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二年级数学导学案:有余数的除法(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导学案:有余数的除法(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导学案:有余数的除法(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导学案:有余数的除法(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第6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体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数学思考: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使学生感悟到人民的卓越智慧,提高审美意识。

问题解决: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课时安排:6课时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3课时

2.解决问题…………………………………………………………2课时

3.小小设计师………………………………………………………1课时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6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课型:新授探究课课时:第1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59-61页例1、例2和“做一做”,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过程,初步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及余数的含义。

2、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有余数的平均分,并能根据图正

确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在具体的活动中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4、学生通过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

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感受除法意义的发展和延

伸。

5、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学习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多媒体课件或情景挂图。

教法:直观教学,引导探索。

学法:合作探究、实践操作、讨论交流。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59-61页例1、例2和“做一做”。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

8×7= 12÷6= 9×5= 32÷8=

4×5= 14÷7= 6×8= 54÷9=

(三)新课导入:

1、引入课题。

出示主题图:二(1)班可真热闹,想不想去看看呢?

原来二(1)班正在用小棒摆图形呢。

学生说一说图意。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教学例1.

①把6个草莓每两个摆一盘,摆一摆。

你会用算式表示摆的过程吗?为什么用除法?

②如果增加1个草莓呢?你会摆吗?

你会用算式表示摆的过程吗?

你遇到什么问题吗?

③都是摆草莓,有什么不同呢?

小结:其实在生活中,有时候分东西正好分完,有时候也会遇到分不完得情况,这里多出来的不够分的,给它起一个名称叫“余数”

④刚才剩下的1个叫什么?

你能说一说是怎么理解余数的吗?

⑤怎样在算是里表示这个余数呢?

说明:在商3的后面打6个小圆点,再写上余数。

7÷2=3(盘)……1(个)

2、教学例2.

①用小棒摆正方形,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

怎样用算式表示?

②如果是9根、10根、11根、12根,你们能列出算式解答吗?试试

看?

③根据算式,引导思考: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算式中的余数与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④师生互动归纳: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课本第60页的“做一做”第1、2题。

2、课本第61页的“做一做”。

3、有16个苹果,每人分3个,最多能分给()个人,还剩()个。

4、10支铅笔,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支,还剩()支。

5、出示算式:

()÷6=()……()

猜猜余数可能是几?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6=()……6,在这道除法算式中,除数最小应是()。

()÷5=()……(),在这道除法算式中,余数最大应是()。

2、31个乒乓球,要装在5个盒子里,每个盒子的个数一样多,每个盒子装()个,还剩()个

3、在□填上合适的数。

□÷9=8......6 □÷4=7 (2)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认为自己学得怎样?

六、预习课本第62-64页例3、例4和“做一做”以及练习十四1-3题。

七、板书设计: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例1. 把6个草莓每两个摆一盘,摆一摆。

6÷2=3(盘)

把7个草莓每两个摆一盘,摆一摆。

7÷2=3(盘)……1(个)

例2. 用小棒摆正方形。

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9根呢?10根呢?11根呢?12根呢?

8÷4=2(个)

9÷4=2(个)……1(根)

10÷4=2(个)……2(根)

11÷4=2(个)……3(根)

12÷4=3(个)

余数比除数小。

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5.1圆的认识人教

5.1圆的认识 学习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字母表示各部分名称。 2.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会用圆规画圆。 3.培养自己的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重点: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学习难点:认识圆的特征 学具准备:准备一个圆形纸片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先自学教材P57-P58页,然后自主完成导学案的自主与合作学习部分,找出疑难问题,准备与组内同学交流。展示时要结合文字、图形和学具熟练地介绍圆的有关特征。带★的可以选做。 知识储备: 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画在下面的空白处)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这些图形各自的特征(同学之间互相说说)。 自主与合作学习 一、认识圆 1.圆是由什么围成的,生活中哪些地方或哪些物体上有圆形?(列举出2—4个) 2.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 3.把在纸上画好的圆剪下来,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 4.折过几次后,将折痕用笔描出来。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合作动手做一做,互相说说各自的发现) 5.结合发现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一般用字母()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一般用字母()表示;通过()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一般用字母()表示。 二、用圆规画圆

