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002-换届之际说政德

002-换届之际说政德

002-换届之际说政德
002-换届之际说政德

领导干部要有历史担当

——换届之际说政德之一

随着地方各级领导班子换届,一大批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陆续走上新的领导岗位,形成新的领导集体。时代有新要求,人民有新期待,新班子如何造就新气象?首要一点,是自觉树立从政道德,也就是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的“常修为政之德”。

老百姓中流传一段话:“有德有才,大胆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坚决不用”。群众为何如此看重政德?因为作为政德主体的领导干部,不同程度地掌握着党的领导权和国家权力。一般人无德,影响再大也可想见;主政一方的领导干部失德,则会损害社会进步、危害人民利益、贻害党的事业。

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一个领导干部是否有政德,看的是他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是真心拥护,还是虚与委蛇;对中央决策部署是认真执行,还是阳奉阴违;在大是大非面前是清醒坚定,还是模糊动摇;对人民群众是满怀真情,还是感情淡漠;在急难险重任务前是挺身而出,还是临阵退缩;在矛盾纠纷问题前是迎

难而上,还是明哲保身;对个人名利是淡泊处之,还是热衷追逐;在道德操守上是慎独慎微,还是言行不一。概言之,看他能否正确处理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虚与实的关系,把握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说到底,看他是否能有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

今天的中国,正处千年未有的大变革中,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挑战,执政党的领导干部,最大的政德就是历史担当。思想政治领域风云激荡,没有自觉的政治担当,如何能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心,熔铸到执政兴国的政治实践中?转型期中国矛盾不断积累叠加,没有自觉的社会担当,如何能攻坚克难化解社会问题、激流勇进突破发展瓶颈、不畏艰险推动改革大业?精神文化阵地百舸争流,没有自觉的文化担当,如何能凝聚社会共识、重振民族精神、建设文化强国?

“文革”中小平同志曾两陷逆境,但他再度出来工作时,仍决然表示:“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正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的选择与担当,才会有社会主义中国开天辟地的伟业、改革开放中

国激荡人心的篇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中国举世瞩目的辉煌。权既为民所赋,当为民所用,这是最深刻的为政之德、最根本的党性修养。

一个干部被推选到领导岗位上,意味着个人的机遇,更预示着历史的责任。今年是小平同志南方谈话20周年,面对日益峻迫的“发展以后的问题”,面对“四大危险”与“四大考验”,我们党所承担的领导责任,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繁重,这一代领导干部必须有更大的历史担当,考虑的不能只是眼前的平稳发展,更应有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倘若只计个人得失,遇到矛盾绕着走,碰到问题不敢抓,面对风险不敢闯,不敢作为做庸官;倘若热衷表面文章,大张旗鼓弄虚,花团锦簇作秀,不愿作为做昏官;倘若在其位不谋其政,上不能利党,下无以益民,无所作为做懒官;甚至弄公权以谋其私,贪赃枉法,胡乱作为做贪官,则不仅损害党和政府形象,更会让人民丧失信心。

有政德才会有政绩。全国已有14个省区市党委完成换届,今年还将有17个省区市党委要进行换届,地方人大、政府、政协换届也将全面展开。各地选拔新班子时,要将政德作为重要标准;换届后的新班子,更该认真思考:为政之德如何修?

是与非不容含糊

——换届之际说政德之二

我是谁?为了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对这些根本性、原则性问题的回答,关系到抱有怎样的理想信仰、秉持怎样的根本宗旨、选择怎样的方向道路。在这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旗臶鲜明地坚持“是”、反对“非”,是领导干部政德的基本要求。

是与非的问题,说到底是如何认识党、如何认识人民、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问题。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了绝大多数人的政党。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90年艰辛探索始终铭刻人民利益;无论是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还是根本宗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亿万群众。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是坚定了是与非的选择,也才是把握住了最根本的政德——作为执政党的领导干部,倘不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连封建社会的“清官之德”都不能比,遑论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信念。

有人认为,谈理想太远、谈信念太玄、谈宗旨太泛,是非问题抽象、空洞、刻板。这种看法,反映的正是是

非观的模糊。

面对不同利益诉求,是站在少数人立场,还是站在大多数人立场?面对复杂发展局面,是着眼一时一地,还是着眼全局长远?对不良现象是站出来压下去,还是退避三舍明哲保身?对矛盾问题是说真话办实事,还是文过饰非敷衍塞责?是非问题并非“高高在上”,政德问题更非“虚无缥缈”,其实就体现在对一个上访者、一家拆迁户、一条排污管甚至一张购物卡的态度之中。

也有人认为,时代条件变了,是非问题不再是“大是大非”,而是“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实际上,面对全球化、信息化的开放执政环境,处身利益诉求、矛盾问题交织互联的转型发展时期,是非问题更尖锐、更复杂。口号可以少喊,但群众立场不能动摇;信仰不靠形式,但自我要求不能放松;思想可以多元,但核心价值不能跑偏。不能坚守宗旨、坚定信仰、坚持真理,如何更敏锐地洞察具体问题、更深刻地体认群众利益,又如何头脑清醒、站稳脚跟,真正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是非问题直接体现政德,深刻决定着领导干部能否领导科学发展、能否切合民心民意、能否完成执政使命。现实中,那些“这也可以,那也可以”的“稀泥干部”,那些“盯着位子、想着票子”的“禄蠹干部”,那些“你

