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04章病理练习题

第04章病理练习题

第04章病理练习题
第04章病理练习题

第04章-炎症

一、单选题(A型):

1.下列哪一类型炎症的红、肿、热、痛、功能障碍都表现得较明显?

A、体表的急性炎症

B、体表的慢性炎症

C、内脏的急性炎症

D、内脏的慢性炎症

E、体表及内脏的急性炎症

2.急性炎症时局部组织肿胀,主要原因是:

A、动脉充血

B、静脉阻塞

C、富于蛋白的液体渗出

D、组织增生

E、以上都不是

3.腹腔积液患者腹水检查比重为1.018%、利凡他试验(+)、红细胞计数20万/L、淋巴细胞82%、细菌(-),首先应考虑:

A、肝硬化腹水

B、血性腹水

C、渗出性腹腔积液

D、乳糜性腹水

E、化脓性腹膜积液

4.关于浆液性炎症哪一项是错误的?

A、皮肤Ⅱ度烧伤时出现的水疱

B、结核性胸膜炎时的胸腔积液

C、风湿性心包炎时心包积液

D、高热时口唇附近出现的疱疹

E、亚急性重症肝炎时腹腔积液

5.在慢性炎症组织中,哪种细胞最多见?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淋巴细胞C、肥大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6.在急性炎症早期哪种细胞多见?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粒细胞

C、单核巨噬细胞

D、淋巴细胞

E、浆细胞

7.在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炎症组织内哪种细胞多见?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单核巨噬细胞

D、淋巴细胞

E、浆细胞

8.下列哪一项符合脓毒血症概念?

A、细菌大量入血,但不引起中毒症状

B、细菌的毒素入血,出现中毒症状

C、细菌入血繁殖,产生毒素,出现中毒症状

D、细菌随血流运行,在内脏引起多个脓肿,出现中毒症状

E、以上都不是

9.急性炎症疼痛是由于:

A、液体渗出压力作用

B、组胺的作用

C、5-羟色胺的作用

D、激肽类的作用

E、以上都有

10.细菌性痢疾属于下列哪一种炎症?

A、纤维素性炎

B、浆液性炎

C、化脓性炎

D、出血性炎

E、卡他性炎

11.下列哪一种疾病是以变质为主的炎症?

A、大叶性肺炎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C、肾小球肾炎

D、结核性胸膜炎

E、病毒性肝炎

12.以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的炎症是:

A、假膜性炎

B、浆液性炎

C、化脓性炎

D、卡他性炎

E、出血性炎

13.炎症时中性粒细胞游出是由于:

A、血管壁通透性增强

B、血管内皮破坏

C、毛细血管基底膜破坏

D、血管内流体静力压增高

E、以上都不

14.假膜性炎症是指:

A、浆膜发生纤维素性炎

B、浆膜发生的化脓性炎症

C、黏膜发生的纤维素性炎

D、黏膜发生的化脓性炎

E、黏膜发生的坏死性炎

15.下列哪项与炎症时的渗出无关?

A、血管内流体静力压升高

B、组织内渗透浓度增加

C、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D、血浆胶体渗透浓度增加

E、血浆胶体渗透浓度降低

16.炎症是血管反应的最早变化:

A、静脉性充血

B、动脉性充血

C、细动脉短暂痉挛

D、血栓形成

E、血流停滞

17.炎症早期导致液体渗出的原因:

A、淋巴液引流不畅

B、血管内流体静力压升高

C、血管内胶体渗透压下降

D、毛细血管基底膜损伤

E、微血管内皮细胞间连接分离(裂隙扩大)

18.炎症时渗出的纤维素是指下列哪些成分?

A、纤维组织

B、纤维蛋白

C、纤维细胞

D、纤维蛋白原

E、胶原纤维

19.被称为过敏毒素的炎症介质是:

A、补体系统的C3a、C5a

B、缓激肽、舒血管肽

C、组胺、5-羟色胺

D、前列腺素

E、酸性和中性蛋白酶

20.使血管壁通透性增高,作用最显著的炎症介质是:

A、组织胺、5-羟色胺

B、激肽类

C、前列腺素

D、补体系统

E、淋巴因子

21.组胺、激肽类炎症介质对血管的作用是:

A、小血管收缩,血管通透性增加

B、小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

C、小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降低

D、小血管收缩,血管通透性降低

E、均无以上作用

2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肉芽肿性病变?

A、结核结节

B、结节病

C、猫抓病

D、麻风病

E、脓肿

23.纤维素性炎症见于:

A、急性肝炎

B、急性阑尾炎

C、急性扁桃体炎

D、大叶性肺炎

E、中毒性痢疾

24.判断组织有炎症的主要依据是:

A、组织细胞有变性坏死

B、组织有充血水肿

C、病变处有增生变化

D、病变处有炎细胞浸润

E、病变处有肉芽组织形成

25.急性炎症时,炎症首先出现的变化是:

A、血流缓慢,轴流变宽

B、白细胞附壁

C、白细胞游出

D、白细胞吞噬

E、白细胞粘集

26.炎症的防御反应主要表现在炎症的局部病灶有:

A、增生性炎症

B、血管扩张充血

C、炎细胞浸润

D、肉芽组织形成

E、纤维化

27.感染性肉芽肿的特征性细胞成分是:

A、单核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及浆细胞

C、Langhans巨细胞及类上皮细胞

D、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

E、异物巨细胞及淋巴细胞

28.炎症(inflammation)作为机体的防御性反应,其致炎因子可为()A、细菌B、病毒C、引起损伤的各种因子

D、化学性因子

E、物理性因子

29.感染(infection)的基本病变是()

A、炎症反应

B、细菌引起的反应

C、血管反应

D、局部组织反应

E、体液和细胞反应

30.炎性充血(inflammatory hypermia)主要是指()

A、动脉扩张含血增多

B、静脉回流障碍所致淤血

C、炎症微循环内血量增多

D、小血管破裂致炎区积血

E、炎区内血流停滞

31.炎性渗出(inflammatory exudationa)是指()

A、血管内压增高使血液成分渗出

B、血管壁通透性升高使血液成分渗出

C、血管壁损伤致血液成分渗出

D、炎区组织内体液增多

E、炎区内白细胞积聚

32.炎性浸润(inflammatory infiltration)是指()

A、白细胞自血管内进入炎区组织

B、炎症向周围组织扩展

C、炎区组织浸泡于渗出液中

D、血管内成分进入炎区组织

E、生物病原体进入炎区组织

33.判断体腔积液是否为渗出液(exudate)的主要依据是()

A、浆膜有无炎症

B、积液的量和压力

C、积液的成分

D、有无静脉回流受阻

E、有无炎症全身化的表现

34.中性粒细胞穿过血管壁需耗时约()

A、5秒钟

B、5分钟

C、20分钟

D、1小时

E、3小时

35.具有高比重、静置凝固、黄色混浊等性状的腹水见于()A、门静脉高压B、腹膜炎

C、慢性肾炎

D、低蛋白血症

E、右心衰竭

36.与纤维蛋白渗出过程不相关的病变或疾病是()

A、大叶性肺炎

B、纤维化或粘连

C、病毒性肝炎

D、绒毛心

E、细菌性痢疾

37.炎症细胞自血管内游出,在组织内作定向运动的现象称为()A、炎性浸润B、炎性渗出C、炎性漏出

D、趋化作用

E、阿米巴样运动

38.急性炎症中,与中性粒细胞游出过程不相关的描述是()

A、首先是中性粒细胞进入边流、附壁

B、内皮细胞收缩,使血管通透性增强

C、中性粒细胞伸出伪足,从内皮细胞间隙处游出血管

D、趋化作用促使中性粒细胞集中于炎症局部

E、C3、C5是重要的趋化因子

39.急性炎症灶内与组织损伤无直接关系的是()

A、病原体

B、血管反应

C、渗出的中性粒细胞

D、微循环中的红细胞

E、释放的炎性介质

40.趋化作用(chemotaxis)是指()

A、白细胞靠边、附壁及在组织内游走

B、白细胞自血管内游出的过程

C、白细胞在组织内的阿米巴样运动

D、白细胞在组织内向某些化学物质定向游走

E、白细胞包围、粘着和吞噬病原体的过程

41.慢性炎症局部肿胀的机制主要是()

A、充血

B、渗出

C、浸润

D、机化

E、增生

42.慢性炎症灶内主要的炎性细胞是()

A、淋巴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肥大细胞

E、多核巨细胞

43.单核巨噬细胞在局部增生、集聚而形成的结节状病灶称()A、炎性假瘤B、炎性息肉C、炎性浸润

D、肉芽肿

E、肉芽组织

44.与单核巨噬细胞不相关的特征是()

A、处理传递抗原信息

B、表面有C3b受体

C、免疫监视功能

D、表面有Fc

E、表面有SIg

45.非感染性肉芽肿的病变是()

A、结核结节

B、假结核结节

C、砂结节

D、伤寒小结

E、树胶样肿

46.感染性肉芽肿(infedive grmuonla)的特征性细胞成分是()

A、单核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及浆细胞

C、多核巨细胞及类上皮细胞

D、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

E、异物巨细胞及淋巴细胞

47.肉芽组织(granulation)和肉芽肿的区别点在于()

A、是否为慢性炎症

B、是否导致局部纤维化

C、是否由急性转化而来

D、组成成分不同

E、最后结局不同

48.非炎性肉芽肿的病变是()

A、结核结节

B、伤寒小结

C、血吸虫卵结节

D、肝硬化的结节

E、异物引起的局部反应

49.假膜性炎(psudo membranous inflammation)渗出物中特征性成分是()A、浆液B、纤维蛋白C、中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E、单核细胞

50.化脓性炎(purulent inflammation)的病理特征是()

A、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伴组织坏死、液化的炎症

B、化脓菌引起的炎症

C、脓肿周围有炎症的现象

D、有脓肿形成的炎症

E、有继发性化脓现象者

51.不属于化脓性炎的病变是()

A、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B、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