1.自学教材58页,用圆规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画在下面的空白处),然后组内交流画法。第一步:先点个点,把有()的一只脚固定在这一点上作为(); 第二步:张开圆规两脚,定好两脚间的距离作为(); 第三步:让装有()的一只脚旋转一周; 第四步:用字母标示出()、()和()。 温馨提示:用圆规画圆要注意:圆的位置和大小分别由()和()决定,所以画圆时有针尖的一端不能动,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变。 用圆规画几个不同大小的圆,剪下来,沿着直径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会有什么发现?我发现: 三、认识圆的对称性 1.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等是轴对称图形,圆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 (把圆形纸片动手折一折) 2.在准备的圆形纸片上画对称轴(对称轴用虚线表示),能画()条,由此可知圆有()条对称轴。 3.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列举在下表中) 四、达标测评 1.填空 (1)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都()。(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最长。 (3)圆心决定圆的(),半径决定圆的()。(4)经过一点可以画()个圆。 (5)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所有的直径都(),并且半径是直径的(),直径是半径的()。 (6)如果一个图形沿着()对折,两侧的部分能够(),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圆有()条对称轴。 2.我是小裁判。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课堂教学改革汇报课导学案 学校学科数学小组修改建议 教学内容新课标一年级 数学下册 课题例三 授课教师教学时间 20XX年5月17 日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 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技能目标 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 教 学 重 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 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 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法选择参与式教学法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前预习提纲预习例三 教研组长签字:周云志 合作学习提纲小组合作小学:讨论如何解决例三这样的问题 教研组长签字:周云志 达标检测题完成课本做一做的P29。 教研组长签字:周云志 教学过程导入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2、指名汇报。 导学过程: 二、探索学习 1、教学例 3 (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教学过程 15人做游戏,平均每组有几人? 15人做游戏,平均每组5人,有几组? 2、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 4、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些除法 算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六第1题。 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六第2、3题。 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四、作业。 小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达标检测回馈表检测方式提问监测情况 分析 辅导措施

《圆的认识》导学案

《圆的认识》导学案 使用者__________ 班级______ _ 家长签名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并能用字母表示。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3.我会用圆规画圆。 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5、感受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学习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及圆的画法。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等,它们都是由()围成的平面图形。 2 、想一想:在一个箱子里着放着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如果我把圆放进里面,你能把圆这个平面图形摸出来吗?()为什么?() 圆是由()围成的封闭图形。 3 、举例说明:生活中我见过的圆形物体有()、()、()等等。 二、探索新知、巩固运用 (一)请自学课本56页和57页并用笔勾画出相关知识。 (二)、我们可以利用圆形的物体来画圆,请用实物画一个圆,并把它剪下来。(三)、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圆的特征

A、学习圆的各部分名称。 1、折一折:利用你剪下来的圆形纸片,把圆形纸片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 折,打开……反复多次。 通过动手实验、仔细观察和自学书本,我理解了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1)、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它们都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圆心一般用字母()表示。 (2)、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表示。 (3)、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表示。 2、在圆形纸片上描出圆心、半径、直径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B、探究圆的特征 1、找一找:在的圆形纸片上画出8条半径和8条直径,如果给更多的时间给你,你能把所有的直径和半径都画出来吗?() 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条,直径有()。 2、量一量: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圆里的几条半径和几条直径,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所有的直径都(),半径是直径的(),直径是半径的()。 3、做一做:(1).图中哪些是半径?哪些是直径?哪些不是,为什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课题:图形的运动(一)轴对称图形我的 学习任务1、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理解。 2、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我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学习流程知 识 链 接 对称现象在生活中会经常遇到,让我们来关注什么是对称。 这些都是对称的,我能说一说我在生活中发现的对称现象。 合 作 探 究 1、看书29页例1,剪一剪 像上面这样,先把一张纸对折,再画一画、剪一剪。 (1)我把我剪的图形在沿折痕对折,我发现了: 2、想一想、说一说 对称轴对称轴对称轴 我发现:像我们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而且我还会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

