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华师范大学美学试卷

西华师范大学美学试卷

西华师范大学美学试卷
西华师范大学美学试卷

1、被称为“美学之父”的美学家是()

鲍姆嘉登

维柯

亚里士多德

孟子

2、美学发展经历的第一阶段是指()

A、审美意识的形成

B、审美观念的形成

C、美感的出现

D、联想的形成

3、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探求美,其核心的理论取向在于()

A、坚持了美的客观属性

B、坚持把美归结为人的某种主观心意

C、科学地把握住了美来自于人的主观心意这个特点

D、符合了人们的审美实际经验

4、最早从数关系出发探讨美的本质的是()

A、普列汉诺夫

B、毕达哥拉斯学派

C、别林斯基

D、狄德罗

5、提出“美育代宗教”的是()

A、王国维

B、毛泽东

C、蔡元培

D、贺拉斯

6、第一次明确提出“审美教育”概念的是()

A、亚里士多德

B、孔子

C、席勒

D、但丁

7、最早提出“诗言志”的著作是()

A、《论语》

B、《尚书·尧典》

C、《左传》

D、《礼记·乐记》

8、正式提出“崇高”范畴并系统探讨的是()

A、爱迪生《论想象的快乐》

B、博克《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起源之哲学的研究》

C、康德《判断力批判》

D、朗吉弩斯《论崇高》

9、在文学艺术中的美学意义和价值在于()

A、化丑为美

B、以丑衬美

C、再现生活丑

D、丑在充分表现自己中否定自己

10、下面审美联想中属于相似联想的是()

A、“万物皆有托,孤立独无依。”

B、“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C、“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D、“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

11、从古至今,美学家对美感的看法有很多分歧,但他们都肯定()

A、美感必须依赖于人的理智

B、美感必须依赖于人的感官

C、美感必须依赖于人的行为

D、美感必须依赖于人的情感

12、艺术的核心功能是()

A、载道功能

B、实用功能

C、伦理功能

D、审美功能

13、王国维所谓艺术意境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镜”是指()

A、前者体现“天人合一”的意境,后者体现“天人对立”的意境

B、前者说明的是完全自然而然的意境,后者说明的是艺术家创造的意境

C、前者是“隐我”,后者是“显我”,但都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意境

D、前者指自然美中的意境,后者指艺术美中的意境

14、“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的景色都没有感觉”,这说明()

A、穷人没有审美能力

B、穷人没有与美景建立自由的审美关系

C、自然美景与人无关

D、自然的美来自于人的主观臆想

15、“世界历史形式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喜剧”的提出者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黑格尔

D、康德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五个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

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有()

A、美的本质和起源理论

B、美的规律的理论

C、异化劳动与审美活动相互关系的理论

D、美的自然属性理论

E、美的社会属性理论

2、美学作为独立学科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A、专门的美学著作的出现

B、庞大的研究队伍的出现

C、独立研究对象和范围的出现

D、产生了较大范围的影响

E、产生了较多的追随者和信奉者

3、美感与动物性感觉的差异表现在()

A、美感不只是生理现象,更是社会现象

B、美感超越了生理层面,主要是精神性心理活动

C、美感完全不需要生理感觉

D、美感使感觉具有了精神意义

E、美感具有积累性和连续性

4、喜剧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A、幽默

B、讽刺

C、相声

D、小品

E、戏剧

5、现象学美学家罗曼·英加登划分为四个层次,它们包括:()

A、符号

B、语音

C、语义

D、图式

E、客体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2、审美范畴:

3、符号说:

4、优美:

5、艺术敏感:

四、判断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对每小题列出的观点或内容先做出正确、错误或片面的判断,再扼要说明理由。

1、“美是生活”。

2、现实生活中的悲剧不能成为审美对象。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要说明崇高的本质及意义?

2、简要分析美感的深层心理特征。

3、简要说明美育的目的和作用。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举例分析艺术意象的创造和生产。

2、结合具体审美现象论述美的形成和创造所依赖的基本层次。

附: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A

2、A

3、B

4、B

5、C

6、C

7、B

8、D

9、D 10、B 11、B

12、D 13、C 14、B 15、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列出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ABC

2、AC

3、ABDE

4、AB

5、BCDE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是德国著名美学家黑格尔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著名命题。(0﹒5分)黑格尔继承和发展了美是理念的说法,强调美一方面是理念,另一方面必须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就是通过感性的形象来满足理念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2分)黑格尔的观点突破了把美看做永恒理念的观点,但仍然把世界和美首尾倒置了。(0﹒5分)

2、审美范畴:指人们在长期审美活动中形成的、能帮助人们认识和掌握审美现象的一些使用最普遍、最基本的种类概念。(2分)主要有崇高、优美、悲剧性、喜剧性、丑等。(1分)

3、符号说:这是20世纪美国美学家苏珊·朗格关于艺术本质的著名论断。(0﹒5分)她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是一种非逻辑非抽象的符号,能表现与人的生命本质相关联的普遍情感。(2分)这种说法将艺术的本质与人的符号本质联系起来,有较大的理论意义,但具有把艺术的本质非社会化、非历史化的倾向。(0﹒5分)

