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维地层模型中地层划分的探讨

三维地层模型中地层划分的探讨

三维地层模型中地层划分的探讨
三维地层模型中地层划分的探讨

2002年10月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Oct. 2002

收稿日期

贺怀建

1956年生

研究员

文章编号: 1000

(2002) 05

03

三维地层模型中地层划分的探讨

贺怀建1

赵新华2

ot±± 武汉 430071

ot±± 仙桃 433000)

摘 要在三维地层模型的建立中起着关键作用

根据地质钻孔资料中岩层分界点的排列根据多层DEM 建模的概念

形成空间中严格按照岩性为要素进行划分的三维地层模型的骨架结构

三维地层模型

数字高程模型

中图分类号

A

Discussion on strata partition in three dimension strata model

HE Huai-jian 1, BAI Shi-wei 1, ZHAO Xi-hua 2, CHENG Jian 1

(1. 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uhan 430071, China ; 2. Xiantao Municipal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Station for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 Xiantao 433000 , China)

Abstract: Stratum is an important idea of three dimension strata model. It plays a key action in instauration of three dimension strata model. How to describe strata based on lithology is very importan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range of rock formation interface in geological drill hole sampling, the ordering of strata is ascertained. In the light of multi-DEM set-up model idea, pursuant to lithology, the intersection division for multi-DEM proceeded. Three dimension strata model was formed in terms of lithology.Key word: t hree dimension strata model; lithology; DEM

1 引 言

在三维地层空间中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因此可以说确定了地层界面就基本确定了地层模型的基本几何构造

声波测试

但最直接

钻探法能直接获取岩层况

另外

三维地层模型是建立在以岩性为要素的单一体划分基础之上的

土层的分界点离散不规则等特点根据多层

DEM 建模的概念[1]

íá2?μ?·???μ???DD2??μ?ò?ao?íá2?μ?ê?D????à2?

DEM 进行交叉划分处

2 地层划分

由于岩土介质空间分布的不连续性

地层之间相互交叉侵蚀

在三维地层信息系统中

地层划分应当建立在适当的地质解释方法理论之上国内外在这方面尚未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相结合

推断来确定地层的空间分布

本文将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多层DEM 的基础上

地层划分的步骤简单叙述如下大致确定地层的空间上下关系可根据ZK 2的岩层分界点的排列 依照地层顺序

如求出地层地层

实际应用中两层曲面相交会形成一条或多条交线如

图示意

线和地层

即两段曲线

图1 地层划分示意图Fig.1

Strata division

è?

?úZK 2和ZK 3所在的区间内

和地层

两者都保留下来

ZK 4上只有地层的采样特征点

可判断将地层

只留下地层

只能根据高程进行判断

就在区间内删除第n

层曲面

重复进行地层交叉判断和拼

接划分

形成多层DEM 后尚

未形成体的概念

因而形成的面只有4边形一种情形

面和面

在确定地层之间的协调关系的时候

一个4边形面中出现相交的

情况有如下两种形式

首先求出两地层面在格网ABCD

中的交点E

再由面

断E (b)中的哪

一种

划分后的地层面为B

FE 或

FE

图2 相交格网的2种剖分形式

Fig.2 Two dissection form of crossing grid

各个地层面的空间展布确定之后

如考虑到今后的分析功能

使模型具有一致性有限元分析中要

求网格保持连续和协调

要求其剖分结点数和剖分比例因子完全

相等确定地层之间的协调关系

还需进行进一步的剖

分处理

3 三维地层模型的建立

经过多层DEM 建模

互斥

形成了三维地层模型的基本构架如硐室

坑等

这一步骤的主要操作实

际上是将已基本划分的地层模型中的体元与这些复杂体对象进行求交拼接对于(a)种剖分情形ABCD 剖分

成EBCF

òò???Y?ò2?ó??ìD??ê·?á?

C

±?D???DD?ê·?后C

第5期

贺怀健等和四面体EC 同时

还需将上下层面相应的边进行联接

将上一层面的MI 联接这样

2个三棱柱EBCMHI 和ECFMIN CF 和1个四棱锥B CBE

ò2±£?¤á?ì??a????μ?á?D?D?oíD-μ÷D?

?òê×?èDèòa??D?3é4

个三角形DFC

D?3é?ú×?òa?óμ?ì??a

BC 被划分成4个三棱柱AEDGMI EBFMHN 和FCDNIJ 以及1个四面体EB

同样满足了

连续性和协调性的划分原则

由于各层DEM 都有完

全一致的参照系因而在地层未发生相交之处可以形成六面体体元

生成体元

同时这个模型中的体元之间保证了连续性和协调性因而体与体之间的求交会出现多种

组合情形本文仅就六面体之间的求交拼接进行简单的阐述图5是根据实际地质钻孔资料建立的三维地层模型和地层分层显示

通过获

图 4 地层显示

Fig.4 Strata display

图 5 三维地层模型Fig.5 Three-D strata model

取的钻孔资料

进行地层交叉判断和拼接划分对各个地层面分别建立独立的数字高程模型DEM

2???????′??ú×?oüo?μ???ó|1??μ

è?oó

11?ì??o??a????μ?í???1??μ

×?oóòyè?????ì?êaμ?ì????ó

参 考 文 献

[1] 胡金星. 三维地学模拟体视化技术的应用研究[J].

1999

349.