算什么,他算什么”的“霸王干部”,那些“拿点应当,贪点没事”的“蛀虫干部”,作风不正、立场不稳甚至违法乱纪的背后,正是丧失理想信念、丢失原则立场,在是与非上的含糊和动摇,甚至触碰了政德底线。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命题,每一代人都要给出自己的回答。民主革命时期,无数党员以“实践其所信,厉行其所知”,谱出“求真”篇章;改革开放之初,讨论真理标准、平反冤假错案,写下“求是”答卷。今天,领导干部只有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权所动、不为欲所惑,在是非抉择中筑牢政德的基石,才能永远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公与私岂能混淆

——换届之际说政德之三

领导干部从走上岗位的第一天起,就面临着公与私的考验。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克己奉公、一心为民,是对领导干部政德的基本要求。

“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权力,掌管着公共资源,公私分明、秉公用权,是起码的政治道德和为政职守;以权谋私、损公肥私,既为老百姓所不容,也难逃党纪国法的制裁。

做人诚为本,政德廉为先。这些年来,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现象,其根本特征就是以权谋私。个人与公家“彼此不分”,合法与非法利益界限模糊,这种混淆公私,把职权当特权、用公权换私利的现象,不仅是导致腐败的重要诱因,更与我们党的性质宗旨背道而驰。

当然,我们强调公私分明,并非否认个人正当权益。领导干部有正常的家庭生活,也有正常的社会交往,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领导干部的物质待遇和工作、生活条件也应该逐步得到改善。但这种改善必须遵

循法律、符合政策,绝不能“近水楼台先得月”,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经营自己的安乐窝。

“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毛泽东同志为中国革命牺牲了六位亲人,在革命胜利后却为自己定下了与亲友交往三原则。有个人利益,不徇私方才难能可贵;有亲朋好友,持公心更显为政之德。所谓政德,关键的一点是看执政者如何对待手中的权力。如果一事当前,首先考虑亲朋故旧,或者小团体利益,把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凌驾于党和人民利益之上,那么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公道正派,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执政为民。

历史经验表明,一些政党或政治集团之所以人亡政息,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执政后利用手中权力谋取个人或小集团私利,与人民群众尖锐对立,最终被人民所抛弃。我们常说,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我们党?在极其残酷的战争环境下,老百姓为什么拼死支持我们党?在经济环境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老百姓为什么拥护我们党?就是因为在90年的风雨历程中,我们谋求的不是党的私利,不是党员干部的特殊利益,而是“把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摆在自己的私人利益之上”。这是极其朴素的真理。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手中掌握权力的领导干部,更要时刻自省自警:热衷追逐个人利益或小集团利益,怎能兑现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又如何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

“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如果说公而忘私是崇高境界,那么公私分明就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职业操守。换届之际,新的领导班子和成员,如何自觉抵御社会各种诱惑对权力的侵蚀,如何不为私欲所动,不为私情所困,自觉做到履行职责为公,行使权力为民,人民在注视,时代在考验。

真与假衡量政治原则

——换届之际说政德之四

毛泽东同志强调共产党“靠实事求是吃饭”,邓小平同志提倡共产党人做“实事求是派”。求真理、讲真话、做实事,不仅是镌刻于党旗之上的政治理念,也是衡量政治原则的重要维度,更是政德修养的现实支点。

在复杂的执政环境中,看一个干部是否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就要看其干事创业,是真抓实干,还是弄虚作假?问题矛盾面前,是说真话出实招,还是说假话躲着走?社会监督之下,是言行一致还是言行不一?“真与假”之间,折射出一个领导干部,对党是否忠诚老实,对人民是否真诚服务,对改革发展事业是否勇于担当。

当前,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说假话、办假事、造假数字、搞假政绩的现象不少。比如,积弊丛生,却视而不见一味“报喜不报忧”;工作失误,却文过饰非,拒绝批评;成绩有限,却大吹大擂进行“数字注水”。工作造假,思想作伪,社会就失真,不仅影响当地发展,损害群众利益,还造成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流失,对社会风气也产生严重误导。

“假”字作祟,根子还在“私”字当头,问题常在政德不修。不珍惜在任机会实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一门心思想着官如何越做越大,反映了一些干部面对权力私欲膨胀;不鼓起改革勇气攻坚克难,却想着如何争功推过,求得“太平无事”,说明了面对问题精神懈怠;不真情关心群众冷暖忧乐,而一门心思试图引起“上头注意”,暴露了面对群众感情冷漠。为政以德,无欲则刚,无私则直。一旦受私心杂念摆布、为功名利禄所惑,就难免突破政德底线,导致权力观、政绩观、群众观扭曲变质,催生和放任说假话、办假事等错误言行。

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也应看到,说假造假之风的泛滥,与风气不正、导向有误的政治生态不无关系。在一些地方,讲真话者被“收拾”受排挤,干实事者被忽视受冷落,“数字出官,官出数字”形成恶性循环,少数领导干部听不得逆耳之言,这说明提倡讲真话、做实事,也需要创造真话真言的发声环境,提供真抓实干的动力保障。

“老实人,敢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利,于自己也不吃亏。”古往今来,这是为政的真经。

换届之际,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人民更加呼唤讲真话、做实事的“老实人”。对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

干部来说,这也是非常紧迫的政德修养课题:如何讲真话、讲实话,带头做光明磊落、襟怀坦荡的人?如何言必信、行必果,带头做言行一致、诚实守信的人?如何明是非、辨真伪,带头做坚持真理、捍卫真理的人?当“头皮硬”的“顶真”干部多起来,“脚跟软”的“风派”人物少下去,党内才会形成讲真话、做实事的好风气,整个社会风气才会跟着好转,才能让正气上升、邪气下降,人民的眼前为之一亮。