4、优美:优美是基本的审美范畴之一,它人类活动中目的和现实的一致,是真与善的统一,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它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一种和谐关系,其本质在于人与世界的和谐共存,是人对这种和谐状态的情感肯定。(2分)优美的事物在感性形式方面具有小巧、柔和、精致、圆润、清新、舒缓、宁静等品格。(1分)

5、艺术敏感:主要指主体感受生活、欣赏艺术、体验和孕育意象的敏锐性和悟性。(2分)它是艺术家感受、体验世界,孕育审美意象的基础和起点,是艺术家生产意象的必备条件。(1分)

四、判断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对每小题列出的观点或内容先做出正确、错误或片面的判断,再扼要说明理由。

1、片面(或错误)。(1分)首先,人生活在生活中,把自己的本质对象化在生活中,因此,对人来说,生活就是美,这符合生活的常识;(2分)其次,“美是生活”的论断违背了生活的辩证法。因为生活中有美也有丑,我们无法说凡是生活都符合人的本质,凡是生活都是美的,只能说美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美离不开生活。(2分)因此,美与生活是不同的,美是构成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生活与美不能等同。(1分)

2、错误。(1分)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不等于生活悲剧,但这并不排除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成为审美对象,给人带来美学意义上的悲剧感的可能性。(1分)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往往含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人们往往也可以对它们采取伦理或审美等不同角度的把握,对那些体现了悲剧本质的生活现象,人们是可以采取审美态度的。(1分)只要现实生活中的对象本身的感性生命虽遭受摧残与毁灭而在精神上具有不朽的意义,展示了正义精神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体现出悲壮激越的情调,便同样可以进入审美领域,成为审美对象。(2分)完全反对生活中悲剧可以成为审美对象的说法,把悲剧的本质停留在了悲剧性的现象,没有深入体验现象之下的冲突本身是否具有悲剧性。(1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崇高是人的本质力量经由对象的震撼和压抑而获得的显现。其形式和内容超过了主体的感受力和想象力,面对它,主体的本质力量受到遏制,但主体以整个人类文化的精神教养和理想与对象搏斗,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舒展,从而感到自己的提高和胜利。因此,崇高既是客观世界存在的宏大现象,又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显现,二者缺一不可。(3分)

崇高是美的一种基本形态,尽管它和优美给人的心理感受不同,但都给人以审美的愉悦:从美的实际现象看,优美和崇高的事物都激发我们愉悦的情感;从审美需要看,人们对优美和崇高都需要;从艺术角度看,艺术家的创作和欣赏者的接受,崇高和优美都大存在,都满足人们对审美的要求。(3分)

历来的美学家都强调人的精神力量在崇高感中的作用。对崇高的欣赏,有助于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卓越与高超,有助于挽救时代的颓风。(2分)

2、作为审美主体的人既是情感的,也是理性的;既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既是现实的,也是历史的;人是矛盾的集合体,美感欣赏受这些矛盾的影响,呈现出一系列矛盾统一的内在心理特征,具体包括(3分):生理与心理矛盾的统一。(1分)个性与社会性矛盾的统一。(1分)具象性与抽象性矛盾的统一。(1分)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矛盾的统一。(1分)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矛盾的统一。(1分)

3、美育是人类全面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的一个重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培养人。(1分)具体说来,美育使人精神上获得解放与自由,把人从自然物质世界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上升到精神的理想境界,进入一种顺任自然,与天地同体的和谐境界。(1分)美育可以承担理性与感性的桥梁,通过它,人能够超越各种限制对心灵的压抑,使感性获得张扬,同时获得理性和精神的自由,实现人性的完善。(2分)因此,审美教育主要培养人们对美的热爱,感受生活的乐趣,提高生活的情趣,激发生活的崇高目标。(1分)具体说,美育着重培养人的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水平和审美创造力。(3分)

评分标准:要点齐全,且能够给要点一定解释的给全分,否则酌情适当扣分。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意象是艺术存在的核心,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这个复杂的过程可以分为意象的孕育与意象的生产两个阶段。(1分)

意象的孕育是艺术活动的开端。意象的产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是主体意识和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1分)(1)主客体之间的感动关系是孕育艺术意象的内在动力。(1分)(2)艺术家的“虚静”状态是孕育艺术意象的必备条件。(1分)(3)艺术家创作冲动的出现,使主题和客体逐渐进入审美状态,艺术意象在不断孕育中逐步成形。(1分)主客体的交融,进入审美自由状态,才能使意象得到最好的孕育。(1分)

意象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中的意象得到物态化和物化的表达,使艺术意象进一步完善并获得形式符号和物质实体,使艺术品最终产生。这里的生产包括意象由孕育到分娩,从无到有,也包括使意象完成工艺制作,这都与艺术品的产生相关。(2分)首先,从无到有就是艺术家运用意象思维将意象酝酿推向完整的作品;其次,从无到有指意象的内容获得符号形式;再次,从无到有指意象在生产中找到饿最佳的形式、质料表达;最后,艺术意象的创造也是一种生产,需要一定的工艺性制作,凝聚了人类的智慧、劳动和技巧。(3分)

