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先秦文学中的讽喻传统溯源

先秦文学中的讽喻传统溯源

先秦文学中的讽喻传统溯源
先秦文学中的讽喻传统溯源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国学, 2015, 3(3), 28-33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5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1799048.html,/journal/cnc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1799048.html,/10.12677/cnc.2015.33007

An Exploration into Cultural Source of

Allegory Tradition in Pre-Qin Period

Wenjuan Tao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Email: 2913118830@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1799048.html,

Received: Aug. 7th, 2015; accepted: Aug. 26th, 2015; published: Sep. 2nd,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1799048.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Pre-Qin period is the early stage of human history,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the beginning stage of human cultural development. Allegory tradition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later literature, and it can trace back to the Pre-Qin period at the earliest. The system of remonstrating with the Emperor is a practical activity which combines allegorical view with the politics. Moreover, poetry of resentment in The Book of Songs and Lisao is the literature source of allegory tradition in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

Keywords

Pre-Qin Period, Allegory Tradition, System of Remonstrating with the Emperor, The Book of Songs, Poetry of Resentment, Lisao

先秦文学中的讽喻传统溯源

陶文娟

青岛大学,山东青岛

Email: 2913118830@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1799048.html,

收稿日期:2015年8月7日;录用日期:2015年8月26日;发布日期:2015年9月2日

摘要

先秦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早期阶段,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发端时期。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的讽喻传统,

陶文娟

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言谏制度是将讽喻观与政治相结合的早期实践活动,而《诗经》以及《离骚》中体现怨刺精神的诗歌,则是讽喻传统的文学源头。

关键词

先秦,讽喻传统,言谏制度,《诗经》,怨刺诗,《离骚》

1. 引言

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一枝独秀又源远流长,而文学中贯穿的政教传统是其迥异于其他文学的显著特征之一。陆晓光的博士论文重点论述了中国古代政教传统的源起:“文学的这一功能被规定得如此明确,被强调得如此重要,乃至被推崇得如此崇高,这在世界文学史上却是绝无仅有的。……古代中国文学从它诞生开始,便具有鲜明的政教性格,并且正是这种性格,奠定了以后文学传统的基础[1]。”先秦是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先秦文学中这种政教性格尤为鲜明。因此,先秦时期文学中的这种讽喻传统的形成和发展,对后来整个中国文学的发展都具有基础性作用。

其实,不论是政教传统还是《诗》教传统,其发生都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以诗讽谏传统。刘怀荣教授在论文中对先秦进谏制度、《诗经》中的怨刺诗、以及早期《诗》教之间的关系做了精辟的总结:总之,发源于上古,并在周代逐渐制度化,且合政治、艺术为一体的以诗讽谏传统,在先秦士人强烈的政治责任感的推动下,构成了怨刺诗创作最直接的动力,并决定了中国诗人强烈的入世精神,使得中国诗歌与政治在最初就具备了一种特别的依存关系。受这种制度影响而形成的先秦士人特殊的政治情感及其表达方式,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怨刺诗独特的情感特点和艺术风格。这也是“温柔敦厚”的《诗》教产生和形成的文化土壤和现实前提。因此,以诗讽谏的政治实践与怨刺诗,不仅是早期《诗》教最重要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诗歌的民族性特征[2]。”

本文对先秦文学中讽喻传统的溯源,主要从先秦最具代表性的两个阶段切入:早期言谏制度的实践阶段、春秋战国《诗经》《离骚》的创作阶段。

2. 早期言谏制度的实践阶段

关于言谏制度究竟起源于何时、最先由谁提出的问题,尚无定论。但是通过对先秦各种典籍的查阅可以发现,言谏制度应该早于《诗》教的产生。顾名思义,言谏就是向别人陈述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所以必然存在着受谏者和进谏者双方。人类社会早期,巫祝、史官是最早通过言语向君王进谏的人,因此它成功地启迪了进谏者的产生;跟进谏者相对应的,必然是受谏者,尧舜禹这些远古时期的圣王贤君形象就自然成为了受谏者效法的典范。

人类社会早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原始先民对自然知识的了解极为有限。面对着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在崇拜想象中的自然神的过程中,原始宗教得以产生,巫祝文化也发源于此。在之后的氏族社会中,以祈福攘祸、祭祀或占卜等为目的的宗教活动逐渐成为先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巫祝通过卜筮的方式,实际上是以上帝代言人的身份在行使权利。而在一定程度上,巫祝也可以通过这种卜问吉凶的方式向君主提出建议,因此可以将其视为一种变相的进谏。因此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谏的最早起源,当出自巫祝和祭司的神谕、祖训、卜辞等等。这是宗教人员对于世俗首领的一种变相的进谏,它在事实上也影响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和世俗事务的处理[3]。”

统治者最初设立史官,就是为了让其忠实地记录君主的事迹和功勋,使自己的丰功伟绩能够昭示后人,供其缅怀追念之用。因此可以认为,史官是巫祝文化的分支和延伸,也是对其职能的进一步细化。

陶文娟

《管子》是记录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学派言行事迹的著作。《管子·桓公问》中有记载称:“黄帝立明台之议者,上观于贤也。尧有衢室之问者,下听于人也。舜有告善之旌,而主不蔽也。禹立谏鼓于朝,而备讯唉。汤有总街之庭,以观人诽也。武王有灵台之复,而贤者进也。”这段话追溯了从黄帝开始的“圣帝明王”设立的各种言事机构。不管是“明台之议”、“衢室之问”、“告善之旌”,还是“谏鼓”、“总街之庭”、“灵台”,都是帝王“求贤纳谏”的手段和途径。不可否认,“《桓公问》尽管存在托古言今的倾向,但其中也隐含着某种历史记忆。‘明台’,‘衢室’,‘谏鼓’等在一定程度体现了传说时代的帝王能够吸收下属和民众的意见,允许他人批评自己的过错。这应该是氏族公社或部落联盟时的遗存,给后世留下的深远影响,成为后世讽喻劝谏君主的重要依据[4]。”并且,不止《管子》中有此论述,《吕氏春秋?自知篇》中写道:“尧有欲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5]。《淮南子?主术训》中有:“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6]。《后汉书·杨震传》中也有:“臣闻尧舜之世,谏鼓谤木,立之于朝”[7]。可见,古代确实存在这种自下而上向圣主贤君进言的制度和场所。

作为受谏者的典范而受到后世敬仰的,可以追溯到人类历史早期的尧舜禹这样的圣主贤君形象。尧舜禹时期,他们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真正开启了君王纳谏、用谏的传统;同时,作为君王能够拥有这种宽阔的胸襟,也为臣子们直言进谏、督促君王完善人格修养以及更好地完成治国大业提供了可能性。

另一方面,这种言谏制度,也能够对君王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使君王能够按照礼仪的要求来修身治国,激发他们虚心纳谏、主动求谏的积极性。而巫祝、史官文化中的言谏成分,特别是巫祝、史官在执行各自职责的过程中,其表现客观上促进了言谏关系的另一方即进谏之臣民的产生[8]。

总之,发源于上古、在周代逐渐制度化、并且之后日趋成熟的言谏制度及其政治实践,为后来以以诗讽谏为主要艺术风格的《诗经》怨刺诗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也为之后中国文化形成政教合一以及以诗干政现象提供了前提。

3. 春秋战国《诗经》《离骚》的创作阶段

如上所述,言谏制度作为中国讽喻文学中以诗讽谏传统和政教传统的早期形态和形成基础,与中国社会早期的巫祝文化、史官文化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之后《诗经》《离骚》的形成阶段,是诗歌创作较为繁盛的时期,特别是其中表现对时事不满、以诗讽谏的怨刺诗,更是讽喻传统在中国古代诗歌领域最早的文学体现。