[2] 陈建. 三维地层信息系统的建模与分析研究 [博士学

位论文D]. 武汉: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1996, (54) : 24

639

万方数据

最新2地层特征及储层精细对比汇总

2地层特征及储层精 细对比

2 地层特征及储层精细对比 2.1 地层划分及对比 2.1.1 地层划分依据 根据收集到研究区及其邻区100口井地质录井、测井、井位和海拔资料,在对前人的岩芯观察、描述成果进行分析后,参考前人的地层对比成果,以层序地层学、沉积旋回及测井岩电关系为指导,确立以区域性标志层控制为主,利用沉积旋回,适当地考虑厚度及水下河道砂体的空间切割叠置关系的对比原则,对研究区内地层进行了划分和对比。 在地层、油层组的划分对比过程中,本文借鉴了原地矿系统及长庆油田对陕北地区三叠系地层及油层组的划分标准,并力求与延长油矿管理局其它勘探开发单位的划分标准统一。 甘谷驿油田延长组油层的划分与对比经过多次修改,现已建立了特征明显,区域上易识别对比的良好标志层,在本次工作中,重点沿用前人建立的标志层,同时建立部分辅助标志层,对唐157井区长4+5、长6油层进行了标志层厘定及油层划分对比(图2-1、表2-1、附图2-1~2-11)。 甘谷驿油田唐157井区钻遇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和三叠系延长组,缺失侏罗系、白垩系地层。其中第四系主要为浅黄色粉砂质黄土及黄土状亚砂土,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厚度0~200m。长1油层组及部分长2油层组剥蚀,绝大部分井完钻于长64砂岩组,唐86井井钻至长7油层组。本次地层划分对比研究以长4+5、6油层组为重点。 2.1.1.1标志层及其特征 1)张家滩页岩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地层对比的传统标志层为延长组第二段(T3y2)上部(长72)的黑色油页岩,即张家滩页岩。地表剖面将其定为KT标志层,该层段在盆地南部分布稳定,厚度10~30m,电性特征具有高伽玛、高时差、自然电位平直的特点(图2-2)。本区仅少数油井钻穿该层,厚10-15m。

习题_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作业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概念解释 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 二、回答题与论述题 1、地貌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2、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3、研究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4、简述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相互关系。 5、论述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6、论述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简史。 第二章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基本问题 一、名次概念解释: 地貌、地貌的形态、地形线、地形面、地形点、谷中谷、地貌的基本形态、地貌的形态组合、地文期、现在地貌、古地貌、地貌与沉积的相关性、气候期、天气与气候、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 二、回答题与论述题 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 2.地貌形态测量包括哪几个方面? 3.为什么要对大小不同的地貌进行分级?共划分了几级?各级的地貌特征是什么? 4.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的什么? 5.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 6.为什么说地貌形成的动力是内外地质营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7.影响地貌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8.为什么地貌具有分带性? 9.温湿气候带地貌的特点? 10.什么是地貌的年代? 11.岩石和地质构造在地貌形成中有什么作用? 12.如何确定地貌的相对年代? 13.确定地貌地质年代的方法?

第三章风化作用、斜坡重力作用及重力地貌 一、基本概念 风化壳、残积物、滚落、崩塌、倒石锥、滑坡、片流 二、问答题 1、风化壳的分带及各带特征。 2、试述风化壳的类型与古气候的关系。 3、什么是古风化壳? 4、试对比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者的主要异同和关系。 5、试述风化作用与农业的关系。 6、不同气候带的风化壳有什么不同? 7、风化作用的地质、地貌意义。 8、根据什么指标来判定风化作用阶段? 9、试对比土壤与风化壳的区别。 10、试述斜坡上的动力地质作用。 11、如何区别地滑阶地、泥流阶地与河流阶地? 12、崩塌地貌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特征? 第四章陆地水流系统及其地貌 一、基本概念 侵蚀沟、坳谷、冲出锥、洪积扇、泥石流、河谷、侵蚀基准面、侵蚀谷、构造谷、隘谷、障谷、峡谷、河漫滩河谷、裂点、牛轭湖、河流阶地、侵蚀阶地、基座阶地、冲积平原、逆向河、水系、河流袭夺、断头河 二、问答题 1、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哪些主要地貌形态? 2、河谷的发育与新构造运动有什么关系? 3、坡积物与洪积物的地貌标志、沉积特征有何区别? 4、泥石流堆积物与洪积物有何异同? 5、泥石流发生区有何地貌特征?它的形成条件与滑坡有何异同? 6、什么叫裂点?它的地貌意义有哪些? 7、河床相冲积物有哪些主要堆积类型? 8、当自然地理环境发生变化时,冲积物的类型和结构是否随之变化?为什么? 9、河流阶地有哪些主要类型?各有何特征?并用图示? 10、研究阶地水文工程地质有何作用? 11、认识平原冲积物相特征的水文工程地质意义有哪些? 12、确定河流类型的地貌学意义是什么? 13、分析控制水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14、造成分水岭迁移与河流袭夺的主要内、外力地质作用因素有哪些?

第十四节地层划分第四系 (1)

第十四节第四系 第四系分布较广,全区各地均有出露。地层发育良好,沉积类型有河流沉积、洞穴堆积、 滨海沉积和其他堆积,包括冲积—洪积、残积—坡积等。更新世时期有火山喷发活动,形成 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广西第四纪以来发育的岩溶景观和洞穴堆积,是研究古人类和发展旅 游事业的基础。更新世古脊椎动物化石研究较详,可分早、中、晚三期,分别命名为柳城动 物群、巴马动物群、柳江动物群。赋存矿产极其丰富,有粘土、砂金、砂锡、钛铁砂,稀有 金属,分散元素,砂、砾石及堆积型锰矿、铝土矿、褐铁矿、红锑矿、磷矿等,是广西重要 含矿地层之一。 河流沉积 河流沉积分布于浔江等主要河流沿岸。 浔江组命名地在浔江河谷,广西区域地质调查队1975年建立。该组不整合在沿河两岸 第四纪以前的地层之上,构成四级阶地,海拔160-200米,相对标高90-110米。沉积物下部 为黄、棕红色的砾石层,上部为粘土层。厚一般在5米以内。未发现化石,其时代归早更新 世。 白沙组命名地在富川瑶族自治县白沙乡,北京大学地质系1957年建立。该组不整合在 第四纪以前的地层之上,构成三级阶地。海拔130-180米,相对标高50-60米。为数米厚的红、 棕红色的砾石层。未发现化石,其时代归早更新世。南宁盆地及藤县和平圩等地所见,在砾 石层之上有4-8米厚的红色粘土层。砾石、粘土可作建筑材料。在富川、贺县、钟山一带含 砂锡矿。 望高组命名地在钟山县望高乡,北京大学地质系1975年建立。该组平行不整合于白沙 组之上,构成二级阶地。海拔100-150米,相对标高20-40米。沉积物下部为砾石层,厚1.5- 15米;上部为粘土或砂层,厚6-27米。化石有植物和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武鸣县里建乡 祝寿村发现真象化石。贺县泥炭层碳化木的同位素年龄为距今27 600-23 600年,其时代属