艺术意象的生产使艺术品获得了物态化的存在,为人类审美经验的交流和传播奠定了基础。(1分)

评分标准:要点齐全,且能够给要点一定解释和分析的给全分,否则酌情适当扣分。

2、美的形成和创造是多层次积累所形成的一个开放系统。(1分)这些层面主要表现为:(1)自然物质层。(2分)(2)知觉表象层。(2分)(3)社会历史层。(2分)(4)心理意识层。(2分)其中,自然物质层决定了美的客观性质和感性形式,知觉表象层决定了美的整体形象和感情色彩,社会历史层决定了美的生活内容和文化深度,心理意识层决定了美的主观性质和丰富复杂的心理特征。(3分)

评分标准:要点齐全,且每个要点能够有解释、分析,又联系了实际的给全分,否则酌情适当扣分。

《美学》试卷&2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 分)在每小题列出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曲线为美,蛇形线最美”的是()

A、亚里士多德《诗学》

B、威廉·荷加斯《美的分析》

C、黑格尔《美学》

D、康德《判断力批判》

2、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是()

A、唯物反映论

B、唯物史观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3、在历史上,美学长期被看作()

A、伦理学的分支

B、文学的分支

C、哲学的分支

D、人类学的分支

4、美的问题性质在于()

A、美是不可定义

B、美是事物的客观属性

C、透过美的现象探讨美的本质

D、美就是美的东西

5、中国最早将教育分为德育、智育、美育的是()

A、孔子

B、毛泽东

C、李大钊

D、王国维

6、艺术品最基本的必要条件是艺术品必须是()

A、人工制品

B、自然物品

C、物质产品

D、意识产品

7、“细雨鱼儿飞,微风燕子斜”描绘的是()

A、优美景象

B、崇高景象

C、悲剧景象

D、喜剧景象

8、将“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的是()

A、康德

B、朗吉弩斯《论崇高》

C、黑格尔

D、博克

9、“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这个论断的提出者是()

A、马克思

B、黑格尔

C、恩格斯

D、鲁迅

10、从古到今,美学家对美感问题有许多分歧看法,但都肯定()

A、美感就是生理快感

B、美感是无欲念的感觉

C、美感离不开感觉器官

D、美感是先天共通感

11、马克思确立美育基本任务的角度是()

A、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B、培养自由的人

C、培养解放了的人

D、培养艺术的人

12、可以说明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诗句的美学观点是()

A、距离说

B、快乐说

C、完满说

D、移情说

13、中国古典美学独特的审美范畴是()

A、意象

B、优美

C、悲剧

D、意境

14、美学史上最早提出提出“美在数的和谐”这个著名命题的美学家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错觉

C、毕达哥拉斯

D、苏格拉底

15、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在于()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

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

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

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五个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

选或未选均无分。

1、李泽厚认为,美的特点主要有()

A、典型性

B、观念性

C、客观社会性

D、主客观统一性

E、具体形象性

2、美育的特点表现在()

A、以感性方式感化人

B、寓教于乐

C、以情动人

D、通过愉悦激励个人的创造性

E、通过陶冶性情或泄导身心的方式培育人

3、崇高属于西方引进的审美范畴,中国古代与此范畴相关的概念有()

A、大

B、阳刚

C、壮美

D、阴柔

E、风骨

4、下列属于审美审美意义上的悲剧的有()

A、古诗《孔雀东南飞》

B、油画《伊凡杀子》

C、电影《魂断蓝桥》

D、小说《钦差大臣》

E、雕塑《断臂的维纳斯》

5、天才独特的艺术创造力主要表现为()

A、艺术敏感

B、艺术想像力

C、艺术技巧

D、艺术灵感

E、艺术意境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 分)

1、“有意味的形式”说

2、距离说

3、“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4、模仿说

5、艺术丑

四、判断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 分)

对每小题列出的观点或内容先做出正确、错误或片面

的判断,再扼要说明理由。

1、审美关系是美学研究的出发点。

2、作为独立美学范畴的“丑”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

2、简要分析艺术中审美功能的作用及意义。

3、简要说明艺术品的四个结构层次。

、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联系实例分析审美活动中的通感现象。

2、结合具体实例分析艺术美对人进行审美教育的特点。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B

2、D

3、C

4、C

5、D

6、A

7、A

8、A

9、C 10、C 11、A

12、D 13、D 14、C 15、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列出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CE

2、ABCDE

3、ABCE

4、ABC

5、ABCD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有意味的形式”说:这是20世纪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关于艺术本质的著名论断。(0﹒5分)贝尔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发欣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结构。(2分)这种说法突出了艺术的审美本质,但具有形式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0﹒5分)

