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学练习题——第六章

教育学练习题——第六章

教育学练习题——第六章
教育学练习题——第六章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A.《论语》 B.《学记》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大教学论》2、最早提出人的和谐发展和教育年龄分期的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3、世界上第一部独立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是()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育学》4、有关夸美纽斯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主张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B.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

C.首次提出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D.标志着人们开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索时期。

5、主张自然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裴斯泰洛齐

6、最早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长善救失”、“不陵节而施”等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A.《论语》 B.《学记》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7、“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了人的手里全变坏了。”这是谁的观点

()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裴斯泰洛齐

8、“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9、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培根

D.杜威

10、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是()

A.教育论 B.雄辩术原理 C.理想国 D.巨人传

11、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教”和“产婆术”的学者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夸美纽斯

12、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13、“人类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之八九是教育造成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提出这种观点是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14、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独立的标志是()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育学》

15、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爱弥儿》

D.《康德论教育》

16、提出泛智教育思想,认为教育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艺术”。这种观点出自()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裴斯泰洛齐

17、提出“儿童中心论”将“做中学”作为教学原则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卢梭

C.裴斯泰洛奇

D.杜威

18、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用自然科学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关系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 )。

A.赫尔巴特

B. 斯普朗格

C.拉伊和梅伊曼

D.狄尔泰

19、对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描述错误的是()

A.倡导教育研究引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

B.实验按三阶段:假设—计划—运用、进行

C.主张用实验、统计、比较的方法探索与运用

D.教育目的在于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主观文化转变

20、提出“平行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马卡连柯

B. 凯洛夫

C. 苏霍姆林斯基

D.杨贤江

21、苏霍姆林斯基的代表作是()

A.《塔上旗》

B.《教育诗》

C. 《帕夫雷什中学》

D.《教育学》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及代表性的教育家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选择题

1、在我国,“教育”这个范畴最早出现在()

A.《论语》 B.《学记》 C.《孟子?尽心上》 D.《说文解字》

2、教育的构成要素包括()

A.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B.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手段

D.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情境

3、有关教育起源的观点中,最古老的是()

A.神化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4、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这种

观点属于()

A.神化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5、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这种观点是()

A.神化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6、学校最早出现在()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7、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8、义务教育制度出现在()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9、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极大的发展是在()。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0、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形成是在()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1、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时期。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2、师生关系民主化是在()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3、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从分离开始走向结合是在()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4、与资本主义教育特征相不一致的是( )。

A. 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制

B. 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

C.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了发展

D. 确立了现代学校制度

15、教育出现阶级性出现在()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6、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是在()时期。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2.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

3.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第三章教育和社会的关系

一、选择题

1、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因素是()。

A.人口 B.生产力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

2、决定教育的目的和受教育者权利的因素是()

A.人口 B.生产力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 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D.人口

4.教育具有传承、保存古籍文献的作用,这体现了教育的哪一种功能?()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社会功能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

2.教育完全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和生产力的关系。

2、简述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3、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四、材料分析:

(1)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有关理论进行简要评析。

我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在20世纪30年代曾提出过“教育救国”的理论。他认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农民存在贫、愚、弱、私四大病害,只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仁人志士深入到广大农村推行相应的四种教育,即生计教育、文艺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这样就可以克服上述四大病害,中国自然就富强了。但实践证明,这种设想只是善良的愿望,并未成功,正如毛泽东所说,“教育救国”,唤来唤去还是一句空话。

第四章教育和人的关系

一、选择题

1、在人身心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中,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遗传素质

B、环境

C、教育

D、人的主观能动性

2、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中,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的是()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人的主观能动性3、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人的主观能动性4、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人的主观能动性

5. 人们常说:“聪明早慧”、“大器晚成”,这表明了人地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互补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6. 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7. “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什么特点?()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均衡性 D、差异性

8.儿童身体发展是先头部后躯干和四肢,这是其身心发展的_____的表现。( )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9.多岁的儿童就其身体发育看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了,但是其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这说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10.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关键期,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1. “十个手指有长短”,这表明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存在()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2. 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差异性

13.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14.某幼儿园把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知识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这种做法有违儿童身心发展的()

A、互补性

B、稳定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15.以下儿童个体发展的哪一特点体现了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

A.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B.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D.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16.“染于黄则黄,染于苍则苍”,这体现了学生明显的()

A.可塑性

B.依附性

C.向师性

D.自主性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教育必然促进人的发展

4.学校教育决定人的发展

5.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6.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7.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8.教育可以促进人的发展,也可以阻碍人的发展。

9.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

三、简答题

1、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哪些?

2、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四、材料分析:

(1)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曾根据名家传记和其它方面的材料,选取了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画家、音乐家在内的977位名人作为研究对象,他把对这些名人的调查结果同一般人的家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些名人的家属中,出名的父亲有89人,儿子129人,兄弟114人,共332人,而4000名一般人组中出名的亲属只有1人。因此,高尔顿认为人的智能高低是由遗传决定的。

高尔顿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第五章教育制度

1、义务教育的本质特征是()

A.强制性 B.免费性 C.基础性 D.普及性

2、我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是在()

A.1985 B.1986 C.1993 D.1995

3、我国义务教育向着均衡、公平方向快速发展的标志是()

A.《义务教育法》的颁布 B.《教育法》颁布

C.《义务教育法》的修订 D.《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颁布4、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5.我国近代颁布的第一个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6.在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7.我国中小学实行的六三三学制首次规定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8. 在我国近代学制改革中, 提出“忠君、尊孔、尚公、尚式、尚实”、明显反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9.在我国学制改革史上,第一次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的学制是()

A. 壬子癸丑学制

B.壬戌学制

C.1951年学制

D.1958年学制

10.在我国学制改革中,提出“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和“三个结合”、“六个并举”具体原则的是()

A.1951年学制

B.1958年学制

C.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1. 规定改革办学体制,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体制的是

()