学习 流程归 纳 总 结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 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这样的图形是()。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课题:图形的运动(一)平移我的 学习任务1.初步感知平移的现象。 2.会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 学习流程知 识 链 接 1、平移现象在生活中会经常遇到,让我们来关注什么是平移。 这些都是平移现象。我能说说我平常发现的平移现象。 合 作 探 究 2、自学书30页例2,认识平移。 (1)我知道并会说什么是平移?(2)哪几座小房子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 (3)、看图填一填。

学习 流程归 纳 总 结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 1、当物体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且本身方向不发生改变时,这种现象 就是()。 2、平移的方法: (1)确定物体平移的() (2)确定物体平移的() (3)()移动后的各点,就得到平移后的图形。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练习题,有余数的除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系列练习(一)(5分钟) 65÷5= 906÷3= 870÷4= 716÷5= 80÷6= 783÷3= 804÷2= 148÷8= 246÷7= 750÷5= 103÷3= 123÷3= 144÷9= 97÷3= 352÷5= 296÷4= 860÷2= 220÷9= 153÷5= 357÷6=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系列练习(二)(5分钟) 64÷2= 128÷8= 446÷2= 911÷9= 405÷7= 76÷8= 325÷4= 155÷4= 718÷6= 350÷8= 871÷6= 220÷9= 618÷4= 654÷5= 622÷8= 451÷3= 900÷6= 677÷6= 192÷7= 120÷4=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系列练习(三)(5分钟) 75÷5= 425÷3= 615÷5= 874÷5= 740÷8= 50÷6= 200÷7= 121÷4= 375÷5= 392÷3= 638÷8= 627÷3= 441÷5= 412÷3= 624÷4= 260÷4= 375÷5= 60÷6= 468÷5= 357÷6=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系列练习(四)(5分钟) 510÷3= 194÷2= 516÷6= 100÷2= 43÷8= 125÷5= 415÷4= 453÷6= 705÷3= 921÷3= 874÷5= 870÷3= 352÷5= 429÷3= 524÷8= 594÷7= 97÷3= 87÷4= 412÷3= 512÷8=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系列练习(五)(5分钟) 103÷3= 444÷6= 121÷4= 645÷3= 966÷7= 728÷8= 315÷7= 720÷6= 919÷6= 88÷4= 756÷9= 254÷3= 728÷8= 83÷5= 919÷6= 496÷4= 308÷7= 427÷5= 98÷8= 269÷6=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系列练习(六)(8分钟) 19÷2= 432÷8= 368÷5= 451÷3= 490÷5= 873÷3= 804÷2= 941÷9= 157÷2= 873÷5= 507÷3= 516÷5= 315÷3= 45÷3= 826÷4= 654÷3= 284÷7= 137÷4= 800÷6= 98÷7= 267÷7= 716÷4= 718÷5= 937÷4= 825÷5= 132÷2= 285÷6= 267÷3= 96÷8= 480÷4=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系列练习(七)(8分钟) 67÷3= 434÷8= 375÷2= 567÷6= 147÷9= 960÷5= 569÷4= 498÷7= 197÷2= 974÷5= 348÷3= 486÷4= 483÷8= 320÷2= 408÷2= 890÷6= 347÷5= 128÷5= 486÷9= 368÷5= 708÷6= 980÷4= 396÷3= 497÷8=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的数的认识》导学案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十单元导学指导案课题:万以内的数的认识课型:复习课课时:第5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课本第116页第4题,第117页第5、6题,第118页第13题和第119页第15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组成、比较、估计等有关知识,使认识条理化、系统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主动参与复习,对知识有个系统的掌握。 难点: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组成、比较、估计等有关知识。 教法:组织指导。 学法:独立练习,回忆交流。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116页第4题,第117页第5、6题,第118页第13题和第119页第15题。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1、读出下列各数。 2563 2506 2056 2560 9080 (1)说一说多位数的读法,特别是中间有零的读法。 (2)说出以上各数分别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3)练习:

8469=()+()+ ()+ () 5030=()+()+ ()+ () 4106=()+()+ ()+ () 1、数的写法。 六千写作:() 二千九百写作:() 七百八十写作:() 五千零六写作:()四千零九十三写作:()七千七百零三写作:() 3、问题:回忆一下,我们学了万以内数的哪些知识?(万以内数 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三)1、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来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万以内的数 的认识)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复习读数:你认为读数要注意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追问:“10000”怎么读?为什么读作“一万”? “ 6006”怎么读?四位数中间的两个0怎么读? (1)在汇报的过程中,巩固了读数的方法。在追问中,结合实例复习读数。 (2)你能读一读下面各数吗? 长江全长6300米,实验学校为“希望工程”捐款6405元。 一个果园有果树3994棵,一本故事书有305页。 小华3分钟踢毽子294个,一台健身器的价格是2950元。(3)说一说多位数的读法,特别是中间有零的读法。 填空: 读数时,从()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百位上

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三篇】

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三篇】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包括了体会余数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 法的横式和竖式写法;懂得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小编整理了小学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协助!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1、第61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 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表内除法的基础之上,同时它 也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度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 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借助用小棒摆 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 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老师不但给你们带来了这些 水果,老师还要给大家展示一项绝活,那就是你们只要说出一个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就能说出这个号码上的水果,你们信不信?不信咱就来 试一试吧。其实,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就知道其中的秘密了。 二,新课探究: (一)学习例1、 1、(出示例1)同学们请看,能够摆几盘?(3盘)到底是不是3盘呢?请两位同学来摆一摆。(一人摆盘子,一人摆草莓)教师指图问:6个草莓,每两个一盘,摆了几盘?(生答3盘,师板书“摆了3盘”)摆完了没有?(师板书“正好摆完”)刚才这个摆的过程怎样列式?生:6÷2=3(盘)师板书列式。你为什么用除法来计算?(因为这道 题就是求6里面有几个2,所以用除法)谁能结合这个算式,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生:6表示有6个草莓,2表示每2个放一盘, 3表示放了3盘。)那在这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你们知道吗? 2、那现在如果有7个草莓,还是2个摆一盘,又该怎样摆呢?(指两 名学生到黑板上摆,其他同学看他们摆的对对?) (师:7个草莓,每2个一盘,摆了几盘?生:3盘。摆完没有?生: 没有。师:那怎么样?生:还剩一个。师板书“摆了3盘,还剩1个。”) 3、同学们看看,这个次摆的和刚才那一次摆的有什么不一样?(第一 次正好摆完,第二次还剩1个。)那为什么这剩下的一个没有继续摆呢?(剩下的1个不够再摆一盘了。)象这样在平均分的时候有剩余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泰州市泰东实验学校吴红江 教材简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圆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教材编排思路是从情境入手,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借助于例3和练一练,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相关概念,掌握圆的基本特征。教学这部分内容,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使学生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规定大小的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纸圆、、尺、圆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师:摸图形的游戏: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摸出圆形,并说说为什么一下就摸到了? (设计思路:通过寻宝活动,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己动手画出宝物的位置,为认识圆心和半径打下基础。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和学习认知的习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自然过渡。) 2、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师:今天,张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 3、你能画出一个圆吗? 学生借助手中的工具画圆。

