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实施数学素质教育

如何实施数学素质教育

如何实施数学素质教育
如何实施数学素质教育

4数如何实施数学素质教育

河北省栾城县西营乡杨建法

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数学中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转变旧的教育观念。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明确教育的目的最大限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明确参人才的需要是多方面、多规格、多层次的。教育的成败就在于能否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每门学科都可凭借自身的特点成为适于素质教育的教程。数学是一门集逻辑性、联系性、辩证性于一体的完备性学科,它从概念到结论从公式到定理一环扣一环,自始至终都是有机地逻辑地联系着。所以在数学中应经常强调这种奇妙联系,通过潜移默化使学生形成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用全面联系的目光乍看问题的能力。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取得尽可能大的结果,而首先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学习怎样发展自己,以及离校后继结续发展。”这句话启迪我们,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必须重视让学生掌握获承知识的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多,例如怎样进行课前预习,课上听讲,完成作业,课后复习课外自学的方法等等,做到既不增加课业负担,又能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实现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的改革课堂教学的突破口。这一观点已成为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共识。在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深钻细研教材,精通教材,每节课都要结合教材内容特点,找出明确的素质教育目标,制度出切实可行的落实目标的措施并在教学中实施,还必须遵循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为主体的训练为主线这一教学原则。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目光确定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方面: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力方面:能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合出三张完全一样的纸条,拿出其中一张,把它平均分成2份。把其中一份涂色,有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再拿出第二张纸条用折线方法把它分成千份,把其中2份涂上色,并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拿出第三张红条把它折成6份,把其中3份涂上色,并用分数表示。然后提出以下思考题①这几个分数有什么不同;分母变了,分数大小怎样?②1/2怎样才能转化成2/4和3/6从转化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③2/4和3/6怎样才能转化成1/2从转化过程中你以发现了什么?④从以上发现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这样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可以轻而易举地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堂课就体现了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交往,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要发展学生思维,锻炼操作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在整个讲授过程中,从学生,教条才的实际出发,积极引导,不断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获取新知,同时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在讲授完毕后注意练习设计具有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趣味性,编排上不搞大量的机械式重复练习,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其次,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未来的教育不只是单纯化的传授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所以教师的知识应掌握比一桶水多得多知识。教师只有多渠道,

10数浅析中学数学教学

河北省平山县李爱云

中学数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中学素质教育的必修科目。中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部题:

一、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习惯

数学学科比较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学生学习比较吃力,容易感到乏味,所以教师应和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共同思考及解决问题,增进师生友谊,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可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确定明确的学习目的,学生一量目标明确,便会以极大的热情和百倍的努力去奋斗去实现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传授内容的同时,教给学生一些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课前预习及做好预习作业,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开动脑筋,课下独立完成作业等,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正确而熟练的运算能力以及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逐步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树产自信心。如:平时留作业要分出档次,对他们的作业难度可以偏易,使他们看到自己有进步,相信自己的能力,觉得以过努力,完全能够取得好成绩。

二、认真备课,优化课堂教学

数学课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组强作引导学生看待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检查和指导,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等。1、教师要精心设每一堂课,使每堂调查课的时间都能得到充分利用,包括从教学目的、教学计划及教学实;施,每一个环节都做到融会贯通,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当中,以便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2、备课是教学全过程的基础,它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课堂教学的成败。备课不仅包括教师备教材,(它的基本要求、重点、难点,讲授方法和学生活动及效果等)来包括教师备学生,结合学生实际,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接受能力,并进行分析,力争做到既让好学生吃饱,又让差学生吃好。3、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要适当,要优化,要能体现现代教育方法,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从直观形象中得到兴趣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4、课后作业要精而少,富有典型性,不能以多论质,要让学生在有针对性的作业中提高计算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增强综合能力。

三、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准确掌握数学情况

老师讲授知识后,学生吸纳了多少,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信息反馈工作是一位优秀数学教师看重的教学环节,信息反馈除直接来源于作业的检查、成绩的考核、试郑的分析等三个方面之外,还可以采用问卷形式,调查访问及谈话形式,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比如:选优、中、差三个等次的学生进行谈话,将反馈信息建成统计图或数氢库,作为进行教学计划、备课和辅导的主要依据。

总之,教无足势,学无定论,初中数学教学也要灵活善变,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变抽象为具体。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栾城县西营乡吴郭村刘现峰

“自主学习”是我省丫在当今世界教育发展前沿,着眼于素质教育而确定的教育教学思想。“自主学习”是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的基础。它不只强调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主要的是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促进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之一。

一、创设探索情况,激发“自主学习”

数学是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为学生创造观察、探索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求思欲望。如:教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让同学计算一块边长为5厘米的镜子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我布置每位同学动手制作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硬纸牌。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去量纸板的面积,同学们积极性很高,委有快测出结果,面积是25平方厘米,又引导学生思考正方形的面积与它的边长有什么关系,有实际测量实践,同学生略加思索回答,正方形面积是边长和边长所含厘米数的乘积,从而导出了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由追求思维的结果,转化为追求思维的过程,要求学生回答“自已是怎么想为什么这么想?”以及“还可以怎么想”,进而追溯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使学生自始至终主宰着学习,以达到学会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的目的。

二、置疑设难,启迪“自主学习”

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使学生具有创造的才能,这是“自主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学生的学习过和中,常常在一定阶段内,易根据题目中的某些相似之处,按单一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这样显然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我注意让学生展示思维设想“自己找路”。取得了较好效果。例如,一个打谷场长60米,宽45米,扩建后长增加了15米,宽增加8米,打谷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由于学生意见省有份歧,引起争论,有的学生采用先等整数再求部分思路解法:(60+15)×(45+8)—60×45;还有的认为直接求增加面积思路解决(60×8)+(45×8)×15和60×8+45×15+15×8这样引导学生从同一例题操求不同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有利于克服思信定势,促进思维能力发展,达到“自主学习”目的。

三、导思尝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只有教师的“善导”,才有学生的“善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讲“圆锥的体积”时,学生按要求在课前准备了自己的学具。一上课,老师先把圆锥装满沙子,往等底等高的圆柱里倒,倒三次正好倒满。然后教师让学生思考自己的操作后再进行多种探索“自主”得出结论,由教师的引导,同学们跃跃欲试,共得出4种操作方法:

①把圆柱装满沙子,往等底等高的圆锥里倒,正好倒满三个圆锥。

②把圆柱装满沙子,往等底等高的圆锥里倒,倒一次后,用尺子里得倒出去的少子的高度是圆柱高度的1/3。

③把圆锥装满沙子,往等底等高的圆柱里倒,倒一次后,用直尺量得沙子的高度是圆柱高度的1/3。

④把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装满沙子后,用弹簧秤称沙子重量之比为3:1,所以体积之比是3:1。

学生通过自主控索得出结论:圆锥体积是同底同高的圆柱体积的1/3。

12数浅谈数学学具操作中的创新

河北省栾城县西营乡张书强

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21世纪的国家实力越来越体现在国民素质的高低与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上,越来越体同在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上。因此,我们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必须把创新思想带入课堂,教学方法要创新,教学手段要创新,学具的操作使用也要创新。

自己多年来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操作学具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例如:在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练习课上,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五组,然后把学具“五个敞口”的长纸盒发给他们,让学生讨论怎样计算它的表面积。

学生有了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知识基础,者能得到如下两种解法:

解法一:先算出长方体纸盒的表面积,再减去一个底面积,就得一敞口纸盒的表面积,即:(长×宽+宽×高+长×高)×2—长×宽

解法二:因为是敞口的纸盒,只要算一个底面积,长×宽,再算两个侧面积,宽×高×2,以及前、后两个面的面积,长×高×2,把5个长方形的面积加起来,就是总的表面积了。列成综合式是:长×宽+宽×高×2+长×高×2,学生讨论到这儿,我揭示两种解法实质是一样的,把解决的式子变化一下,就能得到解法二的式子。我活锋一转,给学生提出新的部题:“除了这两种算法外,就没有别的算法?你们试着操作一下学具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我的提问,唤起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学生的思维活动又开动起来,学生们操作着纸盒,终于第三级的6名学生兴奋地举起了手,我让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出他们的新法。

解法三:把纸盒拆成一个多边形,用(高×2+长)×宽,这是大长方形的面积。(长×高)×2这是两个小长方形的面积,把它们加起来,即求得敞口长方体的表面积。

(高×2+长)×宽+(长×高)×2

这时,第一组的同学又提出了不同解法,三级的同学是横着看那个大长方形的计算方法,如果竖着看那个大长方形,就有如下算法:

解法四:(高×2+宽)×长+(宽×高)×2

这两组同学的创新思维,令大家兴奋不已,也更加激起了其他同学的探求欲望。很快,二组的一位同学又站起来说了他的解法。

解法五:把这个“十字形”看成一个剪掉四块小正方形的大长方形。(在制作小纸盒时,就是找一张硬纸板这么做的)。(高×2+长)×(高×2+宽),这是准备做纸盒的那张大纸的面积,用这张纸再剪去4个(高×高)小正方形。也就是这张纸的面积减支4个小下方形的面积就行

