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学英语(邵循道)第二册原文翻译

医学英语(邵循道)第二册原文翻译

第一课医学作为一门科学

在某种程度上,医学是应用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生物科学的内容是过去半个世纪大多数医学进展的基础,这些进展显著地提高了医生治疗疾病的能力。这类进展大多属于单纯追求真理的基础科学方面。医学的明显进展也是医生兼科学家们旨在探讨某一特定临床问题而进行的科研(例如,解释某一疾病的机理)所获得的成果。医学还会仅仅通过对病人和疾病所做的仔细的临床观察而继续得到发展,然而,这种情况现在己属于例外。

当今医学实践所具有的这种生物科学特征,还是较为新近的发展。综观大部分有记载的历史,医学当初一点也不具科学性。诊断不准,病因不明,治疗常无效。

到了19世纪初期,随着物理和化学的一些新原理应用到医学领域,才慢慢地有了变化的迹象。生理学家们强调了器官和组织的功能。以魏尔啸为首的病理学家强调分析研究正常和异常组织,以及疾病特征与精确的解剖学观察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巴斯德和柯霍为先锋的细菌学家们开始鉴定各种微生物,并指出特定的微生物与特定的疾病有关。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们为未来的医药治疗奠定了基础。

慢慢地一些特效疗法和特异的免疫法出现了。然而,直到1935至1945的10年间,当磺胺类药和青霉素用于临床后,过去很多致命和不治之症才得以治愈。人们习惯将这些较近的事件当作现代医学的开端。

当代生物科学的语言已日益变为生物化学的语言了。器官、组织、细胞和膜的组成都已经明确说明。体内过程的调节,已在越来越精细的水平上用化学语言加以描述。许多药剂现今可从特定作用部位及作用机理来加以解释。新知识继续扩展,其速度之快使除某特定领域的专家之外,所有人都感到震惊。当前尤以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及肽研究方面的进展更为迅猛。

我们已经进入了基础生物科学的分子时代,而分子生物学现在是一个众所公认的学科了。分子的影响遍及所有作为临床医学基础的传统学科。

然而,医学又不仅仅是应用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它还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的许多方面。这些学科,尽管长期被忽视,现在已愈来愈被认为与作为一门学科的医学和作为一项职业的医疗实践密切相关。

第二课器官系统

生存有赖于人体内环境的恒定,在这种恒定的内环境中,细胞才能生存并执行其功能。这里,我们将简述主要的器官系统,并尽可能地谈谈器官系统促进人体内环境恒定的一些方式。这样做,实际上有两个原因:一是让你了解人体生理上的基本需要,二是让你至少了解主要内脏的某些功能。对体内所进行的活动有个总的概念会有助于了解各个器官系统的详细情况。

生存还有赖于从外界获取细胞进行活动所需要的各种原料。所有从外界摄入人体的物质,除氧气外,都是经由消化系统进入的,而消化系统则必须把食物分解(消化)成小到足以进入血液的微粒。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未被吸入血流的食物残渣以粪便的形式从体内排出。

消化系统基本上由一条从口通向肛门的长管道所组成。这条管道称为消化道,由下列几个部分组成。食物进入人体的口腔;位于口腔后面的咽;连接咽和胃的一条长管即食道;储存食物并消化部分食物的胃;能消化大部分食物,并使之吸入血流的小肠,以及储存未被吸收的食物以待排出体外的大肠和直肠。胃和大小肠构成了所谓的肠胃道,即G. T 道。除了消化道之外,消化系统还包括一些可分泌出化学物质以促进消化的附属器官:如口腔的唾液腺以及腹部的肝和胰。

从外界摄取但不经由消化系统而进入人体的唯一物质是氧气,即食物中的能量被释放出来供细胞使用的过程中所用的一种气体。外环境和内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靠呼吸系统完成的,它把氧气输入体内并排出二氧化碳,即由氧与食物化合所产生的一种潜在性的有毒气体。

来自消化道的食物和来自呼吸道的氧气必须运往全身各处的细胞。循环系统的功能就是把物质运送到全身各处,其作用方式和地铁系统极其相似。循环系统由血液、血管和心脏组成,血液是运行于全身各处的运输液:血管是血液运行所经过的管道;而心脏的作用则是把血液压送到全身。

细胞所产生的一切废物最终都要被排出体外,二氧化碳由于是一种气体,因而是从呼吸系统排出的,然而,大部分废物是从泌尿系统排出去的。泌尿系统,除了排除废物外,还起着调节人体内水和盐含量的作用。

