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科学第四单元复习要点

科学第四单元复习要点

科学第四单元复习要点
科学第四单元复习要点

第四单元复习

1、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热气球的国家,早在五代时期,人们就发明了孔明灯,孔明灯就是一种原始的热气球。在欧洲,人们直到18世纪后期才发明了热气球。

3、空气被压缩后,体积变小,能同时产生一种力,叫做弹力。压缩空气可以做好多事情,如充气蹦蹦床、橡皮艇、救生圈等。

4、当瓶内的水,气球内的空气向某个方向喷出时,瓶、气球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种现象叫做反冲力。

5、当瓶子里的水向右喷出时,瓶子会向左运动。

6、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大约有2000-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层。

7、钢笔能吸到墨水,是因为有大气压力。

8、炒菜时,锅中的油烟是热的,也是向上升的。这说明热空气会上升。

9、为什么自行车的内胎充气后骑起来比较轻快?答:因为充气后压缩空气产生一种弹力,支撑自行车和人的重量,使自行车骑起来比较轻快一些。

10、乘小船时有一条安全规则:当小船接近岸边时,人不能从船上向岸上跳。这是为什么?答:当人从船上跳上岸上时,由于反冲作用,会使船向远离岸边的方向运动,拉大船与岸边的距离,容易发生危险。

11、有两个装满饮料的瓶子,一个堵上塞子后再插上吸管,一个直接插上吸管,哪一个比较容易吸到饮料?为什么?答:没堵上口的瓶子容易吸到饮料,因为容易受到大气压力。12、在一个铁筒的下面扎几个小孔,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里面,把纸风车放在筒上面,试想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答:纸风车会转动。这是由于铁筒内的空气受热后上升,带动纸风车转动的缘故。

13、工厂的油桶都有两个口,大口向外倒油,小孔是干什么用的?请你用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答:小孔是为了使空气容易进去,空气进去了,就会借助大气压力,使油容易倒出来。

14、人在拉车或推车时,脚向哪个方向蹬地,车子才能前进?这是为什么?答:脚向后蹬地,说明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脚向后蹬地,人才能得到向前的力。

15、大气有压力,地球为什么没有被大气压平或压直,大气压力这么大,人为什么没有被压瘪?答:自然界中的物体内部都存在着一种力,它们都和大气压力相抵消,所以地球和地球上的物体也包括人没有被大气压力压瘪。

16、热气球上升的秘密是什么?答: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

17、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热气球的国家,早在五代时期,人们就曾用竹篾扎成方架,糊上纸做成灯笼,点燃下面挂盘上的松脂,夜晚升空作为军事信号。这种松脂灯又叫孔明灯就是一种原始的热气球。在欧洲,人们直到18世纪后期才发明了热气球。

18、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热空气会上升的原理?答:(1)厨房里的油烟机安置在上方;(2)蒸包子的笼屉摞的很高,包子也能蒸熟;(3)我们把湿衣服挂在炉子或暖气片的上方晾干;(4)我国民间过节挂的“走马灯”(5)“孔明灯”

19、充气玩具里有什么科学?答: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和反冲力。 20、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充气的?为什么要充气?答;救生圈和橡皮艇能浮在水面上;充气跳跳球和充气蹦蹦床是利用了压缩空气有弹性;汽车内胎是为了减少震动。

21、飞机、火箭、礼花都是利用了反冲的原理飞上天的。

22、瓶子能够吞下鸡蛋,吸盘能够紧紧吸在一起,都是利用了大气压力。

23、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大约有2000-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层。因为大气有重量,所以在大气中的物体都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叫做大

气压力。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力越小。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24、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答:水泵抽水,吸盘挂衣钩、用滴管吸药水、钢笔吸水、拔罐子。

25、水位、流量、流速是影响水流力量大小的主要因素。

26、2002年夏季,我国利用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首次对黄河进行调水调沙实验。

27、瓶子能够“吞”下鸡蛋,吸盘能够紧紧吸在一起,都是利用了大气压力。 28、因为大气有重量,所以在大气中的物体都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叫做大气压力。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力越小。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

判断题

8、夏天给自行车打气,不要打得太足。() 9、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体积)是不会变化的。() 10、打气筒是利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 11、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力越大。() 53、气垫船离开水面行驶,是靠了反冲的力量。()