iData_山东省中生代地层分区_划分与对比_李守军

2010年4月A pr .,2010 地 层 学 杂 志 JOU RNAL OF ST RA TIG RAPH Y 第34卷 第2期 V ol .34 N o .2 研究简讯 山东省中生代地层分区、划分与对比 ① 李守军 贺 淼 杨   陈法彬 姚秋卉 山东科技大学地球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青岛 266510 摘 要:山东省中生代地层研究成果较多,但仍存在一些混乱。根据地层发育特征,本文首先将山东省中生代地层新划分为鲁西地层分区、鲁东地层分区和沂沭断裂带地层分区3个分区;然后对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的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划分和对比,提出了新的地层划分和对比方案,并对鲁西地层分区白垩纪的岩石地层特征做了说明,以方便今后使用。 关键词:地层分区,地层划分和对比,中生代,山东 中图法分类号:P 5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959(2010)02-0167-06 ①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No .J07W B02)资助。文稿接受日期:2009-10-28;修改收到日期:2009-11-26。 第一作者简介:1962年9月生,男,山东临朐人,博士,教授,从事古生物地层学和油气勘探地质学研究;E -mail :lishoujun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91852358.html, 自上世纪20年代谭锡畴先生在山东进行地质调查开始(谭锡畴,1923),山东省中生代地层的研究 已经有了巨大的进展,在岩石地层单位的建立、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山东省区域地层表编写组,1978;山东省地质矿产局,1991;张增奇、刘明渭,1996:李守军、何文渊,1997;李守军等,2007)。笔者于近年在对山东省中生代地层的野外和室内研究中发现,随着研究成果的积累,过去不同时期、不同研究者的观点存在较多的矛盾,给地质研究和实际生产带来了不便,因此笔者对山东省中生代地层区划和某些岩石地层单位的涵义和时代进行讨论,以期理顺各地层分区的地层单元及对比关系。一、关于地层区划 长期以来,山东省中生代地层被划归为华北地层大区的晋冀鲁豫地层区,又被分为3个地层分区:鲁东地层分区(沂沭断裂带及其以东地区)、鲁西地层分区(沂沭断裂带以西的鲁中和鲁西南地区)、华北平原地层分区(主要是覆盖区,包括济阳坳陷和临清坳陷)。每个地层分区又划分为若干地层小区(山东省区域地层表编写组,1978;山东省地质矿产局,1991;张增奇、刘明渭,1996)。张增奇、刘明渭(1996)对3个地层分区的划分依据做了说明,鲁西和鲁东地层分区以沂沭断裂带内安丘—莒县断裂 (F 2断裂)为界;华北平原地层分区与鲁西地层分区以聊(城)—(兰)考断裂和齐(河)—广(饶)断裂为界 (图1)。 但是大量的研究表明,鲁西地层分区和华北平原地层分区的地层(包括中生代地层)发育特征非常相近,发育早三叠世晚期至中三叠世早期地层(李光星,1988;王秉海、钱凯,1992;李庆平等,2004、2006),侏罗、白垩系特征也极其相近,岩石地层名称相同(山东省区域地层表编写组,1978;山东省地质矿产局,1991;王秉海、钱凯等,1992;胜利油田石油地质志编写组.1993;李守军、何文渊1997;李守军等,2007),因此鲁西地层分区和华北平原地层分区应该归于一个地层分区。鲁东地层分区以无三叠系与鲁西地层分区有别,其中沂沭断裂带以东无侏罗系,但白垩系发育齐全,自下而上依次为莱阳群、青山群、王氏群;而沂沭断裂带内发育侏罗系坊子组,白垩系无相当于莱阳群沉积时期的地层,发育下白垩统大盛群(与鲁东青山群准同时的沉积)和上部不完整的王氏群。沂沭断裂带内和沂沭断裂带以东的中生代地层发育明显不同,应该分为两个地层分区。 综上所述,山东中生代地层应该调整为如下3个分区:鲁西地层分区、鲁东地层分区和沂沭断裂带地层分区(图2)。鲁西地层分区是原鲁西地层分区和华北平原地层分区合并而成;而增加沂沭断裂带地层分区,鲁东地层分区名称保留,但与沂沭断裂带

山东省大地构造演化及古地理

一、山东省地形特征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东北段,地处黄河下游,介于东经114°47′30″—122°42′18″、北纬34°22′54″—38°27′00″之间。是我国地势划分中的第三大阶梯中,海拔高度除一小部分山地超过千米以外,大部分山地丘陵都在50Om左右,地势起伏较小,相对高度多为200—350m,坡度在20°以下。 按照地形的空间分布特征,可将全省分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鲁东丘陵区和鲁西北一鲁西南平原区三大地貌分区(图1)。按照地理位置,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可称为鲁中南地区,鲁西北一鲁西南平原区由鲁西北地区和鲁西南地区组成(二者以位于山东与河南分界处的黄河段为界),它们统称为鲁西地区;鲁东丘陵区可称为鲁东地区(或胶东地区),由鲁东北(胶西北)地区和鲁东南地区组成,二者大致以牟平—即墨和青岛—五莲一线为界,鲁东南地区包括威海地区(牟平—即墨线以东)和日照地区(青岛—五莲线以南)两个地理区。 自然地理特征:现代山东省自然地理特征,是自然界长期发展中经受了多种内、外力地质作用综合结果的反映,尤其是新近纪中新世以来板块构造发展演化的结果。 山脉分布情况:山东省主要山脉分布于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和鲁东丘陵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山脉主要由早前寒武纪花岗质片麻岩和片麻状花岗岩构成,鲁东丘陵区山脉则主要由中生代花岗岩构成。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山脉多呈NW向和近东西向展布,鲁东丘陵区山脉则多呈近南北和近东西向展布。 水系概况:山东水系比较发育,自然河流平均密度在0.7km/m2以上,干流长度大于50km的河流有1000多条。黄河自西南向东北斜穿山东境域,流程610多公里,从渤海湾入海。京杭大运河自南向北纵贯鲁西平原,长630多公里。湖泊集中分布于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与鲁西南平原之间的鲁西湖带,以济宁为中心分为两大湖群,以南为南四湖,以北为北五湖,前者以微山湖为首,后者以东平湖最大。