A.1951年学制

B.1958年学制

C.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2.我国当前中小学采取的学制是()

A.六三三制

B.五四三制

C.五三三制

D.六四三制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义务教育具有公共性

2. 义务教育由国家设立或批准的学校来实施,国家是办学的唯一主体

3.教育制度也就是学校教育制度

第六章教育目的

1.主张以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了()。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2.“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体现了哪种教育目的论?()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3.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

B.涂尔干

C.卢梭

D.杜威

4.以下不属于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是()

A. 裴斯泰洛齐

B.涂尔干

C.诺笃尔普

D.凯兴斯坦那

5. 1958年我国曾提出过“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两个必须”是指

A.教育必须为当前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社会活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工农相结合

6. 德育要赋予每个个体以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这体现了德育个体性功能的( )

A.政治功能

B.生存功能

C.发展功能

D.享用功能

7.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 )

A.智育等于教学

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

C.进行美育即实施素质教育

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

8.蔡元培说过“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阐明了美育的

()A.直接功能 B.教育功能 C.间接功能 D.超越性功能

9.蔡元培倡导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实质上是美育的__________的代表。( )

A.直接功能

B.间接功能

C.附带功能

D.超越性功能

10.教育是一种公共职能,学校之间特别是公立学校一般并不存在竞争,这体现了学校的哪一种独特性?( )

A.公益性 B.垄断性 C.独立性 D.非自愿性

11. 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有( )

A.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正常发育

B.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知识技能

C.参加各种体育竞赛,选拔运动人才

D.增强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教育目的即培养目标错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

2.教育目的即教育方针

正确答案:×

×[解析]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教育方针包括:教育工作的指导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两者不是一回事。

3.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在一定程度上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正确答案:

正确。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它是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根本指针。教育方针一般由三部分组成:(1)教育的性质和方向;(2)教育的目的;(3)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和方法。由此可见,教育方针包含了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和基本内容。教育方针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教育目的是国家或政党制定教育方针的前提,一定的教育方针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因而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的关系,可以看成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4.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不应该有教育目的

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并非指教育过程中不存在着任何目标,而是他用来反对教育的外部目的,藉以提倡教育的内在目的的代名词。他对“教育目的”有关理论的阐释,虽然能为我们提供一定程度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展现一个认识教育目的的新视角,但其理论论证的自相矛盾以及实践指导价值的缺乏,足以使我们对其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产生怀疑。5.五育并举意味着德智体美劳必须平衡着力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2、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3、学校体育的任务有哪些?

4、简述美育的功能。

四、材料分析:

(1)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头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近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

尔?卡耐基。

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第七章课程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学科课程的错误描述是()

A.课程体系按照学科的逻辑体系进行组织

B.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

C.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D.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以下表述与活动课程不符的是()

A.活动课程的倡导者是杜威

B.活动课程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中心

C.重视知识的逻辑顺序

D.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课程的一般结构是()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B.教育目的、学科目标、课程目标

C.课程目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

D.主题、任务、评价标准

4.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是()

A.社会、学校、教师

B.社会、知识、学生

C.学校、教师、学生

D.社会、学校、学生

5.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导力量是()

A.教师

B.学生

C.校长

D.专家

6.主张活动课程论、学校课程应该以活动为中心、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7.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课程体系主要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核心课程

8.以下哪项不属于隐性课程的特点()

A.非正式的 B.非预期性 C.计划性 D.非目的性

9.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中学课程的类型主要是()

A.分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核心课程

10.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初中课程的类型主要是()

A.分科课程

B.分科和综合相结合

C.综合课程

D.活动课程

11.在中小学的教学活动中,对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A.以直接经验为主

B.以间接经验为主

C.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并重

D.不需要直接经验,只需要间接经验12.在中学阶段开设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社会课程13.编写教材(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课程标准 D.课程说明14.赫尔巴特强调教育“三中心”,除了教师中心、教材中心以外还有()A.学生中心 B.活动中心 C.教学中心 D.课堂中心15.具体规定“学科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等”的是()A.课程标准 B.教科书 C.课程资源 D.课程计划16.按照课程设计的主体,课程可以分为()

A.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B.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C.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D.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

17. 我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属于()

A.分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核心课程

18. 在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艺术”、“科学”属于()

A.分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核心课程

19.以下学者中,不属于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的是()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斯宾塞

D. 布拉梅尔德

20.对活动中心课程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

B. 便于老师教学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C. 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D. 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1.对活动中心课程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

B. 便于老师教学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C. 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D. 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2.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

A. 校长

B.教师

C.学生

D.专家

23.以课程的表现形态为标准,可以将课程划分为()

A.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

B.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C.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D.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24.根据课程开发主体的不同,课程可以分为()

A.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

B.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C.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D.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25.以纲要的形式规定的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的指导性文件是()

A.课程计划 B .课程资源 C.课程标准 D.教科书

26.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被称为(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教学参考书

27.隐性课程的特征是()

A.目的性 B .计划性 C.组织性 D. 非预期性

28.以下属于隐性课程的是()

A. 教材

B. 因特网

C. 实验室

D. 师生关系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课程即教学内容

2.学科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3.隐性课程对学生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4. 课程计划既规定了学校开设的课程类别和顺序,也规定了课程的具体内容

三、简答题

1、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主要内容的优缺点

2、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主要内容和优缺点

3、简述影响课程开发的影响因素

4、简述中学课程的主要类型

5、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与内容

6. 简述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主要区别

7、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8、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9. 简述课程的组成部分

10.简要说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第八章教学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最主要的依据是()

A.教学目标 B.学生兴趣 C.教学内容 D.教师特点

2.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3.在学习教育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借助的是()

A.生产经验 B.生活经验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4.明确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赞可夫

5.主张教学必须遵循“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卢梭

6.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指定的学习内容,自己独立思考,理解概念、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是()

A.启发教学 B.发现教学 C.支持教学 D.合作教学7.《学记》中提出“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修”。这反映了()

