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硝酸的性质说课稿

硝酸的性质说课稿

硝酸的性质说课稿
硝酸的性质说课稿

说课稿——硝酸的性质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四、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第三节《硝酸的性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法指导、教及学方法手段、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硝酸的性质不仅是本章的重点,而且贯穿中学化学的始终,也是各类考试常常涉及的热点。学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氮族元素,氮是氮族元素重要的代表元素,而硝酸不仅是三大强酸之一,也是重要化工原料,有着广泛的用途(可用来制造炸药、氮肥、染料、人造丝等)。学好本节内容,能使学生系统掌握硝酸的性质与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内容、课程理念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了解硝酸的用途和工业制法

提高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录,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讨论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利用“玻尔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的故事,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素质。

3. 教学重点、难点

虽然在初中化学中曾经介绍过硝酸的部分性质,但作为硝酸的性质只是简单提及,而且浓硝酸、稀硝酸的氧化性不尽相同,还原产物也不同,这就使得硝酸的氧化性与浓硫酸的氧化性相比更加复杂,更难掌握,因此确立本节的重点是硝酸的性质和用途;本节的难点是硝酸的强氧化性。

二、学法指导

初中学过酸的通性,很容易分析得出硝酸酸性;而且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加上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学生对实验的好奇,所以本节采用实验——探究方法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及学方法手段

结合以上教学目标与学生情况,我设计了相应教学方法。

1、以实验促学习

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的实验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启发→学生观察→对比(类比)→讨论(推理)→归纳。分散难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实验演示与物质性质的类比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锻炼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2、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将讨论题.练习题和实验观察重点展示出来,可以节约课堂时间,也有利

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找准学习重点;有些演示实验可在多媒体上做,可以减少污染,配合教学。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以下基本学习方法。

1.观察

2.联想

3.类比

4.推理

四、说教学程序

为完成以上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四步教学程序

1.引入新课——联系实际问题,创设悬念引入新课

我先展示了一个实际情境:最近媒体经常有关于有人用黄铜仿制“黄金”行骗,被骗者后悔不迭的报道。然后提出,假如是你,你会上当么?你能不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识别黄金的真假?学生思索一阵,感到以前所学的知识对该问题无能为力。此时,顺势提出:学好了这一节课我们就有了鉴别的本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探究交流——掌握新知识,突破重难点

探究与交流一(1)、硝酸的物理性质:

探究:提供三瓶酸: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通过观、嗅、阅读标签信息,获得

HNO3 的重要物理性质。交流:突出硝酸的挥发性。

探究与交流二(2)、硝酸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性观察:硝酸的试剂瓶颜色为棕色探究:提供盛放在无色试剂瓶里已分解呈黄色的浓硝酸

阅读:课文有关浓硝酸呈黄色的原因说明

反应方程式: 4HNO3 = 4NO2↑ + O2↑ +2H2O

交流:哪些因素可以促进硝酸分解?(光、热、浓度)市售硝酸为何呈黄色?如何保存?

探究与交流三(3)、硝酸的化学性质——强氧化性

【问题】:浓硫酸有强氧化性,浓盐酸没有强氧化性,那么浓硝酸是否有强氧化性呢?设计什么样的实验加以探究?

(1)实验:铜与浓硝酸反应 (2)实验:铝片在浓硝酸中钝化

(3)实验:红热木炭在硝酸中燃烧

浓硝酸与浓硫酸性质相似都具有强氧化性

交流: Cu + 4HNO3→Cu(NO3)2 + 2NO2↑+ 2H2O

C + 4HNO3→CO2↑ + 4NO2↑ + 2H2O

浓硝酸使铝钝化

【问题】:稀硫酸无强氧化性,稀硝酸是否有强氧化性?

探究:(1)实验:Cu与稀H2SO4反应

(2)实验:Cu与稀HNO3反应

结论:金属与硝酸反应,一般都不产生氢气。

稀HNO3与浓HNO3都有强氧化性,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交流:稀HNO3一般被还原成NO,浓HNO3一般被还原成NO2;一定量的浓硝酸与过

量金属反应还原产物先为NO2、后为NO

3Cu+ 8HNO 3 = 3Cu(NO 3)2 + 2NO ↑ + 4H 2O

知识归纳(大屏幕投影):列表比较盐酸、硫酸和硝酸的化学性质。

设计意图:在讲浓、稀硝酸的强氧化性时采用探究与交流的方式目的是突出重点,比较浓,稀硝酸产物的不同目的在于突破难点。

(4)、关于硝酸的用途,将利用多媒体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播放硝酸的用途和我国的硝酸工业的发展状况,将硝酸知识和大量丰富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归纳总结硝酸的物理化学性质,构建知识网络

