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3年上学期中国现代史专题检测(二)学生卷

2013年上学期中国现代史专题检测(二)学生卷

2013年上学期中国现代史专题检测(二)学生卷
2013年上学期中国现代史专题检测(二)学生卷

西安市临潼区土桥初级中学

2013年上学期中国现代史专题检测(二)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5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客观题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0题,40分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追溯历史,中华民族摆脱屈辱,使中国人民有了“站起来”的“尊严”并成为国家的主人开始于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新中国的成立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2、1954年9月,由全国第一次普选产生的人大代表,带着神圣的使命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云集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上与会代表1197人全票通过了宪法草案。宪法确定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民主专政

B. 人民代表大会制

C. 社会主义制度

D. 民族区域自治

3、深圳后海社区居民张先生说:“我亲眼看到深圳一天天地长大、一天天地发展繁荣起来。深圳30 年的变化真可以说是天翻地覆啊!”张先生的所见所感

①说明改革开放符合民心②表明改革开放顺应了时代潮流

③印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④证明我国步入了发达国家行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下列内容与西藏历史发展不相符的是

A.1950年以和平方式获得了解放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一五计划时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D.青藏铁路现已建成通车

5、抗美援朝战争中,视纪律重于生命,在烈火中永生的战斗英雄是

A.黄继光B.董存瑞C.邱少云D.罗盛教

6、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采取的改变会议“航向”的方针是A.“和平共处” B.“一国两制” C.“平等互利” D.“求同存异”

7、“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钢产量)赶上英国不发愁”。与这首民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三大改造B.人民公社化运动C.十年“文革”D.“大跃进”运动

8、小敏同学准备作一个题为《我眼中的“文化大革命”》的发言,以下内容不适合出现在发言

提纲中的是

A.民主法制遭受践踏B.国民经济破坏严重

C.文化教育历经浩劫D.外交事业停滞不前

9、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和1978年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之处是

①实行土地公有制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③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④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0、如图是公私经济成分比例图。根据图表判断其反映的是我国哪一年的经济结构比例

A.1949年B.1952年C.1953年D.1956年

11、我国“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A.小学教育B.职业教育C.中等教育D.义务教育

12、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中日建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13、在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最主要的创举是()

A.进行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和平过渡

D.实行农业合作化

14、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重要的共同点在于()

A.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B.坚持走群众路线

C.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D.借鉴苏联的经验

15、西藏和平解放后,为确保西藏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的事务,人民政府在西藏地区实行的制度是()

A.新民主主义制度 B. 资本主义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一国两制

16、中国古代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今天使这种说法变为现实的是

A.自动化技术

B.航天技术

C.计算机网络技术

D.现代交通技术

17、2012年2月23日,为纪念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签订40周年,中国网举行了主题为“中美关系回顾与前瞻”的专家论坛,下列四种观点不正确的是:

A.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保持了友好交往的历史

B.近代历史上美国是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之一

C.1972年,尼克松访华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开始

D.1979年以来,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发展

18、下列历史事件与其影响的搭配,正确的是:

A.土地改革完成―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B.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实现了统一

C.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D.中共一大召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9、学校准备开展以“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变”为主题的展览活动,某学习小组进行相关栏目典型素材的收集,其中不正确的是

A.党的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对内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对外开放——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祖国统一——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20、新中国成立,党和政府的下列措施中,推动了西藏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是

①和平解放西藏

②修建青藏公路

③在西藏建立经济特区

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第Ⅱ卷主观题

二、综合题

每题x分,共4题

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历史上,外国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时间持续之长、对中国主权完整与国家安全威胁之严重,除了沙皇俄国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战争外,当属始自(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敌视中国政策。

——霍世亮:《论五十年代美国的对华政策》

(1)20世纪50年代美国实行“敌视中国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请列举一例史实说明这种政策“对中国主权完整与国家安全威胁之严重”。(2分)

材料二:如图,尼克松在祝酒时说:“过去的一些时期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毛主席说过:…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现在就是只争朝夕的时候了,是我们两国人民攀登那种可以缔结一个新的、更美好的世界的伟大境界的高峰的时候了。”

——《中美关系30年》

(2)材料二所示历史事件距今多少周年?(2分)与材料一相比,美国的对华政策

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应如何促进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2分)

22、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1)本图体现了辛亥革命的哪一历史功绩?今年是辛亥革命爆发多少周年?(2分)

