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3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3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doc

2013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3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doc

2013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3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doc
2013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3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doc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课时钠的性质

复习目标:

1、掌握钠及碱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

2、掌握焰色反应实验原理及方法。

基础知识:

一、钠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银白色金属、很柔软、密度比水小、熔点低、易导热、导电

2、存在

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以NaCl为主,还有Na2SO4、Na2CO3、NaNO3等。

3、保存

密封保存,少量的钠通常保存在煤油里。

4、用途

制取Na2O2等化合物,钠、钾合金(常温下为液态)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还原金属,做电光源等。

5、化学性质

(1)钠与水的反应

现象及解释:浮、熔、响、游、红五个字来记忆。

①钠投入水中并浮在水面上——密度小于水。

②钠立即跟水反应,并放出热量,发出嘶嘶声,产生气体。

③同时钠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并在水面上向各方向迅速游动最后消失——熔点低。

④反应后的水溶液使酚酞变红——与水反应生成NaOH。

反应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实质:置换水中的氢。

拓展:

①钠投入到盐酸中(0.1mol的钠投入到50ml,1mol/L的HCl溶液中,产生多少氢气?为什么?)

②钠投入到NaCl溶液中发生什么反应。

③钠投入到饱和NaCl溶液中有什么现象。

④钠投入NH4Cl溶液反应方程式是?

⑤钠投入CuSO4溶液中,现象:,方程式:。【例1】

(2)钠与盐在熔融状态下的反应

4Na+TiCl4(熔融)=Ti+4NaCl

(3)钠与氧气反应

常温:4Na+O2=2Na2O

点燃:2Na+O2=Na2O2

钠在空气中变化过程:

2222222322310O H O H O CO H O

Na Na O NaOH NaOH Na CO H O Na CO -??→???→???→???→???→g 溶液

【例2】

(4)钠与其他非金属反应

钠具有很强的还原性,能和很多非金属发生反应,如:S 、Cl 2等 二、碱金属元素(Li 、Na 、K 、Ru 、Cs 、Fr ) 1、原子结构

(1)相似性:最外层均为1个电子,易失去一个电子

(2)递变性:核电荷数依次增多,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强,活泼程度增强 2、元素性质

(1)相似性:均为活泼金属元素,最高正价均为+1价 (2)递变性: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强,金属性依次增强 3、单质性质

(1)相似性:均具强还原性,均具轻、软、易熔的特点

(2)递变性:还原性依次增强,密度趋向增大,熔沸点依次降低(原因,可与卤素对比),硬度趋向减小 4、化合物性质

(1)相似性:氢氧化物均为强碱 (2)递变性:氢氧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 【碱金属的性质规律与特例】

(1)通常合金多呈固态,而钠钾合金却是液态。

(2)碱金属单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生成过氧化物甚至比过氧化物更复杂的氧化物,而Li 只生成Li 2O 。 (3)碱金属单质密度一般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递增,但K 的密度比Na 小。 (4)碱金属单质一般跟水剧烈反应,但Li 跟水反应缓慢(LiOH 溶解度小)。

(5)碱金属单质因其活动性强,多保存在煤油中,而Li 却因密度比煤油更小,只能保存在液体石蜡中。 (6)碱金属的盐一般都易溶于水,但Li 2CO 3却微溶。

(7)一般说,酸式盐较正盐溶解度大,但NaHCO 3却比Na2CO 3溶解度小。 (8)试剂瓶中的药品取出后,一般不能放回原瓶,但IA 金属Na 、K 等除外。

(9)一般活泼金属能从盐中置换出不活泼金属,但对IA 非常活泼的金属Na 、K 等除外。如:2Na+CuSO 4+2H 2O Cu(OH)2↓+H 2↑+Na 2SO 4。

(10)Fr 是放射性元素,所以在自然界中不存在。 三、焰色反应

许多金属或他们的化合物在燃烧时火焰呈现出特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叫焰色反应。这是一种物理变化,是某种元素的性质。钠是黄色 ,钾是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用品:铂丝(或铁、铬、镍、钨等)、酒精灯(或煤气灯)、试剂。 步骤:①铂丝在火焰上灼烧至原火焰色。

②蘸取溶液(沾取固体)放在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观察钾火焰颜色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去观察。

③盐酸洗铂丝。

④铂丝在火焰上灼烧至原火焰色(如不能灼烧至原火焰色,则需再酸洗,再灼烧)。⑤再蘸取(沾取)另外化学药品进行实验。

例题精讲:

【例1】将金属钠分别投入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且溶液质量减轻的是()A.HCl B.K2SO4 C.CuCl2 D.饱和NaOH溶液

〖答案〗CD

【注意】活泼性很强的金属(如Na、K、Ca)与酸、碱、盐的反应实质都是与H+反应置换氢气,然后发生其他相关的物理、化学变化。特别是与盐的反应,不可能置换其他金属。

【例2】将一块银白色金属钠放在空气中发生一系列斌华:表面迅速变暗→“出汗”→变成白色固体(粉末),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表面迅速变暗是因为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了氧化钠

B.“出汗”是因为生成的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表面形成了溶液

C.最后变成了碳酸钠粉末

D.该过程中所有的化学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课后练习:

1.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金属钠和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B.钠钾合金通常状况下呈液态,可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C.钠的化学活泼性很强,少量的钠可保存在有机溶剂CCl4中

D.由于钠比较活泼,所以它能从溶液中置换出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钠后面的金属

〖解析〗4Na+O2=Na2O,2Na2O+O2=Na2O2,A正确;B的说法是正确的,这是钠的重要用途之一;钠的保存原则是将钠与空气和水隔绝,故应保存在密度小于钠的有机溶剂中,ρ(CCl4)>ρ(Na),故C不正确;盐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周围有一定数目的水分子包围着,不能和钠直接接触,另外,钠跟水反应速率很快,故不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金属。

〖答案〗C、D

2.(2009·上海高考)9.2 g金属钠投入到足量的重水中,则产生的气体中含有 ( ) A.0.2 mol中子B.0.4 mol电子 C.0.2 mol质子 D.0.4 mol分子

〖解析〗由化学反应方程式:2Na+2D2O===2NaOD+D2↑,可知9.2 g金属钠完全反应产生0.2 mol D2,一个D原子中含1个质子、1个电子、1个中子,故0.2 mol D2中就含有0.4 mol质子、电子和中子.

〖答案〗B

3.(2010·潍坊模拟)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①金属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黄色火花③燃烧后得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浅黄色固体物质

A.②⑤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④⑤

〖解析〗金属钠熔点低,放在燃烧匙里加热,先熔化为光亮的小球,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燃烧后

生成浅黄色的Na 2O 2. 〖答案〗C

4.(2010·洛阳模拟)2008年9月27日,宇航员翟志刚成功完成中国历史上首次太空行走,使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宇航员出舱时,呼吸所需的氧气主要来自太空服中的呼吸面具.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产生氧气,其中最适宜用于呼吸面具中供氧的是 ( )

A .HNO 3

B .H 2O 2

C .KClO 3

D .Na 2O 2

〖解析〗Na 2O 2和呼吸气中的CO 2、H 2O 可反应产生O 2,适宜做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 〖答案〗D

5.实验是人为的再现物质的变化过程,因此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温度、压强、溶液的浓度等条件,因为同样的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下,会有不同的反应.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相互反应时,若改变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比),化学反应的本质并不.

改变的是 ( ) A .Na 和O 2 B .NaOH 和CO 2 C .Na 2O 2和CO 2 D .木炭(C)和O 2

〖解析〗钠与氧气在常温和加热条件下产物分别为氧化钠和过氧化钠;NaOH 和CO 2,相对用量不同可生成碳酸钠(碱过量)或碳酸氢钠(CO 2过量);C 和O 2反应时也与相对用量有关,生成CO(氧气不足)或CO 2(氧气过量)。 〖答案〗C

6.(2010·汕头模拟)将4.34 g Na 、Na 2O 、Na 2O 2的混合物与足量的水反应,在标准状况下得到672 mL 混合气体,将混合气体通电后恰好完全反应,则Na 、Na 2O 、Na 2O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 .4∶3∶2

B .1∶2∶1

C .1∶1∶2

D .1∶1∶1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2Na +2H 2O===2NaOH +H 2↑、2Na 2O 2+2H 2O===4NaOH +O 2↑、O 2+2H 2=====放电

2H 2O 计算可知,Na 与Na 2O 2物质的量之比为2∶1,只有A 项符合. 〖答案〗A

7.将少量金属钠分别投入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且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

A .HCl

B .NaOH

C .K 2SO 4

D .CuSO 4

〖解析〗少量钠投入上述四种物质的水溶液中,均有H 2产生,故都满足题目的第一个条件“有气体放出”,而反应后“溶液质量减轻”是指投入的金属钠的质量小于脱离溶液的物质的质量。在A 、B 、C 三个选项中一只有H 2放出,故溶液质量是增加的。D 选项中由于Na 与H 2O 反应生成的NaOH 还能继续与CuSO 4反应析出Cu(OH)2沉淀:2Na+CuSO 4+2H 2O=Cu(OH)2↓+Na 2SO 4+H 2↑,反应后溶液质量减轻。 〖答案〗D

8.将4.6 g 钠与1.6g 硫粉迅速混合起来,并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反应后生成的固体是[ ]

A 、黄色固体混合物

B 、硫与硫化钠

C 、过氧化钠与硫化钠

D 、氧化钠与硫化钠

〖解析〗在加热条件下,钠既能与硫化合生成Na 2S ,也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a 2O 2,而钠又是过量的,所以除生成Na 2S 外还有Na 2O 2生成。 〖答案〗 A 、C

9. A 、B 、C 、D 、E 五种物质都含有同一元素,它们按下图所示关系相互转化,已知A 为单质。

(1)写出A~E的化学式

(2)分别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其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

请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①A→B:________ ②A→C:________