第二章 中国第四纪地层

第二章中国第四系 第一节中国第四系的划分 中国第四系的划分目前还有争议,本教材采用的划分方案以2.48Ma为第四纪下限, 即2.48Ma、0.73Ma、0.13 Ma、0.01 Ma方案 一、中国第四系的划分依据 1、据法国对维拉弗朗阶(Villafranchian)的研究可分为三层: 6a。10 K-Ar 上维拉弗朗阶的法年龄为1.3× 6a。10 法年龄为1.8~2.6×中维拉弗朗阶的K-Ar6a。3.4K-Ar法年龄为×10 下维拉弗朗阶的维拉弗朗阶的中、上部哺乳动物群属于更新统,而下维拉阶则属下上新统。中国泥河湾组分可为上、下两部份,上部泥河湾动物群与维拉朗动物群中上部相当,下部泥河湾动物群与维拉弗朗下部相当。 2、在第18次国际地质会议(IGC)上曾提出以“示冷性”Hyalinea lalihica动物群的出现作为第四纪的开始。在北京东郊顺义钻孔深436米处海相层中出现Hyalinea ba lthica 动物群,约2.30Ma (Li 1979,Wang & He 1982、Lin 1983)。 3、中国黄土开始沉积于2.50Ma BP (Friedrich Heller & Liu 1982, Liu & Ding 1982, yue 1982)。 4、中国喜马拉雅山冰川地区测得第四纪下限,贡巴砾岩中部为松山/高斯极性时的界面,约2.40Ma B.P. (Wang & Li1982)。 二、中国第四系的划分方案 下更新统: 1、中国黄土L8~黄土底界(约2. 48~0.73Ma B.P.) 午城黄土(L15~黄土底界;2.45~1.15M a),早更新世早、中期黄土地层。 午城黄土的标准命名地点在山西隰县午城柳树沟,位于一砾石层之上,未见午城黄土直接与上新世三趾马红土层接触。命名地点在山西隰县午城剖面的午城黄土并不完整,仅包括黄土-古土壤序列L15-L30。黄土颜色较红,结构致密而坚实、块状、质地均匀、大孔隙少,粘粒含量较高、含具块状致密结构的石灰质块状或板状结核,其间夹有红棕色褐色埋藏土壤层。 () SinensisProboscidpparion)Hipparion 在午城黄土中曾发现中国长鼻三趾马(、三趾马一新种(Hipparion SP. nov)、中国貉(Nyctereutes sinensis)、短脚野兔(Hyppolagus 、)Quercus)等动物化石。同时还出现了较多的杉(Suslydekkeri、李氏野猪()brachypus 胡桃(Jugiaus)、松(Piuus)等木本植物花粉。 下离石黄土下部(L8~L15;0.73~1.15Ma),早更新世晚期黄土地层。 离石黄土以山西离石县陈家崖为典型分布地区。离石黄土分布面积很广,厚度也大,它构成黄土高原的主要基础,为塬、梁、峁黄土地形骨架。在午城柳树沟可见离石黄土直接覆盖在早更新统午城黄土之上,呈不整合接触;它的顶部被晚更新世的马兰黄土所覆盖或直接裸露在地表。离石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一)地层的划分依据 所谓地层是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的总称,包括变质的和火山成因的成层岩石在内。从时代上讲,地层有老有新,具有时间的概念。地层和岩层这两个名词相似,但岩层一般是泛指各种成层岩石,而不必具有时代的概念。 地层既然具有时代的概念,所以地层就有所谓上下或新老关系,这叫做地层层序,也就是相当于一本书的页次。如果地层没有受过扰动,愈处于下部的地层时代愈老,愈处于上部的地层时代愈新,叫做正常层位。前面已经讲过,这种上新下老的关系叫地层层序律。但是,组成地壳的地层是十分错综复杂的,或者由于地壳运动造成地层缺失,或者由于构造变动弄得层序颠倒,或者由于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改变了地层的产状和面貌。这就如同一本年代久远并保存不好的古书一样,已经变成残篇断简,字迹模糊,必须进行一番校订考证工作,分章划段,才能读懂其内容;地层也是如此,既要把地层整理出上下顺序,又要划分出不同等级的阶段和确定其时代,这就是地层的划分。划分地层的主要根据如下: 1.沉积旋回和岩性变化对于一个地区的地层进行划分时,一般是先建立一个标准剖面。凡是地层出露完全、顺序正常、接触关系清楚、化石保存良好的剖面就可以做为标准剖面。如果是海相地层,往往表现出岩相由粗到细又由细到粗的重复变化,这样一次变化称一个沉积旋回,也就是每一套海侵层位和海退层位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例如,在剖面中共包括三个大的沉积旋回,那末就可以据此把地层划分为三个单位。根据沉积旋回划分地层应当注意这样几点:第一,因为地壳升降运动是波动性的,所以沉积旋回的级别有大有小,即一个大旋回中可以有几个小旋回,而一个小旋回中又可以包括几个更小的旋回,根据具体情况,划分的地层单位也有大有小。第二,每一旋回中的海侵层位容易保存,而海退层位则不易全部保存或者根本不保存,因此一个沉积旋回不一定是完整的。第三,每一沉积旋回一般总是由粗碎屑岩(通常是砾岩)开始,称底砾岩,因此,底砾岩的下部层面往往是两个地层单位的分界面。 地层中的沉积旋回特别是陆相地层,不一定都是很清楚的。这时,就可以根据岩性来划分地层。岩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沉积环境的变化,而沉积环境的变化又往往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因此,根据岩性把地层划分成许多单位,基本上可以代表地方性的地史发展阶段。例如,在一个剖面中,下部是砂页岩含煤层,上部是火山碎屑岩,它们代表两个不同的环境和时代,一个是还原环境和成煤时代,一个是地壳运动强烈和火山活动时代。这样,就可以根据岩性把地层划分成两个单位,代表两个发展阶段。 2.岩层接触关系岩层之间的不整合面是划分地层的重要标志。任何类型的不整合(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都代表岩层的不连续现象,反映了地理环境的重大变化。其实,两大沉积旋回之间往往存在一个不整合面,所以,根据不整合面和沉积旋回所划分出来的地层界限在一定范围内常是一致的。

