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师大《无机化学》第四版习题答案9

北师大《无机化学》第四版习题答案9

北师大《无机化学》第四版习题答案9
北师大《无机化学》第四版习题答案9

第九章 酸碱平衡

9-1 以下哪些物种是酸碱质子理论的酸,哪些是碱,哪些具有酸碱两性?请分别写出它们的共轭碱或酸。

SO -

24, S -2, H 2PO -4, NH 3, HSO -4, [Al(H 2O)5OH]+2, CO -

23, NH +4

, H 2S, H 2O, OH -,H 3O +, HS -, HPO -

24

。 解: 质子酸 — 共轭碱

H 2PO -4 — HPO -24 HSO -4 — SO -24

[Al(H 2O)5OH]+2—[Al(H 2O)4(OH)2]+ NH +4

—NH 3 H 2S — HS - H 2O — OH - H 3O +— H 2O HS -— S -2 HPO -24

— PO -34 质子碱 — 共轭酸

SO -24 — HSO -4 S -2 — HS - NH 3 — NH +4 HSO -

4— H 2SO 4 [Al(H 2O)5OH]+2—[Al(H 2O)6]+3 CO -

23 — HCO -

3 H 2O — H 3O + OH - — H 2O HS - — H 2S HPO -2

4 — H 2PO -

4

酸碱两性:

H 2PO -

4, HSO -

4, [Al(H 2O)5OH]+2, H 2O , HS -, HPO -

24。 9-2 为什么pH=7并不总表明水溶液是中性的。

解: 因为水的解离是一个明显的吸热过程,因此水的离子积是温度的函数,只有在常温下

K w =1.0×1014-,即[H +]=[OH -]=1.0×107-,所以pH =7,其他温度下则不然。

9-3 本章表示电解质及其电离产物的浓度有两种,一种如c(HAc)、c(NH +

4),另一种如[HAc],[NH +

4]等,它们的意义有何不同?什么情况下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可以用诸如c(HAc)、c(NH +

4)等代替诸如[HAc],[NH +

4]等?有的书上没有诸如c(HAc)、c(NH +

4)这样的浓度符号,遇到浓度时一律用诸如[HAc],[ NH +4]等来表示,这样做有可能出现什么混乱?

解:c(HAc)、c(NH +

4)用来表示初始状态的浓度,而[HAc],[ NH +

4]用来表示平衡状态下的浓度。只有在HAc 、NH +

4的电离度非常小,可以忽略时,才可用c(HAc)、c(NH +

4)代替[HAc],[NH +

4]。如果将c(HAc)、c(NH +

4)用[HAc],[ NH +

4]来表示,则会出现混乱。

9-4 苯甲酸(可用弱酸的通式HA 表示,相对分子质量122)的酸常数K a =6.4×105-,试求: (1)中和1.22g 苯甲酸需用0.4mol?L 1-的NaOH 溶液多少毫升? (2) 求其共轭碱的碱常数K b 。

(3)已知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06g?L

1

-,求饱和溶液的pH 。

解:

(1)HA+NaOH =NaA+ H 2O n(HA)=

122

22.1=0.01mol ∴V(NaOH)=4

.001.0=0.025L=25mL

(2) K a =6.4×10

5

- ∴其共轭碱的碱常数K b =

a

w K K =1.6×10

10

-

(3)c=

122

06.2=0.0169 mol?L 1-

a

K c <500 所以[H +

]=

2

42

c K K K a a a ++

-=1.008×103-

pH =-lg[H +]=3 9-5 计算下列各种溶液的pH:

(1) 10mL5.0×103- mol?L 1-的NaOH 。

(2) 10mL0.40 mol?L 1-HCl 与10mL0.10 mol?L 1-NaOH 的混合溶液。 (3) 10mL0.2 mol?L 1- NH 3? H 2O 与10mL0.1 mol?L 1-HCl 的混合溶液。 (4) 10mL0.2 mol?L 1-HAc 与10mL0.2 mol?L 1-NH 4Cl 的混合溶液。 解: (1)pH =-lg[H +

]=-lg

3

1410

5100.1--??=11.70

(2) n(HCl)=0.01×0.4=0.004mol n(NaOH)0.01×0.1=0.001mol

所以中和后剩余HCl 为0.003mol ∴反应后[H +

]=02

.0003.0=0.15 mol?L

1

-

pH=-lg[H +]=0.82

(3) n(NH 3? H 2O)=0.002mol n(HCl)=0.001mol 中和后 NH 4Cl 为0.001mol, NH 3? H 20.001mol

所以 [OH -

]=

]

[][4

3+

NH

NH K b =

001

.0001

.010

77.15

??-=1.77×105- mol?L 1-

pH=-lg[H +

]=-lg 5

1410

77.110

0.1--??=9.25

(4)

9-6 把下列溶液的pH 换算成[H +

]:

(1) 牛奶的pH=6.5 (2) 柠檬的pH=2.3 (3) 葡萄酒的pH=3.3 (4) 啤酒的pH=4.5

解: 据pH=-lg[H +

] 得[H +

]=10

pH

-

(1) [H +

]=3.2×107- mol?L 1- (2) [H +]=5.0×103- mol?L 1- (3) [H +]=5.0×104- mol?L 1- (4) [H +]=3.2×10

5- mol?L

1

-

9-7 把下列溶液的[H +]换算成pH:

(1) 某人胃液的[H +]=4.0×102- mol?L 1- (2) 人体血液的[H +]=4.0×108- mol?L 1- (3) 食醋的[H +]=1.26×103-mol?L 1- (4) 番茄汁的[H +]=3.2×10

4

-mol?L 1-

解: (1) pH =-lg[H +]=-lg4.0×102-=1.4

同理 (2) pH=7.4 (3) pH=2.9 (4) pH=3.5

9-8 25oC 标准压力下的CO 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034 mol?L 1-,求溶液的pH 和[CO -

