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信息不对称的危害及对策分析

信息不对称的危害及对策分析

信息不对称的危害及对策分析
信息不对称的危害及对策分析

信息不对称的危害及对策分析

摘要:文章对信息不对称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做了简要概述和分析,又对信息不对称的危害做了分析,对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策略提出见解。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信息;危害;对策

信息不对称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甚至可以说任何经济活动中都蕴含着信息不对称问题。

1信息不对称概念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交易中双方对于交易对象的内容所拥有信息不相等的一种经济现象。一般而言,卖家比买家拥有更多关于交易物品的信息,用一句俗话说就是:买方没有卖方精。但相反的情况也有可能存在。

30多年前,三位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乔治·阿克尔洛夫和迈克尔·斯彭斯提出了信息不对称理论。该理论认为:市场交易中,卖方比买方更了解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通过向信息贫乏的一方传递可靠信息而在市场中获益;买卖双方中拥有信息较少的一方会努力从另一方获取信息;市场信号显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固有特征,要想减少信息不对称对经济产生的危害,政府应在市场体系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1]。这一理论为很多市场现象提供了解释,如股市沉浮、就业抉择、信贷配给、商品促销、市场占有等。并成为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广泛应用到从传统的农产品市场到现代金融市场等许多领域。

2 信息不对称的几种表现

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来自不正当或不规范的市场竞争行为,我认为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客户对经营方或某种产品存在主管偏见。2008年暑假在北京古玩市场调研时发现,不少客户买东西先问卖主是哪的人,卖主的身份极大地影响着交易成功与否,而不仅仅在于看商品的质量、价格怎么样。在其他行业中也存在着类似的

会计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及其对策

自考毕业论文 题目:会计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及对策 专业:会计 学生姓名冯春梅准考证号 011812306304 指导教师杨秀琼职称讲师 日期 2014年6月10日

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中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明确本声明的法律责任,本人对本论文导致的所有问题承担全部责任。 论文作者签名:冯春梅日期:年月日

目录 引言 (2) 一、会计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形式 (2) 二、会计信息不对称的原因 (3) 1、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 (3) 2、社会各方对会计信息理解上的误区 (3) 3、会计信息在传递上的滞后性 (3) 三、会计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4) 1、外部信息使用者蒙受经济损失 (4) 2、恶化企业的筹资环境 (4) 3、会计人员贪污与管理当局腐败 (5) 4、整个市场的公正性受到质疑 (5) 四、抑制会计信息不对称的对策 (5) 1、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5) 3、培育社会诚信文化,强化伦理道德建设 (5) 4、强化政府管制和会计立法 (5) 结论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会计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及对策 专业名称会计学生姓名冯春梅 指导教师:杨秀琼 摘要:当前,我国会计信息不对称已经成为困扰企业、投资者、经营管理者等各方的突出问题,会计信息不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战略。 关键词:诺基亚发展战略产品差异化战略

引言 在信息社会中,纷繁错杂的信息让人眼花缭乱。经济活动中有一些人可能比其他人具有信息优势,一些人掌握了另外一些人所没有的信息,这就产生了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不对称可能产生种种问题,投资人的经济损失、经营者的腐败行为、甚至整个经济市场的公正性受到质疑,这些无一不给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带来危害。更有甚者,会造成金融风暴以及政治动乱。会计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影响之大不容忽视,如何克服会计信息不对称也成为时下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不仅在我国,西方很多学者也对此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我国目前也出台一些政策来弱化会计信息不对称。本题就会计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各方面影响进行一系列探讨,并针对这些弊端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会计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形式 所谓会计信息不对称性是指企业由于选择了特定的会计方法而造成会计报表的信息披露偏向于某一特定的信息使用者。 (1)、从参与的主题来看,会计信息部对称包括内部的不对称性和内部与外部的不对称性。内部不对称性指管理当局与会计人员之间的会计信息不对称,管理当局由于不亲自参与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过程,他们对企业经济活动的了解往往不及会计人员,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不对称性,指股东、债权人等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所掌握的会计信息不及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 (2)从表现形式来看,会计信息不对称包括时间和内容两方面的不对称,从时间上看,会计信息的提供方(会计人员)了解信息要早于会计信息的需求方(管理当局和外部使用者),而管理当局又要早于外部使用者;从内容上看,会计人员、管理当局、外部使用者三者之间的信息量呈递减分布。由于种种目的,会计人员可能像管理当局隐瞒会计信息,及会计人员与管理当局合谋向外部披露虚假和不全面的会计信息,从而造成三者之间会计信息也呈不对称分布。 另外会计信息的不对称表现在:逆向选择,或者说“隐藏信息”,是指市场的某一方假如能够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益而使另一方受损,倾向于与对方签订协议进行交易,也就是隐藏信息以谋取私利; 道德风险,或者说“隐藏行为”,是指交易双方在交易协议签订后,其中一方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有目的地损害另一方的利益而增加自己的利益的行为,也就是利用

