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含解析

2018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含解析

2018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含解析
2018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有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此处所说的“这个时候”应当是()

A.新航路开辟时期

B.19世纪末20世纪初

C.20世纪40、5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解析:选D从时间上看“信息网络化、全球向市场化”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出现的现象。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反全球化运动也开始出现。1999年世贸组织西雅图会议期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反全球化示威活动,并导致会议无果而终。在此后一些重大国际会议期间,都爆发了反全球化的示威和抗议活动。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

A.不符合世界各国人民愿望

B.是一把有利有弊的双刃剑

C.不利于各国经济长远发展

D.是一种新殖民主义的形式

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是一把有利有弊的双刃剑,虽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总体上说,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3.有的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②发展中国家必须全面实现西方化③经济全球化加强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④经济区域化阻碍了全球化的实现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④D.①③

解析:选D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发展中国家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经济,而不是全面实现西方化,经济区域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必经阶段而不是阻碍了全球化的实现,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项。

4.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A.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

B.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C.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

D.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

解析:选B题干材料中“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说明经济全球化不利于经济平衡发展,故本题选择B项。

5.在一场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讨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其中与当前学术界主流观点明显不符的是()

A.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把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双刃剑”

B.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C.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最终归宿

D.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解析:选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是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终归宿,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6.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透露,中国参与的世贸组织(WTO)环境产品谈判进程已于2014年1月24日启动,以亚太经合组织(APEC)清单为基础,在世贸组织(WTO)框架下进一步探讨实现环境产品自由化的各种机会。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世贸组织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基础

B.中国开始主导世贸组织规则的制定

C.世贸组织促成了世界各国市场的开放

D.中国积极推动全球贸易的自由化

解析:选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并积极参与其各项活动表明中国以积极的态度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

7.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因,一言以蔽之是“世界需要中国,中国需要世界”。其中“中国需要世界”体现在()

A.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加,地位举足轻重

B.可以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被动接受规则的不利状况

C.发展中的中国有着广阔的市场和无限的商机

D.中国深化对外开放,严重依赖国际市场

解析:选B A、C两项均是在强调“世界需要中国”。中国深化对外开放,但是并不是严重依赖国际市场,D项错误。B项表明了“中国需要世界”。

8.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AIIB)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2016年1月16日至18日,中国主导的亚投行开业仪式暨理事会和董事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有关国家在与中国的贸易和投资当中使用人民币。这表明()

A.当前中国在经济上主动融入西方经济体系

B.中国正逐渐取代欧美主导世界经济游戏规则

C.是美国世界经济主导地位动摇的体现

D.其顺应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解析:选D亚投行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为避免各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实现贸易自由化,关贸总协定(GATT)于1947年建立。关贸总协定是调整缔约国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贸易关系方面的相互权利、义务的国际多边协定。但由于“组织宪章”未通过,所以该协定并不是正式的国际组织。1995年,GATT被世界贸易组织(WTO)所取代。

——摘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等材料二在2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货物出口增长了20多倍,去年达1 510亿美元,中国目前已成为第五大贸易国和第二大外国投资输入国。……当其他人在编写游戏规则时,一个外向型的中国决不能袖手旁观。一个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出口利益的中国决不能没有可靠的、更多的进入全球市场的机会,而这种可靠性只有在多边体制中才能找到。或许更为重要的是,一个依赖于技术和现代化的中国决不能落后于如此迅速的全球化步伐。

——《中国和世界贸易体制》(1997年世界贸易组织总部干事鲁罗杰在北大的演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GATT的宗旨。(6分)

(2)根据材料二,请您用一句话概括鲁罗杰演讲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加入WTO的理由。(12分)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关键信息“为避免各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实现贸易自由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即可。第(2)问,材料二中“一个外向型的中国决不能袖手旁观”反映了鲁罗杰主张中国应加入WTO;原因应从“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两方面分析。

答案:(1)减少关税与贸易障碍,取消歧视性待遇,促进自由贸易。

(2)中国应加入WTO。

有利于中国经济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扩大出口,利用外资;有利于实施“走出去”战略,参加国际竞争与合作;有利于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分享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全球化成果。