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是调节其他器官系统。前者是通过激素这种化学物质的作用调节人体功能的;激素是由内分泌系统制造并分泌到血液中去的,而神经系统则是通过神经元的作用,也就是通过分布于全身的神经细胞网状结构的作用,而调节人体功能的。

只要各器官系统各自发挥作用,整个人体也就活动正常了。

第三课呼吸和呼吸系统

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除其他因素外,还取决于人们对氧气这一气体的利用及对另一气体二氧化碳予以排除的能力。氧气约占空气含量的21%,只有当它进入血流,并到达全身各处的细胞后,食物才会被燃烧,更确切地说,才能被氧化,因而细胞的生命也就能延续下去。许多细胞,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的细胞,对低血氧(或称低氧)和完全缺氧(或称缺氧)极其敏感。没有氧气,人就活不长。

体细胞摄取氧气及排除二氧化碳的工作都是通过一个叫作呼吸的复杂生理过程来完成的。呼吸包括两个过程:内呼吸和外呼吸。前者是指血与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而后者是指血与大气之间的气体交换。内呼吸又叫组织呼吸,因为它发生于组织,外呼吸又叫肺呼吸,因为它发生在肺中。外呼吸还可再分为两个方面;吸气(即将空气吸入肺内)和呼气(即将空气从肺中排出)。

呼吸系统由两部分组成:1)导气部,2)呼吸部。导气部,即气管,包括一系列管道,即鼻、咽、喉(音箱),气管以及支气管;而呼吸部则是由肺组成的。

口和鼻是空气的入口,喉、气管和两根支气管只是空气出入肺所经的管道。肺有两个,是主要的呼吸器官,由许多被称为肺泡的小气囊簇所组成。这些肺泡就是血与大气间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通常是无意识进行的一种自动过程,主要由大脑的呼吸中枢所控制。影响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因素很多。

首先,呼吸的频率与深度取决于人体对氧气的需要量,当人体休息时,对氧的需要量就相对少一些,呼吸也就浅而慢;而在运动时,氧的需要量就增大,呼吸频率相应地增大,于是呼吸就深而快。

另一个影响呼吸频率的因素是血内二氧化碳的含量。血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会促使呼吸中枢向隔膜发出更多运动性的冲动,从而加快呼吸频率,反之,血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降低则会减慢呼吸频率。

呼吸频率还因性别和年龄而异。比如,女的比男的呼吸频率稍快一些。在正常情况下,成人每分钟呼吸16~18次,五岁以下的儿童约24~26次,而新生儿大约30次左右。

第四课新陈代谢

食物在体内发生变化有3个主要阶段,根据其发生的顺序排列如下:1.消化阶段,在消化管内进行;2.吸收阶段,此时食物通过肠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3.新陈代谢阶段,在组织内进行。由此可见,在消化和吸收过程之后,组织内又发生了化学变化,统称之为新陈代谢,因此,新陈代谢可定义为:食物被消化和吸收后,其中所发生的一切化学变化。然而,更确切地说,新陈代谢这一术语指的是吸收了的食物在体细胞内所发生的化学变化的总和,简言之,就是细胞对食物的利用。消化和吸收只是新陈代谢这一第三食物变化过程的前两个步骤或准备阶段。

下面简单谈谈食物是怎样产生代谢变化的。众所周知,食物包括六种化学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即矿物质)及水。人体通过三种方式对这些物质进行利用,即使其产生代谢。1.将食物作为燃料燃烧以提供热能和机械能; 2.利用食物构成体组织(生长或修复);3.通过这些物质,保持一个适宜的内部环境,以便于细胞正常活动并帮助调节其活动。所列的前两类新陈代谢各有其专门名称,吸收了的食物的燃烧即氧化,叫作分解代谢,而体组织的构成则叫作合成代谢。分解代谢将食物分解成更简单的化合物(废物),从而产生两种能量,即热能和机械能;而合成代谢则是以食物为建筑材料以构造新的组织,从而把能量消耗尽。换言这,新陈代谢可大体分为合成(即建设性)阶段(叫作合成代谢)和分解(即破坏性)阶段(叫分解代谢)。因此,要有合成代谢就必须有分解代谢产生。动植物组织(作为食物)通过奇妙的合成代谢转换成人体组织,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一奇迹的创造者,即人体中成千上万的微小细胞,也是就世界上最小而最令人惊奇的化学实验室。

