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内经一

内经一

模拟试题一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计30分)
1.《内经》的汇编成书年代是:
A.春秋 B.战国 C.西汉 D.东汉
2.将运气七篇补入《素问》的医家是:
A 杨上善 B 孙思邈 C 巢元方 D 王冰
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寒胜则”:
A. 浮 B.肿 C.痛 D.濡泻
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味厚的药物作用为:
A. 通 B.泄 C.发热 D.发泄
5.《素问?六节藏象论》认为人以五藏为本,其中肾为:
A.阴精之本 B.先天之本 C.封藏之本 D.水火之本
6. 据《素问?五藏别论》,不属于奇恒之府的是:
A.女子胞 B.骨 C.三焦 D.胆
7. 据《素问?五藏别论》,具有“满而不能实”功能特点的为:
A.五脏 B.六府 C. 奇恒之府 D.传化之府
8.《素问?经脉别论》指出:“食气入胃,浊气归心”,其中“浊气”是指:
A.饮食水谷 B.食物残渣 C.水谷之悍气 D.谷食之气中的浓稠部分
9.《素问?太阴阳明论》认为四肢不用的病理是:
A.肝风动摇 B.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 C.阳气偏阻 D.气血不足
10.《灵枢?营卫生会》指出,营卫运行五十度而复大会的部位在:
A.足少阴肾经 B.足阳明胃经 C.足太阳膀胱经 D.手太阴肺经
11. 据《灵枢?决气》篇,气脱的表现是:
A.耳聋 B.汗大泄 C.目不明 D.昏厥
12.据《生气通天论》,“静则多言”乃是因于:
A. 寒 B. 暑 C. 湿 D. 风
13.《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
A.风疟 B.痈肿 C.惊骇 D.大偻
14.《素问?调经论》,下列与“阴虚生内热”无关的是:
A.有所劳倦,形气衰少 B. 上焦不行,下脘不通 C. 胃气热,热气熏胸中 D. 阴不制阳
15.“百病生于气”的“气”指:
A.经气 B.精气 C.气机失调 D.浊气
16.《素问?热论》认为三阳经皆受病而未入于脏者,治疗用:
A.吐法 B.下法 C.汗法 D.和法
17.据《素问?评热病论》,“劳风”的病位在:
A.肺下 B.腠理 C.头部 D.肾
18.据《素问?咳论》,“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的症状常见于
A.肺咳之中 B.心咳之中 C.肾咳之中 D.肝咳之中
19.据《素问?举痛论》,“卒然痛死不知人”为寒在 :
A.肠胃 B.五脏 C.冲脉 D.膜原
20.据《素问?痿论》,肌肉

不仁见于:
A.皮痿 B.骨痿 C.肉痿 D. 筋痿
21.据《灵枢?水胀》,具有“色苍黄,腹筋起”症状的是:
A、水胀 B、肤胀 C、鼓胀 D、石瘕
22.据《素问?脉要精微论》,“屈伸不能,行则偻附”是:
A. 府将坏矣 B. 精神将夺 C. 肾将惫矣 D. 筋将惫矣
23.《素问?平人气象论》认为“乳之下,其动应衣”则:
A.营气泄 B.卫气泄 C.宗气泄 D.元气泄
2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精不足者”宜采取的治则是:
A.温之以气 B.补之以味 C.阴阳双补 D.引而竭之
25.据《素问?脏气法时论》五脏所苦,心苦:
A.急 B.缓 C.湿 D.甘
26.王冰所云“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针对:
A.微者逆之,甚者从之 B.治寒以热 C.治热以寒 D.寒之而热者取之阴
27.据《素问?上古天真论》,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水谷的摄入 B.肾气的充盛 C.五脏气的充盛 D.三焦的气化
28.《素问?平人气象论》认为一呼一息脉五动谓之:
A.平人 B.少气 C.痹 D.病风
29. 据《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的发育标志是:
A.齿更发长 B.月事以时下 C.真牙生 D.发长极
30.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的养生之道是养:
A. 生 B.长 C.化 D.收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计10分)
1.以下注释《内经》的著作中,属分类注释的是:
A.《黄帝内经太素》 B.《内经知要》 C.《素问识》 D.《类经》 E.《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2.在《灵枢.本神》中,脾气虚则表现为:
A.四肢不用 B.腹胀 C.五脏不安 D.经溲不利 E.咳在
3.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因而饱食,筋脉横解”所发生的病症是:
A.肠澼 B.肠风 C.痢 D.瘘 E.痔
4.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中“皆属于热”的病症是;
A.诸胀腹大 B.诸病有声,鼓之如鼓 C.诸转反戾,水液混浊 D.诸逆冲上 E.诸呕吐酸,暴注下迫
5.《灵枢.百病始生》对积证病因病机的分析,给后世治疗积证运用哪些治法提供了依据:
A.散结 B.理气 C.化痰 D.利湿 E.活血

