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09年十月份人际关系学

2009年十月份人际关系学

2009年十月份人际关系学
2009年十月份人际关系学

一单选题

1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人的社会性

2人的社会性是人际关系的本质

3人际关系的历史性特点体现在人际关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4人际交往具有明显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往往受交往者情感的影响和支配

5直到20世纪20年代后期,美国心理学家梅奥等学者通过“霍桑实验”的研究,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并把它作为一门科学开始了专门研究

6人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7美国哈弗大学学者梅奥等人通过8年的“霍桑实验”,与199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人性问题》一书,在书中首次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

8文献法,指的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等获取相关信息,从而全面、广泛、系统地了解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9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10实验法,指的是通过有目的地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和研究被试对象的活动情况和变化情况

11社会测量法,是指通过制定量表对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加以测量的方法

12马斯洛学说的理论基石是他的动机理论

13角色扮演是指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职位、时间场合,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14“身兼数职”的角色从:一个具体的成年男人在社会上可能同时兼有儿子、父亲、丈夫、家长、经理、工会主席等多种角色

15戏剧交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

16人际交换理论主要采用了经济交易理论和强化心理学原理,把人际交往看做是一种商品交换过程,用以解释人际吸引行为的产生和持续有赖于相互满足、相互强化

17相互作用分析理论由加拿大的精神病医生伯恩内博士提出

18血缘家庭是人类的第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原始群进入了原始社会。血缘关系在原始社会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人际关系

19奴隶社会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是依附关系

20宗法关系是封建社会人际关系的基本特征

21吸引阶段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初级阶段,即交往对象彼此之间进入了角色性接触和交往。如打招呼、聊天、工作上的联系和生活、学习上的互相帮助等

22如果随着接触机会的增多和交往的频率的增加,交往双方彼此之间的了解加深,心理距离缩小就可能进入逐步适应阶段

23随着交往双方彼此适应的程度的增强或适应水平的提高,人际关系将进入融合阶段

24依附阶段是人际关系发展的高级阶段或最高层次

25国际关系突破了种族、国家、地区等各种各样的有形或无形的“疆界”,真正体现了全国范围内的人类交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无限互联”及“无限交涉”。因此,国际关系是迄今以来人类所面临的最为复杂、最为广泛、最为宽阔、最为开放的关系结构

26交往主体是指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交往者

27书面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有两种主要形式:一是书信,一是书文

28体态语言是指以体态与意义相结合,以表现与观察为传播方式的语言符号

29辅助语言主要是指声音的音调、音量、节奏、声音转换、停顿、沉默等。类语言是指那些有声而无固定意义的声音,如呻吟、叹息、叫喊等

30个性是指在个人自然素质的基础上受社会的影响而形成的稳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3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的过程中,在互动中结成的关系

32人际关系八种类型是主从型、合作型、竞争型、主从—竞争型、主从—合作型、竞争—合作型、主从—合作—竞争型、无规则型

33亲密型人际关系是指交往双方存在的极强的,以血缘、亲缘或感情维系的,相互依存的,最亲密的关系

34冲突型人际关系是指矛盾表面化、公开化,已发生过激烈吵闹、争斗,不能维系正常联系的关系

35生理需要是交往活动最原始、最根本的动机

36本能型交往是人际交往的最原始、最低级的形式

37原则型交往是以人的自由平等为基础的交往形式,是人际交往的最高形式

38人际交往的心理动力因素是心理因素中的最高层次

39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客体的积极态度的个性倾向

40爱德华T霍尔在《无声的语言》一书中提出了社交中的空间距离理论

41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是社会需要

42价值观和价值体系是决定人们行为的心理基础

43法律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通用性法律,一种是专用性法律

44平等原则是建立和发展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45礼貌原则是指交往双方通过言谈举止表现出谦虚、恭敬、相互尊重的原则

46面部是人体表情最丰富的部分

47羞怯心理是在人际交往中感觉难为情、害怕与人交往的心理

48在社交中,由于过分注重希望自己的社交表现能给别人留下良好印象,结果反而造成自我紧张,引起敏感性羞怯心理

49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蒂-霍尔是“人类空间统计学”的奠基人

50个人空间近区:46—76cm 远区:76—122 cm

51视线接触符号系统是指通过目光接触表达各种情感、态度、观念等的符号系统。视线接触是对语言沟通的一种补充

52适度的自我暴露比喻的四种窗格分别是:透明窗格、不透明窗格、隐蔽的窗格、未知的窗格

53体态语言学表明,目光接触是人际间最能传神的心理沟通方式;面部表情是人的内在情绪和态度的外部显示器;人的身态也是语言表达情感意向的重要辅助手段

54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等,其中夫妻关系在整个家庭关系中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

55英国人不能送百合花,他们认为此花意味着死亡。欧美国家的人不用黄色鲜花送亲朋好友,它含绝交之意。在法国,男人向女人赠送香水,就有过分亲热或有“不轨之图”之嫌二多选题

1人际关系的特点:社会性、历史性、客观性、情感性、复杂性、变动性

2人际关系的确定条件具有客观性。人际关系的确立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人际关系的主体—人;人际需要;人际接触或互动

3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人群关系和人际需要理论;角色、戏剧和交换理论;相互作用和认识平衡理论等

4实践方面,研究人际关系学的目的主要表现在:协调、优化人际关系;预防、消除人际障碍;建立、发展新型的人际关系;培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5研究人际关系学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统一性原则

6人的七类基本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认识与理解的需要;追求完美的需要

7封建社会的宗法关系特点: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等级差别为准则;以土地占有为标准8先决条件包括人的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

9形成人际关系的具体条件:相互接触;相互近似;相互补充;相互悦纳

10相互激励的因素主要有:群体压力;人际比较;参与竞争

11经济关系主要包括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等

12人际关系按好坏程度划分,可分为:亲密型;团结型;维持型;冲突型;疏离型;决裂型

13维持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双方互不认同;双方互不谅解;双方关系没有激化;双方关系的不稳定性

14影响人际关系的内在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15人际交往的心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与性格

16影响人际关系的外在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空间距离因素;习俗礼仪因素;道德规范因素;价值观念因素;法律法规因素;社会制度因素

17学习和掌握人际关系原则重要性表现:解除困惑;有据可依;增强自信;缓解抑郁;改善关系

18引发人的交往动机因素:内在因素;外在因素;目标因素

19羞怯心理产生的原因:天性;受挫经历;文化因素;社会因素

20制怒的主要方法:善于忍耐;平等待人;转移怒气;建立固定的条件反射

21优化自我性格可采用的主要技法:多读好书;注重交往;内省吾身;做到慎独;选择座右铭

22人的心理状况至少受四个方面的影响:客观环境;主观环境;年龄因素;心理状况

23为了体现对对方人格的尊重,批评时要注意的问题是:避免触及对方短处;避免否定对方人格;避免否定对方未来;避免牵连家庭亲友

24属如下情况,尽量不要公开批评:错误轻微,后果不严重;下属、亲人或孩子在场;虚荣心、情绪反应强烈;没有搞清楚犯错误的原因

25加强自我管理技法: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

26失恋后自我调解法:理智思考法;志趣转移法;寻求社会支持法;精神自慰法

27要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认识和把握竞争的特性:普遍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竞争和合作的有机结合

28为维护国人的人格和国家的国格,涉外交往要做到:忠于祖国;坚守原则;严守国家机密;谦虚谨慎

三填空题

1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的社会性

2利益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人类最基本的关系是生产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

3在人际交往中,情感上的“亲疏”和地位上的“尊卑”是人际关系中两个基本的维度

4在人际交往中,人的情感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结合性情感,一类是分离性情感

5社会调查法获取资料的工具是问卷

6人际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的交往。马克思认为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社会交往

7舒兹假设每个人都有三种人际需要:沟通的需要(即包容的需要);支配的需要(即控制的需要)和爱的需要

8角色理论包括角色扮演、角色期望、角色冲突、角色实现等主要内容

9角色扮演是指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职位、时间场合,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10角色期望是指社会、团体或他人对角色扮演者行为的期待或要求,是个人行为的动机11角色冲突是指不同角色行为以及不同角色期望之间的矛盾