换届之际谈政德之五:实与虚考验人品党性新闻中心-中国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9a1394187.html,时间:2012-02-16发表评论>>

是干出硬邦邦的“实绩”,还是制造虚幻的“泡沫”?这道看似简单的选择题,有些干部未必能做得令人信服。

有的地方只热衷大手笔的“形象工程”,其他的则统统让路;有的地方只重显绩不重潜绩,看得见的做得很漂亮,看不见的则粗制滥造;有的干部想的是“自己种树自己乘凉”,为求任上见效,哪怕竭泽而渔。不重“实绩”重“虚功”,是领导作风不正的一个突出表现。

实与虚不只检验作风,更照鉴人品,考量党性。只有思想实、干事实、为人实,才能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如果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待人做事不实在、耍滑头,就干不好事业、得不到拥护。群众最反感这样的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搞短期行为,宁可“做势”不愿“做事”;在事业上不下功夫,搞小团体利益不遗余力,做形象工程劳民伤财;在人际交往中庸俗成风,吹吹拍拍拉关系,拉拉扯扯搞圈子,不讲原则讲意气。对于这些不良作风,人民群众不仅反感,而且厌恶。

“泡沫”的特点就是好看,甚至还顶着五颜六色的

光环,乍一看能力了得、硕果累累,很能唬人。一些地方和干部喜欢制造“泡沫”,目的就是为自己捞取升迁的“资本”。有的“泡沫”破裂后留下巨大后遗症,造“泡沫”的人也很难受到追究。如果总是虚功常奏效,实绩难建功,难免在社会上推助“投机钻营者得利”的恶劣风气。我们常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对执政党的领导干部而言,还应“为政一时,教化一方”。党风正则民风淳,政德影响公德。领导干部以为政之德表率乡里,忠诚践行宗旨信念,社会风气能不淳厚?德有高标,官有榜样,民必勤劳正直善良,党的事业才会有保障。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热衷制造“泡沫”的干部,不是认识上出了问题,也不是能力上出了问题,说到底是丢弃了基本党性、丧失了起码的政德。小平同志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我们正处于发展转轨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执政兴国靠的是求真务实,实功虚做只会让发展陷入停滞、问题不断积累、矛盾更加尖锐。

干部换届是事业的继往开来。要真正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实与虚”问题,必须用好考核评价这个杠杆,科学分析、准确评价干部的德才与实绩,真正让实干苦

干、实绩突出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让工作飘浮、投机取巧的人受到批评和惩戒。新任领导干部更要讲党性、重品行,从一开始就做好求真务实的文章。

干部之德在为民

——换届之际说政德之六

同样为官一任,为什么有的人如过眼云烟,没能给老百姓留下什么印象,而县委书记谷文昌病逝30余年,他工作过的福建东山,每到清明“先祭谷公,后祭祖宗”仍是当地习俗?同样是“能人”,为什么有的人利令智昏,从权力顶点摔下马来,被老百姓钉在耻辱柱上,而“甘当人民马前卒”的小岗村支书沈浩却人去声犹在,永远留在人民的心中?

答案很简单,干部之德在为民。领导干部只有真正把人民利益臵于心中最高位臵,只有准确把握“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才能干出让群众满意的政绩,不负为政之德,获得百姓拥戴。

我们党选拔领导干部,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何以如此重要?因为,“才”虽是“德”的支撑,但“德”才是“才之帅”,决定着“才之用”。领导干部只有体恤民情,才能以人为本,权为民所用;只有风清气正,才能严于律己,利为民所谋。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会冒出“替党说话还是替人民说

话”的雷人雷语;模糊了“群众利益至高无上”的原则,就会纵容“强拆血拆”的悲剧发生;不尊重百姓意愿、不了解民众需求,就难免让“惠民工程”变成“伤民工程”甚至“败家工程”;失去了群众的监督,“能干”就可能一步步滑向“能贪”。最终只能是,失了官德,伤了民心,自己也身败名裂。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执政为民”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大政德。对百姓而言,衡量党性的纯洁度、评价领导干部的好与坏,尺子永远只有一把,就是百姓的生活能否切实改善,人民的幸福指数能否稳定提升。当前,领导干部的政德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待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实与虚的态度和行动上。说到底,干部之德在为民,是与非的分界线,是群众利益是否放在心上了;公与私的分水岭,是百姓立场能否站稳了;真与假的试金石,是群众观念是否树立了;实与虚的检验剂,是老百姓是否得到实惠了。

一个领导干部,一任地方官员,干不干事、为谁干事、怎么干事,群众的眼睛最雪亮,感受最直接。只会耍嘴皮,不愿干实事,老百姓不会买账;热衷形象工程,群众的急难愁事却“选择性治理”,老百姓不会欢迎;

只顾眼前利益,牺牲子孙后代,老百姓不会满意。至于那些沉溺于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私欲膨胀、中饱私囊者,老百姓更不会容忍。所以,干部之德如何考察得准、考察得实,选拔的人对群众到底有没有感情,就得到群众中去,听听他们怎么说、怎么看。

今天的社会,改革攻坚,社会转型、矛盾凸显。领导干部的政德要求,日显重要。为政者只有“常修为政之德”,坚定“干部之德在为民”,才能始终坚守正确的政绩观;也只有符合“政德”的成绩,才会被历史和人民肯定。正如胡锦涛同志所强调的,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牢记这个根本,肩负起历史责任,党的事业才能生机勃勃,国家的未来才能更加美好。

