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竹荪

竹荪

目录43

21竹荪的概述形态特征竹荪的发育过程竹荪的栽培技术

一、竹荪概述

真菌界担菌门腹菌纲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竹荪

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

据测定干竹荪中含蛋白质19.4%、脂肪2.6%,碳水化合物总量60.4%,其中菌糖4.2%、粗纤维8.4%,灰分9.3%。

主要分布于中国的福建、云南、四川、

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广西、海南等地

二、竹荪形态特征(一)菌丝体

菌丝

菌丝体

菌索(组织化了的菌丝)

菌丝初期白色,呈绒毛状,并

逐渐发育成线状,最后膨大呈

索状

菌索着生于菌托基部,接近菌托

的部分较粗,呈索状。是组织化

了的菌丝,起着吸收、分解、贮

藏和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

(二)子实体

菌盖(菌盖生于柄顶端呈钟形,盖表凹凸不平呈网格,凹部分密布担孢子,孢子主要靠昆虫和雨水传播)菌柄(菌柄纺锤形至圆柱形,白色,海绵体,中空,起着支撑菌盖和菌裙的作用)

菌裙(为第二菌盖,菌裙上有圆形、椭圆形或多角

形网眼,直径为0.2~1cm,长3~20cm)

菌托(菌柄伸长并突破外包被后,外包被残留在菌柄基部即为菌托,菌托大多为鞘状,菌托与地下

菌索相连,对菌柄起支撑作用。)

三、竹荪发育过程

菌蛋桃形期破口

子实体散发孢子单核菌丝双核菌丝组织化的菌索白色菌丝团小菌球菌蛋桃形期破口第一菌盖形成并带有产孢组织第二菌盖形成

子实体在菌蛋中分化发育,菌蛋成熟后,菌柄逐渐向上伸长,菌病的伸展压力将外包被挤破形成“破口”,并很快从裂口长出海绵状的菌柄,其顶端着生第一菌盖并带有产孢组织,外包被留在菌柄基部为菌托。子实体破口,菌柄伸长之后,菌盖下端逐渐撒放菌裙(第二菌盖)。孢子成熟后,产孢组织开始自溶成液滴状落下。

竹荪生活史

孢子

菌丝

菌蕾

子实体孢子

四、竹荪栽培技术

栽培确定备料

栽培场选择

原料预处理

整地作畦

菌种选择

覆土

搭盖遮阳棚

管理

出菇并及时采收添料

覆土过冬

人工栽培使用的原料有竹类、段木、甘蔗渣、木屑等,有箱栽、床栽和露天竹林地栽培形式。用菌蕾作材料进行组织分离,用马铃薯培养基,pH值4.5-5,置于15-20℃

培养15-20天得纯母种,纯种菌丝

白色,见光会变淡粉红色或紫红色。再用栽培原料制成培养料接入母种,在同样温度下培养30-45天即得原种。原种可直接使用,也可进一步扩制成栽培种。早春气温回升至15℃以上进行栽培,接种完毕需覆土3-5厘米,以便保湿和产生菌索。

注意保持覆土湿润和栽培场地空气潮湿。子实体发生的适温为23-26℃,若栽培条件适宜,1个月覆土中长出菌索,2个月出现菌蕾,3个月左右就可采收。采收后洗净孢子,剔除菌托和泥土,晒干或烘干便成商品。

竹节参的种植技术

竹节参的种植技术 竹节参是我国名贵的中药材,近年来,随着它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价格也逐渐攀升,很多地区开始种植它,作为致富项目。那么竹节参该怎么种植呢?一起随小编来看看详细介绍吧。 1、选地整地 竹节参喜土质疏松、排水良好、有一定的坡度的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怕积水和粘重土壤,忌连作。所以在种植时选择一个排水良好、坡度在5-20度,pH值在5-7之间的沙壤土或腐殖质土壤,种植地应背风向阳,前茬最好是玉米、花色以及黄豆等作物。选地后在夏季时将其翻耕,使土壤细碎,充分风化,提高强光杀死土壤的病虫源。在最后一次翻耕时,每亩施入腐熟的农家肥2000-3000公斤作为基肥,整形耙平后做高畦。

2、繁殖方法 竹节参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但是种子繁殖从播种到收获需要历经6年之久,时间过长,所以在生产时一般以无性繁殖为主。无性繁殖主要使用植株根茎进行切段繁殖,竹节参的再生力强,无论时顶生节、中间节还是竹节参胆,都可以作为无性繁殖之用。一般在秋季10月进行,将根茎挖出,切成小段,按播种的,在畦面开沟或开穴,将种根播入即可。

3、田间管理 在出苗要及时查看,发现后出苗的状况要及时补苗,同时去除病苗和弱苗,确保幼苗生长健壮。在苗齐后要及时松土除草,确保田间无杂草,促进根系生长发育,松土后如果发现有根茎裸露现象,要及时培土,确保植株正常生长。肥水管理也要做好,干旱时要及时浇水,保持畦面湿润,雨季要做好排水措施,栽培竹节参每年需追施1-2次,促进其生长,增加产量。

4、病虫害防治 竹节参的主要病害有疫病、立枯病、根腐病,防治时要采取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在雨季注意排水,以免根系受损,给病害有可趁之机,发病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间,并对病穴做好消毒灭菌工作。如果病害大面积危害时,根据对应的病害喷洒相应的药剂治疗。虫害主要有蛴螬、地老虎、蝼蛄等,主要危害根茎和幼苗,防治时可采用敌敌畏或辛硫磷乳油灌根的方法防治。

竹荪栽培技术

竹荪栽培技术 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 一、田块选择 竹荪栽培的田块要求交通便利、土质疏松肥沃、腐殖质含量高、透气性强、不易板结的土壤。准备种植的田块,种植前一个月,逢雨天,亩施尿素30公斤,过磷酸钙50 公斤,增加覆土的养份。我县沙河镇、桑园镇和私度镇等沙质土壤的地方适合种植竹荪。 以下4种田块不宜种竹荪:(1)选择种植田块应防旱防涝。(2)竹荪种植不能连做,须间隔三年以上,且种植的周边田块未种过竹荪最佳,多年种植区产量逐年下降。(3)当年种地瓜、玉米等作物不宜种植。(4)细砂为主的田块保水性

