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闪电说起测试

从闪电说起测试

从闪电说起测试
从闪电说起测试

甲 乙

<从闪电说起>测试

一.填空题

1. 在干燥的秋冬季节,晚上脱毛衣时会发现一些小火花,并伴有“啪啪”的响声,这是由于脱毛衣时因 起电,发生 的缘故.

2. 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尘,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幕上带有 ,而具有了 的性质。

3. 自然界中存在着两种电荷: 电荷和 电荷.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 。

4. 电荷间作用规律是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 ,它是根据 的性质制成的。

5.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_________电,是因为玻璃棒

在摩擦的过程中________电子,若把它和不带电的验电器

金属球接触,会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如图甲所示,

原因是 。若将另一带电小球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发现箔片闭

合, 如图乙所示,则此带电小球带 电。

6. 小丽同学要探究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什么因素有关。她将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放在A 处,然后将挂在丝线上带电的小球先后挂在P 1、P 2、P 3处,小球受力发生偏移情况如图所示。可知小球带__________电(选填“正”或“负”),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7.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现象的是( )

A 、被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碎纸屑,纸屑

被吸起

B 、在干燥的冬季脱毛线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劈啪声

C 、擦黑板时粉笔灰纷纷扬扬,四处飘落

D 、穿着化纤类织物的裤子走路时,裤腿上常容易吸附灰尘

8.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甲、乙两个轻小物体,结果甲被排斥、乙被吸引。由此我们可以判定( )

A .甲带正电,乙带负电

B .甲带负电,乙带正电

C .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

D .甲带正电,乙不带电或带负电

9. 下列现象中,不能..

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 ) A. 钢丝钳手柄上装有绝缘套 B.油罐车尾部常拖一条铁链

C.高大建筑物上要安装避雷针

D.电视机屏幕上会吸附灰尘

10. 三只轻纸球分别用丝线悬挂着,其中任意两只球靠近时都互相吸引,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

A 、三球都带电

B .有两球带同种电荷,第三球不带电

C.只有一球带电 D.有两球带异种电荷,

第三球不带电

11. 如图所示,验电器甲带负电,箔片张开一定的角度,

乙不带电,用一根带绝缘柄的铜棒连接两验电器,则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电流方向为甲→乙,甲箔片张角减小,乙箔片张角增大

B.电流方向为乙→甲,甲箔片张角减小,乙箔片张角增大

C.电流方向为乙→甲,甲、乙张角不变

D、因为只有甲箔片上带负电,所以铜棒中无电流,甲、乙箔片张角都不变

12. 在晴朗的冬日,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会越梳越蓬松,其主要原因是 ( )

A、梳头时空气进人头发

B、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梳子对头发有力的作用 D.梳头时,头发的毛囊会收缩

13. 下面所述的情况和装置中,不属于利用静电现象有利方面的是( )

A、印染厂的车间内空气保持适当的湿度 C、静电喷漆设备

B、以煤为燃料的热力站使用的静电除尘设备 D、静电复印装置

14. 摩擦起电实质是()

A.转移正电荷的过程 B.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C.电子和质子同时转移的过程 D.创造电荷的过程三.实验与现象题

15. 小明学习了摩擦起电、两种电荷后,他想知道圆珠笔

杆与纯毛毛衣,塑料尺子与头发等摩擦后的各物体是带正

电还是带负电?于是他就利用泡沫小球、烟盒内的铝箔、

丝线等制作了一个验电器(如图),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其中他还有玻璃棒、丝绸这两种器材.请你简要说明怎样进行实验,根据发生的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塑料尺子与头发摩擦后塑料尺子带正电还是负电?

(1)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引碎纸屑等轻小物体,是因为玻璃棒带电.

(2)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后,验电器的两金属箔片张开一定角度,因为验电器带上了同种电荷.

(3)塑料笔杆与头发摩擦后把小碎纸屑吸到笔杆上后,小纸屑又被“弹”出,是因为吸到笔杆上的纸带上了与笔杆相同的电荷.

通过上述实验和实验现象,说明物体可以通过和

的方法带电。

四.简答题

20. 如图所示,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日子里,某村民到大树下躲雨,不幸被雷电击中造成重伤,此后村内谣言四起,说什么“魔鬼缠身”,什么“前世没有修好行”…等,家里人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不但不送病人到医院医治,反而求神拜佛,导致病人耽误治疗。

(1)文中所述的观点对吗?正确观点是:;

(2)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故发生,人们在高大建筑上安装了:;

(3)如果你遇到雷雨天气这种情况,你的做法是:。

参考答案

1. 摩擦正负电荷中和

2. 电(或电荷、静电)吸引粉尘类微小物体

3. 正负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 同种电荷排斥,异种电荷相吸验电器同种电荷排斥

5. 正失去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负

6.正距离越远,斥力越小

7.C 8.C 9.A 10.D 11.B 12.B 13.A 14.B

15. 摩擦接触

16.(1)不对,遭受雷击是一种自然现象,应快到医院治疗;

