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方史学史期末简答题

西方史学史期末简答题

西方史学史期末简答题
西方史学史期末简答题

1.古代希腊史学产生的原因:

2.希罗多德贡献(史学思想)

3.俢昔底德史学思想:

4.比较希罗多德和俢昔底德治史观:

5.比较希罗多德与司马迁的相似之处:

6.波里比阿史学成就:

7.西方古典史学的传统

8.中世纪史学的历史地位

9.浪漫主义史学思想

10.理性主义史学(18世纪):特点:

11.客观主义史学:

12.伏尔泰的史学思想

13.历史哲学:

14.百科全书派史学贡献:

15.罗马史学的共性:

16.评述塔西佗的史学成就:

17.评述希罗多德的史学思想

18.19世纪为什么被称为“历史学的世纪”

19.康德是怎样论述历史发展的,试以康德《世界公民视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译文为例加以说明。如何评价:

20.浅析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21.20世纪妇女史的研究重点有哪些?

22.为何称希罗多德是“史学之父”?

23.普罗科匹厄斯有什么作品传世?

24.李维对史学研究的贡献体现在何处?

25.7.P55塔西陀为何被称为是“暴露史学大师”?

26.. 查士丁尼有什么代表作?

27.扼要介绍康尼娜及其作品。

28.为什么说“历史是过去与现在的对话”?

29.19世纪与20世纪西方史学的特征分别是什么?

30.20世纪西方史学的特征:

31.西方现当代史学的共同趋势与特征:

32.谈谈你对“历史是时代火车头”的理解。

33.当今西方社会为何将历史学称为是“受人追捧的园艺学(公共史学)”?

34.评特纳。

35.P110评马基雅维里对欧洲近代史学的贡献。

36.为什么说卡尔《历史是什么?》一书问世,成为历史学著述演变的分水岭?

37..请你介绍一下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史学的总情况

38..简述近代美国史学中特纳边疆理论的主要观点

39.简述法国年鉴学派的史学成就

40.请你介绍一下古希腊和罗马史学的情况

41.简述近代理性主义史学

42.实证主义史学的成果

43.简述当代西方新史学的主要流派。

44.请你介绍一下西方中世纪史学的总情况?

45.简述近代实证主义

46.. 简述当代新社会史学派的主要共性特征

47.试分析新社会史学派。

48.请你论述近代客观主义史学。

49..论述当代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及其一般化特征。

50.分析斯宾格勒与汤因比文化形态学的共同特征

古代希腊史学产生的原因:1、文化背景:从外部来说是受东方文化的影响(埃及和巴比伦文明);从内部来说,是受古希腊哲学的影响(唯物主义的哲学传统与史学的发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2、经济背景:国富民安,经济实力强大;3、政治上:民主政治繁荣;4、社会背景:公元5世纪中叶前后,古希腊出现新思想与旧传统的激烈抗衡,阿那克萨哥斯提出了物种论,从此希腊思想转向了由重自然到研究人事。5、传说和史话:史诗中包含着很多的史学因素,在历史学正式产生前,古希腊人是把史诗当作历史来看待的,最著名的是《荷马史诗》古希腊史学诞生在爱奥尼亚地区;6、地理环境:这是因为与希腊本土相比,此地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且居于欧亚大陆之间,扼东西交通之要塞,所以这里商业繁荣,手工业与航海业也很发达。

希罗多德贡献(史学思想):1、在西方史学上开创了一种编史传统--社会文化史;2、创立了一种编纂方法--历史叙述体;3、已经初步运用了历史批判方法,对史料进行鉴别、批判;4、治史视野宽广。评价:优点:希罗多德是西方历史学上的奠基人,在西方史学上开辟了一个新时代,开西方历史叙述体之先河,这种编史题材经过俢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得到了完善与发展,至今仍被西方史学界奉为正宗,成为编纂历史的通用体裁。他在东方历史学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注重去伪存真,比较各家一同,去除不可信的部分,最早采用历史批判的方法,从而为西方史学界的发展开创了新东西。希罗多德把历史的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相结合,从此希腊人及其后人懂得如何写作历史著作,并形成了希罗多德的风格:广采博收、文笔优美。缺点:1、在治史方面有着强烈的亲雅典的政治立场,尝试他在研究历史时不免偏袒一方,有时难免出现违背历史事实的现象;2、天命史观使得他的作品出现神示、梦兆、幻觉、占卜之类的东西,从而使作品的真实性大打折扣;3、希罗多德“史话家”的兴趣,使他热衷于逸闻趣事,从而客观上造成了他的作品枝节蔓生、结构庞杂、阅读困难。

俢昔底德史学思想:修昔底德是“政治史之父”,写成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史学特点:1、他提出了严格的史料批判原则和实施方法2、冷峻的客观主义精神3、.彻底的人本史观和进步史观(摒弃天人感应说.探讨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从经济关系上解释历史发展的原因.4、平实.简洁.生动和充满智慧的文字表述形式影响:求真和政治史的传统,标志着西方史学在希腊时代的最高成就,具有求真精神,开创了政治史的传统。但是不彻底,人本观念强,有时认为人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此书特点:1、结构严谨,各事件联系紧密,以时间顺序来写,以一场战争为中心,贯穿前后,彼此间有着严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2、文笔洗练,力求准确,结构严谨,求真务实;3、该书代撰演讲词,与叙事浑然一体,于是该书成为美妙的历史散文。治史缺陷:1、宣扬英雄史观,影响史学研究的方向性;2、在编纂史书时,记载方法不够准确,不能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

比较希罗多德和俢昔底德治史观:1、俢昔底德的著作以内容集中见长,专记政治历史,被称为“政治史之父”;而希罗多德的作品以内容宏富取胜,多研究社会文化现象,被称为“社会文化史之祖”;2、俢昔底德在史学思想、史学方法及政治史都比希罗多德进步;3、希罗多德在研究历史时追求博大宏伟与无所不包,不免使其研究有奇闻异事,而俢昔底德在研究历史时去除一切与记载战争无关的内容,荒诞的内容一扫而光;4、希罗多德有首创历史叙

述体之功,但不完善,枝蔓丛生,让他的叙述时常游离于主体之外,缺少一种和谐的整体之感;而俢昔底德的历史叙述更加完备,所叙历史紧扣主题;5、都具有历史批判精神,但希罗多德的批判精神不及俢昔底德。俢昔底德把历史唯物主义运用到文章中,俢昔底德否

定了天象与人事的联系,摒弃超自然因素的作用。6、希罗多德研究历史也有人本观念,且处于幼稚阶段,但俢昔底德把人本观念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比较希罗多德与司马迁的相似之处:1、都有论著问世,《历史》《史记》,史学内容相当丰富,都被称为“史学之父”;2、各自开创了编史体裁:历史叙述体和纪传体,都对西方和中国历代史学发生了

波里比阿史学成就:他写作了《通史》、《罗马史》,体现了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波里比阿的史学体现了古希腊史学的传统,发展了修昔底德的史学。特点:①.历史眼界的开阔,记载了一个辽阔的古代世界“历史学家的历史学家”②.一丝不苟的求真精神,抛弃一切个人的成见和党同伐异的情绪,以公正的态度,从大量的史集中得出正确的结论③.强调独立思考,不轻信别人的记载④.注重历史的因果联系,一是引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另一件是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⑤.强调历史的垂训作用。他的作品突破:①.历史意识改变②.世界概念扩大③.编撰方法进步。缺陷:缺乏文采、不生动。

西方古典史学的传统:1、西方古典史学核心求真探索精神,透过历史表象,探索社会历史发展规律;2、人文主义观念,以人为本;3、宽宏的历史眼光、观念;4、注重历史对现实的借鉴作用;5、重视史著的文字表述和史家的自身修养八、拜占庭史学:特点1、更多地继承了古典史学传统;2、史学研究受神学史官影响较少;3、拜占庭史学非常关心政治事件,与政治史密切结合;4、人文主义精神体现非常鲜明、浓厚;5、拜占庭史学观注历史的连续性

中世纪史学的历史地位:优点:1、中世纪史学扬弃了希罗多德、俢昔底德史学中的两种主导观念,人性的乐观主义观念,在历史发展中的永恒主题实质主义观念;2、中世纪史学是一场革命性的转折,是基督教思想对西方史学关于精神价值的思考;3、中世纪史学首次打破了古典史学的循环史观,第一次将历史理解为进步;4、中世纪史学尤其是基督教史学创造了一种普遍主义的历史即世界通史,在时间、空间范围上达到了最大限度;5、中世纪史学观注历史的连续性,从而使史学家们用历史分期的方式来研究历史。缺点:为了赞扬上帝,篡改历史,资料被篡改

浪漫主义史学思想:1、认为历史研究不仅仅有理性,而且更应该有个性及其独特魅力;2、认为历史研究应该更充分展示各国、各民族历史发展的具体特征,应该体现每个民族所固有的民族精神,注重研究民族史、国别史;3、强调历史现象的延续性和继承性;4、崇尚直觉和情感作用,重在对历史作具体描述,借以抒发历史学家个人情怀。

理性主义史学(18世纪):特点:1、继承与发扬了文艺复兴时代以来的人文主义史学传统,并将其推进了一个新水品;2、理性主义史学摒弃了虚妄的神学史观,反对将《圣经》中的故事视为信史;3、理性主义史学家公开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以历史研究为资产阶级服务为己任,坚决且现实;4、理性主义史学家从共同的人性出发,来探求社会历史变化的规律性、普遍性,历史变化的前进性和可预见性;5、理性主义史学家开拓了历史编纂学的新天地,力图将各个方面都列入历史研究之中,近代意义上的世界通史诞生。

客观主义史学:学术思想:兰克认为历史学的理想目的是评判过去、教导现在、利于未来,要用超然的态度研究历史,注重史料,特别是档案资料,内证与外证相结合的方法。优点:1、作为19世纪西方世界的时代产物,客观主义史学在融会了科学理性性的精神;2、客观主义史学运用的史学考证方法是对博学时代以来的史料考证方法的发展;3、内证法与外证法的结合为近现代史料考证提供了较好的模式;4、历史研究真实性应优先于文采,重视史料的考证辨伪,这种史料的科学性批判精神对历史学贡献很大;不足:1、兰克虽然强调历

史研究要如实直书,但他自己并没有做到;2、兰克虽然热衷于使用档案材料,但当时档案材料大多是官方文件,这是他的史学研究范围局限于政治史和外交史;3、客观主义史学认为历史研究的目的仅仅在于如实直书,而忘记了批判过去,教导现在,利于未来;4、客观主义史学称雄西方近一百年,不免自傲自大,排斥异己,最终成为20世纪新史学的对立面。伏尔泰的史学思想:《查理十二史》、《路易十四时代》、《论世界各国的风俗和精神》《彼得大帝统治时代的俄国史》、《路易十五时代》。贡献(史学思想):1、伏尔泰第一次打破了独霸西方两千多年的以政治军事史为主要内容的史学传统,为历史编纂学开辟了新天地。—将商业科学、文化史等内容渗透其中;2、他有力地批判了神学史观,使史学变成新兴资产阶级手中有力的思想武器;3、他敢于否定传统的世界史体系,开始把人类历史当成一个整体进行,综合与比较研究;4、他是理性主义是学派的奠基者,他把哲学引入史学研究,使历史学成为一门以事实为训的哲学,他认为历史学家的人物是用哲学思想来正确地阐明史实,从而具有更强的洞察力和对史料的批判能力。局限:1、不能避开理性主义史学的根本缺陷,过分强调理性;2、对自然神论又过分信仰,对中世纪史的蔑视;3、在史学研究中过分强调开明君主论—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历史哲学:代表:孔多塞《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詹巴蒂斯塔、维柯,意大利人《关于各民族共同性的新科学原则》,康德、德国人,《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康德的观念:1、历史是在运动中有规律的前行;2、历史不是由个人,而是由人类集体共同创造的;3、人类社会是在互相对抗中发展的,恶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4、历史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永久的和平,只有在竞争中发挥才智。

百科全书派史学贡献:1、史观与社会政治历史和唯物主义哲学密切相关;2、以人为本,更看重人性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3、狄德罗提出了“社会契约论”;4、百科全书派把改造社会的期望向往在杰出人物的身上,向往开明君主的出现。

3、年鉴学派评价。年鉴学派主要观点:提出总体史概念;提出长、中、短三时段说;提出结构史研究;重视史学理论。积极意义:1、冲破了实证史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创出一条历史研究新路子;2、研究方法上:把其他学科的方法引入历史研究领域,开阔了历史家的视野;3、研究课题上:开创富有新意的研究领域;

4、研究对象上:把历史恢复成普通人的历史,否定以往伟大人物的历史就是历史的观念。局限:(1)注重中古、近代史研究,对上古,现代研究甚少(2)过分忽略了政治史研究(3)缺乏理论研究

5.年鉴学派的目标、缺陷:1、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围墙,明确地提出了学科与学科间的交流,彼此间要加强联系,互通有无;2、他们坚决反对空谈,要求理论必须要与实例,具体研究结合;3、史学研究需要借鉴前人的研究;缺陷:1、把历史弄得支离破碎,所谓全面的历史只是一个万花筒;2、年鉴学派除了第三代外,都鄙视政治史,忽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3、重视社会结构的研究,但在研究中,往往只对结构做静态分析,而忽视了他们之间的联系和质的变化。

.罗马史学的共性:1、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三个代表人物的作品对罗马国家及罗马精神的赞扬(质朴、勇猛、爱国),李维的作品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塔西佗反对暴政的共和思想;