23]。 解:K 1

a =4.45×107- K 2

a =5.61×1011-

所以 [H +

]以一级电离为主。

1

a K c >500 所以[H +]=c K a 1

=1.23×10

4

-mol?L 1-

pH =-lg[H +

]=3.91

[CO -

23]= K 2

a =5.61×1011-mol?L 1-

9-9 将15gP 2O 5溶于热水,稀释至750mL,设P 2O 5全部转化为H 3PO 4,计算溶液的[H +]、

[H 2PO -4]、[HPO -24]和[PO -

34]。

解: n(P 2O 5)=0.106 mol 所以 c(H 3PO 4)=

75

.0106.02?=0.282 mol?L

1

-

K 1

a =7.11×103- K 2

a =6.23×108- K 3

a =4.5×1013-

K 1

a >> K 2

a 所以[H +]以一级电离为主。

1

a K c <500 所以[H +]=

2

41112

c K K K a a a ++-=0.0412mol?L 1-

二级电离 H 2PO -

4

≒HPO -24+H +

0.0412-x x 0.0412+x K 2

a =

x

x x -+0412.0)0412.0(=6.23×10

8

-

X 值很小 所以x=6.23×10

8

-

三级电离 HPO -

24 ≒ PO -

34+ H +

6.23×10

8

--y y 0.0412+y

K 3

a =

8

10

23.6)0412.0(-?+y y =4.5×1013-

Y 值很小,所以K 3

a =

8

10

23.60412.0-?y =4.5×1013- 解得 y=6.8×1019-

综上所述 [H +]=0.0412mol?L 1- [H 2PO -4

]=0.0412mol?L 1

- [HPO -24

]=6.23×108-mol?L 1-[ PO -34]=6.8×1019-mol?L 1- 9-10 某弱酸HA,0.015mol?L 1-时电离度为0.80%,浓度为0.10mol?L 1-时电离度多大?

解:α〈5% 所以[H +

]=c K a α=

c

H ][+

=

c

c K a =

c

K a

K a =α

2

c=(0.80%)2×0.015=9.6×10

7

-∴

∴ α'

=

1

.010

6.97

-?=0.31%

9-11 计算0.100mol?L

1

-Na 2CO 3溶液的pH 和CO -

23以及HCO -

3碱式电离的电离度。

解:K 1

b =

2a w K K =

11

141061.510

0.1--??=1.78×10

4

-

K 2

b =

1

a w K K =

7

1410

45.410

0.1--??=2.2×10

8

-

K 1

b >> K 2

b 所以CO -

23二级水解很小,可由一级水解平衡求[OH -]

CO -23+ H 2O ≒ HCO -3+ OH -

0.1-x x x K 1

b =

x

x

-1.02

=1.78×104- 解得 x=0.0043mol?L 1-

所以 pH =-lg[H +

]=-lg

0043

.010

0.114

-?=11.63 α(CO -

23)=

1

.00043.0=4.3×102-

对于二级水解 HCO -

3+H 2O ≒ H 2CO 3+ OH -

4.3×103

--y y 4.3×10

3

-+y

K 2

b =

y

y y -?+?--3

3

10

3.4)103.4(=2.2×10

8

-

K 2

b 很小,因而y 很小 y≈2.2×10

8

-mol?L

1

-

所以 α(HCO -3

)=

3

810

3.4102.2--??=5.1×106-

9-12 某未知浓度的一元弱酸用未知浓度的NaOH 滴定,当用去3.26mLNaOH 时,混合溶液的

pH=4.00,当用去18.30mLNaOH 时,混合溶液的pH=5.00,求该弱酸的电离常数。 解:设一元弱酸的物质的量为xmol,NaOH 摩尔浓度为y mol?L 1- 据 pH=pK a -lg

b

a n n

4=pK a -lg

3

3

10

26.31026.3--????-y y x (1)

5= pK a -lg

3

3

10

3.18103.18--????-y y x (2)

解得 y=27x 代入(1) 得K a =9.7×106

-

9-13 缓冲溶液HAc-Ac -

的总浓度为1.0 mol?L

1

-,当溶液的pH 为:(1)4.0;(2)5.0时,HAc

和Ac -

的浓度分别多大? 解:(1) pH=pK a -lg

)()(-

Ac c HAc c ∴4=4757-lg

)

()(-Ac c HAc c

c(HAc)+c(Ac -

)=1.0 解得:c(HAc)=0.85 mol?L

1

- c(Ac -)=0.15 mol?L

1

-

(2)同理 可得 c(HAc)=0.64 mol?L 1

- c(Ac -

)=0.36 mol?L 1

-

9-14 欲配制pH=0.5的缓冲溶液,需称取多少克NaAc?3H 2O 固体溶解在300mL0.5 mol?L

1

-的

Hac 溶液中?

解:pH=5.0 ∴[H +

]=10

5

-mol?L

1

-

因为NaAc 的加入使得HAc 电离受到限制

∴[Ac -

]≈c(NaAc)=x [HAc]= c(HAc)=0.5mol?L

1

-

K a =

]

[]

][[HAc Ac H

-

+

=

5

.010

5

x

-=1.75×10

5

- ∴x=0.88mol?L

1

-

所以需NaAC 为0.88×0.3=0.264mol 即需NaAc?3H 2O 0.264×136=35.9g

9-15 某含杂质的一元碱样品0.5000g(已知该碱的分子量为59.1),用0.1000mol?L

1

-HCl 滴定,需用

75.00mL;在滴定过程中,加入49.00mL 酸时,溶液的pH 为10.65. 求该碱的电离常数和样品

的纯度.