③A→D:________ ④C→D:________

⑤C→E:________ ⑥D→E:________

〖答案〗(1) Na、Na2O、Na2O2、NaOH、Na2CO3

〖实验探究〗钠与盐溶液反应

钠与CuSO4、Fe2(SO4)3溶液反应,先与水发生反应,然后发生盐与碱的反应。

钠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很难完整地观察到反应全过程的有关现象。有人用如

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改进:先向试管内新制备的硫酸亚铁溶液的液面上覆盖一

层汽油,然后将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待试管中汽油层消失后,往试管中

投入一小粒金属钠,并迅速塞上带有导管的单孔橡胶塞。

(1)实验中汽油的作用是。

(2)加入钠后观察到液面上有大量气泡逸出,溶液中有沉淀生成。

(3)如果往试管中加入汽油后立即投入钠粒,可能发生爆炸,其原因是。

(4)写出钠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解析】(1)由于Fe(OH)2极易被氧化,要完整地观察到钠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的有关现象,务必要将反应体系中的空气排净。汽油具有挥发性且不溶于水,它的作用是受热时变为蒸气,可以将试管内的空气排净。(2)金属钠投入硫酸亚铁溶液中,首先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NaOH和H2,然后生成的NaOH再与硫酸亚铁反应产生白色沉淀Fe(OH)2。

(3)由于钠与水反应剧烈且放出大量的热量,使生成的H2、汽油和试管里的空气混合,易燃烧发生爆炸。(4)Na与Fe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FeSO4+2H2O=Fe(OH)2↓+Na2SO4+H2↑,

离子方程式为:2Na+Fe2++2H2O=Fe(OH)2↓+2Na++H2↑

【答案】(1)受热时气化,其蒸气将反应体系中的空气排净,起保护生成的Fe(OH)2不被氧化为Fe(OH)3的作用

(2)白色

(3)钠与水反应剧烈,放出大量的热量,使生成的H2、汽油和试管里的空气混合,易燃烧发生爆炸(4)2Na+Fe2++2H2O=Fe(OH)2↓+2Na++H2↑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课时钠的化合物

复习目标:

1、掌握钠的氧化物、碳酸钠、碳酸氢钠等化学性质。

2、掌握钠及其化合物相关的计算。

3、了解钠及化合物的探究性实验。

基础知识:

一、钠的氧化物的性质比较

物质氧化钠(Na2O)过氧化钠(Na2O2)

颜色状态

类别

化合价

电子式

制取方程式

化学键类型

与水反应

与CO2反应

与盐酸反应

主要用途

1、Na2O2的强氧化性、漂白性

-1价介于氧的两种较稳定化合价0价和-2价之间,因此Na2O2既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获得电子表现氧化性(如与SO2、Fe2+、品红等反应),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如与H+和MnO4 反应),还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歧化反应(如与H2O、CO2等反应);但以氧化性为主。

①Na 2O2与SO2反应:Na2O2+SO2 Na2SO4

②Na2O2投入FeCl2溶液中,可将Fe2+氧化成Fe3+,同时生成Fe(OH)3沉淀:

3Na 2O2+6FeCl2+6H2O2FeCl3+4Fe(OH)3↓+6NaCl。

③Na 2O2投入氢硫酸中,可将H2S氧化成单质硫,溶液变浑浊: Na2O2+H2S2NaOH+S↓。

④Na2O2投入品红溶液中,可使品红溶液褪色(褪色原理与SO2不同)。

2、有关Na2O2与H2O、CO2反应的重要关系

2CO2+2 Na2O2=2 Na2CO3 +O2

2H2O+2 Na2O2=4 NaOH +O2

(1)物质的量关系

无论是H2O或CO2得单一物质还是二者的混合物,通过足量的Na2O2时,H2O或CO2与放出O2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2:1。

(2)气体体积关系

若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或单一气体)通过足量的Na2O2时,气体体积的减少量等于原混合气体体积的1/2,也等于生成氧气的量。

(3)电子转移关系

当Na2O2与H2O、CO2反应时,物质的量关系为2Na2O2 ∽ H2O ∽ 2e-。

(4)固体质量关系

相当于固体(Na2O2)只吸收了CO2中的“CO”或H2O中的“H2”,可以看作发生相应的反应: CO+ Na2O2= Na2CO3; H2+Na2O2=2 NaOH (实际两反应不能发生)。

(5)先后顺序关系

一定量的Na2O2与一定量的CO2和H2O(g)的混合物反应,可视为Na2O2先与CO2反应,待CO2反应完全后,再与H2O(g)发生反应。【例1】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

1、碳酸钠、碳酸氢钠主要性质比较及鉴别

名称

化学式

俗名

水溶液酸碱性

类别

颜色、状态

水溶性

与盐酸反应及速率

热稳定性

用途

相互转化

(1)热稳定性不同。分别加热少量固体,若发生分解反应,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的原试剂是NaHCO3,另一个为Na2CO3。

(2)和酸反应速率不同。分别取一定质量的固体,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反应快、产生气体多的为NaHCO3,另一个为Na2CO3。

(3)阴离子不同。分别取其稀溶液,滴加氯化钡稀溶液或CaCl2溶液,产生沉淀的原试剂为Na2CO3,另一个为NaHCO3。

(4)溶液的酸碱性。测其稀溶液(0.1 mol·L 1)的pH,Na2CO3溶液的pH在12左右,而NaHCO3溶液的pH在8左右。【例2】

2、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时,二者滴加的次序不同,产生的现象不同。

①向盐酸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开始时酸过量):

2HCl+Na 2CO32NaCl+CO2↑+H2O。

②若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开始时酸不足):

HCl+Na 2CO3NaCl+NaHCO3(无气泡),HCl+NaHCO3NaCl+CO2↑+H2O。

由以上分析可知,不同的滴加顺序产生不同的现象,这就是不用其他试剂鉴别Na2CO3溶液和盐酸的原理。【例3】3、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制法

(1)制取NaHCO 3的方法

①减压低温蒸干NaHCO 3溶液。NaHCO 3遇热易分解,其水溶液加热更易分解,所以不可能采用常压下蒸发溶剂的方法制得NaHCO 3晶体。

②往饱和Na 2CO 3 溶液中通入CO 2,过滤得到晶体。

Na 2CO 3+CO 2+H 2O

2NaHCO 3

(2)联碱法制纯碱原理

①在饱和食盐水中通NH 3饱和后,再通CO 2 :NH 3+CO 2+H 2O

NH 4HCO 3

②生成NH 4HCO 3的溶解度大,而c (Na +

)也大,而NaHCO 3溶解度小,故产生沉淀:NaCl+ NH 4HCO 3

NaHCO 3↓+NH 4Cl ,

总方程式:NaCl+NH 3+CO 2+H 2O

NaHCO 3↓+NH 4Cl 。

③将析出沉淀加热,制得Na 2CO 3(纯碱)

注意:不能先通入CO 2达饱和后再通入NH 3,因为CO 2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1∶1),即使通入过量的NH 3,所生成的NaHCO 3、NH 4Cl 也很少,这样就无法制取NaHCO 3。 【例4】 三、氢氧化钠

1、NaOH 为强碱,具有碱的通性。

2、CO 2与NaOH 溶液反应的计算

①CO 2+2NaOH=Na 2CO 3+H 2O ②CO 2+ Na 2CO 3+ H 2O =2NaHCO 3 ③CO 2+NaOH=NaHCO 3(①②之和)

2()

()

n CO n NaOH

反应情况 生成物 <1:2 NaOH 过量,只发生①

Na 2CO 3、过量NaOH

=1:2 恰好按①反应 Na 2CO 3 1:2< < 1

①、均有 Na 2CO 3、NaHCO 3

=1:1 恰好按③反应 NaHCO 3 >1:1

按③反应,CO 2有剩余

NaHCO 3

【例5、6】

例题精讲:

【例1】向含有Na 2O 2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O 2与C 2H 6的混合气体后,用电为花引燃,直至所有物质间的反应完全为止,冷却至室温后,容器内压强似近为零。

(1)若通过的O 2和C 2H 6的体积比在最小值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总方程式:

Na 2O 2+C 2H 6+O 2→

(2)当Na 2O 2的质量为2.34g 时,通入的O 2的物质的量的最大值为_____mol.

(3)当通入的气体为1molC 2H 6和xmolO 2时,Na 2O 2的物质的量为____mol (有含X 的表达式表示)。 (4)在右图中画了生成三种产物的总物质的量y(mol)随通入O 2的物质的量xmol 的不同而变化的函数图象。

(5)当Na2O2与O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各产物的物质的量之和为___mol。

〖答案〗(1)5Na2O2+C2H6+O2→2Na2CO3+6NaOH

(2)0.09

【例2】(09年海南化学·3)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可采取的方法是:A.通入二氧化碳气体B.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C.加入澄清石灰水D.加入稀盐酸

〖答案〗A

〖解析〗除杂方法要操作简便、效果好、不带来新的杂质、保留非杂质成份。溶液中可用这样的方法: Na2CO3 + H2O + CO2 = 2NaHCO3。

【例3】实验室有甲、乙两瓶无色溶液,其中一瓶是稀盐酸,另一瓶是碳酸钠溶液。为测定甲、乙两瓶溶液的成分及物质的量浓度,进行以下实验:

①量取25.00mL甲溶液,缓慢滴入乙溶液15.00mL,共收集到224mL(标准状况)气体

②量取15.00mL乙溶液,缓慢滴入甲溶液25.00mL,共收集到112mL(标准状况)气体。

(1)判断:甲是溶液,乙是溶液。

(2)写出实验2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求甲、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8分)(1)甲:稀盐酸(1分);乙:碳酸钠(1分)

(2)CO32—+H+→HCO3—(1分);HCO3—+H+→CO2↑+H2O(1分)

(3)0.8mol/L(2分);1.0mol/L(2分)

【例4】(2010安徽卷)将0.01mol下列物质分别加入100mL蒸馏水中,恢复至室温,所得溶液中阴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①Na2O1 ②Na2O ③Na2CO3④NaCl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溶于水,溶质都是0.02moL,但前者有氧气生成,因此氢氧根浓度大,有①>②;③中碳酸根水解使得阴离子浓度稍大于④。因此有A正确。

【例5】在1.00L 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16.8L标准状况下的CO2气体,所得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A.Na2CO3 B.NaHCO3

C.Na2CO3和NaHCO3 D.NaOH、Na2CO3和NaHCO3

【答案】 C

【例6】(2010上海卷)将0.4gNaOH和1.06g 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L-1稀盐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图像数据的处理知识。向NaOH 和Na 2CO 3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时,首先和NaOH 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钠,当滴入0.1L 时,两者恰好反应完全;继续滴加时,盐酸和Na 2CO 3开始反应,首先发生:HCl+ Na 2CO 3= NaHCO 3+NaCl ,不放出气体,当再加入0.1L 时,此步反应进行完全;继续滴加时,发生反应:NaHCO 3+HCl =NaCl+H 2O+CO 2↑;此时开始放出气体,分析图像,可知选C 。

易错警示:解答此题的易错点是,不能准确理解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首先发生的是HCl+ Na 2CO 3= NaHCO 3+NaCl ;进行完全后,再发生:NaHCO 3+HCl =NaCl+H 2O+CO 2↑

课后练习:

1.物质的量均为1 mol 的下述物质,长期放置于空气中(最终物质不考虑潮解情况),最后质量增加的大小关系是 ( ) ①氧化钠 ②过氧化钠 ③氢氧化钠 ④亚硫酸钠

A .①=③>②>④

B .①>②>④>③

C .③>①=②>④

D .④>③>②>① 〖解析〗根据变化计算增重:

①Na 2O ――→44 g Na 2CO 3、②Na 2O 2――→28 g Na 2CO 3、③NaOH――→13 g 12Na 2CO 3、④Na 2SO 3――→16 g Na 2SO 4.

