面的增强所塑造。从以上人性观可看出,行为治疗学派的人性是决定论的,也就是说,人的每一行为完全决定于过去因素,这个观点是此学派看人格发展或人格改变的最基本态度。同时,它还相信人的行为是学习而来的,包括适应不良的表现,都是学习而来的。因此,行为治疗派别的基本方法都是通过消减当事人不良行为,强化当事人的正常行为,即透过消除性学习而导致有效行为出现来达到治疗目的的。 另外一个重要的流派是以人为中心。该流派认为人是理性的,是善良和值得信任的;人的取向是成长、健康、独立自主、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人各具潜质,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是独特的个体,有本身的尊严;人有能力产生自觉,认识和掌握自己的生命;人有自发性,可以自然地生长;人的行为往往被自己的自我形象所影响。基于上述人性观,当事人中心治疗理论一开始就肯定了人本身是具有能力去有效地解决个人的问题的。它的人性观是积极和乐观的,对人有极大信心,相信人是理性的,能对自己负责,有正面的人生取向,具有成长的冲动(growth impulse),把人安排到适当的环境中,就可以促进人努力,有可能达致“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总的来说,这三大流派对待人性观的不同看法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这些心理治疗派别的创始人所处时代和社会不同,受到的哲学思想和教育的影响以及社会经历都不一样,他们对心理现象和人类行为的理解和认识形成各具特色的思想体系,他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一系列矫正心理和行为的对策,建立了各具独特风格的心理治疗技术,其中,他们的人性观思想是构成他们心理治疗理论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