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016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试题:(二十三)中国区域地理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016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试题:(二十三)中国区域地理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016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试题:(二十三)中国区域地理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016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试题:(二十三)中国区域地理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地理卷(二十三)

中国区域地理

(90分钟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小华同学暑期在我国某省旅游时这样描述:“我们随着导游步入坎儿井的暗渠,一股清凉之气迎面而来,地面上的火热顿时消失殆尽。暗渠上铺着厚厚的玻璃隔层,透过玻璃能看见脚下潺潺流淌的清泉……”据此完成1~2题。

1.小明游览地可能是

A.云南省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内蒙古自治区

D.海南省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坎儿井”可知,该地可能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答案:B

2.小华对本次旅游做了日记,日记中对其旅游省区的地理特征的描述,可信的是

A.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羊儿跳,马儿跑

B.山在水中长,船在山中游,河在洞中流

C.山脉纵横,白雪皑皑,大气稀薄,严重缺氧

D.“三山夹两盆”,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解析:小明游览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地理特征之一是“三山夹两盆”,气候干旱,沙漠广布。A项为内蒙古高原特征;B项为云贵高原的桂林山水;C项为青藏高原特征。

答案:D

读下边两幅区域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两区域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山脉东侧地形区红壤广布,土壤肥沃

B.①山脉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C.②山脉东侧山麓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D.②山脉西侧地形区由河流堆积作用而形成

解析:①山脉为巫山,位于我国第二、三阶梯交界处,河流穿山而过,落差大;该山脉东侧为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稻土广布。②山脉为太行山,东侧为温带季风气候,发育有落叶阔叶林,西侧的黄土高原由风力携带泥沙堆积而成。

答案:B

4.图中M区域不.易发生的环境问题是

A.植被破坏

B.水土流失

C.沙尘暴

D.土地盐碱化

解析:M区域为山麓冲积扇,地势较高,不易产生土壤盐碱化问题。

答案:D

2013年6月22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召开的第37届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会议上,委员们一致审议通过我国的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读红河梯田景观图,完成5~6题。

5.哈尼族人利用梯田种植水稻的根本原因是

A.山地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

B.地形起伏大,耕地面积小

C.人口密度大,劳动力资源丰富

D.降水虽丰富,但地表水渗漏严重

解析:云南哈尼地区位于云贵高原的南部,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形起伏大,平地少,耕地面积小,所以修建梯田,扩大耕地面积,发展水稻种植。

答案:B

6.我国的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申遗成功后,有利于

A.旅游业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

B.促进文化交流与少数民族文化的改变

C.促进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D.云南的工农业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解析:我国的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申遗成功后,可以将其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发展旅游业,同时可带动与此相关的其他服务业的发展。

答案:A

2011年9月14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指出,我国贵州、广东等八省市都有石漠化现象,其中以贵州最为严重,严重地区甚至是大面积岩石裸露,寸草不生。读图,完成7~8题。

7.石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图示人为因素比重最大的可能是

A.水资源利用不当

B.过度樵采

C.过度放牧

D.城市、交通建设

解析:薪柴是图示地区主要的生活能源,过度樵采是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也是石漠化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

答案:B

8.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正确的是

A.积极建设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

B.大力种植牧草,发展乳畜业

C.因连年干旱,应改水田为旱田

D.加强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解析:图示地区石漠化现象严重,不适宜大规模发展种植业;乳畜业的发展要依市场需求而定;该地区降水较丰富,适宜发展水田。

答案:D

读我国某省份苹果基地分布图,完成9~11题。

9.渭河与汉江流域分水岭(山脉)及走向是

A.太行山,呈东北—西南走向

B.贺兰山,呈南北走向

C.南岭,呈东西走向

D.秦岭,呈东西走向

解析:秦岭是渭河与汉江的分水岭,呈东西走向。

答案:D

10.下列关于图中苹果基地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峰岭众多,地面崎岖,石漠化严重

B.亚热带季风气候,暴雨集中

C.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

D.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粮食单产高

解析:渭河北部苹果基地位于黄土高原区,这里为温带季风气候,暴雨集中,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C

11.陕北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该区域引种苹果有利于

①吸收二氧化硫等气体,减轻酸雨危害②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持水土③改善气温条件,减轻寒潮④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解析: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种植苹果可以提高植被覆盖率,既有经济效应,又有生态效应。