在讲怨刺诗之前,首先明确一下诗的起源。李泽厚、刘纲纪在《中国美学史》中写道:“历史地考察起来,我们认为在远古的氏族社会中,还不可能产生后世那种抒发个人情感、被称为文艺作品看待的‘诗’。当时所谓的‘诗’是在宗教性、政治性的祭祀和庆功的仪式中祷告上天、颂扬祖先、记叙重大历史事件和功绩的唱词。它的作者是巫祝之官。”[9]闻一多则在《神话与诗》中认为原始先人为了协调劳动和表达情感而歌唱的内容,为后来具有节奏分明、韵律整齐特点的诗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是诗的原始形态。而在最初,诗与乐舞是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服务于巫术活动的,因而被赋予了沟通神人、祈求福佑的重要功能。这种状况发生转化的契机是公元前11世纪左右,武王灭商建立西周。关于诗歌功能方面的这种转变,有一段较为准确的表述:

诗在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之后就渐渐获得某种权威性,甚至神圣性,在春秋之时诗的这种权威性和神圣性依然得到普遍的认可,只是诗的功能发生了某些变化。《周官》、《仪礼》、《礼记》、《左传》、《国语》等古籍所载西周至春秋时的贵族政治活动是处处离不开诗的:西周时凡是大型的公共性活动都必定有一定的仪式,凡有仪式,必有乐舞伴随,有乐舞就必有诗歌。到了春秋之时,贵族们在正式的外交、交际场合都要赋诗明志,诗于是又变为一种独特的交往语言[10]。

(1) 《诗经》中的怨刺诗

陶文娟

西周初期,周公辅佐年幼的成王统治整个国家,在借鉴殷商灭亡教训的基础上,周公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而所有的这些措施,包括文化制度,本质上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政治建设。关于这一点,钱穆先生曾说过:

封建之要义,在文教之一统。故推极西周封建制度之极致,必当达于天下一家,中国一人。太平大同之理想,皆由此启其端。故周公制礼作乐之最大深义,其实即是个人道德之确立,而同时又即是天下观念之确立也[11]。

这段话一方面点明了文教一统是西周初期封建制度确立的主要原则和方法;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推断:中国古代的文教观念,甚至之后出现的诗教观念,至少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

更值得注意的,是周人在国家建设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这种“忧患意识”。徐复观先生在《中国人性论史》中是这样解释的:

周人革掉了殷人的命,成为新的胜利者,但通过周初文献所看出来的,并不像一般的民族战胜后的趾高气扬的气象。而是《易传》所说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不同于作为原始宗教动机的恐怖、绝望……“忧患”与恐怖、绝望最大的不同之点,在于忧患心理的形成乃是从当事者对吉凶、成败的深思熟虑而来的远见;在这种远见中,主要发现了吉凶、成败与当事者行为的亲密关系,及当事者在行为上所应负的责任。忧患正是由这种责任感来的,要以己力突破困难而尚未突破时的心理状态[12]。

徐先生这段话中的“忧患意识”,是对官方意识形态的一种解读,也是对整个统治阶层思想状况的一种剖析。正因为作为社会统治阶层的管理者有这种认识和担忧,所以才会时刻约束着自己的行为,为的是能够使自己的统治更加长久。而这种“忧患意识”,在发展的过程中又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最终沉淀为流淌在中华民族文化血液中的一种民本思想,特别是作为中间层次的知识分子,骨子里会自然地迸发出一种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忧国忧民的政治情怀。这也是中国早期的言谏传统能够发展到《诗经》怨刺诗、直到后来白居易的讽喻诗的“文化源头”所在。

关于《诗经》怨刺诗1,学者们已经做了比较充分的研究,主要包括时代背景、诗歌范围、思想内容以及艺术风格等方面2,因此本小节将论述重点放在怨刺诗的“怨刺”功能上。

《诗经》中表现对现实讽刺内容的作品,主要产生于西周末年厉王、幽王时期。这里借鉴褚斌杰先生在《中国文学史纲要》中的分类方法,按照作诗对象的不同,将怨刺诗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出自劳动人民之口的,这部分讽刺性民歌主要收录在《国风》中;第二类是贵族文人创作的,这类诗歌的目的是讽刺时政。贵族文人的利益与统治者的利益是一致的,只有维持和保证既有的统治,他们才能够继续处于社会上层,因此,他们是非常诚恳的通过诗歌向统治者进行劝谏。当然,相比而言,来源于民间的讽刺性民歌具有更强的批判性,对问题的揭露也更加大胆、言语辛辣。

西周后期,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社会统治黑暗,又不断遭到外族侵扰,整个国家内忧外患、生灵涂炭。因此,对社会现实有清醒认识的贵族文人以及生活在民间、深受其害的劳动人民,创作了大量的讽刺性作品,希望指陈时弊的这些诗歌可以上达圣听,借助于其鲜明的讽刺批判功能,达到对统治者的劝谏目的。正如《大雅·民劳》末尾总结的:“王欲玉女,是用大谏”。

以《诗经·邶风·新台》为例,《毛序》说:“《新台》,刺卫宣公也。纳其子伋之妾,作新台于河上而要之。国人恶之,而作是诗也。”此后的研究者,大都认同这种观点,认为这首诗讽刺的是卫宣公修筑灵台一事:

1关于《诗经》中表现对时政讽谏的这部分诗歌,学术界的称谓存在差异,如政治讽刺诗、怨刺诗、政治讽喻诗等,本文采用学者们较为通用的怨刺诗这一称谓,《汉书·礼乐志》中有:“周道始缺,怨刺之诗起。”

2关于《诗经》怨刺诗的研究论文,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刘怀荣(2011)先秦进谏制度与怨刺诗及<诗>教之关系。文学评论;李世萍(2013)《诗经》文本与教化思想。诗经研究丛刊(第二十五辑)等。

陶文娟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卫宣公在历史上以昏淫著名,典型的就是这首诗中所嘲讽的:卫宣公替他的儿子伋聘娶齐女,因为贪恋此女美貌,便在河上新筑高台,将此女截留在此,而这女子便是后来的宣姜。对于这件事,齐国人都很鄙视。作此诗便是意在讽刺卫宣公因贪恋美色而不顾礼义廉耻,有伤社会教化的这种行为。诗歌以“新台有泚”、“新台有洒”起兴,表面上是在赞美新筑高台之美,而其真正的用意是要用新台之美来反衬卫宣公这种做法的丑陋。卫宣公所筑高台越美,卫宣公这种做法就显得越龌龊、越让人鄙弃。并且,最后一句“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用撒网之后不仅没捞到鱼,而且还打到了令人厌弃的癞蛤蟆这件事来映衬齐姜这么一个美貌的女子,哪能想到自己会被调换了夫婿,被卫宣公这样一个“老头子”据为已有呢?本来社会道德的约束,对大家都应该是平等的。而卫宣公的这种做法正反映出封建道德的虚伪。

统治者拿着这套规范来约束人民,自己却寡廉鲜耻、为所欲为。人民大众不敢直接议论卫宣公这种败坏道德风气之事,因此通过诗歌来委婉的讽刺。当然,民众也希望统治者看了这首诗可以自我反省、引以为戒,从而改良社会道德风气。

郑玄《诗谱序》说:“政教尤衰,周室大坏,《十月之交》、《民劳》、《板》、《荡》勃尔俱作。”

也就是说,《诗经》中的怨刺诗,是针对西周末年社会上日趋严重的政治问题,希望通过对统治者的政治腐败、道德沦丧行径的揭露、批判和讽刺,来达到劝谏的目的。不管是文人作家与生俱来的这种刚毅正直的性格,还是后来形成的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亦或者是社会风俗、制度的熏陶,这些都是讽喻文学传统得以形成的基础和前提。而《诗经》中怨刺诗的出现与成熟,正式打开了中国古代讽喻文学传统的大门,也为以诗讽谏、以诗干政传统在中国文学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借鉴。

(2) 《离骚》中的讽谏色彩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屈平嫉王听之不聪也,谗陷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13]虽然司马迁意在说明当时屈原创作《离骚》的忧怨心态,但从中也可以发现,《离骚》中体现出的对现实政治的关注和批判,正是由当时特殊的社会现实决定的。

在《离骚》中,屈原感叹于当时朝廷上朋比为奸、排斥正直之士的现状,他很愤怒的指出:“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屈原用“溷浊”两个字来概括这种社会现实:“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基于此,屈原向楚怀王劝谏道:“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屈原劝谏楚怀王,希望他可以及早的把这些污秽的行为舍弃,任用德才兼备之人来治理国家。虽然,屈原《离骚》中对现实政治的怨刺与《诗经》怨刺诗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但不可否认的是,《离骚》中确实有很多地方都涉及到屈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熊泽文和夏虹是这样总结的:

讽谏作为诗歌的一大社会功用,从《诗经》时代就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正是《诗经》中大量的讽谏诗开启了中国讽谏诗之端,对后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其中屈原便是一继承者。屈原的作品特别是《离骚》所流露出来的讽谏意味正是继承和发展《诗经》中这种讽谏传统而来的,同时这种讽谏特质在经过屈原的发展后,随着时代的变化又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逐渐形成了我国文学史上讽喻、批判的优良传统[14]。

所以,不论是早期言谏制度的政治实践、《诗经》怨刺诗的产生、还是屈原《离骚》中的讽谏色彩,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都是借助于诗歌批判现实政治的这一功用来劝谏统治者,都是出于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都是后来讽喻传统得以长远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讽喻文学的早期发端。

陶文娟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陆晓光(1994) 中国政教文学之起源——先秦诗说论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海, 2.