基础代谢指的是处于静止状态时体内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这些反应是指人体处于静态时,为了保证正常体温、呼吸、心跳、肌肉的紧张度,以及细胞和组织的其他基本活动而提供能量所必需的。一个健康人的基础代谢率就是他在适宜的环境温度下于清醒和松驰状态中静卧着,并且在十二小时前未进过食,也未作过剧烈运动时的代谢率。

新陈代谢率因年龄,性别、气侯及所穿衣服的样式而有所不同,也因个体的精神状态而异,如神经紧张时比松驰时快得多。新陈代谢率还取决于所从事活动的种类,如体力劳动者的新陈代谢率较之脑力劳动者为高。

第五课肌肉和活动

肌肉——运动的原材料——是一种有收缩力的组织。占体重的35%~45%,为身体所有活动提供动力:从一眨眼到跑马拉松所需的持久的努力。甚至在睡眠时,为了给极为重要的支持系统提供动力,有些肌肉仍保持活动状态。

肌肉有3种类型,结构和功能各异。骨胳肌,即我们骨上的肉,最强有力,量也最多。平滑肌,见于动脉、肠和其他内脏,进行缓慢而持续的收缩。心肌为心脏所特有,产生强有力的收缩以泵送血液。

只有骨骼肌是受自然意识控制的,即直接由中枢神经系统支配,因此称之为随意肌。它与血管和神经末稍结成网络,由最长可达12吋纤维构成。这类纤维为应答神经的刺激而在整个长度上收缩,有时能缩短1/3。在显微镜下,纤维呈“条纹”状,这就是为什么又称为“横纹肌”的原因。每一随意肌都被包裹在它自己坚韧而又弹性的鞘内,并得到结缔组织层的进一步保护。肌肉中的每一纤维都各自有一个神经分支,这些分支在被称为运动终极的地方聚合。来自脑和脊髓的神经冲动释放出一种使肌肉纤维收缩的化学传递物质。

不随意肌,作为内部支持系统的基础,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两类不随意肌,即平滑肌和心肌,都在不断的使用中,维持着诸如呼吸、消化和血循环等功能。

平滑肌纤维按两种不同的方式排列,视其功能的微妙程度而定。例如:在动脉和眼睛的虹膜中有多元平滑肌;此外,细小的纤维相互分开,只有当受到神经冲动刺激时才会收缩。

在内脏(如肠、胆管、输尿管和其他脏器)里这一类平滑肌中,平滑肌纤维如此紧密地聚集在一起,以至很难相互分开。这类肌肉是被叫做蠕动的波状运动的动力。对肌肉功能至关重要的对抗性机制,是通过构成肌肉壁的两组肌肉的排列——纵向的和环状的,以及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这两组自主神经而实现的。

在前期的消化过程中,不同类型的肌肉协同工作,表现出巧妙的结合。这就是食道,即从口腔到胃的通道。随意肌环绕着食道上部的1/3。但是,当食物到达中段时,(食管)运动的感觉也就中止了,这一段是由随意机和不随意肌混合而成。剩下的1/3则是不随意肌。

随意肌和不随意肌的特征在膀胱中也相互结合。平滑肌层必须首先舒张,让膀胱随着尿的注入而扩张,然后收缩而排出内含物。括约肌,即一个受意识控制的横纹肌环,行使着控制机能。括约肌在膀胱正在充满时保持收缩状态,封闭了尿的出口,直至在意识的支配下,括约肌松驰,才将尿排出。

心肌作为心脏的构架,像随意肌那样作横纹状,但通常不受意识的控制。心肌有很强的适应力,当血进入心脏腔室时,它就伸展。扩张的程度由起搏组织所示意,起搏组织通过传导组织将冲动传导至普通的心肌细胞,保证了充分而协调的收缩,以使心脏完全排空。在这里,(肌肉的)对抗性原则再次起作用;而收缩的速率和力量的变化由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刺激所支配。

第六课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可看成是许多各自独立而又不可割的整体部分,监控着环境,激发和协调身体的各种活动。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与之相连,遍布于全身的则是周围神经

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有两个主要部分:躯体(或随意)神经系统和自主(或不随意)神经系统,后者主持身体器官的无意识控制,而前者则主要参与感觉的感知和肌肉活动的随意控制。信息是经由眼睛、耳朵、味蕾、平衡器官,以及位于皮肤的数以百万计的接触、温度、压力和痛觉感受器(共同构成触觉)的感觉神经输入躯体神经系统的。此外,还有些感受器可检测肌肉和腱的紧张程度以及监控血压和血液中氧气、葡萄糖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运动神经将信息传送至肌肉,从而产生运动。