差,易受旱,产量低。 二、栽培原料选择 现行栽培竹荪的原料分四大类。一是竹类:各种竹子的秆、枝、叶、竹头、竹根;二是树木类:杂木片、树枝、叶以及工厂下脚料的碎屑;三是秸秆类:豆秆、黄麻秆、谷壳、油菜秆、玉米芯、棉秆、棉籽壳、高粱秆、葵花子秆、壳等。 三、生产季节安排 竹荪栽培一般分春、秋两季。以春播为宜。我国南北 气温不同,应把握两点:一是播种期气温不超过28 C,适于菌丝生长发育;二是播种后2 -3个月菌蕾发育期,气温不低于10°C,使菌蕾健康发育成子实体。南方诸省竹荪套种农作物,通常春播,惊蛰”开始铺料播种,清明”开始套种农作物;北方适当推迟。播种后60- 70天养菌,进入夏季5- 9月间出菇,10月结束,生产周期7个月左右。 四、竹笋菌丝生长发育条件: (1)温度:竹荪菌丝生长温度是25?32 C,最适宜温度

竹荪生长条件

1.营养竹荪是一种腐生性真菌,对营养物质没有专一性,与一般腐生性真菌的要求大致相同,其营养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维生素。碳源主要由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提供,生产中常利用竹鞭、竹叶、竹枝、阔叶树木块、木屑、玉米秸、玉米芯、豆秸、麦秸等作为培养料来栽培竹荪。一般情况下,培养料中常添加少量的尿素、豆饼、麸皮、米糠、畜禽粪等作为氮源。在配制培养基时,也常加入适量的磷酸二氢钾、硫酸钙、硫酸镁等来满足竹荪生长发育对无机盐的需要。微生素类物质在马铃薯、麸皮和米糠等植物性原料中含量丰富,一般不必另行添加。 2.温度大部分竹荪品种(长裙竹荪和短裙竹荪)属中温型菌类,菌丝生长的温度为8-30℃,适宜温度为15-28℃,高于30℃或低于8℃,菌丝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子实体形成在16-25℃之间,最适为22℃。在适温范围内,子实体的生长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引种时,须了解品种的温型,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适时安排生产季节。 3.水分竹荪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主要来自于基质。营养生长期,培养基含水量以60%-65%为宜。进入子实体发育期,培养基含水量和土壤含水量要提高到70%-75%,以利养分的吸收和转运。同时,空气相对湿度对竹荪的生长发育也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竹荪在营养生长价段,空气相对湿度以维持在65%-75%为宜。当进入生殖生长阶段,空气湿度要提高到80%;菌蕾成熟至破口期,空气湿度要提高到85%;破口到菌柄伸长期,空气湿度应在90%左右;菌裙张开期,空气湿度应达到95%以上,这时如果空气湿度低,菌裙则难以张开,粘结在

一起而失去商品价值。 4.空气竹荪属好氧菌,因此,无论是菌丝的生长发育,还是菌球生长、子实体的发育环境,空气必须清新。否则,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不仅菌丝生长缓慢,而且也影响子实体的正常发育。但也必须注意,在竹荪撒裙时,要避免风吹,否则会出现畸形。 5.光照竹荪菌丝生长发育不需要光线,遇光后菌丝发红且易衰老。在自然界中,竹荪生长在郁蔽度达90%左右的竹林和森林地上。这说明菌球生长及子实体成熟均不需要强光照,因此,人工栽培竹荪场所的光照强度应控制在15-200勒克斯,并注意避免阳光直射。 6.土壤及酸碱度在自然界中,竹荪的生长离不开土壤,人工栽培竹荪,一定要在培养料面上覆3-5厘米厚的土层才能诱导竹荪菌球发生。竹荪菌丝生长的土壤或培养料要求偏酸,其pH为4.6-6.0。

竹荪栽培技术

竹荪栽培技术 原野生采集的竹荪,价等黄金,有“真菌之花”、“菌中皇后”之誉。而已有人工栽培。竹荪于20世纪80年代由宁德古田首先驯化成功。人工栽培使用的原料有竹类、段木、甘蔗渣、木屑等,有箱栽、床栽和露天竹林地栽培形式。 原野生采集的竹荪,价等黄金,有“真菌之花”、“菌中皇后”之誉。而已有人工栽培。竹荪于20世纪80年代由宁德古田首先驯化成功。人工栽培使用的原料有竹类、段木、甘蔗渣、木屑等,有箱栽、床栽和露天竹林地栽培形式。用菌蕾作材料进行组织分离,用马铃薯培养基,pH值4.5~5,置于15~20℃培养15~20天得纯母种,纯种菌丝白色,见光会变淡粉红色或紫红色。再用栽培原料制成培养料接入母种,在同样温度下培养30~45天即得原种。原种可直接使用,也可进一步扩制成栽培种。早春气温回升至15℃以上进行栽培,接种完毕需覆土3~5cm,以便保湿和产生菌索。注意保持覆土湿润和栽培场地空气潮湿。子实体发生的适温为23~26℃,若栽培条件适宜,1个月覆土中长出菌索,2个月出现菌蕾,3个月左右就可采收。采收后洗净孢子,剔除菌托和泥土,晒干或烘干便成商品。色白、体大,无虫蛀者为上品。 另一种是挖取室外野生竹荪菌丝(将带菌丝的竹鞭和土壤一起挖来,要遮光保湿),剔除杂菌,带到室内栽在预先用腐殖质丰富的竹园土、死竹鞭段、竹叶等配成的培养床上,浇透水,在遮光下温度保持

20~24℃,相对湿度65%~70%。一般经过1个月培养菌丝即可发好,然后将发好的菌丝和竹鞭段及土壤一道挖取,再播种到野外竹园内或室内培养箱内,播种量和培养料之比为1:10。每平方米约需600克栽培种。室外栽培播种深度以挖至见竹鞭细根和腐死竹鞭为宜。覆土厚度与出蕾快慢和子实体生长有关,若种在浅土层中腐死的竹鞭、竹节头、竹叶、竹蔸等处较易成活,生长也快;若种在深土层中,生长就较慢,竹荪产量也将明显减少。室内栽培的竹荪,在播种后覆土,浇透水,冬季温度要保持在5℃以上,相对湿度70%~90%。无论室内还是室外栽培,播种后1星期内都应特别注意保湿。 据试验,早元竹、哺鸡竹、淡竹等的竹鞭、竹叶、竹蔸均能栽培竹荪。用竹荪菌丝人工栽培,比实验室制种栽培所用周期(10~14个月)缩短了3~5个月,而且培养料也容易解决,很适合野生竹荪资源丰富、且有大面积栽培地的地方推广栽培。 玉米套种竹荪立体栽培技术:竹荪、玉米、黄豆可同期播种,玉米、黄豆枝杆可为竹荪遮阴保湿,使竹荪得以正常发育生长;竹荪培养料可以改良土壤促使玉米高产丰收;种植竹荪不在单独占用耕地,多种作物协调生长,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降低了竹荪栽培成本。

