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免疫学检验基础免疫知识

免疫学检验基础免疫知识

免疫学检验基础免疫知识
免疫学检验基础免疫知识

第一部分免疫学基础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免疫

2、免疫防御

3、免疫监视

4、适应性免疫

二、单项选择题

1、免疫是指( )

A、机体抗感染的过程

B、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过程

C、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过程

D、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过程

E、机体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能力

2、牛痘苗的发明者是( )

A、德国Behring

B、法国Pasteur

C、德国Koch

D、澳大利亚Burnet

E、英国Jenner

3、免疫对机体是( )

A、有利的

B、有害的

C、有利也有害

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4、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

A、自身免疫病

B、超敏反应

C、肿瘤

D、免疫缺陷病

E、移植排斥反应

5、最早接种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

A、中国

B、美国

C、日本

D、俄罗斯

E、英国

6、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 )

A、B细胞

B、T细胞

C、树突状细胞

D、红细胞

E、自然杀伤细胞

三、问答题

1、简述免疫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简述免疫功能失调时的表现。

第一章抗原

一、名词解释

1、抗原

2、完全抗原(免疫原)

3、免疫原性

4、免疫反应性

5、抗原决定基(表位)

6、半抗原

7、抗原结合价

8、异物性

9、交叉反应

10、共同抗原

11、异种抗原

12、同种异体抗原

13、异嗜性抗原

14、类毒素

15、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16、胸腺依赖性抗原

17、超抗原

18、免疫佐剂

二、单项选择题1、半抗原的特点是( ):

A、只能与载体结合后才能和相应抗体结合

B、是大分子物质

C、通常是多肽

D、本身无免疫原性

E、仅能刺激B细胞活化

2、TD-Ag( ):

A、在胸腺中形成

B、可刺激胸腺产生抗体

C、不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

D、仅存在于T细胞表面

E、只有在T细胞辅助下才能激活B细胞

3、能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是( ):

A、半抗原

B、药物

C、免疫原

D、抗原

E、变应原

4、下列哪种物质免疫原性最强( ):

A、多糖

B、多肽

C、蛋白质

D、核酸

E、类脂

5、下列哪种自身物质注入自身体内后可引起免疫应答( ):

A、红细胞

B、血浆

C、淋巴细胞

D、精液

E、血小板

6、兄弟姐妹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物质是( ):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体抗原

C、自身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超抗原

7、TI-Ag( ):

A、大多数是蛋白质

B、引起强的IgG 应答

C、不能产生记忆和再次应答

D、能被T细胞抗原受体识别

E、需经抗原提呈细胞处理后才能激活B细胞

8、抗原表面与抗体结合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 ):

A、抗原识别受体

B、独特型决定基

C、抗原结合价

D、抗原决定基

E、以上均不对

9、将外毒素转变为类毒素( ):

A、可增强毒素的免疫原性

B、可降低毒素的免疫原性

C、可增强毒素的毒性

D、可减弱毒素的毒性

E、可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

10、抗原决定基是指( ):

A、能与所有T细胞抗原受体结合

B、仅能被B细胞识别

C、与抗原特异性无关

D、一个抗原分子上仅有一个抗原决定簇

E、并非所有的抗原决定基都能激发免疫应答

11、仅与载体结合在一起才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 ):

A、亲和素

B、半抗原

C、佐剂

D、变应原

E、TI-Ag

12、甲、乙两种物质都能与某一抗体发生结合反应,这两种物质相互称为( ):

A、半抗原

B、完全抗原

C、共同抗原

D、TD-Ag

E、TI-Ag

13、一种蛋白质分子上能与某一抗体发生结合反应的化学基团是( ):

A、载体

B、异物

C、抗原决定基

D、单价抗原

E、完全抗原

14、决定一种物质只能与某一抗体起反应而不能与其它抗体起反应的物质基础是( ):

A、载体

B、佐剂

C、抗原决定基

D、TI-Ag

E、抗原

15、20世纪初,Forssman用豚鼠肝、脾、肾上腺等脏器制备的生理盐水悬液免疫家兔获得的抗体,除能与原来的相应的脏器抗原反应外,还可使绵羊红细胞发生凝集,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 )

A.可能绵羊红细胞发生了自身凝集

B.脉鼠某些组织与绵羊红细胞之间存在共同抗原决定簇

C.脉鼠与绵羊之间有完全相同的血型抗原

D.脉鼠脏器在制备悬液过程中其抗原结构发生了改变

E.体外实验中,绵羊红细胞的抗原发生了改变

16、抗原特异性取决于( ):

A、分子量大小

B、物质表面特殊化学基团

C、该抗原的来源

D、物质内部特殊化学基团

E、以上都不是

17、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抗原的是( ):

A、毒素

B、微生物

C、植物花粉

D、生理盐水

E、类毒素

18、动物免疫血清对人而言是( ):

A、既是抗原又抗体

B、抗体

C、抗原

D、既不是抗原又不是抗体

E、以上都不是

19、佐剂的作用( ):

A、具有增强免疫应答的作用

B、具有抑制免疫应答的作用

C、具有诱导免疫应答的作用

D、具有启动免疫应答的作用

E、以上都是

二、多项选择题

1、异物是指( ):

A、异种物质

B、同种异体物质

C、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

D、胚胎时期机体免疫细胞未曾接触过的物质

E、自身物质

2、抗原物质的免疫原性取决于( ):

A、高分子量

B、异物性程度

C、特异性

D、注入机体后的稳定性

E、化学结构的复杂性

3、异嗜性抗原是指( ):

A、不是种属特异性的抗原

B、可引起交叉反应的发生

C、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与此抗原相关

D、是同一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

E、是不同一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

4、佐剂的作用是( ):

A、可改变抗原分子表面的化学基团

B、可增加抗原分子表面的化学基团

C、可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

D、可延长抗原在体内的存留时间

E、可促进T H细胞的活化,增强体液或细胞免疫功能

5、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所谓异物即指异种物质

B、抗原不一定是异种物质

C、半抗原虽无免疫原性但可与相应抗体结合

D、抗原就是免疫原

E、大分子抗原常为多价抗原6、下列哪些物质可成为免疫原( ):

A、与蛋白质结合的半抗原

B、与红细胞结合的青霉素

C、氢氧化铝

D、类毒素

E、马血清蛋白

7、与抗原特异性有关的是( ):

A、抗原决定基的数目

B、抗原决定基的种类

C、抗原决定基的性质

D、抗原决定基簇的立体构型

E、抗原决定基的空间构象

8、同种异型抗原的临床意义是( ):

A、抗感染免疫

B、自身免疫病

C、输血反应

D、移植排斥反应

E、抗肿瘤免疫

9、与免疫原性有关的因素是( ):

A、分子量大小

B、化学成分

C、化学结构

D、种属亲缘关系

D、抗原的特异性

10、异嗜性抗原的特点是( ):

A、为一种共同抗原

B、可致交叉免疫反应

C、存在异种生物间

D、能引起变态反应

E、以上都不是

三、问答题

1、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

2、抗原决定基的概念,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的特性有什么区别?

3、哪些自身物质可作为抗原引起免疫应答?

4、简述TD-Ag和TI-Ag的区别。

5、超抗原的概念及意义。

第二章免疫系统

一、名词解释

1、TNF

2、IFN

3、CK

4、IL

5、CAM

6、TCR

7、APC

二、单项选择题

1、免疫系统包括( )

A、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B、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C、T细胞、B细胞、肥大细胞

D、胸腺、骨髓、淋巴结

E、补体、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

2、人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是( )

A、骨髓

B、胸腺

C、脾

D、淋巴结

E、扁桃体

3、T细胞在胸腺的分化成熟过程的单阳性期( )

A、表达CD4、CD8分子

B、表达CD4分子和TCR

C、不表达CD4、CD8分子

D、分化为CD4+T细胞和CD8+T细胞

E、分化为CD4+T细胞或CD8+T细胞

4、Tc细胞的杀伤作用受下列哪项限制( )

A、MHC I类分子

B、MHC II类分子

C、TCR

D、BCR

E、Ts细胞

5、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

A、胸腺

B、骨髓

C、脾

D、肝

E、淋巴结

6、在ADCC作用中起特异性作用的是( )

A、干扰素

B、补体

C、溶菌酶

D、免疫球蛋白

E、转移因子

7、与绵羊红细胞结合形成E花结的细胞是( )

A、K细胞

B、NK细胞

C、单核细胞

D、T细胞

E、B细胞

8、能分泌Ig的细胞( )

A、NK细胞

B、K细胞

C、T细胞

D、B细胞

E、浆细胞

9、T细胞和B细胞表面共有的丝裂原受体是( )

A、PWM

B、PHA

C、SPA

D、LPS

E、ConA

10、正常人外周血中的T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的( )

A、20-30%

B、40-50%

C、50-60%

D、70-80%

E、80-90%

11、人的类囊器官是( )

A、胸腺

B、骨髓

C、法氏囊

D、脾脏

E、淋巴结

12、无胸腺的胎儿可出现( )

A、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均缺陷

B、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均正常

C、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正常

D、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缺陷

E、以上都不是

13、能释放淋巴因子的细胞是( )

A、Th细胞

B、Ts细胞

C、Tc细胞

D、T DTH细胞

E、T细胞

14、不属于免疫细胞的是( )

A、淋巴细胞

B、肥大细胞

C、LAK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靶细胞

15、下述有关巨噬细胞的特点,错误的是( )

A、来源于骨髓

B、有吞噬作用

C、参与免疫应答

D、有免疫调节作用

E、受MHC限制

16、依赖抗体杀伤靶细胞的是( )

A、Tc 细胞

B、LAK细胞

C、NK细胞

D、淋巴毒素

E、补体

17、NK细胞表面具有( )

A、绵羊红细胞受体

B、植物血凝素受体

C、IgG Fc受体

D、补体C3受体

E、抗原受体

18、具有处理和传递抗原信息的细胞是( )

A、T细胞

B、TIL细胞

C、浆细胞

D、巨噬细胞

E、NK细胞

19、LAK细胞的特点( )

A、来源于胸腺

B、具有抗原受体

C、是受IL-2激活的杀伤细胞

D、杀伤机制与NK细胞类似

E、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

20、属于单核吞噬细胞功能的是( )

A、合成免疫球蛋白

B、识别抗原

C、与IgE有亲和性

D、处理传递抗原信息

E、调节免疫应答

21、下列不属于免疫分子的是( )

A、粘附分子

B、DC

C、Ig

D、HLA

E、CK

22、不属于TIL特点的是( )

A、是从肿瘤组织中分离出来的

B、是浸润的淋巴样细胞

C、经IL-2体外培养后而诱导产生的一类杀伤细胞

D、具有广谱的杀伤肿瘤作用

E、杀伤活性是LAK的50~100倍

23、目前已发现的IL有( )

A、8种

B、12种

C、16种

D、18种

E、26种

24、介导体液免疫的细胞是( )

A、B细胞

B、浆细胞

C、T细胞

D、NK细胞

E、TIL细胞

25、树突状细胞(DC)的主要功能是( )

A、杀伤靶细胞

B、参与免疫激活

C、抗原提呈

D、诱导免疫耐受

E、参与T细胞发育过程中的阴性选择

26、B细胞的表面标志是( )

A、BCR、CD40

B、CD40、CD28

C、BCR、CD2

D、CD28、CTLA-4

E、CD4、CD28

27、如胸腺缺陷,则不能生成( )

A、K细胞

B、NK细胞

C、T细胞

D、LAK细胞

E、树突状细胞28、淋巴结内T细胞约占( )

A、25%

B、50%

C、55%

D、65%

E、75%

29、参与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细胞有( )

A、中性粒细胞

B、γδT细胞

C、B-1B细胞

D、NK细胞

E、APC

30、胸腺中T细胞的阳性选择( )

A、使T细胞在识别抗原时呈现MHC限制性

B、使B细胞在识别抗原时呈现MHC限制性

C、使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得以清除

D、使自身反应性B细胞克隆得以清除

E、使T细胞能表达TCR和CD3分子

31、关于CD4+T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表达TCRαβ

B、表达TCRγδ

C、识别抗原肽受MHC I类分子限制

D、主要有Tc细胞

E、CD4+分子不是T细胞亚群的标志

32、下列属于生长因子的是( )

A、G-CSF

B、M-CSF

C、EPO

D、LT

E、NGF

33、CD3的功能是( )

A、是HIV gp120受体

B、参与信号转导

C、构成协同刺激分子

D、是EBV的受体成分

E、参与负调节作用

34、CD4的功能是( )

A、诱导B细胞参与免疫应答

B、起正调节作用

C、是HIV gp120受体

D、抑制T细胞活化

E、构成BCR-IgαIgβ复合体

35、CD21的功能是( )

A、参与造血

B、参与血小板粘附

C、诱导T细胞活化

D、调理吞噬

E、参与B细胞活化

36、CD8的配体是( )

A、MHC II类分子

B、MHC I类分子

C、B7

D、CD28

E、CD40

37、CD28的配体是( )

A、B7

B、CD152

C、CD80

D、CD2

E、CD40L

38、CTLA4(CD152)主要分布在( )

A、B细胞

B、成熟T细胞

C、活化T细胞

D、内皮细胞

E、上皮细胞

39、CD3主要分布在( )

A、DC

A、APC

C、胸腺细胞

D、浆细胞

E、成熟T细胸

4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粘附分子的功能( )

A、参与细胞的信号转导

B、参与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C、参与体液免疫应答

D、参与细胞的伸展与移动

E、在肿瘤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41、T细胞主要位于外周免疫器官中的( )

A、淋巴结门

B、脾窦

C、脾索

D、淋巴结浅皮质区

E、包绕中央小动脉的淋巴鞘

42、关于免疫细胞,错误的叙述是( )

A、B淋巴细胞具有抗原提呈功能

B、T H细胞具有免疫调节功能

C、NK细胞参与ADCC效应

D、树突状细胞具有吞噬杀菌和抗原提呈功能

E、单核吞噬细胞具有吞噬杀菌和抗原提呈功能

43、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的细胞是( )

A、NK细胞

B、Tc细胞

C、LAK细胞

D、巨噬细胞

E、中性粒细胞44、可以对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的细胞是( )

A、中性粒细胞

B、树突状细胞

C、B细胞

D、巨噬细胞

E、NK细胞

45、与抗体产生有关的细胞是( )

A、红细胞

B、粒细胞

C、Tc细胞

D、巨噬细胞

E、NK细胞

46、同时表达CD56和CD16的细胞是( )

A、B细胞

B、巨噬细胞

C、NK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Th1细胞

47、鉴别T细胞与B细胞的依据是( )

A、形态不同

B、大小不同

C、胞浆内颗粒的差异

D、细胞核的差异

E、膜表面标志的差异

48、表达于所有成熟T细胞表面的CD分子是( )

A、CD3

B、CD4

C、CD8

D、CD16

E、CD19

49、T细胞表面不表达的分子是( )

A、CD2

B、CD3

C、CD28

D、CD80(B7)

E、TCR

50、B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是( )

A、PWM受体

B、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lg)

C、MHC-II类分子

D、C3b受体

E、Fcγ受体

三、问答题

1、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有哪些?它们在免疫中各有哪些主要作用?