市场失灵案例分析

市场失灵案例分析 答:市场失灵指的是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造成市场失灵的二个主要原因是:成本或利润价格的传达不适切,进而影响个体经济市场决策机制;以及次佳的市场结构。 市场失灵的表现有: 1、商品或服务价格的不正常上涨。一方面由于商品或服务供不应求或者是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商品或服务价格大幅度上涨,从而是社会经济资源无法实现最大效用;另一方面,这一现象最终将导致收入与财富的分配不均。 2、以伪劣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由于市场供不应求,物价不断上涨,商品的销售利润也不断增加,在缺乏政府管制和对商品质量的严格规定与检验的条件下,一些厂商为谋取暴利生产伪劣产品以牟取暴利。 3、商家在提供商品和服务时没有考虑其负的“外部性”。由于企业生产或营业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因而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或是消耗一定的资源才能弥补,从而有些厂商摒弃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而不顾及社会的整体利益以牟取私利,造成外部不经济。 4、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这是因为市场机制遵循的是资本与效率的原则。资本与效率的原则又存在着“马太效应”。从市场机制自身作用看,这是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资本拥有越多在市场失灵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这种拉大又会由于影响到消费水平而使市场相对缩小,进而影响到生产,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社会经济资源不能实现最大效用。 5、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或者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 6、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竞争是有条件的,一般来说竞争是在同一市场中的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之间展开的。但一方面,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和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和自由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垄断的出现,

医患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医患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提要本文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对医患关系中信息不对称因素的产生原因、表现特征及危害做了阐述。 关键词:医患关系;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医疗纠纷 中图分类号:F062.5文献标识码:A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的产生及其要点 微观信息经济学是研究在不确定、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如何寻求一种契约和制度安排来规范当事者双方的经济行为,又称为不对称信息经济学。而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定是理性的经济人和“完备信息”。在此前提下,任何经济行为的结果都是确定的和唯一的。因此,微观经济学的任务是最优化决策问题,即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效率最大化。以赫伯特·西蒙和肯尼思·阿罗为代表的一批欧美经济学家在六十年代率先对“充分信息假定”提出质疑,指出不确定性是经济行为的基本特征之一,任何决策都面临着大量的不确定性,抉择策略与行为后果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一种抉择可能有多种不同的后果,同一个后果也可能由不同的抉择产生。进入七十年代以后,乔治·斯蒂格勒、威廉·维克里、詹姆斯·米尔利斯等人对这一问题做了进一步研究,从现实的制度安排和经济实践中发现,不仅行为者的信息是不充分的,而且信息的分布是不均匀、不对称的,即同一经济行为的当事人双方所持有的信息量可能是不等的,这种状况会严重影响市场的运行效率并经常导致“市场失灵”。这一重要发现构成了不对称信息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信息不对称是信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也是交易契约设计的最基本原因。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在信息经济学中,一般将交易中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称为代理人,而将不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称为委托人。产生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知识水平高低不同和分工与专业化。信息不对称必定导致信息拥有方即代理人为牟取自身更大的利益使另一方的利益受到损害,这种行为在理论上就称作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该理论认为,市场中卖方比买方更了解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通过向信息贫乏的一方传递可靠信息而在市场中获益;买卖双方中拥有信息较少的一方会努力从另一方获取信息;市场信号显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的弊病,要想减少信息不对称对经济产生的危害,政府应在市场体系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这一理论为很多市场现象如股市沉浮、就业与失业、信贷配给、商品促销、商品的市场占有等提供了解释,并成为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被广泛应用到从传统的农产品市场到现代

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Asymmetric Information theory) [编辑] 什么是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由三位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乔治·阿克尔洛夫和迈克尔·斯彭斯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市场中卖方比买方更了解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通过向信息贫乏的一方传递可靠信息而在市场中获益;买卖双方中拥有信息较少的一方会努力从另一方获取信息;市场信号显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的弊病,要想减少信息不对称对经济产生的危害,政府应在市场体系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这一理论为很多市场现象如股市沉浮、就业与失业、信贷配给、商品促销、商品的市场占有等提供了解释,并成为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被广泛应用到从传统的农产品市场到现代金融市场等各个领域。 [编辑] 信息不对称理论产生背景 信息不对称这一现象早在70年代便受到三位美国经济学家的关注和研究,它为市场经济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现在看来,信息不对称现象简直无处不在,就像周身遍布的各种名牌商品。按照这一理论,名牌本身也在折射这一现象,人们对品牌的崇拜和追逐,从某种程度上恰恰说明了较一般商品而言,名牌商品提供了更完全的信息,降低了买卖双方之间的交易成本。这一理论同样也适应于广告,在同