2、模仿借鉴、兼收并蓄、广采博收、拿来实用。罗马文明的特质:坚韧不拔而非深闰弱质,追求力量而非机智,理想是民族精神而非个人十七、评述李维的史学成就:李维编写了《建城以来史》,他是古罗马三大史家之一。史学思想及其在史学上的贡献:①.通史体例《建城以来史》共142卷,作者以时间顺序纵向延伸,把编年史与叙事结合起来,构成了一部宏大的通史著作。②.垂训思想,心怀天下.③.史料价值极高,是一部在时间上跨越古今的通史之作,尤其是它对罗马早期历史的研究更具参考价值。④.文笔优美,他叙事畅达.语言华美。局限:①.难以避免历史局限性,如“天命所归”的历史宿命论思想以及种种迷信观念。②.对于史料的考订与辨析,也较相疏缺漏。历史的治乱兴衰与人们的道德行为有关,在史料选

择上的疏漏。

评述塔西佗的史学成就: 塔西佗是古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著作甚丰,《日耳曼尼亚志》《历史》《编年史》。史学思想:①反对暴政,他的代表作《历史》《编年史》尤其体现了这种反对暴政的主题思想,他向往罗马共和国时期的自由思想。②.歌颂共和。在思想上,塔西佗倾向于共和时代的贵族专政,尤其向往这个制度下元老贵族的高贵地位和自由生活。③.痛恨暴君,他谴责帝王的昏庸与残暴,塔西佗的著作像一面镜子,照见了一切专制独裁者的丑恶嘴脸。局限性:①.对帝制的全盘否定②.军事知识极差,内容较为狭窄③.在说的事件发生的原因时局限于人的内心世界④.在史学价值论上,塔西佗强调历史的社会功能,认为历史的生命是恒久的。⑤.保持严肃史家实事求是的尊严,第一个提出客观主义治史原则,把曲折发展的罗马史学和拉丁史学推到高峰⑥.他把史学当作善恶扬善,警惕世人的有力武十评述希罗多德的史学思想:希罗多德的《历史》是西方史学上第一部历史著作,希罗多德被称之为“史学之父”,《历史》内容丰富,非常生动地叙述了西亚.北非以及希腊等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历史往事等。希罗多德通过留传下来的资料.口头或文字记载,自己的实地考察而编撰完成的。史学思想的特点:①.推崇雅典的民主政治②.天命观和人本精神并存影响:①.治史视野的宽广,对古希腊史学有开创性的建树,明确提出了治史的基本任务和目的,即记载和解释人类的活动,尤其是重大功业,说明他们的因果联系②.治史观念的变化:历史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人的历史活动受到难以把握的超自然力量的影响;另一方面,认识自己的主人,以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创造人类的历史。

19世纪为什么被称为“历史学的世纪”

1、这一时期的史学思想推陈出新,许多史学流派不断兴起。史学思想:历史主义思潮;德国人黑格尔对历史发展进程所作的辩证的论说;达尔文的历史进化论思想。史学流派:客观主义史学,实证主义史学等。

2、历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被人承认和重视,历史学家的社会地位相应的提高。历史课程的设置与教学,都被放到重要位置,史料的编撰与整理,档案文献的利用和保护,都取得显著成就。

3、随着历史学的专业化倾向不断加强,历史学家的组织和刊物日益增多。欧美各国普遍创办了历史学会与历史杂志,

4、与历史学关系密切的史料学十分发达

5、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科学的揭露了人类历史发展倡导客观规律,这是历史学发展进程中的一次巨大的革命。 1、布罗代尔的历史时段理论(1)、长时段。它以变化及其缓慢、时间跨度很大为基本特征。长时段历史对人类社会发展起长期决定性的作用;在这种“近乎静止”的历史时间段内,人们可以观察到人类历史演进的深刻的内在运动。(2)、中时段。它节奏较慢、周期变化为特征。中时段的历史波动跨越了短时段中的事件而包含了更长的时间长度,它构成了短时段中事件发生、发展的基础。(3)、短时段。它瞬息即变,一掠而过,指的是传统的历史学领域中的一些突发事件,如革命、战争等。这些“事件”转瞬即逝,在整个历史的进程中,只能起到极其微小的作用,这种时段的历史运动节奏是短促的、快速的。在布罗代尔看来,这样对更深地认识历史无济于事,所以历史学家的任务就是要转移研究方向,改变研究方法,去扫除“事件的尘埃”,分析历史的深层运动。

布罗代尔的三种历史时段论,犹如一座三层的大厦。第一层(基础部分)由被他称作结构的(诸如地里的、生态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心态的等)因素组成,成为“地理时间”;第二层次(中间部分)指影响人类生活的经济或人口变动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社会时间”;第三层次(最上层部分)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政治、军事与人物的活动,称为“事件时间”。布罗代尔的上述历史时间三分法,所强调的是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尤其是第一层次。他的三种历史时段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影响了法国整整一代历史学家,长时段理论是他对历史认识自我深化的结果,也是年鉴学派史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史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一种更新。

康德是怎样论述历史发展的,试以康德《世界公民视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译文为例加以说明。如何评价:

康德在这篇文章的命题四中说:“大自然使人类的全部秉赋得以发展的手段就是人类在社会中的对抗性,但仅以这种对抗性终将成为人类合法秩序的原因为限。”这里的对抗性一词我指的是人类的“非社会的社会性”也就是人类进入社会的倾向,而这一倾向又是和经常威胁着要分裂社会的贯穿始终的阻力结合在一起的。康德认为人具有一种要使自己社会化的倾向,然而他也具有一种强烈的要求自己单独化的倾向,因为他同时发现自己有着非社会的本性,想要按照自己的意思来摆布一切,并且因此之故就会处处遇到阻力,他凭他本身就可了解的那样在他那方面,他自己也是倾向于成为对别人的阻力的,可是正是这种阻力,才唤起了人类的全部能力,推动他去克服自己的懒惰倾向,并且由于虚荣心、权利欲、贪婪心的驱使,而要在他的同胞们——他既不能很好的容忍他,可又不能脱离他们——中间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于是就开始进入了由野蛮进入文化的真正的第一步。而文化本来就是人类的社会价值所在,于是人类全部的才智就逐渐地发展起来了,若是没有这种非社会的社会性,人类的全部才智就会在一种美满的和睦、安逸与互亲互爱的阿加底亚式的牧歌式四周生活之中永远被埋没他们的胚胎里。因此,让我们感谢自己有这种不合群性,有这种竞相猜忌的虚荣心,有这种贪得欲和占有欲吧!没有这些东西,人道之中全部优越的自然秉赋就会永远沉睡而得不到发展。

浅析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孟德斯鸠是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社会学史地理学派的理论先驱。他在其著作《论法的精神》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并且论述了地理环境对法律和社会政治制度起着决定性作用。后世学者对在孟德斯鸠看来:1、不同的气候形成人们不同的精神气质和内心感情。南北方人们气质和情感的不同恰恰源自两地气候寒温的不同。2、不同气候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以及适合他们的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孟德斯鸿特别强调气候对道德、风俗、宗教和法律等的巨大影响。3、土壤的肥沃和贫瘠与居民的性格之间,尤其与民族的政治制度之间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4、国家疆域的大小也决定国家的政治制度。小国宜于共和体, 大小适中的国家适宜于由君主统治, 而大国则宜于有专制君主统治。虽然孟德斯鸠的上述思想被人们大加批驳,而我认为,我们应当以积极的眼光去审视这一学说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首先,它试图用物质的因素来说明社会发展, 对于反对神意决定一切的宗教唯心主义观点和启蒙民众思想有着积极的作用。其次,从社会制度、法律文化的产生来看, “地理环境决定论”无疑是正确的。此外,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从决定作用逐渐下降到影响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其影响作用变得越来越小,但其作用将是永远存在的, 并且给人类文明打上了深刻的烙印。所以我们应予以正确看待。应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地进行科学的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并予以合理的扬弃

3. 20世纪妇女史的研究重点有哪些?

①20世纪上半叶的妇女运动:争取选举权、女性就业。

②战争对妇女的影响:包括一战对妇女的影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妇女状况,二战中的妇女及战后女性角色的转换。

③20世纪60年代的第二次女权运动的兴起及欧美女性参政运动。④20世纪70、80年代的妇女和平运动。

⑤当代西方女性的困惑:妇女的社会经济处境、性别歧视、及女性理论家的探索。

发展过程:70年代以后,西方妇女史的研究对象的范围开始扩大。研究者把注意力从政治领域扩展到妇女的日常生活、宗教体验、家庭、心理等更广阔的领域,从而开创了真正意义上

的妇女史。 80-90年代,西方史学界开展了社会性别史的研究,学者们开始把妇女置于重要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进程和知识发展的中心地位来进行历史研究,从而把妇女史的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此后,随着学术界对语言学与人类学研究的日益关注,妇女史的研究者视野不断开阔,更加注重利用考古发掘成果、铭文资料、雕塑和瓶画等视觉艺术材料、神话和仪式等宗教资料、医疗文献和法庭审判记录等对妇女进行综合考察和心理分析,研究成果更加丰富。

妇女史研究取得的进步:从研究的对象来看,妇女史把目光对准了全体妇女,并逐渐把研究的重点由知名妇女转向了普通妇女。从研究的途径来看,妇女史经历了一个从孤立地考察妇女状况到结合男性状况和两性关系进行研究的过程。从研究的分析范畴来看,妇女史经历了一个把社会性别作为基本的分析范畴,到超越性别,根据多重社会身份来研究妇女的过程。各国大学开设妇女史、成立专业妇女学会、出版学术刊物1974年《女权运动研究》、发表成果、论文专著。

4. 为何称希罗多德是“史学之父”?p10-21-24

第一,希罗多德的《历史》开创了西方史学中的历史叙述体传统。希罗多德在史学上首先采用了历史叙述的形式,创立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历史编纂方法。其特点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记事系统连贯,叙述生动有趣,把历史真实性与描写艺术性结合起来,为后世的历史叙述体莫定了基础,至今仍被西方奉为正宗,成为编纂历史的通用休裁。

第二,希罗多德的《历史》开创了西方史学中的历史批判传统。进行走访调查,广泛的搜集材料后才进行写作。希罗多德能注意考证史料,辫别直伪,在西方史学上最先使用了批判方法。在他以前的历史记载很杂乱,他比较各家记栽之异同,从中别除不可信的东西,为历史学的发展开拓了新局面。这种对史料的可信度进行甄别、判断的做法,使得希罗多德区别于那些无法区别神话与历史的“史话家”,历史学也真正地从神话中“解放”了出来。更重要的是,使得希腊语中的“研究”一词具有了“历史”的含义,从而提出了历史学的基本原则,即明辨真假。

第三,希罗多德的《历史》开创了西方史学中的社会文化史传统。希罗多德出生于一个希腊殖民城邦,从小就形成了一种种族平等、文化平等的思想,他目光远大,胸襟开阔,表现了对历史的远见卓识。这种开放的心态使他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客观、真实的记叙不同民族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首先他把限光投射到希脸以外的世界,他所写的是希波战争,实际上涉及到当时希脐人听知的世界范围。他十分重视东方诸国的文化,表现了不少明智的见解。他甚至认为东方是一切文化的摇篮,哲学思想、宗教信仰,以至日常生活习惯,他总是对东方的“舶来品”感到神往。

第四,希罗多德的《历史》的史料观念和探究精神也影响了西方史学的发展。希罗多德充分利用了当时他所能看到的各种资料,诸如谱系、神话、史诗、碑铭、档案文献、演说词、宗教文献、贤哲名言等,都是《历史》一书素材的来源。这种不拘一格的史料观念深深地影响了日后的史学创作。另外广泛的游历给了作者以亲自考古的机会,《历史》中大量记载着希罗多德亲眼目睹过的遗迹,增添了叙事的可靠性。

结语:作为西方历史学的奠基者,希罗多德通过《历史》一书的写作,在西方史学上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对后世西方史学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他为西方史学提供了一套标准的范式:正是希罗多德首先提出历史学的任务是记载重大的历史事件、揭示重大事件间的因果关系,树立了历史学家著史的责任感;正是希罗多德为后世提供了一种虽然结构松散但主题鲜明的历史叙述体,这种著史体裁,至今仍被西方史学界奉为正宗;正是希罗多德胸怀坦荡,视野开阔,为后世提供了一种内容广博、生动有趣、多维度的社会文化史传统;也是希罗多德的亲身实践为后世提供了如何有效的搜集和处理、甄别史料的历史批判方法,以及以人为本的人本史观,并提供了早期希腊史的主要史料来源,从而为西方历史学的发展开拓了新局面。

正是由于希罗多德的天才创造,西方历史学才成为一门真正的学问;正是由于希罗多德的努力,历史学在西方文明殿堂中取得了一席之地。就此来说,希罗多德被西方人称为“史学之父”是当之无愧的。

5.普罗科匹厄斯有什么作品传世?

