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安徽省实施可持续农业技术创新的建议

安徽省实施可持续农业技术创新的建议

安徽省实施可持续农业技术创新的建议
安徽省实施可持续农业技术创新的建议

安徽农业分区概述

安徽农业分区概述 根据农业地域分异的客观规律,按照“区别差异性归纳相似性方法,可将我省划分为淮北平原农业区、江淮丘陵农业区、皖西大别山地林茶区、沿江平原农业区和皖南山地林茶粮区,5个一级农业区和25个二级区。现将5个一级区农业生产特点简述如下: 一、淮北平原农业区 淮北平原农业区,土地总面积3.74万平方公里,农业人口1526.3万,耕地面积3206.5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47.8%,人均占有耕地2.1亩,是我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农业区。 该区地处暖温带的南缘,年平均气温14~15℃,≥0℃积温为5100~5500℃,≥10℃积温为4500~4800℃,无霜期200~220天,光热水等条件较好,适于农业的综合发展。作物布局以旱作为主,耕作制度多为两年三熟,也有较大部分一年二熟和三年五熟,远田薄地多实行一年一熟,复种指数180%左右。播种面积占全省70%以上的作物有甘薯、大豆、烤烟、高梁等;占60%以上有小麦、玉米、芝麻等;占40%以上的有棉花、花生等。本区是我省重要的粮、棉、油、烟、麻、果产区,但目前粮食产量在全省处于中下等水平,低产面积还很大,低产土壤约占耕地面积的60%,其中又以砂姜黑土面积最大,约有1800万亩,棉花单产也较低,但从区内高产典型来看,增产潜力大,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发展多种经营的条件较好。全区现有林地116万亩,桑园0.5万亩,果园25.1万亩,可以用来发展林果、蚕桑生产。该区是我省重点果区,果园面积占全省果园面积的61.5%,年产果品种113万担,占全省果品的54.2%,区内饲草、饲料资源较好,可以用来发展畜牧业。 夏、秋旱涝发生机率大、危害重,是决定该区农业丰欠的主要气象灾害,其次夏收时的“烂场雨”,干热风和晚霜冻害也常有发生,造成产量低而不稳。 二、江淮丘陵农业区 该区土地面积3.3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54.4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3.2%。农业人口787.2万,占全省农业总人口的18.5%,人均耕地1.97亩。 该区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区,年平均气温15℃左右,≥0℃积温5400~5700℃,≥10℃积温 4800~5500℃,无霜期210~220天,水热等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利于发展农林牧生产,种植业以稻麦生产为主。水稻播种面积约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38%,总产占全年粮食总产的56.9%,小麦播种面积约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30%,总产占全年粮食总产的25%,杂粮、大豆等播种面积约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32%,总产品约占全年总产的15%。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发展多种经营大有潜力可挖,全区有宜林地200多万亩,可供发展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本区湖泊、水库、塘坝众多,约有水面400万亩,可供发展渔业生产,还有200多万亩草坡、草滩可发展牛、羊等食草牲畜。 由于本区跨越两个温度带,因而农业区域差异明显,江淮分水岭以北属暖温带,农作物以小麦、大豆、甘薯、烟草等为主,水稻占总耕地面积的20~40%,耕作制度以一年两熟和两年三熟为主。江淮分水岭以南属北亚热带,农作物以水稻、油菜为主,水稻占耕地面积的70~80%,双季稻和较耐寒的亚热带经济林木,如油桐、茶树、毛竹等可以种植,耕作制度以一年两熟为主,也有部分一年三熟。

试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意义

试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意义 【摘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减少废物的产生排放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我国农业发展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构建适合农业循环经济健康发展的社会机制,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方式与措施 我国现行的农业是典型的高投入、高消耗和低效益的粗放型农业,在这种模式下的农业,环境被农业生产者当作资源自由获取和废弃物自由排放的载体,其结果导致生态恶化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人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我们加快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是为了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够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洁净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改变农业生产者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缓解和消除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从而实现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1 现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1.1各级政府有关规划不明确。各级政府在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调节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政策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并且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不够,缺乏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政府各部门协调合作也不不顺利。 1.2农业生产者自身问题。这主要表现为:第一,农业生产者内在动力不足,对循环经济的责任感和认同感不强,在生产过程中废弃物未经处理随意排放,浪费了可利用的资源,污染了环境。第二,农业生产者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力量不足。第三,农业生产者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缺乏,融资渠道不畅。 1.3没有公众参与基础。这主要表现为:第一,我国相关法律对公民参与的权利、责任以及具体程序的规定不明确。第二,由于信息闭塞,公众的知情权没有得到充分尊重,造成他们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社会参与意识淡薄。第三,中国缺乏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的非官方的绿色环保组织,使得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沟通少了一些必需的中间环节,极大地影响了公众的参与热情。 2 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措施 2.1政府主导调控机制 2.1.1合理规划,整体协调。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差异较大,为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可“一刀切”,应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既要考虑整体布局,也要考虑本地特点,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2.1.2提高技术水平。政府应重点组织开发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技术、替代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支持建设农业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技术、管理和政策等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 2.1.3实现资源和农业废物的综合利用。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使农业系统内部的能量、物质合理流动与转化,通过生态系统内部食物链、生态网络和农业废弃物的再生、综合利用,以弥补资源的不足,既节约能源、变废为宝,又改善了生态环境。