2、细胞因子有何生物学活性?

第三章免疫球蛋白

一、名词解释

1、免疫球蛋白

2、抗体

3、单克隆抗体

4、Ig的血清型

5、独特型

二、单项选择题

1、由五个单体构成的免疫球蛋白是( ):

A、IgG

B、IgE

C、SIgA

D、IgM

E、IgD

2、IgG Fab 段的功能是( ):

A、与抗原结合

B、激活补体

C、结合巨噬细胞

D、与透过胎盘有关

E、以上都是

3、天然ABO血型抗体为( ):

A、SIgA

B、IgM

C、IgD

D、IgE

E、IgG

4、J链存在于哪一类Ig分子结构中( ):

A、IgG1

B、IgD

C、IgM

D、IgE

E、IgG4

5、抗体与抗原结合有关的部分是( ):

A、重链的C区

B、轻链的V区

C、重链的V区

D、重链和轻链的V区

E、Fc片段

6、能与肥大细胞结合的Ig是( ):

A、IgA

B、IgD

C、IgE

D、IgG

E、IgM

7、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是( ):

A、IgM

B、IgA

C、IgE

D、IgD

E、IgG

8、用木瓜蛋白酶可将IgG分子水解成( )

A、F(ab’)2和pFc’

B 、F(ab’)2

C、2Fab和Fc

D、2Fab和pFc’

E、Fc

9、用胃蛋白酶可将IgG分子水解成( )

B、F(ab’)2

B、Fc

C、F(ab’)2和pFc’

D、2Fab和Fc

E、2Fab和pFc’

10、IgG分子中能与巨噬细胞上Fc受体结合的功能区是( )

A、VL

B、VH

C、CH2

D、CH3

E 、CH1

11、Ig分子的Fab段( )

B、透过胎盘

B、激活补体

C、重链和轻链的V区组成

D、固定于组织细胞

E、结合抗原

12、独特型决定基存在于Ig分子的( )

A 、重链C区

B、轻链C区

C、重链V区

D、重链和轻链V区

E、整个Fab段

13、下列关于木瓜蛋白酶裂解IgG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Fab段是二价的

B、Fc段包含了部分重链

C、Fab段包含了轻链和部分重链

D、Fc段可作用于某些淋巴细胞受体

E、Fab段可与抗原结合

14、寄生虫感染时人体哪类免疫球蛋白升高得显著?( )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15、人的IgG给家兔注射,不能诱导针对以下哪部分的抗体产生?( )

A、κ型轻链

B、λ型轻链

C、γ型重链

D、IgGFc段

E、J链

16、哪种抗体不能从母体传递给胎儿?( )

A、IgG2破伤风抗毒素

B、SIgA

C、IgG1抗Rh抗体

D、IgM

E、IgG4抗胰岛素抗体

17、分泌型IgA有很强的抗蛋白水解酶的作用,其原因是( )

A、分泌片结合在绞链区周围

B、分泌型二聚体的特性

C、IgA分子Fc段的特性

D、分泌片的抗蛋白酶活性

E、J链的作用

18、对免疫球蛋白分型的特异抗原决定基存在于( )

A 、J链

B 、L链

C 、H链

D 、T链

E 、分泌片

19、IgG重链绞链区位于( )

A 、在CH1链内

B 、在CH1和CH2之间

C 、在CH2和CH3之间

D 、在CH3和CH4之间

E 、在VH和CH1之间

20、下列哪个的氨基酸序列决定了抗体分子的独特型( )

A 、L链的可变区

B 、H链的恒定区

C 、H链和L链的恒定区

D 、H链和L链的可变区

E 、H链和L链的超变区

21、关于IgG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重链亚类共有两个

B 、轻链有四个

C 、由α重链组成

D 、IgG的一条重链和轻链的分子结构其另一半是对称的

E 、以上均对

22、以下Ig重链的稳定区有4个功能区?( )

A 、IgD和IgM

B 、IgA和IgM

C 、IgD和IgA

D 、IgM和IgE

E 、IgA和IgE

23、抗毒素多属于( ) A、IgG

B、IgM

C、IgA

D、IgE

E、IgD

24、五类Ig的分类依据是根据( )

A 、V区不同

B 、H链和L链不同

C 、H链不同

D 、L链不同

E 、H链和L链的二硫键数目不同

25、Ig分型和亚型的依据是( )

A 、VL抗原特异性不同

B 、VH抗原特异性不同

C 、CL抗原特异性不同

D 、CH抗原特异性不同

E 、CH和CL抗原特异性不同

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免疫球蛋白就是抗体

B 、免疫球蛋白不是抗体

C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无关

D 、抗体不一定是免疫球蛋白

E 、免疫球蛋白不一定是抗体,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

27、有关IgE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清中含量少

B、IL-4可诱导该类Ig产生

C 、有亲细胞性

D、有调理作用

E 、参与Ⅰ型超敏反应

28、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是( )

A、由杂交瘤细胞产生

B 、性质纯、高效价和高特异性

C、识别一种抗原决定基

D、可用于肿瘤治疗

E、以上都是

三、问答题

1、试述Ig的基本结构、功能区及功能。

2、试述分泌型IgA的结构、分布及主要功能。

3、什么是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人免疫球蛋白血清型包括哪些内容?

4、免疫球蛋白有哪些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5、试述五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功能特点。

第四章补体系统

一、名词解释

1、补体

2、免疫粘附作用

3、过敏毒素作用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反应与补体有关( )

A、凝集反应

B、ADCC

C 、中和反应

D、溶细胞反应

E、沉淀反应

2、补体替代途径中不包括( )

A 、C3裂解为C3a和C3b

B 、C4裂解为C4a和C4b

C 、C5裂解为C5a和C5b

D 、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

E 、过敏毒素的产生

3、下列哪一成分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

A 、C1q

B 、C2b

C 、C4b

D 、C5a

E 、C3b

4、下列物质活化补体经典途径的是( )

A 、抗原抗体复合物

B、B因子

C 、凝聚的IgA

D 、脂多糖

E 、C4b2a

5、吞噬细胞上的CR1受体与以下哪种成分的亲和力最大( )

A 、C3b

B 、C3bi

C 、C3dg

D 、C3d

E 、C3a

6、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与下列因素有关( )

A 、C3a和C5a合成过量

B 、C1抑制因子缺乏或功能缺陷

C 、病人IgE水平过高

D 、C2、C4水平常在正常范围内

E 、常因吸入过敏原导致症状突然发生

7、补体经典途径中各补体成分激活的顺序是( )

A 、C123456789

B 、C124536789

C 、C145236789

D 、C142356789

E 、C124356789

8、关于补体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经典和替代途径中均有C3参加

B 、在免疫应答时浓度不升高

C 、可以参与IgG、IgM型血清学反应,但不参与IgE的反应

D 、可在某些免疫缺陷病人表现缺失

E 、以上都对

9、在补体替代途径活化中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补体C6、C7、C8和C9不参与

B 、产生C3a和C5a

C 、不需要免疫复合物

D 、备解素是参与此反应的血清蛋白

E 、Mg2+参与

10、在补体替代途径中C3转化酶是( )

A 、Cls

B 、C4b2a

C 、C3bBa

D 、C3bBbP

E 、D因子

11 、关于补体C3正确的是( )

A、C3在血清中含量比其他成分都多

B、C3既参与经典活化途径也参与旁路活化途径

C、C3裂解产物包括C3a和C3b

D、在旁路活化途径中它是第一个成分

E、以上都是

12 、若下列补体成分丢失,补体系统仍可经替代途径活化( )

A、C1,2,3

B、仅C3

C、C1,2,4

D、C2,3,4

E、C5

13 、攻膜复合体是( )

A、C4b2b3bn

B、C56789

C、C4b3b

D 、C3bBb

E 、C4b2b

14 、人体内补体含量代偿性增高常见于( )

A 、大面积烧伤

B 、肾病综合症

C 、一般传染病

D 、系统性红斑狼疮

E 、血清病

15 、有关补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分子量最大的成分是C1q,最小的是D因子。

B、C5~C9缺损者易发生奈瑟菌属感染

C、多数补体成分以非活化形式存在

D、加热56℃30分钟即失去活性

E、活化补体必须有抗原抗体复合物

三、问答题

试述补体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第五章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一、名词解释

1、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

2、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3、HLA-I类抗原

4、HLA-II类抗原

5、连锁不平衡

二、单项选择题

1、人或动物体内代表个体特异性的能引起强烈而迅速排斥反应的抗原系统称为( ):

A、组织相容性抗原

B、移植抗原

C、白细胞抗原

D、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

E、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2、人类MHC的染色体定位于( ):

A、第17号染色体

B、第6号染色体

C、第9号染色体

D、第2号染色体

E、第22号染色体

3、编码HLA-II类抗原的基因位于( ):

A、HLA-A区

B、HLA-B区

C、HLA-C区

D、HLA-D区

E、HLA-E区

4、对人而言,HLA抗原属于( ):

A、异种抗原

B、改变的自身抗原

C、同种异型抗原

D、隐蔽抗原

E、肿瘤相关抗原

5、下列分子哪一个不是由MHC基因编码的( ):

A、HLA-I类分子轻链(β2M)

B、HLA-I类分子重链(α链)

C、HLA-II类分子

D、C4

E、Bf

6、HLA-I类抗原存在于( ):

A、白细胞表面

B、有核细胞表面

C、淋巴细胞表面

D、巨噬细胞表面

E、上皮细胞表面

7、与Tc细胞表面CD8分子结合的部位是( ):

A、MHC-I类分子轻链

B、MHC-II类分子α1β1功能区

C、MHC-II类分子α2β2功能区

D、MHC-I类分子重链α1α2功能区

E、MHC-I类分子重链α3功能区

8、编码人β2M蛋白的基因位于( ):

A、第17号染色体

B、第6号染色体

C、第9号染色体

D、第2号染色体

E、第22号染色体

9、下列哪种细胞尚未检出HLA-I类抗原( )

A、T淋巴细胞

B、B淋巴细胞

C、神经细胞

D、上皮细胞

E、中性粒细胞

10、HLA-I类抗原( )

A、主要存在于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部分活化T 细胞表面

B、只能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检测,故又称LD抗原

C、其重链由第6号染色体上HLA-I类基因编码

D、由α和β两条糖肽链借非共价键连接组成

E、为T H细胞活化的协同刺激分子

11、HLA-II类抗原( )

A、由第17对染色体上HLA复合体基因编码

B、几乎存在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

C、参与免疫应答

D、与致敏T C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有关

E、以上都正确

12、一男性患者接受器官移植的最适宜供者是( ):

A、其父

B、其母

C、其妻

D、同血型兄弟

E、孪生兄弟

13、HLA抗原多态性的原因是( ):

A、HLA基因是复等位基因

B、HLA基因连锁不平衡

C、HLA基因经过重排

D、HLA抗原有类别转换

E、以上各项均有关

14、多次接受输血的病人所发生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与下列哪种抗体有关( ):

A、ABO血型抗体温表

B、Rh血型抗体

C、抗Ig抗体

D、抗DNA抗体

E、抗白细胞和血小板HLA抗体

15、90%以上的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具有下列哪种HLA 抗原( ):

A、HLA-CW6

B、HLA-B8

C、HLA-B27

D、HLA-B7

E、HLA-B35

16、当细胞癌变时,其表面发生的变化是( ):

A、HLA-I类抗原显著减少

B、HLA-I类抗原显著增加

C、HLA-II类抗原显著减少

D、HLA-II类抗原显著增加

E、HLA-I类抗原和II类抗原显著减少

三、问答题

1、HLA-I类和II类抗原在结构、分布上有何不同?