二、填空题(每空1分,计10分)
1.据《阴阳应象大论》,清气在下,则生 ;浊气在上,则生 。
2.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 出焉。肺者,相傅之官, 出焉。
3.据《五脏别论》,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 。
4.据《本神》,肝藏 ,血舍 ,肝气虚则 ,实则 。


、词句解释(每题2分,计20分)
1.煎厥

2.偏枯

3.风疟

4.魄汗

5.肠澼

四、简答题(每题5分,计20分)
1.简述“治病必求于本”的理论意义

2.据《灵枢?本神》原文,简述神的产生、分类

3.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简述阴精与阳气的生理关系

4.据《素问?太阴阳明论》,简述“脾病四肢不用”的机理

五、论述题(每题10分,计20分)
1据《素问?咳论》,简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机理。

2. 据《素问?痹论》,试述痹的分类与病因

模拟试题一(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计30分)
1.C 2.D 3.A 4.C 5.C 6.C 7.A 8.D 9.B 10.D 11.C 12.B 13.B 14.D 15.C 16.C 17.C 18.C 19.B 20.C 21.C 22.D 23.C 24.B 25.A 26.D 27.B 28.A 29.A 30.D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计10分)
1. A B D 2. A C 3. A E 4. A B C E 5. A B C D E
二、填空题(每空1分,计10分)
1.飧泄; 胀
2.神明;治节
3.满而不能实;实而不能满也
4.血;魂;恐;怒
三、词句解释(每题2分,计20分)
1.煎厥:指因过劳加以暑热,致阳气亢极,煎熬津液而气脱昏厥之病。
2.偏枯:半身不遂
3.风疟:疟疾之一,因感受风邪,寒热往来,恶风汗出而名之。
4.魄汗:魄,通白,魄汗即白汗。白汗,指汗出不因暑热所致,即自汗也。
5.肠澼:肠澼,即下利脓血的痢疾等病。
四、简答题(每题5分,计20分)
1.简述“治病必求于本”的理论意义
“治病必求于本”的“本”,在文中指阴阳而言。(1分)因为阴阳是“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因此疾病发生和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也就在于阴阳的失调。(1分)如何“治病求本”?必须做到《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的“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诊断上要诊察阴阳的失调状况,而治疗则要重视纠正阴阳的盛衰偏颇,恢复和促进其平衡协调。(2分)
2.据《灵枢?本神》原文,简述神的产生、分类
神的产生: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神继生命之精而产生。(2分)
神的分类:神又可分为神、魂(随神往来者谓之魂)、魄(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以及思维(意、志、思、智、虑)等。(3分)
3.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简述阴精与阳气的生理关系
生理关系: 阴精与阳气之间存在着互生互用的关系。(1分)阴精内藏不断地供给阳气;阳气卫护于外,固守阴精。阴阳之间协调的要点,主要在于阳气的固密。阴阳之间互相制约。(3分)阴阳之间平衡协调,机体的阴精与神气方能正常。(1分)
4.据《素问?太阴阳明论》,简述“脾病四肢不用”的机理
胃受

纳水谷后,在脾的协同下,化生水谷精气。但胃中水谷精气不能“径至”四肢及脏腑,(1分)“脾气散精”,水谷精气必须在脾气的作用下, “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 “亦为之行气于三阳”, (2分)五脏六腑通凭借足太阴脾禀受阳明的水谷精气。若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 (1分)则会影响胃中水谷精气向四肢的输送,则“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而致“四肢不用” 。 (1分)

五、论述题(每题10分,计20分)

1据《素问?咳论》,简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机理。
“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 (1分),说明咳病并非只见肺脏疾患,它脏感受当令之邪,该脏病后可进一步累及于肺,导致肺失宣降并发咳嗽之症。(3分)另外,临证见到的肝火犯肺之咳,肺肾阴虚之咳,肺脾气虚之咳等,其理亦属之。(4分)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旦得病,它脏病可影响本脏,本脏病可传至它脏。(2分)

2. 据《素问?痹论》,试述痹的分类与病因
痹的分类,按病因分为三痹,按按病位分为五体痹、脏腑痹。(3分)痹的病因: 三痹病因是风、寒、湿三气杂至。(2分)脏痹的外因是风、寒、湿三气杂至,重感而由五体进入相合的五藏,内因是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2分)腑痹的外因是风、寒、湿三气杂至,循俞而入六腑,内因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居处环境影响。(3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