质的情况下,花巨资广而告之的商品因为比不做广告或少做广告者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所以它们更容易为消费者接受。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意义当然不止于此。它不仅要说明信息的重要性,更要研究市场中的人因获得信息渠道之不同、信息量的多寡而承担的不同风险和收益。三位经济学家分别从商品交易、劳动力和金融市场三个不同领域研究了这个课题,最后殊途同归。最早研究这一现象的是阿克尔洛夫,1970年,他在哈佛大学经济学期刊上发表了著名的《次品问题》一文,首次提出了“信息市场”概念。阿克尔洛夫从当时司空见惯的二手车市场入手,发现了旧车市场由于买卖双方对车况掌握的不同而滋生的矛盾,并最终导致旧车市场的日渐式微。在旧车市场中,卖主一定比买主掌握更多的信息。为了便于研究,阿克尔洛夫将所有的旧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保养良好的车,另一类是车况较差的“垃圾车”,然后再假设买主愿意购买好车的出价是20000美元,差车的出价是10000美元,而实际上卖主的收购价却可能分别只有17000美元和8000美元,从而产生了较大的信息差价。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如果让买主不经过旧车市场而直接从车主手中购买,那将产生一个更公平的交易,车主会得到比卖给旧车市场更多的钱,与此同时买主出的钱也会比从旧车市场买的要少。但接下来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当买主发现到自己总是在交易中处于不利位置,他会刻意压价,以至低于卖主的收购价,例如好车的出价只有15000元,差车价只出7000元,这便使得交易无法进行,面对这种情况,旧车交易市场的卖主通常会采取以次充好的手段满足低价位买主,从而使得旧车质量越来越差,最后难以为继。 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使得交易中总有一方会因为获取信息的不完整而对交易缺乏信心,对于商品交易来说,这个成本是昂贵的,但仍然可以找到解决的方法。还是以旧车交易市场为例,对于卖主来说,如果他们一贯坚持只卖好车不卖一辆“垃圾车”,长此以往建立的声誉便可增加买主的信任,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对于买主而言,他们同样也可以设置更好的策略将“垃圾车”剔除出来。本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另外两个得主斯宾塞和斯蒂格利茨,则提供了企业和消费者如何从各式各样的商品中去芜存精的方法 斯宾塞的研究着重于劳动力市场,他从长期的观察发现,在劳动力市场存在着用人单位与应聘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情况,为了谋到一个较好的单位,应聘者往往从服装到毕业文凭挖空心思层层包装,使用人单位良莠难辨。在这里,斯宾塞提出了一个所谓的“获得成本”概念,他举例说,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应聘者如果具有越难获得的学历就越具可信度,比如说拥有哈佛文凭应聘者的才能,就比一般学校的毕业文凭更有可信度。对于人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斯宾塞在其博士论文《劳动市场的信号》中做了详尽的表述。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政府,当它们不能直接了当地传达其个人偏好或意图时,“信号法”可以提供较大的帮助。例如举债经营传达出来的一个信号是:公司对未来收益有着良好的预期。名牌商品向消费者传达的一个准确无误的信号是:它是一种高含量的创造,就是应该比一般商品更贵也更值钱。当然如果品牌要保持自身阳春白雪的地位,必须限量生产。这一理论也

信息不对称与金融风险问题探讨

信息不对称与金融风险问题 [摘要]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导致了金融风险,显著地降低了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金融中介和金融制度在处置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而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上具有卓有成效的作用。信号传递、激励相容约束和其他制度安排在改变信息机制、强化风险控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从信息经济学角度来说,金融风险源于交易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是紧密相连的,永远达不到绝对完全和对称的状态,即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是常态,金融风险是必须面对的。 一、信息经济学中的风险描述 信息经济学认为风险是由于不确定性(uncertainty)而引起的可能性;相应的,金融风险就是人们在筹集和运用资金的活动中由于不确定性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风险概念的核心是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人们进行经济决策时不可能知道一切相关知识,更不可能准确地预见未来,这就决定了人们从事任何经济活动都会面临风险。然而,风险是可以减少的,减少不确定性就可以减少风险。根据申农的信息论,信息就是用来消除某种不确定性的东西。所谓不确定性实质就是一种信息不完全的状态,如果信息增加,不确定性就会减少,风险程度也就相应降低。 显然,不完全信息与风险有着本质的联系,或者说,不完全信息就是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在经济交易行为中,根据交易双方在信息占有方面地位的不同,我们可以将不完全信息状态区分为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两种情况。

在金融风险中,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国家风险等都属于对称信息条件下的风险。因为一般来说,影响这些风险的变量(利率、汇率、国家政策等)人们都不能事先得知,而只能在市场上共同观察到。以利率和汇率为例。正常情况下交易双方都不可确切预知未来市场价格的变动方向(从而占据信息优势),而只能根据公开的信息和市场供求状况作出预期,因而信息对称。利率和汇率的波动有可能给某一方带来风险,但这种可能性对金融交易双方来说是对等和公平的。在证券市场风险中,系统风险也属于对称信息条件下的风险,其中的风险因素包括政策、政治事件、经济周期、自然灾害等。正常情况下,这些信息变量在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分布是均等的,因而市场参与者面对的风险水平也是一样的。 然而,现实是,这种信息对称是相对的,信息不对称才是绝对的。以金融市场上的政策风险为例,由于我国金融体系预算软约束、体制漏洞严重、立法执法滞后,本应在政策信息对称的环境下进行的金融活动,往往由于一部分市场主体,尤其是银行、证券公司、上市公司通过不正当渠道事先得知政策动向,使交易性质发生逆转,成为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交易,这时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能够利用重大信息公布的时间差操纵市场,进行内幕交易,将风险转移给市场交易的另一方(主要是处于信息劣势的中小投资者),使其承担额外损失。正是认识到这一点,本文才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金融风险及防范作为探讨的重点。 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金融风险及实证分析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从事交易活动的双方针对交易对象以及环境状态的认识是很难相同的,其本质原因在于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因此,人们对与自身相关的信息的占有量总是多于他人,即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的含义有两点: (1)有关交易的信息在交易双方之间的分布是不对称的。例如,在银企关系中,企业对自身经营状况、前景以及偿债能力的了解显然比银行清楚;在证券市场上发行股票和债券的企业了解自身财务状况、资金投向及收益等信息,而投资者所知甚少。 (2)交易双方对各自在信息占有方面的地位是清楚的,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缺乏相关信息,但可以知道相关信息的概率分布,并据此对市场形成一定的预期。例如,银行不能确切知道每个企业的清偿能力,但能估计所有企业还贷的可能性,从而预见贷款的风险水平。