2、简述MHC抗原分子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3、简述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第六章免疫应答

一、名词解释

1、免疫应答

2、初次应答

3、再次应答

4、免疫耐受

5、免疫调节

6、体液免疫应答

7、细胞免疫应答

8、抗原提呈细胞

二、单项选择题

1、受抗原刺激后发生免疫应答的部位是( ):

A、骨髓

B、胸腺

C、腔上囊

D、淋巴结

E、血液

2、具有免疫记忆的细胞是( ):

A、巨噬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淋巴细胞

D、肥大细胞

E、NK细胞

3、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是指( ):

A、CD4与MHC-II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B、CD8与MHC-I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C、IL-1与相应受体间的相互作用

D、IL-2与相应受体间的相互作用

E、协同刺激分子与相应受体间的相互作用

4、TI抗原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是( ):

A、抗原需经巨噬细胞加工处理

B、可产生各种类别的免疫球蛋白

C、可发生再次应答

D、只引起体液免疫

E、可以引起细胞免疫

5、TD抗原引起的免疫应答的特点( ):

A、产生免疫应答的细胞为B1细胞

B、只引起体液免疫应答,不能引起细胞免疫应答

C、可直接作用于T、B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应答

D、只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不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

E、可形成记忆细胞

6、初次应答时,产生的抗体具有哪种特点( ):

A、以IgG为主

B、IgG与IgM几乎同时产生

C、抗体含量较高

D、为低亲和性抗体

E、抗体维持时间较长

7、再次应答时抗体产生的特点是( ):

A、IgM抗体显著升高

B、抗体产生维持时间较长

C、潜伏期较长

D、抗体浓度较低

E、抗体亲和力较低

8、下面哪种免疫作用在无抗体存在时仍可发生( ):

A、ADCC作用

B、补体经典途径激活时对靶细胞的溶解

C、免疫调理作用

D、毒素中和作用

E、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9、B细胞作为免疫效应细胞,其表面主要的协同刺激分子受体( ):

A、CD40

B、LFA-2

C、CD40L

D、B7

E、CD28

10、下列哪种细胞能特异杀伤靶细胞( ):

A、LAK细胞

B、活化T H细胞

C、致敏T C细胞

D、T S细胞

E、NK细胞

11、致敏Tc细胞的作用特点是( ):

A、无抗原特异性

B、受MHC-II类分子限制

C、可通过释放TNF杀伤靶细胞

D、可通过ADCC作用杀伤靶细胞

E、可通过分泌细胞毒性物质杀伤靶细胞

12、容易引起免疫耐受性的抗原注射途径为( ):

A、静脉>皮下、肌肉>腹腔

B、静脉>腹腔>皮下、肌肉

C、腹腔>静脉>皮下、肌肉

D、皮下、肌肉>腹腔>静脉

D、腹腔>皮下、肌肉> 静脉

13、天然免疫耐受性通常是指( ):

A、机体对任何抗原都不发生反应的免疫应答

B、机体对改变的自身组织成分不发生反应的免疫应答

C、机体对自身组织成分不发生反应的免疫应答

D、机体对非己抗原不发生反应的免疫应答

E、以上都不对

14、B细胞形成免疫耐受性( ):

A、所需时间短

B、维持时间短

C、需低剂量TD抗原诱导

D、需低剂量TI抗原诱导

E、与抗原剂量大小无关三、问答题

1、什么是免疫应答?免疫应答有哪些基本类型?

2、简述巨噬细胞对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过程。

3、与TD抗原相比,TI抗原刺激产生的免疫应答具有哪些特点?

4、试比较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有哪些主要异同点。

5、致敏Tc细胞如何对靶细胞发挥杀伤作用?

6、简述诱导免疫耐受的条件。

第七章抗感染免疫

一、名词解释

1、非特异性免疫

2、特异性免疫

二、单项选择题

1、机体天然防御机能的构成,错误的是( ):

A、补体系统

B、单核细胞

C、T淋巴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血脑屏障

2、下列物质,发挥特异性免疫作用的是( ):

A、干扰素

B、趋化因子

C、补体系统

D、细胞毒T细胞

E、溶菌酶

3、完全吞噬指吞噬细胞( ):

A、吞噬入侵的全部细菌

B、吞噬的细菌全部杀死、消化

C、反复吞噬细菌

D、将细菌转移至淋巴结

E、与细菌同时溶解

4、不完全吞噬指吞噬细胞( ):

A、不能将吞噬的细菌杀灭

B、吞噬部分细菌

C、吞噬局部细菌

D、吞噬细菌后不再游走

E、吞噬的细菌死亡

5、溶菌酶的作用,正确的是( ):

A、需抗体介导

B、一般只溶解G—菌

C、干扰素参与溶菌彻底

D、作用于G+菌细胞壁的肽聚糖

E、通过传统途径激活补体

6、可溶解革兰氏阳性菌的物质是( ):

A、干扰素

B、淋巴因子

C、补体

D、抗体

E、溶菌酶

7、以下不属于体表屏障的抗感染作用( ):

A、正常菌群拮抗

B、补体系统激活

C、排尿、流泪等分泌冲洗

D、呼吸道粘膜纤毛定向运动

E、胃酸杀菌

三、问答题

在抗感染免疫中,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如何发挥协同作用?

第八章超敏反应

一、名词解释

1、超敏反应

2、Arthus反应

3、脱敏疗法

4、减敏疗法

二、单项选择题

1、超敏反应属于( )

A、正常免疫反应

B、病理性免疫反应

C、不是免疫反应

D、正常生理反应

E、以上都不是2、在速发型超敏反应中起主要作用的抗体是( )

A、IgA

B、IgG

C、IgE

D、IgM

E、IgD

3、Ⅰ型超敏反应时,细胞内cAMP浓度降低或cGMP 升高可引起( )

A、淋巴细胞增生

B、肥大细胞脱颗粒

C、CTL杀伤靶细胞

D、抑制炎症反应

E、增加细胞膜稳定性

4、IgE对以下细胞有高度亲和力( )

A、单核细胞、血小板

B、T、B淋巴细胞

C、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

D、中性粒细胞、红细胞

E、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5、ABO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反应属于( )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Ⅴ型超敏反应

6、下列生物活性介质与Ⅰ型超敏反应发生无关( )

A、组织胺

B、白三烯

C、激肽

D、备解素

E、前列腺素

7、“新生儿溶血症”多发生于( )

A、Rh+的母体

B、Rh-的母体

C、Rh-的胎儿+ Rh+的母体

D、Rh+的胎儿+ Rh+的母体

E、Rh-的母体+ Rh+的胎儿

8、易引起Ⅲ型超敏反应的免疫复合物是( ):

A、抗原抗体比例合适,形成的大分子不溶性免疫复合物

B、抗原量大大超过抗体量,形成的小分子可溶性免疫复合物

C、抗原量略多于抗体量,形成的中等大小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

D、抗体量多于抗原量,形成的中等大小的免疫复合物

E、多价抗原与多个高亲和力抗体分子结合,形成的大分子免疫复合物

9、类风湿因子(RF)是:( )

A、感染的细菌

B、自身变性的IgG

C、变性的DNA

D、抗变性IgG的抗体

E、细胞因子

10、Ⅲ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主要是( )

A、红细胞表面抗原(血型抗原)

B、鱼虾蛋奶等食物

C、动物皮屑、植物花粉

D、外来的药物半抗原吸附到自身血细胞上

E、以上都不是

11、下列细胞在免疫复合物疾病引起的组织损伤中具有最重要的作用( ) A、中性粒细胞

B、单核巨噬细胞

C、红细胞

D、血小板

E、淋巴细胞

12、参与Ⅳ型超敏反应的免疫成分为( )

A、IgM抗体

B、补体

C、NK细胞

D、致敏T细胞

E、IgG抗体

13、接触性皮炎多属于( )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Ⅴ型超敏反应

14、系统性红斑狼疮( )

A、原发病变在皮肤

B、与抗核酸抗体有关

C、与免疫复合物病无关

D、主要由抗细胞膜抗体引起

E、以上都不是

15、在抗毒素皮试阳性时正确的措施是( )

A、禁用抗毒素

B、改用抗生素

C、全量一次注射

D、少量多次注射

E、以上都不是

16、少量多次的抗毒素脱敏疗法的基本原理是:( )

A、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止其脱颗粒

B、逐步消耗肥大细胞上的IgE

C、舒张平滑肌

D、中和IgD

E、以上都是

17、IgE分子的哪个部位与肥大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 )

A、Fab段

B、CH2

C、H链可变区

D、H链恒定区

E、Fc段

18、病人发生过敏性休克,应考虑立即使用的药物是( )

A、肾上腺素

B、抗组织胺药

C、胆碱类药物

D、甲基黄嘌呤

E、色苷酸二钠

19、防止Rh溶血症,可通过以下方法( )

A、分娩后12 h内给孩子输入抗体

B、分娩后72 h内给母体注射Rh抗体

C、用过量的抗原中和母体内的抗体

D、孩子出生后立即应用免疫抑制剂

E、以上都不是

20、下列哪一种反应不是细胞免疫所介导( )

A、对化妆品过敏

B、皮肤移植排斥

C、结核菌素试验

D、Arthus反应

E、对水痘的免疫力

21、迟发型超敏反应皮肤试验阳性与下列物质有关( )

A、抗原抗体复合物

B、抗原、补体和淋巴因子

C、抗原、致敏T细胞和巨噬细胞

D、抗原、巨噬细胞和补体

E、抗原、IgE和肥大细胞

22、与Arthus反应有关的是( )

A、IgG抗体

B、组织胺

C、致敏T细胞

D、NK细胞

E、磷脂酶D

23、有关Ⅱ型超敏反应正确的是( ) A、细胞毒抗体直接溶解靶细胞

B、组胺酶的释放可起重要调节作用

C、细胞毒性T细胞参与

D、NK细胞是引起靶细胞溶解的主要细胞

E、两种细胞与组织损伤机制

24、下列属速发型超敏反应的是( )

A、接触性皮炎

B、甲状腺机能亢进

C、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D、类风湿关节炎

E、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25、初次注入大量抗毒素血清制剂引起血清病的发生机制属于( )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Ⅴ型超敏反应

三、问答题

1、简述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2、补体、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在Ⅲ型超敏反应中的作用如何?

3、接触性皮炎的发生机理如何?

4、试举出Ⅰ型~Ⅳ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各2~3种。

第九章免疫缺陷病与自身免疫病

一、名词解释

1、免疫缺陷病

2、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3、自身免疫病

4、隐蔽抗原

二、单项选择题

1、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最常见的是( )

A、体液免疫缺陷病

B、细胞免疫缺陷病

C、联合免疫缺陷病

D、吞噬细胞缺陷病

E、补体缺陷病

2、临床上采取胎儿胸腺移植治疗有效的是( )

A、Bruton病

B、DiGeorge综合征

C、Wiskott-Aldrich综合征

D、Chediak-Higashi综合征

E、Job综合征

3、发病是由于编码NADPH氧化酶系统基因缺陷引起的是( )

A、Bruton病

B、选择性IgA缺陷

C、DiGeorge综合征

D、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E、慢性肉芽肿病

4、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属于( )

A、体液免疫缺陷病

B、细胞免疫缺陷病

C、联合免疫缺陷病

D、吞噬细胞缺陷病

E、补体缺陷病

5、AIDS属于( )

A、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B、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C、联合免疫缺陷病

D、体液免疫缺陷病

E、吞噬细胞缺陷病

6、免疫缺陷病的根本治疗原则是( )

A、输注免疫球蛋白、新鲜血浆或中性粒细胞。

B、利用CSF、IFN、IL-2、TF等进行免疫调节治疗。

C、设法重建或恢复患者免疫功能。

D、骨髓干细胞移植和胎儿胸腺移植

E、基因治疗

7、属于吞噬细胞缺陷的免疫缺陷病是( )

A、Wiskott-Aldrish综合征

B、DiGeorge综合征

C、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D、慢性肉芽肿病

E、Bruton病

8、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缺乏,一般应考虑哪种疾病( )

A、重链病

B、AIDS

C、免疫缺陷病

D、自身免疫病

E、免疫增殖病

9、自身免疫病是由于下列哪项免疫功能损害所致( )

A、抗原递呈

B、免疫防御

C、免疫稳定

D、免疫监视

E、以上都不是

10、眼外伤引起交感性眼炎与下列哪项有关( )

A、隐蔽抗原的释放

B、自身抗原的改变

C、共同抗原的作用

D、T H细胞旁路活化

E、免疫调节机制紊乱

11、链球菌感染引发肾小球肾炎,是由于( )

A、隐蔽抗原的释放

B、自身抗原的改变

C、共同抗原的作用

D、多克隆激活

E、淋巴细胞改变了识别能力

12、下列哪项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 )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类风湿性关节炎

C、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D、硬皮病

E、阿狄森病

13、重症肌无力的自身抗原是( )

A、甲状腺球蛋白

B、肾上腺细胞

C、组蛋白

D、乙酰胆碱受体

E、DNA异构酶

14、自身免疫病的组织损伤机制是( )

A、I、II、III型超敏反应

B、II、III、IV型超敏反应

C、I、III、IV型超敏反应

D、I、II、IV型超敏反应

E、以上都不是

15、环孢霉素A治疗自身免疫病的机制是( )

A、阻遏IL-2、IL-2R表达

B、抑制炎症反应

C、控制感染

D、调节免疫应答

E、调节细胞内功能平衡

16、机体产生抗核抗体多见于( )

A、重症肌无力

B、阿狄森病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类风湿性关节炎

E、硬皮病

三、问答题

1、试述免疫缺陷病的类型及其共同特点。

2、简述慢性肉芽肿病的发生机制。

3、自身免疫病的致病相关因素有哪些?