(2)避雷针;

(3)不到大树底下避雨等;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3.1 从闪电谈起 教案

一、认识 电是什么 [活动1] 观察摩擦起电现象 正负电荷摩擦起电 1、使不带电的物体获得 电的过程叫起电 2、摩擦起电 3、带电体的性质 4、摩擦起电注意事项 5.教师讲解:科学家做 了大量的实验认定自然 界的电荷只有两种,一 种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 棒上所带的电荷相同, 规定为正电荷;一种跟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 所带的电荷相同,规定 为负电荷. 1.摩擦过的塑料梳子、 玻璃棒能够吸引纸屑等 轻小物体,我们就说物 体带了电或者说有了电 荷.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 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3.带电体的性质:能够 吸引轻小的物体 4.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1.学生获得感性知识 2.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3.实验器材、多媒体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活动2] 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1.猜想假设 制度计划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交流合作总结结论 2.教师演示实验:教师 用讲台上摆放的实验器 材,如玻璃棒、橡胶棒、 丝绸、毛皮、细线、铁 架台等器材做摩擦起电 实验. 3.教师提问:实验中玻 璃棒和橡胶棒都带了 电,那么它们带的电荷 是否相同? 4.引导学生按照课本图 13-4设计探究实验的 过程. 1.教师演示实验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学生分组合作的意识 4.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 能力 5.结论:同种电荷互相 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 引。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的能力 2.实验器材,做实验 3.学生小组讨论,并 汇报方案,师生共同完 成探究

[活动3]用起电机模拟闪电现象1.教师实验演示:用手 摇动起电机手柄,当起 电盘转动起来后,两个 金属球就会带上不同的 电荷.摇动起电机手柄, 当转速逐渐增大时,看 到了什么现象? 2.指导学生带着下列三 个问题阅读教材第45页 课文,回答问题: (1)闪电是怎样产生 的? (2)什么叫尖端放电? (3)你知道哪些放电现 象? 1.学生阅读第45页信 息浏览模块. 2.让学生阅读课文后, 回答上述问题. (1)闪电是带异种电荷 的云层间或带电的云层 和大地间的一种瞬间发 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2)实验表明,物体带电 时,它的尖端容易产生 放电现象.这种现象叫 做尖端放电. (3)学生回答后可作适 当补充,如:冬天穿衣 或脱衣时,经常有电火 花产生. 1.让学生了解科学探 究的严谨和艰辛 2.培养学生严谨的学 习态度 三、怎样知道物体带了电出示实验室用的验电器 仪器,让学生说出其构 造 (1)当带电体接触不带 电 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金 属箔片为什么会张开 呢? (2)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是什么? 说明带电体传给验电器 的电荷多少不同.验电 器箔片张开的角度大, 表示带电体带的电荷量 多,传给验电器的电荷 多. 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 实际中的问题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上 13.1 从闪电谈起 教案

从闪电谈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 2、知道电荷有两种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验电器的认识 4、了解静电现象的应用与防护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大量事例认识静电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通过交流和讨论,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验活动学习摩擦起电及摩擦起电的原因,了解摩擦起电,消除对“电”的神秘感,并对自然现象产生亲近的情感和探究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及摩擦起电的实质。 2、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验电器的原理。 【教学难点】 1、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 2、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你了解闪电是怎么回事吗?并列举生活中很多例子,比如毛衣静电、梳子梳头发等 二、教学过程 探究点1电是什么 [阅读课本]P43“电是什么” [思考]观察摩擦起电现象,让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近轻小物体,如泡沫小球、小纸屑等。观察并谈谈自己的发现。 [归纳提升]现象:用塑料笔杆摩擦头发,再让摩擦过的笔杆靠近小纸屑,看能不能吸引小纸屑。 发现: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思考]为什么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引导学生思考。然后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总结摩擦起电的实质。 发现:摩擦起电的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小组讨论]1.什么叫正电荷? 2.什么叫负电荷? [归纳提升]一种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做正电荷;另一种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做负电荷。 [思考]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带的是负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创造了电荷 B.梳子得到了一些电子 C.梳子失去了一些电子 D.梳子失去了一些原子核 [分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所以A、D都是错的,梳子带上负电,是梳子得到电子。所以本题选B。 [答案] B 探究点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阅读课本]P44~45“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思考]1.让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从闪电谈起教学设计