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又称神经元)由一个含有核的细胞体和一个称为轴突的长的延伸部所构成。在细胞体上和在轴突的终端有些短小的分支,叫做树突。神经细胞间的接触,从一个细胞的轴突到下一个细胞的细胞体,就是通过这些树突实现的,但要穿过一个称为突触的间隙。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主要由轴突构成,其长度伸展于整条神经(在腿部,可长达一码);而中枢神经主要由含有短小的轴突束的细胞体构成。细胞体位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地方时(如感觉和自主神经细胞聚合成群),称为神经节。

虽然神经可被视为以电冲动形式传导信息的电线或电缆,但神经冲动比通过铜导线的电流更复杂。冲动在活细胞中的传递涉及带电微粒离子的运动,这种运动不是沿着而是穿过一层膜,这是指的是轴突壁。

神经细胞十分奇异,因为它们能相互“沟通”。一个受激的神经元以细小、快速的电脉冲形式沿着轴突将信息传送出去,而突触使其和其他神经元相连。电冲动本身不能跃过突触,信息的传递是通过引起一种化学传递物质的释放,这种物质使相邻的神经元表面产生冲动。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需要神经系统的介入,从轻弹手指直至高度协调而复杂的活动。有些简单的反应只使用神经系统的某些特定部分。如果一个人触及很热的东西,他会很快将手缩回。这个简单却又非常重要的反应叫做脊反射,因为来自皮肤上感觉神经末稍的冲动只需到达脊髓就能引发反应。脊髓中运动神经元产生的冲动回输入臂中的运动神经元,激活肌肉而引起手移动。这种反射是自动的(睡眠时亦可发生),因而是天然的。

非常简单的动物的行为完全是反射运动,但高等动物和人有更大的活动自由,对大多数情况都能以多种方式做出反应。但是,人的大多数行为属于另外一类,即随意的、学得的和非反射性的。这类行为之所以可能,是因为神经系统可从经验中学习,并指导自身的活动。由于没有两个人有完全相同的经历,也没有两个人脑会一模一样,所以每一神经系统都有其独特的行为方式。

第七课血液——主要的运输液

运输是人体的主要功能之一。内环境的恒定,乃至生存本身,都决定于出入于体细胞之间的持续不断的运输。血液起着主要运输液的作用。可是,血液不只是一种外表上似乎是简单的体液。血液不但含有流体部分,而且还有固体部分,即无数的血细胞。血液的流体部分,即血浆,是3种主要体液之一(另两种体液为组织间隙液和细胞内液)。血细胞悬浮于血浆中,而有形成份这一术语,则是各种血细胞的总称。

血液是一种复杂的运输工具,对人体起着重要的收集和输送作用。它分别从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吸收食物和氧气,并将它们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细胞。然后,收集细胞中的废物,将它们输送到排泄器官以排出体外,它从内分泌腺收集激素,并输送到所谓的靶细胞。它还运输酶、缓冲剂以及其他各种起着重要作用的生化物质。最后,血液还在人体调节热的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血液的某些物理特征使之在这方面更为有效,血液的高比热和传导性使这种奇特的流体既能吸收大量热而其本身的温度却无明显增高,又能将所吸收的热从人体的核心输送至其体表,以便易于扩散。从功能上看,据说血液可能包括精巧的、有效的并能准确调节的运输和调节系统。

正常成年人的平均血量大约为4~5个夸脱不等,视个体身材大小而定。流经人体不同部位的血量根据要求而有所不同,例如,在进餐时的消化过程中,胃和肠需要更多的血液,而在运动时,肌肉则需要额外补充血液。

血液中有3种基本类型的细胞。即有时所谓的有形成份。红细胞(又叫红血球)是为数最多的一种细胞,含有大量的色素蛋白质,即血红蛋白,起着将氧和二氧化碳运送到全身的作用。血红蛋白还起着调节酸-碱平衡的作用。白细胞(又叫白血球)形状比红细胞大,但为数较少;正常时,白细胞与红细胞的比例约为1:500,其功能是保护人体不受病原体(像细菌)的侵袭,这是通过吞噬作用和产生抗体来完成的。最后,血小板(又叫凝血细胞)是在止血和血凝固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的块状细胞。这两者,虽然相互联系却又是两个单个的、截然不同的功能。止血(来自希腊词,其中hemo意思是血,而stasis意思是停止)是阻止受伤血管流血的过程,而凝固的目的则在于堵塞住破裂的血管,使之止血不致丧失重要体液。当损伤面扩大时,血凝固机制增强,从而有助于止血,如果没有这种奇异的功能,一个人即使是轻伤,也会流血致死。

