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可吸入颗粒物中超细颗粒物的治理与开发利用

可吸入颗粒物中超细颗粒物的治理与开发利用

可吸入颗粒物中超细颗粒物的治理与开发利用
可吸入颗粒物中超细颗粒物的治理与开发利用

可吸入颗粒物中超细颗粒物的治理与开发利用孙俊民刘惠永姚强徐旭常张金成薛元张成峰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北京100084

摘要本文简要论述r一些主要工业工程中排放的超细颗粒物与可吸入颗粒物形成的内在联系,阐述了可吸入颗粒物的环境及生态危害,提出开展超细颗粒物污染控制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切断了可吸入颗粒物的重要形成途径:超细颗粒物同样可以“变废为宝”,成为重要的可利用资源。

关键词町吸入颗粒物治理开发利用

l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概述

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particulate,IP)是指通过鼻和嘴进入人体呼吸道的颗粒物总称,叉用PMl0表示。小于lO微米的颗粒PMl0对人体健康关系较大,是室内外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监测指标。PM2.5(小于2.5微米的颗粒)又称为可入肺颗粒,能够进入人体肺泡甚至血液系统中去,直接导致心血管病等疾病。PM2.5的比表面积较大,通常富集各种重金属元素(如As、Se、Pb、Cr等)和PAHs、PCDD/Fs、VOCs等有机污染物,这些多为致癌物质和基因毒性诱变物质,危害极大。目前已知的PM2.5健康影响包括:增加重病及慢性病患者的死亡率;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改变肺功能及结构;改变免疫结构等方面。

近年来。人们认识到大气悬浮颗粒中的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远比粗颗粒大,而且是引起城市大气酸雨、光化学烟雾、能见度降低的重要因素,许多研究已经揭示出PM25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危害和对气候的重要影响。PM2.5已成为国际环境科学的研究焦点之一,美国环保局子1996年修订了大气颗粒物标准,增加了PM2.5的24小时和年平均值,我国于2000年6月1日起将空气质量日报中的总悬浮颗粒物指标修订为可吸入颗粒物指标。我国一些城市(如北京市)空气质量的恶化与大气中超细粒子浓度的增加直接有关,目前可吸入颗粒物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大气的首要污染物,全国范围内大气PM2.5的调查1:作已经开始启动。

PM2.5的源解析工作、不同地区PM2.5分布的特殊性以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于环境保护对策的制定是至关重要的。据现有的研究结果,PM2.5的污染源包括自然源和人为源,人为源分为固定源(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等)和流动源(交通运输等),自然源包括植物花粉和孢子、土壤扬尘、海盐等。研究结果还表明,PM2.5颗粒对大气能见度产生极人的影响,表现在细颗粒物质的散光效应、碳黑以及含碳黑颗粒对光的吸收作用等方面。英国环境部门的研究结果表明,PM2.5在大气中停留的时间为7.30天,所以这种颗粒可以长距离传输从而造成更大更远距离的污染,我国还没有对PMl0以及PM2.5的生态及经济影响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评价。

据我国环境质量报告书和世界资源报告提供的数据,我国空气质量超标的城市中,68%

——564——

都存在可吸入颗粒物污染问题。1998年,统计的全国322个城市中,空气总悬浮颗粒物平均浓度值为O.289毫克/立方米,68%的城市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有308个城市总悬浮颗粒物年均浓度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空气质量指南值(O.09毫克/立方米),占统计城市的95%以上。可吸入颗粒物是目前我国城市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PM2.5污染问题同样是十分严重的。

燃料燃烧以及其它工业过程不仅排放一次颗粒物。而且排放二次颗粒物的前驱物如SO,、NOx和VOCs等,更增加了PM2.5的复杂性。另~方面,现有的细颗粒净化装置对PM2.5的捕获率很低,也导致大气中PM2.5浓度的增加。2000年12月份英国专家研究结果还表明:大气中SO:、氮化物和CO等污染物的含量与人类日死亡率并没有紧密的联系,细颗粒物反而是导致人类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2可吸入颗粒物与超细颗粒物的形成探讨

可吸入颗粒物的形成主要有两个途径:其一,各种工业过程(燃煤、冶金、化工、内燃机等)直接排放的超细颗粒物:其二,大气中二次形成的超细颗粒物与气溶胶等。其中,第一种途径是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形成源,也是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控制的重要对象。

以煤炭利用领域为例。

我国一次能源以煤炭为主,大量煤炭燃烧已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并影响到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除控制SO:和NO、的排放外.悬浮颗粒物的排放亦不容忽视。据统计,目前全国粉煤灰的排放量已达1.5亿吨,虽然现有除尘装置的除尘效率可高达99%以上,但静电除尘器对超细飞灰的捕获率较低,约有1%的飞灰进入大气,构成大气气溶胶的主要部分。这部分飞灰以粒径小于2.5微米甚至亚微米级超细颗粒为主.其数量可达到飞灰总数的90%以上,且表面往往富集煤中微量重金属元素及有机污染物,危害甚大。另外,超细飞灰的形成也导致锅炉内炉壁的结渣与沾污程度的增加,影响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因此,研究燃煤过程中超细飞灰的形成机制,降低其形成与排放量,意义重大。

七十年代以来,鉴于世界各国燃煤吨位的剧增,煤炭燃烧过程中无机组分的转化行为及其对锅炉设备和环境的影响受到普遍关注,有关燃煤飞灰的物理化学特性、形成机制及其利用途径.国内外已进行不同程度的研究,但对于超细飞灰的形成机制,尚无定论。M.Shibaoka&A.R.Ramsden利用特殊取样装置观察到煤粉燃烧过程中无机组分的形态变化,认为高灰分及高惰性组含量的煤,容易形成大量细粒飞灰。QuarmR.J.andSarofimA.J.利用电子显微镜研究了褐煤燃烧过程中灰粒的形成过程与数量。EricksontA.etc研究了在有Na、S和si存在的煤粉火焰中飞灰的演变过程。H.MtenBrink揭示出煤粉燃烧过程中,超细硅烟雾的形成。最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类飞灰形成的数量主要与煤中矿物分布赋存特征有关,而与煤级关系不大。一般认为,亚微米级颗粒主要由挥发的元素均相凝聚而成,主要为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盐类(K2SO.、Na2SO.、CaSO,)。日本学者利用低变质烟煤与褐煤进行研究表明,亚微米级颗粒主要来自于与有机质结合的钙离子。燃烧过程中未能充分聚结。可见,不同学者由于采用煤种与试验条件的差异,得出的结论并非一致。