答案:B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完成12~13题。

12.P处发生冷害的频次可能为

A.35

B.46

C.25

D.30

解析:读图可知,P处为冷害高频次区,发生频次大于40、小于50,故选B。

答案:B

13.P附近山脉南侧发生冷害的频次与P处相比明显偏少,其主要原因是南侧

A.属于朝阳坡

B.纬度较低

C.地势较低

D.受冷气流影响小

解析:P位于南岭北侧,由于南岭的阻挡,冬、春季节的冷气流容易堆积在南岭北侧,导致该地成为冷害频发区,而南侧则受冷空气影响较小,冷害的频次少。

答案:D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自然景观综合标志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A.青藏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北地区

解析:青藏地区属于高寒气候;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的干旱气候;华北地区地处暖温带,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据图中信息可判断,该地区为东北地区。

答案:D

15.该地区的地形特征是

A.三面环山,中部为平坦开阔平原

B.西高东低,三角洲平原海拔很低

C.地势高峻,气候高寒,雪峰连绵

D.地形复杂,山地、盆地交错分布

解析:东北地区三面分别由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环绕,中部为广阔低平的东北平原。

答案:A

读我国两大地理区域简图及某地传统民居图,完成16~17题。

16.图示传统民居位于区域图中的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解析:图示传统民居为窑洞,该民居多位于黄土高原上。

答案:B

17.与N地区相比,M地区

A.年降水量较少,气温年较差大

B.河流汛期较长,含沙量较大

C.民居墙体较厚,屋顶坡度较大

D.地形较平坦,水陆交通运输更便利

解析:N为南方地区,M为北方地区。北方地区河流汛期较南方地区短;降水少,屋顶坡度较小;河网密度较小,水量小,水运交通不如南方便利。

答案:A

读下图,完成18~20题。

18.图示区域发展过程中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

A.劳动力

B.资金

C.技术

D.能源

解析:长三角地区经济、技术发达,但能源短缺,成为限制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D

19.相对松嫩平原,该区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A.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B.降水与热量资源更丰富

C.土壤肥沃,人均产粮高

D.地势低平,平原面积广

解析:图示为长江三角洲平原,该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所以相对于松嫩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降水与热量资源更丰富。

答案:B

20.图示地区对沿长江经济带的作用是

A.提供丰富的能源与矿产资源

B.承接内陆地区产业转移及市场

C.为内陆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技术支持

D.成为内陆地区商品出口的唯一通道

解析:长三角地区矿产资源能源贫乏,但经济技术发达,可为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内陆地区商品出口可通过亚欧大陆桥出口。

答案:C

21~22题。

21.根据表中信息可判断台湾

A.经济对外依存度较弱

B.出口额和进口额均逐年增加

C.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上升

D.消费需求对台湾经济和外贸拉动作用减弱

解析:由表可知,台湾进口消费品的比例逐渐下降。因此,消费需求对台湾经济和外贸的拉动作用减弱。

答案:D

22.台湾经济发展的局限性体现在

A.区域资源少、市场小,对外依存程度高

B.人口密度小,劳动力不足

C.交通不便,技术和科技水平较低

D.自然灾害多发,造成经济损失大

解析:台湾岛的土地面积狭小,自然资源贫乏,岛内市场狭小,经济发展对外依存度较高。这些不利条件阻碍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答案: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

二、综合题(共56分。)

23.(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右图所示区域是我国最大的葵花籽生产区,其中甲市有我国最大葵花油生产基地。其产品销往国内外,近几年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葵花籽需求量大幅减少,有些地区还出现葵花籽滞销现象。

(1)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分区的区,图中M所在的地形区是。说出该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2)试分析图示区域种植向日葵的有利条件。

(3)请为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措施。

答案:(1)西北干旱与半干旱(或西北地区) 河套平原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4分)

(2)该地区位于半干旱和干旱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位于黄河附近,有充足的灌溉水源;接近消费市场;交通便利。(4分)

(3)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控制沙漠化发展;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减少耗水量大的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合理调配区域内的水资源;合理发展灌溉农业,实行喷灌、滴灌技术,排、灌结合。(6分)