54、油烟机安装在炉灶上方,依据的是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55、抽水机能抽水、钢笔能吸墨水,都是大气压力的作用。()填空题

1、热气球是利用()的原理升空的。喷气式飞机、火箭升空都是利用了()的作用,救生圈、橡皮艇是利用了()的作用,皮球、充气蹦蹦床是利用()的作用。

2、()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热气球的国家,早在9世纪人们用()作为军事信号,这是最早的热气球现象。中国比欧洲提前()世纪。

3、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大约有()千米厚。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力越()。大气压力来自()。

4、水流力量与()、()、()等有关。

5、因为大气层有重量,所以在大气中的物体都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叫做()。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力()。大气压力来自()。

6、水流能够产生力量;影响水流力量大小的因素有水位和()。

1、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

2、液体和气体主要靠()传递热。

3、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色物体比()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

4、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循环管道和水箱等组成。

5人们夏天穿浅色衣服,冬天穿深色衣服,是应为() 6、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是()、()、()。 7、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和()组成。选择题1、下面各项中,反映大气压力现象的是() A、钢笔吸墨水 B、瀑布流水 C、天上下雨

2、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运动的。 A、反冲力 B、重力 C、弹力

3、热气球升空是因为() A、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B、空气的反冲力

4、水冲击水轮转动,应用了()。

A、水的浮力

B、水的压力

C、水流的力 5、人们利用水流力量的事例是().

A、水泵抽水

B、水力发电

C、人工降雨 1、我们使用酒精灯的时候,一般用()加热。

A、外焰

B、内焰

C、焰心 2、热是怎样传播的()

A、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

B、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3、气体和水的传热方式是() A、对流 B、辐射 C、传导

4、太阳的热是通过()方式传到地球上来的。 A、传导 B、对流 C、辐射

5、下列不需要借助别的物体就能传递热的方式是()

A、辐射

B、对流

C、传导

6、取暖用的暖气片,要安装在房间的()A、地面 B、房顶 C、中间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1、(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信息,(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2、观察大树可以用的方法有:(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摸、用耳朵听、测量、用放大镜等。 3、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 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4、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都有木质的干,一般是多年生的。 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同,叶片不一样。 5、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6、狗尾草是(一年生)杂草。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木本植物有: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等 草本植物有: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等 7、大树和小草的比较 大树的特点:高大、木质茎、寿命长;小草的特点:矮小、草质茎、寿命短 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①有根、茎、叶,②有生命,③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等,④会繁殖,⑤会死亡。 8、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9、叶子的结构分两部分:(叶片和叶柄),其中叶片上长有(叶脉)。 10、新鲜的叶和落叶比较 新鲜的叶的特点:有生命,软,有弹性。落叶的特点:无生命,没有弹性,易碎 11、在观察叶的变化的时候,我们可以用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 12、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3、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4、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 15、植物按生存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常见的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莲等) 常见的陆生植物有:(狗尾草、车前草、三叶草、桃树、梨树等) 16、植物的共同特征是:①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②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③都会 生长发育,④都会繁殖后代,⑤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7、.植物的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温馨提示:请家长及时检查确保孩子背会知识点。谢谢您的配合!)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土质的松软程度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17.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小学三下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整理

小学三下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整理班级: 姓名: 1.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 茎、叶来繁殖。 2.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3. 播种凤仙花的方法: A.选饱满的、没有损伤的种子。——选种 B.种子埋的 深度约为1厘米。 C.要浇适量的水。 4.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5. 书本第8页,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防止水分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去。试管中水面降低了,说明水分被根吸收了。 6. 根的作用:A.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B.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所以 把植物从土壤中拔出很难) 7. 凤仙花是双子叶植物,它的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胚由胚根、胚芽 和子叶组成。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作用是提供营养,植物的长出的第一对 叶子称为子叶(也就是种子里面的子叶),子叶和以后长出的叶子(真叶)是不一样。 8. 凤仙花的子叶(第一对叶子)淡绿色,椭圆形,表面光滑、无明显叶脉。以 后长出来的叶子称为真叶,真叶是凤仙花真正的叶子,椭圆行,边缘锯齿状,淡 绿色,有明显的叶脉。 9. 植物叶子平展的,而且交叉生长,是为了能利用到更多的阳光。 10. 叶的 作用:绿叶和茎中的叶绿体能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这就是光合作用。也是密封玻璃罩中的小老鼠没有被憋死的原因。光合作用的水大部分是由根吸收的。二氧化碳是叶吸收的。

