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治痹需重剂_用法宜细究_王士福治疗痹证经验

治痹需重剂_用法宜细究_王士福治疗痹证经验

治痹需重剂_用法宜细究_王士福治疗痹证经验
治痹需重剂_用法宜细究_王士福治疗痹证经验

王老认为,痹证实者多,虚者少;热者多,寒者少。治痹首当分清虚、实、寒、热,万勿为风、寒、湿三邪所局限。初病切忌温补,久病治风亦宜结合养血;治寒宜结合补火;治湿宜结合健脾益气;治热宜结合滋阴、解毒,以防烁阴耗液,热郁化毒。临证多从温病治法,初病以清卫、气之热为主,久病以清营、血之热为主;久病必虚,治以益气养血。 热痹初起多有发热、口渴、脉洪大或滑数,状似温病邪在卫气,伴有关节疼痛,数日后关节疼痛部位出现局部红肿,并有灼热感,初起多发生于踝、膝、腕、肘、肩等大关节处,其中以踝、腕最为多见。若久而不愈,即逐渐累及诸小关节。病在大关节易愈,小关节难疗。

治疗当以疏透、清热、解毒为法。疏透用牛蒡子、连翘、芥穗之类,切忌过用大辛大温之剂。如疼痛较重,舌苔白厚而滑者加独活一味,

此药不但有疏风散湿之功,若用至60g既有镇痛之神效又无不良反应。清热以大剂白虎汤为主。若脉洪大者,石膏量少则120g,多则250g,此乃从《吴鞠通医案》中治赵姓太阳痹案中悟出。其方用生石膏180g,并云:“(治痹)六脉洪大已极,石膏少用,

万不见效,命且难保。”又治一停饮兼痹案,每方生石膏用至240g之多,并云:“停饮兼痹脉洪,向用石膏无不见效,自正月服药至十月,石膏将近百斤之多。”热毒之解毒,用白花蛇舌草30g,忍冬花、藤各30g。

若高热期已过,时而低烧,关节红肿疼痛,此时邪已入营,当于前方中加清营之品,如生地、元参、丹皮、赤芍等。若脉细数,舌质红绛者重用清营药。若脉洪或滑,舌质微绛中有黄白苔者,多用清气之白虎,少用清营之甘寒、咸寒。比如叶天士所云:“其热传营,舌色必绛。绛,深红色也,初传绛色,中兼黄白色,此气分之邪未尽也,泄卫透营,两和可也。”若低热,经多方疏透、清气、泄营诸法久而不退者,宗张宗祥《医药浅说》常加山川柳一味15~20g,每获捷效。

若病久关节疼痛红肿,僵直难以屈伸者,此为毒热之邪着于关节,与痰浊瘀血相结,互阻于络道,最为难治。于前法外,当加豁痰破瘀之品,并以虫类药搜剔络道。清热仍以忍冬花、藤各30g,白花蛇舌草30g,加山慈菇10~15g,红芽大戟6~12g,此二药乃万病解毒丹(又名玉枢丹)之主药。徐灵胎赞其方:“此秘药中之第一方也,用药之奇不可思议。”

豁痰重用半夏、南星各60g。按《黄帝内经》十三方中有“半夏秫米

汤”治不寐,《灵枢》谓其效曰:“覆杯则卧矣”观《吴鞠通医案》治不寐每用半夏少则一二两,重则四两,临证用吴氏之量治不寐数十年,取效甚捷,从未发生过不良反应,可证古人早已掌握半夏镇静之功也。多年临证体会,半夏不同之用量具有不同功效,如6~12g具有和胃之功;10~20g则有降逆止呕,化痰畅中之效;若30g以上能安神疗不寐;60g以上又具有镇痛之效。

半夏和南星两味为豁痰之要药,观伤科书治骨折诸方,多有重用南星者,深思其理,始悟古人以南星专止骨之痛。又经多年体验,南星对各类骨关节疼痛者,多收捷效。

虫类搜剔络道之药,如全蝎、僵蚕、蜂房、蜈蚣、穿山甲等,皆可选用。临证体会,此类虫药若入煎剂,影响疗效,以轧细末冲服为好。若邪浊阻络难通者,可再加麝香少许,香窜通络,以助虫类搜剔之力。

若病久失治或误用辛温大热之剂,致使关节肿大、拘挛变形而肌肉削瘦如梭状者,最为难治。此因精血、津液被热毒煎烁所致,治宜养血增液,滋润筋肉关节,壮肾益精以滋下源为主,如四物、吴氏增液汤及丹溪之虎潜丸等以缓缓图之。若关节疼痛难忍不可近者,常以张觉人《外科十三方考》所载之“五虎下西川”合小活络丹二方加减为丸,以汤剂送服。即:蜈蚣5条,全蝎15g,穿山甲20g,僵蚕30g,乌梢蛇30g,乳香30g,没药30g。上为细末,以草乌30g煎汤,以汤泛上药为小丸,每次服10g,效果甚好。

尚有关节肿痛低热,并兼见坚硬红斑加豆大或环形红圈者,亦甚难

王士福教授是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著名临床中医家。王老在中医儿科建树颇丰,其治疗痹证亦有独到之处,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验,为临床医师治疗痹证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指导。现就其痹证的临床经验总结一二,供参考。

。热痹宜大剂清热解毒,搜剔痰瘀名老中医经验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治痹需重剂,用法宜细究

13002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ICU病房

曲世华

--王士福治疗痹证经验

 中国社区医师 2006年第23期(第22卷总第317期)

36

愈,常以白花蛇舌草、银花、山慈菇、红芽大戟以解毒;大剂白虎以清热;当归、赤芍、生地、丹参、丹皮以养血活血清营;再加穿山甲、土鳖虫以逐瘀软坚,每每收效。

此类热痹所难医者,以其反复也,往往此处肿痛消失不数日,他处又现肿痛。若反复一次较一次轻者,亦为向愈之兆,应嘱患者坚持服药。此症不经数月治疗,鲜有完全获效者!

患者,女,41岁,工人。1985年12月来诊。发病月余,周身关节疼痛,尤以踝、膝、腕、肘为甚,痛不可近,终日号哭,行动不便,走路需人协助,踝、腕关节肿而红热,发热37.5~39℃。口渴,便燥,舌质红苔黄且厚,脉滑大。化验:类风湿因子阳性。观前方多用温燥,或服中成药风湿寒痛片,反致病势加重。此热痹也。湿热互结,着于关节,又过服辛燥,湿邪虽去而热邪化毒,致使关节红肿。今审症、舌、脉乃阳明经、腑皆热皆实,大有入营之势,治宜先清阳明气分之热,通腑之实。略加营阴之药,以防热邪由气入营;再以复阳明阴液,并解毒之品以化其热毒。组方:生石膏120g,知母30g,生大黄10g(后下),枳实15g,白花蛇舌草60g,忍冬花、藤各30g,元参30g,生地30g,丹皮20g,赤芍20g。上方服3剂后,腑气已通,热退至38℃以下。疼痛稍缓,红肿未消。此腑气虽通、热虽退半,但热毒之邪已与原湿邪所化之痰浊,阻于关节络道,非重剂豁痰及虫类搜剔则不为功。原方去大黄、枳实,加半夏60g,南星60g,山慈菇15g,全蝎10g,轧细末吞服。后以此方加减,服百余剂,共用生石膏15kg余,痊愈。化验类风湿因子阴性。