材料二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时间和标志。(2分) 材料三 建国以来反映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变化的“四大件”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以来反映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四大件”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2分)

23、看电视学历史:20世纪40年代中原地区适逢战乱灾荒,大量河南人迁至陕西扎根,电视剧《叶落长安》根据这段历史,讲述了河南人郝玉兰一家三代以及西安小东门锦华巷街道的河南乡亲们相濡以沫,共同渡过的50年风风雨雨,也见证了中国的这段历史。(共30分)。 第3集

如图,玉兰心里有事不明白,就让儿子替自己写信问毛主席:“敬爱的毛主席:您

老人家人体好吗?这都是新社会了,劳动人民吃香了,这人跟人都平等了……旧社会不拿俺当人看,新社会,俺觉着俺是主人了……”

请回答:

(1)信中的“新社会”到来的标志是什么?(1分)结合信中内容和所学知识,说说“新社会”的到来有何历史意义?(3分)

第4集

如图1954年春,锦华巷街道召开一次妇女大会,玉兰控诉白丈夫老四对自己实施家庭暴力,普通百姓心中开始有了法的概念。

请回答:

(2)请仔细观察剧照,以玉兰为代表的普通妇女第一次接触到的是哪一部法律?(1分)这一年(1954年)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最大成就是什么?(1分)用一句话概括这项成就的历史地位。(1分)

第6集

如图,玉兰的大女儿莲花想非常去上学,玉兰让她在家照看弟弟,就是不让她上学。

请回答:

(3)如果今天你的父母不让孩子去上学,你会使用什么样的法律武器为自己争取上学的权利?(1分)

第7集

如图,玉兰把自家的锅拿去炼铁;老大爷在自家的院里也为祖国的大炼钢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请回答:

(4)这一集的故事发生在哪一年?(1分)当时的中国出现了什么运动?(1分)造成了什么影响?(2分)

第17集如图,一伙“红卫兵”在革命的名义下,干着打砸抢的无耻勾当

请回答:

(5)“红卫兵”是在哪一运动中出现的组织?(1分)这一运动给中国带来什么恶果?(3分)

第27集

如图,玉兰在农村的儿媳妇翠花数落丈夫白东京,不好好干活,满肚子委屈。

请回答:

(6)请仔细观察剧照,当时农民为什么感到越过越有劲?(2分)

第40集如图,2002年玉兰他们居住了50年的锦华巷被拆迁了,他们都恋恋不舍。

请回答:

(7)今天的你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到处都有大规模的拆迁,对于拆迁,你想说点什么?请发表自己的见解。(2分)(本问没有唯一答案,只要是自己的见解即可)

24、某校准备开展以“宣传新中国建设成果”为主题的活动,同学们搜集了下列资料。请你参与

,根据要求,解决问题。(20分)

(1)人物篇:下面图中的历史人物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请你分别写出二位人物的姓名,并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事迹。(8分)

①图一: 被誉为:

②图二: 被誉为:

(2)探索篇:下面三幅图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农村的变化。历史事实证明,“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为此,同学们组织了一场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知识竞赛,请回答问题:

③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建设一个新世界,在农村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上述哪一图片反应了新中国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情形?是在什么时间废除的?(4分)

④“长鞭呀,那个一呀甩呀,啪啪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过去一首老歌里的歌词,它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通过哪一方式?(2分)

⑤图三显示安徽凤阳县农业粮食生产三年三大步。产生这一历史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3)成就篇:实现工业化是全国人民追求的目标。为此,党在不同时期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⑥图一、图二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后实现的建设成就。这一计划是哪一年开始执行的?(2分)

(4)感悟篇:从主题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建国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众多成就,许多工业从无到有。请回答:

⑦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2分)

(最新)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 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一、选择题 1.1953年4月3日,政务院颁布了《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办法》,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经过大量工作,查明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这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主要政治目的是( ) A.为全国普选提供人口依据 B.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 C.确认民族区域自治的范围 D.加强户口管理以扩大税源 2.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宪治国,新中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有着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A.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 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B.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 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D.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近年来,中国几乎每一件法案的起草都采取专家座谈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专家的意见。有的法案还由立法机构直接委托社会研究部门起草。对于调整重要社会关系的立法项目,

