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望月》第二课时

《望月》第二课时

《望月》第二课时
《望月》第二课时

《望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1、学生练习。

2、读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注意朗读时的感受。

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描写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板书:月下江景美丽如画

3、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图画画出来?学生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那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4、出示图画,请同学们看看,是不是你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播放课文第一段录音,学生边看图,边听录音,感受图画的整体意蕴。

5、让学生回忆课文,尝试背诵。

三、学习课文第二到三段

(一)自读课文,思考: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交流后板书:聪明好学爱幻想

(二)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

学生自由读后交流。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把小外甥叫醒呢?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解释。

(2)教师点拨理解。

6、指导读诗,背诵。(出示整首诗读读、背背)

7、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吗?(学生自由背诗后指名回答,师出示搜集的有关诗句进行补充,学生选择其中的感兴趣的1、2句读读、背背)

8、教师口述,引入情境:

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得我们无比畅快,沉醉在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9、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10、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句意,体会意境。

11、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正是由于小外甥聪明好学,才积累了数不清的美妙诗句,也因为这美妙诗句的熏陶,小外甥变得更加聪明,爱幻想。我国古代优美的诗句多如天上的星星,只要勤于积累,必有丰厚的回报。

四、学习第三段

1、过渡:

他的聪明好学还体现在哪里?爱幻想又体现在哪里?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讨论交流。

出示句子1:“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4、继续读课文,重点读读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⑴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⑵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个又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⑶……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⑷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⑸小外甥打了哈欠,摇摇晃晃走回舱里去了。

圈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读。

学生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说出:小外甥活泼可爱,天真好奇,爱幻想,而且善于幻想,头脑里装满了奇妙有趣的东西。

5、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三、布置作业

1、摘抄描写月亮的诗句。

2、背诵课文。

3、收集有关山水的诗文,举行赛诗会。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望月(第二课时)_苏教版

《望月》(第二课时)教案 一、复习导入 1、引背文中诗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望月》这篇课文,有滋有味地诵读了文中一些古人望月所写下的诗句。咱们来温习一下。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古朗月行》中写道—— 他在《峨眉山月歌》中吟道—— 他的《静夜思》更是脍炙人口—— 同样面对夜空,苏轼的感慨是—— 孟浩然的感受是—— 在诗人张继的眼里—— 看来,多情的诗人在有月的夜晚个个都失眠了,要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有月的诗在人间传诵呢! 2、赛诗会 古往今来,吟诵月亮的诗句多如繁星。下面我们就来举行个小小赛诗会,有信心吗? 师生赛诗 学生赛诗 二、诵读概括“诗中月” 1、分角色读3-13自然段 月,在诗人的眼里是多情的、奇妙的。让我们再次有感情的吟诵这些多情的诗、多情的月。打开书,我们分角色读

3-13自然段,女生读“小外甥”,男生读“舅舅”,我来读旁白。 2、概括板书 多美好的境界呀!这一部分写的是(板书:?月)什么月?用心想一想,看谁能把这一段文字读成几个字。 是啊,每一句诗词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这就是(板书:诗中月) 三、品读感受“眼中月” 夜深人静,作者独自一人在江轮甲板上,他眼里的月亮又是怎样的呢?请轻声读课文的1、2自然段,一边读,一边在脑海里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1、轻声自读 2、出示句子,示范批注 我特别喜欢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师范读)读了这一句,我仿佛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水中出现了千点万点的光斑,好似满天的繁星,在调皮地跳动,真是波光粼粼,令我神往。 3、请你也来学着我的样子,在你认为值得咀嚼的词句上做上记号,再仔细的品味,并在书上写下自己的独特感受,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都行。 4、交流读书体会 预设问题: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学设计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 角的比较,角的和差,角平分线. 2.内容解析 角的比较,角的和差,角平分线是本章重要的几何基础知识,也是后续学习图形与几何必备的知识基础.角的大小比较方法有两种:①度量法;②叠合法.其中,叠合法是重要的方法.叠合时使两个角的顶点及一边重合,另一边落在第一条边的同旁,保证了可比性;对于角的移动,具有角的位置改变了,但角的大小保持不变的性质.度量法中量角器起到了一个移角的作用,其实质是将两个角叠合在一起.比较两角的大小是本节知识产生、发展的起点,不论是图形还是数量关系(教材图4.3—6),除角的大小关系外,自然会产生角的和差问题,再将角的和差问题特殊化,自然又会产生等分问题. 与线段的比较、和差、中点一样,对于角的比较、和差、角平分线也是“数”“形”地说明它的意义的.其认知思维过程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数”与“形”结合.把几何意义与度数的数量关系结合起来,这是几何学习的特点之一,也是学习几何必须建立的一种思想意识.二是类比学习。按知识内容,线段的比较、和差、中点与角的比较、和差、角平分线是类比性知识;按叙述方式,均采用“图形语言”“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综合描述所研究的对象;按学习过程,都特别注重从“有形”到“无形”(模型→图形→文字→符号)的抽象过程,同时也重视相反的化“无形”为“有形”(符号→文字→图形)的训练过程。类比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它既能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在类比中加深理解,也体现了教材内容编排同类知识的同构现象,同时,也明确了研究一类问题的“基本套路”。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角的大小、和差、角平分线的几何意义及数量关系;感受学习过程中的类比思想.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1)理解角的大小、和差、角平分线的几何意义及数量关系,并会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进行综合描述。 (2)经历类比线段的大小、和差、中点学习角的比较、和差、角平分线角过程,体会类比思想。 2.目标解析 (1)能从图形和数量关系两个角度认识角的大小,会用度量法和叠合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能从几何图形和数量关系认识角的和差与角平分线,知道两个角的和差,仍然是一个角,知道角的和差或等分的度数,就是它们度数的和差或等分.能结合角的大小、和差、角