12角色实现是指在角色扮演和角色期望的基础上完成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13由于戈夫曼把人们的交往行为比做戏剧表演,并借用了戏剧艺术的术语来阐释人际互动和印象管理,因此,这种理论被称之为戏剧交往理论,有时也叫做印象管理理论

14人际关系认识平衡理论起源于格式塔理论

15一般来说,导致双方相互吸引的因素有三种:其一是相似;其二是互补;其三是诱发16交往手段是交往主体为实现自己的交往目的,将自己的活动施加于交往对象而采取的方式或方法

17口头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交谈;一是独白

18交谈是一对一的有声音的言语交流,它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对称性,一是情境性19辅助语言主要是指声音的音调、音量、节奏、声音转换、停顿、沉默等,类语言是指那些有声而无固定意义的声音,如呻吟、叹息、叫喊等

20休息交流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向对方传达信息并接受对方的信息反馈的行为

21人际关系的自然性减弱,社会性增强的趋势,导致了利益成为影响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在因素

22消费关系是人们在为了生产和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中相互结成的一种关系

23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4趣缘关系是以人们的专业技术特长或兴趣爱好为纽带结成的人际关系

25规范型交往就是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所掌握的那些行为规范,这种以遵从规范为指导的交往形式就是规范型交往

26原则型交往是以人的自由平等为基础的交往形式,是人际交往的最高形式

27直接推动人去行动以达到某种目标,满足某种需要的心理驱动力叫动机

28性格是通过比较稳固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29信念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比较高级的倾向形式。它表现在一个人对他所获得的知识的真实性坚定不移并力求加以实现的个性倾向

30自我概念是由反映评价、社会比较和自我感觉三部分组成的

31自我概念是自我沟通的基础,是人际沟通的前提条件

32道德是指由社会舆论力量和个人内在信念系统驱使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33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是社会需要

34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的强制力量保证其实施的一种行为规范35法律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通用性法律,一种是专一性法律

36社会制度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和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37礼貌原则的核心是尊重他人

38挫折性羞怯有两种情况:一是反射性挫折羞怯,一是泛化性挫折羞怯

39自私心理是指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别人和集体利益,以我为中心的心理

40报复心理是在人际交往中以攻击的方式发泄对他人的不满和怨恨的一种情感体验

41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莫斯科大学教授安德列耶娃把非语言沟通分为四个符号系统:光学

—动力符号系统;辅助语言符号系统;空间和时间符号系统;视线接触

42近因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最近的印象对人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

43晕轮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常以对某人某一特性的认知推及到尚未认知的其他特征上

44刻板印象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对某人或某一类人进行简单概括归类,形成比较固定的印象或看法

45自我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以及对自己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

四名词解释

1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以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2网际关系:以网络和数字信息为中介,在超文本多媒体链接中实现的人—机—人互动基础上形成的人际关系

3人际关系学:一门研究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并以此规律指导人们实践,优化人际关系的科学

4文献法:通过特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等获取相关信息,从而全面、广泛、系统地了解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5实验法:通过有目的地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和研究被试对象的活动情况和变化情况

6社会测量法:通过制定量表对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加以测量的方法

7角色:特指某一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一定社会地位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符合规范的行为模式

8角色扮演是指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职位、时间场合,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9角色期望是指社会、团体或他人对角色扮演者行为的期待或要求,是个人行为的动机

10印象管理:对交往主体不大注意或未加控制的、无意识流露出的表达加以控制,以便给人以良好的印象

11宗法关系:以宗法制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按家族血统远近区分亲疏贵贱的等级关系

12交往情境:通常表现为交往双方的内在心情

13影响人际关系的隐性要素主要有利益、情感、尊严等

14面子:人们期望自己在他人面前或公共场合受到人们的尊重赞扬,或表现出一种特殊的地位,借此获得自尊心的满足,感到脸面的光彩和荣耀

15人的社会化:社会学将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使自己逐渐适应社会,由单纯的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16个性:在个人自然素质的基础上受社会的影响而形成的稳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7消费关系:人们在为了生产和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和精神财富的过程中相互结成的一种关系

18政治关系: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19地缘关系:依据人们的出生地或共同生活居住地域而结成的关系

20规范型交往: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所掌握的那些行为规范,这种以遵从规范为指导的交往形式就是规范型交往

21自我概念:自己如何看待和感受自己

22价值观: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23社会制度: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和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24自律原则:在与人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自觉约束自己的原则

25非语言沟通:以非语言符号系统为信息沟通载体的分级沟通

26人际认知: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或者说是在个体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

27近因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最近的印象对人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

28晕轮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常以对某人某一特性的认知推及到尚未认知的其他特征上

29刻板印象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对某人或某一类人进行简单概括归类,形成比较固定的印象或看法

30归因是指人们从可能导致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31自我修养是指一个人按照时代和社会的要求,通过学习、磨砺、陶冶性情、修身养性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32交际礼仪修养是指人们在社交活动中,通过对交际礼仪规范的学习、训练,达到一定的交际礼仪要求和水平

33代沟是指两代人之间在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态度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

34竞争是指社会交往中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跟他人争胜的一种行为

五简答题

1利益是人际关系的实质

(一)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利益的驱使

(二)利益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

(1)利益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2)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

(3)利益是法律关系的基础

(4)利益是道德关系的基础

(三)利益对人际关系的性质其决定作用

2人际关系的客观性体现

(1)人际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2)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

第一,人际关系的确立条件具有客观性

第二,人际关系的形成具有客观性

第三,人际关系的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

(3)人际关系的功能具有客观性

3人际交换理论的基本原则

(1)成功原则

(2)刺激原则

(3)价值原则

(4)剥夺—满足原则

(5)攻击—赞同原则

(6)理性原则

4形成人际关系的具体条件

(1)相互接触

(2)相互近似

(3)互相补充

(4)相互悦纳

5人际关系的建立在时间上需要经历五个阶段

(1)注意阶段

(2)吸引阶段

(3)适应阶段

(4)融合阶段

(5)依附阶段

6人际关系恶化一般经历四个阶段

(1)漠视阶段

(2)冷淡阶段

(3)疏远阶段

(4)分离阶段

7网络关系的四个特征

(1)多维性

(2)虚拟性

(3)不确定性

(4)非中心化

8构成人际关系的显性要素

(1)交往主体和交往对象

(2)交往对象

(3)交往环境

(4)交往目的

(5)交往过程

(6)交往内容

9人际交往具有积极的正向功能

(1)相互学习,促进个体社会化

(2)交流情感,有益于身心健康

(3)相互影响,有利于自我完善

(4)净化心灵,优化社会环境

(5)取长补短,增强整体效应

10同龄伙伴关系对个性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1)同龄伙伴关系的复杂性能够使个体体验到各种各样的社会情境,领悟各种各样的角色行为,从而形成角色意识,为走上社会承担责任做好角色准备

(2)同龄伙伴中存在着各种独特的价值标准,并自主地对行为后果进行价值评价,从而能够发展个体的独立判断能力

(3)由于同龄伙伴具有大体相同的经历和处境,所以,在选择学业、工作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互相影响的作用

(4)同龄群体以特殊的情感相互交往,当个人意识到自己属于某一群体时,不仅会互相帮助、精诚团结,而且会产生一种情绪安定感,减轻他人施加的压力

11法律关系与道德关系的区别

(1)规定方式不同

(2)产生的时间不同

(3)作用不同

(4)执行机构不同

(5)强制程度不同

12血缘关系的特点

(1)血缘关系是先赋的,与生俱来的,是个人无法选择的

(2)血缘关系在人的一生中是交往频率最高、持续时间最长久的一种关系

(3)血缘关系的基础是血缘和情感

(4)血缘关系对人的成长和发展影响甚大。首先是遗传因素的影响,遗传决定了个体的性别和基本特征,其次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起点