2、距离说:这种学说主要有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和伽达默尔的时间距离说(0﹒5分),认为要在我与物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审美的态度来观赏外物,就产生了美。距离说强调美离不开真却不是真,强调不能把人对现实的实用关系直接等同于审美关系,看到了欣赏和创造过程中的一些审美现象,有其合理性的一面。(2分)但是,距离说的根本错误在于没有从美本身的形成和性质上来探究美,而只是从人对美所采取的一定距离的态度来探讨美,这就很容易把美看成是人对现实的某种态度。可见,距离说只抓住了审美的某些表面现象,而没有把握住美的本质。(0﹒5分)

3、“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这是鲁迅先生关于喜剧的著名论断。(0﹒5分)它说明喜剧性的笑是一种具有社会性意义的否定。作为审美范畴的笑,不同于生理上的愉悦,应当具有一定社会性意义的心理内容,能够对对象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当人把异化的本质力量当成自己的本质力量,把非人的东西当成人的东西加以夸张和炫耀,就将引起人们的嘲笑和讽刺。真正的喜剧性就来自这种嘲笑和讽刺中。(2分)自然事物也只有让人联想和比附社会生活环境的时候,与人类社会发生联系的时候,才能产生喜剧性的笑。(0﹒5分)

4、模仿说:这是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一直发展到19世纪的现实主义,雄霸西方千年的关于艺术本质的著名理论。(1分)这种理论在具体发展中尽管有差异,但都认为艺术是再现和认识世界的特殊方式,强调艺术的本质在于对世界的模仿,把握住了艺术产生的根源。(1分)但是,这种说法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艺术的审美本质,忽视了艺术创造的主体性和表现性,不能全面揭示艺术的本质。(1分)

5、艺术丑:艺术丑作为艺术美的对立面,是对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的否定。(1分)艺术丑指的是艺术品的内容虚假、腐朽,技巧伪劣或失败。当然,艺术丑也可以指一种特殊形式的美,如园林艺术中的“丑石”。(2分)

四、判断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对每小题列出的观点或内容先做出正确、错误或片面的判断,再扼要说明理由。

1、正确。(1分)人在社会实践中总是要与客观世界发生一定的关系,在各种关系中,主要有物质关系和精神关系,人与客观世界的精神关系又包含了认识关系、伦理关系、审美关系等等。对于一个客观对象,人可以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态度对待,从而形成不同精神关系,从审美角度出发去面对对象,就与之建立审美关系。(3分)人与对象的审美关系同其他关系一样普遍存在,因此,美学的研究必须面对这种关系,并以之为出发点。(2分)

2、错误。(1分)丑,虽然自古就有,但在很长历史中它是作为“美”的对立面或陪衬而存在,作为独立美学范畴的丑,主要是近代精神的产物,(1分)其主要原因在于:(1)近代自然科学的发达,一方面打破了上帝创世的神话,另一方面打破了理性万能的看法。从而使人认识到自己本质的丑的一面,还丑以真实的面貌。(1分)(2)19世纪和20世纪这个英雄辈出的世纪也是人们开始怀疑英雄,怀疑美和崇高

的世纪,从而形成了对丑的崇拜。(1分)(3)20世纪后,工业化带来了各种畸形和矛盾。社会物质的高度发达与人类精神的个人化、孤独化,为丑提供了现实土壤。(1分)当然,丑在近代以来成为独立的美学范畴,并不意味着今天的美学应该宣扬丑,认为今天是丑的时代,而是说这样的时代氛围使长期处于依附地位的丑在美学中取得了它应有的独立地位。(1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1)把美学问题与人类实践紧密联系。(2分)

(2)把美的本质问题与人的本质问题紧密结合。(2分)

(3)辩证、唯物地解决了美学中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2分)

(4)巨大的历史感。(2分)

2、艺术的功能是通过接受者对艺术品的意象和意境的欣赏来实现的。艺术的功能是多元化的,而非单一的。它包括审美、娱乐、认识、道德、教育、宗教、政治、文化、甚至商业等跟中功能。(1分)

(1)在艺术的多元化功能中,审美是最核心的功能:

首先,审美是艺术首要的功能。艺术功能通过意象和意境来实现,而意象和意境本质上是虚拟的、审美的,因此,艺术首先实现的是其审美功能。(3分)

其次,艺术的多元功能必须通过审美功能间接实现。(3分)

总之,艺术的功能是多元化的,各种功能之间彼此联系,又有主次之分。忽视审美的核心地位和首要性与忽视审美中的其他功能对艺术而言都是有害的。(1分)

3、(1)物质实在层。(2分)

(2)形式符号层。(2分)

(3)意象世界层。(2分)

(4)意境超验层。(2分)

评分标准:要点齐全,且能够给要点一定解释的给全分,否则酌情适当扣分。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通感,是指审美活动中,人的一种感官引起其它感官的变化,指各种感官之间的相互协作、影响和沟通。(2分)

首先,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感受不是从某种单独的感官出发,而是从主体的整体感官

出发。(3分)