解: 中和一元碱需HCl 0.1×0.075=0.0075mol

所以 样品中含一元碱为0.0075mol 即 0.0075×59.1=0.44325g 样品纯度为

5000

.044325.0×100%=88.7%

加入49.00mL 酸时 中和碱0.049×0.1=0.0049mol 则剩余一元碱为0.0075-0.0049=0.0026mol c=

049

.00026.0=0.0531mol?L 1-

pH=10.65 ∴[OH -]=4.45×104-mol?L 1-

∴K b =

4

2

4

10

45.40531.0)

10

45.4(--?-?=3.73×106-

9-16 将Na 2CO 3和NaHCO 3混合物30g 配成1L 溶液,测得溶液的pH=10.62,计算溶液含

Na 2CO 3和Na 2CO 3各多少克.

解: pH=pK a +lg

)

()(332HCO N c CO N c a a

∴ 10.62=10.25+lg

)

()(332HCO N c CO N c a a =10.25+lg

)

()(332HCO N n CO N n a a

)

()(332HCO N n CO N n a a =1037.0 (1)

106n(N 2

a CO 3)+84n(N a HCO 3)=30 (2)

解得 n(N a HCO 3)=0.09mol

∴m (N a HCO 3)=7.58g m(N 2a CO 3)=22.42g

9-17 将5.7gNa 2CO 3?10H 2O 溶解于水配成100ml 纯碱溶液,求溶液中碳酸根离子的平衡浓度和

pH 。

解: c(N 2

a CO 3)=

1

.02867.5?=0.2 mol?L

1

-

K 1

b =

2

a w K K =

11

1410

61.510

0.1--??=1.78×10

4

-

K 2

b =

1

a w K K =

7

1410

45.410

0.1--??=2.2×10

8

-

K 1

b >> K 2

b 所以CO -

23二级水解很小,可由一级水解平衡求[OH -]

CO -

23+ H 2O ≒ HCO -

3+ OH -

1

b K

c >500 所以 [OH -]=c K b 1

=6×103-mol?L 1-

∴pH=11.78 [CO -

23]=0.2-6×103-=0.194mol?L 1-

9-18 在0.10mol?L 1-Na 3PO 4溶液中,[PO -34

]和pH 多大。 解:K 1

b =

3a w K K =

13

1410

5.4100.1--??=2.2×10

2

-

K 2

b =

2

a w K K =

8

1410

23.610

0.1--??=1.61×107-

K 3

b =

1

a w K K =

3

14

10

11.710

0.1--??=1.41×10

12

-

K 1

b 》K 2

b 》K 3

b 所以PO -34

二三级水解很小,可由一级水解平衡求 [OH -]。 PO -34+H 2O ≒ HPO -24+ OH -

0.1-x x x K 1

b =

x

x

-1.02

=2.2×102- 所以x=0.037 mol?L 1-

pH=-lg[H +

]=-lg

037

.0100.114

-?=12.57

[PO -

34]=0.1-0.037=0.063mol?L 1

-

9-19 计算10mL 浓度为0.30mol?L

1

-的HAc 和20mL 浓度为0.15mol?L 1

-HCN 混合得到的溶液

中的[H +

]、[Ac -

]、[CN -

]。 解: K a (HAc)=1.75×10

5

- K a (HCN)=6.2×10

10

-

由于HAc 的解离常数比HCN 大105

倍,HAc 在溶液中的解离占主导地位,求溶液

中[H +

]时可忽略HCN 提供的[H +

]。

混合后 c(HAc)=

20

1030.010+?=0.10mol?L

1

- c(HCN)=

20

1015.020+?=0.1mol?L

1

-

溶液中 [H +

]和[Ac -

]相同

∴ [Ac -]=[H +

]=

)()(HAC c HAC K a =1.32×

103

-mol?L 1-

HCN ≒ H + + CN -

0.1-y 1.32×103-+y y K a (HCN)=

y

y y -+?-1.0)

10

32.1(3

= 6.2×1010- 解得 y=4.7×108- mol?L 1-

所以 [CN -]=4.7×108- mol?L 1-

9-20 今有3种酸ClCH 2COOH 、HCOOH 和(CH 3)2AsO 2H ,它们的电离常数分别为1.40×103-,

1.77×104-和6.40×107-,试问:

(1) 配制pH=3.50的缓冲溶液选用那种酸最好?

(2) 需要多少毫升浓度为4.0mol?L 1-的酸和多少克NaOH 才能配成1L 共轭酸碱对的

总浓度为1.0mol?L 1-的缓冲溶液。

解:(1)pK 1

a =-lg1.40×103-=2.85

pK 2

a =-lg1.77×104-=3.75

pK 3

a =-lg6.40×107-=6.2

所以选用HCOOH 最好。

(2) 设所形成的缓冲溶液中HCOOH 为xmol,HCOONa 为ymol 据pH= pK a -lg

b

a n n

3.5=3.75-lg

y

x (1)

x+y=1 (2) 解得 x=0.64 y=0.36 所以 m(NaOH)=0.36×40=14.4g

V(HCOOH)=

4

36

.064.0+=0.25L=250mL

9-22 分别计算下列混合溶液的pH :

(1)50.0m L0.200 mol?L 1-NH 4Cl 和50.0mL0.200 mol?L 1-NaOH 。 (2)50.0mL0.200 mol?L 1

-NH 4Cl 和25.0mL0.200 mol?L

1

-NaOH 。 (3) 25.0 mL0.200 mol?L

1

-NH 4Cl 和50.0mL0.200 mol?L

1

-NaOH 。 (4) 20.0mL1.00 mol?L

1

-H 2C 2O 4和30.0mL1.00 mol?L

1

-NaOH 。

解:(1) 混合后溶液中存在0.01molNH 3? H 2O 和0.01molNaCl

c(NH 3? H 2O)=05

.005.001

.0+=0.1mol?L

1

-

b

K c =

5

10

77.11.0-?>500 所以 [OH -

]=c K b =1.33×10

3

- mol?L

1

-

∴pH=11.12

(2)混合后溶液中存在0.005molNH 3?H 2O 0.005NH 3Cl

∴pH=PK b -lg

)