竹荪栽培技术

竹荪栽培技术 竹荪为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中著名的食用菌,又名竹笙、竹参。但竹荪属中有些种是有毒的,其中较著名的可供食用的有3种:长裙竹荪、短裙竹荪。红托竹荪。每年夏秋季节,产生于我国南方少数山区的竹林中。 竹荪口味鲜美,是著名的珍贵食用菌之一。对减肥、防癌、降血压等均具有明显疗效。是我国的一项传统的土特产。其中长裙竹荪产于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短裙竹苏产于河南、黑龙江、江苏、浙江、云南、四川、广东等地,红托竹荪在云南较为多见。目前这3个种的人工栽培均已成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商品性生产。 形态特征 长裙竹蹲子实体幼小时卵状球形,后伸长,高12-20厘米。菌柄白色或成淡紫色,直径3-3.5厘米。菌盖钟形,高、宽各3-5厘米,有显著网格,具微臭而暗绿色的孢子液,顶端平,有穿孔。菌幕白色,从菌盖下垂10厘米以上,网眼多角形,宽5-10毫米。柄白色,中空,基部粗2-3厘米,向上渐细,壁海绵状。

短裙竹荪子实体12-18厘米,具显著网格,内含绿褐色臭而黏的孢子液,顶端平,有一穿孔。菌幕白色,从菌盖下垂达3-6厘米,网眼圆形,直径l-4毫米,有时部分呈膜状。柄白色或污白色,中空,纺锤形至圆柱形,中部粗约3厘米,向上渐细,壁海绵状。 生长习性 1.生长发育竹荪成熟后,墨绿色的孢子自溶流人酸性土壤中,萌发成白色、纤细的菌丝,在腐竹、竹根及竹叶的腐殖质生长,经过一段时期的生长,绒毛状菌丝分化形成线状菌索,并向基质表面蔓延,后在菌索末端分化成白色的瘤状突起,即为原基或称菌蕾。菌蕾发育膨大露出地面,由粉白色渐转为粉红、紫红或红褐色。形状也由圆形至椭圆形,再至顶端如桃尖状突出。接着菌盖和菌柄突破包膜迅速生长,整个包膜留在菌柄基部形成菌托。随之白色的菌裙放下,孢子成熟自溶下滴,不久整个子实体便开始萎缩。 竹荪从孢子至长成子实体,在自然界大约需要1年的时间。而其菌丝体是多年生的,能在地下越冬。 2.生活条件 营养竹荪在自然界多见于竹林内。但是竹林并不是竹荪的淮一生境,现已发现在多种阔叶树上能生长。竹荪也是

竹荪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竹荪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引言】 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 竹荪是名贵的食用菌,历史上列为“宫廷贡品”,近代做为国宴名菜竹荪,同时也是食疗佳品。其营养丰富,据测定干竹荪中含蛋白质19.4%、脂肪2.6%,碳水化合物总量60.4%,其中菌糖4.2%、粗纤维8.4%,灰分9.3%。其对高血压、神经衰弱、肠胃疾病等具有保健作用。还具有特异的防腐功能,夏日加入竹荪烹调的菜、肉多日不变馊。 竹荪具有滋补强壮、益气补脑、宁神健体的功效;补气养阴,润肺止咳,清热利湿。竹荪能够保护肝脏,减少腹壁脂肪的积存,有俗称“刮油”的作用;云南苗族人患癌症的几率较低,这与他们经常用竹荪与糯米一同泡水食用可能有关。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竹荪中含有能抑制肿瘤的成分。 华经纵横认为,未来竹荪种植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 【竹荪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竹荪种植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 方便。 一、竹荪种植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的承办单位 (三)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情况 (四)项目的主管部门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 (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 (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 (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 (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 (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 (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 (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 (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 (十一)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红托竹荪人工栽培技术

红托竹荪人工栽培技术 红托竹荪是我国特产,肉厚味 香,营养丰富,为上等"山珍",每千 克干品外贸出口价值在50~80美 元.有关红托竹荪的栽培技术及管 理经验如下. 1菌种选择与制作目前国内人 工驯化栽培的红托竹荪品种较多, 宜选用发菌快,出菇早,产量高,且 干品品味较高的优良品种,而且还 应选择接种1年可连收2~3年的 品种. 原种和栽培种制作配方:木屑 或棉籽壳76%,麦皮20%,白糖 1%,石灰粉2%,过磷酸钙0.3%,尿 素0.3%,磷酸二氢钾0.3%,硫酸 镁0.1%,料水比例为1:1.2,PH 值5.5~6.料拌好后装瓶,要求下 松上稍实,中间打洞,置于1.5千 克/厘米压力下灭菌2.5小时, 待培养基冷却至25oC时可接种,接 完种置于22~24oC通风黑暗的培 养室内培养70~80天后可用做扩 大培养和栽培用. 2栽培季节与场所选择红托竹 荪要求在偏阴湿环境下生长,栽培

地应选择在海拔500~1000米的地区,时间以2—5月,9—11月为宜.最适宜温度在20~26oc. 室内栽培采用地下或搭架两种 方式,栽培架搭2~3层为宜,每层高60厘米,宽1.3米.室外则选背 阴处,土壤肥沃,半沙质酸性的田园地,无沙质土壤也可,但要另覆盖腐植土加沙质土壤.栽培场所还应搭盖近全阴闭或全阴闭高2米的遮阳棚. 3培养料的配制及处理易腐烂 的原料会使红托竹荪的菌蛋缺乏营养而萎蕾,死蕾,因此培养料要求新鲜,干燥.木材最好加工为长10~12厘米规格.杂竹,毛竹片可砍为 长50厘米压裂后使用.培养料中 的竹料比例应在30名以上,但竹丝,竹屑因保水性差不宜使用.原料下种前先用5%石灰澄清水浸6~7 天,再用清水浸2天后清洗干净, 使PH值降至6~6.5后捞起备用. 也可用发酵法,让原料浸透水后堆成高1.2米,宽2米的发酵堆,覆 盖薄膜,待中心温度高达65oC时翻堆,一般每7天翻1次,待原料腐 熟呈褐色,无氨臭味时便可使用. 4栽培方法播种前10多天喷 1000倍甲胺磷农药水溶液加