13业缘关系主要表现

(1)获取性

(2)直接性

(3)调节的两重性

(4)角色行为的差异性

14建立合作型人际关系的前提条件

(1)双方的总目标是一致的

(2)双方都有合作的意愿

(3)双方都富有诚意

(4)双方都互相配合

(5)双方能互相理解,共同解决合作过程中的问题

(6)合作结果最终能达到互惠互利

15亲密型关系表现出的特点

(1)交往频繁

(2)相互依存

(3)追求共享

(4)互相接纳

(5)心理相容

16人际关系的六种基本需要即社会关系律

(1)依附需要

(2)社会整合需要

(3)价值保证的需要

(4)可靠同盟的需要

(5)需求指导的需要

(6)关心他人的需要

17自我概念的特征

(1)自我概念的基础是其所处环境的文化和团体的价值观

(2)自我概念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3)自我概念具有自行增强的能力

(4)自我概念具有缓慢的变化性

优化自我概念的途径

(1)具有改变自我概念的需求

(2)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

(3)制定切合实际的自我期望

(4)改变自我概念的方法。

18相容原则

(1)相容就是谦让,就是宽宏大量

(2)相容就是豁达,就是容人之短

(3)相容就是宽容,就是宽以待人

(4)相容就是抑制,就是自我调节

(5)相容不是懦弱,而是自信

(6)相容是转换器

19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

(1)主观因素。从主观因素分析,个体的生理缺陷、内向孤僻的性格易导致自卑(2)客观因素。从客观方面分析,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的不同会引起自卑心理20嫉妒心理的特点

(1)普遍性

(2)指向性

(3)对等性

(4)潜隐性

(5)变异性

(6)社会危害性

21自我认识包括五方面的内容

(1)自我的观察

(2)自我的思想

(3)自我的感受

(4)自我的意图

(5)自我的行动

22自我介绍五点注意

(1)争取主动

(2)克服羞怯

(3)保持镇定

(4)注意繁简

(5)把握分寸

23适度的自我暴露六种技法

(1)控制最佳量

(2)把握深浅度

(3)注意暴露的性质

(4)掌握暴露的时机

(5)认清暴露的对象

(6)以事实为主

24自我防卫技法

(1)以合理话缓解

(2)以补偿消除

(3)以升华转移

(4)争锋相对

(5)委婉曲折

(6)幽默诙谐

25说服他人技巧

(1)选择最佳的说服地点

(2)抓住说服的最佳时机

(3)把握对象特点

(4)善于运用事实

(5)运用“苏格拉底技法”

(6)避免直接冲突,善于心理换位

26求助他人技巧

(1)让对方知道你乐于回报

(2)让对方知道你乐于助人

(3)了解对方的个性特点

(4)明确取得帮助的可能性

(5)求助言辞应诚恳礼貌

(6)求助的要求要明确

27失恋后自我调试方法

(1)理智思考法

(2)志趣转移法

(3)寻求社会支持法

(4)精神自慰法

28同事关系调试技法

(1)与人共事,坦诚第一

(2)学会理解他人

(3)有自知之明,做到严于律己

(4)与人为善,尊重他人

(5)顾全大局,不计私怨

(6)团结协作,互相帮助

29怎样结识朋友

(1)从思想倾向相同、地位相同、学历和经历相同、兴趣爱好相同、年龄相近的人中结识朋友

(2)从你仰慕的,职衔、能力、学识和思想水平比你强的人中结识朋友

(3)从你崇拜的偶像中结识朋友

(4)从你的老师或长辈中结识朋友

(5)从同学、同事、同乡、邻里中结识朋友

(6)从异性交往中结识朋友

(7)从日常学术交往、书信交往或网络交往中结识朋友

30调试朋友关系

(1)朋友交往要有诚心

(2)朋友相处要讲信用

(3)朋友相处要满腔热情

(4)朋友相处要重感情、重情义

(5)朋友相处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6)朋友相处要宽容礼让

31在公共场合如何与异性交往

(1)着装不可太随便

(2)言谈举止不可太随便

(3)在娱乐场所不可太随便

(4)谈心不可太随便

(5)增强防范意识

32协调好家庭代际关系

(1)让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证

(2)加强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

(3)照顾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特殊要求

(4)关心和支持老年人的各种未了心愿的实现

(5)防止厌老宠幼,保持代际平衡

(6)树立老当自强的老年观,增强自我养老能力

33涉外关系交往技法

(1)周密计划,充分准备

(2)自重自爱,维护国格人格

(3)发扬好待客的优良传统,热忱接待五洲宾客

(4)尊重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5)虚心向外国人请教

六论述题

1人际关系的发展趋势

(1)社会性增强,自然性减弱

(2)自主性增强,依赖性减弱

(3)平等性增强,等级性减弱

(4)开放性增强,封闭性减弱

(5)合作性增强,分散性减弱

(6)复杂性增强,单一性减弱

(7)网络时代又产生了新型的网际关系

2人际交往是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1)个人社会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需要多种条件。从实现社会化的途径来看,需要经过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在实现社会化的过程中,良好的人际关系起着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人际交往是实现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人际交往是传递社会化信息的重要渠道。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信息源。

在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中,交往双方互为主体与对象,即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通过人际交往接受信息,加深对社会化的认识和理解。第二,人际交往是学习社会规范的重要途径。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的过程,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讲,就是个体学习,掌握并遵循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过程,也就是说,人们接受并履行社会行为是个体社会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2)社会行为规范的具体内容很多,但基本上可以分为法律规范和非法律规范。人们在学习、掌握和遵循社会行为的过程就是在促进自身社会化的过程

3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1)内在因素:第一,生理因素;第二,心理因素;第三,社会因素

(2)外在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空间距离因素;习俗礼仪因素;道德规范因素;价值观念因素;法律法规因素;社会制度因素

4自我概念的特征

(1)自我概念的基础是其所处环境的文化和团体的价值观

(2)自我概念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3)自我概念具有自行增强的能力

(4)自我概念具有缓慢的变化性

优化自我概念的途径

(1)具有改变自我概念的需求

(2)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

(3)制定切合实际的自我期望

(4)改变自我概念的方法。

5分析地位、职业类别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1)社会地位对人际关系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制约或影响人们的交往对象和人际关系状况;第二,制约和影响着关系主体的交往热情和交往需要;第三,制约和影响着人的交往动机和诸多的交往心理

(2)职业类别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表现在多方面。第一,制约和影响着人际交往对象;第二,影响和制约着人际关系的类型;第三,影响和制约着人际关系的广度、深度或亲密度

6群体规模、结构、规范和压力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1)群体规模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一般而言,群体规模越来越大,人际关系越不容易以群体中的领导者为中心,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越是规模小的群体,领导者对其内部成员影响力就越大,成员间越容易形成凝聚力

(2)群体结构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群体结构就是关于群体人员搭配的问题,人员搭配得当,群体就会紧密团结,协调一致,人际关系融洽;人员搭配不当,群体就会出现人际冲突,群体内人心涣散,就会影响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3)群体规范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群体规范是一切社会群体得以生存、巩固和发展的支柱。同时,它为群体内成员提供了日常生活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限制了其活动的范围,使成员了解为满足个人需要应该做些什么、不应该做些什么,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内部成员间的摩擦和冲突

(4)群体压力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群体压力容易使群体内成员形成从众心理

7报复心理和报复行为产生的原因

(1)主观原因。从主观因素分析,报复心理、报复行为的产生与个性特征有关。报复心理是自卑心理、嫉妒心理、猜疑心理的极端表现。过度自卑,嫉妒心、猜疑心重的人,大都对他人、对社会抱有敌视态度。当他们看到比他们好的人时,就会产生一种忌恨和愤愤不平的情绪。当这种情绪达到不可遏制的状态时就会实施报复行为或侵犯行为

(2)客观原因。从客观因素分析,报复心理、报复行为的产生与遭受挫折和失败有关。8归因偏差的表现

(1)将成功归因于个体内在因素。当行为者的行为获得赞赏、受到表彰、获得成功或取得成就时,行为者倾向于把这些归因于个人内在因素。比如个人的能力,个人的奋斗、努力,个人的品格,个人的素质,个人的智慧,个人的态度,个人的才华以及个人的性格特征等方面

