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商略古今_折衷汉宋_论王先谦的今文_诗_学_陈致

商略古今_折衷汉宋_论王先谦的今文_诗_学_陈致

商略古今_折衷汉宋_论王先谦的今文_诗_学_陈致
商略古今_折衷汉宋_论王先谦的今文_诗_学_陈致

商略古今,折衷汉宋:论王先谦的今文《诗》学

陈 致

(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香港)

[摘 要]嘉道之后的《诗》学承乾嘉之余绪,固有重考据之风,然亦有其相当复杂的一面,首先是考据中有今文一派的兴起,其次是重视考据研《诗》的学者,无论是古文、今文学派,两种文本都很重视;三是所谓宋学,即重视义理、诗旨、文气的研究方法,并未因考据学的兴起而终止。王先谦的《三家诗义集疏》及其经学思想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嘉道以后《诗》学的复杂状况。

[关键词]王先谦;今文经;汉学;宋学

[中图分类号]B24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63(2006)01—0031—13

Negotiating between the Ancient and Modern ,

the Han School and the Song School :

Wang Xianqian 's Study of the “Modern Text ”of the Shi Jing

CHEN Zhi

(Depa rtment o f Chinese ,Ho ng K o ng Baptist U niver sity ,Hong Ko ng ,China )

Abstract :Althoug h the philological m odels and m ethodolo gies o f the Qian -Jia school becam e academi -cally fashionable during the tim e of Jiaqing and Daog uang ,Shi jing scholars approached the classical tex ts both linguistically and thematically .This pape r ex amines the Shi jing studies of Wang Xianqian (1842-1917),aiming to reveal the com plicated develo pm ent of Shi jing studies from the time of Jiaqing and

Daog uang periods to the Late Qing .First ,a g roup of scholars laid m ore em phasis on the M odern tex ts o f the Shi jing ;seco ndly ,philological scholars ,regardless of the so -called “Ancient -tex t ”o r “M ode rn -tex t ”factio nal debates ,unanimously v alued both tex ts as important sources in their studies ;thirdly ,the resurgence of the philological studies did not com pletely overcom e the so called “Song ”school of learning in late Qing as has been sugg ested by m any modern schola rs .Scholars of the ”Song ”school carried forw ard the traditio n of dealing mainly with the ultim ate m eaning ,didactic objectives ,and the literary sensations and styles of the Shi jing poem s .Wang Xianqian 's Shi sanjia yi jishu (A collection of the fragmented com -m entaries of the three Han schools of the Shi jing )and his opinions on classical studies thus reflect the com -plicated nature of the Shi jing studies from the Jiaqing period to late Qing . Key words :Wang Xianqian ;M odern -tex t ;H an learning ;Song learning

一 王先谦之前的今古文诗学

皮锡瑞(1850-1908)《经学历史》中提到清代

“经学三变”的问题,认为清初是汉宋兼采,乾隆以后,许郑之学大明,即使治宋学者,说经亦主实证,应

是所谓汉学时期,嘉道以后,又由许郑之学,导源而

上,是所谓西汉今文之学复兴时期。又云,“当知国朝经学复盛,乾嘉以后治今文者,尤能窥见圣经微

[收稿日期]2005-12-15

[作者简介]陈 致(1965—),男,北京人,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诗经学、古代文学与文化.

第20卷 第1期2006年01月湖 南 大 学 学 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 f Hunan U niversity (So cial Sciences )Vo l .20,N o .1

Jau .2006

旨。”①周予同(1898-1981)依据皮锡瑞说,以为嘉道以降,由许郑导源而上,《诗》宗三家而斥毛氏,经学又复西汉之旧。叶自阝园(德辉,1864-1927)也曾对清代学术有一段极为精辟的描述:

国初巨儒如顾亭林(炎武,1613-1682)、阎百诗(若璩,1636-1704)诸先生,其初皆出于宋学,而兼为训诂考据之事,遂为汉学之胚胎。汉学之名,古无有也。倡之者三惠(周惕,1646?-1695?;士奇,1671-1741;栋,1697-1758),成之者,江慎修(永,1681-1762)、戴东原(震,1723-1777)。然此数君者,皆未化宋学之迹者也。(自注:余藏有戴氏《诗经补注》原稿,采宋人说最多,《遗书》及《学海堂》皆删去)迨乎王(鸣盛,1722-1797)钱(大昕,1728-1804)孙(星衍,1753-1818)段(玉裁,1735-1815)之伦,二王(念孙,1744-1832、引之,1766-1834)三孔(广林,1746-1814?;广森,1752-1786;广廉)之族,精研文字,穿贯两京,汉学之帜,由是纵横上下,通于百年。顾当极盛之时,已伏就衰之理。其时若刘申受(逢禄,1776-1829)之于《公羊》,陈恭甫(寿祺,1829-1867)之于《尚书大传》,凌晓楼(曙,1775-1829)之于《春秋繁露》,宋于庭(翔凤,1776-1860)之于《论语》,渐为西京之学。魏默深(源,1794-1857)、龚定庵(自珍,1791-1841)、戴子高(望,1837-1873)继之,毅然破乾嘉之门面,自成一军。今日恢刘(逢禄)宋(翔凤)之统者,湘绮楼(王运,1833-1916)也,振高邮(王念孙)之绪者,俞曲园(樾,1821-1906)也。东塾(陈澧,1810-1882)似接亭林之传,而实非亭林之正脉。亭林之世无汉宋,则有意兼通汉宋者,不得谓之师法亭林。东塾之学本出仪征(阮元,1764-1849),何以微变其旨?盖由乾嘉诸儒晚年亦侵宋学故也。东原之《原善》,孙渊如(星衍)之论先天卦位,仪征之《释心》《释性》,皆明避宋学之途,暗夺宋学之席。学既有变,争亦无已。由实入虚易,由虚入实难。有汉学之攘宋,必有西汉之攘东汉。吾恐异日必更有以战国诸子之学攘西汉者矣。学旨不明,学术将晦,开门揖盗,可不虑乎?夫不读东京诸儒传注之全经,而读后人掇拾之残经,不读文完义足之内传,而读断章取义之外传,其心非尽灭全经以入于异氏之室,必犹有不能息喙者。观于《毛诗》,本出西京,亦谓西京无此学派,则其意固非

主张西京可知……②

自阝园此文后半出于政治原因

,对当时今文学颇

有微辞,这一点与葵园(王先谦)的态度不同,但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姑置不论。自阝园提出的要点有二:一是,汉学初期的惠、江、戴诸人并未脱略宋学之迹;二是嘉道以来的学术,不是乾嘉之学的绪余,就是其反动。西京之学的兴起就是其反动,东塾之学意在调和汉宋,实亦为乾嘉汉学之反动。自阝园在其《读书志》臧玉林(琳)《经义杂记三十卷》下,也论及清经学三变的问题,所划分与皮锡瑞说大致相同。自阝园云:“汉学既盛,又分今文古文。”③乃以嘉道间今文学的兴起,为清代汉学的第三次变化。

以《诗》学而论,嘉道间的确今文学大兴,然就嘉道时期《诗》学总体而言,主毛者似仍为多数。余以为此期治《诗》者,在专研旨趣上,虽有毛与三家之对垒,然因多以崇古求是为尚,所赖以治学之方法,似又消息暗通。若以文本论,古文有尊毛尊郑者,有尊毛非郑孔者,大都亦不拒斥今文;今文虽有尊三家而非毛者,然大都不拒斥古文。其所疑毛者,只限于毛诗序传的作者究竟是谁,而对于毛诗是汉代留存下来的唯一完整的文本,则无从怀疑。此期之特点是主毛者,亦不拒斥三家,治三家者更言毛。若以治诗之角度与旨趣而论,此期则有诂经派,有垂训派,有诗旨派,有制艺派;若以学者所主要依据的文本而论,有所谓“古文家”、“今文家”;若以诠释方法而论,则有所谓重考据、重诗旨义理、重文气。其中重考据者,本文暂依当时习惯,以汉学名之,其余则以宋学名之。推其源流变化,我以为嘉道及以下《诗》学大概,要言之,约有数流:

一曰古文汉学。此为固守汉学训诂考据家法者,为《诗》则宗毛氏,治学方法则小学训诂声音文字。于《诗》则马瑞辰(1782-1853)、胡承珙、陈硕甫(奂)(1786-1863)、俞曲园是也。其它如严杰(1763-1843)《蜀石经毛诗考正》1卷、④王鎏(1786-1843)《毛诗多识编》《毛诗考证》、李黼平(1770-1832)《毛诗纟由义》、曾钊(1821-1854,字敏修,一字勉士,号冕士,广东南海人)《诗毛郑异同辨》1卷、《诗说》2卷、《毛诗经文定本小序》1卷、《考异》1卷、《音读》1卷、张其焕《毛诗述正》28卷。丁晏(1794-1875)著《诗谱考正》1卷、《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校

32

①②③④

以上见张钰《清史稿艺文志》武作成《清史稿艺文志补编》,收入《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叶德辉:《自阝园读书志》(台北:明文书局,1990年),页184-186.

叶德辉:《与戴宣翘书》,《自阝园书札》,收入《观古堂所著书》(台北:艺文印书馆,1970年)第18册,页19上-20下.皮锡瑞:《〈经学通论序〉》,《经学通论》,页2.

湖 南 大 学 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

正》2卷,又有《毛郑诗释》4卷、《毛诗陆疏校正》2卷,《毛郑诗释》卷末附《书段氏〈校定毛诗故训传〉后》一文,于段玉裁《校订毛诗故训传》30卷多所匡正。徐华岳《诗故考异》(1816年撰成,1831年刊行)

专取古义,自周秦子史至乾嘉注疏,间采而用之,独于宋儒无取,书中全录《传》《笺》,节录孔《疏》,三家

遗说亦录之《传》《笺》后。①

桂文灿(1823-1884)《诗笺礼注异义考》1卷、《群经补证》6卷、《毛诗传假借

考》1卷、《毛诗郑读考》1卷、《诗古今文注》2卷、《毛诗释地》6卷。罗汝怀(1804-1880,字研生,湖南湘潭人)有《十三经字原》、《毛诗古音疏证》,玉枢《诗经雅笺》5卷,王树木冉(1851-1936)《尔雅说诗》22卷,顾震福《毛诗别字》6卷等等。此是抽取其中一部分,同类著作远不止以上所举。其它尚有毛诗音读、名物、地理、制度方面的著作甚多,兹不备举。以上所举著作虽名其为古文汉学,而实际上,所举绝大多数学者,都于三家诗有所参酌。

二曰古文宋学。东塾(陈澧)所谓“通汉宋之邮,折衷以求乎是者”(闵孝吉《玉井草堂诗序》)。自阝园谓东塾之学出于仪征,盖因东塾尝任学海堂学长十数年。东塾之调和汉宋,实是乾嘉声音训诂之学的反动。东塾谓“训诂明而后义理可明,其言固是。然经传之言,古今多不异,何不即此先通其义理”②,其方法则实近宋儒。姑名之曰古文宋学。此派特点,如钱宾四所说:“不轻言经世,又以郑朱并举,不数西汉,仍不脱乾嘉诸儒牢笼。”③于《诗》则东塾有《读诗日录》,④其意不在诂经,而在垂训,多假经以言世事,或妇德、或风俗、或诗教等等。东塾的意见是经传具在,不必经烦琐丛脞的训诂考证,亦可直探经旨,玩索微言大义。其说明是尊汉尊经,实则亦欲暗夺汉学之席。方玉润(1811-1883)之《诗经原始》,舍考据与讲学两家,而直探诗旨。虽自为序说,要未脱《小序》《集传》之影响。开卷首列思无邪、太极图,则为自创。林伯桐(1778-1847),广东番禺人,生平于学无所不窥,尤笃志经学,研经宗汉儒,而践履则