A.巩固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8.“欲速则不达”“盈科而后进”等话语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9.古代普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集体教学 C.班级教学 D.复式教学10.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集体教学 C.班级教学 D.复式教学11.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集体教学 C.班级教学 D.复式教学12.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

A..夸美纽斯

B. 卢梭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13.对班级授课制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B.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C.有利于因材施教 D.有利于加强教学管理

14.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启发、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即是( )

A.练习法

B.实验法

C.谈话法

D.讨论法

15.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的突出作用在于()。

A.简明扼要地表现知识 B.直观性很强

C.提高了教学效率 D.使教学有效地贯彻了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16. 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A.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17.中小学“双基教学”中的“双基”指什么?()

A、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B、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C、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

D、基本原理和基本能力

18.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恰当地把握教学的难度和速度,这一教学基本要求贯彻的是教学的()

A.巩固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可接受性原则

19.“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是对哪条教学原则的描述?()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2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成绩的检查与评定21.()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 B.布鲁纳

C.苛勒 D.加涅

22.一节好课最根本的标准是()

A.目的明确 B:内容正确

C. 方法恰当 D: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23.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 )

A.发现学习教学法

B.探究—研讨法

C.纲要信号图教学法

D.暗示教学法

24.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 )教学原则

A.系统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5.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是( )

A.教学原则

B.教学方法

C.教学模式

D.教学组织形式26.讲授法的缺点在于()

A.不利于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B.不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C.容易束缚学生,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D.不利于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

27.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接枝如接知”体现了教学的(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28.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启发、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即是( )

A.练习法

B.实验法

C.谈话法

D.讨论法

29.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是( )

A.练习法 B.实验法 C.实习作业法 D.参观法

30.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各种技能和技巧的基本方法是( )

A.练习法 B.实验法 C.实习作业法 D.参观法

31.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了( )

A.系统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量力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2.前苏联教师沙塔洛夫提出的教学方法是()

A.探究—研讨法

B.发现学习

C.暗示教学法

D.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

33.将心理咨询的临床疗法引入教学领域,创立了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是( )

A.罗杰斯

B.卢扎诺夫

C.布卢姆

D.赞可夫

34.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教学方法是()

A.探究—研讨法

B.发现学习

C.暗示教学法

D.范例教学法

35.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要解决的课题,由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并对假设进行验证。这种教学方法是()

A.探究—研讨法

B.发现学习

C.暗示教学法

D.范例教学法

36. 教师广泛利用环境信息,上课如同游戏、表演,使理智与感情统一,调动和发掘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愉快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信息。这种教学方法是

()

A.探究—研讨法

B.发现学习

C.暗示教学法

D.范例教学法

37.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这体现了哪个教学原则?()

A.启发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D.系统性原则

38.《论语》指出“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这符合以下哪个教学规律?()

A.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B.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C.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D.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9.将学生按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小组合作学习

B.小班教学

C.复式教学

D.分层教学

40.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并对其进行理论分析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裴斯泰洛奇

D.卢梭

41.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

..的是()

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D.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

二、辨析题

1.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2. 备课是教师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活动

3.讲授法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属于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4. 班级教学的主要缺陷在于不易于因材施教

5.人类的认识规律是从实践开始的。因此,学生在校学习应该以直接经验为主

6.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7. 知识的积累必然促使个人能力的提高

8. 教学就是指上课

9.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为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也就是老师如何教的方法

10.罗杰斯所谓的“非指导性教学”是对传统的指导性教学的否定,即取消教师的指导

三、简答题

1、简述教学活动的本质。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之间是什么关系?

3、如何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4、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5、在教学活动中,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哪些要求?

6、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讲授法?

7、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8、简述教学工作的一般过程

9、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10、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11、一节好课的标准有哪些?

12、简述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13、布置作业的要求有哪些?

14、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5、简述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16、教学的任务有哪些?

四、材料分析

1.陈老师正在上地理课,却发现课代表王超这几天心不在焉,还不耐烦地把书翻得哗啦作响。这次陈老师忍不住了,便用提问法来“警告”他一下,没想到一连十来个问题没有难住他,陈老师增加了难度,涉及到他们未学的内容和课外知识,可王超还是能流畅地答出来。

怎么办?陈老师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能否让他不随堂上课,节约出的时间,自己去查阅资料,研究问题,学习更多的知识呢?

学校非常支持陈老师的想法,对王超实行了单科免修。

从此,每当上地理课时,学校图书馆里多了一位小读者,查阅地理资料,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全球气候的变迁、环境污染等等。陈老师呢,工作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重了:给王超提供相关的课题,指导他查阅相关资料,解答他提出的各处问题,教他撰写小论文。

一个学期下来,王超的小论文《植被保护与资源开发》一文获得全国中学生小论文评比优胜奖。

问题:

1.联系案例说明陈老师的做法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

2.如何理解王超的自主性学习?

3.结合案例说明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2.这是一堂写作课堂指导实录。

教师板书:1+1=1。学生窃窃私语,显出愕然的神色。

教师:大家觉得这个算式很奇怪吗?的确,它在数学上不能成立,但却能反映出现实生活的某种现象或揭示出某种哲理。谁在哪里见到过这个算式?学生思考后纷纷举手发言——在计划生育的宣传资料上见过。

教师:它表示什么意思?