地方人大常委会还经常召开听证会,让不同利害关系方发表意见。材料反映了( ) A.我国立法民主不断向前推进 B.全国人大加强了全面立法工作 C.人民代表具有立法监督权 D.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的逐步建立 4.在“一国两制”方略和基本法的制定过程中,中央政府郑重做出了“中央不干预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范围的事务”的政治承诺,自我规限本来可由中央行使的某些本源性权力。这反映出( ) A.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B.中央政府对我国统一问题的重视 C.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架构 D.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发生了变化5.1983年6月,撒切尔夫人再次连任英国首相,她使出了“三脚凳”策略,即让港英当局作为独立第三方参加谈判,使谈判形成21的态势。中国政府对此表示拒绝,理由是( ) A.违背了中方“和平统一”的方针 B.统一方案须得到三方的共同接受 C.体现不了港人治港的精神原则 D.反对香港成为一个政治独立实体 6.今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圈发展规划,它将成为“一带一路”中21世纪海上丝綢之路的新支点。粤港澳大湾区有别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其他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观念,其最为独特的优势是( ) A.跨制度合作、丰富“一国两制”内容 B.解决港澳青年成长就业问题 C.面向海洋、承载更多对外开放的功能 D.显著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 7.有学者说:“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这说明了两者的农业政策( ) A.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 B.赋予农民的经营方式不同 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D.取得农业成就的手段相同 8.1961年,中共中央八届九中全会指出,全国人民继续高举党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取得了国民经济继续跃进的胜利。工业总产值过去三年中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达到40%以上,农业方面,由于1959、1960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业生产计划没有完成。全会正式批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由此可知这次会议( ) A.客观评价了“三面红旗”的作用 B.主要针对工业进行必要调整 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D.准确分析了工农业生产状况 9.1978年,中国政府全年签订了78亿美元的外资引进协议,其中有一半左右金额是12月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人民版,通史)复习中国现代史专题十七 第44讲

过渡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时期“文化大革 命”时期 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新时期 内容1953年我 国开始实行 “一五”计 划,进行三 大改造 (1956年底 基本完成) 有成功的经验, 如1956年中共 八大和1960年 的八字方针;也 有曲折失误,如 “大跃进”和人 民公社化运动 1966~1976 年的十年 “文化大革 命”,使社会 经济遭到严 重破坏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 全会作出了将党和国家 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 建设上来和改革开放的 伟大决策,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主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经历曲折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考纲要求]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5.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44讲20世纪50至70年代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国营经济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建立起国营经济,从而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2.过渡时期总路线 (1)提出:1953年。 (2)目的: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3)内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 (4)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3.“一五”计划 (1)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结果: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 (3)意义:开始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三大改造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中国现代史检测试题含解析

中国现代史检测试题 (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这说明“八二宪法”() A.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一致 B.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 C.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D.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 解析:C 《共同纲领》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八二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两者性质并不完全一致,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依法治国”,故B项错误;题干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说明“八二宪法”有利于保证改革的稳定进行,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 2.在世界上142个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中,97个规定相关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宣誓拥护或效忠宪法。2016年2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人民大会堂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宣誓台前,领誓人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在国徽下庄严宣读誓词。全国人大规定这一制度体现了( ) A.人民主权 B.依法治国 C.以史为鉴 D.从严治党 解析:B 全国人大常委会向宪法宣誓,表明了宪法的根本大法的地位,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原则,故答案为B项。 3.20世纪60年代中期,蒋介石曾责问日本右翼元老石井道:“日本豢养‘台独’,还允许他们成立临时政府,不是欺人太甚嘛!”之后,他指示台湾当局相关负责人和媒体发表谈话或刊发文章,揭露和谴责日本政府及其右翼政客支持“台独”、制造“两个中国”之行径。这表明蒋介石( ) A.倾向与中国共产党和解 B.希望台湾与大陆统一 C.承认新中国地位 D.坚持一个中国论 解析:D 材料中无法看出蒋介石倾向与中国共产党和解,故A项错误;其反对“台独”并不意味着其希望台湾与大陆统一,故B项错误;材料中无法看出其承认新中国的地位,故C项错误;蒋介石反对“台独”和“两个中国”都是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反映,故D项正确。 4.(2017·云南昆明质检)江涌在《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剧变》中指出,中国“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在20世纪70年代突出表现为“走向开放,迈进国际大家庭”。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 A.推行务实外交理念 B.积极建构区域组织