13.1 从闪电谈起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认识电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2)知道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的放电现象。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过程与方法 (4)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摩擦起电现象,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揭示闪电的奥秘。 (5)通过交流和讨论,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6)了解电现象的应用与防护 (7)通过课堂有效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和引导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进师生交流、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提供教学反馈信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8)通过学习,消除对“电”的神秘感,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9)通过师生互教互学,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形成“学习共同体”,向学生“授之以渔”,让学生产生亲近自然的情感和探究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摩擦起电及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 (2)难点:摩擦起电的实质要用到原子结构的知识,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做好静电实验也是本节的难点。 三、教具准备:气球,塑料梳子、丝绸、玻璃棒、毛皮、橡胶棒、铁架台,起电 机、泡沫小球、验电器等。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合作与交流方法、观察与实验、归纳、巩固总结、分组实验法、演示实验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演示实验:取一个吹足的气球,用毛皮在气球上摩擦后,将硬纸板放在气球上方,气球竟不会掉下来,它紧紧跟着硬纸片移动,像被粘住似的,为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可以用一句话过渡:“人类对电的认识始于闪电。”并用多媒体展示闪电的图片。然后提问:闪电是怎样产生的呢?电是什么?这节课我们通过亲自实验,逐步揭开电的面纱。(板书课题:13.1 从闪电谈起)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上 13.1 从闪电谈起 教案 (1)

从闪电谈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了解闪电的产生; 3.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应用; 4.了解电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防护。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培养学生学习电学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摩擦起电现象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 解释摩擦起电现象的原因要用到原子结构的知识,学生不易懂,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实验探究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课件。 教学设计: 引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搞笑的猫咪。把学生带入“电”的课堂,并投影的有关电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板书课题:13.1 从闪电谈起) 新课学习: 一、电是什么?(板书) 活动探究1,体验摩擦起电现象 活动: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器材——梳子(或铅珠笔)、纸屑等,做演示实验摩擦起电现象,让学生观察,并说说看到的现象。 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摩擦过的朔料梳子能吸引碎纸屑等轻小物体。教师小结:1、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有了电荷。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板书:1、摩擦起电) 2、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板书) 教学反馈:教师鼓励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现象。 3、两种电荷(板书)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材料,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正电荷?(2)什么是负电荷? 学生归纳总结:自然界只存在二种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教师:运用flash动画展示,让学生明白“电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有的物体带正电,有的物体带负电?” 归纳总结: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种物质,原子核对电子束缚本领强弱不同造成的。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板书): 教师:带电体不但能吸引轻小物体,而且两个带电体之间也会发生相互作用。探究活动2:研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利用多媒体视频展示:同种电荷之间、异种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现象。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讨论,归纳出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探究结论:1、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板书) 通过练习,巩固教学重点: 练习: 1、甲、乙、丙三个带电物体。甲物体排斥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如果丙物体带正电。则甲物体带_____电。 2、如图,将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用细线悬挂着的通草小球。若小球被吸引,那么小球带______电或__________;若小球被排斥,那么小球带______电。 活动与探究3:多媒体视频展示:模拟闪电现象 (1)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2)学生阅读课本,回答以下问题: ①闪电是怎样产生的? ②什么叫尖端放电? ③你知道哪些放电现象? 与同学们讨论,分享你的经历。 学生阅读完毕后,回答上述问题。 上述问题的说明: ①闪电是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带电的云层和大地之间的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②实验表明,物体带电时,它的尖端容易产生放电现象,这种现象叫做尖端放电现象。 ③如:穿衣脱衣时的电火花。 三、怎样知道物体带了电?(板书) 引导学生复习前面所学知识得出:方法一、看能否吸引轻小物体。(板书) 方法二、用验电器来判断(板书) 1、介绍验电器的构造。

最新沪粤版初中物理9上精品教案

沪粤版(2013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全册精品教案 第十一章探究简单电路 11.1 从闪电谈起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闪电是怎样产生的; 3.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 4.了解电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防护。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2.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公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意观察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培养学生学习电学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摩擦起电现象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教学难点: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确定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实验探究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课件。教学设计: 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闪电的图片和雷声。 师:一道道闪电,像一把把利剑,划破寂静的长空,催动着滚滚雷声……人类对电的认识始于闪电,那么电是什么?闪电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将开始学习有关电学的简单知识。(板书课题:11.1 从闪电谈起)新课学习: 一、电是什么?(板书) 活动探究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

多媒体视频展示:摩擦起电现象,让学生观察,并注意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摩擦过的朔料梳子能吸引碎纸屑等轻小物体。教师小结:1、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有了电荷。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板书:1、摩擦起电) 2、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板书)教学反馈:教师鼓励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摩擦起电现象。 3、两种电荷(板书)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内容,认真观察多媒体视频,并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正电荷? (2)(2)什么是负电荷? (3)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板书): 带电体不但能吸引轻小物体,而且两个带电体之间也会发生相互作用。探究活动2,研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利用多媒体视频展示:同种电荷之间、异种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现象。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讨论,归纳出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探究结论:1、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板书) 多媒体视频展示:上海科技馆的有趣现象。引导学生解释其原因。活动与探究3,多媒体视频展示:模拟闪电现象(1)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2)学生阅读课本,回答以下问题: ①闪电是怎样产生的?②什么叫尖端放电?③你知道哪些放电现象?与同学们讨论,分享你的经历。学生阅读完毕后,回答上述问题。上述问题的说明: ①闪电是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带电的云层和大地之间的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从闪电谈起教案