()(2

3

4O H

NH

n Cl NH n ?= PK b -lg1.77×10

5

-=4.75

∴pH=14-4.75=9.25∴

(3)混合溶液中存在0.005mol NH 3? H 2O 0.005molNaOH 在NaOH 存在下, NH 3? H 2O 电离度更小,可忽略不计

[OH -]=075

.0005.0=6.67×10 mol?L 1- pH=-lg

]

[-

OH

K w =12.82

(4)

9-23 在烧杯中盛有0.2 mo l?L 1-20mL 乳酸(分子式HC 3H 5O 3,常用符号Hlac 表示,酸常数

K a =1.4×10

4

-), 向该烧杯逐步加入0.20 mol?L

1

-NaOH 溶液,试计算:

⑴ 未加NaOH 溶液前溶液的pH 。 ⑵ 加入10.0mLNaOH 后溶液的pH 。 ⑶ 加入20.0mL 后溶液的pH 。 ⑷ 加入30.0mL 后溶液的pH 。 解:(1)

a

K K >500

∴[H +

]=c K a ?=2.010

4.14

??-=5.29×10

3

-

pH=-lg [H +]=2.28

(2) 混合溶液中存在0.002molNa C 3H 5O 3 0.002molH C 3H 5O 3

pH= pK a -lg

)

()(353353O H NaC n O H HC n =-lg1.4×10

4

-=3.85

(3) 混合溶液中存在0.004molNaC 3H 5O 3 NaC 3H 5O 3=

04

.0004.0=0.1mol?L

1

-

K b =

a

w K K =

4

1410

4.1100.1--??

[OH -

]=c K b ?=4

1410

4.1100.11.0--???

=2.67×106-mol?L 1-

pH=-lg

]

[-

OH

K w =8.43

(4) 混合溶液中存在0.004molNa C 3H 5O 3,0.002molNaOH

在NaOH 存在下,C 3H 5O -3的水解被抑制,所以忽略C 3H 5O -

3的电离 [OH -]=c(NaOH)=

03

.002.0002.0+=0.04 mol?L 1-

pH=-lg [H +

]=-lg ]

[-

OH

K w =12.6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证明(二) 一、公理(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 (2)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 (3)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推论: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 二、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的其他性质: ①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等于45° ②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 ③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腰长为a ,底边长为b ,则2 b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上数学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已知x=2是一元二次方程x2+mx+2=0的一个解,则m的值是() A.﹣3 B. 3 C.0 D.0或3 2.方程x2=4x的解是() A.x=4 B.x=2 C.x=4或x=0 D.x=0 3.如图,在?ABCD中,AB=6,AD=9,∠BAD的平分线交BC于点E,交DC的延长线于点F,BG⊥AE, 垂足为G,若BG=,则△CEF的面积是() A.B.C.D. 3题 4.在面积为15的平行四边形ABCD中,过点A作AE垂直于直线BC于点E, 作AF垂直于直线CD于点F,若AB=5,BC=6,则CE+CF的值为() A.11+B.11﹣C.11+或11﹣D.11+或1+ 5.有一等腰梯形纸片ABCD(如图),AD∥BC,AD=1,BC=3,沿梯形的高DE剪下,由△DEC与四边形ABED不一定能拼成的图形是() A.直角三角形B.矩形C.平行四边形D.正方形 5题 6.如图是由5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它的俯视图为() A.B.C.D. 7.下列函数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A.y=x B.y=kx﹣1 C.y=D.y= 8.矩形的面积一定,则它的长和宽的关系是() A.正比例函数B.一次函数C.反比例函数D.二次函数 9.已知一组数据:12,5,9,5,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极差是5 B.中位数是9 C.众数是5 D.平均数是9 10.在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红色、黑色、白色的玻璃球共有40个,除颜色外其他完全相同,小明通过多次摸球试验后发现其中摸到红色球、黑色球的频率稳定在15%和45%,则口袋中白色球的个数可能是()A.24 B.18 C.16 D. 6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1.某商品经过连续两次降价,销售单价由原来的125元降到80元,则平均每 次降价的百分率为_____. 12.如图,△ABC中,DE垂直平分AC交AB于E,∠A=30°,∠ACB=80°, 则∠BCE=_________度. 13.有两张相同的矩形纸片,边长分别为2和8,若将两张纸片交叉重叠,则得到重叠部分面积最小是 _________,最大的是_________. 14.直线l1:y=k1x+b与双曲线l2:y=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