普罗科匹阿斯是拜占廷帝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属于古代晚期世俗史学家,其著作为后世研究查士丁尼时期历史提供了重要史料。普罗科匹阿斯的著作具有他所处时代的文化特色。普罗科匹阿斯的著作正是继承了希腊史家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的古代史学传统,与同时代西欧的历史著作相比较,具有较宽广的政治视野。他的著作是用希腊文写成的。他善于选材,严格按照编年顺序,叙述历史事件清楚完整,内容丰富,以写查士丁尼的政事为主,对各族人民的物质生产与精神文化、地理、风俗、科学和军事技术均有涉及。

普罗科匹阿斯留给后世的著作共有三部,即:《查士丁尼皇帝征战记(以下简称《战记》);《论查士丁尼时代的建筑》(以下简称《论建筑》);《秘史》。

①、《查士丁尼皇帝征战记》:这部著作共分8卷,详细叙述拜占廷帝国与汪达尔人、哥特人及波斯人的历次战争,同时也涉及到帝国内部的一些重大事件,如532年的“尼卡”起义、542年在君士坦丁堡发生的一场大瘟疫等。《战记》第一、二卷为《波斯战记》,第三、四卷为《汪达尔战记》,第五、六、七卷为《哥特战记》,第8卷是全书的概说和补充,叙述到554年为止。普罗科匹阿斯在记述这些征战过程时,竭力讴歌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和大将贝利萨留的“武功”,认为他们的功绩“超乎一切,甚至超乎古代最惊人的奇迹”。从奴隶主的道德标准出发,普罗科匹阿斯认为所有的人应服从查士丁尼的统治权力和他的法律,不准违抗。同时他又站在拜占廷的立场上,对各地人民革命运动,对日耳曼人都极为敌视,百般污蔑,称之为“强盗”、“匪徒”,刻意渲染他们的粗野愚昧,认为只有拜占廷人才是真正的人,只有拜占廷的生活方式是唯一堪称为人的生活方式。普罗科匹阿斯的这些观点无疑是错误的。但他毕竟详细地记载了查士丁尼政府对外征战的过程,在叙述中保存了许多真实的、宝贵的史料。对于了解和研究查士丁尼的对外政策、战争目的以及早期拜占廷帝国所属各地的社会经济状况,都很有价值。

②、《论建筑》:560年,普罗科匹阿斯遵照查士丁尼的旨意又撰写《建筑》一书。他在这本书里逐一记载和描绘了查士丁尼时代全国各地建立起来的许多宏大的建筑物、教堂和军事工程设施,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查士丁尼的颂扬和阿谀。据说,普罗科匹阿斯由于这一著作而被查士丁尼擢升为君士坦丁堡长官。

③、《秘史》:耐人寻味的是他的《秘史》。据考证这部著作约撰写于550年。由于慑于查士丁尼的威势,在他生前迄未公开发表,直到他死后一千多年即1623年才由罗马教皇的图书馆员阿列曼尼在拜占廷帝国的图书馆里发现。由于《秘史》实际上是一部查士丁尼的丑闻录,与上述两本著作的思想倾向截然相反,有不少史学家对于《秘史》的作者是否真是那位曾经狂热歌颂过查士丁尼的人,产生了怀疑。但据近人研究证明,《秘史》的作者确是普罗科匹阿斯。现在,这一看法已获得学术界的公认。

6.李维对史学研究的贡献体现在何处?

李维编写了《建城以来史》,他是古罗马三大史家之一。他的史学思想及其在史学上的贡献:第一,通史体例。《建城以来史》共142卷,从其所记事确可称得上是一部在时间上跨越古(罗马早期)今(他所生活的年代)的通史之作。作者以时间顺序纵向延伸,把编年史与叙事结合起来,略古详细今,构成了一部宏大的通史著作。

第二,垂训思想。李维则以其《建城以来史》,把罗马史家的垂训思想发展到他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平。李维撰史不是单纯出于对历史的一种乐趣,而是要有所作为,他立意劝诫,即以

讴歌罗马先人的创业精神,激励后代的爱国热忱。在这里,李维对罗马人的精神风貌的称颂是颇有深意的,这就涉及他的道德史观。他注意树立罗马传统道德价值观,认为历史研究的目的是进行道德教化。

第三,文笔优美。英国人拜伦称赞为:“李维的历史著作是生动的画卷”,他叙事畅达,语言华美。第四,史料价值极高。《自建城以来史》是一部在时间上跨越古今的通史之作,尤其是它对罗马早期历史的研究更具参考价值。

局限:①.难以避免历史局限性,如“天命所归”的历史宿命论思想以及种种迷信观念。②.对于史料的考订与辨析,也较相疏缺漏。历史的治乱兴衰与人们的道德行为有关,在史料选择上的疏漏。

7.P55塔西陀为何被称为是“暴露史学大师”?

塔西陀是古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著作有《阿古利可拉传》《历史》《编年史》《日耳曼尼亚志》《对话集》,塔西陀的史学思想简述如下:

一是反对暴政,《历史》《编年史》尤其体现了这种反对暴政的主题思想。

二是歌颂共和,在思想上,塔西陀倾向于共和时代的贵族专政,尤其向往这个制度下元老贵族的高贵地位和自由生活。

三是痛恨暴君,他认为这个罪恶的暴虐时代,其源在于帝制,在于暴君的统治,因此,他把对专制政体罪恶的揭露,全部集中到帝制,尤其是他亲自经历过的几个皇帝身上。

他具有历史学家的敏锐,具有政治家的深刻,通过进行理论探讨,寻找挽救社会的良方;他以“暴露”著称,专门揭露社会腐败的一面,文笔犀利;具有文学家的才华,具有道德家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8.P83保罗对基督教史学有何贡献?

①他在传教方面获得成功:基督教在希腊、罗马的传播,与保罗的多次进行传道密切相关。②他的书信构成了《新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阐述基督教教义的重要文献。

③他在基督教神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把基督教从一个犹太人的小教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许多神学家都受

到保罗的影响,如奥古斯丁、阿奎那。

④因此,他被称历史学家公认是对于早期基督教会发展贡献最大的使徒,可称为基督教的另一个神学教。

9. 查士丁尼有什么代表作?

查士丁尼一世非常重视法律文献的整理和汇编。528年下令编纂法典,组成以法学家特里波尼安为首的法典编纂委员会。收集从哈德良(117~138)以来历代罗马皇帝的诏令和元老院的决议,529年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共12卷。随后又收集历代法学家的论著,533年辑成《法学汇纂》(又译《学说汇编》)共50卷;以及《法学阶梯》(又译《法理概要》、《法学总论》),简要阐明法学原理,作为讲授和学习罗马法的教材;565年又把534年到查士丁尼一世逝世所颁布的法令,汇编成《新律》(又译《法令新编》)。因此,《罗马民法大全》(又称《国法大全》)是四部法律的统称,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法学汇纂》以及《查士丁尼新律》。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法典,也是欧洲大部分国家法律发展的基础。

10. 扼要介绍康尼娜及其作品。

安娜·康妮娜:(1083-1148)拜占庭女史学家,同时也是西方史学史上第一位女史学家。因宫廷斗争失败被贬入修道院,随后凭借自己的文史基础和出色的表述能力完成丈夫未完成的遗嘱《亚力西亚德》。是歌颂其父亚力克塞一世的作品。因很多时间亲身经历过,让人读来很有真实感,记录了第一次十字军穿过君士坦丁堡。安娜?康尼娜(1083~约1148)拜占廷帝国女历史学家。皇帝阿厉克塞一世(康尼诺斯)(1081~1118 年在位)之女,自幼酷爱史

学,受过良好教育,熟读文学、哲学、历史、地理。1118 年其父去世,其兄约翰二世(康尼诺斯)继位,康尼娜企图废黜其兄,由其丈夫尼塞福罗斯?布里尼厄斯(约1062~1137)继承皇位,事泄败露,被贬入修道院,财产全部充公。在被迫幽居的岁月中,她将其丈夫为当朝皇帝写部实录的遗愿诉诸实现,用希腊文写成《阿厉克赛皇帝政事记》(也译《阿厉克塞传》)15 卷,详细而动情地录述了其父在世时期帝国内部的政治、宗教和文化活动,保留了关于1069~1118 年拜占廷历史和第一次十字军东侵的许多重要史料。尽管书中对阿历克赛一世的赞颂有些过分,一些史事的年代也有失卖之处,但此书仍不失为拜占廷史学中的重要典籍之一。

安娜·康尼娜是希腊的一位公主,同时也是一名学者,她是拜占庭皇帝阿厉克塞一世(康尼诺斯)的女儿,她写过《阿厉克塞传》(《阿列克西奥斯传》),一本从历史角度解释她父亲统治时期的著作,这部著作在当时是很独特的,因为它通过是由公主来记述她的父亲而写成的。

论述题:

1.为什么说“历史是过去与现在的对话”?

卡尔认为,由于历史学家对于过去的解释,对于有意义的和有联系的东西的选择,是随着新目标的在前进中出现而改进的,因此说历史是“过去的事件跟前进中出现的将来的目标之间的谈话”。但这并不是说可以把新的解释与旧的解释不加区别,等量齐观。举一个最简单的例证。只要主要目标看来还是宪法自由和政治权利的组织,历史学家便以宪法和政治为根据来解释过去。当经济和社会的目标开始代替了宪法和政治的目标时,历史学家们便转而从经济和社会方面来解释过去。在这一过程中,怀疑论者满象很有理由似地硬说,新的解释并不比旧的解释更为真实;各自就它的时代而论都是真实的。可是,既然具有经济和社会目标的任务,比起具有政治和宪法目标的任务来,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代表更宽广的和更先进的阶段,那么,从经济和社会方面来解释历史便可以说代表着比单纯的政治解释更为先进的历史阶段。旧的解释并没有被排斥,而是既包括在新的解释之中,又同时为新的解释所替代。史学史在这种意义之下是一种进步的科学,它企图在本身就是进步的事件过程中,提供不断扩大和加深的洞察力。这就是我所说的,我们需要“一个富于建设性的、看待过去的观点”的意思。近代史学史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在对进步的双重的信仰里成长起来,而且没有这种信仰便无法生存下去,因为正是这种信仰为它提供了意义的标准,提供了区分真正的与偶尔的东西的试金石。歌德在他生命的后期的一次谈话里,有一点粗暴地用快刀斩乱麻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当时代衰微的时候,一切趋势都是主观的;而另一方面,当事物正在成熟以待一个新的纪元来临时,一切趋势便是客观的。任何人都不是相信历史的未来或者社会的未来不可。我们的社会有可能遭到毁灭,也可能逐渐腐朽而趋于灭亡,历史也有可能堕落而为神学——也就是说,所研究的不是人的成就,而是神的旨意——也可能成为文学——也就是说,毫无目的、毫无意义地叙述故事和传说。可是,这就不会是过去这两百年之中我们所知道的那种意义下的历史了。

2.19世纪与20世纪西方史学的特征分别是什么?

19世纪西方史学的基本特征:

①历史思想推陈出新,表现为历史主义思潮的弥漫;黑格尔历史哲学的论说;历史进化思想的进一步发展②史学流派纷纷出现。主要包括浪漫主义史学、兰克及其客观主义史学、实证主义史学;

③历史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并成为人文科学之首。表现为:A、大学设立独立的历史系,建立培养历史专业博士生制度,历史学开始有计划地培养自己的专业人才B、自19c3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政府对档案机构的建立与加强,重大政治、军事和外交档案材料的公开C、以学术交流为目的的历史学协会等学术组织的成立和学术刊物的创立 D、在大量史学研究实践

的基础上,史学理论与方法也形成了初步规模;历史辅助学科的发展,有力的推动了历史学的前进。E、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如历史小说的发展,加大了史学的社会影响。

④马恩的唯物主义史学观的出现

另一种解答:19世纪的西方史学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历史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近代西方史学,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迄至18世纪末,取得的成就可谓辉煌。然而在这几百年间,历史学仍然远远落后于其他人文学科;除了极个别的例子(如吉本)之外,历史著作基本上是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教会人士的业余作品;历史学被视为文学的分支、哲学和神学的注释、政治家以史论政的工具,而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18世纪末开始席卷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构成了19世纪上半叶西方思想文化界的一个最深刻、最广阔的背景,而其影响又远远超出了思想文化界、波及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并深入到了民族的意识之中。这种时代气氛唤起了人们的怀旧情趣,引导人们“逐渐脱离哲学的或纯粹思想的研究,而趋于历史的研究”(见J.T.Merz的《19世纪思想史》卷9,第144页)。人们希望从过去的历史中找到在现实中失落了的东西,结果却看到了历史本身所具有的独立价值。

与此同时,随着17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迅速而全面的发展,自然科学的众多部门到了19世纪已经纷纷从经验性的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立而完整的体系,并相继组成了许多新兴的学科。自然科学诸学科的做法和成就影响了思想文化界,启发了历史学。于是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开始积极地、自觉地将历史学区别于其他学科,从而开始了历史学的独立化进程,而其后出现的实证主义思潮则促使这一进程最终完成。

历史研究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是史学独立的主要表现。在19世纪,研究历史日益成为一种固定的职业,出现了一批职业历史学家。在他们的努力下,高级历史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受到越来越普遍的重视,史学研究的分工日益精细,史料的整理与编纂、档案文献的利用与保管等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历史辅助学科(诸如考古学、人类学、古文字学等)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这些成就又反过来推动了历史学的发展。

与史学专业化和职业化相适应的,是各种历史学会的成立和历史学专业杂志及刊物的创办。另外,在19世纪西方各国的国民教育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与教学都居于重要的地位。这对历史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是促进史学独立的一项有力举措。