进行完知识探究后,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能全面的掌握硝酸的性质。我把本节知识总结成一个顺口溜:“浓硝酸有三性,强酸氧化不稳定;铜与硝酸被氧化,冷浓铁铝会钝化;木炭稳定也不怕,热浓硝酸氧化它。”这样有利于学生记忆。

4.拓展视野,布置作业

对前面提出的鉴别黄金的方法进行解释,并延伸王水的概念,讲述“玻尔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的故事。最后针对本节内容给予适当的作业练习巩固。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 硝酸

一、硝酸的物理性质

二、硝酸的化学性质

1、硝酸的不稳定性

2、硝酸的酸性

3、硝酸的强氧化性

Cu+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3Cu+8HNO 3(稀)=3Cu(NO 3)2+2NO ↑+4H 2O

三、硝酸的用途及王水

总之,本节课通过巧妙设问、实验探究、对比讨论、类比迁移、分析归纳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极大地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以上是我本节说课的内容,谢谢大家!

4HNO 3=== 4NO 2↑+O 2↑+2H 2O △ C+4HNO 3(浓)==4NO 2↑+CO 2↑+2H 2O

商不变的性质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内容:商不变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和掌握商不变性质,会灵活运用商不变性质解题; 智能目标: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比较分析、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在合作中体现团队精神。继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对数学的亲近感。 重点: 理解和掌握商不变性质,会应用性质解题. 难点: 正确理解“同时”、“同一个数”、“0除外”。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猴王分桃的故事引入) 2.启发提问,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为什么猴王和其它小猴子听完贪吃而又自作聪明的肥肥的话后,都笑了呢?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故事中的条件和问题,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要求学生根据条件,列出算式,并计算出小猴子平均每天能吃几个桃。 8÷2=4(个) 16÷4=4(个) 32÷8=4(个) 64÷16=4(个) 通过计算,学生发现猴王四次分桃,看起来分得的桃是越来越多,其实平均每天能吃到的桃都是一样的。 (2)猴王是运用什么知识来帮助教育这个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的小猴子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想)学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你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商不变的性质”。(板书课题:商不变的性质) (3)如果以第一个等式为标准,下面三个等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什么变了,什么不变?(被除数、除数变了,商不变) 二、进行新课 (一)揭示商不变的性质 1.观察比较。 学生发现这四组题的商都是4。然后,引导学生有次序地观察,并交流各自的发现。(1)如果以第一组为标准,用第2、3、4组和它比较,同桌两人讨论被除数、除数分别起了什么变化。然后在分组讨论基础上,请若干名学生汇报讨论情况。 第(2)式与第(1)式比较:被除数8乘以2是16,除数2也乘以2得4,商不变。边讲边在黑板出示: (8×2)÷(2×2)= 4 用同样方法讨论第(3)、(4)式与第(1)式的比较结果。出示: (8×4)÷(2×4)= 4 (8×8)÷(2×8)= 4 (2)通过刚才的比较,你发现什么规律?(生:我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相同的数,商不变。)说得好!要乘以相同的倍数,商才不变。(板书:相同的数) (3)根据上述的例子,学生自己举例,在括号里填数。 ()÷()= 4