临床常见者有二类:其一是下肢单侧疼痛剧烈,不能屈伸着地,睡眠

也不能卧于痛侧,其痛处多由环跳穴

经委中、承山下至昆仑穴,发病诱因

多由感受寒凉而起。常治以《金匮》

乌头汤加四物汤,每取捷效。取效速

否,取决于川、草乌之剂量。此病机

是下肢阳微又为寒邪所袭,寒凝血滞

于阴络,营气不通所致,非大剂辛热

活血则不为功,故川乌、草乌并用各

30g。二乌皆温经定痛之药,而川乌之

力缓而效持久,草乌则效速而不耐

久,今二者并用速效而持久矣。然二

乌《本草经》皆谓其有大毒,是否可

用此重量?经多年临床体会,川乌、

草乌只要配伍、煎法、服法合宜,虽

量大效显且速而不中毒,用之不当即

使小量也会中毒。二乌之中毒量和有

效量非常接近,古人尝谓:“药弗瞑

眩,厥疾弗瘳。”“瞑眩”即指二乌

之毒性反应。又据曹颖甫注释《金

匮》乌头汤云:“乌头其颗甚小,一

枚约有今制三钱,五枚则可两半

矣。”重用二乌,配伍以生甘草30g,

且二乌同生甘草先煎1小时,后下余

药,其毒自解。

关于服法,若二乌如上重量和煎

法,其剧痛1剂即缓,2~3剂痛止大

半,甚至疼痛消失,或只感痛处微

麻,此时即可停用二乌,加薏米30g,

泽泻20g,通草10g,以甘淡渗泄其

毒,防其逐渐蓄积为害,服剂后

再加原二乌各30g,如此反复十余剂,

可使寒痹散疼痛止而不伤正,多可获

良效。观近用二乌者,畏其大毒,轻

量l2g,重量不过15g,不敢重用,但

敢久用。此正合二乌中毒之特性,小

量虽仅有小毒,然久服必蓄积为大

毒,又未达二乌有效之量,其后果是

中毒而无效!笔者用二乌各30g非盲目

大胆也,是以配甘草先煎以去其毒而

存其效,故敢于重用而不敢久用耳!

另有下肢痛痹者,多在两腿腘窝

至小腿肌肉处,即委中以下至承山穴

和承筋穴之间,以酸沉、麻木胀痛为

特点,站立行走则重,卧床高位则

轻。此痛与风、寒、湿、热痹不同,

多发于50岁上下之老年人。治疗当以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为主,以“当归

四逆汤”加刘寄奴、苏木、土鳖虫以

助通脉之力,加黄芪20g以领诸走血

药。药用:当归20g,芍药30g,桂枝

15g,细辛3g,通草3g,刘寄奴30g,

苏木30g,土鳖虫10g,甘草10g。若两

下肢不温者,可加附子10g。

病者肩臂酸痛而沉重,手指疲软

有时阵发麻感,舌苔多白滑,脉多沉

滑或浮滑,多发一侧,中年以上多有

之。此症若以寒、热痹治之难以取

效,此乃湿痰流注关节所致。当以燥

湿豁痰为主,常用丹溪指迷茯苓丸加

味,重用豁痰药治之,每每获效。方

用:半夏60g,茯苓20g,枳实15g,风

化硝10g,南星60g,鹿衔草30g,片姜

黄15g,全蝎10g。若脉浮滑兼有风邪

者,加独活30g。此方亦治肩臂难以屈

伸者。

40岁以后则肾气虚。肾主骨,腰

为肾之府,故肾虚则腰痛。因乙癸同

源,肾气虚则肝气亦虚。肝主筋,膝

者筋之府,肝气虚则膝痛。年老肝肾

虚则脾之运化水湿之功亦弱,加以夙

有湿邪之患于络道,难免痰阻于关

节,故老人多有肾气虚挟顽痰阻络之

腰、膝痛症,常于补肝肾剂中加豁痰

祛风通络之品。自制有益肾疗骨刺

方,用之即可缓解疼痛,常服肝肾之

气壮,骨刺可得控制而削也。药用:

鹿衔草30g,风化硝10g,骨碎补20g,

肉苁蓉20g,桑寄生20g,山萸肉15g,

半夏30g,南星30g,独活30g,全蝎

10g。用此方屡治屡验,收效甚捷。

典型病例

2~3寒痹并用二乌,大剂暂服

着痹重用豁痰

肾虚腰膝痹痛,应温补肝肾,祛痰疏

风通络

查体认证

社区用药指导

专题讲座

中国社区医师 2006年第23期(第22卷总第317期)37

名老中医经验

从痹病三个主症谈用药经验 朱良春

从痹病三个主症谈用药经验朱良春 “痹病”是风湿类疾病之总称,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骨质增生及坐骨神经痛等疾病。其共同特征均以关节疼痛、肿胀、拘挛僵直为主证。其病因、病机均以风、寒、湿、热之邪外袭,气、血、痰、瘀内阻,导致经脉闭阻,凝涩不通,气血壅滞,痰瘀胶结,深入经隧骨骱,如油入面,难以化解,以致病情反复缠绵,施治颇感棘手,绝非一般祛风、散寒、燥湿、清热、通络、止痛之品所能奏效。且久痛多虚,久痛多瘀,久痛入络,久必及肾,故在治疗上需于常规辨治基础上,参用益肾培本、涤痰化瘀、钻透剔邪之品,庶可奏效。兹就疼痛、肿胀、僵直拘挛三个主证,结合临床实践,谈谈用药经验。 一、疼痛 疼痛是痹病最主要的症状之一,如果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则患者信心增强,病情易趋缓解。根据疼痛的临床表现,可分为风痛、寒痛、湿痛、热痛、瘀痛,此五者只是各有侧重,往往多是混杂证型,难以截然分开。 1.风痛:其疼痛多呈游走状,走注无定,因“风者善行数变”之故。祛风通络以治其痛,是为正治。在辨治基础上,轻者可以加用独活,因《名医别录》谓其“治诸风,百节痛风,无问久新者”;《本草正义》称“独活为祛风通络之主药,……能宣通百脉,调和经络,通筋骨而利机关,……故为风痹痿软诸大证必不可少之药。”本品确有镇痛、抗炎镇静、催眠之作用,用量以20~30g为佳,惟阴虚血燥者慎用,或伍以养血之品,始可缓其燥性。或用海风藤30~45g亦佳,以其善解游走性之疼痛。重证则宜选用蕲蛇,《玉楸药解》谓其“通关透节,泄湿驱风”;《本草纲目》称其“内走脏腑,外彻皮肤,无处不到也”。本品透骨搜风之力最强,乃“截风要药”。不仅善于祛风镇痛,而且具有促进营养神经的磷质产生之功,对拘挛、抽搐、麻木等症有缓解改善作用;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使抗原、抗体的关系发生改变,防止组织细胞进一步受损,促使痹证病情之稳定,提高疗效。以散剂效佳,每次2g,1日2次,如入煎剂需用10g。 2.寒痛:因寒邪内阻经脉而致之疼痛,临床最为多见,受寒加剧,得温稍舒,治宜温经散寒,而止其痛。川乌、草乌、附子、细辛四味乃辛温大热之品,善于温经散寒,宣通痹闭,而解寒凝。川乌、草乌、附子均含乌头碱,有大毒,一般多制用,每日15~30g;生者应酌减其量,并先煎1小时,以减其毒。细辛可用8~15g,有人曾报道用60~120g,未见毒副作用,可能与地域、气候、体质有关,仍宜慎重为是。或用穿山龙30g,徐长卿15g,亦有祛寒止痛作用。 3.湿痛:痛处有重着之感,肌肤麻木。治当健脾化湿,参用温阳之品。湿去络通,其痛自已。生白术45g,苍术15g,熟苡仁30g,制附子15g,具有佳效。或用钻地风、千年健各30g,善祛风渗湿,疏通经脉,以止疼痛。 4.热痛:多见于痹证急性发作期,或邪郁已久而化热者,其关节红肿热痛,得凉稍舒,伴见发热、口干、苔黄、脉数等一派热象。常规用药收效不著时,加用羚羊角粉0.6g,分2次吞,可以奏效。黄宫绣《本草求真》明确指出:“历节掣痛,