4、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免疫学基础练习题答案

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B

2、E

3、E

4、C

5、A

6、E

三、名词解释

1、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执行免疫防卫,维持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

2、免疫防御是指机体抵抗病原生物的入侵,中和毒素的功能。

3、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并清除体内突变产生的肿瘤细胞的功能。

4、适应性免疫是机体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的或通过输入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免疫力,在免疫防卫中起主导作用。

五、问答题

1、答: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执行免疫防卫,维持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免疫有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三大功能。

2、答:免疫防御功能过强将引起超敏反应性疾病,免疫防御功能过弱则会导致持续感染或免疫缺陷病;如免疫稳定功能发生紊乱则可引起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功能异常可导致肿瘤的发生。

第一章抗原

一、单项选择题

1、D

2、E

3、C

4、C

5、D

6、B

7、C

8、

D 9、D 10、E

11、B 12、C13、C 14、C 15、B 16、B 17、

D 18、A 19、A

三、名词解释

1、是一种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T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根据抗原的两种特性,将既具有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称为抗原或完全抗原。

3、免疫原性是即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包括产生抗体或效应T淋巴细胞。

4、免疫反应性指与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

合的能力。

5、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称抗原决定基,它是TCR/BCR及抗体特异结合的基本单位,又称表位。

6、只具有与抗体结合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称为半抗原。

7、抗原结合价是指能和抗体分子结合的功能性决定基的数目。

8、异物性是指抗原与自身成分相异或未与宿主胚胎期免疫细胞接触过的物质。

9、由共同抗原决定基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以和两种抗原(共同抗原)结合发生反应,此反应为交叉反应。

10、带有共同抗原决定基的抗原称为共同抗原。

11、异种抗原指来自另一物种的抗原性物质。

12、同种异型抗原是指在同一种属的不同个体间,由于遗传基因不同而存在的不同抗原。

13、异嗜性抗原最初是由Forssman发现,故又名Forssman抗原。实际上是指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14、将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仍保留免疫原性,称为类毒素。

15、TI-Ag只含有B表位,不需要T细胞辅助,一般只引起体液免疫应答,不引起回忆反应。

16、TD-Ag由B表位和T表位组成,即由半抗原和载体组成,故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需T细胞的辅助。同时也可以诱导细胞免疫应答,并产生免疫记忆。

17、某些抗原物质,只需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2%-20%某些亚型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但又不同于丝裂原的作用,这类抗原称之为超抗原。

18、免疫佐剂属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当其与抗原一起注射或预先注入机体时,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

五、问答题

1、某种物质是否具有免疫原性,能否作为免疫原成功地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1)异物性:异物性是指抗原与自身成分相异或未与宿主胚胎期免疫细胞接触过的物质。具有异物性的物质有异种物质,同种异体物质以及某些自身物质。(2)理化性状: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分子量大小: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通常为大分子的有机物质。抗原分子量越大,含有抗原决定基越多,结构越复杂,在体内不易被降解,能持续刺激免疫活性细胞。

化学性质和组成:多数大分子蛋白质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多糖是重要的天然抗原,核酸分子多无免疫原性,类脂一般无抗原性。

结构的复杂性:从结构上看,结构越复杂,其免疫原性越强。

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

2、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称抗原决定基。

T细胞和B细胞抗原表位的特性比较

3、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对自身组织细胞不会产生免疫应答,即自身耐受。但是在感染、外伤、服用某些药物等影响下,使隔离抗原释放,或改变和修饰了自身组织的抗原结构,诱发对自身抗原的应答,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4、TD-Ag由B表位和T表位组成,即由半抗原和载体组成,故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需T细胞的辅助。同时也可以诱导细胞免疫应答,并产生免疫记忆。TI-Ag只含有B表位,不需要T细胞辅助,一般只引起体液免疫应答,不引起回忆反应。TI-Ag是由多个重复B表位组成,又分为TI-1 Ag和TI-2 Ag。

5、某些抗原物质,只需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2%-20%某些亚型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但又不同于丝裂原的作用,这类抗原称之为超抗原。超抗原可能参与了机体的生理和病理效应。超抗原可与食物中毒反应、某些自身免疫病、AIDS 和某些肿瘤发病有关。

第二章免疫系统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E

4、A

5、B

6、D

7、

D 8、

E 9、A

10、D 11、B 12、A 13、D 14、E 15、

E 16、C 17、C

18、D 19、C 20、D 21、B 22、D 23、

D 24、A 25、C

26、A 27、C 28、D 29、E 30、A 31、

A 32、E 33、B

34、C 35、E 36、B 37、A 38、C 39、

E 40、C 41、E

42、D 43、B 44、C 45、D 46、C 47、

E 48、A 49、D

50、B

三、名词解释

1、即肿瘤坏死因子,是由单核巨噬细胞和活化T细胞产生的能直接造成肿瘤细胞死亡,并可引起发热反应的细胞因子,分TNFα和TNFβ两种。

2、即干扰素,是由干扰素诱导剂或病毒感染刺激细胞产生的具有广谱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小分子蛋白蛋,分α、β和γ三类。

3、即细胞因子,是由某些基质细胞或活化的免疫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的统称,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4、即白细胞介素,主要介导白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由活化的T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等产生,目前已发现18种(IL-1~IL-18)

5、即细胞粘附分子,是指由细胞产生、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或细胞与基质之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分子,大多为糖蛋白。

6、即T细胞抗原受体,是T细胞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的分子结构,通常与CD3分子呈复合物形式存在于T细胞表面。大多数T细胞的TCR由α和β肽链组成,少数T细胞的TCR由γ和δ肽链组成。

7、即抗原提呈细胞,是指能够捕获、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提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主要包括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等。

五、问答题

1、答:人类中枢免疫器官有胸腺和骨髓。外周免疫器官有淋巴结、脾及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扁桃体、阑尾等)。它们在免疫中的主要作用是: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同时可分泌多种激素,如胸腺素。骨髓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和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淋巴结是免疫细胞定居及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另外还有过滤淋巴液的作用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

红细胞,又是免疫细胞定居并产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扁桃体、阑尾、肠集合淋巴结及弥散的淋巴组织

等淋巴组织内富含B细胞、浆细胞、T细胞及巨噬细胞,受局部入侵的病原体激活,除固有免疫外,还分泌sIgA,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功能,发挥粘膜的防御作用。

2、答:(1)介导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表现为抗病毒感染和抗细菌感染效应。如IFNα、IFNβ能刺激病毒感染邻近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病毒复制。IL-12和IL-15能增强活化的NK细胞和CD8+T细胞裂解靶细胞的功能。TNF、IL-1、IL-6等可促进炎症细胞聚集并释放介质、启动抗菌炎症反应,从而抑制排除细菌。

(2)介导和调节特异性免疫应答。表现为调节免疫细胞的激活、增殖、分化及免疫效应。IFNγ、IL-2、IL-4及IL-12等可刺激免疫活性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促进免疫细胞对抗原的清除,在免疫应答中发挥正调节作用;而TGFβ则可抑制巨噬细胞激活和CTL的成熟,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3)诱导细胞凋亡。如IL-2可诱导抗原活化的T细胞凋亡,从而避免免疫损伤的发生。

(4)刺激造血细胞的生成和分化。如IL-3能刺激骨髓的多能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为各系血细胞。

第三章免疫球蛋白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B

4、C

5、D

6、C

7、

E 8、C 9、C 10、D

11、E 12、D 13、A 14、E 15、E 16、D 17、

D 18、B 19、B 20、E

21、D 22、D 23、A 24、C 25、C 26、E 27、

D 28、E

三、名词解释

1、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称为免疫球蛋白。它包括抗体球蛋白和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患者血清中未证实抗体活性的异常免疫球蛋白。

2、抗体是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转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3、单克隆抗体是由B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只针对一种抗原决定基的特异性抗体。这种抗体是由一个B 细胞分化增殖的子代细胞群即单一B细胞克隆合成分泌的,故称单克隆抗体。

4、Ig的血清型是指人Ig的特异性抗原成分,称为Ig 的血清型,它包括同种型、同种异型和独特型。

5、独特型是指在同一个体内,各种特异性不同的抗体,其V区的抗原特异性不同,由V区特异性抗原决定基区分的型别,称为独特型。Ig的独特型决定基主要由V区超变区氨基酸序列所决定。

五、问答题

1、答:Ig的基本结构是由四条多肽链(两条轻链、两条重链)经二硫键相连组成的对称性结构。在N 端轻链的1/

2、重链的1/4为可变区,轻链其余的1/2和重链其余的3/4或4/5为恒定区。免疫球蛋白分子每条肽链还有链内二硫键,把每条肽链连结折叠成几个球形结构,每个球形结构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因此称为功能区。所有的免疫球蛋白轻链都有两个功能区即VL及CL。IgG、IgA、IgD的重链有VH、CH1、CH2、CH3四个功能区。IgM、IgE的重链有VH、CH1、CH2、CH

3、CH4五个功能区。

各区的功能:VH和VL是抗原结合部位;CL和CH1是免疫球蛋白的遗传标记所在;IgG的CH2、IgM的CH3是补体结合位点,参与补体活化;IgG的CH3、IgE的CH4有结合细胞的作用。在CH1和CH2之间有一个可以自由折叠的区域称为绞链区。

2、答:分泌型IgA(SIgA)由两个Ig单体经J链和分泌片聚合而成。SIgA主要存在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粘膜表面,以及唾液、泪液、初乳和粘膜相关的分泌液中。SIgA通过阻抑粘附、调理吞噬、溶菌、中和毒素和病毒等功能,在粘膜局部发挥作用,是机体局部粘膜抗感染的重要抗体。婴儿可从母乳中获得此类抗体,从而增强呼吸道、消化道抵抗病原菌感染的能力。

3、答:人Ig的特异性抗原成分称为Ig的血清型,包括同种型、同种异型和独特型。⑴同种型:是指同一物种所有个体间同一类Ig共有的抗原特异性,即同种抗原特异性因种属而异。⑵同种异型:在同一种系不同个体间,同类Ig也有特异性不同的抗原决定基,主要表现为Ig分子的CH和CL上一个或数个氨基酸的差异,这是由于不同个体的遗传基因决定的,故又称为遗传标志。⑶独特型:是在同一个体内,各种特异性不同的抗体,其V区的抗原特异性不同,由V区特异性抗原决定基区分的型别,称为独特型。

4、答:⑴抗体免疫球蛋白最重要的功能是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后,其分子发生变构,从而产生各种生物活性。⑵激活补体。IgG1、IgG2、IgG3、IgM与相应抗原结合后,分子变构,重链恒定区上的补体结合点(IgG为CH2,IgM 为CH3)暴露,C1q与之结合从而激活补体经典途径。但IgG4、IgA和IgE只能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⑶结合细胞。Ig分子的Fc段能与多种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从而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如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即抗体的调理作用;触发NK细胞的ADCC效应等。⑷透过胎盘和粘膜。IgG 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一类Ig,母体的IgG抗体进入胎儿体内,对于新生婴儿抵抗感染具有重要意义。SIgA可通过粘膜上皮进入消化道、呼吸道发挥局部免疫作用。SIgA还可经初乳传递给婴儿,增强其抗感染的能力。

5、答:IgG :(1)是人类血清中含量最多的主要抗体,半衰期最长,约23天;(2)具有抗细菌、抗病毒、中和毒素的作用;(3)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4)参与ADCC作用、活化补体及某些类型(Ⅱ、Ⅲ型)的超敏反应。

IgM:(1)为五聚体,分子量最大;(2)IgM是最早合成和分泌的抗体,为近期感染的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3)新生儿脐血中该抗体水平升高提示有宫内感染;(4)天然血型抗体,凝聚作用和激活补体的能力比IgG强;(5)具有调理吞噬作用、溶菌、溶细胞作用,但中和毒素和病毒作用较弱;(6)参与Ⅱ、Ⅲ型超敏反应。此外,B细胞膜表面抗原受体组成中的IgM为单体分子。

IgA:有血清型和分泌型IgA两种,血清型为单体。分泌型IgA(SIgA)为双体,是机体局部粘膜抗感染的重要抗体。

IgD:功能尚不清楚。成熟B细胞表面表达膜IgD (mIgD),为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

IgE:是血清中含量最低的一类Ig,为亲细胞抗体,与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有关。

第四章补体系统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D

4、A

5、A

6、B

7、

D 8、

E 9、A

10、D 11、E 12、C 13、B 14、C 15、E

三、名词解释

1、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组具有酶活性的与免疫相关的球蛋白。补体并非单一分子,而是由30余种可溶性蛋白、膜结合蛋白和补体受体组成的多分子系统,亦称为补体系统。

2、免疫粘附作用是指抗原抗体复合物通过C3b或C4b粘附于具有C3b受体(CR1)的红细胞、血小板等表面,可被带至肝脾,并被吞噬细胞吞噬和清除。

免疫粘附作用在清除免疫复合物及免疫病理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3、过敏毒素作用是指C3a、C4a、C5a能使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生物活性介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痉挛等作用,其中以C5a作用最强。