中国近代史试题(含答案)

中国近代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这里“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下列图片中的历史人物在近代反侵略斗争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收复新疆的是( ) 3.列强对近代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其中19世纪九十年代与19世纪四十年代的战争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列强获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 B.侵犯到中国渤海地区 C.允许列强在华设立使馆界 D.割占中国的领土面积扩大 4.在近代中国,有这样一批机器工业:企业实行雇佣制,经费由政府拨给,产品分配给军队。下列企业中属于这批工业的有( ) A.福州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 C.滦州煤矿公司 D.沈阳飞机制造厂 5.19世纪末,随着民族危机加重,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掀起了

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关这场变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绪帝颁布诏书标志着变革的开始 B.在变革中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 C.此次变革得到湖南巡抚陈宝箴的支持 D.这是一场以光绪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6.在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某一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的资料和文章。你认为这一学习活动的主题应是( )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三民主义” D.“民主”和“科学” 7.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不同阶层、不同派别的力量进行了不同尝试。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蔡元培倡导学术上“兼容并包”②公车上书③兴中会成立④北洋海军的建立 A.②③①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8.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成为近代中国新思潮的主流始于( ) A.新文化运动前期 B.十月革命爆发后 C.五四运动后 D.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9.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

中国现代史 考试重点

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P5府院之争: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而实权则操纵在国务总理段祺瑞手中,双方进行明争暗斗。1917年关于是否参加一战的问题,黎和段各有企图,段祺瑞想借参战名义扩充自己实力,消灭异己,所以把持内阁提出对德宣战,黎元洪则害怕段祺瑞势力扩张对自己不利,所以利用人民的反段要求进行抵抗,并下令将段免职,这就是所谓的府院之争。 2、P38合作主义: 合作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特别是英国的欧文提倡,五四时期各地出现了一批研究和宣传合作主义的小团体,他们主张通过组织合作社,来消灭剥削,实现社会主义,主张用合作的方法,把工人集合起来,就有了资本,就可摆脱资本家的束缚,自营事业。他们宣称合作主义最适宜中国的社会状况,而不是布尔什维主义,但推行结果失败,这些具有改良色彩的小团体也很快瓦解了。 3、P86北京政变: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之际,直系将领冯玉祥率军回师北京发动政变,监禁了总统曹锟,宣布脱离直系,成立中华民国国民军。这场政变促使第二次直奉战争以直系失败而结束。北京政变结束以后,北京政权仍在军阀官僚手中。北京政变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举动,它为北方革命形势的发展提供了有礼条件。 4、P99整理党务案: 1926年5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以改善国共两党关系为幌子,提出整理党务案,对共产党员在国民党内的任职和活动作出种种限制规定,比如限制共产党担任国民党高级干部的人数,不得担任国民党中央机关的部长等等,这是蒋介石对共产党发动的新的进攻,蒋介石的权利变得更大,由此打下了他后来实行独裁统治的基础。 5、P162中原大战 1929年,蒋介石为建立独裁统治加紧排除异己,引起各地方军阀强烈不满。1930年3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三派军阀共同反蒋,推阎锡山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参战双方的兵力各有六、七十万人。5月初,两军在商丘、许昌、济南、长沙一带展开大战。因战线地处中原地区,故又称“中原大战”。蒋采取军事打击和金钱收买的办法,削弱和分化了反蒋力量。9月18日,张学良发出拥蒋通电,派兵入关进取平津。阎、李部队分别败退山西和广西。11月4日,阎、冯通电辞职,所部被收编。这次军阀大战,双方共伤亡三十多万人。 6、P337新县制: 为加强对基层政权的控制,国民政府于1939年9月公布《县各级组织纲要》,实行新县制,规定县为地方自治单位,县下为乡,乡内之编制为保甲,县与乡之间设署,代表县政府督导各乡的行政事务,县长乡长保长名义上是选举产生,实际仍由上级委任,具有很大的权利,而人民毫无民主权利,新县制的推行,是假借地方自治之民,强化国民党政府对地方的统治。 7、P359大生产运动

八下中国现代史按分期知识点汇总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时期:1949—1953年 1.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在筹建新中国之时,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3.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在建国的第一年里(1949.10—1950.10)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4. 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司令员:彭德怀。 5.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6. 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农村生产力大大解放,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7.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 1. 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 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公私合营,实行赎买政 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成为我国的基本制度。 4. 1954年4—7月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 5.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6. 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掀起高潮。 7.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1. 1956年:中共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使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2. 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分析我国形势新变化)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伟大的历史转折