〖答案〗B

2.使5.6 L CO 2气体迅速通过Na 2O 2固体后得到4.48 L(标准状况下)气体,这4.48 L 气体的质量是 ( )

A .6.4 g

B .8.2 g

C .6.2 g

D .8.8 g

〖解析〗由差量法得出5.6 L CO 2没有完全反应,只消耗了0.1 mol CO 2,相当于损失了0.1 mol CO 的质量,0.25 mol×44 g/mol-0.1 mol×28 g/mol=8.2 g ,B 正确. 〖答案〗B

3.在相同条件下,总质量为2 g 的CO 和H 2的混合气体,在O 2中完全燃烧后全部通过足量的Na 2O 2固体,则固体质量增加 ( )

A .2 g

B .1 g

C .18 g

D .无法计算

〖解析〗2CO +O 2=====点燃

2CO 2、2CO 2+2Na 2O 2===2Na 2CO 3+O 2,将两化学反应方程式相加得:CO +Na 2O 2===Na 2CO 3,即被CO“吸收”的O 2又在下一个反应中完全“释放”了,相当于CO 全部进入Na 2O 2固体中,即固体增加的质量就是CO 的质量.同理:将2H 2+O 2=====点燃

2H 2O 、2H 2O +2Na 2O 2===4NaOH +O 2↑相加得:H 2+Na 2O 2===2NaOH ,即固体增加的质量就是H 2的质量.

〖答案〗A

4.(2009·惠州调研)有两个分别装有Na 2CO 3和NaHCO 3固体的试剂瓶,因标签失落而无法区分.有4位同学为鉴别它们,分别设计了下列四种不同的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 )

A .分别取样配成溶液,再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B .分别取样后,加入相同浓度和相同体积的稀盐酸,观察反应的快慢

C .分别取样加热,再检验是否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D .分别取样配成溶液,在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

〖解析〗Na 2CO 3+Ca(OH)2===CaCO 3↓+2NaOH 、2NaHCO 3+Ca(OH)2===CaCO 3↓+Na 2CO 3+2H 2O ,现象相同,A 项错误;Na 2CO 3+2HCl===2NaCl +H 2O +CO 2↑、NaHCO 3+HCl===NaCl +H 2O +CO 2↑,因为盐酸的量不确定,很难观察气泡的产生速率,B 项错误;2NaHCO 3=====△

Na 2CO 3+CO 2↑+H 2O ,Ca(OH)2+CO 2===CaCO 3↓+H 2O ,C 项正确;焰色反应都是Na 元素的现象,均呈黄色而不能鉴别,D 项错误. 〖答案〗C

5.(2009·长安一中质检)已知锂及其化合物的许多性质与碱金属差异较大,却与镁相似.下面有关锂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

正确的是 ( ) A .碳酸锂受强热很难分解 B .碳酸锂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锂的小

C .锂在过量氧气中燃烧,主要产物是氧化锂而不是过氧化锂

D .锂可以与氮气化合生成氮化锂(Li 3N)

〖解析〗因为MgCO 3煅烧分解成MgO 和CO 2,由题意知,Li 2CO 3受热也易分解. 〖答案〗A

6.下述对焰色反应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说明,正确的是 ( )

①钾的火焰颜色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②先将铂丝灼烧到与原来火焰的颜色相同,再蘸取被检验的物质 ③每次实验后,要将铂丝用盐酸洗净 ④实验时最好选择本身颜色较浅的火焰 ⑤没有铂丝时,也可以用光洁无锈的铁丝代替

A .仅有③不正确

B .仅有④不正确

C .仅有⑤不正确

D .全对

〖解析〗焰色反应是通过观察火焰颜色来检验离子存在的实验,实验时所用火焰和所用金属丝在灼烧时都不应该有很明显的颜色,否则将无法观察到被检验离子的真实焰色反应情况.观察钾的火焰颜色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目的是为了滤去钠的黄光. 〖答案〗D

7.碱金属元素是周期性表现得最鲜明和最规律的一族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质都能浮在水面上,都能保存在煤油中

B .单质在空气中燃烧时,都生成过氧化物

C .单质都不能在自然界中稳定存在

D .单质都是强还原剂,其阳离子都具有强氧化性

〖解析〗Rb 、Cs 密度比水大,Li 的密度比煤油小,A 不正确;Li 燃烧只能生成Li 2O ,B 不正确;碱金属单质是强还原剂,但其阳离子具有弱氧化性. 〖答案〗C

8.有A 、B 两个完全相同的装置,某学生分别在它们的侧管中装入1.06 g Na 2CO 3和0.84 g NaHCO 3,A 、B 中分别有10 mL 相同浓度的盐酸,将两个侧管中的物质同时倒入各自的试管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 装置的气球膨胀速率大

B .若最终两气球体积相同,则盐酸的浓度一定大于或等于2 mol/L

C .若最终两气球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一定小于或等于1 mol/L

D .最终两试管中Na +

、Cl -

的物质的量一定相同 〖解析〗n (Na 2CO 3)=

1.06 g

106 g/mol

=0.01 mol ,

n (NaHCO 3)=

0.84 g

84 g/mol

=0.01 mol ,

当两者恰好与盐酸反应时都生成0.01 mol CO 2,两者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 2CO 3+2HCl===2NaCl +H 2O +CO 2↑ NaHCO 3+HCl===NaCl +H 2O +CO 2↑

若最终两气球体积相同,则NaHCO 3与盐酸反应快,膨胀速率大,消耗盐酸0.01 mol ,而Na 2CO 3与盐酸反应速率小,消耗盐酸0.02 mol ,故盐酸浓度应大于或等于0.02 mol 0.01 L =2 mol/L ;若最终两气球体积不同,则

盐酸的浓度应小于2 mol/L. 〖答案〗B

9.下列有关碱金属铷(Rb)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灼烧氯化铷时,火焰呈无色

B .硝酸铷是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水

C .钠、钾、铷三种单质与水反应铷最缓慢

D .氢氧化铷是弱碱

〖解析〗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元素的性质,碱金属元素的火焰都呈特殊的颜色,A 项不正确;硝酸铷和硝酸钠性质相似,都是离子化合物,都易溶于水,B 项正确;Na 、K 、Rb 随核电荷数的递增,金属性逐渐增强,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氢氧化物碱性越来越强,故铷比Na 、K 更剧烈,氢氧化铷是强碱,C 、D 不正确. 〖答案〗B

10.向某二价金属M 的M(OH)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HCO 3溶液,生成了MCO 3沉淀,过滤,将沉淀置于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V L 气体,如果计算金属M 的相对原子质量,你认为还必须提供下列哪项数据 ( )

A .M(OH)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B .与MCO 3反应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C .MCO 3的质量

D .题给条件充足,不需要再补充数据

〖解析〗M =m

n

,根据标准状况下收集到V L 气体CO 2可知M(OH)2或MCO 3的物质的量,因此还需要一个质量数据,C 项符合要求. 〖答案〗C

11.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

正确的是 ( )

A .Na 2CO 3溶液(NaHCO 3),选用适量NaOH 溶液

B .NaHCO 3溶液(Na 2CO 3),通入过量的CO 2气体

C .Na 2O 2粉末(Na 2O),将混合物在氧气中加热

D .Na 2CO 3溶液(Na 2SO 4),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过滤

〖解析〗D 项不正确,因为Na 2CO 3溶液也能和Ba(OH)2溶液反应生成BaCO 3,即CO 2-

3+Ba 2+

===BaCO 3↓ 〖答案〗D

12.(2010·湖北重点中学模拟)Cs 是稳定的核电荷数最大的碱金属元素,下列关于铯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铯与冷水反应十分平缓并生成H 2

B .铯与硫酸反应,生成CsSO 4与H 2

C .铯的氧化物可直接与水反应生成CsOH

D .铯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s 2O

〖解析〗铯非常活泼与冷水剧烈反应产生H 2,A 不正确;铯与H 2SO 4反应,生成Cs 2SO 4与H 2,B 不正确;铯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较复杂,不是Cs 2O ,D 不正确. 〖答案〗C

13.2.1g CO 和H 2组成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 2充分反应后,立即通入足量的Na 2O 2固体中,固体质量增加 ( )

A 、2.1g

B 、3.6 g

C 、7.2 g

D 、不可确定 〖答案〗 A

14. 根据图示回答,经数小时后,U 形管A 、B 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

A 、A 处上升,

B 处下降 B 、A 、B 两处都下降

C 、A 处下降,B 处上升

D 、A 、B 两处都不变

〖解析〗小白鼠吸收2O ,呼出2CO ,呼出的2CO 被NaOH 溶液吸收,导致内压减小,故A 处下降、B 处上升。 〖答案〗C

15.某干燥粉末可能由Na 2O 、Na 2O 2、Na 2CO 3、NaHCO 3、NaCl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该粉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有气体X 逸出,X 通过足量的NaOH 溶液后体积缩小(同温、同压下测定)。若将原来混合粉末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也有气体放出,且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原混合粉末的质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粉末中一定有Na 2O 、Na 2O 2、NaHCO 3

B .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 2CO 3和NaCl

C .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 2O 和NaCl

D .无法肯定粉末里是否含有Na 2CO 3和NaCl

〖解析〗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可能有Na 2O 2、Na 2CO 3和NaHCO 3,气体X 通过足量的NaOH 溶液后体积缩小(而不是气体全部消失),说明X 由O 2和CO 2组成,原粉末中Na 2O 2、Na 2CO 3和NaHCO 3至少有一种一定存在。将原混合粉末加热,有气体放出,说明混合物中一定有NaHCO 3,但NaHCO 3受热分解会使混合物粉末质量减少,而实际剩余固体的质量都增加了,原因只能是发生了反应:222222Na O O Na O +=V

。综上分析,混合物中有Na 2O 、Na 2O 2、NaHCO 3,无法确定混合物中是否有Na 2CO 3和NaCl 。 〖答案〗A 、D

16.(1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用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NaOH固体做了以下实验:先称取13.3 g NaOH样品(杂质为Na2CO3),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浓度为4 mol/L的盐酸,再根据生成CO2的体积计算出Na2CO3的质量,从而进一步计算出样品中变质NaOH的质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20℃时,Na2CO3溶解度为21.7 g,NaOH溶解度为108.3 g.