了。

(高×2+长)×(高×2+宽)—(高×高)×4

“他想的好不好呀?”我激动地说。“好!”学生的掌声、赞叹声

汇集在一起。就这样,学生在对学具的创新操作中,学生的创造思维那异常活跃,智力潜能被有效地挖掘出来。

148数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二三步

河北省栾城县康伟强

一、设置悬念,激发创新

“学贵在疑”。教学时,如果教师依据教材的“新”、“奇”、“特”之外,七设疑问,制造悬念,为学生创设一种思维情境,形成认知冲突,就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进而激发学生创新。例如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数学,教学时,我们首先提出问题:“你用什么方法可以测量出桶底的周长;学生很快的答出用米尺绕桶底一周可直接量出它的周长;用绳子绕桶底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就可量出圆的周长,或把桶底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也可直接量出它的周长。当学生们正为自己能轻而易举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高兴时,我又适时激发:那老师画在黑板上的圆的周长,行驶中的自行车车胎的周长又怎么测量呢?这时,学生会冥思苦想,跃跃欲试,在学生有如饥似渴的求知渴望时,我时适时提出了:”圆的周长计算“这个课题,这样通过教师巧妙设置的学习”障碍“,引导学生探求,使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来知识水平产生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欲望,引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去发展,去创新。

二、挖掘因素,强化创新

学习活动不仅是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引发新思考的过程,教师应站在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的高度,深挖教材的有利因素,精心设计方案,为学生创新情境,提供诱因,以引起学生的新发现,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创新。例如,在教学平均数应用题时,学会掌握了“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这一数量关系式后,引导学生回答“第二小组的平均身高是多少?”(138厘米)。这个答案与该组中哪个学生身高相同?(4号)4号学生的身高在全组织名学生身高中占什么位置?(身高比他矮的3个人,比他高的3人,居中间)由上例中计算结果谁能算得出一种新的算法来?学生讨论,交流后找出了求平均数的简便算法——估算法(即把中间数作为平均数,再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调整),而后让学生去解决做一做)题和练习题2题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教师利用教材的内在因素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学会了创新。

三、动手动脑,启发创新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动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参与活动,使学生参与过程中掌握方法,促进思维发菜,例子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课前我让学生每个人准备一张正方形纸片,一张锐角三角形纸片,一把剪刀。教学时,我首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三角形内角各,大家比比看,看谁能利用手中的工具,通过折、剪、拼等操作活动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各是多少度。学生听后兴趣盎然,都认真思考积极拼剪。几分钟后,不少同学争先恐后地举起了自己的小手,都希望第一个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有的说:我把正方形纸片沿着一条对角线剪开,剪成两个三角形,正方形的内角和是3600。还有的说我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剪掉,用量角器量出来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我肯定了学生的做法,大家都为了自己的发现而兴奋。这样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会了新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发散思维,开拓创新

计一些问题,去突破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修一条公路,8天修完了全长的40%,用同样的工作效率,剩下几天才能完成?(你能想出几种解法)同学们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体交流得出如下几种解答方法:

(1)(1-40%)÷(40%÷8)=12(天)

剩下的工作量、工作效率,运用除法知识解题

(2)8÷[40%÷(1-40%)]=12(天)

修完占剩下的几分之几,运用分数除法知识解题

(3)8×[40%÷40%]=12(天)

剩下工作量是修完的几倍,运用倍比法解题

(4)8÷40%×(1-40%)=12(天)

求总天数,运用分数乘法知识解题

(5)1÷(40%÷8)=12(天)

工作效率,运用工程问题解题法

(6)设剩下的x天才能完成

40%÷8=(1-40%):x

x=12运用比例法解题

(7)8÷40%-8=12(天)(最佳方法)

求天数,运用先求整体,再求剩余量法解题

这样,学生通过一题多解,不仅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更能促进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149数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素质

河北省栾城县吕吉法

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激励民族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基础在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所以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把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摆在素质教育的重要地位。现就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谈谈自己的作法和体会。

一、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常常会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如:“零为什么是整数?”,“算式加上小括号为什么就可以先算?是谁规定的?”等等,这好奇心就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是保证人探索未知世界最隐秘的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保护和培养儿童的好奇心,要有意识的设疑,使学生因疑生奇,进而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教学“比例尺”时,教师挂出一张中国地图:“一架飞机每小时飞行720千米,你们能从地图上算出从北京到香港乘坐飞机需要多少时间吗?”这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一下子吸引了儿童的注意,激起了他们曲好奇心,顿时生疑:仅靠一张地图怎能算出从北京到香港的距离?从而形成悬念,这时,教师趁势指出:“这节课学习了比例尺,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急于想弄清“奇”的原因,便怀着极大曲兴趣投入这节课的学习。

比解决一个问题还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知识技能的运用,而提出一个新问题则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现代教学论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境变化的刺激。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创设问题的情景,给学生设疑,促进学生存疑、质疑,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分数的性质”前让学生联想到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师根据二者之间的关系设疑“请同学们猜一猜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后,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推导方法去探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三、营造民主氛围,激发创新活力

在小学课堂中,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情感融洽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性学习,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不一定”。

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体现于“重课本,不惟课本”。就培养创新精神而言,我们又不能惟课本。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公式”时,先让学生尝试操作。把圆柱的侧面积展开,看看是什么图形?大多数同学像课本那样沿圆柱的—条高线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而有个同学却争议说:“这种方法不带普遍性,我在圆柱的两底圆周上各任取一点,沿着这两点作直线展开就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我高兴地表扬这位同学不迷信课本,具有创新精神,他高兴极了,其他的同学也情绪高涨。这时一位不爱说话的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展开的图形是—个正方形”。我说;“这个问题提的很好,那么什么样的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呢?”学生顿时思维活跃,把学生的活跃又推向一个新高潮。最后,同学们又发现,不论展开后得到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圆的假侧面积都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这样整个教学氛围宽松活跃,立体性强,发展了创新的兴趣,坚持不懈,学生便会树立创新的信心。

四、引入开放性题,激发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开放性问题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实施创新教育,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需要。如我教学中的一道题是:“把9只小兔关到三个一样的笼子里,使得每个笼子里都有兔,可以怎样关?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这样关,有的说那样关,最后一个同学说:“只要写出把9分成三个数的和的所有算式就可以得到。”由于所设计的问题是从学生生活实际经验引出的,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所在,从而进一步树立学生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教学中引入开放性题,有利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要解放思想,为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进行创造性的工作。用我们创造性的教来唤起学生创造性的学,用我们创造性的思维方法,锻炼学生的创协定造思维品质,努力创造一切条件,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初步创新能力,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

183数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

清河县渡口驿学区张春青

兴趣是人们的向导,激发兴趣是启发思维,激活内因的手段。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兴趣

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

适当的表扬,是调动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尤其对基础差的学生更是如此,有些基础差的学生缺点很多,很难从他们身上找到“闪光点”教师应主动抓住或创造有利情境,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使之闪耀出火花。然后抓住闪光点及时表扬,激励他们发现新的自我,让他们都能感受到数学进步的喜悦,增加数学的内动力,从而使他们爱上数学。

当一个学生对科学发生兴趣时,总是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而不会觉得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而兴趣的形成与知识掌握的程度是密切联系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记的越牢固,兴趣产生的欲望越高。情况往往是这样的,如果学生当初学的好,就越学越爱学,越学越想学,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最初没学好的越学越没劲,越学越不想学,最后干脆放弃,形成了一部分基础知识差的学生。当这些基础差的学生如果给他们按排好学习位置,即差的可以与好的学生同桌,爱说话的与不爱说话的同桌,这样一来就会改变他们的坏习惯,这些学生就会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中,产生一定的兴趣,成绩也会不断提高。

二、关心和了解学生,注意学生情绪变化

这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师必须站在为国家和民族培养有用人才的高度上,象关心自己的子女一样地去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学生的成长。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体现在关心学生方面,还应体现在了解学生方面。了解学生是热爱学生的起点,是进行教育的前提。只有多接触学生,才能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

要了解学生就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尽量多寻找机会接触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偏爱、不歧视、对犯错误的学生,不估息、不迁就,要满腔热忱地进行严而有宽,严而有方的教育,使之从内心深处感到这是老师对自己的最大爱护。

尤其是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因为他们是祖国的下一代,今天的“幼苗”也是明天的建设者。关心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经常了解他们各方面的情况,针对不同性格,不同特点,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要“因材施教”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程度和接受能力出发,使学生通过努力能较好地完成任务。切忌贪多贪杂,切忌一味地高速。最好让他们当堂学会一点,有了成绩及时表扬,激起他们向成功奋进的信心,让他们得到成功的情绪体验而产生兴趣。

三、集中学生的注意,维持学生的注意状态

教材内容选好后,明确地告诉学生在这堂课里我们要用多少时间学会什么内容。如前25分钟要学会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经过各种形式的反复练习,并指出难点及注意的地方同时不断向全班或个别学生提问,注意到每个学生的思维状态,使他们高度集中,充分发挥他们手、脑、口的利用率,使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在脑中不断强化。当从学生的表情里断定已有把握的时候,让他们进行练习并用其成功的喜悦激起学习的欲望,这时全班学生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盼望你检查他们的成绩,这种时机千万不能错过。学生由劳动的成功激起的兴奋,得到表扬之后尝到成功的欢乐,激发了学习的愿望,那么以后的进程就会顺利。

在进行难度较大的分数加法时,必须抓住他们的注意力达到高峰的时机,迅速用清晰、准确简练的语言使他们最初获得明白印象,这就是所谓精讲。

在训练时全面掌握学生的情绪发展,也要不断地从易到难地变换分数加法算式,尽量使他们在45分钟之内的情绪感是,紧张—活跃一兴奋一成功。

有利,经验少的教师认为,自己以为题讲了好几遍了,学生就应该记住了。做题时发现学生做错了就发急躁,批评,这是错误的,学生出错其实这并不奇怪,但改正是关键,这对教师及时点拨及时指导,不能急燥,不能让学生产生对计算的畏惧感,不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评定成绩不可用分数作标准,不要学生对测试产生惧怕心理

尤其对知识差的学生鼓励性的评定,对他们的促进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平时小测试是一种由浅入深地复习,在他们能掌握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测试,这样测试总会使他们的水平有所提高,学习成绩总有所进步。