领导干部加强政德修养

领导干部要加强政德修养 -------------------------------------------------------------------------------- 访问次数:2930 信息来源:当代党建网发布日期:2011-02-21 14:20:25 信息作者:江龙华字体:【大中小】 -------------------------------------------------------------------------------- 政德,为政的品质和道德。它是领导干部素质的灵魂。它决定着领导干部的言行,关乎着事业的成败。“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准确理解干部政德的基本内涵,加强领导干部政德的培育,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政德的核心是忠诚 领导干部的政德,主要是指领导干部的政治信念、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道德品行和思想作风。其核心是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决定》指出:“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方面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重点看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一个领导干部只有在思想和行动上都能够坚决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国家高度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称得上是政德合格的领导干部。政德优良的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对党忠心耿耿,对国家高度负责,对人民全心全意,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无论干什么事,都能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有所成就;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能够让党组织放心,让人民满意。 (一)忠诚于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它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党的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永远忠诚于党,忠诚于党的事业,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善于把党的决策、决议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提出有效方法,制定具体措施,加以贯彻执行,使党的决策和决议在实践中得以具体落实,产生良好的效果。要坚决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自觉发扬民主,善于集思广益,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使自己做出的每一项决策都能既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又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更符合具体的实际情况。 (二)忠诚于国家。国家是我们生存的载体,立足的根基,没有国家,就没有我们生存的基础和条件。因此,一个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忠诚于国家是我们生存的需要,是发展的需要。要自觉做到,胸中装着国家,处处以大局为重,积极为国家的富强作贡献。立足本职,坚守岗位,积极勤奋,努力工作。主动为国家强大而拼搏,不畏艰险,不怕曲折,敢于探索,勇于创造;勇于为国家利益而牺牲自我,坚持局部服从全局,个人服从整体,时刻维护国家利益,确保国家利益不受损害。 (三)忠诚于人民。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是每一个领导干部服务的对象,是领导干部依存的基础。所以,要始终做到思想上尊重人民,感情上贴近人民,行动上深入人民,工作上依靠人民,真情关心人民,多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随时了解人民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知道人民群众遇到了什么困难,存在什么矛盾,多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要始终坚持根据人民群众的需要作决策,根据人民群众的期盼定目标,根据人民群众的要求提措施,使我们的每一项决策都能给人民群众带去好处,每一项措施都能为人民群众化解难题,每一项目标的实现都能给人民群众创造幸福。要始终

“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专题警示教育活动交流研讨会发言稿范本5篇

“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专题警示教育活动交流研讨会发言稿范本5篇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专题警示教育活动交流研讨会发言稿范本5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1、希望全体教育系统干部,一是要忠诚于党、国家和人民,忠诚于教育事业,忠诚于亲人、同事和朋友,忠诚于本心。要保持对党、国家和人民的绝对忠诚,保持对事业、亲人、同事和朋友的纯洁度、和信任度。二是从“党纪、国法、校纪、家规”等四个层面严守纪律,要明确党的纪律,牢记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并付诸行动,结合实际深入学习理解宪法、刑法、民法、教育法、教师法等,要健全、规范和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和章程,学校领导班子以身作则抓落实。三是充分认识到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严格操守和行为,克己奉公,廉洁修身、齐家,xx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希望全县广大教职工要认真思考,从灵魂深处感受到警示,感受忠诚、纪律和政德,不折不扣地抓实警示教育活动。 2、开展“讲严立”专题警示教育,是当前党的干部政治生活中首要任务,要结合专题警示教育工作方案“十个一”要求,围绕“学”“查”“改”“促”四个关键环节,切实

让广大党员干部以案例为镜鉴,做到学通学透,查准查实,立行立改,树好政德、当好先锋表率,确保警示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做。 3、希望广大教育局同志要不断提高政治素养。要对标达标,挖思想根源,找思想差距,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做立政德、明大德、严私德的人。二要不断提高规矩意识。要讲政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执行党的决定;要保证政令畅通,领会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要有纪律意识,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统一,引导身边同志自觉向理想信念高标准努力。三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努力克服大而化之、一熟了之等现象,把工作从办好事、谋好事提升到落实事的要求上来,以扎实的工作作风,不断提升教育系统工作实绩,推动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4、开展“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专题警示教育活动,目的就是让党员领导干部真正做到修身、修养、修为,把“忠诚、干净、担当”作为自觉追求,作为修身做人的信条和准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铸造“政治定力强”“发展引力大”“人格魅力高”的核心素养,推动形成上行下效、上率下行的良好局面,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5、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谨记“明大德、