望月教案

望月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4、欣赏文本的第一部分“江中月”。 一、揭题激趣,创设情境。 1、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月,悄悄地成为夜空的主角,成为夜晚的天使。它将柔柔的月光倾泻在宽阔的江面上。看,(出示:一组月夜图)有月的夜空是多么的宁静而优美,望着画中的月儿在想象中沐浴着它的清辉,让我们一起轻轻的读课题!(读课题:望月),再柔柔地读课题!(读课题:望月) 2、你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谁望月?望月时到底看到什么?做了什么?等) 3、相同的月亮在不同人眼中又会有别样的情致,今天我们就随当代著名作家赵丽宏以及他的小外甥一道来《望月》。 二、初读课文。 预学: 1、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准确地读通课文。 2、读课文,说说本文大概写了什么?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4、读了本文后,你还想知道什么? 检查预学情况 1、 (1)出示生字词: 晶莹闪烁光斑沐浴瞳仁 不假思索云絮封锁呵欠 清幽旷远外甥剪影气氛 峨眉镀上比喻船舱 指名读生字,正音。齐读。 说说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经理解了?哪些不理解?全班交流。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读连贯。 2、本文写了什么?(生:本文写了我和小外甥在甲板上一边欣赏月亮,一边比赛背诵咏月的趣事)(学生边汇报边板书:我外甥) 3、导入:有人说望月时望的月亮不是一个而是三个。一个在江中,一个在诗中,还有一个在心中。请同学以最快的速度读一读,找一找江中月在哪,诗中月在哪,心中月又在哪?然后试着汇报预学中的第3小题。 生汇报: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_望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_望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要求: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 1、教师导入:清幽的夜空,明月深情地凝视着大地,静静地吐洒着它皎洁的光辉。 2、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学生欣赏月亮的图片 (简析:通过观看几幅美丽的月景图,把学生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月夜,这样创设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渴望。) 过渡: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也看到了一幅月下美景图。

二、学习第一段(12) 出示: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1、学生自由读,品味,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读(你读出了月亮的什么美?)评价再指名读。 教师小结:朦胧美动态美色彩美 3、播放《春江花月夜》指名读评价再指名读齐读。 (简析: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对语言的感受、积累的过程。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自己直接与文本对话,引导他们从自我出发去感受与体验,通过朗读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通过音乐渲染,让学生走近文本,走出文本。)

过渡:月下的美景实在太美了,把小外甥都叫醒了,我想他一定是在梦中见到了月亮吧!中国是诗的国度,月亮一直以来被人们反复吟诵着。小外甥就知道不少,想一想小外甥和舅舅对诗该用什么语气?每一句诗该读出怎样的情趣呢? 三、学习第二段(312)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段,想后同桌试练。 出示投影: 我们来背诗好么?写月亮的,我一句你一句。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拓展阅读:望月(赵丽宏)

望月 赵丽宏 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偶然回头时,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原来是跟随我出来旅行的小外甥。 “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我们来背诗好吗?写月亮的,我一句你一句。”小外甥向我挑战了。写月亮的诗多如繁星,他眼睛一眨就是一句。 他背:“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我回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你说,月亮像什么?” 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你说呢?你觉得月亮像什么?”我笑着反问道。 “像眼睛,天的眼睛。”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的比喻使我惊讶。我好奇地问:“你说说,这是什么样的眼睛?” 小外甥想了一会儿,说:“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天边那些淡淡的云絮在不知不觉中聚集起来,一会儿,月光就被云层封锁了。“月亮困

小学五年级语文《望月》教案

《望月》教案 五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并随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二两段。 3、品读第二自然段,感受课文描绘的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拧能湖都城送,并能熟读成诵。 3、引导学生搜集、拓展相关的阅读内容,反复欣赏、评析,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欣赏第二自然段描写月光的句子。 教学准备:月下江景图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这堂课陈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望月。 1、(出示课件)现在,夜幕已经降临,看,一轮明月升起来了!请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答)