安徽省农业现状历史成因及未来趋势分析

安徽省农业现状历史成因及未来趋势分析 当历史不停地走过,社会制度的变迁早已化成风霜流逝,唯一的不变的是农民传承千百年的文化和几句的思想。 安徽农业的历史影响,说到先秦则太过久远,说道唐宋则太过迷离,我们回顾历史可以发现,自明清两代,安徽省的农业基本种植区域和农业品种就基本固定了下来。所以我们从明清开始看起。 一、元末明初的变迁 自朱元璋参加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伊始,安徽便成为主战场,濠州(今凤阳)和和州(和县)成为他的大本营,淮西一系将领也大多是安徽人氏,此时安徽民风的彪悍首屈一指,考虑到当时极低的城市化率,也可以体现出安徽农民的彪悍民风。 说到红巾军起义,其导火索便是元至正十一年的黄河大水。元顺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为了彻底解决黄河的水患,顺帝听从了大丞相脱脱的建议,任命贾鲁为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全权指挥治河事宜,并征调了汴梁、大名等13路民夫15万人,士兵2万人归他指挥。早已胸有成竹的贾鲁,指挥着十几万治河大军,在短短的七个月内,完成了浩大的治黄工程,修复了河堤的决口,并将改道的黄河重新引入故道,流入淮河,东向入海。这无疑是一次成功的治河工程,历史上称为“贾鲁治河”。本来有了这样的功劳,贾鲁应该象大禹那样以英雄的形象载入史册,可无情的历史却跟他开了个大大的玩笑,让他伟大的治河工程变成了“亡国工程”! 在贾鲁的治河工程中,于黄陵冈开挖河道,疏通河水是重要的一环,而问题也出了这里。有一天,民工们正在干活,突然间有几个民工从泥沙里挖出了一个石头人,奇怪的是这个石头人居然只有一只眼睛。大家都好奇的围拢过来观看,在惊诧的同时,他们的脑中都浮现出了一支在工地上广为流传的民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如今预言中所说的一切都应验了,民工们的反抗之火也悄然的生起了。就在这时,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传来,白莲教的韩山童和刘福通在颖上首举义旗起兵反元,因其头裹红巾,被称为红巾军。早已受尽官吏压迫的民工们,立即杀了河官,响应红巾军,就此如火如荼的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了。曾经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在数以百万计的起义军的打击下,土崩瓦解,元王朝在遍地烽烟中灰飞烟灭! 正是因为贾鲁的治河工程,才使得十数万人聚集在一起,才给了别有用心的人以一只眼的石人挑动天下大乱的机会,因此后世常把贾鲁治河看做是导致元朝灭亡的直接原因,他的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旅游局关于组织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旅游局关于组织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活动的通知 【法规类别】农业多种经营 【发文字号】皖农特[2010]320号 【发布部门】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安徽省旅游局 【发布日期】2010.09.28 【实施日期】2010.09.2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旅游局关于组织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活动 的通知 (皖农特〔2010〕320号) 各市农委、旅游局(委): 现将《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的意见》(农企发〔2010〕2号)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充分认识加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充分利用农业生产过程、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为消费者提供休闲、观光、体验等服务,实现农业多功能、高效益的新型产业。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

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村环境、促进生态保护、扩大农民就业、推动城乡互动、促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不仅可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而且可以带动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农村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业产业转化升级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是以典型引路,进一步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全面拓展农业的观光休闲、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功能,带动经济增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已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战略支撑点,建设新农村和小康社会的有效载体,促进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我省是农业大省,也是旅游大省,把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有机结合,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和前景。各级农业、旅游部门一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组织开展全国、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工作 (一)总体目标:从今年开始,用3年时间,争创3-5个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0个示范点;创建10-15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50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打造3-5条省级休闲农业精品线路。20