竹荪发酵料高产栽培技术

此时菌盖半平展,菌柄伸长、长粗,色泽鲜艳。采收的前1d 应停止喷水,采收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基部,轻轻旋转,等菇脚松动后向上拔起,随即削去菇脚含泥部分。采菇后的孔穴用土填补。由于花脸香蘑Lep 2001子实体韧性偏低,越是成熟过度,子实体越容易破碎,若采收过迟,菌盖平展、边缘外翘,色泽变淡,降低其商品价值。同时,在采收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轻拿轻放,以保证其品质。1潮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残存菇脚及杂物,用土补平床面,盖膜养菌,2~3d 后恢复正常管理,15d 左右第2潮菇形成,一般可采3~4潮菇。316 病虫害防治 花脸香蘑L ep 2001子实体因其具有特殊风味,在栽培过程中往往较易吸引害虫采食产卵,害虫以蛆形幼虫取食子实体,致使子实体腐败,造成减产,重则绝收。通常主要为害的是菇蝇、菇蚊、蛞蝓和螨类,尤以菇蝇为害最为严重。防治方法: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防治,做到防与治相结;栽培场地(菇棚、菇房)远离鸡舍、羊圈、牛棚、贮藏食品饲料和粮食的场所;菇房、菇棚的门窗提前安装防虫网,以防成虫飞入;清除栽培场所周围杂草、杂物,以减少成虫隐藏场所;必要时也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 (责任编辑:林树文) 收稿日期:2009-12-07 作者简介:刘瑞璧,男,1962年生,高级农艺师。 竹荪发酵料高产栽培技术 刘瑞璧 (南平市农业学校 354200) 竹荪被称为真菌皇后,俗称仙人伞,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南平市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大量栽培,但传统的室外畦栽法产量较低且不稳定,加上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影响了菇农种植的积极性。2002年竹荪发酵料栽培技术研究成功,每667m 2 产量达100~150kg ,比传统栽培法提高30%以上, 该项技术已累计在南平市各地推广018万hm 2 ,创产值10亿元以上。现将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1 竹荪生物学特性 111 营养 竹荪为腐生菌,以各种竹类阔叶树及秸草等枯枝、落叶堆集腐烂的腐殖质为营养,主要利用占竹木和秸草90%以上的全纤维素一类的碳水化合物。此外,竹荪菌蛋形成还需要有土壤的物理作用所产生的机械刺激。竹屑、木屑、煮渣、糠壳、豆秆、菌草及其他食用菌的废料均可作为人工栽培竹荪的材料。 112 温度 竹荪属典型的中温型菌类,菌丝在4~28e 范围内均可生长,以23e 为最适;子实体生长温度为15~28e ,以20~24e 生长最好,高于28e 生长缓慢且弱,35e 以上则停止生长。113 湿度 营养生长阶段要求基质含水量在60%~70%之间,有利菌丝生长;子实体形成时要求基质培养料含水量为70%~75%,土壤含水量为22%~25%;菌蕾分化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破蕾长出子实体在85%以上,开裙在95%以上。 114 空气 竹荪属好气性真菌,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要求空气清新。基质和土壤中氧气充足,则菌丝生长快、个体大;若氧气不足,则生长缓慢,甚至导致菌丝死亡。115 光线 竹荪无向光性,在黑暗或弱光下菌丝体都能生长,强光会使菌丝颜色由白色变为紫红色。菌蕾分化也不需要光线,只是子实体分化和最后形成时需要一定的散射光。

竹荪栽培技术要点及经验总结

竹荪栽培技术要点及经验总结 栽培技术 1、田间菌种制作:栽培者只要购买竹荪原料,就可在田头自制栽培菌种。12月下旬-1月初,选择田头一角,整理一个堆料育种畦床。用杂木屑80%,麦麸20%,作为竹荪菌种的培养料,加水110%,然后装入编织袋内,经过常压灭菌10小时后,取出用清水冲进袋内,让其排泄,然后拌入1%石膏粉,堆入育种畦床上,采取2层料,一层菌种播种法,最后一层料面再撒些菌种,每米2畦床用干料20千克竹荪原种3-4瓶。栽培100米2面积,只需田头制种4米2,等于25:1。播种后用编织袋盖面,稻草遮阳,最后用竹条弓罩薄膜。播种后每隔3-5天揭膜通风1次。培育40-50天菌丝布满料堆后,即成田头竹荪菌种。 2、栽培原料选择:现行栽培竹荪的原料分四大类。一是竹类:各种竹子的秆、枝、叶、竹头、竹根;二是树木类:杂木片、树枝、叶以及工厂下脚料的碎屑;三是秸秆类:豆秆、黄麻秆、谷壳、油菜秆、玉米芯、棉秆、棉籽壳、高粱秆、葵花子秆、壳等;四是野草类:芦苇、菅、芒萁、斑茅等,上述原料晒干备用。 3、生产季节安排:竹荪栽培一般分春、秋两季。以春播为宜。我国南北气温不同,应把握两点:一是播种期气温不超过28℃,适于菌丝生长发育;二是播种后2-3个月菌蕾发育期,气温不低于10℃,使菌蕾健康发育成子实体。南方诸省竹荪套种农作物,通常春播,“惊蛰”开始铺料播种,“清明”开始套种农作物;北方适当推迟。播种后60-70天养菌,进入夏季5-9月间出菇,10月结束,生产周期7个月左右。 4、场地畦床整理:利用苹果、柑桔、葡萄、桃、梨等果园内的空间地,以及山场树木空间地套种竹荪。要求平地或缓坡地,近水源,含有腐植质的沙壤土。播种前7-10天清理场地残物或杂草,翻土晒白。果树上可喷波尔多液杀灭病虫害。一般果树间距3米×3米,其中间空地作为栽培竹荪畦床。畦宽60-80厘米,人行道间距30厘米,整地土块不可太碎,以利通气,果树旁留40-50厘米为作业道。 5、播种覆土养菌:播种前将培养料浸水,控制含水量60%-70%备用。播种采取一层料、一层种,菌种点播与撒播均可。每米2畦床铺放培养料10千克,菌种5瓶,做到一边辅料。一边播种,然后在畦床上覆盖地膜。播种后15-20天,一般不需喷水,最好每天揭膜通风30分钟,后期增加通风次数。春天雨水多,挖好排水沟,沟要比畦深30厘米;菌丝生长温度适应23-26℃。播种后在畦床表面覆盖一层3厘米厚的腐植土,腐植土的含水量以18%为宜。覆土后再用竹叶或芦苇切成小段,铺盖表面,并在畦床上罩好薄膜,防止雨水淋浸。若采用农作物套种方式的,套种品种有黄豆、脾豆、高梁、玉米、辣椒、黄瓜、向日葵等高秆或藤蔓作物。当竹荪播种覆土后15-20天,就可在畦旁挖穴播种作物种子,按间隔50-60厘米处套种一棵。 6、出菇科学管理:播种后正常温度下培育25-33天,菌丝爬上料面,可把畦床上盖膜去掉。菌丝经过培养不断增殖,吸收大量养分后形成菌索,并爬上料面,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很快出现菇蕾,并破球独柄形成子实体。此时正值林果树和套种的农作物枝叶茂盛时期,起到遮阳作用。出菇期培养料内含水量以60%为宜,覆土含水量不低于20%,要求空气相对湿度85%为好。菇蕾生长期,除阴雨天气外,每天早晚各喷水一次,保持相对湿度不低于9%。菇蕾胀大逐渐出现顶端凸起,继之在短时间内破球,尽快抽柄撒裙形成子实体。竹荪栽培十分讲究喷水,具体要求“四看”:即一看盖面物。竹叶或秆、草变干时,就要喷水。二看覆土。覆土发白,要多喷、勤喷。三看菌蕾。菌蕾小、轻喷、雾喷,菌蕾大多喷、重喷。四看天气。晴天、干燥天蒸发量大要多喷,阴雨天不喷。这样才能长好蕾,出好菇,朵形美。