2、2、小结导入:望着同一轮明月,同学们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望月》,(板书:望月)看看文中是说谁在望月?他们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感知大意 1、请大家打开课本,朗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思考:文中是说谁在望月?他们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提示:文中的省略号 2、交流讨论: 3、(1)文中是说谁在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相机解释:小外甥 提问: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同学们初读课文,读懂的真多,大家有没有把生字词读准、课文读通呢?(屏幕出示生字词) 闪烁光斑沐浴瞳仁 比喻云絮封锁呵欠 ①一生领读,其余跟读,及时纠正、鼓励 ②文中哪些句子、段落你觉得较难读,提出来大家一起练练 3、总结:初读课文,同学们真认真,但要真正读懂一篇课文,还要对其中的内容细细地体会。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品味作者眼中的月亮。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季评析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季评析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有关诗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富于幻想而感到自豪,对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板书:“我"小外甥) 2、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独自一个在江轮甲板上赏月,看到的月光照耀下江上景色是如何的呢?(板书:赏月) 3、出示“月夜江上美景图”。学生看图后,出示第2自然段文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过渡:正当“我”尽情地欣赏着“月夜江上美景”的时候,小外甥也来赏月了、认真阅读课文的第二段,想一 想,“我"与小外甥在赏月的过程中交谈了什么呢?(板书: 交谈) 1、默读,考虑、 2、检查、交流,小结,板书:颂月、论月。 3、讲读5-12自然段。 过渡:“我”与小外甥是如何“我一句您一句"地对背诵

颂月古诗的? (1)同桌分角色朗读。并想一想,她们对背了几次,每一次对背的诗句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联系呢? (2)分角色对背古诗。讨论交流上述问题。(三次,每一组诗的作者教师都是明知故问,第二组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第三组都是写在江上看月亮。) (3)小结、 (4)多媒体出示情景,学生背诵、 (5)想一想,读了“我”与小外甥对背古诗的情景,您们体会到了什么?(对背诗不是随随便便的,您背的诗还得跟我背的诗有一定的联系呢!小外甥自信、聪明、机灵,“我"真不愧是一位大作家。) (6)指名表演背诵。 6、讲读14-20自然段、 过渡:小外甥不仅向“我"挑战,对背诵月的古诗,而且问“我”“月亮像什么?" (1)指名朗读。考虑:“我"有没有直截了当回答小外甥的问题?什么缘故? (2)检查交流、 (3)自读,考虑:小外甥把月亮比作什么?划出有关的句子、 (4)出示句子,指名朗读,要求“绘声绘色”地叙述。

角的比较与运算 教学设计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解析 角的比较和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基本知识之后对角的进一步认识,更是对几何图形中相关联的量的认识的加深.本节课重点是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能进行简单的角的和、差运算;难点是找到图形中角与角的关系.学好本节课对于学生今后的几何学习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二、学生学情分析 角的比较和运算是初中七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中几何部分内容,对于几何学生仅限于对图形的简单认识而不能了解图形中潜在的联系,对于简单的几何逻辑推理语言仅仅在线段相关问题中使用过.借助于本节课内容的传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简单的条件与结论对应的概念,学会使用数学语言描述数学问题本质. 三、教学策略分析 引课 用肢体语言所能展现的几何图形引入新课,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还要最终服务于生活. 角的比较 运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已有的知识探知未知的知识,基于学生对线段大小比较方法的掌握,在抛出角的大小比较后,让学生自行寻找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希望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基本素养,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养成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习惯. 归纳,在学生提出比较的方法之后,要培养学生归纳的习惯.数学的灵感来源于不断地对数学知识的归纳,形成自己的数学触感.归纳能力也是学生所要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在教学中我会多引导学生发现、总结,既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探知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归纳的能力,进而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角的和、差 辨析能力的培养,在一个图形中认识几个角之间内在联系为重点,让学生学会把一个式子转化成为多个同等变形的式子,养成学生对同一公式不同表现形式的掌握,认识复杂图形中的内在联系.学会发现一个变化的数学问题中不变的量或关系,并能根据这个量或关系解决相应问题. 发展逻辑推理语言,角平分线的定义中除了让学生能够将定义引申为条件与结论的对应,还要简述几何语言,体会数学逻辑连接词的作用,并且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学会恰当使用这样的连接词,来阐述数学问题的因果.

望月教学设计

《望月》教学设计 杜郎口镇联合校李琳 一、教材分析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七组中的一篇散文。全文以“望月”为聚焦点,虽形散却神聚。其静谧明雅的月色、清新俊逸的语言、深沉委婉的意境更给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提供了一个自然、质朴的视角。而“小外甥”奇妙的想象,则使文章颇添了几分童话色彩,易于引起学生共鸣,便于启发他们同样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作为本组的主体文章,《望月》还能通过课外拓展的教学形式,获得超越文本的意义建构,使学生在品读、感悟中体会“月亮”所具有的独特的中国文化内涵,并从中受到美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同学们,上课前我想知道,咱们五年级那个班最优秀?(五几班)好,那就大声告诉在座的所有老师:五三班最棒!老师还想知道,咱班里谁最棒?(记住,最优秀的人是你自己!)好,大声告诉自己:我很棒!我真的很棒!找到自信了没?是啊,自信的人最优秀!开始上课可以吗?好上课! <一> 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望月》,齐读课题。 1、浏览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和大家一起分享,谁先来?