11. 茎的作用:A.支撑植物,包括叶在空中的伸展。B.运输水分和矿物质运输方向: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2. 茎的高度变化图:画点线图,先找点,再连线。 凤仙花越长越高了。 13. 凤仙花开花的位置在茎上(叶腋部位)。 14. 凤仙花组成部分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5. 凤仙花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16. 挑开一朵变干的凤仙花,可以看到果实,凤仙花的果实是纺锤形的。凤仙花的果实成熟后种子会弹出来。 17. 凤仙花开花后植物还会长高一点点,不明显。果实成熟后,植物不会长高了。 18. 凤仙花主要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种子按阶段可以分为: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19. 一般一株凤仙花可以长20个左右的果实,每个果实里可以有17、18个种子,也就是一粒种子繁殖出了几百粒种子,凤仙花种族就这样延续壮大。 20. 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看不到节时,可以根据什么地方长叶来确定节的位置,因为叶是长在节上的。 21. 茎的不同形态: 直立茎:凤仙花,竹子,杨树,蚕豆…… 缠绕茎:牵牛花…… 攀缘茎:葡萄,爬山虎,豌豆…… 匍匐茎:南瓜,番薯…… (攀缘茎上最明显的特点是有卷须) 22. 光合作用的方程式: 植物的叶片就是一个绿色加工厂,下图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见书本P11)。

专项3第四单元第1课时

专项3第四单元第1课时 第1课时分子间作用力 [学习目标定位] 1.熟知常见的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和氢键)的本质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2.会比较判断范德华力的大小,会分析氢键的形成。 【一】分子间作用力和范德华力 1.分子间作用力 (1)概念:分子之间都存在的一种相互作用,叫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实质上是一种静电作用,它比化学键弱得多。 (2)分类:范德华力和氢键是两种最常见的分子间作用力。 2.范德华力 (1)概念:范德华力是分子之间普遍存在的相互作用力,它使得许多物质能以一定的凝聚态(固态和液态)存在。 (2)特点 范德华力约比化学键键能小1~2个数量级,且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3)影响因素 影响范德华力的因素很多,如分子的大小、分子的空间构型以及分子中电荷分布是否均匀等。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4)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范德华力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溶解度等,范德华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1范德华力普遍存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之间,其实质是分子之间的电性作用。 2范德华力只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无关。一般情况下,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溶解度越大。 例1 以下有关范德华力的表达正确的选 项是()