安徽省设施农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安徽省设施农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伍德林(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摘要介绍了安徽省设施农业的发展概况,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设施农业的对策。 关键词设施农业;现状;可持续发展;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F320.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517-6611(2006)17-4412-02 C u rre n t S ta tu s an d D e v e lopm e n t S tra te g y o f F a c ility Ag ricu ltu re in An h u i P rov in c e W U D e-lin(E n g in ee r in g C o lle ge,A n hu i A g ricu ltu ra l U n ive rs ity,H e fe i,A n h u i230036) A b s tra c t A n h u i pro v in ce is abou n d in ag r icu ltu ra l re sou rces and th e ch a racte r is tics o f cli m a te ch an ge is d istin ct.In th e pape r th e pre sen t de ve lopm en t s ta tu s o f fa cility a gr icu ltu re w a s b r ie fly in trodu ced an d th e d isadvan tag es o f facility ag r icu ltu re p rodu ction w e re an a lyzed,su chas lowle ve l,low m an a gem en t an d lowtech n o log y inth is fie ld.S o m e adv ices on th e su sta in ab le deve lopm en t o f fa cility ag ricu ltu re w e re pu t fo rw a rd an d p re li m in ary d iscu ssed. K e y w o rd s F acility ag r icu ltu re;S ta tu s;Su sta in ab le deve lopm en t;A n h u i p rov in ce 安徽地形地貌呈现平原圩区和山区丘陵特征,农业资源状况多种多样,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处于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性气候带中,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农业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光热水变化基本同步,在低温季节设施栽培耗能较少,高温季节抗热栽培简易,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都适宜发展设施栽培。但同时气候又兼受西风带、副热带和热带辐合带天气系统影响,气候复杂,灾害性天气频繁,这给园艺设施的进一步发展又带来明显的地方性问题,尤其是在夏季的梅雨期,设施内的环境调控措施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作物的生长和用户的经济收益。因此,探讨安徽省设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将指明该省设施农业今后发展的方向。 1设施农业的概念 设施农业是利用一定的人工设施,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局部范围改善或创造优化的环境气象因素,为动植物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而进行有效的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设施农业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设施栽培,主要是指蔬菜、花卉及果类的设施栽培,其主要设施有各类温室、塑料棚和人工气候室(箱)及其配套设备;二是设施养殖,主要是指畜禽、水产品及特种动物的设施养殖,其主要设施有各类保温、遮阴棚舍与现代集约化饲养畜舍及配套设备。设施农业是农业工程学科最具典型的分支学科领域,是生物高新技术与工程技术结合的产物,是世界各国用以提供新鲜农产品的重要技术措施,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采用设施农业生产,可以不受自然气候和有限土地的限制进行周年生产和空间延伸性生产,可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 2安徽省设施农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现状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近年来国家相关科研项目的启动,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成果的基础上,我国的设施农业有了较快的发展[1],设施面积和设施水平不断提高。截止到1999年,全国设施农业面积已发展到139.6万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自然基金项目(2003K J127)。 作者简介伍德林(1970-),男,安徽桐城人,在读博士,讲师,从事设施农业环境智能控制、节水灌溉技术研究。 收稿日期2006-05-26hm2[2]。1996年,安徽省设施蔬菜面积已达4.68万hm2,其中:大、中、小棚3.54万hm2,遮阳网覆盖9200hm2,温室2133.33hm2,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生产周年化、品种多样化、栽培规范化的格局[3]。以合肥市为例,至2005年,合肥市已有设施栽培面积1.2万hm2,其中标准大中棚面积5333 hm2,并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农业是弱值产业的观念和长期的麦(油)-稻种植模式在不断更新改变,即便是常规品种蔬菜,大棚种植效益也达12万元/hm2,肥东古城,肥西严店、三十岗早西瓜及长丰草莓一季效益达45000元/hm2[4]。 从全省范围看,一是棚型结构更趋合理。针对该省气候多样性的特点以及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淮河以南地区,主要采用圆竹结构大棚,一般跨度4.5~6m,高度1.7~2.5m,长度30~50m。淮河以北地区,因保温及抗风、雪需要,大都推广竹木混合结构大棚,一般跨度8~12m,高度2.8~3.0m,中间建立柱和拉杆。对于城郊和经济实力发展条件好的地区,大多推广钢竹混合结构、热镀锌钢管结构、水泥玻璃钢预制结构大棚[3]。二是基地规模持续扩大,推进设施栽培小区建设。以合肥为例,截至2004年底,已兴建3.33 hm2以上钢架大棚或6.67hm2以上预制大棚或2hm2以上日光温室大棚小区51个[4],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三是标准档次不断提升。新建大棚多以钢架大棚为主,规模更加集中连片,水、电、沟、渠、路等配套设施完善,进一步扩大反季节、精细蔬菜基地面积。四是投资渠道趋于多元化。 2.2 存在的问题 2.2.1设施结构简陋,种植品种单一。由于结构简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生产不规范,保温性能差,根本谈不上光、温、水、气、肥等环境的综合调节控制,与生态农业和无公害农业相距较远,单位经济产出与发达省份及国外的差距较大,自然设施生产的风险高。有部分学者对安徽生态农业的种-养-加模式进行了探索[5],提出了一些积极有效的建议,但距真正实施和示范尚有一段距离。 2.2.2 设施技术装备差,作物栽培体系不完善。目前全省大部分地区农业设施还局限于竹木混合结构大棚等棚型,结构简易。现有的少量现代化塑料大棚,硬件装备水平并不低,但生产管理和运行水平远低于国外和国内其他地方的水平,能源消耗大;尤其是设施蔬菜、瓜果等栽培技术未成体系,种植的系统化、科学化与生产实践有不小的差距。国产 安徽农业科学,J ou rn a l o f A n h u i A g r i.S c i.2006,34(17):4412-4413责任编辑金琼琼责任校对金琼琼