我国也有少数学者涉足该领域的研究,王伯春(1997)等的研究发现,细粒飞灰形成

——565——

的数量随着煤中Fe、K、Na等元素的蒸发量的增加而增加。我国动力用煤煤种齐全,今后针对不同煤种的煤质特性及不同锅炉类型,研究超细1s灰的形成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姚强(2000)等针对不同的锅炉类型、不同的煤种以及不同的工业过程,开展了燃煤排放超细颗粒物的形成、重金属与有机污染物的产生与转化及细颗粒的脱除等方面的部分基础与技术开发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3超细颗粒物的治理简述(以燃煤工业过程为例)

以燃煤工业过程为例进行简要论述。

燃煤电站与工业锅炉排放烟气中飞灰的中值直径分别为3.8微米和7.5微米。传统的除尘器捕集小于1pm的粒子的效率是很低的,因为所应用的除尘原理如重力沉积、惯性沉积、电泳等对于该粒径范围的粒子已经没有明显的作用。在目前常规的除尘方法中,采用惯性,旋风方法,对于细微粒子的脱除效率仅在20--40%。

对细微颗粒脱除比较有效的是电除尘、文丘里除尘器和袋式除尘器,对于全效率为97%的电除尘,0—5微米粒径的分级效率仅为90%,对于文丘里除尘器和袋式除尘器则为94--95%,都低于全效率。

近期研究还表明,飞灰颗粒本身,尤其是铁质颗粒对细粒飞灰捕捉的能力较强。具有显著的自脱除效应。有些学者利用脉冲放电技术进行细颗粒的脱除试验,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对燃煤烟气中超细颗粒排放的控制,目前国内外尚无成熟的技术,因此开发实用的超细飞灰脱除技术,是国内外正待加强研究的课题,我国作为燃煤大国,则更显紧迫。

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煤的燃烧与污染控制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煤的形成与埋藏~煤炭资源特性一煤的燃烧一燃烧产物的处置与污染控制,一环紧扣一环,是一个互为关联的整体。其研究的核心,既是煤中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物理化学转化行为,研究目的则是充分利用有利于人类发展的这些物质演化过程,并将不利转化为有利或尽量控制不利方向的转化。

总体来讲,煤燃烧过程中超细颗粒物的治理是一个多种学科综合交叉的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领域,大力开展超细颗粒物治理工作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潜在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燃煤过程中超细颗粒物的治理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线测试技术水平的提高。这是研究超细颗粒物形成、排放与治理的重要基础。

(2)打破常规的研究思路与手段。由于超细颗粒物的微观性和复杂性,其化学行为与动力学行为十分特殊,因此需要建立新的研究思路,寻求新的研究手段,才更加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3)除上述两点以外,国家在法规及其政策上的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

4超细颗粒是可以“变废为宝”的重要资源

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一次形成源多为工业过程中超细颗粒物的排放。但超细颗粒如

——566——

果捕集下来,将是可以再生利用的重要资源。

以铁铝合金冶炼炉排放的超细粉末一硅微粉为例。

硅微粉系铁合金冶炼炉生产过程中,由硅石中的Si02被还原生成的气态物质,在逸出料面后,再氧化形成的SiO:微粒。它是一种灰白色的超细粉末,在扫描电镜下为光滑的圆球状,平均粒径小于lI.tm。用氮吸附法测得比表面积25 ̄30m2/g,比水泥(0.4m2/g)大50--,100倍。堆积密度为200~250kg/m3,比重2.1~3.0kg/m3,常温下比电阻2.4×1014Q.m,酸碱度6.7~8,火山灰活性90%。

硅微粉由于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能,是一种重要的纳米~微米级无机非金属材料,被国外称为“神奇的材料”,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建筑、橡胶、陶瓷与耐火材料等领域,且利用范围日益扩大。据悉,日本在从我国进口铁合金产品的同时,也大量进口硅微粉,进行提纯加工后,生产出高性能陶瓷材料,用于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而我国在提纯、加密与高性能陶瓷材料方面,尚未掌握关键技术。另~方面。如果对这些粉尘不进行治理,进入大气后成为可吸入颗粒物,可直接进入人体肺部,危害极大。因此,硅微粉的回收利用,不仅体现在其经济效益上,而且体现在环境效益上。

我国冶金炉硅微粉产品自1990年以来,畅销美、日、英、德、港、台等18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达1000万美元以上,深受国内外用户好评。但目前仅将布袋除尘器收集的原状硅微粉进行出售,由于在硅微粉的除尘回收、提纯、加密以及综合利用方面的技术开发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硅微粉回收的经济效益,而且产品销售受到外界市场状况的制约。由于硅微粉的容重轻,密度只有200kg/m3,因此,在运输和包装上费用较高。另外,高纯度的硅微粉在耐火材料、化工等领域应用较广,现在许多国家提出该产品的供货要求,但是,目前我国硅微粉纯度不够,SiO:含量只能达到92%左右,如果在提高收尘率的同时,能够把SiO:含量提高到96%以上,将其中的杂质Fe:O,、C等去除,则每吨销售价格可以大幅度提高,为企业带来更显著的经济效益。

5结论

(1)可吸入颗粒物已经成为全球所共同关注的严重问题,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已经引起我国相关部门的关注。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已经在此方面展开了部分基础性研究工作。

(2)工业过程中超细颗粒物的排放是形成可吸入颗粒物的重要来源,因此研发对超细颗粒物控制技术的重要意义在于切断了可吸入颗粒物形成的重要途径。

(3)工业过程中排放的超细颗粒同样是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通过技术的综合研发,可以“变废为宝”,创造出巨大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

一567—

可吸入颗粒物中超细颗粒物的治理与开发利用

作者:孙俊民, 刘惠永, 姚强, 徐旭常, 张金成, 薛元, 张成峰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北京)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8619054597.html,/Conference_4883974.aspx