六、“好胜心”,人皆有之。“惰性”,人皆有之

这是矛盾的两个方面。采取竞争法、讨论法等,用其本身的好胜心来克制自身的惰性,达到调动积极性的目的。

我教的是六年级学生,我经常在表扬某个班优点的同时,以羡慕的口气谈论某个班的优点,来刺激学生的好胜心,在本班也是如此,男女生之间,各小组之间,优等生与优等生之间,基础差学生与基础差学生之间都是有些“叫劲儿”的。少年的好胜心是很强的。作业中该下点功夫背的内容很多,只凭课堂上是解决不了全部的问题,他们知道同桌或较好的学生记住,就用课余时间加班背,直到记牢为止,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把理论变为实践,把直观的表象上升为抽象的理论,使知识记的牢固,运用得熟练。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了以上几种方法,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大益处,充分调动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能动作用,全面激发了学生创造性,学生的学习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增强,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当前,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我们必须不断地更新观念,改革旧的教学方法而努力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用自己独到智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人才而奋斗。

274数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南宫市仔仲学区柳艳珍

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下面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以“民主与和谐为真谛”的教学环境

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自由创造的才能。在这样的教学环境里,学生清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他们也可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表达思想,不怕出错和失败,因为即使错了和失败了,老师出不会批评,同学也不会耻笑。如在学习“乘法意义”时,做这样一道练习,看哪些力口法算式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再写出。其中一式为6+6+6+4,有的同学改写成6x 3+4或6x 4-2,还有5 x 4+2,4x 5+2,我表扬了这两位同学敢于大胆创新后,没想到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他们都错了,不能表扬。”这时被表扬的一名学生马上承认:“是错了,题目是让我们改写成乘法算式,我们写的是乘法和加、减混合算式了。”更没料到的是有一个学生说:“要是题目要求写成简单算式,那他们说的都对。”我立即展开讨论,创新性地,把一题改成两个要求不同的题,一丝不苟的研讨,勇于创新的精神而感到自豪。

望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过程,如教学“平均分”问题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猴子分桃子的故事,同时幻灯出现三种分桃子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发表议论,从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有故事听、有图片看,学生兴趣浓厚,乐意去参与知识形成全过程。

三、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创造能力来自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只有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反馈、反思、迁移等方法,才能最大程度地使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因此,我在传授知识时,学生能讲的,我一定不讲,有些学生讲的不圆满,我同样表扬他,鼓励他给他一个评价。如解答这样的一道练习题:“一根铁丝正好可以围成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现在如果要改围成长6分米的长方形,宽是几分米?”让学生自由的讨论解法:说出的解法有两种:(4x 4-6x 2)÷2-2(分米),5 x 4÷2-8=2(分米),这时我画出图示,点拨一下,鼓励学生再想新方法。果然有学生能从图中做出新的方法。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多中选优、好中求佳的创新性。

四、鼓励学生敢于求异,发挥创新的潜能

小学生具有好奇,爱质疑的天性。在课堂里,学生提出离奇古怪的问题都有,我没有去训斥、批评他们,而是充分挖掘其“异想天开”中的合理因素,发挥其创新的潜能,如上数学兴趣课时,我给低年级学生出这样一道题:小青家的鱼缸里养了8条鱼,死了一条,鱼缸里还有几条鱼?学生踊跃发言,一位学生说:“还有7条,因为8-1=7(条)。”同学们都默认后者对了,我也肯定。突然有一位生站起来理直气壮地说:“还有了条,那条死鱼浮在水面被馋猫叼走了。”同学们哄笑起来。这是出乎意想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我表扬了他的创新精神。

例如一道应用题,引导学生用简捷的方法解答,题目是:服装厂原来计划6天做9600件衣服,现在要多做180件,同样要求6天完成,这样平均每天比原来多做多少件衣服?

五、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在学习新知识时,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关键处提出问题,让学生思维,引导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踊跃,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去探索。如学习“小数性质”时,出示一道题:先在黑板上写了3、30、300三个数字,问学生:“谁能加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将三个数连起来?”顿时学生议论开来,有的说:“分别在数后面加上元、角、分,可得3元=30角=300分。”有的学生说:“分别在数后面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3米=30分米=300厘米。”有的说:“在数的后面加上分米、厘米、毫米;可得3分米=30厘米=300毫米。”为了进一步深化问题的实质,教师又问:“谁能用同一个单位把上面三个数用等号连起来?”这一下更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兴趣,经过小组讨论提出了3元=3.0元=3.00元,3米3.0米=3。00米。这时老师又问:像3、3.0、3.00这亲友的数大小是否相等?为什么相等?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答道:“3在个位上,十分位上没有数可用0表,百分位上没有数可用0表示,而数的大小不变,所以3=3。0=3.00。“老师及时肯定学生正确的说法,学生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小数性质内容的学习上了。

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例子有许多许多……只要教师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把一幅幅动心画面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引起他们兴趣,才能激发他们去创新。

118数学谈数学课堂素质教育

一、课堂教学中重视兴趣的培养

兴趣既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又是发展思维的矗佳催化剂。小学生活泼、好奇,注意力不稳定,易于被新异的刺激所吸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和培养,结合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尽量创造各种有趣的情景,充分运用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做到寓教学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轻松愉快的游戏之中,紧张有趣的比赛之中,以此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首先在黑板上写出“5、50、500”。问“谁能在每个数后面加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于”把这三个数量连起来”。这个问题,学生感到新奇,500总比50和5大,怎么能用“等于”连接呢?学生陷入深思。当得出可用5元=50角=500分、5米=50分米=500厘米……来表示时,再接着提问:谁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学生一听思维更加活跃,兴趣被激发起来。

二、课堂教学中重视能力的培养

l、精心设计教学.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数学知识是人类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智慧的结晶。由于这些知识对学生仍是陌生和未知的,因而精心设计教学,创设情境,巧妙设疑,进行启发引导,学生就能身临其境,亲自发现问题,探求新知,使智力、能力素质得到提高。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当学生根据面积意义会用面积单位测量出长方形的面积后,我立即设疑:“你能用面积单位测出一个游泳池水面的大小吗?使学生感到用面积单位的方法实在太不方便,尤其遇到特殊情况更难进行测量。以此刺激学生产生寻找简便方法的心理,从而自觉地开动脑筋,认真仔细地观察思考,最终让他们自己独立发现长方形面积;长x宽这一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公式。

2.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好奇好动,乐于模仿。凡遇到新鲜事物总想看一看、动手试一试。我们抓住这一点,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教师的适当演示外,安捧学生动手操作,既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结合教学的内容.精心安排了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让学生分一分、折一折、涂一徐、画一画、数一数、议一议。并在操作中注重指导观察,并把观察的现象概括出来。这样通过用手分、折、涂、画、数,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概括能力。

3.设计课堂提问,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依靠语言、语言促进思维、小学生对知识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都寓不开语言的表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情境,巧妙设计课堂提问。加强语言表述的训练。对于课堂提问应分为三种情况。第一是发言机会应向那些成绩不佳的学生倾斜;第二是对学生回答错了的,不应立即否定。为了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应积极鼓励,允许他们修正、补充,以逐步达到完善。在课堂上,应多给学生创造条件、创造机会,让他们去想、去说。教师不要把果子遇到学生嘴里,应鼓励他们自己去摘果子,尽量多为学生创造语言表达的机会,培养他们正确、简洁、符合逻辑的语言表述能力。

三、课堂教学中重视情感的培养

数学是以学生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识活动。教学过程既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师生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人都是平等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

重的简要,人就会感觉到自己在世界上有价值、有用处、有实力、有能力,从而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积极投入到学习、劳动、生活中”。只有对小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话语,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尤其是后进生在课堂上更要给予更多的关照,不要歧视、挖苦。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老师那富有情感的语言,体察到老师对他们真诚的信任、殷切的期待。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乐于教学,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培养了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253数学将学会变会学

河北省清河县杜林学区马连素

目前,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数学仅满足于学会,教师教学也满足于教会,对怎样使学生会学很少思考,在教学中更缺乏具体的指导措施。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后深受启发,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些体会。

一、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不必说会学,就是学会都是十分困难的。要使学生会学,教师首先应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

只有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学生才肯亲近数学,喜欢数学,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学习数学,认真刻苦地钻研数学,学习才有动力,并在逐步的探索学习中从学会转化为会学。

二、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数学读物

会学就是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获取数学知识口阅读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它不仅是一种学习过程,而且是眼、口、脑等器官协同参与的认识过程。

开始阅读教师要领读,指导学生哪些该了解,哪些该理解记忆,哪些该深入研究。这些都要作具体指导,使学生掌握阅读的一般方法。阅读数学课本要眼、口、脑、手并用,关键词语要字斟句酌,阅读与思维要同步,促进智能同化。其他文章在阅读中就能领会其中大意,但数学不是如此。读而不思是学不好数学的,尤其对重点内容更要反复推敲,耐心复渎研读,沉思默想,咀嚼体味数学语言的内涵,观察、比较、分析数式、图形之间的结构特征和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探索领悟知识的来龙去脉。对某些问题建立起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见解,提出质疑并尽力让自己解决疑问。

数学阅读要动手参与,这与读一般的读物不同,有些操作性材料要自己动手做一做,细心观察体验,获得表象,有助于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动笔圈、点、记、画也是数学阅读的常用方法,定义、定理可以用波浪线标明,关键词语叮以用着重点标记,有疑难处可用问号标记以示提醒。数学课本有些地方省左一些必要的解答步骤,阅读时要动手算—算,亲自体验某一步的得来,切实体验数学的思维过程。

数学阅读要讲究反复串读,读中演练,尝试演算、验证和推理,应用巩固,形成技能技巧,演练中读,练中遇到困难之后回去读正文,这样读能查缺补漏,澄清是非、后思失误,读中练,练中读,反反复复,学生认识水平在反复中得到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就会逐渐加深,从而使学生能完整地掌握知识,提高阅读自学能力,逐步从学会到学会,学生会阅读之后,要引导

三、学会听课

听课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耍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使学生学会听课,不会听课或听课质量不高的问题普遍存在,怎么样才能听好课呢?