第八课循环系统疾病

由于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和血液之间密切的相互依赖关系,任一部分的异常或疾病往往导致整个系统的机能障碍。先天性畸形干扰血液流经心脏和主要血管(或两者兼有),还可因血液携氧太少而导致新生儿呈青紫色。在做出诊断之后,或在儿童期稍晚些时侯,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来矫正这一异常状况。

心脏及其瓣膜易受疾病的损害。常见的一种是风湿热,往往导致风湿性心脏病。它在儿童期造成的瓣膜损伤可导致晚年的心脏功能严重失常,常用的诊治办法是瓣膜置换术。及时的药物治疗已减少了此病的发病率。

偶尔,心脏起搏点引起不规则心跳。或者引起心跳的电冲动传导缺陷导致腔室搏动紊乱。对这类所谓的心律障碍,药物(如洋地黄制剂)治疗有效,但在某些病例中,需用人工起搏器,经手术植入体内。

经冠状动脉向心脏本身供血的任何减少都会导致突发性疼痛,又称心绞痛,即一种心肌的痉挛,通常在运动或用力之后更加严重。血液供应的严重匮缺可引起心肌衰竭,常伴有胸部突然的极度的疼痛,通常叫做心脏病突发。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中血栓形成,即血凝固。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确切原因主要仍仅限于猜测性的;体重过重、极少运动、吸烟、高血压、血液胆固醇含量高,以及有家庭心脏病史的人发病的危险性极大。

动脉硬化是动脉壁的变性,常随年龄增长而出现。它影响到所有的动脉,可因高血压而加速和加剧。动脉粥样硬化(脂肪和胆固醇在动脉中的沉积)则要严重得多,它引起动脉变窄,变粗糙,可导致血栓形成。如这种情况发生于腿部动脉,运动时可产生疼痛,可能需要用移植物来置换受到损伤的动脉。主动脉粥样硬化会降低血管的弹性,从而引起管壁的凸起,称为主动脉瘤。主动脉瘤可能自发地破裂,造成严重出血,需施行紧急治疗。

在许多情况下,高血压的原因不明,但肾脏小动脉硬化肯定是其诱因。由于高血压又会加剧肾脏小动脉的硬化,因而需要进行治疗,以中止这种恶性循环。若干种药物对此病有效:其中有些是直接作用于去除肾上腺素(它会造成动脉收缩),另一些则对病人有镇静作用,从而减少了肾上腺素的产生。洋地黄使心脏泵血更加有力,而称为利尿剂的药物则减少循环中的液体。

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病症,长时间站立可使之加剧。有时还可产生血凝块,尤其是在腿部。此时,静脉出现炎症(静脉炎),腿部可有肿胀和疼痛。手术后或中风后长期卧床者很有可能会发生静脉血栓形成。腿部血凝块的危险在于血块可脱离管壁而成为栓子,它会(随血流)经过心脏,而嵌入肺中。血栓形成通常用抗凝血药物治疗。

第九课腺体及其激素

产生激素的内分泌腺与神经系统一起共同提供了控制身体各种功能的手段。但是,神经系统主管快速进行的活动,而内分泌系统则支配较为普遍的、以小时、月乃至年来衡量的过程。当然,有些激素确也涉及迅速发生的活动,例如,“惊恐、溃逃和拚搏”这样一类反应,就是由血液中肾上腺素的突然增加引起的。但是,通常,内分泌腺却支配着诸如新陈代谢、生长和发育等过程。

内分泌系统的主腺是垂体,直径只有0.4吋(1厘米),位于脑的下面。垂体,有时称之为“命运腺”,由于在发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对大多数激素系统实施一定的控制。

垂体两个主叶中更为重要的一个是前叶,产生一组控制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的激素。垂体也是生长激素和催乳激素的来源,前者控制组织的生长,影响脂肪和糖的代谢,后者则刺激和维持喂乳母亲产生乳汁。垂体后叶释放出两种激素:作用于肾脏以控制体内水含量的加压素和主要在分娩时起作用以帮助子宫收缩的后叶催产素。

由两叶组成的甲状腺环绕着喉和气管上部,按照来自下丘脑及垂体前叶的指令进行工作。它的功能是从血流中吸收碘和其他物质,以生产一种叫甲状腺素的激素。正是甲状腺素起着调节全身代谢率和维持热产生水平的作用。甲状腺还产生起着钙调节作用的降钙素。

