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信客》教案6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信客》教案6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信客》教案6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信客》教案6

信客

教学目标: 1、熟悉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剖析信客的精神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3、揣摩文章典雅而精辟的语言艺术。

教学重难点:1、剖析信客的精神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2、揣摩文章的语言艺术。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资料等

教学步骤:

一、解读文本

1、导入新课。

(明确:二十世纪初的旧中国,生活着从事一种特殊职业的普通人,他们叫信客。板书:信客余秋雨);

2、解释“信客”及“信客”中“信”的意思。

(内容略)

3、简介作者。

(明确:文学和书法成就,主要介绍生平和文学成就)

4、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文章自成四部分,生研讨归纳,师整理并板书在黑板上板书:接受重托艰辛从业无奈卸差执教小学)

5、归纳信客的工作内容。

(明确:传递信件和物品;代人读信和写信;帮客死者处理后事等)

6、归纳信客的生活景况。

(明确:收入低,生活穷困;老犯病;终年劳碌奔波,居无定所;常被人怀疑、欺负、憎恨甚至诬陷,满腹辛酸。其中详写了两件事,即一件是为客死者料理后事,一件是为同乡遮丑。)

二、剖析信客的精神品质

1、生归纳年轻信客的精神品质,师整理后板书;

板书:善良厚道诚实无私任劳任怨恪尽职守

2、析写老信客的作用;

3、析年轻信客留下遗言把他的墓筑在老信客墓边的原因;

4、小结全文。

(明确:揭示信客的精神支柱----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板书:诚信为本)

5、挑读文中写信客的一些句子,感受信客的精神魅力。

三、实现超越

1、生读阅读材料《诚信小故事两则》后,自由发言,谈体会。

(明确:诚信为人类共有的财富;没有国界;没有种族;从我做起等);

2、作为学生,应如何把“诚信”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生自由交流);

3、揣摩文章典雅而质朴,警僻而畅达的语言特色后模仿,在课堂上,每个人给信客说一句话,课后为信客写一则200字左右的墓志铭;

4、小结本节课;

附一:板书设计

信客

余秋雨

接受重托善良厚道

无奈卸差任劳任怨

艰辛从业诚实无私

执教小学恪尽职守

诚信为本

附二:

诚信小故事两则

(一)

一艘货轮在烟波浩淼的大西洋上行驶。一个在船尾搞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掉进了波涛滚滚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大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有听见,他眼睁睁地看着货轮托着浪花越来越远……

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冷冰的水里拼命地游,他用全身的力气挥动着瘦小的双臂,努力使头伸出水面,睁大眼睛盯着轮船远去的方向。

船越来越远,船身越来越小,到后来,什么都看见了,只剩下一望无际的汪洋。孩子力

气也快用完了,实在游不动了,他觉得自己要沉下去了。放弃吧他对自己说。这时候,他想起了老船长那张慈祥的脸和友善的眼神。不,船长知道我掉进海里后,一定会来救我的!想到这里,孩子鼓足勇气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又朝前游去……

船长终于发现那黑人孩子失踪了,当他断定孩子是掉进海里后,下令返航,回去找。这时,有人规劝:“这么长时间了,就是没有被淹死,也让鲨鱼吃了……”船长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回去找。又有人说:“为一个黑奴孩子,值得吗?”船长大喝一声:“住嘴!”

终于,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后一刻,船长赶到了,救起了孩子。

当孩子苏醒过来之后,跪在地上感谢船长的救命之恩时,船长扶起孩子问:“孩子,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

孩子回答:“我知道你会来救我的,一定会的!”

“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救你的?”

“因为我知道您是那样的人!”

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船长扑通一声跪在黑人孩子面前,泪流满面:“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耻辱……”

一个人能被他人相信也是一种幸福。他人在绝望时想起你,相信你会给予拯救更是一种幸福。

(二)

早年,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

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只购得4瓶啤酒,尔后,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返回时摔坏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