概述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可吸入颗粒物(PM10):空气动力学直径≤10μm的颗粒。 PM10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在10um以下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不能靠自身的重力降落到地面,因此,又被称为“飘尘”,它空气中可漂浮几天,甚至几年。其在空气中的迁移特性及最终进入人体的部位都主要取决于颗粒物的粒径大小。研究表明,10um以下的颗粒物可进入鼻腔,7um以下的颗粒物可进入咽喉,小于2.5um的颗粒物(即PM2.5)则可深达肺泡并沉积,进而进入血液循环,可能导致与心和肺的功能障碍有关的疾病。 目前已知的PM10的化学成分包括可溶性成分(大多数为无机离子,如硫酸根、硝酸根离子等)、有机成分〔如多环芳烃〕、硝基多环芳烃等、微量元素、颗粒元素碳等,有时PM10上还吸附有病原微生物(细菌和病毒)。对PM10的化学组成研究表明,颗粒物的粒径越小,其化学成分越复杂、毒性越大。这是因为小颗粒的比表面积大,更容易吸附一些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和有机物,并使这些有毒物质有更高的反应和溶解速度。 (二)、PM10的污染现状 目前,我国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状况非常严重。对几个大城市检测结果表明比美国1997年颁布的标准值高2.8-9.7倍。由此可见,控制PM10污染,减少PM10对环境、人体健康的危害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对健康的影响:

在五大洲至少35个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的研究表明,空气中颗粒物的水平与人体健康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由于PM10更易于进入人体,在环境中滞留时间更长,以及吸附的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的物质较多,因而对人体的危害也更大。国外进行的大量有关PM10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增加与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密切相关,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肺疾病。目前已知的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呼吸系统 大量研究发现,大气中PM10浓度的上升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使鼻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尘肺等呼吸系统疾病恶化。PM10每增加100ug/m3,成人男女感冒咳嗽的发生率分别升高4.81%和4.48%。同时,成年男性患支气管炎的比率增加5.13%。Norris等发现西雅图城市儿童哮喘急诊人数与细颗粒物(粒径小于1um)的污染水平显著相关,当细颗粒物浓度上升11 ug /m3时,急诊人数增加的相对危险度(RR)=1.15(1.08-1.23)。 另外,过多的可吸入颗粒物的沉积会损害肺部呼吸氧气的能力,使肺泡中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生存能力下降,导致肺部排除污染物的能力降低。空气中PM10每增加10 ug/m3,肺功能下降1%。1994年,国家环保总局与美国国家环保局合作开展了一项“大气污染对人体呼吸健康影响研究”的课题,通过对广州、武汉、兰州、重庆*个城市几年的跟踪调查,数据表明,大气颗粒物浓度(尤其是小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围护结构渗透研究与实测分析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results showed that for the same building, the penetra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infiltration factor of the particulate matter had a certain seasonality, and the deposition coefficient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in different seasons. In addition,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enet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the particle concentration counts in the offices and dormitories were separately monitored,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penetration coefficient and deposition coefficient of the particles had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he particle size of the particles. For 0.3~10 μm particles, the penetration coefficient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article size, and the deposition coefficient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article size. The correlation and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door and outdoor particulate matter concentration ratio, the particulate matter inflitration factor and the penetr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particulate matter envelope structure were discriminated, and the inflitration factor obtained by the dynamic model was found to be larger than the steady state model. In this paper, the steady-state and dynamic solution methods were used to obtain the quantitative parameters that can objectively reflect the penet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velope structure of the envelope structure. This study helps to understand the individual particle exposure and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epidemic. KeyWords: PM2.5,air change rate, penetration coefficient, The random component superposition (RCS) statistical model, dynamic model IV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技术措施

益阳市人民医院门、急诊大楼工程 工 程 质 量 常 见 问 题 防 控 技 术 措 施

编制人:何有兴职务:技术负责人 审核人:谢国政职务:工程部主任 审批人:陈浩职务:总工程师 湖南德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目录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技术措施 1、地下室裂缝与渗漏防治技术措施 2、钢筋混凝土现浇楼面裂缝防治技术措施 3、楼地面渗漏防治技术措施 4、墙体裂缝防治技术措施 5、墙体开裂、渗漏防治技术措施 6、门窗渗漏防治技术措施 7、墙面抹灰裂缝防治技术措施 8、屋面渗漏防治技术措施 9、配电箱导线及安装的质量缺陷防治技术措施 10、等电位联结的质量缺陷防治技术措施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控技术措施 一、编制依据 1、益阳市人民医院门急诊大楼建设工程相关施工图纸 2、《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 3、《湖南省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二、工程概况 益阳市人民医院门急诊大楼工程坐落在益阳市资阳区五一西路232号,总建筑面积25263m2,建筑高度为48.7m,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1层,地上12层,由湖南德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标承建。 由于作业面较大,参加施工的工种、人员多,工人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容易在细节上出现纰漏,造成质量隐患,主要表现为:屋面渗水、墙体渗水、窗四周渗水、地面渗水、穿楼层管道四周漏水、卫生洁具漏水、楼地面起壳、墙体裂缝、地面裂缝、下水管堵塞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给使用者带来许多麻烦和不便,对业主和施工单位的社会信誉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工程质量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线,公司自始至终秉承“以质量

矿采空区治理方案

****矿区采矿区治理 可 行 性 报 告 ********矿业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建设单位:****矿业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矿业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项目负责:* 项目审核:* 报告编写:*