A、范德华力的实质也是一种电性作用,所以范德华力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 B、范德华力与化学键的区别是作用力的强弱不同 C、任何分子间在任意情况下都会产生范德华力 D、范德华力非常微弱,故破坏范德华力不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B 例2 有以下物质及它们各自的沸点:Cl2:239 K O2:90.1 K N2:75.1 K H2:20.3 K I2:454.3 K Br2:331.9 K (1)据此判断,它们分子间的范德华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这一顺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有何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1)I2>Br2>Cl2>O2>N2>H2 (2)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范德华力越大,沸点越高。按上述顺序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减小,分子间范德华力逐渐减小,物质沸点逐渐减小【二】氢键 1.氢键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1)概念:氢键是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大的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另一分子中电负性很大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 (2)表示方法:氢键的通式可用X—H…Y表示。式中X和Y表示F、O、N等,〝—〞表示共价键,〝…〞表示氢键。 2.氢键的形成条件 (1)要有一个与电负性很强的元素X形成强极性键的氢原子,如H2O中的氢原子。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测试题卷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测试题 一、填空: 1、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他提出了()理论。他认为,()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波兰天文学家(),提出了(),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他认为()处于宇宙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法国有一位叫()的物理学家,根据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2、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的昼夜交替,是因为()。 3、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动,称为地球的()。 4、我国目前统一采用的地方时是()。 二、判断: ()1、同一时间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是一样的。 ()2、极地一年中有长长的白天或长长的黑夜现象。 ()3、在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手电筒代表太阳。 ()4、北半球在冬季时,太阳直射点在南极。 ()5、摆具有保持摆方向不变的特点。 ()6、一年四季中,其他的星星都围绕着北极星东升西落。 ()7、恒星的周年视差,也能够证明地球在围绕着太阳不停地转动。 ()8、乌鲁木齐比北京先迎来黎明。 ()9、人们在观星时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顺时针旋转。 ()10、当2008年8月8日晚上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时候,美国纽约的人们将会在上午通过电视直播观看到盛大的开幕式。 三、选择: 1、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A、24小时B、一个月C、一年 2、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A、头顶正上方B、北极星C、北斗星 3、秋分时,太阳直射在()。A、南极B、赤道C、北极 4、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会发现天空中的星座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移动。 A、由西向东 B、由东向西 C、由北向南 5、在星星旋转的照片中,圆环中心的亮点就是()A、月亮B、北斗星C、北极星 6、在不同的季节,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 A、地球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 B、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 C、地球自转的轴不断发生变化 7、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叫做()A、赤道B、纬线C、经线 8、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个时区。A、12 B、24 C 、36 9、傅科是通过观察()而发现地球在自转的。A、星星B、摆C、水流 10、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11、在“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中,围成一圈的同学代表( ) A、太阳 B、地球 C、地球自转轨道 12、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地球绕着太阳公转造成的,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A、太阳的东升西落 B、一年四季的变化 C、昼夜长短的变化 13、如右图,小华从地球自转的方向中判断,认为A点表示的意思有以下几种判断,你认为()是正确的。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复习题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复习题 一、填空(20分) 1、我国古代把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小时。“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阳光下地物体影子变化规律来(计时)的仪器。它由(晷面)和(晷针)组成。 2、写出三种古代人们晚上计时的工具和方法:(蜡烛钟)、(水钟)、(沙漏)。 3、古代的水钟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 4、钟摆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由摆绳的(长度)来决定的,只要摆绳的长度一定,摆动一次的时间就(相同)。这就是单摆动的(等时性)。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一定的);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与(摆锤重量)和(摆幅)无关。 5(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工具。 二、判断(28分) (×)1、时间的流逝有快慢的。 (√)2、随着计时工具越来越先进,计时的精度也越来越高。 (√)3、半夜三更表示晚上11点到凌晨1点。 (√)4、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5、我们制作水钟时,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6、中午时,太阳的影子是最长的。 (√)7、古人制作水钟时,水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我们制作水钟时要尽量保持水量相同、滴孔要小于2毫米。 (√)8、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9、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10、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 (√)11、垂体时钟是利用下垂物的重力来转动齿轮的。 (√)12、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并利用星座来计算时间。 (√)13、钟摆每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等的。 (×)14、3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水和最后10毫升水速度一样快。 三、选择(28分) 1、子夜是指(B)。 A晚上九点到十一点 B晚上十二点 C凌晨五点 2、摆的快慢与(B)有关。 A摆锤的重量 B摆绳的长度 C摆动的幅度 3、计时精确度最高的计时工具是(A) A 原子钟 B 日晷 C石英钟 4、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计量时间的仪器是(A)。 A、日晷 B、滴漏 C、浑天仪 5、当我们的手表或者时钟出现计时不准时,最好的校时方法是(B)。 A、与同学对表 B、听广播报时 C、自己估测 6、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是:上午的影子慢慢变(A),下午的影子慢慢变(B)。 A、短 B、长 C、居中 7、容器内的水面随水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多少时间。这是(B)水钟。 A、受水型 B、泄水型 五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复习题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本册科学教科书的第一单元,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科学》学习的基础上,转承到本册学习内容上,他们对科学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本单元在“制作能力”、“猜想与假设”、“表达与交流”等科学探究方面,延续了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的培养要素,并进行了有效的深入。在“利用证据、逻辑推理及想象建立假设”、“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等科学探究方面,本单元给学生搭建起一个适于操作的平台,在科学探究的构建逻辑上,提响了一个上升的趋势。因此,本单元的总体地位体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趋势,目的是使学生逐步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的重要性;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3.科学知识: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知道弹力、摩擦力等生活中常见的力;探究杠杆尺保持平衡的方法;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磁铁的两极,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对各种力的现象有一个亲历的活动,探究科学的秘密,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感受到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课时分配: 本单元一共6课,各用1课时,共用6课时。