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

【精选】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3《中国的水资源》教案

精选地理教学资料 2019.5 《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中国的自然资源”是介于自然与人文之间的独特内容,是我们学习、研究人地关系理论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章节,在教材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节“中国的水资源”是其中的一部分。水资源的问题已是全球性的问题,而且与每个同学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习本节知识,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尤为重要。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3个内容:地区分布悬殊、时间分配不均、节约和每一滴水。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于知识的实际应用,开放性的知识结构给学生更大的开拓空间。故而,在组织教学中主要以三个部分内容为主:一、地区分布悬殊;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解决对策:跨流域调水。二、时间分配不均;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解决对策:兴建水库。三、合理利用每一滴水;措施是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通过三个环节的教学,有序的分配教材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目标明确,条理清晰。 二、学生分析 根据初二学生思维活跃、自主学习能力具备,合作意识强、求知欲强、通过分组合作探究可以完成学习任务。在读图、析图方面需要继续培养,使学生读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功、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通过视频、读图使学生知道水是宝贵的资源;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分析我国水资源不足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2.从生活、生产实际出发,使学生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树立水资源,危机的意识。 3.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使学生能够从我做起,保护和节约有限的水资源。 教学重、难点:

关于举行音乐学科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基本功考核)的通知

关于举行音乐学科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基本功考核)的通知 各乡(镇、办事处)中心校、局属各学校: 2008-2009学年新密市课堂教学达标活动第一阶段理论测试已结束,现进入基本功考核阶段。音乐学科现将此阶段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2008---2009学年在课堂教学达标活动中理论考试合格的音乐老师(后附名单)。 二、考评时间 2009年3月13日全天。上午8:30开始。 三、考评地点 新密市实验小学南二楼多媒体教室。 四、考核内容及要求 音乐学科教学基本功考核内容包括说课、学科教学技能两部分,分值为100分。具体要求及考核办法如下: (一)学科教学技能考核的内容、要求及评分办法。 学科教学技能考核占50分。 1.具体考核内容及要求: (1)自弹自唱。满分40分。参考选手按组别、按抽签顺序现场抽取相应课改教材中某一曲目,准备10分钟后进行自弹自唱的考试。 (2)12个调的大调音阶弹奏,满分10分。要求双手弹奏上行及下行的一个八度音阶。

2.学科教学技能考核计分与标准 (1)计分办法: 自弹自唱和12个调的大调音阶弹奏技能考核,由五个评委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其余有效分相加平均后即为各项技能的成绩。 (2)评分标准: (二)说课考核的内容、要求及评分办法 1.说课部分占50分,说课时间15分钟。 2.参考选手按学段、按抽签顺序提前抽取相应课题,准备15分钟后,按抽取的课题进行说课。 3.说课考核按照《新密市说课量化评价表》的标准计分。 4.评分办法: 由五个评委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其余有效分数相加平均后即为说课成绩。

新密市说课量化评价表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水资源》教案1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水资源》教案1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其中水是生命之源,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清水资源现状,树立合理利用水资源和节约的意识,为构建节约型社会出一份力。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3、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4、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三、重难点的突破 重点: ①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相应的工程建设。 ②树立正确的水资源保护利用意识 难点:调查、整理资料,表达能力的提高。 突破在于通过活动,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分组讨论。 五、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家乡水资源利用调查、家庭用水调查。 (二)教师准备 水资源课件及材料。 六、设计思路 这节课从认识水资源问题→分析水资源缺乏的原因、分布不均的原因→寻求解决途径,各教学环节机密相扣,层层深入,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教学中密切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合理引出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资源利用中出现的浪费污染等问题,让学生充分认识水资源危机

的重要性,能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并落实到行动上。在教法上,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能力,鼓励探究形成主动学习地理的态度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图片 教师提问:你认识这个标志吗?它有什么含义? 学生活动: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含义。 教师点拨:“国家节水标志“有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使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相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教师设疑: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说:从太空看,地球是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我们应叫它“水球”。由此看来,地球上的水很多,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强调节水呢? 教学新课 出示课题 一、地球上的水 教师出示图片,提问:地球上的水体构成? 学生读图回答。(略) 教师质疑:有专家预言言:二十世纪是“石油的世纪”,二十一世纪是“水的世纪”。水危机将成为最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你对这段话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结合课文和图片思考并发表见解。师生共同总结:水资源是有限的,水是宝贵的资源。 二、我国水资源 老师提问:我国目前的水资源状况如何? 学生结合课文思考总结。(我国是一个贫水国家,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量为世界平均的四分之一。缺水状况普遍存在,670个城市中,一半以上缺水,其中严重缺水有110多个。) 师出示图片明确:我国水资源短缺。 教师出示图片:“世界水日”、“水周”。 教师质疑: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和所学知识思考回答。(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少,污染、浪费严重。) 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讨论:1、水污染的原因?2、生活生产中存在哪些浪费现象