第一节从闪电谈起 【教学目标】 (1)通过大量事例认识电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2)知道电荷有两种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通过实验探究,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 (4)通过交流和讨论,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5)了解电现象的应用与防护 【教学重点】摩擦起电及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 【教学难点】摩擦起电的实质,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采用提问的形式:电是什么?看过闪电吗?知道闪电是怎样形成的吗?小学课本里学过电荷有几种?它们之间的规律是怎样的呢?老师做些补充:(电是物质中存在的一种能,人们利用它来使电灯发光机械转动等,闪电是阴雨天气中云层间的放电现象。电荷是构成物质的许多基本粒子所带的电,习惯上把物体所带的电叫电荷。) 二、进行新课 (1)、摩擦起电 1、使不带电的物体获得电的过程叫起电,起电的方法有三种: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过程叫摩擦起电。这时物体带静电。相互摩擦的两种不同的物体带的是异种电荷,其中一种是正电荷,另一种是负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这两种电荷。 3、带电体的性质: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 (2)两种电荷: 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凡是与玻璃棒所带电性相同的物体所带的电都是正电荷。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凡是与橡胶棒所带电性相同的物体所带的电都是负电荷。 3、电荷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 异种电荷 (3)、摩擦起电的实质: 是依靠摩擦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物体失去电子带上了正电,物体得到电子带上了等量的负电。 摩擦起电注意事项:摩擦起电只有在干燥的环境下才容易发生。潮湿、手上有汗无法完成静电实验。 (4)验电器 1、验电器的作用:实验室里总是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验电器的构造如图11-1-2所示:由金属球、绝缘塞、金属杆、 金属箔片组成。 3、验电器是怎样工作的呢? 当一带正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时,验电器就带上了正电荷,而使两金属箔片张开一定角度(电子从验电器转移到了物体);当一带负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时,验电器就带上了负电荷,而使两金属箔片张开一定角度(电子由带电体转移到验电器上)如11-1-3所示 4、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带电体带电多少不同,验电器的两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就不同,因此可用验电器来粗略比较物体带电的多少. (5)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 与电有关的现象解释 应用:静电喷涂给物质微粒带上电以后,带电微粒就能在异种电荷的吸引下定向运动,绘喷出的雾状油漆带上电,让它飞向带异种电荷的喷涂物件 静电植绒给绒毛带上电,让它飞向事先涂了胶的带异种电荷的布面 静电除尘给烟囱或空气中尘埃带上电。让它飞向一定的地方,就可以达到静电除尘的目的 静电复印利用正、负电荷能相互吸引的原理,使带静电的光敏材料表面在曝光时,按影像使局部电荷随光线强弱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存留静电潜影,经一定的干法显影、影像转印和定影而得到复制件防护:油罐车尾拖一条铁链行驶中的油罐车里的油跟罐壁摩擦时会产生电荷,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火花放电,酿成事故,因此,在油罐车尾部常拖一条铁链,将摩擦产生的静电随时由铁链引入大地,以保证安全 避雷针高大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当带电云层靠近建筑物时,建筑物会感应上与云层相反的电荷,这些电荷会聚集到避雷针的尖端,达到一定的值后便开始放电,这样不停的将建筑物上的电荷中和掉,永远达不到会使建筑物遭到损坏的强烈放电所需要的电荷 五、课堂小结: 1、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 3、摩擦起电的实质 4验电器 5、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 六、布置作业与课后练习 1、以下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现象的是() 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纸屑,纸屑被吸起 B、在干燥的天气里用梳子梳头发,头发变得蓬松 C、用干燥的塑料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很多尘土 D、磁铁能够吸引小铁钉 2、摩擦起电是() A、正电荷转移的过程 B、正、负电荷同时移动的过程 C、创造电荷的过程 D、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3、能够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

从闪电谈起教学设计

13.1 从闪电谈起 教学目标: (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认识电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2)知道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的放电现象。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4)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摩擦起电现象,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揭示闪电的奥秘。 (5)通过交流和讨论,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6)了解电现象的应用与防护 (7)通过课堂有效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和引导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进师生交流、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提供教学反馈信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8)通过学习,消除对“电”的神秘感,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9)通过师生互教互学,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形成“学习共同体”,向学生“授之以渔”,让学生产生亲近自然的情感和探究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摩擦起电及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 (2)难点:摩擦起电的实质要用到原子结构的知识,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做好静电实验也是本节的难点。 三、教具准备:气球,塑料梳子、丝绸、玻璃棒、毛皮、橡胶棒、铁架台,起电机、泡 沫小球、验电器等。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合作与交流方法、观察与实验、归纳、巩固总结、 分组实验法、演示实验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演示实验:取一个吹足的气球,用毛皮在气球上摩擦后,将硬纸板放在气球上方,气球竟不会掉下来,它紧紧跟着硬纸片移动,像被粘住似的,为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可以用一句话过渡:“人类对电的认识始于闪电。”并用多媒体展示闪电的图片。然后提问:闪电是怎样产生的呢?电是什么?这节课我们通过亲自实验,逐步揭开电的面纱。(板书课题:13.1 从闪电谈起) (二)新课讲授: 1 、电是什么(板书): (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