若要将所称取的样品恰好溶解,最多需要蒸馏水______g,溶解样品所需的仪器是_ ________________.(3)实验测得加入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标准状况)关系如图所示:

则13.3 g该样品中未变质的NaOH的质量为________;NaOH

的变质程度为________(用质量分数表示);与NaOH反应消

耗的盐酸体积为________mL.

(4)根据“与NaOH反应消耗盐酸的体积”,并对照上述图象,

他们从实验中还发现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由此得出了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依据题目的叙述,可以确定该实验的目的是测定NaOH的变质程度.

(2)从20℃时Na2CO3溶解度和NaOH溶解度的数据可知,混合物中Na2CO3的含量越多需要的水越多,故假设13.3 g全部为Na2CO3时需水量为:13.3/m(H2O)=21.7/100,解得m(H2O)=61.3 g.溶解固体样品所需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量筒.

(3)从图示中得到二氧化碳的最大量可以计算出m(Na2CO3),进而求出NaOH的变质程度以及与NaOH反应消耗的盐酸体积.

(4)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浓度为4 mol/L的盐酸,在NaOH被盐酸中和后,继续滴加盐酸未立即产生气体,说明CO2-3与盐酸反应先生成HCO-3.

〖答案〗(1)测定NaOH的变质程度(2)61.3 烧杯、玻璃棒、量筒(3)8.00 g 39.8% 50.0 (4)NaOH 被盐酸中和后,继续滴加盐酸未立即产生气体CO2-3与盐酸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先生成HCO-3,继续滴加盐酸产生CO2

〖实验探究〗 Na2O2的性质探究实验

一、关于Na2O2与H2O、CO2反应的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1】探究式课堂教学由于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而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某班在学习“过氧化钠的性质”时,该班同学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

(1)提出问题

实验一的CO2能灭火,实验二的CO2为何能“点火”?

(2)假设与猜想

①Na2O2与CO2发生了反应,可能有Na2CO3生成;

②棉花燃烧,说明该反应放热,使温度达到了棉花的着火点;

③剧烈燃烧,反应中可能有生成。

(3)设计并进行实验,观察、解释和结论

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原因和结论

Ⅰ用小矿泉水瓶收集满CO2,再

向瓶中加入不同量浅黄色的

Na2O2;振荡后将燃着的木条

伸向瓶中

第①小组放入少量的

Na2O2

木条未复燃,固

体由浅黄色全部

变为白色

CO2过量(或Na2O2不足),瓶

中O2少CO2多,Na2O2全部发

生了反应

第②小组放入的Na2O2

稍多一些

木条复燃,部分

固体变为白色

Ⅱ两小组均用手触摸瓶的底部瓶底发热

Ⅲ两小组都各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并

塞上带导管的橡胶塞,将产生的气体通入

有CO32-存在,说明生成物中

有Na2CO3

(4)类比推理

Na2O2与H2O反应后应该有NaOH和O2生成。则向包有Na2O2的棉花上滴两滴水,棉花也应剧烈燃烧;向生成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应该变红色。

(5)实验与解释

①向小烧杯(底部垫砂)中包有Na2O2的脱脂棉上滴两滴水,发现有气泡产生,杯底发热,但棉花没

有燃烧,其原因可能是;

②向杯中的溶液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振荡后红色消失,其原因可能是。(6)联想与启示

保存Na2O2的注意事项为。

【解析】(2)Na2O2与CO2反应除生成Na2CO3外,还生成氧气。

(3)Ⅰ:木条复燃,说明O2多CO2少;部分淡黄色固体变为白色,说明Na2O2部分发生反应。Ⅱ:瓶底发热,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Ⅲ:白色固体可能是Na2CO3,与盐酸反应放出CO2,检验CO2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①棉花没有燃烧,说明反应生成的氧气少,原因可能是Na2O2部分变质或滴入的水太少;②红色消失是由于Na2O2有强氧化性。

(6)通过上述的实验探究Na2O2易与CO2、水反应,因此保存Na2O2应注意以下两点:①要用塑料袋(或塑料桶)密封存放在干燥的阴暗处;②远离可燃物。

【答案】(2)氧气(或O2)

(3)Ⅰ:Na2O2过量(或CO2不足),瓶中CO2少O2多,Na2O2部分发生反应Ⅱ: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Ⅲ: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①Na2O2部分变质或滴入的水太少②生成的NaOH使酚酞变红色,但Na2O2有强氧化性将酚酞氧化

而褪色

(6)要用塑料袋(或塑料桶)密封存放在干燥的阴暗处,远离可燃物

二、Na2O2氧化性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2 】(1)写出CO2和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某学生判断SO2和Na2O2反应能生成硫酸钠,你认为他的判断合理吗?。简要说明理由:。

(3)该同学无法断定SO2和Na2O2反应中是否有氧气生成,拟使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装置中B的作用是,

D的作用是。

(4)为确认SO2和Na2O2的反应产物,该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你认为应进行的操作按顺序排列是(填序号)。

A.用带火星的细木条靠近干燥管口a,观察细木条是否着火燃烧

B.将C装置中反应后的固体物质溶于适量水配成溶液

C.在配成的溶液中加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D.在配成的溶液中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有气泡或沉淀生成

【解析】由于Na2O2有强氧化性,+4价的S有还原性,所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a2SO4。由于H2O和Na2O2反应生成O2,所以增加B和D两套装置。(4)中A是检验是否有O2生成,进行溶解后先加入盐酸(不能加入硝酸,因为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排除SO32-的干扰,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SO42-的存在。

【答案】(1)2CO2+2Na2O2= 2Na2CO3+O2

(2)合理由于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能将+4价的硫氧化为+6价的硫而生成硫酸钠

(3)B装置用于干燥SO2气体,防止水蒸气进入C装置与Na2O2反应 D装置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C装置与Na2O2反应生成氧气,同时吸收过量SO2气体,便于氧气的检验和防止污染空气

(4)A B D

〖实验探究〗候氏制碱法的实验原理

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以NaCl、NH3、CO2等为原料先制得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CO2+H2O=NH4HCO3; NH4HCO3+NaCl=NaHCO3↓+NH4Cl; 2NaHCO3 =Na2CO3+CO2↑+H2O。

Ⅰ原理分析

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

a.碳酸氢钠难溶于水

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

Ⅱ.实验探究

(1)一位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a.乙装置中的试剂是;

b.丁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

c.实验结束后,分离出NaHCO3晶体的操作是(填分离操作的名称)。

(2)另一位同学用图中戊装置(其他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

a.实验时,须先从管通入气体,再从管中通入气体。

b.有同学建议在戊装置的b导管下端连接己装置,理由是。

(3)请再写出一种实验室制取少量碳酸氢钠的方法:。

【解析】(2)①甲装置是CO2的发生装置,由于盐酸易挥发,故生成的CO2气体中会含有HCl气体,乙装置的作用是除去CO2中的HCl气体,所以乙装置中的试剂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丙是制备碳酸氢钠的发生装置,丁是吸收多余的NH3,防止其污染环境。从溶液中分离出NaHCO3晶体的方法是过滤。

②实验时必须先制取含氨的饱和NaCl溶液,然后使之与CO2反应。因为NH3极易溶于水,CO2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故先从a导管通入NH3,后从b导管通入CO2。己装置中有多孔球泡,增大CO2气体与溶液接触面积,提高了CO2在溶液中的吸收率。

(3)此题是开放性试题,制备少量碳酸氢钠方法:①用碳酸氢铵与适量的饱和食盐水反应;②往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CO2;③往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等。

【答案】Ⅰ.c

Ⅱ.(1)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未反应的NH3过滤

(2)a NH3 b CO2增大CO2气体与溶液接触的面积,提高CO2在溶液中的吸收率

(3)往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或往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等)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三课时 铝及其化合物

复习目标:

1、掌握镁铝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掌握铝及其化合物的探究性实验 基础知识: 一、镁的知识主线

上图的1~13中的有关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 2Mg+O 2=2MgO

② 3Mg+N 2 ===

Mg 3N 2

③ Mg+Cl 2 ==== MgCl 2、Mg+2HCl=MgCl 2+H 2↑ ④ MgCl 2 ==== Mg+Cl 2↑ ⑤ MgO+H 2O === Mg(OH)2

⑥ Mg(OH)2 === MgO+H 2O ⑦ Mg(OH)2+2HCl=MgCl 2+2H 2O ⑧ MgCl 2+2NaOH=Mg(OH)2↓+2NaCl

⑨ MgCO 3===MgO+CO 2↑

⑩ MgCO 3+H 2O===Mg(OH)2+CO 2↑

? Mg 3N 2+6H 2O=3Mg(OH)2+2NH 3↑ ? Mg(OH)2+H 2SO 4=MgSO 4+2H 2O ? MgSO 4+2NaOH=Mg(OH)2↓+Na 2SO 4