管理沟通技巧案例分析启示

管理沟通技巧案例分析启示 1,“把所有经理的椅子靠背锯掉” 麦当劳快餐店创始人雷·克罗克,是美国社会最有影响的十大企业家之一。他不喜欢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大部分工作时间都用在“走动管理上”,即到各公司、部门走走、看看、听听、问问。麦当劳公司曾有一段时间面临严重亏损的危机,克罗克发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各职能部门的经理有严重的官僚主义,习惯躺在舒适的椅背上指手画脚,把许多宝贵时间耗费在抽烟和闲聊上。于是克罗克想出一个“奇招”,将所有经理的椅子靠背锯掉,并立即照办。开始很多人骂克罗克是个疯子,不久大家开始悟出了他的一番“苦心”。他们纷纷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开展“走动管理”。及时了解情况,现场解决问题,终于使公司扭亏转盈。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Drucker)说:“人无法只靠一句话来沟通,总是得靠整个人来沟通。” 启示:全球著名的快餐企业麦当劳,有着非常值得借鉴的“下行沟通”之举,他让我们看到了克罗克的良苦用心。下行沟通,指的是对下级提供指导、控制,对业绩进行反馈、解释政策和程序等。由于在公司中的职位不同,经理人可能与员工的观点不一致,这是两者相互沟通的严重障碍。沟通双方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职位,地位的高低对沟通的方向和频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下级的需求,我们要认真倾听,对于他们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用心理解和分析,放下架子,腾出时间去与他们促膝谈心,互动交流!如此这样,才能更好的与下级做好沟通。 2,惠普公司“敞开式的办公室”与“直呼其名”的沟通政策, 在管理实践中,信息沟通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上级与下级之间全面有效的合作。但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合作往往会因下级的恐惧心理而形成障碍。一方面,如果上级过分威严,给人造成难以接近的印象,或者缺乏必要的同情心,不愿体恤下级,都容易造成下级人员的恐惧心理,影响信息沟通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由于下级自身心理畏惧,向上沟通时可能会“知而不言,言而不尽”,影响信息沟通。 为了更好地鼓励上行沟通,国内外很多知名的优秀企业都想方设法,制定了各式各样的“沟通政策”,用于保证有效的上行沟通。例如,制定完善的投诉程序;高层领导的开门政策、座谈会或热线电话;电子邮件或音频、视频对话;咨询、态度问卷和离职访谈;正式或非正式地参与决策;授权策略创造开放信任;外聘的独立调查员。以下是几家知名企业在上行沟通方面的特色作法。 惠普公司的办公室布局采用美国少见的“敞开式大房间”,惠普公司的每个人,包括最高主管,都是在没有隔墙、没有门户的大办公室里工作的。尽管这种随时可以见到的做法也有其缺点,但是惠普公司发现这种做法的好处远远超过其不利之处。 启示:管理哲学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惠普公司“敞开式的办公室”与“直呼其名”的沟通政策,这个做法鼓励并保证了沟通交流不仅是自上而下的,而且是自下而上的。同时,为了打消企业内部的因为等级差异而产生的沟通障碍,惠普公司要求对内不称头衔,即使对董事长也直呼其名。这样有利于沟通,创造无拘束和合作的气氛。 3,马拉松冠军的秘诀 1984年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山田本一获得世界冠军。有很多人为此置疑。两年后的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他再次获得冠军。

浅析信息不对称对于资本市场的影响

浅析信息不对称对于资本市场的影响 摘要: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依靠大量的信息,然而经济运行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得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不能很好的发挥它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这就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和监管机制来共同规范与指导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本文结合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情况,着力分析信息不对称的具体表现,并对政府监管部门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资本市场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信息披露制度 在经济活动中,信息是影响经济主体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信息经济学中主要研究信息是否完备、信息是否充分、信息是否对称。通常当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能够清楚地被有关利益各方了解的时候,这个经济主体选择的行为与当其他经济主体不能清楚地了解他的情况时的行为是不同的。市场经济活动有大量经济主体在参与,这些大量经济主体的活动就构成整个市场经济的总体运动。 市场交易双方所掌握的信息如果出现一方多、一方少,或者一方有、一方无的情况,就叫作出现了非对称信息。当交易的主体不是两个而是多个时,只要有一方比其他各方知道的多,或者有一方比其他各方知道的少,这种情况就叫做非对称信息。例如,董事会和总经理之间就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董事会聘用了总经理是希望总经理付出劳动和管理才能,使企业赢得最大的利润,但是关于总经理能力的大小、付出劳动的多少、工作努力程度的高低,董事会往往知道地非常有限,而总经理自己最清楚,这实际上是出现了信息不对称。董事会怎样才能决定报酬是否值得或者说董事会怎样才能让总经理努力工作呢?这就需要设立适当的激励制度来解决这种问题。 资本市场主要是指证券融资和经营一年以上中长期资金借贷的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等。而资本市场中尤为重要的证券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很突出,这对资本市场的危害很大。 由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会使市场无法有效地运转,当市场中大量存在逆向选择现象时,人们就会失去了对市场的信任,市场就会崩溃。通常情况下,解决逆向选择的办法主要有政府介入市场进行行政干预,避免逆向选择的情况发生;占有信息多的一方向另一方提供更多的信息,以减小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前者过于依赖政府行政干预的力量,这不利于整个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所以世界各国的证券市场都参照后者,制定了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需要发行者及时、准确地向投资者披露信息。但同时政府还要建立各种监管机构来避免信息不对称对市场造成危害,如证券市场上有证监会,保险市场上有保监会等等。 在证券市场中信息不对称还直接表现为内幕交易(Insider Trading),只有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才会出现内幕交易,可以说内幕交易是信息不对称的直接后果。本文把信息不对称分为宏观信息不对称和微观信息不对称。宏观信息不对称是指政府管理部门在制定对证券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时所产生的信息,市场活动主体(包括投资者、上市公司、证券中介机构)获得信息数量与质量上不相等,由此导致的内幕交易为宏观内幕交易微观信息不对称是指上市公司所拥有的对证券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市场活动主体(包括投资者、上市公司、证券中介机构)获得信息数量与质量上不相等,由此导致的内幕交易为微观内幕交易。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内幕交易会破坏证券市场筹集资金、资源配置等功能,使市场无效,导致证券市场失灵。 那么,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与内幕交易产生的原因到底为何呢?这里所讨