C、急性肾盂肾炎

D、急性肾小球肾炎

E、皮肤疖肿

52.属于化脓性炎的病灶是()

A、结肠嗜酸性脓肿

B、肝阿米巴脓肿

C、脊柱旁冷脓肿

D、睾丸树胶样肿

E、淋病尿道炎

53.大量细菌毒素入血,导致实质细胞变性、坏死及全身中毒症状的,称()A、菌血症B、毒血症C、败血症

D、白血病

E、脓毒血症

54.败血症(septicemia)是指()

A、细菌入血

B、毒素入血

C、细菌入血大量繁殖,产生毒素

D、细菌和毒素入血

E、化脓菌引起多发性脓肿

55.化脓菌引起败血症,并产生多发性脓肿者,称()A、菌血症B、毒血症C、败血症

D、病毒血症

E、脓毒血症

56.脓毒血症(pyemia)是指人体血液中有()

A、大量异形、幼稚的白细胞

B、细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并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C、化脓菌大量繁殖,并引起多发性脓肿

D、少量细菌,但无毒素

E、细菌和毒素

&

A、黏膜的浆液渗出性炎

B、皮肤烫伤的水疱

C、体腔内蓄积大量的液体

D、黏膜面有坏死的组织、纤维素、炎细胞为主的炎症

E、伤口表面的脓苔

57.假膜性炎:

58.积液

*

&

A、血管扩张充血

B、动脉血流量增多

C、前列腺素

D、中性粒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原

E、肉芽组织增生

59.体表急性炎症局部温度升高:

60.体表急性炎症局部变红:

61.体表急性炎症局部疼痛:

*

&

A、变质性炎

B、渗出性炎

C、纤维素炎

D、卡他性炎

E、蜂窝织炎

62.病毒性肝炎:

62A

63.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为:

63E

*

&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浆细胞

E、单核细胞

64.合成免疫球蛋白:

65.哮喘反应的支气管壁多见:

66.对组织内寄生虫感染时的反应:

*

二、多选题:

1.炎症病灶中纤维蛋白的有利作用是:

A、引起血液凝固

B、有利于阻遏细菌扩散

C、有利于白细胞发挥吞噬作用

D、有利于组织增生

E、发生机化,引起组织粘连

2.炎症过程中,液体渗出的原因主要是:

A、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B、血管内流体静力压升高

C、局部组织内渗透浓度升高

D、淋巴循环障碍

E、炎症引起血管破裂

3.属于化脓性病变的是:

A、嗜酸性脓肿

B、阿米巴脓肿

C、疖和痈

D、肺脓肿

E、大叶性肺炎

4.蜂窝织炎之所以不局限是由于:

A、发生于疏松组织

B、组织内血管丰富,渗出明显

C、细菌分泌透明质酸酶

D、无肉芽组织包裹

E、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5.巨噬细胞的作用有:

A、释放蛋白溶解酶

B、吞噬原虫及异物

C、形成多核巨细胞

D、形成浆细胞

E、形成脓细胞

6.假膜性炎常见于:

A、大叶性肺炎

B、小叶性肺炎

C、菌痢

D、白喉

E、风湿性心包炎

7.中性粒细胞赖以杀菌的主要物质是()()()()()

A、补体成分

B、免疫球蛋白

C、氧源性活性产物

D、阳离子蛋白

E、溶酶体酶

8.假膜性炎常见于()()()()()

A、大叶性肺炎

B、小叶性肺炎

C、菌痢

D、白喉

E、风湿性心包炎

9.以化脓性炎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有()()()()()

A、结肠阿米巴病

B、蜂窝织性阑尾炎

C、病毒性肝炎

D、流行性乙型脑炎

E、胃穿孔所致腹膜炎

10.下列病变中哪些是属于感染性肉芽肿?

A、结核结节

B、麻风肉芽肿

C、梅毒树胶肿

D、何杰金病肉芽肿

E、矽结节

11.渗出液的特点是:

A、蛋白质含量高(2.5g%以上)

B、混浊能自凝

C、比重在1.018以上

D、细胞数目较多(>500个/立方毫米)

E、澄清不能自凝

12.在急性炎症中,中性粒细胞的主要活动和作用是:

A.附壁B.穿出血管作阿米巴样运动C.传递信息,参与免疫反应D.吞噬作用

E.阳性趋化作用

13.纤维素性炎常发生于:

A.浆膜B.肝

C.肺D.粘膜

E.脾

14.急性炎症反应的特征性改变:

A.炎性充血B.炎性出血

C.炎性渗出D.炎性浸润

E.炎性增生

15.炎性渗出对局部炎症反应的意义在于:

A.稀释和带走有害物质B.提供补体、抗体及营养物C.形成纤维蛋白网架有利于恢复D.可能引起组织粘连E.可能加重血液循环障碍

16.中性粒细胞赖以杀菌的主要物质是:

A、补体成分

B、免疫球蛋白

C、氧活性产物

D、阳离子蛋白

E、溶酶体酶

17.可组成肉芽肿病变的细胞成分主要有:

A.单核巨噬细胞B.中性粒细胞

C.淋巴细胞D.类上皮细胞

E.成纤维细胞

18.属于浆液性炎的病变有:

A.喉炎引起的声带水肿B.病毒引起的黏膜疱疹C.血吸虫肝病引起的腹腔积液D.有水疱形成的Ⅱ度烫伤E.结核病引起的胸腔积液

19.不属于肉芽肿性炎的疾病有:

A.麻风B.原发性肺结核

C.消化性溃疡D.链球菌感染

E.阿米巴病

20.参与炎症反应过程的成分有()()()()()

A、血管

B、神经

C、体液

D、细胞

E、毛发

21.感染的特点是()()()()()

A、由生物病原体引起

B、局部病变为炎症反应

C、病变可蔓延、扩散

D、可出现全身反应

E、可引起双重或多重感染

22.继发感染是指()()()()()

A、非生物性损伤后由生物性病原体引起的炎症

B、继于原有病灶之后由同一病原引起的第二、第三个病灶

C、某些生物损伤后由另一种生物病原引起的炎症

D、外伤后的细菌性炎症

E、同种病原体的再次致病

23.急性炎症反应的特征改变是()()()()()

A、炎性充血

B、炎性出血

C、炎性渗出

D、炎性浸润

E、炎性增生

24.炎性渗出的发生机制是()()()()()

A、动脉扩张充血

B、血管内静水压高于组织内压

C、血管内渗透压低于组织内压

D、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E、血管壁完整性破坏

25.炎性渗出对局部炎症反应的意义在于()()()()()

A、稀释和带走有害物质

B、提供补体、抗体及营养物质

C、形成纤维蛋白网架有利于修复

D、可能引起组织粘连

E、可能加重血循环障碍

26.体腔内炎性渗出液的特征是()()()()()

A、透明

B、比重>1.018

C、蛋白量>25g/L(2.5%)

D、细胞数>5千万个/L(>500个/立方毫米)

E、可见到红细胞

27.趋化作用可由下列物质引起()()()()()

A、细菌

B、炎性介质

C、补体

D、免疫球蛋白

E、某些细胞因子

28.中性粒细胞在急性炎症中的作用是()()()()()

A、吸引单核细胞

B、吞噬和杀菌

C、释放炎性介质

D、造成组织损伤

E、促进血栓形成

29.急性炎症中起重要作用的化学介璺有()()()()()

A、组胺

B、缓激肽

C、C3a、C5a

D、前列腺素

E、白三烯

30.慢性炎症的组织学特征是()()()()()

A、组织损伤明显

B、血管反应轻

C、浸润的细胞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为主

D、伴有小血管和纤维细胞增生

E、灶内有病原体存在

31.可组成肉芽肿病变的细胞成分主要有()()()()()

A、单核巨噬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淋巴细胞

D、类上皮细胞

E、成纤维细胞

32.单核巨噬细胞在炎症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A、引起组织损伤

B、吞噬病原体

C、释放炎性介质

D、分泌细胞因子

E、产生免疫球蛋白

33.属于浆液性炎(serous inflammation)的病变有()()()()()

A、喉炎引起声带水肿

B、病毒引起的粘膜疱疹

C、血吸虫肝病引起的腹腔积液

D、有水泡形成的Ⅱ

E、结核病引起的胸腔积液

34.纤维蛋白性炎(fibrinous inflammation)多发生于()()()()()A、皮肤B、粘膜C、浆膜

D、实质脏器

E、肺

35.腋肿可进一步发展为()()()()()

A、脓窦

B、瘘管

C、炎性假瘤

D、炎性息肉

E、溃疡

36.不属于肉芽肿性炎的疾病有()()()()()

A、麻风

B、原发性肺结核

C、消化性溃疡

D、链球菌感染

E、阿米巴病

37.急性炎症病灶局部红肿的机制是()()()()()

A、炎性充血

B、炎性渗出

C、炎性浸润

D、炎性增生

E、炎性出血

38.导致感染全身化的机制是()()()()()

A、生物病原体的扩散

B、炎区毒物吸收

C、炎症介质的作用

D、机体的过敏反应

E、心血管功能障碍

39.炎症扩散的途径有()()()()()

A、局部蔓延

B、沿天然腔道播散

C、经淋巴道播散

D、经血道播散

E、医源性异常途径播散

40.炎症的结局可以是()()()()()

A、病灶愈复

B、病灶蔓延

C、机化粘连

D、迁延不愈

E、播及全身

41.影响炎症转归的因素主要有()()()()()

A、致炎因子的质和量

B、致炎因子入侵途径

C、消炎措施

D、机体的免疫状态

E、局部组织血循环状态

42.某患者因患阑尾蜂窝织炎,手术切除阑尾。术后出现肝肿大,肝区疼痛,体温升高,血白细胞总数为18亿个/L,中性粒细胞0.81。

(1)本例的肝脏疾病应首先考虑为:

A.肝脏肿瘤B.肝脓肿

C.病毒性肝炎D.以上都不是

(2)本例肝脏病变的发生,是由于:

A.细菌进入动脉系统,引起肝脏病变

B.肿瘤细胞栓塞于肝脏,引起肝脏病变

C.细菌进入肠系膜静脉,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引起肝脏病变

D.以上都不是

43.某中年男性,因急性咽喉疼痛伴吞咽困难10小时急诊入院。检查发现,

会厌充血、水肿。因突发性呼吸困难,入院不到1小时死亡。尸检,病理诊断:

急性会厌炎,咽壁横纹肌蜂窝织炎。

本例患者的死亡原因为:

A.引发脓毒血症,全身脏器衰竭而死亡

B.因吞咽困难不能进食而死亡

C.死因不明

D.因咽喉横纹肌蜂窝织炎致喉头水肿,窒息而死亡

44.女性,19岁,鼻前庭生一疖,局部红肿加剧。次日高烧,头痛,血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

经治疗无效1周后死亡。死后解剖发现:肺、肾多处脓肿。

(1)根据所提供的资料,请作出本例的病理诊断:

A.鼻前庭疖肿,脓毒血症,肺、肾多发性脓肿,化脓性脑膜炎

B.肺、肾多发性脓肿

C.鼻前庭疖肿、化脓性脑膜炎

D.脓毒血症,肺、肾多发性脓肿,化脓性脑膜炎

(2)本例鼻前庭疖肿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入血流,引起:

A.脓毒血症B.毒血症

C.菌血症D.败血症

三、名词解释:

1.变质

2.渗出

3.窦道

4.化脓

5.趋化作用

6.炎性息肉

7.假膜性炎

8.炎细胞浸润

9.脓肿

10.蜂窝织炎

11.绒毛心

12.化脓性炎

13.溃疡

14.瘘管

15.炎症介质

16.炎性假瘤

17.肉芽肿性炎

18.脓毒血症

四、填空题:

1.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炎症局部临床表现为:④______,⑤______,⑥______,⑦______,⑧______。

2.举出几种常见的炎症介质:①______②______ ③______和④______。

3.液体渗出的机制是: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4.中性粒细胞常见于①______炎症和②______炎症。

5.巨噬细胞常见于①______炎症、②______、③______感染。

6.淋巴细胞、浆细胞常见于①______炎症。

7.嗜酸性粒细胞常见于①______和②______。

8.炎性增生的细胞成分主要是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等。

9.炎症的全身表现有: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10.纤维素性炎以渗出物中含有大量①______为特点。

11.发生在黏膜的纤维素性炎又称①______。

12.假膜的组成成分包括: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13.蜂窝织炎常发生于: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14.在肉芽肿性炎时,巨噬细胞可转化为①______细胞和②______细胞。

15.一般来说,炎症的基本病变早期以①______和②______为主,而后期以

③______为主。

16.在炎区内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常见于①______,②______等疾病。

17.在炎区内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常见于①______,②______等疾病。

18.急性炎症时,白细胞经血管内渗出到炎症灶内发挥作用往往经历①______、

②______、③______3个阶段。

19.根据病因大致可将肉芽肿分为①______和②______2大类。

20.炎症时渗出液的特征为: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21.你所了解的传染病中:①______②______属于变质性炎;③______和

④______属于纤维素性炎;⑤______属于化脓性炎;⑥______属于增生性炎。

22.炎症时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主要有①______和②______2种炎细胞。

23.作为一种以防御为主的局部反应的炎症过程,其核心是①______反应,从而带来②______和③______渗出性变化。

24.急性炎症结局可归纳为: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

25.炎症蔓延和扩散主要通过①______,②______和③______3种方式。

26.炎症时,局部液体渗出的最主要原因和机制是①______,而白细胞的浸润与

②______有关。

27.能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的炎症介质有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28.纤维素性炎好发于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29.炎症病灶中炎细胞吞噬和杀伤细菌的步骤为: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30.引起蜂窝织炎的病原菌常为①______,该病变常发生的部位是②______,

浸润的炎细胞是③______,引起坏死的程度④______,全身中毒症状⑤______。31.炎性水肿指①______,炎性积液指②______。

②炎性渗出的液体积聚在浆膜腔

32.脓肿形成中,脓液由①______和②______组成,脓肿膜由③______组成,

它的作用为④______。

33.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可以演变为具有病理诊断意义的细胞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等。

34.下列细胞均可释放炎症介质,中性粒细胞释放①______,肥大细胞释放②______,致敏淋巴细胞释放③______。

五、问答题:

1.试述炎症介质的主要作用。

2.炎症局部基本的病理变化是什么?并进行解释。

3.炎症时局部的表现有哪些?并解释其产生原因。

4.从病理形态学角度炎症分为哪几种类型?举例说明。

4.答:从病理形态学角度炎症分为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增生性炎。如病毒性肝炎属

变质性炎,大、小叶性肺炎属渗出性炎,急性肾小球肾炎属增生性炎。

5.炎症局部发生化脓性炎的条件是什么?化脓性炎有哪几种类型。

三、名词解释:

1.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称为变质。

2.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蛋白质和白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或

体表及内膜表面的过程,称为渗出。

3.深部组织的脓肿向体表一侧穿破,形成一条仅有一端开口的通道,称为窦道。

4.在化脓性炎症病灶中,坏死组织被中性粒细胞所释放的或由组织崩解所产生的溶蛋白酶所溶解、液化的过程称化脓。

5.白细胞游出血管后,主动向某些化学刺激物所在部位作单一定向的移动,称为趋化作用。

6.在致炎因子的长期刺激下,局部粘膜上皮和腺体过度增生,形成突出于粘膜表面的

带蒂肿块,称为炎性息肉。

7.发生在粘膜的纤维素性炎,渗出的纤维素、白细胞和坏死的粘膜上皮混合在一起,

形成灰白色的膜状物即假膜,称为假膜性炎。

8.各种白细胞由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内的现象,称为炎细胞浸润。

9.化脓性炎症呈局限性分布,并伴有隙腔形成者,称为脓肿。

10.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常发生于疏松结缔组织,以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为特

征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称为蜂窝织炎。

11.心包的纤维素性炎,由于心脏的不断搏动,导致渗出在心外膜上的纤

维素形成无数绒毛状物,覆盖在心脏表面,称为绒毛心。

12.以中性粒细胞大量渗出为特征,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者,称为化脓性炎。

13.由于皮肤或粘膜坏死、崩解脱落,可形成局部缺损,称为溃疡。

14.深部组织的脓肿,一端向体表或体腔穿破,另一端开口于自然管道,

形成两端开口的排除通道,称为瘘管。

15.一组在致炎因子作用下,由局部组织或血浆产生和释放的,

在炎症过程中起主要介导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炎症介质。

16.炎性增生的组织形成一个境界清楚的肿瘤样团块,肉眼和X线

上与真性肿瘤很相似,称为炎性假瘤。它有多种细胞成分增生,

并伴有纤维化,常发生于眼眶、肺。

17.炎症局部以主要由巨噬细胞增生构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为

特征的增生性炎症,称为肉芽肿性炎。

18.化脓菌进入血液后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寒战、高热、

皮肤粘膜出血点等全身中毒症状,并在机体多个脏器内形成多

个脓肿,称为脓毒血症。

四、填空题:

1.①变质②渗出③增生④红⑤肿⑥热⑦痛⑧功能障碍

2.①血管活性胺(组胺、5一经色胺) ②缓激肽

③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前列腺素、白三烯) ④溶酶体成分

3.①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②血管内流体静力压增高③局部组织渗透浓度增高

4.①急性②化脓性

5.①慢性②急性炎症后期③病毒及寄生虫

6.①慢性

7.①寄生虫病②变态反应性疾病

8.①血管内皮细胞②纤维母细胞③巨噬细胞

9.①发热②血液中白细胞变化③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④实质细胞变性、坏死和功能障碍

10.①纤维素

11.①假膜性炎

12.①渗出的纤维素②白细胞③坏死的粘膜上皮

13.①皮下②肌肉③阑尾

14.①类上皮②多核巨

15.①变质②渗出③增生

16.①脓肿②蜂窝织炎

17.①变态反应性疾病②寄生虫感染

18.①靠边、附壁、游出②趋化③吞噬

19.①感染性肉芽肿②异物性肉芽肿

20.①富含蛋白质②比重高③能自凝④细胞数高⑤浑浊

21.①病毒性肝炎②流行性乙型脑炎(或阿米巴病) ③白喉

④菌痢⑤疖、痈⑥伤寒

22.①中性粒细胞②巨噬细胞

23.①血管②血浆成分③白细胞

24.①痊愈②迁延不愈③蔓延扩散

25.①局部蔓延②淋巴道播散③血道播散

26.①血管壁通透性增高②趋化作用

27.①血管活性胺②前列腺素③缓激肽

28.①粘膜②浆膜③肺

29.①识别粘着②包围吞噬③杀伤与降解

30.①溶血性链球菌②皮下组织、肌肉、阑尾③中性粒细胞

④不明显⑤明显

31.①血液中液体和蛋白成分渗出,组织间隙含液量增多

32.①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脓细胞) ②液化坏死组织残屑③肉芽组织

④吸收脓液,限制扩散

33.①多核巨细胞(Langhans巨细胞、异物巨细胞) ②伤寒细胞

③类上皮细胞④泡沫细胞

34.①溶酶体成分(中性、酸性蛋白酶) ②组胺③淋巴因子

五、问答题:

1.答:炎症介质的主要作用是:①扩张小血管,使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②白细胞趋化作用。

③发热和致痛。

④组织损伤。

2.答:在炎症局部组织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变质、渗出和增生三种基本病理变化。这些变化既按照一定的程序先后发生,又彼此联系,互相影响,形成一个复杂

的动态病理过程。变质是指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渗出是指炎症局

部组织血管内液体成分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粘膜表面

或体表的过程;增生指炎症局部组织内的细胞增生,使细胞数目增多。由于致

炎因子和组织崩解产物的刺激,病灶内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

细胞增生。

3.答:炎症时局部的表现有:

(1)红初期由于动脉性充血,局部氧合血红蛋白增多,故呈鲜红色。以后由

于局部血流缓慢,脱氧血红蛋白逐渐增多,故呈暗红色。

(2)肿由于充血及渗出物的积聚所致,尤其是水肿所致。在慢性炎症时,主要与局部组织增生有关。

(3)热由于动脉性充血,局部血流量增加和血流加快,炎区组织代谢增强,使局部温度升高。

(4)痛局部胀肿组织压迫神经末梢,可引起疼痛。此外,炎区内钾离子、氢离子尤其是炎症介质如缓激肽、前列腺素等的刺激也可引起疼痛。

(5)功能障碍炎区细胞变性、坏死,代谢异常,炎性渗出物造成的机械性阻塞、压迫或疼痛等都可引起发炎器官的功能障碍。如肝炎时肝细胞变性坏死可引起肝功能障碍;喉炎时喉头水肿可致呼吸困难;关节炎时关节疼痛可影响关节的活动功能。5.答:炎区化脓必须具有的二个条件是:①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②组织及细胞坏死并被蛋白溶解酶所分解而液化。

化脓性炎又分为:(1)蜂窝织炎:蜂窝织炎是发生在疏松组织中的一种弥漫性化脓性炎。(2)脓肿:脓肿为局限性化脓性炎,伴有脓腔形成。3.表面化脓和积脓:表面化脓是指粘膜或浆膜组织的化脓性炎,中性粒细胞主要向粘膜或浆膜表面渗出,而深部组织没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

病理学重点总结归纳(精)

第一章绪论 1.病理学: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改变,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 2.病理学的主要任务和阐明:①病因学②发病学③病理变化或病变④疾病的转归和结局等。 3.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①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②病理学(诊断)在医学诊断中具有权威性③病理学在医学科学研究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1.机体为适应环境变化、自身代谢、结构功能发生改变 2.正常细胞的功能和结构受到基因的严密调控,保持相对稳定,称为体内平衡 第一节细胞、组织的适应和老化 1.当环境改变时,机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通过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的相应改变以避免环境改变所引起的损伤,这个过程称为适应_ 2.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称为萎缩_ 3.许多的组织和器官在机体发育到一定阶段时开始逐渐萎缩,这种现象称为退化_ 4.萎缩的两重性:适应/损伤 5.全身营养不良性萎缩主要见于长期饥饿、慢性消耗性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 6.去神经性萎缩:骨骼肌的正常功能需要功能需要神经的营养和刺激 7.废用性萎缩:见于肢体长期不活动,功能减退而引起的萎缩 8.压迫性萎缩: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而导致的萎缩 9.内分泌性萎缩:内分泌器官功能底下可引起相应靶器官的萎缩 *10.病理变化:①大体上萎缩的器官体积变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深或褐色,功能降低②光镜下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目减少,仍维持原来形状 11.结局萎缩是可逆性病变,只要消除了病因,萎缩的器官、组织和细胞便可逐渐恢复原状;老病因不能消除,萎缩的细胞通过凋亡,逐渐消失,导致器官体积变小 12.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肥大通常由细胞体积变大引起,其基础主要是细胞器增大 13.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形成的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_ 14.一种已分化成熟组织转变为另一种性质(形态、机能)相似的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为化生 _ 15.变性:指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撑场物质的量显着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16.水样变性病理变化:(光镜下水样变性的细胞体积增大,因胞浆内水分含量增多,变得透明、淡染,甚至出现空泡,可称为空泡变性,严重时胞核也可淡染,整个细胞膨大如气球,故有气球样变性之称)电镜下可见胞浆基质疏松,电子密度低,线粒体肿胀 ,嵴变短变少,内质网扩张,核糖体脱失,呈空泡状 17.细胞水肿过去常称为混浊肿胀,这是因为受累脏器肿胀,边缘变钝,苍白而混浊而得名 18.脂肪变性弥漫而严重时,肝可明显肿大,色变黄,触之有油腻感,称之为脂肪肝_____ 19.肝的脂肪变性是可复性的 20.心肌脂肪变性好发于乳头肌和心内膜下心肌 21.由于心肌血管分布的特点,心肌各部位缺氧程度轻重不一,故脂肪变性程度也不一,重者呈黄色条纹,轻者呈暗红色,两者相间排列,状似虎皮,故称为"虎斑心" 22.玻璃样变性又称透明性变性,系指在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质,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在HE染色片中呈均质性红染 23.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常见于纤维瘢痕组织内。肉眼观灰白、半透明状,质地坚韧,缺乏弹性。光镜下,纤维细胞明显减少,陈旧的瘢痕组织胶原纤维增粗并互相融合成为均质无结构红染的梁状,带状或片状,失去纤维性结构 24.血管壁的玻璃样变性多发生于高血压病时的肾、脑、脾及视网膜的细小动脉。高血压病时,全身细小动脉持续痉挛,导致血管内膜缺血受损,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渗入内膜下,在内质细胞下凝固,呈均匀、嗜伊红无结构的物质 25.皮肤、眼睛发黄提示肝病变 第三章再生与修复 1.当组织细胞出现“耗损”时,机体进行吸收清除,并以实质细胞再生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的方式加以修补恢复的过程,称为修复 2.修复可完全恢复原有细胞、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称为再生性修复或完全性修复 3.修复只能恢复组织的完整性,不能完全恢复原有的结构和功能,称为瘢痕性修复或不完全性修复 4.纤维老化形成瘢痕 5.再生: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的过程 6.不稳定性细胞:持续分裂、再生能力强 ①上皮细胞、间皮细胞②肌细胞、骨膜C淋巴造血C

病理选择题答案

【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1.细动脉壁的玻璃样变性最常发生于(B )P13 A.急进型高血压 B.缓进型高血压 C.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D.急性肾盂肾炎 2.细胞坏死的主要改变是( B )P15 A.核固缩,核膜破裂,胞浆浓缩 B.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C. 核碎裂,胞浆浓缩,细胞膜破裂 D. 核溶解,胞浆浓缩,细胞膜破裂 3.下列不属于凝固性坏死的是(C )P15 A.心肌梗死 B.脾坏死 C.脑梗死 D.干酪样坏死 4.判断离体脑萎缩的最重要的根据是(A ) A.脑沟加深,脑回变窄 B.脑沟变浅,脑回增宽 C. 脑沟变浅,脑回变窄 D. 脑沟加深,脑回增宽 5.干酪样坏死是下列哪种疾病的特征性病变(C )P15 A. 风湿病 B.原发性肝癌 C. 结核病 D.急性胰腺炎 6.脂肪变性最好发生于下述何脏器(C )P11 A. 脾 B.肺 C.肝 D.肠 7.干性坏疽最易发生于( A )P16 A.肢端 B.肺 C.开放性创伤深层 D.肾 8.细胞内水肿镜下所见哪项是错误的( D )P11 A.细胞内水分增多 B.胞浆清亮 C.胞浆内有小粉染颗粒 D .胞浆内有脂质空泡 9.下列脏器梗死后,常发生液化性坏死的是(B )P15 A. 脾 B.脑 C.肝 D.肾 10.“虎斑心”是指心肌发生(B )P12 A.瘀血 B.脂肪变性 C.黏液样变 D.坏死 11.脂肪变性的器官,哪项是错误的?(C )P12 A.体积增大 B.淡黄色 C.质地变硬 D.触之有滑腻感 12.肾脏体积增大,包膜紧张,切面隆起,边缘外翻,颜色浑浊,象水煮过一样,称为(B )P11 A.肾脂肪变性 B.肾细胞内水肿 C.肾玻璃样变性 D.肾代偿性肥大 13.坏死与坏疽的主要区别在于:(A )P16 A.伴有腐败菌感染 B.大块组织坏死 C.颜色将变黑 D.病变的本质不同 14.干性坏疽和湿性坏疽的主要区别是(D )P16 A.坏死组织的面积大 B.有腐败菌感染 C.动脉闭塞 D.静脉回流通畅 15.气性坏疽最易发生在(C )P16 A.肢端 B.肺 C.开放性创伤深层 D.肾 16.关于坏死结局的说法哪项错误?(D )P16 A.溶解,吸收 B.脱落,排除 C.机化,包裹,钙化 D.病因清除,细胞恢复正常 17.关于萎缩描述,下列哪项正确?(A )P11 A.细胞内线粒体减少 B.萎缩的细胞不会消失 C.间质和实质均明显减少 D.其代谢与功能尚属正常 18.脂肪变性镜下所见哪项正确?(D )P11 A.细胞内水分增多 B.细胞体积变小C胞浆清亮 D.胞浆内有脂质空泡 【二】.损伤与修复 19.肉芽肿性炎的主要炎症细胞是(B )P30 A.中性粒细胞 B.巨噬细胞 C.淋巴细胞及浆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20.下列哪项组织缺乏再生能力?(A )P22 A.神经细胞 B.毛细血管 C.造血组织 D.干细胞 21.肉芽组织填补创伤缺损后将转变为(D)P30

中专病理学试题集及答案

中专病理学试题集 第一章绪论与疾病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病理学: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门基础医学学科。 2、疾病:机体在一定的病因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二、填空题 3、病理学研究疾病的方法有_活体组织学检查__、__脱落细胞学检查__、__尸体解剖___、_组织细胞培养__、_动物实验__ 4、病理过程是指__是指存在于不同疾病中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_ 5、判断脑死亡的依据有_不可逆的昏迷和大脑无反应,对外界刺激无反应___、__自主呼吸停止__、_颅神经反射消失,瞳孔散大或固定__、_脑电波消失____、__脑血液循环停止。 三、问答题 6、病理学在医学中有什么作用? 答:病理学是一门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学科。它与前期的基础学科密切相关,也为后期的临床学科提供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依据,特别是在疾病的诊断方面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一、名词解释 1、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2、肥大:是指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的增大。 3、增生:是指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加。 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或细胞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或细胞所取代的过程 5、变性:由于物质代谢障碍,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原有正常物质的量显著增多 6、坏死:是指活体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7、坏疽:是较大范围的组织坏死合并腐败菌感染。