郑州市课堂达标课整理版

第一部分(公共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 1.《课程纲要》就是一种规定时间内的课程计划,其主要的课程元素包括 ,,课程实施,。 2.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主要为: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以及将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3.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为、、。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下列有关“教学”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教学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B.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教与学统一的实质即交往、互动;因此教学的本质即对话。 C.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D.教学实施就是贯彻执行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的好坏决定于是否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 2.下列有关“课程标准”的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课程标准相当于教学大纲,其“内容目标”、“教学建议”等可以直接移用到教学设计之中。 B.课程目标规定的是学段最终的学习结果,相对于教学目标而言显得模糊、笼统。 C.课程标准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最高标准”,说明我国的基础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D.课程标准对教材、教学和评价方方面面都做了具体规定,教学就是在这“刚”性规定中找到自由发挥的空间。 3、细化解读课程标准的最终目的是() A.制定教学目标 B.落实课程标准 C.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D.提高教学效率 三、简答题(5分) 你认为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具有怎样的作用?请试举一个教学目标进行说明。 第一部分(公共试题) 一、 1.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 2.综合化多元化形成性评价 3.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 二、 1.D 2.B 3.B 三、答案示例: (一)简述(2分)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1分)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或规定着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向,或制约着教学过程、方法和师生的课堂活动方式,或具有导学、导教、导测评的作用)(1分) (二)举例(2分) 所举教学目标用行为动词表述,(1分)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学生,或描述了行为条件、表现程度等,(1分)

【精品】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案

《古诗三首》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古诗三首》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都是托物言志诗,包括《马诗》《石灰吟》《竹石》三首诗。 《马诗》是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在这首诗中,作者以骏马自喻,抒发若遇知己定当一展雄才的远大抱负。同时,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忧患意识和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石灰吟》是明朝于谦的一篇托物言志诗,表达了诗人崇高的志向。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竹石》是清朝郑燮的一首咏物诗,借赞美竹石来歌颂诗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燕、劲”等字的读音,会写“络、锤、凿、焚”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竹石》; 3.结合注释、查阅资料,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4.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结合注释、查阅资料,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 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掌握诗歌大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都知道有关马的哪些知识呢?

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们喜欢马吗?(喜欢)是呀,不但同学们喜欢马,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你看看这些成语你会填吗? 一()当先()到成功老()识途 千军万()万()奔腾快()加鞭 古代人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呢。其中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你们想知道是哪首诗吗? 今天,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字词学习。 师: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 1.学生汇报:①看诗题明对象;②看作者知背景;③看诗文解大意;④看注释悟诗情;⑤反复诵读入诗境。 2.师: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马诗》。同学们,通过看诗题,我们知道,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 3.师:那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们收集的有关李贺的资料?学生汇报,教师补充。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他是唐朝宗室郑王后裔,但家族已经没落。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因为他的父亲叫李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讳父亲的名讳不举进士,使得他终不得登第。李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逝。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 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本诗正是当时所写。 4.播放马诗情境课文。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水资源》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水资源》教案 一、目标定向(1′) 1.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3.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4.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二、限时预习10′ 学习主题一:水是宝贵的资源 1、仔细阅读80页“图3.16”, 为什么说水是宝贵的资源?水是有限的资源? 2、认真阅读80页第二自然段,思考:水资源本来是有限的,哪些因素又加剧了水资源危机? 3、阅读80页文字和图片,了解的水资源状况? 学习主题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4、联系前面学习的气候知识,并仔细阅读82~84页的文字,总结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特点和空间分布特点? 降水的时间(季节)分配特点: 降水的空间分配特点: 5、为解决我国的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举例说明 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的措施是 ,如: 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有效办法是 ,如: 6、阅读课本“图3.20”,以长江三峡为例,说说水库的综合效益。 7、阅读课本“图3.21”,简单介绍一下“南水北调”。 学习主题三: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8、阅读课本85页文字,想一想,我国水资源本来就时空分布不均, 和等人类活动,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缺水程度。为此, 、才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根本途径。 9、阅读课本86页,了解农业、工业、家庭的节水措施和亲手画出节水标志。 农业节水:

工业节水: 家庭节水: 三、小组展示20′分配展示任务,以C、D两类为主。 四、当堂达标15′ 1.目前,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来自于 ( ) A.河水、冰川 B.地下水 C.河水、湖泊水、地下水 D.地下水,淡化海水 2.下列地区中,缺水严重的地区是 ( ) A.三江平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3.我国东部季风区水资源的分布规律表现为南多北少,这主要是因为 ( ) A.南方河流较长,北方河流较短 B.南方河流无结冰期,北方河流有结冰期 C.南方河流含沙量小,北方河流含沙量大 D.降水量南多北少 4.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悬殊的主要措施是 ( ) A.防止水的污染 B.兴建水库 C.跨流域调水 D.节约用水 5.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规律是 ( ) A.东南多,西北少 B.东南少,西北多 C.夏秋多,冬春少 D.夏秋少,冬春多 6.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主要有 ( ) A.跨流域调水 B.防止水污染 C.兴建水库 D.节约用水 7.读漫画回答问题: (1)此漫画反映的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A.; R 。 (2)解决的途径是: A.; B.。 8.水是生命之源,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读“水资源分布图”,分析回答问题。 (1)从图中看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为解决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可以通过 措施解决。 (2)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 的特点,产生原因是 。为解决时间

高二政治新人教版必修4(习题):第三单元第十课第一框课堂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辩证的否定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 B.事物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保留 C.事物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克服 D.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解析:选D。A没有看到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B、C割裂了肯定与否定的关系,均错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强调新事物既是对旧事物的继承,又是对旧事物的发展,故选D项。 2.以前要在地下铺设管线,马路就得“开膛破肚”,现在非开挖技术则避免了这些缺陷。非开挖技术是指通过导向、定向钻进等手段,在地表极小部分开挖的情况下,铺设、更换和修复各种地下管线的施工新技术,不影响交通出行和周边商铺,综合效益更高。非开挖技术的出现说明()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②作为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科学实验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③事物的发展离不开主观意识的参与④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选D。审读材料可知,非开挖技术既在地表极小部分开挖,又采用导向、定向钻进等施工新技术,体现了事物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①正确。这一技术不影响交通出行和周边商铺,说明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④正确。②③与题意不符。 3. 右边的漫画《不按套路》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尊重知识,尊重权威 B.要与时俱进,反对传统 C.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 D.要实践第一,追求真理

解析:选C。漫画《不按套路》显示,有的鸟善于创造性思维,打破常规,使用吸管喝水,C 项是其应有的启示。 4.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这是因为()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发展之中②任何事物对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③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肯定理解的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否定的理解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主张否定过去的一切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选A。主张否定过去的一切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④观点错误,含④的选项均应排除,故答案选A。 5.用创新精神促改革,首要的是大胆解放思想,冲破陈旧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就很难拿出创新的改革举措。这启示我们,改革必须() ①善于在全盘否定的基础上重建新思想、新制度②密切关注变化着的实际,敢于破除落后观念③敢于破除一切传统观念,大胆突破各种成规陈说④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C。“用创新精神促改革,首要的是大胆解放思想,冲破陈旧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因此,改革必须密切关注变化着的实际,敢于破除落后观念,必须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 思路,②④符合题意。①③属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观点错误。 二、非选择题 6.面对媒体,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我要感谢那些支持、批评我的朋友,他们让我知道自身缺陷和不足,也让我知道要坚持、发扬自身宝贵的东西;我会继续学习,冲破束缚,不断创新,实现真正的个性追求,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辩证否定观的? 解析:本题考查辩证的否定,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然后据此审读材料,找出各自对应的有效信息,再观点统率材料,具体分析说明即可。

八年级地理上册33水资源教案新人教版

3.3 水资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知道水是宝贵的、有限的资源,了解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分布,知道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的分布和比重,了解水资源紧缺的原因:掌握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知道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途径,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路线及影响;了解水资源的利用状况,以及水浪费和污染现象,知道在某种意义上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阅读各类图表,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析图、释图的能力;通过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原因及解决途径,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通过学习水资源利用状况,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收集有关水资源紧缺、水资源利用状况等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对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问题的具体分析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的事实及缺水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使学生能全面、正确地认识水资源的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节水惜水、保护水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 ①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以及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 ②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应的解决途径。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路线及意义。 ③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④分析图像、表格、文字等各种信息资料。 ●○教学难点 ①学会分析某一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②理解水利工程的作用,如三峡、小浪底工程。 ③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讲,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教学准备 ①课前,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活动小组,每小组以4~6名同学为宜。 ②教师课前收集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资料,制作本节3课时相关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③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做好预习,课前收集有关水资源危机及水资源浪费、污染等利用