短裙竹荪红托竹荪棘托竹荪栽培技术一

短裙竹荪、红托竹荪、棘托竹荪栽培技术(一) 2006-02-16 10:10 文章来源: 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新闻 一、概述 竹荪又名“竹笙”、“竹菌”、“竹松”、“竹萼”、“竹笋菌“等,是我国名贵山珍,形态怡丽,清香袭人,在我国贵州、云南、福建、江苏、浙江、台湾、湖南、河南、河北都有分布,但以我国西南各省出产的最为名贵。除我国以外,在日本、印度、菲律宾等十多个国家也有发现。 早在公元544年我国就有关于竹荪的文字记载,我国人民对竹荪的认识,至少要比西方早一千多年。 据分析:竹荪干品中,粗蛋白含量达18.49%,纯蛋白达13.82%,矿物质元素含量全面,其硫元素含量之高,几乎是其它菌类的7——15倍,还含有15种氨基酸和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等。从古至今,人们都将竹荪作大补品列入上等宴席,川菜中的“竹荪烩鸡片“、闽菜中的“竹荪响螺汤”、萼菜中的“竹荪鸡掌”、桂菜中的“玻璃鸡片竹荪”、黔菜中的“竹荪银耳”、滇菜中的“竹荪汽锅鸡”、京菜中的“氽竹荪云片”等都是盛名于世的佳肴。在隆重的国宴上款待美国总统尼克松,前国务卿基辛格,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等都用了竹荪名菜。 竹荪的药用价值也很高,能防治高血压,高胆固醇和肥胖病,把竹荪和糯米一起煮水饮服,有止咳、补气、止痛的功效,动物实验证明,每公斤体重投300毫克竹荪热水提取液对肉瘤180的抑制率可达60%,对艾氏瘤的抑制率可达70%,用于治疗白血病也有一定效果。贵州平坝县用红托竹荪治疗细菌性肠炎,收到较好疗效。 另外,云南傣族常将竹荪与肉同煮,将竹荪汤汁淋在鲜肉上或在吃剩的汤菜里放一支竹荪,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也能保持3——4天不腐,还保持肉的鲜味,竹荪的防腐作用已引起研究人员的重视。 长期以来,竹荪只依靠天然采集,贷源紧缺,竹荪售价非常昂贵。据报到近年来全世界竹荪的年产量都只在一吨左右,竹荪的生存已危在旦夕! 1973年,国内开始了人工栽培竹荪的研究,八十年代人工栽培竹荪获得突破性进展,贵州在八十年代未竹荪人工栽培进入了大面积推广阶段,真菌皇后——竹荪由原来的山间野外,翠竹林中来到了栽培者的前庭后院,栽培室中。

红托竹荪高产栽培技术

红托竹荪高产栽培技术 红托竹荪是一种极其名贵的食用菌,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各种矿物质,对防治高血压、高胆固醇和减少腹壁脂肪的贮积有较好疗效,其经济价值很高。但过去主要靠野生采集,产量甚微,而人工栽培一般生产周期长,产量低而不稳,笔者经过多年的摸索,总结出了一套在竹林地进行栽培的高产技术措施,现介绍如下。1、菌种制作竹荪母种专用培养基配方:竹荪栽培种煮出液1000mL,葡萄糖20g,琼脂20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0.5g,碳酸钙3g,pH值调节为5.0~5.5。竹荪原种麦粒培养基配方:以小麦粒质量为100%,碳酸钙占麦粒质量的2.5%,葡萄糖占2.5%,含水量60%,每瓶干样质量150g。竹荪栽培种培养基配方:木屑(阔叶树)53%,竹屑15%,糖1%,石膏1%,麸皮30%,KH2PO4为0.2%,MgSO4为0.05%,1%柠檬酸调pH为5.0,含水量65%,每瓶干样质量150g左右。2、栽培方法(1)场地选择红托竹荪栽培应选择高海拔(500~800m)的竹林地。土质要求肥沃酸性,砂质壤土。高海拔气候凉爽,湿度大,能避免夏季高温天气对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生的不良影响,出菇时间长,有利于提高产量。(2)培养料选择与处理培养料宜选择经过半年左右自然发酵的竹类材料,如竹鞭、竹根、竹枝、腐竹等,经碱化处理后使用效果更好。培养料宜粗不宜细,其间要有一定的空隙度,并使之处于饱和水汽状态下,以利于发菌和有机物的分解、吸收和利用。(3)栽培季节的确定竹荪是一种中温型菌类,菌丝生长