目录

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项目性质:采空区治理工程 建设年限:2017年2月——2018年3月 建设内容及规模: 范围内矿体采场顶板加固2620m2; (1)位于断层破碎带F 107 (2)位于断层破碎带F 范围内的矿柱加固1890m3(32个); 24 充填量50000m3 (3)二中段采矿区充填46000m3; (4)三中段采矿区充填39000m3。 投资估算:总投资500万元。 (1)项目建成后,断层破碎带F107范围内的矿体可全部采出,相当多采7万吨汞矿,按开采期限2.5年计,每年多产矿石3万吨,矿石价格以1000元/吨计,年销售收入在现有基础上增加350万元。 (2)采场及运输巷注浆后,可减小涌水量150m3/h,每日可节约32400度用电,每年可节约抽水费用60多万元。 (3)主运输巷注浆加固后,可继续安全使用,无需重开凿新运输巷,运输巷按照500m总量,每米运输巷施工费2800元计算,可节约投资140万元。 (4)采空区充填后,地下水位有可能逐步上升,解决矿区周边村寨多年来饮用水困难的问题,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5)降低地面塌陷几率,减少地质灾害治理费用。 报告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4)《冶金矿山采矿设计规范》; (5)《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GB16424-2006); (6)《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7)《安全生产条例》; (8)《****矿区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9)《****开采设计方案》及图纸。 2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矿山概况 (1)矿山基本情况 贵州省铜仁地区****矿业有限公司于2004年成立,前期开发铜仁汞矿乱岩塘汞矿体内的矿床,2005年动工, 2007年4月竣工,经铜仁地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验收后投产。 ****可分为三个块段,即乱岩塘块段(F107断裂北盘),大坪块段(F107断裂南盘~Fl05断裂附近)及油房喇--阴山朗块段(F105断裂附近~F24断北盘)。 2010年底,****矿区乱岩塘汞矿F107断裂以北的矿体基本全部采完,为了有效的开采F107断裂南盘~Fl05断裂之间的矿体,2008年~2009年先后请长沙矿山研究院对F107断裂进行不良地质体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案,但因F107断裂含水量大,进行帷幕注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决定放弃通过F107断裂回收乱岩塘矿床F107断裂以南的矿体。 2011年4月,委托贵州创新矿冶工程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对附近对****乱岩塘汞矿F107断裂南盘~Fl05断裂之间的矿体开采方案进行设计,充分利用****现有的工程设施,进行了《贵州省****开采方案设计(变更)》设计。 矿山采矿方法采用房柱法,后退式回采;轻型风动凿岩机爆破落矿;局部木料支护;机械排水;机械抽出式通风方式;矿车运输。矿山所采矿石直接运至距离矿山1.5km的黄土坡选冶厂深加工。矿山设计损失率15%;贫化率5%。 (2)交通位置

可吸入颗粒物测定

实验三可吸入颗粒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重量法测定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的原理及过程。 2.熟悉实验基本操作。 3 掌握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 二、实验方法及原理 重量法:使一定体积的空气,进入切割器,将10微米以上粒径的微粒分离,小于这一粒径的微粒随着气流经分离器的出口被阻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重量差及采样体积。计算出飘尘浓度,以毫克/标准立方米表示。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 KC—8301可吸入颗粒采样器KC—8704可吸入颗粒采样器 改锥镊子信封手套接线板 四、实验步骤 1、前处理 一般先将圆环滤纸、圆片滤纸放在干燥器内放置24小时,并称重。 2、安装实验装置 ①仪器连接。 ②打开采样头上盖,要用清洁的布擦去外壳及内表面等处的灰尘。 ③放好滤纸,圆环滤纸放入滤纸圈上,圆片滤纸放入夹纸环上,用双环夹 牢。注意不要有损坏。 ④设置采样时间(90min),设置流量为17L/min。 3、样品采集 采样后,将圆环滤纸、圆片滤纸对折保存在干净的信封中,置干 燥器中半小时后称重。 五、结果计算

IP=(mg/m3)=t W Q n **106 ??? ?? ??=T P Q Q n 111273100 W:可吸入粒子的重量,g ; Qn:标准状态下的采样流量,L/min; t: 采样时间,min; Q1:指定采样流量,L/min; P 1:仪器采样环境大气压,kPa; T 1:仪器采样地点工作时间平均温度,K; 实验前圆环滤纸的重量为m 1= 21010.01004.0+=0.1007 g 圆片滤纸的重量为m 2=2 1611.01614.0+=0.16125 g 实验前圆环滤纸的重量为m 3=2 1010.01009.0+=0.10095 g 圆片滤纸的重量为m 4=2 1617.01615.0+=0.1616 g 则可吸入粒子的重量为W= m 3+ m 4- m 1- m 2=0.0006 g t=90 min Q 1=17 L/min P 1=102.4kPa T 1=14+273=287 K ??? ?? ??=T P Q Q n 111273100=16.6 L/min IP=(mg/m 3)=t W Q n **106 =0.4016 mg/m 3 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1、采样前要先清洗十六眼冲击孔。 2、取、放滤纸时要用镊子,并且戴手套;放置滤纸时要把毛面向上;采样前滤纸不能弯曲和对折。称量滤纸时最好称两次,结果取平均值。 3、采样中要注意观察流量变化大小,流量误差应保证在±5%以内。 4、天平的精度不得低于万分之五。

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

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 1.国内外可吸入颗粒物研究概况及发展 目前我国对于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没有系统的研究,也没有对这些细颗粒污染物的物理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效应进行过系统的评价,而国外对于和可吸入颗粒物环境行为的研究起步较早。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环保局在1997年率先颁布了可吸入颗粒物5的空气质量标准,年均值15.0 u g.m-3,日均值65.0 u g.m-3。其它欧美及亚洲国家、澳大利亚等也都已经出台相应的有关PM2.5甚至PM,。的空气质量标准,并在颗粒物的源解析,组成结构、毒物学、病理学、大气输运过程及空气质量模型等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尽管国内外在可吸入颗粒物产生机理研究方面都取得一定进展,但由于实验室条件等的限制,今后对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还应引起足够重视,为保持生态和生活健康提供借鉴和基础。2.可吸入颗粒物概念 可吸入颗粒物是指漂浮在空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的总称,其粒径范围约为0.1-100 微米。有些颗粒物因粒径大或颜色黑可以为肉眼所见,有些则小到使用显微镜才可观察到。通常把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称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它们是可在大气中长期飘浮的悬浮微粒,也称可吸入尘或飘尘。 2.1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 可吸人颗粒物的来源可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自然源包括植物花粉和孢子、土壤扬尘、海盐等;人为源又可分为固定源和移动源,前者如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后者如交通运输等。可吸入颗粒物的质量分布主要是扬尘、机动车尾气(不包括二次污染物)、海盐、富钙和钛化合物(来自固结或矿物处理工厂)、生物体的燃烧、元素碳和二次污染物。 2.2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 可吸入颗粒物在环境空气中持续的时间很长,对大气能见度影响都很大。一些颗粒物来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比如烟囱与车辆。另一些则是由环境空气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其它化合物互相作用形成的细小颗粒物,它们的化学和物理组成依地点、气候、一年中的季节不同而变化很大。可吸入颗粒物通常来自在未铺沥青、水泥的路面上行使的机动车、材料的破碎碾磨处理过程以及被风扬起的尘土。 可吸入颗粒物不仅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且对人体健康等造成了广泛的损害。可吸入颗粒物在环境空气中持续的时间很长,对人体健康和大气能见度影响都很大。 可吸入颗粒物被人吸入后,会累积在呼吸系统中,引发许多疾病。对粗颗粒物的暴露可侵害