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 2.内容:①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②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③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3.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改革开放 (一)经济体制改革(先农村,后城市)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民创造了农民创造了包产到户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空

前地调动了农民地生产积极性,解放、推动了农村生产力地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国有企业改革--城市1993年11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此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搏击市场经济大潮的典型。 (二)对外开放 1.1979年7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后增设海南经济特区,成为最大的经济特区。意义: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 2.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起,相继建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等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_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卷共有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然而历代商品经济仍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据此回答1-4题。 1.我国古代商品经济最初产生于 ( ) A.原始社会后期 B.商朝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所以孔子是主张重农抑商的 B.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始作俑者,所以战国时法家都是主张重农抑商政策的 C.重农抑商政策的经济基础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结果,因而它长期的实行,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 D.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从事工商业者作传记(《货殖列传》),说明秦汉以前工商业者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而后世的正史中再也看不到专门为工商业者作的传记,说明由于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工商业者不再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了3.以下哪些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 ( ) ①封建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性质 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 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 ④诸侯国出于政治、军事因素的考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③④ 4.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 A.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 B.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C.保证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 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匈奴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对北方边疆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情况不符合两汉时期匈奴历史的是 ( ) A.经济生活由畜牧业发展到农牧业 B.铁器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等领域 C.从分裂走向统一,形成了强盛的奴隶制国家 D.西汉对其进行了有效的管理 6.两汉与秦朝对匈奴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 ) A.修建防御工事 B.和亲与互市 C.进行战争 D.迁民屯边 张骞出使西域,促成当时世界几大文明在西域的碰撞与交融,使当地文化丰富多彩。据此回答7-8题。 7.司马迁称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主要是由于 ( ) A.张骞没有完成使命 B.西域不愿同西汉夹攻匈奴 C.了解到西域的历史地理与风俗人情 D.开辟了西汉同西域的交通 8.当时,西汉传人西域的物品与技术是 ①丝织品与金属工具②铸铁技术③井渠法④葡萄与石榴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

1 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史科目考试范围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 专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开国大典 时间:1949年10月1日,地点:北京天安门 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北京为首都。54门礼炮齐鸣28响。 历史意义:(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巩固政权的措施 2、抗美援朝(1950——1953)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为严守纪律,纹丝不动,最终被大火吞噬的邱少云。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意义:1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保卫了中朝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2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和平的环境,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专题二、祖国统一、外交成就、科技成就 一国两制:1.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一国两制”的根本前提。“一国两制”是新时期祖国统一的指导思想。 2、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二十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互相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海基会和海协会,汪辜会谈。 外交成就: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与会各国的一致好评。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中日建交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科学技术的成就 1、“两弹一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导弹研制成功 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他本人也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现代史专题参考书目

中国现代史专题参考书目: 1、塞缪尔·P·亨廷顿著,王冠华、刘为等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出版社出版发行,1989年7月版。 2、费正清、费维恺著,刘敬坤、李宝鸿等译《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7月版。 3、詹姆斯·R·汤森和布兰特利·沃马克《中国政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版。 4、 [以]S·N·艾森斯塔特著,陈育国、张旅平译《现代化:抗拒与变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4月版。 5、费正清著,谢亮生、杨品泉等译《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196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7月版。 6、李立志著《变迁与重建:1949~1956年的中国社会》,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7、杨会清著《中国苏维埃运动中的动员模式研究(1927~1937)》,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版。 8、关海庭主编《20世纪中国政治发展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9、徐彬著,《前进中的动力——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研究(1922~1966)》,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年3月版. 10、吴忠民著《渐进模式与有效发展——中国现代化研究》,东方出版社1999年5月版。 11、张亦工:《第一届国会的建立及阶级结构》历史研究 84、6 12、黄武、何磊《北洋时期议会制度评述》政治学研究 86、1 13、曾宪林:《论武汉国民政府的性质》近代史研究 82、1 14、钱实甫:《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制度》 15、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16、钱端升:《民国政制史》 17、徐矛《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大学 中国近代史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正确答案是:A 2.中国封建社会产生过诸多“盛世”,出现在清代的是(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之治 D.康乾盛世 正确答案是:D 3.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瑗珲条约》 正确答案是:C 4.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 )