②历史思想推陈出新,史学流派蕃衍不绝。 19世纪西方史学的繁荣和兴盛是与同时代历史思想的推陈出新、递进嬗变分不开的。此时的西方历史思想可谓繁复芜杂、枝节丛生,但是纵观全局而言,它的上半叶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下半叶则主要是实证主义,而两者的共同点都是对理性主义历史哲学的反叛。这两种思潮,在当时几乎席卷欧洲文化的各个领域,而在史学上则分别表现为浪漫主义史学和实证主义史学,以及与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客观主义史学。这些史学流派在各自的历史思想指导下,从不同的角度取得了历史研究的新成果,推动了史学的发展。与此同时,他们都注意培养和造就自己的继承人,延续和扩大本学派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有的甚至影响到了今天。马恩的唯物主义史学观的出现。

③史学方法日趋科学化。19世纪的西方史学,在自然科学和实证主义哲学的启发和指导下,就其研究方法而言,也呈现出日趋“科学化”的倾向。越来越多的史学家主张把历史学当作一门严格的、独立的科学来对待,强调历史研究的价值在于历史学本身,力图运用科学研究的实证方法来处理史料和分析史实。英国著名史学家伯里(又译为布瑞、布里、伯瑞、柏雷)的一句名言:“历史是一门科学,不多也不少”,就是这种信念的写照。从这种立场出发,他们提出了历史研究必须要遵循的以下两条基本原则:第一、客观主义的态度。第二、一切从史料出发。这种“科学化”的做法极大地推动了历史学的大发展,尤其是促进了正确的史料批判和史料运用。然而到了后来,他们却走上了过于偏重史料考证而忽视一般的理论概括的歧途,几乎使得历史学沦为史料学,同时还关闭了历史学与其他学科领域进行学术交流的

大门。

④对政治史的偏重。19世纪是西方历史学大发展的时期。历史学家们在新的历史思想指导下,运用更加精确、合理的研究方法,将历史学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与此同时,19世纪也是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胜利进军的时代。欧洲各国的经济自由化和政治民主化,国际舞台上的民族统一和民族自决,形成了强大的历史时代潮流。这种现实对历史学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历史学家都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卷入到了这种时代潮流之中,为现实寻找历史依据的强烈责任感使得他们把政治史当成了历史研究的主题,而除此以外的因素则都被忽视了另外我们还必须看到,当时史学家们对文献史料的绝对化态度,也是造成这种研究偏向的主要原因之一。他们强调和推崇的史料就是过去遗留下来的文献资料,而这种历史文献几乎都是与政治史、军事史以及宗教史相关的资料,因而史料来源的局限性限制了历史学家的视野。这样一来,就不可避免地使历史研究的范围变得日益狭小,比起18世纪的启蒙史学来,反而显得有些倒退。

同学笔记:1、历史哲学方兴未艾;2、新史料积累日益丰富;3、历史学专业化进程逐渐完成;4、历史学理论方法的条理化技能化;5、研究方法、史学队伍多样化。

20世纪西方史学的特征:三大特征:喧嚣(各学派出现)、骚动(二战)、剧变。

①西方传统价值观受到质疑,对自然科学的质疑,认为科学不是万能的,打破对自然规律的崇拜,否定绝对论,世上只有相对的,怀疑科学的力量。

②人类的视野更加开阔了,人们活动范围越来越广。随着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扩大,时空概念发生变化。

③西方史学逐渐走向高度专业化,从事历史专业的工作者越来越多,研究分支也越来越多,有社会史、妇女史、农民史、劳工史、城市史、社区史、移民史、瘟疫史、儿童史、巫术史、娼妓史等。

④西方史学逐渐走向高度规范化,形成了科学研究的一套机制,形成了完整的学科知识,史学方面的分支学

科有了这方面的著作。

⑤西方史学史逐渐走向系统化,研究的时间范围扩大,史学研究的方法和历史解释多样化。

西方现当代史学的共同趋势与特征:

1)在历史的哲学思维上,从本体论逐步转向认识论,从所谓的思辨的历史哲学逐步转向了批判与分析的历史哲学;2)从传统的描述性历史转向分析性历史;3)史学研究的对象发生了变化:从注重个别显要人物转向了强调社会经济结构和心理结构的总体史及各类专门史;4)研究方法:从依靠个人对史料的手工梳理转向了依靠电脑存储和处理文献资料,出现使用数据模型的计量史学;5)史学研究从书斋走向了社会。

3. 谈谈你对“历史是时代火车头”的理解。

?历史学家是改变时代的先驱力量

?历史学家首先要描绘人民命运,将个人追求融于民族共同运动之中,透过表面现象探究贯穿现实中的人类精神。

?“费希特在1806年发表的《现时代的特征》演讲稿中提出,历史的每个时期,都各有自己的特点渗透

到它的生活的每个细节里面去。历史学家的任务,就是要分析自己时代的特点,表明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以及其他特点是怎样从它们里面得出来的。每个时代都是一个单一的观念或概念的具体体现,这种观念或概念,是历史发展的各条线索汇聚的焦点。”即能发现“大思想”,对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有预见性的指导。?兰克说:“真正历史学家必须具备两种品

质:第一,必须乐于进入本身具有意义的具体实务中去;第二,必须注意到事务具有普遍意义的一面,他不必像哲学家那样具有先见,具有预先论知的概念,但他在思索具体事务时,世界的总体概念就应出现在他的眼前。”对于第一个品质,我认为应是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一种甘于寂寞,不为外界所干扰的定力。兰克自己的嫡传弟子威茨的做法就是这句话的最好阐释。他花了34年时间来编8卷本的《德国宪法史》。至于第二个品质,我认为是一种宽阔的视野,宽广的胸怀,一种举重若轻的感觉。作为史家,就应该具备此种品质,对于史料信手拈来,运用自如,而又超脱具体史实,眼光高远,如一个战略家一样对全局运筹帷幄。?1历史学家具有深切的人文关怀,将过去的人作为具有生命和情感的人看待,避免将史学变成纯粹的技术性研究。2为了尽可能准确地理解过去的人及其生活,历史学家注重历史的“过去性”,以最大的智慧和心力来突破时空和文化的双重阻隔,努力将前人的言行置于具体“情境”来理解。3历史学家时刻保持中性的立场和独立的判断,以观照史实的各种资源,以减少形形色色的偏私对史学求真旨趣的妨害。4历史学家对自己的民族情感保持警惕,抑制民族和文化的偏见对治史的不利影响,并注重从国际的或全球的视野来探讨国别史问题。历史学家具备的素质:一、寻根溯源的透视力。历史学是一种解释性的事业,历史学家的基本任务是对人类的过去作出解释。但是, 这种解释并不是随心所欲,它有一条必须遵守的原则, 即必须真实,必须合理, 亦即必须做到天衣无缝。这一原则给历史学家提出了两个要求: 其一, 他必须掌握足够的历史证据——史料, 并且他在解释中所使用的证据不能与他所舍弃的证据相冲突, 相违背; 其二, 他必须对他的研究对象之前之后的历史有深切的了解, 并且使其解释不致前后矛盾。当历史学家面对自己的研究对象——所要解释的历史事件时,他首先必须尽可能地搜集有关材料, 以求对事件本身有必要的了解。然后是分析鉴别, 即把这些材料放在历史过程中加以考察,作出取舍。最后是综合归纳, 即依据他所选择的材料和对事件孕育、发生、发展全过程的纵向透视, 完整地说明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其性质与影响。历史学家感兴趣的是事件的来龙去脉这一特点, 这使历史学家比其他人文科学家更善于通过纵向透视去认识事物。二、历史辩证的理解力。历史上常常有这种现象: 在时代变革或政权更迭之际, 新时代的革命者总是把旧时代说得一无是处, 新政权的代表者也总是把旧政权描绘成漆黑一团。虽然思想家、政治家们出于否定旧政权、旧时代的需要, 作这样的历史评价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历史学家却不能这样去描述历史。历史学家的责任是给历史的发展演变以逻辑的解释, 阐明现在与过去的联系。在他们看来,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运动过程, 是循着它内在的历史必然性法则运行的;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每一历史现象,都有其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合理性,这是它在某一特定历史阶段存在的根据;同时又有其时代的局限性, 这决定了它的历史暂时性。三、别具慧眼的判断力。历史学家是把人类社会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 从纵向上解析其发展演变, 即“正确地和准确地描绘真实的历史过程”。他们通过对各个特殊事件的研究,“表明事情何以发生”,“一件事情怎样导致另一件事情”,从而展现人类社会复到它的生活的每个细节里面去。历史学家的任务,就是要分析自己时代的特点,表明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以及其他特点是怎样从它们里面得出来的。每个时代都是一个单一的观念或概念的具体体现,这种观念或概念,是历史发展的各条线索汇聚的焦点。”即能发现“大思想”,对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有预见性的指导。?兰克说:“真正历史学家必须具备两种品质:第一,必须乐于进入本身具有意义的具体实务中去;第二,必须注意到事务具有普遍意义的一面,他不必像哲学家那样具有先见,具有预先论知的概念,但他在思索具体事务时,世界的总体概念就应出现在他的眼前。”对于第一个品质,我认为应是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一种甘于寂寞,不为外界所干扰的定力。兰克自己的嫡传弟子威茨的做法就是这句话的最好阐释。他花了34年时间来编8卷本的《德国宪法史》。至于第二个品质,我认为是一种宽阔的视野,宽广的胸怀,一种举重若轻的感觉。作为史家,就应该具备此种品质,对于史料信手拈来,运用自如,而又超脱具体史实,眼光高远,如一个战略家一样对全局运筹帷幄。

?1历史学家具有深切的人文关怀,将过去的人作为具有生命和情感的人看待,避免将史学变成纯粹的技术性研究。2为了尽可能准确地理解过去的人及其生活,历史学家注重历史的“过去性”,以最大的智慧和心力来突破时空和文化的双重阻隔,努力将前人的言行置于具体“情境”来理解。3历史学家时刻保持中性的立场和独立的判断,以观照史实的各种资源,以减少形形色色的偏私对史学求真旨趣的妨害。4历史学家对自己的民族情感保持警惕,抑制民族和文化的偏见对治史的不利影响,并注重从国际的或全球的视野来探讨国别史问题。?历史学家具备的素质:一、寻根溯源的透视力。历史学是一种解释性的事业,历史学家的基本任务是对人类的过去作出解释。但是, 这种解释并不是随心所欲,它有一条必须遵守的原则, 即必须真实,必须合理, 亦即必须做到天衣无缝。这一原则给历史学家提出了两个要求: 其一, 他必须掌握足够的历史证据——史料, 并且他在解释中所使用的证据不能与他所舍弃的证据相冲突, 相违背; 其二, 他必须对他的研究对象之前之后的历史有深切的了解, 并且使其解释不致前后矛盾。当历史学家面对自己的研究对象——所要解释的历史事件时,他首先必须尽可能地搜集有关材料, 以求对事件本身有必要的了解。然后是分析鉴别, 即把这些材料放在历史过程中加以考察,作出取舍。最后是综合归纳, 即依据他所选择的材料和对事件孕育、发生、发展全过程的纵向透视, 完整地说明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其性质与影响。历史学家感兴趣的是事件的来龙去脉这一特点, 这使历史学家比其他人文科学家更善于通过纵向透视去认识事物。二、历史辩证的理解力。历史上常常有这种现象: 在时代变革或政权更迭之际, 新时代的革命者总是把旧时代说得一无是处, 新政权的代表者也总是把旧政权描绘成漆黑一团。虽然思想家、政治家们出于否定旧政权、旧时代的需要, 作这样的历史评价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历史学家却不能这样去描述历史。历史学家的责任是给历史的发展演变以逻辑的解释, 阐明现在与过去的联系。在他们看来,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运动过程, 是循着它内在的历史必然性法则运行的;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每一历史现象,都有其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合理性,这是它在某一特定历史阶段存在的根据;同时又有其时代的局限性, 这决定了它的历史暂时性。三、别具慧眼的判断力。历史学家是把人类社会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 从纵向上解析其发展演变, 即“正确地和准确地描绘真实的历史过程”。他们通过对各个特殊事件的研究,“表明事情何以发生”,“一件事情怎样导致另一件事情”,从而展现人类社会复杂的运动过程。

?20世纪2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奠基人李大钊,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讲述史学理论,指出:“横着看人类,便是社会;纵着去看人类,便是历史。历史就是社会的变动。”历史为进化而存在,为生机开展而存在,历史具有生命性,历史、现实、未来都是一线下来、有机联系的。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历史”具有二重性的特点:一方面,历史是过去的事情,过去的事情就一去不复返了;另一方面,过去的事情虽然形式上过去了,但它的精神,它的影响有很多遗留下来,对现实、对未来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作用。所以,如何认识历史,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纯粹的认识论或知识论的问题,而是关系着如何处理现实和开辟未来的问题。同时,由于历史与现实、未来有这种割不断的联系,所以,探索过去,对了解现在、预测未来是有帮助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我们生活中所发生的每件事在下一秒都已经成为历史,因此我们的历史也都是与时代息息相关的,是与时俱进的。1、对个人而言,增进知识,促进思考,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健全人格;帮助自己认识自我、实现自我。以史为鉴,联系现实,服务于人生。2、对一个民族而言,增强民族意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经世致用,服务于社会和国家。3、对人类文明而言,传承历史,延续文明;培养拥有全球意识的“地球公民”;汲取前人的智慧与教训,造福人类。

?没有历史,一个社会就不会对自己的历史起点、它的核心价值观以及过去的决定对当前的影响有一个共同的记忆;没有历史,就不能对社会中政治的、社会的或道德的问题进行任何合理的考察;没有历史知识和以历史知识为基础的探究,人们就不可能成为见多识广、有鉴

别能力的公民。

4.当今西方社会为何将历史学称为是“受人追捧的园艺学(公共史学)”?