(2)将失败归因于客观外在因素。当行为者的行为遭到反对,受到批评,出现失败,错误时,行为者倾向于把这些归因于客观外在因素。

9产生归因偏差的原因

产生归因偏差是因为行为者通过这种归因在交往对象面前能提高自己的声望,证明自己的能力、实力,显示自己的才华,维护自尊,彰显个人品格和魅力等,以优化行为者的人际交往环境,强化行为者在人际交往中的权威。或通过外在因素的归因为自己的过错、失误、失败开脱责任;为了在交往对象面前保全自己的面子,为了不伤害自尊心;不受交往对象的轻视

10完善主体技法

(1)正确认识自己。

a利用自我认识b利用自我比较c利用社会比较

(2)正确对待自己

a实事求是地肯定自己b实事求是地否定自己c尽量避免自我挫伤

(3)恰当的自我介绍

a争取主动b克服羞怯c保持镇定d注意繁简e把握分寸

(4)适度的自我暴露

a控制最佳量b把握深浅度c注意暴露的性质d掌握暴露的时机e认清暴露的对象f以事实为主

(5)得体的自我防卫

a以合理化缓解b以补偿消除c以升华转移d针锋相对e委婉曲折f幽默诙谐

(6)自我克制的技巧

a驱惧b制怒

(7)优化自我形象

a优化生理自我形象b优化心理自我形象c优化外在自我形象d优化文化自我形象

11拒绝他人的技法

(1)首先肯定对方的要求,然后再拒绝

(2)让对方确信你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诚恳陈述难处,争取理解和体谅

(4)采取缓兵之计,不必一口拒绝

(5)采取“回避”的方法

(6)明确果断地表示拒绝

(7)表示拒绝的语言应当委婉

(8)不要轻易表示承诺

12与异性上司交往的技巧

(1)女下属与男上司交往的技巧。第一,勤奋学习,不断提高素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第二,自尊自重。第三,警惕诱惑,注意自我保护。第四,尊重和关心上司,注意方式方法

(2)男下属与女上司相处的技法。第一,尊重女上司。第二,消除偏见。第三,戒骄戒躁。第四,维护女上司的尊严

人际关系学模拟试题和答案

《人际关系学》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1分,共2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们认为人际关系的实质是 ( ) A.利益 B.财富 C.心理 D.沟通 2.人际关系的历史性特点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什么的变化所决定的。 ( ) A. 分配关系 B. 生产关系 C.政治关系 D.经济关系 3.马克思对人际交往的论述,是宏观考察,它是关于人际交往的 ( ) A.一般理论 B.个别理论 C.绝对理论 D.相对理论 4. 人际关系学说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学者 ( ) A. 罗特利斯伯格 B. 马斯洛 C. 伯恩内 D. 梅奥 5.马斯洛学说的理论基石是 ( ) A. 动机理论 B.角色理论 C.格式塔理论 D. 相互作用分析理论 6. 人际关系认识平衡理论起源于 ( ) A. 角色理论 B.格式塔理论 C.动机理论 D.相互作用分析理论 7.人类的起源和人际关系的产生在时间上具有 ( ) A.异步性 B.同步性 C.前后性 D.伴随性 8. 人类的第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是() A.同族部落 B.同族群体 C. 血缘群体 D. 血缘家庭 9. 封建社会人际关系的基本特征是() A. 依附关系 B. 雇佣关系 C. 宗法关系 D. 金钱关系 10.人际交往的心理动力因素是心理因素中的() A.中级层次 B.最高层次C.初级层次D.低级层次 11. 以人的自由平等为基础的交往形式,即人际交往的最高形式是() A.原始型交往 B.规范型交往 C.本能型交往 D.原则型交往 12.希望与别人建立和维持关系的需要就是() A.包容的需要 B.控制的需要 C.情感的需要 D. 依附的需要 13.礼貌原则的核心是() A.尊重他人 B.了解他人 C.理解他人 D.关心他人 14. 人道原则源于人道主义的() A.人性原则 B.人本原则 C.伦理原则 D.处事原则 15.利用“将自己的现实与自己的未来目标相比”的方法来认识自己时,应当尽力避免出现什么倾向。 () A.自我肯定 B.自我否定 C.自我欣赏 D.自我悦纳 16. 交际学家约瑟夫·鲁夫特和哈林顿·英翰姆将有关自我并影响到传播的信息分为四种,比喻为四种窗格。将其 中的开放区域或公开自我比喻为() A.透明的窗格 B.不透明窗格 C.隐蔽的窗格 D.未知的窗格 17. 相互悦纳是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而影响相互悦纳的因素主要是 () A.交往的环境 B.交往的手段C.交往的技巧D.交往者的自我形象 18《礼记·中庸》所说的“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表达了以下哪个词语的基本含义。 () A.内省 B.慎独 C.修养 D.拘泥 19.一个人在谈话时过多地使用什么语态,表明该人敢想敢为,不怕困难,甚至不怕冒险。 () A.过去时态 B.现在时态 C.被动语态 D.主动语态 20. 以下哪能一种不属于直系亲属()

人际关系学说的优缺点 [对人际关系学说的看法]

人际关系学说的优缺点[对人际关系学说的看法] 古典管理理论的杰出代表泰勒,法约尔等人从不同的方面对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对管理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对人际关系学说的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际关系学说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古典管理理论的杰出代表泰勒,法约尔等人从不同的方面对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对管理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着重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纪律性,而未给管理中人的因素和作用以足够重视。他们假设社会上的人是在思想上,行动上力争获得个人利益,追求最大限度经济收入的经济人;管理部门面对的仅仅是单一的职工个体或个体的简单总和,工人被安排去从事固定的,枯燥的和过分简单的工作,成了活机器。 虽然推行泰勒的科学管理能够使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但也使工人的劳动变得异常紧张,单调和劳累,引起了工人的强烈不满,劳资关系日益紧张;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员工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高文化和技术水平的工人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时的管理理论已不适应当时的环境,与此同时,人的积极性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逐渐在生产实践中显示出来你,并引起了许多企业管理学者和实业家的重视。 人际关系学说最大限度的提高员工满意度 在决定劳动生产率的诸因素中,置于首位的因素是工人的满意度,生产条件,工资报酬只是第二位的。职工的满意度越高,士气就越高,从而生产效率就越高。高的满意度来源于工人个人需求的有效满足,不仅包括物质需求,还包括精神需求。领导者要尊重员工,信任员工,要从员工的精神上下功夫,树立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全身心地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领导者还要重视与员工的沟通,消除双方的误解,也要不断地提高员工的素质,学会与员工分享利益。 传统的科学管理理论把人看作是为了追求最大经济利益而工作的所谓经济人,认为人们工作是为了单纯追求物质和金钱。但是梅奥认为。人们的行为并不单纯出自追求金钱的动机,个人的态度对行为方式起着特殊的决定性作用。人有着一种固有的全面实现自身目标并形成新目标的内在动力。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在于不断实现心中的目标,人工作的意义也正在于不

简述人际关系学说

简述人际关系学说 人际关系学说是梅奥等人所进行的著名的霍桑试验,那它主要讲什么呢?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人际关系学说观点: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梅奥认为,人们的行为并不单纯出自追求金钱的动机,还有社会方面的、心理方面的需要,即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敬等,而后者更为重要。因此,不能单纯从技术和物质条件着眼,而必须首先从社会心理方面考虑合理的组织与管理。 人际关系学说观点: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企业中除了存在着古典管理理论所研究的为了实现企业 目标而明确规定各成员相互关系和职责范围的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这种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在于维护其成员的共同利益,使之免受其内部个别成员的疏忽或外部人员的干涉所造成的损失。为此非正式组织中有自己的核心人物和领袖,有大家共同遵循的观念、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