跟着教师讲课的思路听课,学习好的同学都很注意听课,他们精力集中,全神贯注,思路跟着教师走。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课习惯,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就应该听到哪里,个别问题思路跟不上的;不要死钻牛角尖,要学会跳着走,暂时弄不清楚的问题课后及时请教师或懂的同学,这样才能够保证听课思维与教师同步,拔高听课质量。

带着问题听课,课前作好预习,有什么问题心中有数,带着疑问听课,质量是最高的,将自己急需解决的疑团化解在教师的讲解之中,问题解决了不能说就不听课了,要继续跟着教师恩考新的问题,要从教师的讲解中产生新的问题,形成带着问题进课堂,旧的问题解决了,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常,达到这种境界才能说真正学会了听课。

四、学会提出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使学生会学就要培养学生的习题意识,怎样才能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呢?

首先要创设良好的提出问题的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质疑口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对错要多表扬不批评,更不能嘲笑与讽刺。让学生敢提问,创造一种人人参与提出问题的氛围,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其次要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发现并提出问颢需要时间作保证,必须给学生提供观察、比较、分析的场所和思考问题的余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新见解、新思路、新设想和新途径;第三要创问题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不是新的研究成果,而是数学知识的再发现,这个再发现过程卞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思维窨、创没必须做到科学、适度,也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应在学生的最近发现区内,使学生通过跳一跳而摘到桃子;第四要教给学生提出问颢的思考方法、学生不善提问和有会提问是很正常的、但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研读课本,针对课本提出问题,概念、定义、定理有什么含义,为什么这样叙述,换种说法是否可行,研读课本例(习)题提出问题,解答此问题用到什么知识,是否还有其它解注,此题条件变一变又怎样,是否可借此题再编一个新的问题等,观察生活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学习数学在于应用,鼓励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自己身边的现象,然后概括成数学问题,如根据储蓄利息怎样选择存款方式,商品定价与销售量及获得问题的确定,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问题等。

总之,要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只有学生亲自参与,学生才能自己学会看书,学会探索,学会分析,学会提问,学会学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75数学“分数的加、减法”教法分析

南宫市仔仲学区张爱荣

一、复习铺垫

1、提问:

(1)计算整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计算小数加减法是要注意什么?

教师强调:通分要用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1。

(1)例举几个与1/2成异分母的分数? 板书例1后,引导学生审分数的单位。

(2)提问:1/2+1/3能不能像同分母分数一样,直接把分子相加?为什么? (不能分母不同)

(3)启发学生思考:想一想,既然分母不同的分数不能直接相加,那么该怎么办?

(4)借助图形,引导学生得出算法。

让学生看示意图,说出计算过程。板书(略)。

(5)小结计算方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必须先做什么?再按照什么法则计算。

2、教学例2

(1)板书出示例2:计算5/6—3/4,比较例2与例1的区别。

提问:异分母分数减法,能直接相减吗?怎么办?

(2)学生尝试计算。

(3)小结计算方法:异分母分数相减,必须先做什么?再怎样计算?

(4)引导学生比较例1和例2计算方法的异同,归纳小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板书设计:

第一步通分

第二步计算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

3、练习。

(1)下面各题哪些不能直接相加减?为什么?

3/7+3/4 5/8+3/8 5/6+2/5 4/5——7/1 0

(2)填空:3/1 0+2/5:3/1 0+()/1 0二()/()

教师强调:计算的结果应约分或化成带分数。(板书:第三步,化简)

4、引导学生全面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法则。

三、教学体会与思考

1、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除了要作好必要的复习准备外,一是要激发学生装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要更多地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究和寻求解决问题途径的机会。让学生全员参与知识的发生与形成过程,经历对数学材料的思维加工过程,从中发现规律。

2、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加强计算训练力度。计算训练必须有序、有要求,有计划。

本单元教学,还要注重训练的针对性。要根据每一小节和每课时教学内容,安排好相关知识的复习。在新课教学中,对易混、易错的问题,要适时设计一些纠错、对比等练习,及时剔除无效的、错误的成分,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对重点内容。

四、思想性,激励性

游戏必须寓教育于教学之中,以正确的思想激发学生竞争精神,树立为祖国争光的学习目标。如游戏“攀登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在高耸入云的山峰两贴上题卡:先两队队员当“登山队员”分别从两则向顶峰挺进。其他学生裁判,哪队答对一题就就插上一面红旗表示前进了若干米,哪队先到达顶峰,哪队夺取山上的“先锋号”红旗。以游戏中,参赛队员像登山运动员那样坚忍不拔,通往直前,裁判员们默默地抢先算出答案以便正确评判。全体学生愉快地在游戏中完成了学习任务,并借此了解一项我国的世界之最。

快地学。

如形式活泼又有竞争性的“数学扑克”、“争上游”、“拍大数”;富于思考启发性的“猜谜”、“问号旅游”;富有情趣的“小猫钓鱼”、“摘苹果”、“帮白兔收萝卜”、“小鸟回家”;结合地理知识教学的“火车开往北京”等游戏一一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们都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263数学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德育功能

张家口教育学院柴沟堡分校闫学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数学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和培养相应能力的过程中应该始终重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传授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观点、信念、情操、性格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数学的德育功能。下面浅谈在数学教学全过程中如何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备课

教师在备课中应为整章、整单元的教学有一个通盘的考虑和设计,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有的教材内容本身就提及数学发展史科,都是应介绍有关资料,特别是我国历代的数学成就和著名数学家的辉煌业绩。例如瑞士数学家欧位右眼失明,《无穷小分析概记》这著作出版于他这一不幸之后,他的著作,在样式、范围和记号方面堪称典范,因此被许多大学作为教科书采用。1766年,他回到圣彼得堡研究院后不久,又转成双目失明。他以惊人的毅力,在圣彼得堡又用口述由别人记录的方式工作了近17年,直到1783年,76岁时突然去世。我国杰出数学家刘微在“割圆术”中阐述了“割之弥细,无所失矣”这样的极限思想方法。

数学课本遵循实践认识——实践的规律,在引入新课及例习题中大量使用了生产生活的实例,教师应了解并查阅相应的资料,上课时对这些实例倘要的说明。如解几中提到圆锥曲线在天文观测与研究中应用,结合曲线的性质说明反射镜为什么用旋转抛物面,油槽车为什么用椭圆柱体,冷却塔为什么用旋转双曲面等。

2、课堂教学

2.1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阐述教学内容,揭示数学中的辩证关系,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教授新课,或从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的实际引入,或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温故启新引入,或通过归纳发现抽象出规律引入等等,都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规律,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后还要用于练习、作业的实践,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力所能及的实际问题。

事物总是普遍联系的,又总是运动的,要通过运动变化规律的探索,认识事物的本质如代数中通过函数图象的变化,归纳出幂函数,指数函数的性质,教字中在更进一步研究函数图象经过对称平移,函数关系式的变化规律。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数学同样充满着矛盾,矛盾推动着数的发展。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再分析问题的内

2.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坚强意志品格,通过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意志品格教育。

数学是一门系统严谨论证严格的学科。数学各分科都有各自的公理系理,以它为基础推证出诸多数学公式和定理。

教师选用的课堂练习要有不同的层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确较难的问题可独立思考,循序渐进地逐步理解教学内容,对学生练习中的简便解法,独到见解,攻坚精神,教师都应及时表扬、鼓励创新。同时注意纠正学生答题中的错误,培养一丝不苟的认真精神和科学态度。

2.3要进行教学荚的教育,让学生接受荚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

数学离不开图形,数学中许多曲线如圆锥曲线等本身就含有对称、比例美、精确美、老师运用现代教字手段可以很快地展现数学图形的精美。但是很多曲线还应滚由老师利用简单的作图工具在黑板上,徒手画出这样可以让学生看到作图的步骤,学会工具的使用,使学生从动态的观点去认识曲线的本质,给学生以动的美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品德也具有陶冶作用,教师独特的艺术的教学疗法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引起学生的美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课外作业,辅导和活动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课外作业应提出严格的要求,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布置作业也要因材施教,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一定难度的作业,又不致于经过努力思考还不能基本完成,培养学生坚韧不拔,自信自强的性格。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关心爱护他们,运用感情的无形力量鼓励他们,用靠自身努力而成材的科学家的事例激励他们克服自卑感,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方法不当,基础薄弱,粗心大意等不足之处,帮助他们进步。

要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拓展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良好习惯,对他们更注意思想品德的发展和意志性格的锻炼。

139数学诱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河北省栾城县李全贵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解放学生的嘴巴,质疑问难,诱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学习中有了疑问,才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探新。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概括结论,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独特新颖的见解,甚至开展辩论,最后集中到最佳答案上来。这样,能激起学生积极探求的心理愿望,促使学生发现问题,诱发创新意识。

在教学小数除法时,有的学生提出:“书上把除数变成整数,我把被除数移动小数位,变成整数,一样能算出结果(并自己举例说明)。”面对这些有意义的质疑和发问,教师不要急于回答,要把问题推给大家去思考。教师要充分肯定他的设想,不迷信课本和老师,且言之有理,