的最适温度为23℃。据播期试验,2~3月播种,6月出菇,出菇期间温度为20~30℃,湿度80%~90%,较适宜于子实体生长发育和开伞,与自然状况下的野生竹荪生长时期基本一致。而4月接种,出菇期正好遇到高温炎热的7月,易伴有大量烂菇、烂蕾而影响产量。5~6月播种,则要到秋季形成子实体,由于9月以后气温下降,天气干燥,不能满足子实体开伞时对温度湿度的要求,出菇时间将延期到翌年6月前后。(4)上料播种上料前土壤要求湿润,太干可用清水喷洒,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培养料铺上。每平方米2.5kg,待料稍干喷洒酸性营养液,料的表面未干时即行播种。每平方米需栽培种8~9瓶,将种瓶打破后取出菌种,整体夹在栽培料中间,另用1~2瓶栽培种,挖出后均匀撒于料的表面,随后覆土3~4cm,以不见料和菌种为度,再加盖1层竹叶、树叶、稻草等覆盖物,以保温保湿,促进菌丝生长发育。(5)播种后管理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状态,严防积水。夏季高温干燥时,注意降温、防旱,早晚向空间喷水降温,切忌将过多水分喷于菌床上。冬季气温下降时,要注意保温防冻,在畦床上加厚竹叶层等。随着菌丝生长菌蕾发育,菌蛋破口,子实体开伞,要不断增加空气的相对湿度,一般菌蕾期85%,破口期90%,子实体开伞期95%左右。此外还要注意预防病虫害,尤其要注意预防蛞蝓的为害,可于夜间人工捕捉或利用菌盖的特殊气味,放置沟内集中诱杀。(6)采收与加工当子实体完全成熟,菌裙完全张开,孢子液尚未流下时采收。采收方法:用小刀割断菌索,切忌用手向上拉断,以避免损坏尚未成熟的菌蕾和菌蛋,然后摘除菌盖和菌托,

【竹荪怎么种植】竹荪菌如何种植范文

竹荪菌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大家创业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竹荪菌如何种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竹荪菌如何种植 生长习性 竹荪为竹林腐生真菌,以分解死亡的竹根、竹竿和竹叶等为营养源。野生时多生长于楠竹、平竹、苦竹、慈竹等竹林里,其土质有黑色壤土、紫色土、黄泥土等。好氧厌光,有光照会延缓菌丝生长速度。 竹荪在中国分布范围很广,黑龙江、吉林、河北、陕西、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广东、广西及台湾等省区都有采集到竹荪的报道,但各地的竹荪品种不完全相同,其中以西南各省分布较广,食用品种质量也较优。 林地选择 栽培竹荪的林地应选择管理方便、坡度平缓、背北风、有水源、土壤肥沃湿润且排水良好、土质为沙壤土的毛竹林或竹阔混交林地。 林下种植竹荪,不仅节约了土地,也节约了成本,是有效解决“菌田矛盾”、促进农民增收的良好的种植项目。 竹荪菌的功效与作用 1、因为含有丰富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等,竹荪具有滋补强壮、益气补脑、宁神健体的功效。 2、可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提高机体的免疫抗病能力。 3、竹荪能够保护肝脏,减少腹壁脂肪的积存,有俗称的“刮油”作用,从而产生降血压、降血脂和减肥的效果。 4、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竹荪中含有能抑制肿瘤的成分。 干竹荪怎么处理 盐水泡发干竹荪 干竹荪的泡发是关键,干竹荪可以用淡盐水泡发20分钟左右,中间换2至3遍水,竹荪

竹荪栽培技术及高产技术

竹荪栽培技术及高产技术 竹荪栽培技术及高产措施 吴少风 (福建省建阳市食用菌办公室 354200) 闽北地区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推广竹荪栽培技术,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在栽培场地、栽培原料、遮阴方法等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改进,促进了竹荪生产的持续发展,生产面积不断扩大。2002年, 2仅建阳市竹荪生产面积就达10672000m,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与此同时,竹荪生产技术不规范、管理粗放、广种薄收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单位产量高低悬殊很大,高的达200kg 22,667m,低的只有20kg,667m。因此,在广大菇农中普及规范的栽培技术、推广高产措施,是进一步巩固和促进闽北竹荪生产的重要课题。 1( 栽培技术 1(1栽培场地的选择与处理。稻田、果园、林地、菜园、山坡地均可作为竹荪栽培的场地。但选择场地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近水源,排灌方便。(2)土质疏松肥沃,腐殖质含量高。(3)近三年不曾栽培过竹荪。旱地栽培竹荪,事先应在地面及四周施用呋喃丹等农药、以防止白蚁危害;水田则应先将水排干,无论水田、旱地,场地四周都需开好排水沟。 1(2栽培原料的选择。竹荪是一种木腐菌,其栽培原料十分广泛。含有木质素、纤维素的原料,如阔叶树木屑、木片、竹屑、竹绒、谷壳、芦苇杆、甘蔗渣、豆秸、玉米杆、玉米芯等均可作为竹荪的栽培原料。但从实践上看混合料的产量好于单一原料,若在上述原料中添加些含氮物质,增加培养料的含氮量,对提高产量有显著作用。

1(3季节安排。就闽北而言,竹荪可安排在阳历1—4月播种,5—9月采收,一般竹荪播种60—70天就可采收,但由于竹荪出菇温度是20?以上,所以仅提早播种不一定能够提早出菇。总的原则是在安排好农事的前提下,原料粗硬的早播种,原料细软的可略迟一些。 1(4 下料播种。将栽培料调至含水量适中后按畦堆在场地,畦宽40—50cm,长度不限。畦与畦之间留30—40 cm 的走道。料厚23—35cm。选择无雨天将竹荪菌种掰成鸽子蛋大小的块状,按梅 2花型分布,每隔5—8 cm播一穴,每667m播种600袋菌种(14×28cm塑料袋菌种)。播种后,即在畦面覆盖5—8cm厚的碎土粒。最后在畦面上盖上一层薄稻草保湿。 1(5发菌管理。播种后要经常检查菌种的萌发和吃料情况,发现死种要查明原因并及时补种。同时要注意培养料的含水情况,料太干在畦沟内灌水,待料湿度适中后再排干。料太湿则要增加通风、排干场地积水。遇到雨天或较寒冷的天气要在畦面覆膜防雨,天热无雨时掀膜通风。当畦面可见竹荪菌丝时要及时掀去畦面的稻草。 1(6遮阴方法。为了促进竹荪子实体的形成,采取一定措施遮阴是竹荪栽培中不可或缺的的一个环节。从实践中看,目前遮阴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搭建阴棚,即在栽培场地搭建类似于香菇木耳的阴棚,这种方法效果较好,但花工大成本高。(2)覆盖芒萁草,即在畦面上覆盖20—30cm厚的芒萁,这种方法简便适用,在闽北被广泛采用。(3)套种作物法,即在畦两旁套种有遮阴效果的的农作物。目前,较为成功的是套种大豆,具体方法是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畦两侧按40—50cm株距栽下迟熟秋大豆秧苗,在出菇阶段,大豆枝叶正好起到良好的遮阴效果。 1(7出菇管理。出菇阶段主要做好场地的保湿、防涝工作。遇久晴不雨的天气,要经常在畦面淋水,以保持畦面的湿度和场地的空气相对湿度。若阴雨绵