农业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

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水城县绿色产业服务中心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前言 国发[2012]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总体要求中明确提出加强山区特色经济林建设,支持因地制宜发展花椒、金银花、猕猴桃、核桃等经济作物。为加快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最大限度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通过半年调研的目的,是寻找一条最适合我县发展猕猴桃产业的模式,经验和做法,到2020年我县规划发展猕猴桃30万亩,涉及28个乡镇,现将水城县猕猴桃产业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可持续发展成效 水城县自2000年从四川苍溪引种红阳猕猴桃,近13年的种植试验表明,红阳猕猴桃比较适合水城的气候特点,成熟期比原产地提前1个月,表现为早熟。经后熟处理过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9%,总糖16.1g/100g,总酸0.94%,果糖0.9g/100g,维生素C168.8mg/100g(经贵州省理化测试分析研究中心测试),品质较原产地好,在同行业同类产品中可谓“一枝独秀”,所以,在水城又被赋予了“水城红心猕猴桃”的新名字,主要优点是:早熟、果实中等大小,果心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香味浓郁,口感好,硬度适中,贮运性较好,抗逆能力强。2007年经省内专家进行田间鉴定,并顺利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由水城县统一打造的“黔宏牌”红心猕猴桃,曾获2007年中国(江西)果品及苗木展销会“猕猴桃类”金奖,先后被评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指定果品、2010年上海世博会指定有机果品2013年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为此,国内外订单纷纷青睐水城,产品闻名全国,基地单价一度达到60元/公斤,其价格是同类果品海沃德、秦美等品种的5~8倍,是四川红阳猕猴桃的2~3倍。由于水城独特的区域小气候,

安徽省滁州市农业资源及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专 班级:农学一班 学号:22201232601XXX X 姓名:赵德伟 2014年11月10日

目录 引言........................................................................................................ - 3 -正文........................................................................................................ - 4 - 一、滁州市的农业资源概况 ............................................................... - 4 - 二、农业从业人员及耕地面积变化 ................................................... - 5 - 1、农业从业人员的数量以及变化趋势 ..................................... - 5 - 三、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以及产值最大的五种主要农作物的产量、面积及产值变化............................................................................................ - 6 - 1、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变化 ......................................................... - 6 - 2、产值最大的主要农作物的产量、面积及产值变化 ............. - 8 - 四、滁州市农林牧渔各业产值及其比例变化 ................................. - 12 - 五、滁州市一二三产业产值及其比例变化 ..................................... - 15 - 六、导致变化的因素分析 ................................................................. - 16 - 1、社会因素: ........................................................................... - 16 - 2、科技因素: ........................................................................... - 16 - 3、政策因素: ........................................................................... - 17 - 七、未来农业发展趋势 ..................................................................... - 18 - 1、从分散经营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 - 18 - 2、从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方向发展 ....................................... - 19 - 3、从自然式农业向设施化农业发展 ....................................... - 20 - 4、从机械化农业向“电脑自控化”管理方向发展。................ - 21 - 5、生产组织与服务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 - 21 -参考文献.............................................................................................. - 21 -