其次,审美主体某种感官对对象的感受依赖于其它感官的帮助和补充。(2分)

再次,审美活动中的联想或想像往往将某种感官的感受过渡或扩大到其它感官。(2分)

最后,各种感官的交互作用可以产生特殊的审美感受。(3分)

评分标准:要点齐全,能够给要点一定解释和分析,且有实例分析的给全分,否则酌情适当扣分。

2、艺术美是实现审美教育最重要的方式。艺术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基础上的自由创造,它标志了一个时代精神文明的最高水平,能有意识地引导人们的审美意识,能给人以最充分完美的审美享受,最能陶冶人的情操和性格。与其它审美教育方式相比,艺术作为审美教育方式具有以下特点:(2分)

(1)艺术是对生活的能动反映,能反映生活的意味。(2分)

(2)艺术不仅反映生活的意味,而且反映生活的真实。(2分)

(3)艺术是人们情感的表露,是一个时代的“心声”。(3分)

(4)艺术是人们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桥梁。(3分)

评分标准:要点齐全,要点能够有解释、分析,又联系了实际和作品的给全分,否则酌情适当扣分

《美学》试卷&参考答案(三)

----------------------------------------------------------------------------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横线上。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艺术起源的角度来界定艺术的学说是______________

A.符号说

B.表现说

C.游戏说

D.教化说

2、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是理念”的是______________

A.柏拉图

B.黑格尔

C.普罗提诺

D.康德

3、以下观点属于朱光潜的是______________

A.“美,只要人感到它,它就存在,不被感受到,它就不存在”

B.“美的东西就是典型的东西,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

C.“美是客观方面某些事物,性质和形状适合主观方面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形象的那种特质”

D.“美是包含着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和理想而有着具体可感形态的现实生活现象”

4、在现实世界中,令人感到愉快的东西,一是符合主观目的,二是符合______________

A.审美意识

B.审美观念

C.审美心理

D客观规律.

5、西方美学史上,亨利·马歇尔和格兰特·艾伦倡导______________

A心理距离说

B.快乐说

C.和谐说

D.理念说

6、原始艺术中的蛇身人面像、千手佛及狮身人面像说明了_____________

A人还没有明确地肯定自己的本质力量

B.人已经明确地肯定了自己的本质力量

C.人的本质力量开始获得了独立自主性

D.人的本质力量进入到神的形象中

7、古希腊人界定艺术的普遍观点是______________

A游戏说

B.表现说

C.模仿说

D.集体无意识说

8、接受美的教育,主要有三种方式,那就是自然、社会和_____________

A智育

B.德育

C.艺术

D.体育

9、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是指______________

A戏剧艺术的一种类型

B.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悲哀的事件

C.悲痛的情感

D.一种美的特殊表现形态

10、美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A五行说

B.唯物辩证法

C.形而上学

D.唯心主义

11、中国当代美学家在美的本质问题上有过激烈的争论,其中有一派主张美是主张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__

A朱光潜

B.吕荧

C.蔡仪

D.李泽厚

12、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把滑稽和丑的概念联系起来的美学家是______________

A康德

B.黑格尔

C.亚里士多德

D.休谟

13、艺术品结构中的核心层次是______________

A意象世界层

B.意境超验层

C.形式符号层

D.物质实在层

14、从根本上说,鲍姆加登把美学看作为一种______________

A价值观

B.本体论

C.认识论

D.审美观

15、美育不需要对别人进行说教,而是让人在生动活泼的享受中使性情获得______________ A升华

B.陶冶

C.训练

D.改造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列出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横线上。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____

A应当有专门的美学著作

B.有一支庞大的研究队伍

C.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立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D.有较大范围的影响

E有较多的追随者和信奉者

2、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美论的观点的是______________

A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B.劳动创造了美

C.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

D美是生活

E.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3、喜剧性的笑是______________

A单纯生理上的愉快

B.有强烈的憎恶之情

C.具有社会性内容的心理现象

D.具有社会性内容的生理现象

E有共鸣的

4、下列诗句包含的意境为无我之境的有______________

A“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E.“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所谓“虚静”,就是______________

A排除功利杂念,集中精神的状态

B.超越知性逻辑,进入感性直觉的状态

C.运用知性逻辑,进行推理、判断

D.艺术家的主体意识与世界相遇,撞出火花

E“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美学》试卷&参考答案(三)

-------------------------------------------------------------------------------- 发表日期:2007年4月4日【编辑录入:zjx】

