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诊断学复习资料题库

诊断学复习资料题库

诊断学复习资料题库
诊断学复习资料题库

第一篇症状学

1、发热的概念?

体温调节中枢受致热原作用,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2、发热的病因的分类及常见病因?

(一)感染性发热为最主要因素。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立克次

体、螺旋体、寄生虫等。

(二)非感染性发热非病原体物质引起的发热。

1.无菌坏死物质吸收包括机械性、化学性因素所致组织损伤,如大面积烧伤、创

伤或手术,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所致心、脑等器官梗死或肢体坏死;恶性肿瘤、急性溶血等。

2.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病及某些恶性肿瘤。

3.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严重脱水等。

4.皮肤散热障碍如广泛性皮炎、鱼鳞病及慢性心功能不全等。

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如中署、安眠药中毒、脑出血、颅内肿瘤或颅脑外伤等。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多为低热,常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其他表现。包括(1)原发

性低热;(2)感染后低热;(3)夏季低热;(4)生理性低热。

3、发热过程分为哪三个阶段?

体温上升期、高热期、体温下降期

4、发热的临床分度?

以口腔温度为例

低热37.1~380C

中等度热38.1~390C

高热39.1~410C

超高热410C以上

5、发热的热型?

(1)稽留热体温在39~400C以上水平持续数日或数周,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0C。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

(2)弛张热体温在390C以上,波动幅度大,24h体温差可达20C以上,但都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严重化脓性感染。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间歇期)交替出现,无热期可持续数日,如此反复。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达390C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骤降至正常水平,数日后又出现高热,如此现律地交替出现。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0C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逐渐降至正常水平,数日后又逐渐上升,如此反复多次。见于布氏杆菌病。

(6)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见于结核病、风湿热等。

第五节咯血

1、咯血的概念?咯血量?

(1)咯血是指喉部以下的呼吸器官出血,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

(2)小量咯血每日咯血量在100ml以内

中等量咯血每日咯血量在100~500ml者

大量咯血每日咯血量超过500ml者

2、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咯血呕血

病史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等消化性溃疡、肝硬化等

出血症状喉部痒感、胸闷、咳嗽等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

出血方式咯血呕血可为喷射状

出血颜色鲜红棕黑色或暗红色,有时鲜红色

血内混有物泡沫和(或)痰食物残渣、胃液

黑便无(如咽下血液时可有)有,可在呕血停止后仍持续数日酸碱反应酸性碱性

3、咯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引起咯血的原因很多,但以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疾病为主

支气管疾病引起出血的机制是因炎症或肿瘤损害支气管黏膜或病灶毛细血管,使其通透性增高或破裂所致。

肺部疾病引起出血的机制包括结核病使毛细血管渗透性增高,血液渗出;病变侵蚀小血管,使其破溃引起中等量咯血;小动脉瘤、小动静脉瘘破裂引起大量咯血。

心血管疾病引起出血的机制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所致咯血;先天性心脏病如房室隔缺损、动脉瓣未闭引起肺动脉高压所致咯血。

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急性传染病

第六节呼吸困难

1、肺源性呼吸困难的分类及临床特点?

(1)吸气性呼吸困难(inspiratory dyspnea)发生原因大气道狭窄、梗阻特点“三凹症”(three depression sign

(2)呼气性呼吸困难(expiratory yspnea)发生原因小支气管狭窄,肺组织弹性减弱特点呼气费力,时间延长伴哮鸣音

(3)混合性呼吸困难(mixed dyspnea)发生机制有效肺呼吸面积减少特点吸气、呼气均费力,呼吸快而浅

2、心源性呼吸困难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1)劳力性呼吸困难活动时出现或加重,休息后减轻或缓解。心功能不全早期

(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睡眠中突感胸闷、憋气而被迫坐起,数分钟或数十分钟缓解。重者咳嗽、气喘、咯粉红色泡沫痰、听诊奔马律、肺部湿罗音。

(3)端坐呼吸仰卧时发生或加剧,坐位减轻。

第七节紫绀

1、紫绀的概念?

(1)、狭义——也称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呈青紫色。

(2)、广义——包含少数由于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高铁血红蛋白,硫化血红蛋白)所致皮肤粘膜青紫现象。

3、紫绀的临床表现?

中心性紫绀:是全身性的,除四肢及面颊外,也见于粘膜(包括舌及口腔粘膜)与躯干的皮肤,但皮肤温暖。

周围性紫绀:常见于肢体的末梢与下垂部分,如指端,耳垂与鼻尖。按摩或加温后紫绀可缓解。

混合型紫绀:紫绀急骤出现,暂时性;静脉血呈深棕色;静脉注射美蓝或大量维生素C

→紫绀消退

?第八节胸痛

1、胸痛的临床表现?

a) 发病年龄:青壮年、中老年

b) 胸痛部位:炎症性病变、带状疱疹、非化脓性肋骨软骨炎、食管病变、夹层A瘤

病变、心绞痛、心肌梗塞、胸膜病变:

c) 胸痛性质:刀割样或灼痛-带状疱疹;烧灼样-食管病变;绞窄性伴窒息感-心绞痛、心肌梗塞;阵发性剌痛-肋间神经痛;胸背部撕裂痛-夹层A瘤

d) 持续时间:阵发性:平滑肌痉挛或缺血;持续性:炎症、肿瘤、栓塞或梗塞

e) 影响胸痛的因素:-劳累紧张可诱发心绞痛;-反流性食管炎服药后可减轻或消失,进食时发作或加剧

?第九节腹痛

1、腹痛的临床表现?

(一)、部位

【急性腹痛】

a)中上腹——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性胰腺炎

b)右上腹——胆囊炎、胆石症、肝脓肿

c)右下腹——急性阑尾炎

d)脐部或脐周——小肠疾病、蛔虫症

e)左下腹部——结肠疾病

f)下腹部——膀胱炎、盆腔炎症、异位妊娠破裂

g) 弥漫性或部位不定——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机械性肠梗阻、急性出血性肠炎、铅中毒、腹型过敏性紫癜

【慢性腹痛】

a)上腹部或剑突下——食管、胃、十二指肠、胆系或胰腺疾病。

b)右下腹——慢性阑尾炎

c)下腹——结肠病变及盆腔疾病所致

d)广泛性腹痛——结核性腹膜炎、恶性肿瘤腹膜广泛转移或腹膜粘连。

e)不定位的腹部慢性疼痛:腹型癫痫、结缔组织病

(二)、腹痛的性质:

[急性腹痛]

中上腹剧烈刀割样痛,烧灼样痛——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中上腹持续性剧痛或阵发性加剧——胰腺炎

阵发性疼痛,剧烈——胆石症、泌尿系结石

阵发性剑突下钻顶样疼痛——胆道蛔虫症

持续性、广泛性剧烈腹痛并有腹壁肌紧张或板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慢性腹痛】

隐痛或钝痛——内脏痛

绞痛——肠痉挛

上腹部刺痛、烧灼痛——消化性溃疡,发作多有周期性与节律性,

若合并幽门梗阻者——为胀痛、呕吐后缓解。

痉挛性、间歇性痛——小肠及结肠病变、结肠病变,病变在排便后减轻,而小肠则否。

(三)、腹痛的放射部位:

1、右上腹痛向右肩放射——见于胆囊炎、胆石症、肝右叶上部病变。

2、侧腹痛向会阴部或大腿内侧放射——输尿管结石

3、消化性溃疡常放射至背部8——10胸椎部位

4、胰腺炎痛向左腰部放射

5、子宫、输尿管及直肠病变的脘痛——向腰骶部放射

?第十节腹泻

1、急性腹泻?慢性腹泻?

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如解液状便,每日3次以上,或每天粪便总量大干200g,其中粪便含水量大于80%,则可认为是腹泻。腹泻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超过两个月者属慢性腹泻。

2、急、慢性腹泻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急性腹泻慢性腹泻

起病及病程急,病程短缓,病程长

次数及粪便性质每天排便次数可多达10次排便数次,可为稀薄

以上,粪便量多而稀薄菌痢便,亦可带粘液、脓液或血液

初为水样后粘液血便或脓血见于慢性菌痢或阿米巴痢疾

便。阿米巴痢疾粪便呈暗红色炎症性肠病及结肠,直肠癌与腹痛的关系有腹痛,尤以感染性腹泻为有或无

明显

第十一节呕血与便血

1、呕血与便血的含义?