二、铝的知识主线

上图1~

12的有关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 4Al + 3O 2 =2Al 2O 3

② 2Al 2O 3 ==== 4Al +3O 2↑

③ 2Al + 6HCl = 2AlCl 3 +3H 2↑

点燃

点燃

熔融 电解 △ △

△ 熔融

电解

④2Al + 2NaOH + 6H2O= 2Na[Al(OH)4] +3H2↑

⑤2Al(OH)3 ====Al2O3 + 3H2O

加热

⑥Al2O3 +6HCl =2AlCl3 + 3H2O

⑦AlCl3 +3NH3·H2O + Al(OH)3↓ +3NH4Cl

⑧Al(OH)3 +3HCl = AlCl3 + 3H2O

⑨Na[Al(OH)] + CO2 = Al(OH)3↓ + NaHCO3

⑩Al(OH)3 +NaOH = NA[Al(OH)4]

?2KAl(SO4)2 + 6NH3·H2O = 2Al(OH)3↓ + K2SO4 +3(NH4)2SO4

三、“铝三角”及其应用

1.“铝三角”是指Al3+、Al(OH)3、 AlO2-相互转化的三角关系。根据“铝三角”完成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1)Al3+→Al(OH)3

Al3++3NH3·H2O=Al(OH)3↓+3 NH4+

Al3++3 AlO2- +6H2O= 4Al(OH)3↓

Al3++3OH- =Al(OH)3↓

(2)Al(OH)3→ Al3+

Al(OH)3+3H+=Al3++3H2O

(3)Al3+→AlO2-

Al3++4OH-= AlO2-+2H2O

AlO2-→ Al3+

AlO2- +4H+ = Al3++2H2O

(5) AlO2-→Al(OH)3

①NaAlO2溶液中通少量CO2:

2 AlO2- +CO2+3H2O = 2Al(OH)3↓+CO32-

NaAlO2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AlO2- +CO2+2H2O = Al(OH)3↓+HCO3-

②3 AlO2- +Al3++6H2O =4Al(OH)3↓

③AlO2- +H++H2O=Al(OH)3↓

(6)Al(OH)3→AlO2-

Al(OH)3+OH-= AlO2-+2H2O

2.应用

(1)制取Al(OH)3

(2)离子共存问题

Al3+与HS-、S2-、AlO2-、CO32-、HCO3-因水解相互促进而不能大量共存;

AlO2-与NH4+、Al3+、Fe3+等也不能大量共存。【例1、2】

四、Al(OH)3的制备与试剂的选择

(1)氢氧化铝易溶于强碱而不溶于氨水,因此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铝时一般不用氢氧化钠等强碱代替氨水,以免强碱过量时氢氧化铝溶解,或强碱不足时铝离子未完全沉淀。

(2)洗涤氢氧化铝沉淀,其目的是洗去氢氧化铝表面附着的硫酸铵等杂质。

(3)洗涤的方法是:向盛有氢氧化铝沉淀的过滤器中倒入适量蒸馏水至刚好浸没沉淀,等水自然流出后,再重复操作2~3次。【例3】

例题精讲:

【例1】(2010上海卷)甲、乙两烧杯中分别装有相同体积、相同pH的氨水和NaOH溶液,各加入10mL 0.1 mol·L-1 AlCl3溶液,两烧杯中都有沉淀生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中沉淀一定比乙中的多 B.甲中沉淀可能比乙中的多

C.甲中沉淀一定比乙中的少 D.甲中和乙中的沉淀可能一样多

〖答案〗BD

〖解析〗此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根据氢氧化铝的性质,其能溶于氢氧化钠但不溶于氨水,故此加入时,两烧杯中生成的都是氢氧化铝沉淀;相同体积相同pH的两溶液中的溶质氨水大于氢氧化钠,当两者均不足量时,生成的沉淀氨水多;氨水过量,氢氧化钠不足量时,生成的沉淀氨水多;氨水过量,氢氧化钠恰好时,生成的沉淀一样多;氨水和氢氧化钠都过量时,生成的沉淀氨水多;可知BD正确。

解法点拨:此题解答时,选用的是讨论法,其多用在计算条件不足,据此求解时需要在分析推理的基础上通过某些假设条件,加以讨论才能正确解答;故此在应用讨论法解题时,关键是先要分析条件与求解问题之间的联系,形成正确的解题方法。

【例2】把由NaOH、AlCl3、MgCl2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水中,有0.58 g白色难溶物析出,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0.5 mol/L的盐酸,加入盐酸的体积

和生成沉淀的质量如下图所示:

(1)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是;AlCl3的质量

是;MgCl2的质量为。

(2)C点表示盐酸加入的体积为。

〖解析〗分析图象中A、B、C、D点的意义:D→A表示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复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本专题的教学分为3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复习通过复习掌握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网无机推断,习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第三课时训练增强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提高解题能力。络联系,第一课时《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与教学思路.教材分析1本节重点复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资料在考情分析基础上,给出知识 网络图,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知识压缩的网络化,熟练掌握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重点内容的回忆,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归纳得出结论。通过练习,注重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同时,也为后面复习无机推断做了知识上 的铺垫,更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2.学情分析 本课题知识内容不十分难,较易掌握,但拓展的无机推断是学生感觉困难的一个课题。所以就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平台,让学生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课题的引入、复习、结论、练习巩固都鼓励学生参与,可轻松复习并应用知识。 3.考情分析 本课时复习内容是高考的必考内容,经常出现在推断题中。 二、命题新动向:①将推断、计算、实验各题型融于一体,再糅合典型非金属 元素; ②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图象问题、数形结合问题是高考命题的新主题。 三、教学目标 常考知识点: 1.非金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关系; 2. 典型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与其性质的关系; 3. 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O、S、N、P、C、Si)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4.培养学生科学的复习方法。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图表法、分组讨论、实验探究。 五、教学工具多媒体: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设计)见下表(

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案.pdf

第一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 【考纲解读】 1、掌握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钠的用途和在实验室中的保存方法。 2、掌握重要的钠的化合物的性质及有关计算。 【知识梳理】 一、化学发展史 被称为近代化学发展史的里程碑四大史实是: 1、1661年,英国科学家提出的概念。 2、1771年,法国化学家建立学说。 3、1803年,英国科学家提出了学说。 4、1869年,俄国化学家发现。 二、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1、基本方法:包括、、、等,另外还有模型法和假说法。 2、基本程序:物质的外观、物质的性质、以及 是研究过程的重要环节。 三、钠 1.钠的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硬度密度熔点 2.化学性质: (1)跟氧气反应: Na+O2──(切面很快变___ ,Na2O加热时不稳定易转化成___ ) Na+O2──(_____火焰,大量烟,生成_____色固体)以上反应说明Na2O2比Na2O 稳定。 点燃 (2)在氯气中燃烧:2Na+Cl2 ==== 2NaCl(白烟) (3)钠与硫混合研磨即生成Na2S Na+S--- (4)钠与水反应,可见到下列现象:浮、熔、游、响、红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离子方程式:。 (5)钠与酸反应: Na + H+ --- 实质是钠与氢离子直接反应,比与水的反应更激烈,极易爆炸,要特别小心。 (6)钠与醇的反应 试描述钠与乙醇反应的现象:_ 化学方程式 (7)与盐溶液的反应 先考虑Na与水反应生成NaOH,再考虑NaOH 是否与盐溶液反应。如将钠投入FeCl3溶液中有气体放出和沉淀生成。 写出钠和氯化铵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 3.钠的存放、取用和制法

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总结与练习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要求: 1了解地壳中金属元素含量、金属的存在状态、金属的化学共性。 2了解Na的保存、Na常温下在空气中的变化,掌握加热条件下Na与O2的反应,Na与水的反应。 3了解Fe与Al分别与O2的反应,Al2O3的保护作用,掌握Al与NaOH溶液的反应。 4了解金属氧化物的物理性质,并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金属氧化物溶于水的规律、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Al(OH)3的两性。 5掌握Na2CO3、NaHCO3的性质,了解Na2CO3、NaHCO3、KAl(SO4)2的用途。 6掌握铁盐、亚铁盐的检验方法,Fe2+、Fe3+的性质和相互转化 7了解常见合金的性能及用途 过程与方法要求: 1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实验,提高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培养实验意识、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以金属知识的学习为线索,通过阅读、查阅资料、讨论和概括等,培养获取知识及信息加工的能力。通过比较归纳等,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一般方法。 3学会用焰色反应判断某些金属元素的存在 4学会选择金属材料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初步认识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重要意义。 2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的学习,提高我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积极提出问题,培养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等 第一讲《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一课时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7.73%,第二位Fe:4.75%。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存在。原因:金属元素外层电子数较少,易失去电子,因而性质活泼。 【思考与交流】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 根据初中所学内容填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举例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金属与氧气反应4Al+3O2==2Al2O3 金属与盐置换反应Fe+CuSO4==Cu+FeSO4 金属与酸反应Fe+H2SO4==FeSO4+Cu 【探求新知】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金属钠的物理性质与存放方法。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案复习课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1、复习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的性质; 2、通过复习金属金金属氧化物的性质引入铝及含铝化合物的性质。

二、知识讲解 考点1: 铝单质 ⒈物理性质 银白色轻金属。有延性和展性。商品常制成棒状、片状、箔状、粉状、带状和丝状。相对密度2.70。熔点660℃。沸点2327℃。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仅次于金和铜。 ⒉化学性质 在潮湿空气中能形成一层防止金属腐蚀的氧化膜。铝粉和铝箔在空气中加热能猛烈燃烧,并发出眩目的白色火焰。易溶于稀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溶液,不溶于水。 ⑴与酸反应 2Al+6HCl===2AlCl3+3H2↑ 2Al+6H+=2Al3++3H2↑ 2Al+3H2SO4===Al2(SO4)3+3H2↑ 2Al+6H+=2Al3++3H2↑ 2Al+6H2SO4(浓)===Al2(SO4)3+3SO2+6H2O (Al,Fe在冷,浓的H2SO4,HNO3中钝化) Al+4HNO3(稀)===Al(NO3)3+NO↑+2H2O Al+4H++NO3–=Al3++NO↑+2H2O ⑵与碱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Al+2OH–+2H2O=2AlO2–+3H2↑ ⑶与盐反应 2Al+3Cu2+===3Cu+2Al3+ ⑷与某些氧化物反应 4Al+3MnO22Al2O3+3Mn 2Al+Cr2O3Al2O3+2Cr 2Al+Fe2O3Al2O3+2Fe 2Al+3FeO Al2O3+3Fe 铝热反应常用于焊接铁轨和冶炼金属 ⑸与非金属反应 2Al+3Cl22AlCl3 4Al+3O2===2Al2O3 (常温生成致密氧化膜而钝化,在氧气中燃烧)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钠及其化合物