第9章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九 一、用适当内容填空 1.计算机系统运行和操作的最小功能单位是指令,一台计算机中全部指令的集合称为指令系统。 2.计算机能够直接识别的程序设计语言是机器语言,其直接使用机器指令或二进制格式编写程序。 3.汇编语言是一种低级语言,它是面向过程的语言。高级语言书写的源程序可以通过解释或编译方式来执行。 4.字符型是一种基本数据类型,一般程序设计语言中都采用 8位二进制位来表示,其对应值的范围是 0-255 。 5.在程序中要处理200名学生一门课的成绩信息,应该定义数组类型变量;要处理200名学生的档案资料应该定义记录或结构类型变量。 6.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值不可改变的量称为常量,可改变的量称为变量。 7.结构化程序设计的3种基本逻辑结构为顺序、分支或选择和重复或循环,合理使用这3种控制结构可以表现任何复杂的控制关系。 8.过程是功能独立或需要多次调用的程序段,它也可以称为函数或子程序。 9.一段程序代码需要多次反复执行,需要使用重复或循环结构来表达;根据判断条件结果决定是否执行一段程序,应该使用分支或选择结构表示。 10.循环也称为重复,其对应两种类型,分别为当型结构和直到型结构。 11.面向过程程序设计的核心是算法和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核心是类和对象。 12.结构化程序设计应遵循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模块化和限制使用goto语句原则。 13.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能够使程序易读、易理解、易维护和结构良好。虽然这种方法具有许多优点,但它仍是一种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方法。 14.VB是一个可视化操作界面、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在VB中可以直接创建Access 数据库。 15.在VB窗口中添加的对象都具有若干属性,在窗口设计阶段改变对象属性可以在①属性窗口中操作,在程序运行时改变属性应该在相关对象事件代码中操作。 16.类是一组数据及该组数据能够实现操作的封装体。在类与对象的关系中,类是对对象的抽象,而对象是类的实例。 17.在面向对象方法中,信息隐藏是通过对象的封装性来实现的;同样的消息被不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九年级(上册) 班级姓名 第一章证明(二) 1、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判定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也相等 判定:SSS、SAS、ASA、AAS、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及推论 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 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度;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满足“三线合一”的性质;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判定定理: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或者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度,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4、直角三角形 (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命题包括已知和结论两部分;逆命题是将倒是的已知和结论交换;正确的逆命题就是逆定理。 (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5、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分别以线段的两个端点A、B为圆心,以大于AB的一半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M、N;作直线MN,则直线MN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6、角平分线 (1)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全册: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

超级资源: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 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一) 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课前准备;第二环节:设置情境,提出课题;第三环节:猜想、探究与证明;第四环节:性质应用与巩固;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 1、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搜集菱形的相关图片。 2、教师准备菱形纸片,上课前发给学生上课时使用。 第二环节设置情境,提出课题 【教学内容】 学生:观察衣服、衣帽架和窗户等实物图片。 教师:同学们,在观察图片后,你能从中发现你熟悉的图形吗?你认为它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呢? 学生1:图片中有八年级学过的平行四边形。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彩图中的平行四边形与 ABCD相比较,还有不同点吗? 学生2:彩图中的平行四边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任意两条邻 边也相等。 教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像这样,“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第三环节猜想、探究与证明 【教学内容】 1、想一想 ①教师: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你能列举一些

这样的性质吗? 学生:菱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②教师:同学们,你认为菱形还具有哪些特殊的性质?请你与同伴交流。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菱形的性质,组长组织组员讨论,让尽可能多的组员发言,并汇总结果。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启发同学们类比平行四边形,从图形的边、角和对角线三个方面探讨菱形的性质。对学生的结论,教师要及时评价,积极引导,激励学生。 2、做一做 教师:请同学们用菱形纸片折一折,回答下列问题: (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2)菱形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 学生活动:分小组折纸探索教师的问题答案。组长组织,并汇总结果。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怎样折纸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学生研讨完毕,教师要展示汇总学生的折纸方法以及相应的结论,以便于后面的教学。 师生结论:①菱形是周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是菱形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②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3、证明菱形性质 教师:通过折纸活动,同学们已经对菱形的性质有了初步的理解,下面我们要对菱形的性质进行严格的逻辑证明。 教师活动:展示题目 已知:如图1-1,在菱形ABCD 中,AB=AD, 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求证:(1)AB=BC=CD=AD ;(2)AC ⊥BD. 师生共析:①菱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邻边相等, 这样就可以证明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了。 ②因为菱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点O 是对角线AC 与BD 中点;又因为在菱形中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这样就可以利用“三线合一”来证明结论了。 学生活动:写出证明过程,进行组内交流对比,优化证明方法,掌握相关定理。 证明:(1)∵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 CD , AD= BC (菱形的对边相等). 又∵AB=AD ∴AB=BC=CD=AD (2)∵AB=AD ∴△ABD 是等腰三角形 又∵四边形ABCD 是菱形 ∴OB=OD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在等腰三角形ABD 中,∵OB=OD ∴AO ⊥BD 即AC ⊥BD 教师活动:展示学生的证明过程,进行恰当的点评和鼓励,优化学生的证明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证明能力,最后强调“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让学生 A