郑州课堂达标试题

郑州市课堂教学达标评优活动笔试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 1、按照课标分解理论,叙写学习目标一般要明确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与表现程度。 2、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是学生学习维度、教师教学维度、课程性质维度和课堂文化维度。 3、我市倡导的调节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是自学释疑、训练操作、反馈矫正、延伸迁移。调节教学的五个关键(也叫五条标准)是:①教学目标明确具体;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③当堂完成反馈矫正;④基本不留课外作业;⑤教学效果达标过关。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 A.新课改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是其中的核心观念。 B.三维目标指的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者是相互融合、不可分割的。 C.课程标准是在原来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改造修订而成的,二者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D.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 2、下列有关“课标分解”的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C) A.课标分解实际上就是把笼统的课标切割成课时目标。 B.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一般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C.课标分解的根本目的是在实际教学中落实课标。 D.课标分解就是用行为动词替换课标中的心理动词。 3、不属于教学基本原则的一项是( D ) A.因材施教 B.循序渐进 C.教学相长 D.传道授业 三、简答题(5分) 你认为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道德课堂”?请分条列举并简要说明。 答:(1)道德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师不再“一言堂”、“满堂灌”,而是以学生学习为主。 (2)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主动,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3)是关爱、平等、尊重、民主、和谐的课堂。师生之间平等共进,同学之间团结合作。(4)是尊重规律的课堂。从认知规律出发,制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活动。 (5)是很好的实现三维目标的课堂,既关注学生的学业进步,也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与情感收获。 (6)就是贴近生活的课堂。学习内容与生活紧密结合,充满趣味。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 1.《课程纲要》就是一种规定时间内的课程计划,其主要的课程元素包括 2.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主要为: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以及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3.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为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下列有关“教学”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 A.教学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10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能默写《竹石》。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 2.体会诗中所寄寓的不同情感。 【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诗人的资料。 2.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马诗》 一、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上面的图片吗?看了上面的图片,你有怎样的感受?这节课开始,我们要学习咏物古诗,体会寄寓在其中的感情。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教师范读,学生听准字音。 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一个多音字“燕”。 词语:燕山月似钩金络脑踏清秋 2.自读诗文,启迪质疑。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4.品读第一、二句。 理解: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这两句描绘了战场环境。燕:多音字,本课读yān,指地名:燕山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塞外茫茫沙漠在月光照耀下,颜色像雪一样白。燕山上的月牙儿就像弯钩一样悬挂在空中。) 赏析前两句诗的含义,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 (通过对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现出一派宁静旷远的边疆战场景色,这悲凉、清冷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异常愤懑的心境。) 5.品读三、四句。 何当:什么将要。 络脑:马笼头。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走:跑。