岳麓版高中历史_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题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用动力的革命是指 A.铁器时代的到来 B.牛耕的使用 C.灌溉事业的发展 D.铁犁的运用 2.《国语?晋语》中记载“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说明 A.商周时期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民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3.“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奖励农耕 D.商鞅变法 4.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5个体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对这一经济形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 B.个体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 C.个体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D.个体小农经济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6.清人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在当时看来,形成上述观念的根源是 A.重农抑商 B.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D.商品经济的繁荣 7.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①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开始形成②传统自耕农经济形成并开始成长③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期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已被打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我国古代赋税制度主要是建立在人口和土地等项目的基础上,这表明 A.我国是人口众多土地广袤的大国 B.农业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C.我国历代政权都重视农业的发展 D.封建地主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9.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B.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C.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D.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10. 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 B.铁制农具和牛耕在生产中的使用C.初税亩等新税制的实行 D.部分奴隶主贵族采用新的剥削方式11.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 1 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形成条件: 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形成时间: 春秋战国时期 ① 分散性和封闭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特点 ②先进性与落后性并存:精耕细作,技术先进,但无革命性突破 ③脆弱性:规模小,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 ①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和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②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 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实行精耕细作 ③小农经济封建政府主要财源,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④随着农民战争爆发和王朝更替,部分田地回到农民手中,小农经济又开始了一 个新的轮回 ①灾荒瘟疫 ② 封建政府沉重赋税、徭役 ③社会的动荡与土地兼并 地位和影响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精耕细作使中国古代农业发达, 这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中国文明的萌发和发展的经济基 础。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无法 扩大再生产,它的牢固存在,严重地阻碍了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是中国封建 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成为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 小 农经济 有利因素 不利因 艰难成长