化学评课碳和碳的氧化物说课稿

化学评课碳和碳的氧化物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碳和碳的氧化物是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是对非金属元素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在初中化学中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根据《课标》要求,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金刚石、石墨和C60,本课题包括两部分:1、碳的单质;2、碳的化学性质。 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因此,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介绍金刚石和石墨的用途时,注意联系学生生活中用到或见到的物质,如玻璃刀、钻石、无轨电车等。本课题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 例如,教材中介绍了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C60分子及管碳等,最大特点是图文并茂,许多内容以图代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盛了教材内容,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了解,初步认识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掌握碳在常温下的 化学稳定性和高温时的化学活动性。 3、知道例外种元素可以组成例外种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例外种物质,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领悟物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4、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培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及用途; 2、引导学生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3、C和CuO的化学反应。 四、教法建议 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选择科学有用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学生能力的发展具有严重意义;根据本节教材特点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和方法。 1、让学生充分利用对实物的感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在《金刚石、石墨和C60》一节的教学中,可采取谜语,引出碳族“三兄弟”,通过猜谜语,对“三兄弟”有一个初步认识,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教师出示实物钻石、石墨等,学生自己观察、触摸、实验总结出二者的物理性质区别,从而引出用途的例外原因, 教师设问:二者组成相同为什么物理性质有那么大的差异?出示结构模型,学生对比──分析──讨论──总结得出结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有的学生有错的认识,这时教师要善于引导,适时评价,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进一步建立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突出实验教学,加强能力的培养。 (1)做好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及严格的科学态度。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加强直观认识的同时,通过反应发生的条件、现象,进一步理解反应的规律,顺利形成要领和确信理论的真实性。为了取得优良的实验效果,教师要明确提出问题──学生猜想──讨论设计方案──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另外,还要强调实验操作安全及应掌握的实验技能等,如在探究C还原CuO反应的实险中,教师先对学生提出问题:①C 和CuO都是什么颜色?②加热,试管中粉末颜色有什么变化?③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到什么现象?④反应后生成什么物质?使学生带着问题

酸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常见的酸和碱说课稿 我是永兴中学杨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常见的酸和碱》的第二课时《酸的化学性质》,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方法、说学法指导、说教学流程四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酸碱指示剂区分酸和碱,酸的一些物理性质之后安排的一节认识酸的主要化学性质的一节常规课。目的是通过对酸的有关化学性质知识的梳理,学习归纳方法,感悟对比、推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体会化学和人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新课程改革要求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必须改变理念,将被动的探究方式改为学生主动的探究方式,让学生从心里愿意合作探究,达到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的境界。 鉴于我对教材的理解,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1:知道并认识酸的一些化学性质2: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提高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实验过程中的规则意识。【重点】:酸的相似的化学性质 【难点】:酸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 【实验准备】: 仪器:烧杯、胶头滴管、点滴板、镊子、玻璃片、短玻璃管等。 药品:食醋、稀盐酸、稀硝酸、稀硫酸、食盐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生锈的铁钉、铜铁镁锌、变黑的铜丝、蒸馏水等。 有了教学目标做纲领,就不难确立教学方法,下面我将从说教学方法上谈谈我是怎样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的。 二:说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是一节课成功的必然因素,为了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的理性之路,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环节:1慧眼识酸2猜它是谁? 3除锈专家? 4盘点收获 通过三个探究活动,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由认识知识到认识方法,由书本知识拓展到课外知识,三个活动层次逐步深化,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张扬,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在最佳兴奋的状态。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采用自主的主动的参与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因为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取长补短,有利于学生形成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但由于学生担负这一责任的意愿和能力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

《商不变的规律》(北师大版)教学设计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商不变的规律》(北师大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4页至75页。 教材分析:这个教材内容是在学生经历了“有趣的算式”、“乘法的结合律”、“乘法的分配律”三个探索与发现的学习过程后,教材再次以“探索与发现”为主题,其宗旨是让学生经历观察、对比被除数与除数的变化及对应的商的关系,从而发现“商不变的规律”的学习过程,感受探索与发现的成功与快乐,进一步掌握探索与发现的方法;并使学生在深刻理解了“商不变的规律”的内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计算中和实际中的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掌握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方法,通过自己的计算、探索,能够发现并利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运用商不变规律口算有关除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交流、合作总结商不变的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观察、比较、猜想、概括能力,体验成功,同时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并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归纳商不变的规律.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课件演示故事内容) 猴子分桃 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那儿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让小猴分桃子。猴王说:“给你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子。”小猴子一听,连连摇头,“不行,太少了!太少了!”“那就给你8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猴子。”小猴子喊道:“还少,还少。”“还少呀?那就给你8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0只猴子吧。” 小猴子得寸进尺,试探地说:“大

碳 的几种单质说课稿.doc

碳的几种单质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实施途径 1.知识传授目标: 了解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并联系性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了解无定形碳(木炭、焦炭、活性碳、炭黑等)和c60。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单质的性质学习有关实验(如让学生亲手割一下玻璃,学会如何割玻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常见炭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共性、个性关系的认识人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与教育。 4.目标的实施途径:教师指导学生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共同归纳。 二、重点、难点的确定与突破: 1.对教材所处地位的理解:本节课位于《第五章碳和碳的化合物》的第一节,教材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学生在第一章里了解了氧气与碳的反应,对碳物质认识比较模糊,木条、木炭燃烧都当作碳燃烧。通过本节的学习,真正对碳单质有本质上的了解,也为下一节进一少学习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作准备。 2.重点、难点的确定:重点是金刚石、石墨的