信息不对称、市场失灵与政府监管

2013/11/26 张维迎于北大理教207 晚18:60 信息市场与不完全信息 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是以充分竞争、信息对称为条件的。 非对称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 (信息经济学) 不完全信息incomplete information(博弈论) 事前非对称(逆向选择) 事后不对称(道德风险)——经济学分析的重点 恩将仇报(胡耀邦和薄一波) 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的问题帕累托最优 二手车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故事 平均质量的问题 并非所有的产品都有市场 并非所有的风险都可以交易 并非有价值的投资项目都可以融资 (其实市场没有失灵) 但是市场本身就是解决非对称信息的机制,发现和传递信息社会是企业家的主要功能 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定理(斯格里格策)——市场失灵的鼓吹者 正是有了信息不对称才有了市场 处理信息劣势的一方有积极性获取信息 处理信息优势的一方有积极性传递信息 第三方有积极性通过减少信息不对称赚钱 这类似停车场的提供,车主自己提供, Incentive(激励制度) 买方没有私人信息的一方 卖方有私人信息的一方 Δ≥0.5(贴现率)1块钱的将来收益至少在5毛以上。 厂家更有可能生产高质量的产品 声誉机制的条件 重复博弈(避免机会主义) 足够耐心 相对确定的环境 欺骗可以被观察到(信息问题) 受骗人有积极性的惩罚

信息机制越严重,那么声誉受影响的可能性就越大 市场机制很可能受损那么机制在某种条件下很可能被删除掉 处理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之间的关系(显然前者都是一次博弈,而不是重复博弈) 无论个人或者企业都要注重其中的感受企业可以作为声誉的载体 企业的唯一资产就是“声誉”,其它都是资产。无形资产,商誉 个人的成本降低随着声誉的降低而下降作为一个声誉的载体 企业的连带责任 老板的连带责任(别人干坏事,都是你的责任) 大企业为小企业承担连带责任 人在与合作(cooperation) 价值链的构成其实在于每个环节的精益求精,这就是声誉的成本,如果有一个环境出错,那么对于整个企业的影响使非常严重的因为声誉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次博弈。但作为企业的角度,是重复博弈。所以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企业必须维护自己的声誉。 维护市场的机构变成寻租的机构 中国按照自己的思路来理解市场经济很容易引起它人的怀疑 错误的假设: 政府是无所不知的(无知的政府) 政府是大公无私的(自私的政府regulatory capture) 政府是言而有信的(言而无信) 市场做不了的事,政府更不一定做好(产权理论) 一开始, 增加管制,增加声誉(提高信息透明度) 超过均衡点 增加管制,声誉下降;为什么: 1、增加了更大的不确定性,未来更不可测,政府的管制太多,更追求短期行为 2、寻找行为更加普遍,惩罚更不可信,信誉的价值降低(垄断利润增加) 3、管制引起腐败,贿赂官员比贿赂投资者更划算,成本降低,腐败滋生。 管制的陷阱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商业银行信贷问题重点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商业银行信贷问题 摘要介绍了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使商业银行的信贷出现了“惜贷”现象,引发了存款客户盲目选择银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而且使不良贷款增加。确立完善的信息机制,加快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加强法制建设,有助于我们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关键词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信贷银行是经营资金融通业务的中介,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核心业务。而在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中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2001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了三位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宾塞、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们在信息经济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1970年阿克尔洛夫发表了《次品市场》,他认为在二手车市场上,买卖双方重复博弈的结果使二手车成交量很小,其原因就在于信息不对称。1973年斯宾塞在其论文《劳动市场信号》中对劳动力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进行了深层分析。1976、1981年斯蒂格利茨相继发表文章,分析了保险市场和信贷市场存在的道德风险问题。本文将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对策。1 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不对称是在市场交易中,交易的一方对另一方缺乏信息,进而影响其做出正确决策,导致交易效率降低的现象。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信息不对称(Information Asymmetry)分为事前的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和事后的道德风险(Moral Hazard)两种情况。逆向选择是交易事前的信息不对称。阿克尔洛夫在分析二手车市场认为,在二手车市场上有好车也有坏车,买主很难分辨出来。所以买主愿意支付的价格是二手车的平均价格。好车的卖主索要的价格高于市场的平均价,坏车的卖主很愿意以平均价出售。从而导致好车退出市场,只剩下坏车。金融市场上同样也存在这种事前的逆向选择,最终的结果也是好的借款人退出市场,市场上留下的是质量差的借款人。道德风险是交易事后的信息不对称。在金融交易发生之后,借款人可能用贷款人的资金从事风险更高的业务,以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比如企业用信贷资金从事高风险的投资。信息不对称普遍存在于我国商业银行中,使得银行交易效率降低,金融风险增大。2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关系的信息不对称2.1 惜贷现象由于借款人与银行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银行缺乏对借款人真实的经营和财务状况的了解。借款人对自己的信用水平、偿债能力、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非常了解。银行提供的贷款利率是社会风险度的平均值。这样就会产生逆向选择问题,风险低的借款人觉得利率太高不愿意贷款,风险高的借款人却积极地寻求贷款。贷款银行单凭借款人的财务资料很难判断谁是风险低的借款人,谁是风险高的借款人,而且有些风险高的借款人为了取得贷款,向贷款银行隐瞒真实情况,更有甚者提供虚假信息,提供给银行的是虚假的财务报表。当银行难以正确判断时,就会拒绝借款人的请求。商业银行和借款人之间重复博弈的结果导致产生“惜贷”和“慎贷”现象。2.1 不良贷款问题在做出贷款决策时,银行最关心的是借款归还问题。然而银行对借款人的情况了解始终是有限的,在贷款发放之后,一些不良借款者欠贷、赖贷、逃贷,难以归还贷款,这就会产生不良贷款,银行同时会遭受经济损失。2003年末据国家统计局统计,银行业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2.44 万亿元,不良贷款的比例为17.8%。1999年国家投资组建了信达、长城、东方、华融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这是专门剥离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金融机构。当时为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剥