①历史学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关注大众文化,进入大众生活,使得大众拥有历史认同感和怀旧意识,寄托了浪漫情怀。②以公众为阅读对象

③与西方历史协会普遍,公共史学普及,走平民化路线

④依靠大众传媒,成为西方文化产业,(有文化遗产保护,历史传记频道)⑤西方档案馆、博物馆免费对公众开放,

西方社会将历史学称为“园艺学”,实际上是指公共史学的发展。

公共史学是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史学派别。1976年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最先开设公共历史学研究课程,如今全美有近100所高校设置了公共历史教育课程,其中60多所颁发公共历史硕士和博士学位。而且公共历史学家也有了自己的组织——国家公共历史学会和设立于美国历史学家组织内部的公共历史学委员会。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当代美国史学研究的新领域。指历史学者运用学院派历史学的训练技能和研究成果,借助于其他学科的方法,服务于与历史相关的现实社会各领域,包括政府部门、公司企业、新闻媒体、历史遗址、博物馆等机构。公共史学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公共史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实际操作的历史学家。这里的“公共”既可以理解为“公共事务”(如政府部门和社区的决策、由纳税人支持的中小学历史教学等),也可以理解为“公众社会”(包括向公众传播信息和提供知识的媒体、电影、电视、出版业等),还可以理解为“公众文化”(如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历史遗址、纪念场所或公众纪念活动等)。公共历史学家的工作就是运用历史学家的知识与技能,在“公共领域”中发挥作用。

公共史学的最基本特征就在于它是一种“使公众受惠”的历史学科。这里列举了历史学家可以在其中发挥作用的8个“公共领域”:1.政府机构(帮助各级政府做出相关的政策分析和评估);2.商业(研究商业决定的起源,进行政策分析,书写企业成长的历史);3.研究机构(进行专项和定向研究,包括开展口述历史的项目等);4.媒体(为电声、电影和印刷媒体的作品提供历史研究和历史知识,从事历史研究和历史书籍的编辑与出版等);5.历史遗址保护(进行历史遗址的测绘、评估、环境保护等);6.各地的历史学会和家族史协会、博物馆等(研究地方志、历史展览或地方的历史项目,提供专业咨询,进行史学审查等);7.档案和历史资料管理(管理和主持历史资料和档案的评估和管理工作);8.教学(在大学讲授公共史学的课程,培养人才)。历史学家必须将自己的史学知识与技能应用到与公众相关的事务中去,大学历史系必须承担起一种社会责任,为社会培养掌握历史知识、能够为公众事务提供具体和现实帮助的人才。换言之,史学必须为公众事业服务,历史学家应该在公共领域和公共话语中发出有分量的声音,而不是关起门来躲进象牙塔,自说白话,与现实隔绝。

就其功能而言,公共史学仍然承担着传统史学的任务,只不过更加注重发掘史学的现实性,力求直接服务于社会。在公共历史学的研究与教学过程中,学者们最关注史学的以下几种社会功能。文化资源和历史遗存的整理、保护、开发或宣传是公共历史学者涉足最多的领域,也是他们直接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现实的领域。这个领域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既包括历史遗址和古代的建筑、文物,又包括一个国家的或地方的有文化价值的所有现象。公共历史学者经过分析、甄别,可以给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如何更好的整理、保护或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和遗存。

研究对象的扩展也增强了公共史学的社会功用。公共史学扩展了传统史学的研究范围,社区史、家族史、旅游文化史、商业发展史等不太为人们所关心的课题都成为公共史学家研究的对象,特别是公共史学家对企业文化史、企业管理史的研究进一步加强了史学的这种功能。公共历史学家还可以进行政策分析,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咨询。决策者不可避免的要从历史的

角度来说明和解释政策的可行性,将现实和历史紧密联系起来,政策分析更有方向感。历史学者长年从事历史研究,能够客观地看待过去和现在。历史的思考能做到瞻前顾后,保证政策的连续性。这方面涉及的项目主要包括公共工程规划、文化资源开发、市政建设等等。有时也涉及到一些法律问题,比如劳资关系和遗产继承等与历史问题联系紧密的法律法规。公共历史学者还注意将历史和媒体结合起来,这有助于改变历史学的社会地位。在美国,一些公共历史学家利用媒体向全社会灌输历史观念,让人们从电影电视、报章杂志中了解历史,美国的历史公园也是培养人们历史兴趣的好地方,网络的兴起也为历史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公共历史学者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历史知识,接受历史观念的熏陶,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提高普通民众的历史意识,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历史研究远离社会的状况。公共史学还将学院派研究的成果推广到全社会,成为学院派史学和现实社会

5.评特纳。

特纳既是边疆学派的开创人,也是美国新史学的代表人物。(边疆学派的开创人)在1893年,特纳在美国历史学会年会上宣读了他的论文《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意义》,提出“活动边疆”的论断,进而形成“边疆学说”。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特纳对这做出系统研究,并加以综合,上升到完整理论,进而创立专门学派。他的边疆理论分为以下几点:①19世纪末以来,美国西部存在着一条不断向西移动的边疆。②西部自有土地是支配美国社会发展的力量。③这条不断向西移动的边疆的存在,是产生民主主义,个人主义及民族主义的主要因素和决定因素,是美国不同于西欧国家的特点之所在。④美国文明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边疆消失以后,地域间的冲突任然存在。而“边疆学说”的出现、传播及大获赞誉,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的,正是对美国历史上具有史诗般意义的西进运动在史学上的反映。特纳创立的“边疆学说”,打破了“生源论”的统治局面,为美国文明的形成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解释,开创了西进史学,使西部史成为美国历史的重要分支。“边疆学说”从提出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这源于它较大的现实功用和学术意义。它引导美国政治家们开辟有利于美国社会平稳转型的“新边疆”,为百余年来的美国霸权主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它的影响更体现在它对整个历史研究的导向上。“边疆学说”推动了对世界各地边疆的研究、拓展了史学研究的范围、开创了新的史学研究方法,从而开启了美国史学研究的新时代,对美国史乃至世界史的研究都产生了影响。他的边疆学说充分运用了地理学、统计学、社会学和政治科学的方法,使得特纳在美国的各个学科领域都保持着崇高的威望,也被各个不同的学科广泛引用。他的边疆学说在很多方面并不能对美国历史做出完整的解释。他突出西进运动对美国历史的重要性,但贬低东部和来自欧洲的影响,有狭隘的地方主义偏见,但他的边疆理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为西方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公认。(新史学)因提出“边疆假设”,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迅速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史学界一颗巨星,并与比林顿、比尔德并称为美国史学界的三巨擘。在其“边疆假设”的影响下,美国史学家逐渐摆脱“欧源论”,开始思考本国历史发展的内在因素。因其卓著的贡献,特纳确立了在“新史学”中的地位。特纳认为每个时代都应该有自己的当代史。特纳生活的时代是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美国经济、思想文化等都处在剧变阶段,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特纳的“新史学”即是当时社会剧变在历史学方面的反映。(特纳的“新史学”还源于幼年移民生活环境的影响、父亲的耳濡目染、古典文化传统的熏陶、人文及理性主义的浸染以及19世纪欧美史学的滋润。修昔底德、艾伦、赫伯特B.亚当斯等诸多史家为其提供客观史学的理念;爱默生、雨果等为其提供人文、启蒙的思想;理查德T.艾伦等为其提供方法原则。)特纳在独立思考中融诸家于一身,形成自己的“新史学”体系。特纳的“新史学”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史学理论、史学实践成果以及史学影响。在理论方面,特纳探讨了整体史观及历史研究的主观与客观问题等。他强调历史研究要能解决现实中的问题,通过反思过去重

视当代史的写作。他为史学研究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方法,如内外因兼顾、整体研究、多学科综合等。特纳的史学实践在论著方面主要包括《新西部的兴起,1819—1829》(1906)、《美国历史上的边疆》(1920)以及《地域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性》(1931)等,并且特纳还通过一系列重要文章如《历史的意义》(1891)、《美国历史中的问题》(1892)等来阐释其“新史学”。在史学影响方面,不仅形成了“特纳学派”,而且对美国史学研究的许多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外交史领域、移民史领域、经济史领域、社会史领域等。除此之外,特纳在历史教育方面也做出了一些成功的探索,比如,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采取“研讨班”的教学模式等。

6.P110评马基雅维里对欧洲近代史学的贡献。

马基雅维利是一位对西欧近代史学形成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文主义史学家。他对西方史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撰写了经典著作《佛罗伦萨史》:该书是一部人文主义史学代表作之一,有较明显的人文主义史学特征,开创了编年史体裁。他遵循人文主义史学家在分篇章叙述时都以一段概括性的论述总括全文,表达作者的主题思想,观点态度和好恶。在叙述内容上对人文主义史学有所突破,加强了叙述国内事务的比重,相应地调整了战争与外交的位置和比重。马氏在内容上的另一突破,是把佛罗伦萨视为意大利的一个有机部分,并置于意大利整体中加以叙述。由此他成了第一个用全局眼光来看待意大利整体历史的史学家,从而开了人文主义史学家突破地区史向意大利全史发展的先河。

?从人本史观出发,使史学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他把人置于历史研究的中心,不再关注上帝。他强调人的本能和欲望和人的作用,反对宿命论的消极史观,不同意“人是上帝的工具”的中古史学理论,他坚信历史学家可以掌握人类历史兴衰法则,通过研究历史推断历史发展方向,预见人类的未来。此外,他还强调人对社会的强硬控制,以雄心勃勃、计谋多端的君主对抗“无所不为”的上帝。马氏在历史观上再度将历史的重心从上帝之城转移到人类之城,他强调人在历史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通过否定之否定,最终使史学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辩证的看待时代与世事变化,显露出明显的近代历史哲学萌芽:马基雅维利在近代历史学领域,是最早用人的活动来阐释历史的发展、变化的历史学家。他的史学观不仅沉重地打击了中世纪盛行的神学史观,而且也显露出近代历史哲学的萌芽:

1、辩证的历史哲学思想。马氏历史观认为: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虽然与人的主观因素有关,但人的主观因素绝非促进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唯一原因,在他看来,历史与万事万物一样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可见,马氏的历史哲学中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他重视经验和事实,强化了人文主义史学思想中的现实主义观念成分,把历史视为前后相连、因果攸关的过程,成为19世纪历史主义史学的滥觞;他辩证地看待君主与世事的关系,从发展变化的角度探讨历史规律,开创历史发展的新局面。

?通过把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到控制命运的高度,打破了历史循环论:马氏认为命运不仅是可以认识的,而且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征服它。命运的影响作用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人受命运的不同影响和制约。在“命运”观上,他实现了一次否定之否定,并要制服命运女神,把人的能动性提高到了一个抗争命运的喜剧结局的高度,这是一次历史的进步。人可以改变命运的基本命题,为打破历史循环论提供了基本的依据。因为人既然有改变命运的巨大潜力,那么,人同样有能力使人类社会的发展按照人类的意志朝着非循环的方向迈进。

?把历史与政治结合起来,倡导历史为政治服务:马氏认为,历史学家的任务之一,就是为政治家提供丰富的政治实例。《君主论》和《罗马史论》就是这类为政治家提供政治实例的著作典范。在这两部著作里,超越了传统道德和政治信条的政治和历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佛罗伦萨史》从前言到内容都明确地显示出历史为政治服务的倾向,完全可以证实马

氏写史是为政治这一目的服务的。从他叙述的内容看,多为他感兴趣的与建立和维护国家统治有关的题材。这不仅显露了其政治家的本色,而且也表明马氏写史的目的完全是为政治服务的,体现了时代精神。

7.为什么说卡尔《历史是什么?》一书问世,成为历史学著述演变的分水岭?