颗粒状剂型有几种各有何特性和用途

颗粒状剂型有几种?各有何特性和用途? 粒剂开发的起始目的是为了消除粉剂的飘移,现在开发粒剂的目的已是多方位的了粒剂的形状有圆球形、圆柱形、碎块形(也称块粒剂)等。粒剂的粒度变化幅度很大.某一种农药剂的粒度以多大为宜,主要应根据作物、病虫草危害特点、药剂理化性能以及撒施方式来决定。玉米喇叭口施用的颗粒剂,一般选用较小的颗粒,但也不能太小,太小了易沾附在心叶上。地面用颗粒剂的粒度为25-35筛目或30-60筛目,土壤粒剂的粒度为18-35筛目或20-40筛目。由于一般颗粒剂的粒子不是大小相同的,而是有一个粒度范围,用标准筛的筛目表示某种颗粒剂的粒度范围。筛目数值越小,其筛孔越大,能通过的颗粒越大;反之,筛目数值越大,其筛孔越小,能通过的颗粒越小。在用标准筛筛分颗粒剂时,能通过一种大号筛目,而不能通过另一种小号筛目,这种颗粒剂的粒度规格即用大小两种筛目来表示,例如20-40筛目的颗粒剂即表示可通过20号筛目而不能通过40号筛目;余类推。现按粒剂的粒径分类如下: (1)大粒剂指粒径在2-6毫米的颗粒剂,主要用于远距离抛撒。防治,利用有水的特定%境条件,已开发出多种大粒径的颗粒剂,施用极为方便、安全。例如,杀虫双大粒剂,粒径在5毫米左右,粒重0. 3-0. 6克,亩用1千克,每平方米水面可着粒2-4粒,抛掷距离可达20米左右,行走在田埂上即可向田里抛施;由于颗粒大,能全部落人水中,极少夹在叶鞘中或沾附叶面上。人水颗粒极易溶于水,扩散迅速.扩散范围大,施药后8小时可扩散到全田,24小时达到全田均匀。日本开发的水面漂浮粒剂,每袋装粒150克,站在田埂上,亩抛施6-7袋,数分钟完成施药,水溶性包装袋,人水溶化,有效成分在田水中扩散。一种叫除草剂粒霸的大粒剂,每粒重50克,亩抛13一14粒,人水后快速溶解、扩散。还有一种可以直接在水面上抛施的胶囊剂,每囊装药50毫升,亩抛6-7个胶囊,囊皮人水溶解,有效成分扩散在田水中。 (2)细粒剂指粒径在0. 3 - 2. 5毫米的颗粒剂。与其他颗粒剂相比,这种细粒剂并无特别用途,大多可以用普通颗粒剂或微粒剂代替。 (3)微粒剂指粒径在100微米(即0. 1-0. 6毫米)的颗粒剂。一般是选择胃毒杀虫剂加工成微粒剂,叶面撒施是其一种特殊用法,因为他在叶片上使用后.易于黏附在凹凸不平或比较粗糙多毛的叶片上,不会因摩擦或风吹而很快脱落,持效期较长: (4)普通颗粒剂通常简称颗粒剂,粒径一般为0. 25-1. 68毫米,广泛使用于水稻田和大田土壤处理。用于水稻田的颗粒剂又分为崩解型和非崩解型两大类。 ①崩解型颗粒剂粒剂中配加有崩解助剂.供投人田水中使用。颗粒入水后很容易吸水崩解成为碎粒,或施入土壤后吸水崩解,使粒中的农药有效成分很快释放出来,药效表现快。崩解速度一般要求为1分钟,也有短于1分钟,但最长不得超过3分钟。 ②非崩解型颗粒剂颗粒比较紧密,不易破碎,也不会吸水崩解。粒中的农药有效成分释放出来比较缓慢。颗粒剂的形状多为短柱状,便于采用挤出式工艺生产;用于防治玉米、菠萝、甘蔗等喇叭口期的钻心虫类,则多采用碎砖粒或硅砂作颗粒载体,采取包衣式工艺将农药原药或某种制剂包覆在颗粒体表面,这类的颗粒比较重,能够沉落在喇叭口内,不易被叶片上的露水带出喇叭口心叶,药效比较持久。 (5)水面漂浮粒剂这种粒剂是拒水性的,撒施后能够漂浮在田水面上,在田水表面张力的作用下,颗粒向植株基部贴近,自颗粒中释放出来的农药有效成分能较快地被植株基部的害虫或病原菌吸收,用于防治从植株基部人侵的病虫害,如水稻螟虫、稻飞虱、水稻纹枯病等很有效,对于从植株上部坠落于水中的害虫(如螟虫)也很有效。 上述颗粒剂属于即开即用型制剂,是供直接撒施之用,所以制剂中农药有效成分的含量

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技术措施

1 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技术措施 1.1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 1.1.1 表现形式 现浇板易产生贯通性裂缝或上表面裂缝;现浇板外角部位易产生斜裂缝;现浇板沿预埋线管易产生裂缝。 1.1.2 主要治理措施 1、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宜适当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较规则的平面。 在未设梁的板的边缘部位设置暗梁,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2、管线应尽量布置在梁内,当楼板内需埋置管线时,管线必须布置在上下钢筋网片之间,且不宜立体交叉穿越,确需立体交叉的不应超过二层管线。线管在敷设时交叉布线处可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浇筑顺利且振捣密实。当两根以上管并行时,沿管方向应增加①4 @ 150宽500mm勺钢筋网片,做到在应力集中部位有双层布筋。 3、现浇板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Q当大于C30时,应采取抗裂措施。 4、剪力墙结构住宅结构长度大于45m且无变形缝时,宜在中间位置设置后浇带。后浇带处应设置双层钢筋,后浇带混凝土与两侧混凝土浇筑的间隔时间不宜小于 2 个月。 5、预拌混凝土使用单位在订购预拌混凝土前,应根据工程不同部位和环境提出对混 凝土性能的明确技术要求。掺合料总掺量不应大于水泥用量的30%。 6、模板支撑系统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 7、后浇带处应采用独立的模板支撑体系,浇筑前和浇筑后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之前,后浇带两侧梁板下的支撑不得拆除。 8、应加强对现浇楼板负弯矩钢筋位置的控制。控制负弯矩钢筋位置应设置足够强度、刚度的通长钢筋马镫,马镫底部应有防锈措施。双层上排钢筋应设置钢筋小马镫,每平方米不得少于 2 只。 9、在混凝土浇筑时,对裂缝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 10、预拌混凝土在运输、浇筑过程中,严禁随意加水。