[2]刘怀荣(2011) 先秦进谏制度与怨刺诗及《诗》教之关系. 文学评论, 3, 51-58.

[3]邵伯岐, 刘海彬, 王永平(1991) 中国监察史(第一部). 中国审计出版社, 北京, 15.

[4]张连伟(2008) 《管子·桓公问》与先秦时期的监察制度. 管子学刊, 3, 5-7.

[5]王利器(2002) 吕氏春秋注疏·自治卷第二十四. 巴蜀书社, 成都, 2897.

[6]高诱注(1954) 诸子集成·淮南子·主术训卷九. 中华书局, 北京, 149.

[7](宋)范晔(1965) 撰后汉书 杨震列传第四十四. 中华书局, 北京, 1766 .

[8]郭会鸟(2010) 先秦言谏文学研究. 硕士论文, 苏州大学, 苏州.

[9]李泽厚, 刘纲纪(1990) 中国美学史(第一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北京, 112.

[10]李青春(2005) 诗与意识形态.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 55.

[11]钱穆(1976) 周公与中国文化. In: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一), 东大图书有限公司, 台北, 88.

[12]徐复观(1967) 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 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新北, 20-21.

[13](西汉)司马迁(1982) 史记. 中华书局, 北京, 2482.

[14]熊泽文, 夏虹(2009) 屈原对《诗经》中的讽谏诗的继承和发展. 中华文化论坛, 4, 50-54.

2012年4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3)(精)

2012年4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3 2012年4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的作者是( A.陈独秀 B.胡适 C.鲁迅 D.李大钊 【答案】B 【第一章·第一节】 2.鲁迅的带有回忆性质的叙事散文集《朝花夕拾》最初陆续刊载于《莽原》,总题为( A.《旧事重提》 B.《故事新编》C《野草》D《花边文学》 【答案】B 【第一章·第二节】 3.文学研究会基本创作宗旨是(

A.为人生 B.为艺术 C.为现实 D.为社会 【答案】A 【第一章·第三节】 4.贯穿《红烛》和《死水》的诗魂是( A.唯美主义 B.爱国主义 C.人道主义 D.个性解放 【答案】B 。 【第一章·第四节】 5.在《小说月报》上发表散文《笑》确立了自己的风格特征的作家是( A.朱自清 B.冰心 B.C.徐志摩 D.周作人 【答案】B

【第一章·第五节】 6.提倡“爱美剧”以摆脱商业化倾向,不受“座资底支配”团体是( A.春柳社 B.民众剧社 C.辛酉设 D.南国社 【答案】B 【第一章·第六节】 7.倡导无产阶级文学“当先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不必忙于挂招牌”的是( A.鲁迅 B.巴金 C.茅盾 D.老舍 【答案】A ════════════════════════════════════════════════════════════════════ 享受网络享受学习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1799048.html, 中国远程教育领航者本套试题共分8页,当前页是第1页- 【第二章·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考试先秦文学试题1

一、文学史名词解释(20分) 赋比兴春秋笔法楚辞《山海经》 二、填空题(5分) 1.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 2.《论语》一书属于————体散文。 3.“揠苗助长”的寓言出自————。(书名) 4.“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诗经·小雅·采薇》) 5.“——,——。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卫风·氓》) 三、词语解释(5分) 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卫风·氓》)爽:过错,差错 2.穹窒熏鼠,塞向墐户。(《诗经·豳风·七月》)向:朝北的窗户 3.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老:士气不旺盛 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左传·僖公三十年》)鄙:边境 5.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孟子·梁惠王上》)赡:充足,足够 四、简答题(30分) 1.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过程。 1、甲骨文、金文为萌芽时期。《尚书》是第一部散文集子,政府文告性质,具有文学色彩。《春秋》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国语》为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左传》《战国策》标志着历史散文达到了新的阶段,写人、叙事均有独特的成就。 2.《庄子》在艺术上有哪些成就? 2、《庄子》的艺术成就有:大量用寓言说理;夸张想象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境界奇异;善于用比喻;语言如行云流水。 3.中国古代神话有哪些主要特征? 3、内容方面:具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思维方面:以己观物、以己感物、具体形象、隐喻象征;形式方面:零散片段、浪漫主义。 五、分析作品题(20分) 分析《离骚》的艺术特点。 要点: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独特的艺术结构(两条线索、抒情诗中有故事情节等);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夸张想象等);香草美人为代表的比兴象征手法;诗歌体制的新发展(变四言为六、七言)。 六、论述题(20分) 试论《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 要点:反映阶级剥削与压迫,反映生产劳动,反映婚姻爱情,反映战争徭役,贵族宴飨,揭露弊政,还有周族的发展历史等。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与产业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与产业化 内容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源泉,它不仅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而且是当前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宝贵资源和无价财富。然而在传承过程中却遭到了破坏,在文化的荒漠上是无法但建立强大的经济政治强国的,因而面对当前的现实困境,我们应该另避蹊径,在政府的引导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化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关键字:传统文化、现实困境、产业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 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在传统的中华文化中,无论哲学、医学、文学、武学、农学、伦理学,还是各种艺术,都包含着对生生不息的渴望,对生存乐趣的演绎,对社会的责任,对自然的亲和,对友谊的追求,对亲情的眷恋,对道义的持守,对民族的融合,对心灵的升华,对未知世界的求解。 可是面对如今快速发展的经济, 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人们的心灵世界也面临许多困惑,越来越无法平心静气的搞科研,越来越浮躁,越来越追名逐利。效仿西方的设计风格,模仿西方生活方式,那种充斥世界的国际主义风格成了我们的典范,这使我们在短时期内走上了国际大道,但同时也失掉了自己,抛弃了几千年的资产。时至我们这一代更是追逐潮流,吃肯德基,喝可口可乐,看韩日偶像剧、美国好莱坞大片,却遗忘了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就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因素, 并结合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适应时代特点, 形成新的价值体系, 重新梳理关于传统文化发展的现代化战略思路,以更进一步地认识、理解和促进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传统文化的产业化之路 当前推动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具体途径包括:第一,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等相关部门要加强管理和引导,积极倡导文化产业化的精品主题。各级党委和政府宣传部门要认真做好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好经验、好做法,广泛开展文化创建等活动。各部门团体要经常鼓励和组织作家、艺术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创作体现传统节日思想文化内涵、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文艺精品,并把它们推向基层群众。在各种文化创建活动中要紧紧围绕文化主题,充分地突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展现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历史传统。第二,要积极努力寻求中国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的新的结合点,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化的质量。在继承和光大传统文化方面,传统文化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市场机会,而是要积极影响市场,并引导市场建立起向传统文化靠拢的价值取向。要尽力提高传统文化本身的自然吸引力,即通过产业化手段以及通过合理的商业运作和包装,使传统文化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产品维权体系的建立,科学技术应该在整个文化产业化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三,要坚持文化产业化的方向,继续加大文化体制改革的力度。首先,必须打破原有的僵化滞后的管理体制,使经营性文化企业逐步与市场挂钩。在广泛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原有文化企业进行大整顿大整合,努力消除管理体制中管办不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的弊端,解决文化企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产权不清晰、资源分散、条块分割等问题。其次,要用企业化的运作方式对经营性文化单位进行改革。我国文化资源比较分散,造成文化产业规模小、结构单一、资金不足、科技含量低、市场运做能力差、竞争力不强、自我发展能力薄弱等现象。目前,我国已经开始了集团化公司的改造进程。集团公司是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产物,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第四,要下大力气调整文化产业化结构,走集约型的经营模式。在产业结构上,努力创造我们自己