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能听说读写cold、cool、warm、hot、weather有关天气的单词. 2)能听说会运用This is the weather report. It’s ... in ... 2、能力目标. 能在情景中运用句型This is the weather report. It’s ... in ...作天气预报。 3、情感目标. 1)展示一组图片,这是一组有关环境遭到破坏,引起天气变化无常,造成自然灾害的图片,激起学生的共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1、能听说读写cold、cool、warm、hot、weather有关天气的单词. 2、能听说并熟练运用This is the weather report. It’s ... in ...这两个句型。 三、教学难点 1、warm/ /与weather/ /的发音比较难,注意report的重音。 2、运用句型This is the weather report. It’s ... in ...做天气预报。 四、教学准备 1、本课时课件; 2、本课时单词的卡片; 3、开心转盘; 4、录音机和本课时的磁带。

五、设计理念 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四个有关天气的单词的意思,再通过天气标识与城市图片相结合的方法,展示出描述天气的句子。用转盘游戏对句型进行巩固。然后再抽学生上台进行“小小天气预报员”的扮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地运用所学的句子。最后展示一组有关环境遭到破坏,引起天气变化无常,造成自然灾害的图片,激起学生的共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过程 1、Greeting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 Ss: Good morning ,Miss Chen. T: My name is Chen Yi. What’s your name? S1:My name is ... T:I am from Baishiyi. Where are you from? S1:I am from ... 2、Warm up 一起唱三年级上期一首歌曲“Hello”。 T: Let’s sing a song “Hello”. (设计意图: 增近与学生的关系,营造英语氛围) 3、Presentation 1)展示一张中国地图给学生,四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做“Guess” 游戏。

【强烈推荐】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4、说说黄河水变黄的原因,我国为什么要治理黄河? 5、说说河流各段的岩石会有什么不同? 6、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形成了什么,为什么? 7、哪些力量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8、人类的哪些行为造成了地表的破坏?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地表不受破坏? 9、侵蚀有什么危害? 10、生物会对岩石造成什么影响?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及答案

2、腐殖质:土壤里含有一些可以燃烧的东西,主要是土壤里动植物肢体腐烂以后变成的,叫做腐殖质。 3、侵蚀: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带走了,这就是侵蚀。 4、冰川:地质学家把在地表缓慢移动的大冰体称为冰川。 三、问答题: 1、地震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危害? 地震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形成的,它能引起地裂、水灾、火灾等。 2、引起岩石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主要有①冷和热的作用②水流的作用③植物的作用④动物活动的作用。 3、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 土壤是由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构成的。 4、说说黄河水变黄的原因,我国为什么要治理黄河? 黄河在流经黄土高原时,因为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覆盖着黄土,没有树,没有草,下大雨时,雨水秀容易把黄土冲下山坡,流入黄河,黄河里的泥沙多起来,水就变黄了。 因为黄河流到下游,流速变慢,水中泥沙沉积到河底,使河床越来越高。在雨季水大时,非常容易泛滥成灾,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5、说说河流各段的岩石会有什么不同? 河流上游往往布满了大石头,中游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 6、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形成了什么,为什么? 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容易形成平坦辽阔的冲积平原。因为大江大河的下游,水流流速减慢,起到了沉积作用。 7、哪些力量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一是地球内部力量,如火山和地震等会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二是来自地球的外部力量,如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也会改变地形地貌。 8、人类的哪些行为造成了地表的破坏?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地表不受破坏? 人类自身的活动如破坏植被、过度放牧等,都加剧了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应该适度开采矿产,妥善保护植被。 9、侵蚀有什么危害? 侵蚀会让土地支离破碎,形成的山洪冲毁房屋,冲毁道路,引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10、生物会对岩石造成什么影响? 植物的种子落进岩石缝隙中,生根发芽后,植物根系的膨胀作用会使岩石破碎产生风化作用。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第1课时运动和位置 1.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通常需要与周围的物体比校, 看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2. 要准确描述同学的位置,需要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描述。判断方向需要用到方向盘,测量距离需要用到软尺。 第2课时各种各样的运动 1. 要准确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需要在这个物体上贴上圆丿— 2. 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动和转动。 3. 很多时候,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上下运动,又有旋转运动。 4. 在溜溜球的中心点和旁边贴上小圆点,观察到溜溜球中心的圆点在做上下运动,溜溜球旁边的圆点在做旋转运动。 第3课时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 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形式。 2. 把蓝色球摆放在桌子中央,用手推出去,发现如果推的力大些,蓝色球先在桌面上做直线运动,然后再做曲线运动落到地上;如果轻轻地推动小球,蓝色球在掉落过程中,运动路线几乎接近直线。 3. 生活中的物体运动路线属于曲线运动的有空中飞车、老鹰飞翔等;属