五、问答题

补体主要的生物学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溶菌、溶细胞作用。②调理作用。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裂解产物C3b、C4b是重要的调理素。这些成分一端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或免疫复合物)结合,另一端与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在细菌和吞噬细胞之间起桥梁作用,从而促进吞噬。此为补体的调理作用,又如IgM的调理作用也是通过激活补体而间接发挥的。③免疫粘附作用。C3b和C4b具有免疫粘附作用,使抗原抗体复合物通过C3b或C4b 粘附于具有C3b受体(CR1)的红细胞、血小板等表面,并被吞噬细胞吞噬和清除。④炎症介质作用。如C2a能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炎症性充血,C3a、C5a、C567还是一种有效的趋化因子,能吸引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向炎症部位聚集,称趋化作用。C3a、C5a、等还具有过敏毒素作用。⑤中和、溶解病毒作用。当病毒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补体的参与下,可显著增强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

第五章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D

4、C

5、A

6、B

7、

E 8、D 9、C 10、C

11、C 12、E 13、A 14、E 15、C 16、A

三、名词解释

1、组织相容性抗原是一个复杂的抗原系统,其中能引起强而迅速排斥反应的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在移植排斥反应中起决定作用。

2、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系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群。

3、HLAI类分子(I类抗原)由一条重链和一条轻链以非共价键连接组成的糖蛋白。

4、HLA类分子(Ⅱ类抗原)由两条多肽链(α、β)以非共价键连接组成。

5、连锁不平衡是指分属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同时出现在一条染色体上的机率高于随机出现的频率。

五、问答题

1、答:HLAI类分子(I类抗原)由一条重链和一条轻链以非共价键连接组成的糖蛋白。重链又称α链,是HLAI类基因编码的产物。轻链又称β2微球蛋白(β2m),是人第15对染色体相应基因编码的产物。HLA类分子(Ⅱ类抗原)由两条多肽链(α、β)以非共价键连接组成。分子量分别为34kD和29kD。α链和β链均是HLAⅡ类基因编码的产物。其基本结构相似,均具有多态性。

经典的HLAⅠ类抗原(HLA A、B、C)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种组织的有核细胞及血小板、网织红细胞表面,但在成熟的红细胞、神经细胞和滋养层细胞表面不表达Ⅰ类抗原。HLAⅡ类抗原(HLA DR、DQ、DP)的分布面较窄,主要分布于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抗原递呈细胞(APC)、胸腺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等,被活化的T细胞及精细胞上亦有Ⅱ类抗原表达。I类和Ⅱ类抗原主要分布在细胞表面,但在体液中,血清、尿液、唾液、精液及乳汁中也可检出可溶性的I类或Ⅱ类抗原。

2、答:(1)参与抗原提呈:HLA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是作为抗原递呈分子。在免疫应答中,HLAI类和Ⅱ类分子均参与抗原递呈作用。

(2)HLA的限制作用:在单核/巨噬细胞(MФ)与Th、Th与B、Tc与Th间的相互作用也受HLA的限制。

(3)参与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控制免疫应答的基因称为Ir基因。一般认为人的Ir基因位于HLAⅡ类基因区内。通过其编码产物实现Ir基因对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

(4)参与T细胞的分化过程

(5)参与免疫调节:HLA可通过诱导自身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参与免疫调节。

(6)引起移植排斥反应:在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时,HLAⅠ/Ⅱ类分子是引起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抗原。3、答:(1)HLA与疾病的相关性:HLA是与某些疾病发生有密切关联的遗传因素。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50多种疾病与HLA密切相关,且大部分是自身免疫病。

(2)HLA表达异常与疾病:在小鼠及许多人类肿瘤细胞表面均已发现HLAⅠ类抗原表达缺失或密度降低。在正常情况下不表达Ⅱ类抗原的细胞,由于感染等因素的影响,异常表达HLAⅡ类抗原,往往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3)HLA与器官移植:HLA抗原与同种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密切相关,故又称为移植抗原。同种异体器官移植物存活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供体与受体HLA相容的程度,因此HLA配型能显著改善移植物的存活。

(4)HLA与输血反应:临床发现多次接受输血的病人会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白细胞减少和荨麻疹等。这种输血反应的发生主要与病人血液中存在的抗白细胞和抗血小板HLA的抗体有关。

(5)HLA与法医:根据HLA复合体高度多态性、单倍型等遗传特征,借助HLA基因型和表型,可用于法医上的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

第六章免疫应答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E

4、D

5、E

6、D

7、

B 8、E 9、A 10、C

11、E 12、B 13、C 14、B

三、名词解释

1、免疫应答是指抗原递呈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递呈,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的识别、自身活化、增殖、分化及产生免疫效应的全过程。

2、初次应答是抗原物质第一次进入机体时引起的免疫应答。

3、再次应答又称回忆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免疫应答。

4、免疫耐受是机体免疫系统在某种抗原诱导下形成的特异性无应答。

5、免疫调节是指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免疫系统内部各免疫细胞间、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间以及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一个相互协助又相互制约的调节网络,使免疫应答维持合适的强度以保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6、体液免疫应答是指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转化成为浆细胞,分泌抗体发挥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7、细胞免疫应答是指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转化成为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或直接杀伤靶细胞,所发挥的特异性免疫效应。

8、从广义上讲,抗原提呈细胞是指能表达被特异性T淋巴细胞识别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任何细胞。

五、问答题

1、答:免疫应答是指抗原递呈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递呈,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的识别、自身活化、增殖、分化及产生免疫效应的全过程。

根据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刺激的反应状态,免疫应答可分为正免疫应答与负免疫应答两种类型。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对非已物质表现为正免疫应答,产生排异效应,如抗感染免疫和抗肿瘤免疫;对自身抗原表现为特异性的无反应性,即免疫耐受。在异常情况下,机体可对非已抗原产生过高的免疫应答造成功能与组织损伤发生超敏反应,或对非已抗原表现为负免疫应答,使机体失去抗感染、抗肿瘤的能力;而对自身物质产生了正免疫应答,则出现自身免疫,甚至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应答根据参与的细胞类型和效应机制,又可分为由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和由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2、答:(1)对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和递呈内源性抗原是指细胞内合成的抗原,如病毒编码的蛋白分子、肿瘤抗原等。它们在胞浆内受聚合蛋白酶体(LMP)的作用而被降解成具有8-10个氨基酸残基的抗原肽,再由转运体(TAP)转运到内质网中,与新合成的MHCⅠ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最后运送到APC表面,递呈给CD8+T细胞,供CD8+T细胞识别。

(2)对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和递呈外源性抗原是指细胞外感染的微生物或其它蛋白质抗原。经APC吞噬或吞饮摄入细胞内,形成吞噬小体,并与溶酶体融合成吞噬溶酶体。在酸性环境下,受蛋白水解酶作用而被降解成具有免疫原性抗原肽(12-20个氨基酸残基)。在吞噬溶酶体中,抗原肽与新合成的MHCⅡ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然后表达于APC表面,供CD4+T细胞识别。3、答:与TD抗原相比,TI抗原刺激产生的免疫应答具有下列三个特点:①TI抗原能直接刺激B细胞活化,不需要APC加工处理、不需要Th细胞的辅助;②在免疫应答的过程中不产生记忆B细胞,因此,TI抗原激发的体液免疫应答没有再次应答;③TI抗原刺激机体只能产生体液免疫,而不能产生细胞免疫。

4、答:初次应答是抗原物质第一次进入机体时引起的免疫应答。其特点是:①需经过一定的潜伏期(一般为1-2周),才能在血液中出现特异性抗体;②产生的抗体滴度低;③在体内维持时间短;④产生抗体的类型首先是IgM ,随后才出现IgG等;⑤抗体的亲和力低。

再次应答或回忆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免疫应答。其特点是:①经较短的潜伏期,一般为1-2天,就在血液中出现抗体;②产生的抗体滴度高;③在体内维持时间长;④抗体类型以IgG为主,而IgM含量与初次应答相似;⑤抗体的亲和力高。5、答:致敏Tc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具有抗原特异性,并受MHC-I类分子限制。当致敏Tc细胞再次遇到靶细胞,即发挥其效应机制,即特异性杀伤靶细胞。Tc细胞杀伤靶细胞启用两种机制:细胞裂解(cytolysis)和细胞凋亡(apoptosis)。

(1)细胞裂解:属于通常意义上的细胞毒性作用。作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A、特异性识别与结合阶段

B、分泌阶段效应Tc细胞与靶细胞紧密结合后,可激发效应Tc细胞脱颗粒,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

C、靶细胞裂解阶段当靶细胞膜上形成很多跨膜孔道后,大量Ca2+及水分进入胞内,而K+和大分子物质从胞内流出,结果导致靶细胞溶解破坏。

(2)细胞凋亡:Tc细胞介导的靶细胞凋亡主要有两种机制:

A、Tc活化后大量表达FasL(Fas配体),它可与靶细胞上的Fas分子结合,通过激活内源性DNA内切酶,导致细胞凋亡。

B、效应Tc细胞活化释放的颗粒酶还能迅速诱导靶细胞死亡。

6、答:诱导免疫耐受的条件包括抗原和机体两方面的因素。

(1)抗原方面:抗原的性质、剂量、注射途径和抗原持续时间均影响抗原是否能成功地诱导免疫耐受。(2)机体方面:包括机体的免疫状态和动物的种属和品系两处方面。

第七章抗感染免疫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B

4、A

5、D

6、E

7、B

三、名词解释

1、非特异性免疫也称先天免疫,是机体在长期的种系进化、发育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天然防御机能。具有以下特点:①生来就有,人人都有,能稳定遗传;②作用广泛,无特殊针对性。

2、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获得性免疫。是指机体在生活过程中与微生物等抗原性异物接触后主动产生,或被动输入免疫效应物质所获得的免疫力。其特点是:①为后天获得,并非人人都有,不能稳定遗传;②作用有特殊针对性,③具有免疫记忆性。

五、问答题

答:当病原生物入侵机体,首先遇到的是非特异性防御机能:机体皮肤粘膜屏障的机械性阻挡作用、分泌化学物质和各种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吞噬细胞吞噬作用和体液中的补体、溶菌酶、干扰素等抗微生物物质可发挥杀菌作用。在此基础上,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逐渐建立,特异性细胞免疫的建立,致敏T细胞释放各种淋巴因子可激活吞噬细胞的功能,CTL 细胞可增强机体抗病毒、抗肿瘤和胞内寄生菌感染的作用。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可中和毒素、中和病毒并可发挥抗体的调理作用促进吞噬及参与ADCC等作用。因此,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以清除入侵的病原菌。

第八章超敏反应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E

5、B

6、D

7、

E 8、C 9、D 10、E

11、A 12、D 13、D 14、B 15、D 16、B 17、

E 18、A 19、B 20、D

21、C 22、A 23、D 24、C 25、C

三、名词解释

1、超敏反应是指已致敏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或半抗原刺激后,所引起的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是一种异常的或病理性的免疫反应。与正常免疫应答一样,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2、Arthus反应是一种动物实验性Ⅲ型超敏反应。用马血清经皮下多次注射家兔后,当再次注射马血清时,可在注射局部出现红肿、出血、坏死等剧烈炎症反应,此现象被称为Arthus反应。这是抗原在注入局部与已经产生的相应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所致。

3、脱敏疗法:对异种动物血清过敏但又急需应用者,可采用少量、多次、短间隔连续注射使其脱敏,称为脱敏注射法。其机制一般认为用少量变应原脱敏注射所引起的组胺等生物活性介质释放量少,不致引起临床症状。短时间内的连续多次注射逐渐消耗了吸附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使机体处于暂时脱敏状态,此时注入大量抗毒素血清不致发病。

4、减敏疗法是对于能检出又难以免疫接触的变应原,以小量变应原短间隔多次反复皮下注射,达到减敏的目的。其机制可能与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循环抗体IgG,阻止了再次侵入的变应原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IgE的结合,从而阻断了I型超敏反应的

发生。

五、问答题

1、答: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可分为三个阶段:⑴致敏阶段变应原进入机体后,可刺激相应抗原特异性B 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IgE抗体,IgE通过其Fc 段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Fc受体(FcεR1)结合,使该细胞处于致敏状态。⑵介质释放阶段当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致敏机体时,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结合,变应原与两个以上相邻的IgE搭桥联结,可致细胞膜上FcεR1受体移位、变构,细胞被激活,膜稳定性降低、通透性增加,细胞内颗粒脱出。⑶效应阶段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颗粒中释放的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靶器官,产生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粘膜腺体分泌增加等多种生物学效应,导致过敏反应发生。

2、答:⑴由于免疫复合物的沉积,通过经典途径活化补体,产生过敏毒素促使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炎症介质导致局部组织水肿。当攻膜复合体形成后可致局部组织细胞损伤破坏。⑵中性粒细胞的作用:在激活补体过程中产生的趋化因子的作用下,中性粒细胞被吸引至免疫复合物沉积的部位聚集,引起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中性粒细胞在吞噬IC的过程中,可释放溶酶体酶,导致血管基底膜和邻近组织的损伤。⑶血小板活化:免疫复合物和C3b可使血小板活化,产生5-羟色胺等血管活性胺类物质,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组织充血和水肿;同时,由于血管壁损伤,暴露了基底膜,可致血小板凝聚、微血栓形成,造成局部组织缺血、出血,从而加重组织的损伤