(生可读自然段,也可读句。) (预设评价语:点评从学生回答中提炼出来,自然) 是的,江上的的月色真令人着迷。板书:江上月 是的,诗中的月亮让人喜欢。或:看来你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你爱上了古诗中的情和趣。板书:诗中月 是的,心中月亮多么新奇有趣。板书:心中月 3、(指板书)这就是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就是先写江上月,再写诗中月,最后写想象月。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写作顺序,接下来,我们再细细的品读,去感受望月的乐趣。 <二>品读“江上之月” 1、首先我们和作者一起,走到江轮的甲板上,欣赏迷人的江中月。2、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第二自然段,把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划出来,读好它,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3、交流:你认为哪一句写得最美?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感受到月亮的美? 4、通过赏读,欣赏、评析重点词句。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品读:抓“安详”悟情思 (1)生读此句,谈体会 师:你真会读书。你抓住了“安详”体会到月亮的 如果学生答不到点子上,就追问—— A、“安详”什么意思?——本是形容人的一种温和、从容不迫的神情。(2)作者把它用在月亮的身上,让我们感觉到月亮怎么样? (3)这一句,谁还有感受? 点评:你读出了月夜的静态美。板书:静态美 (4)指导读句。 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

望月 教案

25 望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瞳仁、不假思索、云絮”等词语。 2.理清课文层次,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长江洪水灾情的紧急,初步领会人民子弟官兵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难点: 读通课文,理解词义,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出示月夜图,然后教师叙述:清幽的夜空,一轮明月深情地凝视着大地,静静地吐洒着清辉。有月的夜空是宁静而优美的。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和作者赵丽宏还有他的小外甥一起,走上江轮的甲板,去感受望月的乐趣。 2.通过预习,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尝试学习,我来展示。 1.字词万花筒 (1)我会读。 清辉晶莹闪烁芦荡镀上外甥凝望 清幽旷远瞳仁不假思索比喻云絮船舱 ①指名读词语 ②理解部分难懂的词语 (2)我会写。 ①指名说说哪些生字难写,注意点是什么? ②选择难写的字,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 2.朗读训练营。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3.结构梳理站。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 2.我们应怎样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自然段)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江中之月)第二段(3—20自然段)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诗中之月,想象之月) 第三段(21自然段)“我”独身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三、品味“江中之月”,对话启智。 1.师读课文,学生闭眼倾听,说说自己的感受,仿佛看到了什么? 2.仔细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哪一处描写深深吸引了你?画出相关的语句,写上自己的感受。 3.交流: ①景物:月亮江面芦荡树林 ②山峰品读“安详”感受那份静静地美;品读“晶莹闪烁、跳动、伸展”等词,感受动态美,了解动静结合的写法。 ③为什么称为“黑色的剪影”。(月光下,树林、山峰等只留下黑色的轮廓,就像用黑色的纸减下来贴在远处。) ④理解“镀”的意思:形容月光均匀地洒在物体的表面,而且还能闪闪发光,这一词的使用,更显出月夜的迷人。 ⑤指导朗读,读出月夜的迷人。 四、课堂小结。 这一课,我们感受了“江中之月”的迷人,下一节课,我们再去品味“诗中之月”的清幽旷远以及“想象之月”的神奇。 五、作业超市。 1.抄写词语。 2.完成《补充习题》一到三大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溧阳市竹箦中心小学万文清教学要求: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 1、教师导入??:清幽的夜空,明月深情地凝视着大地,静静地吐洒着它皎洁的光辉。 2、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学生欣赏月亮的图片 (简析:通过观看几幅美丽的月景图,把学生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月夜,这样创设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渴望。) 过渡: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也看到了一幅月下美景图。