朱良春治疗腰椎病经验和特色分析

朱良春治疗腰椎病经验和特色分析 发表者:郭永红 (访问人次:203) 1 治椎间盘突出症证病合辨方药议经藏兼治用虫蚁 朱师治疗椎间盘突出提倡辨证和辨病相结合,认为本病内因多肾虚、局部气血不畅而致椎体纤维环退变,破裂,或椎管内部增生,导致椎管狭窄,髓核突出后压迫神经根。加之久坐,弯腰工作,更增其病变程度。虽有人认为椎间盘突出症的根本病变在脊柱,而督脉又循行于脊柱之中,但临床所见椎间盘突出患者继发的腰腿痛、酸、胀、麻、冷等病变部位,大多发生在足太阳膀胱经上,只有少数病人病变部位在督脉循行部位上。本病的外因多为风寒湿邪侵入太阳经脉,使局部气血阻滞、不得流通,络脉瘀阻,或骨质增生对周围组织压迫,又加重了络脉瘀阻之病理改变,二者相互作用,使纤维环这原本供血就少的组织更加代谢减慢,退化加速,弹性日渐减退,故一旦遇负重、弯腰、蹦跳、或极少的扭身等诱因均可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而诸症蜂起。张景岳云:“腰为肾之府,肾与膀胱为表里,故在经属太阳,在藏属肾气。“张氏把腰部疾病(包括本病痛、酸、胀、麻、冷诸症)分为“在藏”与“在经”两类。在藏者乃因肾亏患者脏腑阴阳气血失去平衡、此即“在藏属肾气”之意。有医者凡遇腰痛、即诊为肾虚,用方总不外左归、右归、六味之属,殊不知有许多腰腿痛并非单纯肾虚引起.尤其是风寒湿等外邪侵入足太阳膀胱经、致经气不利、经脉不通。盖“不通则痛”,故此类腰痛其病位在经络,尚未涉及脏腑,椎间盘突出所继发的腰腿痛,临床体会大多部位滞留在太阳经脉上,朱师临床用药选用麻黄、桂枝、川草乌、羌活、北细辛、制附片等温通太阳经脉之品,往效

出意外。此乃遵张景岳“在经属太阳之旨,从足太阳膀胱经论治。”笔者仿朱师之法.历年来用仲景“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合自拟之“补骨脂益损散”加减化裁,或配合朱师创制之“益肾蠲痹丸”通络搜剔,益肾壮督,“经、藏”同治颇有佳效。每单纯的中药治愈众多的椎同盘突出患者。事实证明,急慢性椎同盘突出并发之各种腰腿痛、酸、胀、麻、冷大多可用单纯的中药治愈。只要辨清在经在藏、或“经藏”兼夹,对症用药,均收满意疗效。椎间盘突出继发的腰痛、压痛、又放射下肢过膝,其腰痛部位多在脊柱两侧的骶脊肌正中或外缘,而很少在后正中线上,下肢反射痛则多沿坐骨神经的分布区放射,从臀部坐骨大孔到帼窝.再循小腿外侧。《灵枢经脉》云:“膀胱足太阳之脉,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帼中,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下合帼中,以下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此述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部位,正好和椎间盘突出继发的疼痛、压痛、放射痛部位相合。盖足太阳膀胱经主表,风寒束表,则经脉阻滞,亦有外伤闪挫致瘀血阻于经脉,更有因腰部劳损日久.气血津液化生痰瘀、阻滞经络,导致经气不通。故椎间盘突出继发的腰腿痛、酸、胀、麻、冷太多病位在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为奇经,受十二正经之余气,亦受十二正经之邪气,风寒湿或痰瘀诸邪如滞留足太阳膀胱经,久之则邪气溢于督脉,以至督脉经气不利,即出现下肢瘫痪,二便失禁等症。临床多见于“正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亦可见长期误治之他型椎间盘突出症后期。朱师指出:“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关键是首先辨明病因、病机,更要辨清病位”。朱师曾治周某,男,68岁,双侧腰腿痛、酸、胀、麻,不能行走两个月,曾

安定的正确使用方法

地西泮又叫做安定。 地西泮在水中微溶,注射液中含有丙二醇、乙醇、苯甲酸钠,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氟化钠注射液等输液中后,因溶媒系统的改变使地西泮析出,产生浑浊,应禁忌稀释使用。所以临床在使用地西泮注射液时应肌内注射或缓慢静脉注射。因本药属于长效药,不应作连续静脉滴注。 地西泮原药液可不经稀释,直接静脉推注,使用时可用1毫升的注射器缓慢静推,速度以不超过每分钟1~2毫克为宜,以10mg为例,一般控制在5-10分钟! 。在注射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儿的变化,若惊厥已停止或患儿已入睡,可停止推注,弃去剩余药液。如果因药量较小,不宜保证缓慢注射,也可将原药液用注射用水、0.9%生理盐水、5%或10%葡萄糖等溶液稀释后注射,稀释后可产生浑浊,但不影响疗效。静脉推注时要密切观察呼吸、心率、血压,尤其是对于曾用过苯巴比妥或水合氯醛药物的患者,更要注意呼吸抑制的发生。 另外,地西泮水溶性较差,静脉注射时可能有沉淀,甚至发生静脉血栓或静脉炎,所以在注入药后最好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静脉。 地西泮(安定)注射液的正确使用 地西泮(安定)具有抗焦虑、镇静催眠、中枢性肌肉松弛、抗惊厥、抗癫痫等作用,口服吸收迅速完全,肌内注射缓慢而不规则,静脉注射后能迅速进入中枢,临床多采用口服或静脉注射,其中静脉注射地西泮是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 正确静脉给药方法 1、缓慢静脉注射:成人每分钟不超过5mg,30天~5岁小儿每分钟不超过0.1 mg,5岁以上儿童每分钟不超过0.5mg。 2、静脉微量泵入:可调节流速,不可稀释。 因此,临床在使用地西泮注射液时应采用缓慢静脉注射、静脉微量泵入,以提高地西泮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错误给药方法: 1、静脉滴注:不推荐此种给药途径,本品为极难溶性药物,水中的溶解度为1:400,地西泮注射液溶媒中含40%丙二醇、10%乙醇助溶并加热至60℃使之完全溶解。地西泮注射液与其他任何输液配伍,由于溶媒组成改变,使地西泮溶解度降低而易析出地西泮结晶,静脉滴注过程中不溶性微粒易引起输液反应及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如寒颤、高热、子痫、惊厥等。若确需静脉滴注,应将地西泮注射液2mL稀释于至少大于60倍输液中方可静脉滴注。 2、禁止从莫菲管中加入:地西泮注射液是水溶性制剂,由于助溶剂的存在,其处于完全溶解状态,地西泮注射液从莫菲管加入到其他输液,均因溶媒系统的改变使地西泮析出,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及肉眼看不到的微粒,严重影响用药安全。 安定可以和糖或者盐都可以配,出现液体发白不影响疗效(儿科临床处方)吴忠匡主编在高热惊厥中有相关介绍