①全书分六章,“历史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事实”、“社会与个人”、“历史、科学与道德”、“历史中的因果关系”、“作为进步的历史”、“扩展中的视野”,这是历史研究的核心问题。通过分析历史研究应该把握的核心问题,作者回答了历史是什么这一史学理论上的著名难题,即历史是过去与现在的对话。

②他反对“事实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方法, 把历史看作是“历史家心里的过去的重新制定” , 并看作是“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对话”。历史家的任务,既不是爱过去, 又不是脱离过去, 而是掌握过去和了解过去, 把过去作为了解现在的钥匙。因此, 历史家的工作必然是主观的, 但也可以是客观的,在重新制定过去的时候, 他能使我们看到过去的真面貌。

③他提出了要区分历史事实和基本事实,历史事实是由历史学家对这些材料主观的先验建构而确立的,并非历史材料都是历史事实。这样就表明了历史学家的职责不是如实记录所有的事实,而是有选择地建构历史。他认为历史学家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互动的关系,历史学家的工作是一个不断地让事实适合解释,让解释适合事实的过程。历史学家代表现在,事实代表过去,历史学家的解释和事实的关系就是现在和过去的对话。

④他认为社会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是齐头并进、互为条件的。历史学家毕竟是单个的人,他写的历史就是有关个人的一些事情,即是他个人头脑中的历史。但历史学家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他不仅是其所属社会的产物,而且也是那个社会自觉的或不自觉的代言人。因此要理解历史学家的著作,首先要理解他的立场,也就是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等;同时要注意他所处的历史环境与社会环境。这就是历史学家的身份,既是个体的,又是历史的产物、社会的产物。把历史是现在与过去的对话深化为今日社会与昨日社会之间的对话,并引出历史的双重功能在于依据现在,理解过去的社会;借助过去,增加把握当今社会的力量。

⑤他毫不怀疑地肯定历史是一门科学,而且从编史工作要把不断扩大和深入的鉴别力力灌输到进步的事实过程中去这一意义来讲,它是一种进步的科学。二战后,西方社会普遍流露出恐惧和悲观情绪,认为历史将走向衰落,卡尔对此提出批判,因为他坚信历史是进步的。但相信进步并不意味着相信任何自动的或不可避免的过程,而是相信人的潜力的进步发展。在过去两个世纪中间, 近代编史工作已在进步的双重信念中成长,没有这种信念它是不能存在的, 因为正是这种信念, 为编史工作提供了标准。

⑥他指出历史事实不可能是完全客观的,因为事实之所以变成历史事实,是要靠历史学家根据事实的重要性而决定的。历史中的客观性不可能是事实的客观性,只能是事实与解释之间,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关系的客观性。没有绝对的超历史的标准来判断客观性,实际上,客观性是变化的,因为历史学家要根据对现在和未来的理解来解释过去,而随着历史的进步,历史学家对现在和未来的理解是会变化的,他对过去的解释就会变化,也就是说没有终极的历史判断标准。对未来的把握越准确,对过去的理解就越深刻。⑦他对历史和历史学家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地位做了一些总结性的思考。他把视野扩展到中世纪崩溃以后的历史中,看到世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个是深度的变化。人变得更加理性,自我意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理解和把握自身及周围环境的能力加强。人类不仅能够改变环境,而且能够改变自身。因此,历史学家能够也应该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另一个是世界外观的改变。其标志是新大陆的发现和世界重心的转移。这个变化就是区域性的历史变成人类共同体的历史。

⑧《历史是什么?》一书指出了什么是历史的本质,使我们明白了历史是流动、变化的,因为未来是充满变数的,所以过去不是静止不动的,没有终极的历史,历史只是过程。这样,

卡尔对历史定义的追问就变成寻找通往历史的途径。既然对未来的态度决定了对过去的态度,那么我们必须相信未来,只有相信未来,才能更好地探析过去,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1.请你介绍一下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史学的总情况

西方历史学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历史学家例如:布鲁尼、瓦拉等。主要特点有三:(1)历史以杰出人物为中心。(2)以国家民族之间关系为线索。(3)以史料的批判和考证为方法。

2.简述近代美国史学中特纳边疆理论的主要观点

美国历史上具有诗史般意义的西进运动在史学上的反映,要点如下:(1)、关于边疆的定义,被视为一条线或波浪。把边疆扩张视为“文明”(2)、西部自由土地是支配美国社会发展的力量(3)、这条不断向西移动边疆存在,是产生民主主义、个人主义等主要因素(4)、美国文明是人与自然互相作用结果。 3.简述兰克学派

兰克学派(Lanke xuepai)指以德国历史学家兰克为代表的史学派别。亦称历史研究的科学学派。由于该学派倡导秉笔直书,通过史料批判如实地再现历史,因而又成为实证主义史学流派的同义语。

4.简述法国年鉴学派的史学成就

该史学流派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得名于吕西安?费弗尔(1878~1956 )和马克?布洛赫(M. Bloch, 1886~1944 )于1929年创办的《经济和社会年鉴》杂志。该杂志1946年更名为《经济?社会?文明年鉴》,倡导以跨学科的综合方法研究人类活动的“总体历史”,包括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社会、经济、思想、文化、情感、政治等因素,注重社会结构的分析。1947年费弗尔建立高等实验研究院第六部作为年鉴派的学术研究中心。此后到60年代,以费尔南?布罗代尔(1902~1985 )为代表的第二代年鉴派史学家进一步完善了年鉴派的理论与方法。布罗代尔的《腓力二世时期的地中海及地中海世界》、《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等论著成为“总体历史”研究的代表作,使该派发展成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史学流派。70和80年代,以勒戈夫、拉杜里等人为代表的第三代年鉴派史学家致力于开拓新方法,注重研究心态层次的历史,并发展成一种新史学运动,对推动历史科学的进步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

5. 请你介绍一下古希腊和罗马史学的情况

西方史学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修西底德、李维、塔西陀等此时期的历史学有两个特点:(1)政治史。(2)以人为本的史学

6. 简述近代理性主义史学

17、18世纪的西方启蒙时代犹如文艺复兴时期,也是—个巨人辈出的时代。该时期的文化名人往往是通才,如笛卡尔、伏尔泰,他们对各个学科领域的问题都能进行深入的探讨,历史学也因诸多启蒙大师的研究而得到发展。进步和理性是启蒙时代的基本特征。受其影响,该时期史学发展的最大成就就是:历史进步观念得到进一步完善和理性主义史学的确立。 18世纪西方史学总的来说以性主义史学为指导思想。在当时,理性主义是一股弥漫整个欧洲社会思潮。历史领域也不例外,在理性主义史学家看来,理性力量被认为改造社会、拯救百姓的良方和唯一力量,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动力。对其作用过分夸大。人类历史不可能以理性主义为主线,力量并不是万能的。但在反对神学,推翻专制政府斗争中起到很大作用。理性主义史学的繁荣,标志着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确立,为19世纪历史学的独立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7. 实证主义史学的成果

第一,他们不仅主张治史应以史料工作为基础,应广泛搜集史料和确证事实的可靠性,而且要求对事实材料进行科学的归纳、概括、统计、分类和对比,以找出历史规律,反对兰克学派拒绝概括、否认历史规律、单纯陈述事实的倾向。

第二,兰克反对历史进步观念,实证主义则虔信这种观念:坚持人类社会是个不断进步的过程,但又宣扬这种进步是乎稳的、渐进的和自动的,“历史刁;会飞跃”也无需人们作有意识的推动。这种思想在政治上比兰克更符合19世纪中叶欧洲自由资产阶级的心愿。

第三,兰克学派骨子里都有个人意志论倾向,夸大伟大人物的作用,实证主义则着重反对个人意志论和神学理论,而提出多因素论,即将人类生活的外部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各种形式如经济、政治、法律、文化思想等并列为决定历史发展的因素,这种折衷主义思想虽远不及历史唯物主义,但在历史唯心论居统治地位的时代却是一个重大进步,它是以强调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为特色的。

8. 简述当代西方新史学的主要流派。

在当代西方史学派别中,最有影响的是法国的年鉴学派、美国的新史学派、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学派(尤以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派为代表)三大流派

9. 请你介绍一下西方中世纪史学的总情况?

西方史学的第二个发展阶段,是西方历史学发展的黑暗时代,历史学家的代表是奥罗修斯和他著的〈史记〉。等此时期的历史学的特点是史学被基督教所控制,由僧侣们编篡,史学的目的是宣扬宗教思想。

10. 简述近代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是标志着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的发展由上升向腐朽蜕化的重大转折的流派之一。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的孔德、英国的穆勒和斯宾塞。它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最早出现于法国,四十年代出现于英国,后来又流传到其他西方国家。实证主义产生的时代,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已经先后取得了政权,在政治上已趋保守,他们所关心的主要是扩张经济势力,进一步发财致富。对发展科学技术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实证主义正好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的这种精神状态,它强调哲学应以实证科学为根据,甚至要求把哲学变成实证科学,把实证主义标榜为一种科学的哲学。实证主义者大都抛弃了十七~十八世纪哲学家从力学所移入的形而上学方法,接受了十九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进化论)的方法。他们承认自然界和社会的运动变化,但他们是用庸俗进化论和相对主义来解释运动变化,反对唯物辩证法。实证主义者在社会政治问题上一般避免公开站在保守、反动的方面,他们在外表上标榜科学、进步、改革,实际上排斥革命,鼓吹改良主义。

11. 简述当代新社会史学派的主要共性特征

第一,强调扩大的总体社会史概念。即强调把史学研究扩充到整个人类文明发展过程,扩展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传统的社会史概念认为,社会史只是研究日常生活、风俗民情的历史第二,不注重精英人物的历史,而更重视研究社会下层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他们挖掘了教堂和医院的档案、土地登记册以及绘画和民间传说中有关民众日常社会生活的新史料,试图再现普通民众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段中的社会生活。如汤普森在探讨英国工人阶级的文化时,依靠新史料,再现了酒吧、工人夜校的场景,研究了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工人的休闲方式。第三,他们信奉马克思主义,熟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在他们的书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色彩非常明显。但是,他们不是从理论出发,而是注重对历史过程的调查,并把理论性与叙事性结合起来

论述

2. 试分析新社会史学派。

作为西方新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国际马克思主义史学流派有一批卓越的历史学家,写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历史著作,其中又以新社会史学派为代表。新社会史学派,也称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派,欧洲史学史专家、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伊格尔斯在70年代曾说:新社会史的诞生“是近15到20年来历史编纂学方面最重要的发展”。它不仅对欧洲,而且对国际史学界(包括美国、中国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外国法制史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外国法制史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外国法制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注:根据20XX年-2019年试题真题总结,结合自考教材,亦可用作学士学位的复习资料。 题型:单项选择题25*1’+多项选择题5*2’+名词解释题5*现3分,即名词解释3’++简答题4*6’+论述题1*12’ 1. 楔形文字法:古代西亚幼发拉底与底格里斯两河流域居民创造与发展起来的以楔形文字镌刻而成的奴隶制法的总称。20XX10 3”苏美尔人发明,楔形文字是公元前2700年前后一种古老文字。 2. 《乌尔纳姆法典》:20XX103” /20XX01 3”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公元前3000年代末期,乌尔国家统一了两河南部地,第三朝国王乌尔纳姆为为巩固统治、缓和社会内部矛盾所创制,开创了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法的法典化时代。 3. 《汉穆拉比法典》:20XX04 3”/20XX01 3”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吸取两河流域原有楔形文字法的精华制定的法典,是流传至今的楔形文字法中最完整的一部成文法典。分为序言、正文、结语三三个部分。法典的基本内容:君主专制制度 等级制度:将全体居民分为自民和奴隶两大类

财产法:巴比伦实行土地公有制。存在王室土地和公社占有土地两种形式。契约制度:重要契约的签订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和采用书面形式,买卖、借贷和财产租赁最为流行。借贷契约的标的主要是钱款和谷物。 1 / 41 婚姻、家庭与继承制度:婚姻关系实行的是具有买卖性质的契约婚姻。无契约,无婚姻;子女在家庭中没有独立地位;男子才享有充分的继承权。 犯罪与刑罚制度:危害法院公正裁判罪;侵犯人身罪;侵犯财产罪;侵犯家庭罪。 法院组织与诉讼制度:诉讼完全私人提起;确认的可采信的证据包括:证人的证言;证物;宣誓;神明裁判。 4. 古印度法:20XX01 3”是印度奴隶制时期法律制度的总称,内容包括婆罗门教法、早期佛教法及国王政府颁布的敕令。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婆罗门法的渊源有: 吠陀是印度最古老而神圣的法律渊源,是印度最早的传世文献,其中《梨俱吠陀》最古老。法经: 法典:最为著名的是《摩奴法典》,印度法制史上第一部较为正规的法律典籍,具有相当大的权威性。 国王的敕令:阿育王在诏令中要求人们遵循佛法,并设立了“正法官”监督。刻在岩碑上的诏令被成为“岩石法”、

西方史学史期末简答题

西方史学史期末简答题

1.古代希腊史学产生的原因: 2.希罗多德贡献(史学思想) 3.俢昔底德史学思想: 4.比较希罗多德和俢昔底德治史观: 5.比较希罗多德与司马迁的相似之处:6.波里比阿史学成就: 7.西方古典史学的传统 8.中世纪史学的历史地位 9.浪漫主义史学思想 10.理性主义史学(18世纪):特点:11.客观主义史学: 12.伏尔泰的史学思想 13.历史哲学: 14.百科全书派史学贡献: 15.罗马史学的共性: 16.评述塔西佗的史学成就: 17.评述希罗多德的史学思想 18.19世纪为什么被称为“历史学的世纪”19.康德是怎样论述历史发展的,试以康德《世界公民视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译文为例加以说明。如何评价: 20.浅析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21.20世纪妇女史的研究重点有哪些?22.为何称希罗多德是“史学之父”?23.普罗科匹厄斯有什么作品传世? 24.李维对史学研究的贡献体现在何处?25.7.P55塔西陀为何被称为是“暴露史学大师”? 26.. 查士丁尼有什么代表作? 27.扼要介绍康尼娜及其作品。 28.为什么说“历史是过去与现在的对话”?29.19世纪与20世纪西方史学的特征分别是什么? 30.20世纪西方史学的特征: 31.西方现当代史学的共同趋势与特征:32.谈谈你对“历史是时代火车头”的理解。33.当今西方社会为何将历史学称为是“受人追捧的园艺学(公共史学)”? 34.评特纳。 35.P110评马基雅维里对欧洲近代史学的贡献。 36.为什么说卡尔《历史是什么?》一书问世,成为历史学著述演变的分水岭? 37..请你介绍一下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史学的