服膺朱子。前后两制府阮元、邓廷桢(1775-1846)皆敬礼之。阮公延为学海堂学长,邓公延课其二

子。⑤

其《毛诗通考》一书考订《传》《笺》之异,然以申

毛义为主,其《毛诗识小》30卷,意在申发微言大义,

另有《毛诗传例》2卷。⑥

夏火斤(1789-1871),学宗程朱。为学兼综汉宋,长《诗》《礼》二经,尤深于朱子之书。义理训诂名物制度说文小学,皆能博考精研,深

造自得,其所撰著,以辅翼世教为心。⑦

道光壬辰癸巳间,先生居京师,撰《读诗札记》8卷,又益以《诗章句考》1卷、《诗乐存亡谱》1卷、《朱子集传校勘记》1

卷、《诗古韵表廿二部集说》上下两卷。⑧褚汝文《木斋诗说》以为序为国史旧闻,孔子录诗时已有,子夏

传之。毛固不可易,三家亦必有所本。于诗旨亦不专主一家。徐绍桢(1861-1936)《学寿堂诗说》于毛郑朱三家去取,旁涉他家。虽亦兼释字义,然以探索诗旨为主。李九华《毛诗评注》30卷,为《诗》多读汉宋诸家,最服膺李土恭(1659-1733)《诗经传注》,大抵欲直探诗人之意。注释则用毛郑及清儒诸说。吴士模《诗经申义》10卷,马其昶(1855-1930)《诗毛氏学》亦属此类。所谓古文宋学者,是说学者通经,有致用的倾向性,欲直探诗旨,揭发微言大义。然《诗》学以遵奉序传为主,亦不废朱子。自阝园尝谓“汉学之长,在于考据;宋儒之长,在于践履”,此学的倾向是欲合而一之。

三曰今文宋学。所谓今文宋学是合公羊学与宋学而为一,求微言大义于今文经。其学出于常州。至龚定庵(自珍)、魏默深(源)以致用为祈向,始欲发扬光大,于咸同之际,颇有影响。康南海(有为,1858-1927)之学,一出廖季平(平,1852-1932),一出朱九江(次琦,1807-1881)。九江于乾嘉汉学,固多不韪。如云:“纪文达(昀,1724-1805)汉学之前茅也,阮文达(元)汉学之后劲也。百年以来聪明魁异之士,多锢于斯矣。乌乎,此天下所以罕人才也。”又云:“《皇清经解》,阮文达之所诒也。殆裨于经矣。虽然,何偏之甚也。顾亭林之学,不分于汉宋也。今

33

①②③④⑤⑥

⑦⑧

白钅容:《读诗札记序》,见徐世昌:《夏先生火斤》《清儒学案小传》,卷16(周骏富辑:《清代传记丛刊》,007:164-165).台北:明文书局.

夏燮(1799-1875):《夏先生火斤行状》,见徐世昌(1855-1939):《夏先生火斤》《清儒学案小传》,卷16(周骏富辑:《清代传记丛刊》,007:164-165).台北:明文书局.张之洞(1837-1909)《书目答问》载伯桐有《诗考补注》2卷补遗1卷,注《修本堂》本,今传道光24年(公元1844年)林世懋刊本《修本堂丛书》无此书,《修本堂稿》附《番禺县志艺文略》记未刻书有《毛诗传例》2卷.见《中国丛书综录》总目,页522-523.江瀚:《毛诗通考》提要,《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页376.《松心文钞》,见张维屏(1780-1859)辑:《国朝诗人征略二编》卷54,页1(周骏富辑:《清代传记丛刊》,023:579-580).台北:明文书局.《续修四库全书》有《读诗日录》不分卷与《东塾读诗录》一卷,前者传自东塾次孙陈公辅,冒广生抄录后,于民国元年为之刊刻,后者是澧孙庆佑手录.故两者其原一也,皆是东塾晚年课孙之本.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页708.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页668.韩乃越:《〈诗故考异〉提要》,中国诗经学会编《诗经要籍集成》卷28北京市:学苑出版社,2002年.

第1期陈 致:商略古今,折衷汉宋:论王先谦的今文《诗》学

采其说,尊宋者芟焉。”①朱九江以为朱子百世之师,先有明姚江王氏攻其格物,后有乾嘉诸子攻其空疏。此攻之者相矛盾也。又云:“彼考据者,不宋学而汉学矣。而猎王巢文、蠹大谊,丛脞无用,汉学之长,有如是哉?”②魏源认为“西汉微言大义之学,坠于东京。”③故今文宋学欲由东京而上溯西京,求微言大义于今文诸经中。于《诗》则魏默深《诗古微》、迮鹤寿(1773-?)《齐诗翼氏学》、陈乔枞(1809-1869)《齐诗翼氏学疏证》《诗纬集证》、④龚定庵《诗非序》、《诗非毛》、《诗非郑》、皮锡瑞《诗经通论》、廖平《四益诗说》1卷、《诗学质疑》、《诗纬新解》、《诗纬搜遗》、王运《诗经补笺》及胡薇元诸书是。

四曰今文汉学。此乃以汉学之方法治今文经者。以汉学方法治今文经,于《诗》为著。此类著作自阮文达《三家诗补遗》⑤以下,更有周曰庠《诗经三家注疏》,⑥李贻德(1783-1832)《诗考异》,赵绍祖(1752-1833)《校补王氏诗考》,陈寿祺(1771-1834)《五经异义疏证》,⑦徐王敖(1779-1841)《诗经广诂》,宋绵初《韩诗内传征》,汪远孙(1794-1836)《经典释文补续偶存》《诗考补遗》,徐堂(1797-1837)《三家诗述》16卷,臧庸(1767-1811)《诗考异》4卷、《韩诗遗说》2卷、《订讹》1卷,冯登府(1783

-1840)⑧《三家诗异义遗说》20卷、《三家诗异文疏

证》6卷、《补遗》4卷(别本作《三家诗异文疏证》6卷,补遗3卷,续补遗2卷),李富孙(1764-1843)

《七经异文释》中《毛诗》16卷,胡文英《诗考补》2卷、

黄位清《诗异文录》3卷,⑨陈乔枞(1809-1869)《诗四家异文考》5卷,《毛诗郑笺改字说》4卷,《三家诗遗说考》15卷,叙录3卷,丁晏(1794-1875)《诗考补注》2卷,《补遗》1卷(《颐志斋丛书》《六艺堂诗礼

七编》);别本作《诗考补注》2卷,《补遗》2卷,(《花雨楼丛钞续钞》),蒋曰豫(1830-1875)《诗经异文》4

卷, 10萧光远(1804-1885)《毛诗异同》4卷附1卷,

顾震福《三家诗遗说续考》6卷, 1

陶方琦(1845-

1884)《韩诗遗说补》1卷,马国翰(1794—1857)所辑诸书。

从前举诸例可以看出,嘉道以降,治《诗》者,大略可分为尊毛与尊三家二流。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胡承珙《毛诗后笺》、陈奂《诗毛氏传疏》是主毛者的代表作。《毛诗后笺》主于申述毛义。自注疏而外,于唐宋元明诸儒之说,及当时为诗学者,无不广征博引,而于名物训诂及三家诗异同,类皆剖析精微,折衷至当。自云:“从毛者十之八九,从郑者十之一二。”胡承珙虽主毛传,于毛郑亦未尽韪,每言“信传不如信经”,其所搜猎者广,参酌者详,每折衷求是,故胡培

云:“(陈)奂著书,惟毛是从,君尚有别

择。” 1

2奂有时过尊毛氏,乃如皮锡瑞所讥“强韩同

毛”, 1

3然陈奂其实亦非惟毛是从,在经文审定、声寻

字训之间,亦间采三家。马瑞辰认为:“《毛诗》为古文,其经字类多假借……齐鲁韩为今文,其经文多用正字。经传引诗证诗亦多有用正字者,正可藉以考

34

①②③④⑤

⑥⑦

⑧⑨ 10 1 12

13皮锡瑞:《论〈诗〉比他经尤难明,其难明者有八》,《经学通论·诗经》,页2.林庆彰先生认为陈奂虽墨守《毛传》,而于三家诗中与毛同字同义、异字异义者仍广加采用.并且列出陈奂诠释的主要内容:1、订经传文字的讹误,2、指出经传文字的假借,3、申明传文的出处,4、诠释经传字词,5、诠释名物制度,6、探讨诗篇的写作技巧.见林庆彰:《陈奂〈诗毛氏传疏〉的训释方法》,收入林庆彰、杨晋龙主编《陈奂研究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2年),页365-394.故所谓墨守《毛传》,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墨守,而是在相信毛诗传承的可靠的基础上,按求诗文本与义疏方面最古最真的一面.种村和史认为陈奂是受本师段玉裁的影响,主张《传》《笺》当离而视之,而对孔《疏》混同《传》《笺》深致不满.《陈奂〈诗毛氏传疏〉的特质》,收入林庆彰、杨晋龙主编《陈奂研究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2年),页395-422.故所谓墨守《毛传》,又是真正意义上的墨守,以为毛诗在汉以后的传承中,本来面目有所乖离.

郭全芝:《整理说明》,见胡承珙《毛诗后笺》,合肥:黄山书社,1999年,页2.顾氏此书意在补缀陈乔枞《三家诗遗说考》之遗.见张寿林:《韩诗遗说续考》提要,《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页447.张惟骧撰,蒋维乔等补:《清代毗陵名人小传稿》,卷8,页3.(周骏富辑:《清代传记丛刊》,197:215).《诗异文录》体例与沈淑《毛诗异文补》、严蔚《诗考异补》略同,摭拾经传子史,及《说文》《尔雅》引诗,字句殊异者,并为一编.依经文次序,总录毛诗异文,而不拘于三家.黄位清:《诗异文录》,《续修四库全书》,册75,页395-461.吴德旋:《石经阁文集序》,见徐世昌:《冯先生登府》,《清儒学案小传》,卷15(周骏富辑:《清代传记丛刊》,007:035).台北:明文书局.陈奂云:“陈寿祺,字恭甫.福建侯官人.己未,编修讲学授徒,闽人称其贤著,有《左海五经异义疏证》.道光五年乙酉,侄兆熊典试闽闱,以是书邮寄苏州.子乔枞即乙酉所得士也,亦能世其家学.”陈奂:《师友渊源记》,页13.(周骏富辑:《清代传记丛刊》,029:091-092).台北:明文书局.此书残存二卷,全书卷数无考.是编乃其《诗经问诂》一书,删略毛郑孔朱诸家,会最三家异文,及后世说《诗》异于毛郑孔朱者,为一编.作者周曰庠为道咸间人,生平无考.见张寿林:《诗经三家注疏残卷》提要,《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页438-439.叶德辉藏稿本.收入《观古堂所刻书》.见江瀚《三家诗补遗》提要,《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页438.《自阝园读书志》著录阮元手抄本《三家诗稿》2册,谓是书与陈寿祺《三家诗遗说考》撰述次第略同,寿祺为阮元嘉庆己未会试总裁所得士,乃揣测其书或有所受,或为文达晚年所辑.见叶德辉:《自阝园读书志》,页97.陈乔枞《诗纬集证》虽亦所以广异义,扶微学,然辑佚之功多,而述旨之功少,殊难断其为今文汉学,抑今文宋学也.姑列之于此.见陈乔枞:《诗纬集证》,《续修四库全书》,第77册,页761-826.魏源:《两汉经师今古文家法考叙》,《魏源集》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页152.