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务院印发的《全国新增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今年已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各地正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力争到2020 年,全国粮食产能再新增1000 亿斤。面对日益严峻的粮食生产形势,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牢记活动宗旨,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对国家发展养蜂业初衷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问题认真反思,对蜜蜂授粉在现代农业中的增产作用积极献策,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努力解决养蜂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在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开拓进取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围绕发展主题,理清发展思路,解决突出问题我国养蜂业是新中国成立后,由党和政府大力倡导和培育起来的新兴事业。作为事业,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城乡各地迅速发展,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养蜂大国。养蜂业的发展首先是蜂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得到重视,蜜蜂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得到认可,养蜂业在农业生态、增产技术领域占有相当位置,蜂产品的质量安全得到充分保证。蜜蜂授粉功能的研究和利用,是养蜂业发展的重要标志,这在国际社会已达成广泛共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养蜂业状况与国际社会相距较大,养蜂发挥的作用相对单一。长期以来养蜂业关注的首要是蜂产品,蜂产品生产的基本方式是“追花夺蜜” 。由于蜂群配置主要为蜂产品生产服务,造成的负面效应相当突出:养蜂业与农业生产基本脱节,蜜蜂授粉增产措施

基本搁置,养蜂业真正的作用得不到发挥,社会认可度持续降低,整个行业趋于农业生产边缘化;而单纯生产蜂产品“追花夺蜜” 的习惯做法,放蜂路线长、风险大、时效差,产能低,基础非常脆弱,在当前蜂产品市场持续看好的情况下,仍出现养蜂人员队伍萎缩、蜂产品的案例分析和调研整理,摸清了阻碍养蜂业发展的症结,理顺了发展养蜂业必须紧密围绕农业生产,紧紧抓住蜜蜂授粉公益性作用的发挥,以此为龙头普及养蜂技术、扩大养蜂群数(夯实养蜂业基础、)带动养蜂各项工作开展的思路,并于去年9 月向中央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提出了“蜜蜂授粉作为一项农业增产措施亟待我国政府高度重视” 的建议,“建议”得到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蜜蜂授粉的…月下老人? 作用,对农业的生态、增产效果似应刮目相看”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蜂大国,和蜂资源丰富,应采取有力举措,充分发挥蜂业的作用” 等重要指示为我们继续践行科学发展观、理清发展思路增添了动力。农业部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于今年初相继制定并出台了《农业部关于加快蜜蜂授粉技术推广促进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农牧发[2010]5 号)《蜜蜂授粉技术规程和(试行)(农办牧》[2010]8 号两个文件,)明确提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养蜂生产和推进农作物授粉并举,加快推动蜜蜂授粉产业发展” 等指导思想,揭开了我国养蜂业发展五十多年来的新篇章。二、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应对挑战,打开局面国家发展养蜂业,初衷是为农业生产服务。这在1957 年12 月,农

安徽省技术创新现状的比较

4 区域技术创新是地区保持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对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发挥关键性作用。近年来,安徽省各地区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纷纷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国内其他技术创新发展较快的省市,如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北京市等地区相比,安徽省的创新能力整体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此背景下,就需要对安徽省整个区域的技术创新现状进行研究,找出问题所在,提高区域内技术创新效率和能力,实现安徽省经济社会 健康持续发展。 1 安徽省技术创新投入的比较分析 1.1 评价指标 根据科技统计数据可知,科技投入情况由全社会的R&D经费、全社会的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专业技术人员数、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这些指标来衡量。本文把它们整合成三部分来研究。第一部分是科技人力资源投入, 安徽省技术创新现状的比较分析 司玉辰 庞 莹 (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摘要: 近年来,安徽省技术创新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存在着不足。为提高安徽省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有必要对技术创新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然后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文章就全国的31个地区的创新资源和创新绩效进行了聚类分析,得出安徽省的技术创新水平,最后针对分析结果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 技术创新;创新投入;创新绩效;区域经济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9-0004-042012年第29期(总第236期)NO.29.2012 (CumulativetyNO.236) 4 知识产权为会展业发展保驾护航 会展业与知识产权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会展业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保驾护航。知识产权制度是现代科技、文化和经济活动中通行的游戏规则,也是大量的市场主体——企业竞争的利器,而会展事业是一个开放的、正与国际社会接轨的行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展业发展的一次阶段性的总结,更是对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一次极度考验。相信随着我国企业家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和社会保护知识产权体系的完善,困扰我国产业界多年的侵权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参考文献 [1] 叶开.展览会与知识产权[J].中国广告,2005,(1).[2] 赵莉.世博会与知识产权保护[J].中国会展,2004,(5).[3] 王保伦.会展经营与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4] 蒋志培.入世后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研究[M].北京: 中国人大出版社,2002. [5] 许海峰.知识产权诉讼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6] (澳)克里斯托弗?阿勒.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协定[M].上 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钱龙(1976-),男,浙江宁波人,宁波市科技信息研究院工程师,研究方向:知识产权。 (责任编辑:王书柏)