数据结构查找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查找 一、选择题 1.若查找每个记录的概率均等,则在具有n个记录的连续顺序文件中采用顺序查找法查找一个记录,其平均查找长度ASL为( )。 A. (n-1)/2 B. n/2 C. (n+1)/2 D. n 2. 下面关于二分查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表必须有序,表可以顺序方式存储,也可以链表方式存储 C. 表必须有序,而且只能从小到大排列 B. 表必须有序且表中数据必须是整型,实型或字符型 D. 表必须有序,且表只能以顺序方式存储 3. 用二分(对半)查找表的元素的速度比用顺序法( ) A.必然快 B. 必然慢 C. 相等 D. 不能确定 4. 具有12个关键字的有序表,折半查找的平均查找长度() A. 3.1 B. 4 C. 2.5 D. 5 5.当采用分块查找时,数据的组织方式为 ( ) A.数据分成若干块,每块内数据有序 B.数据分成若干块,每块内数据不必有序,但块间必须有序,每块内最大(或最小)的数据组成索引块 C. 数据分成若干块,每块内数据有序,每块内最大(或最小)的数据组成索引块 D. 数据分成若干块,每块(除最后一块外)中数据个数需相同 6. 二叉查找树的查找效率与二叉树的( (1))有关, 在 ((2))时其查找效率最低 (1): A. 高度 B. 结点的多少 C. 树型 D. 结点的位置 (2): A. 结点太多 B. 完全二叉树 C. 呈单枝树 D. 结点太复杂。 7. 对大小均为n的有序表和无序表分别进行顺序查找,在等概率查找的情况下,对于查找失 败,它们的平均查找长度是((1)) ,对于查找成功,他们的平均查找长度是((2))供选择的答案: A. 相同的 B.不同的 9.分别以下列序列构造二叉排序树,与用其它三个序列所构造的结果不同的是( ) A.(100,80, 90, 60, 120,110,130) B.(100,120,110,130,80, 60, 90) C.(100,60, 80, 90, 120,110,130) D. (100,80, 60, 90, 120,130,110) 10. 在平衡二叉树中插入一个结点后造成了不平衡,设最低的不平衡结点为A,并已知A的左孩子的平衡因子为0右孩子的平衡因子为1,则应作( ) 型调整以使其平衡。 A. LL B. LR C. RL D. RR 11. 下面关于m阶B-树说法正确的是( ) ①每个结点至少有两棵非空子树;②树中每个结点至多有m一1个关键字; ③所有叶子在同一层上; ④当插入一个数据项引起B树结点分裂后,树长高一层。 A.①②③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③ 12. m阶B-树是一棵( ) A. m叉排序树 B. m叉平衡排序树 C. m-1叉平衡排序树 D. m+1叉平衡排序树 15. 设有一组记录的关键字为{19,14,23,1,68,20,84,27,55,11,10,79},用链 地址法构造散列表,散列函数为H(key)=key MOD 13,散列地址为1的链中有()个记录。 A.1 B. 2 C. 3 D. 4 16. 关于哈希查找说法不正确的有几个( ) (1)采用链地址法解决冲突时,查找一个元素的时间是相同的 (2)采用链地址法解决冲突时,若插入规定总是在链首,则插入任一个元素的时间是相同的 (3)用链地址法解决冲突易引起聚集现象 (4)再哈希法不易产生聚集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上)数学知识点答案 第一章证明(一) 1、你能证明它吗? (1)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判定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也相等 判定:SSS、SAS、ASA、AAS、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及推论 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度;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满足“三线合一”的性质;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 判定定理: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或者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度,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直角三角形 (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命题包括已知和结论两部分;逆命题是将倒是的已知和结论交换;正确的逆命题就是逆定理。 (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分别以线段的两个端点A、B为圆心,以大于AB的一半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M、N;作直线MN,则直线MN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4、角平分线 (1)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性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出角平分线

新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

2014年(新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 (八下前情回顾)※平行四边的定义:两线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顶点连成 的线段叫做它的对角线 ...。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若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两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每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 ※菱形的判别方法: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 ..。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矩形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根据定义)。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正方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正方形常用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矩形、菱形和平行边形四者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梯形定义: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各章知识点汇总

最新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第三章概率的进一步认识 第四章图形的相似 第五章投影与视图 第六章反比例函数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1.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每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 ※菱形的判别方法: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1.2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 .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矩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是轴对称

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矩形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根据定义).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1.3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正方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正方形常用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矩形、菱形和平行边形四者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梯形定义: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 ※ 鹏翔教图3

※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2.2 ...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3 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4 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5 一元二次方程的跟与系数的关系 2.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且都可以化为02=++c bx ax (a 、b 、c 为 常数,a ≠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 ※把02=++c bx ax (a 、b 、c 为常数,a ≠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 为二次项系数;b 为一次项系数;c 为常数项.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①配方法 <即将其变为0)(2 =+m x 的形式> ②公式法 a ac b b x 242-±-= (注意在找abc 时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③分解因式法 把方程的一边变成0,另一边变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来求解.

数据结构查找习题及答案汇编

第9章查找 一、单选题 1.对一棵二叉搜索树按()遍历,可得到结点值从小到大的排列序列。 A. 先序 B. 中序 C. 后序 D. 层次 2.从具有n个结点的二叉搜索树中查找一个元素时,在平均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大致为()。 A. O(n) B. O(1) C. O(logn) D. O(n2) 3.从具有n个结点的二叉搜索树中查找一个元素时,在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 A. O(n) B. O(1) C. O(logn) D. O(n2) 4.在二叉搜索树中插入一个结点的时间复杂度为()。 A. O(1) B. O(n) C. O(logn) D. O(n2) 5.分别以下列序列构造二叉搜索树,与用其它三个序列所构造的结果不同的是()。 A.(100,80,90,60,120,110,130) B.(100,120,110,130,80,60,90) C.(100,60,80,90,120,110,130) D.(100,80,60,90,120,130,110) 6.在一棵AVL树中,每个结点的平衡因子的取值范围是()。 A. -1~1 B. -2~2 C. 1~2 D. 0~1 7.根据一组关键字(56,42,50,64,48)依次插入结点生成一棵A VL树,当插入到值 为()的结点时需要进行旋转调整。 A. 42 B. 50 C. 64 D. 48 8.深度为4的A VL树至少有()个结点。 A.9 B. 8 C. 7 D. 6 9.一棵深度为k的A VL树,其每个分支结点的平衡因子均为0,则该平衡二叉树共有() 个结点。 A.2k-1-1 B.2k-1+1 C.2k-1 D.2k 10.在A VL树中插入一个结点后造成了不平衡,设最低的不平衡结点为A,并已知A的左 孩子的平衡因子为0,右孩子的平衡因子为1,则应作()型调整以使其平衡。 A. LL B. LR C. RL D. RR 二、判断题

北师大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证明(二) 一、公理(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 (2)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 (3)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推论: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 二、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的其他性质: ①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等于45° ②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 ③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腰长为a ,底边长为b ,则2 b

性质:(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2)三线合一 判定:(1)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四、直角三角形 (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4、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 22c b a =+ 其它性质: 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线将直角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2、常用关系式: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 两直角边的积=斜边与斜边上的高的积 (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三)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 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