精选沟通案例分析(一)

精选沟通案例分析(第二期) 2009-10-10 出处:作者: 案例一:不会沟通,从同事到冤家小贾是公司销售部一名员工,为人比较随和,不喜争执,和同事的关系处得都比较好。但是,前一段时间,不知道为什么,同一部门的小李老是处处和他过不去,有时候还故意在别人面前指桑骂槐,对跟他合作的工作任务也都有意让小贾做得多,甚至还抢了小贾的好几个老客户。 起初,小贾觉得都是同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忍一忍就算了。但是,看到小李如此嚣张,小贾一赌气,告到了经理那儿。经理把小李批评了一通,从此,小贾和小李成了绝对的冤家了。 案例点评: 小贾所遇到的事情是在工作中常常出现的一个问题。在一段时间里,同事小李对他的态度大有改变,这应该是让小贾有所警觉的,应该留心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了。但是,小贾只是一味的忍让,这个忍让不是一个好办法,更重要的应该是多沟通。 小贾应该考虑是不是小李有了一些什么想法,有了一些误会,才让他对自己的态度变得这么恶劣,他应该主动及时和小

李进行一个真诚的沟通,比如问问小李是不是自己什么地方做得不对,让他难堪了之类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喜欢与人结怨的,可能他们之间的误会和矛盾在比较浅的时候就会通过及时的沟通 而消失了。 但是结果是,小贾到了忍不下去的时候,他选择了告状。其实,找主管来说明一些事情,不能说方法不对。关键是怎么处理。但是,在这里小贾、部门主管、小李三人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那就是没有坚持“对事不对人”,主管做事也过于草率,没有起到应有的调节作用,他的一番批评反而加剧了二人之间的矛盾。正确的做法是应该把双方产生误会、矛盾的疙瘩解开,加强员工的沟通来处理这件事,我想这样做的结果肯定会好得多。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主动地沟通,真诚地沟通,策略地沟通,如此一来就可以化解很多工作与生活中完全可以避免发生的误 会和矛盾。 案例二:同样的事物,不同的理解 前些日子出差,客户的公司门口有一家宠物店,看到宠物店中有一条小狗,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把小狗买了下来带回家去。

保险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四大对策

遇到保险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https://www.wendangku.net/doc/8f18633570.html, 保险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四大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经济学认为,市场交易双方拥有的市场信息是不对称的,拥有更充足信息的一方为了自身的利益将损害另一方的利益,这种行为被称为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是所谓的“二手车市场”,即“柠檬市场”,按照信息经济学的解释,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的存在,将导致“二手车市场”次品泛滥,极端情况下该市场将逐步萎缩甚至消失。 保险市场也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信息经济学开拓者之一的斯蒂格利茨对此进行了分析,他指出:保险公司事前不知道投保人的风险程度,从而使保险水平不能达到对称信息情况下的最优水平。当保险费处于一般水平时,低风险类型的消费者投保后得到的效用可能低于他不参加保险时的效用,因而这类消费者会退出保险市场,只有高风险类型的消费者才会愿意投保。当低风险消费者退出后,如果保险费率不变,保险公司将亏损。为了不出现亏损,保险公司不得不提高保险费。这样,那些认为自己不大可能碰到事故的顾客就会觉得支付这笔费用不值得,从而不再投保,最终结果是高风险类型消费者把

低风险类型消费者“驱逐”出保险市场。这就是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问题。 此外,保险市场上还存在道德风险,即保险公司不能观察到投保人在投保后的个人行为。如果投保人不履行合同或故意制造事故,往往会使保险公司承担正常概率之上的赔付率。 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是客观存在的,其对保险契约的达成、市场的运转产生不容低估的影响。本文拟就保险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影响及矫正问题进行探讨。 二、保险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 保险经营活动中交易的双方因各自所处的地位、信息交流的愿望、拥有的资源和保险知识等差异,造成对方希望了解或本来能够了解的信息不能为对方所了解,从而形成保险信息的不对称。保险信息不对称涉及到保险知识、保险技术、主客体特质、业务经营情况等多方面信息,由于不对称,使保险关系的双方诚信基础受到损害,从而影响保险关系的确立和确立后的牢固程度,进而对保险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产生影响。 (一)保险知识的不对称及其影响