班学生都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扩大了受益面。

实践表明:解放学生嘴巴,质疑问难,有利于凸现学生个性,诱发个体创造的潜在意识。教学中,教师尤其要鼓励后进生的质疑,后进生有自卑感,往往不懂也不敢发问,于是得不到及时的补救,到了问题成堆时,就更无从问起。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创造教学情景,让学生能质疑,学生质疑时,教师要善于并及时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二、解放学生的大脑,启发想象,激活创新思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没有大胆的想象,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想象是创新的前奏,诱导学生大胆想象,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老师对学生说:“老师要在黑板上画一个稍大的圆,可是圆规的脚坏了,怎么办呢?”学生的眼睛直转,一会儿,一名学生从教室后面拿来了一个脸盆,说:“把脸盆扣在黑板上,沿着盆口画一圈就行了。”老师当即表扬了他,又说:“我们学校篮球场的中心圈模糊了,如果要把它画清楚了,怎么办呢?”马上就有学生回答,象体育老师画铅球圈儿那样画,老师笑着点点头,又说:“我们学校西南边要建一个圆形的水池,这个圆怎么画呢?”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都想出用绳子来画。紧接着老师又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听说啁,市政府要在我们这座城市的周围建一条圆形的环城公路。如果你是设计施工人员,这个圆怎么画呢?”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们都在思考,想象,是啊,绳子竹子都用不起来了,怎么办呢?过了一会儿,一名学生说:“我在城市的中心位置放一台无线电发报机,在城市的边缘放一辆坦克,发报机不断地给坦克发信号,开坦克的人根据信号的强弱开动坦克,画一个圆。”马上有学生反对,说遇到河流、建筑物怎么办?……在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一名学生举手了,说我先找一张城市交通地图,用圆规在上面画一个圆,凡是圆上碰到的建筑物都写上“拆”,碰到河流就架桥,这样就行了。话音刚落,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一个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范例。让我们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思维的骏马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驰骋,不仅可以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而且会“灵犀骤通”,结出创造思维的奇花异果来。

培养创新能力不仅要解放学生的嘴巴,大脑,还要解放学生的眼睛和双手。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不再展开阐述。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因此,在培养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能力及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这正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所在。

259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讲述训练

河北省南宫市北街小学李春惠

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题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要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必须重视讲述应用题的训练。讲述应用题的题意是审题的过程。要求学生讲述应用题时,不要单纯地要求学生能说出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按熟知的数量关系列式,而是要培养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要求学生讲述应用题题意时要做到“身临其境,如见其物”。

讲述应用题的训练方式有多种,可以在做题前让学生讲述,也可以列出算式后进行,还可

做题前的讲述训练是解题的首要步骤,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的必要手段。简单的步计算应用题,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把对题目事件的理解复述一遍,较复杂的题目可以读题后再把题目事件的情节叙述一遍,然后再从问题出发讲述解题步骤。)如“二一班有学生54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有多少人?”,学生讲:“二一班有54个同学,25个男生,让找女生是多少人。一个班里除了男生以外就是女生,所以54人减去男生25人就求出女生人数了。”

像行程问题,更需要学生讲述出题目的事件和情节,这样才能弄清运动方向,运动中的各种情况,速度、时间、路程三量关系。如:“甲乙两地相距45公张王二人同时从甲地出发去乙地。张骑车每小时行15公里,王每小时行6公里,张到达乙地后停留重小时,返回甲地途中张王相遇。相遇时他们距乙地多少公里?”让学生讲清题目事情的情节,讲出张走出全程后又休息1小时,王一直在走,到相遇时走了45÷15+1=4(小时),也就是走了6X4=24(公里)。剩下的45-24=2l(公里),就是张、王二人相对而行共同走的路程,到相遇时用的时间是21÷(15+6)=1(小时)。张骑车走1小时的路程为15X1=15(公里),就是相遇时离乙地的距离。把这些情节弄清楚并讲明白,再列算式就水到渠成了。

2、列出算式后再讲

列出算式后讲述就是教师要求学生列出算式后,不要急于计算,应对照题意看看各数量关系是否正确,然后再算。如前边的行程问题列式为[45-6X(45÷15十1)]÷(15+6)可以让学生就算式的每一步进行讲述:说明务求出的是什么,也就是把算式又叙述回原题意,然后再算。

3、将数学式子翻译成故事。

我们经常鼓励学生不要怕应用题,它只不过是把数学中的数字、符号写成了文宁语言,我

们解答应用题就是把它翻译成数字式子。如120÷×所有的学生都能讲得很清楚。要让学生看见了算式像看见了一件事。如,有的学生把它看成是学校学生人数的事,有的看成是粮店里大米白面的事,……但都没有离开120是总数的最后要求总数的是多少。这样的练习可以是口译,也可以是笔译。

学完某类应用题后,要以训练学生讲述为主,列出算式即可,计算并不是重点。这样就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进行思维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思维训练的具体措施。思维是无声的语言,当教师能听到学生十分有条理的讲述后,就可完全放心这个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已达到了较好的水平。看到题目后先讲述然后再列出算式,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我觉得这样长期训练,对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会起到极大的作用。想让学生喜欢数学应用题,从应用题的讲述训练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应用题的兴趣是非常有效的。

270数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河北省南宫市第三中学刘彩英

“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才靠教育。”江泽民主席这一精辟论述,阐明了培养创新人才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关键,也是现代教育

一、转变教学导入方式,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创新提供条件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出发点,一个高质量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进而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导入新课时若能设计一个问题的情境,则可先声夺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可设计这样的导入方式:有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如图(1)的两块(投影显示)

如果到玻璃店去照样配一块,要不要把两块都带去?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带一块去,有的说带两块去,最后教师说:其实只要带一块去就行了,那么是带“I”去呢?还是带“n”去呢?同学们学完这节课就明白了。这样的导入方式,使课堂教学耳目一新,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条件。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意识的“起步器”,而车富的想象力是创新意识思维的“设计师”。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突破固有的解题方法,通过观察寻求更优的独创的解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在一堂数学课上教师出了一道加法题:7+7+7+4+7+7+7=?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道题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写出解法,大部分同学能列出算式6*7+4进行求解,这时教师再次让学生观察算式,看有没有别的解法,其中有一位学生指出7*7-3的方法这位学生的思维就具有创新意识,他通过敏锐的观察“看见”了一个实际并不存在的“7”,从而得出了7*7-3的新奇的解法。想象与观察常常是密不可分的,深入观察大胆想象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图(a)MN是

形外的任意一条直线,A,B,C,D到直线MN的距离分别为

<证明过程略>

诱发学生想象下面问题

想象l:若顶点B在直线MN一侧,A,C,D在直线MN另一侧,面的结论是否成立?如图(b)

想象2:若B,C在直线MN一侧,A,D在直线MN另一侧,结论又如何?如图(C)

(答案略)

在教学过程中,若教师经常这样引导学生大胆地想象,那么学生的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从而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到培养,例:在讲解“三角形中位线时,让学生拿到准备好的三角形纸板,用圆规,直尺分别取任意两边的中点,连结这两个中点,指出这条线段就是三角形的中位线,再让学生拿出剪刀,沿中位线剪成两部分,并问这两部分能拼成怎样的一个特殊四边形?指导学生边动手操作边相互议论,当学生得出是平行四边形后继续引导学生观察、测量,从位置和数量上看,三角形中位线与三角形的第三边有何种关系?经过这一过程,使学生很自然得到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主动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探究新知识的本领,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四、注意逆向思维的培养,提倡反思

要完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素质的任务,数学教学必须重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这个全过程既包括解完一个问题后的延续过程反思的一面,同时还包含着能否利用逆向思维来分析思考同一问题的另一面,这样的教学活动既可使学生从反思中检验了解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同时可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及深广度。

五、鼓励求异,培养创新意识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前程,它具有独创性、多创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学生在做题时要鼓励学生,不满足一种的解法,尽可能地做到一题多解,并从中找出最简便、最合适的一种解法,这样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121数学结合数学教学谈思维能力的培养

河北平山回舍中学杨林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师在这方面应该比其他教师更追求深度和广度。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当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一项重要职责。

一、激发学生兴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激发学生兴趣的基本方法首先是讲课从方式到内容要推陈出新,其次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你的课堂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有兴趣的学习才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维,锲而不舍,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世界上凡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无不对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具有浓厚的兴趣。数学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抽象是教学的显著特征。因此在教学中不能照本宜科,否则,学生社会感到枯燥乏味,就难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思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创设情景从方式到内容推陈出新,使每个学生每节课能学习到鲜活的数学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许多有成绩的数学教师,深知这一点,并且把这点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他们总是创造条件,提供舞台,让每个学生,尤其是学习基础差的学生,都能在他们的课堂上获得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享受到成功的心理喜悦,从而逐步形成“成功一动力一再成功”的良性循环。他们最大的技巧就是能抓住真心实意表扬和鼓励学生的时机。当学生的思维具有独创性时,当学生的思维别具一格时,当学生的思维不同于通法时,他们都会及时的,惊喜的,真心诚意的鼓励他们,表扬他们,精心呵护