3、答:接触性皮炎的发生机理即Ⅳ型超敏反应的机理,引起组织损伤的细胞主要是CD4+的Th1细胞和CD8+的Tc细胞(CTL)。反应可分为两个阶段:

⑴T细胞致敏阶段:变应原常可以是药物、染料等半抗原,初次进入机体后与皮肤角质蛋白结合成完全抗原,经APC加工、处理后,形成了抗原肽-MHCⅡ类/I类分子复合物,与具有相应抗原识别受体的CD4+Th细胞或CD8+CTL细胞特异性结合,从而促使这些T细胞活化、增殖、分化成熟为效应T细胞,即致敏的Th1细胞和致敏的CTL细胞。

⑵致敏T细胞的效应阶段:当致敏的Th1细胞再次与相应抗原作用,可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如趋化因子、IL-2、IFN-γ、TNF-β、GM-CSF等,引起以单核、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和组织的损伤。致敏CTL细胞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可释放穿孔素、颗粒酶等介质,直接破坏靶细胞;也可通过诱导靶细胞表达凋亡分子(Fas),后者与CD8+效应CTL 细胞表面的FasL(配体)结合,导致靶细胞凋亡。

4、答:Ⅰ型超敏反应的临床常见疾病如荨麻疹、支气管哮喘、青霉素过敏性休克;Ⅱ型超敏反应临床常见疾病如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等;Ⅲ型超敏反应临床常见疾病如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Ⅳ型超敏反应临床常见疾病如传染性超敏反应、接触性皮炎等。

第九章免疫缺陷病与自身免疫病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E

4、E

5、B

6、C

7、

D 8、C 9、C

10、A 11、C 12、E 13、D 14、B 15、A 16、C

三、名词解释

1、免疫缺陷病是指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疫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疾病。

2、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由于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遗传缺陷或发育异常,使免疫活性细胞、免疫活性蛋白和淋巴因子的数量减少、功能异常而导致的永久性免疫功能缺陷。

3、自身免疫病是由于过度而持久的自身免疫应答,导致自身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一类疾病。

4、隐蔽抗原是指脑、晶状体、精子、甲状腺球蛋白等组织在正常情况下不与免疫细胞接触,称为隐蔽抗原。

五、问答题

1、答:类型:根据发生原因分原发性和继发性,根据累及成分不同分体液免疫缺陷病、细胞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吞噬细胞缺陷病和补体系统缺陷病。

共同特点:对各种感染的易感性增加;易发生恶性肿瘤;易并发自身免疫病。

2、答:由于编码NADPH氧化酶系统的基因缺陷,致中性粒细胞缺乏NADPH氧化酶,不能产生足量超氧离子、过氧化氢和单态氧离子,从而导致氧依赖性杀菌功能减弱,细菌得以在吞噬细胞内繁殖,并随之游走扩散,在身体各器官形成慢性化脓性肉芽肿。

3、答:①遗传因素;②自身抗原因素:隐蔽抗原的释放、自身抗原的改变、共同抗原的作用。③免疫调节因素:淋巴细胞改变识别抗原能力、多克隆激活剂的激活、T H细胞旁路活化、免疫调节机制紊乱。

4、答:①消除自身抗原形成的外因;②免疫抑制剂治疗;③抗炎治疗;④生物调节治疗;⑤中医药治疗。

(完整版)临床免疫学检验知识点.doc

临床免疫学检验 1、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2、免疫防御(对外);免疫自稳(防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防肿瘤)。 3、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最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4、 B 细胞:通过识别膜免疫球蛋白来结合抗原,介导体液免疫;B细胞受体=BCR=mIg 表面标志:膜免疫球蛋白(SmIg)、 Fc 受体、补体受体、EB 病毒受体和小鼠红细胞受体。 成熟 B 细胞: CD19、CD20、 CD21、 CD22 (成熟 B 细胞的 mIg 主要为 mIgM和 mIgD)同时检测 CD5分子,可分为 B1 细胞和 B2 细胞。 B 细胞功能检测方法:溶血空斑形成试验(体液免疫功能)。 5、T 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共同表面标志是 CD3(多链糖蛋白);辅助 T 细胞的标志是 CD4;杀伤 T 细胞的标志是 CD8; T 细胞受体 =TCR。 T 细胞和 NK细胞的共同表面标志是CD2(绵羊红细胞受体); CD3+ CD4+CD8- =辅助性T细胞(Th) CD3+ CD4-CD8+ =细胞毒性T 细胞( Tc 或 CTL)( T 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Tr或Treg) T 细胞功能检测:植物血凝素( PHA)刀豆素( CONA)刺激 T 细胞增殖。增殖试验有:形态 法、核素法。 T 细胞亚群的分离:亲和板结合分离法,磁性微球分离法,荧光激活细胞分离仪分离法 *E 花环试验是通过检测SRBC受体而对T 细胞进行计数的一种试验; 6、 NK细胞:具有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直接杀伤靶细胞(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 表面标志: CD16( ADCC)、 CD56。 测定人 NK细胞活性的靶细胞多用K562 细胞株,而测定小鼠胞株。NK细胞活性则常采 用 YAC-1 细 7、吞噬细胞包括:单核 - 吞噬细胞系统(MPS,表面标志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内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CD14,包括骨髓内的前单核细胞、(表达 MHCⅡ类分子) 8、人成熟树突状细胞(DC)(专职抗原呈递功能):表面标志为CD1a、CD11c和CD83。 9、免疫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 sIg ,主要存在于体液中,具有抗体功能)及膜型( mIg,作为抗原受体表达于 B 细胞表面,称为膜表面免疫球蛋白) 10、免疫球蛋白按含量多少排序:IgG>IgA>IgM>IgD>IgE五类(按重链恒定区抗原性(CH)排序) 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免疫比浊法。 11、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型抗原决定簇位于恒定区(CH、CL) 12、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抗体分子上VH和 VL(高变区)是抗原结合部位。

免疫学基础练习题答案

《免疫学基础》绪论一、名词解释 1免疫 2. 医学免疫学 二、填空题 免疫功能包括__免疫防御功能__、__自身耐受功能___、___免疫监视功能__。 免疫防御功能异常,表现为___超敏反应__、_自身缺陷病____、__肿瘤___。 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___抗原性异物___以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 三、选择题 1.免疫的概念简单表述是(A) A.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和杀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C.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 D.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能力 2.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过高可导致( E) A.严重感染 B.自身免疫病 C.肿瘤 D.免疫缺陷 E.超敏反应性疾病 3.机体免疫系统排斥或杀灭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 )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防御 D.免疫识别 4.关于免疫应答正确的说法是( C ) A.对机体有利 B.对机体有害 C.通常情况下有利,有时有害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为( C)(2002年医师真题) A免疫应答、免疫记忆、免疫监视 B.免疫防御、免疫记忆、免疫监视 C.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D.免疫应答、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第一章免疫系统 一、选择题 1.T淋巴细胞在以下那个器官发育成熟( A )A胸腺B骨髓C脾D淋巴结 2.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 A ) A、胸腺和骨髓 B、淋巴结和脾脏 C、淋巴结和胸腺 D、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3.艾滋病的特征性免疫学异常是( A )A.选择性T细胞缺乏,CD4/CD8比值下降 B.迟发性皮肤超敏反应减弱或丧失C.血清IgG升高 D.血清IgG下降 4. TC细胞(CTL)表面具有鉴定意义的标志是( B ) A、CD4分子 B、CD8分子 C、CD29分子 D、CD80分子 5.Th细胞具有鉴定意义的标志是(B) A、CD8分子 B、CD4分子 C、CD29分子 D、CD80分子 6.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不包括(D) A 皮肤黏膜上皮细胞 B 吞噬细胞 C NK细胞 D T细胞 7.参与特异性免疫的细胞不包括( B) A、T细胞 B、NK细胞 C、 B细胞 D、树突状细胞 8. B淋巴细胞在以下那个器官发育成熟( B )A胸腺B骨髓C脾D淋巴结 9.下列选项不属于淋巴细胞的有( B ) A、自然杀伤细胞 B、单核吞噬细胞 C、B细胞 D、T细胞 10.下列选项不属于T细胞表面标志的是( D ) A、CD8分子 B、CD4分子 C、CD3分子 D、CD40分子 11.HIV侵犯的主要靶细胞是( A )(2001执业医真题) A.CD4+T细胞 B.CD8+T细胞 C.B细胞 D.红细胞 12.巨噬细胞产生的主要细胞因子是( A )(2001执业医真题) A.IL-1 B.IL-2 C.IL-4 D.TNF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免疫学复习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二、脾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

临床免疫学检验 名词解释&重要知识点 (上)

抗原抗体反应: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抗原抗体间的结合力涉及静电引力、范德华力、氢键和疏水作用力,其中疏水作用力最强,它是在水溶液中两个疏水基团相互接触,由于对水分子的排斥而趋向聚集的力。 亲和性(affinity):是指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点与一个相应抗原表位(AD)之间的结合强度,取决于两者空间结构的互补程度。 亲合力(avidity):是指一个完整抗体分子的抗原结合部位与若干相应抗原表位之间的结合强度,它与亲和性、抗体的结合价、抗原的有效AD数目有关。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特异性、可逆性、比例性、阶段性。 带现象(zone phenomenon):一种抗原-抗体反应的现象。在凝集反应或沉淀反应中,由于抗体过剩或抗原过剩,抗原与抗体结合但不能形成大的复合物,从而不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现象。抗体过量称为前带,抗原过量称为后带。 免疫原(immunogen):是指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抗原。免疫佐剂(immuno adjustvant):简称佐剂,是指某些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抗原性),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载体(carrier):结合后能给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物质。 载体效应:初次免疫与再次免疫时,只有使半抗原结合在同一载体上,才能使机体产生对半抗原的免疫应答,该现象称为~。 单克隆抗体(McAB):将单个B细胞分离出来,加以增殖形成一个克隆群落,该B细胞克隆产生的针对单一表位、结构相同、功能均一的抗体,即~。 多克隆抗体(PcAb):天然抗原分子中常含多种不同抗原特异性的抗原表位,以该抗原物质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体内多个B细胞克隆被激活,产生含有针对不同抗原表位的免疫球蛋白,即~ 基因工程抗体(GEAb):是利用DNA重组及蛋白工程技术,从基因水平对编码抗体的基因进行改造和装配,经导入适当的受体细胞后重新表达的抗体。 杂交瘤技术 【原理】以聚乙二醇(PEG)为细胞融合剂,使免疫后能产生抗体的小鼠脾细胞与能在体外长期繁殖的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产生杂交瘤细胞,通过次黄嘌呤、氨基蝶呤和胸腺嘧啶核苷(HAT)选择性培养基的作用,只让融合成功的杂交瘤细胞生长,经反复的免疫学检测筛选和单个细胞培养(克隆化),最终获得机能产生所需单克隆抗体又能长期体外繁殖的杂交瘤细胞系。将这种细胞扩大培养,接种于小鼠腹腔,可从小鼠腹水中得到高效价的单克隆抗体。(一)小鼠骨髓瘤细胞 理想骨髓瘤细胞的条件:①细胞株稳定,易于传代培养;②细胞株本身不产生免疫球蛋白或细胞因子;③该细胞是HGPRT或TK的缺陷株;④能与B细胞融合成稳定的杂交瘤细胞; ⑤融合率高。 目前最常用的是NS-1和SP2/O细胞株 (二)免疫脾细胞

免疫学检验复习考试重点总

2017 年免疫学检验复习重点总结如下 0、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础是抗原抗体反应。 1、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2、免疫防御(对外);免疫自稳(防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防肿瘤)。 3、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最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4、 B 细胞:通过识别膜免疫球蛋白来结合抗原,介导体液免疫;B 细胞受体=BCR=mIg 表面标志:膜免疫球蛋白(Smlg)、Fc受体、补体受体、EB病毒受体和小鼠红细胞受体。 成熟B 细胞:CD19、CD20、CD21、CD22 (成熟B 细胞的mlg 主要 为mlgM和mlgD)同时检测CD5分子,可分为B1细胞和B2细胞。 B 细胞功能检测方法:溶血空斑形成试验(体液免疫功能、。 5、T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共同表面标志是CD3(多链糖蛋白);辅助T 细胞的标志是CD4;杀伤T细胞的标志是CD8; T细胞受体二TCR T细胞和NK细胞的共同表面标志是CD2 (绵羊红细胞受体); CD3+ CD4+ CD8-=辅助性T 细胞(Th) CD3+ CD4- CD8+ =细胞毒性T细胞(Tc或CTL (T细胞介导的细 胞毒试验) 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Tr或Treg