——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教师:说得很好。只要大家开动脑筋,展开想象和联想,总能发现,世界上的各种事

物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再看一个算式教师板书:1+1+1=0。

教师:你们又能想到些什么?学生思考良久,纷纷举手发言。

——一滴水,一滴水,再一滴水,渗入泥土都不见。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一次抄作业,二次抄作业,三次抄作业,终不是自己的真才实学。——老师罚学生连续三天打扫卫生,可是学生思想不通,其教育作用等于零。接着老师组织学生讨论了“9+1≠10”这个式子所表示的意思。它可理解为:在10个人的集体中,如果有1个人能力特别强,或者有卓越的领导才能,那么这个集体发挥的能量就会超常;反之,如果其中的1个人与集体离心离德,甚至吃里爬外,那么这个集体的力量不仅会削弱,而且有可能被搞垮。教师还组织学生讨论了“9+1〉1+9”这个式子。它的意思是:9个人合唱由 1个人指挥,这种演唱准能成功;若1个人独唱由9个人指挥,那么独唱者肯定无所适从,演唱必定失败。

最后,教师就今天讲的内容要求学生写一篇相关的作文.

问题:这位教师主要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采取了哪些教学方法

3. 我就英语cock&clock这篇材料进行了认真备课,对上好这节课充满了信心。当我给学生板书单词“cock(公鸡)”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班上一个男孩子突然站了起来,恶作剧式的怪声怪气地向我问道:“老师,有没有母鸡啊?”全班立刻哄然大笑……当时我窘迫极了,作为一个新教师,从未遇到这种情况,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生气归生气,但我并未表现出来,经过短暂的思考,我有了主意……。我沉静地看着这个学生,继续对全班同学清晰地说:“同学们,在英语中,同样有cock(公鸡),也有hen(母鸡),chicken(小鸡)”,说着,将母鸡、小鸡的单词板书下来。这种做法,同学们感到意外,但他们很安静。我接着说道:“这位提问的同学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来,我要表扬你,但同时还要批评你,一是发言不举手,二是说话怪声怪气。同学们,你们知道说话的语气对表达词义的作用吗?”我又给同学们举出了几个同样的词语因语气不同可能会表达不同词义的实例。接下来的讲课非常顺利,同学们屏神静气的听讲,连那位顽皮的男孩子也安静地坐着,不好意思地看着我,仿佛是在向我道歉……。

材料中的“我”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试加以分析。

4. 阅读下列案例材料,详细分析案例中运用了哪条教学原则,结合案例谈谈该教师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我教《沙漠里的船》一课时,一个名叫颜江武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书上说,骆驼的嗅觉灵敏,不论什么地方有水,它都能找到,我看有些不科学。水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水既然没有气味,那骆驼怎能嗅得到呢?”我肯定了这个问题提得好,并鼓

励大家谈出自己的看法。不一会儿,一个同学蛮有把握地说:“有水的地方空气湿润一点,无水的地方干燥一些。如果骆驼的鼻子感到舒服,就知道哪儿有水。”有的说:“空气湿润和干燥,骆驼的鼻子很灵敏,可以凭感觉判别出来。”后来,颜江武同学的《骆驼“嗅”不到水源》发表在《小学生科普报》上,引起了一些小读者的兴趣。

5. 李老师引用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分析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社会处境,李老师解释道:“大户人家的酒肉多得发臭,而路上却有贫穷人被冻死的尸体……”还未说完,发现石磊举手。

“请问,有什么问题?”

“老师,我觉得你对杜甫诗句的解释不合理?”

“为什么?”

“因为从诗句中可以判断是冬天,既然能把人冻死,那么肉就不会发臭,怎么能闻到臭味呢?”

石磊说完后,教室里并没有炸开锅,同学们反而静静看着李老师,脸上露出惊奇的表情。李老师对学生的提问,也颇感意外,很快便镇定下来,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从气候特点上分析,石磊同学的提问是有道理的,老师也没注意到这一细节,所以一时也不能给大家作出科学的解释。这节课给大家留一个作业,去查找一些资料,下节课我们来共同解决这一问题。”

下课后,李老师查了一些资料,发现大多数与李老师在课上的说法一样,但李老师通过查字典发现“臭”的读音又读作“嗅”,解释为“用子鼻子辨别气味”。这样,正确的答案就清楚了。

第二次上课,李老师并不急于告诉学生结果,而是向学生要答案。

有的学生们说查到的资料与老师讲得一样。

有的学生说是因为大户人家的酒肉多得吃不了,每次把吃剩下的都倒在了茅坑里。

有的学生说……

李老师在听完同学的答案后,最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同学们,上次石磊同学的疑问是有道理的,原来的解释有误。‘臭’在此处应读‘嗅’,意思是大户人家的酒肉香味不停地飘出来,而路上却有贫穷人冻饿至死的尸骨。石磊同学善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希望同学们向他学习,努力培养自己的创造思维。”

事后,李老师又与石磊交谈,进行鼓励。石磊学习自信也大增,各科成绩提高很快。

问题:结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谈谈你对李老师的教学行为的评价。

问题:

案例反映了什么样的教学原则?

怎样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6. 于漪老师在上一节语文公开课时,当她讲到课文中“一千万万颗行星”时,一个同学发问:“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于老师见状便问大家:“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什么不用‘亿’而用‘万万’呢?”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没有人再发笑了,大家都认真地思考起来,并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大家讨论完后,于老师进行了总结。最后老师又问了一句:“请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的收获是怎么来的呢?大家要感谢谁呢?请让我们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大家把目光转向那位同学,对他鼓起掌来。

请分析上面教学片断中体现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第九章德育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在以下哪个阶段,儿童逐渐认识到规则可以改变,判断行为开始考虑行为的动机。()

A.前道德阶段 B.后道德阶段 C.他律道德阶段 D.自律道德阶段2.柯尔伯格认为,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形成人的()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3.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属于习俗水平的道德判断阶段是()

A.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B.快乐主义的定向阶段

C.“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D.普遍的道德定向阶段

4.德育是学生的知、情、意、行统一发展过程,这四个方面中,基础是()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5.德育是学生的知、情、意、行统一发展过程,这四个方面中,德育的目的是()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6.衡量人们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志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7.德育是学生的知、情、意、行统一发展过程,对这四方面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德育应在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培养,促进四方面全面协调发展。B.德育必须遵守知情意行的培养顺序