呕血: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便血:消化道出血,血液由肛门排出

第十二节黄疸

1、黄疸的概念?

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2、不同性质黄疸的临床表现?

(1).溶血性黄疸:急性溶血时,可伴有寒战、主热、头痛、腰背四肢痛和不同程度的贫血。血管内溶血可出现酱油样或浓茶样尿,称血红蛋白尿。重者可发生急性肾衰竭。慢性溶血多因遗传性疾病所致,除贫血表现外,可有脾大,长期高胆红素血症可并发胆结石和肝功能损害。

(2).肝细胞性黄疸:皮肤、粘膜浅黄至深黄不等,可伴有乏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肝区胀痛及其他原发病的表现出。

(3).胆汁淤积性黄疸:黄疸程度较重,皮肤呈暗黄色,完全梗阻者可呈黄绿色,甚至绿褐色,并伴有皮肤痛痒、心动过缓、尿色深、粪便颜色变浅或呈白陶土色。进食脂类食物时可出现腹泻,由于维生素K吸收障碍,可发生出血倾向。

?第十三节水肿

1、水肿的概念?

液体在组织间隙过多积聚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

2、水肿的临床表现?

多为下肢水肿、上肢水肿、眼睑、面部水肿、腹水、胸水等。

第十四节昏迷

1、昏迷的含义?

意识丧失,任何强大的刺激都不能唤醒,是严重的意识障碍。

2、昏迷的临床表现?

浅度昏迷

?意识大部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声、光剌激无反应,对疼痛剌激有反应,角膜、瞳孔对光、吞咽反射及眼球运动可存在,生命体征平稳 中度昏迷

?对周围事物及各种剌激无反应,对剧烈剌激可出现防御反射,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眼球无运动,生命体征可有变化

深度昏迷

?意识完全丧失,对任何剌激无反应,深、浅反射消失,生命体征常改变

第二篇问诊

1、问诊的内容?

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

2、主述

患者感受最明显的症状和体征+持续时间,也就是本次就诊的最主要的原因。(相当于作文题目)

3、现病史

现病史是指从疾病发生开始到入院为止过程中的健康资料,包括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诊疗和护理经过,是健康史中的主要内容。

4、既往史

患者对自己既往健康的评价

第三篇体格检查

一、一般检查及四大生命体征

1、四大生命体征的正常数值?

体温:口测法(36.3~37.2oC),肛测法(36.5~37.7oC),腋测法(36~37oC)

呼吸频率:正常成人静息为16~18 次/ 分,新生儿44 次/ 分

心率:正常:成人心率60—l00次/min,

多数心率70一80次/min,

儿童多在100 次/min以上

血压:理想血压:<120/80 mmHg

正常血压:<130/85 mmHg

2、四大生命体征的测量方法?

(1)体温的测量方法:口测法(36.3~37.2oC)肛测法(36.5~37.7oC)

腋测法(36~37oC)

●24小时有波动,但低于1oC;

●高于正常为发热,低于正常为体温过低。

(2)呼吸注意呼吸的节律性和次数/分

(3)脉搏注意脉搏的节律性和次数/分

检查桡动脉搏动情况,应注意其频率、节律、强弱以及呼吸对它的影响。也可以检查颞动脉、颈动脉、肱动脉、股动脉和足动脉

(4)血压测量方法:

①直接测量方法,即将特制导管经穿刺周围动脉,送入主动脉,导管末端经换能器外

接床边监护仪,自动显示血压数值。

②间接测量法,即目前广泛采用的袖带加压法,此法采用血压计测量。血压计有汞柱式、弹簧式和电子血压计,以汞柱式最为常用。

2、体格检查的概念?

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于传统或简便的检查工具,来客观地了解和评估病人身体状况的一系列最基本的检查方法

3、面容与表情的检查?

面容是面部呈现的状态;

表情是在面容或姿态上思想感情的表现。

典型的面容改变有:(1)急性病容;(2)慢性病容;(3)贫血面容;(4)肝病面容;(5)肾病面容;(6)甲状腺功能亢进面容;(7)粘液性水肿面容;(8)二尖瓣面容;(9)肢端肥大症面容;(10)伤寒面容;(11)苦笑面容;(12)满月面容;(13)面具面容。

4、皮疹检查?

是临床上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依据。

记录:出现和消失的时间、发展顺序、分布部位、形态大小、颜色、压之是否退色、平坦或隆起、有无瘙痒及脱屑。

(1)斑疹:局部皮肤发红、不凸出皮肤表面。斑疹伤寒

(2)玫瑰疹:2-3mm的鲜红色圆形斑疹、压之能褪色。伤寒

(3)丘疹:发红、凸出皮肤表面。药物疹、麻疹

(4)斑丘疹:丘疹周围有皮肤发红的底盘。风疹、药物疹

(5)荨麻疹:稍隆起皮肤表面的苍白色或红色的局限性水肿。过敏

5、浅表淋巴结的检查?

检查方法:视诊

触诊:滑动触诊

注意部位、大小、数目、硬度、压痛、活动度、有无粘连、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瘢痕、瘘管,寻找原发病灶。

顺序:头颈部:耳前、耳后、枕部、颌下、颏下、颈前、颈后、锁骨上淋巴结。

上肢:腋窝(尖群、中央群、胸肌群、肩胛下群和外侧群)、滑车上淋巴结。

下肢:腹股沟部(上群、下群)、膕窝部淋巴结。

6、鼻旁窦检查?课本p94 第三段

7、扁桃体肿大分为哪三度?

不超过咽腭弓者为Ⅰ度:超过咽腭弓者为Ⅱ度: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者为Ⅲ度。

8、甲状腺肿大分为哪三度?

从后面、前面检查,肿大分3度。

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为I度;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为Ⅱ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为Ⅲ度。

二、胸部检查

1、肺部视诊的内容?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呼吸节律

2、肺部触诊的内容?胸廓扩张度,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

3、肺部叩诊的内容?

肺上界:正常5cm Kronig峡右侧窄

狭窄浊音肺结核变宽过清音肺气肿

肺前界:相当于心脏的绝对浊音界。

心浊音界缩小肺气肿增大

心脏扩大心包积液主动脉瘤淋巴结

肺下界:平静呼吸锁骨中线6 腋中线8 肩胛线10

下移肺气肿腹腔脏器下垂

上升肺不张鼓肠腹水气腹腹腔肿瘤肝脾肿大膈麻痹

肺下界的移动范围:正常值:6~8cm 肩胛线、锁骨中线、腋中线(最大)

4、肺部听诊的内容?湿罗音的分类及听诊特点?

(1)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罗音,语音传导,胸膜摩擦音

(2)分类:粗:气管、主支气管、空洞吸气早期痰鸣、支扩、肺水肿、空洞型疾病中:中等支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

细: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

Velcro 啰音吸气末高调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捻发音:高音调、高频率、爆裂音肺淤血、肺炎早期、长期卧床特点:间断、短暂,多个,吸气相明显,部位、性质较恒定,中小湿罗音咳嗽后改变

三、心脏检查

1、心尖搏动的位置?心尖搏动的范围?

(1)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在胸骨左缘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0.5—1.0cm处

(2)范围:直径为2.0 --2.5cm

2、正常心脏相对浊音界?

右界(cm) 肋间左界(cm)

2-3 Ⅱ2-3

2-3 Ⅲ 3.5-4.5

3-4 Ⅳ5-6

Ⅴ7-9

3、心脏听诊的顺序、位置及心脏听诊的内容?

(1)听诊顺序:心尖部—> 肺动脉瓣区—> 主动脉瓣区—>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三尖瓣区

(2)位置:1、二尖瓣区:位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稍内侧。

2、肺动脉瓣区: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

3、主动脉瓣区:在胸骨右缘第2肋问。

4、主动脉瓣副区:在胸骨左缘第3肋间。又称Erb区。

5、三尖瓣区:在胸骨体下端左缘

6、其他部位:如颈部、肩胛间区

(3)听诊内容: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心包摩擦音

4、过早搏动?二联律?