24.(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浙江省很多地区形成了“一村一品”“几村一品”“一乡(镇)一品”甚至“一县一业”的区域特色工业格局。目前已形成特色优势产品产值超亿元的块状经济306个,就业人数约600万。因此,浙江省的区域特色工业已占据全省工业总产值2/3的份额,成为浙江省工业经济发展中名副其实的支柱。下图为浙江特色工业分布示意图。

(1)简述浙江省特色工业的产业特点。

(2)图中嵊州市是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领带生产基地,约占世界产量的1/3,从业人员为8万。试分析该地领带产业发展的条件。

(3)面对世界金融危机,为保持工业的良性发展,浙江省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答案:(1)以中小企业为主,生产规模比较小;以传统产业为主,劳动密集型工业较多;企业多分布在中小城市(镇)和农村;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等。(合理即可,4分)

(2)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靠近港口,便于出口运输;周边纺织业发达,产业基础和工业协作条件较好等。(4分)

(3)加大科技投入,实施产业升级改造;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提高劳动生产率;建立网络等新型的营销方式,扩大市场范围;加强政策的扶持等。(6分)

25.(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海南是全国重要的冬季蔬菜北运基地。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海南运进北京的蔬菜达72万吨。崖城是海南大型冬季蔬菜产地之一,距三亚市区45千米,地处宁远河入海口的冲积平原上,是三亚市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农业大镇。

材料二海南岛与三亚市区位图。

(1)描述海南岛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2)分析崖城冬季蔬菜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

(3)从资源调配的角度,说明“南菜北运”对海南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1)分布特点:高速公路、铁路呈环状,公路呈网状;北部公路线较密集,中南部较稀疏。形成原因:受岛屿地形限制,岛屿中部是山地,四周为沿海平原,北部相对南部地势更低平。(4分)

(2)自然条件:地处低纬,光热充足;位于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临近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港和海港,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政策支持。(6分)

(3)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4分) 26.(14分)《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制造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装备、汽车、石化等重化工业。读湖南省、广东省简图,完成下列要求。

(1)乙河流域是湖南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近年来该流域的粮食生产地位不断下降。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2)分析湖南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有利条件及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环境问题。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湖南、广东两省在重化工业发展过程中,如何扬长避短、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答案:(1)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市场需求的改变,导致农业生产结构发生

改变,粮食种植面积减少。(4分)

(2)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减少植被破坏,防治水土流失;加强污染的治理,防治酸雨及水体污染;防治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4分)

(3)湖南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煤炭、水能等资源,可为广东提供发展重化工业所需的原料和能源;广东为湖南提供资金、技术支持;湘粤两省加强重化工业的分工合作,构建产业链条;共同培育优质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任答三点,6分)

2016年高考真题全国卷1地理部分

2016年全国高考(新课标I卷)地理卷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产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4—6题。 4.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5.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 6.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2016年高考地理全国卷一卷高清含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产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

2015年高考全国卷2地理试题附答案

2015年高考全国卷2地理试题 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全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墉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以花卉、菜基为主。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2013且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出沙尘暴,图Ⅰ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些完成4-5题。

4、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 A.16时-17时 B .17时-18时 C.18时-19时 D. 19时-20时 5、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 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 大气逆辐射减弱 1996年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2010年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工,产品除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图2示意M国的位置,据此完成6-8题

6、中资企业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的主要目的是 A、满足我国需求 B、拓展国际市场 C、提高技术水平 D、增加当地就业 7、如考虑运输成本,在下列国家中,M国中资企业的产品首先应销往: A. 美国 B.日本 C.澳大利亚 D.法国 8、如果都以当地时间8:00-12:00和14:00-18:00作为工作时间,在M国的中资企业若在双方工作时间内向其总部汇报业务,应选在当时时间的 A、8:00—9:00 B 、11:00—12:00 C 、14:00—15:00 D、17:00—18:00 圣劳伦斯河(图3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图3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9—11题。

高考真题2014年地理全国卷2(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地理(全国Ⅱ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图1)。据此完成1~2题。 图1 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D】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B】 A.居住人口减少B.城区房价昂贵C.人居环境恶化D.城区不再扩大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图2)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定单。据此完成3~5题。