甲状旁腺是4个小腺体,附着于甲状腺的后表面,但与甲状腺很少有共同之处。甲状旁腺激素对体内钙和磷酸盐的代谢极为重要。

肾上腺位于脊柱两侧,左右各一,正好在肾脏之上,所起作用更为多样化。每一腺体形如三角帽,由一个外层(又称皮层)和中央的髓质组成。这是两个互不相同的区域,其内分泌功能各异。皮质产生类固醇激素(在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醛固酮(另一种施加影响于肾脏以保持体内水平衡的激素);以及少量的性激素(对性腺产生的更大量激素引起补充作用)。

与肾上腺皮质不同,髓质对生命并不是必不可少的。它产生两种激素,其作用类似刺激交感神经系统所产生的作用。肾上腺素增强交感神经系统所产生的作用。肾上腺素增强交感神经系统在为身体应付紧急情况和紧张状态作准备时所起的作用。肾上腺髓质的另一产物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在化学上有着密切的联系。

胰腺,有时被称为腹腔内的唾液腺,分泌胰液(含有多种酶)有助于消化过程,胰液通过胰管释入十二指肠。但是,胰腺还有一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即分泌两种激素:高血糖素和胰岛素,二者与维持血中葡萄糖的含量有关。产生这类激素的地方是细小的郎格罕氏岛(胰岛),即分散于整个普通腺组织中的特殊内分泌细胞小群。高血糖素促进糖原(即肝内所产生的一种碳水化合物贮存物)的分解,这一过程增大血内葡萄糖的含量。胰岛素通过促进肌肉内葡萄糖的吸收,起着降低血内葡萄糖含量的作用。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正是造成糖尿病的原因。

第十课新药探索

自从路易?巴斯德发现感染是由细菌引起的以后,许多科学家开始对这些微小的生物进行试验。不久就相继识别出多种致病菌了。过了很久,又发现了一种叫做病毒的更小的病原体。所有这些关于细菌和病毒的新资料使得科学家们在传染病的病因及其疗法方面的研究有了更大的进展。从此,科学家们又开始了针对这些致病菌的新药的辛勤探索。

杀灭细菌的最有效的药物之一是1928年秋天很偶然地发现的。当时,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来明医生在伦敦的地下实验室里,寻找能杀灭致命病菌的物质。他在实验台上放了一些有细菌培养皿,来观察这些细菌的繁殖情况。一天晚上,他偶然忘了盖上其中一个培养皿。

当他第二天早上到达实验室的时候,他看到没有加盖的那个培养皿在一夜之间已经长起了霉。最使他感到惊奇的还是外围的细菌依然长得很茂密,而靠近霉的区域却没有细菌,它们不知怎么地消失了。他把被称之为青霉素的霉转移到一干净的培养皿里让它繁殖两周。然后开始用它们进行实验,于是发现它能杀灭试管里的细菌。他很想知道它是否也能杀死人体内的细菌。

1929年,弗来明将其试验写成报告,提交给一次医学会议,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但在他对青霉素继续进行试验的十年间,他的这个重要报告基本上没引起科学界的重视。

与此同时,另一种作用强大的抗菌药也是偶然间被一位叫做格哈德?多马克的德国科学家发现了,这就是最早的磺胺类药物,是从红色染料中提取出来的。它对包括肺炎、猩红热、麻风在内的许多可怕的疾病都有效,其疗效如此迅速、显著,以至被称为特效药。

不久,人们又发现,尽管新发现的磺胺类药物疗效高,但同时也可能产生严重的副作用。例如,药物可能蓄积在肾脏内因而影响肾功能。

由于科学家们发现了磺胺类药物的缺点,便把注意力转向弗来明的青霉素。1938年,一批英国科学家重新开始对此药进行实验,一直到1941年才宣布青霉素可安全用于人体,并可供医生使用。从此,青霉素便在全世界广泛地用于治疗多种感染。

和磺胺不同,青霉素不是硬的结晶,而是植物性的物质构成的,所以容易吸收。然而,青霉素也和磺胺一样,间或也引起副作用,甚至导致那些对它过敏的人死亡。不过,尽管它有严重的副作用,仍然被看成是所有特效药中最有效、最有价值的一种。自从问世以来,青霉素已拯救了无数的生命。

普遍认为青霉素是一系列抗生素(如链霉素、金霉素、土霉素等)中最主要的,其中每一种都具有杀死某种微生物或抑制其生长的能力。人们对这些抗生素逐一进行研究和实验,总想有朝一日又能发现更有效的制剂。