(1)过早搏动(premature beat):

?听诊特点:在规则心跳基础上提前出现一次心跳,其后有—较长间歇(代偿间歇)

?分类:房性、室性、交界性

?临床意义:可见于正常人与器质性心脏病

(2)二联律:每一个窦性搏动后出现的一个期前收缩

5、心房颤动的听诊特点是什么?

心房颤动的听诊特点:心跳节律不一、心音强弱不一、心率脉率不一(脉搏短绌pulse deficit)

三、腹部检查

6、腹部的视诊?

腹部视诊时,被检查者应采取仰卧位,暴露全腹。光线易充足柔和,医生站立于患者右侧,按一定顺序自上而下全面观察。有时为了查出细小隆起或蠕动波,诊视者的眼睛需降低至腹平面,自侧面呈切线方向观察。

腹部视诊的主要内容包括: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胃肠型及蠕动波、腹壁的皮疹、疝、腹纹。

7、肝脏触诊的大小?质地?

(1)肝脏触诊的大小:肋弓下<1cm 剑突下<3cm 肋下触到肝脏时注意肝下移

如肺气肿。

(2)质地分三级

质软如触口唇(急性肝炎)

质韧如触鼻尖(慢性肝炎)

质硬如触前额(肝硬化、肝癌)

8、脾脏触诊的大小?肿大分度?

分为轻、中、高三度:深吸气时,脾缘不超过肋下2cm为轻度肿大;超过2cm至脐水平线以上,为中度肿大;超过脐水平线或正中线为高度肿大,即巨脾。

9、胆囊压痛点的位置、麦氏点的位置?及检查方法?

(1)胆囊点位于右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界处,麦氏点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

(2)

10什么是移动性浊音?

腹腔内有较多的液体存留时,因重力关系,液体多潴积于腹腔内的低处,在此扣诊呈浊音移动性浊音是发现腹腔有无积液的重要检查方法。当腹腔内游离腹水在1000ml以上时,即可查出移动性浊音。

四、神经检查

1、浅反射的检查内容?。

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

2、深反射的检查内容?

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3、病理反射的检查内容?

(1)巴宾斯基(Babinski)征

(2)奥本海姆(Oppenheim)征

(3)戈登(Gordon)征

(4)查多克(Chaddock)征

(5)霍夫曼(Hoffmann)征

检查方法同跖反射。若拇趾背屈,余趾呈扇形展开为阳性表现4、脑膜刺激征的检查内容?

(1).颈强直

(2).克匿格(Kernig)征

(3).布鲁金斯基(Brudzinski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

《中医诊断学》名词术语解释 中医诊断教研室编写 1、审察内外:诊察疾病时,要有整体观念,既要审察其夕卜,还要审察其内;并要把病人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加以审察。 2、辨证求因:分析四诊所得的一系列具体症状,根据各种病因的致病特点,原因之所在,为临床论治提供依据。 3、症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病人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如:发热、头痛等。 4、证:对疾病处于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热等方面作出病理性概括。 5、四诊合参:通过望、闻、问、切,将所搜集的症状、体征等有机地综合起来,全面系统地分析病情,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称为“四诊合参”。 6、舍脉从症:指辨证过程中,在症真脉假的情况下,必须舍脉从症。如症见痞、满、燥、实等,脉反见迟细。则症反映的是实热内结胃肠,是真;脉迟细是由于热结于里,阻滞血脉流行,属假,此时,当舍脉从症。 7、舍症从脉:指辨证过程中,在症假脉真的情况下,必须舍症从脉。例如:伤寒,热闭于里,症见四肢厥冷,而脉滑数,脉所反映的是真热,症所反映的是由于热邪内伏,格阴于外,出现四肢厥冷,是假寒,此时当舍症从脉。 8、得神: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精彩内含,面色荣润含蓄,表情丰富自然,反应灵敏,动作灵活,体态自如,呼吸平稳,肌肉不削,见于正常人,或虽病但脏腑功能未衰,预后良好。 9、失神:是精损、气亏、神衰的表现。神衰的表现。神志昏迷,或言语失伦,或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目暗睛迷,瞳孔呆滞,面色晦暗,表情淡漠呆板,反应迟钝,动作不灵,强迫体位,呼吸异常,大肉尽脱。表示正气已伤,病情严重,预后不好。 10、撮空理线:患者神识不清,出现不由自主的动作,手臂向上伸举为撮空,两手呈理线状为理线。撮空理线是失神的一种表现。系病情危重,元气将脱。 ll、循衣摸床:形容神志昏迷的病人,用手摸弄衣被或抚摸床缘的症状,这是热伤心神,邪盛正虚的一种危候。

《中医诊断学》复习提纲

《中医诊断学》复习提纲 绪论 1.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整体审查,诊法合参,病症结合 2.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内容: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的概念 3.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第一部舌诊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第一部脉诊专著《脉经》 第二章四诊 第一节望诊 1.望神的主要内容:目光(重点)、神志、面色、形态等 2.得神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得神:有神、精充气足神旺 面色:面色润泽 两目:活动灵敏、精彩内含、炯炯有神 言语呼吸:言语正常、呼吸气息平顺 形态:形体壮实、肌肉不削、形体活动正常 精神:精神充沛、神清、对外界反应合理 饮食:正常或稍减 临床: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病轻预后好 3.失神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失神:无神、精损气亏神衰 面色:晦暗暴露 两目:活动迟钝、目无精采 言语呼吸:言语失常、呼吸气息低弱 形态:形体瘦弱、大肉已脱、强迫体位、反应迟钝、烦躁不安、循衣摸床、摄空理线 精神:神志不清,精神萎靡不振,对外界反应失常 临床意义:正气已伤,脏腑功能衰败(虚) 4.假神的概念、临床表现及意义 假神: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临终前预兆(回光反照,残灯复明) 面色:突然颧红如妆 两目:目光突然转亮、浮光外露 言语呼吸:突然言语不休、声音转亮 精神:突然精神转佳、意识似清 饮食:突然思食、索食 临床意义:脏腑精气耗竭,阴阳即将离决阴不敛阳,虚阳外越 5.常色的概念和特点 常色:正常生理状态时面部的色泽:红黄隐隐,明润含蓄──有胃气,有神气 6.病色的概念、特点及五色的主病 病色:人体在疾病状态时的面部色泽 善色-五色光明润泽,虽病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荣于面,“气至”,预后良好青如翠羽、赤如鸡冠、黄如蟹腹、白如豕膏、黑如乌羽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题库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题库 医学影像学 标准化试题 A 型题: 1、 下列哪项不是骨肿瘤的基本 x 线征象。() A .骨质破坏 B ?软骨破坏 C ?椎旁脓肿 D .瘤骨和瘤软骨 E ?肿瘤的反应骨 2、 患者30岁,述膝关节间歇性隐痛,肿胀半年多, 触之有乒乓球感, 在 x 片上胫骨上端内侧呈膨胀性皂泡样骨质破坏, () A ?骨囊肿 B ?动脉瘤样骨囊肿 C ?软骨母细胞瘤 D ?熔骨型骨肉瘤 E ?骨巨细胞瘤 3、 骨巨细胞瘤的典型 x 线征象。() A ? 位于干骺端的膨胀性偏心性囊性骨质 破坏,内有 B ?远距骨干骺端的偏心性囊性骨质破坏, 边缘硬化。 C ? 骨端的囊性破坏区,其透亮区模糊,皮 质变薄。 D ?近距骨干骺端的中心性囊性骨质破坏,常伴有病理性骨折。 E ? 位于 骨骺处多发性骨质破坏,内有钙化。 4、 非骨化纤维瘤的好发部位是( ) A ? 胫骨近端及股骨远端。 B ? 胫骨远端 及股骨近端。 C ? 肱骨近端。 D ? 颅顶骨。 E ? 脊柱骨。 5、 骨肉瘤的好发年龄是( ) A .15岁以下。 B ?15-25 岁之间。 C ?20-40 岁之间。 D ? 婴幼儿。 E ?40 岁以上。 6、 从骨髓瘤的 x 线表现中,找出错误的( A ? 好发于颅骨,脊柱,骨盆,肋骨等部位。 B ? 骨质普遍稀疏。 C ? 颅骨呈多发性穿凿状骨质破坏。 D ? 脊柱侵蚀常破坏椎弓根。 E ? 肋骨呈膨胀性分房状骨质破坏。 7、 下述哪个肿瘤来源于骨髓及造血组织( A ?骨巨细胞瘤 B ? 骨样骨瘤。 C ?骨软骨瘤。 D ? 尤文氏瘤 E ? 动脉瘤样骨囊肿。 &骨肉瘤的最主要的 x 线征象() A .骨质破坏 B .软组织肿块。 C .codman 氏三角。 D .软骨破坏 E .骨肿瘤骨。 9、 下列哪项临床表现对诊断骨髓瘤最有价值: A . 50岁以上的男性 B .全身性疼痛 C . 尿中出现本周蛋白 D .进行性贫血 E.血清钙及球蛋白升高 10、 X 线表现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无明显临床症状不相称, 转移之特征 A. 乳癌骨转移 B. 甲状腺癌骨转移 C. 前列腺癌骨转移 D. 鼻烟癌骨转移 查胫骨上端内侧肿胀, 横径大于纵径, 诊断为: 皂泡样骨间隔。 为下述何种肿瘤骨