干燥剂的合理使用

干燥剂的合理使用 有机化合物在进行波普分析或定性、定量化学分析之前以及固体有机物在测定熔点前,都必须使它完全干燥,否则将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液体有机物在蒸馏前也常要先进行干燥以除去水分,这样可以使液体沸点以前的馏分大大减少;有时也是为了破坏某些液体有机物与水生成的共沸化合物。另外很多有机化学反应需要在“绝对”无水条件下进行,不但所有的原料及溶剂要干燥,而且尚要防止空气中潮气浸入反应容器。因此在有机化学实验中,试剂和产品的干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原理 干燥方法大致可以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两种。物理法有吸附、分馏、利用共沸蒸馏将水分带走等方法。近年来还常用离子交换树脂和分子筛等来进行脱水干燥。化学法是以干燥剂来进行去水,其去水作用又可分为两类:(1)能与水可逆地结合生成水合物,如氯化钙、硫酸镁等;(2)与水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而生成一个新的化合物,如金属钠、五氧化二磷。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第一类干燥剂。下面以无水硫酸镁为例讨论这类干燥剂的作用。 用无水硫酸镁来干燥含水的有机液体时,无论加入多少量的无水硫酸镁,在25℃时所能达到的最低水蒸气压力为1毫米汞柱,也就是说全部除去水分是不可能的。如加入的量过多,将会使有机液体的吸附损失更多;如加入的量不足,不能达到一水合物,则其蒸汽压力就要比1毫米汞柱高。这说明了在萃取时为什么一定要将水层尽可能分离干净,在蒸馏时为什么会有沸点前的馏分。通常这类干燥剂成为水合物需要一定的平衡时间,这就是液体有机物进行干燥时为什么要放置较久的道理。因为它吸收水分是可逆的,温度升高时蒸汽压也升高,因此液体有机物在进行蒸馏以前,必须将这类干燥剂滤除。 二,液体有机化合物的干燥 1.干燥剂的选择 液体有机化合物的干燥,通常是将干燥剂直接与之接触,因而使用的干燥剂必须不与该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催化作用,不溶解于该液体中。例如酸性物质不能用碱性干燥剂,碱性物质也不能用酸性干燥剂。有的干燥剂能与某些被干燥的物质生成络合物。如氯化钙易与醇类。胺类形成络合物,因而不能用来干燥这些液体。强碱性干燥剂如氧化钙、氢氧化钠能催化某些醛类或酮类发生缩合、自动氧化等反应,也能使脂类或酰胺类发生水解反应。氢氧化钾(钠)还能显著地溶解于低级醇中。在使用干燥剂时,还要考虑干燥剂的吸水容量和干燥性能。吸水容量是指单位重量干燥剂所吸得水量;干燥效能是指达到平衡是液体干燥的程度,对于形成水合物的无机盐干燥剂采用吸水后结晶水的蒸汽压来表示。例如,硫酸钠形成10个结晶水的水合物,其吸水容量达1.25.氯化钙再多能形成6个结晶水的水合物,其吸水容量为0.97。两者在25℃时水蒸气压分别为1.92及0.30毫米汞柱。因此,硫酸钠的吸水量较大,但干燥效能弱;而氯化钙的吸水量较小,但干燥效能强。所以在干燥含水量较多而又不易干燥的(含有亲水性基团)化合物时,常先用吸水量较大的干燥剂除去大部分水分,然后再用干燥效能强的干燥剂干燥。通常第二类干燥剂的干燥效能较第一类为高,但吸水容量较小,所以都是用第一类干燥剂干燥后,再用第二类干燥剂除去残留的微量水分,而且只是在需要彻底干燥的情况下才使用第二类干燥剂。此外选择干燥剂还要考虑干燥速度和价格。常用过自己的性能见表1: 表1各类有机物常用的干燥剂 化合物类型 干燥剂 烃 CaC12 、Na 、P2O5 卤代烃 CaC12、MgSO4 、、P2O5、Na2SO4 醇 K2CO3、MgSO4、CaO、Na2SO4 醚