T细胞功能检测:植物血凝素(PHA)刀豆素(CONA刺激T细胞增 殖。增殖试验有:形态法、核素法 T细胞亚群的分离:亲和板结合分离法,磁性微球分离法,荧光激活细胞分离仪分离法 *E花环试验是通过检测SRBC受体而对T细胞进行计数的一种试验; 6、NK细胞:具有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直接杀伤靶细胞(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 表面标志:CD16(ADCC)、CD56。 测定人NK细胞活性的靶细胞多用K562细胞株,而测定小鼠NK细胞活性则常采用YAC-1细胞株。 7、吞噬细胞包括: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表面标志CD14,包括骨髓内的前单核细胞、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内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达MHC H类分子) 8人成熟树突状细胞(DC)(专职抗原呈递功能):表面标志为CD1a CD11c和CD83. 9、免疫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sig,主要存在于体液中,具有抗体功能)及膜型(mig,作为抗原受体表达于B细胞表面,称为膜表面免疫球蛋白)10、免疫球蛋白按含量多少排序:IgG> lgA> IgM > lgD> IgE五类(按重链恒定区抗原性(CH)排序) 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免疫比浊法。 11、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型抗原决定簇位于恒定区(CH、CL)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B1型题)_1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B1型题) 1、既具有抗原吞噬能力又有抗原提呈能力的细胞是 A.纯化的T细胞 B.纯化的B细胞 C.纯化的红细胞 D.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E.单核细胞 2、既不表达HLA-Ⅰ类抗原又不表达HLA-Ⅱ类抗原的细胞是 A.纯化的T细胞 B.纯化的B细胞 C.纯化的红细胞 D.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E.单核细胞 3、应用CDC方法检测HLA-DR抗原所使用的待测细胞为 A.纯化的T细胞 B.纯化的B细胞 C.纯化的红细胞 D.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E.单核细胞 4、PHA刺激法可用于 A.测定Tc细胞的效应功能 B.IgG测定 C.可溶性细胞因子测定 D.T细胞亚群测定 E.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5、免疫比浊法可用于 A.测定Tc细胞的效应功能 B.IgG测定 C.可溶性细胞因子测定 D.T细胞亚群测定 E.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6、流式细胞仪可用于 A.测定Tc细胞的效应功能 B.IgG测定 C.可溶性细胞因子测定 D.T细胞亚群测定 E.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7、细胞毒试验可用于 A.测定Tc细胞的效应功能 B.IgG测定 C.可溶性细胞因子测定 D.T细胞亚群测定 E.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8、测定抗体生成细胞数 A.免疫印迹法 B.细胞毒试验 C.反向溶血空斑试验 D.E花结试验 E.PHA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9、测定T细胞数量 A.免疫印迹法 B.细胞毒试验 C.反向溶血空斑试验 D.E花结试验 E.PHA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10、测定NK细胞的杀伤活性 A.免疫印迹法 B.细胞毒试验 C.反向溶血空斑试验 D.E花结试验 E.PHA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11、测定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 A.免疫印迹法 B.细胞毒试验 C.反向溶血空斑试验 D.E花结试验 E.PHA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12、白血病儿童从骨髓库中得到别人捐献的骨髓,属 A.自体移植 B.同种移植 C.异种移植 D.同系移植 E.胚胎组织移植 13、试验性将猪心移植给猴,属

免疫学基础练习题标准

《免疫学基础》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免疫 2. 医学免疫学 二、填空题 免疫功能包括__免疫防御功能__、__自身耐受功能___、___免疫监视功能__。 免疫防御功能异常,表现为___超敏反应__、_自身缺陷病____、__肿瘤___。 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___抗原性异物___以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 三、选择题 1.免疫的概念简单表述是(A) A.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和杀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C.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 D.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能力 2.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过高可导致( E) A.严重感染 B.自身免疫病 C.肿瘤 D.免疫缺陷 E.超敏反应性疾病 3.机体免疫系统排斥或杀灭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 )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防御 D.免疫识别 4.关于免疫应答正确的说法是( C ) A.对机体有利 B.对机体有害 C.通常情况下有利,有时有害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为( C)(2002年医师真题) A免疫应答、免疫记忆、免疫监视 B.免疫防御、免疫记忆、免疫监视 C.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D.免疫应答、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第一章免疫系统 一、选择题 1.T淋巴细胞在以下那个器官发育成熟( A )A胸腺B骨髓C脾D淋巴结 2.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 A ) A、胸腺和骨髓 B、淋巴结和脾脏 C、淋巴结和胸腺 D、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3.艾滋病的特征性免疫学异常是( A )A.选择性T细胞缺乏,CD4/CD8比值下降B.迟发性皮肤超敏反应减弱或丧失C.血清IgG升高 D.血清IgG下降 4. TC细胞(CTL)表面具有鉴定意义的标志是( B ) A、CD4分子 B、CD8分子 C、CD29分子 D、CD80分子 5.Th细胞具有鉴定意义的标志是(B) A、CD8分子 B、CD4分子 C、CD29分子 D、CD80分子 6.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不包括(D) A 皮肤黏膜上皮细胞 B 吞噬细胞 C NK细胞 D T细胞 7.参与特异性免疫的细胞不包括( B) A、T细胞 B、NK细胞 C、 B细胞 D、树突状细胞 8. B淋巴细胞在以下那个器官发育成熟( B )A胸腺B骨髓C脾D淋巴结 9.下列选项不属于淋巴细胞的有( B ) A、自然杀伤细胞 B、单核吞噬细胞 C、B细胞 D、T细胞 10.下列选项不属于T细胞表面标志的是( D ) A、CD8分子 B、CD4分子 C、CD3分子 D、CD40分子 11.HIV侵犯的主要靶细胞是( A )(2001执业医真题) A.CD4+T细胞 B.CD8+T细胞 C.B细胞 D.红细胞 12.巨噬细胞产生的主要细胞因子是( A )(2001执业医真题) A.IL-1 B.IL-2 C.IL-4 D.TNF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总结(文库)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免疫学检验复习考试重点总

2017年免疫学检验复习重点总结如下 0、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础是抗原抗体反应。 1、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2、免疫防御(对外);免疫自稳(防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防肿瘤)。 3、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最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4、B细胞:通过识别膜免疫球蛋白来结合抗原,介导体液免疫;B 细胞受体=BCR=mIg 表面标志:膜免疫球蛋白(SmIg)、Fc受体、补体受体、EB病毒受体和小鼠红细胞受体。 成熟B细胞:CD19、CD20、CD21、CD22 (成熟B细胞的mIg主要为mIgM和mIgD)同时检测CD5分子,可分为B1细胞和B2细胞。B细胞功能检测方法:溶血空斑形成试验(体液免疫功能)。 5、T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共同表面标志是CD3(多链糖蛋白);辅助T细胞的标志是CD4;杀伤T细胞的标志是CD8;T细胞受体=TCR。T细胞和NK细胞的共同表面标志是CD2(绵羊红细胞受体); CD3+CD4+CD8-= 辅助性T细胞(Th) CD3+CD4-CD8+= 细胞毒性T细胞(Tc或CTL)(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CD4+CD25+= 调节性T细胞(Tr或Treg) T细胞功能检测:植物血凝素(PHA)刀豆素(CONA)刺激T细胞增

殖。增殖试验有:形态法、核素法。 T细胞亚群的分离:亲和板结合分离法,磁性微球分离法,荧光激活细胞分离仪分离法 *E花环试验是通过检测SRBC受体而对T细胞进行计数的一种试验; 6、NK细胞:具有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直接杀伤靶细胞(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 表面标志:CD16(ADCC)、CD56。 测定人NK细胞活性的靶细胞多用K562细胞株,而测定小鼠NK细胞活性则常采用YAC-1细胞株。 7、吞噬细胞包括: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表面标志CD14,包括骨髓内的前单核细胞、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内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达MHCⅡ类分子) 8、人成熟树突状细胞(DC)(专职抗原呈递功能):表面标志为CD1a、CD11c和CD83。 9、免疫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sIg,主要存在于体液中,具有抗体功能)及膜型(mIg,作为抗原受体表达于B细胞表面,称为膜表面免疫球蛋白) 10、免疫球蛋白按含量多少排序:IgG>IgA>IgM>IgD>IgE五类(按重链恒定区抗原性(CH)排序) 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免疫比浊法。 11、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型抗原决定簇位于恒定区(CH、CL)

临床免疫学检验知识点

12、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抗体分子上 VH 和VL (高变区)是抗原结合部位。 临床免疫学检验 免疫防御(对外);免疫自稳(防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防肿瘤)。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 外周 免疫器官:淋巴结、 脾脏(最大 )、黏膜相关淋巴组 B 细胞:通过识别膜免疫球蛋白来结合抗原,介导 体液免疫;B 细胞受体=BCR=mIg 表面标志:膜免疫球蛋白(Smig )、Fc 受体、补体受体、EB 病毒受体和小鼠红细胞受体。 成熟B 细胞:CD19 CD20 CD21 CD22 (成熟B 细胞的 mig 主要为mIgM 和mIgD )同时检 测CD5分子,可分为B1细胞和B2细胞。 B 细胞功能检测方法: 溶血空斑形成试验(体液免疫功能)。 5、T 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共同表面标志是CD3(多链糖蛋白);辅助T 细胞的标志是CD4; 杀伤T 细胞的标志是 CD8 T 细胞受体=TCR T 细胞和NK 细胞的共同表面标志是 CD2(绵羊红细胞受体); CD 外CD4+ CD8-=辅助性T 细胞(Th ) CD 外CD4 CD8+ =细胞毒性T 细胞(Tc 或CTL )( T 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CD 知CD25^ =调节性T 细胞(Tr 或Treg ) T 细胞功能检测:植物血凝素(PHA )刀豆素(CONA 刺激T 细胞增殖。增殖试验有:形态 法、核素法。 T 细胞亚群的分离: 亲和板结合分离法,磁性微球分离法,荧光激活细胞分离仪分离法 *E 花环试验是通过检测SRBC 受体而对T 细胞进行计数的一种试验; 6、NK 细胞:具有细胞介导的 细胞毒作用。直接杀伤靶细胞(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 表面标志: CD16( ADCC )、 CD56。 测定人NK 细胞活性 的靶细胞多用 K562细胞株,而测定小鼠 NK 细胞活性则常采用 YAC-1细 胞株。 7、吞噬细胞包括: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MPS 表面标志CD14包括骨髓内的前单核细胞、 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内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表达MH ffi 类分子) 8、人成熟树突状细胞 (DC (专职抗原呈递功能): 表面标志为CD1a CD11C 和CD83 9、免疫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sig ,主要存在于体液中,具有 抗体功能)及膜型(mIg ,作 为抗原受体 表达于 B 细胞表面,称为膜表面免疫球蛋白) 10、免疫球蛋白按 含量多少排序:lgG > IgA > IgM > IgD > IgE 五类(按重链恒定区抗原性(CH 排序) 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免疫比浊法。 11、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型抗原决定簇位于 恒定区( CH 、 CL ) 1、 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2、 3、 4、

临床免疫学检验重要知识学习材料编辑

简述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答:抗原与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是基于抗原表位与抗体超变区分子间的结构互补性与亲和性,这种特性是由抗原、抗体分子空间构型所决定的,它们之间的结合是抗原表位与抗体超变区沟槽分子表面的结合简述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 答:抗原抗体反应分为五种类型:①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所产生的凝集反应;②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所产生的沉淀反应;③抗原抗体结合后激活补体所致的细胞溶解反应;④细菌外毒素或病毒与相应抗体结合所致的中和反应;⑤免疫标记的抗原抗体反应等。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环境条件有哪些?在实验中如何控制这些条件因素? 答:环境条件包括:电解质,酸碱度和温度。稳定条件:①电解质:常用O.85%氯化钠或各种缓冲液作抗原及抗体的稀释液及反应液;②酸碱度:pH过高或过低都将影响抗原与抗体的理化性质,抗原抗体反应一般在pH为6~8时进行;③温度:一般以15,40℃为宜,最佳反应温度为37℃。 简述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主要步骤。 单克隆抗体是应用B细胞杂交瘤技术进行制备的,其主要操作步骤包括抗原免疫、亲本细胞的选择和制备、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和克隆化、杂交瘤细胞体内接种或体外增量培养、单克隆抗体的纯化与鉴定。 试述免疫血清应如何进行纯化。 免疫血清的纯化主要是指提纯免疫血清中的IgG并去除无关的杂抗体。提纯IgG类抗体的方法有:硫酸胺盐析法粗提、离子交换层析法和亲和层析法,采用亲和层析法提取IgG时,可使用纯化抗原或葡萄球菌蛋白A交联sephamse 4B制成层析柱。另外,还可通过吸附法获得单价特异性抗血清。方法是将不含特异性抗原的杂抗原与戊二醛等双功能试剂混合制成固相吸附剂,以吸附免疫血清中的杂抗体,或将杂抗原交联于sephamse 4B上,通过亲和层析去除杂抗体。 叙述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 杂交瘤技术是在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上,将具有分泌特异性抗体能力的致敏B细胞和具有无限繁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融合为B细胞杂交瘤。这种杂交瘤细胞具有两种亲本细胞的特性,即既能够分泌抗体又能在体外长期繁殖,经过克隆化后成为单个细胞克隆,分泌的抗体即为单克隆抗体。 简述间接血凝试验的基本原理。 间接血凝试验是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人的0型红细胞或绵羊、家兔的红细胞制成抗原致敏的红细胞,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有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可出现肉眼可见的红细胞凝集现象,又称被动血凝试验 简述抗人球蛋白试验的原理(又称Coombs试验)、类型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Coombs试验又称抗人球蛋白试验,其原理是不完全抗体多半是7S的IgG类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牢固结合,但在一般条件下不出现可见反应,利用抗球蛋白抗体作为第二抗体,连接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结合的特异抗体,可使红细胞凝集。 Coombs试验有二种类型:(1)直接Coombs试验:用于检测红细胞结合的不完全抗体。(2)间接Coombs试验:用于检测血清中游离的不完全抗体。 抗球蛋白试验主要应用于那些方面? ①输血:对于“危险”受体(指曾经输血、肌肉注射过血液制品或母子间血型不合的妊娠而可能产生免疫性血型抗体的人)的配血试验必须包括各种不完全抗体的检查,以抗球蛋白法最为可靠。②血型抗原抗体的检查:主要检查Rh—者,其体内是否有抗-D抗体,应用抗球蛋白试验对外表为D 阴性的供体血液作常规检查。最可靠和灵敏的方法是将待检D 阴性的红细胞与高效价的不完全抗-D 血清混合,然后加抗球蛋白血清检查细胞上有无致敏抗体。③对新生儿溶血性贫血性疾病的诊断:母体产生的最常见的免疫性抗体为Rh 抗体和ABO 抗体,一般为7S 的IgG,可通过胎盘屏障,作用于胎儿红细胞,引起新生儿溶血性疾病,可借抗球蛋白试验检出而采取预防性措施。④对溶血性贫血的研究:获得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大多数可借助该方法证实有自身红细胞的抗体存在。⑤对细菌或立克次体的不完全抗体的检查。Coombs 试验还可采用专一性特异性的抗球蛋白的血清,如抗IgG 血清、抗IgM、抗IgA以及抗补体血清等,分析结合于红细胞上的不完全抗体免疫球蛋白的亚类。 什么是协同凝集试验?主要用于何种检测? 协同凝集试验与间接凝集反应的原理相类似,但所用的载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这种细菌的细胞壁中含