梅奥指出,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有重大差别。在正式组织中,以效率逻辑为其行为规范;而在非正式组织中,则以感情逻辑为其行为规范。如果管理人员只是根据效率逻辑来管理,而忽略工人的感情逻辑,必然会引起冲突,影响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和目标的实现。因此,管理当局必须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注意在正式组织的效率逻辑与非正式组织的感情逻辑之间保持平衡,以便管理人员与工人之间能够充分协作。 人际关系学说观点: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在决定劳动生产率的诸因素中,置于首位的因素是工人的满意度,而生产条件、工资报酬只是第二位的。职工的满意度越高,其士气就越高,从而产生效率就越高。高的满意度****于工人个人需求的有效满足,不仅包括物质需求,还包括精神需求。 人际关系学说主要内容 霍桑试验对古典管理理论进行了大胆的突破,第一次把管理研究的重点从工作上和从物的因素上转到人的因素上来,不仅在理论上对古典管理理论作了修正和补充,开辟了管理研究的新理论,还为现代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对管理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习感受

《人际关系心理学》学习感受大学生们四年生活中最棘手的问题就是人际关系问题了,从大一开始,大学生的孤独骄傲,独来独往,狭隘自私的缺陷开始在人际关系中暴露出来。宿舍问题,人际失调,交往自卑,社交恐惧等问题都表现出来;高傲,自卑,孤独,无聊,无望恐惧等心理或多或少都出现在每个同学心中。很多同学带着良好的人际关系期望与同学来往,但往往时间不长就失去了耐心和宽容,并抱怨,大学同学太自私,太难相处了。几乎每个人都在历数别人交往中的缺点与不是,几乎大家都感到大学的人际关系复杂。同时,同学们的交往范围大大延伸,他们积极主动与老师校外社会沟通交流,渴望从他们中间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交往体验。然而,宿舍里的人都难以相处,更何况走向社会呢?交往中语言艺术和技术技巧的缺乏,认知偏差等等,带给他们的是更多的打击和困惑。美国心理学家巴克说:“人离不开人—他要学习他们,伤害他们,支配他们。。。。总之,人需要与其他人在一起”。因此,人生需要友情,人生需要交往,人生需要自我的形象推销与展示。不论从事任何工作,都必须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人生的公关。通过对人际关系心理学一学期的深入学习,我认识到,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一门很重要的科学,同时人际关系心理学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人际关系心理学在我们学习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作用:怎样与周围的同学进行交往,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都是我们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之一,而如何树立正确人际关系心理观,通过合理学习来建立和发展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就成了一个重要和严肃的现实问题。 人际关系心理学是通过大量实验总结出来的,例如霍桑实验、照明实验、福利实验、群体实验、态度调查等。人际关系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通过交往而形成的彼此之间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从动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时它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品交换。从静态的角度来说人际交往指人与人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起来的情感联系。亦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我们学习人际交往有助于我们的个性发展、心理健康、幸福、学习和发展。 西方的人际关系心理理论有1、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1945年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 2、由默里提出来成就动机。3、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来的期望理论.4、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1965年提出来的公平理论,该理论探讨在社会比较中个人所作的贡献与他所得的报酬之间如何保持平衡的理论。5、奥地利心理学家海德提出来的归因理论。 从人际关系心理学中学到的人际关系的原则交互原则、功利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情境控制原则。在如何建立人际关系方面必须重视良好的第一印象的建立,其中有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投射效应。建立良好第一印象的方法有艾根的SOLER模式,戴尔卡内基给人留下良好第一印象的六条途径。 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影响人际吸引的人因素主要有1、熟悉a、熟悉引起喜欢,b、熟悉对象的性质与喜欢。2、个性特征,a、才能。b、外貌吸引力,c、个性品质。3、相似和互补,a、相似,b、互补。4、爱情 a、爱情的三个重要因素,b、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态度是个人指向一定的对象,有一定观念基础的评价性持久反应倾向。首先,

人际关系学试题(含标准答案)年月

人际关系学试题(含答案)2012年01月

————————————————————————————————作者:————————————————————————————————日期: 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85%则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处世能力。”这是(B1P4) A.人际关系专家莉儿·朗帝的名言 B.人际关系专家戴尔·卡耐基的名言 C.人际关系专家哈维·麦凯的名言 D.人际关系专家弗朗西斯科·阿尔贝隆尼的名言 2.对人际关系的了解和把握,要从(C1P5) A.揭示人际关系的概念开始 B.揭示人际关系的两个基本维度开始 C.揭示人际关系的实质开始 D.揭示人际关系的特点开始 3.马克思恩格斯曾专门用一节论述交往与生产力的著作是(A2P34) A.《德意志意识形态》 B.《共产党宣言》 C.《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D.《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4.马斯洛的七种需要是在他的著作(A2P41) A.《动机与个性》中提出来的 B.《存在心理学探索》中提出来的 C.《人性能达到的境界》中提出来的 D.《科学心理学》中提出来的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反映在物质生产对于发展人际关系的作用上是指(B3P79) A.物质生产推动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B.物质生产的发展促进交往范围的扩大 C.物质生产的发展导致人际关系的变化 D.前代人的物质生产制约后代人的人际关系 6.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的人际关系是(D3P70) A.血缘关系 B.依附关系 C.宗法关系 D.金钱关系 7.“千里觅知音”,“人有脸,树有皮”这些古语反映的是影响人际关系的(D4P112) A.交往目的因素 B.交往内容因素 C.交往主体因素 D.隐性因素 8.在《语言与交际》一书中,将体态语言划分为动态无声、静态无声两类的是(A4P106) A.美国著名学者卡克·W·贝克 B.前苏联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安德列耶娃 C.著名心理学家P·贝尔斯 D.人际关系专家戴尔·卡耐基 9.按交往时间的长短可将人际关系分为(C5P153) A.长期型和规则型 B.短期型和无规则型 C.长期型和短期型 D.短期——中期——长期型 10.人际关系依不同程度的关系,且按好坏程度划分可分为(C5P154-156) A.两种类型 B.四种类型 C.六种类型 D.八种类型 11.“人们的年龄、性别、身材、外貌长相及先天的智力”是指(C6P159) A.人的生理需要 B.人的生理反映 C.人的生理特征 D.人的健康状况 12.职业类别影响和制约人际关系的类型,在社会心理学家荷尼的研究中,如果无论遇到何人,首先想到的是“他喜欢我吗?”这种人际关系的类型属于(A6P175) A.逊顺型 B.进取型 C.分离型 D.合作型 13.在引发人的交往动机因素中,由于个人发展的需要,由于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和竞争的压力,由于达成目标后优厚条件的吸引,激发交往动机的是(B7P208) A.内在因素 B.目标因素 C.外在因素 D.环境因素 14.具有“常常担心自己被别人否定”心理的是(B7P223) A.自卑性羞怯者 B.敏感性羞怯者 C.挫折性羞怯者 D.习惯性羞怯者 15.个体对社会客观事物的意识,对自己和他人关系的意识是(D8P242) A.初级自我 B.生理自我 C.心理自我 D.社会自我 16.能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转为“柳暗花明又一村”,使尴尬局面消失在谈笑之中的得体的自我防卫技法是(C9P261) A.以合理化缓解 B.委婉曲折 C.幽默诙谐 D.以升华转移 l7.在自我暴露的对象中,最不适宜为暴露的对象是(A9P259) A.与你素不相识的人 B.刚刚开始互相熟悉的人 C.与你关系虽然不深,但仍在发展的人 D.对你体贴入微或与你休戚相关的人 18.失恋后的自我调适方法不包括(A10P296-298) A.塑造健全人格、加强自我修养法 B.志趣转移法 C.寻求社会支持法 D.理智思考法 19.维护家庭稳定和谐根本保证的兄弟姐妹关系的调适技法是(C10P315) A.要兄友弟敬,情同手足 B.姑嫂、妯娌之间要相亲相爱,同心协力 C.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D.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20.属于特殊人际关系技法的研究对象的是(C11P331)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3篇精华版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阅读精选(1):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一: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1)在东方哲学里,关系就是生产力。在西方,关系是最稀缺的商业资源。关系是一个很 庞杂的概念,也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现象。我认为人际关系决定人生良好的关系能为我们的成功插上翅膀,因此锻炼人际交往潜力就显得格外重要。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人熟好办事的潜规则都是适用的。要想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务必建立自己的关系网。如果你的关系上有达官贵人,下有平民百姓,而且有人在你春风得意时为你鼓掌喝彩,在你有事需要帮忙时为你两肋插刀。这时候,你就会深刻体会到关系的力量! (2)人际关系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密切相关的,生活当中关系的发展不可避免会用到 一些业余时间,如能够定期安排和亲朋好友间的活动。工作和生活就应有区别,工作关系的建立,则应利用休息或零星时间进行联系,在现代忙碌的工作中,对内外人际关系的建立应把握对人的最高热诚,利用好完成重要工作的时间空挡,和同事、上司可利用午饭时间或上班休息时间,与不同人员进行交流,在不影响达成工作目标的前提下,良好的交流定会促使工作更高效的完成。 (3)人际关系越广,路子越宽,事情就越好办。这已经被无数经验和教训所验证。一个优 秀的人往往能理解并影响他身边的人,机遇与交际潜力和交际活动范围成正比。因此,我们应把开展交际与捕捉机遇联系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交际潜力,不断扩大交际,只有这样,才会发现和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使自己与他们的关系更好。拥有良好的关系网是成大事者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必备的条件。 二:协调人际关系的原则。 (1)心向一致原则是指人们在协调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时,坚持正确的目标导向,引导全体 成员为实现共同目标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实现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的指向一致、有机统一,促进公司组织和其成员的共同和谐发展。贯彻该原则关键是科学制定公司管理目标,并合理控制与实现目标。 (2)心理投入原则是指老板在协调内部人员人际关系的过程中,善于引导全体员工工树立 用心的参与意识,以主人翁的姿态为内部管理出谋献策,为经济效益为目标实现自觉努力工作。贯彻该原则关键是建立民主管理机制。 (3)心理相容原则是指总经理在处理公司人际关系过程中,善于用人和容人,善于凝聚人心,使领导成员之间,领导成员与员工之间,领导与员工相互间建立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体谅、团结和谐、彼此悦纳的心理交往态势,为建立公司良好的人际关系夯实心理基础。贯彻该原则的着力点是致力于创造一种宽容、体谅、信任、合作的心理氛围和工作环境。 (4)心理平衡原则是指企业在处理农民工人际关系的过程中秉公办事,公正待人,使每个 成员因感到自己受到尊重和信任,享受到公平、公正的权益和待遇而产生一种舒畅、欢快的心理状态。贯彻该原则的焦点是公正处事、待人公平公正、一视同仁。