《13.1 从闪电谈起》教案1

《13.1 从闪电谈起》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及其原因。 2、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 3、知道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活动,观察摩擦起电现象,研究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揭示闪电的奥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模拟闪电现象和学习摩擦起电的原因,消除对“电”的神秘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对自然现象产生亲近的情感和探究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摩擦起电及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 教学难点:摩擦起电的实质,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采用提问的形式:电是什么?看过闪电吗?知道闪电是怎样形成的吗?小学课本里学过电荷有几种?它们之间的规律是怎样的呢?学生踊跃回答,老师做些补充:电是物质中存在的一种能,人们利用它来使电灯发光机械转动等,闪电是阴雨天气中云层间的放电现象。电荷是构成物质的许多基本粒子所带的电,习惯上把物体所带的电叫电荷。 新课讲解: (一)电是什么 采用提问的形式:电是什么?看过闪电吗?知道闪电是怎样形成的吗?小学课本里学过电荷有几种?它们之间的规律是怎样的呢?学生踊跃回答,老师做些补充:电是物质中存在的一种能,人们利用它来使电灯发光机械转动等,闪电是阴雨天气中云层间的放电现象。电荷是构成物质的许多基本粒子所带的电,习惯上把物体所带的电叫电荷。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使不带电的物体获得电的过程叫起电,起电的方法有三种:摩擦起电、接触起电、

感应起电。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过程叫摩擦起电。这时物体带静电。相互摩擦的两种不同的物体带的是异种电荷,其中一种是正电荷,另一种是负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这两种电荷。 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凡是与玻璃棒所带电性相同的物体所带的电都是正电荷。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凡是与橡胶棒所带电性相同的物体所带的电都是负电荷。那么丝绸带什么电?毛皮带什么电?同学回答。 3、带电体的性质: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如用圆珠笔笔杆或用塑料梳与头发摩擦后靠近小纸屑,小纸屑被吸引。 4、摩擦起电的实质: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依靠摩擦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物体失去电子带上了正电,物体得到电子带上了等量的负电。问学生:为什么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橡胶带负电荷?学生回答后,老师补充: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由于构成玻璃棒的原子对其电子的束缚比较弱,摩擦时玻璃棒上的一些电子就易转移到丝绸上,这样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点,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上负电。但它们所带的电荷是相等的。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解释毛皮和橡胶棒摩擦起电的过程。 5、摩擦起电注意事项:摩擦起电只有在干燥的环境下才容易发生。潮湿、手上有汗无法完成静电实验。 (三)怎样知道物体带了电 验电器 1、验电器的作用:实验室里总是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验电器的构造如图所示:由金属球、绝缘塞、金属杆、金属箔片组成。 3、验电器是怎样工作的呢? 让一物体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如果验电器的两金属箔片张开一定角度,则说明物体带电。当一带正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时,验电器就带上了正电荷,而使两金属箔片张开一定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3.1从闪电谈起

13.1 从闪电谈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⑴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及其原因。 ⑵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 ⑶知道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⑷通过实验活动,观察摩擦起电现象,研究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揭 示闪电的奥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⑸通过模拟闪电现象和学习摩擦起电的原因,消除对“电”的神秘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对自然现象产生亲近的情感和探究的愿望。 教学重点:摩擦起电及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 教学难点:摩擦起电的实质,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教具(教学)准备: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方法(策略):橡胶棒、毛皮、玻璃棒、丝绸、塑料尺、碎纸屑、验电器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用圆珠笔笔杆或用塑料梳与头发摩擦后靠近 小纸屑,小纸屑被吸引。 4、摩擦起电的实质: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 是依靠摩擦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 物体上。物体失去电子带上了正电,物体得到 电子带上了等量的负电。问学生:为什么用丝 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荷,用毛皮 摩擦过的橡胶棒,橡胶带负电荷?老师补充: 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由于构成玻璃棒的原子对 其电子的束缚比较弱,摩擦时玻璃棒上的一些 电子就易转移到丝绸上,这样玻璃棒因失去电 子而带正点,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上负电。但 它们所带的电荷是相等的。用同样的方法可以 解释毛皮和橡胶棒摩擦起电的过程。 5、摩擦起电注意事项:摩擦起电只有在干燥 的环境下才容易发生。潮湿、手上有汗无法完 成静电实验。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带 电,那么不同物体摩擦所带的电荷是一样的 吗?请同学们参照下面的学案进行实验探究: ⑴将两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会发生 什么现象? ⑵将两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会发生 什么现象? ⑶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跟被毛皮摩擦过 的橡胶棒靠近,会发生什么现象? 把实验结果填在下表中: 注:表中“玻璃棒”是指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 棒,“橡胶棒”指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⑷分析表中的现象,你能得到哪些结论? 学生实验后,把他们的实验记录结果投在大屏 幕上,给学生留出观察、思考、充分交流的时 间。学生经过讨论,一般能得出如下结论:“被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跟“被毛皮 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是不同的;同种 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这时教师说明:用摩擦起电的方法可以使各种 各样的物质带电,人们运用上述方法做了大量 的实验,结果表明,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一种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 叫正电荷;另一种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 玻璃棒橡胶棒 玻璃棒 橡胶棒 同学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分组进行 实验 这样处理学生对两种电荷 认识要好一些! 对于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 我将实验作了改进,效果非 常好。 可推广 象 现 体 电 带 体 电 带