3.3水资源 教案4(粤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节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了解我国淡水资源的数量及存在形式。 2、使学生认识淡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淡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3、使学生知道我国水能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知道我国水能资源的利用和分布状况。 (二)能力调练点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通过阅读我国水能资源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同地形、气候的关系。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对淡水资源的危机意识。使学生能够从我做起,以实际行动,保护和节约有限的淡水资源。 (四)美育渗透点 1、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解决水资源不足的实质就是为了实现水资源及其他各种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完美结合,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惜水、节水的新观念,使惜水节水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良好习惯和美德。 2、教学中指明:丰富的水能开发,规模宏大的水利枢纽的建设使秀丽的山川锦上添花,而清洁的水源,又在默默地美化人们的生活,由此让学生联想到美无处不在、无处没有。教育学生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要为美化我们的生活而努力。 二、学法指导 通过课堂教学中以旧带新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知识不是孤立、零散的,指导学生要学会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形成——个有机的整体。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2、淡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解决淡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二)难点 帮助学生树立对淡水资源危机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做节水、护水的模范。 (三)疑点 “水可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种观念正确吗? (四)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读图,识记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在此基础—亡出示有关资料,使学生认识到节约淡水资源的必要,树立淡水资源危机的意识。 四、课时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地球上水的循环和水的存在形式”、“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我国各地区水能蕴藏量的比重表”、教学挂图“中国地形图”、“非洲东部干旱”材料。 六、师生互动设计 教师展示投影片,引导学生读图、填图,讨论发言,从而认识水资源分布的时空差异和人类利用中的不合理方面,进而启发学生思考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哪些,针对原因让学生找到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要求学生弄清楚我国淡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在世界上的地位及淡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学生阅读“非洲东部干旱”和“缺水的华北”材料后,讨论此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八年级地理上册《水资源》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水资源》教案 李梅香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知道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继续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和相关图表、材料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通过本节课对地图和图表的综合分析,引导学生用过去所学和教师提供的资料,自主探究和分组讨论等方式学习新知识,并使学生认知知识的连续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节约用水,有意识的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保护有限的水资源。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教学难点:分析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造成影响及解决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对淡水资源危机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做节水、护水的模范。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和我们日常生活较为密切,许多内容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效果,主要采用“角色扮演”和“讨论法”。通过“角色扮演”和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并通过活动设计,有意识地让学生亲自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四、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分组,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准备课堂讨论。 2.教师收集相关资料数据、图片,准备相关投影片。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背景音乐——高山流水。教师:听着这美妙的音乐,请闭上眼睛想象:青山削翠,流水潺潺,飞泉瀑布,水天一色,相映成趣,好不惬意,我们好像听到高山对流水说:高山仰止,流水不断;流水对高山讲:万流归宗,生命永恒!(学生听音乐跟随老师一起体会。) 2、讲授新课: 板书课题:第三节水资源一、时空分布不均: (1)水资源的概念和作用。(学生看书并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教师总结。)明确:水资源概念 广义:包括海水在内的地球水量总体。狭义: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作用:人的生命活动和动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水不仅维持地球一切生命,而且对一切经济问题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2)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让学生观察我国河流径流量的南北、东西差异,教师总结。 明确: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另外我国水资源从时间分配上来看:夏秋多冬春少。 (3)思考: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先给学生展示资料,学生举例并讨论,教师总结。) 明确: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南、北方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差异明显,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我国将水和径流的季节、年季节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课堂达标训练(无答案)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课堂达标训练 1.位于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作为一座雄伟壮丽的建筑古迹,冷眼旁观过政治兴迭.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它也见证了拜占庭的兴衰历程。这个千年帝国灭亡的标志是()A.13世纪末,被西罗马帝国灭亡B.16世纪,君士坦丁堡陷落 C.15世纪,首都麦加陷落 D.15世纪中期,君士坦丁堡陷落 2.电影《帝国的灭亡:拜占庭的教训》一经播出即引起强烈反响。影片中提到的帝国最终被哪个国家所灭() A.阿拉伯帝国B.罗马帝国C.奥斯曼土耳其帝国D.亚历山大帝 3.529年拜占庭帝国颁布的著名法典是() A.《汉谟拉比法典》B.《拿破仑法典》C.《查士丁尼法典》D.《乌尔纳木法典》 4.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中国史籍称“大秦”,1453年。它被哪个国家灭掉?()A.波斯B.马其顿王国C.古巴比伦D.奥斯曼土耳其 5.在11到13世纪的十字军运动历时将近200年,共进行了9次东征,动员总人数达200 多万人,虽然以捍卫宗教.解放圣地为口号,但实际上是() A.宣扬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B.掠夺东方的财富 C.消除战争带来的社会隐患D.维护拜占庭帝国的地位 6.依据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判断该国家是() 都城:君士坦丁堡 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 灭亡:被奥斯曼帝国所灭 A.希腊B.马其顿C.波斯D.拜占庭帝国 7.圣索菲亚大教堂作为一座雄伟壮丽的建筑古迹,冷眼旁观过政治兴迭.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它也见证了东罗马帝国的兴衰历程,这个千年帝国灭亡的标志是() A.13世纪末,被西罗马帝国灭亡B.16世纪,君士坦丁堡陷落 C.15世纪,首都麦加陷落D.15世纪中期,君士坦丁堡陷落 8.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保护古典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免遭灭亡②市民文化丰富③吸收了东方文明成果 ④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拜占廷曾经是世界上地跨三洲的大帝国,为欧洲抵挡住了来自东方的波斯.阿拉伯人的威胁,被誉为“西方文明的保护神”。最终灭掉它的是() A.阿拉伯帝国 B.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 D.罗马帝国 10.至今仍屹立在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城内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冷眼旁观过政治兴跌.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它曾见证了下列哪一个国家的兴衰?() A.雅典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11.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三面环水,背靠大陆,地势十分险要;加上帝国多年来 的构筑经营,城防工事十分坚固,可以说是铜墙铁壁,固若金汤。然而,就在_______年,它竟出乎意料地被攻破了( ) A.395 B.476 C.1453 D.1500 12.西欧奴隶社会结束的标志是() A.埃及灭亡 B.西罗马帝国灭亡 C.巴比伦王国灭亡 D.东罗马帝国灭亡 13.下列国家中曾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是() ①古埃及②古罗马帝国③西罗马帝国④拜占廷帝国⑤亚历山大帝国⑥波斯帝国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0课 竹丨浙美版 (1)