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

长沙学院2007级(理工科)本科各专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A卷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入附表一。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30分)。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zzzz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D )。zzzz A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B工人罢工和起义 C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D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3.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C )。zzzz A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B实现人权 C实现共产主义 D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B )的基本问题。zzzz A唯心主义哲学 B全部哲学 C唯物主义哲学 D一部分哲学5.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D )。zzzz A实践性 B运动性 C客观性 D物质性 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zzzz A客观实在性 B实物性 C结构性 D可分性 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D )。zzzz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D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8.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C ) 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 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zzzz 9.时间是指(C )。zzzz A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B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C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D物质运动的规律性10.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C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11.货币的五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D )。 A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 B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 C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 D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12.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C )。zzzz A生活、行为、现实、事实等感性活动 B科学实验 C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D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13.“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D )。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C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D )。zzzz A客观世界 B感觉 C思维 D实践 15.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C )。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甘肃政法学院2007―― 2008学年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 卷)答题卡 (注意:请将1-3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复查人核分人 2. 实践: 3. 经济基础: 4. 人民群众: 5.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四、简述(共20分)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8分) 2 ?简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4分) 3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 (4分) 三、名词解释(共20分)

4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4分) 五、论述(20分) 1、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 2、试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以及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10分) 甘肃政法学院2007―― 2008学年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A 卷) 15 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分数 、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30分) 1.哲学是()。 A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 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2 ?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焦点在于 () A 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 世界本原问题 4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关于人的本质冋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冋题 5 ?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丨) A 琴匸.『豈L 绡学聲’ B- :. C 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 'I : .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 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7?《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 动。”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观的基本观点是: ( ) 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8?“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瓠叢廳悬 < A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 D 一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 B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 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 D 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10?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A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11 ?认识的初级阶段是()。 A 直接认识B 全面认识 C 理性认识 D 感性认识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13?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 永恒性 B 客观性 C 不变性 D 终极性 14?社会制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是该社会的( ) A 生产方式 B 政治制度 C 上层建筑 D 精神文明的状况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A 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B 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原理 C 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 D 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 复查人 核分人 C 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态度 D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 ■得意 识 本 质问题 3.列宁 j 的物质定 A 运动B 物质可以认识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 D 客观实在性 A 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C 反映的观点 B 主体性的观 点 D 实践本质问题 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马原试题与答案图文稿

马原试题与答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期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表格内相应的位置)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P3)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P14)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开放性 3、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P25)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D)(P26)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5. 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C)(P51) A.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 B.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界,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C.人类是否能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D.人类能够保持生态平衡 6、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P42)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A卷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入附表一。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30分)。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zzzz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D )。zzzz A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B工人罢工和起义 C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D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3.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C )。zzzz A消灭阶级、消灭国家B实现人权C实现共产主义D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B )的基本问题。zzzz A唯心主义哲学B全部哲学C唯物主义哲学D一部分哲学5.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D )。zzzz A实践性B运动性C客观性D物质性 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zzzz 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C结构性D可分性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D )。zzzz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D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8.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C ) 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zzzz 9.时间是指(C )。zzzz A物质运动的广延性B物质运动的绝对性C物质运动的持续性D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10.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C ) 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 11.货币的五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D )。 A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B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C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D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12.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C )。zzzz A生活、行为、现实、事实等感性活动B科学实验C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D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13.“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D )。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C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D )。zzzz A客观世界B感觉C思维D实践 15.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C )。

马原期末考试试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试卷(A) 适用班级:08级本科生开卷试卷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承认客观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是在真理上坚持了() A.唯物主义B.辩证法C.唯心主义D.可知论 2、“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 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B.宿命论的历史观 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 D.循环论的历史观 3、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生产商品的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B.生产商品的两次不同劳动 C.生产同一商品的两个劳动过程 D.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4、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正确揭示 C.是唯意志主义的表现 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表现 5、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具有绝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6、生产价格的变动最终取决于()。 A.平均利润的变动 B.成本价格的变动 C.商品价值的变动 D.商品价格的变动 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 C.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 8、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D.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9、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10、“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1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1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3、“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 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14、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依赖于物质 D.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15、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16、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 A.原料和燃料 B.辅助材料 C.机器设备 D.商业设施 17、“纸上得来终归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间接经验毫无作用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8、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A.使用价值 B. 价值 C.交换价值 D .价格 19、“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20、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 C.全党服从中央 D.一切服从大局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多选少选及错选都不得分)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

马原试题 简答题 科社部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了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正当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有哪些? 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第三,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 第四,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六,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4、在岁未来社会的认识方法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空想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对凭空猜想无法知道的事情,他们以唯物史观为根据对未来社会进行了展望,其具体方法是:第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实现依据。第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中阐发未来新世界,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第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对未来世界做详尽的细节描绘,因为,未来社会究竟是怎样的,将完全取决于人们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 马克思恩格斯不是以抽象理性为前提来设计未来社会,二十通关过揭示人来社会发展规律使人们正确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并为人们展望未来提供向导。 5、“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内容和关系 “两个必然”是指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两个决不会”是指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新的更高的生关

马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 C.消灭国家 D.消灭两极分化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B )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3、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 C ) 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 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 D )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运动是属性,物质是主体

5、时间是(A )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C.人们整理感觉材料的形式 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 6、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D )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 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7、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析性统一的规律是( D ) A.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C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9、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 D )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10、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1. 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是(C)。 A.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内部矛盾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12. 理解全部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C)。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13. 现代化生产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的关系是(D)。 A.科学、技术、生产三者浑然一体 B.基本上体现为"生产--技术--科学"的过