图2 3.甲国位于【D】 A.欧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 4.2011年6月21日,该定单的首批产品从徐州发货。这一日,徐州与甲国首都相比【A】A.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B.徐州的白昼较短 C.两地正午物影方向相同D.两地日出方位角相同 5.该批产品运往甲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C】 A.好望角B.苏伊士运河C.巴拿马运河D.麦哲伦海峡 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A】 A.塔里木河流域B.长江流域C.雅鲁藏布江流域D.黑龙江流域 7.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C】 A.水田改旱地B.植树造林C.覆膜种植农作物D.修建梯田图3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3,完成8~9题。 图3 8.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B】 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 9.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C】 A.气温日较差大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2020最新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课时提升作业四 第4讲 世界的气候

课时提升作业四世界的气候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下图为某一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图中P处因受地形影响气温出现异常。回答1、2题。 1.图中P处的气温可能为( ) A.20℃或16℃ B.23℃或14℃ C.17℃或18℃ D.19℃或15℃ 2.该图所示可能是( ) A北半球的3月 B.北半球的7月 C.南半球的2月D南半球的8月 【解析】1选B,2选C。第1题,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内的值,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规律,因此P处气温为20n,t1、t2、t3、t4为等温线,t1>t2>t3>t4)。

3.(2016·福建联考)下图表示我国某地在某一天气温和太阳高度变化曲线,则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A.高山高原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解析】选D。据图中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可以看出北京时间14:00时为一天中太阳最高点时刻,即当地地方时12:00,可以算出该地的经度为90°E。题干中提到该地为我国某地,90°E在我国主要穿过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区,季风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故B、C项排除;据气温曲线可知该地该日最高气温高于 30℃,最低气温大于10℃,故不可能是海拔高的青藏高原地区,而应为我国西北地区,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故D项正确。 下图为欧洲南部沿北纬42°纬线部分地区剖面示意图和①、②两地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回答4、5题。

2017年高考试题全国卷2地理(含答案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地理试题) 本试卷共47题,共300分,共14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 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阻隔作用 3. 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 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图2)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据此完成4~5题。 4. 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时 A. 冰雪路面 B. 湿滑路面 C. 松软路面 D. 干燥路面 5. 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A. 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 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全国100所】2016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配套试题:第十五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二节) (教师用卷)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地理卷(十五)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二节) (90分钟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荒漠化的四种景观图,回答1~2题。 1.上述荒漠化景观图中,其成因与流水作用有关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水土流失和土地石漠化都是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所以二者的成因与流水作用有关。 答案:B 2.图片①中现象进一步发展,会导致当地 A.旱地减少,湿地增加 B.草地减少,耕地面积增加 C.干旱加剧,生态脆弱 D.土层变厚,生产能力增加 解析:草原退化现象进一步发展,将使区域环境恶化,干旱加剧,沙漠化面积增加,生态环境变得脆弱。 答案:C 荒漠化是由于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造成的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非洲西部撒哈拉地区连年严重干旱,造成空前灾难,“荒漠化”一词于是开始流传开来。荒漠化的最终结果大多是沙漠化。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荒漠化土地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分布在干旱地区 B.仅分布在内陆地区 C.赤道地区也有分布 D.多分布于高纬地区 解析:从材料中介绍的荒漠化的形成来看,荒漠化土地在干旱地区、内陆地区、湿润地区、高低纬地区都有分布。 答案:C 4.下列哪些变化能够说明人类治理荒漠化取得了一定成效 A.地表反射率逐年增大 B.土壤紧实度逐年增加 C.沙尘暴发生频率越来越高 D.单位面积生物量越来越多 解析:地表反射率增大、沙尘暴频率增大、土壤紧实度增加等说明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单位面积生物量增多,说明地表植被增多,生态环境转好。 答案:D 下图为我国某县80年代红色荒漠化土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完整word)2014年高考地理(全国卷新课标1卷)解析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文科综合地理(湖南等省份)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径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 A.春、秋分日P=0 B. 夏至日P>0 C. 全年日P<1 D. 冬至日P>1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4-6题。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 于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 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 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优化方案】(新课标)2016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把脉高考