13.1从闪电谈起

《从闪电谈起》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 3、了解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一、电是什么 1、阅读课本“电是什么”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 在什么情况下,就可以认为物体带了电荷? 可以用什么办法使物体带上电荷?举例说明。 自然界存在几种电荷?都有哪些? 2、独立完成下面的预习检测题,然后与正确答案对照,了解自己的预习情况。(1)梳过头发的梳子能吸起头发、穿过的化纤衣服表面常吸附一些灰尘。这样,我们就说梳子、衣服带上了。 (2)带了电荷的物体具有的现象。 (3)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把规定为正电荷,把规定为负电荷。 3、预习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请跟同学们讨论交流。 4、独立完成下列活动,仔细观察现象,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问题1、将自己的塑料直尺、圆珠笔杆、钢笔等文具在毛发中摩擦后,分别靠近小纸片。 问题2、将一束扯成线状的塑料捆扎绳,用干燥的手自上而下捋。再多捋几次。问题3、将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分别靠近自来水的细水流、细小纸屑。会发现,细水流变,小纸屑被。总结:可以发现,一些物体被后能够带上电荷,因而能吸引物体。这种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就是现象。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阅读课本44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部分,试回答、讨论下面问题: 思考下面问题:(玻璃棒用丝绸摩擦过,橡胶棒用毛皮摩擦过) 问题4、将两根玻璃棒互相靠近(见课本图13-4),自由悬挂的玻璃棒是否会动?

可能向哪个方向运动? 问题5:将橡胶棒靠近自由悬挂的玻璃棒,玻璃棒可能向哪个方向运动? 问题6:将两根橡胶棒互相靠近,自由悬挂的橡胶棒会向哪个方向运动? 现象:靠近的两根玻璃棒会,靠近的两根橡胶棒会,靠近的玻璃棒与橡胶棒会。 总结: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问题7:什么是尖端放电? 练习1:台式电脑使用一段时间后,为保证电脑的稳定性,需要打开主机箱盖除尘,这是因为散热风扇的扇叶在转动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带上了,可以轻小物体,所以灰尘会附着在扇叶上。 答案:电荷(静电)吸引 三、怎样知道物体带了电 阅读课本46页“怎样知道物体带了电”部分,试回答、讨论下面问题: 问题7:验电器为什么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验电器的原理)? 问题8:用验电器能粗略比较物体带电的多少吗?为什么? 问题9:用验电器能否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试一试,用验电器检验一下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哪根带有的电荷多? 总结:验电器的原理是,作用是。电荷量的单位是。 四、静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 1、举出生活中应用静电现象的例子。 2、举出生活中防止静电现象的例子。 课堂练习 1.将一带电的有机玻璃棒靠近带正电的泡沫塑料小球时,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由此可知:有机玻璃棒带电,这是因为电荷相互。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13.1 从闪电谈起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课题1《从闪电谈起》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大量事例认识电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2)知道电荷有两种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通过实验探究,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和讨论,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消除对“电”的神秘感,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 摩擦起电及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 【教学难点】 摩擦起电的实质,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教学方法】 观察引导、课上交流、巩固总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物理学是研究力、热、光、电、磁、声等现象的科学,我们已经学习过了力与机械能。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学习电学部分。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电,而人类第一次对电的认识始于闪电,那么电是什么?闪电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过渡】大家看课本图13-1,图中给出了闪电这种在夏天常见的现象,本节课我们将解释闪电产生的原因,以及“电”这种物理学新现象。 二、新课学习 1.电是什么?