数据结构查找习题及答案

第9章查找 一、单选题 1.对一棵二叉搜索树按()遍历,可得到结点值从小到大得排列序列。 A、先序? B、中序? C、后序? D、层次 2.从具有n个结点得二叉搜索树中查找一个元素时,在平均情况下得时间复杂度大致为()。 A、O(n) ? B、O(1)? C、O(logn) ? D、O(n2) 3.从具有n个结点得二叉搜索树中查找一个元素时,在最坏情况下得时间复杂度为(). A、O(n) ? B、O(1) ? C、O(logn) ?? D、O(n2) 4.在二叉搜索树中插入一个结点得时间复杂度为()。 A、O(1)??? B、O(n)? C、O(logn)?? D、O(n2) 5.分别以下列序列构造二叉搜索树,与用其它三个序列所构造得结果不同得就是()。 A。(100,80,90,60,120,110,130) B、(100,120,110,130,80,60, 90) C、(100,60, 80, 90,120,110,130) D、(100,80,60,90,120,130,110) 6.在一棵AVL树中,每个结点得平衡因子得取值范围就是()。 A、—1~1 B、—2~2C、1~2 ?D、0~1 7.根据一组关键字(56,42,50,64,48)依次插入结点生成一棵AVL树,当插入到值为() 得结点时需要进行旋转调整。 A、42?? B、50?? C、64?? D、48 8.深度为4得AVL树至少有()个结点。 A。9 B、8??C、7??D、6 9.一棵深度为k得A VL树,其每个分支结点得平衡因子均为0,则该平衡二叉树共有() 个结点。 A、2k—1—1?? B、2k-1+1? C、2k-1 ? D、2k 10.在A VL树中插入一个结点后造成了不平衡,设最低得不平衡结点为A,并已知A得左孩 子得平衡因子为0,右孩子得平衡因子为1,则应作( )型调整以使其平衡。 A、LL B、LR C、RL D、RR 二、判断题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

一、填空题 1.一个矩形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它的长比宽多8厘米,则矩形的宽x (厘米),应满足方程__________. 2.有一张长40厘米、宽30厘米的桌面,桌面正中间铺有一块垫布,垫布的面积是桌面的面积的21,而桌面四边露出部分宽度相同,如果设四周宽度为x 厘米,则所列一元二次方程是__________. 3.在一块长40 cm ,宽30cm 的矩形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剩下部分的面积刚好是矩形面积的3 2,则剪下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__________厘米. 4.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a ,个位上的数字是b ,则这个两位数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 5.两个连续整数,设其中一个数为n ,则另一个数为__________. 6.两个数之差为5,之积是84,设较小的数是x ,则所列方程为__________. 7.增长率问题经常用的基本关系式: 增长量=原量×__________ 新量=原量×(1+__________) 8.产量由a 千克增长20%,就达到_______千克. 二、选择题 1.用10米长的铁丝围成面积是3平方米的矩形,则其长和宽分别是 A.3米和1米 B.2米和1.5米 C.(5+3)米和(5-3)米 D.米米和21352135-+ 2.如果半径为R 的圆和边长为R +1的正方形的面积相等,则 A.11--=ππR B.1 1-+=ππR §2.5.1 一元二次方程

C.112--+=ππR D.1 12-++=ππR 3.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小4,且个位数与十位数的平方和比这个两位数小4,设个位数是x ,则所列方程为 A.x 2+(x +4)2=10(x -4)+x -4 B.x 2+(x +4)2=10x +x +4 C.x 2+(x +4)2=10(x +4)+x -4 D.x 2+(x -4)2=10x +(x -4)-4 4.三个连续偶数,其中两个数的平方和等于第三个数的平方,则这三个数是 A.-2,0,2或6,8,10 B.-2,0,2或-8,-8,-6 C.6,8,10或-8,-8,-6 D.-2,0,2或-8,-8,-6或6,8,10 5.某经济开发区今年一月份工业产值达50亿元,第一季度总产值175亿元,问二、三月份平均每月增长率是多少?设平均每月增长率为百分之x ,则 A.50(1+x )2=175 B.50+50(1+x )2=175 C.50(1+x )+50(1+x )2=175 D.50+50(1+x )+50(1+x )2=175 6.一项工程,甲队做完需要m 天,乙队做完需要n 天,若甲乙两队合做,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天数为 A.m +n B.21(m +n ) C.mn n m + D.n m mn + 三、请简要说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四、列方程解应用题 如右图,某小区规划 在长32米,宽20米的矩形场地ABCD 上修建三条同样宽的3 条小路,使其中两条与AD 平行,一条与AB 平行,其余部分 种草,若使草坪的面积为566米2,问小 路应为多宽?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1.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每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 ※菱形的判别方法: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1.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矩形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根据定义)。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1.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正方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正方形常用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矩形、菱形和平行边形四者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梯形定义: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一条腰和底垂直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2.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2.2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3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4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5一元二次方程的跟与系数的关系