如何实施数学素质教育

如何实施数学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数学中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转变旧的教育观念。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明确教育的目的最大限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明确参人才的需要是多方面、多规格、多层次的。教育的成败就在于能否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每门学科都可凭借自身的特点成为适于素质教育的教程。数学是一门集逻辑性、联系性、辩证性于一体的完备性学科,它从概念到结论从公式到定理一环扣一环,自始至终都是有机地逻辑地联系着。所以在数学中应经常强调这种奇妙联系,通过潜移默化使学生形成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用全面联系的目光乍看问题的能力。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取得尽可能大的结果,而首先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学习怎样发展自己,以及离校后继结续发展。”这句话启迪我们,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必须重视让学生掌握获承知识的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多,例如怎样进行课前预习,课上听讲,完成作业,课后复习课外自学的方法等等,做到既不增加课业负担,又能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实现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的改革课堂教学的突破口。这一观点已成为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共识。在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深钻细研教材,精通教材,每节课都要结合教材内容特点,找出明确的素质教育目标,制度出切实可行的落实目标的措施并在教学中实施,还必须遵循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为主体的训练为主线这一教学原则。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目光确定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方面: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力方面:能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合出三张完全一样的纸条,拿出其中一张,把它平均分成2份。把其中一份涂色,有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再拿出第二张纸条用折线方法把它分成千份,把其中2份涂上色,并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拿出第三张红条把它折成6份,把其中3份涂上色,并用分数表示。然后提出以下思考题①这几个分数有什么不同;分母变了,分数大小怎样?②1/2怎样才能转化成2/4和3/6从转化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③2/4和3/6怎样才能转化成1/2从转化过程中你以发现了什么?④从以上发现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这样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可以轻而易举地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堂课就体现了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交往,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要发展学生思维,锻炼操作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在整个讲授过程中,从学生,教条才的实际出发,积极引导,不断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获取新知,同时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在讲授完毕后注意练习设计具有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趣味性,编排上不搞大量的机械式重复练习,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其次,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未来的教育不只是单纯化的传授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所以教师的知识应掌握比一桶水多得多知识。教师只有多渠道,多层次不断地提高自己,充实自己。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新的知识面。和能够充分挖掘并合理运用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艺术水平,实现小学数学的素质教育。 中学数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中学素质教育的必修科目。中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部题: 一、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习惯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罗小丽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罗小丽 【摘要】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数学素质、数学品质是教育研究的课题之一。注重数学精神的养成和提高,重视应用能力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素质教育智能数学品质 一、数学素质及意义 数学素质是在人的先天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与能力的总称,它包 含三个方面的意义: 它不是生来具有的,是通过数学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即数学素质是教 化的结果,是可以培养、造就和提高的;数学素质是数学内化和升华的结果,单纯具有数学 知识不等于具备一定的数学素质,只是在数学素质形成或提高的基础上,才能使数学素质的 养成和提高有了保证;数学素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由于它是知识积淀内化的结果,因而它具有理性特征;同时它又是潜在的,是通过实践再现的。因此,数学素质影响和左右 着人们对待外界的理性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可将数学素质概括为人对自然,对社会的 理性态度,即数学品质。 二、数学素质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数学素质教育,就是一种更加注重数学精神的养成和提高,重视应用能力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即更加重视学生“做数学”的教育理念,中学教学主要是打好数学基础,初步掌握数学的语言 和工具,学会一种理性的思维模式,培育一种数学审美情操。 1、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 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由此可以看出, 加强实践环节显得至关重要。例如平面的概念,它是平滑无限延伸的面,是由无数个点线组 成的图形,它即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又是很抽象的一个数学概念,让学生接受起来有点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中,我从生活实践提炼出“可视”的东西,以利于学生接受。比如 一张纸,平放在桌上,它就说明了平面的一个“面”字,进一步看较大的桌面,纸贴在桌面上,桌面大,把纸也包含在里面,解释平面的延展性,平面是无限延展的,不可比较大小的,从 而再讲平面的表示手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再比如说,数学归纳法是用两步法来完成判断与自然数有关的归纳猜想命题的正确与否,把 这两个步骤比喻为攀登无数级台阶的过程,完成第一步,表明我们登上第一级台阶,完成第 二步,表明我们有能力从任意一级台阶登上更高一级台阶,只有这两步都完成了,才能完成 登台阶的工作。对归纳过渡的证明技巧,依据题型,进行全面分析、小结,这样通过比喻、 演示实践、直观教学,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有血有肉,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观察、归纳的能力,而且还提高了学生数学的智能素质。 2、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 数学教学就是要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文 化素质之目的。 在教学中应体现四个特点:一要面向全体学生,备课讲课既要有统一的要求,又要从学生的 实际出发,区别对待,抓好两头,使尖子生学有专长,后进生能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让全 体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都得到发展。二要着力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把重点转移到发展 和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上,以及对学生的自学、观察、思维、记忆、表达、研究和组织能力

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罗周鸿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共识。所谓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和提高全体公民的基本素质为最终目的的教育。而小学的素质教育是指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培养和提高儿童各方面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文化(包括思想品德)的传播为宗旨,以心理品质培养为中介,以身体素质训练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其最终目标是造就具有良好素质的合格公民。①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我国公民应具备的的文化素养之一。因此,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直接影响人的文化素质、思维品质、思想品德、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形成。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智育轻德育、重讲解轻学习、重课内轻课外、重“学会”轻“会学”的现象,束缚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意识的培养。要克服这些不良倾向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着眼素质、加强基础、培养智能、重视德育、发展个性,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为此,本文试就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谈几点个人浅见,就教于专家和同行。 一、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一大本质特征。 提高民族素质,必须从培养每一个人的素质入手,因为每一个人的素质是民族素质的基础,民族素质是每一个人素质的融合和升华。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去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认为,要使教学能促进全体学生的最大发展,以下两大教学措施不可缺少。 1.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 首先,要相信所有智力正常的儿童都能学好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经验表明:数学成绩不佳儿童中的绝大多数都不是由于自身的智力因素造成的,主要是由于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和教学条件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把差生形成的原因完全归结为智力上的原因,更不能将差生和“弱智”简单地划等号。对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树立起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是搞好面向全体学生的根本保证。 其次,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每个儿童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影响在事实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的结果必然要反映为他们在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气质和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方面的个别差异。显然,一个地区、一所学校、一个班的学生在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上不可能整齐划一。对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承认这种客观差异,并以此为依据去有针对性地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2.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浅谈初中数学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素质教育论文 澄迈三中何永富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目的,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学生为宗旨。素质教育改革下的数学教学已不再仅仅关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而更加注重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把素质教育渗透于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教师应根据初中数学的教学规律对教学不断总结思考、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一、优化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多设计趣味性较强、与生活接近的内容。课改下的新教材非常注重新的知识来源,知识更趋于直观、有趣,使学生入门便能产生兴趣,这

样学生思维随兴趣应用而生,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如在一些复习题中列出各种银行标志找出属于对称图形的有哪些,既可以掌握一些数学内容,也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在新课改下进一步研究新教材,认真探求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心理特征,科学地驾驶课堂,真正地落实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预习、复习、课后作业也注意让学生多观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优化的教学内容与表现形式提高了学生兴趣,给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题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身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

数学与素质教育

数学与素质教育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综合素质的竞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面向新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时代要求.近年来,素质教育已成为热门话题,人们研究的重点是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怎样通过学科教育进行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数学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联系进行研究,探讨在数学教育中怎样进行素质教育. 1 数学与素质教育的涵义 1.1 数学的涵义 数学.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空间形式及数量关系的学科,它的突出特点是:理论的抽象性、结论的确定性和应用的广泛性.)8](1[P 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具有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代替的特殊功能. 数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最显著的特性是其理论的抽象性,这一特性,一方面构成了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与障碍,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它优于其它学科的思维训练价值.数学学习的本质是一种思维活动,实践证明,通过这种艰深的思维活动,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智能素质和心理素质均能显著提高. 1.2 素质及素质教育的涵义 素质.素质是指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或教育和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这个结构包括政治的、知识的、身体的、心理的品质及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2](2[P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的,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应试教育是以考试得分为手段,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而素质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获得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的教育.它是以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和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2](2[P 2 数学教育中素质教育的体现 2.1 数学教育中的德育 利用我国数学史上有关的辉煌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例如: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应用负数的国家.早在两千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有了以卖出粮食的数目为正,买入粮食的数目为负的思想,这些思想西方要迟于中国八九百年才出现. 又如:我国是最早提出并证明《勾股定理》的国家.公元前一世纪的《周髀算经》一书记载了公元前1100多年西周时周公和商高的一段话,在对话中商高提出了勾股定理的内容,所以勾股定理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与整个普通教育一样偏离了素质教育 的轨道,因而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停留在低层次上,削弱了数学素质的人的综合素质中所占的 成分,因此数学教学的任务不仅不数学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增养,也同样担负着提高学生整 体素质的任务。 一、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基本数学学科的基本特点,数学教学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 提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数学是学生发展不可缺少的必要准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程度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数 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范围和内容正在发展着深刻地变化,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教育改革中,如何使数学教育的内容更适合未来人才素质的要求,是一个应当引起人 们重视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数学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的重要学科 数学高度的抽象性的严谨的逻辑性,决定了数学这门学科在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方 面有着特殊的作用,以往的数学教学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还应该进一步研究数学教学能力培养的问题,制定出具体的、可扣作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 3、数学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现在社会信息的快速增长,科技的高速发展,竞争的日益加剧,要求培养出的学生不仅有扎 实的文化基础,而且还有敏锐的思考力、强烈的求知欲、广泛的适应力和顽强的意志力,这 些良好的必理品质要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教育,而数学无疑是培养学生这些心理品质的 最好学科之一,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可以学会许 多重要的思考方法。 二、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 1、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应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显要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 全面发展,由于数学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晶,是无数劳动者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以在学生 接受科学家特别是我国科学家在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的过程中,吸取其科学献身精神,增强 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要利用数字美、图形美、符号美、科学美、奇号美以培养学生的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科学美,要使学生在学习解题时,学会冷静、沉着、严谨的处事品格,形成独立创新意识。 2、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要把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构成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综合能力是 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本质的要素,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 (1)要改革数基础知识的教学,过去的应试教育导致的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 机械识记,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素质教育应加强数学概念和数学命题 的教学,注重要领形成过程和定理、公式的推理过程,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与问题解