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方法--光散射法

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方法--光散射法WS/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WS/T206--2001 -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方法--光散射法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inhalable particulate matter(PM10)in air of public place-light scattering method 发布实施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前言 本标准为执行GB9663~9676-1996、GB16153-1996《公共场所卫生标准》而制定。本标准采用光散射法测定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本标准采用滤纸(膜)采样-称重法确定光散射法对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质量浓度转换系数。滤纸(膜)采样-称重法参照GB-T17095-1997《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光散射式粉尘仪的计量检定采 用JJG846《光散射式数字粉尘测试仪检定规程》。 本标准从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附录A、B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为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北京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环境卫生与卫生工程研究所、北京市卫生防疫站、常州市卫生防疫站、湖北省卫生防疫站、贵州省卫生防 疫站、成都市卫生防疫站、海南省卫生防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一川、迟锡栋、刘凡、张晶、李宝成、崔九思、谈立峰、于慧芳、赵亢、王崇东、 李荣江、于传龙。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监所负责解释目次前言 1 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定义 (1) 4 原理 (2) 5 仪器 (2) 6 测定步骤 (2) 7 质量控制 (3) 8 精密度和准确度 (3) 附录 A 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值的确定 (4) 附录 B 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值的经验值 (5)

中国城市颗粒物污染特性分析

中国城市颗粒物污染特性分析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在十几年中以飞快的速度进行着经济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注意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导致各种污染事件和现象在中国不断出现,为经济增长中国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其中大气污染是最为严重的,有权威机构部门称如果不改变现状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将超过核辐射。大气污染中尤其以颗粒污染物为主,有科学数据表明,PM2.5与肺癌、哮喘等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由于工业的发展我国部分区域已经成为大气污染比较重的地区,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关键词:大气污染城市环境颗粒污染物 引言 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物,(不论长期或短期)因对生物和人体健康会造成危害而称之为颗粒物污染。颗粒物的种类很多,一般指0.1-75μm之间的尘粒、粉尘、雾尘、烟、化学烟雾和煤烟。其危害特点是粒径1μm以下的颗粒物尘降慢、波及面大而远。无论是来源于自然或人为活动的颗粒物,都会给动、植物及人体健康带来危害。落在植物枝叶上的颗粒物,可引起机械性烧伤和减少叶片光合强度,使植物受损害;溶于水中的颗粒物,随水进入植物组织内,引起伤害;沉积在蔬菜或饲料植物的重金属颗粒物,通过食物链进入人或动物的身体。粒径3.5μm的颗粒物可吸入人的气管和肺,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因此,许多国家都制定了颗粒物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以保护动、植物和人体健

康。颗粒物大部分是天然源产生的,但局部地区,如人口集中的大城市和工矿区,人为源产生的数量可能较多。从18世纪末期开始,煤的用量不断增多。20世纪50年代以后,工业、交通迅猛发展,人口益发集中,城市更加扩大,燃料消耗量急剧增加,人为原因造成的颗粒物污染日趋严重。本文主要分析中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造成的空气污染。 一、颗粒污染物的种类 颗粒污染物按起来源分为:一次颗粒污染物和二次颗粒污染物。其中一次颗粒污染物是指由天然污染源或者认为污染源直接释放到大气中造成污染的颗粒物,如燃烧烟灰等;二次颗粒物是指由大气中某些污染气体组分之间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反应转化而成的污染物颗粒。二次颗粒污染物危害明显大于一次颗粒污染物,曾在世界上造成多次污染事件。 颗粒物的组成十分复杂且变动很大无固定模式,大致为以下三类:有机成分、水溶性成分和非水溶性成分,后两类主要是无机成分。 1.有机成分含量可高达50%(质量),其中大部分不溶于苯等复杂结 构有机溶剂。只有很少一部分可以溶于苯。 2.可溶于水的成分主要有硫酸盐、硝酸盐、氯化物,其中硫酸盐 含量可高达10%。 3.颗粒物中不溶于水的成分主要来源于地壳,他能反应土壤中成 土母质的特性,主要由硅、铝、铁等元素组成的氧化物。还有微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铅、镉等。

质量常见问题治理措施

丰都县龙河东组团安置房工程 质 量 常 见 问 题 治 理 措 施 重庆市永安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丰都县龙河东安置房监理部 二零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丰都县龙河东组团安置房工程质量 常见问题治理措施 我监理部通过学习渝建发[2014]42号文件,关于深入开展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通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突出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控制重点,把握常见问题产生的根源,与现场相结合、技术与管理并重、质量行为与工程实体质量齐抓,严格质量责任落实,构建质量常见问题治理长效机制,有效预防和治理质量常见问题,全面提升住宅工程质量水平。 治理重点:渗漏、裂缝以及水暖、电气、节能保温等方面影响使用功能的质量常见问题。 一、工程基本概况 “丰都县龙河东安置房工程”一、二标段总建筑面积336203㎡,基础形式分商业独产柱基、条基浅基础、机械旋挖桩基础,主体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14栋高层分24、27、30层三种和幼儿园。 二、防治重点 1、渗漏:主要包括外墙、屋面、厨卫、阳台渗漏。 2、裂缝:主要包括楼地面、填充墙、墙面抹灰层裂缝。 3、水暖、电气:主要包括给排水管道系统渗漏、地漏水封深度不足、电气线路连接不规范、防雷接地不可靠。 4、节能保温:主要包括外保温墙面裂缝、保温层厚度不够、保温效果差。 三、组织措施 成立质量通病防治小组: 组长:沈显平 副组长:敖炳余、陶建 成员:陈梦、廖超、沈慎、王远富 1、严格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的措施方案。 2、对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有关分部、分项工程和关键环节,加强旁站、巡视和平行检测,严格检查按设计两年质量控制方案细化的施工图施工,督促施工单位落实防治措施。 3、建章立制,突出重点,循序淅进。要求项目部建立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专项制度,细化专项治理施工方案,加强过程质量控制管理,严格执行“三检”制度。 4、落实五方责任主体负责人法人授权责任书、质量终身责任制度。竣工后设置永久性标牌制度。 四、监督管理措施 1、我监理部将专项治理督促工作转为常态化、日常性工作,建立长效机制,增加抽查的部位、频率,质量巡查的随机性、针对性,巩固治理成果。监理人员对分项、分部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巡视检查、平行检测,对质量通病的部位加强重点控制,跟踪旁站监督,对于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质量问题,及时采取口头通知或监理通知单的形式督促施工单位定人、定时及时整改。 2、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构建组织管理班子,督促项目部管理人员尽职尽责,