二、学习第一段(1—2) 出示:“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1、学生自由读,品味,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读(你读出了月亮的什么美?)——评价——再指名读。 教师小结:朦胧美动态美色彩美 3、播放《春江花月夜》指名读——评价——再指名读——齐读。 (简析: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对语言的感受、积累的过程。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自己直接与文本对话,引导他们从自我出发去感受与体验,通过朗读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通过音乐渲染,让学生走近文本,走出文本。) 过渡:月下的美景实在太美了,把小外甥都叫醒了,我想他一定是在梦中见到了月亮吧!中国是诗的国度,月亮一直以来被人们反复吟诵着。小外甥就知道不少,想一想小外甥和舅舅对诗该用什么语气?每一句诗该读出怎样的情趣呢? 三、学习第二段(3—12)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段,想后同桌试练。 出示投影: “我们来背诗好么?写月亮的,我一句你一句。”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角的比较》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 4. 4 角的比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既是对“角的测量”内容的拓展,也是今后几何学习的重要基础.教学中从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从活动中积累经验和知识.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丰富锐角、钝角、直角及大小的认识;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 计一个角的大小;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平分线,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通过角的测量、折叠等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 3.通过实际观察、操作体会角的大小,发展几何直觉. 4.能用符号语言叙述角的大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 从图形中观察角的和、差关系. ◆教学过程 一、类比学习 ?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度量与叠合 ∠AOB和∠CO’D相等 记作∠AOB=∠CO’D ∠AOB大于∠CO’D 记作∠AOB>∠CO’D ∠AOB小于∠CO’D, 记作∠AOB<∠CO’D 2. 观察思考 使用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必须注意哪些细节? (1)顶点要重合,(2)其中一边要重合 角的大小与两边画出部分的长短是否相关? 答:无关 一个300的角用能放大3倍的放大镜观看,看到的角度有何变化?( ) A. 放大3倍, B. 不变, C. 缩小3倍, D. 不确定 3. 应用举例 根据下图,求解下列问题: (1)比较∠AOB、∠AOC、∠AOD、∠AOE的大小,并指出 其中的锐角、直角、钝角、平角. (2)写出∠AOB、∠AOC、∠BOC、∠AOE中某些角之间的 两个等量关系. (3)借助三角尺估测图中各角的度数. 4. 理解概念 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AOE = 2∠AOC = 2∠COE ∠AOC =∠COE = 1 ∠AOE 2

望月 作者

望月作者:水晶百合朗诵:水晶百合 月色这么好,那柔亮的银光水一般地从天上轻泻下来。望月的心,就象一尾在月牙湖中轻轻摇曳的水草…… 不想起来了,就这么躺着吧,看那月光烟雾般地飘进我房里,覆在我身上,也沁入我的肌肤……有一刹那的心动,仿佛自己的心也化为了水,和这月光融为一体。 想你了,在这美丽的氛围里——如果,在这夜阑人静之时能与你携手在月下漫步,那该有多好! 我今望月思君,你是否也在同一份月辉中念我?生命中有许多美丽,是需要两颗心一起共享的。就算是在无星亦无月的夜晚,有你握着我的手与我同行,再长再难的路,也是生命中快乐的体验。 呵,明月是谁的顾盼生辉的眸子,在寂寂长空等待、张望了亿万年?在你的怀中望月时,我心疼月的孤单;在等你的孤单中望月时,我感激月的陪伴…… 悄悄地,唐时风、宋时雨,在寂寂月色中轻扣我的窗棂了…… 听,那是谁的声音? “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文章第一段属于什么描写呢?运用这种描写开头有什么好处呢。 参考答案:环境描写或景物描写。渲染了全文淡淡的伤感凄美的气氛,烘托了作者沉醉于美好月色愉悦的心情。使文章富有诗情画意(文采、美感……) 2、文章用“望月”为题,有什么好处? (1)“望月”是全文的中心事件,是文章的线索。(2)给人以美感,引人遐想。(3)暗示了文章主旨——思念为主旨。 3、文章结尾二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总结全文,点明(升华)中心;增强文章的诗意文采;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余味无穷…… 提醒幸福毕淑敏 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振颤。它像会倾听音乐的耳朵一样,需要不断地训练。 简而言之,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它出现的频率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样少。人们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已经驶过去很远时,捡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她。 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忽略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那时候我们往往步履匆匆,瞻前顾后不知在忙着什么。 世上有预报台风的,有预报地震的,没有人预报幸福。 其实幸福和世界万物一样,有它的征兆。 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很有节制地向我们喷洒甘霖。你不要总希冀轰轰烈烈的幸福,它多半只是悄悄地扑面而来。你也不要企图把水龙头拧得更大,使幸福很快地流失。你需要静静地以平和之心,体验幸福的真谛。 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它不会像信号弹似的,在很高的天际闪烁红色的光芒。它披着本色外衣,亲切温暖地包裹起我们。 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女友一个温馨的字条……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像一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凉中愈发熠熠夺目。