简朝亮:《朱九江先生年谱》,页24下-25上.见《朱九江先生集》卷首之二,页48-49.自注云:“如《日知录》于《易》谓:`不有程传,大谊何繇而明乎'之类,今不采.”见简朝亮(1851-1933):《朱九江先生年谱》,页28上.见《朱

九江先生集》(台北:商务印书馆,1978年据光绪23年读书草堂刊本影印)卷首之二,页55.湖 南 大 学 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

证毛诗之假借。”①此外,马也指出郑笺自云以宗毛

为主,然其与毛异说者,多本于韩诗。②

这两点与当

时今文诗家的说法略无二致。马治毛诗与胡、陈相似处,皆征引宏富,三家以外,举凡前人之说,及子史

四部,无不涉猎。既广《传》《笺》,复多发明。故所谓尊毛者,主要特点是在西汉四家诗中,相信古文毛诗传承的正统和真实性。对于《小序》对诗旨的诠释也采用遵从,并多方考证,以证其必然,此外,对今文三家并不拒斥。

嘉道以降专治三家者,与前略有不同。前此雍乾时期治今文诗学者,如沈淑(1702-1730)、沈廷芳(1702-1772)、严蔚、余萧客(1732-1778)、范家相、胡文英、卢文弓召(1717-1795)、黄模、周邵莲等人,可以说是采摭之功多,而考证之功少。至阮文达领袖坫坛,臧庸堂、李富孙、陈乔枞、冯登府、徐王敖诸人,搜校则精,考核亦审。其方法与治毛诸子,多相通者。故是时毛与三家,其旨趣虽分,而治经之方法,则有渐趋一致的趋向。即以旨趣而论,治毛者,盖以毛公近古,治三家者,以三家为古。而具体到一字一音一章一句的考证,宗毛者,未弃三家,治三家者,亦未敢弃毛。在为臧庸《拜经日记》所作的序中,王引之云:“考订汉世经师流传之分合,字句之异同,后人传写之脱误,改窜之踪迹。擘肌分理,剖毫析芒,其可谓辨矣。”③《日记》研究的范围包括诸经今古文,四家诗同异,实无家法限制。撰《三家诗异文疏证》的冯登府,与嘉兴李氏群从(李富孙、超孙、遇孙)大抵相

类。④冯擅金石之学,故每藉石经碑传考订经传文

字。李富孙《七经异文释》外,另有《说文辨字正俗》

一书,时人以为亦有段氏所不及者。⑤

其所著《诗经异文释》,于经文一字之异,必考竟其原委,征其本

来。其征引之博,创获之丰,庶可方驾陈乔枞《诗经四家异文考》及《三家诗遗说考》。

嘉道时期的汉学学者,无论今古文,所宗尚的文本不同,然而在实际研究中,其视野(所依据的资料来源)、角度和治经方法却又趋同。嘉道间学者中已

有不少兼治今古文:如阮元、丁晏、程大镛。至咸同以后的诗经学者,颇有一些欲统合今古文的倾向。如张寿镛(1876-1945)《诗史初稿》16卷,遵《序》宗《毛》依《谱》考史分纪汇参。实亦综合今古文,是以

古文统今文之例。王仁俊(1866-1913)《正学堂诗说》1卷,所为《诗郑笺释例》于用三家、申毛、改毛之外,广举诸例,曰附传,曰补传,又有引他经例,与他经违异例,笺与礼注异义例,与郑自注《论语》异义例,笺义同《郑志》例,笺说未及而补于《郑志》例等

等。⑥陈玉澍(1853-1906)《毛诗异文笺》10卷,⑦江

瀚(1852-1936)《诗经四家异文考》1卷《诗经四家

异文考补》1卷,李德淑《毛诗经句异文通诂》7卷(民国间自刊本),以王应麟《诗考》参取齐鲁韩三家异同。遂以毛诗为主,而博采齐鲁韩三家之训诂,广搜字书之通释,以补其缺。虽精核不足,而繁富有余。较冯登府《三家诗异文疏证》,阐发尤多。而其辨形

声,核诂训,亦足相颉抗。⑧

此外还有张慎仪(1846-1921)《诗经异文补释》14卷。⑨以上诸书,皆不受今古文家法之限制。

咸同以后于三家诗研究,成绩最卓著者,当属王先谦(1842-1917)。王所撰《诗三家义集疏》,引证闳博,又参核众说,折衷求是。书名三家,实不以今古汉宋之别而自限。又自创体例,足为法式。

二 《诗三家义集疏》的撰著

《诗三家义集疏》初稿于王氏任江苏学政任上(光绪11年8月莅任),观《艺风堂友朋书札》载葵园寄缪荃孙(1844-1919年)书72通。中有数信言及

《三家诗义集疏》著作出版事项。第《三十》通云:“昨枉顾畅谭为快。拙撰《三家诗义通绎》,钞得《卫风》

数篇呈上,务望详加纠正,勿稍客气,曷胜感幸。” 10是本书初名《三家诗义通绎》。此信当葵园在江苏学

政任上刊刻《江左制义辑存》同时,是知葵园于光绪

35

①②③④⑤

⑥⑦⑧⑨

10顾廷龙校阅:《艺风堂友朋书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页23.

江瀚《诗经异文补释》14卷提要,《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页435.叶启勋《毛诗经句异文通诂》7卷提要,《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页435-436.江瀚:《毛诗异文笺》提要,见《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页419.

伦明:《正学堂诗说》提要,《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页428.《七经异文释序》云:“谓保氏六书之指,赖以仅存.自篆变为隶,隶变为真,文字日繁,讹伪错出,或有形声意义大相区别,亦有近似而其实异,后人多混而同之.或有一篆之形从某为古籀、为或体、后人竟析而二之.经典文字往往昧于音训,擅为改易,与本义相迕.假借通用《说文》.自有本字,有得通借者,有不得通借而并为俗误者,于是有《说文辨字正俗》之作.钱泰吉谓其书,大旨折衷段玉裁,亦有玉裁所未及者,许为读《说文》之津梁.”见徐世昌:《李先生富孙》,《清儒学案小传》,卷15(周骏富辑:《清代传记丛刊》,007:037-038).台北:明文书局.《柳东学案》,见徐世昌:《清儒学案小传》,卷15(周骏富辑:《清代传记丛刊》,007:033).台北:明文书局.王引之:《拜经日记序》,见徐世昌:《臧先生庸》,《清儒学案小传》,卷5(周骏富辑:《清代传记丛刊》,005:741).台北:明文书局.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卷1,页19,《续修四库全书》册68,页345.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卷1,页21,《续修四库全书》册68,页346.

第1期陈 致:商略古今,折衷汉宋:论王先谦的今文《诗》学

14年(公元1888年)已著成《三家诗义通绎》,至《卫

风》而止;①第《五十》通云:“旧为《诗三家义疏》,至

《卫风·硕人》,年来搁置虑遗失,刻之,以一份呈求教正。……冬至前一日。”②此信前叙收到缪所寄骈

文,已收入《类纂》11篇,并言及袁(昶)、许(景澄)罹祸事。时间当为庚子(公元1900年)冬至前一日

也。③第《六十四》通云:“自大乱后,音问断绝,倏忽岁钥两更。奉到手书,始知侨居沪上,已阅年余。

……仆自到平江……两年以来,将《后汉集解》纂成,《三家诗》稿,《风》诗已毕,《雅》《颂》久阁,拟赓续成之。……四月十二日。”④缪荃孙离京抵沪,在辛亥(公元1911年)年八月,⑤故知此信在癸丑年(公元1913年)四月十二日。时《风》已完,《雅》《颂》尚未作也。《六十九》通云:“贵体既已全愈,修纂之任,例应入都。……前为《诗三家义集疏》,勉力成书,辄付剞劂,欲待奉寄求教,而永匠积迟,未能同上。……十月十三。”⑥考其时当在甲寅(1914)十月十三,《诗三家义集疏》已付印。《七十一》通云:“刻下经营未就者,《三家诗》《范史》《外国通鉴》三书。《三家诗》明岁可成,先呈教正。(已改订二次)。……腊月十二。”⑦按此信写于乙卯(公元1915年)十二月十二日。所可怪者,至此时书尚未成,疑葵园既将书稿付刻工,复觉义有未安,改订二次,故至丙辰(公元1916年)始刊出。丁巳年(公元1917年)四月八日,

缪荃孙收到刻成的书。⑧十二月十日,得知王先谦

作古。

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葵园年七十,以诗文为寿者,有瞿鸿礻几、杨文鼎、吴庆坻、李宝淦、缪荃孙、王龙文、胡元达、黄兆枚、苏舆等人,其中独缪荃

孙言及《诗三家义集疏》。

10葵园此书书稿似乎久藏诸箧衍,未轻示人。除筱珊(缪荃孙)外,其门弟子如吴庆坻、苏舆等有可能皆不知其师有此著作,因吴苏二人在所作的贺寿文中,历数葵园著作,皆未及是书。《葵园自订年谱》癸丑年(公元1913年)云:“早岁为《诗三家义集疏》,至《卫风·硕人》而辍业。自至

平江,赓续为之,渐有告成之望。” 1

则是书的撰著自

光绪14年(1888)写至《卫风》后,其事遂寝,20余年后,葵园始赓续旧业,以衰病残年,仅用3年的时间,竟然独力完成后25卷的撰著,其为学用力之专之勤,实在令人敬仰。

《诗三家义集疏》征引浩博,考证精审。其体例也是别开生面:全书共28卷,《国风》部分除《邶》《墉》《卫》》合成卷三之上中下外,其余每一国风为一卷,共得13卷。剩下的皆按毛诗次第,分《小雅》为7卷(卷14至卷20),《大雅》3卷(卷21至卷23),《周颂》3卷(卷24至26),《鲁颂》《商颂》各一卷。每卷卷首于卷题下讨论该卷诗之来源,地域,时代与主旨等。其书体例是先列【注】,【注】下引三家之说;次列【疏】,【疏】下引毛诗序传与郑玄笺;再次为★符,★符下陈述己之意见,一般是旁征博引,本经他经,秦汉子史小学著作,以及后来四部类书等,特别是清儒注疏,及其自下断语。不惟卷首如此,每篇篇首亦如此;不惟篇首如此,诗中或两句或四句,即插入其注疏如此。王氏本人之断语,常以“愚案”引出。凡遇三家之义无闻无考,则只有【疏】无【注】。如此体例,简明易读。列三家诗于【注】,毛诗序传郑笺为【疏】,其宗奉今文经的立场极其醒目。然虽降毛诗序传郑笺为【疏】,并未弃而不论。唐孔颖达《疏》征引不多,偶尔引之,则在★符下讨论,曰“《孔疏》云”云云。

三 葵园之尊宋

葵园论学尊宋,其见于文集者,所在皆是。《〈续

古文辞类纂〉序》:“……自圣清宰世,用正学风厉薄海,耆硕辈出,讲明心性,恢张义理。厥后鸿生巨儒,逞志浩博,钩研训诂,繁引曲证,立汉学之名,诋斥宋儒言义理者。惜抱自守孤芳,以义理、考据、词章三者不可一阙,义理为干,而后文有所附,考据有所归,

36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10

1见王先谦著:《自订年谱》,收入《葵园四种》,页826.

见王先谦著:《自订年谱》,收入《葵园四种》(长沙:岳麓书社,1986年),页790-807.《艺风老人日记》丁巳年十二月“十日戊辰,早阴又晴.接叶奂彬信,知王一梧师作古,不胜悲恸,知己尽矣.”见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丁巳,页3117.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丁巳,页3060.