华侨大学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1. 物质 2. 实践 3. 经济基础 4. 人民群众 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8分) 2.简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4分) 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4分) 4.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4分) 1、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10分) 2、试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以及劳动力商品的特点。(10分) 三、名词解释(10分) 1. 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 实践:人类有目的地探索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3. 经济基础:是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4. 人民群众:民群众概念,既有量的规定性,又有质的规定性。从量的规定看,人民群众是指社会成员中的大多数人。少数人不能成为人民群众;从质上看,人民群众是指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阻碍历史发展的人不能叫人民群众。把质和量结合起来,所谓人民群众,是指推动社会发展的大多数人。 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四、简述(20分) 1答: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从不同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2分)。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2分)。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分)。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2分) 2答: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解放思想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切实做到实事求是(2分)。另一方面,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解放思想是为了更好地做到实事求是。(2分) 3.答: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分),商品必须按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2分)。 4.答: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1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其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1分)。其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1分)。其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1分)。 五、论述(20分)要点 1答: (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它们并非不同的真理,而是同一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和方面,二者是辩证统一的。(2分)(2)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如果割裂两方面的统一,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真理观或相对主义真理观。(2分) (3)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它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它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经过150多年的实践证实了的真理,因而它有绝对性的一面。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一切事物及其规律,仍然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又具有相对性的一面。正因为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绝对性,所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又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只有坚持,才能发展;只有发展,才是正确的坚持。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要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僵死不变的教条主义;二是反对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否认它的真理性和指导作用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6分) 2答: (1)作为资本的货币和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二者本质不同。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当它带来剩余价值时才转化为资本。(2分) (2)G-W-G’是资本总公式。它所实现的价值增殖不能发生在流通中,因为流通中无论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但剩余价值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2分) (3)劳动力商品的重要特点在于①其价值是由维持劳动者及其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加必要的学习费用决定,此外还受历史和道德因素影响。②其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源泉,即价值和剩余的源泉。所以当资本所有者在流通中买到劳动力商品,并在生产中使用时,劳动者就会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可见,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6分) 1

浙大马原试卷

浙江大学2007—2008学年秋、冬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 开课学院: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2008年月日所需时间:120分钟 考生姓名:学号:专业: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 分) 1.哲学 2.矛盾 3.社会存在 4.剩余价值 5.垄断利润 二、简答题(每小题8 分,共32 分) 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何谓真理、价值?两者在实践中的关系如何? 3.何谓商品的二因素?何谓生产商品的劳动两重性?商品的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两重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何? 4.简述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论述 三、辨析题(每小题8 分,共16 分) 1.坚持反映论就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2.剩余价值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 四、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6 分,共32 分) 1.材料(1)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指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的报告中指出:“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他在报告中同时指出:“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规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 材料(2)爱因斯坦在谈到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时指出:“我们时代为其在人的理智发展中所取得的进步而自豪。、、、、、、当然,我们一定要注意,切不可把理智奉为我们的上帝;它固然有强有力的身躯,但却没有人性。、、、、、理智对于方法和工具具有敏锐的眼光,但对于目的和价值却是盲目的。”爱因斯坦还指出:“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的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 (1)请你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这句话的具体内涵以及唯物辩证法思想。(8分) (2)请你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这句话的现实意义?(8分)2.材料(1)“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摘自德国诗人歌德的诗剧《浮士德》材料(2)“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摘自《列宁选集》第1卷第241页 材料(3)“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全党同志要加倍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摘自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请你说明“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这句话的哲学内涵。(4分) (2)请你说明“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的哲学内涵。(4分)(3)请你结合材料(3)分别说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与“没有

马原期末考试试卷试题包括答案.do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A 卷)答题卡 复查人核分人 题号一二三四五 分数 一、单项选择 (每题 1 分,共 30 分 ) 得分评卷人 12345678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二、多项选择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 得分评卷人 1234 5 三、名词解释 (共 20 分 ) 1.物质: 得分评卷人 2.实践: 3.经济基础: 4.人民群众: 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四、简述 (共 20 分 )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8 分 ) 得分评卷人2.简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4 分) 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4 分) 4.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4 分) 五、论述 (20 分 )

1、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15 分)得分评卷人 2、试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以及劳动力商品的特点。(10 分)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A 卷) 复查人————核分人———— 题号一二三四五分数 一、单项选择 (每题 1 分,共 30 分 ) 得1.哲学是()。 分评卷人 B 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A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 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态度 D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 2.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焦点在于() A 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 世界本原问题 C 意识本质问题 D 实践本质问题 3.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运动 B 物质可以认识 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 客观实在性 4.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5.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 ) A B C 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 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7.《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观的基本观点是:( ) 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8.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 A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 D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 B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 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 D 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10.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A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11.认识的初级阶段是()。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注意:请将1-3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复查人 核分人 三、名词解释(共20分) 1. 物质: 2. 实践: 3. 经济基础: 4. 人民群众: 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8分) 2.简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4分) 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4分) 4.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4分) 1、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15分) 2、试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以及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10分) 一、单项选择 (每题1分,共30分) 四、简述(共20分) 五、论述(20分)