8、机化: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血栓、异物等的过程。 9、肉芽组织:主要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及少量炎细胞组成的幼稚的结缔组织。 二、填空题 10、适应在形态上一般表现为__萎缩__、__肥大_、_增生__、__化生____.损伤主要有_变性__和_坏死__ 11、化生是指_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或细胞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或细胞所取代的过程_,常见的类型_鳞状上皮化生_、_肠上皮化生_和_结缔组织化生。 12、坏死的主要类型有_凝固性坏死、_液化性坏死、坏疽 __、 __纤维素样坏死__ 13、坏死的结局包括_溶解吸收、分离排除、机化、包裹和钙化__ 三、单项选择题 A型题 ( D )14、化生不可能发生于 A 结缔组织 B 膀胱粘膜上皮 C 支气管粘膜上皮 D 神经组织 E 贲门部粘膜 上皮 ( B ) 15、实质器官最容易发生脂肪变性的是 A 心脏 B 肝脏 C 脾脏 D 肺脏 E 肾脏 ( C )16、坏死组织经腐败菌作用后常用可发生 A 栓塞 B 脂肪坏死 C 坏疽 D 梗死 E 凝固 B型题 A 凝固性坏死 B 液化性坏死 C 溶解性坏死 D 干酪性坏死 E 脂肪坏死 ( D )17、肺结核可发生 ( B )18、脑梗死属于 四、多项选择题 ( BCE )19、实质细胞常见的有 A 纤维素样变性 B 玻璃样变性 C 水变性 D 粘液样变性 E 脂肪变性 五、问答题

病理学重点总结归纳精

病理学重点总结归纳精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第一章绪论 1.病理学: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改变,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 2.病理学的主要任务和阐明:①病因学②发病学③病理变化或病变④疾病的转归和结局等。 3.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①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②病理学(诊断)在医学诊断中具有权威性③病理学在医学科学研究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1.机体为适应环境变化、自身代谢、结构功能发生改变 2.正常细胞的功能和结构受到基因的严密调控,保持相对稳定,称为体内平衡 第一节细胞、组织的适应和老化 1.当环境改变时,机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通过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的相应改变以避免环境改变所引起的损伤,这个过程称为适应 2.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称为萎缩 3.许多的组织和器官在机体发育到一定阶段时开始逐渐萎缩,这种现象称为退化 4.萎缩的两重性:适应/损伤 5.全身营养不良性萎缩主要见于长期饥饿、慢性消耗性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 6.去神经性萎缩:骨骼肌的正常功能需要功能需要神经的营养和刺激 7.废用性萎缩:见于肢体长期不活动,功能减退而引起的萎缩 8.压迫性萎缩: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而导致的萎缩 9.内分泌性萎缩:内分泌器官功能底下可引起相应靶器官的萎缩

※10.病理变化:①大体上萎缩的器官体积变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深或褐色,功能降低②光镜下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目减少,仍维持原来形状 11.结局萎缩是可逆性病变,只要消除了病因,萎缩的器官、组织和细胞便可逐渐恢复原状;老病因不能消除,萎缩的细胞通过凋亡,逐渐消失,导致器官体积变小 12.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肥大通常由细胞体积变大引起,其基础主要是细胞器增大 13.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形成的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14.一种已分化成熟组织转变为另一种性质(形态、机能)相似的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为化生 15.变性:指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撑场物质的量显着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16.水样变性病理变化:(光镜下水样变性的细胞体积增大,因胞浆内水分含量增多,变得透明、淡染,甚至出现空泡,可称为空泡变性,严重时胞核也 可淡染,整个细胞膨大如气球,故有气球样变性之称)电镜下可见胞浆基质疏松,电子密度低,线粒体肿胀 ,嵴变短变少,内质网扩张,核糖体脱失,呈空泡状 17.细胞水肿过去常称为混浊肿胀,这是因为受累脏器肿胀,边缘变钝,苍白而混浊而得名 18.脂肪变性弥漫而严重时,肝可明显肿大,色变黄,触之有油腻感,称之为脂肪肝 19.肝的脂肪变性是可复性的 20.心肌脂肪变性好发于乳头肌和心内膜下心肌 21.由于心肌血管分布的特点,心肌各部位缺氧程度轻重不一,故脂肪变性程度也不一,重者呈黄色条纹,轻者呈暗红色,两者相间排列,状似虎皮,故称为“虎斑心”

病理习题及答案

1.二尖瓣狭窄时,由于血液动力学的变化,首先引起A.左心房扩张 B.左心室扩张 C.右心室萎缩 D.右心室扩张 E.肺静脉扩张 2.肿瘤的异型性大,表示该肿瘤细胞 A.分化程度大,恶性程度高 B.分化程度大,恶性程度低 C.分化程度小,恶性程度高 D.分化程度小,恶性程度低 E.分化程度不一致,恶性程度可高可低 3.肠上皮化生多见于 A.慢性肠炎 B.慢性胃炎 C.慢性胃溃疡 D.肠腺瘤 E.肠腺癌 4.肾小球肾炎属于何种性质疾病 A.化脓性炎症 B.遗传性疾病, C.内分泌性疾病 D.纤维蛋白性炎 E.变态反应性疾病 5.继发性肺结核病,结核杆菌播散的主要途径是A.淋巴道播散 B.直接蔓延 C.血行播散 D.支气管播散 E.消化道播散 6.肠血吸虫病最显著的部位是 A.盲肠 B.降结肠 C.升结肠 D.直肠 E.乙状结肠

7.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 A.借飞沫呼吸道传染 B.粪便污染水源和食物经口传染 C.输血输人乙脑病毒 D.带病毒的蚊虫叮咬经皮肤人血 E.苍蝇作为媒介污染食物经口传染 8.肾盂肾炎是一种 A.变态反应性疾病 B.主要发生在肾小球的化脓性炎 C.肾盂和肾间质的化脓性炎 D.肾盂和肾间质的纤维蛋白性炎 E.肉芽肿性炎 9.X射线检查时,肿块周围出现毛刺样或放射状改变,是因为A.肿瘤呈外生性生长 B.肿瘤呈膨胀性生长 C.肿瘤呈浸润性生长 D.支气管全围肺组织实变 E.肿瘤呈结节状 10.动脉粥样硬化的并发症中,下述哪个最少见 A.脑血栓形成和梗死 B.腹主动脉瘤 C.心瓣膜病 D.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E.冠状动脉斑块内出血 11.对于风湿性关节炎,下列记述哪一项错误 A.成分多于儿童 B.主要累及大关节 C.关节表现为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D.关节腔内渗出浆液及纤维蛋白 E.反复发作易致关节畸形 12.炎症时引起局部疼痛的主要因素是 A.细胞坏死的结果 B.细胞变性的结果 C.静脉阻塞 D.炎症渗出使局部肿胀 E.动脉充血

动物病理学试题集与答案 (1)

动物病理学试题集与答案第一章疾病概论 一、名词解释 1 疾病 2 因果转化规律 二、填空题 1 生物性致病因素的共同特点是:、、 、、。 2 局部化脓菌感染时,如果机体抵抗力强病变,如果机体抵抗力弱可引 起。 3 化学性致病因素的共同特点是:、、 。 三选择题 1 缺氧时主动脉弓、颈静脉窦化学感受器受到刺激引起呼吸加深加快,此机理属于()。 A.组织机理 B.体液机理 C.神经机理 D.遗传机理 2 机体反应性包括()。 A. 种属反应性 B. 个体反应性 C. 年龄反应性 D. 性别反应性 四、判断题 1 所有损伤对机体有害,抗损伤对机体有利。 五、问答题 1 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是什么? 标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疾病:在一定的条件下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而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矛盾斗争过程,在此 过程中动物出现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不同程度上妨碍了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患病动物表现出不同症状和体症,使役能力下降和经济价值降低。 2 因果转化规律:疾病过程中第一原因引起某一个结果,此结果变为另一原因又引起第二个结果,这种疾病过程中因和果交替出现的规律称为疾病过程的因果转化规律。 二、填空题 1 有一定的选择性;有一定的特异性;有传染性和一定的持续性; 侵入机体内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机体反应性及抵抗力起着及重要作用 2 痊愈;脓毒败血症 3 化学性致病因素进入机体后常积蓄到一定量才引起发病;对组织器官选择性地毒害;在整 个中毒过程中都起作用。 三选择题 1 C 2 A、B、C、D 四、判断题 ×

五、问答题 1 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是什么? 1、损伤与抗损伤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全过程 (1)一般情况下损伤对机体有害,抗损伤对机体有利,两者力量的对比决定着疾病发展 的方向。 (2)损伤与抗损伤可以互相转化 例如:细菌性痢疾的初期,腹泻是一种保护性反应(抗损伤),继续腹泻引起脱水、酸 中毒、休克。 2 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规律及主导环节 疾病过程中第一原因引起某一个结果,此结果变为另一原因又引起第二个结果,这种疾 病过程中因和果交替出现的规律称为疾病过程的因果转化规律。 主导环节:因果转化链上不是所有的环节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起同样作用,而有一个 环节决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这个环节称为主导环节。 3 疾病过程中局部和整体的辨证关系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局部病变和全身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辨证关系,局部病变受全身的制约,同时又影响全身。 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名词解释 1 动脉性充血 2 静脉性充血 3 出血 4 血栓形成 5 梗死 二、填空题 1 血栓形成的条件有、 和。 三、选择题 1 临床上铁锈色鼻液增多是()引起的。 A.慢性肝淤血 B.慢性肾淤血 C.心力衰竭 D.慢性肠梗塞 2 充血类型有()。 A.神经性充血 B.侧枝性充血 C.贫血后充血 D.出血后充血 3 当牛、羊瘤胃鼓气,马胃扩张以及腹腔大量积液时进行胃或腹腔穿刺治疗,如果放气或抽 水速度快可引起腹部()充血。 A. 神经性 B. 侧枝性 C. 贫血后 D. 遗传性 4 引起静脉性充血的原因有()。 A. 局部静脉血液回流受阻 B. 心脏机能能障碍 C. 胸膜疾病 D. 小动脉扩张 5 属于渗出性出血的是()。 A. 点状出血 B. 斑状出血 C. 益血 D. 出血性浸润 四、问答题 1 渗出性出血的原因是什么? 2 血栓形成的过程是什么?