第9章 查找练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查找 单项选择题 1.顺序查找法适合于存储结构为的线性表。 A. 散列存储 B. 顺序存储或链接存储 C. 压缩存储 D. 索引存储 2.对线性表进行二分查找时,要求线性表必须。 A. 以顺序方式存储 B. 以顺序方式存储,且结点按关键字有序排列 C. 以链接方式存储 D. 以链接方式存储,且结点按关键字有序排列 3.采用顺序查找方法查找长度为n的线性表时,每个元素的平均查找长度为。 A. n B. n/2 C. (n+1)/2 D. (n-1)/2 4.采用二分查找方法查找长度为n的线性表时,每个元素的平均查找长度为。 A. O(n2) B. O(nlog2n) C. O(n) D. O (logn) 5.二分查找和二叉排序树的时间性能。 A. 相同 B. 不相同 6.有一个有序表为{1,3,9,12,32,41,45,62,75,77,82,95,100},当二分查找值为82的结点时,次比较后查找成功。 A. 1 B. 2 C. 4 D. 8 7.设哈希表长m=14,哈希函数H(key)=key%11。表中有4个结点: addr(15)=4 addr(38)=5 addr(61)=6 addr(84)=7 其余地址为空,如用二次探测再散列处理冲突,关键字为49的结点的地址是。 A. 8 B. 3 C. 5 D. 9 8.有一个长度为12的有序表,按二分查找法对该表进行查找,在表内各元素等概率情况下查找成功所需的平均比较次数为。 A. 35/12 B. 37/12 C. 39/12 D. 43/12 9.采用分块查找时,若线性表中共有625个元素,查找每个元素的概率相同,假设采用顺序查找来确定结点所在的块时,每块应分个结点最佳地。 A. 10 B. 25 C. 6 D. 625 10.如果要求一个线性表既能较快地查找,又能适应动态变化的要求,可以采用查找方法。 A. 分块 B. 顺序 C. 二分 D. 散列 填空题 1.顺序查找法的平均查找长度为;二分查找法的平均查找长度为;分块查找法(以顺序查找确定块)的平均查找长度为;分块查找法(以二分查找确定块)的平均查找长度为;哈希表查找法采用链接法处理冲突时的平均查找长度为。 2.在各种查找方法中,平均查找长度与结点个数n无关的查找方法是。 3.二分查找的存储结构仅限于,且是。 4.在分块查找方法中,首先查找,然后再查找相应的。 5.长度为255的表,采用分块查找法,每块的最佳长度是。 6.在散列函数H(key)=key%p中,p应取。 7.假设在有序线性表A[1..20]上进行二分查找,则比较一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则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第十六课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教学设计 尚志市希望中学马明艳 一、课程标准 阐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学科学习方法。随着其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乐于发表对事物的独特见解并渴望被肯定。教学中,教师应因势利导,为其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在教学活动中培养、提升其思维能力。但同时,由于初中学生仍以感性思维为主,对知识的了解往往缺乏整体性、完整性,或浮于表面,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思想上加以引导、点拨,在方法上加以规范。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日本明治维新前的社会状况,理解改变日本历史现状的必要性。 全面了解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通过分析具体的维新措施来探讨其对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历史作用,初步培养学生客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立足论从史出的原则,充分利用、发掘教科书的小字、史料、插图以及影像资料,创设逼真的历史情境,充分展现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使历史知识生动鲜活起来,以利用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感悟明治维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感悟大和民族追求近代化的拼搏精神,进而树立追求进步、学习先进的意识。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国家、民族要屹立于世界,就要顺应历史发展要求,选择适合国家民族发展的道路,同时不能威胁其他国家的利益。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难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五、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初三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依据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倡:“合作探究”、“历史教学生活化”的理念,采用讲述、设问、启发、创设情境、图示、图表法、拓展研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影像、图片、文字资料及老师的设问中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材料阅读法、归纳总结法、图表记忆法、历史想像法;掌握辩证地、全面地评价历史事物的历史学科方法 六、教学流程: (一)导言:14课中我们学习了俄国,谁能告诉老师俄国是通过什么方式走上

北师大数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 . . . . 北师大数学九年级上册 期末试题 温馨提示: 1、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共三道大题,总分120分 2、自信+智慧+细心=成功、可爱的孩子们,加油吧!!! 3、易题不丢失半分,难题不放弃努力! 一、选择题:(每题3分,满分30分) 1.有一实物如图,那么它的主视图是( ) A . B . C . D . 2.下列四个点,在反比例函数6 y x =图象上的是( ) A .(1,6-) B .(2,4) C .(3,2-) D .(6-,1-) 3.如图,M 是△ABC 的边BC 的中点,AN 平分∠BAC,且BN⊥AN,垂足为N ,且AB=6,BC=10,MN=1.5,则△ABC 的周长是( ) A . 28 B . 32 C . 18 D . 25 4.如图,△ABC 中,∠A=90°,BE 是角平分线,AC=10cm ,CE=6cm ,则点E 到BC 的距离为( ) A .6cm B .4cm C .10cm D .2cm 5.下,身高1.6米的小强影子长为1.2米,同一时刻影长为15米的旗杆高是( ) A.20米 B.16米 C.18米 D.15米 (第3题) 6.广场地面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图案(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2米和1米,小亮随机向大正方形部区域扔石子,则石子落到小正方形(阴影)区域的概率是( ) A . 31 B . 41 C .5 1 D .55 7.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若这个几何体最多有m 个小正方体组成,最少有n 个小正方体组成,则m+n=( ) A.15 B.16 C. 17 D.18 8.如图,在□ABCD 中,F 为对角线BD 上一点,且BF:FD=1:2,且∠AEC=∠DCE , 则下列结论不正确... 的是( ) A .∠AEB=∠ADC B .E 是BC 中点 C .四边形AEC D 是等腰梯形 D . 2AFD EFB S S =△△ 9. 如图,直线)0(>=k kx y 与双曲线x y 2 = 交于A 、B 两点,若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 ()11,y x ,B ()22,y x ,则1221y x y x +的值为( ) A .-8 B .4 C .-4 D . 0 10. 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M 是BC 的中点,CM=2.点P 是BD 上一动点,则PM+PC 的最小值是( ) A.2 B.22 C.52 D.24 二、填空题(每题3分,满分30分) 11.函数1 3 y x = - 中,自变量x 的取值围是_______________. 12.已知一元二次方程032 =++px x 的一个根为3-,则另一个根是 . 13.如图,底角为35°的等腰三角形纸片,现过底边上一点, 沿与底边垂直的方向将其剪开,分成三角形和四边形两部分, 则四边形中最大角的度数是 . 14.某空调厂四月份的产量为1000台,由于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六月份的产量提高到 (第13题) 35° (第9题图) A y O B x A D C B (第8题图) E F (第4题图) _ F _ A _ G _ H _ D _ E _ C _ B (第6题图) (第10题) 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 考号 姓名 班级 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 ΔΔΔΔΔΔΔ 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 装 订 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