顾廷龙校阅:《艺风堂友朋书札》,页47-48.顾廷龙校阅:《艺风堂友朋书札》,页46-47.缪荃孙:《艺风老人年谱》,页78.收入《年谱丛书》(台北:广文书局,1971年).顾廷龙校阅:《艺风堂友朋书札》,页43.顾廷龙校阅:《艺风堂友朋书札》,页34.据王《自订年谱》,《骈文类纂》44卷刻成于光绪27年辛丑(1901).顾廷龙校阅:《艺风堂友朋书札》,页34.《艺风老人日记》戊子(公元1888年)九月二十七日乙亥:“长沙师(王先谦)赠《江左人制艺辑存》,又见示自注《三家诗》,名曰:《三家诗义通

绎》《卫风》一卷.”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戊子,页70.湖 南 大 学 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

故其为文,源流兼赅,粹然一出于醇雅。”①葵园以清初宗奉程朱者为正学,并以讲明心性,恢张义理为学者所归。此序对于乾嘉诸儒“钩研训诂,繁引曲证,立汉学之名,诋斥宋儒言义理者”显然颇多微辞,却

独赏姚鼐能自守孤芳。

葵园之宗宋,于其《诗》学中,亦时或见之。其公然非汉而是宋者,是所撰《〈三家诗义集疏〉序》:

经学昌于汉,亦晦于汉。自伏壁《书》残,其后伪孔从而乱之。《诗》则鲁、齐、韩三家立学官,独毛以古文鸣,献王以其为河间博士也,颇左右之。刘子骏名好古文,尝欲兼立《毛诗》。然其《移太常书》,仅《左氏春秋》、《古文尚书》、逸《礼》三事而已。东汉之季,古文大兴,康成兼通今古,为毛作笺,遂以翼毛而陵三家。盖毛之诂训,非无可取,而当大同之世,敢立异说,疑误后来,自谓子夏所传,以掩其不合之迹,而据为独得之奇,故终汉世,少尊信者。魏晋以降,郑学盛行,读郑笺者必通毛传。其初,人以信三家者疑毛,继则以宗郑者昵毛,终且以从毛者屏三家,而三家亡矣。……有宋才讠胥之士,以诗义之多未安也,咸出己见,以求通于《传》《笺》之外;而好古者,复就三家遗文异义,为之考辑。近二百数十年来,儒硕踵事搜求,有斐然之观,顾散而无纪,学者病焉。余研核全经,参汇众说,于三家旧义,采而集之,窃附己意,为之通贯。近世治《传》《笺》之学者,亦加择取,期于破除墨守,畅通经旨。毛、郑二注,仍列经下,俾读者无所觖望焉。书成,名之曰《集疏》,自愧用力少

而取人者多也。癸丑冬月平江旅社。

其序文大旨,可归结出三点:其一曰于汉宋之间,抑汉扬宋,开篇即云“经学昌于汉,亦晦于汉”,直斥毛立异说,且托名子夏所传,贻误后世。对于宋人之疑序疑毛,则颇加赞赏,以为宋人之弃毛言诗,是才讠胥之士自出己见;其二曰重三家而轻毛郑。从根源上即怀疑毛诗作为古文的真实性和正统性。先言伏壁书残,伪孔乱之,次言三家立于学官,又言毛以古文自鸣,复言刘向重古文,于诗亦未及毛,凡此数项,对于毛诗古文的正统性与真实性,提出了严重的质疑。其说所本,或为皮鹿门(锡瑞)《毛诗通论》言毛传之六不可信略同。疑毛固如此,于郑独尊毛而抑三家,亦有微辞。而对于宋儒考辑三家遗文异义,则推许之。其三曰对于近世治《传》《笺》之学者,亦

加采择,其旨疏畅经文,破除墨守,其方法则是研核全经,参汇众说,闲附己意,为之贯通。即此三点可知,葵园所抑者为汉学中的所谓古文,所尊者宋学,所躬行实践者,则为定庵所说“涵咏白文,创获于经,非汉非宋,亦惟其是”之清学也。然而,葵园抑汉,是抑汉之毛郑,于汉之三家则特为推许,以毛郑可疑,三家信古;其尊宋,所尊者除去宋人“出己见”外,更在于“有好古者,复就三家遗文异义,为之考辑。”故余以为葵园所重者,端在古学。尊今文是因为今文近古,其尊宋,也是因为宋学非毛非郑,并重三家之遗文。推其根本,我以为葵园仍是定庵所谓非汉非宋,也就是亦汉亦宋,从根本上说他是反对划出汉宋门户的。其《复阎季蓉书》中,即透露出葵园治学的基本倾向和态度:

国初承宋明讲学之余风,气穷则思变。天下稍稍恶虚趋实,抑陆王而尊程朱,此已为理学中之善机。乾隆以后,学者务于经籍传注,考订发挥,即有宋诸君子之书,亦复多所辨正。其实事求是,使古籍暗而复明,微言绝而复续,有裨学术甚巨,如江河之不可废也。圣贤诸书,义蕴闳深,虽经宋儒阐明,容有疏漏,亦非必一无舛误,此固待后人补正。而为其学者高谈义理,以实事求是为不足为,于是各尊师说,互相诋讠其。

启寡闻之徒,沿波逐流,遂有汉宋

家学之目矣。

③可见葵园是反对汉宋对垒的。此处葵园对于乾嘉汉学的成绩充分肯定,即使其对宋儒的辨正也是功在不刊。从根本上说,葵园所推重者,端在“实事求是”,此正是乾嘉诸子如戴震、钱大昕等所标举之治学方法。同信中葵园又说:

所谓汉学者,考据是也;所谓宋学者,义理是也。今足下之恶汉学者,恶其名也。若谓读书不当从事考据,知非足下所肯出也。去汉学之名,而实之曰考据之学,则足下无所容其恶矣。去宋学之名,而实之

曰义理之学,则訾诋理学者无所容其毁矣。

故王先谦所尊者,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以为汉学之考据与宋学之义理不可偏废。我以为葵园每强调宋学之义理,与他本人累典文闱有关系。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简放云南乡试副考官,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充会试同考官,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简放江西乡试正考官,光绪二年(公元

37

①②③④

王先谦:《复阎季蓉书》,《虚受堂文集》卷14,收入《葵园四种》,页296.

王先谦:《复阎季蓉书》,《虚受堂文集》卷14,收入《葵园四种》,页295-296.王先谦:《〈三家诗义集疏〉序》,《虚受堂文集》卷5,收入《葵园四种》,页98.王先谦:《〈续古文辞类纂〉序》,《虚受堂文集》卷3,收入《葵园四种》,页30.

第1期陈 致:商略古今,折衷汉宋:论王先谦的今文《诗》学

38湖 南 大 学 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

39第1期陈 致:商略古今,折衷汉宋:论王先谦的今文《诗》学

五 以汉学的方法治今文

综上所述,可以说葵园是以汉学的方法,治今文经学。用章句训诂考证,索西京之坠义。于前举嘉道以来诗学四派中,葵园于古文汉学固不认同,于古文宋学,亦不能认同。自阝园与葵园交谊至厚,葵园每撰一书,必持稿与自阝园相商榷,自阝园亦以葵园门下自居。①

说起陈东塾之学,自阝园在其《〈车酋轩今语〉评》自序云:“学使宛平徐先生(仁铸)壬辰分校礼闱,余出其门下。其时先生服膺陈东塾之学,曾以手书相告,欲余远师亭林,近法兰甫。余覆书略言亭林命世大儒,当时汉宋之帜未张,故其著书无汉无宋,一以实事求是为主,师之固所愿也。兰甫人品亦笃实可风,而其讲学调和汉宋,在门户纷争之后,所谓舍田芸田,不可法也。”②

葵园刊刻《续经解》,陈澧《东塾读书记》本未收入,后经李慈铭推介,始收入。③

其对东塾之学,显然并未十分看重。至于今文宋学,葵园对于常州诸子之学亦有所取舍。

戴望《续经解目录》91种,其中收入庄存与、庄述祖、庄有可、刘逢禄、宋翔凤、龚自珍、魏源等著作

36种,其中为王所刻者仅9种。④

至于今文宋学的后学,持公羊三世以言改制者,与葵园、自阝园等人则形同水火。当时新派人物如康有为、梁启超,均为王叶所攻讦。葵园斥康梁为“巨蠹”,目文廷式为“狗彘”,与自阝园视魏默深为“风癫”,康梁为“罪人”,相应如桴鼓。是同重经今文,王叶与常州之今文学路数殆有云泥之判。然而,在对待魏默深之态度上,王、叶二人,时亦相左。葵园于魏氏之学亦颇推许,在《〈诗三家义集疏〉序例》中,葵园引魏源《诗古微》论毛与三家诸说,以毛诗传授异说,引《汉书》:“又有毛公之学,自言子夏所传”据以断案,以为毛为不可信。葵园赞之曰:“魏说明快,足以破近儒墨守之习,故备录之。”⑤是与皮锡瑞对魏源此论的评断略同。皮以为魏源其它论断,如言《关雎》《鹿鸣》为刺纣王诗,则为臆说,葵园于《诗三家义集疏》中亦未采魏说。葵园

对于《诗》今古文的态度,大约也似皮氏,以为“《诗

序》与《书序》同,有可信有不可信,今文可信,古文不

可尽信”。

葵园(王先谦)之疑毛,已具见于其《诗三家义集疏·序》中。毛诗序传是可信还是不可信,在嘉道间诗学者中间可以说是一个分界线。今文家多认为其师承无三家之明白,故不可信。王氏是今文家的态度固无疑,然而有时又会看到,葵园之攻毛,并没有那么激烈。《后汉书·儒林列传第六十九·卫宏传》先言卫宏从谢曼卿受学,因作《毛诗序》,善得风雅之旨,于今传于世,云云。其后又云:“中兴后,郑众、贾逵传毛诗,后马融作《毛诗传》。郑玄作《毛诗笺》。”葵园《集解》引何焯(1661-1722)云:“后儒据此传,言《诗序》之出于宏,而不悟毛传之出于融,何也?或疑融别有诗传,亦非。范氏明与郑笺连类言之矣。康成亲受经季长,以笺为致敬,亦得。”⑦此前引惠栋云:“《经籍志》云:`毛苌善《诗》,自谓子夏所传,先儒相承,谓《毛诗序》,子夏所创,毛公及敬仲又加润益。'《九经古义》云:`汉氏文字,未有引《诗序》者,惟魏黄初四年,有曹共公远君子近小人之语,盖《诗序》至是而始行。'叶氏说同。栋案:《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季札见歌《秦》曰:`美哉,此之谓夏声。'服虔《解谊》云:`秦仲始有车马礼乐之好,侍御之臣,《戎车》《四牡》田守之事,与诸夏同风,故曰夏声。'此《秦风·车邻》序也。太尉杨震疏云:`朝无小明之晦。'此《小雅·小明》序也。李尤《漏刻铭》云:`挈壶失职,刺流在诗。'此《齐风·东方未明》序也。蔡邕《独断》载《周颂》三十一章,尽录诗序。服、杨、李、蔡,皆东汉儒者,当时已用《诗序》,何尝至黄初始行邪?自范史以《诗序》出自卫宏,后人遂有斥《诗序》而用其私说者。为辨而正之。”⑧焯以为诗传为马融所作,是承宋儒疑序之风之绪余,惠氏为之驳辨,申汉学经师之意

见。⑨

葵园于此并录而存之,未表达任何倾向性

意见。

疑序之风始自韩愈、成伯王与,至宋欧阳修、苏

40

①②

③④⑤⑥⑦⑧⑨见洪湛侯《诗经学史》,页365.

吴格点校,王先谦撰:《后汉书集解·儒林列传第六十九下·卫宏传》,页2827.吴格点校,王先谦撰:《后汉书集解·儒林列传第六十九下·卫宏传》,页2829.皮锡瑞:《经学通论·诗》,页25-27.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序例》,《诗三家义集疏》,卷首,页11-16;《续修四库全书》册77,页382-385.虞万里:《〈正续清经解〉》编纂考》,《榆枋斋学术论集》,页703.其始末见虞万里:《〈正续清经解〉编纂考》,《榆枋斋学术论集》(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页704-5.见杜迈之、张承宗著《叶德辉评传》,页15.叶德辉:《葵园四种跋》,页940-941;叶德辉乡试房师谢隽杭为葵园弟子.见杜迈之、张承宗著《叶德辉评传》(长沙:岳麓书社,1986年),页3.