人际关系学试题

全国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人际关系学试题 课程代码:0329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J·Moreno)在二十世纪30年代创立的人际关系评估法被称作()A.心理测评法B.参照测量法C.人物推定法D.社会测量法 2.运用PAC人格结构模式来改善人际交往及其相互关系,其中的关键在于保持自己的()A.“父母”心态B.“成人”心态C.“儿童”心态D.“青年”心态 3.1927年,组织哈佛大学部分教授与西方电器公司的有关成员开始霍桑试验的人是()A.梅奥B.巴纳德C.西蒙D.法约尔 4.优美、回报和得失是指形成人际关系的具体条件中的() A.相互接触B.相互近似C.相互悦纳D.相互补充 5.下列不属于导致双方相互吸引的因素是() A.相知B.相似C.互补D.诱发 6.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你如果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人际关系功能中的交流情感有益于身心健康可以表现在() A.消除孤独,交流情感B.消除压力,增强自信C.减轻痛苦,增加快乐 D.减少疾病,延年益寿 7.交谈和独白属于交往手段中语言手段类的() A.辅助语言B.体态语言C.类语言D.有声语言 8.经济关系是人际交往中最常见的一种关系,经济关系中又包含多种关系,其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生产关系B.分配关系C.交换关系D.消费关系 9.人际交往中,存在一种互补和对称的混合型人际关系,它是() A.竞争—合作型B.主从—合作型C.主从—竞争型D.主从—合作一竞争型 10.二十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调查研究发现:女性在认知方面优越于男性的是()A.空间知觉、分析综合能力B.对实验的观察、推理和历史知识的掌握 C.语言表达、形象思维与记忆力D.操作能力方面,不论是速度还是正确性

(完整版)2017年10月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现代管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0107)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O.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题干】提出了著名的管理七职能论,即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的美国学者是()。 【选项】 A.法约尔 B.古立克 C.厄威克 D.德鲁克 【答案】B 【解析】古利克将法约尔有关管理过程的论点加以展开,提出了有名的管理七职能论。取其每种职能英文词的首字而称作POSDCoRB,即Planning(计划)、Organising(组织)、Staffing(人事)、Directing(指挥)、Coordinating(协调)、Reporting(报告)、Budgeting(预算)。 【考点】管理与管理学 2.【题干】与私人产品相比较,纯粹的公共产品的特点是()。 【选项】 A.排他性、可分割性 B.非排他性、不可分割性 C.排他性、不可分割性 D.非排他性、可分割性 【答案】B 【解析】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它们具有不可分割性、非市场性、非排他性; 公共管理所提供的服务常常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私人产品具有可分割性、排他性特点,可以用价值计算、价格衡量。 【考点】管理与管理学-管理概述 3.【题干】罗伯特·欧文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是首次提出了()。

[对人际关系的理解] 谈谈对人际关系的认识

[对人际关系的理解] 谈谈对人际关系的认识 在这竞争的时代,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人际关系不论在生活关系还是工作处理中都相当重要。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人际关注中调整好心态 我们必须和不同年龄、经历、职位的人一起工作,同事之间经常会出现一些磕磕碰碰,造成磨擦,如果不及时妥善处理,就会形成大矛盾,进而影响工作质量。在与同事发生矛盾时,要主动忍让,从自身找原因,换位为他人多想想,避免矛盾激化。如果自己的确不对,要放下面子,学会道歉,以诚心感人。同事之间交往要有集体意识,以大局为重,形成利益共同体。因此在职场人际关系交往中应从内心建立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的观念,友善对待每一位同事,逐渐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互相受益,这就是双赢。 二、人际关系中加强人际沟通能力 每天的工作中要不断地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总要同周围的人交往,这就需要掌握沟通的技巧。同事之间有效的沟通,能提高工作效率,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一是提高理解别人的能力,二是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迈出主动沟通的第一步,就非常容易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与人的交流沟通中更能够处于主导地位,就会集中注意力,主动去了解对方的心理状态,并调节自己的沟通方式。平等交流,讲道理,以理服人,不能以势压人,才能使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增进了解和理解,形成人与人之间融洽和谐的关系,以便更好地沟通。在沟通中如遇到矛盾和问题,自己也要主动承担和化解,即使有时自己占理,只要不是原则问题,也不能得理不饶人,而应以宽容大度的胸怀赢得对方的理解和支持,使同志间感情在有效的沟通中得以巩固和加强,从而使沟通交流顺利进行下去,最终达到增进团结、促进工作的目的。 三、人际关系中提高学习力 学习力是学习能力、动力、态度和创新能力的总合,也是创造力的根本。没有学习力就没有创造力,创造力的枯竭也就意味生命力的枯竭。信息时代,新的思想、观念、技术层出不穷。每当我们已经掌握一种技能之后,很快就会有新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财会专业,每年不断有新的法规出台,让我们始终处于一种继续学习的状态。而要想在现实工作实践中成为通才,就离不开学习,离不开持久不间断的学习。在这些不间断的学习中,需要提升自己