iData_山东侏罗_白垩纪地层划分与对比_李守军

山东侏罗-白垩纪地层划分与对比 李 守 军 (石油大学石油资源科学系,山东东营257062) 摘要 山东中生代地层主要发育侏罗系和白垩系,沂沭断裂带以西的鲁西南、鲁中、鲁北地区发育侏罗纪至早白垩世地层,而断裂带以东的鲁东地区主要发育白垩纪地层。用古生物、火成岩年代分析结果对山东侏罗-白垩系地层进行了划分和对比。将沂沭断裂带以西的坊子组归于早-中侏罗世,三台组归于中侏罗世,分水岭组暂归于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西洼组归于早白垩世;将沂沭断裂带以东的莱阳组和青山组归于早白垩世,王氏组归于晚白垩世。 主题词 地层划分;地层对比;侏罗纪;白垩纪;山东省 中图法分类号 P 534 第一作者简介 李守军,男,1962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96年获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士学位,现从事古生物学、地层学和地球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1 地层概况 山东省境内中生代地层主要发育侏罗系和白垩系,三叠系不发育,仅在鲁西北局部地区发现过上三叠统。按地层区域划分,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山东省可分为4个地层小区:鲁西南区(主要指新泰、 蒙阴等地)、鲁中区(昌乐淄博一带)、鲁北区(以胜利油田济阳坳陷为代表)和鲁东区(即胶莱坳陷)。 自20年代谭锡畴先生的地质调查开始,学术界对山东以上4个地区的侏罗-白垩系的划分和对比就一直存有争议,见表1[1-8]. 表1 山东中生界划分对比沿革* 文献号[1] [2][3] [1] [4] [5][6][7][8]本文化石依据植 物 脊椎动物叶肢介介形类腹足类双壳类综合地层学 地层及 时代 王氏组 K 2 K 2K 2 K 2青山组 K 1 K 1 K 1K 1莱阳组 K 1 K 1K 1J 3?K 1J 3K 1西洼组  J 3K 1J 3-K 1  K 1分水岭组 K K J 3 J 3J 2-3J 3-K 1 三台组 J 2坊子组 J 1J 1-2     J 1-2 汶南组           J 1 注:分水岭组就是前人所称之蒙阴组;前人认为三台组与汶南组是不同的岩石地层单位,时代有差别,故分别列出。 2 4个地区的侏罗-白垩系划分 经过研究,我们对4个地区的侏罗-白垩系进行 了重新划分,其时代归属列于表2.对其自下而上进 行对比讨论。 1998年 第22卷第1期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the U niversity of Petroleum ,China Vol .22 No .1 Feb .1998 参加工作的还有何文渊、张跃、任颖彪同志。 本文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九五”勘探科技工程项目“山东深层地层研究”的部分成果。收稿日期:1996-11-08

层序划分

第三章岩性地层单元与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 第一节层序边界和层序模式 理论研究和生产实际对地层划分时常采用不同的方案,到目前为止,生产单位仍习惯使用岩性地层单位(长庆油田、胜利油田、冀东油田、四川盆地等等),以组、段、亚段为基本岩性地层单位。研究单位和大专院校采用层序地层学的方法划分层序地层;造成了研究和生产之间的脱节和混乱。前人对鄂尔多斯盆地做了大量的层序地层研究工作。翟爱军(1999)把山西组划分为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3个短期基准面旋回;郑荣才(2002)把山西组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叶茂林(2005)把山西组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8个短期基准面旋回;梁积伟(2006)把山西组划分为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5个短短期基准面旋回。看来人们对层序划分的级别和周期存在不同的认识。长庆油田的技术人员一般把山西组划分为2段,然后又划分为4个亚段。从以上几个典型剖面来看,两个岩性段是显而易见的,山2段又可分为2个亚段,山1段分为2亚段界限不易界定。山西组段的划分主要以砂体底部的冲刷界面为边界,与层序地层的划分方案相同。河流砂体和三角洲砂体的横向迁移,既有自旋回也有他旋回,二者如何区分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陆相沉积,受多物源,区域性构造的影响,河流和三角洲横行迁移十分频繁, (图梁积伟,2006,)叶茂林(2005)

翟爱军,1999 郑荣才 1.1层序界面特征和识别 由于陆相湖盆沉积具有多物源,多沉积中心,相带变化快,湖平面变化频繁的特点(李丕龙,2003),沉积旋回不对称是陆相,特别是河流沉积的重要特征(邓宏文,2002)。层序边界分析是划分不同级别层序和分析其沉积构成的关键,地表露头可以观测到不整合、侵蚀面、沉积间断面,根据侵蚀程度、范围、侵蚀间断时间的长短将划分以下级别层序界面。 Vail把 I级层序界面为不整合面,主要表现为古构造运动面,构造应力场转换面或大规模湖平面下降(或基准面下降造成的大规模不整合面)。它通常代表着盆地的基准面,

地层组、段内细分对比的思路与方法

地层组、段内细分对比的思路与方法 在油藏描述中,地层组、段内的油层细分对比是油藏描述的基础工作。因为构造和沉积的演化,是以沉积地层的界、系、统、群、组、段的划分为基础的。每个地区的地层层系都是经过地层古生物、古地磁、岩石同位素年代的测定和各种地球物理资料及地面露头剖面测量而划分命名的。由于各地区有各自的标准剖面,地层多采用地方性命名,经过大区区域地层对比,统层后最后确定,地层框架在地震剖面上基本上是一致的,在油藏描述中,地层组、段以上的层序划分基本采用前人的成果和结论。 地下含油气段的地层细分对比,一般由钻井地质录井资料与地球物理测井曲线划分对比而确定。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化,资料的不断积累,细分对比方法的不断改进,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油藏的不同认识阶段,含油气组、段地层细分对比的方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和改变。在细分对比的思路与方法上,也不断地发展进步,因此总结与探讨油气层组、段地层细分对比,对于作好地质基础工作,搞好油藏描述十分重要。 一、地层划分对比和油(气)层细分对比概念 地层划分对比研究的是地层的时空分布规律,描述地层的时空分布。严格地讲,应包含划分和对比两个部分。划分是对比的前提,对比是划分的延伸。 地层划分和油(气)层、段细分实质上都是根据地质、地震、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和构造、地层层序有关信息,在单井剖面上研究不同层、段地层的时序变化,分析地层间的差异性和地层的组合特征,认识它们各自的个性。不同的是,研究的纵向单元和尺度不同,前者很大、较大;后者较小,精细。 地层对比和油气层段对比,实质上是在井剖面和井剖面之间,寻找、研究横向之间沉积地层的相似性,确认同一时间的同一地层各种参数的共性并研究它的横向变化规律,研究它的时空展布特征和几何形态。 地层划分对比和油气层组的细分对比要解决的问题是,地层和油气层的构造层序演化过程,认识不同时期沉积地层的差别,搞清同一时期沉积地层的共性和平面变化,以及它们和构造运动演化史和沉积演化史的关系。通俗点讲,就是研究地层间的“族谱”和“家谱”及其演化。 理论和实践证明,同样的原因产生同样的结果,在同一的地质时期同样的沉积条件下应产生同样的岩性和测井响应。同一时期沉积的地层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地质、地震、测井等参数的变化区间,具有自己的参数变化谱;不同时期沉积的地层,具有不同的参数变化区间和参数变化谱,这是地层组细分对比的基础和理论依据。 地层对比使用的主要资料有:地面露头资料、钻井岩心、录井资料、古生物资料、古地磁资料、各种勘探地球物理资料,地球化学资料,测井资料(全井段) 油气层组细分对比使用的资料主要是测井资料、地震资料、微古生物资料、油藏地球化学资料、分析化验数据等。油田投入注水开发后,经常用注采反映资料和各种生产动态资料,对油层细分对比成果进行检验,二者一致时,说明细分对比正确,二者矛盾时,需要根据新的资料进行再认识,对原有结论进行修正、补充。 因为测井图具有连续、客观和定量直观解释被钻穿地层的优点,并具有很好的垂直分辨率,能够区分在岩心研究时已注意到或未注意到的极细或微细的变化,所以油田上多用测井曲线对油层进行划分对比。