钠及其化合物 一、选择题 1.(2016·9月台州市选考教学质量评估,4)在反应2Na+2H2O===2NaOH+H2↑中,还原剂是( ) A.Na B.H2O C.NaOH D.H2 解析反应中Na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电子是还原剂,故选A。 答案 A 2.(2016·浙江余姚中学高一期中)下列关于Na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钠投入FeSO4溶液中,可以得到单质铁 B.足量Cl2、S分别和二份等质量的Na反应,前者得到电子多 C.Na2O与Na2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 D.在2Na2O2+2H2O===4NaOH+O2↑反应中,每生成1 mol O2,消耗2 mol氧化剂 解析A.该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2Na+2H2O===2NaOH+H2↑、2NaOH+FeSO4===Fe(OH)2↓+Na2SO4,所以得不到铁,故A错误;B.Na的质量相等,反应中只有钠失电子,所以转移电子相等,故B错误;C.Na2O与Na2O2中阴、阳离子分别是氧离子和钠离子、过氧根离子和钠离子,所以其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故C正确;D.该反应中O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和-2价,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每生成1 mol O2,消耗1 mol氧化剂,故D错误。 答案 C 3.(2015·浙江余杭联考,15)将一小块钠投入下列溶液时,既能产生气体又会出现白色沉淀的是( ) A.稀H2SO4B.氢氧化钠饱和溶液 C.硫酸铜溶液 D.氯化铁溶液 解析因钠能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物为氢氧化钠和氢气,有气体产生,饱和溶液中水的减少会导致晶体的析出,所以变浑浊,故B正确。 答案 B 4.(2016·台州市高一上期末)已知钡的活性处于钾和钠之间,下列反应可以实现的是( )

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1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教案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教学重点 1.从钠原子结构特征认识钠的化学性质;2Na O 和22Na O 的对比,23Na CO 与3NaHCO 比较;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及物理性质比较 2.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及钠的化学性质;23Na CO 与3NaHCO 的鉴别,23Na CO 和3NaHCO 之间的除杂问题 2.难点聚焦 一.钠的性质 (1)钠的物理性质及钠跟水的反应 新切开的钠的断面是光亮的银白色,易跟氧起反应,但产物较复杂,如氧化钠(Na 2O)、过氧化钠(Na 2O 2)等. 金属钠跟水反应生成氢气的实验,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倒放入烧杯中,这样的操作对学生来讲,不熟练可能会使一部分空气进入试管.所以在正式做收集气体的实验之前,教师可安排学生练习几次放入试管的操作.如果操作还是有困难,可用一个与试管口大小合适的橡皮塞堵住试管口,放入水中后再拔去橡皮塞.本实验也可以用水槽代替烧杯,这样口径比较大,操作方便. 注意在实验时不能取用较大的钠块.这是因为钠的性质很活泼,它跟水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甚至能使周围的水沸腾,因此钠同时也跟水蒸气反应.如果在水面上游动的钠被容器壁上的油污粘住,不能游动,放出的热不易扩散,会使氢气着火燃烧,甚至还会发生小爆炸,使生成的氢氧化钠飞溅出来. (2)钠与氧气的反应 在做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时,为了保证倾斜的空气能够流通,玻璃管不能太细,而且装入玻璃管中的钠粒不能太大.待玻璃管中的钠受热溶化并开始燃烧时,稍稍倾斜玻璃管即可看到燃烧后由白色变为黄色的过程.实验时如果没有太粗的玻璃管,也可用去底的试管代替.注意本实验中所用的钠块,应去掉其表面的氧化物,否则燃烧时会使试管壁显黑色,影响对实验现象的观察. 2.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碳酸氢钠粉末在试管中应铺平些,这样受热比较均匀,分解也比较完全,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后,应将盛石灰水的试管移去,因为若通入过多的二氧化碳,会使生成的碳酸钙变成碳酸氢钙而溶解于水中,使浑浊现象消失. 当实验结束时,一定要先移去装有石灰水的烧杯,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 本实验也可采用下述方法进行: 取相同式样的100 mL 细口瓶两只,各注入25 mL 1.0 moL ·L -1 HCl 溶液.再取两只气球,一只装入 1.0 g 无水碳酸钠,另一只装入1.0 g 碳酸氢钠,分别套在两只细口瓶的口上. 实验时,掀起两只气球,使里面的固体全部落到细口瓶里的盐酸中,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碳酸氢钠的反应剧烈得多,碳酸氢钠放出的气体也比碳酸钠多. 4.焰色反应 这个实验是以不同的碱金属盐类呈现各自的特征焰色为基础的,为了能够便于观察,最好用无色火焰,所以用煤气灯较好,因煤气灯的火焰本身颜色较微弱,干扰较小.一般酒精灯火焰呈杂色,可向学生作适当说明,每做一次实验,都要把铂丝重新用稀盐酸和蒸馏水反复洗净,再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才可继续做实验.做焰色反应实验时,要把蘸有金属化合物溶液的铂丝放在灯焰外焰上灼烧,使形成的火焰较长,焰色反应现象比较明显. 焰色反应实验也可采用下述方法进行: 在铁丝(或玻璃棒)一端捆少量棉花,蘸些酒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向燃着的棉花上滴钠盐或钾盐的溶液. 如无铂丝,可用无锈洁净的铁丝代替,也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做焰色反应实验时,溶液的浓度大一些为好,浓度太小呈现的焰色很快消去,不易观察,做实验时,

高三一轮复习 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钠及其化合物 (一)钠单质 1、物理性质: 金属钠银白色,硬度:软,密度比水小,熔沸点低,导电性、导热性良好 ?钠露置与空气中的过程变化: ?化学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因为钠易与水或者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钠不与煤油反应,且钠的密度大于煤油的密度,所以保存在煤油中。 2、化学性质 ①与氧气反应 4Na+O2=2Na2O(常温)2Na+O2Na2O2(过氧化钠) 2Na2O+O22Na2O2 ②与非金属反应 2Na+Cl22NaCl2Na+S=Na2S ③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浮、熔、游、响、红。 ?钠燃烧引起火灾,一般用砂土盖灭。 ④钠与酸的反应

2HCl+2Na=2NaCl+H2↑ ⑤将钠与盐的反应 a.若将钠放入CuSO4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2Na+2H2O=2NaOH+H2↑ CuSO4+2NaOH=Cu(OH)2↓+Na2SO4 b.钠可与某些熔盐作用,置换出相应金属。 如:4Na+TiCl4(熔)=4NaCl+Ti (二)钠的化合物 1、Na2O和Na2O2

?Na2O2与CO2、H2O反应的各种关系 ?Na2O2的强氧化性 Na2O2可与SO2、H2S、FeCl2等还原性物质反应。 (3)Na2CO3和NaHCO3

O3 与碱反应 NaOH 不反应NaHCO3+NaOH=H2O+Na2CO3 Ca(OH)2Na2CO3+Ca(OH)2= CaCO3↓+2NaOH 此法可用于土法制烧 碱或除掉烧碱中的 Na2CO3 少量石灰水: 2NaHCO3+Ca(OH)2=CaCO3↓ +Na2CO3+2H2O 过量石灰水: NaHCO3+Ca(OH)2=CaCO3↓ +NaOH+H2O 与盐反应 CaCl2Ca2++CO32-==CaCO3↓不反应 NaHSO4CO32-+2H+=CO2↑+H2O HCO3-+H+=H2O+CO2↑ 热稳定性很稳定受热不分解不很稳定,受热易分解。 2NaHCO3Na2CO3+H2O+CO2↑ 二者之间相互 转化 ?常见离子的焰色反应和焰色反应的实验操作 Na+(黄色)K+(紫色,需透过钴玻璃)Cu2+(绿色)Ba2+(黄绿色) 操作:洗—烧—蘸—烧—洗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第四节氮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考纲要求 1.了解氮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氮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命题热点 1.以不同价态的氮考查氧化还原反应. 2.以NO、NO2的制备考查HNO3的性质。 3.以氨和铵盐的相互转化考查NH3、NH 4+的检验及NH3的实验室制法等。 全局性掌控 本节重要知识有N2、NO、NO2、NH3、HNO3、铵盐的性质及用途,NH3的制法,NH的检验等,主要考查硝酸的强氧化性,如离子共存,氨气的性质、实验室制法及相关探究性实验,硝酸与金属反应的相关计算,大气污染等.硝酸的强氧化性一直是高考的热点,硝酸与金属的反应也经常出现,预测2013年的高考中氮及其化合物知识仍会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综合考查. 氮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判断正误,启迪思维 1.向氢氧化亚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Fe(OH)2+2H+==Fe2++2H2O(2010·四川卷T9-B项) 2.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2010·山东卷T13-C项) 3.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Fe2+、NO 、SO42+、Na+(2010·江苏卷T6-A项) 4.NO可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2010·上海卷T4-D项) 5.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2010·全国卷ⅠT7-D项) 氮族元素概述 氮族元素包括五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族。 一、氮的单质及其氧化物 (一)氮气 氮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和两种形态存在,游离态的氮均以形式存在,N2占空气体积的左右。

1.物理性质:。 2.分子结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由于氮气分子中的N≡N键很牢固,断裂需很多能量,所以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3.氮的固定 (1)氮的固定的定义 (2)氮的固定种类 氮的固定分和两种。自然固氮又有和两种。 雷电固氮的化学方程式为(汽车引擎中也有此反应发生,因此汽车尾气中含有氮的氧化物会污染大气)。 目前工业上人工固氮的方法主要是合成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N2加热时可以和镁反应: (二)氮的氧化物 1.氮的氧化物有多种:,其中和分别为和的酸酐,而中学化学重点研究的是NO和NO2两种氧化物。 2.NO和NO2的性质 二、氨 1.物理性质 氨气是无色有气味的气体,易液化(液态氨称为液氨,常用做制冷剂)。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700体积的NH3,其水溶液称为氨水。 2.分子结构 电子式为结构式分子空间构型 3.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水溶液显 性,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2)液氨和氨水的区别 NH3+H2O NH3·H2O NH4++OH-,氨水呈碱性。 液氨氨水物质成分