室内可吸入颗粒物动态分散方法研究

室内可吸入颗粒物动态分散方法研究 近来来,室内空气质量成为大家广泛关注的问题,而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是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人体健康产生很大危害。因此对室内可吸入颗粒物的物理化特征进行研究,可以分析其来源,从根本上减少浓度,优化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主要研究了一种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样品液的制备方法。首先采用小流量空气采样器采集室内颗粒物,利用分散剂甘油和超声波振子的震动同时作用对其分散,完成样品液的制备,然后通过电泵和电磁阀使样品液循环流动,供高速摄像机成像。克服了以往静态颗粒物分散的分散不均匀、取样代表性差等问题。 标签:可吸入颗粒物;样品液制备;超声波;分散;动态成像 引言 据调查,居民平均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各种室内环境,比如办公室、教室、卧室等,室内的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是室内空气的首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产生很大危害,其粒径分布影响着颗粒物的所有理化特征,因此研究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颗粒物的研究大多都是通过显微镜静态成像,然后再对图片进行分析处理,虽然操作简单,但存在的问题就是样品的分散不充分,成像样品代表性差,为了克服这些弊端,文章设计了一种新颖的颗粒物动态分散的方法,颗粒物放在分散剂(甘油+水)中,通过超声波驱动振子振动和搅拌电机的共同作用使颗粒物均匀分散。然后通过电泵和电磁阀使分散均匀的样品液循环流动,供高速摄像机成像,成功的解决了以上问题。 1 颗粒物分散系统方案设计 文章颗粒物收集是通过小流量采样器吸取室内空气,采用的采样器型号是ZR-3930B,采样流量为16.67L/min。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经过冲击式切割机分级,使之通过已恒重的微孔滤膜,使悬浮颗粒被阻留在滤膜上,被微孔滤膜吸附。 由于可吸入室内悬浮颗粒物粒径一般在10μm或以下(PM2.5), 颗粒在各种引力作用下会出现凝聚现象,因此测量单个颗粒的粒径大小比较困难。因此为了获得单个颗粒物的信息,必须对采集到的颗粒物进行分散。颗粒凝聚是颗粒本身固有的性质,也是妨碍准确测量颗粒粒径分布的主要原因。克服颗粒凝聚的有效方法是加分散剂和实施外力分散。分散剂的作用是能显著降低颗粒物的表面粘连,减弱颗粒间的引力,从而缓解甚至消除颗粒的凝聚现象。分散剂的选择非常重要,水和酒精的分散能力虽然较强,但颗粒物在水和酒精中布朗运动较强烈,导致摄像机成像有明显的拖尾效果。相比之下,甘油作为分散剂是由于其粘滞系数大使得颗粒的布朗运动不明显,并且当颗粒分散均匀后不易发生

建设工程常见质量问题专项治理方案

建 设 工 程 常 见 质 量 问 题 专 项 治 理 方 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二〇一九年八月九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及编制目的 (1) 二、编制依据 (1) 三、常见质量问题专项治理创建目标及组织机构 (2) 四、建设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控制措施 (2) 1.模板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2) 2.钢筋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11) 3.混凝土工程主要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22) 4.砌体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30) 5.防水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37) 6.建筑装饰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39) 7.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41) 8.给排水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治理 (46) 9.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47)

一、工程概况及编制目的 龙湖·春江郦城建设场地位于长沙市天心区湘府路与新开铺路交汇处东北角,受湖南壹捌捌壹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委托,由中国有色金属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勘察,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深圳市邦迪工程顾问有限公司监理,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对该工程进行总承包施工,受监于长沙市天心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工程建筑物包1栋公寓式办公楼(7#栋)、及纯地下室;总建筑面积约33528平方米,其中地上部分面积约28539.35平方米,地下部分面积约4988.65平方米。地下室一层或两层,本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4.30米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深入开展全国工程质量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建质〔2013〕149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的通知-建市〔2014〕130号”及“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湖南省住宅工程常见质量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湘建建函〔2014〕73号文”等文件要求。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狠抓质量问题治理,促进工程质量水平提高。突出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重点,准确把握常见问题产生的根源。将技术与管理并重、质量行为与工程实体质量齐抓,严格质量责任落实,强化激励约束措施,构建质量常见问题治理长效机制,有效预防和治理质量常见问题,全面提升住宅工程质量水平。为践行政府行政部门的文件精神,提升工程产品质量,加强建设工程常见质量问题管控,让业主获得一个使用满意的产品特编制此专项施工方案。 二、编制依据 1.《龙湖·春江郦城工程设计图纸及相关设计变更、洽商文件》; 2.《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深入开展全国工程质量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建质〔2013〕149号;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特性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目录 前言 (1) 1可吸入颗粒物特性 (2) 1.1可吸入颗粒物来源 (2) 1.2可吸入颗粒物分布 (3) 1.3物理特征 (4) 1.4化学组成 (5) 2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7) 2.1呼吸系统 (7) 2.2神经系统 (7) 2.3致突变性和潜在致癌性 (8) 2.4生殖系统 (8) 2.5心血管疾病 (9) 2.6增加死亡率 (9) 3 防治措施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4)