2012中国现代文学史论述题简答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五、论述题 41.联系作品论述鲁迅杂文的创作特色。 41.分析评价茅盾《蚀》三部曲对大革命时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各类精神面貌的反映。 42.分析孙犁小说的独特风格。 1.试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成就。 2.“五四”文学的基本特色。 42.以周朴园形象为中心分析曹禺《雷雨》剧中人物关系的复杂性。 2.沙汀小说的创作特色。 41.结合作品,比较分析巴金小说《家》中觉慧与觉新的思想性格。 1.试析造成老舍《骆驼祥子》中主人公悲剧的主、客观原因。 42.试论穆旦诗中的“自我”。 41.试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基本思想。 42.分析评价闻一多新格律诗“三美”理论和创作实践。 41.以《八骏图》为例,论述沈从文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嘲讽与批判。 42.论述艾青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 41.为什么称沈从文为“文体”小说家? 42.试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41.试分析《女神》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42.以《小二黑结婚》为例,试分析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群众化特色。 42.《雷雨》中蘩漪要周萍记着:“一个女子不能受两代人的欺侮”,并且警告周萍:“小心! 你不要把一个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狠了,她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由这些台词联系全剧,分析蘩漪的思想性格及形象意义。 1.概述第二个十年小说创作的巨大成就。 2.试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 41.试论艾青诗作的独特风格及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42.试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1.论述艾青诗作的独特思想内容。 2.试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41.试从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方式两方面,论述《女神》的创作特色。 42.分析巴金《寒夜》的思想艺术成就。 1.试评左联的成就与缺失。(15分) 2.论述艾青诗作的独特思想内容。(10分) 41.以《八骏图》为例,论述沈从文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嘲讽与批判。 42.论述艾青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 41.论述鲁迅小说《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现实主义成就。 42.结合《屈原》剧作,分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悲剧精神。41.以《八骏图》为例,论述沈从文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嘲讽与批判。

先秦文学试题(五)

先秦文学试题(五)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诗经》 2、《天问》 3、神话 4、春秋笔法 5、楚辞 二、判断正误,误者改正(每题2分,共10分) 1、《庄子》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专题论文的成熟。 2、《诗经》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3、在《春秋》三传中文学性最强的是《左传》。 4、《孟子》的文风气势磅礴,有浓郁的雄辩色彩 5、《九歌》共有九个章节构成。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散文繁荣的原因。 2、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2、论述《离骚》的文学成就 五、标点古文并回答问题(标点5分,回答5分,共10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1、标点上文。 2、上文出自何处?主要论点为何?采用了何种论证手法?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笙诗6篇不在305之数。 2、《天问》是屈原作品中最为奇特的诗歌。共有370句,1500多字,是仅次于《离骚》的长诗。这诗的奇特,在于它针对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和远古历史、社会现实等,一口气提出了170多个问题,体现了诗人的见识广博、思想深刻以及勇于怀疑和批判的精神。 3、神话是上古初民以幻想的形式来解释世界的起源、反映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口头文学。神话的艺术特征是幻想与想象,创作基础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则是浪漫主义。神话以其神奇奔放的幻想,启发了后代作家的想象力,为后代文学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题材和艺术形象。 4、春秋笔法孔子作《春秋》,有所谓“微言大义”之说,即孔子按照自己的观点,对历史进行评断,用恰当的文字暗寓褒贬之意,表现了严格的历史倾向性。 5、“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是《诗经》三百篇以后的一种新诗体。汉成帝时,刘向辑集了屈原、宋玉的楚辞作品以及西汉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等人的仿骚之作,合为一集并定名为

传统与现代

传统与现代 传统与现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二者之间却有着很深刻的联系。传统与现代在某些方面来说是不融合的,但是我们所有称之为现代的东西全部来自于以往经验的积累,也就是传统文化,所以二者又是不可分割的。我认为传统中的精华在任何时代都是闪闪发光的宝贝,是我们不可多得的财富,我们应该拿来珍惜,拿来应用,给它穿上现代的新衣,从新打扮,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我们生活在传统文化构筑的世界里,从现在往前所有的文明成果都称为传统文化。说抛弃传统文化不太可能,因为它已经潜移默化的在我们的思想里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设计。其实,人类在创造过程中,早已把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摒弃、淘汰,保留下来的,对今天和明天能够产生巨大影响的都是其中的精华。 现在的设计,大体都是从西方工业革命后发展而来的。在历史的进程中,设计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不断符合人类的需求,而这种发展积累虾类的种种经验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从现代人们对包豪斯的眷恋就不难看出,其实我们还是欣赏传统的设计的,它带给我们的巨大影响也是挥之不去的,冥冥中它也在影响和指导着当代设计的进程,影响着当代设计的发展方向。 我认为我们现在,特别是中国设计需要走的道路就是以传统文化为背景,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中国设计,东方风格。只有创造出了自己的风格才有可能去影响别人,在设计的世界里占有一定得地位。当然,中国一些当代的设计师也正在这样一条道路上行走着。越来越多充满中国风格的设计出现,并在国际上获得认可,中国风愈刮愈浓。如靳埭强的水墨风格,他设计的海报大量运用中国水墨,使人联想到中国山水的意蕴,其中恰当的留白如同中国画中的留白一样给人以遐想思考的空间。还有各种包装设计对中国传统元素的应用也是使产品与众不同,成为时代的潮流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课程代码:0053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沈从文《长河》中的女性形象是(C)。 A.翠翠 B.贞贞 C.夭夭 D.香香 2.以《抗战文艺》为会刊的社团是(B)。 A.“左联” B.“文协” C.中国诗歌会 D.九叶诗派 3.《平民文学》一文的作者是(C)。 A.陈独秀 B.胡适 C.周作人 D.刘半农 4.晚清文坛“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是(B)。 A.梁启超 B.黄遵宪 C.裘廷梁 D.谭嗣同 5.“鸳鸯蝴蝶派”通常又称(D)。 A.“才子佳人”派 B.言情派 C.游戏消遣派 D.“礼拜六”派 6.郭沫若的自叙传小说是(B)。 A.《瓶》 B.《漂流三部曲》 C.《爱情三部曲》 D.《南冠草》 7.二十年代中期与冰心齐名的“闺秀派”女作家是(D)。 A.庐隐 B.凌叔华 C.苏雪林 D.白薇 8.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D)。 A.《还魂草》 B.《火》第三部 C.《第四病室》 D.《寒夜》 9.“汉园三诗人”得名于(A)。 A.三位诗人合出的一部诗集名《汉园集》 B.三位诗人共同的书斋名“汉园” C.三位诗人经常在名为“汉园”的公园里聚会吟诗 D.三位诗人都来自“汉园”地区 10.《毁灭》是朱自清的一部(A)。 A.抒情长诗 B.叙事长诗 C.抒情散文 D.写景散文 11.吕纬甫这一人物,出自鲁迅小说(C)。 A.《风波》 B.《离婚》 C.《在酒楼上》 D.《孤独者》 12.鲁迅收入《野草》一集中,为纪念“三?一八”惨案而作的文章是(B)。 A.《淡淡的血痕中》 B.《纪念刘和珍君》 C.《为了忘却的纪念》 D.《铸剑》 13.《猫城记》是(B)。 A.老舍的童话体小说 B.老舍的寓言体小说 C.张天翼的童话故事 D.张天翼的讽刺小说