《望月怀远》教案

《望月怀远》 教学目标 1.了解与作者的生平。 2.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境界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文人墨客,在月之中或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或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或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或抒写他们了的哲理思考。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诗人们借着那轮高悬苍空的明镜,洞彻肺腑地进行天地对读,自然与人情互释,,内心与外界沟通的幻想创造,从而为后世诗词开发了一个韵味清逸而美妙绝伦的灵感源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体会张就龄笔下那一夜之间明月由生及落的生命历程吧. 二、作者介绍: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中宗景龙初中进士,玄宗朝应“道侔伊吕科”,策试高第,位至宰相。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他守正不阿,为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贬为荆州长史。开元末年,告假南归,卒于曲江私第,谥号文献。他七岁能文,终以诗名。其诗由雅淡清丽,转趋朴素遒劲,运用比兴,寄托讽谕,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的作用。有《曲江集》20卷传世。三、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结合诗歌注释解决疑难,整体感知诗歌。 2.教师范读,唤起学生的审美感知。 四、诗歌解读: 1.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明确:由题目“望月怀月”可见是借助月亮怀念远人,表达思念之情。 2.那么,整首诗是如何借助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试结合诗句分析。 明确:通过明月寄托相思的诗句 “隔千里兮共明月”—宋谢庄《月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君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望月第二课时教案20

《望月》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望月》(一人读) 2、是的,月光下的一切都是安静的。让我们柔柔的,轻轻地,读好课题。(齐读:望月) 3、有人说《望月》这篇课文中所望的有三个月亮,一个是“江中月”,一个是“诗中月”,一 个是“心中月”。 4、看,多么安静详和的月夜,江面上光斑点点,江两岸隐隐约约,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如诗如 画的“江中月”,轻轻地,齐—— 二、学习新课 (一)“诗中月” 1、今天我们和赵丽宏一起赏月,古时候诗人在月夜下吟月,月亮在古代诗人的心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眼中的月亮。 【学程单1】: (1)默读课文3-12小节,画出描写月亮的诗句。 (2)选择两句好好吟诵吟诵,想想诗人借着月亮在诉说着怎样的心情呢?圈画出关键字词谈谈体会。 (3)时间:3分钟 2、交流: A 第一句“呼月”那是一种好奇的心情。 诗人小时候多么幼稚天真啊,居然将月亮称为白玉盘,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份快乐读—— B 第二句“问月”那是一种孤独、烦恼的心情。 圆圆的月亮,勾起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情怀,孤独之情油然而生,让我们扯着嗓子喊喊—— C 第三句“疑月”那是李白在思念家乡啊。 是呀,疑月是因为思念,月亮是所有游子共同的家书,带着这份淡淡的忧伤,读—— D 第四句“近”月那是诗人愁绪满怀时的一点欣慰。 远离家乡,在建德江上孟浩然因为抬头看见了月亮,便多了几份欣慰,让我们一起读好句子——, E 第五句“愁、对”那是诗人愁绪满怀。 诗人对月,无言以对,睡不着觉,愁绪满怀,唯有写诗表达内心的忧愁—— F 第六句,从后半句中找出“思”,思念朋友。 “入、流”都不是诗人的动作,请看诗的后两句,远离家乡,月亮成了独自离开时唯一为李白送别的朋友。峨眉山月象征的是家乡的朋友啊,现在远离,怎么思念,读—— 3、读着这些诗句,你又想到了那些描写月亮的诗句呢? (补充: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望月》教案

《望月》教案 母亲是每个人的第一位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她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尤为 重要。古时候女人不识字,现在,我们的母亲也一般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但是,对孩子 道德的养成,对生活习惯的培养,人格的塑造,母亲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父亲是一家 之主,从古到今,孩子的教育更多的是父亲的责任。我们来看看,父亲在教育中的作用窦 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义方”做人应该遵守的规矩法度。家教 谈话导入 1.当当当当当 (听到这个开场白,我就想笑,想到了唐僧对待悟空,老师仿佛在说:“悟空,你知 不知道什么叫‘当当当当当当当’?”当时忍住了,但是事后想想,挺有意思的。) 2.舞台和我们的教室是一样的一样的啊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当代著名作家赵丽宏的文章《望月》,齐读课题 2.这样读是不是让月光太亮了,看看这幅图,想想月亮停留自爱空中的那种感觉,看看,月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3.课前大家都读了课文,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的读书情况,谁先来读一读呢? (1)指名读 (2)老师还在不断地交流 二、新授 1.“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是谁眼中的月亮,那作者心目中的月亮是什么样 的呢?请大家自己读读这段话 (1)屏幕出示,学生读 声音这么嘈杂怎么能读出这种感觉呢?让我们再读读这段文字,如果有让你心动的词语,让我们划下来,细细地品味,可能让你知道更多藏在文字的情思。 (这个问题设计得非常好,非常符合新课程标准和语文课堂教学要求问题要整的精神,一个问题就带动了学生全文的朗读,很用心的设计。) (2)师生交流 (3)指名读(配乐)