C.德育要针对学生的发展状况,因材施教

D.知、情、意、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8.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的一般顺序是()。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学前教育学专升本大纲

《学前教育学》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必修的基础课程,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升本考试课程。 《学前教育学》课程的考试内容、考核目标和考试命题充分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强调学生对本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考试内容的深度与学前教育专科生相应的知识面趋于一致。 Ⅱ、考试内容 总要求: 1、初步掌握有关学前教育学的一般概念、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及主要理论观点和实施原则。 2、运用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研究幼儿园教育现象和问题,并具有尝试解决幼儿园教育中新的矛盾和问题的基本能力。 Ⅲ、考试大纲 第一章学前教育学的对象、任务及发展 (一)考核知识点: 1.学前教育学和对象和任务 2.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二)考核要求: 1.了解学前教育学学科性质与特点,掌握相关概念。 2.了解学前教育学的学习、研究方法。 3.了解我国幼儿教育基本情况,掌握我国当前学前教育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一)考核知识点: 1.学前社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2.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二)考核要求: 1.了解世界及中国幼儿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掌握有关重大事件及相关幼儿教育家的学说。 2.了解世界幼儿教育的产生的历史背景,掌握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3.了解世界幼儿教育的发展的原因,掌握蒙台梭利、杜威和克鲁普斯卡亚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 4.掌握世界幼儿教育现状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第三章学前教育和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 (一)考核知识点: 1.学前教育和其他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2.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二)考核要求: 1.了解遗传、环境和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2.了解几各教育和发展的理论。 3.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 第四章教育目的与学前教育任务 (一)考核知识点: 1.我国的教育目的

教育学各章练习题

《教育学》第一章 一、单选题 1. 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2.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3. 宏观的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 4. 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是(夸美纽斯) 5. 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大教学论》) 6.《大教学论》的作者是(夸美纽斯) 7. 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作者是(赫尔巴特) 8. 构建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的是(赫尔巴特) 9. 提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的是(杜威) 10.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 11.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中具有永恒意义的范畴的根本原因(同上题) 12.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是(人类劳动的进行) 13.标志着教育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一般的社会交往活动相分离,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形态,具有了独特的社会功能的是(学校出现) 14.在中国,根据文献在夏朝的学校,称为(“庠序”) 15.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16.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是(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17.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是(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18.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的教育实践) 19.《理想国》的作者是(柏拉图) 20.《教育过程》的作者是(布鲁纳) 21.倡导发现学习观点的是(布鲁纳) 22.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 23.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24.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是(《普通教育学》) 25.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的是(实用主义教育) 26.“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提出者是(杜威) 27.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是(赫尔巴特) 28.“教育即生长”这一论断的提出者是(杜威) 二、多选题 1. 到目前为止,关于教育起源问题,较有影响的说法有() A. 生物起源论 B. 心理起源论 C. 劳动起源论 2.教育产生的必要条件是() B. 人类劳动的进行 C. 语言的形成 3.在周朝,为我国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学校已普遍建立,学校分为 A. 国学 C. 乡学 4.在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周朝,国学可分为() A.大学 E.小学 5. 在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周朝,乡学可以分为() A. 塾 B. 庠 C. 序 D.校

最新教育学心理学试题以及答案

最新教育学心理学试题以及答案 想参加教师资格证测试的伙伴们是不是对教育学和心理学这两 学的试题有点担忧呢?下面是收集的最新教育学心理学试题以及答案,欢迎阅读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C)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B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 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 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 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D)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B)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C)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A)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C)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C)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B)

学前教育学知识点

第八章学前教育的十大基本方法名词解释: 1、直观形象法: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即教师采用直观教具或各种电化教育手段等,组织儿童开展观察(物体和现象)、欣赏、演示、示范和范例等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这种方法符合直观性教学原则和儿童思维的特点。P161 2、观察法:观察法是教育教学直观形象法之一,运用观察活动进行教学的方法。P162 3、演示法:是教育教学直观形象法之一,即教师在教学中出示实物或教具,进行示范性操作。P162 4、示范法:是直观教学方法之一,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或教学表演,为儿童提供具体模仿的范例。P163 5、范例法:也是直观形象法之一,指采用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供儿童直接模仿和学习。P163(注:此知识点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6、参观法:参观法是与直观形象法有关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它是为受教育者提供真人真事真实场合作为教育环境的一种现场学习法。P164 7、教育活动游戏化: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儿童对游戏的本能偏爱,满足儿童爱玩、好玩的天性,以游戏的形式和方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P166(注:此知识点还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8、语言法:是儿童教师最常用的和最普遍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即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对儿童进行说教、指导、劝说等,以达到相应的教育目的。P168 9、故事法:是指幼儿园运用故事这种首都向儿童进行教育的方法。P168 10、讨论法:是儿童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讨论法主要是儿童通过

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一些不了解的问题、认识模糊不清的问题、困难的问题、相互关系中矛盾的问题,甚至有错误看法的问题等,发表意见、共同议论商讨、相互启发和补充,从而获得正确、统一的认识。P169 11、移情法:强调认知——情绪系统的交互作用,综合运用认知提示、情感换位、巩固深化和情境表演等技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展开儿童认知和行为的教育。 P172 12、角色扮演法:是指模拟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景,让儿童扮演其中的角色,尝试从该角色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体验情感,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教师指导,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掌握与角色相适应的行为及规范。P175(注:此知识点还以选择题形式出现)13、环境体验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或教育要求,创设相应的环境条件,让儿童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甚至在体验环境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发展。P181 14、行动操练法:是指组织儿童反复练习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从而巩固其知识经验、形成简单技能和行为习惯的方法。P184 15、发泄法:是指教师为儿童提供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儿童通过自身的动作或活动,去发泄体内积聚的生理或心理能量以达到生理或心理方面新的平衡。P187 表扬鼓励法:是指对儿童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和奖励,从而使儿童的正确行为得到强化的方法。 P189 16、批评法:是指对儿童行为表现给予否定性评价,即对儿童不良行为或习惯表示不满意,并使他们明辨是非,知道怎