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 传统认为信息对买卖方是均匀分布的,双方利益都能得到平衡,有效保护自由发展。伴随着理论的发展,信息不对称不均匀分布,生产者掌握的信息多于消费者,双方对信息的分布处于不对称的状态,出于利益关系、信息优势,一方不会主动披露更多信息给另一方(理性人),所以使信息均匀分布不可行。 某些参与人拥有的信息,而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信息优势,信息劣势,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可能会发生在合约签订之前,也可能发生在合约签订之后。如: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精心包装提高自己使信息不对称严重)。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信息不对称呢?首先,就如上文提到的,信息从产生的时候起就不可能均匀分布(天生的不对称)。就像消费者和生产者对产品信息的了解不可能一样多;其次,利益关系阻碍了信息的披露。如上市公司按规则要定期向股东披露信息,但有时候信息的披露会使某方的利益受损,所以一般不会主动披露(商业机密)。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就会出现机会主义行为,他们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利己主义者,而且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择手段。厂商串谋(相互勾结,相互合作)以达到垄断行业、垄断市场的母的,从而谋取暴利,使消费者利益受损;其次会出现逆向选择行为。由于信息分布不对称而产生的市场调节方向相反的行为:劣胜优汰;也存在道德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任何交易方所做出的不道德行为的可能性发上在合约签订之后,保险市场也是道德风险易发生的场所在保险市场上:道德风险来自保险公司不能观察到投保人在投保后的个人行为:如果保险者不按常规履行合同或故意遭险,往往会使保险公司承担正常概率之上的赔付率;这时的逆向选择来自保险公司事前不知道投保人的风险程度,从而使保险水平不能达到对称信息情况下的最优水平。当保险金处于一般水平时,低风险类型的消费者投保后得到的效用可能低于他不参加保险时的效用,因而这类消费者会退出保险市场,只有高风险类型的消费者才会愿意投保。当低风险消费者退出后,如果保险金和赔偿金不变,保险公司将亏损。为了不出现亏损,保险公司将不得不提高保险金。这样,那些不大可能碰到事故的顾客认为支付这笔费用不值得,从而不再投保,高风险类型消费者就会把低风险类型消费者“驱逐”出保险市场。这就是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提供不同类型的合同,将不同风险的投保人区分开,让买保险者在高自赔率加低保险费和低自赔率加高保险费两种投保方式之间选择,以防止被保人的欺诈行为。在劳动力市场上,对于雇主来说,应聘者的受教育水平起着筛选和指示的作用。一个有大学文凭的人可以向雇主提供一种能够证明其有能力的信号。正是凭着“文凭”这个信号,雇主会按平均水平所做的决策来取舍雇员,并决定其应得到的报酬。所以,人们呆在学校里被认为可能主要不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生产技术,而是为了使潜在的雇主相信他们能创造较高的生产效率,应拿较高的工资。正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上雇主和雇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要求必须靠一种市场信号来帮助信息缺少的一方进行识别。 但相对应的,信息不对称理论也存在一定的优势。 首先,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最重要的应用领域是企业理论。如果有一个委托人和一个代理人,代理人对自己的行动或能力拥有私人信息。由于委托人无法准确观测到代理人的行为,那么,无论采取何种奖励措施,代理人都会选择最大化自己效用水平的行动。换言之,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委托人只能通过合理地

信息不对称的原因

(1)信息不对称的原因 现有的营销方式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市场交易双方的利益失衡,影响社会的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并且提出了种种解决的办法。但是,可以看出,信息经济学是基于对现有经济现象的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对于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还处于尝试性的研究之中。例如,买者对所购商品的信息的了解总是不如卖商品的人,因此,卖方总是可以凭信息优势获得商品价值以外的报酬。交易关系因为信息不对称变成了委托——代理关系,交易中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为代理人,不具信息优势的一方是委托人,交易双方实际上是在进行无休止的信息博弈。 (2)信息不对称导致信任危机的产生 (3)信任危机的后果 占有信息的人在交易中获得优势,这实际上是一种信息租金,实际上信息租金是每一个交易环节相互联系的纽带。每一个行业都是特殊信息的汇总,生产一种产品要工程师的专业信息和技术人员的技术信息以及销售人员的市场信息,把产品变成商品进行交换,需要商人的专业渠道信息和价格信息。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这座山其实就是信息不对称,而要获得这些信息是要付出成本(代价)的。不对称信息实际上可以被看作对信息成本的投入差异,消费者往往没有对商品的诸如生产信息等信息进行投入成本,这必然与生产者之间产生信息投入成本差异,生产者利用信息投入差异获取利润正是为了补偿先前付出的信息成本。其实质仍然是资本的获利性在另一种层面上的体现,只不过我们剥离了资本,换了一种观察的角度而已。 信息经济学的价值不在于揭示了信息不对称,而在于说明了信息和资本、土地一样,是一种需要进行经济核算的生产要素。在商品经济中,信息主要反映在价格上,价格信息是经济信息的中心,其他信息都是为价格信息服务的。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用价格信号对社会资源进行配置,社会资源的分配和再分配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围绕价格进行资源博弈的过程,对任何一种资源的优先占有都可以在博弈中获得相关的利益,信息也是这样。 在现实经济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如此普遍,其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影响了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效率,造成占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获取太多的剩余,出现因信息力量对比过于悬殊导致利益分配结构严重失衡的情况。因此,纠正以上问题,减少信息暴利及维护资源分配的效率及相对公平应该成为信息经济学的主要任务。 那么有没有一种营销能够有效的解决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使得消费者和商家能够获得双赢?