诊断学知识点汇总_复习资料.doc

诊断学知识点汇总,复习资料 绪论 1、症状概念,2体格检查,,诊断学内容 第一篇常见症状 1、体征,2正常体温.稽留热、弛张热的定义,\咯血定义,4 '呼吸困难定义,6三种肺性呼吸困难表现(尤期前二种),1心 原性呼吸困难的特点 &胸痛的病因, 9中心与周围性紫组不同原因,1Q心原性与肾 原性水肿的鉴别 11、肝原性水肿表现特点12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 H呕血的常见原因,出血量的估计,呕血与便血的相互关系 14黄疸(和隐性)的定义,三种黄疸的鉴别,15嗜睡与昏睡的区 别,浅与深昏迷的区别 第二篇问诊 1、问诊的内容,2主诉的定义和组成 艮现病史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由哪些组成,与既往史有何不同第三篇检体诊断 1、体检基本方法有哪些?触诊的方法有哪些?叩诊的方法,体型的分类2,常见面容,三种体位,皮肤发黄二种原因的区别,红疹与出血点

的区别,蜘蛛痣与肝掌购 艮霍纳氏征,瞳孔大小的改变,4扁桃体肿大的分度,5.颈静脉 怒张的定义 6甲状腺肿大的分度,听到血管杂音的意义,1桶状胸 义,9深大呼吸,潮式 及间停呼&胸式(男,小孩〉腹式(女)呼吸增减意吸 Id 触觉语颤.听觉语音的定义及方法,增减意义、 11、正常胸部叩诊音(4种),肺下界及移动度,1Z 三种呼吸音的 区别 H 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听诊意义,14罗音产生机理,二种罗音的鉴 别 的综合体征。 18、震颤定义与杂音的辨证关系 H 心脏叩诊的方法,左右心界的组成,心浊音界改变的原因(左室 肥大、右室肥大肺脉高压,心包积液,左气胸及胸腔积液) 2Q 心脏听诊内容,听诊部位, 21、早搏及房颤的体征,室早及房颤的B3G 表现。二、三联律的概念。 22第一.二心音的鉴别,23.第一心音增减及第二心音增减的意义, 24钟摆律,胎心律 25.第二心音分裂的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正常人,二狭,RBBB DG 胸膜磨擦音的听诊特点 16肺实变、肺气肿.胸腔积液、气胸 H 心尖搏动点的位「 ,范围,左、右心室肥大及纵隔移位时的变化

中医诊断学三基本

《中医诊断学》 1.中医诊断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什么? (1)整体审察:人体局部与整体、内脏与官窍、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人体内外环境不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的和谐统一,便可能发生疾病。因此,在对疾病进行诊察时,不要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要从整体上综合审察。 (2)诊法合参:由于疾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临床表现可体现于多个方面,因而为详尽地获取临床资料,必须把望、闻、问、切四诊从不同角度收集到的病理信息进行综合,互参互校,四诊之间只能相互补充,不可相互取代。四诊合参,方可为正确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3)病证结合:中医对每一疾病的诊断,包括病名诊断和证候辨识两方面。病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高度病理概括,而证是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的病因、病性、病位等所作的病理概括。故辨病有利于从疾病全过程、特征上认识疾病的本质,辨证则重在从疾病当前的表现中判断病位与性质,抓住当前的主要矛盾,所以中医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从而有利于对疾病本质的全面认识。 2.问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一般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否、民族、籍贯、工作单位、家庭住址、就诊日期、病史陈述者、发病季节等。 (2)主诉:是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如“发热恶寒三天”。主诉一般不使用病证名称。如“发热恶寒三天”,不能记为“感冒三天”。若病情复杂,其主诉中包括前后不同时间出现的几组主要症状,则应按其出现的顺序排列,如“心慌、气喘四年,下肢浮肿十天”等。 (3)现病史:是指主诉所述的疾病,从起病到此次就诊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的全过程。包括发病情况、演变过程、诊治经过和现在症状四个部分。 (4)既往史:是指除主诉所述疾病以外的患病或健康情况。包括问过去一般健康情况、传染病史和预防接种史及其他病史。 (5)个人史:是指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等方面的情况。主要包括出生地、居住地及经历地;工作性质、劳逸起居;性情、饮食习惯;婚姻生育史等。 (6)家族史:是指询问病人直系亲属的健康和患病情况。主要询问与病人长期生活相处的父母、兄弟、姐妹、配偶、子女等的情况。 3.恶寒、恶风、畏寒各自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有哪些? (1)恶寒:以无风自冷,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不缓解为特征。多为寒邪外袭,腠理密闭,卫阳遏郁而不达,皮毛失其温煦所致。恶寒常见于外感病初期,是表证的主要症状之一。 (2)恶风:以遇风觉冷,避风可缓为特征,较恶寒为轻,一般为外感风邪所致。因风性开泄,腠理疏松,故微有冷感而避风可缓。在内伤病中,也可见恶风,多为肺卫气虚,卫表不固所致。由于恶风主要以腠理不固密为病理基础,故常与汗出同时存在。 (3)畏寒:以经常自觉怕冷,加衣被或近火取暖,可以缓解为特征。多属阳气虚于内,机体失却阳气的温煦,故时感怕冷,而加衣被可防止阳气耗散,近火取暖可资助阳气,故畏寒可缓。 4.临床常见的寒热类型有哪些? (1)恶寒发热:即恶寒与发热并见。其原因是由于外邪袭表,卫阳抗邪,正邪相争于肌表,致卫阳之气不得宣发,肌表失却温煦则恶寒,卫阳郁遏则发热。寒与热并见有轻重的区别。恶寒重发热轻者,主表寒证,是外感寒邪所致。发热重恶寒轻者,主表热证,是外感热邪所致。发热轻而恶风者,主太阳中风证,是外感风邪所致。