干直线运动的有直升的电梯、斜升的电梯、苹果落地、击中的台球等第4课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1. 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可以分为滑动和滚动两种形式。 2. 物体的形状与运动情况是有密切关系的。在斜面上,球形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滚动,平面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滑动。 3. 同一个物体,放在坡度大小不同的斜面上,斜面坡度越大时运动越 快;斜而坡度越小时运动越慢。 4. 一个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像坐滑梯那样的称为滑动 5?像这样将同一个物体放在坡度大小不同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在科学上称为对比实验。 第5课时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1. 在相同距离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主要看物体从起点到终点运动所需要的时间长短。 2. 在测量不同小球在同一条轨道上运动所需时间时,如果测量3次获得的数据不同,应该取中间的数据作为结果。 3. 要能准确地知道不同小球在同一轨道上运动的快慢,需要借助秒— 4. 在实验操作中,为了准确测得小球运动所需要的时间,大家要合作—分工,学牛可分别担任操作员、计时员、发令员、记录员等角色。 5. 在同一条轨道上,小球运动时间短一表示运动快—;小球运动时间长,表示运动」慢 第6课时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1. 在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主要看距离长短。 2.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即速度的大小,需要测量出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

第四单元第1课时说课稿

Unit 3 Do you like pears?第一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Un it 4 Do you like pears? 的第一课时。我的说课从以下八个方面 展开: 一、教材简析 第四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呈现孩子们喜爱的各种水果的英语单词及询问是否喜欢某种水果的英语句型。由于们我们学校三年级才开始学英语,学生英语学习起点较低,为了方便教学,我将本单元A部分Let's learn和Let' talk的内容进行了整合,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主要学习内容为Watermelon, pear, orange, peach 4 种水果的单词及句型“ Do you like …' Yes,I do./No,l don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 喜欢自我表现,但部分学生上课时容易分散注意力。因此,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本节课的关键。本节课所学内容贴 近生活实际,学生对学习背景熟悉,主要是通过练习掌握要学的单词及句型。三、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能够听懂,会说,会读本课中的单词peach / pear / orange /watermelon 并熟练掌握如何询问对方喜好的句型“ Do you like…? Yes, I do. /No, I do n't.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的水果单词,询问对方的喜好,让学生就自已喜欢的内容进行交际,养成用英语交际的良好习惯. 四、重点与难点 1 :听、说、认、读单词:orange, peach, pear, watermelon. 2: 掌握句型:Do you like ….Yes, I do./No, I don ' t.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复习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填空:(共36分,每空2分) 1、地球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地球上的人和物体都在与地球共同()。 2、北极星“不动”是因为地球转动时,()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 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这就意味着越是()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4、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运动的学说称为()。 5、当我们同车、船、椅子一起运动的时候,看到车、船、椅子外的景物会向()方向运动。 6、认为地球居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太阳、月球、行星和恒星都围绕地球运动的学说称为()。 7、在地球的南极、北极附近,太阳升起就不落下去的日子叫(),只有黑夜而没有白天的日子叫()。 8、目前我国统一采用的地方时是()。 9、地球自转周期是(),相当于1小时转动()。地球自转的证据是(),并会产生()现象。 10、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公转方向是(),公转一周是一年。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的倾斜有关。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共18分,每空2分) 1、当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时候,美国纽约的人们将会第二天上午通过电视观看到盛大的开幕式直播。() 2、地球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3、创立“日心说”的天文学家是哥白尼。() 4、古希腊天文学家提出了“地心说”的观点是错误的。() 5、虽然我们感觉地球是平稳的,但是地球却是在不停地自转。() 6、“地心说”的观点是错误的。() 7、现在我们人类可以通过太空望远镜、人造卫星等观测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8、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称为恒星周年视差。() 9、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东向西移动,比如北斗七星就是如此。这可以说明地球在公转。() 三、选择题(在括号内填字母)。(共18分,每空2分) 1、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的交替,正确的解释是。() A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B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C地球围着太阳公转的同时也自转 2、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所以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