第十一课器官移植——外科学的新突破

外科是医生的一个分支,即治愈创伤的一门学科。大多数医院里有两大类医生: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前者是用药物给病人治病的医生,而后者则是用技能来缝补人体受损伤的组织或切除人体患病的部分。

你过去也许得过扁桃体炎。扁桃体是咽喉后面的两个小器官,可受到叫做细菌的微生物的感染。患扁桃体炎的病人吞咽困难。遇有严重病例,医生可能决定摘除发炎的扁桃体。像在任何手术中一样,对病人要施行麻醉,这就是说,在摘除扁桃体的过程中,病人不会感觉疼痛。阑尾炎是另一种往往采用手术治疗的常见疾病。当阑尾受到细菌感染时是非常疼痛的。对急性阑尾炎病例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切除发炎的阑尾,这就叫作阑尾切除术,现已成为一种小手术了。

除了切除人体的某些部分之外,外科医生有时还把新的部分植入人体。例如,发生骨折时,医生可能决定将金属针嵌入断骨中使之结合在一起,便于迅速愈合。有时人体的某些部分可用人造的或人工的部分所替代。有些病人关节僵硬,即他们的关节不能随意活动,外科医生可用金属或塑料制成的人工关节来替换有毛病的关节;心脏受损伤的瓣膜也可用人工瓣膜来替换。

现代外科领域中的一个新的突破是采用器官移植,即将一个器官从一个个体转移到另一个个体。早期成功的移植手术都是自体移植,即将人体某一部位转移到该人体另一部位的移植手术。这种方法对于移植皮肤、血管和神经是非常有用的;但是如果一个人的心脏或肝有毛病必须替换的话,那末,替换的心脏或肝必须以自另一个人。如果供体和受体属同一种类,我们就把这种移植称为同种移植术,把心脏从一个人移植到另一个人就是同种移植,把死狗的肾脏移植给活狗也属于同种移植。外科医生还对不同种之间的移植,像从狗到羊或从黑猩猩到人之间的移植,进行试验,这就叫作异种移植。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人身上成功地进行了器官移植。成千上万得了致死疾病的人因器官移植而受益,其中尤以眼和肾的移植效果最好。因此,许多盲人通过移植眼睛的某些部分而能重见光明,角膜就是最常见的移植部分。同样,许多病人由于有了移植的肾脏而能正常生活。不过,肺、心脏和肝脏移植的成功率却远不能令人满意。

各种移植中存在的问题就是排斥现象,事实上也就是人体的免疫反应问题。人体通过常不会接受另一个人的组织或器官,人体具有阻挡,即排斥任何外来生物的倾向。有几种方法可以抑制或阻止排斥现象。一是使提供新器官的供体和受体相配。血液及其他组织的化学成分相同的人被证明是很相称的。此外,还有抑制免疫反应的药物可使人体不致排斥移植物。

第十二课麻醉

外科医生和牙科医生能够做各种手术而不引起疼痛,这是由于发现了使病人丧失感觉的化学物质和气体的缘故。这些物质叫做麻醉剂,而施用麻醉剂的医生叫麻醉师或麻醉学家。

人们头痛或牙痛时,可服阿司匹林片或可待因片以减轻疼痛,但触觉、味觉等等却不致受到影响。能减轻疼痛而不影响其他感觉的物质叫做止痛药,或解除疼痛的药物。因此,在北京举行的一次学术讨论会上,有的发言人坚决主张针麻的英文正确术语应是acupuncture analgesia(针刺镇痛,因为analgesia的意思是消除疼痛)而不是acupuncture anesthesia(针刺麻醉,因为anesthesia的意思是消除感觉)。

最初使用过的止痛剂有酒、啤酒和鸦片,但功效不大。1798年,一位英国的化学家发现吸入一氧化氮这种气体可以祛痛。另外,这种气体可以使吸气者发笑,因此,又叫做笑气。1818年,另一位有名的英国化学家发现吸入乙醚也可消除痛感。1842年,一位美国外科医生首次使用乙醚于无痛手术。

外科医生得以采用麻醉剂,应归功于美国牙科医生威廉?莫尔顿。1846年,他在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成功地用乙醚做了一次示范性手术。

第二年,苏格兰医生詹姆斯?杨?辛普森使用了另一种叫做氯仿的麻醉剂以减轻分娩时的疼痛。五年之后,当维多利亚女王生皇太子时,也采用了氯仿。一旦女王亲身表明这种麻醉剂既安全而又有效时,各种麻醉剂就为广大群众所欢迎。