【优化方案】(新课标)2016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七章第18 讲城市化把脉高考演练提升 考向城市化及其影响 (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区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D.城区不再扩大 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农民自建的“握手楼”楼层高、房间多,不可能为自住考虑,也不适宜外来人口长期定居;“握手楼”位于珠三角某中心城市周边,利于外来人口租住,故其直接目的应是出租房屋以增加收入,故D项正确。第2题,“握手楼”吸引城区人口居住,主要原因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区人口多,房价昂贵,故B项正确。 答案:1.D 2.B (2014·高考四川卷)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 ) A.2千米附近B.4千米附近 C.8千米附近D.10千米附近 4.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2010年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千米和4千米处比1990年减少,A、B项错误。10千米处与8千米处相比,10千米处两线差值更大,故D项正确。第4题,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A项错误。由图可知,该时间段,郊区人口密度不断增加,而市中心及附近人口密度不断降低,是由于城市中心地区以商业等活动为主,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不断调整的反映,D项正确。城市中心商业活动发展,地租水平也会不断提高,B项错误。城市等级与城市地理位置、交通、资源等方面有关,城市人口密度变化与城市等级相关程度不大,C项错误。 答案:3.D 4.D (2013·高考安徽卷)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5~6题。 5.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 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 6.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2005~2010年,安徽省的城镇人口比重大约由35%提高至43%,而就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镇人口比重在30%~70%的阶段属于城市化的中期阶段,故选B。第6题,读图可知,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提高的幅度较小,速度较慢,且1995~2000年第二产业就业比重略有下降,故排除选项A;1995年以来,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一直超过第二产业,且比重在不断提高,导致第三产业的新增就业人口多于第二产业,故排除选项B;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将导致迁入安徽省城市的人口数量减少,不利于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故排除选项C;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呈下降趋势,所能吸纳的劳动力不断减少,导致农村地区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第二、三产业转移,从而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使城市化水平提高,故选项D正确。 答案:5.B 6.D (2013·高考四川卷)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7~8题。 时期(年) 1985~1990 1990~2000 2000~2011 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 6.49 5.72 6.22 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 3.77 4.28 3.79 7.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

2016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解析版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材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4-6题。 4. 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5.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 6.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 反复进退 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2017年高考地理全国卷2及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 本试卷共47题,共300分,共14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据此完成1~3题。 图1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 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 【答案】1.C 2.D 3.D 【解析】 1.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但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自然标志与之对应的。 2.由于长江对两岸交通阻隔,导致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习惯上把苏南和苏北的划分以此为界。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全国一卷)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 一、本卷11个小题,每题4分,满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4分)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B.原材料充足C.劳动力素质高D.国家政策倾斜 2.(4分)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A.产业结构调整B.原材料枯竭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3.(4分)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A.资金充足B.劳动力成本低C.产业基础好D.交通运输便捷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4﹣6题.4.(4分)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C.服务范围D.服务人口5.(4分)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A.技术创新B.空间集聚C.市场拓展D.产品升级6.(4分)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D.优化城市用地结构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如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4分)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 8.(4分)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 9.(4分)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

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一) 1.海水主要运动形式:波浪、潮汐、洋流。 技巧1:风浪 风浪的大小:和风力及吹程成正相关 副热带无风带和赤道无风带:风向不定,风力小,海浪一般较小。 西风带:风力大,风浪大,且一般冬季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冬季风力大于夏季风力,冬季风浪大于夏季风浪。 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 (1)引起海岸线变迁和泥沙物质的迁移和沉积,对海岸、海港、海岸工程的破坏。 (2)影响船只航行、渔业生产、油气开采、海上救援、污染物的净化和扩散。 (3)波浪能的利用 (4)促进冲浪等体育运动和旅游活动的开展 技巧2:海啸 产生因素:地震、火山爆发、台风(飓风)、海底地滑、海底塌陷、沿岸山崩、小行星撞击 发生条件:(1)有利的地质、地形条件 (2)6级以上的地震 (3)地震区海水深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 防御措施: (1)预测、观察,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还不能控制它们的发生。 (2)加入国际海啸预警系统,争取有足够的时间疏散,海啸发生前有深海鱼类浮上海滩等异常征兆。 (3)一般船只如要逃避海啸,往深海里跑。 2.潮汐 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一天中有两次涨潮两次落潮。白天海水的涨落叫潮;夜晚海水的涨落叫汐。 运动特点:新月(初一)、满月(十五)为大潮,上弦月(初七、初八)、下弦月(初二十二、二十三)为小潮 影响:(1)潮水淹没潮间带,使海底泥沙发生迁移。航海和海岸工程建设等需要掌握潮汐和潮流的特性。 (2)利用潮汐发电,其能源清洁,可再生,前景广阔。 技巧3:钱塘潮壮观原因 (1)地形上:杭州湾为三角形海湾,口大内小,海潮由外海进入湾中,潮位堆高。潮差可达10米。 (2)气候上: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加剧了潮势。 (3)天文:“八月十八观大潮”,农历八月十八,日、月、地大致呈一条直线。 3.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又叫海流 技巧4:洋流分类 (1)从成因上分: 风海流: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