重要物性和用途;难点是金刚石和石墨物性差异很大的原因。 3.处理重点、难点的手段与途径:在教师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对金刚石、石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观察、分析,比较。 三、学法指导: 1.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学生对铅笔芯、玻璃刀、钻石、防毒面具、黑火药等特别感兴,不但对书上的知识感兴趣,还有跃跃欲试的想法,能让学生亲手割一下玻璃,学会如何割玻璃,做家庭小实验如石墨的导电性、用铅笔芯粉开久末开的锁、做个简易的净水器等对于好动手的学生来说比较容易,主要难处是如何让学生从原子的排列不同来理解它们性质上的差异。 2.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见及采取的措施:为了让学生感受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在预习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削一支铅笔,观察铅笔芯(含石墨) 的颜色、状态,触摸铅笔芯的粉末,体会一下感觉。利用电池中的碳棒作导电性实验一,找几块木炭认真观察,留意木炭中的空隙。还可到玻璃店,观看师傅用金刚钻割玻璃的情景,以增加对碳单质的感性认识。对于碳单质和无定形碳的用途的理解,要结合具体物质抓住关键的性质,如金刚石主要是硬度及特有的光泽,木炭是吸附性,石墨是导电性。考虑到有的学生不好动,课堂上教师应准备好玻璃刀、石墨、木炭、活性碳等,让学生演示它们的物理性质(当心学生的手不要让玻璃划破!)。

《商不变性质的应用》教案

《商不变性质的应用》初备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提高运用这一规律进行简算的意识,并掌握灵活运用这一性质进行简算的方法。 2、能够理解和确认简算过程中余数的大小。 3、让学生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质疑问题、正确思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运算。 难点:正确运用商不变的性质简算并正确确定简算过程中余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题目:根据450÷30=15,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 45÷3= 900÷60= 150÷10= 学生独立写商,然后指名回答。 2、引出课题,学习上商变规律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1、除数和被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简算。 (1)出示:780÷30 (2)请学生运用学过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方法列竖式进行计算。

(3)结合学生回答并做说明。 (4)小结: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可以划去末尾的0进行简算。 2、把算式转化成可以口算的除法 (1)出示:120÷15 (2)你能用我们学习的商不变性质简算这道题么? (3)指名板演。 (4)小结算法。 三、练习巩固 1、完成做一做第1、2题。 2、完成“练习十七”第8题。 四、课堂小结

《商不变性质的应用》复备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提高运用这一规律进行简算的意识,并掌握灵活运用这一性质进行简算的方法。 2、能够理解和确认简算过程中余数的大小。 3、让学生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质疑问题、正确思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运算。 难点:正确运用商不变的性质简算并正确确定简算过程中余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题目:根据450÷30=15,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 45÷3= 900÷60= 150÷10= 学生独立写商,然后指名回答。 2、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可以把一些比较复杂的除法计算转化成简单的除法计算,使计算简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简便计算的方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除数和被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简算。 (1)出示:780÷30