竹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水墨画竹及简单的竹制工艺品的制作方法,了解传统的竹文化。 2.欣赏与竹相关的名作、竹制工艺品,探索竹文化,在临摹、制作与竹相关的作品中感受竹文化的魅力。 3.领会传统文化中将植物人格化的内涵,激发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品格的象征之一,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它与松、梅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又与兰花、菊花、梅花一起被称作“四君子”,象征着高洁、虚心、坚韧等品格,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墨竹更成为花鸟画的基础画种之一,中国画画家几乎都会画竹子,苏东坡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这诗句充分表达了中国人的爱竹情趣和爱竹心态。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课程, 课本通过对北宋文同的《墨竹图》、清代郑板桥的《兰石图》及现代石增泉的《中国精神》等作品的欣赏,使学生了解竹子是中国文

人画家借画言志的重要表现题材。学生从竹子的图片、描写竹的摩崖石刻及竹的画法示意图中了解竹子的品种及结构,自主探究有关竹子的诗句、成语、谚语以及描写竹子的文章,了解竹子的象征意义和水墨竹子的画法,掌握竹的形态、构图要点、疏密关系等要素。课本还选取了竹皮的制作过程、民间艺人编织竹制品的图片以及竹制生活用品和竹制工艺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观察生活,去发现欣赏生活中的美,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动手制作的欲望,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交流,感受愉快、美好的情绪。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传统的竹文化,认识竹所具有的优秀品格。 难点:在用水墨的方式表现竹时,能较好地掌握画墨竹时用笔用墨的方法,能合理利用技法制作竹子工艺品。 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墨、宣纸、水、临摹范本等与画墨竹相关的材料。(教师)毛笔、墨、宣纸、水、临摹范本等与画墨竹相关的材料。教学过程 1.提问导人: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水资源教学设计

水资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水资源的比例图,学生知道水资源是有限的,通过资料知道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学生读图分析我国水资源的特点以及原因,学会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地图和图表的综合分析初步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用实例说说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水利工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认识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并在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联系我国降水分布等自然环境方面的相关教材,分析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造成影响及解决方法。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同学们,很高兴与大家一起学习水资源这一节。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 (点击播放视频) (讲述)刚才这段视频,主要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哪位同学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学生回答) (讲述)是的。水是生命的源泉,她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生命。然而,地球上可以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却是极其有限的。(显示:水是宝贵的资源) (学生活动一)同学们上黑板,用数据说明水球的淡水资源是短缺的 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量的2.5%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又只占其中的0.3%由此可见,水资源是极其有限的。 (转接)这是世界水资源概况,那么我国水资源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显示对比图片)(学生活动二)朗读讨论 (小结)我国水资源总量大,人均不足,是个贫水的国家。() (讲述)我国可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最主要的补给来源是降水。请大家根据降水时间柱状图,分析探讨我国水资源的分配规律。 (学生活动三)①看降水柱状图,分析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规律。 ②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规律,对生活生产有什么影响? (讲述)从时间分配上来看,夏季我国降水集中,汛期河水暴涨,大量宝贵的淡水资源会白白地流入大海,并且还会造成洪涝灾害;冬春季节则因降水少,河流进入枯水期,北方一些和偶甚至干涸见底,造成严重的干旱缺水,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转折)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不均匀,在空间分布上有何特点呢? (讲述)一个地区水资源的多少用年径流量来衡量,一般而言,降水越多,径流量越大,水资源越丰富。 (学生活动四)1.请同学们结合地图分析水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2.阅读P78图 3.19及文字,说说我国缺水最为严重的两个地区。 3.从气候,人口。工农业等方面,分析这两个地区缺水最为严重的原因。