教育学第五章试题及标准答案

教育学第五章试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2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A.潜在性 B.现实性 C.特殊性 D.可塑性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A.《学记》 B.《师说》 C.《论语》 D.《春秋》 3.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动力 B.动机 C.条件 D.基础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于()。 A.1978年 B.1985年 C.1993年 D.1995年 8.当代教师素质能力的集中体现是()。 A.教师的个人修养 B.教师的专业素养 C.教师的品质 D.师生关系 9.教师的教育素养基本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二是教育技巧。 A.教育理论 B.教育手段 C.教育思想 D.思想品质 10.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学科专业素养 B.教育专业素养 C.品德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11.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A.管理能力B.控制能力 C.教育能力 D.研究能力 12.“为人师表”是说教师必须具备()。 A.专业意识 B.专业态度 C.专业技能 D.专业品质 13.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A.条件 B.任务 C.途径 D.结果 17.提出“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的教育家是()。 A.列宁 B.加里宁 C.苏霍姆林斯基 D.陶行知 18.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A.管理学生权 B.科研学术活动权 C.民主管理权 D.教育教学权 19.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 A.高等教育 B.在职培训 C.继续教育 D.终身教育 20.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A.权利 B.威严 C.权威 D.人格力量 21.“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22.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创新开拓 23.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 A.教师职业的出现 B.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 C.教育立法的规定 D.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 27.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 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 C.专门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28.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的决定颁布始于()。 A.1985年 B.1989年 C.1993年 D.1995年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背诵版)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背诵版)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7、强调教育学是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中(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中国学前教育史知识点及各章练习

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 考核知识点 (一)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二)古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三)古代宫廷的儿童教育(四)古代的胎教(五)古代儿童教材 考核要求 (一)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1.识记: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主要内容2.领会: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形式是儿童公育 (二)古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1.识记:(1)家庭教育的内容(2)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2.领会: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 3.应用:分析总结我国古代学前家庭教育的主要经验和局限 (三)古代宫廷的儿童教育 1.识记:保傅制度与三母制度 2.领会:宫廷儿童教育的意义(四)古代的胎教1.识记:胎教的内容和方法2.领会:中国古代胎教的作用与目的 3.应用:对中国古代胎教学说的评价 (五)古代儿童教材 1.识记:古代幼儿诗歌的类型和特点2领会:古代幼儿故事、歌舞和游戏教材的内容及特点 主要知识点汇总: 第一节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 一、远古时期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 1、在原始社会,对儿童的教育也是由整个群落承担的,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成为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 2、在原始社会,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其教育内容均与儿童今后将要参加的集团内共同的生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除生活教育、劳动教育和美育外,原始社会对儿童的公育内容还包括思想教育,主要是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 二、原始社会后期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 1、在原始社会会后期,确切的说大约在五帝时期,我国原始社会进入了部落联盟与军事民主制阶段,历史即将跨入阶级社会的门槛,这是产生了名为“庠”的

教育机构。 据史料记载,“庠”是虞舜时代的学校名称,从严格意义上讲,“庠”还只能说是学校的雏型,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寓的机构或场所。 2、在原始社会,教养新生一代的任务通常主要是由老年人承担,因此,庠后来又具有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养的功能。并且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这种功能越来越占据主要地位,使它成为学校的萌芽,或成为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的专门机构。 3、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 (1)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 (2)原始群落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3)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是与儿童日后将要进行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 (4)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采取口耳相传,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教育的方法。 第二节奴隶社会儿童的学前教育 在社会发展的这一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国家机构的建立,文字的出现,学校开始产生。 一、奴隶社会学前教育计划的制定 1、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是奴隶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奴隶社会学前 教育实施的较成熟时期。在当时,人们甚至已经能够按照婴幼儿年龄大小来制定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实施学前教育的计划。 2、《礼记·内则》中记载的学前教育计划作为我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 育的记录,不仅是当时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标志,而且对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实施产生过一定影响。 二、奴隶社会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 1、宫廷学前教育的含义: 宫廷学前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以处于学前年龄的世子为教养的对象,由朝廷委任德高望重的官员担任教师,在宫廷内实施的教育。从广义上讲,它包括实施于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和实施于各诸侯王宫内的学前教育。不过通常所言的宫廷学前教育,是指针对太子实施于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

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练习题

第四章学生与教师练习题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2、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特定的()属性的人。 A、自然 B、社会 C、实践 D、现实 3、为了有效地把自己对教育内容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有() A、高度的政治觉悟 B、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C、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 D、良好的人际文化 4、就教育专业素养而言,教师除了要有先进的教育理论和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5、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 A、现实性 B、潜在性 C、可塑性 D、普遍性 6、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动力 B、前提 C、条件 D、基础 7、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8、教师的行为举止之所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因为学生具有() A、依赖性 B、向师性 C、背师性 D、示范性 9、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 C、《教师资格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0、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

教育学心理学超级题库(全)-含答案

教育学心理学超级题库(全)-含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学前教育学必记知识点(一)

第一章学前教育及其发展 第一节学前教育的内涵 一、学前教育的概念 学前教育主要是指对0~6岁年龄阶段的儿童所实施的教育,学前教育包括0~3岁的早期教育和3~6岁的幼儿教育。 广义的学前教育:能够影响和促进儿童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意志、性格和行为等方面发展的活动。 狭义的学前教育:指学前教育工作者整合儿童周围的资源,对0~6岁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活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二、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 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分为学前家庭教育和学前社会教育(也叫学前公共教育)。 学前家庭教育的特点:领先性,长久性,单独性,随意性,随机性。 学前社会教育的特点:群体性,目标性,计划性,多样性,专业性。 第二节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 一、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 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苏格兰的纽兰纳克创办了一所幼儿学校,以教育为主要任务。也是历史上第一所为工人阶级子女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 1837年,福禄贝尔在德国勃兰根堡开办了一所招收1~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原意为“儿童的花园”),他被称为“学前教育之父”。福禄贝尔创办的幼儿园时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机构。 二、国外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 1、学前教育机构的规模化 2、学前教育机构多样化 3、教育质量的提高 4、学前教育手段现代化 三、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 (一)我国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的诞生 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是1903年张之洞在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1904年清政府将其改为武昌蒙养院)。 (二)旧中国的幼儿教育 陶行知——南京燕子矶乡村儿童团(抨击旧中国的幼儿园害了三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提倡“生活化,平民化”的教育)。 张雪门——北平香山慈幼院 (三)新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1、历史的转折