诊断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本

佳木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考试卷 专业班级康复治疗学专升本科目诊断学 班级学号姓名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 Kayser—Fleischer:环角膜边缘出现黄色或棕褐色的色素环,环的外缘较清晰,内缘较模糊,称Kayser—Fleischer环,是铜代谢障碍的结果,见于肝豆状核变性。 2. 肝颈静脉回流征:当右心衰竭引起肝淤血肿大时,用手压迫肝脏可使颈静脉怒张更加明显,称为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3. Kussmaul呼吸:当有重度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深而快的呼吸,使机体代偿性地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以调节血中的酸碱平衡,该呼吸称为Kussmaul呼吸或深长呼吸。 4. 三凹征:当上呼吸道部分梗阻时,气流进入肺中畅,吸气时呼吸肌收缩加强,肺内负压明显增高,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为“三凹征”。 5. 类白血反应:是指机体受某些疾病或外界因素刺激而产生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多,和(或)外周血中出现幼稚细胞,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 发热的临床分度,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为: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2. 常见热型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回归热以及不规则热。 3. 胆汁淤积性典疸患者,检查时可见血清结合胆红素增加,尿色变深,粪便颜色变浅或呈白陶土色。 4. 问个人史中的居住地时,应注意是否到过疫源病和地方病流行地区。 5. 手的感觉以指腹和掌指关节的掌面的皮肤最为敏感,故多用此两个部位进行触诊。 6. 营养状态通常根据皮肤、皮下脂肪、肌肉发育、毛发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7. 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具有激活补体、促进吞噬等作用。 8. 出现异常支气管呼吸音的原因有肺组织实变、肺内大空腔、压迫性肺不张。 9. 常用于计数胸椎的标志是第七颈椎棘突 10. 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移位,右位心时,心尖搏动位于右侧第五肋间即正常心尖搏动的镜相位置。左侧卧位时,心尖搏动向左移 2-3cm ;右侧卧位时,心尖搏动向右移 1.0-2.5cm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 体温持续在39.0~40.0℃以上,数天或数周,24h内波动范围<1℃称之为( A ) A、稽留热 B、间歇热 C、回归热 D、波状热 E、驰张热 2. 一青年男性,饱餐后突发剧烈中上腹部刀割样疼痛,板状腹,最可能的诊断是(C ) A、急性胰腺炎 B、急性胆囊炎 C、消化性溃疡 D、急性胃炎 E、以上都不是 3. 某患者生气后突发呼吸困难,呼吸60次/分,伴手足抽搐,最可能的诊断是( E ) A、自发性气胸 B、肺梗死 C、支气管哮喘 D、心源性哮喘 E、癔病 4. 中枢性发绀见于( B )

诊断学练习题及答案

《诊断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属于诱导性提问的是( D 。 A.您感觉哪儿不舒服 B.多在什么情况下发病 C.您起病有什么原因 D.您上腹痛时向右肩放射吗 2.疟疾的发热多见于( C )。 A.波状热 B.弛张热 C.间歇热 D.回归热 3.咯痰量多、痰液出现分层现象,应首先考虑( D )。 A.咽喉炎 B.肺癌 C.肺水肿 D.支气管扩张 4.目前,我国肺部疾病出现咯血最常见于( C )。 A.肺炎 B.肺脓肿 C.肺结核 D.肺梗死 5.呕吐呈喷射状,应首先考虑( A )。 A.颅内高压 B.偏头痛 C.尿毒症 D.胃神经官能症 6.意识障碍伴双侧瞳孔针尖样缩小,应首先考虑( C )。 A.酒精中毒 B.低血糖状态 C.有机磷中毒 D.脑炎 7.下列关于正常人体温的波动,正确的是( C )。 A.正常人在24小时内体温的波动范围达1-2℃ B.早晨略低,中午较高,下午较低 C.运动或进食后体温不受影响 D.妇女在月经前或妊娠期体温略高 8.脉压减小的病因有( A )。 A.主动脉瓣狭窄 B.动脉导管未闭 C.严重贫血 D.老年

主动脉硬化 9.某肾病患者,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该患者面圆色红,伴痤疮。该患者属( B )。 A.肾病面容 B.满月面容 C.急性病容 D.肢端肥大症面容 10.食管癌转移,常出现( A )。 A.左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 B.右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 C.腋窝淋巴结肿大 D.颈部淋巴结肿大 11.小儿肋骨与肋软骨交接处增厚隆起呈串珠状,常因( D )。 A.原发性肺结核 B.骨质增生 C.肋软骨炎 D.佝偻病 12.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常表现出( C )。 A.呼气性呼吸困难 B.吸气性呼吸困难 C.混合性呼吸困难 D.中枢性呼吸困难 13.肾结石、肾绞痛患者,腹痛症状发作时多采取( D )。 A.强迫蹲位 B 强迫俯卧位 C 辗转体位 D 强迫坐位 14.患者右侧锁骨上窝可触及一种大淋巴结,质硬,无压痛,活动度差,重点应考虑的疾病是( A )。 A.肺癌 B.乳腺癌 C.鼻咽癌 D.肝癌 15.小儿囟门闭合过早可形成( A )。 A.小颅 B.方颅 C.巨颅 D.前囟隆起 16.某老年男性,胸部体检示胸廓前后径明显增宽,肋间隙饱满,腹上角增大。此胸廓形态为( C )。

完整word版,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 第一单元绪论 1.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是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 2.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是整体审查,诊法合参,病证结合 第二单元望诊 1.得神表现:目光精彩,神志清楚,面色荣润,呼吸调匀;失神表现:目无精彩,形羸色败,呼吸微弱,神志昏迷;假神表现:言语不休,突然颧赤如妆,目光突然转亮,突然能食,神志突然转清,其临床意义是精气衰竭,虚阳外越;神气不足的表现是精神不振;精亏神衰失神表现的是动作艰难,呼吸气微,肌肉瘦削,面色无华;区别假神与病情好转的最主要依据是局部症状好转与整体病情恶化不相符合;病人表现为假神的临床意义是精气衰竭,虚阳外越;病人表情淡漠,神识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属于癫病;病人狂躁妄动,胡言乱语,少寐多梦,打人毁物,不避亲疏属狂病;病人表情淡漠,神识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悲观失望,其临床意义是痰气郁结,蒙蔽心神;属于痫病表现的是突然昏倒,口吐涎沫;邪盛神乱失神表现的是撮空理线,循衣摸床,两手紧握,高热神昏;病人言语失伦,瞳神呆滞,面色晦暗,反应迟钝属于失神;午后颧红的临床意义是阴虚内热;小儿鼻柱、眉间及口唇四周青紫的临床意义是小儿惊风。 2.黑色所主病证是寒证、水饮、瘀血、肾虚;面色黧黑,肌肤甲错的临床意义是瘀血;脾胃气虚的面色表现是面色萎黄;满面通红的临床意义是邪热亢盛;阳气暴脱病人的面色表现是面色苍白;面色青:寒证,痛证,血瘀,惊风;病人面色淡白无华,唇舌色淡多属于血虚;病人面色白虚浮多属阳虚水泛;阳气暴脱的病人多表现面色苍白;面色白见于亡阳证、血虚证、阳虚证、气虚证;面黄虚浮见于脾虚湿蕴;面目一身俱黄、色鲜明如橘皮色的是阳黄;出现面黄的是阴黄、脾虚湿蕴、阳黄、脾胃气虚;面色苍白时而泛红如妆可见于戴阳证;面赤的临床意义是肝火上炎、阴虚证、戴阳证、实热证;面色黄而无华,两目不黄属于萎黄;肾精久耗,阴虚火旺病人的面色可见面黑干焦;人的面色随着四季时令的不同而变化,按照五行理论,夏季面色应稍红;根据阴阳五行和脏象学说理论,五脏应五色,白色内应肺;病色:晦暗枯槁,鲜明暴露,不应时应位,某色独见;常色:面色红黄隐隐,面色明润含蓄,面色长夏稍黄,面色隐约微黄;属于正常生理现象的是主色与客色;面现青色的临床意义是寒凝气滞,经脉瘀阻;出现戴阳证的临床意义是虚阳外浮;面黄虚浮,称为黄胖;属于白色主病的是夺气、寒证、脱血、虚证;青色跟黑色共同所主之病证的是寒证;虚证病人少见满面通红。 3.形盛气衰的表现是体胖食少,神疲乏力;病人卧时向外,躁动不安属于阳证;病人但卧不能坐,坐则晕眩属肝阳化风;不会导致但坐不得卧,卧则气逆的是水气凌心;病人肢体软弱,行动不便属于痿病;病人体胖能食,肌肉坚实者多为形气有余;阴虚的表现是形瘦颧红,皮肤干皱;形瘦食多属胃火亢盛;胃火亢盛可表现为形瘦能食,舌红苔黄;不耐久站,欲倚他物多见气虚血衰;肺气壅盛多表现为坐而仰首;卧不能坐,做则眩晕多为脱血夺气;坐而喜俯者多为体弱气虚;阳证、热证、实证表现为卧时面常向外,身轻自能转侧;阴证、寒证、虚证表现为卧时面常向内,身重不能转侧;“肥人多痰”是指形盛气虚;“中焦有火”的表现是形瘦多食。 4.手足蠕动多属于虚风内动;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属于中风;头发成斑片状脱落的临床意义是血虚受风;小儿发结如穗,枯黄稀疏属疳积。 5.五轮学说:上下眼睑是“肉轮”—脾,两目白睛是“气轮”—肺,黑睛是“风轮”—肝,