英美概况期末考试名词解释整理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refers to the mechanization of industry and the consequent changes in social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in Britain in the late 18th and early 19th centuries. Britain was the first country to industrializ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 period in the late 18th and early 19th centuries when major changes in agriculture, manufacturing, produ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had a profound effect on the socioeconomic and cultural conditions in Britain.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was a period of unprecedented technolog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change that completely transformed British culture from a largely rural, static society with limited production and division of labour into the world's first modern industrial society. the Black Death It was the deadly bubonic plague who spread through Europe in the 14th century. It swept through England without warning and any cure, and sparing no victims. It killed between half and one-third of the population of England. Thus, much land was left untended and labor was short. It caused far-reaching economic consequences. The Black Death----It was one of the deadliest pandemics in human history, peaking in Europe between 1348 and 1350. It is widely thought to have been an outbreak of bubonic plague caused by the bacterium Yersinia pestisis and have started in Central Asia. It came without warning, and without any cue.The Black Death is estimated to have killed30% to 60% of Europe's population and had profound effects on the course of European history. In England, it killed almost half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causing far-reaching economic consequences. the Progressive Movement The Progressive Movement is a movement demanding government regulation of the economy and social conditions. It spread quickly with the support of large numbers of people across the country. It was not an organized campaign with clearly defined goals.(Rather, it was a number of diverse efforts at polit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reforms. In spite of limitations of the movement, it brought about changes and improvement in many fields.) Roman Britain was the part of the island of Great Britain controlled by the Roman Empire between AD 43 and about 410. Britannia already had cultural and economic links with Continental Europe, but the invaders introduced new developments in agriculture, urbanisation, industry and architecture, leaving a legacy that is still apparent today. The first Romans to campaign extensively in Britain were

法律硕士法制史必备简答题

法硕考试需要记忆的法制史简答题 22、大清现行刑律? 答:《大清现行刑律》是清政府于1910年5月15日颁行的一部过渡性法典,它是在《大清律例》的基础上作局部调整删改而成,共36卷,389条,另有附例1327条,并附《禁烟条例》12条和《秋审条例》165条。与《大清律例》相比,《大清现行刑律》的变化主要是: ①取消了《大清律例》中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名称而分的六律总目,将法典各条按其性质分隶30门; ②关于继承、分产、婚姻、田宅、钱等纯属民事性质的条款不再科行; ③废除了一些残酷的刑罚手段,设置了新的刑罚体系,删除了凌迟、枭首、戮尸、刺字等残酷刑罚和缘坐制度,将主体刑罚确定为死刑(斩、绞)、遣刑、流刑、徒刑、罚金等五种; ④增加了一些新罪名,如妨碍国交罪、妨碍选举罪、私铸银元罪以及破坏交通、电讯的犯罪等。而对于律例合编的模式以及“十恶”重罪等封建内容未作更改。 可见《大清现行刑律》只是在局部和形式上对《大清刑律》进行修改而已,无论在表现形式、法典结构以及具体内容上都称不上是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 (指南补充):改律名为“刑律”; 23、大清新刑律? 答:《大清新刑律》(原称《钦定大清刑律》)是清政府于1911年1月公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法典。 ①在体例上抛弃了以往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采用近代西方刑法典的体例。以罪名和刑罚等专属刑法范畴的条文作为法典的惟一内容,并将法典分为总则与分则两部分,因而使其成为一部纯粹的刑法典。 ②确立了新的刑罚制度,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从刑两种。主刑包括死刑(仅绞刑一种)、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留、罚金,从刑包括剥夺公权和没收两种。 ③采用了一些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刑法原则和近代刑法学的通用术语。如采用罪刑法定主义原则,删除旧律中的比附制度;采用近代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取消了因官秩、良贱、服制而在刑律适用上所形成的差别,取消“八议”制度,并采用了西方国家通用的缓刑、假释、正当防卫等制度和术语以及对幼年犯罪改用惩治教育的办法,等等。 总之,《大清新刑律》属于近现代意义上的新式刑法典,它标志着中国封建法律体系的瓦解和近代法律体系的诞生,是清末修律的代表作。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它又是向封建保守势力妥协的产物。附录《暂行章程》说明旧律传统的依然延续。《大清新刑律》公布后不久清王朝即告覆亡,因此并未正式施行,但它对以后中华民国刑事立法有着深远的影响。 24、简述清末修律的主要特点和历史意义。 答:1.清末修律的主要特点。 (1)在立法指导思想上,清末修律自始至终贯穿着“仿效外国资本主义法律形式,固守中国封建法制传统”的方针。 (2)在内容上,清末修订的法律表现出封建专制主义传统和西方资本主义法学最新成果的奇怪混合。 (3)在法典编纂形式上,清末修律改变了中国传统的“诸法合体”的形式,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的差别与不同,分别制定、颁行或起草了法典或法规,形成了近代法律体系的雏形。 (4)清末修律是清代统治者为维护其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在保持君主专制政体的前提下进行的,因而既不能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也没有真正的民主形式。 2.清末修律的历史意义。 (1)清末变法修律导致中华法系走向解体。传统的“诸法合体”的形式已被抛弃,中华法系“依伦理而轻重其刑”的特点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清末修律标志着延续几千年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中国传统的封建法制开始转变成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显著特点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法制。 (2)清末变法修律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通过清末大规模的立法,参照西方资产阶级法律体系和法律原则建立起来的一整套法律制度和司法体制,对后世特别是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党政府法律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条件。 (3)清末变法修律在一定程度上引进和传播了西方近现代的法律学说和法律制度。清末变法修律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向国内介绍和传播了西方法律学说和资本主义法律制度,使得近现代法律知识在中国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从而促进形成了一部分中国人的法制观念。 (4)清末变法修律在客观上有助于推动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教育制度的近代化。 25、简述领事裁判权的基本内容。 答: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的基本内容:

最新西方史学史笔记完整版

1.古代希腊史学产生的条件(自然.人文): ①文化的发展:从外部来说是受东方文化的影响(埃及和巴比伦文明)从内部来说,是受古希腊哲学的影响(唯物主义的哲学传统与史学的发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②传说和史话:史诗中包含着很多的史学因素,在历史学正式产生前,古希腊人是把史诗当作历史来看待的,最著名的是《荷马史诗》古希腊史学诞生在爱奥尼亚地区, ③地理环境:这是因为与希腊本土相比,此地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且居于欧亚大陆之间,扼东西交通之要塞,所以这里商业繁荣,手工业与航海业也很发达。 2.评述希罗多德的史学思想: 希罗多德的《历史》是西方史学上第一部历史著作,希罗多德被称之为“史学之父”,《历史》内容丰富,非常生动地叙述了西亚.北非以及希腊等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历史往事等,为我们展示了古代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生活景图。希罗多德通过留传下来的资料.口头或文字记载,自己的实地考察而编撰完成的。 史学思想的特点:①.推崇雅典的民主政治②.天命观和人本精神并存 影响:①.治史视野的宽广,对古希腊史学有开创性的建树,明确提出了治史的基本任务和目的,即记载和解释人类的活动,尤其是重大功业,说明他们的因果联系 ②.治史观念的变化:历史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人的历史活动受到难以把握的超自然力量的影响;另一方面,认识自己的主人,以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创造人类的历史。 3.评述修昔底德的史学思想 修昔底德是“政治史之父”,写成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史学特点:①.他提出了严格的史料批判原则和实施方法 ②.冷峻的客观主义精神 ③.彻底的人本史观和进步史观(摒弃天人感应说.探讨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从经济关系上解释历史发展的原因. ④.平实.简洁.生动和充满智慧的文字表述形式 影响:求真和政治史的传统,标志着西方史学在希腊时代的最高成就,具有求真精神,开创了政治史的传统。但是不彻底,人本观念强,有时认为人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

《英美概况》复习题与参考答案

2011英美文化与国家概况期末考试填空与简答复习题 1.Of all these isles, the largest one is called Great Britain. For the sake of convenience, Great Britain is often shortened to Britain. 2.United Kingdom is made up of four parts, England, Wales,ScotlandandNorthern Ireland. 3.The island of Great Britai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according to its geographic features: the Highland Zone in the north and west and the Lowland zone in the south and southeast. 4.In America, The presiding officer of the senate is the Vice-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who serves as chairman when the Senate is in session. 5.Britain did not produce cotton and textile industry used to rely on wool as the principal fiber. 6.In Britain, the city Birmingham is well known for its production of automobiles, electricity equipment, electronics, munitions, and arms. 7.British government is produced through contest between two major political parties every five years 8.British can enjoy higher education in three ways:

中国法制史简答题

中国法制史简答题 第一章夏朝的法律制度 1、禹刑 禹刑是夏朝统治者为了纪念他们的祖先,以禹命名的夏朝法律的总称,因“乱政”而作。 其具体内容已无从考。 2、甘誓 甘誓是夏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在“甘”发布的战争动员令。 10、简述夏代“天讨”、“天罚”的神权政治法律观。 在中国文明史的初期,天的观念在人们思维中占有重要位置.天被视为万物的最高主宰和本源.这种天道观被统治者用来作为解释行使政权、适用法律的最终依据.他们声称自己是奉上天之意来治理天下;适用法律、实施刑罚也是奉行天意;即所谓天讨有罪,天命殛之,恭行天之罚等,以此来加强其政权和法律制度的威慑力量。在夏及以后的商周时期,天讨、天罚的观点是当时最为流行的官方政治法律观,直接影响到当时的法律理论和法律实践. 3、法律是如何起源的? 原始社会没有法律,调整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主要是不成文的习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和阶级开始出现,习惯逐渐无法调整阶级矛盾了。这时,奴隶主阶级将某些符合本阶级利益的原始习惯赋予阶级内容和国家强制力,通过国家的认可,上升为法律。法律就这样产生了。 4、如何理解“昏、墨、贼,杀”? 这是《左传》昭公十四年所记载晋叔向回答韩宣子关于刑侯与雍子争田案时征引的夏朝规定。昏、墨、贼为夏朝的罪名,杀为刑名。 “己恶而略美为昏”,即自己有了罪恶而掠夺别人的美名。 “贪以败官为墨”,意思是贪婪败坏官纪。 “杀人不忌为贼”,是指杀人而毫无顾忌。 5、夏朝法律与原始社会的习惯有哪些不同? (1)法律不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意志,而是少数统治者的意志。 (2)法律不是靠舆论来维持,而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3)法律建立在残酷的刑罚基础上。 6、《甘誓》的发布及其主要内容。 甘誓是夏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在“甘”(陕西省户县西南)发布的战争动员令。其中规定了: (1)“有扈氏威侮五刑,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罚。”夏启向他的臣民宣告有扈氏的罪行,有扈氏不学习黄帝、尧、舜、禹四世的德行与政绩,不走正道,逆天而行,引起天怒人怨,因此上天要灭绝他,夏启奉上天的意志对他进行讨伐。 (2)“左不攻于左,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意思是说,在战车左边的兵士,如果不好好从左边攻杀的人,你们就是不奉行命令;在战车右边的兵士,如果不好好从右边攻杀的人,你们就是不奉行命令;驾驭战车的兵士,如果不好好驾驭战马,你们就是不奉行命令。在先祖的神位前赏赐那些奉行命令的,在社神面前惩罚那些不奉行命令的。 7、夏朝法律制度的内容主要有: (1)“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禹刑是以禹命名的夏朝奴隶制刑法的总称,其具体内容已无从查证。据后人追述,夏朝已经有了“五刑”,共三千条。 (2)“威侮五行,怠弃三正”。这是夏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发布的战争令,即军令〈甘誓〉中一条罪名。

西方史学史复习题

西方史学史复习题 第一章古典史学(古希腊史学、古罗马史学) 一、名词解释 1、赫克泰阿斯 希腊史学的摇篮---米利都人,希腊第一位历史家。主要作品是《大地环游记》,其书的叙述特点是记实而非虚构。赫克泰阿斯在介绍某民族时力求从历史根源上加以说明,体现了他超越本民族界限的世界眼光。 2、色诺芬 色诺芬与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并成为过希腊三大历史家。它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其代表作为《希腊史》、《长征记》,并且《长征记》是以回忆录的形式呈现,但是色诺芬的治史能力远不及他的前辈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 色诺芬不仅是一位历史学家,也是西方军事史上一位颇有才干的军事战略家;而且色诺芬写史注重描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故其作品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色诺芬比其他人更重视社会经济生活,且作品内容富有文采。 3、李维 古罗马著名史学家,其代表作是《建城以来史》。李维的史学作品文笔优美,且体现出他垂训的思想,并开创了通史体例。但是李维在写史时不但疏于对史料的考订和辨析,

而且包含着宿命论及迷信观念。 4、波里比阿 出身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显贵家族,著述颇多,但只有一部《通史》传世,而且残缺不全。《通史》是一部断代史,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通史。《通史》一书中体现了波里比阿关于真实的思想与获得真实的方法以及政体循环论和天命观的史学思想。但是《通史》一书也体现了波里比阿由于语言平直,夹论夹序,思考较多,内容缺乏吸引力、在价值评估和史料选择上暴露出一些主观以致歪曲事实、英雄史观等不足之处。 二、问答题 1、希罗多德及其史学思想 希罗多德是古希腊三大历史家的第一位史学家,出身殷实,并因生活环境使他毫无民族偏见,代表作是《历史》。希罗多德在西方史学史上既是结束希腊幼稚的早期史学的最后一位散文记事家,又是希腊史学进入成熟时期的第一位历史大家。希罗多德是自觉运用历史批判方法集中研究特定重大历史时间和重大历史人物的第一人,为希腊人科学地关照自己、认识自己的历史而不是神的谱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希罗多德的历史观是天命观和人本观的混合体,这反映了古希腊先进知识分子思想的矛盾性。 史学思想:

英美概况括考前知识点总结

英国概况 1,英国名称: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2,地理位置:Great Britain is the largest island of the British Isles, the largest island in Europe and the eighth-largest island in the world. It lies to the northwest of Continental Europe, with Ireland to the west, and makes up the largest part of the territory of the state known as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It is surrounded by over 1,000[citation needed] smaller islands and islets. 或者回答British mainland western Europe from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north-east and many nearby islands, She east by the North Sea, the Atlantic Ocean to the west, up to the North Atlantic off Iceland, Yugoslavia and the European continent, separated only by a strip of water, the English Channel 3, 英国首都:London 4,组成部分:England, Scotland, Wales and Northern Ireland 5,民族:England Welsh、Scotch、Irish 6, 英国国旗:the Union Flag英国国歌:God Save The Queen 天佑女7,三次外族入侵:ⅠRoman Conquest;43AD, the roman empire

西方史学史试卷

西方史学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总计30分) 1.《长征记》的作者是() A 色诺芬 B 老伽图 C 波利比阿 D希罗多德 2、《论法的精神》的作者是( ) A 狄德罗 B康德C伏尔泰 D 孟德斯鸠 3、西方史学史上第一部历史著作是() A《历史》 B《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C《希腊史》 D《罗马帝国衰亡史》4、罗马文化的“黄金时代”是() A凯撒时代 B奥古斯都时代 C屋大维时代 D伯里克利时代 5关于西方古典史学的优良传统以下观点不正确的是() A求真探索的精神 B理性主义观念 C宏宽的历史眼光 D注重历史对现实的借鉴作用 6、下面哪位史学家来自德国() A休谟 B 伏尔泰 C莫泽尔 D吉本 7、下列不属于口述史学的特点的是() A生动性 B广泛性 C民主性 D真实性 8、人文主义史学的基本特征() A初步运用了历史批判方法 B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C排斥古典史学批判、反思的精神 D强调独立思考,不轻信别人的记载 9、属于凯撒的史学作品的是() A《高卢战记》 B 《日耳曼尼亚志》 C《罗马历史源流》 D《罗马古物考》10、下列不属于19世纪美国历史主要学派的是() A浪漫主义学派 B 废奴派 C盎格鲁-撒克逊学派 D边疆学派 二、填空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 1.古希腊三大史学家是_____ ,______ ,______ 。 2.意大利著名旅行家,商人__________,撰写了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描写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作品《_______________》。 3.公元前12世纪至前8世纪的希腊社会称之为“__________时代”。

4.__________是罗马史学的真正奠立者,他被称为“爱国史家”。 5.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维的_________又称《罗马史》。他的史学思想有三点:_________、_________、文笔优美。 7.奥古斯丁著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8.罗马三大史家有撒路斯题乌斯、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被称为“政治史之父”,他的《__________》是政治军事史的范例, 也标志着西方史学在古希腊时代的最高成就。 10.文艺复兴这个词最早是由__________世纪的法国学者谢尔·德金尔克提出来的。 三、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1.《建城以来史》的作者是匹克托。() 2.“中世纪”的概念,最早是由15世纪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提出的。() 3.公元4世纪至前3世纪的希腊社会,史称“古典时代”。() 4.波里比阿被后人称为“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机家。() 5.著名的“剑桥三史”是《剑桥古代史》、《剑桥中世纪史》、《剑桥近代史》。() 6.狄德罗撰有《路易十五时代》和《百科全书》。() 7.18世纪的西方史学,总的来说是以理性主义为主导思想的。() 8.文艺复兴的一个特征是恢复了人在历史上的中心地位。() 9.西方史学的直接源头是古罗马史学。() 10.老伽图用拉丁文字写作罗马史,首开拉丁史学之先河.( ) 四、名词解释(共2题,每题5分,总计10分) 1. 修昔底德

西方史学史期末复习题库

名词解释: 希罗多德:(约前484年─前425年)公元前5世纪的伟大的古希腊第一位历史学家,西方文学的奠基人,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从古罗马时代开始,希罗多德就被尊称为“历史之父“。他把旅行中的所见所闻,以及第一波斯帝国的历史纪录下来,著成《历史》。所著《历史》一书,是西方最早的一部历史著作,因各卷以古希腊9位缪斯女神命名,故又被称作《缪斯书》;又因其以讲诉希波战争为主线,故后人也将它称作《希波战争史》。全书共9卷,分上下部分。1~5卷第27 章为前半部分,叙述希波战争前地中海各国的历史,从态度上看,带有爱奥尼亚纪事家作品的缺点,既有闻必录,因而存在假录。第5卷第29章起为后半部分,是信史实录,主要叙述波斯人和希腊人在公元前478年以前数十年间的战争。书名和分卷方法均出自希腊化时代的学者之手。在此书中,希罗多德所使用的文献资料主要有三种形式:口头传说、直接印象、文字记录,其中口头传说用量最多,作者本人没有民族歧视,并且取材丰富。该书也是一部世界文化史著作,书中众多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生动;视野广阔,具有”通史“的规模;具有较强的客观主义态度和求实批判精神;歌颂民主自由;重视道德垂训作用。 修昔底德:是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他约出生于公元前460年,他生活的时代正值雅典的极盛时期,也是古希腊文化的全盛时期。伯里克利等人的政治演说,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得斯、索福克利斯等人的戏剧,诡辩派(又称“智者派”)的哲学,希罗多德等人的历史著作,以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所代表的“实验的”“科学”精神,都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所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以编年体纪事,是修昔底德用三十余年撰写而成,共八卷,其书名和分卷方法均出自希腊化时代的学者之手,其写作目的是想通过叙述这场战争给希腊世界造成的影响、以及雅典等城邦在战争前后的成败兴衰的变化过程,来垂训后世。不仅力求真实地记载历史,而且力图站在哲学的高度上去理解和概括历史、并把这种概括之后的历史事实传达给后人。该书的史学特色有:理智的科学的态度;歌

新编英美概况 许鲁之(第四版)Unit1-7课后习题简答题答案.

Unit 1 Geographical Featur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1. How many states are ther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which two states are geographically separated from the others? (50, Alaska, Hawaii) 2. What are the general characters of the Rocky Mountains and the Appalachian Mountains. 1) To the west of Atlantic coastal plain lie the Appalachian Mountains that begin in Canada and reach all the way to Georgia and Alabama. These are old mountains with rounded tops and wooded hills, usually not exceeding 800m in height. The highest point is only 2000m above the sea. Most of the mountain ridges are low enough to be easily crossed by modern highways. The Appalachians have much beautiful scenery and many tourist resorts. The Ohio and the Tennessee Rivers flow down the western slopes of the Appalachians to the great Mississippi River, deep in the heart of America. 2) To the west of the Great Plains lie the Rocky Mountains, “the backbone of the continent”. These high mountains stretch all the way from Mexico to the Arctic and form what is known as Continental Divide, or Great Divide, the most important watershed on the continent. The Rockies are more than twice as high as the Appalachians and high enough to receive more rain than the surrounding plains and plateaus. Consequently, they are mostly forested. The striking and varied scenery of the Rockies has given ris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many national parks here. The other natural wonders include roaming herds of buffalo, elk, deer, antelope and sheep, as well as the famous grizzly bear. Chapter 2 American Population 1.Why is the United States known as a “melting pot”? It means that the US is composed of immigrants from different nations all over the world. ①The people of the US are predominantly white. ②The second most numerous minority in the US were the black people whose forefathers came from Africa. ③American Indians were the original inhabitants on the continent. ④There were about 50.5 million Hispanics in 2010 in the US. They are the Spanish-speaking immigrants from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⑤The Chinese American have proved to be industrious and intelligent. 2.What factors cause the Americans to move frequently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①The desire for economic betterment is generally the most important force inducing migration. ②Geographic difference in economic opportunity, as reflected by such factors as differences in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nd earning power for worker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availability and the price of land for farmers. ③Noneconomic factors. Such as climate, racial attitudes, and family tires, influencing migration. 3.Why do many Americans now migrate from cities to suburbs? ①The widespread uses of automobil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xpress highways made it possible for people to live farther away from their jobs. ②The telephone reduced the need for them to work or live in close proximity to one another. ③Suburban areas offered more living space than cities, lower crime rates, less pollution, and superior schools.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ey are better place for raising children. Chapter 3 Discovery and Colonization of the New World 1. Discuss the pre-Columbian cultures in the Americas. 1) The Aztecs of Mexico 2) The Incas of Peru 3) The Indians of North America 4) Indian contributions to European culture: Foods, Drugs and Utilitarian objects 2. Why did the discoveries of New World before Columbus not exert great influence in the world at that time?

西方史学史书目1

西方史学史中文参考书目 (一)原著 (1)荷马:《伊利亚特》、《奥德赛》,花城出版社,1994年(2)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神谱》,商务印书馆,1991年 (3)希罗多德:《历史》,商务印书馆,1959年,1986年(4)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商务印书馆,1960年,1986年 (5)色诺芬:《长征记》,商务印书馆,1985年 (6)色诺芬:《经济论》、《雅典的收入》,商务印书馆,1961年 (7)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商务印书馆,1984年(8)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商务印书馆,1959年(9)恺撒:《高卢战记》,商务印书馆,1979年 (10)恺撒:《内战记》,商务印书馆,1986年 (11)撒路斯提乌斯:《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商务印书馆,1995年 (12)李维:《罗马史》选,商务印书馆,1980年 (13)塔西佗:《编年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 (14)塔西佗:《历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

(15)塔西佗:《阿古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商务印书馆,1985年 (16)苏维托尼乌斯:《罗马十二帝王传》,商务印书馆,1995年 (17)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商务印书馆,1990年(18)阿庇安:《罗马史》,商务印书馆,1976年 (19)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商务印书馆,1979年(20)圣经《旧约全书》《新约全书》,香港圣经公会,1980年 (21)奥古斯丁:《忏悔录》,商务印书馆,1963年,1989年(22)奥古斯丁:《独语录》,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 (23)格利高里:《法兰克人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24)比德:《英吉利教会史》,商务印书馆,1991年(25)艾因哈德:《查里大帝传》,商务印书馆,1979年(26)无名氏:《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商务印书馆,2004年 (27)薄伽丘、布鲁尼:《但丁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28)马基雅维里:《佛罗伦萨史》,商务印书馆,1982年(29)马基雅维里:《论李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30)蒙田:《蒙田随笔全集》,译林出版社,1996年

中国法制史简答题

中国法制史简答题 第二章商朝的法律制度 1、汤刑 汤刑是商朝刑罚的总称,因"乱政"而作。它并非汤所作,而是商朝统治着为了纪念他们的祖先,而以汤命名。其内容已无可考。 2、商朝刑事立法的指导思想。 商统治者立法的指导思想,仍沿袭了夏朝的神权思想。这种神权思想,把统治阶级的一切活动,包括他们运用法律的活动,都说成上帝和鬼神的力量。这是同当时的历史条件有着密切关系的。夏商时期,刚刚从生产力极端低下的原始氏族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奴隶主贵族便利用人们对自然界的愚昧无知而形成的对原始图腾和祖先神崇拜的习俗,把自己的统治说成是"受天命",是代表上天对人间进行统治,把他们对奴隶和平民的镇压,以及对其他不服从统治的惩罚,说成是"恭行天罚"。从而给他们的统治和对人民的镇压,披上一层宗教迷信的保护色。 3、商朝继承制度的前后变化。 继承制度也是私有制的产物,王位继承与财产关系的继承是一致的。商初,王位继承是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并行,但以弟及为主,也就是说,在商初,主要是兄死后,其王位由弟继承,而子继辅之,无弟然后传子。商末则完全实行父死子继,以后又逐渐实行了嫡长继承制。 4、商朝的肉刑。 商朝的肉刑有: (1)墨刑,也叫黥刑,即在犯罪者的面部或额上刺刻后,染以墨色的刑罚。 (2)劓刑,割鼻的刑罚。 (3)剕刑,也叫刖刑,断足的刑罚。 (4)宫刑,割掉男子的生殖器,破坏女子生殖机能的刑罚。 第三章西周的法律制度 1、西周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 (1)义刑义杀 即是针对国内不同地区,不同的形势,选择最适宜的刑罚手段来对付社会犯罪,反对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刑杀的方法。 (2)明德慎罚 这一思想要求,在对付社会犯罪问题上,要提倡德治,提倡伦理道德的强行灌输,有效预防可能发生的犯罪。同时在镇压时,采取审慎的方针,即区分严重犯罪与一般犯罪的界限,对一般犯罪采取宽缓的原则,对严重犯罪才施以重刑。 2、简述西周定罪量刑的原则。 (1)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意即7岁以下,80岁、90岁以上的人犯罪,不处以刑罚。这一原则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刑法中关于刑事责任年龄原则已初步确立。这表明西周统治者重视犯罪主体的意识能力,并据此考虑用刑问题。 (2)区分眚、非眚、非终、惟终:即故意或一贯犯罪从重处罚,过失或偶然犯罪从轻处罚的原则。西周统治者已经开始区分犯罪者主观形态的差别,灵活地运用刑罚手段。 (3)“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断狱时,首先要考虑犯罪者的罪行严重程序,谨慎测度罪犯的动机,以此区别量刑的轻重。西周统治者将犯罪主观动机与对社会危害性结合起来考虑。 (4)罪疑从赦:即对于定罪有一定根据,不定罪也有一定理由的案件,从轻处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