王平教授论治更年期汗证临床经验_徐波

[2]夏伦祝,徐先祥,张睿.威灵仙总皂苷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 收稿日期:2015-05-21 基金项目:湖北省医药领军人才工程项目(鄂卫生计生发[2013]4号) 作者简介:徐波(1990-),女,湖北十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老年病的研究。 通讯作者:王平(1962-),男,湖北恩施人,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衰老理论及老年病证治规律研究, E-mail:pwang54@qliyun.com。 安徽医药,2009,13(5):496-497. [3]吴宗群.中药青风藤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中国药师杂志,2006,9(9):857-858. [4]宫金艳.丹参对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2):122-123. [5]胡晓梅.周霭祥运用青黄散治疗白血病的经验[J].中医杂志,2011,52(14):1187-1189. [6]刘育明.清热解毒法的作用机制及其在造血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中的应用[J].江西中医药,2007,38(12):78-80. DOI?10.13192/j.issn.1000-1719.2015.09.016 王平教授论治更年期汗证临床经验 徐波,王平 (湖北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老年痴呆醒脑益智重点研究室,湖北武汉430065) 摘要:王平教授从事中医老年病的研究多年,对更年期汗证辨治独具特色。文章在充分研究王平教授门诊病案的基础上,总结其学术经验,论述王平教授对更年期汗证病因病机以及治法特色的认识。 关键词:更年期汗证;中医药疗法;名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R588;R758.74;R2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5)09-1644-02 王平,湖北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师承陈如泉、张六通、邱幸凡等著名中医专家,全国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优秀继承人,从事中医老年病的科研、临床与教学工作30余年,临床上对更年期汗证治疗颇有效验。 更年期汗证是机体在衰老过程中出现的以自汗、盗汗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结合临床,王平教授认为更年期汗证是患者由于肾精亏虚、情志内伤、起居失常等引起阴阳不和、营卫失调、痰瘀互结而出现的病证。王平教授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屡有新的发挥,现结合临床案例将其治疗更年期汗证的经验分析总结如下。 1滋阴填精平衡阴阳 《素问·评热病论》:“汗者,精气也”,说明汗液是人体的精气所化,《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阐明汗液的生成离不开肾中精气。《素问·阴阳别论》云:“阳加于阴谓之汗”,简明扼要地说明人之阳气作用于体内的阴精,宣发、排泄于皮肤而为汗液。更年期汗证其主要病因病机为肾气亏虚,五脏功能减退,从而造成人体机能下降,阴阳失衡[1]。更年期患者由于肾中精气亏虚,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肾气衰,发堕齿槁……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导致机体阴阳失衡证见自汗盗汗。肾精亏虚,肾气不生,气失固摄,阴液外泄发为更年期自汗;阳消阴长,虚火内生,阴精被扰,不能自藏而外泄,导致更年期盗汗。所以调和阴阳、滋阴填精是治疗更年期汗证的最基本方法,对于更年期自汗多用益肾填精止汗法,对更年期盗汗多采用滋阴清热止汗法,王平教授在此辨证基础上多以交泰丸、青蒿鳖甲汤、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共奏平衡阴阳、敛汗止汗之效。 案1丁某,女,57岁,潮热盗汗5年,下午潮热明显,自觉气血上涌感,夜晚入睡汗则湿衣,以手心、脚心、前胸、后背明显,平素畏寒,好热饮,脾气大,绝经12年,饮食可,睡眠质量差,大便黏腻,难以冲厕,小便正常。舌黯苔微黄腻,脉细滑。辨证分析,患者老年肾阴虚,肾阳亢奋,外开腠理,发为盗汗,属于典型的肾阴虚盗汗,药用:青蒿15g,鳖甲15g,生地20g,知母10 g,丹皮10g,玄参15g,黄芪30g,当归15g,灯芯草2 g,栀子15g,白薇15g,黄连10g,肉桂10g,银柴胡15 g,地骨皮15g,淡竹叶15g,淡豆豉15g,煅龙牡各15 g,酸枣仁30g,14剂,水煎服,1剂/d,分3次服用。 二诊,自述潮热盗汗症状缓解明显,夜晚睡眠质量改善,偶见湿衣,手心脚心仍自觉发热但较前缓解,下午潮热减轻,畏寒,好热饮,大便成形,舌淡红苔微黄,脉弦细。患者阴虚症状改善,仍见畏寒喜热饮等阳虚症状,由于阴阳胡根互用,阴虚阳亦不足,予以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药用:黄芪20g,生晒参6g,焦白术10 g,生地15g,山药15g,山茱萸10g,茯苓10g,泽泻10 g,丹皮10g,熟附片6g,鹿角胶10g,淡竹叶10g,黄连6g,肉桂10g,浮小麦30g,焦楂曲各10g,调理3月,诸症状基本消失。 2调畅五脏解郁止汗 王平教授根据《内经》理论,认为本病病位涉及五脏,与心、肾关系最为密切[2]。如《素问·宣明五气轮》曰:“五脏化液,心为汗”;《灵枢·九针》:“心主汗”,《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阐明汗液的生成离不开肾中精气,治疗上尤为重视心、肾两脏的调养。同时,王平教授认为肝脾肺三脏与汗出息息相关,如肺气不足则肌表疏松、表虚

国医大师朱良春谈方药量效关系_倪胜楼

更是占据了榜首地位,这与辽宁对脾主运化研究的重视程度是密不可分的。 脾主运化研究的疾病以消化系统和内分泌代谢系统为主,并涉及到血液、泌尿、循环等多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从2007年达到巅峰后呈下降趋势,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的研究逐年稳步上升。具体疾病的研究方面,糖尿病、胃炎和血脂异常症是热点,而结肠炎、哮喘、贫血、冠心病、高血压病、肝炎、脂肪肝、肥胖及痛风文献量都达10篇以上。 收稿日期:2013-01-06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10CB530604) 作者简介:倪胜楼(1985-),男,江苏盐城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量效关系的文献理论研究。 通讯作者:傅延龄(1959-),男,湖北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量效关系的文献理论研究。E-mail:fuyanling @bucm.edu.cn。 脾主运化做为主题词组配的8个副主题词中,属于生理学的51篇,属于药物作用的6篇,属于针灸效应的1篇,其余尚无文献报道,说明在免疫学、遗传学、伦理学、气功效应、辐射效应方面是研究的薄弱环节,与其他副主题词组配检索可得到治疗416篇,病理学42篇,化学15篇,诊断13篇,细胞学4篇,酶学2篇等,说明脾主运化研究的重点还是在治疗方面。 通过以上的计量分析,希望能帮助科研工作者了解脾主运化研究概况,发展趋势,开阔科研思路,确定研究方向,为中医的科研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邱均平.文献计量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 [2]文庭孝,邱均平.科学评价中的计量学理论及其关系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29(6):650-656. [3]曹小玉,彭成.1994 2004年脾虚文献计量学分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63-64. [4]于琦,崔蒙,李园白,等.基于1999 2008年CBM数据库中医基础理论文献计量分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11(4):626-629. 国医大师朱良春谈方药量效关系 倪胜楼,傅延龄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 摘要:近年来,中医界对中医量效关系十分关注,研究很多。研究主要从文献、实验和临床三个方面展开。文章采用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方法,对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进行了访谈。其主要内容包括量效相互关系,量效关系的影响因素、大剂量用药不良反应控制策略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饮片剂量等,以期从量效关系角度挖掘名老中医经验,为临床用药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今后的修改提供经验支撑。 关键词:量效关系;访谈;国医大师;朱良春 中图分类号:R28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3)07-1338-02 Opinions of Dose-effect Relation of Prepared Herbs by National Top Chinese Physician Professor ZHU Liangchun NI Shenglou,FU Yanling (School of Preclinical Medicine,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100029,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dose-effect relation has been paid great attention in Chinese medical field.There are many resear-ches which principally focus on literatures,experiments,and clinics.The article adopted the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and profes-sor ZHU Liangchun who is one of the national top Chinese physicians was invited.The main contents during the interview included interrelationship of dose and effect,influencing factors of dose-effect relation,controlling strategies of adverse reaction in large dose medication,and dose of prepared herbs in pharmacopeia.Aiming at revealing distinguished veteran physician's experienc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dose-effect relation perspective,it provides empirical support for clinical medication and amend-ment of pharmacopeia in future. Key words:dose-effect relation;interview;national top Chinese physician;ZHU Liangchun 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在读中学时,不幸感染肺结核,后用中医治愈,遂有志于岐黄。朱老先师从马培之之孙马蕙卿先生,后考入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因抗日战争的爆发而辗转到上海,又师从中医大家、教育家章次公先生,思路得以开拓,经验与知识更加丰富。毕业后,到其父亲工作所在地南通工作并定居。朱老从事中医事业74年,对风湿病、肿瘤等疾病的诊治经验丰富,善于使用虫类药。作为973课题的一项研究内容,