安徽省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名单

安徽省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名单 安徽省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家)。 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安徽鸿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霞珍集团安徽省稼仙米业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庆发柳编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和威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太阳禽业有限公司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丰大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华泰集团公司 黄山山华集团安徽省丰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蚌埠市花园油脂有限责任公司芜湖金田集团有限公司 芜湖东源集团有限公司含山县大平工贸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省福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安徽省临泉山羊集团公司 安徽益益乳业有限公司安徽安粮国际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55家)。 安徽省凯源粮贸有限公司凤阳县凤宝粮油食品有限公司 滁州金恒油脂工业有限公司安徽绿一粮油集团 华龙面业集团天长食品有限公司安徽良夫面粉集团 安徽占元面粉集团安徽省桐城青草香米业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联河米业有限公司枞阳县浮渡山米业集团 安徽大别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安徽友勇米业有限公司 安徽省东方面粉厂宿州省锦丰企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皖王面粉集团有限公司郎溪县昌发油脂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家乐米业有限公司合肥金润米业有限公司 安徽凯利粮油食品有限公司铜陵市皖星粮油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淮北天宏集团实业有限公司淮北鲁王集团 凤台县米王粮贸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宏宇粮贸集团 安徽顾桥面粉(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槐祥工贸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省万乐米业有限公司安徽和县华安粮油有限公司 安徽双福粮油工贸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光明粮油工业有限公司 安徽富恒面粉有限公司临泉县隆茂粮油实业公司 池州市美思佳油脂有限公司桐城市乐健食品有限公司 安徽帅旺食品有限公司安徽喜洋洋食品有限公司 芜湖源生食品有限公司安徽省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雁湖面粉有限公司上海食品(集团)公司申滁肉类联合加工厂蒙城东升食品有限公司安徽天达饲料集团 蒙城五洲食业有限公司安徽恒盛实业有限公司 安徽省怀宁县禽蛋开发公司安徽华园乳业有限责任公司 泗县龙牧猪业集团宿州龙翔种猪场 安徽省荷金来肉牛集团有限公司安徽五星养殖(集团)公司 绩溪五蜂园蜂业公司宣城市华卫禽业育种有限公司 安徽安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长友禽业有限公司 安徽华大集团家禽育种有限公司合肥市正旺畜禽有限责任公司 长丰县长风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安徽华亿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安徽鸿汇食品有限公司蚌埠市宏业肉类联合加工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基本情况介绍

安徽省基本情况介绍 一、安徽省概况 安徽建省于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因境内有皖山、春秋时期有古皖国而简称皖。现辖16个地级市、62个县(市)、43个县级区和15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012年末,全省户籍人口6902万人,常住人口5988万人。 安徽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长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东、沿江通海,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土地面积1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45%,居第22位。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世称江淮大地。长江流经安徽境内约400公里,淮河流经省内约430公里,新安江流经省内242公里。长江、淮河横贯东西,将全省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境内巢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面积800平方公里。 安徽在中国交通干线网中具有承东启西的地位,铁路密度居华东前列。武汉—合肥—南京铁路客运专线将合肥到上海、武汉的行程缩短到3个小时和2个小时;京沪高速铁路使合肥到北京的行程缩短到4小时左右。截至2012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3210公里,在建里程超过1000公里,合宁高速东达宁沪,芜宣高速南连杭

州,合安高速西接武汉,合徐高速北通徐州,一个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已基本形成。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是国内4E级枢纽干线机场。 安徽资源条件优越,全省已发现矿种达158种,探明资源储量的有126种(含普通建筑石料矿种),其中煤、铁、铜、硫铁矿等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黄山、西递和宏村古民居群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拥有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齐云山、采石矶、巢湖、花山谜窟、太极洞和花亭湖等10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拥有歙县、寿县、亳州、安庆和绩溪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曾培育出道教文化、建安文学、桐城派、北宋理学、徽文化等,涌现出老子、庄子、管子、曹操、华佗、包拯、朱元璋、李鸿章、胡适等一批著名历史人物。产生于淮河流域的老庄道家学派,与儒家学说一起构成我国传统文化两大支柱;徽文化是明清时期最有影响的文化流派。徽剧是京剧的主要源流之一,黄梅戏是中国四大戏曲门类之一,池州的傩戏号称"戏剧活化石",淮河两岸流行的花鼓灯被誉为"东方芭蕾"。 安徽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能源、原材料和加工制造业基地,汽车、机械、家电、化工、电子、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在全国占有