【过渡】我们要研究电就必须建立起对带电过程的深刻认识,而生活中最重要的电现象即是摩擦起电。 (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 我们来看图13-2,将塑料梳子、玻璃棒在尼龙衣服或丝绸上摩擦几下,再将梳子(或玻璃棒)的一端靠近小纸片,头发等轻小物体。 【提问】从图13-2中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很明显,在丝绸上摩擦过的梳子将小纸片吸起来了。我们根据以前的知识可以知道梳子与小纸片之间必然发生了力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力使梳子吸引了小纸片? 在这里我们必须定义一个新的概念:电荷。摩擦过的玻璃棒、梳子等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特性,我们就说其带了电,或者说有了电荷。这种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摩擦生电。 【提问】我们知道了摩擦可以生电,那么自然界只存在一种电荷吗?电荷与电荷之间产生了图13-2的吸引作用吗? 研究表明,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一种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相同,叫做正电荷;另一种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相同,叫做负电荷。 列举生活中摩擦起电的一些实例: 1)用塑料梳子梳干燥头发时,发现梳子能吸引头发; 2)穿化纤衣服很容易吸灰尘; 3)切割或捏碎泡沫塑料时,细碎的泡沫颗粒会吸附在手和衣服上。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过渡】我们刚才讲过了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那么很容易联想到电荷与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那么电荷与电荷之间有什么样的相互作用呢? (1)研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提问】我们知道正负两种电荷的产生方式,那么如何验证两种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呢? 请同学们看图13-4,图a中用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观察现象。从图a 中我们发现悬挂的玻璃棒发生旋转,旋转方向为远离手中的玻璃棒,这说明正电荷之间发生排斥作用;图b中用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观察现象。从图b中我们发现悬挂的橡胶棒发生旋转,旋转方向为远离手中的橡胶棒,这说明负电荷之间发生排斥作用;再看图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观察现象。从图c中我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上 13.1 从闪电谈起 教案

从闪电谈起 教学目标 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及其原因。 2.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 3.知道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教学难点: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 器材准备 丝绸、玻璃棒、毛皮、橡胶棒、轻小物体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结合生活实际引入,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有哪些电器,然后列举自己家里有哪些电器,再想一想电在现代社会中还有哪些应用,意识到电的重要性。电改变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现代社会已离不开电。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走进电的王国,探究电的奥秘。 2、多媒体展示闪电图片,提出问题:闪电是怎样产生的呢?电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电是什么 活动1:体验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是什么。 1.实验:摩擦起电。 2.让摩擦过的物体接近轻小物体,谈谈有什么发现?

(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总结: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列举生活中摩擦起电的一些实例: (1)用塑料梳子梳干燥头发时,发现梳子能吸引头发; (2)穿化纤衣服很容易吸灰尘; (3)切割或捏碎泡沫塑料时,细碎的泡沫颗粒会吸附在手和衣服上。…… 分析摩擦起电实质(教材P45信息浏览): 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物体显示出带电的状态。 探究点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两种电荷 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那么不同物体摩擦所带的电荷是一样的吗?(1)实验探究: ①先让验电羽带上电; ②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它,观察发生的现象。 ③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它,观察发生的现象。 ……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讨论:根据现象分析有什么规律? ①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跟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 所带的电是不同的; ②不同的带电体之间,不是相吸,就是排斥。 表明,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从闪电谈起

相关资料 13.1 从闪电谈起 一、教学目的: 1.知道摩擦起电,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2.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分析推理得出正负电荷及相互间的作用。 3.知道验电器的结构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理是否带电。 4.电荷量的定义及单位,中和定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两种电荷规定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 3、根据原子结构理论解释物体在摩擦时为什么会带电。 4、摩擦起电的实质。 三、教具准备: 橡胶棒、玻璃棒、绸子、皮毛、纸屑、验电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二).演示实验,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用绸子毛皮在玻璃棒、橡胶棒上摩擦几下,然后反棒靠近纸屑,头发等轻小物体。 现象:棒能吸引轻小物体。 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说明摩擦起电。 (三).新课教学。 1.摩擦起电的定义及解释有关现象。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 实验现象:玻璃棒(绸子)靠近玻璃棒(绸子)会排斥。 橡胶棒(皮毛)靠近橡胶棒(皮毛)会排斥。 橡胶棒(皮毛)靠近玻璃棒(绸子)会吸引。 分析推理得出: 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并规定为正电荷、负电荷。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验电器 结构: 原理: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性质制成。

用途: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可判断带电体的电性(作解释)。 说明:由于南方天气较潮湿,所以实验前必须把器材烘干,可能电吹风即时吹即时做才能见到效果,否则摩擦起电将做不了。 4.摩擦起电的原因: 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②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 讨论: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带什么电?(正电)。为什么带正电?(玻璃棒与丝绸相比,玻璃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较弱,在与丝绸摩擦时,因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带什么电?(负电。)为什么带负电?(玻璃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丝绸因有多余电子而带负电 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什么电?毛皮带什么电?为什么?(略) 5.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使正负电荷分开。 6.分层练习评析。 7.小结。 五、教学后记:

从闪电谈起 知识讲解

从闪电谈起(最强杰斯) 【学习目标】 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 2.了解验电器的构造、原理及其作用; 3.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和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4.了解静电现象的应用和保护。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1、电荷:摩擦过的塑料梳子或玻璃棒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我们说它们带了电,或者说有了电荷。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3、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4、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5、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要点诠释: (1)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这个吸引是相互的,轻小物体也会吸引带电体。轻小物体是指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如:通草球,轻质小球、碎纸屑、泡沫、毛发、细小水流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各自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的现象。 ②接触带电:用接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即:一个不带电的物体与另一个带电的物体接触时,不带电的物体也带了同种电荷。接触带电实际上是电荷的转移。 要点二、原子结构元电荷 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仑,符号是C。 2、原子结构:物体由分子、原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且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原子带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等量,原子不显电性,呈电中性,物体也呈电中性,但不能说物体没有电荷。 3、元电荷:精确的实验表明,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总是等于某一个最小电荷量的整数倍,即电子所带电荷量的整数倍。因此人们把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叫“基本电荷”,也叫“元电荷”(带电量最小的电荷),用符号“e”表示,则e=1.6×10-19C。 要点诠释:摩擦起电的实质,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对于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在相互摩擦中,束缚能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束缚能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摩擦起电的过程是电荷的转移过程,而非创造了电荷。 要点三、验电器: 1、验电器的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金属指针)。 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看是否可以吸引轻小物体;通过验电器;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要点四、静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 1.静电现象的应用:静电除尘、静电分离、静电植绒、静电纺纱、静电喷漆、静电复印等。 2.静电现象的危害与防护: ①印刷厂中的静电处理不慎会引起火灾;应保持适当的空气的湿度。 ②运输汽油的油罐车会因汽油与罐体的摩擦而产生静电,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火花放电, 从而引发安全事故;为此需要在油罐车下面拖一条铁链,使其接地,随时释放摩擦产生的静电荷,以防止电荷的积累和放电。

(初中物理教案)_13.1_从闪电谈起

第十三章探究简单电路 13.1 从闪电谈起 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及其原因。 2.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 3.知道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4.通过学习,消除对“电”的神秘感。 教学重点: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教学难点: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 起电机、丝绸、玻璃棒、毛皮、橡胶棒、轻小物体、验电羽、验电器等。 一、新课引入 实验1:通过起电机起电,让学生感受一下静电作用。 实验2:用起电机模拟闪电现象,观看闪电景象。提出问题:闪电是怎样产生的呢?电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电是什么 活动1:体验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是什么。 1.实验:摩擦起电。 2.让摩擦过的物体接近轻小物体,谈谈有什么发现? (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总结: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列举生活中摩擦起电的一些实例: (1)用塑料梳子梳干燥头发时,发现梳子能吸引头发; (2)穿化纤衣服很容易吸灰尘; (3)切割或捏碎泡沫塑料时,细碎的泡沫颗粒会吸附在手和衣服上。 …… 分析摩擦起电实质(教材P45信息浏览): 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物体显示出带电的状态。 探究点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两种电荷 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那么不同物体摩擦所带的电荷是一样的吗? (1)实验探究: ①先让验电羽带上电; ②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它,观察发生的现象。 ③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它,观察发生的现象。 ……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讨论:根据现象分析有什么规律? ①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跟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 所带的电是不同的; ②不同的带电体之间,不是相吸,就是排斥。 表明,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2)两种电荷的规定: 正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正电荷; 负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负电荷。 (3)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①通过起电机分别给两个验电羽带上相同电荷,再将两个验电 羽靠近,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②通过起电机分别给两个验电羽带上不同性质的电荷,再将两 个验电羽靠近,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归纳: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练习: 1.有A、B、C、D四个带电体,用细线悬挂起来,它们相互作用的 情况如图所示,已知B带正电,则D带____电。 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一个用丝线悬挂着的通草球时,若通草球被吸引,则该通草球()A.一定带负电B.一定带正电 C.一定不带电D.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3.薄膜塑料袋的袋口合在一起,有时很难张开。如果把塑料袋在衣服上摩擦几下,就容易分开了,这是为什么? 探究点三怎样知道物体带了电 1.验电器的作用:实验室里总是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验电器的构造:由金属球、绝缘塞、金属杆、金属箔片组成。 3.验电器是怎样工作的呢? 让一物体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如果验电器的两金属箔片张开一定角度,则说明物体带电。当一带正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时,验电器就带上了正电荷,而使两金属箔片张开一定角度(电子从验电器转移到了物体);当一带负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时,验电器就带上了负电荷,而使两金属箔片张开一定角度(电子由带电体转移到验电器上)如11-1-3所示 4.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说明:带电体带电多少不同,验电器的两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就不同,因此可用验电器来粗略比较物体带电的多少.拓展:将带电体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时,会使验电器带上与带电体性质相同的电荷,这种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接触带电.如果此时用一个与验电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带电体接触该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原先张开的金属箔就会闭合,这种现象叫做电的中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