数学素质与数学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与数学素质教育 2007年11月4日来源:网友供稿作者:未知字体:[大中小] 一、数学素质的涵义与特征 素质是指人的自身所存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特征及其结构,是决定其主体活动功能、状况及质量的基本因素。数学作为一种客观抽象出来的自然科学,属于社会素质的范畴。人的数学素质是人的数学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双重体现,按照当前数学教育界比较一致的公论,数学素质大致涵义有以下四个表现特征。 1.数学意识。即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的数感,进而达到用数理逻辑的观点来科学地看待世界,人的数学意识的高低强弱无时无刻不反映出来。如数学教育家马明在观看电视转播的世界杯排球比赛时,从场地工作人员擦地一事想到,如果用一米宽的拖布把整个场地拖一次至少要走多长路程的问题,并用化归法原理把所走的路程(长度)转化成了场地面积来计算,这是一般人很少注意或不屑一顾的事,却是数学家运用数学的良好机会。足见一个高素质的数学工作者具备不失时机地应用数学的意识。 2.数学语言。数学语言作为一种科学语言,它是数学的载体,具有通用、简捷、准确的数学语言是人类共同交流的工具之一。 3.数学技能。数学的作图、心算、口算、笔算、器算是数学最基本的技能,而把现实的生产、生活、流通宜至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达到问题解决,形成数学建模的技能,这是数学的创造,在数学技能解释、判断自然或社会现象及预测未来的同时也发展与创造数学本身。众所周知的欧洲十七世纪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无解的结论就引出了一个新的数学分支——图论。 4.数学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抽象、概括、归纳与推理等形式化的思维以及直觉、猜想、想象等非形式化的思维,都是数学思维方法、方式与策略的重要体现,数学直觉思维、数学逻辑思维、数学辩证思维都是人的高级思维形式。

数学教育论文范文初中数学素质教育论文

数学教育论文范文初中数学素质教育论文 如何让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受到创造素质的教育 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于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即在全面实施教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中小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个性的问题。我们要正确认识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关键词:数学;教学;素质;兴趣 过去教育由于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未能充分发挥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方面的作用,这种以应试为主的教育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数学教育改革,应把现在所提出的学生几大能力的培养提高到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度上来认识,用以指导数学教学实践。我们广大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教育的阵地,要更新观念,不断改进方法,使学生受到创造素质的教育,为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作贡献。本文就数学创造教育在当前应当确立和强化的几种观念,作些探讨。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的一环,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的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作为数学老师应努力使学生热爱数学,才能对学习有兴趣,只要有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好奇心对知识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对于理论性强的数学学科,学生的好奇心对知识的学习掌握具有不可小视的作用。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又不断创造条件和机会满足这种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好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完成教学任务。 二、和谐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该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三、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数学的素质教育思考论文

数学的素质教育思考论文 数学的素质教育思考随着“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形成的一套传统、滞后的教育教学模式显然已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优化滞后的数学教学方法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自从夸美纽斯创造班级授课制以来,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一直成为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其表现形式就是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它的弊端在于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实,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也是一个情感的交流过程。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由于初中学生年龄特点,既有小学生活泼好动、充满好奇的特点,也有渴望走向成熟的特征,因此要善于抓住积极因素,鼓励学生大胆设疑、探索,使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充满喜悦,学习的需要得以实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给学生以充分自主的权力,创设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对教学目的、目标、重点、难点等教学内容把握得十分准确,同时对时间的把握也应十分严格,切忌教

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在教学过程中,从数量上说,教师要少讲;从质量上说,教师要精讲;从内容上说,学生易懂的坚决不讲。整个教学活动,教师既要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也要注意给学生以想、说、练的机会。优化教学方式,主要是指应克服以下几个传统的教学“误区”: 1、重内容的讲解,轻教材的运用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不少教师将教材仅仅当成学生的习题集,致使学生不会阅读课本。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学生听得懂、学得会,而应使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会学”。实际上,教科书通过正文和例题,并结合使用图表,加强了对教学内容、特点、要求的分析。会使用教材的学生,往往在认识上更深入一层,自己能逐步掌握分析推理的方法。同时,教科书还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探索一题多解(证)和一题多用。 2、重结果,轻过程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应当注意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更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展示。在原有的“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不少教师认为,学好数学就是要将概念、定理、公式记熟。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好素质教育的基本实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好素质教育的基本实施 发表时间:2014-03-13T09:24:07.780Z 来源:《未来教育家》2014年第1期供稿作者:李贞弟 [导读] 长期以来,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及“唯分数”的影响 河北省临城县东镇学区李贞弟 054300 【摘要】:素质教育的内涵是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素质教育绝不仅仅是搞一些热热闹闹的活动,还必须扎扎实实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教育思想、分类指导、 一、转变教育思想,坚持教书育人。 长期以来,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及“唯分数”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只重视解题结果的教学,忽视思维过程的训练;只采劝满堂灌“的教法,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把教学的着眼点转移到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的素质教育上来,就必须转变教育思想,破除陈旧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弊端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从而自觉地从”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并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坚持教书育人,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之中。 通过数学的实际应用,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小学数学教材中,不少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和工作都有密切联系,教学中让学生认识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数学教学的严格训练,进行学习素质教育。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克服困难的性格,是社会主义公民的良好素质之一,需要从小培养。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书写规范整洁、严格认真细致,自觉检验修正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勤于思考、不怕困难、敢于竞争的精神。 通过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探索新知,经历“感性——理性——应用”的学习过程,意会人类认识的发展辩证过程;让学生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体会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引导学生沟通数学知识,认识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让学生在比较分析的认识活动中,感知矛盾的对立统一思想。 另外,还可以通过数学的一些数据、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数学教师的为人师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 二、优化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式。 优化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实施素质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优化教学方法,就是要变“注入式”为“启发式”。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早就强调:要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可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注入式”,往往不顾学生的知识基储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死记硬背定义、法则,进行大量机械性重复练习。这种教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启发式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求新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1)要突出学习兴趣的激发。启发式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学过程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数学学科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引起兴趣。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复习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教师设问:看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是不是也看这个数的末位数字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检验后予以否定,教师再设问: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除了计算外,还有没有其它方法呢? 接着师生比一比,看准能很迅速地判断任意一个自然数能否被3整除。比赛结果,总是老师获胜。这时学生急于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判断的,为什么这样快,于是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此时,学习兴趣高,教学效果好。 (2)要注意思维能力的培养。当今时代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向前发展的时代,不仅要求每个公民具有广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根高的智慧和才能。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双基的训练,而且要把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在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认识,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指导,突出思维品质的训练。 第一,要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不足,缺乏经验,思维的特点是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抽象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形象作支撑。所以要遵循学生思维特点,创设情境,运用各种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经历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促使认识内化。而观察操作是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重要手段。例如教学长方体面、棱、顶点的认识,可让学生准备土豆一个,小刀一把,师生一起切土豆:A、先直着向下切一刀,把土豆分成两块,让学生摸一摸其中一块的面;B、切面朝下,再直着向下切一刀,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两个切面相交形成了一条线,这就是棱;C、最后横着向下切一刀,让学生再观察发现,三个切面相交形成三条棱,这三条棱又相交成了一个点,这就是顶点。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感知,对面、棱、顶点的概念已有初步体验,其感性认识已很丰富,再认识长方体面、棱、顶点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二,要指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小学数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是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比较知识的异同点,将知识进行分类,形成知识系统;分析与综合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基本的思维方法,特点是在解应用题中要经常用到;抽象与概括是思维过程的核心、数学学习最终目标。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可先让学生对下面式子进行比较,分成两大类:①2+2+2②5+5+5+5+5③3+5+6④8+8⑤4+4+9③3+3+3+3+3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发现:①②④⑥每个式子的加数都相同,最后抽象概括得出乘法的概念。 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中,也形成了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第三,要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的核心是思维品质。思维品质的优劣是衡量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加强审题分析,训练思维的逻辑性;突出变式练习,训练思维的深刻性;注重同题多解,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三、坚持因材施教,实行分类指导。 由于人的遗传因素、生理条件以及环境、教育等影响,学生的生理、心理结构、接受能力和发展状况有所差别,再加之社会对各方面的人才要求也不尽相同。 因此,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因人而异。事实上,义务教育新大纲已在这方面有所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

数学素质与数学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与数学素质教育 一、数学素质的涵义与特征素质是指人的自身所存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特征及其结构,是决定其主体活动功能、状况及质量的基本因素。数学作为一种客观抽象出来的自然科学,属于社会素质的范畴。人的数学素质是人的数学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双重体现,按照当前数学教育界比较一致的公论,数学素质大致涵义有以下四个表现特征。1.数学意识。即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的数感,进而达到用数理逻辑的观点来科学地看待世界,人的数学意识的高低强弱无时无刻不反映出来。如数学教育家马明在观看电视转播的世界杯排球比赛时,从场地工作人员擦地一事想到,如果用一米宽的拖布把整个场地拖一次至少要走多长路程的问题,并用化归法原理把所走的路程转化成了场地面积来计算,这是一般人很少注意或不屑一顾的事,却是数学家运用数学的良好机会。足见一个高素质的数学工作者具备不失时机地应用数学的意识。2.数学语言。数学语言作为一种科学语言,它是数学的载体,具有通用、简捷、准确的数学语言是人类共同交流的工具之一。3.数学技能。数学的作图、心算、口算、笔算、器算是数学最基本的技能,而把现实的生产、生活、流通宜至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达到问题解决,形成数学建模的技能,这是数学的创造,在数学技能解释、判断自然或社会现象及预测未来的同时也发展与创造数学本身。众所周知的欧洲十七世纪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无解的结论就引出了一个新的数学分支——图论。4.数学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抽象、概括、归纳与推理等形式化的思维以及直觉、猜想、想象等非形式化的思维,都是数学思维方法、方式与策略的重要体现,数学直觉思维、数学逻辑思维、数学辩证思维都是人的高级思维形式。综上所述,数学意识是数学素质的基本表象,数学技能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综合应用,数学思维与数学语言存在于数学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之中。数学素质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常常是潜在的,而不是急功尽利的,数学素质具有社会性、独特性和发展性。时至今日,数学的知识和技术有逐步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需要的一种通用技术的趋势,这是因为现代社会生活是高度社会化的,而高度社会化的一个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就是定量化和定量思维,定量化和定量思维的基本语言和工具就是数学。由此可见,未来人的数学素质将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二、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与整个普通教育一样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因而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停留在低层次上,削弱了数学索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所占的成