摘要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进行,我国的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由此造成的健康损害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证实了大气颗粒物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随着对大气颗粒物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在10μm以下的颗粒物)是大气颗粒物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最大的组分。在控制可吸入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同时,亦应重视可吸入颗粒物本身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研究,因为正是颗粒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决定了颗粒物的环境及健康效应。 关键词:可吸入颗粒物;特性;危害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air pollution in our country, the resulting health damage to arouse people's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e results of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is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health.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search on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eople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ware of the particulate matter (size under 10 microns particles) in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is harm to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 of the largest component. In the control at the same time, the mass concentration of particulate matter, also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particulate matter. For it is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particles determines the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effects of particulate matter. Key words:Particulate matter;Features; Harm

采空区治理施工方案

戴腰山铜矿采空区治理施工方案 为进一步加大采空区隐患治理力度,防止采空区引发冒顶、地表下沉等安全生产事故,根据有关规定,我矿委托江苏治金设计院有限公司对采空区治理进行了专项设计。本次设计采空区治理方法为永久封闭。根据设计并结合本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采空区治理工作,消除老采空区隐患。建立和完善采空区长效管理制度,实行边开采边处理,从源头上控制新采空区安全隐患的出现,有效遏制由采空区隐患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 二、地质情况 矿区矿体顶底板均为矽卡岩,以块状构造为主,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明显,矿体内基本没有夹石,矿区大部分岩石完整,稳固性良好,抗压强度高。 矿区井下以构造裂隙水、岩溶水为主,地表水体主要为一些零星分布的小水塘,无大的水体,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 三、采空区现状 我矿采空区主要分布在+113m及其上部中段,到目前为止+113m及以上共形成采空区27个,采空区总体积约13.5万m3 。

采空区封闭墙主要为:+230m中段1道,+210m中段8道,+180m中段16道,+160m中段3道,+140m中段5道,+113m中段8道,共计41道封闭墙。 四、采空区治理施工组织 成立采空区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符仲权 副组长:张贤锋、陈文胜、何文生 成员:王小居、吕锁阳、李先年、罗兆炉、伍本来、牧启海、陈发展 具体工作职责: 组长:负责采空区治理全面工作 副组长: 张贤锋:负责采空区治理技术管理工作 陈文胜:负责采空区治理安全管理工作 何文生:负责采空区治理组织施工、验收工作成员: 王小居、吕锁阳、李先年、罗兆炉等负责采空区治理现场安全、质量管理工作; 伍本来:负责采空区治理现场机电安全管理工作; 牧启海:负责采空区治理材料供应工作; 陈发展:负责采空区治理资金管理工作。 五、采空区封闭规格及材料

可吸入颗粒物的去除技术

可吸入颗粒物控制技术研究热点与趋势 更新时间:2008-12-25 11:03 来源:环境污染与防治作者: 阅读:325 网友评论0条 摘要:综述了可吸入颗粒物的常规除尘技术和细颗粒凝并技术、联合脱除技术、电联合处理技术等新的控制技术。通过对可吸入颗粒物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指出常规除尘技术和这些新的控制技术的应用局限性,在综合分析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利用纺织品滤料纤维改形(改性)后得到高效低阻的异型纤维材料来脱除可吸入颗粒物的新思路。 可吸入颗粒物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的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已成为大气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并日益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可吸入颗粒受到的主要作用一般是气体扩散和湍流扩散,由于它质量微小且对气流跟随性极好,故在常规除尘设备中,几乎总是跟随气流一起运动,难于从气流中分离出来。此外由于可吸入颗粒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因而其吸附性很强,容易成为空气中各种有毒物质的载体,特别是容易吸附多环芳烃、多环苯类和重金属及微量元素等,是多种污染物(如重金属、酸性氧化物、有害有机物等)的载体和催化剂,有时能成为多种污染物的集合体[1,2]。 因此,研究可吸入颗粒物的控制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的重点是如何提高细微颗粒物的分级效率,解决问题的思路有二:一是促使小颗粒变大颗粒;二是创造条件提高小颗粒的动力学捕集作用。小颗粒变大颗粒可以通过凝并也可以通过凝结作用,且在国外蒸汽凝结在冶金行业已有成功应用的案例。本文旨在对脱除可吸入颗粒物的控制技术做一定的归纳总结,以方便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 1 控制技术的研究热点与趋势 1.1 常规除尘技术 目前工业上应用的除尘方法有干法和湿法两大类,传统的湿式除尘设备主要有水膜、泡沫、冲激、水浴等除尘器。湿法除尘存在物料难以回收、易造成污染转移以及高温环境下会造成能量浪费等缺点;干法除尘设备主要有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电除尘器和颗粒层除尘器等。电除尘器对颗粒的比电阻要求严格;旋风除尘器处理粗粉尘颗粒效果较好,而对于微米级和亚微米级粒子其分离能力很低;多孔陶瓷高温除尘过滤器的除尘效率高,可达99 %以上,能除去粒径5μm以上的尘粒,但清灰比较困难;而移动颗粒层过滤除尘技术被认为是继陶瓷过滤器之后最具发展前途的高温除尘技术之一,但在高温下运行时,床层容易堵塞[3]。 为了弥补传统的控制技术在脱除超细颗粒物时的不足,细颗粒凝并技术、联合脱除技术、电催化氧化联合处理技术等新控制技术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本文对这些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1.2 新控制技术 1.2.1 细颗粒凝并技术 从控制角度来看,清除可吸入颗粒可以通过内场力或外场力作用来使其发生凝并或团聚,其结果是使粒子的数目减少、粒子的有效直径增大,它易于被常规的分离设备分离,从而提高整体的清除效率。超细颗粒物凝并技术主要有声波凝并、电凝并、热凝并、化学凝并、磁凝并、光凝并和湍流边界层凝并等[3-7]。 声波凝并通过外加声波的作用使细颗粒发生碰撞团聚长大,团聚后产生的细颗粒团聚物的平均粒径大,从而通过常规的除尘设备将其清除,达到控制细颗粒排放的目的。通过声波团聚的方法控制超细颗粒物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际效果。但由于声波凝并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超细颗粒物测试手段的局限性,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使得声波团聚超细颗粒物技术仍然处在实验探索和理论研究阶段。同时姚刚[6]指出,由于产生几十甚至几百千赫的声波,可能消耗大量能源,且产生很大的噪音等负面效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