美文、美读、有没有同学自己推荐自己来读读这首诗篇的呢?学生自己推荐读 教师点评:如果让我们沐浴在这宁静的月下,那一定是非常美好的感觉,难怪作者晚上不睡觉,到甲板上欣赏美丽的夜色,其实谁不着的不断有作者,还有我的小外甥,这都是月亮惹的祸 2.谁愿意读,我和小外甥对诗的那一段话 指名读 出示:诗文 这些诗都镶嵌着一轮明月,在诗人的诗文中都有哪些内容,你看到了什么? 师生交流 3.月亮还是那一轮月亮,月在诗人的眼里是非常善于变化的。 (1)有……作用,有……作用等等 (2)齐读文中带有月的诗句 (3)有月的诗歌多如繁星,你们还知道哪些带有月亮的诗歌呢 (4)师生交流 “秦时明月汉时关,……” 指导学生朗读这首诗, (5)教师范背:《春江花月夜》配乐,让我们在这样动情的音乐声中好好地颂颂有月的古诗 (6)学生吟诵 3.让我们在回到甲板上,看看在小外甥的眼睛里,月亮是怎么样的呢? (1)学生说:…… (2)表情要是在动人一些就更加绘声绘色了 第二次层次为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身份证号码的含义、编码规律,通过合作交流、探索识别身份证号码、设计身份证号码引导学生掌握数字编排的规律与方法,还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编码,学生列举了很多,如身份证、门牌号、汽车牌照等等,接着教师又出示了一些图片做了补充,使这些广泛存在与生活、为学生所熟悉而常被忽略的“数学”一下子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使“数字与编码”这一看似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有趣。这里学生表现的较为积极,但在老师问出还有什么疑问时,学生反映不大,我感到可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望月》第二课时的公开课教学教案

《望月》第二课时教案 一、导入 1、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月,悄悄地成为夜空的主角,成为夜晚的天使。它将柔柔的月光倾泻在宽阔的江面上。 2、看,(出示月夜图)有月的夜空是多么的宁静而优美,望着画中的月儿在想象中沐浴着它的清辉,让我们一起轻轻的读课题!(读课题:望月) 3、现在,让我们也加入到这赏月的行列中。 二、眼中月 1、生自读第2自然段 引导:如果读到让你心动的句子,心动的词,应该及时画下来,再细细的品味。 2、我们先来感受一下江面上的月光。 3、交流,指导朗读 4、过渡:如果说刚才我们感受到的江面上的月光有着动态美,那么江两岸的月光就是一种静态美。 5、交流,指导朗读 从这段优美的文字里,我们品味出今晚的月光在我的眼里是迷人的、安详的,这段动心动情的文字,你去用心读一读。(生练读,推荐读,评议,齐读) 三、诗中月 1、过渡:沐浴在这明月的清辉下,作者今晚是睡不着觉了,我们也流连其中,更把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叫醒了。他坐在我身边,看着月亮出神呢。请大家读一读3—20自然段,说说你眼中的小外甥是怎样的?(生:聪明好学,爱幻想) 2、从哪儿看出来的呢?(生:小外甥向我挑战,对诗;把月亮想象成天的眼睛) 3、那你想不想和聪明好学的小外甥一样呢。(请同学扮演小外甥和老师对诗)出示对诗的部分。 4、同桌对诗,男女生合作对诗 5、过渡: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你有没有感受到?我还没有感受到,12小节用了省略号,而且是两个省略号,说明(生:还有很多很多的诗)你还

知道哪些?(请同学对自己积累的诗) 引导:是啊,每一句诗词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这就是(生:诗中月)(师板书:诗中月) 四、心中月 1、过渡:看来,多情的诗人在有月的夜晚个个都失眠了,要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有月的诗在人间传诵呢。月亮给了诗人以灵感,也给了小外甥以灵感,令他产生了奇妙的幻想,那小外甥幻想中的月又是怎么样的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3——21小节。 2、引导:你看得懂这幅画吗?(出示月的变化图)指名学生说。 过渡:就是这样的一幅月亮每个月变化的图,在小外甥眼里成了——(生:天的眼睛) 3、指名一个学生读一读,出示:“像眼睛,天的眼睛。”小外甥不假思索地说。理解“不假思索”。那这句话应该怎么读?(生再读)追问:你说说,这是什么样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 4、他是怎样说这段话的呢?(生:想了一会儿,绘声绘色。) 追问:这里的“绘声绘色”还能换成什么词语?(生: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娓娓动听……)那你娓娓动听的读一读。(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5、师:你看,这小外甥眼里的月与“我”眼中的月,诗人眼中的月可就大不一样了,小外甥眼里的月让我们感觉到什么? 6、师:你看老师不该一个字,只要把这句话重新编排一下,就是一首诗 学生在配乐声中有感情的吟诵这首儿童诗。 7、师:我们也和小外甥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调皮可爱,一样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让我们也插上幻想的翅膀,一起去看看心中的月亮(欣赏图片)可以静静的想一想,也可以试着写一写? 8、生动笔写,交流。 五、总结: 1、你看,月亮在我们的眼里和小外甥一样,是多趣多变的,在作家的眼里是多姿多彩的,在诗人的眼里又是多情多愁的,每个人心中的月都不一样。 2、你有一颗怎样的心,就有一轮怎样的月!让我们再次用心的望一望这轮明