加强领导干部队伍政德官德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领导干部队伍政德官德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领导干部队伍政德官德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这一重要论述是新形势下对党员干部政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只有党员干部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为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作表率。 一、充分认识加强领导干部队伍政德官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政德是干部人格与品质、思想与行为的内在准则,是干部的为政之德,是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行、思想作风,是为官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官德是国家公职人员道德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个体官员的整治素养、思想作风、道德品质和廉洁自律等方面综合水平的反映。政德包含官德,官德体现政德。加强政德官德修养对于提升党和政府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加强政德官德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的思想政治任务,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前途命运。当前,当代中国正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世情、国情、党情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党的建设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事实警示我们,我们必须正视这些现实问题和风险挑战,从保证党永不变色、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出发,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加强政德官德建设是思想建设的有效手段,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保持党先进性的根本保要求和重要保证。 第二,加强政德官德建设是关系到党能否长期执政的重大战略课题。“执政为民”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大政德,始终与政权安危、国运兴衰、百姓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命运,关系到人民福祉和社会文明进步。加强政德建设必然是马克思政党执政伦理道德建设的应有之义,是执政党建设的一个永恒课题,更是新时期加强领导干部道德素质建设,化解“四个危险”的时代要求。一是加强政德建设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化解精神懈怠的危险。二是加强政德建设有利于提高执政能力,化解能力不足的危险。三是加强政德建设有利于坚持执政为民,化解脱离群众的危险。四是加强政德建设有利于反腐倡廉,化解消极腐败的危险。 第三,加强政德官德建设是引领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选择。邓小平同志曾说:“为了促进社会风气的进步,首先必须搞好党风,特别是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同志以身作则。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领导干部的政德官德建设

学习孟子思想,提升干部政德修养

学习孟子思想,提升干部政德修养 发表时间:2019-09-12T15:21:47.627Z 来源:《教育学》2019年9月总第189期作者:吕文媛张明凡[导读] 孟子作为儒家“德治”思想的传承者,其优秀思想和传世精神不仅为当代党员干部的个人修养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山东省邹城市委党校山东邹城273500 孟子作为儒家“德治”思想的传承者,其优秀思想和传世精神不仅为当代党员干部的个人修养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也对党员干部的价值观、行为准则规范和思想境界的提高具有继承和借鉴作用。 一、党员干部应坚持“性善论”,以善良正直、明辨是非立身 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孟子认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情感是仁义礼智美好品德的萌芽,故称“四端”,人们可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它。对党员干部而言,仁义礼智仍然可以借鉴并利用其作为道德范畴的“品牌”价值,赋予其适应时代要求的新鲜内涵。可以说“性善论”应成为党员干部善良正直、明辨是非的立身之本之源。要正确理解孟子的“性善论”,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常怀敬畏之心,“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在潜意识里要“慎”字当头,做到“慎始”“慎独”“慎微”“慎好”。我们党员干部只有有效地抵制私心、贪心和野心,时刻牢记宗旨,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严守道德底线,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才能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二、党员干部应学习“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成为党的群众路线的坚定执行者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孟子的“民本”思想至今散发出经久不衰的思想光辉。这些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民为本价值观念的当代价值,也是民本思想与我党群众路线思想的直接对接。中央一再强调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就要求每个党员和干部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置身群众之中,心系群众。作为基层党员干部,首先要做顺应民心之事。为实现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多谋有利于增加群众收入的事,多干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事,多做促进公平正义的事。二要多干温暖民心的事。群众利益无小事,有些看来关乎民生的琐碎小事,常常却是群众切身利益的急事、难事,如果解决得好,就能暖民心;相反,解决不好,就会寒了许多人的心。所以要从身边的事情抓起,诚心诚意地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三、党员干部应坚持“正气论”,使高尚的理想品质成为自己的追求 孟子倡导的“正气论”是中国民族精神瑰宝中的闪光亮点,对塑造民族之魂功莫大焉,对于从政者更是必须具备的精神素养和品质追求。首先,孟子思想强调担当意识,更强调社会责任心。一个人只有具备正义之气,才能担当起治天下的大任,才不负时代的期望。第二,孟子思想也强调信念坚定、勇于拼搏的进取精神。他的思想一直激励后人,为国家、民族的利益而刻苦自励、奋发向上。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勇于负责,敢于担当,面临复杂形势,面对艰巨任务,更要树立坚定的信仰信念,增强忧患意识、使命意识、进取意识,坚持刚正不阿、公道正派的工作作风,坚守自己的道德底限,恪守党的纪律,坚决抵制各种歪风邪气,以良好的形象凝聚人心,以正义的力量鼓舞人气。 四、党员干部应恪守“义利观”,成为廉洁操守道德规范的典范 孟子重义轻利,“义,人之正路也”(《孟子·离娄上》)。孟子的义利观其实质就是在社会中倡导追求正义和真理、遵循道德规范、反对见利忘义的一种价值观,这种崇高的义利观的思想精华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凝结和升华为诸如大公无私、无私无畏、廉洁奉公、刚正不阿等传统美德,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和鼓舞民族斗争的伟大精神力量。对于新时期的党员干部而言,面对的利益关系更加纷繁复杂,在这种形势下,党员干部应树立正确的义利标准,做到崇义兼利、义利统一;同时要加强自身修养,保持廉洁自律,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社会大义与个人私利的矛盾面前,应当始终遵循义在利先的理念;在群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面前,应当始终遵循舍利取义的理念。舍个人之小利,取人民之大义,这才是共产党员正确的义利观。 五、党员干部应坚持“学习观”,提升自己迎接挑战、增强执政能力的本领 孟子对学习有许多精辟的论述。他认为人的一生要不断学习慢慢积累。他以流水作比喻说:“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孟子·尽心上》)学习只能逐渐积累,而不可随便逾越。孟子还强调学习要善于思考。他告诫人们:“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他还难能可贵地提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对经典保持独立思考的精神,不盲目迷信书本和经验,看重实践,体现出圣贤人物的治学风范。当然,还有学习不能“一曝十寒”、要“专心致志”等耳熟能详的成语自古以来对笃学修身的人们提出了学习标准。注重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90多年漫漫征程,我们党之所以始终葆有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党的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向前发展,正是由于有千千万万名共产党员能够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始终永不自满、永不停滞。如今党员干部要把学习作为加强政德修养重要途径,将学习作为一种持续的自觉行为和精神追求,通过学习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成效。 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共产党人的新要求,我们应借鉴孟子思想的时代价值,自觉实践我们党倡导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形成高尚的人格力量,提高执政能力,赢得人们的敬佩和信赖,从而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影响民风,引导整个社会广泛形成讲道德、重修养、尚清廉的良好风尚,推进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