经营形态演变发展过程及成就 夏商西周 官营手工业春秋战国 汉武以后中国古代手工业 产生并由官府垄断继续发展 盐铁及铸钱等官办经营方式 政府直 接经 营、集 中、大 作坊生 产 生产目的性质和特点 发展概况 春秋战国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出现发展 受摧残恢 复和发展 民间私 人经营 元朝 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 纺织技术 明中叶后 民营超过官营手工业 占主导地位 使用花楼机出现资本 主义萌芽(雇佣关 系),清继续发展 农户体 产,作为 副业 供军队和官 府贵族生 活使用,不 在市场流通 供民间消 费,作为商 品在市场流 通 供家庭消费 和交纳赋税, 剩余部分出 卖 国家垄断性质;它凭借国家权 力,征调优秀工匠,控制最 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 品精美,取得诸多成就,世界 领先,享誉全球 美, 商品生产性质;在重本抑末的 社会环境下发展艰难,但后来 居上 属于自然经济组成部分;受小 农经济的束缚发展艰难,在自 然经济时代,占有相当的比 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 要因素 地域分布广、生产部门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分工越来越细、技术先进② 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③ 官营手工业在中国手工业经济中长期占主导地位,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明中后期逐渐占主导地位,某些部门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重农抑商政策制约了手工业的发展,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出售,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④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⑤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长期领先于世界,享誉全球⑥ 与农业发展密切结合,受农业制约 ①地 美, 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品经济发展条 件:商人资金充足,自由劳动力增加标志—时间:地区:发展状况: —明朝中后期的棉纺织业出现了手工工场(带有雇佣性质的生产关系)明 中后期江南地区 期后中朝明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 发期清 展有朝 所前 ①在丝织业中心的苏州和杭州,机户雇佣机工。即“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他们之间形 成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生产者成为资本家②在棉纺织业中心的松江,包买商雇佣居民生产 暑袜。这些包买商直接支配生产,就实质而言,属于商业资本控制生产,商人成为资本家 ③广东罗定的冶铁和佛山铁器制造业也出现雇佣关系 原因:a、清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继续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提供了基础,特别是 手工业分工更细,促进了区域分工和专业城镇的发展b、清初统治者放宽了对手工业的限制 表现:手工工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分工更细;雇工数量更多;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 实质: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机户雇佣机工、店主雇佣居民),这种雇佣关系的实质就是商品货币关系 特点:发展缓慢,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1、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束缚着新的生产力发展。其一是农民受到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购买力小,无力从市场上购买商品(市场小)。其特二是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盖房买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资本少)封建政府实行重农抑商等政策和实行闭关政策(妨碍市场扩大和资本积累)传统文化以孔孟之道、纲常名教为核心,斥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排斥西学等行会制度对手工业、商业竞争的限制货币制度的落后与混乱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明清社会生产力虽已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提供了历史前提,但还不足以瓦解封建的自然经济和腐朽的封建制度 原因 2 、 3、 4、 5、 6、 1、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 ------------------------------------------------------------------------------------ 中国开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 地位影响2 、发展缓慢,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始终处于萌芽状态,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使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发展 3、资本主义萌芽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在经济上的体现,为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春秋战国:商业繁荣 1、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2、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二)秦汉:初步发展,但受到限制 1、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发展比较艰难; 2、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总体水平还不高; 3、汉武帝时丝绸之路开通,中外贸易逐渐发展 (三)魏晋南北朝:战乱不断,商业衰落 (四)隋唐:进一步发展 1、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 2、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3、城市商业活动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 4、陆上丝路贸易达到顶峰; 5、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五)宋代:空前繁荣 1、商业活动打破地域和时间限制; 市的变迁:宋以前:官府对市的管理严格,“市”“坊”分开,市场交易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 宋以后:(1)、市、坊界限被打破; (2)、“草市”更加普遍; (3)、经营时间被打破; (4)、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5)、出现四大商业名镇。 2、城市繁荣,经济职能增强; 3、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4、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5、通过海上丝路,对外贸易发达; 6、边境榷场贸易发达; (六)元:空前繁荣 1、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2、泉州:世界第一大港 (七)明清:进一步繁荣 1、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全国出现30多座专门的工商业城市; 2、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比较快; 3、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 4、明中后期白银逐渐成为主要的货币 5、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萎缩 二、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中国商业兴起较早,且不断发展; 2、受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 3、货币、金融发达; 4、与农业、手工业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5、受官府控制色彩较浓; 6、宋元时全面繁荣; 7、城镇商业繁荣程度较高; 8、外贸以朝贡贸易为主; 9、明清时外贸逐渐萎缩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单元检测卷(一)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与下图中形似的农具出现在中国的( ) A.东周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2.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 A.精耕细作 B.男耕女织 C.千耦其耘 D.集约经营 3.据下幅示意图判断,推动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中耕作方式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生产力 B.上层建筑 C.经济基础 D.政策导向 4.某古籍记载:?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此农具出现于( ) A.曹魏 B.唐代 C.宋代 D.明清 5.?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日殴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主要表明( ) A.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B.自然经济受到了明显冲击 C.重农抑商的观念有所淡化 D.社会生产中出现雇佣关系 6.春秋中期以后,出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和范蠡弃官经商,?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等现象。这说明当时( ) A.官营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B.私营工商业迅速兴起和发展 C.私营工商业已超过官营规模 D.官营和私营工商业地位平等 7.《汉书·周勃传附子亚夫传》云:?亚夫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取庸苦之,不与钱。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怨而上变告子,事连污亚夫。?材料信息主要反映的是( ) A.工官工场的产品不允许作为商品出售 B.西汉极力压制民间商业发展 C.工官工场产品技术水平最高 D.工官工场以生产奢侈品为主 8.?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这首《秘色越器》诗( ) A.反映了唐朝瓷器生产的较高水平 B.歌颂了宋代五大名窑出产的青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附答案)

必修二综合测试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图3是南宋李嵩绘制的《市担婴戏图》,作品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一副生动的场景:货郎挑着货担走村串巷,货担上商品琳琅满目,货郎正在招揽生意,一位哺乳的妇女在一群孩童的簇拥下涌向货担。从这幅图景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图3《市担婴戏图》 ①宋代商业环境较为宽松②民俗开始成为绘画题材 ③货郎群体深受百姓喜爱④体现理学的家庭人伦观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3.《明律集解附例》载:“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4.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 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 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