关于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于重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我多年参与农业初级品生产,长期思考“三农”问题,最近结合个人对本次中共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理解,对重庆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作出以下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重庆农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1、种植规模小、普遍投入不足: 通俗说法是:没有钱的种粮食,稍有余钱的种果树,有钱的人才种蔬菜。重庆本来就穷,多数涉农企业根本没有充足的资金来大规模种植蔬菜、水果,即使种植了果苗、菜苗,也是粗放式管理:无基础设施,用水、施肥不足,用药不够,修剪不到位;果园杂草丛生最普遍的现象;这种“差钱式”管理导致的结果是:果树病虫害严重、长势差、不挂果,品质差、外形不美观、“大小年”严重;蔬菜多是露地种植,平时只施用氮肥,病害严重时就施用廉价的化学农药(甚至剧毒农药),土壤有益微生物被大量毒杀,造成土壤板结、沙化、盐分超标,导致产品产量逐年降低、投入增加,效益减少。加之很多农业种植企业又是小规模经营,根本不可能大力宣传、创立自己的品牌;农业生产这样搞,哪有效益可言? 2、生产方式落后,土地浪费严重;分散种植,管理困难,食品安全成最大社会问题: 重庆农业普遍还是“靠天吃饭”,除种子、农药、肥料稍有技术含量外,其他的种植方式与20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区别,还是锄头挖土、牛儿犁田,施肥、灌溉还是双肩挑粪桶,物流输送还是离不开人的双肩,自然灾害根本无法抵御。种植户为省钱乱用违禁农药,为挣钱大量施用激素,生态环境受到极大损害。 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导致科技普及、管理都很困难;很多农户、企业负责人不懂新的农业科学技术,种植思路还是“广种薄收”,劳动强度大,单亩产量、效益十分低下;为了增加产量,大量施用违禁化学农药、激素,对土壤、水资源的破坏非常严重,种植的农产品已到人人怕吃的地步。 3、很多农业企业不是钻研种植技术和市场营销,把获取政府补贴作为了主要工作: 农业是投入大、回收慢、效益低的行业,确实需要政府给予的资金支持,但农业企业不能只盯着补贴,要自身“有造血功能”才行。目前政府下拨的农业科研经费、项目资金真正用在具体种植项目上的很少。不公平的是大多数真抓实干的农业企业得不到政府的补贴,而那些“关系硬”、不干事的企业反而可能得到大笔政府财政资金。很多政府树立的“龙头企业”根本没有起到帮扶重庆农业的作用,反而成了祸害重庆农业的罪魁,比如:重庆hh集团、重庆jc公司等,他们以卖Y柑橘苗赚政府的钱为目的,名义上是帮扶重庆

安徽省生态农业发展规划

安徽省生态农业发展规划 生态农业是指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总结吸收各种农业方式的成功经验,按照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原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保护、培植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和减少环境污染,形成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石油农业之后出现的一种新型农业。它要求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人,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特别是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规律,立足当代,放眼未来,在发展生产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以至根除恶性循环,为当代人以及子孙后代创造一个经常保持最佳状态的生态环境。实践证明,在当前农业面临人口增长,耕地减少,农业资源开发不尽合理,工业“三废”污染、农业自身污染比较严重,广大消费者对农产品信任度不高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是保护和合理开发农业自然资源,遏制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增强我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生态省的重要内容。 根据省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要求,我委编制了《安徽省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本规划以《安徽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和国家、省级地方法规与政策为依据,从安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重点分析了生态农业建设的有利条件、制约因素、发展概况,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总体目标、建设步骤、建设重点、主要任务、保障措施。 一、基本情况 (一)生态农业发展概况:我省生态农业建设起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末,相继在全省17个地市建立了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生态农业试点50多个,试点面积38万多公顷,受益人口100多万人。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生态农业建设不仅在数量和规模上,而且在质量上都有所提高。目前,全省试点总数增加到150多个,