领导干部如何筑牢政德“堤坝”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a1394187.html, 领导干部如何筑牢政德“堤坝” 作者:何潇 来源:《人民论坛》2019年第16期 【摘要】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始终保持对人民的感恩心,用对人民的感恩心筑起政德修为的强大“堤坝”,兢兢业业工作,勤勤恳恳为民,勇于担当、敢于担当,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关键词】政德干部修养党的建设【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政德是为官从政者必须秉持和严守的道德操守与精神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要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就必须要“自身硬”,要不断加强政德修为,讲政德、立政德。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将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奋斗目标。能否坚守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始终做到不忘初心,在“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上站稳立场,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这就要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明大德”,以“明大德”为根本筑牢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以“明大德”为根本,筑牢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要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加强学习,通过不断学习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熔铸于血脉、镌刻于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和深刻把握历史规律都离不开学习。进入新时代,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风云变幻,面对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的艰巨繁重,不加强学习,不加强理论武装,不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不能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保持砥砺前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是不可想象的。学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能够切实解决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場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切实解决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方向与工作方法问题。理想信念的“灯”始终亮着,思想基础的“帆”始终扬着,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才能持续凝聚广大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磅礴动力,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以“明大德”为根本,筑牢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要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始终对党绝对忠诚。忠诚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情怀。对党绝对忠诚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守的宝贵品质,也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秉持的第一位的情怀。忠诚可以激发无穷的力量,可以挖掘潜在的内生动力。进入新时代,各种风险挑战与日俱增,各种利益诉求牵绊纷扰,只有始终保持对党绝对忠诚,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才能始终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站稳脚跟。

政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提升党性修养加强政德教育 走好人生之路 ——政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所谓政德,也称官德,指的是官员恪守职业道德,保持政治操守,是从政者思想和行为的内在准则,是官员的从政之基,为官之本。具体表现在忠诚、坚定、正派的政治品德;为民、务实、清廉的职业道德;文明、诚信、仁爱的社会公德;感恩、重孝、和善的家庭美德。政德属于职业道德范畴,是从政者思想和行为的内在准则。概念虽抽象,但是可以从具体的行动中表现出来。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需要大力加强政德建设。通过学习周恩义、田守成和方程同志的先进事迹,联系到自身,简要总结了几点体会: 一、树正气、讲团结,不断加强干部自身修养 政德教育,就是要在践德为民中不断加强干部自身修养进而提高政德水准。提高政德水准需要我们每个人自觉的执行,在生活中约束自己,在工作中规范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不断提高自己的从政为民水平。首先应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强化公仆意识,想人民之所

想、急人民之所急、忧人民之所忧,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带领人民群众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培养政德,在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过程中弘扬政德。 现代人追求的是更高的生活质量,就要求我们要具备更高的政德水平来适应。只有民心所向,和谐社会才不会变成一句空话,“树正气、讲团结,不断加强干部自身修养”才不会只是一句口号。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作为基层干部,深知责任重大,也更加清楚的知道加强政德建设的重要性。道德是一个社会进步的基础,而好的政德是我们基层工作人员应当具有的最起码的道德,没有好的政德,失掉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前途。 二、转作风、求实效,永远牢记“三公三心” 政德教育,就是要在工作中牢记“三公”、“三心”。当前社会,诱惑无处不在,作为一名领导干部,随时都有可能被“糖衣炮弹”命中,发生在身边的例子很多。怎样在社会大潮中保持共产党员本色,防止演变蜕化成遭人唾弃的社会蛀虫,在周恩义、田守成和方程身上我们能够找到答案。在实际工作中,还必须要做到“三公”、“三心”。“三公”,即“公开,公平,公正”。公开才能公正,公正才能公平。坚持“三公”,不但能减少很多不

关于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来源:中国改革论坛作者:钱国良时间:2016-05-13 14:54 手机看新闻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领导干部作为国家和社会各领域的管理者,政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党执政基础的巩固,关系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效能。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领导干部作为国家和社会各领域的管理者,政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党执政基础的巩固,关系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效能。党执政60多年来,始终重视政德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在干部队伍的管理和建设上采取了一系列的重要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按照中央关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要求和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政德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反映在领导干部从政方面的问题还很突出,有的还十分严重。因此,加强对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专门研究,大力推进政德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党的建设一项现实而紧迫的重要课题。 一、正确把握政德的含义和特点 (一)什么是政德 所谓“政德”,是与行使公共权力联系在一起的特殊的职业道德,是从政者个人政治品质、道德品行、思想作风等的综合反映,体现于其领导、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之中,其行为主体是国家公职人员以及与公共权力行使有关的人员,特别是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政德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官德”,是领导干部的从政之德。 政德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内涵。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领导干部的政德既要反映履行公共权力所必须遵行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内在地体现着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的要求。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中组发[2011]26号文件),对干部“德”的内涵作了具体揭示,是现阶段我们认识和处理政德建设问题的基础。按照《考核意见》的规定,干部的“德”主要包括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两大方面。政治品质,主要包括领导干部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纪律、党性原则等。具体表现在:是否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否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实践党的宗旨、坚持执政为民、密切联系群众;是否坚持原则、敢于负责和执行民主集中制等。道德品行,主要包括领导干部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等。具体表现在:是否遵守廉洁从政行为准则,秉公用权、清正廉洁、不谋私利,严格要求配偶和子女及其亲属;是否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模范遵守社会公共道德、抵制各种不文明行为;是否敬业奉献、真抓实干、锐意进取;是否公道正派、诚实守信、品行端正。 (二)政德的特点