浅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摘要: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媒介,而教育将知识、教材 与学生进行完美整合,教育使学生的认知观更加完整。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的重中之重就是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体现开放性、具有时代精神的教育思想,着眼于开发儿童的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新一代的整体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它渗透在每科教学中,而数学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 关键词:数学课堂素质教育浅谈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孩子的学习成长也是一个家庭中最为关心的问题。我在多年教育的一线工作,对于在孩子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十分关注,通过认真总结,发现有一个问题在每一届的学生中都会出现,那就是“马虎”。在有些老师和家长看来,孩子粗心大意、做题马虎,而且多次训诫教导都不能有效解决,就把这个原因推卸给了孩子的天资上面,便一笔带过,口头提醒了事。我通过对大量的学生错题进行查阅和信息后认为,这种问题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如果从这些方面入手,将能有效提升孩子的学习,养成认真的学习习惯,培养出科学严谨的基本素质。现将我的总结归纳如下: 一、存在问题及现状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严谨的自然科学,也是一种有效的工具。在对其合理利用和学习的时候,不但需要注重趣味性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和使用数学需要什么样的态度。由于学生思想上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视程度不高,所以存在了以下问题:一是字迹太过于潦草。在学习生活中,一部分学生在书写的时候求速、求快,以完成任务为目的,6写的像0,而7和1写作出来十分雷同;二是准备工作不充分。基本的文具如铅笔、橡皮都没有准备或者准备缺失,导致写的时候卷面不整洁,甚至学生自己都看不懂自己写的是什么;三是计算过程不严谨。有的学生对于题目全部采用口算,过于自信,计算之后也不检验,只重视结果的正确与否,而忽视对计算过程的强化学习。 这几年,我一直负责我校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发现这是广泛存在且比较严重的问题,我采取了针对性的观察措施,发现有这些行为的学生,都属于大家眼里“比较聪明”但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类型。于是,我整理了学生容易出错的一些题型,对班里的27名学生 做了一次当堂小测试,深入调查研究这些问题,据统计:所有题目全对的有2人;由于计算习惯不好而导致出错的共有20人;由于抄写出错的共有3人;由于方法不熟练导致错误的 共有2人。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导致学生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处在学生自身学习素质上。 二、处理方法 1.加强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我认为,导致学生计算能力不足的原因,笼统来看,抛开智力因素,多是由于“马虎”,但是如果更深层次地去探寻原因,就是学生对于“马虎”的 自我原谅和开导和家长对于学生的不忍批评或不懂批评而给学生的台阶。所以,首先不能把“马虎”作为理由,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我经过分析制定了三项措施,来改善这个问题。一是让学生把错题类型、内容和分值进行统计和整理;二是引导学生自我反省与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三是把同类错误放在一起比较,要求学生养成举一反三的能力,深刻认识到错误的共同点。通过这些措施,学生们意识到所谓“马虎”究竟是怎么回事,什么算“马虎”,做到 了什么就不“马虎”。从思想层面端正了学习态度,也就找到了学习方法。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深度落实,则需要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老师首先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以身作则;其次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查找原因,制定有效的针对措施,宽严相济,从思想层面来引导学生养成扎实严谨的学习态度。

小学数学中的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中的素质教育 现行小学低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富于趣味、可读性强,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课本中插图的教育功能,提高教学质量,下面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利用插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之一。刚入学的儿童虽然已会看图,但观察时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往往只注意插图中较明显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观察也比较肤浅。在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有序、有目的的观察能力。 如在教学第一册准备课的“开学图”时,可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个插图所表达的意思。然后,再让学生按图中人物的年龄、性别、活动情景和不同的景物进行分类观察,渗透分类思想。 在以上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提问:图中有几个学生?几个老师?几个男生?几个女生?几个人?几棵树?……引导学生通过数数,渗透自然数的概念,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学生通过看看、数数、想想,有目的地观察画面,感知事物的数量特征,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二、利用插图直观形象的特点,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数学概念是对事物数、形特征的高度抽象和概括。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对抽象概念的认识大都是在对具体事物的操作和直观图形的观察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的。 如在教学“基数”和“序数”概念时,教材在认识数“4”时安排了“乘客排队上公共汽车”的插图。教学时可结合插图进行提问:“共有几个乘客在上公共汽车?谁排在第一?小朋友排在第几?”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数在表示数量多少和先后顺序时所代表的“基数”和“序数”这两种不同的含义。“0”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 单凭语言讲解很难使小学生建立起“0”的概念。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对一组插图的观察比较进行教学:插图中第一个集合圈里有2只杯子,就用数“2”表示;第二个集合圈里有1只杯子,就用数“1”表示;第三个集合圈里一只杯子也没有,就用“0”表示。虽然不要求学生说出“0”是空集的基数,但通过对插图的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到“0”这一概念所代表的实际意义。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正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教材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绘制出实物图、线段图,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摘要:在新课改中,体现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那么,在数学教学 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本文对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 了阐述,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造能力素质教育 近年来,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正在逐步深入 人心,教育者应常常深思我们的学生必须具备什么素质以应对未来。什么是素质 教育呢?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品德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和专业美感素质。素 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在于不断超越自我,超越某 个群体,乃至超越人类的现有认识水平。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这种思想是 在人的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对人的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已达到提高整个民族的道 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充分发挥教育 的功能,提高学生素质呢?本文准备从两个方面来谈谈。 一、如何进行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1、培养创新意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从思维活动的全过程来看,创新能力作为一种复杂的、高层次的智慧活动,它需要发散思维与复合思维的共同参与, 需要分析思维与顿悟思维的协调配合,需要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相互协调。此外,它还离不开奔放的想象力,少不了对自身思维过程的了解、监控与调整等认 知能力的参与。因此,教育要使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 自己的思维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 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2、激发创造动机。传统的教育方法呆板,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理解、识记一个又一个知识点,学习被动,死记硬背,缺乏学习兴趣。实施创新教育必然会 改变这种状况,创新教育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创新活动是 一种自觉的活动,学生可以多侧面、多角度地运用发散思维去分析和认识问题, 大胆地运用自己的直觉和想象力去体验、去猜测,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 去寻找每一个可能的答案。要让学生真正有思考的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 3、培养创造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法的研究,更要重视学法的探究。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在平时的备课中,首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情况设计教法,课堂上通过教师有目 的的示范引导,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学习方法。即使是对一道例题或一个定理的 讲解,教师都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经历一段“发散思维”的过程,使其思维得到多 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养成辩证思维的习惯。课堂教学的重点不在于追求“标准答案”,而是要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使之养成善于寻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最佳方法的习惯。总之,教师要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关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重视数学思想。基础知识是进行创造的基础,因此,要培养创造力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熟”、运用“活”。数学是研究数量、 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 和广泛的适用性。从教材的构成体系来看,整个中小学数学教材所涉及的数学知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也成为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探索与思 考的具体问题。数学教育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具有它本身的特点,只要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 主体位置,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就一定可以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积极成才。下面笔者就结合多年从事数学教育的经验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一、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数学教育之中,让德育重放异彩 《义务教育教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结合数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文化素质的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现行义务教育教材中,有涉及到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内容,我们要有意识地去挖掘,在讲授 有关知识的同时,适当介绍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编拟既联系实际又有思想性的问题,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政策的 正确性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等有关内容,使学生潜移默化地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 的思想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激发他们为四化建设、为祖国繁荣昌盛而献身的精神。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主要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是物质的观点、对立统一 的观点、运动变化的观点、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观点的教育。中学数学本身就蕴含着丰富 的对立统一、量变质变、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等辩证唯物主义因素。在教学中, 如果能注意挖掘这些因素,自觉地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观点阐述教学内容,就能更深刻地让 学生领悟数学的内在联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又利于 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逐渐形成共产主义世界观奠定基础。 3.学生良好行为的教育。学生的良好行为主要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教 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 行为方式,包括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等,并把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转化为他们的习惯,终身受用。所以 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也是数学教学工作中的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目标。 4.加强数学审美的素质教育。美能使人兴趣盎然,诱发强烈的求知渴望。数学是一种科学美,集中表现为简洁美、相似美、和谐美(统一美)、奇异美等方面。加强审美教育,既可提高 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个人综合素质,又可以改变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枯燥乏味,并激发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发掘蕴含于数学中美的因素,多方面、多层次地让学生感受数 学美、自觉接受美的薰陶与教育。 二、注重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心理品质教育,则会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 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1.教会学生数学思想方法。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总称。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 与方法形成规律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手段 和工具。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算真正掌握了数学。因 而数学思想方法也应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现行教材中蕴含了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时,我们应挖掘出数学基础知识所反应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数学思想和 教学方法的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 2.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是思维的体现,从这一角度讲,数学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思维的手段,我们应充分利用数学的这种功能,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我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