2017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

(封面) 2017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 总(教科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一、填空: 1、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的,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 2、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3、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一昼夜定为12个小时。通过观测这些星座在一年里横贯天空的情况,利用星座计算时间。 4、古代人还用光影来计时。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由晷针和晷面组成的,是根据阳光下直立物体影子移动的规律制作的。 ★5、在太阳底下,随着时间的变化,一根直立细棒的影子的【方向、长短】也会慢慢发生变化。 6、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是自东向西移动的,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自西向东移动的。 7、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水钟又叫刻漏,古代水钟有【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类型。 8、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已经过去了多少时间。 9、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10、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快

慢、水位的高低等。 11、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而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最精确——原子钟】 12、各种摆钟的摆每分钟都是摆动60次,摆钟的精确度与摆的长度有直接关系。 ★13、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动的辐度没有关系,但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摆线越长,摆动的速度越慢;摆线越短,摆动的速度越快。 ★★14、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15、要想把摆钟调快一点,就必须让摆锤上升;要想把摆钟调慢一点,就必须让摆锤下降。 16、许多动植物都会精确记录它们的成长过程。以树为例,每一年都会增加一个新的年轮,我们可以从树干的横切面中清晰地看出它的成长记录。 ★17、最先发现了摆的秘密的科学家是意大利的伽利略。 二、问答题: 1、根据自身的感觉来计量时间,准确吗?怎样能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P51) 答:不太准确;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的方法是用手表或钟表。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离不开土壤,在()、()、()等地方有土壤。 2. ()、()、()、()是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 3.土壤是由()、()、()、()和()组成的混合物。 4.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有(),说明土壤里有()。 5.把硬土块放入水中,有()冒出,说明土壤里有()。 6.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水变(),静置后,出现(),上层较小的颗粒是(),下层较大的颗粒是()。 7.取一些土壤,放在火上烧一烧,闻到一股(),说明土壤中有()。 8. ()、()都是土壤烧制出来的。 9.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中等颗粒为(),细小颗粒为()。 10.人们根据三种土粒()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 11. ()土渗水性最大,因为它的颗粒(),()土渗水性最小,因为它的颗粒()。 12.用()、()、()等方法可以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13.植被被破坏,对土壤的()有很大损害。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1.检验土壤中有沙粒和黏粒的实验是() A把土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看是否有气泡冒出。 B把土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沉淀后看颗粒分布情况。 C把干燥的土块放入石棉网上烧,当土块冒烟是能闻到臭味。 2.腐殖质是由()变成的。 A泥土B 动植物遗体C 塑料袋 3.能够改良土壤,并在成肥中发挥作用的是 A蜗牛 B 蚂蚁C蚯蚓 4.能保护家乡土壤活动是() A挖土烧砖B 植树造林C过量喷洒农药 5.下列各项中,()不会造成土壤污染。 A农药B 化肥C枯草D病菌 6.下列各项关于防止土壤污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强对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等的治理和综合利用 B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C对粪便、垃圾和生活用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D使用处理后的污水灌溉农田。 7.下列各项关于破坏土壤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大量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 B.草原的过度放牧会引起沙漠化。 C.焚烧作物后土壤无需再施肥。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资料(1)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3、(“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4、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5、(“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6、(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7、(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8、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9、(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10、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11、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12、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3、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4、(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其他的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15、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16、(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7、(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18、(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19、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有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实验)的多种现象。 20、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21、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昼夜现象),(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看上去(北极星不动)等。 22、(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一、托勒密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提出了“地心说”,主要观点:1、地球是个球体;2、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 3、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转动。 二、哥白尼是波兰天文学家,提出了“日心说”,主要观点:1、地球是球形的;2、地球24小时自转一周;3、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等星体绕太阳转动。 三、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地球在自转。 四、从世界时区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