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

《诊断学》重点 1.症状: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 2.体征:患者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 3.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与生育史、家族史 4.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体征,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持续时间 5.现病史的内容:①起病的情况与发病时间②主要症状的特点③病因与诱因④病情发展与演变⑤伴随症状⑥治疗经过⑦病后一般情况 6.发热:机体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分度:低热3 7.3~38℃,中等度热3 8.1~39℃,高热3 9.1~41℃,超高热41℃以上。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布氏杆菌病)、回归热(霍奇金病)、不规则热(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 7.稽留热:体温恒定的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温水平,达数日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8.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9.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与无热反复交替,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10.发热的原因:①感染性发热:病原体代谢产物或毒素作为发热激活物通过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内生致热源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而导致发热(细菌最常见)②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吸收热:由于组织细胞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及组织坏死产物的吸收,所致的无菌性炎症引起的发热),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中枢性发热的特点是高热无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③原因不明发热 11.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 12. 全身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14.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表现。即紫绀。分为中心性发绀和周围性发绀,前者表现为全身性,皮肤温暖,多由心肺疾病引起SaO2降低所致;后者表现的发绀出现在肢体末端和下垂部位,皮肤冷,系由周围循环血流障碍所致,如左心衰 15.呼吸困难分为:肺源性~(吸气性,呼气性,混合性)、心源性~、中毒性~、神经精神性~、血源性~ 16.三凹征:又称吸气性呼吸困难,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时,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增高,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 17.心源性哮喘:急性左心衰竭时,常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减轻、消失,重者可见端坐呼吸、面色发绀、大汗、有哮鸣音,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底有较多湿性啰音,心率加快,可有奔马律,此种呼吸困难称~

规培考试题库-诊断学考试题库 (52)

诊断学知识 姓名:刘佳得分:18.00 总分:100 及格分:60 考试时间:2016-0 一 . 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 1 . V1R/S>1,V5R/S<1,常见于下列哪项? A . 左心室肥大 B . 左束支传导阻滞 C .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D . 右心室肥大 E . 左后分传导阻滞 2 .联合药敏试验中协同作用是指: A . 药效大于单个药物使用的总和 B . 药效等于单个药物使用的总和 C . 药效等于活性较大药物的药效 D . 药效小于活性较大药物的药效 E . 药效大于活性较小药物的药 3 .正常人昼尿量与夜尿量之比为: A . 2:1 B . 3:1 C . 3~4:1 D . 1:1 E . 1:3~4 4 .外源性凝血途径抑制物(TFPI)的作用原理是: A . 通过吞噬作用 B . 通过中和组织因子活性物质 C . 通过介质间接发挥作用 D . 通过介质直接发挥作用 E . 通过释放灭活物质 5 .肾源性水肿的特点: A . 钠、水潴留 B .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 . 水肿常从眼睑颜面开始延及全身 D . 水肿部位可随体位变动而改变 E . 水肿常从下肢开始向上延及全身 6 .乙型血友病缺乏的因子为: A . 因子Ⅻ B . 因子Ⅸ

C . 因子Ⅺ D . 因子Ⅷ E . 因子Ⅹ 7 .下列哪项疾病的发生率号性别无关? A . 甲状腺疾病多发生在女性 B . 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生在女性 C . 肝硬化多发生在男性 D . 胃癌多发生在男性 E . 甲型血友病多见于男性,偶发于女性 8 .下列哪项与原始细胞的共同特点不相符? A . 胞浆中无颗粒 B . 均有核仁 C . 胞体较大 D . 均见瘤状突起 E . 核染色质细致疏松 9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有舒张期叹气样杂音,见于哪种疾病? A .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B . 主动脉瓣狭窄 C . 主动脉扩张 D . 室间隔缺损 E . 高血压性心脏病 10 .血清钾增高见于: A . 醛固酮增多症 B . 代谢性碱中毒 C .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D . 急性肾功能衰竭 E . 胃肠减压 11 .女,15岁,心尖区听到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应考虑为: A . 功能性杂音 B . 二尖瓣关闭不全 C . 室间隔缺损 D . 乳头肌断裂 E . 二尖瓣狭窄 12 .关于指鼻试验,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 . 嘱被检者前臂外展伸直,再以示指尖触自己的鼻尖 B . 由快到慢,先睁眼后闭眼,重复进行 C . 正常人动作准确,共济失调患者指鼻动作经常失误 D . 如睁眼时指鼻准确,闭眼时出现障碍则为感觉性共济失调 E . 小脑半球病变时同侧指鼻不准