《护理教育学》第一章 至第五章练习题

《护理教育学》第一章至五章练习题 人文教研室丁素娇 护理学第一章练习题 一、概念 1.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可界定为: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制度保证的,有目的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身心发展: 3.最近发展区 4.护理教育学 5教育学 二、单项选择 — 1.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te",原意是导出,也即是对人进行某种引导。西方教育家对教育概念有不同的表述,其中,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就是经验的不断改造”是以下哪位教育家() A.斯宾塞; B.杜威; C.裴斯泰洛齐; D.夸美纽斯 2.认识身心发展速度的不均衡性,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故,心理学家就提出了,把身体或者心理的某一个方面技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和发展的时期,称之为() A.最近发展区; B.青春期; C.关键期; D.心境化 年10月,我国第一所培养高等护理人才的学校出现,学制4--5年,学生毕业后授予学士学位。这是学校是() A.福州医院开办的学校; B.南京国立中央高级护士职业学校; 。

C.中央红色护士学校; D.北京协和医学院高等护士学校。 4.护理教育的任务不包括() A.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 B.开展护理科学研究和护理教育研究; C.发展社会服务项目; D.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素养。 三、多选 1.青年期的心理发展特征,情感丰富、细腻、情感体验错综复杂,在表现上具有以下()特点。 A.心境化; ) B.文饰; C.内隐; D.社会性; E.多面性 2.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有多种,主要有() A.遗传; B.个体后天因素; C.环境; D.个体实践活动; E.教育。 ~ 四、填空题 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也是教育的本质属性,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教育的两大功能------ 和。 2.根据我国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现行的护理教育制度,毕业会护理教育采取两种方式进行,即和。 3.护理教育学是护理学学科体系中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一门将

学前教育学各章知识点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对象、任务及发展 一、填空 1.教育是人类为了,使之能够通过学习,掌握生存的知识和技能,适应的一种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 2.这种贯穿人的一生和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的教育称为教育。 3.学前教育的价值,它具有性,性,性。 4.学前教育的性质是、、三者的整合。 5.学前教育泛指至6岁前儿童的教育,包括教育、教育和教育。 6.我国古代就有一些思想家总结了儿童出生后家庭教育的实践经验,如著的《》。 7.世界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的作者是。 8.对0~3岁儿童的教育称为教育,3~6岁儿童的教育称为教育。 9.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是以她的为依据的。她认为儿童自身具有发展的能力,教师的任务在于提供一个适宜的。 10.创办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教育家是。 11.著有《新幼稚教育》的幼儿教育家,曾在北平主办。 12.学前教育是从德国教育家开始创立的。 13.古罗马教育家,提出人的教育应从摇篮里开始。 二、选择 1.世界上第一次提出学前公共教育主张的是()。 A.柏拉图 B.孔子 C.亚里士多德 D.康有为 2.世界上第一个做出年龄分期尝试的思想家是()。 A.柏拉图 B.孔子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3. 世界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是()。 A.《学记》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母育学校》 D.《三字经》 4.在我国第一次提出实施公共学前教育的人是()。 A.陈鹤琴 B.孔子 C.蔡元培 D.康有为 5.主张“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陶行知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三、辨析 1.花钱让孩子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可算是一种有利的投资。 2. 儿童早期既有学习的需要,而且也有学习的能力。 四、名词 1.学前教育学 2.教育 五、简答 1.简述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2.简述蒙台梭利关于学前教育的基本观点。 3.简述陈鹤琴对我国学前教育的主要贡献。 六、论述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一、填空 1.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新拉纳克创立,这是他在历史上为式人阶级创办的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

教育学第五章 教育目的(附答案)

第五章教育目的练习题 一、单选题: ⒈197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 ) A.生产相结合 B.劳动相结合 C.生产劳动相结合 D.工农业生产劳动相结合 ⒉当前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 ) A.体育 B.体育、美育 C.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D.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⒊美育即() A.审美教育 B.艺术教育 C.社会美教育 D.自然美教育 ⒋教育目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A.导向作用 B.选择作用 C.激励作用 D.定位作用 ⒌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有: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 A.监督作用 B.评价功能 C.教育功能 D.全面发展功能 ⒍认为个人价值高于一切,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职能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到影响。这种观点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个人全面发展学说 D.个人社会本位论 ⒎认为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教育目的就是为社会服务。这种观点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个人全面发展学说 D.个人社会本位论 ⒏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思想 B.教育制度 C.教育目的 D.教育方法 ⒐教育目的要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是() A.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 B.教育怎样去培养人 C.教育内容 D.教育的方向 ⒑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也是() A.美育 B.体育 C.智育 D.德育 ⒒检验和衡量教育工作好坏,主要看,()是否得以实现。 A.教育目的 B.教育价值 C.教育思想 D.教育理论 ⒓教育方针的有关规定表述了国家的()。 A.教育目的 B.教育性质 C.培养目标 D.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⒔从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方针看,我国教育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是()。