湖 南 大 学 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

辙、郑樵、朱熹、王质而大昌。①

郑樵为《诗辨妄》以为

《序》乃村野妄人作。朱熹云:“《诗序》,东汉《儒林传》分明说道是卫宏作,后来经意不明,都是被他坏了。某又看得亦不是卫宏一手作,多是两三手合成一序,愈说愈疏。”(《朱子语类》卷80)故《诗序》的作者问题成为清代今文学与古文学、汉学与宋学的一大分野。要言之,今文学者多疑序,其疑序毋宁说是疑毛疑郑。其基本态度即如前举葵园《《诗三家义集疏》序》中所申明的,对于毛诗的传承统系质疑,以为未如三家之明白可信。嘉道以后的今文学者或疑《序》为东汉卫宏所作、或疑马融所作、或疑卫宏与他人合作,或疑刘歆伪造。古文学者之尊序,除以为《小序》出自毛公外,《大序》或以为出自子夏,或以为子夏毛公合作,或以为出自孔子,甚或以为在孔子之前,出于国史旧闻。

关于《诗序》的讨论,持续了近两千年。周予同云:

诗宋学派非如诗汉学派之有家数可举;其特点在能就经典本身加以讨究,其流弊在好以主观臆见淆乱古义。宋儒治《诗经》的,始于欧阳修《毛诗本义》。《本义》辨诘毛、郑,断以己意,力反东汉以来治《诗》的旧习。苏辙继起,作《诗集传》,始攻击毛《序》,仅存录首句。南宋时,郑樵作《诗传辨妄》,直斥《诗序》为村野妄人作。朱熹受郑樵的影响,作《诗集传》及《诗序辨说》。《诗集传》不仅弃《序》不用,而且杂采毛、郑,间录三家,以己意为取舍。又以为诗三百五篇中,男女淫佚之诗凡二十四,一反从来“思无邪”之传统的经说。朱子既殁,辅广作《诗童子问》,朱鉴作《诗传遗说》,都对于《诗集传》加以补充。元儒如许谦、刘瑾、梁益、朱公迁、梁寅等,也都以《集传》为依归。王柏且依朱说作《诗疑》,居然改窜经文,删削淫诗三十二篇。明代胡广等辑《诗经大全》,依刘瑾《诗传通释》一书,颁为功令;盖朱熹《诗集传》已取代毛、郑诗学之正统的地位了。当时反对朱说的,虽也颇不乏人。如陈傅良说:“以城阙为偷期之所,彤管为淫奔之具,窃所未安。”(见叶绍翁《四朝见闻录》)元马端临《文献通考》亦力辨淫诗之说(见卷

百七十八《经籍考》)。然都无法阻止朱《传》的流行。

直到清代汉学复盛,于是诗宋学始渐不为世所重。

我们平常讨论的诗经宋学,若是以朱熹的《诗集传》为代表,其最大特点一是要废诗《序》,二是对于

赋比兴的解释。尽废毛诗《序传》由攻序最烈的朱熹

那里,已经证明无法成功。③

诗宋学疑序之风本来是

对东汉古文经学之反动,而雍乾之间兴起的古文考据之学是对诗宋学直探诗旨的反动,嘉道以降,《诗》学主流仍是以考据的方法治诗,而别出今古文之分,以此方法治诗者主要是关注的研究文本不同,于研究方法、取材、视野等方面并无根本不同,故对于以考据方法治诗者来说,三家诗和毛诗都应重视,其重要程度或有等差,而两种文本皆不能忽视,是毋庸置疑的。蒙文通云:“则中兴之际,古文家尊《毛诗》,今文家亦尊《毛诗》。”④今文家重毛诗,另外有一个原因是舍毛诗外,并没有另外一个版本可以窥见全经。

同样是尊今文的学者,晚清中另有一支是姑且称之今文宋学的治诗者,⑤此派以通经致用为号召,故其所主要关注的还不是《诗》学,而于诗学上则更专注于微言大义、被掩盖了的诗旨,以及历代诗学中长期悬而未决的相对宏观的问题。如廖季平在《今古学考》中所自称:“予治经以分今古为大纲,然雅不喜近人专就文字异同言之。”今文学的这一派是应该与前面所说的今文考据学派严格加以区分。王先谦归根结底属于后者。

葵园于今古文经,本非坚执而锢守者。观其参正《尚书孔传》一书,即可略知治经趋向。《自订年谱》光绪三十年甲辰云:“有宋朱子吴草庐氏发伪孔之覆,明梅氏

继之。国朝诸儒,抉伪扶经,既美既备。惜其散而无纪,寻绎为难。学者束发受《尚书》,垂老而不明真伪古今之辨,岂不哀哉!先谦从事斯经,自《史》《汉》《论衡》《白虎通》诸书,迄于《熹平石经》,可以发挥三家经文者,悉获略备,兼辑马、郑传注,旁征诸家义训,其有未达,间下己意,今古文说炳焉著名。以伪孔古文虽经纯皇帝论定,然功令所布,家传僮习,莫敢废也。仍用其经传元文,附诸考证,为《尚书孔传参正》三十六卷,以便读者雅才好博,亦

41

①②③

④⑤

蔡长林以“偏向考证的今文学”与“偏向义理的公羊学”来区分二者.见蔡长林:《清代今文学发展的两条路向》,收入彭林编:《经学研究论文选》(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页75-100.

蒙文通:《经史抉原》(成都:巴蜀书社,1995年),页75.

李家树考证,朱熹《诗集传》仍有百分之七十用诗《序》,林庆彰认为废序不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诗序所定部分诗旨是合理的;二是诗序与儒家诗教相联结.两位先生之说并见林庆彰:《〈毛诗序〉在〈诗经〉解释传统的地位》,《经学今诠续编》(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页92-118.周予同:《群经概论·诗经》,收入《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页239).见朱彝尊:《经义考》(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卷99,页535-544.第1期陈 致:商略古今,折衷汉宋:论王先谦的今文《诗》学

42湖 南 大 学 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

“猗傩”之衍,此其眼光独到处。非涵养于声音经训者,殆不易得。葵园亦为马氏此说提供了文献上之力证:“班固《典引》`于穆猗那',是训`猗那'为平列字,义不以猗为叹词。又固《明堂》诗:`猗与缉熙',

皆用齐诗经文。”①于此,马氏之说更安。考《汉书·武帝纪》《贤良诏》(并见《文选》)有“猗与伟与”则知猗、那、伟,三字俱平列,义固可作美盛貌。《小雅·隰桑》:“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是以阿、难二字分置两句尾,皆状其美盛也。葵园于《桧风·隰有苌楚》下,又据胡承珙之旁征博引,以为除美盛外,猗那亦有柔

顺义。②要言之,余以为相较之下,马瑞辰、陈奂、胡承珙、李富孙、陈乔枞等古今文训诂家由审音而识

字,更有开拓性,葵园则博采诸家,于马瑞辰、陈乔枞所征引不下千余次(粗略统计),不以今文家立场自囿,则更有集成性。

其三曰,在《诗》毛氏与三家之间,尊今抑古的立场,有时亦妨碍其作客观的判断。葵园遇到三家之说未见,而同意序传之说的时候,往往加案语曰“三家无异义”。江叔海曾批评此态度云:“亦非三家之说多佚,焉知其无异义?此只可曰无闻,不可竟决其无异义也。”③此盖由于葵园于今文偏爱过甚。其书中偶亦会有“鲁韩说未闻”、“三家说未闻”之类案语。此外,葵园于三家之说,又每期其必同,凡举韩说,若齐鲁无说,则或云齐鲁无异义。或曰鲁韩无异义、齐韩无异义。或曰齐韩应同,应无异义,如是种种。乃竟出于臆测,实不足法式。更有甚者,有时竟将后世今文学者之意见,妄加诸西汉三家。如《秦风·蒹葭》一诗,葵园【疏】引毛《序》:“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复引郑氏《笺》:“秦处周之旧土,其人被周之德教日久矣,今襄公新为诸侯,未习周之礼法,故国人未服焉。”★符下引魏源《诗古微》:“襄

公初有岐西之地,以戎俗变周民也。豳邰皆公刘太王遗民,久习礼教,一旦为秦所有,不以周道变戎俗,反以戎俗变周民,如苍苍之葭,遇霜而黄。肃杀之政行,忠厚之风尽,盖谓非此无以自强于戎狄。不知自

强之道在于求贤…尚德怀则贤人来辅,故求治顺而易,溯洄不如溯游也。襄公急霸西戎,不遑礼教,流至春秋,诸侯以夷狄摈秦,故诗人兴霜露焉。”葵园加案语云:“魏说于事理诗义皆合,三家义或然。”④案魏源此说,实本于诗序、郑笺、孔疏而稍加发挥,无多胜义。孔疏云:“作《蒹葭》诗者,刺襄公也。襄公新得周地,其民被周之德教日久,今襄公未能用周礼以教之。礼者,为国之本。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故刺之也。”而魏源怀贤之说,则又本自王质《诗总闻》:“所谓伊人,谓闻而未见,踌躇而忽见,故发此辞。溯流而求不可得,顺流而求忽得之。当是寻访既久,至此秋而如所愿,有惊喜之意也。蒹葭、霜露,记时。”⑤又云:

“秦兴,其贤有二人焉,百里奚、蹇叔是也。……因百里奚而知蹇叔。曰`蹇叔之贤,而世莫知'。使人厚币逆之,所谓伊人,岂此流也邪?”⑥魏源显然因前人成说,而葵园置序笺疏王四家不论,乃径归美于魏源,已裁决失当。复云:“三家义或然。”更是因尊三家过甚,而无根据地揣测。

余杭章太炎氏谓葵园“己无心得,亦无以发前人隐义,而通知法式,能辨真妄,比辑章句,秩如有条,不滥以俗儒狂夫之说”⑦,洵为至论,其方法则如渊颖先生(吴莱)所谓“以狱法治经”。“以狱法治经”,章太炎总结其要有六,曰“审名实”、“重左证”、“戒妄牵”、“守凡例”、“断情感”、“汰华辞”,于葵园庶乎

近之。

43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章太炎:《说林》下,《章氏丛书》,第2函,第23册,页117下.

章太炎:《说林》下,《章氏丛书》杭州:浙江书局刊本,1918年,第2函,第23册,页118上.王质:《诗总闻》,卷6,页18上.王质:《诗总闻》(北京:中国书店1995年影光绪丙午聚珍版),卷6,页17下.吴格点校,王先谦撰:《诗三家义集疏》,页448.江瀚:《诗三家义集疏》提要,《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页439.吴格点校,王先谦撰:《诗三家义集疏》,页490.王先谦撰:《诗三家义集疏》卷28,页5-6,《续修四库全书》,册77,页752.第1期陈 致:商略古今,折衷汉宋:论王先谦的今文《诗》学

高中语文4 汉魏晋诗三首教材梳理大纲人教版第三册

疱丁巧解牛 文题解读 《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是借助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故事来反映爱情生活的诗篇。 《短歌行》是汉乐府一个曲调的名称。王士说:“曹氏父子兄弟往往以乐府题叙汉末事”,意思就是说他们往往用古代民歌的形式写当代现实的题材。曹操的诗更几乎全是这样。这首诗的主题就是表达作者思贤若渴的心情和对人才的尊重。 《归园田居》共五首,大约写于诗人辞去彭泽县令的第二年,本诗是第一首,题目的意思是:辞官回乡,归隐田园。 作者作品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载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是东汉末年五言诗的选辑。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我们认为,这批古诗虽不是一人所作,但风格内容大体相同,其产生的时代,先后距离必不甚远。再从五言诗的兴起和发展以及有关历史事实综合考察,估计《古诗十九首》的时代大概不出于东汉后期数十年之间,即至早当在顺帝末年,至晚亦在献帝以前(约公元140~190)。《古诗十九首》的作者通过对闺人怨别、游子怀乡、游宦无成、追求享乐等等内容的描写,表现了浓厚的感伤情绪。《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很突出的,在我国早期的五言抒情诗中,这样优秀的作品也是比较少见的。因此,自魏晋以来一直受到作家们的重视,历来批评家对它的评价都极高,甚至有过誉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的。《古诗十九首》的高度艺术成就是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短歌行》 曹操,字孟德,汉魏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奉汉献帝移都许昌,改元“建安”。他“外建武功,内兴文学”,在北方形成了一个文学中心,习惯上称“建安文学”。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他的诗多是乐府歌词,朴实无华、感情深挚、气韵沉雄,诗风苍凉悲壮。代表作品《龟虽寿》《蒿里行》《步出夏门行》等。 《归园田居》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那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展现农村风景、劳动生活,表现了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轻轻告诉你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许地山 背景纵览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看似写神话传说,看似写天上的爱情悲剧,实则是人间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此诗产生的年代,正是社会动乱时期,男子从征服役,造成了家庭破裂、夫妻分别,尤其给劳动妇女造成了身心上的双重痛苦。夫妇久别是她们的生活,离愁别恨是她们的伴侣,夫妇团聚就成了她们的向往。此诗抒写的就是这样一种思想感情,这样一种社会现实。 《短歌行》 根据史实和诗的内容来看,此诗当作于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战后。赤壁之战是曹