病理学各论重点

第十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 1、动脉粥样硬化(AS):主要累及大、中型动脉,病变特征是内膜脂质沉积,灶性纤维性增厚及其深部组织坏死、崩解形成粥样斑块,导致动脉管壁变硬管腔狭窄引起的一系列继发性变化。 2、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危险的因素,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动脉粥样硬化成正相关。 3、高密度脂蛋白(HDL)具有抗AS的作用 4、单核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在心血管的内皮下吞噬脂质形成为泡沫细胞 5、病理变化: 脂纹脂斑期:肉眼:黄色的斑点或条纹平坦或隆起于动脉内膜表面。 光镜:大量泡沫细胞聚集。 纤维斑块期:肉眼:内膜面散在分布的不规则隆起的灰黄色或灰白色蜡滴样斑块。 光镜:大量胶原纤维增生,发生玻璃样变性,形成纤维帽,纤维帽下脂质沉积和泡沫细胞,平滑肌细胞和炎细胞。 粥样斑块期:肉眼:纤维斑块的深层组织坏死崩解与病灶内脂质混合形成粥糜状物质。 光镜:表层可见纤维帽,深部可见大量无定型坏死物,底部有炎细胞浸润。 第二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心绞痛因休息或服用硝酸脂类药物而缓解、消失,而心肌梗死却不能。 2、心肌梗死:由于冠状动脉持续性供血中断,引起一定范围的心肌急性缺血坏死。 3、根据梗死的部位、分布特点分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透壁性心肌梗死典型的心肌梗塞类型最多见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供血区,即左室前壁、心尖部、室间隔前2/3区域。 4、并发症: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室壁瘤形成、附壁血栓形成、心脏破裂 急性心包炎、乳头肌功能失调 第三节高血压病(分为缓进型和急进型) 1、缓进型高血压病发展分为三期: 功能紊乱期基本病变是全身细小动脉的间隙性痉挛 动脉病变期细动脉壁玻璃样变性,是高血压病具有诊断意义的特征性病变 内脏病变期 a、心脏病变:早期为向心性肥大,晚期为离心性肥大 b、肾脏病变:表现为原发性细颗粒固缩肾, 肉眼:双肾呈对称性缩小,色苍白,质硬,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切面肾皮质明显变薄,皮髓质分界不清。 光镜:1)病变弥漫性累及双肾大多数肾单位。 2)残存的相对正常的肾小球代偿性肥大,肾小管扩张。 3)肾间质内有淋巴细胞浸润。(肉眼,光镜特点和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是一样的,名字相区别) c、脑病变:表现为a、脑出血,好发部位是基底节、内囊(有豆纹动脉,较细,血压升高血管易破裂) b、脑水肿 c、脑软化 2、急进型高血压病特征性病变:坏死性细动脉炎增生性小动脉炎 第四节风湿病

病理思考题答案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1. 变性的类型及病变特点。 (1)细胞水肿 (2) 脂肪变性 A、肝脂肪变性 B、心肌脂肪变性 (3 )玻璃样变性 A 、结缔组织玻璃样变 B、血管壁玻璃样变 C.、细胞内玻璃样变 (4) 粘液样变性 (5) 病理性钙化 A、局部性(营养不良性钙化) B、全身性(转移性钙化) 2. 坏死的类型及病理特征。 (1). 凝固性坏死 (2). 液化性坏死 (3). 特殊类型的坏死 A. 干酪样坏死 B. 坏疽 C. 脂肪坏死 D. 纤维素样坏死 3. 肉芽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由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纤维母细胞,炎细胞构成; 功能:①抗感染及保护创面; ②填充伤口,修复缺损; ③机化血凝块、坏死组织及异物 4. 坏死与凋亡的区别。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简述静脉淤血的后果。 –(1)淤血性水肿(2)淤血性出血 –(3)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坏死(4)淤血性硬化 – – 2. 简述慢性肺、肝淤血的病理变化。 –(1)肉眼观:肺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呈暗红色,质地变实,切开时可见有淡红或暗红色泡沫样液体流出。 –光镜下:肺泡壁Cap和小静脉扩张、淤血,肺泡腔内水肿液,RBC,并有巨噬C吞噬RBC在胞浆内形成含铁血黄素即心衰C。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肺的褐色硬变” –(2)肉眼观:肝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质地较实、表面及切面可见红黄相间的条纹,形似槟榔。(槟榔肝)。 –光镜下:肝小叶中央静脉及四周肝窦淤血,肝C萎缩消失或坏死,小叶 –周边肝C脂肪变性。长期慢性肝淤血可导致淤血性肝硬化。 – – 3. 简述血栓形成的条件。 –(1)心血管内膜的损伤 –(2)血流缓慢或涡流形成 –(3)血液凝固性增高 – – 4.简述血栓的结局。 –(1).软化、溶解、吸收 –(2).机化与再通 –(3).钙化 5. 简述梗死的类型及各型梗死的发生条件及病变特点。 – 6. 简述栓子的运行途径。 –一般与血流的方向一致 –左心和体循环动脉内的栓子 ------ 体循环器官动脉分支 –右心和体循环静脉内的栓子 ------ 肺循环动脉分支 –肠系膜静脉或脾静脉的栓子 ------ 肝门静脉分支

病理学各章节重点

病理学各章节重点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1,四种适应性改变: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1. 五种病理性萎缩:(失去养分压)失用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营养不良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压迫性萎缩 2.化生(常考名解):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称为化生 3.细胞水肿的特点:肉眼观,器官体积增大,包膜紧张;切面隆起,边缘外翻;新鲜标本色淡,浑浊无光泽。光镜下,弥漫性细胞肿大,胞浆疏松,淡染;轻度为颗粒状物质,重度为气球样变 4.肝脂肪变的特点:肉眼观,肝脏体积增大,边缘钝,颜色淡黄,较软,切面油腻感,水中漂浮感;光镜下,肝细胞体积增大,胞浆中充满大小不等的脂滴空泡。特染:苏丹3~橘红色,锇酸染色~黑色 5.虎斑心(名解):慢性酒精中毒或缺氧可引起的心肌脂肪变,病变常累及左心室内膜下和乳头肌,肉眼表现为大致横行的黄色条纹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形似虎皮斑纹,故称虎斑心 6.玻璃样变的好发部位(常考):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细小动脉壁 7.坏死的类型和特点:(1)凝固性坏死,多见于心肝脾肾,镜下特点为细胞微细结构消失,而组织结构轮廓仍保存,干酪样坏死,镜下无结构颗粒状红染物,坏死部位原有组织结构残影消失(2)液化性坏死,多见于脑,骨髓等,镜下特点为死亡细胞完全被消化,局部组织快速被溶解(3)纤维素样坏死,是结缔组织和小血管壁常见的坏死形式,病变部位形成细丝状,颗粒状或小条块状无结构物质 8.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主要有三种形式(必考):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9.坏疽的类型和特点:(1)干性坏疽,常见于动脉阻塞但静脉回流尚畅通的四肢末端(2)湿性坏疽,多发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3)气性坏疽,是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10.坏死的结局(简答/多选):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与包裹;钙化 第二章:损伤与修复 1.按再生能力分类的三类细胞(常考):不稳定细胞(表皮细胞):再生能力强;稳定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潜在较强的再生能力;永久性细胞(神经细胞,心肌细胞):再生能力弱或无再生能力, 2.肉芽组织(必考名解):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新鲜的肉芽,故称肉芽组织 3.肉芽组织的作用(问答题):抗感染保护创面;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损伤;机化和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4.肉芽组织的结局(问答题):转化为瘢痕组织。主要标志:间质的水分逐渐吸收减少;炎性细胞减少并逐步消失;部分毛细血管官腔闭塞,数目减少;成纤维细胞变为纤维细胞 5.一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粘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二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较大,创缘不整齐,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淤血的三种原因(常考多选):静脉受压;静脉腔阻塞;心力衰竭 2肝淤血:左心衰竭肺淤血(可见心衰细胞),右心衰竭肝淤血 3.血栓形成的三大条件(必考~多选/简答):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凝固性增加 4.栓塞的四种类型:白色血栓,静脉延续性血栓的起始部(唯有白色血栓在动脉);混合血栓,多见于延续性血栓的体部;红色血栓,多见于延续性血栓的尾部;透明血栓,微循环小血管内 5.血栓的结局:软化,溶解,吸收;机化,再通;钙化;影响:阻塞血管;栓塞;心瓣膜变形,广泛性出血