A.政治控制 B.军事侵略 C.经济掠夺 D.文化渗透 正确答案是:B 5.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马建忠 D.郑观应 正确答案是:A 6.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 A.俄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正确答案是:C 7.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是( ) A.1851年 B.1853年 C.1856年 D.1864年 正确答案是:A 8.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

A.永安建制 B.北伐失利 C.天京事变 D.洪秀全病逝 正确答案是:C 9.最早对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作出完整表述的人是( ) A.冯桂芬 B.马建忠 C.王韬 D.郑观应 正确答案是:A 10.洋务运动时期最早创办的翻译学堂是( ) A.同文馆 B.广方言馆 C.译书局 D.译书馆 正确答案是:A 11.1898年发表《劝学篇》一文,对抗维新变法的洋务派官僚是( ) A.李鸿章 B.左宗棠 C.张之洞 D.刘坤一 正确答案是:C

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中国现代史综合测试卷

中国现代史综合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75分 一、选择题(15×2=30分,在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是( A) A.开国大典 B.土地改革 C.澳门回归 D.改革开放 2.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出的时代主旋律是( A) 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转战陕北,斗智斗勇 C.决战平津,瓮中捉鳖 D.渡江战役,一往无前 3.1954年9月,王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他亲历的活动是( D) A.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60多年前,作家魏巍发表过一篇充满激情、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作者看来,“最可爱的人”是( B) A.中国工农红军 B.中国人民志愿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八路军、新四军 5.新中国建设中有无数个“第一”,下列各项“第一”中,哪一项不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取得的建设成就( D) A.第一辆国产汽车下线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C.第一座长江大桥建成 D.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6.如图反映当时中国正处于( B) A.土地改革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7.下列各项,与中共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无关的是( D) A.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B.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C.急于求成 D.苏联撕毁合同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8.如图的宣传画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C)

14秋福师《中国现代史专题》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福师《中国现代史专题》在线作业二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 1. 1946年5月,中共中央公布《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由()时期的减租减息向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政策的转变。 A.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B.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C. 解放战争 D. 抗日战争 -----------------选择:D 2. 1947年3月至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和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A. 河北 B. 山东 C. 山西 D. 河南 -----------------选择:B 3.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____ A. 中共二大召开 B. 中共三大召开 C. 国民党一大召开 D. 国民党二大召开 -----------------选择:C 4. 哪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____ A. 洛川会议 B. 瓦窑堡会议 C. 遵义会议 D. 六中六届全会 -----------------选择:C 5. “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发此感慨者是受____ A. 武昌起义成功的影响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鼓舞 C.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影响 D. 南京临时政府法令的鼓舞 -----------------选择:D 6. 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施了十大政策,其中,()和大生产运动是两个中心的环节,对战胜困难、坚持抗战起着巨大的作用。 A. 整风运动 B. 肃反运动

2013中国现代史中考复习.

第一、二单元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建立与探索一、考点: 38.新中国成立。39.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0.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1.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在下列四句话中,最能贴切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一句是()A.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中国实现了现代化D.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2.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每年“十一”长假成为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旅游的时节,规定十一长假依据的历史事件是() A.新中国成立B.占领南京,推翻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C.西藏和平解放D.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 3.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这首美丽动人的歌曲唱出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声,歌词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指发生在哪一年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A.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 B.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 C.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下列哪些节日的由来与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①端午节②青年节③建军节④国庆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1954年9月召开的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会议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新中国成立 B.三大改造完成 C.土地改革完成 D.人民公社成立 7.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涌现出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王进喜,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他们的先进事迹突出地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精神()

中国现代史线索梳理

中国现代史线索梳理 主题(专题)复习五:中国现代史线索梳理 【学习目标】能梳理中国现代史的基本史实。 总述:中国现代史开始于1949年,至今天。从本质上说,中国现代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充分反映建国六十多年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外交、(国防)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的历史发展全过程。因此,中国现代史的线索梳理主要就是归纳四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等史实。 【方法点拨】怎样找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生活的史实。 政治:政权建立、会议、政治制度、国家统一、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文献。 经济:农业、工业、商业、经济体制。 外交:国际关系、外交政策、外交方针。 军事:兵种、军事行动。 科技:武器、空间技术、高新技术成果。 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 文化:文学(反映时代特征的作品)、艺术(戏剧、绘画、电影)。 社会生活:衣食住行、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