竹荪的研究与发展

竹荪的研究与发展 摘要 竹荪,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本文主要介绍竹荪的种类,形态,生长,营养价值与市场行情。只有掌握好竹荪现阶段的发展实情,与人类对竹笋的开发状况,我们才能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做更好的发展规划。 关键词:竹荪菌蛋菌裙玉米套种独立栽培

一前言 竹荪,一种很奇特的菌类,因为它独特的外形使我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就此决定对竹荪进行调查研究。竹荪寄生菌类,真菌门,担子菌亚门,腹菌纲、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它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色彩鲜艳,稀有珍贵。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接下来我将对竹荪的种类形态,,营养及生长等方面进行一一介绍。

二本论 2.1竹荪的别名及种类 竹荪因为它奇特的外形有许多别名如竹参、竹笙、面纱菌、网纱菌、竹姑娘、僧竺蕈、竹菌等、雪裙仙子、菌中皇后。 竹荪根据它的菌群长短分为长裙竹笋和短裙竹笋。竹荪基部菌索与竹鞭和枯死竹根相连,长裙竹荪多产于高温高湿地区,而同属的短裙竹荪则多长在温湿环境。 2.2竹荪的生长 担孢子萌发形成菌丝,通过菌丝分解腐竹类的有机物质取得营养,进入生殖生长阶段,菌丝体形成无数菌索,在其前端膨大发育成纽结状原基,在适宜条件下,经过一个多月生长,原基形成菌蕾,状如鸡蛋。当菌蕾顶端凸起如桃形时,多在晴天的早晨由凸起部分开裂,先露出菌盖,菌柄相继延伸,到中午柄长到一定高度时停止伸长,菌裙渐渐由盖内向下展开,空气相对湿度为95%时,菌裙生长正常,温度偏低和湿度过小时不能正常展裙。下午4-5时菌盖上担孢子成熟并开始自溶,滴向地面,同时整个子实体萎缩倒下。 2.3竹荪的营养价值 竹荪菌体洁白,脆嫩爽口,味道鲜美,是名贵的食用菌,又是医学上的新秀,历史上列为“宫廷贡品”,近代做为国宴名菜,同时也是食疗佳品。其营养丰富,据测定干竹荪中含粗蛋白19.4%、粗脂肪2.6%,可溶性无氮倾倒物总量60.4%,其中菌糖4.2%、粗纤维8.4%,灰分9.3%。 据专家分析,竹荪的营养主要有以下几点: 1.竹荪含有丰富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等,具有滋补强壮、益气补脑、宁神健体的功效; 2.补气养阴,润肺止咳,清热利湿;主治肺虚热咳、喉炎、痢疾、白带、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症; 3.竹荪的有效成分可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提高机体的免疫抗病能力; 4.竹荪能够保护肝脏,减少腹壁脂肪的积存,有俗称“刮油”的作用,从而产生降血压、降血脂和减肥的效果。 据说云南苗族人患癌症的几率较低,这恐怕与他们经常用竹荪与糯米一同泡水食用有关。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竹荪中含有能抑制肿瘤和艾滋病的成分。 除此之外,竹荪还有防食物腐败的特点作用,在炎热的夏季作菜煲汤时,置入少许竹荪入内,可防止酸败、延长存放时间。 2.4竹荪的栽培 竹荪主要分布于中国的福建、云南、四川、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广西、海南等地,其中以福建三明、南平以及云南昭通,贵州织金,四川长宁县最为闻名。 竹荪的营养价值极高,因此竹荪需要量也越来越大,光是依靠野生的竹荪远远不能满

竹荪的种植技术

竹荪的种植技术 一、原料处理 栽培竹荪的原料来源广泛,各种竹、木、枝桠、碎屑,农作物秸籽,谷壳,山上苇芦等野草,均可利用。生料栽培的原料不需蒸煮杀菌,只要把竹、木原料切碎,晒干,置于水池中浸泡,并加入%%的石灰,浸泡时间24-48小时后,捞起沥于含水量60%-70%,就可用于生产。采用蔗渣、棉籽壳、玉米芯、野草、黄豆秆、谷壳、花生秆、油莱秆等秸杆类栽培,可按上述比例的石灰水泼进料中,闷10一24小时后即可使用。 二、菌种选择 竹荪菌种有棘托长裙竹荪、红托短裙竹荪等。适于生料栽培的应选用棘托长裙竹荪,其抗逆力强,菌丝分泌的胞外酶,可以分解吸收生料的养分。出菇快,接种后2个月可采收,每米2可产出竹荪干品250-350克,高产的达500克,比红托短裙竹荪单产提高3倍。菌株以D-古优1号最理想。 三、免棚开放式栽培技术 棘托长裙竹荪,属于高温型,其子实体生产发育期为每年夏季6-9月间。此时正值各种农诈物如大豆、玉米、高粱、瓜类等茎叶茂盛期;夏季果园、林场的林果树木郁蔽,遮阴条件良好;而且上述农作物及林果树木每天呼出大量氧气,对竹荪子实体生长发育十分有利,这些天然