探索酸的化学性质 说课稿

探索酸的化学性质 磐石四中王鑫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磐石四中的王鑫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学生学习完酸碱盐知识之后关于酸的一节复习课,即探索酸的化学性质的复习课,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谈谈我的设想。 一、教材分析(我从四个方面解读,分别为地位和作用、课标分析、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具体内容如下:) 1、地位和作用: 《常见的酸及酸的化学性质》是学生对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的概括,它对学生今后复习“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2、课标分析: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对“常见酸碱主要性质和用途”的要求有所提高;且复习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为了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将系统归纳和探究活动结合起来,采取学生个人小结、小组讨论、大组交流、教师点评、解惑答疑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 3、教学目标: 根据对《2011年版化学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教材内容的分析,从学生的不同层次,我整合三维目标,如下 ⑴知道几种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并能以此分析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⑵体验从个别到一般、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法; ⑶体验化学活动充满探究性、创新性,领会实践的科学精神; 4、重点和难点: 重点:稀盐酸和稀硫酸的主要性质; 难点:酸的相似的化学性质。 二、学情分析(我从学生知识储备、存在问题两个角度分析,具体内容为:) 知识储备: 1、知道酸、碱、盐在水中溶解后是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水中; 2、知道稀盐酸和稀硫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存在问题: 1、学生对相关知识缺乏融会贯通能力; 2、学习完酸、碱、盐的性质之后,学生普遍存在两大困惑:知识点多——记忆困难, 变化多——应用困难 三、教学方法 教法:我以竞赛的方式,采用探究讨论法、情景教学法、分析比较法进行教学。 学法: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讨论、推理、交流、总结等活动,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科学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 针对学生学习了酸、碱、盐性质之后,存在的两大困惑,我首先对酸的性质进行综合复习,因为关于酸的知识理顺清楚后,碱和盐的困惑就迎刃而解了。 我这节课教学内容分二个部分(课前复习——整理所学,课堂交流--巩固所学,具体内容如下:)(一)课前复习——整理所学: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我将学生组成“师友”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说课材料 一.说课标 根据《化学课标》19页解读,对于二氧化碳的要求是: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在新课程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进行多维目标的培养,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联系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实验探究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从二氧化碳的探究实验认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掌握知识,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说教材 《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这为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奠定了基础。本节课主要复习制取二氧化碳和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为主进行。

三.说学生 我所讲课课的班级是九年级十班,该班现有学生57人,学生两级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几乎达到了混到毕业的念头。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以上情况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学会分析问题,学习方法不对,再加上化学学科,许多学生对此感到学起来难,且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对所学化学知识不能进行归纳系统化,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四.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用到的教学方法有: 1.实验法。这是化学教学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识的建构过程,充分体现建构理念。以学生分组实验与教师演示实验相结合,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2.谈话法。在做实验的同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可以是老师提出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在充分认识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可以是师生讨论,也可以是生生讨论。 3.讲解法。在初中阶段,许多化学知识完全靠学生自己去探究总结还是有困难的,所以还需要教师去讲解,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 正确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学习事半功倍,在教学中老师需要注重指导。强调学生学会听、思、说、做、观、议。 通过这节课,不但能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能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碳化学性质说课稿

建三江化学教师 “说讲评”活动 碳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单位:大兴农场学校 姓名:杨丽丽 时间:2012年11月5日 电话:5756387

第六单元:“碳的化学性质”——九年级化学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化学上册的第六单元课题1《碳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谈谈我们小组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氧气、氢气等气态非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知道了碳、氢、氧是组成物质世界的三大元素。通过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探究碳及其氧化物的知识,对非金属单质的通性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也为今后的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掌握碳在常温下稳定和高温时活泼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会对展示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探究等 方式得出实验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碳单质;树立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 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标志着学生已经进入初中学习的最后阶段,引进适应了初中的学习生活,课前我对我们学校的学生学习状况做了调查,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物质的化学性质有一定的认识,渴望获得化学知识,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但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学生的推理能力,实际应用能力较差,实验分析能力也存在欠缺。受原有的学习方式影响,许多学生习惯跟着老师走,缺乏创新意识,需要改变学习方式来引导和培养其创新思维与能力。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基本方法是以生活中实例和实验为先导,综合启发式教学。资料展示法,类比推理法,探究式实验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这些方法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的原则。 四、学法指导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在教知识的同时,关键是教学生方法。本节课教给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归纳、合作探究、巩固提升等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五、教学设计

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稳定性、高温下可燃性、还原性),常识性认识化学反应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初步了解碳的用途。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列表比较氢气与碳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通过学生参与演示木炭还原氧化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巧、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通过实验观察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通过碳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不同,渗透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既决定于物质本身的性质,又决定于反应条件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列表比较、实验演示,突出重点,通过分析,操作指导,解决难点。 1.用谈话法和阅读法,使学生初步了解温度对碳的化学性质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通过总结归纳法和演译法,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实质理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潜能。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介绍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碳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帮助学生建立崇尚科学的观念,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 碳的化学性质。即单质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应作为重点,为了使学生对氢气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理解更深刻,要对它们进行比较。 【难点】: 反应条件对碳反应产物的影响。单质碳不完全燃烧的实验不好做,通过事例解释碳不完全燃烧的产物;用碳还原氧化铜的操作难度也比氢气还原氧化铜大,用高温(强热)加热时要注意,防止试管破裂;放热(产生热量)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对吸热概念的理解相对较难。【教具准备】: 1.仪器: 铁架台(带铁夹)、试管、酒精灯(改进)、导管、胶塞、玻璃棒、表面皿、研钵、试剂瓶2.药品:

《商不变的规律》教案及反思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商不变的规律”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它是进行除法简便运算的依据,也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教材通过实例的分析、比较,使学生掌握商不变时被除数、除数的变化规律,从而抽象概括出商不变的规律。本小节内容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以及发现探求新知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内容“商不变的规律”是在学生已较好地掌握了多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因而对于学生来说,要学好这部分知识,发现和探索出商不变的规律,难度不是很大,但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我引导学生从身边最熟悉的事例入手,探索怎样利用商不变的规律用类推的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74页至75页。 四、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一规律口算有关除法;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概括、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 五、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 六、教学难点: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七、教学课时: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明星照,想不想看看是谁?(点击课件)哇!王老师!大家看想我吗?如果拍照时,老师的眼睛变小了,嘴巴不变,嘴巴还变大了,那么拍出的照片还像我吗?不过,这张照片太小了,我想拍一张大一点的请同学们帮老师选择一家价格便宜的照相馆: A照相馆:“30元可以照6张!”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课稿

《二氧化碳》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介 《二氧化碳》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中的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第3课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本节课主要介绍CO2的性质和用途。通过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课程中还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推导出CO2的性质以及CO2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学习本节课,不仅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还可以通过对“温室效应”的了解,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真正做到“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了解,并根据新课标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初三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掌握C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用途,并关注温室效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师的实验演示和学生的动手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的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明确“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必须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于CO2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从化学角度来说,学生并没有掌握CO2的性质。】 重点:CO2的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比较并归纳CO2的化学性质。 【确定这样的重难点,是我在对教材了解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并充分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二、学情分析 【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掌握他们的情况有利于课堂的教学。】 (1)学生已对氧气性质有所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得到发展,并且在前一节课已经学习过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所以本节课的难度不会很高。 (2)由于初三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化学尤其是化学实验充满兴趣,再加上我这个班的学生思维比较敏捷、活跃,但正因为接触化学的时间不长,所以实验的动手和分析能力较弱,还没具备自主的实验探究能力,所以我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的实验探究模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已经确定了,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我主要采用这五种教学方法来帮助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我所要强调的两点有:实验探究法、问题讨论法。】 1、实验探究法 本节课将通过教师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探究CO2的性质。 2、问题讨论法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引导学生作答。”因此我将此法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通过讨论完成探究实验,从而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3、讲解法 4、多媒体辅助法 5、比较归纳法 四、说学法 【我们知道,教学的宗旨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商不变的性质教案

《商不变的性质》教学设计 王彬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教材简析】 “商不变性质”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它是进行除法简便运算的依据,也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教材通过具体的情境图,通过分析、比较,使学生掌握商不变时被除数、除数的变化规律,从而抽象概括出商不变的性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性质,初步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2.经历运用商不变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学习理解掌握商不变的性质。【教学难点】自主探究知识,总结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四个信息窗,不但学会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而且知道了农民伯伯要经过耕作——播种——施肥,才能收获到粮食,看来我们平时吃的粮食来之不易,里面浸透着农民伯伯辛勤的汗水,所以我们要珍惜粮食。我们还知道农田里不仅能生产农作物,还蕴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农田里的数学。 出示课件:大型联合收割机 说明:随着科技的发展,农民伯伯收割小麦的方式也先进,原来主要用镰刀人工收割,现在主要采用联合收割机这种现代化的收割方式,不但农民伯伯的劳动量减轻了,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研究素材,猜测规律 1.出示联合收割机工作情况统计表(课件)。 联合收割机工作情况 谈话:请同学们看,这是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的工作情况。 追问: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从表格中知道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1.什么是工作效率? 2.怎样求工作效率? 学生独立完成书中的表格。