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

教师专业知识试题:精选知识点练习 1.中学生学完英语单词后,教师要求他们课后立即背诵。这里教师所运用的记忆规律是( )。 A.多感官参与 B.学习程度适当 C.复习方式的多样化 D.及时复习 2.西周时期学校教育的基本容为“六艺”,“六艺”包括( )。A.礼、乐B.射、御C.文、算D.书、数 3.属于我国普通教育学校教学任务的是( )。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D.提高学生在课外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 4.墨家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认为主要有三种途径( )。A.亲知B.熟知C.闻知D.说知E.见知 5.兼容班级上课与个别教学的优点,将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道尔顿制 B.兰贝制 C.特朗普制 D.文纳特卡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在现代教育中,教育活动的重心由教师转向教材。(判断题) 8.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判断题) 9.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判断题) 10.具有场独立认知方式的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判断题) 正确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2.【答案】ABD。 3.【答案】ABC。 4.【答案】ACD。中公专家解析:墨家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其中“说知”是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 5.【答案】C。 6.【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尊师爱生、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教学相长出自《学记》。 7.【答案】×。中公专家解析; 在现代教育中,教育活动的重心由教师转向学生。8.【答案】×。 9.【答案】×。10.【答案】√。 2015教师招聘《教育学》班级管理单选题练习三 1、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答案:B 2、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 )A、任课教师B、班主任C、教导处D、校长答案:B 3、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B、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级风气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D、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答案:B 4、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是( )。 A、班主任工作总结 B、建立学生档案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答案:D 5、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 )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A、学校B、教师C、教育容D、学生答案:D 6、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答案:A 7、班级建设设计以()最为重要。A、实现目标的途径B、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C、实现目标的工作程序D、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答案:D 8、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A、交往B、学习C、课堂D、课外活动答案:A 9、教学管理的核心是()A、教学思想管理B、常规管理C、教学质量管理D、教学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答案:C 10、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 ) A、“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 B、“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C、型的领导方式 D、型的领导方式答案:A 11、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 A、共同的奋斗目标 B、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部的矛盾斗争 D、共同的活动答案:A 12、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

学前教育学知识点

学前教育学 第一章导论 1、学前教育:是对胎儿至进入小学前的儿童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 2、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提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3、学前教育学的学习与研究方法 (1)调查法:是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源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教育建议的一种研究方法。 (2)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3)实验法:是教师根据研究的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4)个案研究法:是教师利用观察法、调查法、作品分析法等方法对班级个别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提示儿童发展的普遍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4、了解学前教育思想的的产生和发展脉络

(1)、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理想国》、《法律篇》(2)、亚里斯多德(古希腊哲学家):《政治学》、《伦理学》 (3)、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大教学论》、《世界图解》 (4)、卢梭(法国教育家):《爱弥儿》 (5)、裴斯泰洛齐(瑞士教育家):《林哈德和葛多德》、《葛多德是怎样教育他的子女的》 《母亲读物》 5、熟知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 (1)福禄贝尔:德国学前教育家,1840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并撰写了《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等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理论,他对于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做出了巨大贡献。 (2)《世界图解》是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 (3)蒙台梭利教育法 (4)陶行知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强调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护理教育学》第一章至第五章练习题(1)

护理教育学》第一章至五章练习题 人文教研室丁素娇 护理学第一章练习题 一、概念 1. 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可界定为: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制度保证的,有目的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 身心发展: 3. 最近发展区 4. 护理教育学 5 教育学 二、单项选择 1. 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 educate",原意是导出,也即是对人进行某种引导。西方教育家对教育概念有不同的表述,其中,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就是经验的不断改造”是以下哪位教育家() A. 斯宾塞; B.杜威;C裴斯泰洛齐;D.夸美纽斯 2. 认识身心发展速度的不均衡性,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故,心理学家就提出了,把身体或者心理的某一个方面技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和发展的时期,称之为() A. 最近发展区; B青春期; C关键期; D.心境化 3.1920年10月,我国第一所培养高等护理人才的学校出现,学制4--5年,学生 毕业后授予学士学位。这是学校是() A. 福州医院开办的学校; B. 南京国立中央高级护士职业学校;

C. 中央红色护士学校; D. 北京协和医学院高等护士学校。 4. 护理教育的任务不包括() A. 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 B. 开展护理科学研究和护理教育研究; C. 发展社会服务项目; D. 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素养。 三、多选 1?青年期的心理发展特征,情感丰富、细腻、情感体验错综复杂,在表现上具有以下()特点。 A. 心境化; B文饰; C内隐; D.社会性; E多面性 2.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有多种,主要有() A遗传; B. 个体后天因素; C环境; D.个体实践活动; E教育。 四、填空题 1.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也是教育的本质属性,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教 育的两大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根据我国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现行的护理教育制度,毕业会护理教育采取两种方 式进行,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护理教育学是护理学学科体系中一门新兴的_________ 学科,它是一门将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库 含答案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中(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教育学第五章知识要点罗列与练习题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学第五章》练习题 第一节学校 一、学校教育活动 1、学校产生的条件:生产力水平、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离、文字、国家产生。 2、我国最早的学校。夏朝(文献记载)或者商朝(甲骨文记载) 3、学校教育活动的运行机制 4、动力系统。需要、动机、目的、教育目标(其中需要是原动力) 5、工作系统。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手段(内容、方式) 6、监控系统。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都需要监控制。 考点:了解学校产生的条件及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时间;了解需要是动力系统的原动力;了解监控系统的内涵。 二、学校文化 1、学校文化的含义 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详细阐述见教材) 2、学校文化的特点 (1)、以有形物质为载体的无形文化; (2)、软约束文化; (3)、相对稳定和连续的文化; (4)、个性文化。 3、学校文化的功能(详细阐述见教材) (1)、导向功能 (2)、约束功能 (3)、凝聚功能 (4)、激励功能 考点:注意对学校文化功能的判断,能做到给出一个事例或者一段言论能够判断出体现的是学校文化的什么功能。 第二节学校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 1、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它包括: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体系;教育机构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 2、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 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人口的状况。 4、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 5、原有学制和外国学制的经验。 6、民族传统和文化传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