2020-2021北京备战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综合

2020-2021北京备战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综合 一、钠及其化合物 1.A、B、C、X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A、B、C含有相同元素甲,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如下转化(水参与的反应,水未标出)。 (1)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A、X、B、C为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NaOH CO2 Na2CO3 NaHCO3 b.Na O2 Na2O Na2O2 c.NH3 O2 NO NO2 d.Fe Cl2 FeCl2 FeCl3 (2)X为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C为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若B中混有少量C杂质,除杂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C为红棕色气体,则A是_______或________(填化学式),若A的水溶液显碱性,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和C可相互转化,写出 C→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C为淡黄色固体,则B为___________,写出C在潜水艇中作为供氧剂牵涉的两个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5)除(1)涉及的转化外,再写出一组符合转换关系的A、X、B、C ____ (填化学式)。 【答案】abc NaHCO3 2NaHCO3ΔNa2CO3+H2O+CO2↑ NH3 N2 4NH3+O24NO+4H2O 3NO2+H2O=2HNO3+NO Na2O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S(H2S)、O2、SO2、SO3 【解析】 【分析】 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符合上述转化关系; 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条件下,氧化钠与氧气反应能生成过氧化钠,符合上述转化关系; 氨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氧气加热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或氮气在放电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符合上述转化关系;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或硫化氢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二氧化硫在催化剂作用下,二氧化硫与氧气共热反应生成三氧化硫。 【详解】 (1)a.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符合上述转化关系,故正确; b.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条件下,氧化钠与氧气反应能生成过氧化钠,符合上述转化关系,故正确; c.氨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氧气加热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

金属钠及其化合物教案电子教案

金属钠及其化合物教 案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二、复习预习 1.通过回忆初中学过的镁、铝、铁、铜的部分性质,来认识钠是一种活泼金属 2.写出一些与钠元素相关的反应方程式 3.金属的性质与存在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三、知识讲解 考点/易错点1金属钠 1、钠原子结构: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呈现很强的金属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做还原剂。 2、钠的物理性质:钠是银白色金属,密度小(0.97g/cm3),熔点低(97℃),硬度小,质软,可用刀切割。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3、钠的化学性质:从原子结构可知钠是活泼的金属单质。 (1)钠与非金属反应:2Na+S=Na2S 4Na+O2=2Na2O(钠先熔化成小球,再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2)钠与水(冷水)反应 2Na+2H2O=2NaOH+H2↑ 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实验原理 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 熔成小球,钠的熔点低,反应放热 在水面上迅速游动,逐渐变小,最后消失,反应产生的气体推动小球运动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与水反应发出哧哧的声音钠与水反应剧烈,反应放热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有碱性物质生成 (3)钠与酸反应: 2Na+2HCl=2NaCl+H2↑ (4)钠与碱反应:实质是钠与水的反应 (5)钠与盐反应:Na与盐溶液一般不发生置换反应,但与熔融的盐可发生置换反应。(如4Na+TiCl4(熔 融)Ti+4NaCl) Na放入盐溶液时,先与水反应,它包括两种情况:(1)如果盐溶液的溶质不与NaOH反应:如氯化钠溶液;(2)如果盐溶液中的溶质与NaOH反应:生成的碱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例如:将Na放入CuSO4溶液中,反应剧烈,有气体和沉淀生成。 2Na+H2O=2NaOH+H2↑ 2NaOH+CuSO4=Cu(OH)2↓+Na2SO4 因Na与水反应时有热量放出,生成的Cu(OH)2是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所以此反应中有时会有黑色沉淀CuO生成。(Cu(OH)2CuO+H2O) 通电 4、工业制钠:电解熔融的NaCl,2NaCl(熔融) 2Na + Cl2↑。 5、钠的用途:在熔融的条件下钠可以制取一些金属,如钛、锆、铌、钽等;钠钾合金是快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钠蒸气可作高压钠灯,发出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 6、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教案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这一节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第三章进入元素化学的学习,开始具体介绍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这一章介绍金属及其化合物,下一章介绍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从构成常见的物质的元素知识开始,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工作和生活中经常接触和了解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既可以为前面学习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材料,又能为后续介绍物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2、知识体系 本节知识是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在自然界中金属元素基本上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只有既了解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又了解它们的化合物的性质才是比较全面地了解金属。金属化合物的性质是建立在金属单质的基础之上,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失去部分电子转变成金属阳离子,生成金属化合物,所以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但金属阳离子的性质与金属单质的性质就完全不同了,这是原子核外电子的量变引起质变的有力证据。大多数金属阳离子核外电子已达到稳定结构,所以金属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变主要是发生复分解反应,一般不涉及到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只有少数有变价的元素(如Fe)的阳离子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主要内容及特点 本节着重介绍了钠的重要化合物(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铝的重要化合物(氧化铝、氢氧化铝)、铁的重要化合物(氧化物、氢氧化物、亚铁盐、铁盐),铜的化合物是以“资料卡片”的形式出现的。 根据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性质,本节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图画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较多,如Na2CO3、NaHCO3的性质,Fe3+的检验等采用了科学探究的形式。 二、新课程标准 1、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 2、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培养学 生的实验意识、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3、通过比较、归纳等,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4、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 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学过一些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在平时的生活接触中也已有较多了解,现在进一步学习有关金属化合物的新知识容易接受。通过第二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的理论基础知识。但由于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元素化合物,对氧化还原知识尚不能熟练运用,对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并不熟悉,加上实验能力有限,导致他们可能对Fe2+与Fe3+的相互转化的探究实验会遇到困难,所以需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实验。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掌握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高中化学专题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教案

专题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要点】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高考中的重点内容.在高考题中主要以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设计的实验、推断、计算的形式出现.在解这类题目时,除了掌握必要的有关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关系的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推理、实验和分析能力。涉及到的考点有: 1.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2.钠为代表的碱金属化合物性质及应用 3.镁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4.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5.金属活动性关系与氧化还原知识和离子反应知识的联系应用 6.常见的金属的性质与电解质溶液.电解理论的综合应用 7.以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背景的综合计算 8.以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背景的实验试题 【考纲要求】 1.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 ⑴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⑵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⑶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了解海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景及化学在其中可以发挥的作用。了解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反应原理及有关化学反应 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⑴能依据所提供的资料或信息,获取并归纳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⑵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具备研究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基本思路。 ⑶尝试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等原理研究元素化合物性质 【教法指引】 1.利用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来解决涉及金属知识的习题,

深入理解金属单质(或原子)的还原性,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注意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掌握金属知识主线 2.理解联系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利用电解质溶液相关知识解决金属离子的有关知识,包括相关的计算、分析、归纳是高考的基础考查点。 3.金属与酸的相关计算,以及涉及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混合计算是高考经常考试的重点,尤其是联系新科技、新发现和社会相关的知识,注意解题方法的总结归纳。 【知识网络】 一、金属元素的通性 1、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⑴结构特点: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____,原子的半径(与同周期元素相比)___。 ⑵位置:金属元素集中于元素周期表的______方,分布于______族和所有的_____族中,_____族是完全由金属元素构成的族。 2、金属性强弱的判断规律: ⑴跟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的剧烈程度;⑵金属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的强弱; ⑶置换反应;⑷原电池的正、负极;⑸电解时金属阳离子的放电顺序(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 3、金属单质的性质: ⑴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 ①金属在化学反应中都较容易失去电子被氧化:M-ne—=M n+。可以根据 ___________判断金属单质还原性的强弱。 ②金属单质跟酸反应的规律: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与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硫酸等)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与

金属钠及其化合物教案

金属钠及其化合物教案

金属钠及其化合物 适用学科高中化学适用年级高中一年级 适用区域全国通用课时时长(分钟)60分钟 知识点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钠的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金属钠的性质,用途;2、钠氧化物的性质与用途;3、钠的氢氧 化物的性质以及用途;4、钠盐(碳酸钠、碳酸氢钠为例)的性质与用途。 能力过程与方法:类比碱金属元素的学习,学习有关钠,钠氧化物,氢氧化物,以 及钠盐的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比较,总结知识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钠的过氧化物的性质,钠盐的性质、用途 教学难点有关钠氧化物,钠盐的相关计算 2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3

二、复习预习 1.通过回忆初中学过的镁、铝、铁、铜的部分性质,来认识钠是一种活泼金属 2.写出一些与钠元素相关的反应方程式 3.金属的性质与存在 4

三、知识讲解 考点/易错点1金属钠 1、钠原子结构: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呈现很强的金属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做还原剂。 2、钠的物理性质:钠是银白色金属,密度小(0.97g/cm3),熔点低(97℃),硬度小,质软,可用刀切割。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3、钠的化学性质:从原子结构可知钠是活泼的金属单质。 (1)钠与非金属反应:2Na+S=Na2S4Na+O2=2Na2O(钠先熔化成小球,再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2)钠与水(冷水)反应2Na+2H2O=2NaOH+H2↑ 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实验原理 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 熔成小球,钠的熔点低,反应放热 5

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①第三章单元教学设计 ---《金属及其化合物》 班级:09级化学四班 姓名:连莉莉 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章教材的地位 金属及其化学性质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内容。全章以及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中的地位: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后。在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2、本章教材的结构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基础。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初步理解了从实验学化学的思想,巩固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学习了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具有实验探究基本技能,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为本章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和心理基础。但学生对实验现象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一些铁的知识,在教学中应多加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衔接。 2、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高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尤其对化学实验充满期待和向往,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三维目标能否达成的关键。 三、课程目标

1、了解钠、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初步认识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与人们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重要意义。 3、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4、以金属知识的学习为线索,通过阅读、查阅资料、讨论和概括等,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及信息加工的能力。通过比较、归纳等,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5、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6、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等。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以活泼金属钠,较活泼金属铝、铁,不活泼金属铜为代表,了解金属的主要性质,并学会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础实验操作方法。 ②以MgO 、Fe 2O 3、CuO 为代表,了解金属氧化物的主要理化性质和主要用途。巩固药品取用等基础实验操作。 ③以铁的氢氧化物和Al(OH)3为代表,了解金属氢氧化物的制法、性质和用途。 ④以Al 2O 3、Al(OH)3为代表,了解两性物质的特点。以KAl(SO 4)2 为代表,使学生掌握复盐的组成特点。 ⑤掌握试管实验等基础实验操作及焰色反应操作。 ⑥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特点,使学生掌握酸式盐的组成特点。