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练习卷

有余数的除法复习卷 注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也就是除数必须比余数大。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一.基础题 1、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一定比()小。 2、45除以7,商()余(),42里面有()个5, 余()。 3、在有余数的除法里,如果余数是4,除数最小是(); 如果除数是5,余数最大是()。 4、51天是()个星期零()天。 5、★÷5=8……▲,▲最大是(),那么被除数是()。 6、有32盆花,5盆摆一组,可以摆()组,还剩() 盆。 7、☆☆⊙⊙⊙※☆☆⊙⊙⊙※……像这样依次重复下去,第 40个是() 8、☆÷○=8……5,○最小是() 9、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5<47 8 ×()<75 70>8×() 10、☆÷7 = 6……△,△最大是()。☆÷△= 7…… 6,△最小是()。 11 、把一堆棋子按下面的规律排列起来。 ○○○○●●○○○○●●○○○○●●……

那么第21颗棋子是()色的,第43颗棋子是()色。 12、摆1个正方形要4根小棒,用23根小棒能摆()个正方形,还剩()根小棒。 13、一个数除以5,如果有余数,其中最大的余数是(), 其中最小的余数是() 14、直接写答案: 21÷6=_……_19÷4=_……_67÷9=_……_ 38÷5=_……_52÷7=_……_71÷8=_……_ 17÷2=_……_43÷9=_……_25÷3=_……_ 15、列竖式计算。 60÷8= 17÷2= 74÷9= 67÷9=39÷9=37×8=54÷7=40÷6=68 ÷8 = 23 ÷5 = 45 ÷8 = 50÷6 =

圆的认识导学案

2011—2012学年上学期六年级数学导学案编号____ 使用时间_________ 编写人李卫华审核人________ 班级_____小组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 概念课 【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体会圆心、半径和直径的作用。 2、通过合作交流,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用圆规画圆。 3、合作探索在同一圆内,所有半径的关系,所有直径的关系。 4、回顾以前学习过的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探讨圆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预习自学】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 _____、 _________ 等,这些图形都是用_________组成的。 2、举例说说生活中你见过圆形的物体。 3、观察你手中的圆,思考圆是用_________线围成的。 4、你会用圆规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吗?画完后想一想: (1)画圆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2)小组之间比较一下,你们画的圆大小一样吗?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 (3)观察刚才那个圆,针尖在纸上固定的那个点,叫_________,用字母___ ______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_________,用字母_________表示;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_________,用字母_________表示。 (4)收集生活中其他画圆的方法。 【讨论合作】 (一)请你用自己的方法在纸上画出一个圆,并剪下来。 1、把剪下来的圆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做几次。 2、折过几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将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二)探究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在小组里讨论: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动手量一量这些半径和直径的长度,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交流一下,看看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3)用字母表示同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展示提升】 (1)圆中心的一点叫做(),一般用字母()表示,它决定圆的(),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这个距离决定圆的()。(2)在同一圆内,所有的()都相等,所有的()也都相等,()的长度等于()长度的2倍。

小学四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整除的意义. 2.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3.掌握有余数的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及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整除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余数为什么比除数小. 教具学具准备 卡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复习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出示卡片:(能口算的要口算) 243=253=382= 18012=392=18412= 3.导入:通过刚才复习可以看出同学们已掌握了除法的意义及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那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有余

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演示课件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下载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整除概念: (1)教师出示出刚才口算卡片中的除法算式 243=8 253=81 382=19 18012=15 392=191 18412=154 教师提问:你能按照每题的得数,将以上六道除法算式分类吗? 指名到前面重新将六道算式按照要求重新排列,进行整理.①243=8 ②253=81 382=19 392=191 18012=15 18412=154 演示课件有余数的除法出示两组算式下载 学生讨论:根据什么这样分类? 使学生明确:根据得数有没有余数来排列的. (2)教师引导学生先观察第一组题 教师提问:这一组题的被除数、除数、商各是什么数?你还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又列举了很多被除数是整数,除数是一个不为0的整数,商也是整数,并且没有余数的除法,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整除.(继续演示课件有余数的除法)这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_数据收集整理导学案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第一课时: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例1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学习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出示例1中的四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生: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 师: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去调查一下。 生:全校学生有那么多,怎样调查呢? 生:我觉得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生:还可以现在组内进行调查。 师:你们真聪明,你们刚才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过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 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 师: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请听规则:每个人