先秦文学 试题与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 1、神话:上古先民用幻想以不自觉地艺术方式对自然社会生活的解释,用想象表达先民征服自然的强烈心愿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属于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是原始文学的重要形式,后世文艺的土壤。 2、神话的历史化:把神话看成历史传说。即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把神话当作事实看待,构成一些虚幻的始祖及发展谱系。在世界其他民族文化史中或多或少均有体现。 三、填空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保存在《淮南子》。 四、简答 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体现了先民的反抗精神。 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①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 ②神话思维具有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特征。 ③神话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 ④神话思维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 五、论述

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这是一则典型的卵生神话,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卵中诞生出来的)、始祖神话(《淮南子?览冥训》女娲补天,显示出她作为宇宙大神的重要地位,女娲不仅有开辟之功,也是人类的创造者)、洪水神话(《山海经?海内经》鲧禹父子治水,集中反映了先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表现出的智慧)、战争神话(《史记?五帝本记载》黄帝经过阪泉之战而大胜炎帝,导致了炎黄两大部族的融合,华夏民族由此正式形成)、发明创造神话(后羿是神话传说中弓箭的发明者,也是一个神射手)。 第二章《诗经》 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 1、风雅颂:根据音乐、地域不同的分类;风指音乐曲调,国风指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15国风多民歌;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幾的乐调。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为朝会宴享之作;小雅多个人抒情;颂,宗庙祭祀之乐,多舞曲,较舒缓,分鲁商周。 2、赋比兴:赋比兴是诗歌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方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兴就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3、四家诗:《诗经》到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诗、齐诗、韩诗和古文毛诗,后世称其为“四家诗”。其中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毛诗出自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 三、填空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305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周南、邵南、邶风、卫风、秦风等十五“国风”,共160篇。 5、《诗经》中的“雅”分大雅和小雅,前者有31篇,后者有74篇,共105篇。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试题练习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D) A.《语丝》 B.《小说月报》 C.《创造》季刊 D.《新青年》 2.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C) A.南国社 B.春阳社 C.春柳社 D.民众戏剧社 3.左联成立后,文坛上出现的“民族主义文学”是一个(A) A.国民党的文学派别 B.民族主义者的文学派别 C.抗日救亡的文学派别 D.民族统一战线的文学组织 4.郭沫若的诗集《恢复》写于(D) A.“五四”时期 B.“五卅”时期 C.北伐大革命高潮时期 D.大革命失败后 5.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特色是(D) A.忠于历史事实的客观描绘 B.戏说历史的主观编造 C.赋予历史以象征色彩 D. 浪漫主义和诗情 6.“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C ) A.美国文学 B.中国古代文学 C.俄国文学 D.日本文学 7.郁达夫30年代的小说《迟桂花》主要表现了(C) A.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B.性苦闷的情绪 C.隐逸的思想 D.追求革命的思想 8.朱自清发表于“五四”之后的抒情长诗是(A ) A.《踪迹》 B.《毁灭》 C.《火把》 D.《北游》 9.许地山的《空山灵雨》是(B) A.小说集 B.散文集 C.童话集 D.诗集 10.老舍所属的民族是( D.满族 11.《爱情三部曲》指的是(C) A.《新生》、《萌芽》、《灭亡》 B.《雾》、《雷》、《电》 C.《雾》、《雨》、《电》 D.《雨》、《电》、《雷》 12.巴金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作品是(C) A.《灭亡》、《新生》 B.《激流三部曲》 C.《火》三部曲 D.《爱情三部曲》 15.下面属于沈从文小说《边城》的一组人物是(A ) A.翠翠船总傩送老船夫 B.夭夭傩送老船夫天保 C.翠翠王团总老船夫滕长顺 D.萧萧傩送船总老船夫 16.沈从文小说《丈夫》表现的思想内涵是(B) A.对封建男权主义的批判 B.对穷苦人不幸命运的同情与追问 C.对都市文明的批判 D.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17.曹禺描写复仇的一部话剧是(C)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18.下面属于《雷雨》的一组人物是(B) A.周朴园侍萍愫方 B.周朴园鲁大海四风 C.陈白露蘩漪周朴园 D.周萍蘩漪方达生 19.曹禺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社会的剧作是(B) A.《雷雨》 B.《日出》 C.《北京人》 D.《原野》 20.长篇小说《光明在我们的前面》的作者是(A) A.胡也频 B.柔石 C.洪灵菲 D.茅盾 21.散文集《画廊集》的作者是(A) A.李广田 B.何其芳 C.陆蠡 D.丽尼

先秦文学试题库参考答案

先秦文学试题答案 一、填空: 1、没有文字的时代,文学是依靠口耳相传的形式进行传播。 2、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约在春秋以后,诗歌从乐舞中独立分化出来,专向文学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3、先秦伴随文字出现的文学,并非纯文学,而是文学和历史、哲学综合在一起。 4、先秦文学作者经历了巫、史、贵族到士的流变。作者身份的多样性,使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显现出异彩纷呈的特性。 5、上古巫史不分,商周之际,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6、夏商文化以原始宗教巫文化最有代表性。自西周开始,礼乐文化成了主流文化。 7、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 8、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盘古开天故事最为著名。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母系社会。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半人半兽形到人形这么一个发展过程。 9、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雅颂多为 4 句,较少杂言。《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是押韵。雅颂多出自贵族之手。 10、周族史诗有《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11、我国散文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我国记言叙事文之祖是:《尚书》和《春秋》。 12、《尚书》是商周时代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

《商书》、《周书》四部分。《尚书》文字古奥典雅,唐代韩愈《进学解》中称之为“周诰殷盘、诘曲聱牙。” 13、《左传》的体例是编年史。《左传》确为先秦“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左传》最擅长写战争。 14、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国语》。 15、《战国策》原名叫国策、国事、事语等等,经刘向整理考订,才定名为战国策。《战国策》的体例是国别史。 16 、孟子是性善论者。孟子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7、先秦诸子中,《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18 、成语“运斤成风”的出自先秦《庄子》。 19 、《庄子》现存 33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据考证庄子自著的是内篇部分。 20、荀子主张性恶论者。荀子的一篇《成相》辞和另一篇《赋》对汉赋的产生 有直接影响。成语“锲而不舍”出自《荀子》。 21、在先秦诸子著作中,《荀子》或《韩非子》属于专题论文。在先秦诸子著作中,《庄子》或《孟子》属于对话式论辩文。在诸子著作中,《老子》属于语录体体散文。 22、刘勰评价屈原“其衣披词人,非一代也。” 23、屈原的组诗《九章》具有更多的现实性。而其组歌《九歌》则具有更多的浪漫主义特征。 24、《天问》一共提出 172 个问题;每一问均以“曰”字领起。 25、离骚最引人注目的两类意象是香草、美人。 26、明代胡应麟《诗薮》称屈原《九歌》中《湘夫人》因描写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点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而誉为“千古言秋之祖”。屈原《九歌·少司命》中“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被明代王世贞赞为“千古情语之祖”。