高效课堂十条要求

河北武安六中“高效课堂”十条要求 1、理念要求:有理念引导的实践才是有价值的实践。 ⑴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 ⑵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 ⑶三动:身动,心动,神动。 ⑷三学:想学,肯学,学会。 ⑸三特点: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 ⑹三突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学习。 2、导学案要求:高质量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路线图。 ⑴按新课标的编制体例、模块的知识能力要求,重点突出,难易适中,设计ABC分层,切实引领学生的自学、讨论、思考,防止简单化、习题化。 ⑵编制走程序,提前一周确定编制人,提前一周开始编制,中间研究两次,备课组长、包科领导参入组织,研究、修改好,最后定稿印发给每位老师,全部使用电子稿并上传至ftp,实现资源共享。 ⑶导学案要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使用说明、自学指导、相应练习、当堂检测、学习反思等(不同课型、不同内容的导学案应有所侧重);训练学案要分层设计,有适当迁移拓展、归纳小结。 ⑷每个导学案要有编制人、审核人、包科领导签字、日期、编号。 ⑸每个导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有指导,有要求,有收有批,有评有纠。 3、循环学习要求:整个学习过程的前后循环,使学习更有秩序,更加有效。 ⑴前延15分钟,各科老师依据课堂内容实际,提前下发导学案,学生在课前用15分钟左右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搞好预习,要让学生自己探究,小组长也可安排简单的讨论。

⑵后延30分钟:每节课结束前教师都要提出对下节课预习的要求,布置好任务,指导好方法;有训练学案的科目每节课后,下发训练学案,学生在课后用30分钟左右的自主学习时间完成训练学案,搞好巩固,注重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科答题能力; ⑶对两种学案,老师、小组长要进行有效检查、收阅,以及时了解学情。 ⑷训练学案要在晚上第四节上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收齐、迅速上交。 4、学习目标要求:让学习目标成为高效课堂的“方向盘”。 ⑴学习目标要按新课程三维目标准确设定 ⑵板书学习目标,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三位一体。 ⑶老师对目标的解析要具体,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注意。 ⑷整节课都围绕目标达成展开,讨论、展示、点评、总结都要体现目标。 ⑸既要重视既定目标的达成,又要注重生成目标的生成和挖掘,这些都取决于老师的判断、理解和技巧。 ⑹高三学习目标的制定要体现高考要求。 5、讨论要求:每时每刻都在主动参与,在组长组织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⑴学科小组长起立安排本组任务,具体布置每层学习目标并组织组内ABC分层讨论、分层达标。 ⑵小组长控制讨论节奏,安排组内“兵教兵”,例如:可A1准备拓展,A2教C1,B1准备展示,B2教C2。 ⑶讨论要全员参与,防止假讨论或不讨论。 6、展示要求:展示的准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给学生提供最大的学习动力。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革命理想”这一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四篇课文。《古诗三首》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表达了诗人们的抱负和志向;《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作者的回忆,描写了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牺牲的经过;《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为纪念张思德同志所写的一篇演讲稿;《金色的鱼钩》讲述了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古诗三首 2 1.会写并掌握26个生字,正确读写6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3.学习并背诵《古诗三首》,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学习 《十六年前的回忆》,了解前后照应的写法,关注人物神态、 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的高贵品质;学 习《为人民服务》,初步感知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树立为人民 服务的精神;学习《金色的鱼钩》,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无 私奉献的品质。 十六年前的回忆 2 为人民服务 2 金色的鱼钩 1 口语交际 1 1.选择生活中的某一场合,进行即兴发言。 2.理清思路,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10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读准“燕、劲”等字的读音,会写“络、锤”等字,默写《竹石》。 2.结合注释、查阅资料,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诗人所咏事物背后抒发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教学策略 1.指导朗读 古诗大多讲究押韵,这一特点体现在朗读上就表现为朗朗上口,有鲜明的节奏感且韵味十足。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古诗的节奏、韵律,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感。有了前面的朗读、感悟的铺垫,后面的背诵自然水到渠成。 2.借助注释 为了体现“诗意的古诗”,在设计中,我力求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必要的理解。让学生先借助注释弄清字词意思,再大致说说诗句的意思,最后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在体验中感悟诗情。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马诗》 ?课时目标 1.学习《马诗》,读准“燕”字的读音,会写“络”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大意,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古诗;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