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如果选一种以上就重复了,而不选又遗漏了。 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调查,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定制校服的领导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出示统计表】 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 师: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老师记录在统计表中。其余三种颜色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统计。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仔细观察统计表。 师:你看懂什么? 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师:是的,这张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颜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每种颜色的人数。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下面大家就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1)全班共有()人。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除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P60、61 二、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掌握整除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学习有余数除法,理解余数的含义,掌握用除法算式表达有余数的方法,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具体操作中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中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 三、重难点: 1、理解余数的含义。 2、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四、教材说明: 《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主要是教学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及其初步的求商方法。这部分内容是在二上教学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教学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活动经验,知道除法运算与平均分的内在联系,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在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中,能够整除的是少数,大量的是有余数的。因此,在除法试商时,要大量用到有余数的除法。而把这部分内容学好,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就为以后学习多位数除法以及小数除法的试商和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会用小棒摆图形吗?这节课我们通过摆图形来学习数学知识。(二)摆正方形初步感知余数 1、摆一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 师:对,4根小棒可以摆一个正方形。 2、如果一个一个分开摆,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 师:请同学们拿出8根小棒,在桌子上摆一摆。 (1)学生摆一摆。 (2)汇报:谁来说说你摆了几个正方形?(板书:□□) (3)小棒摆完了吗?8根小棒正好可以摆2个正方形。 3、用11根小棒摆这样的正方形,结果会怎样呢?请同学们拿出11根小棒摆一摆。(1)学生摆一摆。 (2)汇报:谁来说说你摆的结果。(板书:□□) (3)质疑:小棒都摆完了吗?剩下的3根指的是图上的哪3根?为什么还剩下3根?(4)小结:通过摆一摆,我们知道了11根小棒最多可以摆2个正方形,还剩3根。 4、那13根小棒摆这样的正方形,结果会怎样呢? (1)学生摆一摆。 (2)汇报:谁来说说你摆得结果。(板书:□□□) (3)质疑:为什么多1根? (4)小结:所以我们说13根小棒最多可以摆3个正方形,还剩1根。 5、比较:刚才我们摆了3次小棒。仔细观察3次摆小棒的结果,有什么地方不同? 6、小结:对,同学们很善于观察。我们在平均分小棒过程中,会出现2种情况。一种小棒正好摆完,一种小棒会剩下,不能再摆了。

圆的认识导学案.doc

2015-2016学年上学期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课题: 圆的认识 班级: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 学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小组学习,动手操作等活动,体验小组合作学习、分享学习成果的乐趣。 3.感受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 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学习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及画法。 学习准备: 圆形纸片、直尺、圆规、铅笔、橡皮 学习过程: (一)导入 马路上小汽车的轮子都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轮子都是圆形的,看来是圆形里隐藏着许多的秘密等着大家去探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圆,发现圆形里的秘密。 (二)知识链接 1.生活中,哪些物品里有圆形?举出三例。() 2.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 )、 ()等等,发现这些平面图形它们都是由()(填“直线”或“曲线")围成的。 3.通过和以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作比较,你会发现圆是由()(填“直线”或“曲 线”)围成的。 (三)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折圆(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片,对折,注意折线左右两边一定要重合住,

(1)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用字母() (2)连接( 用字母( (3)通过( 用字母( )和( )表示, )并且( )表示, )的(并填在圆纸 片上。 )都在()的( 并填在圆纸片上。 )叫半径。 )叫直径。 2.动动手,就有收获哦!探究同一个,半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3.探究同一个中,直径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条直径,用直尺量一量这些直径, 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打开,反复几次),完成以下学习任务,有困难的 同学可以结合课本57、58页相关内容。 表示,并填在圆纸片上。 (4)在下图圆1相应的位置上标出圆心、半径、直径,只标出字母就可以。 我发现在圆2中画半径,能画()条半径,用直尺量一量这些半径, 它们的长度都()。 我发现在圆3中画半径,能画( 它们的长度都()o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圆的认识 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4.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经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线绳、图钉、铅笔头、圆规、实物投影仪、计算机软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想问一下,大家喜欢动画片吗7(喜欢)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一段动画片,想看吗?(想)请大家屏幕,(出示课件)这四个小动物在举行自行车比赛,最后结果怎样呢?请往下看,现在比赛还没有结束,你能猜一下,最后谁能得第一?(小狗),为什么呢?(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那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那你为什么不说它得第一呢2(因为小白兔的车轮的车轴没在中间)那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学完这节课,你就会明白的。