先秦文学模拟试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先秦文学模拟试题(三)及答案 先秦文学模拟试题(三)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是《诗经·王风》《》一篇中的句子。 2.《国语》大约成书于()初年。 3.“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出自《九歌》中的《》。 4.《子虚赋》和《》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 5.《汉书》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改变,改()为志,去掉世家并入()。6.在《乐府诗集》里,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歌谣辞中。7.《古诗十九首》当出现于()年。 8.()的《疾邪诗》二首均是五言,附在《刺世疾邪赋》之后。 9.曹植的生活和创作可分成前后两个时期,以()为界线。 10.阮籍主要的诗歌创作是八十二首《》。 11.《孔雀东南飞》最初见于徐陵编的《》,题为《》。 12.“人生天地间,()。”是《青青陵上柏》中的诗句。 13.庾信赋的代表作是叙述梁代兴亡和自己身世的《》。 14.陶渊明诗留存有()多首。 15.永明体诗区别于古体诗的关键在于()。 16.魏晋南北朝小说可分志怪小说和()两大类。 17.北朝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是《》。 18.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 19.《古诗十九首》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卷二十九。 20.枚乘的赋中,《》最为重要。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诗经》全集共()。 A、三百篇 B、三百零五篇 C、二百九十五篇 2.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 A、《战国策》 B、《国语》 C、《老子》 3.赋作为文体名称,最早见于()。 A、荀子《赋篇》 B、贾谊《吊屈原赋》 C、扬雄《长杨赋》 4.汉代乐府机关收集民歌的主要目的是()。 A、观民风 B、定郊祀之礼 C、训练乐工 5.阮籍的代表作是()。 A、《咏怀》八十二首 B、《拟咏怀》 C、《咏史》八首 6.()是陶渊明晚年的代表作,寄托了他晚年的社会理想。 A、《归园田居》 B、《桃花园记并诗》 C、《归去来兮辞》 7.在南北朝时期,有一位由南入北,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的奇才是()。 A、庾肩吾 B、徐摛 C、庾信 8.志人小说内容包括()。 A、笑话 B、野史 C、正史 D、逸闻轶事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诗经》中的表现方法可分为()。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1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部() A.抒情散文集 B.回忆性叙事散文集 C.传记 D.杂文集 2.历史题材作品中,掺进部分现代生活内容,具有古今杂糅艺术特色的作品是()A.鲁迅的《故事新编》 B.郭沫若的《屈原》 C.郁达夫的《采石矶》 D.冯至的《伍子胥》 3.战国策派代表作家陈铨的剧本《野玫瑰》的主要内容是() A.一个曲折的爱情故事 B.一个农村妇女的抗日故事 C.一个国民党间谍的抗日故事 D.人民群众抗日斗争 4.“文学不借人,也无以表示‘性’,一用人,而且还在阶级社会里,即断不能免掉所属的阶级性”,这是左联在和梁实秋论战中的一段话。说这话的是() A.周扬 B.鲁迅 C.胡风 D.冯乃超 5.周作人在《平民文学》一文中提倡的人生的艺术派的主张是() A.真善为主,美在其中 B.真善美结合 C.以真为主的现实主义文学 D.以美为主,真善即在其中 6.左联刊物《前哨》第一期《纪念战死者专号》,是悼念被国民党秘密杀害的左联五烈士的,五烈士是指() A.柔石、殷夫、洪灵菲、胡也频、冯铿 B.柔石、殷石、潘漠华、李伟森、冯铿 C.柔石、殷夫、胡也频、冯铿、李伟森 D.柔石、殷夫、胡也频、应修人、冯铿

7.对鸳鸯蝴蝶派游戏的消遣的文学观进行批判,最有力的新文学社团是()A.文学研究会 B.语丝社 C.创造社 D.新青年社 8.郭沫若创作《女神》时的文艺思想倾向主要是() A.唯美主义 B.象征主义 C.积极浪漫主义 D.未来主义 9.苏雪林的《绿天》在体裁上属于() A.小说集 B.报告文学 C.诗集 D.散文集 10.胡适的《终身大事》是() A.短篇小说 B.杂感 C.独幕剧 D.诗歌 11.王统照自述“意在写出北方农村崩溃的几种原因与现象,以及农民的自觉”的长篇小说是() A.《一栏之隔》 B.《一叶》 C.《沉船》 D.《山雨》 12.徐志摩揭露反动军阀的诗作是() A.《太平景象》、《人变兽》 B.《天国的消息》、《庐山石工歌》 C.《人变兽》、《叫化活该》 D.《盖上几张油纸》、《太平景象》 13.诗集《十四行集》的作者是() A.李金发 B.徐志摩 C.冯文炳 D.冯至 14.在茅盾下列散文中,写于30年代的是() A.《雷雨前》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0 分,每空 1 分) 1 、 1918 年周作人发表_____和《平民文学》,反对非人的文学,强调平民文学要写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 2 、 1921 年 10 月,郁达夫的_____集的出版,标志着创造社自我小说的兴起。 3 、闻一多于 1928 年一月出版的《死水》,真正体现他新诗格律化的主张,“三美”_____、_____、___ __奠定新诗格律理论的基础。 4 、_____是丁玲早期作品中一系列“五四”退潮后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的知识女性中最重要的典型。 5 、在艺术上,鲁迅的两部散文集各呈特色,_____深沉含蓄,具有诗的凝练;《朝花夕拾》流畅清新,表现散文的通脱与舒展。 6 、_____标志着矛盾创作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 7 、《雷雨》、《日出》以后,曹禺于 1937 年写了_____,这是一部描写农民向地主的复仇的悲剧。 8 、冷清秋是_____里的重要角色,这是作者张恨水别具匠心安排的一个核心人物,让她走进金府,去见证这个大家庭的腐败与衰落。 二、选择题( 10 分,每题 2 分) 1 、 ." 五四 " 时,一些戏剧家提出 " 爱美的 " 口号,其意思是 ( ) A. 浪漫的戏剧 B. 非职业戏剧 C. 唯美的戏剧 D.职业的戏剧 2 、指出下列属于论语派的刊物 ( ) A. 《文学季刊》 B. 《宇宙风》 C. 《水星》 D. 《文化评论》 3 、《女神》是 " 火山爆发式 " 的诗集,之后郭沫若又陆续创作了四本诗集。其中留有 " 潮退后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死寂 " 的诗集是 ( ) A. 《星空》 B.《瓶》 C. 《前茅》 D. 《恢复》 4 、下面不属于巴金以家为题材创作的小说的是 A. 《春》 B. 《寒夜》 C. 《灭亡》 D. 《憩园》 5 、在下列作品中,具有鲜明主观抒情性的作品是 ( ) A. 《华威先生》 B. 《骆驼祥子》 C. 《荷花淀》 D. 《潘先生在难中》 三、名词解释( 20 分,每题 5 分) 1 、“新月诗派” 2 、“问题小说” 3 、“七月诗派” 4 、“孤岛”文学 四、简答( 30 分,每题 10 分) 1 、郁达夫小说的创作特色 2 、结合作品,试论徐志摩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3 、结合作品,试分析孙犁小说的抒情品格 五、论述(三选二,每题 15 分) 1 、试论述 20 年代“乡土文学”作家群的创作特色 2 、试分析新感觉派小说的审美特色 3 、分析《围城》讽刺文学的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考试试题一 一.填空(20分,每空2分) 1.从周公到孔子,旧的巫术宗教文化逐渐被取代,文化成了主流。 2.成书于秦汉两代的由众人编撰的和,两书中都保存了不少中国古代神话。3.《诗经》中的宴享诗的典型之作是。 4.《论语》创立的,在《墨子》中得到发展,进而形成了《孟子》的。 5.刘向的、《新序》等书,杂举前代群书佚闻琐事编录而成,寓以劝戒说教之意。 6.汉初,贾谊写过骚体赋《吊屈原赋》、。 7.秦嘉的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记。蔡邕的五言诗 是乱世文人全身远害心态的写照。 二.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5分) 始祖神话七发汉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 三.简答题(共20分,每题10分) 1.《左传》战争描写的成就有哪些? 2.《九歌》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四.论述题(共40分,每题20分) 1.《诗经》的艺术特点有哪些?请举例具体分析。 2.《史记》的叙事艺术成就有哪些?请举例具体分析。 答案:1、礼乐 2、《吕氏春秋》《淮南子》 3、《小雅·鹿鸣》 4、语录体对话式论辩文 5、《说苑》 6、《鵩鸟赋》 7、《赠妇诗》《翠鸟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考试试题二 一、填空(20分,每空2分) 1、《商颂·玄鸟》和《大雅·生民》记录了商部族始祖和周部族始祖诞生的神奇经历。 2、《尚书》包括、《夏书》、《商书》《周书》。 3、西汉初,司马谈曾把“诸子百家”总括为、儒、 墨、、法、道德六家。 4、《春秋》是指孔子修订的鲁国的。