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如西 方各国富强的一员 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的顺序是 A.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D.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5.有人说:“中国如无一九三五年之币制改革,决不能有一九三七年之抗战。” 以下与法币政策制定的背景相关的是 ①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②实行通货膨胀政策的需要 ③日本侵略中国的威胁④实行金融银本位制的需要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6.清同光年间人欧阳昱在《见闻琐录》中记述:“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倘居奇不卖,欲昂其值以俟,则逾七日减十之一,再逾七日减十之二,又逾七日减十之三;俟愈久,价愈减……”这主要表明A.外国人高价购买中国茶叶B.外国人操纵中国茶叶价格 C.中国茶叶深受外国人喜爱D.中国茶叶商人内部不团结7.《人民日报》1978年7月1日最新刊登了毛泽东在1962年发表的一份讲话:“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就拿我来说,经济建设工作中间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工业、商业,我就不大懂。对于农业,我懂得一点,但是也只是比较地懂,还是懂得不多……至于生产力方面,我的知识很少。”当时刊登这份讲话的真实用意是 A.展现了毛泽东敢于自我批评的高尚品质 B.打破个人崇拜,促进思想解放 C.展示毛泽东的不足之处,为否定毛泽东做思想准备 D.重新调整经济政策,实行改革开放 8.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是因为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精选】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经济全球化既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市场竞争中,资本和生产要素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无疑会拉大区域之间的差距,如任其发展,不仅不利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如何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世界各国之间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加入WTO后,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不可忽缺的力量,世界经济对中国发展越来越重要,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的影响在不断加深。经济的全球化给我国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使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判断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和利益关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理清中国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战略选择。另一方面要面向国际市场,趋利避害,不断调整体制机制和经济发展的策略,形成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广阔市场空间和一定竞争力的商品、贸易、服务、金融和科技等体系,从经济全球化角度,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和资源,维护国家经济利益,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区域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度的不断提高,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是国民经济整体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下面本文就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作以探讨.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经济全球化既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也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挑战. 一是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利用外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在劳动力、自然资源和市场方面的比较优势逐渐被外国投资者所认识,外来投资逐年增加。到2007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达到7907.4亿美元,是2001 年的2倍。2007年中国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835亿美元,是83年的90.8倍,外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0.9%.我国已成为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外资的涌入有效缓解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助推了我国经济快速增长。 二是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加入WTO以后,进一步加快我国经济融入全球化步伐,对外贸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2007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21740.7亿美元,12181.2亿美元和9559.5亿美元,分别是1978年的105.3倍,124.9倍和87.8倍。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三是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增加就业。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裕,随着外资涌入和对外贸易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向城市转移。经济全球化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 四是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2007年我国签订对外技术引进合同上上万份,合同金额254.2亿美元.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理念逐渐带入国内,在以市场换技术的同时,不仅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一些先进的理念也为我所用。随着信息化步伐,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一) 前几天分享的必修一的知识点,大家学习的如何? 知道期末将至,现在记忆有点晚了,但历史君还是觉得,大家应该通读一遍,做到心理有数。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起源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表现 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现稻谷 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 3、地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概况 (1)原始农业 主要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犁耒耜 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作物种类:水稻和粟 生活方式: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 (2)商周农业 主要生产工具: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作物种类: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5、农业发展特点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铁犁牛耕的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汉朝:西汉赵过推广的耦犁,要用两头牛牵引,三个人驾驭。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到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 2、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 (1)耕作方法: ①垄作法(春秋战国) ②代田法(西汉) (2)耕作技术: ①西汉发明播种用的耧车 ②魏晋南北朝采用耕耙耱技术(北方旱地)和耕耙技术(南方水田) (3)耕作制度: ①两汉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年一熟为主。 ②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3)水利灌溉的发展: ①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时期);漕渠、白渠、龙首渠(汉朝)

高中历史必修二_期末测试卷

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正确的) 1.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 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 )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 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出现于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主要的土地制度是 ( ) A 、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B 、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C 、封建君主土地私有制 D 、封建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3.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 ) A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B 、“扬一益二。”(扬州商业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则居天下第二) C 、“苏湖熟,天下足。” D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4.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这座 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 ) A 、魏晋 B 、隋唐 C 、宋代 D 、清代 5. 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 .官府设立工官管理工匠,工匠都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 B .官营手工业在整个封建社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生产 C .官营手工业的工匠职业世袭