【引用】朱良春鼻药疗法临床经验和用药特色

著名老中医学家朱良春临床经验系列之十八 邱志济 摘要:早在60年代初,朱良春老师就广搜博采古令医家鼻药疗法,结合自己临床经验,写成“鼻药疗法初探”。即鼻腔塞药或滴凡或嗅入鼻腔而达到治愈痼疾的目的,且有确切的疗效。是中医学中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整理者历年来仿朱师之法。亦将“鼻药疗法”广泛用于治疗杂病,获效良多,现选朱师治法部分加以浅析,以举一反三。 关键词:鼻药疗法;用药特色;名老中医;朱良春 朱良春老师指出,“鼻药疗法不但能治愈局部病变,如鼻渊、鼻息肉等疾患,而且能治愈多种周身性或远离脏器的疾病”。其奏效机理乃据《灵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旨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嗅”之理。故纳药鼻内,可借其内在经络之联系,以达到调其气血,和其营卫,平其偏胜,开其闭塞,使病邪得驱除。朱师历年使用鼻药疗法所治病例有哮喘、外感时邪、痧气、黄疸、疟疾、偏正头风、鼻渊、鼻息内、乳痛、瘰癌、闪腰疼痛、疗疮、牙痛、多种眼疾等等。 现选朱师常用之鼻药疗法用药特色效则加以浅析。披陈如下。 1、巴豆霜和巴豆在鼻疗法中的应用 巴豆霜药物制备;巴豆去两层硬壳后,捣烂或碾烂,用7~10层棉纸包裹,注意包裹要宽松,然后用手动带螺杆的压机挤压,或夹在两硬木板中放大型钳工台虎钳上,螺杆扳手加套管(即加长)缓缓用力挤压即成(巴豆霜密封瓶放备用)。 1.1、治哮喘证属寒痰者朱师拟巴豆霜适量,生姜汁适量拌调为丸如枣核大,即比黄豆稍大,用药棉包裹留头。塞鼻内1~2 h,塞入片刻后,鼻内有热灼感,而喘逆渐平,喘平后即可将药取出。笔者历年来将朱师此法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较多病例.尤有著效。成人之实证咳喘。证见:痰壅气喘,不能平卧,有喉间痰鸣,吐大量白粘痰,且大便多日不解,或下肢稍肿,面暗黑,唇绀,舌胖大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沉滑。笔者用上法鼻疗外,均配合豆蜡丸”( 巴豆霜蜜蜡为丸) 每丸约含巴豆霜0.1克用稀饭汤进服,大便控制在每日2~3次为度。而增减药量,善后用中成药固本,每收佳效。 1.2 治乳疖乳痈初起(急性乳腺炎) 朱师以巴豆霜、生旱半夏粉各3g,冰片1g,用姜汁拌调成丸,较枣核稍大,交替塞入左右鼻孔,治疗急性乳腺炎、乳疖屡收著效,笔者仿朱师之法,历年每遇此等急症用上法施治均应手治愈,尤其是发热,疼痛均速见消失。 1.3治瘰疬朱师拟巴豆10粒(不去油),制芫花10g, 雄黄15g, 糖酥10g,共碾细面,取黑枣250g,煮去皮核,捣泥,晒半干,和药末作丸,较枣核稍大,放酒精缸备用,用时左右交替塞鼻,戒房事,连用30~100日,重证亦愈。如属颈部瘰病,每料药加白砒石10 g,塞鼻时用纱布包裹,线扎留线头塞入患侧鼻道,每天塞8~10 h为1疗程。用塞鼻药感辣味难忍或出汗太多,可间日塞,塞药后静卧1 ~2 h为宜。本法治瘰疬不论已溃未溃,坚持用药者,均能治愈。加白砒石后,巳溃者亦能愈合。笔者历年门诊中所遇颈部瘰疬者,每仿朱师之法,均用上药1~2料治愈。巴豆推荡脏腑,开通闭塞之药也,以其味甚辛敛,气甚热烈,性甚刚猛,攻关拨固,功过牵黄,摧滞逐实,力浮硝戟。追逐一切有形留着,久顽不逊之疾,如留饮痰癖,死血败脓,休息结痢。寒痰哮喘…及一切癥瘕诸证”。仅举3法,朱师善用巴豆霜、巴豆,在鼻药疗法中的配伍应用巳略见妙蒂。 2、六神丸在鼻疗法中的应用 2.1 治黄疸朱师据清-邹存琻著之《外治寿世方》甜瓜蒂、丁香、赤小豆各等量碾粉面,吹入鼻内治黄疸阴黄及身面浮肿之理,又据《河北中医展览会医药集锦》于上方加麝香(去丁香)吹鼻治阳黄之法,因麝香市售紧缺,地县药材公司难以购到,遂以市售六神丸碾成细面,合一味瓜蒂散吹鼻治阳黄,每收著效。六神丸是著名的解毒消炎中成药,除借其内含麝香成

甲钴胺注射液说明书.

甲钴胺注射液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甲钴胺注射液 英文名称:Mecobalamin Injectiion 汉语拼音:jiaguanzhusheye 【成份】 本品主要成分为:甲钴胺 其化学名称为:Coα-[α-(5, 6-二甲基苯并咪唑基 ]- Coβ-甲钴酰胺辅料名称:D-甘露醇、注射用水 【性状】 本品为红色澄明液体,填充于一点切割式褐色安瓿。 pH 值:5.3-7.3 渗透压比:约 1(对 0.9%生理盐水的比 【适应症】 用于周围神经病 因缺乏维生素 B12引起的巨红细胞性贫血的治疗。 【规格】 1ml :0.5mg 【用法和用量】

1. 周围神经病: 通常,成人一次 1安瓿 (含甲钴胺 0.5mg ,一日 1次,一周 3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可按年龄、症状酌情增减。 2. 巨红细胞性贫血: 通常,成人一次 1安瓿 (含甲钴胺 0.5mg ,一日 1次,一周 3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给药约两个月后,作为维持治疗每隔 1~3个月可给与一次 1安瓿。 【不良反应】 在总病例 2872例中, 13例(0.45%出现副作用。 (到再审查结束时 1. 严重副作用(频度不明 过敏症反应:会引起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过敏症反应。应密切观察患者, 如果出现这种副作用,应立即中止用药,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2. 其它副作用 (1过敏注 :皮疹(<0.1%﹚,如果出现这些副作用,应停止用药。 (2其他:头痛、发烧感﹙<0.1%﹚;出汗、肌内注射部位疼痛、硬结(频度不明。【禁忌】 对本品成份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 如果使用一个月后仍不见效,则不必继续无目的地使用。 2.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给药时

干燥剂标准介绍

干燥剂标准介绍 1、药品食品干燥剂相关标准 药品食品用干燥剂的标准主要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药品包装容器(材料)标准:《药用固体纸袋装干燥剂标准》YBB00122005。 该标准规定了对“固体制剂滤纸袋包装的细孔球型硅胶干燥剂”的要求,其中除了对干燥剂袋外观、强度,吸附剂的含水率、吸湿率等干燥剂基本性能要求外,着重就干燥剂在有害物质含量(如:砷含量等),微生物限度,脱色性能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威胜针对药用食品用干燥剂,专门制定了两种产品标准,分别为《小圆柱干燥剂产品标准》WS-QWS-824-55和《透明条连续式干燥剂产品标准》WS-QWS-824-56,这两种产品在满足YBB00122005的基础上,增加了吸湿速度要求、粉尘要求、交货方式等要求,另外有使产品更适合进行自动化分装的要求。具体差异见下表: WS-QWS-824-55 WS-QWS-824-56 备注 硅胶原料 含水率 ≤% ≤% ≤% WS 的产品要求含水 率更低,更注重干燥剂低湿下的吸湿能力;小圆柱 产品规定原料粒度是为 了更好的控制产品粉尘。 粒度 — ~4mm — 吸湿率 20%RH ,≥%; 50%RH ,≥%; 90%RH ,≥%; 20%RH ,≥%; 50%RH ,≥%; 20%RH ,≥%; 50%RH ,≥%; 包材 荧光测 试 不得含有 不得含有 — 由于透明条连续式干燥剂的包材以及小圆柱干燥剂的外壳均为塑料,其理化性能指标还参照了YBB00122002以及YBB00172004中的相关规定。 坤含量 ≤% — ≤% 铅含量 ≤% ≤% ≤% 脱色试 验 无色 无色 无色 溶剂残留量 ≤10mg/m2 ≤10mg/m2 ≤10mg/m2 干燥剂袋 外观 干净整洁无破损 干净整洁无破损 干净整洁无破损 吸湿速度要求的制定,能使干燥剂在快速恒定吸收水分、控制湿度方 面有更好的表现。 牢度(抗跌性) 1.2m 高跌 落无破损 1m 高5次跌落无破损 1m 高5次跌落 无破损 粉尘 — 无粉尘 无粉尘 吸湿速 度 — 25度40%RH 25度60%RH 下