5、是宋玉的代表作,它生发了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 的主题。 6、东汉抒情赋主要 有和两类。 二、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 洪水神话赋比兴《淮南子》汉乐府民歌 三、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战国策》的文学特点有那些? 2、《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社会内容有那些? 四、论述题(40分,每题20分) 1、试举例论述《孟子》的散文成就。 2、《离骚》的艺术特点有那些?试具体分析。 答案:1、契后稷2、《虞书》3、阴阳名4、编年史5、《九辩》“悲秋” 6、纪行赋述志赋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考试试题三 一、填空(20分,每空2分) 1、夏商文化以最有代表性,而夏商文学与此时的原始宗教是紧密联系的。到 周代,在周公和孔子的努力下,文化成了主流。 2、在所有古代文献中,以最具有神话价值。 3、《春秋》以一字寓,在谨严的措词中表 现出作者的爱憎。 4、触蛮相争的寓言出自,“缘木求鱼”出 自。 5、《招魂》的主题是“外, 内。” 6、《史记》中司马迁想通过叙事写人来达 到 的宗旨。 7、赵壹的代表性赋作是。 二、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5分) 创世神话《七发》互见法述志赋 三、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离骚》的主题是什么? 2、汉乐府诗歌表现了那些社会内容? 四、论述题(40分,每题20分) 1、举例论述《左传》的艺术特点。 2、试述《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风格。

浅谈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浅谈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学历史与文化传统,两者相互影响,共同传播,流淌成一条长长的历史河流。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产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我们习惯于按时代或者朝代来进行划分,如先秦文学、两汉文学、唐宋文学、近代文学等等,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都烙印着不同时代的特征,为我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学总是与历史密不可分的,亦文亦史,亦史亦文,而中国古代文学沉淀至今,所产生的价值便在于向后人展示中华民族在精神,思想,文化方面的积淀,同时也是在发扬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精神,以及浩大的智慧。同时文学也是一个人一生的感悟记载,是人类社会发生蜕变的基础,是人类思想得以进步的基石。 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以儒、释、道三家学说为中心,开创出了独特的思想体系。不得不说,中国几千年历史以来,儒、释、道三家学说对中国历史的变衍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意识形态领域一直占据正统地位,一方面从思维角度束缚了国人的思想,另一方面也在行为举措上规范了国人的动向。这不仅是价值的体现,同时也是人类社会产生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谈到我国独特的文学历史与文化传统,便不得不将其与西方的文学、文化进行比较,必须承认的是,自“五四”以来,中国文化逐渐开始西式化转变。这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相互碰撞后必然的一个现象,从现实角度分析,中华文化在许多地方有着极大的局限性,或者说中华文化注重的是底蕴,在实现性上没有西方文化那般快速迅捷,在世界性战争的爆发与民族压迫之下,中华文化的转型是一个不可阻遏的趋势,但中国传统的文化仍然有着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从如今西方科学文化达到饱和后开始研究中华文化便可看出。我以为中华文化去伪从简,便是一个“境”与“韵”,如同道德经中所云,“道可道,非常道。”中华文化所教授给人们的便是这样一种说不出来的意韵,是一种心境,这其中的智慧是完全不同于西方文化数据化、理论透彻化的思维,是精神领域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中华文化产生于整个中华民族,然而其中真正的精髓神韵只是流淌在一部分人之中,如同一些思想,有着许多人信奉,但真正的核心却只是一小部分人开创。然而这一部分精华在历史长河之中不断更新完善,却控制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思维动向,道德体系,人文观念。可以说,中华民族的思维动向,道德体系,人文观念,都是在“儒释道”三家学说的牵引下变化发展。 从另外一些角度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也是在依靠文学来进行。《论语·为政》有云,“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边是儒家思想之中的“以德为政”,孔子借助文学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认为当政者修身的最终目的是成“仁”。同样,孟子在《孟子·尽心下》中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也是在用文学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诸多大家在借助文学来传承传播自己的思维见解,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无数年传承,便成了一种传统。 中国古代文学是无数先辈智慧的结晶,无论文体如何,无论产生于怎样的社会背景,它们都要着极高的参考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对于一个时代的鉴定,更是一种人文领域的探索,一次真实的人类变迁记载。以史为鉴,可以知兴

先秦文学模拟试题(四)及答案

先秦文学模拟试题(四)及答案 先秦文学模拟试题(四)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弹歌》见于东汉人赵晔的《》卷九。 2、“与日逐走”的神话人物叫()。 3、《诗经》中的“风”共有()篇。 4、《诗经卫风·硕人》一篇用一连串的比喻描写一个贵妇人说:“手如柔荑,()。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5、《左传》又名《》,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学巨著。 6、晋文公早年流亡之事记载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里。 7、“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是屈原的《》一诗中的句子。 8、屈原一生共被流放两次,第一次是被楚怀王流放到()地区。 9、《论贵粟疏》是()写给文帝的一篇奏疏,文章中心是阐述强本抑末的主张。 10、《史记》的人物传记有分传,有()传。 11、汉乐府民歌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叙事性。《》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 12、《陌上桑》表现了女主人公()巧对使君的机智。 13、《古诗十九首》的抒情主人公绝大多数都在诗中直接出现,《》是个例外。 14、五言诗在语音结构上一般为“()”节奏。 15、建安时期重要的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 16、左思的《咏史》诗主要反映寒门知识分子与()的矛盾。 17、“少无适俗韵,性本爱山丘”出自陶诗《》。 18、宋初的()是第一个大力写山水诗的人。

19、《恨赋》和《别赋》的作者是()。 20、大量运用()语,是南朝民歌尤其是吴歌的显著特点。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春秋》记史实,用精微的语言寄寓是非褒贬,称为()。 A、革故鼎新 B、微言大义 C、见微知著 2、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 A、六义 B、六章 C、六种 3、《九歌》共有()篇。 A、9篇 B、10篇 C、11篇 4、从散体大赋转向抒情骈体小赋的标志性作品是()。 A、《归田赋》 B、《二京赋》 C、《鵩鸟赋》 5、“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二句出自乐府诗()。 A、《上邪》 B、《饮马长城屈》 C、《东门行》 6、最早采用“赋”的体裁写成的文学理论专著《文赋》,其作者为()。 A、陆云 B、陆机 C、左思 7、陶渊明诗歌中继承了阮籍、左思传统的是()。 A、田园诗 B、山水诗 C、咏怀、咏史诗 8、西汉末,东汉初的作家()开始将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样式著录于史书,并把写小说的人称作小说家。 A、班固 B、王充 C、桓谭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战国策》又可称为()。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1]