管理沟通案例分析(经典实用)

一、案例分析() 管理沟通案例分析之一——被拒绝的计划(人际沟通) 下面的谈话发生在一家大公司的两名员工之间。阅读完后,请你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刘伟(刘):昨天与毛石农(注:公司市场部经理)的会谈怎样? 赵国栋(赵):嗯——啊——这不是很重要。 刘:看起来你心情很不好 赵:是的。这次会谈几乎是完全失败的,让我说,我希望将这件事忘了。 刘:事情往往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 赵:对极了,对那家伙抱希望简直不可能。我认为上交的计划是非常清楚而周到的,但他全盘否定了。 刘:你说他一点都不接受。 赵:对。 刘:老赵,我们以前见过你的工作,你总是一流的。我很难想象你的计划被毛石农否决。他怎么说的? 赵:他说不现实,很难实施…… 刘:真的吗? 赵:真的,当他这么说时,我觉得他实在对我进行人身攻击。但另一方面,我也很恼怒,因为我认为我的计划很好,要知道,我对计划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花了巨大精力。 刘:我能肯定。 赵:对我真是一个打击 刘:我敢打赌,遇到这种事,我也会沮丧的。 赵:毛石农肯定有些什么事要反对我 刘:尽管你对这些计划尽了很大努力,但还是不能分辨毛石农的行为到底是反对你,还是反对你的计划,对吗? 赵:对,你又能怎样分辨呢? 刘:我完全能理解你的困惑与迷惑,你感到毛石农的行为是不合情理的。 赵:我只是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刘:当然。如果他说你的计划不切实际,那他到底是什么意思。我的意思是,你是如何去处理这样一个基本问题的?这也许太笼统了。他是否提了一些具体的事件?你有没有要他指出问题或要他将反对的原因说得更具体一些呢? 赵:好主意,但你知道——受到拒绝,我是多么失望,简直就像在云里雾里,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刘:是的,那是一次不成功的经历。你是那么的自尊,以至于想通过尽快放弃计划来挽回留下的一点自尊。 赵:对极了,我只想在我说出令人后悔的话之前,尽快逃离那里。 刘:然而,在你的思想背后,你也许想着毛石农并不会仅仅因为不喜欢你本人而让公司去冒险。但是……计划是好的!这其中的矛盾很难处理,对吗? 赵:完全这样,我知道应该让他说出更多的想法,但我站在那里是像个木偶。但你现在又能做什么呢,事情已经弄成这样了。 刘:老赵,我不认为全失败了。我的意思是你告诉我的,——他讲的与你讲的——我认为这还不是结论,也许他未理解计划,也许这天本该他休假。谁知道?有很

市场失灵案例分析

市场失灵案例分析 答:市场失灵指的是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造成市场失灵的二个主要原因是:成本或利润价格的传达不适切,进而影响个体经济市场决策机制;以及次佳的市场结构。 市场失灵的表现有: 1、商品或服务价格的不正常上涨。一方面由于商品或服务供不应求或者是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商品或服务价格大幅度上涨,从而是社会经济资源无法实现最大效用;另一方面,这一现象最终将导致收入与财富的分配不均。 2、以伪劣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由于市场供不应求,物价不断上涨,商品的销售利润也不断增加,在缺乏政府管制和对商品质量的严格规定与检验的条件下,一些厂商为谋取暴利生产伪劣产品以牟取暴利。 3、商家在提供商品和服务时没有考虑其负的“外部性”。由于企业生产或营业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因而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或是消耗一定的资源才能弥补,从而有些厂商摒弃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而不顾及社会的整体利益以牟取私利,造成外部不经济。 4、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这是因为市场机制遵循的是资本与效率的原则。资本与效率的原则又存在着“马太效应”。从市场机制自身作用看,这是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资本拥有越多在市场失灵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这种拉大又会由于影响到消费

水平而使市场相对缩小,进而影响到生产,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社会经济资源不能实现最大效用。 5、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或者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 6、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竞争是有条件的,一般来说竞争是在同一市场中的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之间展开的。但一方面,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和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和自由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垄断的出现,减弱了竞争的程度,使竞争的作用下降。造成市场垄断的主要因素。 如何治理市场失灵: 由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已经无法有效调节市场的运行,因而需要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及时干预,即政府的宏观调控,其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1、政府的价格管制。直接的价格管制是刚性较强的行政干预措施,因而这一措施在市场极度混乱的非常时期是完全应该使用的,但在轻度的市场失灵中则不宜使用,至少不宜较长期、大面积使用,因为它对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有较大的损害作用。 2、组织货源增加供应。这是一种对市场势力釜底抽薪的做法,这种做法不仅能迅速平抑市场,而且没有负作用,这需要政府多个部门共同协作,齐心协力,既要对市场加以辅助又要出台硬性的规定加以支持。 3、通过官方新闻发布会及新闻媒体的报道澄清事实,消除谣言,这正是改变信息不对称、不完全状况的重要手段。这一做法在很大程度上稳定消费者的心理,达到调节过高需求的作用,从而降低物价的哄抬力度,让市场趋于稳定;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帮助消费者鉴别商品真伪和质量的工作还需跟上,进一步规范市场。 4、政府强制要求企业等盈利性机构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其经营过程中给社会带来的负的外部性,以提高全社会的福利。以非典时期为例,政府相关部分强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