2018年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作业2

1)单选题,共 15 题,每题 2.0 分,共 30.0 分
?单选题?(2.0 分)
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产生技术突破,攻破技术难关,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的商品化,获取商业利润,达到预期目标的创 新活动。这种创新类型被称为()。
答案 B
解析 创新:模式与路径(科技创新与美好安徽建设第 4 讲)
?单选题?(2.0 分)
在合作技术创新体制中,主要依赖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政府制定政策来倡导企业合作,属于:()。
答案 C
解析 专业技术人员规划与创新理论
?单选题?(2.0 分)
只看到自己的产品好,看不到市场在哪里;只知道自己的技术好,不知道客户价值追求点;只擅长埋头做技术,不擅长开发市场;看不到客户或顾客的真正需求,属于: ()
答案 A
解析 专业技术人员规划与创新理论
?单选题?(2.0 分)
纳米材料的制作是()最先发展起来的。
答案 A
解析 案例的启示--创新的八大要素
?单选题?(2.0 分)
80 年代日本采用()的工资分配制度。
答案 C
解析 如何开展创新:国外案例(上)

?单选题?(2.0 分)
轮廓加参数的汉字信息处理方式是由()提出来的。
答案 A
解析 如何开展创新:国内案例(上)
?单选题?(2.0 分)
企业、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与中介组织等属于区域创新体系中()。
答案 A
解析 专业技术人员规划与创新理论
?单选题?(2.0 分)
研究表明,创新研究在创造力的()是最容易取得突破的。
答案 C
解析 如何开展创新:国外案例(下)
?单选题?(2.0 分)
根据本讲,()成为世界贸易发展的主导力量。
答案 B
解析 中国国际技术转移的发展战略(下)
?单选题?(2.0 分)
政府有关部门确立的“748”工程的子项目是()。
答案 D
解析 如何开展创新:国内案例(上)
?单选题?(2.0 分)
本讲提到,解决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阶段力量薄弱问题的有效手段是()。

安徽地理概况

安徽地理概况 [面积]全省南北长约570公里,东西宽约45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 [时区] 安徽省与中国首都北京处于同一时区,北京与世界一些城市时差对照表如下:北京时间20:00与世界一些城市当时时间对照表: [地形地貌]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全省大致可分为五个自然区域: (1)淮北平原。(2)江淮丘陵。(3)皖西大别山区。(4)沿江平原。(5)皖南山区。 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长江流经安徽南部,境内全长416公里,淮河流经安徽北部,在境内全长430 公里,新安江为钱塘江正源,境内干流长240公里。长江水系湖泊众多,较大的有巢湖、龙感湖、南漪湖。其中巢湖面积800平方公里,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气侯]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侯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侯,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侯。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800毫米。 [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全省耕地面积408万公顷,土地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2)水资源。全省水资源总量约680亿立方米。全省重要的水利工程为淠史杭灌溉工程,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

(3)动植物资源。全省森林面积千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全省植物种类丰富,共有本植物300余种,草本植物约2100余种,动物约50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4种,以扬子鳄、白鳍豚最为珍贵。(4)矿产资源。安徽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产种类较全,储量丰富。2008年全省已发现的矿种138种(含亚矿种)。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种105种(含普通建筑用石料矿种),其中能源矿产5种,金属矿产19种,非金属矿产79种,水气矿产2种。全年地质勘查部门开展各类地质(科研)项目204项,新增查明资源储量的大中型矿产地20处,新增查明煤炭资源储量亿吨。新增查明资源储量矿种1种(镓)。其中煤、铁、铜、硫、明矾石为五大优势矿产。 农业区划 安徽农业分区概述 根据农业地域分异的客观规律,按照“区别差异性归纳相似性方法,可将我省划分为淮北平原农业区、江淮丘陵农业区、皖西大别山地林茶区、沿江平原农业区和皖南山地林茶粮区,5个一级农业区和25个二级区。现将5个一级区农业生产特点简述如下: 一、淮北平原农业区 淮北平原农业区,土地总面积3.74万平方公里,农业人口1526.3万,耕地面积3206.5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人均占有耕地2.1亩,是我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农业区。 该区地处暖温带的南缘,年平均气温14~15℃,≥0℃积温为5100~5500℃,≥10℃积温为4500~4800℃,无霜期200~220天,光热水等条件较好,适于农业的综合发展。作物布局以旱作为主,耕作制度多为两年三熟,也有较大部分一年二熟和三年五熟,远田薄地多实行一年一熟,复种指数180%左右。播种面积占全省70%以上的作物有甘薯、大豆、烤烟、高梁等;占60%以上有小麦、玉米、芝麻等;占40%以上的有棉花、花生等。本区是我省重要的粮、棉、油、烟、麻、果产区,但目前粮食产量在全省处于中下等水平,低产面积还很大,低产土壤约占耕地面积的60%,其中又以砂姜黑土面积最大,约有1800万亩,棉花单产也较低,但从区内高产典型来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