1如何理解《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 熟标志? 提示:鲁迅写小说虽然借鉴了外国小说的艺术经验,但他把外国小说的经验与中国古代 小说的传统结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的 基础。鲁迅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主要是它在在形式上是新的、成熟的,思想内容上是彻底反封建的,揭开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纪元。 9、《野草》对于鲁迅的重要性及其艺术成就。 提示:是鲁迅内心的独语,最直接、最隐晦、最深刻地表现了鲁迅的矛盾、丰富和伟大,包含着鲁迅的生命哲学、他对人生和社会基本观点;它在艺术上也极为新颖,作了多方面的成功探索。 14.《尝试集》在新诗史上的地位、意义是什么? 提示:《尝试集》是新诗史上第一部诗集,它标示一个新的诗歌时代的到来。其在内容上反映了新的时代主题,形式上有自由诗体,但许多作品未脱尽旧诗痕迹,所以它是一部过渡性作品,承上启下。 16、《女神》主要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提示:1、《女神》浪漫主义是主调。2、象征是其精义。3、形式多种多样,有自由体、半格律体、诗剧体等等,其中自由体是诗人最得心应手的。4、最能代表《女神》风格的是惠特曼式的豪放诗歌,它们“雄而不丽”;但《女神》中也有泰戈尔式的“丽而不雄”的清新、婉约之作。 18、从《沉沦》看郁达夫小说的时代心理内涵与艺术个性;提示:《沉沦》时期的郁达夫处于青春阶段,下笔有锐气,亦有躁气,既有向旧道德冲锋陷阵的勇气,又有自伤自悼的晦气,相当真实而且深刻地显示了新旧转型期青年的人格 特点和个性特点。《沉沦》以“路遇-自慰-窥浴-偷听 -宿妓”作为基本情节,塑造了一个多愁善感、孤僻自卑的青年形象,着重表现了极度自卑、苦闷压抑的忧伤情绪,大胆而又细微地描写了因压抑 而产生的变态性心理,并把这 种心理与作为弱国子民的屈 辱交织在一起,从而深刻地表 达了“现代人的苦闷”。 19、如何评价郁达夫小说前后 期的变化及其意义; 提示:郁达夫前期小说显示了 强烈的主观抒情,甚至表现大 胆的自我暴露的倾向。他的后 期小说在风格上转向明净和 秀丽,流露出优雅的风度。这 种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 作者内心世界的变化。如果说 他的前期小说其狂暴和颓废 表达的是反封建的精神和他 内心的焦虑,那么他后期小说 优雅则反映了他此时的与传 统的开始和解及个人生活的 安定与惬意。提示:冰心、宗 白华等人的小诗形式短小,或 缘事抒情,或因物起兴,或寄 情于景,以捕捉刹那间的自我 感受与哲思,变外部世界的客 观描写为内心感觉的主观表 现,充分体现了人觉醒之后的 内在困惑。 22、湖畔诗社对于新诗的贡献 是什么? 提示:他们创造了真正的现代 爱情诗,使新诗在情爱表现上 具有与古代诗歌、五四初期白 话新诗完全不同的特征,为新 诗吹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28、徐志摩诗歌艺术特征是 什么? 提示:a.想象丰富,构思巧妙, 意境新奇。b.比喻鲜明、贴切, 且往往富有暗示性。c.不同于 闻一多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 与建筑美。 30、如何理解戴望舒对李金 发的超越? 提示:作为现代派诗人,戴望 舒也深受西方象征主义诗歌 影响,但他对于李金发的作品 有清醒的认识:“从中国那时 所有的象征派诗人身上是无 论如何也看不出这一派诗风 底优秀来的。因而他自己为诗 便力矫此弊。”如果说李金 发的诗歌书写的更多的是在 西方世界所获得的经验,与民 族生活“隔”着一层,且语言 上文白夹杂,以至于风格上过 于晦涩、朦胧;那么,戴望舒 从象征主义诗歌那里获起象 征、暗示等手法的同时,非常 重视民族审美经验,使自己的 诗歌在口语化、散文化过程中 做到了自由而精致、自然而富 有象征意蕴,从而超越了李金 发为代表的早期象征派诗歌, 创造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 现代主义诗歌。 33、何其芳诗歌风格的变化 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提示:何其芳诗风的改变,是 时代变化的产物,是民族历史 非常时期有良知的爱国诗人 的必然选择,令人钦佩;但这 种变化,并未带来艺术的提 升,变化后好的作品并不多。 可见,一个人艺术风格一旦形 成,改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应充分注意艺术本身的升华 问题。 35、如何看待“左联”时期 的文艺论争? 提示:“左联”时期的文艺论 争情况比较复杂。“左联”发 起的一些论争是扩大马克思 主义文艺思想所必需的,但也 犯了一些简单化、教条化的错 误;有一些论争则是“左联” 内部的论争,双方态度都很激 烈,但最终还是达成了不少共 识,只是也因此埋下了后来意 见分歧的伏笔。多面性、鲜明 性、发展性及其历史意义、美 学意义等方面分析。 42、中国诗歌会的诗歌艺术 特点是什么? 提示中国诗歌会以创造 “大众歌调”为己任,广泛 采用歌谣、小调、鼓词、儿 歌等民间艺术形式创作,艺 术上通俗易懂,富有鼓动 性。 43、臧克家诗集《烙印》的 思想、艺术特点是什么? 提示:《烙印》在思想上, 一是表达诗人对于生活的 严肃看法与态度;二是写农 民和其他角落里卑微人物 的痛苦人生,寄予着作者的 人道主义同情。艺术上,他 如同古代苦吟诗人,重视锤 字炼句,诗歌精致、凝练, 耐人寻味,但略嫌拘谨。 44、谈谈京派小说的诗化与 散文化风格。 提示:(1)综述京派小说 的诗性特征及其构成原因, 即田园牧歌化的文学抒情 特色;(2)以具体作家作 品为例,阐述京派小说的诗 化特点,如废名沈从文等; ①人物性格的纯净化表现 ②“心灵的悲剧”而非外部 世界的冲突形式 ③浓郁的抒情风格 (3)京派小说的散文化特 点(以废名、沈从文小说为 例); ①散文化的审美独特性 ②散文化的小说语言特色 ③文体创造的文学意义 44、如何理解京派作家对自 己作为“乡下人”的身份认 同。 提示:(1)陈述沈从文、 萧乾等关于“乡下人”身份 的内涵定义; (2)“乡下人”的文化选 择的具体内涵:京派作家的 乡土情结以及对现代都市 文明的边缘化体验,构成京 派的乡土乌托邦理想,以及 对都市文化的讽刺批判; (3)以具体作家作品为例, 阐释京派小说的乡土情结 及城乡对照叙述;(4)阐 述京派的乡土生命理想在 20世纪30年代文学流派中 的独特意义。 46、简述新感觉派的流派特 征及其主要作家作品。 提示:(1)新感觉派的现 代主义文学特征及其都市 性定位;(2)新感觉派与 日本新感觉派的文学联系; (3)主要代表作家作品及 创作风格:刘呐鸥《都市风 景线》、穆时英《白金的女 体塑像》、施蛰存《梅雨之 夕》、《将军的头》等; (4)新感觉派的文学史地 位与意义 47、试评新感觉派的“感觉” 化叙述。 提示:(1)“感觉”叙述 的内涵及独特性:“感觉” 作为最重要的文学特征与 形式试验,具有不同于现实 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叙述方 式;(2)结合作品分析“感 觉”叙述的文学特征,以刘 呐鸥、穆时英的创作为例 (3)现代都市体验与“感 觉”叙述的精神联系. 51、谈谈老舍的“京味”和幽默风格。 提示:(1)老舍创作与老北京文化之间的精神联系及其具体内涵; 2)“京味”在小说中的表现形式和审美风格;. (3)老舍幽默风格的本质特征与独特性; (4)幽默的发展演变与利弊得失。.尤其是无政府主义的影响,彰显和放大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使巴金强化和改写了自己的早年记忆。可以说,无政府主义使巴金是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中的某些东西强化,再进行加工处理后写进《家》的。54.试析《寒夜》中的心理 描写手法 提示:《寒夜》代表了巴金 在小说写作上的最高艺术 成就,尤其是在心理描写上 达到极高的境界。如果说, 巴金在早期作品里常常直 接向读者一泻无余地倾吐 其奔放热情的话,那么,在 后期作品中,他则是通过对 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来表 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情感。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称赞托 尔斯泰能够掌握“心灵的辩 证法”,其实这句话也同样 适用于巴金的《寒夜》。巴 金在小说中紧扣人物的独 特个性,较多地采用了心理 分析的方法来揭示人物的 内心矛盾,充分发掘和描写 了人物内心情感的丰富性 和深刻性,尤其是常常抓住 人物内心世界中两种对立 的因素,从动态中加以剖 析,写出它们的起伏消长。 例如,对曾树生在赴兰州前 夕内心“去”与“不去”两 种心理因素,作者就写得真 实、细腻、深刻,通过对人 物内心两种心理因素反复 碰撞的描写,把人物内心的 痛苦表现得非常感人。 56、如何理解沈从文的城 乡叙述对照体。 提示:(1)沈从文的乡土 情结与都市异化体验:含蓄 和谐的乡土理想与尖锐犀 利的都市讽喻;(2)结合 乡土小说系列阐述其湘西 生命理想的内涵:《边城》、 《萧萧》、《三三》、《柏 子》等,揭示自然人性的文 学创造;(3)结合都市讽 刺小说系列,如《绅士的太 太》、《八骏图》、《都市 一妇人》、《厨子》等,分 析其都市批判的精神内涵; 4)评述沈从文城乡叙述二 元对立的深刻原因及其利 弊。 57、试论《雷雨》深刻的悲 剧意蕴。 提示:(1)《雷雨》在中 国现代话剧史上的重要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