中国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特点比较

中国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特点比较前言: 当代中国人际关系是在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社会转型期人际关系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人际关系的变迁,对于把握社会转型期的特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作为个人我们有必要对自身的人际关系重新进行判断和选择,以建立和发展适应转型社会需要的新型人际关系。 关键词: 社会转型;传统社会;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特点以农业文明为基石的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得中华文化表现出鲜明的特征,即以群体为本位,以家庭为中心,人际关系重伦理,心理风习重情谊。 与这一文化特征相适合的社会结构,则是以家庭为中心,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由亲及疏、延伸拓展成社会人际关系网络。 这个人际关系网络的形成背景是以亲缘、地缘、业缘、趣缘、神缘、物缘为基础的。 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它起到了协调内部和整合社会的功能。 进入现代社会后,现代人不十分重视以“六缘”为纽带而限制自己的交际圈,而是采取其它各种方法去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由此形成了当代人际关系的特点。 下面笔者对中国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人际关系进行比较,总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 现代社会相对传统社会在人际关系方面更加个性化、平民化。 相对于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相当强调尊重他人的隐私,即便是在最亲密的关系之间亦是如此。 夫妻之间、父母和子女之间都有保留个人秘密的权利。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强化了以个人为中心的并且是具有选择性的价值观念,他们希望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在同事面前保留自己的尊严和隐私,保持自己生活、工作的计划性、条理性,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生活方式的愿望。 第二: 现代社会相对传统社会在人际关系方面更加表面化、淡漠化传统社会人们在生产上互济、生活上守望相助,对晚辈的社会化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 作为惟一的政治、经济、生活共同体的农村,这些职能即使社会担负得更多也不能在农村完全丧失。 由于现代社会分工比较发达,人口的流动性大,异质性强,人们之间的接触带有短暂性、表面性和匿名性,人与人之间往往只是见面礼仪型,彼此并不深交。 这就导致利益关系的间断性,人们之间一般并不存在直接的利益冲突,彼此的匿名也为人际交往卸下了后顾之忧。 但是高节奏的工作生活使他们缺乏交流和相互信任,人们的地域观念、邻里观念淡薄,居民相对于彼此来说都是“陌生人”,就算有交往大多不太持久,另外,间接交往的中介手段如电话、手机、网络等的介入,给人们的交际设立了无形的隔阂,弱化了人们感情的稳定性,这些都会使人们会产生陌生感,形成人际关系的表面化、淡漠化。 第三: 现代社会相对传统社会在人际关系方面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在传统社会,由于人口流动性不强,人们具有同质性,另外收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人际关系主要是建立在血缘和地缘的基础上。 而在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相对复杂化、多样化,除了建立在传统的血缘和地缘基础上,业缘和趣缘群体大大的增加。 所谓业缘群体是指社会成员基于劳动和职业的联系通过互动和交往而形成的群体,是同质相聚性的一种具体形式。

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2002.10

浙江省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人际冲突有两种主要的形式。一种称为__________冲突,另一种称为__________冲突。 2.与利他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人际吸引理论包括强化理论、__________、得失理论和__________等。 4.群体中的个人行为分成二大类:即遵从与__________ ,后者包括两种形式: ①__________ 和②非模仿。 5.促进革新和变化的冲突是一种__________。 6.__________和戴维斯于1956年提出了相应推论理论,决定该理论的两个重要因素是非共同效果和__________。 7.印象形成过程中包含着三个成分,它们是认知的对象,即__________,认知的主体,即__________,以及交往的情景。 8.认知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认知无关,二类是__________,还有一类是__________。 9.态度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即__________、__________和行为成分。 10.莱维特提出的四种沟通网络模式是__________、轮式传递、__________和Y式传递。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想摘玫瑰花又怕刺,这是一种( )冲突。 A.接近—接近型 B.回避—回避型 C.接近—回避型 D.双重接近—回避 2.聪明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喜欢,这是影响人际吸引的( )所导致的。 A.情景因素 B.互补性因素 C.类似性因素 D.个人特质因素 3.勇敢的男人具有吸引力,这是其( )所致。 A.个性品质 B.才华 C.能力 D.气质 4.人们往往会先帮助熟悉的人,这是由于求助者的( )导致。 A.依赖性 B.亲密关系 C.类似性 D.责任 5.对一个已经给定的动作直接强化,这是一种( ) A.负强化 B.消极的强化 C.积极的强化 D.厌恶形式的强化 6.普通人都有着关于个性中哪些特质相互联系,哪些特质互相没有关系的假设,这是印象形成的( )的特点。 A.一致性 B.评估性 C.中心特质的作用 D.隐含的个性理论 7.从小请求然后向大请求过渡,从而达到态度改变的方法是( )

对人际关系的认识

对人际关系的认识 人际关系的概念是人们在交往中心理上的直接关系或距离,它反映了个人寻求满足其社会需求的心理状态。而我对人际关系的理解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 从我们啼哭起,便开始与人交往,对象从父母也渐渐拓展到亲戚、同学、朋友等。而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我们通过思想、情感、行为表现的互动,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我们形成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等人际交往关系。 人际关系无论是在成长的过程中还是生活中都是极为重要的。人在社会中是无法孤立存在的,所以小而言之,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交往的纽带。大而言之,它是人生存和立足社会的的基本需求。 一个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够带来很多情感上的收获,比如愉悦的心情等,也能够为繁忙的工作生活减压。 那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哪些以及如何改善人际关系? 在我看来,人与人之间初识时,个人形象是影响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因素。而再往后的交往过程中,人格魅力成为影响人际关系的最主要因素。 人际交往过程中,印象是指认知的主体把有关他人的各种信息综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对他人整体印象的过程。我们有自身的体会,倘若对某个人的第一印象好,则今后会有更多接触合作机会。反之,若对某个人第一印象不好,甚至很差,则会对他产生不快的情绪,今后的交往合作机会亦会大大减少。打个比方,当你来到一个陌生的场所,你碰见两个人,一个人衣着干净整洁,说话儒雅得体,另外一个人衣着邋遢,大吼大叫,甚至喧宾夺主。你会更乐意与谁交往?显然是前面一个。这就是个人形象的重要性。一个人的形象就是一个人的名片,根据晕轮效应,我们对一个人形成某种印象后,这种印象会可能会影响我们对他的其他物质的判断。我们常常根据对人的第一印象将之归类判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良好的形象往往能够为自己加分,为往后交往过程奠定良好的基础,也能为自己成功办事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那是否良好的个人形象就是漂亮的外表,时髦的打扮呢?显然不是,我们不可置否漂亮的外表确实为个人形象加分不少,但是更重要的是在你在初次见面时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礼仪风貌。所以在初次与人接触时,首先说话一定要注重文明礼貌,注重礼节。若满口脏话,唾沫横飞,高谈阔论不免让人质疑你的修养内涵。其次,要注意自身的着装。衣着邋遢,肮脏的人在初次见面时自然让人产生抵触心里,和不愉悦的情绪。所以穿着也显得格外重要。不一定要服装多少时髦,价格多少昂贵。但是一定要得体。女生衣着打扮过分花枝招展,男生过分浮夸也会使人产生排斥抵触心里。只要穿着和自己的工作和身份一致,气质相符的服饰,保持整洁干净就会为往后的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态度要真诚。与人交流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表面工作的关心,以及虚情假意的尊重,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厌恶虚伪和不真诚的态度。欺骗或者敷衍都是对对方的不尊重。初次交往,说话要实事求是,而不是夸夸其谈。所以在初次见面时,一定要注重自身的形象,优化个人形象,不仅能够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也能够增强自己的信心,获得他人的信任。为往后的交往过程奠定基础。 但是在深入交往,建立人际关系的过程中,需要的不仅仅是初识时的良好的个人形象,还需要有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是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大的品质

人际关系学试题及答案(自考)

8、美国心理学家梅奥等学者通过“霍桑实验”的研究,提出人际关系学说 9、人际关系学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10、人际关系的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人群关系和人际需要理论;角色、戏剧和交换理论;相互作用和认识平衡理论等 11、文献既包括文字资料,也包括图象资料、有声资料(录音带等)、电子资料、实物资料 12、人际关系评估法包括:社会测量法、参照测量法、人物推定法、自然观察评估法、心理测评法 13、社会测量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J.Morenno)于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 14、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对莫雷诺的社会测量法进行了补充和发展,提出了参照测量法 三、简答题 1、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的定义?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1)作为个体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进行物质或精神的交往 2)人与人之间在交往和互动中会发生、发展和形成某种关系 3)人与人之间在交往总是维系着某种心理联系 2、为什么说利益是人际关系的实质? 1)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利益的驱使 2)利益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 a、利益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b、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 c、利益是法律关系的基础 d、利益是道德关系的基础 3)利益对人际关系的性质起决定作用 3、人际关系有哪些特征?