[评析: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入课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识提出了要思考的问题,从思想上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新课教学 1.实物举例。 一年级的时候,咱们已经初小认识过圆了,谁来说一说,除了车轮是圆的以外,在我们周围的物体上哪里还有圆?(学生举例,可能举以下实物。) ①硬币的边是圆的;②圆桌的边也是圆的;③有些钟表的外形象也是圆的;④咱们研究的都是平面图形,而足球是一个球体,它不是一个平面图形,我们以后再研究。刚才咱们举出这么多例子,那到底什么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圆呢?请大家观察屏幕,(出示课件)如果我们沿着这些物体的外沿画下来,就得到了一个圆,大家看明白了吗?(明白了。) 圆和咱们原来学过的三角形。四边形相比有什么不同?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单元分析 内容及简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约3课时。 、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课题:数据收集整理(一)课型:新授探究课课时:第1课时

2、第4页练习一第1、2题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一、下面是张老师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业余生活情况统计表 活动项目看书看电视旅游体育运动其他业余活动 人数14 10 8 4 2 (1)最喜欢()的人多,喜欢()的人少。 (2)最喜欢看书的比最喜欢旅游的多()人。 (3)最喜欢看电视的比最喜欢体育运动的多()人。 (4)这个班一共有()人 二、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 (1) 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天气名称晴天雨天阴天 天数 (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 )的天数最多,( )的天数最少。 (3) 这个月中阴天有( )天。 (4) 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 )天。 (5) 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 )天。 (6)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五:预习新课 六、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 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 人数9 6 15 8 (1)全班共有()人。 (2)喜欢()色的人数最多。 (3)如果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导学案

六年级上册《认识圆》导学案 学习目标: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字母表示各部分名称。 2.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会用圆规画圆。 3.培养自己的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重点: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学习难点:认识圆的特征 学具准备:圆形纸片、圆形物体、直尺、圆规、线、剪刀等。 学习目标: 1. 通过观察实物认识圆,初步直观感受圆的曲线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字母表示各部分名称。 2. 经历圆的认识过程,体验直观、实践操作等学习方法。 3.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会用圆规画圆。 学习流程: 一、温故知新 1 、回忆: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等,它们都是由()围成的。 2 、想一想: 圆这种平面图形,它是由()围成的。 3 、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地方或哪些物体上有圆形?请写下来。 二、学海探秘 任务(一):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圆的特征 按课本56页例2操作圆形纸片,自学本页最后一段,完成下列题目: 1.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想一想:圆这种平面图形,它是由()围成的。 2.把在纸上画好的圆剪下来,按照例题操作圆形纸片,结合发现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一般用字母()表示;连接()和()的线段叫做(),一般用字母()表示;通过()并且()的线段叫做(),一般用字母()表示。 3、在圆形纸片上描出圆心、半径、直径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4、量一量,比一比,做一做:(利用圆形纸片学习) ①在同一个圆内,有多少条半径,这些半径有什么特点?直径呢? ②在同一个圆内,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5.我会填: ① r=3.2cm ②d=2.5m ③r=1.9dm ④d=9cm d=_____ r=_____ d=_____ r=_____ 6.我是小裁判。 ①在同一个圆内只可以画100条直径。() ②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③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 ④等圆的半径都相等。() 任务(二):用圆规画圆 1.自学教材,用圆规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画在下面的空白处),然后组内交流画法。 第一步:确定(),张开圆规两脚,定好两脚间的距离作为(); 第二步:再点个点确定(),把有()的一只脚固定在这一点上; 第三步:让装有()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第四步:用字母标示出()、()和()。 2.思考:圆的位置是由()决定的,圆的大小是由()决定的。 3.想一想:画两个相同的圆,要具备什么条件? 三、过关检测 1.描一描。(课本“做一做”第1题。用你喜欢的不同颜色描出来) 2.看图填空。(课本第2题) 3.用圆规画圆,如果半径是4cm,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取()cm,如果要画直径是10cm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取()cm。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数据收集与整理例1 课本第2页 ------2.10号导学案 认真看2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老师和小朋友说的话,思考: 1、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多数同学喜欢的呢? 2、举手时每位同学可以举几次手? 3、完成第2页下面的3道小题。 数据收集与整理例2 课本第3页 ------2.11号导学案 认真看3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老师和小精灵说的话,思考: 1、你有什么好办法选出一位同学参加比赛? 2、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 3、完成第3页黑板下面的统计表和表下面的(1)和(2)小 题。