【全国100所名校】2016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试题:第十九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测试卷(教师用卷)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地理卷(十九) 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测试卷 (90分钟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环境友好的突出特点。读2007年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类图,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方高于北方 B.第二阶梯高于第三阶梯 C.东部低于中部 D.安徽高于湖南 解析:读图可知,南方大部分省区属于低碳区和相对低碳区,而北方大部分省区属于相对高碳区。因此,南方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北方。 答案:A 2.乙省成为低碳区的主要原因是 A.产业结构轻型化 B.能源需求量少 C.森林覆盖率较高 D.环境承载力高 解析:乙省为广东省,该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重化工业所占的比重较低,所以该省成为低碳区。 答案:A 3.下列促进甲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A.加大油气的开采量,调整能源结构 B.集中发展高技术产业,改变产业结构 C.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D.延长煤炭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 解析:甲省为山西省,油气储量少,对能源结构的调整影响较小;与东部沿海省份相比,该省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优势并不明显;煤炭产业链的延伸虽然有助于提高附加值,但也有可能加重环境污染;随着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可减少能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排放。 答案:C

右图为某种灾害性天气系统控制下形成的卫星云图照片。读图,完成4~5题。 4.获取该云图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GIS B.GPS C.RS D.WPS 解析:获取该云图主要是卫星遥感,为RS技术。 答案:C 5.GIS技术在该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救灾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选项能够借助GIS技术实现的是 ①预测该天气系统精确的发生次数②预报该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③预测该天气系统的影响范围④预估该天气系统造成的损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该灾害性天气系统为台风,台风发生的次数受多种因素影响,GIS技术目前很难做到精确预测发生的次数。 答案:D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研究小组沿图Ⅰ所示甲、乙、丙、丁四地进行生态调查,图Ⅱ是他们调查某地后所作的一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图Ⅱ所示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图Ⅰ所示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解析:根据图Ⅱ水井周边的景观可以看出,离水井越近,植被越少,说明离水井越近,植被破坏越严重,这是由过度放牧所致;根据四地的经纬度可判断,四地依次位于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横断山区、青藏高原,因而图Ⅱ所示的生态现象出现在乙地。 答案:B 7.治理图Ⅱ所示地区环境问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大面积植树造林 B.退牧还草,建设人工草场 C.禁止放牧 D.退耕还林、还草 解析:图Ⅱ所示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主要是由过度放牧导致的。因此,退牧还草,建设人工草场是合理的措施。该地区自然植被为草原,不适合大面积植树造林;禁止放牧不符合该地区实际情况,应为合理放牧。

2016年高考全国I卷文综地理(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市场广阔 B. 原材料充足 C. 劳动力素质高 D. 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 产业结构调整 B. 原产料枯竭 C. 市场需求减小 D. 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 资金充足 B. 劳动力成本低 C. 产业基础好 D. 交通运输便捷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4—6题。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016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试题:(十七)、区域可持续发展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地理卷(十七)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五、六节) (90分钟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旺陶乐盖煤矿(IT矿)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未开采煤矿,位于蒙古国。矿区煤炭储藏面积达400平方公里,煤层厚度190米,共16层。该煤矿属优质炼焦用煤,原煤出焦率60%以上,是世界上紧缺的煤种。初步探明的焦煤储量64亿吨,其中主焦煤18亿吨,动力煤46亿吨,价值高达3000多亿美元。读图,回答1~3题。 1.与德国鲁尔区相比,塔旺陶乐盖煤矿(IT矿)区较匮乏的自然资源是 A.铁矿石 B.水资源 C.草场资源 D.石油资源 解析:蒙古国位于内陆,远离海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水资源贫乏。而鲁尔区距离海洋较近,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水资源丰富。 答案:B 2.塔旺陶乐盖煤矿(IT矿)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有 ①储量丰富②分布范围广③煤炭质量好④本国市场需求量大⑤海运便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解析:蒙古经济水平低,对煤矿资源需求有限,本国市场狭小;距离海洋较远,海运不便利。 答案:A 3.塔旺陶乐盖煤矿开采后运输到包头和白云鄂博,将带动两地发展的工业分别是 A.钢铁工业、机械工业 B.化学工业、水产品加工业 C.钢铁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D.化学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解析:包头有丰富的铁矿,可以发展钢铁业;白云鄂博有丰富的稀土矿,可以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答案:C 读鲁尔区产业人数的变化图(甲)和鲁尔区大气污染物含量的变化图(乙),回答4~6题。