D.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6.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专著,你能为这本专著选定一个合适的书名吗?() A、《长安城的落日》 B、《坊墙倒塌以后》 C、《汴河两岸》 D、《宋代东京的辉煌》 7.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历史现象是() A、玉米、番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湖广熟,天下足”代替了“苏湖熟,天下足” 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苏州的丝织业出现了“小户听大户唤织”与“计日受值”的现象 8我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其原因不包括:() A、商业的不稳定性 B、商人流动性大,不易管理 C、鼓励海外贸易 D、强调耕作、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9.据清代叶梦珠《阅世编》载,晚明上海“棉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两,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材料反映出明代() A商业较繁盛但是缺乏竞争 B 农产品出现商品化趋势 C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商业资本活跃 D 上海的对外贸易发达 10.下列关于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是组建大型的商业公司②实行海盗式劫掠而且得到政府的极力支持③在18世纪上半叶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④黑奴贸易给其带来了巨额财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④ 11.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对中国的影响不正确 ...的是()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C.逐渐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D.有利于中国手工纺织业发展 12. 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 ..的是() A.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B.建立了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C.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起到了一定的进步作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8.3《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同步练习(有答案)

《第三课经济全球化的世界》练习 1、关贸总协定成员国最初有 A.20 B.21 C.22 D.23 2、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涉及的新议题是 ①服务贸易②知识产权③和贸易有关的投资④相互削减关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是 A.1993年1月1日 B.1994年1月1日 C.1995年1月1日 D.1996年1月1日 4、下列关于世界贸易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②大大促进了国际经济的发展 ③其成员包括中国在内④标志着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5、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 A. 2001年11月10日 B. 2000年11月10日 C. 2001年11月11日 D. 2000年11月11日 6、1944年夏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主要是为了 A. 规划战后经济重建 B. 确立美国经济霸主地位 C. 对抗社会主义苏联 D. 规划战后世界经济秩序 7、以下说法错误 ..的是 A.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B. 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和国际开发协会共同构成世界银行集团 C. 成熟、统一的国际金融市场和较为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为全球资本的跨国流通准备了条件 D. 发展中国家对世界金融与贸易的走向有重大影响 8、当前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上面临的问题不.包括 A.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 B.国际经济旧秩序 C.国内政局动荡 D.资源缺乏 9、2019年,世界经济发展宣言大会在召开,会上发表了《世界经济发展宣言》 A.中国珠海 B.中国上海 C.中国香港 D.中国北京 10、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主要是因为 A.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B. 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减弱 C. 世界形势出现和平稳定局面 D.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缩小 11、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 A.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 B. 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C.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掠夺 D. 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 12、解决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的根本上关键是 A.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问题 B. 和平与发展问题 C. 第三世界贫困问题 D. 新的国际格局建立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知识点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知识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 1.背景 2.条件 ①经济: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增强 ②思想:法家学说为秦的统一奠定理论基础 ③客观:人民渴望统一 ④主观: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3.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4.措施(巩固统一) 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统一文字;修驰道、开通灵渠、修长城、移民等。 5.影响 ①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 ③有利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二、皇帝制度 1.内容①权力高度集中天下大权,集于中央中央大权,集于皇帝 ②皇权至上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皇帝有权任免中 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③皇帝独尊(皇帝神圣)创制皇帝专用称号(朕、制、诏、玺)④皇位世袭 2.特点皇位世袭——权力的不可转移皇权至上——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三、中央官制 1.内容:三公九卿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副丞相,上传下达,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全国军务九卿(诸卿):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分管国家各项具体事务 2.特点①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②军政大事,先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以减少决策失误。 3.利弊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弊:因皇权过大,易形成君主专制独裁,缺乏对皇帝的监督与制约 的机制。 四、郡县制 1.背景:①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建并的地区设郡县②秦统一后,通知区域空前扩大③李斯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2.内容: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个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 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建立相应的地方官僚机构,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3.影响: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把全国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检测试卷二套真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检测试卷二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满分48分,每小题2分) 1. 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开始出现“交子”。这一情况折射出的社会现象是() A . 对外交往频繁 B . 小农经济进步 C . 商品经济发展 D . 文化艺术辉煌 2. 《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反映出唐朝时期。() A . 鼓、钲成为主要的经商工具 B . 商业交往的形式多样 C . 经商的人很多 D . 商业交往有时间限制 3. 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某个沿海城市有很多外国船只往来,岸上有许多外国商馆,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判断该城市应该是() A . 上海 B . 广州 C . 天津 D . 香港 4. 明代晋商范世奎经商西北,“义而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清代乾隆时期,山西浑源、榆次两个州县的寓商大贾“且多置买田地”。当时,这一社会现象() A .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 . 促进了商品货币经济的活跃 C . 大大增强了城市的经济功能 D . 便利了商业资本的迅速积聚 5. 中国近代落伍的根本原因是() A . 外国列强的入侵 B . 中国封建制度腐朽 C . 中国缺少外援 D . 列强相互勾结 6. 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据此可知() A . 倭寇行为具有资本原始积累的性质 B . 明朝对外政策加剧了倭患的严重性 C .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D . 日本商人自古以来就由海盗组成的 7. 公元6世纪以前,欧洲人开始认识到一种新现象——通货膨胀即价格的普遍上涨。1500年以后,西欧价格很快开始迅速上涨。在这个世纪里,整个欧洲大陆的价格平均上涨了4倍。16世纪的西欧出现通货膨胀。这种现象() A . 造成社会动荡,损害了国际贸易 B . 表明西欧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 C . 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 . 由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引起 8. 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A . 导致了生活方式变化 B . 造成了社会秩序混乱 C . 冲击了原有社会关系 D . 开始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9.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产生的新兴工业不包括() A . 石油化工工业 B . 电力工业 C . 汽车制造业 D . 造船业 10. “航海法公布后,除本国船或生产国的船外,其他船不准运送货物进港,如果一条荷兰船要将羊毛运到纽约,不准卸货,要从牙买加运糖到伦敦,也不可以。”公布这个航海法的国家是() A . 葡萄牙 B . 西班牙 C . 荷兰 D . 英国 11.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该体系建立的根本因素是() A . 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 B . 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C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 . 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12. 19世纪中期,英国的煤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是美国的7倍,德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古代商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古代商业经历了兴起、发展、繁荣的过程,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课分三小目阐述了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及古代对外贸易的变迁。第一目“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讲述了古代商业在先秦、秦汉、隋唐、元、明清时的产生、发展和繁荣的重要表现;第二目“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阐述了作为商业活动的重要场所“市”的变迁及城市职能的变化;第三目“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概述了丝绸之路在对外贸易中的重要作用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教材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介绍了中国古代商业的一些特征。教学时,要运用图片和资料,概括古代商业发展的特征,理清商业活动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联系。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发展和繁荣的重要表现;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古代的对外贸易。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繁荣的原因。 ●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专业性强,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宜结合教材“学思之窗”“历史纵横”“资料回放”等栏目,紧扣“古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商业发展概况”这一线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学习;并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贯彻谈话、讲授、研讨交流等教学手段。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我国古代各历史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 (2)理解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及其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 (3)认识和理解坊与市、交子等重要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上分组研讨交流,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竞争与合作意识。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文及史料,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辩证统一、互相作用;联系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增强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信心。 (2)了解商业活动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商业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结果;虽然中国古代商人拥有巨大的财富,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却十分低下。而且历代统治者都通过重农抑商政策来限制和压制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新的富有活力的经济形态的诞生。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图片导入 图1战国货币图2秦半两钱