李商隐爱情诗

1 / 15 xx的xx 唐代诗人李商隐无疑是中国古代的天才诗人之一。他的爱情诗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艺术奇葩。在这些优秀的诗篇中,李商隐以极大的热情,全新的观念深入到了男女感情世界的最深处,着力抒写主人公的相思之苦、相见之难,写得细腻而真挚,极大地丰富了古典爱情诗的题材和审美情趣,在中国诗歌史上放射出了独具魅力的光彩。本文力求通过对李商隐爱情诗的具体分析,达到作者窥视中国古代爱情诗的真实内涵之最终目的。 一、xx的生平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渓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自祖父起,迁居郑州荥阳(今属河南)。9岁父死,奉丧侍母归郑州。 xx大和三年 (829),李商隐受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召聘入幕。大和六年,令狐楚调任河东节度使、北都留守,李商隐随至太原。以后曾有短时期在兖海观察使崔戎幕府逗留。开成二年登进士第。开成二年冬,令狐楚病死,诗人失去凭依,于次年到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后又娶了他的女儿。 当时唐王朝内部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两大官僚集团的斗争,正进入白热化阶段。令狐楚父子属牛党,王茂元则接近李党。李商隐转依王茂元门下,在他本人虽并无党派门户之见,而令狐□

及牛党中人却认为他“背恩”、“无行”(《旧唐书·李商隐传》),极力加以排摈。从此他陷入朋党相争的峡谷,成了政争的牺牲品。这年春天,他参与博学宏词科考试,先为考官所取,复审时却被中书省内有势力的人除了名。次年始释褐为秘书省校书郎,后调任弘农县尉,又因“活狱”事忤触上司,几乎罢官。开成五年冬,辞尉职,求他调,到会昌。 两年以后,书判拔萃,李商隐重入秘书省为正字。不久又因母丧居家。会昌五年冬服满后返职。宣宗即位后,一反武宗朝的政治措施,会昌年间得势的李德裕党纷遭贬逐,令狐□做了宰相,李商隐受到进一步压抑。他在京没有出路,只好到远方幕府去安身。从大中元年至九年,先后三次赴桂州(今广西桂林)、徐州、梓州(今四川三台)随人作幕僚,悒悒不得志。大中五年去梓州 2 / 15 幕府前,妻王氏病故,更使他精神上蒙受沉重打击。居东川时,常抑郁不欢,顶礼佛教,甚至想出家为僧。大中九年冬,梓州幕府罢,李商隐返归长安。次年任盐铁推官,一度游江南。大中十二年,罢职回郑州闲居。大约就在这一年年底,李商隐病逝。二、xxxx的基本内容 李商隐的爱情诗,有些抒情对象是很明显的,甚至有些是诗人自己直接点明的;有些并未点明,作者可能有某种难言之隐,故意用“无题”或以篇首二字为题,以求隐晦。李商隐的爱情诗格调凄美,感情真挚,主要表现男女主人公爱情实现的艰难,异地相

李商隐的六首爱情古诗词,道尽爱情心酸事!

李商隐的六首爱情古诗词,道尽爱情心酸事! 一听李商隐这三个字,大家应该都不会感到陌生,因为以前我们可在书本里学过不少李商隐的诗词呢!哪怕不是在书本里,李商隐的诗词也很受人喜爱,因为他是为数不多的不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写的诗词文学价值都很高,影响了整个晚唐甚至唐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李商隐的六首经典的爱情古诗词,看看你会被他的哪一首爱情诗词所触动!这是李商隐比较难懂的一首诗词,看上去结构松散,难以建立联系,跳跃性也很强,但是后人觉得这是作者写来怀念妻子的一首诗词。他的妻子十分尊重他,一路走来,尽管他的仕途坎坷,但是妻子仍然不离不弃,他也对他的妻子非常尊重,甚至是怜爱有加。可是他的妻子早逝,他悲痛万分,所以写下了很多关于妻子的诗词。这首诗首先写的是吹笙的场景,用暗示的手法,烘托了当时凄凉的景象。接着写吹笙的内容,让他想起了和妻子美好和谐的生活,心里既温暖又难受。如今妻子已经早逝,一切都物是人非了。最后写的是诗人的梦想和执着,用了两个典故,表明了自己对爱情的执着,感人至深。这首诗写的是一对宦家夫妇的怨情。开头几句写了丈夫既富又贵,妻子年轻貌美,两人相爱至深,可是心底里还是有一些怨。妻子怨丈夫早早就要起来上朝,留她独自一人独守空房。而丈夫其实也不愿丢下她一人,让她一人忍

受寂寞,可是谁叫自己是一个金龟婿呢?所以难春宵,这是丈夫的烦恼,也是妻子的烦恼。整一首诗含蓄深沉又富有变化,字面的意思比较明了,但是细细读起来,却觉得情趣横生。作者的这首诗语言委婉,可是极富感染力啊。这是作者的妻子死后,作者所做的一首诗词。据说作者李商隐和他的妻子十分恩爱,可惜妻子早逝,李商隐只能睹物思人。这首诗词虽然通篇都在说一种乐器——锦瑟,但是这应该是妻子最爱的一种乐器,所以是一首悼亡诗。这首诗是李商隐的经典之作,但同时也是最难的一首诗。对于这首诗众所纷纭,有人说这是写给一名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也有人说这是一首悼念亡妻的诗,很多人觉得后面的这一种说法比较靠谱。在当时那个年代,李商隐其实算是比较专情的一个人,在他的这首诗中就可以看得出了。这首诗是李商隐寄给妻子的一首诗。当时候李商隐被贬,在去上任的途中,路过巴蜀之地,然后想起了自己的妻子,就触景生情作了这首诗。这首诗笼罩着悲伤的气氛。妻子曾经问他什么时候能够回家,其实他也不知道,他只是盼着能够早点和妻子团聚。李商隐一生中都是不幸的,他刚步入仕途的时候,就卷入了纷争之中,然后多次被贬,一开始他还是挺乐观的,但是他这种乐观的精神慢慢被磨难给消磨掉了。这首写给妻子的诗,可以看得出他思念妻子的心情,也可以知道当时他和妻子见面的次数其实是很少的。全诗写得非常好,虽然语言平淡,但是

计量经济学课件word版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内容,了解计量经济学发展简史;掌握计量经济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掌握计量经济研究的运用步骤;了解计量经济学内容体系。 第一节计量经济学的涵义和发展 一、定义 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以一定的经济理论和实际统计资料为依据,运用数学、统计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定量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随机因果关系。 二、研究内容 定量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随机因果关系。 三、研究方法 建立并运用计量经济模型。 四、学科基础 经济学、统计学、数学和计算机技术。 五、计量经济学发展简史(略) 第二节计量经济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一. 一.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 经济理论与数理经济学是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计量经济学利用各种具体数量关系以统计方式描述经济规律,可以验证和充实经济理论。 二. 二.计量经济学与统计学 经济统计学是对经济统计资料的收集、加工和整理,并列表图示,以描述整个观察期间的发展模式,或推测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统计资料仅仅是计量经济研究的“素材”。 计量经济学要以经济统计学提供的经济统计指标及数据研究经济现象的定量关系。所以,计量经济研究也是对统计资料一种深层次“挖掘”和“开发利用”。 三. 三.计量经济学与数学 由于计量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是随机关系,所以需要引入数理统计方法以及集合与矩阵等理论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计量经济方法,成为计量经济研究

的建模工具。数理统计学是计量经济学的数学理论基础。

第三节计量经济研究的步骤 一.模型设定 模型设定一般包括总体设计和个体设计。总体设计的目标是能正确反映经济系统的运行机制。个体设计的目标是能正确反映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㈠研究经济理论 根据一定经济理论揭示影响研究对象的因素及其影响方向和作用大小。对同一经济问题,所依据的经济理论不同,所分析的影响因素和构造的计量模型就可能不同。 ㈡确定变量 选择变量必须正确把握所研究经济活动的经济学内容。 确定纳入模型中的变量的性质,即哪个是被解释变量,哪个或哪些是解释变量。 一般将将影响研究对象最主要的、定量的、经常发生作用的、有统计数据支持的因素纳入模型之中。 慎重使用虚拟变量。 ㈢确定模型的数学形式 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根据经济行为理论,利用数理经济学推导出的模型形式;一是根据实际统计资料绘制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的相关图。 ㈣设定模型中待估参数的符号和大小的理论期望值。 二、模型估计 ㈠样本数据 样本数据类型:时间序列数据,应用此类数据建模时要注意数据的口径和易使模型产生序列相关;截面数据,此类数据易使模型产生异方差性;虚变量数据;平行数据(混合数据)。 选择样本数据的出发点:模型的研究目的;模型的应用期限。 样本数据的质量: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 ㈡模型识别 仅对联立经济计量模型而言,判断能否方程组估计出模型参数。 ㈢估计方法选择 根据模型特点和估计方法的应用条件进行选择。 ㈣软件使用

高二语文汉魏晋诗三首

汉魏晋诗三首教案 汉魏晋诗三首 魏晋五言诗三首 第一课时 短歌行 一、导语: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里以吐纳风云的气势,睥睨历代君主:“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诚然,以毛泽东的文治武功,的确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去俯视封建君王。如果历史上只有一个人可以与他相提并论,这个人只能是魏武帝曹操。 二、解题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三、作家介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作为政治家:曹操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太祖武帝。他在北方大力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任人唯贤,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当时四方知名的文士几乎网罗无遗,而具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更是济济一堂。 教学目标:1、了解汉乐府和魏晋时期的五言诗。 2、根据作者及相关背景,领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3、反复诵读,了解五言诗的节奏,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计量经济学课件整理

计量经济学课件整理 第一章导论 一、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历史 1926 年,计量经济学一词“ Econometrics ”最早由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 R.Frish ) 仿效生物计量学 (Biometrics )提出,但人们一般认为1930 年世界计量经济学会的成立及创办的刊物《Econometrics 》于1933 年的出版,标志着计量经济学的正式诞生。 计量经济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经过40、50 年代的大发展和60年代的扩张,已在经济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当今西方国家经济类专业三门核心课程(宏观、微观、计量)之一。 计量经济学的重要地位还可以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数量中反映出来,自1969 年设立诺贝尔经济学奖,首届获得者就是计量经济学的创始人弗里希和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表彰他们开辟了用计量经济方法研究经济问题这一领域,之后,直接因为

对计量经济学的发展作出贡献而获奖者达9 人,因为在研究中应用计量经济方法而获奖者占获奖总数的三分之二。2000 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是詹姆斯.赫克曼和丹尼尔.麦克法登,原因是他们在微观计量经济学领域的贡献。200 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计量经济学家罗伯特?恩格尔和英国计量经济学家克莱夫?格兰杰,以表彰他们