复查人———— 核分人———— 4.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 D 1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 A 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 主体性的观点 C 反映的观点 D 实践的观点 13.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30分) 1.哲学是( )。 A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 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C 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态度 D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 2.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焦点在于 ( ) A 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 世界本原问题 C 意识本质问题 D 实践本质问题 3.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 运动 B 物质可以认识 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 客观实在性 5.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 A B C 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 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7.《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观的基本观点是: ( ) 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8.“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 A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 B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 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 D 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10.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 A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11.认识的初级阶段是( )。 A 直接认识 B 全面认识 C 理性认识 D 感性认识

马原期末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 考试时间50分钟,50道题。每题2分。1-40单项选择,40-50判断正误。(注:去除多项选择)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客体是(D) A.观念本身 B.人的意志的产物 C.自然界的存在物 D.认识和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2.1963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生监禁,1979年教皇为伽利略公开平凡,这说明(D) A.谬论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真理 B.真理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谬误 C.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D.真理终将战胜谬误. 3.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D ) A.学习书本知识 B.进行社会调查 C.研究历史资料 D.参加社会实践。 4.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D) A.寄生的资本主义 B.腐朽的资本主义 C.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 D.过渡的资本主义 5.英国广播公司(BBC)评选千年思想家,名列榜首的是(A) A.马克思 B.爱恩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6.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D) A.自然界 B.人口因素 C.地理环境 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总和。 7.下列各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有(C) A.理性为万物的本原 B.数为万物的始基 C.水是万物的本原 D.精神是世界万物之源。 8.资本积累的实质是(B) A.资本家节余 B.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来榨取更多剩余价值 C.目的是为了增加社会财富 D.用暴力剥夺小生产者和他国劳动人民。 9.经济全球化的微观基础是(C) A.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 B.国际贸易的高速发展 C.跨国公司的发展 D.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社会化 10.现阶段先进生产力集中体现在(B) A.劳动对象 B.科学技术 C.劳动者 D.管理方式 11.《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记载中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D)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割 C.精神劳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1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B) A.劳动过程 B.价值增殖过程 C.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 D.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 13.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A)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阶级斗争理论 C.社会发展理论 D.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理论 14.G—W…P…W’—G’是(A) A.货币资本循环公式 B.生产资本循环 C.商品资本循环公式 D.流通资本循环公式 15.我国制定2020年远景规划的依据是(D) A.现实的可能性 B.抽象的可能性 C.好的可能性 D.现实性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是(A)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C.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D.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D.事物是本质与现象的统一 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露了(D) A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抗B.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C.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矛盾D.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性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30分) 三、名词解释 1.物质: (共20 甘肃政法学院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A 卷)答题卡 (注意:请将1-3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复查人 ________________ 核分人 得分评卷人 、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3. 经济基础: 4. 人民群众: 2.实践:

四、简述(共20分) 五、论述(20分) 5.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8分) 2 ?简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4分) 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 (4分) 1、 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 (15分) 2、 试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以及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10分) 4?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4分)

、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30分) 1-哲学是()。 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态度 B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D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D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0?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甘肃政法学院2007―― 2008学年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A卷) 复查人------- 核分人------------------ 2 ?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焦点在于()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世界本原问题 C意识本质问题 D 实践本质问题 3?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 B物质可以认识 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D客观实在性 4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关于人的本质冋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冋题 5?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这种观点()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7 ?《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观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8?“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2011年马原考试试题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A)专业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仅仅是因为学说的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偶然的结合起来,而是把二者内在的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 列宁这句话说明() A.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科学性。 C.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革命性。 D.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政治立场。 (2)“科学的社会主义就是从此开始,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注: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第201页。)这说明()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B.阶级斗争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C.社会基本矛盾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D.群众史观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3)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他还说:“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则”。邓小平同志早在1978年就强调:“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上述论断说明() A.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B.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文明的继承与创新 C.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 D.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方法 (4)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过一个因为地图错误而导致惨重损失的事件。1943年11月,美军准备在日本占领太平洋上的小岛塔腊瓦登陆。由于当时美军指挥部使用的是一张100多年前绘制的旧水图,结果美军登陆舰到达塔腊瓦岛海岸时,已淤浅的港湾致使登陆舰不能靠岸,海军陆战队士兵只得涉水登陆,美军部队暴露在日军火力面前,成了日军炮火无情攻击的目标。这张过时的旧水图,使美军付出了伤亡3000多名士兵的高昂代价。 这件事情说明() A.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B.美军指挥部瞎指挥是战争失利的重要原因 C.历史与逻辑一致原理的重要性 D.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5)毛泽东曾指出:“胸中有‘数’。这是说,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注意到它们的数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数量的分析。任何质量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没有数量也就没有质量。我们有许多同志至今不懂得注意事物的数量方面,不懂得注意基本的统计,主要的百分比,不懂得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