社会性、历史性、客观性、情感性、复杂性、变动性、网际关系新特点 4、怎样理解人际关系客观性的特点? 1)人际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2)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 3)人际关系的功能具有客观性 5、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社会性的特点? 1)际关系的社会性体现在人们是赖以生存的劳动中结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2)人际关系的社会性还体现在人们是运用在劳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语言系统进行交往的3)人际关系的社会性在现代社会体现得更明显、更强化 6、人际关系对研究对象包括哪些方面? 1)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 2)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3)人际关系的结构与功能 4)人际关系的类型 5)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现代组织管理中的人际关系问题

现代组织管理中的人际关系问题 内容摘要:一个部门、单位的管理,最为重要的还是人的管理,而“人的管理关键是管理的人”。因此,作为现代管理者,应当学习和掌握人际关系学说,把握人际关系学说的精髓,学以致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关键词:组织管理;人际关系; 一、从霍桑实验到人际关系学说的形成 1924年,西方电气公司的工业工程师在所属的霍桑工厂开始进行一项照明强度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照明强度的变化对生产率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工程师们不能解释实验结果。1927年,哈佛大学教授梅奥应邀作为顾问参加实验,在梅奥的指导下,工程师们又做了三项研究即福利研究、访谈研究和群体研究,即后来所称的霍桑试验。 (一)福利研究。实验的目的是确定改变报酬制度、工作时间、工作条件对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调动工人积极性方面,人际关系比福利待遇、工作条件等更重要。 (二)访谈研究。研究人员历时两年,访谈了两万人次,摸清了影响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通过访谈,工人们得到关注,许多不满得以宣泄。 (三)群体研究。研究人员假设计件工资制能使工人更努力工作。结果发现,产量只停留在中等水平。原因是工人们担心产量提高后,管理者会改变奖励标准。 1933年,梅奥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问题》一书,总结了霍桑研究的结果,指出人是“社会人”,工人绩效除受工作方法、工作条件、工作待遇制约外,更取决于员工的士气,而士气取决于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观点——人际关系学说。该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科学管理学派认为金钱是刺激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唯一动力,把人看作是经济人。梅奥认为,工人是社会人,除了物质方面的条件外,他们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因此,不能忽视社会和心理因素对积极性的影响。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企业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相互间产生共同的感情、态度和倾向,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和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而形成“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以它独特的感情、规范和倾向,左右着成员的行为。古典管理理论仅注重正式组织的作用是不够的。非正式组织不仅存在,而且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对生产率有重大影响。 3、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梅奥认为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工人的满足感,即工人对社会因素,特别是人际关系的满足程度。如果满足度高,则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协作精神就高,即士气高,从而生产率就高。 4、亚伯拉罕·马斯洛在《激励与个性》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人际关系学说。 二、人际关系学说给现代管理者的启示

2011年01月自考03291《人际关系学》试题答案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学试题 课程代码:0329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 选均无分。 1.人类处于原始社会阶段时,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相处的,到了封建社会阶段,等级森严,原有的平等关系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等级关系。现代社会提倡人人平等,提倡民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以平等为基础的。这反映的是( B ) A.人际关系特点的社会性 B.人际关系特点的历史性 C.人际关系特点的复杂性 D.人际关系特点的变动性 2.在人际关系上表现为倾向于控制他人,好为人师,以支配他人为满足,这属于个体行为控制类型中的(C ) A.“服从型” B.“拒绝型” C.“独裁型” D.“民主型” 3.戏剧交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 ) A.法约尔 B.巴纳德 C.西蒙 D.戈夫曼 4.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是(A) A.人的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 B.具有人与人的相互接触,并对接触的人加以选择 C.在选择交往对象的过程中相互近似,相互补充 D.在选择交往对象的过程中相互悦纳 5.影响人际关系的隐性要素主要包括(D ) A.交往主体、交往对象和交往目的 B.有声语言、书面语言和体态语言 C.交往条件、交往情况和交往过程 D.利益、情感和尊严 6.拿破仑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两个马木留克兵绝对能打赢三个法国兵;一百个法国兵与一百个马木留克兵势均力敌;三百个法国兵大都能战胜三百个马木留克兵;而一千个法国兵则总能打败一千五百个马木留克兵。”这段话说明的人际交往具有的积极的正向的功能是( C ) A.相互学习,促进个体社会化 B.交流情感,有益于身体健康 C.取长补短,增强整体效益 D.相互影响,有利于自我完善 7.交往条件和交往情境构成人际关系显性要素中的(B ) A.交往手段 B.交往环境 C.交往目的 D.交往内容 8.人际关系按好坏程度划分,由好到坏正确排序是(A ) A.亲密性→团结型→维持型→冲突型→疏离型→决裂型 B.团结型→亲密型→维持型→冲突型→疏离型→决裂型 C.亲密型→团结型→冲突型→维持型→疏离型→决裂型 D.团结型→亲密型→冲突型→维持型→疏离型→决裂型 9.按人际交往不同倾向把人际关系划分为八类型的是(C ) A.心理学家莫·雷诺 B.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 C.心理学家雷维奇 D.心理学家P·贝尔斯 10.关于人际需要舒兹(W·C·Sehutz)提出的是(B ) A.社会关系律 B.三维人际关系理论 C.人群关系理论 D.需要层次理论 11.人际交往的心理动力因素不包括 ...( B ) A.需要与动机 B.社会地位与知识层次 C.理想与信念 D.世界观与价值观

《人际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际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际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GX0134 ) 前言 一、学时分配: 总学时、学分:30 学时,1.5 学分。其中理论授课24 学时,实践课6 学时。 二、承担课程教学院系、教研室: 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教研室 三、课程性质和任务: 人际交往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从课程性质上,人际交往心理学是一门正在形成的社会心理学分支或应用心理学分支学科。其学科框架由人际关系理论和人际关系实践两部分组成。人际交往心理学的任务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其理论任务就是要全面揭示与阐明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分析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弄清楚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的交互作用的方式,以及人在人际关系

体系中的运作,探讨人际态度、社会知觉、自我知觉、心理控制、人际影响、人际吸引、人际冲突和群体行为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建立人际交往心理学所独有的概念、术语、范畴体系,为进一步完善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提供依据,为丰富和发展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积累素材。其实践任务是将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为社会现实生活服务,为目前的改期开放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同时还要纠正现实社会中某些畸形的人际关系,减少和堵截人际冲突、人际内耗,进而增强群体内聚力,用科学的人际交往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处理、调整和改善不良的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新型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 四、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使学生通过对人际交往心理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了解人际交往心理学的对象、任务、方法,明确人际交往心理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要求学生联系社会现实问题,运用掌握的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关系

自考2010年1月人际关系学试题

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人际关系学试题 课程代码:0329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际关系的实质是() A.血缘关系 B.利益关系 C.亲缘关系 D.地缘关系 2.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职位、时间场合,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 ) A.角色冲突 B.角色期望 C.角色扮演 D.角色实现 3.1964年出版的关于相互作用分析理论著作《人们玩弄的游戏》的作者是( ) A.霍曼斯 B.戈夫曼 C.马斯洛 D.伯恩内 4.人们通常使用“共同语言”来说明是否存在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足以说明的是( ) A.知识层次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B.思想意识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C.精神产品的生产方式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D.修养水平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5.人际关系的建立在时间上需要经历的高级阶段或最高层次是指( ) A.依附阶段 B.吸引阶段 C.融合阶段 D.注意阶段 6.人际交往最主要的手段是() A.语言手段 B.物质手段 C.经济手段 D.法律手段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 ...人际交往条件的是( ) A.交往的时间和空间 B.交往频率 C.交往动机 D.交往距离 8.人际交往中的血缘关系不包括 ...() A.兄弟关系 B.夫妻关系 C.代际关系 D.业缘关系 9.应酬型人际交往多指一般性的交往关系,其功利性( ) A.较弱 B.较强 C.适度 D.因人而宜 10.影响人际关系的外在因素不包括 ...() 第 1 页 (共 4 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