浙大临床病理学思考题及答案

2014年临床病理学思考题及答案 一、分子临床病理 1.请结合自己的专业,简单设计一个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的方案来研究一个课题(一抗和二抗的名称和来源,一抗的定位预测;实验方案,生物学意义和临床意义,实验设计(每个对照组的意义)。结果判断。一抗:鼠抗人VEGF单克隆抗体;二抗:羊抗小鼠Biotin标记抗体;一抗的定位预测:表达在肺组织的细胞浆中;实验方案:选择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肺组织三组石蜡标本切片。通过抗体标记 VEGF,经过免疫组化染色后判定相关蛋白表达与肺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生物学意义:VEGF 是肿瘤血管生成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可以通过其相关的特异性受体选择性作用于内皮细胞发挥作用。临床意义:通过了解非小细胞肺癌VEGF的表达,可能预测非小细胞肺癌的转移、预后,从而指导抗肿瘤治疗。实验设计:通过设立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的对照组,对比所研究蛋白在不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进而得出实验结论。结果判断:免疫组化染色后,利用电脑的病理图文报告分析系统进行结果判读,对染色结果定量分析。掌握以下原则:阳性细胞定位是否明确,是胞膜、胞浆还是胞核阳性间质清晰,无背景着色;阳性细胞要在5%以上,才能定为阳性;参考评价:<5% -, 5%-25%+, 25%-50%++,>50%+++。 2.免疫组化的应用范围。 1)提高病理诊断准确性;2)对疾病的预后和治疗的意义;3)癌基因蛋白的应用;4)对肿瘤增生程度的评价;4)微小病灶的发现;5)在肿瘤分期上的意义;6)指导肿瘤的治疗;7)免疫性疾病的辅助诊断;8)病原微生物的检测; 3.何谓“套餐式”免疫标记?举两例说明 每一种组织的标记物必须用2种以上的抗体,除了能够阳性正面证实的抗体,还要有能阴性反面证实的抗体。例如: a.Keratin,Vimentin,LCA,S100四种抗体组合。Keratin角蛋白,存在于上皮细胞,Keratin阳性且其它阴性的结果可以筛选出可疑癌或生殖细胞瘤;Vimentin波纹蛋白,存在于间质细,LCA存在于血细胞,Vimentin和LCA阳性的结果可以筛选出可疑淋巴瘤;S-100 存在于神经内分泌细胞,Vimentin和S100阳性的结果可以筛选出可疑神经内分泌肿瘤;Vimentin阳性的结果可以筛选出可疑肉瘤。 b.胃肠道间质瘤GIST检测CD117,DOG-1,CD34;鉴别平滑肌瘤及神经鞘瘤。 4. 何谓靶向治疗?举两例说明。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的一个蛋白质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后会特异地作用于致癌位点,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举例:乳腺癌:曲妥珠单抗用于治疗Her-2 FISH阳性乳腺癌。 5 靶向治疗应用现状: 靶向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中的热点,已经在肺癌、胃肠间质瘤、淋巴瘤、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等治疗中显示了一定的疗效。肺癌:部分非小细胞肺癌EGFR过表达/突变,采用EGFR抑制剂进行靶向治疗,药物有吉非替尼、西妥昔单抗等;胃肠间质瘤:发病机制关键在于C-kit基因功能获得性突变以及由此导致的Kit蛋白异常活化,治疗药物有伊马替尼、苏尼替尼。乳腺癌:Her-2过表达,治疗药物赫赛汀,是靶向Her-2胞外区的人单克隆抗体。 存在的问题:一些癌症的分子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使得靶向药物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存在不良反应。临床疗效存在个体差异性。靶向治疗药物耐药。

病理学各章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 1 分,共20分) 1.慢性萎缩性胃炎时粘膜上皮可化生为 A、鳞状上皮 B、软骨 C、骨 D、肠上皮 E、移行上皮 2.风湿性肉芽肿中的坏死为 A、固缩性坏死 B、干酪样坏死 C、纤维素样坏死 D、坏疽 E、液化性坏死 3.弥漫性血管凝血时血栓为 A、延续性血栓 B、混合血栓 C、红色血栓 D、白色血栓 E、透明血栓 4.有关乙脑的主要病理变化错误的是 A、筛状软化灶形成 B、胶质结节 C、病变以小脑、延髓和桥脑最严重 D、淋巴细胞袖套状浸润 E、神经细胞的变性、坏死 5.在肺组织,见到含有胆汁的癌巢,应诊断为: A、肝转移性癌 B、肺畸胎瘤 C、肺转移性肝癌 D、副肿瘤综合症 E、肝转移性肺癌 6.诊断恶性肿瘤的组织学依据是 A、细胞核增多 B、粘液分泌增多 C、细胞异形性显著 D、细胞浆丰富 E、核仁明显 7.栓塞大脑中动脉的血栓可能来源于 A、髂动脉 B、肠系膜静脉 C、髂静脉 D、右心房 E、左心房 8.在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查见恶性肿瘤细胞,说明该患者 A、已是恶性肿瘤晚期 B、已发生广泛转移 C、已发生血道转移

D、并发白血病 E、有可能发生转移 9.下述哪项不是慢性肾盂肾炎的特点 A、皮髓质界限模糊,肾乳头萎缩 B、肾盂粘膜粗糙,肾盂、肾盏疤痕收缩变形 C、肾包膜增厚粘连不易剥离 D、质地变硬,表面凹凸不平 E、双侧肾脏对称性缩小 1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部位 A、交通支 B、左前降支 C、左冠状动脉开口处 D、右冠状动脉 E、左旋支 11.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增生的细胞是 A、肾小球间质细胞 B、肾小球球囊脏层上皮 C、肾小球系膜细胞及皮细胞 D、肾小球球囊壁层上皮 E、肾小球周围纤维母细胞 12. 有关肺源性心脏病的描述,错误的是 A、持续性动脉高压是发病环节 B、大循环淤血 C、左心肥大 D、肺广泛纤维化可引起 E、多由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引起 13. 大叶性肺炎咳铁锈色痰出现在 A、充血水肿期 B、红色肝样变期 C、恢复期 D、灰色肝样变期 E、溶解消散期 14. 良恶性葡萄胎的相同点在于 A、侵犯肌层 B、可有远隔脏器转移 C、发生阴道结节 D、可见胎盘绒毛组织 E、明显的出血坏死 15. 日本血吸虫病引起的肝硬化为

病理学知识点归纳【重点】

? ? ?? ? ? ?? ?? ?????????? ???????? ?肉萎缩长期固定石膏所致的肌废用性萎缩:骨折长后等器官于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泌功能下降引起,发生内分泌性萎缩:由内分肌群萎缩经受损,如骨折引起的去神经性萎缩:运动神肉萎缩致,如长期不动引起肌负荷减少和功能降低所失用性萎缩:长期工作水引起的肾萎缩受压迫引起,如肾炎积压迫性萎缩:器官长期病、恶性肿瘤等局部性:结核病、糖尿能长期进食全身性:饥饿、因病不营养不良性萎缩:)病理性萎缩(期器官萎缩青春期、更年期、老年)生理性萎缩(萎缩.....a.2:1f e d c b 第四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一、适应性反应:肥大、萎缩、增生、化生 1.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其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目的减少。 2.肥大——组织、细胞或器官体积增大。实质器官的肥大通常因实质细胞体积增大。 代偿性肥大:由组织或器官的功能负荷增加而引起。 内分泌性(激素性)肥大:因内分泌激素作用于靶器官所致。 ?? ?? ?? ?????????? ?症素腺瘤引起的肢端肥大内分泌性:垂体生长激狭窄时胃壁平滑肌肥大残存肾单位肥大、幽门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的室肥大、 后负荷增加引起的左心代偿性:高血压时左心病理性肥大素促使子宫平滑肌肥大内分泌性:妊娠期孕激发达 代偿性:体力劳动肌肉生理性肥大肥大 3.增生——器官、组织内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增生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细胞有丝分裂 增强的结果。一般来说增生过程对机体起积极作用。肥大与增生两者常同时出现。 ? ? ? ??? ???????生、肝硬化乳腺增生症、前列腺增内分泌性:子宫内膜、、细胞损伤后修复增生血钙引起的甲状腺增生代偿性:甲状腺肿、低病理性增生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增上 乳期的乳腺上皮增生、内分泌性:青春期和哺胞核血细胞经常更新细胞数目增多、上皮细代偿性:久居高原者红生理性增生增生 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被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取代的过程。 ? ?????? ?骨化性肌炎 —或软骨化生间叶细胞化生:骨化生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粘膜 肠上皮化生(肠化):腺体:慢性子宫颈炎的宫颈鳞状上皮化生(鳞化)上皮细胞化生化生 化生通常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即上皮细胞之间(可逆)和间叶细胞之问(不可逆).最常为柱状上皮、移行上皮等化生为鳞状上皮,称为鳞状上皮化生。胃黏膜上皮转变为潘氏细胞或杯状细胞的肠上皮细胞称为肠化。化生的上皮可以恶变,如由被覆腺上皮的黏膜可发生鳞状细胞癌。 二、损伤

病理生理学思考题及答案

《病理生理学》思考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组织间液和血浆所含溶质的主要差别是 A、Na+ B、K+ C、有机酸 D、蛋白质 2、低渗性脱水患者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A、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血浆 C、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组织间液 D、细胞外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内液 3、对高渗性脱水的描述,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高热患者易于发生 B、口渴明显 C、脱水早期往往血压降低 D、尿少、尿比重高 4、某患者做消化道手术后,禁食三天,仅静脉输入大量5%葡萄糖液,此患者最容易发生的电解质紊乱是 A、低血钠 B、低血钙 C、低血磷 D、低血钾 5、各种利尿剂引起低钾血症的共同机理是 A、抑制近曲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 B、抑制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重吸收 C、通过血容量的减少而导致醛固酮增多 D、远曲小管Na+-K+交换增强 6、下列哪项不是组织间液体积聚的发生机制? A、毛细血管内压增加 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C、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D、微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7、高钙血症患者出现低镁血症的机制是 A、影响食欲使镁摄入减少 B、镁向细胞内转移

1 / 13 C、镁吸收障碍 D、镁随尿排出增多 8、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上腹部不适呕吐急诊入院,血气检测表明PH7.39,PaCO 25.9Kpa(43.8mmHg),HCO 3ˉ26.2mmol/L,Na+142mmol/L,Clˉ96.5mmol/l,可判定该患者有 A、正常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B、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C、正常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D、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9、血浆【HCO 3ˉ】代偿性增高可见于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D、慢性呼吸性碱中毒 10、严重的代谢性碱中毒时,病人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 A、脑内H+含量升高 B、脑内儿茶酚胺含量升高 C、脑内r-氨基丁酸含量减少 D、脑血流量减少 11、血液性缺氧的血氧指标的特殊变化是 A、动脉血氧分压正常 B、动脉血氧含量下降 C、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D、动脉血氧容量降低 12、急性低张性缺氧时机体最重要的代偿反应是 A、心率加快 B、心肌收缩性增强 C、肺通气量增加 D、脑血流量增加 13、下述哪种不属于内生致热原 A、干扰素 B、淋巴因子 C、肿瘤坏死因子 D、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病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病理学(专科) 一、名词解释: 1.肉芽组织 2.机化 3.干酪样坏死 4.肉芽肿 5.原位癌 6.交界性肿瘤 7.肠上皮化生 8.冠心病 9.结核结节 10.梗死 11.肾病综合症 12.凝固性坏死 13.假膜性炎 14.血栓形成 15.风湿小体 16.伤寒小结 17.癌肉瘤 18.凋亡 19.萎缩 20.槟榔肝 21.脓毒败血症 22.非典型增生