2014年全国高考课标卷II地理试题

2014年全国高考课标卷II地理试题

2014年全国高考课标卷Ⅱ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 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 了“握手楼”(图1)据此完成1 —2题。 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城市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市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断扩大 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 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家 图

国(图2)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订单。据此完成3-5题。 3.甲国位于 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4.2011年6月21日,该订单的首批产品从徐州发货。这一日,徐州与甲国首都相比 A.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 B.徐州的白昼较短 C.两地正午物影方向相同 D.两地日出方位角相同 5.该批产品运往甲过,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 A.好望角 B.苏伊士运河 C.巴拿马运河 D.麦哲伦海峡 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生产性绿水。

6.下列河流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 7.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最多的是 A.水田改旱田 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 图3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3,完成8—9题。 图

2016年高考地理全国二卷含答案

2016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据此完成1—2题。 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A 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 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 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 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2.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学科.网 A 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 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 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 投入更少,生产成品更低 字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某国外转移,图1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3-5题。 3.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 市场规模 B 劳动力成本 C 原材料成本 D 技术水平 4.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A 市场规模大 B 技术水平高

2015全国卷高考地理高清版解析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1~3题。 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 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 种植土层和砂层 C. 砂层和砾石层 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3.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 保护生物多样性 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 调节局地小气候 甘德国际机场(图2)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完成4~6题.

6045° 50机场 4. 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A. 位置 B. 经济 C. 地形 D. 人口 5. 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B. 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 C. 飞机飞行成本降低 D. 飞机制造技术进步 6. 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候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 A. 66.5°N B. 60°N C. 53°N D. 40°N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图3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城市 年平均气温≤–4℃日数等值线 7.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8.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A .葫芦岛 B .秦皇岛 C .大连 D .烟台 9.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锁定高考(新课标)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章第2

第十四章第2讲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田纳西河干流已经完成梯级开发,共修建了9座大坝,每座大坝都建有船闸,改善了通航条件。每年8月1日,全流域的防洪水库开始放水,以便为雨季蓄洪留出库容。结合下图,回答1~3题。 适合梯级开发的河段,特征是( ) A. 落差大 B. 水量大 C. 含沙量小 D. 汛期长 本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河流梯级开发,必须要在具有较大落差的河段。 修建水库后,改善了通航条件的原因是( ) A. 含沙量减小 B. 高峡出平湖 C. 河流径流量增加 D. 需要通过船闸 本题考查河流的综合开发。水库的修建,使水位上升,高峡出平湖,通航条件大大改善。 我国已建河流梯级开发与田纳西河相似的是( ) A. 黄河上游 B. 淮河下游

C. 长江上游 D. 珠江下游 本题考查河流的梯级开发模式。目前我国已在黄河等河流上游进行了梯级开发,与田纳西河相似。 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完成4~6题。 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核心是 ( ) A. 田纳西河梯级开发 B. 美化环境,发展旅游 C. 发展高耗能工业 D. 疏通河道,发展航运 本题考查河流综合开发的核心。田纳西河流域以梯级开发利用为核心。 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对流域土地利用措施是 ( ) A. 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 B. 调整林业和牧业结构,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C. 留下大片土地用于冶炼工业的发展 D. 大量开垦,为采矿业的发展就地提供土地 本题考查河流综合开发的措施。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注重研究各地区的土地特点,因地制宜地利用土地资源,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 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好处是( ) ①扩大了耕地面积②稳定了灌溉水源③减少了洪涝灾害④增加了土壤肥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