诊断学复习资料整理

诊断学 第一篇常见症状 第一节发热 1.发热的机制 ⑴致热源性发热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 ①外源性致热源包括: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某些类固醇物质;多糖体成分及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因子等。 ②内源性致热源:又称白细胞致热源,如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 ⑵非致热源性发热:①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②产热过多③散热减少 2.发热的分度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可分为 ①低热:37.3~38℃②中等度热:38.1~39℃③高热:39.1~41℃④超高热:41℃以上 3.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 ⑴体温上升期:常有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畏寒或寒战等现象。 ★(填空)体温上升有两种方式:①骤升型②缓升型 ⑵高热期:皮肤发红并有灼热感;呼吸加快变深;开始出汗并逐渐增多。 ⑶体温下降期:表现为出汗多,皮肤潮湿。 4.举例说明发热的热型及临床意义(热型的定义仅为了解,背热型及临床意义即可。) ⑴稽留热:是指体温恒定的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⑵驰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⑶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⑷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⑸回归热:体温急剧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和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 ⑹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5.非感染性发热临床常见病因 ⑴无菌性坏死组织⑵抗原抗体复合物⑶内分泌代谢障碍⑷皮肤散热减少⑸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⑹自主神经系统紊乱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中医诊断学》名词术语解释 1、审察内外:诊察疾病时,要有整体观念,既要审察其夕卜,还要审察其内;并要把病人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加以审察。 2、辨证求因:分析四诊所得的一系列具体症状,根据各种病因的致病特点,原因之所在,为临床论治提供依据。 3、症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病人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如:发热、头痛等。 4、证:对疾病处于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热等方面作出病理性概括。 5、四诊合参:通过望、闻、问、切,将所搜集的症状、体征等有机地综合起来,全面系统地分析病情,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称为“四诊合参”。 6、舍脉从症:指辨证过程中,在症真脉假的情况下,必须舍脉从症。如症见痞、满、燥、实等,脉反见迟细。则症反映的是实热内结胃肠,是真;脉迟细是由于热结于里,阻滞血脉流行,属假,此时,当舍脉从症。 7、舍症从脉:指辨证过程中,在症假脉真的情况下,必须舍症从脉。例如:伤寒,热闭于里,症见四肢厥冷,而脉滑数,脉所反映的是真热,症所反映的是由于热邪内伏,格阴于外,出现四肢厥冷,是假寒,此时当舍症从脉。 8、得神: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精彩内含,面色荣润含蓄,表情丰富自然,反应灵敏,动作灵活,体态自如,呼吸平稳,肌肉不削,见于正常人,或虽病但脏腑功能未衰,预后良好。 9、失神:是精损、气亏、神衰的表现。神衰的表现。神志昏迷,或言语失伦,或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目暗睛迷,瞳孔呆滞,面色晦暗,表情淡漠呆板,反应迟钝,动作不灵,强迫体位,呼吸异常,大肉尽脱。表示正气已伤,病情严重,预后不好。 10、撮空理线:患者神识不清,出现不由自主的动作,手臂向上伸举为撮空,两手呈理线状为理线。撮空理线是失神的一种表现。系病情危重,元气将脱。 ll、循衣摸床:形容神志昏迷的病人,用手摸弄衣被或抚摸床缘的症状,这是热伤心神,邪盛正虚的一种危候。 12、目暗睛迷:眼睛混浊晦暗,没有光彩,活动迟钝,反应缓慢或视物模糊。 13、回光返照:太阳将落时反射的光,比喻没落以前的景象。久病重病患者,本已失神,但由于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以至虚阳外越而暴露出一时“好转”的假象。这是阴阳即将离决的危候。 14、强迫体位:病人往往因病痛而被迫采取的体位,以求缓解痛苦。 15、神志异常:指精神失常的表现,包括烦燥不安,谵妄神昏以及癫、狂、痫等。 16、神气不足:是轻度失神的表现,症见精神不振,健忘、嗜睡、声低懒言,倦怠乏力,动作迟缓等,多属心脾两亏或肾阳不足以致神气不旺。 17、气色:主要是指病人面部色泽,气指生机,隐含于皮肤之内;色为血色,彰然于皮肤之表,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气由脏发,色随气华”。 18、色随气华:色、色泽,气,五脏之精气,华,外荣的意思。正常的色泽是五脏精气的外荣,上见于颜面,光泽明润,含蓄不露,这是五脏精气充足的征象。如果病重或久病,脏气已衰,则表现出枯槁而败露的各种病色。说明色泽是随五脏精气的盛衰而相应变化的. 19、气由脏发:气是机能活动的总称。五脏主藏精气,是生命活动的中心。故表露出来的各种机能活动——气,都是从五脏发生的。 20、常色:正常生理状况时人的面部色泽,应当是光明润泽,隐约微黄而含蓄不露。 2l、主色:人群中,每人的面色是不一致的,属于个体特征,其面色肤色一生不变者即为主色。 22、客色:指人的皮肤颜色,面色随着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变而产生相应的交化,属于生理正常现象。 23,瘸色:指人体疾病时的面部色泽。无论何色,或晦暗枯槁,或鲜明暴露,或虽明润但不应时应位或某色独见,皆为病色。 24、善色:五色光明润泽,说明虽病而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荣于面,称为“气至”,为预后良好。 25、恶色:五色晦暗枯槁,说明脏腑或有败坏,胃气己竭,不能荣润,又称为“气不至”,多预后不佳。 26、真脏色:五色枯槁而显露的色泽,反映脏腑精气已竭,精气外露。如面目全身枯槁如黄土或如千桔的枳实,为脾的真脏色,表示脾胃之气衰败。 27、病色相应:如肝病见青色,是正病正色,为病色相应,属病情发展的正常现象。 28、病色楣克:凡有病的脏腑与面部显现的色泽相克者,均称为病色相克。如肺病见赤色,一般多属逆证。 29、色克病:一般如肝病当见青色,而患者却表现为白色,根据五行相克规律,金克木,为色克病属难治,为凶中之逆。 30、臌胀:单腹肿大,腹大如鼓,四肢反瘦,多属肝郁或脾虚以致气滞、水停血瘀。 3l、脊疳:脊骨如锯,属脏腑精气亏损已极。

最全中医诊断学歌诀.

中医诊断学歌诀 绪论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中医诊断学内容,望闻问切与辩证,望诊观察四方面,全身局部舌排物。闻诊切记两方面,听声音和嗅气味,问诊症状及病史,脉诊按诊属切诊。 二、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 诊病要知三原理,司外揣内表知里,见微知著局把体,以常达变标衡异。 三、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 诊断遵循三原则,整体观念要考虑,四诊合参免误诊,辨病辨证相结合。 四、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中医诊断发展史,重要医家医著寻,黄帝内经奠基础,伤寒杂病论六经。西晋王叔和脉经,最早脉学专著书。最早病历是诊籍,诸病源候论病源。世医得效方十怪,二十七脉出濒湖,张景岳编十问歌,脉诀汇辨六纲脉,诊家枢要元滑寿,宋代陈言创三因,卫气营血叶天士,三焦辨证吴鞠通。敖氏伤寒金镜录,最早舌诊专著书,彩图辨舌指南书,曹炳章著重要书。上篇诊法 四诊总括 四诊望闻问切明神色形态舌诊称 闻诊听声嗅气味问以言审切指凭 四诊合参查全面整体症状辨病情 第一章问诊 问诊总括 问诊一般内容多主症现病既往何 个人生活家族史重点景岳十问歌一、问诊的方法 问诊首先抓主诉,重视主症了一般,问诊直接问病人,语言通俗又易懂,避免主观和片面,防止暗示性套问,危重病人要细心,果断迅速快诊断。 二、问诊的一般内容 (―)问一般情况 一般情况问姓名性别婚否和年龄 民族职业和籍贯现住单位记录清(二)问主症和现病史 主症主要自觉症现病发展经过情 治疗效果和兼症辨证论治此为凭(三)问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既往病史诊可参家族患病查相传 个人嗜欲和习惯亦有影响问周全三、问现在症状 问诊现症是首件十问歌诀有贡献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倶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数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1.问寒热 (1)恶寒发热恶寒发热同时呈新病外感表证名寒重热轻属表寒伤风热轻而恶风表热热重恶寒轻 (2)但寒不热 但寒不热里寒证久病肢冷内损阳新病畏寒腹冷痛寒邪直中在胃肠(3)但热不寒 但热不寒里热证壮热邪实热蒸腾热有定时名潮热阴虚湿温热阳明长期微热自觉热郁热气虚或阴虚(4)寒热往来 寒热往来无规律胸胁苦满病少阳疟疾寒热定时发先后交替寒热强(二)问汗 汗为阳热蒸津缘寒热虚实问周全表虚伤风汗自出表实无汗感风寒自汗阳虚动尤甚盗汗阴虚潮热烦大汗不止绝汗居冷汗热汗亡阳阴病变转折出战汗冷汗阳气虚或惊壮热汗蒸里实热黄汗风湿热邪蒸头面汗出上焦热半身汗见中风瘫手足心汗阴虚证中焦湿热脾虚关下焦湿热蒸阴汗心脾心肾心胸汗(三)问疼痛 (1)问疼痛的性质 胀痛气滞刺痛瘀,重痛湿邪隐痛虚,灼痛火热冷痛寒,有形实邪绞痛寒,酸痛湿证腰膝肾,掣痛肝病窜气风,部位不同六经痛,胸痹真心痛多胸。虚证病久痛势轻,痛而喜按阵发松,实证痛短痛势剧,痛而拒按持续痛。(2)问疼痛的部位 1.头痛 头痛病在髄诸阳实痛暴急虚缓长风热面赤身恶热风寒怕风头项强气虚绵綿过劳甚血虚头晕面白苍前额阳明少阳侧巅顶厥阴后太阳头痛连齿少阴病牙为骨余病肾详2.胸痛 胸痛病证有多般胸痹憋闷痛引肩面青痛剧真心痛肺热热咳喘鼻煽潮热盗汗阴虚证痰湿胸闷喘多痰肺痈咳吐脓血臭气滯太息胀痛连刺痛血瘀有定处痞满不痛寒热兼3.问胁部 胁痛病犯肝胆经气胀火灼刺瘀成悬饮咳痛肋间满呕恶身黄湿热蒸往来寒热少阳证伤寒胸胁苦满疼4.胃脘痛 胃脘冷痛属于寒热痛口臭便结干血瘀刺痛胀气滯阴虚嘈杂五心烦5.腹痛 大腹总属脾胃乡小腹肠肾胞膀胱两胁少腹肝经过痛位不同知病方实证拒按痛急暴虚证喜按痛缓长得热痛减属寒痛痛而喜冷热为殃持续阵发胀吐闭肠闭肠结气不通全腹压痛反跳痛脏器穿孔或热毒