23.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24.早期胃癌 25.原发性肝癌 26.新月体 27.葡萄胎 28.甲状腺髓样癌 29.伤寒肉芽肿 30.嗜酸性脓肿 31.化生 二、是非题: 1.萎缩的器官其体积均缩小。 2.白色血栓是因白细胞较多而得名。 3.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 4.肠腺癌转移到肺称肺转移性肠腺癌。 5.病毒性脑炎为变质性炎。 6.大叶性肺炎是以中性白细胞渗出为主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7.硅肺的基本病变是硅结节形成和肺组织的弥漫性纤维化 8.玻变也可以见于细胞外。 9.二尖瓣狭窄可引起左室扩张、肥大。 10.呈浸润性生长的肿瘤多为恶性肿瘤。 11.坏死细胞核的改变为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12.血栓形成对机体有害无利。 13.炎症局部的基本病变是变质、渗出、增生。 14.肿瘤的异型性小,其恶性程度高。

15.小叶性肺炎是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化脓性炎。 16.良性肿瘤可有转移。 17.风湿病是链球菌直接引起的化脓性炎。 18.鼻咽癌中低分化鳞癌最常见。 19.由动脉发生的肿瘤称动脉瘤。 20.高血压病主要累及全身细、小动脉。 21.纤维素样变性实质上就是纤维素样坏死。 22.骨和软骨的再生能力很强.故损伤后一般均能完全再生。 23.肺褐色硬化是由于慢性右心衰所致。 24.阿米巴肝脓肿是一种以变质为主的非化脓性炎症。 25.癌症是癌与肉瘤的统称。 26.低密度脂蛋白(LDL)与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27.高血压脑溢血常发生于内囊部。 28.中央型肺癌组织学类型镜下通常是鳞状细胞癌。 29.慢性支管炎长期反复发作可致肺气肿、肺心病。 30.有门静脉高压症的肝硬化,称为门脉性肝硬化。 31.慢性浅表性胃炎不累及固有腺体。 32.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不是免疫复合物引起。 33.绒毛膜上皮癌内无绒毛。 34.纤维囊性乳腺增生病是乳腺癌癌前病变。 35.后天性梅毒第一期的病变称硬性下疳。 36.伤寒杆菌引起的炎症属急性增生性炎症.主要是淋巴细胞的增生。 37.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是由虫卵引起。 38.毒性甲状腺肿常常由于缺碘所引起。

病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答案加强版(供参考)

看完考试必过! 加油吧!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损伤的 修复 一、名词解释 1.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其体积缩小或伴有细胞数目的减少。 2.肥大(hypertrophy):细胞和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肥大。可伴有细胞数量的增多(增生),即肥大与增生并存。包括代偿性肥大和内分泌性肥大。肥大与萎缩相对应。 3.增生(hyperplasia):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造成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4.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主要发生于上皮组织,亦可见于间叶组织。 5. 变性(degeneration):细胞及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显著增多而引起的细胞或间质的一系列形态学改变,可伴有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6. 虎斑心(tigerd-effect heart):心肌脂肪变性常累及左心室的内膜下和乳头肌。严重贫血所致的心肌脂肪变,肉眼上表现为大致横行的黄色条纹,与未脂肪变的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虎皮斑纹,称虎斑心。 7. 再生(regeneration):指由损伤部位周围的同种细胞来完成的修复。如能完全恢复原组织的结构及功能则称为完全性再生,否则为不完全再生。 8.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是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增生的成纤维细胞以及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等有形成分组成。肉眼上呈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9. 瘢痕(scar):是指肉芽组织成熟转变而来的老化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表现为纤维细胞稀少,小血管减少消失。肉眼呈收缩状态,颜色苍白或灰白半透明,质韧并缺乏弹性。

病理学重点总结

病理学 病理学(Pathology)--- 适应和损伤: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一.萎缩(atrophy)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缩小。其本质是该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和数量减少。 肉眼观察:萎缩的组织、器官体积常均匀性缩小,重量减轻,质地硬韧、色泽加深。 光镜观察:(1)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和数量减少(2)萎缩细胞胞浆内常有脂褐素增多(3)间质内纤维或/和脂肪组织增生。 电镜观察: 萎缩细胞的细胞器减少,自噬泡增多。 分类:生理性萎缩病理性萎缩:营养不良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失用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炎症性萎缩 二.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 肉眼观察: 肥大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光镜观察:(1)实质细胞体积增大。(2)间质内纤维或/和脂肪组织减少.血管受压。 电镜观察:肥大细胞内细胞器及细胞内物质含量增多。 分类: 代偿性肥大:如高血压时的心脏。内分泌性肥大:如雌激素作用下的乳腺。 三.增生(hyperplasia)实质细胞的数量增多。分类:弥漫性.局灶性 增生的原因:激素:如前列腺增生。生长因子:如再生性增生。代偿:如缺碘所致的甲状腺增生。 四.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 常见类型:.鳞状上皮化生:常见于气管、支气管、子宫颈肠上皮化生:发生于胃粘膜。 骨组织化生:多见于间叶组织、纤维组织。 意义:1.有利于强化局部抗御环境因子刺激的能力。 2.常削弱原组织本身功能。 3.上皮化生可癌变。 (化生是一种对机体不利的适应性反应,应尽量消除引起化生的原因.) 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1缺氧:使细胞代谢紊乱2化学物质和药物3物理因素4生物因子 5营养失衡:生命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剩6内分泌因素7免疫反应8遗传变异9衰老 10社会—心理—精神因素:致心身疾病11医源性因素:致医源性疾病 :可逆性损伤(变性) 不可逆性损伤(坏死) degeneration)是指细胞受损后代谢障碍导致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又称细胞内外的物质蓄积。蓄积的物质可以是:(1)过量的细胞固有成分(2)外源性、内源性物质(3)色素 (1)细胞水肿(cellular swelling) 1)主要原因:感染、中毒、缺氧3)好发部位:心、肝、肾实质细胞。 2)发生机制:病因→细胞线粒体受损→ATP↓→细胞膜Na+-K+泵功能↓→Na+、H2O进入细胞内。 4)形态改变①肉眼观察:器官体积增大、色泽浅淡。②光镜观察:细胞肿大、胞浆淡染或清亮。 ③电镜观察:线粒体、内质网等肿胀。 5)结局:病因去除,恢复正常。 (2)脂肪变(fatty change)甘油三酯(中性脂肪)在非脂肪细胞的细胞浆内蓄积。 1)主要原因:营养障碍、感染、中毒、缺氧等。3)好发部位:肝、心、肾实质细胞。 2)发生机制①脂肪酸进入细胞内增多,氧化障碍。②甘油三酯合成或进入细胞内过多③脂蛋白的减少,中性脂肪不能输出。 4)形态改变:①肉眼观察:器官体积增大、色黄、切面常有油腻感。 ②光镜观察: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近圆形空泡,细胞体积增大。 ③电镜观察: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有界膜包绕的圆形小体。 例:心肌脂肪变: A.部位:常累及左心室的内膜下和乳头肌。C.光镜观察:脂滴在心肌细胞内呈串珠状排列。 B.肉眼观察:横行的黄色条纹与未脂变的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虎皮斑纹,称为虎斑心。 D.心肌脂肪浸润:指心外膜处增厚的脂肪组织沿心肌层的间质向心腔方向伸入,可致心肌萎缩。严重者可致心肌破裂而猝死。(3)玻璃样变(hyaline change): 指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和血管壁等处出现均质、红染、毛玻璃样透明的蛋白质蓄积。 类型: 细胞内玻璃样变:即细胞浆内出现异常蛋白质形成的均质红染的近圆形小体。 A.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蛋白质过多。B.浆细胞:免疫球蛋白蓄积。C.肝细胞:Mallory小体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胶原纤维老化的表现。 A.发生部位: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处。 B.形态改变: a肉眼观察:灰白色、均质半透明、较硬韧。 b光镜观察:胶原纤维变粗、融合,呈索、成片,均质、淡红。其内少有血管和纤维细胞。 C.发生机制:a可能是胶原蛋白交联增多,胶原纤维大量融合。b可能是胶原蛋白变性、融合。 细动脉壁玻璃样变A.常见于缓进性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B.玻璃样变动脉壁均质红染、增厚、管腔狭窄。 (4)淀粉样变(amyloidosis)细胞外间质内蛋白质—粘多糖复合物沉积。 1)形态改变①肉眼观察:发生淀粉样变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色泽变淡,质地较脆。 ②光镜观察:HE染色淀粉样变物为淡红色,均匀的云块状;刚果红染色呈红色,甲基紫染色则呈紫红色。 电镜观察:细胞浆内或细胞外出现细丝状物。 2)分类: 局部性淀粉样变:与以大量浆细胞浸润的类症有关。 原发性全身性淀粉样变:来源于免疫球蛋白的轻链。继发性全身性淀粉样变:与严重的慢性炎症和某些恶性肿瘤有关。(5)粘液样变(mucoid degeneration)间质内粘多糖和蛋白质的蓄积。 1)常见于间叶组织肿瘤、风湿病、动脉粥样硬化、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疾病。 2)可能系蛋白多糖—胶原复合物形成障碍或透明质酸酶活性减弱,蛋白多糖不能聚合成复合物所致。 3)光镜见间质疏松,灰蓝色粘液性基质内有散在的星芒状纤维细胞。 (6)病理性色素沉着: 有色物质在细胞内、外的异常蓄积。 含铁血黄素: A.组织内出血时,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破坏,血红蛋白经溶酶的作用分解成铁蛋白后组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