分别用“随着时间变化的异方差性”和“协整理论”两 种新方法分析经济时间序列,从而给经济学研究和经济 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二、计量经济学的性质 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和经济数据的事实为依据, 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计量经 济模型)来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和规律的一门经济学学 科。计量经济学(或经济计量学)是一门经济 学、统计学、数学的交叉学科,但归根到底是一门经济 学。 四、计量经济学的作用四、计量经济学的作用 1、结构分析:分析变量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分析变量 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例如:边际分析、弹性分析、乘 计量经济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数理 / 数理 ! \统计学/ 经济学 I,: J. / i | n 「u *. \ - , : / t P M O 於邁「1 — 2 Z >1;1- .rflh C M ■亠石 T

李商隐的爱情诗全集大全《无题》名句摘抄-1

李商隐的爱情诗全集大全《无题》名句摘抄 1、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3、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 4、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5、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李商隐《北青萝》 6、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李商隐《无题二

首》

7、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 8、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 10、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李商隐《无题》 11、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 1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1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14、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15、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舒卷开合任天真——李商隐 1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17、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18、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1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

从人生际遇看李商隐的爱情诗

2010年8月学术交流Aug ,2010 总第197期第8期Academic Exchange Serial No.197No.8 [收稿日期] 2010-02-08[作者简介]马跃(1974-),男(满族),辽宁东港人,副教授,文学硕士,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满族民间文学与民俗文化研究。 从人生际遇看李商隐的爱情诗 马 跃 (黑龙江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哈尔滨150027) [摘要]李商隐在政治生涯中是个失败者,这又导致了他人生道路的坎坷多艰。他的大半生 都沉沦在枯燥无聊的幕府生活中,到处辗转漂泊,为他人做“嫁衣”耗尽了大量的心血。他的爱情生活有乐也有苦, 且苦多于乐。现实的苦闷与失败和对理想的追求与憧憬构成了李商隐诗歌的主旋律。他的苦难遭际和非凡天赋的有机结合熔铸成一篇篇至情至性的诗章,他的爱情诗真挚而缠绵,热烈而深沉,朦胧而曲折,交织着他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以及求而不得的失望以至绝望的种种复杂的感情。 [关键词]李商隐;爱情诗;人生际遇[中图分类号] I207.2[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8284(2010)08-0153-03李商隐生活的年代正是李唐王朝江河日下,社会动荡不安,政治窳败的晚唐前期。他在这样的环境中郁郁不得志,面对仕途、爱情、名利总是十分矛盾而难以割舍。经历了少年的磨难、青年的坎坷、中年的忧患,但他从未向命运低头, 一直全力抗争。如果李商隐的一生仅仅遭逢了政治生活的种种磨难,那么他的诗歌也不会如此朦胧凄凉哀感顽艳,他还遭遇了感情生活的种种波折。一段刻骨铭心的初恋留下了无尽的相思之苦;有了令人神醉的新婚生活,不久又遭爱妻亡故……这一切都使他的爱情诗蒙上了凄迷感伤的色彩, 迸溢出肝肠寸断的炽热情怀。他的爱情诗主要是无题诗,这可以说是他的首创。无题诗除少数篇章外,绝大多数都是描写男女恋情的。这些诗情致缠绵,有百宝流苏的绮丽, 有千丝织网的细密,有行云流水的空明,使读者回肠荡气,不能自己。据此,人们常把他的爱情诗和无题诗联系起来诠释和研究。这类作品大都是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和离别相思的苦痛, 这和他失意沉沦的身世遭遇不无关系。自身的诗意遭遇使他对现实生活中青年男女失意的爱情有特别深切的体验,而当他在诗歌中抒写这种失意的爱情时, 也就有可能融入自己的某些身世之感。一 李商隐诗中的思想感情高度概括而又深刻细腻地表现出晚唐绝大多数知识分子的思想状态,深刻地反映出 当时社会的主流和本质。晚唐衰败不堪的动乱社会在敏感的诗人心中已投下深沉的阴影,政治上又屡遭打击,使他一生事业一无所成。面对无力回天的困境,他企图逃遁到情感世界中去,可是爱情也不尽如人意,他试图追求一种自由的爱情,可最终无法战胜强大的封建势力,痴情的初恋被迫中断;他娶了位情投意合的夫人,可夫人又偏偏早逝,种种打击使他陷入了深深的哀伤凄苦之中。时代政治、爱情等诸多因素让诗人更加忧伤、痛苦徘徊,政治讽喻诗无法完全派遣这种哀愁,于是爱情诗成了他的发泄口,他缓缓地咀嚼这种痛苦,一唱三叹、感伤成了诗中的基调。身处封建社会的晚期,心理深层意识中表现出一种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意绪,体现在以爱情为主题的词中便充满了无可排遣的哀愁。 李商隐的悲慨心态为他的诗美创作营造了一种凄幻朦胧的氛围,婉转缠绵耐人寻味的境界主要表现在以无题诗为主的爱情诗方面。他的爱情观和女性观是比较进步的, 他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以一种纯情的而不是色欲的角度来写爱情写女性。他的人生遭遇使其悲慨的心态融入于爱情诗歌当中,使他的爱情诗展现出伤感的色彩。由于他以心写诗,融情于诗,所以他的这种伤感色彩更加真挚感人:营造了一种孤凄冷寞、 凄幻迷离的氛围,传达出难以名状的悲凉意绪。如 《无题》(四首其一):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 · 351·

计量经济学课件(第1讲绪论)

绪论 一、计量经济学概述 1、什么是计量经济学 R.Frish(挪威)1926年提出:Ecnometrics 定义:经济学、数学及统计学的三者结合 三园图: 依据经济理论、数据资料为基础,运用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以建立经济计量模型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带有随机性特征的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规律,验证或发展经济理论、评价经济政策及预测经济活动的一门应用经济学科。 例:前提假设条件:消费主要取决于收入、并随着收入增长呈线性增长、边际消费递减等,则可设定消费C及Y具有下述理论计量经济模型:

u Y C ++=βα 其中:100<<<βα、,u 为随机扰动项(表示:除收入外其它因素对消费的影响) 利用数据资料n i Y C i i ,...,2,1),,(= 并进一步作计量经济学假设:假设模型满足经典(古典)条件, 则可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建立样本数据经验模型,比如 Y C 67.038.2+= 检验模型:t 检验、F 检验、拟合优度检验,经济理论检验、计量经济检验 应用: 2、计量经济学的特点 (1)计量性: (2)模型性: (3)随机性: (4)实证性: 3、计量经济学内容范畴 (1)经典计量经济分析模型和方法 单方程计量经济分析模型和方法(一元、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方法) 估计: OLS (普通最小二乘法)、ML (极大似然法)、

GMM(广义矩法)、 BAYES法 检验:t检验、F检验、拟合优度检验 预测:点预测、区间预测 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分析模型和方法 识别:结构式法、简化式法 估计: IlS(间接)、2SLS(二阶段)、3SLS(三阶段)、LIML(有限 信息极大似然)、FLML(完全信息ML)、最小方差比等 预测:简化式的多重多元线性回归 (2)非经典计量经济分析模型和方法 异方差性线性回归模型(估计:GLS、WLS、数学变换法;检验) 自相关性线性回归模型(估计:GLS、广义差分变换;检验) 多重共线性线性回归模型 随机解释变量线性回归模型 非正态扰动线性回归模型 非线性回归模型 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 误差变量线性回归模型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美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美 [内容提要]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一位有重要成就的杰出诗人,其诗现存约600首。他的诗作立意高超、内容广博、含义深刻、寄托深远,其中尤以爱情诗最为后人传诵,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李商隐的爱情诗歌把朦胧意境作为一种美的诗歌境界来刻意追求,而且他那种缥缈朦胧的情思也确实适宜用这种意境来表现。其爱情诗的朦胧美主要表现在三方面:意象的朦胧,意境的朦胧,意旨的朦胧。其爱情诗的朦胧美在表现方法上有三方面的特征:象征比兴手法的创造性运用;多角度多层次地对环境进行渲染烘托,用暗示的方法处理意象塑出情感形象;大量用典特别是选用带有迷离浪漫色彩的有关神仙的典故。 关键词:李商隐爱情诗朦胧美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美 一、李商隐及其爱情诗简介 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一位有重要成就的杰出诗人,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李商隐初学古文,受牛党令狐楚赏识,入其幕府,并从学骈文。开成二年(837),以令狐之力中进士。次年入属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王爱其才,以女妻之。因此受牛党排挤,辗转于各藩镇幕府,终身不得志。李商隐诗现存约600首。他的诗歌渊源上可追溯到楚大夫屈原,下及盛唐的李、杜,并继承了中唐李贺开创的唯美派诗风,以精巧的构思、含蓄的意韵、华美的辞藻登上了唐诗抒情艺术新的高峰,代表了晚唐的最高成就。李商隐是一位饱经仕途坎坷和生活磨难的诗人,因此,他的诗作内容广博、含义深刻,其中尤以爱情诗最为后人传诵,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李商隐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专事爱情诗创作的诗人,对同时代的温庭筠、韦庄及后世的西昆体诗人,婉约派词人都有深远的影响。他的许多描写爱情的佳句,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等已经成为抒发真挚情感的千古绝唱,而且,又因为这些诗句含蓄、多义的特点,使它们又远远超出了爱情的辖限,成为感悟人生的至理名言。在唐诗丛香国中,爱情诗是一国芳馨别具的奇葩。而李商隐的爱情诗,则是这国奇葩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朵。他以全新的热情,极度的关切,深入男女感情世界的最深层,去探索、体味,去认识、感受,把男女之情作为自己主要的审美对象,作为诗歌的重要题材。他一生共写了一百多首爱情诗(包括有寄托的诗),几乎占了他作品的五分之一。仅从数量上看,他就是我国第一个大量爱情诗的诗人。 当然创作数量的多少,并不是判定作品好坏的标准,真正使他登上爱情诗领域顶峰的,应当是他爱情诗那独特的艺术个性。 他的爱情诗的特色都以抒写内心感受与渲染氛围为主,诗的意象都密度大而富于跳跃性,喜用象征、暗示和借代。李商隐因入“牛李”党争的漩涡中不能自拔,虽然一生不懈探索追求,可前途依然渺茫,这使得他的性格始终抑郁沉重。他有感于自身,有感于世事,心中徘徊,转辗反侧,有难言之隐;他欲说还休,委婉其情,曲折其意,隐晦其事。这反映到他的爱情诗创作中去便是喜欢用象征性的朦胧境界来表达朦胧的情思。李商隐把朦胧意境作为一种美的诗歌境界来刻意追求,而且他那种缥缈朦胧的情思也确实适宜用这种意境来表现。可以说,意境的朦胧,正是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个性,朦胧是模糊,就象雾中花,水中月一样,若隐若现,给人一种虚无缥渺的独特的美感。 朦胧美并非李商隐的独创,早在他一千多年前出现的《诗经·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构成的一片苍茫迷离的境界,那位若隐若现,可望不可及的“伊人”形象,以及早他六百多年的曹植笔下那位若远若近,似有似无的洛水女神,都富于朦胧美。但是,当时人们并未把它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来认识,更没有哪一样诗人把它作为自己的创作追求。李商隐的贡献在于,他吸取了前人的经验,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创作上更有意识地追求这种美学

高二语文:《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高二语文:《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你不能改变你的过去,但你可以让你的未来变得更美好。一旦时间浪费了,生命就浪费了。下面为您推荐高二语文课件:《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教学重点】 1.掌握汉魏晋五言诗的体例特点,能够认识到五言诗在我国古典诗歌的重要地位和对后代诗人的深远影响。 2.掌握迢迢牵牛星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掌握《归园田居》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 2.鉴赏诗歌的培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诗歌发展到汉魏晋时期,五言诗成为了诗歌的主要体例,学习了《孔雀东南飞》我们了解了乐府诗的特点。在那一时期除了乐府诗歌外,还有文人创作的五言诗,这些诗歌在中国诗歌起着重要的作用。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两首诗歌分别出自古诗十九首的迢迢牵牛星,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二、解题 1.《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是民歌体文人诗,艺术