西荆镇政德教育集中教育年活动实施方案

中西发(2012)11号 关于印发《政德教育“集中教育年”活动实施方案》的 通知 各支部、镇属各单位: 根据区委《关于在全区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政德教育”主题活动的意见》精神,经镇党委2012年2月27日会议研究,现就我镇开展政德教育“集中教育年”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以强化政德教育实践为内容,以提高政德素质、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为目标,立足经常性,注重实践性,着眼长效性。 二、总体要求

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通过教育实践、监督考评、制度规范等措施,着立解决领导干部在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政德建设长效机制,逐步将政德纳入干部队伍建设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树立“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正确导向,形成“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努力造就讲党性、知荣辱、重品行。比奉献、能干事、不出事的高素质领导队伍,为建设“陕南强区,幸福商州”提供强大动力和人才支持。 三、方法步骤 镇政德教育活动“集中教育年”从2012年2月开始,至12月底,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2月上旬-----2月底) 本阶段着眼于统一思想认识、营造浓厚氛围,重点抓好三个环节。 1、动员部署。镇党委决定于2月29日召开全镇“政德教育”主题活动动员大会,下发意见及实施方案,进行安排部署。全面推动政德教育活动广泛深入开展。 2、广泛宣传。通过板报、横幅标语、宣传专栏等形式。大张旗鼓的宣传加强政德教育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内容和方法步骤等,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和干部自觉参加政德教育活动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政德教育氛围。 3、公开承诺。党员领导干部要结合岗位实际,就履行责任、服务发展、工作作风、廉政建设等方面进行承诺,采取适当形式行社会公开,加强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2年3月1日-----11月30日)

年轻干部立政德需树“三心”

年轻干部立政德需树“三心” 年轻干部立政德需树“三心” 不久前,人民日报发布《把“立政德”放在最前面》,提出,对于奋进在新 时代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尤其应当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加强政德修养、打牢从政之基”,自觉以更高的标准约束自己。政德就是为政的道德标准,她是一种为政的初心,是一种精神指路灯,是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遵循的底线和原则。人无德则不立,党员干部无政德则失信。作为年轻干部,必先立好作为内心精神指引的政德,方能行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立政德先需树正心。人们常说:“举大业德为先,先做人后做事”。习近平在全 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中提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的接班人,就要在最开始的时候立好政德,扣好理想信念的第一粒口子。张之洞曾说过:“仁厚遵家法,忠良报国恩”,年轻干部立正心,就是要立一颗忠于人民、忠于党的衷心,立一颗新时代伟大事业的必胜的信心,立一颗尊敬长辈、重视家风的孝心。对于年轻干部来说,才能固然重要,但在“人才”二字里,人在才前,如果无视道德、不 守规矩、缺乏内心涵养及个人修养,那即使八斗之才,也难成真才。立政德还需树民心。郑板桥说:“些小吴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青年干部立 民心就是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习近平同志在作十九大报告时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当前,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无数党员干部扎根乡村以民不脱贫就寝食难安的责任感和心态面对扶贫,在这一战线上以使不完的劲、用不竭的力来服务

领导干部要讲 五德

领导干部要讲“五德” 中共兰考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郑启立德,是一个人或社会好的内在品格和价值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在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新的历史时期,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要注重政治政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五德”的培养。 一要讲政治政德。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从政讲政德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不同国家、不同党派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政德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每个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的政德标准。领导干部要像焦裕禄那样,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首先要坚守信念。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方向。其次要忠诚忠贞。要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党,始终视国家、人民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敢于为捍卫国家、人民和党的利益挺身而出。第三要清正廉洁。要作风正派,思想纯洁,行为端正,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第四要无私奉献。要大公无私,克己奉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要讲职业道德。在其位要谋其政,任其职要尽其责。讲职业道德是领导干部干好本职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第一要牢记责任。责任重于泰山,使命重于生命。要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工作负责。要做到心中有责,眼里有活,手上有事。第二要爱岗敬业。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敬业是成功的法宝,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在各自岗位上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第三要求真务实。实干是真能力,落实是真水平。不管干什么,实干最重要。不能搞形式主义和虚假政绩,要靠实干创造出经得起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第四要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任何工作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工作中既敢于超越别人,又勇于超越自己,事业才有超常规发展。第五要绩效俱佳。要树立绩效意识,精算行政成本,以最小的付出创造出最大的政绩。 三要讲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维持社会公共生活正常、有序、健康运转的基本条件。古人云:“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意思是国家有德上天就会垂顾。对于社会,公德兴则社会和谐;公德废则纷乱四起。雷锋以自己的行动为我们树立了遵守社会公德的光辉榜样,领导干部更要率先垂范,遵守社会公德。第一要树立公德意识。视社会为小家,为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尽好义务和责任。第二要发挥表率作用。群雁高飞头雁领。领导干部是社会的领导、组织者,其一言一行都时刻对社会产生着巨大的导向作用,要带头遵守社会公德。第三要培养良好习惯。习惯影响一生,细节决