自汗 盗汗经验方

自汗盗汗经验方【全国名老中医秘方】 汗证,是指在安静的状态下,如安静的坐静卧、睡眠等时,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出汗过多,或大汗淋漓不止为主的一种证候,常用的临床偏方、验方、主要如下: 1 .碧桃干红枣汤治盗汗 [方剂] 碧桃干15枚(以未熟果风干,色绿者佳),红枣10枚。 [制用法] 煎汤。每晚1剂,连服3剂。 [功效] 止汗。 [验证] 据《中华内科杂志》介绍,碧桃干对肺脓肿、败血症等不同疾病所致的盗汗,都有一定效果,经临床应用无任何副作用。 2 .加味牡蛎散治盗汗 [方剂] 锻牡蛎100克、生黄芪100克、麻黄根50克、五味子50克。 [加减] 久病气虚加人参须6克;阴虚燥热加生地10克、白芍10克;心悸眠差加酸枣仁10克、麦冬10克。 [制用法] 上药研粗末。瓶贮备用。每次10-20 克,用浮小麦巧克同煎,滤去渣热服,1日2次。 [功效] 治体常自汗,动则益甚,时易感冒者;夜寐盗汗,醒则汗止,气短神疲者;气虚表弱,卫阳不固之证。 [验证] 方xx ,男,50岁。就诊日期:1950年10月16日。患者神疲乏力,时易盗汗,动则尤甚,易感冒,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弱, 此气虚卫外之阳不固也,予本方每天20克,加人参须6克、浮小麦15克同煎去渣,日2次分服。连服2周,体力好转,自汗亦解。 [备注] 煅牡蛎潜阳敛汗;生黄芪益气固表;麻黄根走表固卫;五味子敛阴止汗;浮小麦滋养心阴,共奏益气固表、潜阳敛阴,养心止汗之功,故自汗盗汗均可随证加减用之。本方对病后体虚之自汗盗汗极为适宜,但对亡阳的大汗淋漓则不能胜任。

3 .五倍子散治盗汗 [方剂] 五倍子适量。 [制用法] 研极细末,贮瓶备用。每次2-3克,用温开水调成糊状,临睡时敷肚脐窝,上盖纱布,以胶布固定,次晨除去。 [功效] 本药味酸涩功专收敛,用于自汗、盗汗有收敛止汗之效。 [验证] 王xx ,女,35岁。就诊日期:1975年10月5日。患者夜间睡中盗汗,醒后即止,时有燥热感,余无不适。予本方治疗4次,汗止而愈。 [备注] 脐部有湿疹或皮肤破损者勿用。用5-6次无效者停用。 4 .麦枣汤补气血敛汗 [方剂] 浮小麦50克,大枣50克。 [制用法] 水煎。日服1剂。 [功效] 养心神,敛虚汗。用治盗汗。 [验证] 此方在农村被广泛应用。 5 .黄芪羊肉汤滋养敛汗 [方剂] 黄芪15克,羊肉90克,桂圆肉10克,怀山药15克。 [制用法] 将羊肉用沸水先煮片刻,捞出后用冷水浸泡以除膻味。用砂锅将水煮开,放入羊肉和三味中药同煮汤,食时调好味。饮汤吃肉。如小儿无咀嚼能力,可煮成浓汤饮用。 [功效] 健脾补虚,滋养敛汗。主病后体虚盗汗。 [验证] 孙xx ,女,15岁,经服3剂盗汗即愈。 [备注] 阴虚太重的小儿忌用。 6 .猪心黄芪汤治自汗盗汗 [方剂] 猪心1个,黄芪12克,党参12克,五味子4克。 [制用法] 将黄芪等三味纳人猪心内,加水炖熟。吃肉饮汤。 [功效] 补气血,安心神。用治体虚所致的自汗、盗汗。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new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 朱良春,男,字伦,1917年7月生于江苏省丹徒县。中医主任医师、兼职教授,全国500名名老中医之一。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从医已近60载。他因擅用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饮誉医坛,有“虫类药学家”的美称;其实,这仅是其学术成就的一个方面。他博览群书,上自《内经》,下及诸家,尝取苏东坡“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为座右铭。对张景岳《类经》尤为推重,以其彰明经义,析理精深;又折服孙一奎《赤水玄珠》之辨治精要;章次公先生之“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之主张和张锡纯氏之求实精神,对他的启迪教益殊深,故友人对他有得力于“南章北张”之说。他治学严谨,精勤不懈,师古不泥,锐意创新,早年曾提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及治疗热性病当“先发制病,发于机先”,治慢性久病宜“从肾论治”的观点。他善于继承前人之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加以升华提高,颇多创见。如以“肝开窍于目”的理论,通过眼血管变化的望诊,来协助肝炎的诊断;用目测人中的长短宽狭来诊断生殖系统疾病,为望诊增添了内容。他不仅对虫类药有较为深刻、系统的研究,而且对部分常用药物,还阐述了它的潜在功能,发前人之未发,而写成《用药经验》一书,深受同仁称道。他对内科杂病有丰富的经验,尤其对痹证、脾胃病、肝病、肾病、老年病的诊治,有独到的体会,创制“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显著疗效,曾获首届国际博览会银牌奖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三等奖,并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八·五”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的“金桥计划”。朱氏思维敏捷,著述宏富。1982年中央卫生部聘为《实用中医内科学》专家审稿组成员。先后著有《虫类药的应用》、《章次公医案》、《用药经验》、《现代中医临床新选》(日文版)等书8部,发表论文140余篇。受各地邀请讲学,足迹几遍及全国。四次受日本东洋医学国际研究财团等三个医学团体之邀,去东京、札幌、西尾等地作学术演讲,载誉而归。1987年1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杰出高级专家”,暂缓退休;同年中央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1991年7月国务院颁给政府特殊津贴证书;1993年10月江苏省政府授予“中医药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朱氏曾任南通市中医院院长(1956~1984年)、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江苏省政协常委、南通市人大常委、市政协副主席、市科协副主席等职;现任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暨江苏分会名誉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中医管理局科委会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厦门国际中医培训交流中心客座教授、沪港台当代中医技术中心顾问、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顾问、《中医杂志》特约编审、《江苏中医》常务编委、南通市中医院技术顾问、南通市良春中医药临床研究所董事长等职。由其子女编制的“朱良春主任医师痹证诊疗系统”软件,1989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并于1991年12月应邀去新加坡演示推广。朱氏事迹已载入《中国当代名人录》、《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及英国剑桥传记中心《世界名人词典》等书。※目录根深叶茂,硕果累累——记朱良春老师生平及学术思想 1、附子温五脏之阳,要善用,不可滥用 2、苦参性苦寒沉降,调心律,抗菌止痢 3、白芥子利气豁痰、搜剔内外 4、白附子祛风定痛,兼疔室早 5、黄药子降火消瘤、止咳止血 6、路路通行气活血、利水消肿 7、茜草止血活血、兼能利水 8、泽泻利大小便、轻身减肥 9、桑寄生降压平肝,兼疗胸痹 10、牵牛子泻水逐痰,消积通便 11、生栀子为主治疗胰腺炎有特效 12、人参、五灵脂同用效佳而无弊 13、台乌药解痉排石,又疗清稀涕涎 14、油松节固卫生血,亦治痹嗽不眠 15、香甘松醒脾、解郁安神 16、马钱子健胃、宣痹疗瘫 17、六神丸之妙用 18、天花粉的五用 19、天南星善止骨痛 20、鬼箭羽活血降糖 21、北细辛治咳逆、水肿、痹痛,善愈口疮 22、威灵仙疗痛风、黄疸、骨刺,功在通利 23、十大功劳善清虚热,补而不腻 24、一枝黄花清热解毒、疏风达表 25、疏肝妙品生麦芽 26、为“十八反”平反 27、半夏应用新探 28、萆薜功效阐析 29、黄芪