十五夜望月 优秀教案

十五夜望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一)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情与景之间的关系; (二)通过对诗歌的分析,体会作者望月怀人的秋思。 二、能力目标。 (一)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二)学会借景抒情类诗歌的分析方法; (三)学会品味诗歌优美的意境。 三、情感目标。 通过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 2.引导分析法。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意境,理解内涵。 【教学难点】 学会鉴赏诗歌。 【教学过程】 师:我们中国人普遍都有很浓厚的月亮情结,古人很喜欢借“月”抒发自己的感情。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不少与月亮有关的诗歌了,不知大家能不能回忆起来。 生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2: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生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师:很好,这些必背篇目大家还记得。今天,我们要再学习一首与月亮有关的诗词——《十五夜望月》。 师:下面,请全班同学一起朗读一下这首诗。

全班朗读。 师:大家的朗读字音准了,也挺流畅的,但是缺乏感情。这没关系,我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把这个缺憾补上。 师:在正式进入诗歌学习之前,我想先跟大家讨论另一个问题。如果现在我要大家画一幅画,这幅画的名字叫温暖,这种温暖是我们触感能感受到的,你会如何设计这幅画?请同学说一下。 生1:我会画一个炉火,外面天寒地冻,我们烤火感觉很温暖。 生2:我会画一个太阳,因为太阳让我感到温暖。 师:很好,这两位同学的设计都能很好地体现主题。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能画出温暖这种东西吗? 生:不能。 师:但是,你们的构思确实体现出了温暖。这是用实物传达出了一种感觉。(师板书:实物——感觉)诗歌与画画有相似之处,只是它的层次比画多一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类诗歌呢就是通过一些景物构成一幅画面,通过画面渲染一种意境,传达一种情感。(师板书:景物——画面——意境——情感)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找出本诗中的景物。 生:庭院、月光、树、乌鸦、露水、桂花。(师板书) 师:很好,找的非常准确。下面请同学为我们描述一下,这些景物在你脑子里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庭院中铺满了月光,像撒了一层霜一样,树上的乌鸦已经休息了,露水悄无声息地打湿了桂花。 师:嗯,很好,描述很到位。我们脑子里差不多都是这样一幅画面。这幅画面渲染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呢?请同学们用一些词语概括一下。 生1:安静。 师:大家想想,平时很聒噪的乌鸦此刻都已经安静了,整个庭院没有一点声音。这应该比安静再深一个层次是吧?(生:是)那应该用哪个词语来概括呢? 生:寂静、沉静、寂寥。(师板书) 师:很好,这些词语就很恰当了。关于这个意境,你们觉得还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呢? 生:…… 师:大家想想,十五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洁白空明,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4.6角第二课时角的比较和运算

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4.6 角 课时二角的比较和运算 【学习目标】1.掌握角的两种比较方法,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及表示。 【课前导习】 1.请你用量角器度量出以下两个角的度数. ∵∠1=________°,∠2=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 如图:∠AOB=_____+________;∠BOC=____ - ______ 3.(1) 52°45′-32°46′=_____°_____′; (2) 18.03°+26°34′=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主动探究】 1.请仿照书上“做一做”的步骤,用圆规和直尺,画出一个∠A’O’B’等于下图中的∠AOB. 【当堂训练】 1. 请用三角板中各角来估计下列角的度数,并按大小次序用“>”符号连结这四个角. 2.用一副三角板的内角(其中一个三角板的内角是45°,45°,90°,?另一个是30°,60°,90°)可 以画出大于0°且小于176°的不同度数的角共有( )

D C A B O E A.8种 B.9种 C.10种 D.11种 3. (1) 77°42'+34°45'= ; (2) 108°18'-56°23'= ; 4.如图,∠AOC= + . ∠BOC=∠BOD -∠ . =∠AOC -∠ . 5.如图,直线AMB ,∠AMC=52?48',∠BMD=74?30',则∠CMD= . 6.已知OC 平分∠AOB,则下列各式:(1)∠AOC= 1 2 ∠AOB;(2)∠AOC=∠COB;(?3)?∠AOB=2∠AOC,其中正确的是( ) A.只有(1) B.只有(1)(2) C.只有(2)(3) D.(1)(2)(3) 【回学反馈】 1.由图填空: ∠AOC=_____+_____; ∠AOC-∠AOB=_____; ∠COD=∠AOD-_____; ∠BOC=_____-∠COD ; ∠AOB+∠COD=_____-_____. 2. 如图,如果∠1=65°15', ∠2=78°30',∠3是多少度 ? 3.如图,∠AOB 是一个平角,OD 、OE 分别平分∠AOC 、∠BOC ,则∠DOE 为 ( ) A 、锐角 B 、直角 C 、钝角 D 、不能确定 4.在下列四个式子中,不能表示“OC ”是∠AOB 的平分线的是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