小学数学四年级《商不变的规律》教学设计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合作探究学习,经历观察、比较和探讨的数学研究过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放手探讨商不变的规律。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掌握商的变化性质,会用商的变化性质对口算除法进行简便运算。 3、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讨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获得探索规律的经验和方法。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渗透规律。 师: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师:在大圣和八戒护送流儿和小丫头回家的路上,还发生了一个故事。我给大家讲讲?话说他们此去长安,路途遥远,流儿就给大家摘了许多的桃子充饥。大圣深知八戒贪吃,就规定八戒: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3天吃完。八戒掐指一算,每天才能吃2个。“啊,不行不行,这我每天吃的也太少了!”大圣又说:“那好吧,我给你12个桃子,平均分6天吃完。怎么样?”八戒挠挠头,试探着说:“大圣,再多给点行不行?”大圣说:“好吧好吧,那我给你60个桃子,平均分30天吃完,这回总可以了吧?”八戒觉得占了大便宜,开心地笑了,大圣也笑了。看看,同学们也笑了。那笑中要有思考:谁是聪明的一笑呢?为什么? 接下来,我们就去好好的研究研究。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先检查导学案) 师:观察这些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三个算式的商都是4。 师:商都是4,也就是说商没有——(变)。 师:商没有变,那么哪些量在变呢?(被除数和除数) 师:被除数和除数可以随便变吗?(不行,要有规律的变) 师:那被除数、除数怎样有规律的变化,才能保证商不变呢?这个重要的探究任务就交给同学们了,开始探究。 小组或同桌可以交流交流。 (三)汇报交流,感悟规律。 师:同学们,我们的汇报马上就要开始了。有人没写出什么发现吗?或者你在探究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咱们现在就一起来讨论交流一下。 师:同学们,他们这样写的,你们看懂了吗?好,现在请你们两个当课堂小先生,说一说你们这样写所表达的想法。看看他们说的和你们想的一样嘛?按照老师给你的汇报步骤来表述,可以吗? 1.请大家听我说—— 2.我要特别强调的是—— 3.大家还有什么要强调或补充的吗?(此处,组织学生将没有发现的变化探究完整。) 4.感谢大家听我的分享。 (衔接第三部分的探究) 师:用你们的火眼金睛认真观察,看看还有没有新的发现?组织小先生在黑板标画。 师:你说的真好!能把思路理清楚不容易,能把话说清楚更不容易,这就是数学逻辑,你的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介 本节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介绍C02的性质和用途。 前面碳的燃烧生成C02,后面讲碱的性质也要应用,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C0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用途,并关注温室效应。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动手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分析、 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明确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和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C02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比较并归纳C02的化学性质。特别是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 二、学情分析 备课要备教材,更要背学生。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对化学尤其实验充满兴趣,但实验的动手和分析能力较弱,还没具备自主的实验探究能力,所以我采用以教师示范引导,学生 动手合作操作”的实验探究模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方面实在太差。 三、说教法 新课改理念提出,教学应重视课堂过程,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会,更要关注学生的会学,并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教学过程。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我主要采用一下教学方法。 1、实验探究法:本节课将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探究C02的性质。 2、问题讨论法:有人说: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引导学生作答。”因此我将此法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猜想和假设,通过探究实验讨论完成,从而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3、讲解法 4、多媒体辅助法 5、比较归纳法 四、说学法 教学的宗旨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生活中学习,主动学习。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 面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1、联系生活,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指导学生利用生活素材和实验探究,提炼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例如:用剩的石灰为什么要密封保存,石灰抹墙的返潮现象,鸡蛋蘸石灰水保鲜等。 2、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分析时,不能只想而不说,要大胆的说,并在同桌和同组之间进行交流,比较谁说的好,谁说更准确、全面。 门道。 五、说教学程序 【以上是我的教学理念,而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中。