成就颇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称之为惊心动魄,所谓一字千金。以后历代文人经常把《古诗十九首》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2.《归园田居》选自《陶渊明集》。其诗语言朴素平淡,着重表现诗人的超凡脱俗,希望挣脱名缰利锁,远离龌龊官场,回归清新自然的闲适之情。 三、研习课文 1.《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达到的?叠词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诗作中织女的深情是通过她的活动和这些活动引起的读者的想像表现出来的。比如,织女整日忙碌在织机上却织不出布帛,说明她被思念折磨而无心织布,那么她又为什么要徒劳地在织机上忙碌呢?恐怕是为了转移注意排遣苦闷吧。隔河相望,河汉的清浅和并不宽阔强化着见面的渴望,当然也就增加了见不了面的无奈。同样,在见面的阻隔只有盈盈一水时,不得语就差不多是不可忍受了。叠词突出了该诗哀婉的情调,因而更具有表现力。 2.《归园田居》要注意理解诗人辞官归隐、重返自然的悠然自得的心态,体会其田园 诗的艺术风格。 守拙与适俗,园田与尘网,两相对比之下,诗人归田后感到无比愉悦。南野、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鸡鸣、狗吠,眼之所

关于李商隐的爱情诗的故事(1)

关于李商隐的爱情诗的故事 觉得李商隐的《无题》诗等肯定是男女之情的诗句,而且不是一般的男女之情。唐人对于男女之情没有太多的约束,如果李商隐是和一般的歌女什么的来往,就可以像杜牧一样大大方方地说什么“楚腰纤细掌中轻”之类的话。联系到电影《花样年华》上那个周慕云最后也是一腔郁闷,想说又无处说,只好无奈地挖个树洞,把话说到树洞里,猜想李商隐多半是爱上了一位有夫之妇,而且这位有夫之妇的身份很不寻常,甚至可能是皇妃之类高贵的人,因为大家一会看下《碧城三首》那几首,暗喻了女主角的身份之高,恐怕只有皇室中人才够得上。在唐代,未婚男女间的私情以及官宦才子们和风尘女子的私情都是比较能被社会容忍的,像《莺莺传》和《李娃传》什么的都是这样,但有夫之妇和人偷情也是很危险的,像《非烟传》上,步飞烟和书生陆象私通,就被她老公绑在柱上活活打死了。所以李商隐这些《无题》诗作只能认为就是和那位和李商隐有情的美丽的女子来往的诗作,并非全无李商隐所写。之所以这样说,是觉得《无题》诗中有一句““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只有美丽的女子才会这样细致地注意到镜中鬓改的细节,唐朝还有位美丽的诗人叫做薛媛,有首诗也不错,她诗就是这样写的:“欲下丹青笔,先拮宝镜寒。已经颜索寞,渐觉鬓凋残。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倒和“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同一机杼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重过圣女祠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赠刘司户[艹贲]

斯托克、沃森着《计量经济学》第九章

Chapter 9. Assessing Studies Based on Multiple Regression 9.1 Internal and External Validity Multiple regression has some key virtues: ?It provides an estimate of the effect on Y of arbitrary changes ΔX. ?It resolves the problem of omitted variable bias, if an omitted variable can be measured and included. ?It can handle nonlinear relations (effects that vary with the X’s)

Still, OLS might yield a biased estimator of the true causal effect. A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Statistical Studies Internal and External Validity ?Internal validity: The statistical inferences about causal effects are valid for the population being studied.

?External validity: The statistical inferences can be generalized from the population and setting studied to other populations and settings, where the “setting” refers to the legal, policy, and physical environment and related salient features.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 丰顺中学:刘中群 一、课堂导入 对联猜诗人 醉乱世,念故园,桃李是否罗堂前 赏柳菊,乐世源,南山依旧悠然见。 横批:陶渊明(学生回答判断依据) 回顾学过的有关陶渊明的诗文,包括《饮酒》《桃花源记》,当场背诵《饮酒》。 由对联“桃李是否罗堂前”导入今天所学的课文《归园田居》 二、作者和背景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字元亮,晚年又名潜,号“五柳先生”,死谥“靖节”(死后由朋友刘宋著名诗人颜延之所谥),故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于没落仕宦家庭。唐人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 补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 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陶渊明为何好好的县令(相当于现在的县长,七品芝麻官)不当,如此干脆的辞去县令一职?他是不是疯了?这只是他一时冲动吗?肯定不是,他已经忍无可忍了,早就有此打算。如果我们把当时时代背景联系起来,他的这个决定就不足为奇了。 时代背景: 东晋朝廷:政治腐败、争权夺利、门阀森严、结党营私 官场现实: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钻营取巧、阿谀逢迎 陶渊明:早年:“大济苍生” 中年:“误入歧途” 晚年:“归隐田园” 三、朗读课文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李商隐爱情诗艺术特色

xxxx学报1999年第4期 xxxx艺术特色 xx (xxxx师范学校邮编224200) 内容提要: 李商隐的爱情诗,蕴藉含蓄,意境深远,用典工切,写情细腻,巧用比喻,意象绵密,贯穿着一种执着不移的深厚感情,经得起反复咀嚼和玩索。 关键词: xxxx艺术特色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多少诗人在这方面刻意求新,写下了许多爱情诗。李商隐的爱情诗,以其新奇的浪漫情调,巧妙的比喻,内在的抒情性,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爱情诗,有的不乏地老天荒的凄恻和前尘梦影的苍茫的深刻描绘,有的着重铸造美的意境,刻画相思相忆的婉转风情,写人则“灵犀一点”,写物则“珠箔飘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商隐在爱情诗中反复咏叹那种深沉的相思苦痛,渲染浓郁的悲剧气氛,表达了在重压下难以实现而又苦苦追求的理想,对美好事物消失而产生的憾恨以及无所依托的悲哀。这种悲剧性的调子之所以成为李商隐诗中反复咏叹的主题,一方面固然同他爱情生活的不幸遭遇有关,另一方面,这些长期郁积在诗人胸中的思想感情,包含了诗人在政治、社会方面的体验和感受,在那些含蓄隐晦的清词丽句中,分明含有某种更深一层的人生态度和情绪,从而使诗成为袁现诗人身世和情怀的一种象征,甚至表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李商隐也曾渴望唐王朝的“中兴”,以“安危须共主君忧”为己任,然而理想一次又一次地破灭,在他爱情相思的歌唱里,便时常出现这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情调。反过来说,他或者借爱情相思的题材,寄托政治上的失意之感。于是,爱情的咏叹与人生的感怀,在诗中得到了和谐的一致。这些诗作为晚唐的一种时代情绪、社会心理,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特殊的社会意义。

斯托克计量经济学课后习题实证答案

P ART T WO Solutions to Empirical Exercises

Chapter 3 Review of Statistics Solutions to Empirical Exercises 1. (a) Average Hourly Earnings, Nominal $’s Mean SE(Mean) 95% Confidence Interval AHE199211.63 0.064 11.50 11.75 AHE200416.77 0.098 16.58 16.96 Difference SE(Difference) 95% Confidence Interval AHE2004 AHE1992 5.14 0.117 4.91 5.37 (b) Average Hourly Earnings, Real $2004 Mean SE(Mean) 95% Confidence Interval AHE199215.66 0.086 15.49 15.82 AHE200416.77 0.098 16.58 16.96 Difference SE(Difference) 95% Confidence Interval AHE2004 AHE1992 1.11 0.130 0.85 1.37 (c) The results from part (b) adjust for changes in purchasing power. These results should be used. (d) Average Hourly Earnings in 2004 Mean SE(Mean) 95% Confidence Interval High School13.81 0.102 13.61 14.01 College20.31 0.158 20.00 20.62 Difference SE(Difference)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ollege High School 6.50 0.188 6.13 6.87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7汉魏晋诗三首练习粤教版必修1

17 汉魏晋诗三首 一、语言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迢.迢(tiáo)皎.皎(jiǎo) 纤.纤(qiān) 机杼.(zhù) B.子衿.(jīn) 呦.呦(yōu) 脉.脉(mò) 札.札(zhá) C.阡陌.(mò) 三匝.(zā) 吹笙.(shēnɡ) 吐哺.(pǔ) D.鼓瑟.(sè) 譬.如(bì) 泣涕.(tì) 羁.鸟(jī) 解析:B A项,“纤”应读xiān;C项,“哺”应读bǔ;D项,“譬”应读p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蕴藉学籍别出新裁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B.脏款姿式卷帙浩繁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C.影牒宣泄陈词乱调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D.告罄震撼销声匿迹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解析:A A项,“别出新裁”应为“别出心裁”;B项,“脏款”应为“赃款”,“姿式”应为“姿势”;C项,“影牒”应为“影碟”,“陈词乱调”应为“陈词滥调”;D项,无错字。 3.下列各组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泣涕零.如雨(落下) 盈盈一水间.(间隔) B.悠悠 ..我心(情思连绵) 枉用相存.(问候,探望) C.少无适俗韵.(气质,性格) 榆柳荫.后檐(树阴) D.羁.鸟恋旧林(被束缚) 桃李罗.堂前(排列) 解析:C C项,“荫”是遮蔽的意思。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D A项,并且/将近;B项,应当/把守;C项,适应/出嫁;D项,“旧”。 5.对下列诗句的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对偶、互文) B.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设问、借代) 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对偶、比喻) 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借代) 解析:D D项,应是“借喻”。 6.对《迢迢牵牛星》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分别从两处落笔,写牵牛星和织女星是那样的遥远,又是那样的明亮。 B.接下来的四句想象织女是位美丽而勤劳的姑娘,然而她却内心充满痛苦,泪落如雨,终日写不成思夫的华美诗章。

李商隐爱情诗

李商隐的爱情诗 唐代诗人李商隐无疑是中国古代的天才诗人之一。他的爱情诗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艺术奇葩。在这些优秀的诗篇中,李商隐以极大的热情,全新的观念深入到了男女感情世界的最深处,着力抒写主人公的相思之苦、相见之难,写得细腻而真挚,极大地丰富了古典爱情诗的题材和审美情趣,在中国诗歌史上放射出了独具魅力的光彩。本文力求通过对李商隐爱情诗的具体分析,达到作者窥视中国古代爱情诗的真实内涵之最终目的。 一、李商隐的生平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渓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自祖父起,迁居郑州荥阳(今属河南)。9岁父死,奉丧侍母归郑州。 文宗大和三年 (829),李商隐受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召聘入幕。大和六年,令狐楚调任河东节度使、北都留守,李商隐随至太原。以后曾有短时期在兖海观察使崔戎幕府逗留。开成二年登进士第。开成二年冬,令狐楚病死,诗人失去凭依,于次年到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后又娶了他的女儿。当时唐王朝内部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两大官僚集团的斗争,正进入白热化阶段。令狐楚父子属牛党,王茂元则接近李党。李商隐转依王茂元门下,在他本人虽并无党派门户之见,而令狐□及牛党中人却认为他“背恩”、“无行”(《旧唐书·李商隐传》),极力加以排摈。从此他陷入朋党相争的峡谷,成了政争的牺牲品。这年春天,他参与博学宏词科考试,先为考官所取,复审时却被中书省内有势力的人除了名。次年始释褐为秘书省校书郎,后调任弘农县尉,又因“活狱”事忤触上司,几乎罢官。开成五年冬,辞尉职,求他调,到会昌。 两年以后,书判拔萃,李商隐重入秘书省为正字。不久又因母丧居家。会昌五年冬服满后返职。宣宗即位后,一反武宗朝的政治措施,会昌年间得势的李德裕党纷遭贬逐,令狐□做了宰相,李商隐受到进一步压抑。他在京没有出路,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