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

.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
——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1

.
第一部分:中国史
★.古代中国的经济
一、经济结构:(考试说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原始农业 刀耕火种,生产力水平低下。
商周 青铜农具出现,因造价高昂,使用量少。
春秋战国 铁犁牛耕的出现,反映了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显著提高。
汉代 铁制工具普遍使用,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二牛抬杠(西汉) → 一牛挽犁(东汉)
唐朝 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耕犁趋于完善,耕犁基本定型。
(2)土地制度
①商周时期:实行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私田出现
各诸侯国税制改革,促使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化。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过程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 君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3)水利工程:
战国:秦国李冰父子主持的都江堰;郑国主持的郑国渠。
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了井渠,至今还流行于新疆;东汉王景治理黄河,基本解除水患。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① 经济构成: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② 生产力发展: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
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
③ 生产方式:以家庭为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
农经济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男耕女织”
式的小农经济。(小农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小农是封建国家
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④ 土地所有制: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封建国家为稳定小农,大都采取了
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
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
发展,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
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全面认识小农经济
1、形成时期:春秋战国
2、形成原因: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突出表现:铁犁牛耕的出现);
直接原因:井田制(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的瓦解;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典型:秦国商鞅变法)
3、基本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男耕
女织”、④自给自足、 ⑤精耕细作、 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生产的主
要目的是满足自己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实际上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弱点:
①分散性:属于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2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试题