认识平均分例1 课本第8页 ------2.12号导学案 认真看7--9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图和小精灵说的话,思考: 1、什么叫平均分?自己用身边的物品动手分一分。 你能从第7页的情景图中找到平均分吗?说一说生 2、活中你遇到过哪些平均分? 3、完成第8页和9页的“做一做”。 平均分 2.13号导学案 认真看课本P10页的例.3内容,看图看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1、平均分的特点?份数总数是几?每份数是几?求什么? 2、完成10页做一做? 平均分练习二 ------- 2月14日导学案认真看课本P11--12页的题,完成下面问题: 1、第一题不是的为什么。 2、完成书上2. 3、 4、5题。 3、第9题多写几种.

除法的意义及读写法课本13页例4 2月17日导学案 认真看课本13页例4,认识除号,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正确读出除法算式,完成下列问题: 1、6÷2=3 读作:( ) 2、8÷4=2 读作:() 3、把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个,15÷5=() 4、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根小棒,10÷5=() 5、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根小棒,10÷2=()

人教版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竖式的写法,明确有余数除法得数单位名称不同,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教学准备:每人一盒棉签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宋老师带来了一个数学游戏,要和大家玩,有兴趣吗?(课件出示)你们看这些文字,只要你报一个数,宋老师就能很快猜出你说的是什么图字?你信吗?(试2-3个) 2. 适时引入: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等你们学会了今天的知识,就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了。 二、动手实践探究问题 1、今天我们每个同学都准备了一包棉签棒,现在宋老师要求大家每人抽出15根棉签棒,摆五边形,要求你摆出来的五边形要首尾相接,如图所示。(实物投影出示),先请你想想你的15根棉签能摆出几个五边形来来?请你动手摆摆看。 2、根据你摆的五边形,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 3、如果宋老师抽出15根棉签棒改成抽出16根棉签棒,你还能摆出这样的五边形来吗?先猜想一下能摆出几个来,再实际摆一摆。大家有什么发现吗?(摆了3个五边形还多出了一根) 师:多出来的1根叫作余数,谁能用算式来表示10根棉签棒摆三角形的过程。 16÷5=3(个)……1(根) 师:(余数在横式中要写在商的后面,中间用6个小圆点连接,用来表示余下的意思。) 4、师:(小结)刚才我们摆五边形的过程,其实就是分棉签棒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的时候,往往会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没有剩余,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像刚才计算结果有剩余的除法,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有余数的除法(板书) 有余除法除了用横式表示,还可以用竖式表示。(教师板演)指出各部分的名称。 三、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师:刚才我们用15根棉签摆三角形,得出了15÷5=3(个)……1(根) 这样一道有余数的除法,假如说现在是16根,17根,18根,19根呢?大家想一想又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怎样表示,一下子想不出来的小朋友可以继续用棉签棒摆一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