科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测试题 班级姓名 一、我会填。(36分) 1、太阳钟是根据(日影长度和方向)来计量时间的。 2、古时候人们使用的水钟是利用水流来计量时间的,一般可分为(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类型。 3、我国古代把一昼夜分为12 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 个小时。 4、我国采用的统一时间叫北京时间。 5、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长,摆得慢,摆长短,摆得快 6、钟表是以时、分、秒来计量时间的。 7、日晷是用日影方向变化来计量时间的。 8、单摆具有等时性性。 9、人类发明了摆钟,大大提高了计时的精确度。 二、判断。(24分) 1、摆钟摆动的快慢跟摆绳的长度没有关系。(×) 2、时间流逝的速度是有快慢的。(×) 3、世界各地新年的钟声都是同时敲响的。(×) 4、午时三刻表示中午11点到下午1点。(√) 5、钟面上的秒针每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一秒钟,秒针转动一圈表示时间流逝一分钟。 (√) 6、钟摆每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等。(√) 7、摆锤的重量越大,每分钟摆动来回次数越少。(×)、 8、我一分钟能跑1000米。……………………………………………(×) 9、在我做实验做得专心时,我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 10、在我的日晷上,一天中阳光下晷针影子会从东向西转动。……(×) 11、在做滴漏实验时,在可乐瓶的底部开个小孔,瓶中装上500毫升的水,瓶中的水滴的速度始终是一样的。………………………………………(×) 12、我们在做滴漏实验时,选择的容器太粗,也会造成计时不准确。(×) 13、指南针是一种利用光影来计时的工具。……………………………(×)

2021年教科版科学三下第一单元知识点(超全)

教科版三下科学知识点 精品知识点 物 体 的 运 动 单 元 知 识 点

教科版三下科学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清单 一、运动和位置 1. 河水奔流,鸟儿飞翔,运动员跑步,车辆行驶,卫星. . . . . 这些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3. 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运动。 4. 如果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 5. 如果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静止的。 6. 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7. 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8. 在地图中的方向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9. 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10.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中,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是运动的。 11.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前进,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魏巍青山在后退。 12. 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13. "生地日行八万里. 温天通看下何”的意思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坐地”的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于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干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第一课时:时间在流逝 (年月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时间有时指某一时刻,有时指时间间隔;知道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和现象可以估计时间。 过程与方法:经历各种活动,感知、体验1分钟时间的长短,进而合理估计10 分钟、1小时持续的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流逝的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意识到只凭主观感受有时是不正确的。 教学重点:感受时间流逝;合理估计时间。 教学难点:客观合理的估计时间。 教学准备:大时钟一个,学生自带钟表(小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带领阅读单元导语。 2、揭题:时间在流逝。(板书课题) 二、现在几点了: 1、如果不看钟表,你能知道现在大约几点钟吗?(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2、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来估计现在几点了?(分组讨论估计的方法。) 3、汇报、交流估计方法。 4、要准确地知道现在的时间,该怎么办?(看钟表) 5、请看看钟表,现在几点了?你们小组谁估计的最接近? 三、1分钟有多长? 1、师出示大时钟,结合叙述:教材P50黑底部分文字。 2、体验一分钟有多长? A、集体闭上眼睛,体验一分钟,师看时间。 B、你们还可以找哪些活动,来体验一分钟?小组里面先讨论下,然后拿出时钟或手表,开始体验活动。 3、汇报交流体验方法和结果。 4、我们体验了1 分钟有多长,那如果让我们估计10 分钟持续的时间,或者是1小时持续的时间,你打算用那些方法?

四、过去多少时间了? 1、从上课到现在已经过去多长时间了?离这节课下课还有多长时间? 2、在学生估计后,师出示正确时间进行对照,让学生发现有时自己的估计居然这么不准确。 3、引导交流:在你的生活中,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什么时候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 4、讨论:时间是否真的如我们的感受一样,有时候快有时候慢呢? 5、小结: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的,我们之所以会对时间有快慢的感觉,原因就是有些事情我们会很投入,而有些事情我们没兴趣。 五、延伸: 1、完全依靠自身的感觉来计量时间,准确吗?怎样能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呢? 2、完成作业本作业。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太阳钟 (年月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会慢慢的变化,日晷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计时器。 过程与方法:观察太阳光影在一定时间内长短和方向的变化;讨论太阳光影是怎么用来记录一天的时间的;学习使用简易日晷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人探索时间的过程,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太阳钟计时的原理。 教学难点:制作使用太阳钟计时。 教学准备:关于日晷计时的资料、立竿、制作太阳钟的套材(小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如今,我们只需要看一看钟表就能知道现在几点了。可过去的人们并没有我们今天使用的钟表,在时钟发明之前,古人是用什么来计量时间的呢? 2、揭题:太阳钟。(板书课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