2017-2018第一学期《免疫学基础》问题答疑资料

2017-2018第一学期《免疫学基础》问题答疑资料 命题作业一:例举免疫学在生物学、医学、药学等领域的一项应用,并简述该应用的基本原理。 作业要求:(以下为举例,学生可另举说明)根据抗原的性质、出现结果的现象,参与反应的成分不同,可将抗原抗体反应分为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参加的反应、采用标记物的抗原抗体反应。其中,借助标记物的抗原抗体反应,用标记物标记抗体或抗原进行抗原抗体反应借以提高免疫学诊断的敏感性。免疫标记技术是用荧光素、酶、放射性核素或化学物质等标记抗体或抗原,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免疫学检测技术。标记物与抗体或抗原连接后不改变其免疫特性,并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具有快速、定性或定量,甚至定位等优点。 1、以小论文的格式书写; 2、说明核心观点并进行阐明; 3、字数控制在800-1000字内; 4、没有统一答案,请勿抄袭。 例如: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生物制品,是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人或动物的血清、细胞等制备的供预防、诊断和治疗用的制剂。预防接种用的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和类毒素。其中,由病菌制成的为菌苗;由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制成的为疫苗,有时也统称为疫苗。 原理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 例如:ABO血型系统是1900年奥地利兰茨泰纳发现和确定的人类第一个血型系统。根据凝集原A、B的分布把血液分为A、B、AB、0四型。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A的为A型血,其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B的为B型血,其血清中有抗A的凝集素;红细胞上A、B两种凝集原都有的为AB型血,其血清中无抗A、抗B凝集素;红细胞上A、B 两种凝集原皆无者为O型,其血清中抗A、抗B凝集素皆有。具有凝集原A的红细胞可被抗A凝集素凝集;抗B凝集素可使含凝集原B的红细胞发生凝集。输血时若血型不合会使输入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引起血管阻塞和血管内大量溶血,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在输血前必须作血型鉴定。正常情况下只有ABO血型相同者可以相互输血。在缺乏同型血源的紧急情况下,因O型红细胞无凝集原,不会被凝集,可输给任何其他血型的人。AB型的人,血清中无凝集素,可接受任何

《医学免疫学》基本知识汇总及案例分析(完美版)

《医学免疫学》基本知识汇总及案例分析 一、基本概念 1、免疫:免除疾病,对某种疾病具有抵抗力,能识别清除 抗原性物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 2、免疫系统:机体执行免疫应答与免疫功能的一个重要系 统。 3、Cytokine (CK):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及组织细胞分 泌的在细胞间发挥相互调控作用的一类小分子可溶性多肽 蛋白,通过结合相应受体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效应,调控免 疫应答。 4、免疫球蛋白 (Ig):是血清中一类主要的蛋白,由α1,α2,β和r球蛋白等组成。将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 体相似的球蛋白统一命名为免疫球蛋白。 5、黏附分子 (CAM):是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 互结合的分子。 6、抗体:是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b 细胞增值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 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外分泌液及某些细胞膜表面。 7、抗原: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指能被 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及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

异性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 性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 8、Incomplete antigen:不完全抗原,某些小分子物质,其 单独不能诱导免疫应答,即不具备免疫原性,但当其与大分 子蛋白质或非抗原性的多聚赖氨酸等载体交联或结合后可 获得免疫原性,诱导免疫应答。这些小分子物质可与应答效 应产物结合,具备抗原性,称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 9、抗原决定基 (抗原表位):是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 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10、内源性抗原:指在抗原提呈细胞内新合成的抗原。(如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肿瘤细胞内合成的肿瘤抗原 等,)在胞质内被加工处理为抗原肽,与mhci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提呈于apc表面,被cd8+t细胞的tcr所识别。 11、外源性抗原:指细菌蛋白等外来抗原,其通过胞吞胞饮 和受体介导内吞等作用进入apc,在体内溶酶体中被降解为抗原肽并与mhc二类分子结合为复合物,提呈于apc表面,被cd4+t细胞的tcr所识别。 12、Complement:即补体。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组 织液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13、异嗜性抗原:指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种属之 间的共同抗原。 14、调理作用:抗体和补体等调理素能够覆盖于细菌等颗粒

免疫学基础课程作业_A

免疫学基础课程作业_A 1. 不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疾病为 化脓性炎症 食物中毒 假膜性肠炎 肠热症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肠热症 标准答案:肠热症 2. 以下病原体抵抗力最弱的是 钩端螺旋体 梅毒螺旋体 回归热螺旋体 立克次体 真菌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梅毒螺旋体 标准答案:梅毒螺旋体 3. 脑膜炎奈瑟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内毒素 外毒素 侵袭性酶 荚膜

菌毛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内毒素 标准答案:内毒素 4. 关于质粒叙述不正确的是 双股环状DNA,分子量比染色体小 可携带某些遗传信息 细菌素及性菌毛的编码基因均在质粒上 质粒不能进行独立复制,失去质粒的细菌仍能正常存活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0.0 用户解答:双股环状DNA,分子量比染色体小 标准答案:质粒不能进行独立复制,失去质粒的细菌仍能正常存活 5. 预防乙脑的基本措施是 接种丙种球蛋白 接种干扰素 防鼠灭鼠 防蚤灭蚤 防蚊灭蚊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防蚊灭蚊 标准答案:防蚊灭蚊 6. 关于肉毒梭菌产生外毒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胃酸和消化酶敏感,肠道不能吸收

是一种嗜神经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元,抑制神经冲动的发放 是一种嗜神经毒素,作用于神经接头处以及植物神经末梢,阻止乙酰胆碱的释放 是一种嗜神经毒素,但毒性非常弱,致病性弱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是一种嗜神经毒素,作用于神经接头处以及植物神经末梢,阻止乙酰胆碱的释放 标准答案:是一种嗜神经毒素,作用于神经接头处以及植物神经末梢,阻止乙酰胆碱的释放 7. C+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 粘肽 脂蛋白 外膜 脂多糖 磷壁酸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磷壁酸 标准答案:磷壁酸 8. 炭疽芽胞杆菌生长的菌落特点是 大而扁平灰白色S菌落,低倍镜观察可见卷发状边缘 大而扁平灰白色R菌落,低倍镜观察可见沙粒状边缘 大而扁平灰白色R菌落,低倍镜观察可见卷发状边缘 大而扁平灰白色S菌落,低倍镜观察可见沙粒状边缘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免疫学知识点归纳-终版

免疫学知识点归纳 一、常用名词 1.中枢免疫器官也称次级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源、发育成熟的地方。骨髓是 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也是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2.外周免疫器官也称初级免疫器官,是成熟T、B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免疫应 答的发生场所。包括淋巴结、脾脏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3.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 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4.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 淋巴组织或器官反复循环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意义1、增加抗原和淋巴细胞接触机会,2、充实淋巴组织 5.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抗原分子上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表位 的总数 6.内源性抗原指在抗原体呈细胞内新合成的抗原,此类抗原在细胞内加工处理为 抗原短肽,与MHC-1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可被CD8+ 细胞的TCR识别 7.外源性抗原指来源于APC之外的抗原……(参考上一个) 8.调理作用是指抗体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从 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9.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由单一B淋巴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只 作用于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的均一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10.Joining chain J链是一条富含半胱氨酸多肽链,由浆细胞合成。可连接Ig 单 体形成二聚体、五聚体或多聚体。稳定多聚体结构,参与体内转运 1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在组织不相溶引起的移植物排斥反应中起主要作用 的基因复合物 12.MHC限制性MHC restriction T细胞以其TCR实现对抗原肽和MHC分 子的双重识别…,一类、二类 13.锚定残基与MHC结合成复合物的抗原肽往往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和MHC 分 子凹槽相结合的特定部位,称锚定位,该位置的氨基酸残基称为锚定残基 14.补体Complement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细胞表面的一组经活化后具 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免疫调节Immunological regulation免疫调节是机体本身对免疫应答过程中作出的生理性反馈,以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15.免疫耐受Immunological tolerance 是机体对抗原刺激表现为“免疫不 应答”的现象,具有抗原特异性,即抗原不能激活特异性T或B细胞完成正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过程 16.高带耐受High-zone immunological tolerance抗原剂量太高引起的 免疫耐受。抗原剂量太高,则诱导应答细胞凋亡,或可能诱导抑制性T细胞活化,抑制免疫应答,呈现为特异负应答状态,致高带耐受 17.低带耐受Low-zone immunological tolerance 抗原剂量太低引起 的免疫耐受。抗原剂量太低,不足以激活T、B细胞,不能诱导免疫应答,致低带耐受

免疫学检验 知识点整理(第一部分)

【免疫学检验】知识点整理(第一部分) 概论+抗原抗体反应 1 免疫学基本概念及其生物学功能; 免疫: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免疫三大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扁桃体)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T,B,NK)、单核巨噬细胞、其他免疫应答细胞(中性粒、嗜酸性、嗜碱性和肥大细胞) 免疫分子:免疫球蛋白(IgM,IgG,IgA,IgE,IgD),补体,细胞因子,细 胞黏附分子,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 免疫应答: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发生的一系列反应,并以排出或分解该抗原为目的的反应过程。过程:抗原的识别、处理、信息传递(识别阶段),免疫细胞的激活、增殖、分化(活化阶段)以及产生一系列的免疫效应因子(效应阶段)。 临床免疫学检验:研究免疫学检测理论、技术、应用,免疫疾病发病机制、免疫诊断、及防治的一门医学领域的应用学科。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础是抗原抗体反应,免疫学技术有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参与的反应、中和反应和标记免疫反应五种类型。 免疫检验:1)利用免疫检测原理和技术检测免疫活性细胞、抗原、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细胞黏附分子等免疫相关物质;2)体液中的微量物质如激素、酶、血浆微量蛋白、血液药物浓度、微量元素。 临床免疫学:利用免疫学理论和技术研究疾病的免疫病理机制、诊断和鉴别诊断、疗效评价、预后判断和预防的多个分支学科的总称。 免疫性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机体免疫应答异常所致的疾病,包括超敏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和免疫增生病。 感染免疫学:研究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相互关系从而控制感染的学科,传统免疫学核心。 肿瘤免疫学:研究肿瘤免疫原性、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效应及机体的免疫功能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肿瘤免疫诊断与防治的学科。

免疫学知识点整理

《免疫学》知识点 1.免疫的概念、特性及功能 概念:是机体识别“自身”与“非己”抗原、排除“非己”,维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一种生理学反应。 特性: 识别:“自己”与“非己” 特异性:能识别非自身物质间的微小差异如:同分异构体、旋光性等 免疫记忆: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再次应答产生的抗体更多、更快、反应更强烈如:传染病康复后或疫苗免疫后,能获得长期免疫力 功能: 免疫防御:针对外来侵入者—抗原,免疫细胞会释放一种抗体,消灭异物,起免疫保护作用----病原微生物感染 自身稳定:免疫细胞会把体内废物清除出体外。废物包括异物残渣、老死细胞、外来的杂质等----抗衰老 免疫监视: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或畸变的细胞,是一种生理保护功能----抗肿瘤 2.生物体的防卫系统的三道防线、免疫系统的构成,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的方法与 途径 (1)皮肤、粘膜及其分泌物 (2)吞噬细胞、NK细胞、抗菌蛋白、炎症应答-----淋巴系统 (3)免疫系统:淋巴细胞、抗体。 免疫系统: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法氏囊(禽类)胸腺 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淋巴组织 造血干细胞 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 免疫细胞单核吞噬细胞 其它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分泌型:抗体、补体、细胞因子。 膜型:TCR、BCR、CD、MHC等 睡眠充足、不要酗酒、保持乐观,多参加运动、补充维生素每天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3.外周免疫器官如淋巴结、脾脏的免疫作用 淋巴结:1)、T?细胞及?B细胞定居的场所 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3)、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4)、过滤作用(淋巴液) 脾脏:1)、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 2)、免疫应答的场所 3)、合成生物活性物质 4)、滤过作用(血液) 4.T、B细胞的种类及各自的作用 CD4+T(初始T细胞,Th1细胞,Th2细胞) T细胞: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