的环境为免棚栽培竹荪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有机结合形成生物链。下面介绍几种开放式栽培管理技术。 l、竹荪畦旁套种农作物 (1)栽培季节。一般分春、秋两季。我国南北气温不同,具体掌握两点:一是播种期气温不超过28℃,适于菌丝生长发育;二是播种后2-3个月菌蕾发育期,气温不低于10℃,使菌蕾健康发育成子实体。南方诸省竹荪套种作物,通常为春播,""惊蛰""开始堆料播种,""清明""开始套种农作物;北方适当推迟。 (2)场地整理。菇床先开好排水沟,床宽1米,长度视场地而定,一般以10一15米为好。床与床之间设人行通道,宽20一30厘米,床面""龟背形"",距离畦沟25-35厘米,防止积水。 (3)播种方法。竹荪播种采取一层料、一层种,菌种点播与撒播均可。每米2培养料10公斤,菌种5瓶,做到一边堆料,一边播种。 (4)覆土盖物。堆料播种后,在畦床表面覆盖一层3厘米厚的腐殖土,腐殖土的含水量以18%为宜。覆土后再用竹叶或芦苇切成小段,铺盖表面,并在畦床上罩好薄膜,防止雨水淋浸。 (5)套种作物。在竹荪床旁边套种黄豆、脾豆、高粱、玉米、辣椒和黄瓜等高秆或蔓藤作物。当竹荪播种覆土后15一20天,就可在畦旁挖穴播种农作物种子,按间隔50-60厘米套种一棵。

林下竹荪栽培技术.doc

林下竹荪栽培技术 利用林间茂盛枝叶生态栽培竹荪,免搭竹荪遮荫棚,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腐烂在地里的培养料疏松土壤,为竹木生长提供有机肥料,促进了竹木的快速生长,形成菌林共生的生态群落。林下栽培生态竹荪一举多得,但是相应的技术也必须要掌握。日前,在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回虎村的楠竹+竹荪种植基地,白节镇农技站技术员焦德华一边指导村民采收竹荪,一边讲解林下竹荪的栽培技术。 场地与品种 林下栽培生态竹荪,场地应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缓背阴的山窝地带,最好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多、质地松软、坡度20度以下的楠竹林地。 要求竹林浓密度在70%左右,涵水保湿条件好,以确保气候荫凉、雾气弥漫、空气新鲜,为竹荪提供天然生长环境,产出绿色无污染、具有自然风味的产品。而在品种选择上,最好选择菌丝生长整齐、健壮有力,手感较硬者。 培养料发酵 培养料发酵栽培应以三增加和建堆发酵为原则。增加用肥量,每亩用尿素14公斤,占培养料的0.6%-0.7%。增加培养料,每亩用料量为3个立方。同时,增加用菌量,每亩用菌种量为210袋,每袋0.5公斤。

建堆发酵是将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分解、腐熟,转变为竹荪菌丝容易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使培养料变软、腐熟,以利于菌丝降解,促进菌丝体生长。建堆培养料后,间隔15-18天翻堆一次,并根据培养料干湿程度加水,保持培养料含水量在60%左右,即以手捏成团,指缝有水而不滴下为佳。 林地种植 在910月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播种。播种前将发酵料均匀倒畦沟形成龟背式的菌床,并检查培养料中是否有氨气,如有则再凉料2-4天。选择阴天或小雨天凉料,最好是边凉边播种,采用一字形播种法,应头尾菌种插花播,稍盖培养料,用山皮土培土覆土,厚6-8厘米成龟背形的畦。覆土后畦面用稻草或杂草、竹叶覆盖表土即可,3-5天后,再盖地膜,有利菌丝生长。 播种两个月后,抽样检查菌种的萌发吃料情况,正常生长的菌种呈白色绒毛状,如发现块状菌种变黑,闻有臭味,则要查明原因及时补播,确保菌种的成活率。 发菌管理 菌丝生长过程中分解培养料,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要利用晴天不定期揭膜通风换气,使畦床内空气新鲜。否则,畦床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影响菌丝正常生长。结合雨天通风换气,掀膜淋雨,覆土湿透后,再覆盖。不定期检查防治白蚂蚁,并防鼠害。 在菌丝生长阶段,一般不要轻易翻动稻草、覆土,以免扯断菌丝,毁坏菌索而影响竹荪生长。

竹荪产业发展前景可期

竹荪产业发展前景可期 1972年,周恩来总理以“竹荪芙蓉汤”招待美国特使基辛格,而使竹荪斐声中外。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大,竹荪的市场前景被普遍看好,作为竹荪中“极品”的冬荪也成为近年来食用菌产业研究的新热点。在日前举办的2016第四届全国天麻会议“冬荪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来自产、学、研界的一线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圆桌论坛的形式对大方县冬荪产业发展做了相关探讨,挖掘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竹荪产业将步入大发展时期端午节当天,贵州穿青人科技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源专程驱车一个多小时从贵州毕节市纳 雍县赶赴大方县,就是为了来参加“冬荪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他的公司去年刚刚开始栽培竹荪,要学习的还很多。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珍稀食用菌,素有“菌中皇后”的美誉。其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氨基酸、多糖、维生素、无机盐等,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菌,降血脂、抗血栓,健脾益胃等多种保健功能,具有“刮脂”功能,是天然的减肥药。竹荪主要分布于中国的福建、云南、四川、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广西、海南等地,目前供人工栽培的主要有四种:长裙竹荪,短裙竹荪,红托竹荪和棘托竹荪。“竹荪种植见效快、效益高、适合家庭种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林衍铨在论坛上

说,培养料可用竹屑、木屑、农作物秸秆等,原料来源广泛,属循环低碳经济,是一项当年种植当年获益的短、平、快项目。近年来,由于种植竹荪产量、价格高,收益大,且适合年纪较大,文化程度不高,难以外出务工的农户种植。如今,安全性、营养健康性食品蓬勃发展,各类具有预防、治疗疾病或有助于病后康复等调节身体功能性食品将得到较 快发展,并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竹荪作为菜肴,具有一种独特的无可比拟的清鲜风味,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是竹荪产业能够在市场立足的基础。“基于消费需求的趋势,竹荪产业链条发展迅速,竹荪酒,竹荪面条,竹荪多糖,竹荪饮料,竹荪调味料等产品层出不穷,竹荪产业化发展也将会步入大发展时期。”正是基于对竹荪产业前景的信心,宋源才开始了竹荪种植的尝试。林衍铨坦言,竹荪种植过程中最难攻克的两大问题是连作障碍和病虫危害。连作障碍将导致菌球数量减少、产量严重下降、品质明显下降、生产状况变差,严重时甚至绝收。而对于连作减产产生的原因至今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释,原因可能为土壤微生物区系失衡、土壤酶活变化、土壤理化性状恶化、自毒作用等。而黏菌、烟灰菌这些病害,要以预防为主,物理和生物防治为主,他特别强调,在原基形成后至采收前,禁止使用任何农药。此外,林衍铨表示,同质化现象严重、加工产品较少,缺乏品牌等都是竹荪产业目前面临的问题。谈及现在急需开展的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