2018公考申论范文:立政德重法治,打造清明政治

2018公考申论范文:立政德重法治,打造清明政治为政之要,唯在得人;治国理政,关键在人。“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既讲法治又讲德治,重视发挥道德教化作用,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紧密结合起来”,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从法治与德治的角度,深刻阐释了守护政治生态的重要性。 第一段:开篇点题。从法治和德治的角度,阐释了政治生态的重要性。 “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如果说政治生态是检验我们管党治党是否有力的重要标尺,干部的政治觉悟与法治素养,无疑是评价其是否合格的精准刻度。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政德”是始终重要的为官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宋代吕本中的名言:“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不难发现,为官清清白白、为政勤勤恳恳、为人慎言慎行,正对应着清、勤、慎的要求。这三德,既是优秀传统文化中治理资源的承续,更为今天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树立了具有时代内涵的价值坐标,值得每一个党员干部铭记在心。 第二段:强调政德的重要性。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是优秀传统文化中治理资源的承续,为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树立了具有时代内涵的价值坐标,值得每一个党员干部铭记在心。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角度,法治水平已经成为衡量政治清明程度的一把标尺。一方面,即使是“政德”,也早已从内心道德外化为可检验的制度标准。从实施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到出台《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再到推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越来越多曾经为官做事的无形尺度,上升为党纪党规的有形戒尺。另一方面,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全社会法治信仰不断加深,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不再有任何空间。法治素养,成为每一位党政领导干部“基本的知识体系”中的基本组成部分。 第三段:分论点1──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进一步阐述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相互依赖,相辅相成。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习近平总书记以德治与法治为关键词重申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无疑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过去10年间,重庆两任前市委书记落马,教训不可谓不深刻。从更大范围看,这些年,一些地方“塌方式腐败”的险情,令全社会惊诧,更拷问着遏制腐败的治本之策。能不能抓住“关键少数”?如何形成“头雁效应”?打破所谓“刑不上大夫”,提出“打铁还需自身硬”,全面聚焦“政治生态”,我们对“树木与森林”的关系有

政德是干部的立身之本

政德是干部的立身之本 2010年9月17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上午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干部政德问题。 一、干部政德修养至关重要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党的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保定市委提出了《关于加强干部队伍政德建设的意见》,正在全市贯彻实施。那么,为什么干部政德修养十分重要呢?我想,主要有三点: (一)加强政德修养是应对尖锐矛盾,完成历史重任的需要 那么,我们今天处在一个什么时期呢?我们处在一个由初步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转变时期。既是一个战略机遇期,又时一个矛盾尖锐期。大家知道,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2003年我国人均GDP一举突破1000美元大关,而2008年人均GDP突破了3000美元。从国际经验来看,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一般需要10年至15年时间。我们国家只用了5年时间,就提前跨上3000美元的台阶,由贫穷走上了富裕。 富裕是个大好事,金钱多了是大好事。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将加速发展,产业结构、消费类型也将发生重大转变。也为我国克服困难、战胜挑战奠定了重要基础。所以说,我国进入到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富裕也有另一面,富裕后出现许多问题。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贫富之间、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差距依然巨大,并有扩大的趋势。大家知道,也正是在2003年,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到现在也刚刚贯彻落实了6年多。虽然我国的科学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解决这众多的巨大差距,不可能用5年就完成。所以,我国仍然处在一个严峻的矛盾凸显期。温家宝总理表示,校园血案频发说明中国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中国社会矛盾日趋尖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容易失调: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维持在3.3倍左右,行业间差距最高达到了15倍之多;10%的最高收入户与10%的最低收入户人均收入相差20多倍,少数国有企业高管的年薪是社会平均工资的100多倍,而个别企业高管的天价薪酬是社会平均工资的2000多倍。收入分配领域的很多问题,已经引起老百姓的不满,由此产生了许多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第二,心理容易失衡:人们的收入差距巨大,心理就必然不平衡。看着别人“穿名牌、买汽车、住别墅”,心理也就不平衡。心理失衡,就要想法找平衡。找平衡就是找钱。于是,假冒伪劣、偷盗抢劫、贪污受贿、各种犯罪不断发生。尤其是“心理失衡”催生了许多腐败官员?这方面的反面典型有许多。河南省许昌市国土局原副局长黄保安的蜕变,就是从“心理失衡”开始的,他曾说:随着职位的升迁,我感到自己位高权重,但对比自己的简朴生活与大款们的一掷千金,我心里有了一种强烈的不公平感,进而产生了工作了大半辈子“吃苦不能再吃亏,受累不能再受罪,落一身病不能再落一身穷”的想法,思想防线开始撕裂,产生出如何多弄点钱的念头。 第三,信念发生动摇:面对千变万化的社会,不少人不知道应该相信什么了。一些领导干部开始不信马列、信鬼神。江苏的骆马湖改名“马上湖”。河北高邑县领导用战斗机堵路,打造史上“最牛丁字路”。吉林长春一个法院,因领导屡屡被查,门前挂上弓剑辟邪。党政领导干部参与封建迷信活动, “官场风水学”愈演愈烈,是正确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的一个重要信号。 第四,伦理需要调整:我国伦理道德进入了转换的关键期。有些道德需要调整。比如,过去是“越穷越革命,越穷越光荣”,变化为“越富越光荣,越穷越无能”。有些道德需要重建。比如,“网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