安定注射液临床使用方法

安定注射液临床使用方法 地西泮在水中微溶,注射液中含有丙二醇、乙醇、苯甲酸钠,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氟化钠注射液等输液中后,因溶媒系统的改变使地西泮析出,产生浑浊,应禁忌稀释使用。所以临床在使用地西泮注射液时应肌内注射或缓慢静脉注射。因本药属于长效药,不应作连续静脉滴注。 地西泮原药液可不经稀释,直接静脉推注,使用时可用1毫升的注射器缓慢静推,速度以不超过每分钟1~2毫克为宜。在注射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儿的变化,若惊厥已停止或患儿已入睡,可停止推注,弃去剩余药液。如果因药量较小,不宜保证缓慢注射,也可将原药液用注射用水、0.9%生理盐水、5%或10%葡萄糖等溶液稀释后注射,稀释后可产生浑浊,但不影响疗效。静脉推注时要密切观察呼吸、心率、血压,尤其是对于曾用过苯巴比妥或水合氯醛药物的患者,更要注意呼吸抑制的发生。另外,地西泮水溶性较差,静脉注射时可能有沉淀,甚至发生静脉血栓或静脉炎,所以在注入药后最好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静脉。地西泮(安定)注射液的正确使用地西泮(安定)具有抗焦虑、镇静催眠、中枢性肌肉松弛、抗惊厥、抗癫痫等作用,口服吸收迅速完全,肌内注射缓慢而不规则,静脉注射后能迅速进入中枢,临床多采用口服或静脉注射,其中静脉注射地西泮是治疗癫痫

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正确静脉给药方法1、缓慢 静脉注射:成人每分钟不超过5mg,30天~5岁小儿每分钟不超过0.1 mg,5岁以上儿童每分钟不超过0.5mg。2、静脉微量泵入:可调节流速,不可稀释。因此,临床在使用地西泮注射液时应采用缓慢静脉注射、静脉微量泵入,以提高地西泮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错误给药方法:1、静脉滴注:不推荐此种给药途径, 本品为极难溶性药物,水中的溶解度为1:400,地西泮注射 液溶媒中含40%丙二醇、10%乙醇助溶并加热至60℃使之 完全溶解。地西泮注射液与其他任何输液配伍,由于溶媒组成改变,使地西泮溶解度降低而易析出地西泮结晶,静脉滴注过程中不溶性微粒易引起输液反应及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如寒颤、高热、子痫、惊厥等。若确需静脉滴注,应将地西泮注射液2mL稀释于至少大于60倍输液中方可静脉滴注。 2、禁止从莫菲管中加入:地西泮注射液是水溶性制剂,由于助溶剂的存在,其处于完全溶解状态,地西泮注射液从莫菲管 加入到其他输液,均因溶媒系统的改变使地西泮析出,产生白 色浑浊或沉淀及肉眼看不到的微粒,严重影响用药安全。

【国医讲堂】朱良春治疗痛风常用处方三个医案

【国医讲堂】朱良春:治疗痛风常用处方及三个医案 朱良春首届国医大师 1917年生于江苏镇江丹徒,后迁居南通市,2015年12月13日去世。首届国医大师,首批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导师,南通市中医院首任院长,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朱良春18岁拜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学习中医,后跟随沪上名医章次公先生临诊,被弘一法师称为“善疗众病”的“大医王”。擅用虫类药治疗风湿骨病和肿瘤等疑难病症,有“虫类药学家”、“五毒医生”之称。他撰写的《虫类药的应用》,是中医药院校师生、临床医师学习、研究、应用虫类药的范本,也是继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后,系统、详细论述虫类药,并作实物对照的第一人。 【摘要】我治痛风常用的处方用药:土茯苓、萆解、苡仁、威灵仙、泽兰、泽泻、秦艽是泄浊解毒之良药,伍以赤芍、地鳖虫、桃仁、地龙等活血化瘀之品,则可促进湿浊泄化,溶解瘀结,推陈致新,增强疗效,能明显改善症状,降低血尿酸浓度。 1痛风患者多为形体丰腴之痰湿之体,并有嗜酒、喜啖之好痛风之名,始于李东垣、朱丹溪,但中医之痛风是广义的历节病,而西医学之痛风,则系指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的“痛风性关节炎”及其继发症,所以病名虽同,概念

则异。从临床观察,有其特征,如多以中老年,形体丰腴,或有饮酒史,喜进膏粱肥甘之人为多;关节疼痛以夜半为甚,且有结节,或溃流脂液。从病因来看,受寒受湿虽是诱因之一,但不是主因,湿浊瘀滞内阻,才是其主要病机,且此湿浊之邪,不受之于外,而生之于内。因为患者多为形体丰腴之痰湿之体,并有嗜酒、喜啖之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升清降浊无权,因之痰湿滞阻于血脉之中,难以泄化,与血相结而为浊瘀,滞留于经脉,则骨节肿痛,结节畸形,甚则溃破,渗溢脂膏。或郁闭化热,聚而成毒,损及脾肾,初则腰痛、尿血,久则壅塞三焦,而呈“关格”危候,即“痛风性肾炎”而致肾功能衰竭之症。凡此悉皆浊瘀内阻使然,实非风邪作祟,故我称之为“浊瘀痹”,似较契合病机。 2应坚守“泄化浊瘀”这一法则由于痛风之发生,是浊瘀为患,故应坚守“泄化浊瘀”这一法则,审证加减,浊瘀即可逐渐泄化,而血尿酸亦将随之下降,从而使分清泌浊之功能恢复,而趋健复。这也说明:痛风虽然也属于痹证范围,具有关节疼痛、肿胀等痹证的共同表现,但浊瘀滞留经脉,乃其特点,若不注意及此,以通套治痹方药笼统施治,则难以取效。3我治痛风常用的处方用药我治痛风常用的处方用药:土茯苓、萆解、苡仁、威灵仙、泽兰、泽泻、秦艽是泄浊解毒之良药,伍以赤芍、地鳖虫、桃仁、地龙等活血化瘀之品,则可促进湿浊泄化,溶解瘀结,推陈致新,增强疗效,能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