高二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过关试题 1.(2013?湖北名校模拟)《左传?桓公二年》云:“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与材料中政治制度相关的人生理念是 A.“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2.(2012·湖北重点中学联考)宋代有学者说,“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一”。他们的主张是基于 A.宗法制能够维系社会安定B.宋朝时期人们的宗法观念淡薄C.宋朝人具有迁徙的特点D.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3.(2013·惠州调研)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尊旧礼,“五日一朝太公(刘邦父亲),如家人父子礼。”后来其父以尊礼待刘邦,口中还念念有词,“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 这里的“天下法”是指 A.分封制B.宗法制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皇位世袭制 4. (2013?湖北稳派测试)《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一事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关系最直接 A.郡县制度的发展B.以“孝道”治天下 C.赋役制度的变化D.皇帝制度的形成 5.(2013·宜昌模拟)有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史时说:“民众的贫穷、愚昧既是统治者造成的,又成为它得以长存的最好的社会条件。”这一论断 A.强调了唐宋以来科举制的利弊B.揭示了分封制的实质C.揭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双重影响D.阐明了郡县制的弊端6.(2013·广东六校联考)“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据此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 A.重用亲信B.频换丞相C.分化事权D.废除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检测试卷(1—4单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检测卷(1—4单元) 一.选择题 1.商鞅变法中规定:“盗马者死,盗牛者加”;汉初政府曾下令禁止宰杀耕牛,规定杀牛、 盗牛者受重刑。保护耕畜的法令,一直为历代所沿用。这说明() A. 牲畜比较缺乏 B. 牛耕广泛推广 D. 精耕细作得到推广 C. 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2.《荀子·富国》中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小农经济 B.铁犁牛耕 C.精耕细作 D.自给自足 3.下图为汉代画像砖的拓片,它反映了( ) 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 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 C.农民生活的殷实富足 D.棉纺织技术日渐成熟 4.一位外国学者在评论秦汉时期中国的农业时指出,小农是“经济人”,虽然中国的“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是小农作为独立的“经济人”,效率是很高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的传统农业是脱离政府而独立发展的 B.中国传统农业规模大,生产效率高

C.在自给自足的条件下,农民有生产的积极性 D.传统农业的贫乏表现为忽视生产技术和耕作方法 5.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朝廷所需要的刺绣物品,“皆委之闾巷市井妇人之手,或付之 尼寺,而使取值”。这一措施() A.促使宋代改变了抑商政策 B.有助于宋代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C.说明宋代普遍使用丝织品 D.表明宋代私营手工业已超过官营 6.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这表明当时民间手工业()A.开始超越了官营手工业 B.手工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 C.在官府压制下艰难发展 D.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7.汉代长安东西两市规模比后世更大,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唐朝的市逐步变成单纯的营业区,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了。这主要说明了() A.汉唐实行严格的坊市分离制度 B.坊市制度的内涵具有时代特色 C.从汉到唐的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商业活动开始突破时空的限制 8.宋代建立了“书市买牌”制度,即官府将要采购的物品和价格书写在牌上,公之于市,有愿意交易的商人就和官府到市场买处按牌交易。这说明宋代() A.抑商政策已基本崩溃立队 B.注重市场秩序的规范 C.官营手工业严重衰落 D.民间工商业成为主导 9.成书于明朝末机年的《温氏母训》指出,“治生是要紧事”,“士农工商、传各执一业,各人各治所生”,并且认为“通文义的商贸”与“学孝弟(悌)的秀才”、“知稼穑的公子”的地位一样。这表明当时 A.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B. 家训重在灌输封建伦理 C. 经商谋生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D. 社会阶层流动速度加快 10.对哥伦布抵达美洲,不同地区的人们评价不一样:欧洲人称“发现美洲”和“地理大发 现”,印第安人称“欧洲人侵略的开端”,梵蒂冈(教皇国)人称“向美洲开始传播福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