山东省地层、侵入岩、构造单元划分对比方案

附件1 山东省地层、侵入岩、构造单元 划分对比方案 一、山东省地层划分对比 (一)地层划分依据 地层学始终是地质学的重要基础学科的支柱,在地质科学中是一门奠基性的基础学科,是基础地质的基础。山东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完成地层清理,建立多重地层划分方案之后,随着1﹕5万、1﹕20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山东省古近纪地层划分对比研究、山东省济南张夏地区寒武系标准剖面地层研究、山东省早前寒武纪地质测年及地质矿产综合调查研究等地质科研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系列新资料、新认识和新进展。2013年11月召开了第四届全国地层会议,全国地层委员会重新修订了《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中国地层表》,对部分地质时代进行了重新划分命名。参照《中国地质志工作指南》(中国地质调查局,2012)、《中国地层典·总论》(程裕淇、王泽九,2009)、《中国主要地层建阶研究报告》(王泽九、黄枝高,2001-2005,2006-2009),提出了山东省地层划分对比方案(附件2)。 (二)地层分区原则和分区 1.地层分区原则 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中,决定地层分区的因素较多,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变化,在进行地层区划时着重考虑古构造、生物面貌、气候带的分布、古地磁等综合因素。根据地质演化历史的阶段性,全国从太古宙至第四纪划分出6个基本地层区划阶段:太古宙—古元古代,中元古代至新元古代青白口纪,南华纪—三叠纪,侏罗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我省地处华北板块(陆块),地层断代划分与全

国基本相同,地层区划共分为地层大区(Ⅰ级)、地层区(Ⅱ级)、地层分区(Ⅲ级)、地层小区(Ⅳ级)等四级。 2.地层分区 山东省地层以近海岸断裂[连云港(海州)-泗阳-嘉山断裂]为界,其北为柴达木-华北地层大区华北地层区,其南划为扬子-华南地层大区扬子地层区连云港地层分区(日照市东南海域的平岛、达山岛和车牛山岛)。 华北地层区以沂沭断裂带(安丘-莒县断裂)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区域再以聊城-兰考断裂及齐河-广饶断裂为界,进一步分为鲁西地层分区和华北平原地层分区;东部区域再以五莲断裂-牟平-即墨断裂带(朱吴断裂)为界,分为鲁东地层分区和胶南-威海地层分区。 山东省地层发育,除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外,自中太古界至第四系皆有分布。其岩石地层分为28个群(岩群)、124个组(岩组)、14个正式段。 (三)地层划分说明 1.年代地层(地质年代)单位及界线调整 据2013年中国地层表,我国已对年代地层(地质年代)单位及界线进行了调整,如中元古界长城系上限、蓟县系年限下延,增加了待建系;寒武系四分,采用南方阶名;石炭系、二叠系采用南方海相阶名;侏罗系与白垩系界线年龄由137Ma调整为145Ma,与国际地层表接轨,阶的归属相应调整;对于阶名与组名重复时,新调整了阶名等。为此,山东省地层划分对比表中,年代地层单位及其界线按照全国地层委员会新的意见进行调整,岩石地层与年代地层单位对应关系进行了新的划分对比。 2.济宁群时代划为新太古代晚期

地层划分

>>>> 2、划分总原则 工程勘察进行岩土分层时,一般应按“两级单元”进行,不宜划分太多的亚层,一般是将不同地质时代、不同地质成因的岩土划分为主层,如②3代表第②主层第3亚层; 分层应与工程需要密切配合,要明显反应对拟建工程的不利层位(如液化土层、湿陷性土层)和可主要持力层。 >>>> 3、主层划分细则 3.1 按时代 同一时代的地层根据工程需要可划分为多个主层,但不同时代的岩土不能划分为同一主层; 主层划分应自上而下,层位反应时代和覆盖关系,如④层不能在③层上(倾覆岩层除外),层位代号越大,地层沉积时代越古老,主层层位代号大的层位不能出现在层位代号小的层位之上。 3.2 按成因 当时代相同,不同成因的土应划分为不同的主层; 原则上不宜将沉积环境差异较大的层划分在同一主层内,如坡积层不应与冲、洪、湖积层划分在同一主层,同一主层不宜有不同成因的土; 3.3 可单独划分为主层的特殊情况 厚度大,性质好的受力层,单独划分为主层有利于分析利用; 厚度大,性质特殊的土(如湿陷性土、液化土、盐渍土等)应单独划分为主层; 对工程影响大的层,也宜单独划分为主层(如砂层中夹了一层2米厚的漂石,影响成桩); 与工程相关的不利地层、对拟建工程影响巨大的不利层位,也应单独划分为一个主层; 对松散地层,一般同一主层厚度不宜过厚,如大厚度填土,只分为一个主层,不利于分析、评价; 填土、耕土、植被土一般划分在一个主层,但对厚度特别大,需进行不同的处理的大厚度填土,可根据情况划分为不同的主层;