硅及其化合物教案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硅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知道二氧化硅的性质; 3.了解硅酸的性质及制法,了解硅酸钠的性质; 4.知道硅、二氧化硅的在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帮助学生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来认识物质的共性和个性,促进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归纳比较能力的发展。 2.通过硅及其化合物等内容体现从物质的结构猜测物质的性质,推出物质的用途的思维过程,建构“结构——性质——用途”学习的共同模式,。 3.本节多数内容属于了解层次,部分段落阅读自学,提高的阅读能力、收集资料能力、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用硅给现代人类文明进程所带来的重大影响(从传统材料到信息材料),为学生构架一座从书本知识到现代科技知识和生活实际的桥梁。开阔学生眼界,提高科技文化素养,理解更多的现代相关科学理论与技术; 2.促进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科学社会观,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关心环境,资源再生及研究、探索、发现新材料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二氧化硅的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硅晶体结构 【教学过程】 [导课]问题: [问题]:请简要阅读课文后回答课文标题中“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主角”两个字在这里的涵义是什么?(学生回答:硅含量仅次于氧,硅的氧化物和硅酸盐构成地壳的主要部分) [板书]第四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板书]§4-1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讲述]硅的氧化物及硅酸盐构成了地壳中的大部分岩石、沙子和土壤,约占地壳质量90%以上。各种各样的硅酸盐和水、空气和阳光构成了人类及生物生存的根基。自古至今,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硅一直扮演着主角的角色。 [问题]碳和硅元素结构上又和碳有什么不同?推测硅单质的性质有哪些? [学生阅读]P74中间自然段。 [回答]硅位于元素周期表ⅣA,与碳元素同族。原子最外层均有四个电子。硅同 碳元素一样,其原子即不容易失去电子又不容易得到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其中二氧化硅是硅的最重要的化合物。“最重要”三个字是如何体现呢?接下来具体进行了解二氧化硅有关性质。 [板书]一、二氧化硅和硅酸 [投影]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的晶体模型及水晶标本。

专题一 钠及其化合物

专题一钠及其化合物 【考纲要求】 1.知道Na及其氧化物的性质。 2.能利用Na及其氧化物分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 3.能规范解答以Na及其氧化物为载体的实验探究。 4.了解Na2CO3和NaHCO3的性质。 5.能正确鉴别Na2CO3和NaHCO3,并能用实验的方法实现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6.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ⅠA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7.了解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8.记住Na、K等重要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教学重难点】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及综合应用 【教学内容】 【重点知识部分】 一.物理性质 2.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主要是从颜色与状态方面掌握) 3.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 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为一种具有强腐蚀性 ....的强碱,一般为片状或颗粒形态,易溶于水(溶于水 时放热)并形成碱性溶液,另有潮解性 ...,易吸取空气中的水蒸气(潮解)和二氧化碳(变质)。 4.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主要从色态和水溶性方面掌握) 二.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问题讨论部分】 1.从上面重要物质的化学性质与制备掌握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2.将金属钠放入盛有下列溶液的小烧杯中,既有气体,又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____________。 ①MgSO4溶液②NaCl溶液③Na2SO4溶液④饱和澄清石灰水 ⑤Ca(HCO3)2溶液⑥CuSO4溶液⑦饱和NaCl溶液 3.硼氢化钠(NaBH4)在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某研究小组采用偏硼酸钠(NaBO2)为主要原料制备NaBH4,其流程如下: 已知:NaBH4常温下能与水反应,可溶于异丙胺(沸点33 ℃)。 (1)在第①步反应加料之前,需要将反应器加热至100℃以上并通入氩气,该操作的目的是 , 原料中的金属钠通常保存在中,实验室取用少量金属钠需要用到的实验用品有、、玻璃片和小刀等。 (2)写出第①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4.写出下列物质间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1)NaOH溶液与NaHCO3溶液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2)NaOH溶液与NH4HCO3溶液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3)NaOH溶液与Ca(HCO3)2溶液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4) Ca(OH)2溶液与NaHCO3溶液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习题部分】 【题型一】过氧化钠的性质与应用 1.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在潜水艇中用作制氧剂,供人类呼吸之用.某学生为了验证这一实验,以足量的大理石、足量的盐酸和1.95g过氧化钠样品为原料,制取O2,设计出如下实验装置: (1)A中制取CO2的装置,应从下列图①②③中选哪个图; (2)B装置的作用是除CO2中的; (3)为了检验E中收集到的气体,在取出集气瓶后,用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会出现; (4)若E中石灰水出现轻微白色浑浊,请说明原因; (5)当D中的1.95g过氧化钠样品接近反应完毕时,你预测E装置内有何现象?。(6)反应完毕时,若测得E中的集气瓶收集到的气体为250mL,又知氧气的密度为1.43g/L,当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的情况下,实际收集到的氧气体积比理论计算值(大或小),相差约 mL(取整数值,所用数据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这是由于。

(完整版)第一节使用版钠及其化合物(一)教案

巴州石油高中“四四二”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过渡】初中过程,你们学过一类金属与酸的反应,例如Zn与HCl,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学生】置换反应:Zn+2HCl=ZnCl2+ H2↑ 【问】如果我把钠投入盐酸中,他们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 【演示】:实验:钠与盐酸的反应 【问】大家看到什么现象吗? 【学生】:反应剧烈,有气泡产生 【板书】4. 与酸反应 2Na+2HCl=2NaCl+H2↑2Na+2H2O=2NaOH+H2↑ 【过渡】初中过程,你们学过一类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例如Fe与CuSO4溶液,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还记得吗? 【学生】Zn+CuSO4=ZnSO4+Cu 【问】那么把金属钠投入CuSO4溶液,是否也能发生类似的置换反应呢? 演示:实验将钠投入CuSO4溶液,请学生观察现象 【问】:大家看到什么现象了 【学生】:反应剧烈、放出无色气体、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讲述】这说明钠与CuSO4溶液并没有发生置换反应 【问】:那么把金属钠投入CuSO4溶液到底发生了什么反应呢 【学生】:从现象分析,发生了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讲述】钠先与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NaOH再与CuSO4发生复分解反应。【问】:有同学能写出这个实验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吗? 【板书】5、钠与某些盐的反应 2Na+2H2O=2NaOH+H2↑CuSO4 +2NaOH ==Cu(OH)2↓+Na2SO4 2Na+2H2O=2Na++2OH-+H2↑Cu2++2OH -==Cu(OH)2↓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金属钠的一些性质。在化学性质的学习过程中,研究了钠与氧气,水的反应。 4Na+O2=2Na2O 2Na+O2△Na2O22Na+2H2O=2NaOH+H2↑ 【问】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钠在几个反应中都作什么呢?表现出什么性质?那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具有这样的性质呢? 【学生】都做还原剂,表现还原性。 【板书】强还原性是钠的化学特性 【板书】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讲述】金属钠的主要用途有:钠钾合金;作还原剂冶炼金属;钠光源 【课堂练习】 1.金属钠在空气中点燃燃烧,生成的产物是(B ) A. Na2O B. Na2O2 C. NaO D. Na2O3 2.金属钠与水反应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C ) A.钠的熔点低 B. 钠的密度小 C. 钠的硬度小 D. 有强还原性

2018届二轮复习 常见金属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 教案(全国通用)

专题9 常见金属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 【2018年高考考纲解读】 1.常见金属元素(如Na 、Al 、Fe 、Cu 等) (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2)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重点、难点剖析】 一、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转化关系 1.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1)知识主线:Na→Na 2O→Na 2O 2→NaOH→Na 2CO 3→NaHCO 3 (2)转化关系 2.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1)知识主线: Al→Al 2O 3 →Al(OH)3 →?????NaAlO 2AlCl 3 Al 2 (SO 4 )3KAl (SO 4 )2 ·12H 2 O (2)转化关系

3.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1)知识主线 Fe→?????FeO Fe 2O 3Fe 3O 4→?????Fe (OH )2Fe (OH )3→?????FeSO 4·7H 2O FeCl 2FeCl 3 (2)转化关系 4.铜及其重要化合物 (1)知识主线: Cu→?????Cu 2O CuO →Cu(OH)2→?? ???CuCl 2 CuSO 4 Cu 2(OH )2CO 3 (2)转化关系: 二、常见阳离子的检验与判断 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1.用NaOH 溶液检验 Cu 2+ 产生蓝色沉淀 Fe 3+ 产生红褐色沉淀 Fe 2+ 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Al 3+ 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入NaOH 溶液,白色 沉淀溶解 NH + 4 共热生成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2.特殊检验法 Fe 3+ ? ????加入KSCN 溶液呈红色加苯酚溶液呈紫色 Fe 2+ 加入KSCN 溶液无现象,滴加新制氯水或双氧 水后溶液呈红色 3.焰色反应 用焰色反应可检验出溶液中的K + 和Na + K + 火焰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Na + 火焰呈黄色 三、金属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 1.无机化工流程题常见设问方向 (1)反应速率与平衡理论的运用; (2)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3)利用控制pH 分离除杂; (4)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5)实验基本操作:除杂、分离、检验、洗涤、干燥等; (6)流程中的物质转化和循环,资源的回收和利用; (7)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评价。 2.无机化工流程题的审题技能 化工生产流程题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表述性词语,这些表述性词语就是隐性信息,它可以暗示我们审题所应考虑的角度。常见的有: (1)“控制较低温度”——常考虑物质的挥发,物质的不稳定性和物质的转化等。 (2)“加过量试剂”——常考虑反应完全或增大转化率、产率等。 (3)“能否加其他物质”——常考虑会不会引入杂质或是否影响产品的纯度。 (4)“在空气中或在其他气体中”——主要考虑O 2、H 2O 、CO 2或其他气体是否参与反应或达到防氧化、防水解、防潮解等目的。 (5)“判断沉淀是否洗净”——常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某试剂,以检验其中的某种离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