诊断学基础考试复习重点

诊断学重点内容 绪论 1、症状概念: 患者主观感受到的异常或不适,如头痛,发热,眩晕等. 迫使病人就医的最明显,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也就是本次就诊的最主 2、体格检查: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简单的检查工具对患者进行检查,称为体格检查., 3、诊断学内容 1)症状诊断,包括问诊和常见症状; 2)检体检查,包括视.触.叩.听.嗅; 3)实验诊断,如三大常规:尿常规;血常规;粪常规; 4)器械检查;包括心电图诊断;肺功能检查;内镜检查; 5)影像诊断,包括超声诊断;放射诊断;放射性核素诊断; 6)病历与诊断方法 第一篇常见症状 1、体征:医师客观检查到的病态表现,如心脏杂音,腹部包块,皮疹等, 2、发热:(高热持续期热型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 1)正常体温:正常人腋测体温36℃~37℃左右.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脉搏增加10~20次/分. 2)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等的发热极期. 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体温差达2℃以上,最低时一般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4)发热阶段: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 5)发热的原因: ①感染性发热,由病毒,细菌等各种病原体的感染,其代谢产物或毒素作为发热激活物通过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内生致热源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而导致发热;(细菌是引起发热最常见,最直接的物质) ②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③原因不明发热 3、牵涉痛:当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的一定区域产生过敏或痛觉,此现象称为牵涉痛 .如胆囊疾病—右肩背部的牵涉痛;心绞痛除心前区及胸骨后的疼痛外还可以牵涉至左上肢至左上肢内侧甚至牙痛;肾绞痛—会阴部;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痛. 头痛的病因:颅内病变;颅外病变;全身性疾病;神经症

诊断学试题题库

诊断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2. 肝颈静脉回流征:当右心衰竭引起肝淤血肿大时,用手压迫肝脏可使颈静脉怒张更加明显,称为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3. Kussmaul呼吸:当有重度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深而快的呼吸,使机体代偿性地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以调节血中的酸碱平衡,该呼吸称为Kussmaul呼吸或深长呼吸。 4. 三凹征:当上呼吸道部分梗阻时,气流进入肺中畅,吸气时呼吸肌收缩加强,肺内负压明显增高,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为“三凹征”。 1、发热:致热源作用于抗体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的现象。 2、管型:在一定条件下,肾脏滤出的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远曲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形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可随尿排出,尿中多量出现是肾脏病变的主要特征。4、主诉:患者本次就诊感受最明显、最重要的症状或体征,也即本次就诊的最主要原因。 5、啰音:呼吸音之外出现的病理性附加音。 7、发绀: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粘膜呈青紫的现象。 10、黄疸:因胆红素代谢障碍,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并渗入组织,使巩膜、皮肤和黏膜等发生黄染的现象。 11、人工对比:对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器官,人为地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 12、移动性浊音:因体位不同而产生浊音区变动的现象,当腹腔内游离腹水在 1000ml 以上时可见,是检查腹腔内有无积液的重要方法。 14、症状:机体在患病状态下生理功能发生异常时病人的主观不适感、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 15、脑膜刺激征:脑膜或其附近病变波及脑膜时可刺激脊神经根使相应的肌群发生痉挛,当牵扯到这些肌肉时被检查者出现防御反应。 17、核左移:外周血杆状核或杆状核以上的幼稚粒细胞增多超过 5%。 18、病理反射:锥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射。 19、蛋白尿:尿蛋白含量大于 100mg/L 或 150mg/24h 时,尿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 20、呼吸困难: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异常。 21、心脏杂音:在心音与额外心音之外出现的具有不同频率、不同强度、持续时间较长的夹杂声音。 22、咯血:喉部以下呼吸器官的出血经咳嗽反射从口腔排出的现象。 23、墨菲征:医者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肋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压右肋下胆囊点处,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吸气,在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时可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如因疼痛剧烈而致吸气终止称墨菲征阳性。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 发热的临床分度,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为: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2. 常见热型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回归热以及不规则热。 3. 胆汁淤积性典疸患者,检查时可见血清结合胆红素增加,尿色变深,粪便颜色变浅或呈白陶土色。 4. 问个人史中的居住地时,应注意是否到过疫源病和地方病流行地区。 5. 手的感觉以指腹和掌指关节的掌面的皮肤最为敏感,故多用此两个部位进行触诊。 6. 营养状态通常根据皮肤、皮下脂肪、肌肉发育、毛发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8. 出现异常支气管呼吸音的原因有肺组织实变、肺内大空腔、压迫性肺不张。 9. 常用于计数胸椎的标志是第七颈椎棘突 10. 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移位,右位心时,心尖搏动位于右侧第五肋间即正常心尖搏动的镜相位置。左侧卧位时,心尖搏动向左移2-3cm ;右侧卧位时,心尖搏动向右移 1.0-2.5cm 1、一个完整的诊断应包括病因诊断、病理解剖诊断、病理生理诊断。

诊断学复习题集(带答案)

心血管检查 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选择) A1型题: 1.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见于: A.左心室增大 B.右心室增大 C.左心房增大 D.右心房增大 E.双心房增大 2.心尖搏动向左或左上移位见于: A.左心室增大 B.右心室增大 C.左心房增大 D.右心房增大 E.双心房增大 3.剑突下搏动常见于: A.心包积液 B.肝硬化 C.左心室增大 D.心包缩窄 E.右心室增大 4.心尖搏动强而有力呈抬举样见于: A. 右心室肥大 B.左心室肥大 C.剧烈运动 D.发热 E.贫血 5.负性心尖搏动可见于: A.左心室肥大 B.肥厚性心肌病 C.胸腔积液 D.粘连性心包炎 E.肺气肿 6.关于心脏震颤和杂音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有杂音一定能触到震颤 B.无震颤就听不到杂音 C.有震颤一定能听到杂音 D.无杂音也可能触到震颤 E.震颤与杂音产生的机制不同 7.心尖区舒张期震颤提示: A.二尖瓣关闭不全 B.二尖瓣狭窄 C.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D.主动脉瓣狭窄 E.三尖瓣狭窄 8.连续性震颤见于: A.二尖瓣狭窄兼关闭不全 B.主动脉瓣狭窄兼关闭不全 C.动脉导管未闭 D.室间隔缺损 E.房间隔缺损 9.心前区触到心包摩擦感提示: A.夹层动脉瘤 B.主动脉瓣狭窄 C.二尖瓣狭窄 D.右侧胸膜炎 E.心包炎 10.梨形心见于:

A.二尖瓣关闭不全 B.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C.二尖瓣狭窄 D.主动脉瓣狭窄 E.室间隔缺损 11.靴形心见于: A.二尖瓣关闭不全 B.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C.二尖瓣狭窄 D.房间隔缺损 E.室间隔缺损 12.取坐位叩诊心界,心影呈烧瓶形见于: A.心包积液 B.肥厚性心肌病 C.缩窄性心包炎 D.心肌炎 E.扩张性心肌病 13.第一心音的主要组成成分是: A.半月瓣开放的振动 B.房室瓣关闭的振动 C.血流冲击大血管的振动 D.乳头肌收缩的振动 E.心室肌收缩的振动 14.第二心音的产生主要是: A.心房收缩 B.心室收缩 C.二、三尖瓣关闭 D.主、肺动脉瓣关闭 E.主、肺动脉瓣开放 15.确定第一心音最有价值的是: A.与颈动脉搏动同时出现 B.音调较第二心音低 C.心尖部听诊最清楚 D.持续时间长 E.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之间距离短 16.心脏听诊出现“大炮音”应考虑哪种可能: A.高热 B.运动 C.左心室肥厚 D.贫血 E.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17.最易引起第一心音增强的疾病是: A.主动脉瓣狭窄 B.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C.二尖瓣狭窄 D.二尖瓣关闭不全 E.室间隔缺损 18.引起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增强的疾病是: A.主动脉瓣狭窄 B.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C.二尖瓣狭窄 D.二尖瓣关闭不全 E.主动脉粥样硬化 19.引起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增强的疾病是: A.肺动脉瓣狭窄 B.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C.二尖瓣狭窄 D.高血压 E.主动脉硬化 20.开瓣音提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