主要受力层宜划分为主层方便分析评价,如对于厚度大性质良好的天然基础持力层位或厚度大性质良好的桩端持力层,可单独划分出一个主层,起到突出持力层的作用。 >>>> 4、亚层划分总则 亚层一般按岩性、状态、密实度、分布深度、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特性进行划分。 >>>> 5、亚层划分细则 亚层的划分依据主要层位的岩性和物理力学性质,在编号顺序上可适当考虑空间分布和覆盖关系,由上至下依次编号,但亚层的代号顺序并不一定代表严格的沉积顺序; 对于一个主层内不同岩性的地层,应划分出不同的亚层; 同一地质、地貌单元的同一主层内,亚层必须是唯一的; 对状态或密实度、其它物理力学指标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导致工程性能出现一定差异时,应再细分为多个亚层; 对于同一主层内岩性相同、状态或密实度变化小,或土质均匀的亚层,当厚度较大,或埋置深度差异较大,由于部分地层参数(如桩端阻力、实际应力范围的压缩模量等)与地层埋置深度密切相关,应再依据埋置深度细分为多个亚层,亚层的厚度不宜太厚; 对于一个钻孔,其亚层的分层厚度一般应大于0.5米,对于单层厚度小于 0.5米的偶然出现的层位,可以并入上、下其它物理力学性质相近或较差的层位,但对本孔中出现的薄亚层,在其它钻孔中该层厚度较大时,应予以保留。 >>>> 6、对透镜体及互层地层 对同时代同成因的互层地层可一起分为一个主层; 也可将厚度大的层单独划分为一个主层; 可以将厚度小,连续互层出现的薄层划分为一个主层,然后根据岩性再划分亚层; 当一个主层其主岩性亚层所占比重超过二分之一,且其余亚层以夹层或透镜体形式出现时,主岩性亚层代号应直接使用主层号,其余亚层可按序编号,如主层用③,其余用③-1,③-2; 当一个主层其主岩性亚层所占比重不超过二分之一,主层不突出时,亚层并不以夹层形式,而是以上、下覆盖层形式出现时,主岩性亚层应与其它亚层一起,按出露顺序由上至下依次编排亚层代号。可以按

一般把第四纪地层称为沉积物

一般把第四纪地层称为沉积物,或沉积层。例如,水流作用形成的“冲积物”或“冲积层”;风化作用形成的“残积物”或“残积层”等。第四纪沉积物可分为陆相沉积物和海相沉积物。 1.第四纪陆相沉积物一般特征 (1)第四纪陆相沉积物形成时间短,或正处在形成之中,普遍呈松散或半固结状态,易于发生流动和破坏,对工程建筑产生不良影响。 (2)第四纪陆相沉积分布于地表,直接受到阳光、大气和水的影响,易于受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故可通过研究第四纪沉积物风化程度的方法,来研究第四纪地层划分。 (3)第四纪陆相沉积物分布于起伏不平的地表,处于不同气候带,受到各种地质营力影响,故其成因复杂,岩性、岩相、厚度变化大。 (4)第四纪陆相沉积物,各种粒径的比例变化范围较大,多为砂砾层、砾质砂土、砂质粘土、含泥质碎石和碎石土块等混合碎屑层岩类;第四纪有机岩有泥炭、有机质淤泥和有机质碎屑沉积物。 2.第四纪海相沉积物一般特征 海洋随深度和地貌条件不同,其动力条件、压力、光照和含氧量均不相同,第四纪诲相沉积物亦有很大区别。根据海洋地貌和动力条件,第四纪海洋沉积可分为:近岸沉积、大陆架沉积和深海沉积。 (1)近岸沉积分布于从海岸到海底受波浪作用兄著的水下岸坡部分。岩石海岸沉积带宽仪数十米,泥岸可达数十公里。由于近岸动力多样性,形成的沉积物成分复杂,有砾石、砂、淤泥、泥炭和生物贝壳等。碎屑物主要来自于陆地。 (2)大陆架沉积大陆架范围内有粗粒沉积、砂质沉积和淤泥质沉积。粗粒碎屑沉积主要来源于水下岸坡破坏、河流和冰川搬运物质;砂质沉积主要是河流挟人物,大河流入诲处最发育:淤泥质沉积分布极广,离岸200~300 km内都有陆源碎屑淤泥质分布,在大河口则可分布到400~600 km远。淤泥质沉积中常含有机质、硫化铁、氧化锰和绿泥石,而呈现不同颜色。 (3)深海沉积深海由于水深、低温、压力大,大型软体生物很少,河流挟人物达不到,故其沉积以浮游性动植物钙质或硅质沉积为主,其次为火山灰沉积、化学沉积(锰结核等)和局部的浮冰碎屑沉积。深海沉积缓慢,故深海第四纪沉积物厚度不大。 研究表明,长江三角洲第四系的物源区在 1.2MaB.P.前后存在显著差异,2.6~1.2MaB.P.主要为现代长江口南西部的小流域,母岩以上侏罗统凝灰岩为主; 1.2MaB.P.开始古长江自北向南发生改道并于现代长江口贯通入海,使现代长江流域成为长江三角洲的主要源区; 1.2MaB.P.以来长江三角洲沉积物的磁化率随地层层序呈周期性变化,其变化周期与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周期吻合,高值代表孢粉数据指示的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而低值对应于温暖潮湿的气候,推测长江流域 1.2MaB.P.以来的古气候演化主要受天文因素——米兰科维奇旋回所控制。大约1.2MaB.P.和3.8kaB.P.,分别记录了两次向冷干突变的气候转型事件,前者可能与青藏高原早更新世晚期的强烈隆升有关,其不仅影响了贯穿中国腹地的长江流域,更可能是影响东亚的气候事件,也成为 1.2MaB.P.长江在研究区改道入海的主要驱动因素; 后者为全球性气候事件,除受到天文因素的控制,可能还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关。