小学三年经数学《商不变的性质》教案

小学三年经数学《商不变的性质》教 案 教学内容:现代小学数学第六册第4951页。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学生自己列举商一定的除法算式,通过观察和分析,启发学生自己得出商不变的性质。商不变的性质是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分数附加本性质、约分、通分及比例的基本性质的重要基础。 教材处理: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就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明确的改革要求,即要求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这一思想的支配下,我对《商不变的性质》的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让学生主动地观察,用自己的猜想、验证来丰富课堂,发现数学。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生命气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举例、观察、发现和归纳,自主地探究商不变性质,并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会运用商不变性质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结合教学渗透举例、归纳、验证、应用的学习方法。 3.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地发现知识,并初步体会举例、归纳、验证、应用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兴趣 1.揭示学习方向,了解学习起点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商不变的性质》(板书),看到课题,你想说什么呢? 生1:什么叫商不变的性质? 生2:在什么情况下商会不变呢? 生3:学了商不变性质有什么作用呢? 2.猜想 师:抓住生2的问题,请同学们猜一猜,在什么情况下商会不变? 生1:如果被除数、除数不变,商会不变 生2:如果被除数和除数有规律地变,商也会不变 师:同学们的猜测都非常有价值,我们知道,被除数除数=商,如6030=2,边说边板书。如果被除数、除数不变,商会是(生说不变),如果被除数除数有规律地变,会怎么地变呢?商会怎样变呢?根据小学里学过的运算,有哪些情况呢?以6020为例,请同学们猜一猜。 生1:(60+)(30+)= 生2:(60-)(30-)= 生3:(60)(30)= 生4:(60)(30)= 师:同学们说得好,接下来四人一组进行合作。验证上面的猜测是否成立。能验证吗?先来验证生1的想法。指名四人上台演示。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科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这为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起到了铺垫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过量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危及全球,然而,二氧化碳却又有广泛、重要的用途,它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作灭火剂,可制造化肥,在工农业生产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本节课的学习又为第七单元内容的展开打下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联系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及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知识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二氧化碳的探究实验认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落实知识,学会应用。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说学情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对氧气性质有所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得到发展,这对学习二氧化碳有帮助。但是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反应的生成物不易理解;学生的观察能力不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商不变性质

商不变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除法的运算性质。 2.能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除法的运算性质,使一些计算简便。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理性的思考,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商不变性质。 2.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运用知识的能力。 3.经历比较标准的方法,验证的过程,培养合理的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和应用商不变性质。 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填一填,在()里填×或÷,在{}里填数。 如:16( ){ } = 32 16乘2等于32。 16扩大2倍是32。 18( ){ } = 54 12( ){ } = 2 12除以6等于2。 12缩小6倍是2。 72 ( ){ } = 8 师:一个数乘几,就是这个数扩大几倍。一个数除以几,就是这个数缩小几倍。 [帮助学生理解乘与扩大、除与缩小之间的联系。]

二、探究新知 1.师:请你写几个商是2的算式。 学生活动: 生根据乘法口诀写商是2的算式 用推算的方法写商是2的算式 小组讨论后汇报 被除数和除数乘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被除数和除数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乘法口诀用推算的方法 2÷1=2 2÷1=2 4÷2=2 20÷10=2 6÷3=2 200÷100=2 8÷4=2 2000÷1000=2 10÷5=2 师:这两组算式,从上往下看,你发现了什么有变化?什么没变化?从下到上呢? [让学生直观而清晰地看到被除数和除数不同,而商却相同,巧设悬念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师:用一句话表达。 师:50÷10=5 (50×4)÷ 10 = ?商不是5。 50 ÷(10÷2)= ?商不是5。 师:这句话要怎样修改一下?加“同时”两个字。 (50×4)÷(10×4) = 200÷40=5 (50÷2)÷(10÷2)= 25÷5=5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师:这样完整吗?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0,行吗? 如:(50×0)÷(10×0) =0÷0 师:谁来完整地表达。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它们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设计

《探索与发现之商不变的规律》教学设计 成安县向阳小学沈沙沙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探索与发现之商不变的规律”的教学。(课本75页、76页内容) 教材分析: 这个教材内容是在学生经历了“有趣的算式”、“乘法的结合律”、“乘法的分配律”三个探索与发现的学习过程后,教材再次以“探索与发现”为主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主动构建数学知识模型,掌握探索与发现的方法,并运用建构的规律解决问题,感受探索与发现的成功与快乐。在建构运用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一规律口算有关除法;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观察、比较、猜想、概括、验证等学习活动,经历探究商不变的规律的过程,体验演绎推理,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同时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启蒙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难点: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初步感知。 师:孩子们,《西游记》大家爱看吗?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学生发言)。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老师也特别喜欢孙悟空,孙悟空在哪呢?原来,孙悟空给我们设了一个关卡,完成下列口算,孙悟空就出现了,大家想不想见孙悟空?请大家迎接挑战! (学生口答) 师:这道题把大家难住了,不过没关系,大家表现这么好,孙悟空已经同意和大家见面了,快看,他来了!(幻灯片出示孙悟空图片) 师:最后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和孙悟空共同学习,一起探索解答这个难题的方法,同学们有信心吗? (多媒体动画)师:同学们,谁知道孙悟空的老家在哪?(花果山)下面我们就跟随孙悟空到花果山,听一听发生在花果山的故事! (幻灯片出示“悟空分桃子”) (1)提问:悟空为什么神秘地笑了?每个小猴子分到的桃子有变化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