中国现代史知识结构 一、基本内容 1、开始:1949年中华人民共与国成立 2、社会性质:1949年—1956年:新民主主义社会 1956年—现在:社会主义社会(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分期:(1)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1949—1956)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至今)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 1、起止标志: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主要矛盾:两个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与两条道路(社会主义与资本 主义)之间的矛盾 3、主要任务:巩固政权、恢复国民经济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年—现在) 1、开始标志: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2、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主要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经济:交通、部分科技。 国防(军事):部分科技。

中国现代史基础知识点

中国现代史基础知识点 1、开国大典在1949年10月1日举行。(图6) 2、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除香港、澳门、台湾及其它海岛外,全部解放。 3、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2年,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意义: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4、在抗美援朝中涌现了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 5、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6、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一化三改,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7、1956年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我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9.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两弹无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英雄模范人物。 10、文化大革命:导火线:《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起止时间:1966—1976年 结束标志: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性质:是一场内乱。 冤案:刘少奇被错误地开除出党和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成为党的历史上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教训: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国民经济损失巨大;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1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①、对内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②、对外开放: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1988年海南经济特区建立。 ③、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④、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⑤、法制建设:颁布了1982年新宪法,《刑法》,《民法通则》等重要法律。 ⑥、中共十三大:制定党的基本路线 中共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理论创新:邓小平理论在十五大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12、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3、1982年,邓小平提出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一国两制"正式成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国策。 14、中国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15、1949年,海军和空军先后建立,1966年导弹部队建立。 16、1954年6月,周恩来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以此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准则,是我国外交政策成熟的表现 17.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 1、1905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2、侯德榜撰写了《制碱》一书,他的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揭开制碱奥秘。 3.魏源的《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天演论》,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 4、戊戌变法期间,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5、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新式教育体制,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6、、鲁迅代表作有《孔乙己》,《狂人日记》等;徐悲鸿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 7、为适应抗战需要,郭沫若创作《屈原》,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也创作出一批优秀小说,比如有 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来源:摄图网

中共七大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1、中共七大: (1)背景:抗日战争前夕。 (2)时间:1945年;地点:延安。 (3)中心任务: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 题。 (4)政治路线: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 (5)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条件。 2、抗日战争的胜利: (1)原因: ①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②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同盟国家和广大华侨的支持。 (2)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现代史专题训练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中国 现代史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011年东北尔雅高考信息卷34题)“最严酷的时刻来临,商店里食物柜台一空如洗……过春节时,为体现党的关怀,每人凭本可买3两瓜子,不要粮票。花生根本见不着,据说全出口换了外汇。”(选自《历史的见证——四十年票证和人民币史》2009年1月版)“严酷时刻”产生的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C.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D.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2.(2011年5月北京海淀区二模17题)从清末立宪到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中国的宪政建设经历了近半个世纪。下列关于中国宪政建设的表述,准确的一组是() ①《钦定宪法大纲》仿效日本近代宪法②《临时约法》体现了启蒙运动的精神 ③《共同纲领》具备国家根本大法性质④1954年宪法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2012年12月皖南八校高三联考)有学者认为,建国30年来党的各项事业在探索中的成就与挫折,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以下对建国以来重大史实分析正确的是() A.“三大改造”——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B.“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力发展中追求高速度 C.“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发展到“阶级斗争为纲” D.“一边倒”——拒绝与西方国家建交 4.(2011年1月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30题)某地区的民谣说:“端掉‘大锅饭’,懒汉变勤汉,实行‘大包干’,粮食大增产。”这首歌谣创作于() A.建国初经济恢复时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人民公社化”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5.阅读表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表5 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

(中国现代史)2013年-2018年高考汇编

中国现代史 (2013年全国卷Ⅰ)1、.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2013年全国卷Ⅱ)2、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2013年海南卷3、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民用工业企业中分别有50个部署在东北地区,32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企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地区。国家调整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在于 A.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 B.推动经济均衡发展 C.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D.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4、1958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页、专栏,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800种。数月内旅客们在上海列车段“旅客意见簿”上写下的诗歌达5300多首。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 B.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 C.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 D.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 5、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这一措施 A.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 C.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 D.建立起市场经济新格局 (2014年全国卷Ⅰ)6、“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