第四纪地层、覆盖物介绍

第四纪地层的划分主要依据沉积物的岩石性质及地质年龄。第四纪沉积物分布极广,除岩石裸露的陡峻山坡外,全球几乎到处被第四纪沉积物覆盖。第四纪沉积物形成较晚,大多未胶结,保存比较完整。第四纪沉积主要有冰川沉积、河流沉积、湖相沉积、风成沉积、洞穴沉积和海相沉积等。其次为冰水沉积、残积、坡积、洪积、生物沉积和火山沉积等。 第四纪覆盖物是指第四纪元沉积下来的东西。第四纪沉积富集了各种砂矿、盐湖化学沉积、泥炭和少量褐煤。世界上一些重要的稀有金属多来自滨海和河流沉积中的第四纪砂矿,如沙金矿、钴镍铬砂矿、锡钨砂矿、金刚石砂矿等。中国盐湖中锂和硼的蕴藏量居世界首位。 没有第四系覆盖物,应该是第四纪覆盖物。 第四纪(Quaternary period)是地球历史的最新阶段,始于距今175万年。第四纪包括更新世和全新世两个阶段,二者的分界以地球上最近一次冰期结束、气候转暖为标志,大约在距今1万年前后。 第四纪生物界的面貌已很接近于现代。哺乳动物的进化在此阶段最为明显,而人类的出现与进化则更是第四纪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哺乳动物在第四纪期间的进化主要表现在属种而不是大的类别更新上。第四纪前一阶段——更新世早期哺乳类仍以偶蹄类、长鼻类与新食肉类等的繁盛、发展为特征,与第三纪的区别在于出现了真象、真马、真牛。更新世晚期哺乳动物的一些类别和不少属种相继衰亡或灭绝。到了第四纪的后一阶段——全新世,哺乳动物的面貌已和现代基本一致。 大量的化石资料证明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古猿与最早的人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人能制造工具,特别是制造石器。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劳动使人类根本区别于其它一切动物,劳动创造了人类。另一个主要特点是人能直立行走。从古猿开始向人的方向发展的时间,一般认为至少在1000?万年以前。 第四纪的海生无脊椎动物仍以双壳类、腹足类、小型有孔虫、六射珊瑚等占主要地位。陆生无脊椎动物仍以双壳类、腹足类、介形类为主。其它脊椎动物中真骨鱼类和鸟类继续繁盛,两栖类和爬行类变化不大。 高等陆生植物的面貌在第四纪中期以后已与现代基本一致。由于冰期和间冰期的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资料剖析

绪论 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第四纪地壳、气候和生物界演化历史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叫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纪特点:1、人类出现2、大规模冰川作用(第四纪“冰川时期”主要指更新世,更新世气候冷暖交替,这一现象是史无前列)3、活跃的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垂直升降运动) 岩石圈又叫构造圈,内力作用使岩石圈发生变形和岩浆活动,结果使地球表面起伏不平。外力作用削高填低形成侵蚀和堆积地形。 侵蚀地形:外动力地质作用在地球表面削高以及河流中上游区侵蚀作用等都能形成侵蚀地貌。 堆积地形:外动力地质作用在地球表面填低及河流下游区堆积作用等都能形成堆积地貌。 洋底地形同样丰富多彩,既有绵延数万千米的洋中脊,又有延伸数百千米、海拔数千米的岛链和深达数万余米的深海沟。 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各种形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第四纪地质学研究内容:地层、生物、古气候、海平面变化、新构造运动等。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研究方法:(1)野外研究方法(2)室内研究方法 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的研究意义: (1)独特性: 大规模冰川的出现与消失; 气候的冷暖交替;海平面大幅度的升降; 堆积物覆盖于地表且大部分是松散的; 人类的出现与发展; 频繁强烈的地壳运动; 独特的研究方法:冰期和间冰期划分、地貌学及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等。 (2)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因为第四纪地质现象与人类关系特别密切。 (3)具有特殊的理论和方法学的意义。因为第四纪地质现象保留完整,且其地质过程仍在进行,研究这些现象和过程,有助于揭示和理解第四纪以前的地质历史。 (4)矿产资源勘查。砂矿的形成和赋存与第四纪沉积物及地貌关系密切。第四纪地层中蕴藏着丰富矿产,如沙金、金刚石等;第四纪沉积物:泥炭、石膏、岩盐、石英砂等也是矿产。 (5)水文地质:大量地下水储存于第四纪堆积物中; (6)工程地质意义:不同类型的地表形态和第四纪堆积物在空间上的展布

山东省区域地层表

山东省区域地层表 山东省地层,缺失上奥陶系、下石炭系及三迭系外,其他均有出露。基岩出露面积约占全省面积的五分之三。地层发育比较齐全,从老到新有太古界泰山群;元古~太古界胶东群、胶南群;元古界粉子山群、蓬莱群、济宁群及土门组;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中、下统)、石炭系(中、上统)、二迭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奥陶系上统、石炭系下统、三迭系等地层。 地层的分布特征基本上可分为三区。以沂沐断裂带的昌邑~大店深大断裂为界,全省地层分成东西两部分,地层发育情况有很大差别。东部(鲁东地区)发育元古~太古界胶东群、元古界粉子山群、蓬莱群及中生界地层、新生界地层不甚发育;西部鲁中南地区除胶东群、、胶南群、粉子山群、蓬莱群外,其余地层发育较全;鲁西、北地区则发育很厚的新生界地层。 按地层时代由老至新主要岩性概述如下: 第一节太古界 泰山群(前称泰山杂岩)分布在沂沭断裂带及其以西地区,是鲁西地区的结晶基底。著名的泰山、鲁山、徂徕山、蒙山和四海山均由此构成。 泰山群主要有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片岩、变粒岩组成,普遍遭受中高级区域变质作用,大部分地区遭受强烈混合岩化及花岗岩化,形成各种混合岩及混合花岗岩。出露厚度大于12000米。 泰山群地层区域变质时代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一般认为在25亿年左右,大致与太行山区的阜平群及辽东半岛的鞍山群相当。 泰山群岩性组合分为四个组。自下而上为:万山庄组、太平顶组、雁翎关组、山草峪组,四个组为连续沉积。从老至新叙述如下: 一、万山庄组(Artw):厚度1300-4631m 本组地层出露不广,主要分布于蒙山一带,构成蒙山倒转背斜的核部。呈北西南东向延伸。徂莱山地区有零星分布。岩性以黑云斜长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为主,次为黑云变粒岩、黑云角闪片岩、绿泥片岩等。岩石普遍遭受强烈混合岩化作用,形成各种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变质岩的地质年代根据万山庄附近黑云斜长片麻岩的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为24.45亿年。 二、太平顶组(Artt):厚度531-6385m 分布广泛,主要出露在蒙山、金斗山、泰山、新莆山及济宁之告山、肥城一带。区内多数背斜的核部均由此组地层构成。岩层多作北西向延伸。岩性以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夹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二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云母石英片岩。岩层经混合岩化及花岗岩化作用形成各种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太平顶附近斜长片麻岩同位素年龄为23.24亿年。 三、雁翎关组(Arty)厚度425-2246m 分布比较广泛,主要分布在沂沭断裂带内及孟良崮、雁翎关一带;沂山两侧,沂源韩旺、新泰盘车沟一带也有分布。岩性主要为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夹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二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云母石英片岩,并含有少量的千枚岩。雁翎关地区侵入角闪岩中的伟晶岩脉同位素年龄为22.78亿年。 四、山草峪组(Arts)厚度1000-4060m 分布最广,主要分布于白彦、四海山地区,枣庄以北桌山和新泰山草峪一带。岩性以黑云变粒岩为主,个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