所有麻醉剂的作用都是使传递疼痛信号的神经失去作用。现在麻醉可分类如下:

1.表层麻醉:把麻醉剂利多卡因凝胶或氯乙烷喷射到皮肤上,或只是把它们搽在皮肤或口腔内膜上就可引起这种麻醉。这类麻醉是通过使皮肤或口腔内膜冷冻而对神经末梢产生作用,因而短时间内消除了感觉。注射时也可使用此法以减轻疼痛。

2.局部麻醉:这种麻醉是通过把局部麻醉药注入术野组织而引起的,适用于各种小手术以及胃造口术和造型手术等。最常用的局部麻醉剂普鲁卡因盐酸盐(或称奴佛卡因)它可在针头进入的部位扩散,因而只能使该部位的神经失去作用,注射后几分钟内就产生无痛感,并能持续1个小时或更长时间。

3.另一种类型麻醉是脊髓麻醉:局部麻醉药一经注射入脑脊髓液,就会在其中渗透,从而使神经根和某些脊髓神经节麻醉,这样就导致了脊髓麻醉。这种麻醉对于身体下部所作的许多手术,可产生良好的镇痛作用和轻松感,所以常用于产科分娩和直肠手术。大多数要进行脊髓麻醉的病人必须住院,并在术前的头一晚上就开始用药。

4.最后是全身麻醉:是通过使用影响大脑并引起昏迷状态的麻醉药而达到的,换句话说,这种药物可使正在手术过程中的病人入睡,其酣睡的程度足以止住任何疼痛。至于全麻的药物既可经口吸入,也可静脉注射,现在所使用的大多数全身麻醉剂结合了这两种用药法。和局部麻醉不同,全麻广泛地用于大手术。

第十三课约瑟夫·李斯特——抗菌法的先驱

约瑟夫?李斯特于1827年4月5日生于英国埃西克斯城厄普顿镇。他继承了他父亲热爱科学的志向。年轻的李斯特在大学是一个优等生,因此他能很顺利地获得了文学士学位,以优异成绩毕了业。然后进大学附属医院长期专心致志地刻苦学医。作为一个医学生,他目睹了英国第一次运用乙醚作手术的情况。1852年,他获得了医学学士学位并成为英国皇家外科学会的一名会员。对于一个25岁的年轻医生来说,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要了解李斯特对外科所做的贡献,我们就须了解19世纪中叶外科的现状。就技术方面而言,像李斯特和赛姆这样的外科医生的水平是很高的。他们能做大多数腹部手术,知道如何做截肢手术,并能做复合性骨折手术。问题是,在很多情况,尽管手术是十分成功的,但病人却还是死了。病人十之八九不是死于手术,而是死于感染。那时,对术后病人进行查房所看到的一定会是一种令人沮丧的可怕景象。

当李斯特对炎症过程进行研究时,他开始猜疑腐烂是由于空气中某种东西进入伤口而引起的,你该记得巴斯德在此之前已证明了腐烂或发酵是由空气中的细菌引起的。关于巴斯德这一发现的消息启发了李斯特。他推想道既然空气中的细菌能使酒发酵,那末,如果细菌得以进入伤口,也就会引起感染。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如何消灭这些细菌,以防止感染。李斯特开始探求一种既能杀死细菌而又不伤害人体组织的药剂。不久,他就听说曼彻斯特的一位化学家曾用石炭酸消毒污水。对石炭酸所做的初步试验使李斯特确信这便是他所要找的药剂。石炭酸能有效地杀灭细菌,而且如果充分稀释,就不会损害人体组织。后来又发现,石炭酸是对外科器械进行消毒的一种很好的抗菌剂。

通过细致的试验做好准备之后,李斯特终于能够在病人身上试用他的新技术了。在1865年3月,李斯特有史以来第一个运用抗菌法对一个腿部有严重复合性骨折的病人施行手术。不可能找到比这更危重的病例来作试验了。因为在那以前,这种病例的结局不可避免地会由于感染而导致截肢,甚至可能导致死亡。而这一次手术结果却获得圆满成功,病人竟然活下来了。不但病人没死,而且他的腿也保全下来了。这一手术便迎来了现代无菌手术的开端,而李斯特则被公认为无菌手术的创始人。

在现代医学的医疗实践中,对抗菌法这个原则做了修改,以提高无菌操作的功效,其中为了杜绝有潜在危险的细菌进入易受感染的组织的所有通道,而采取下列措施:首先,通常通过加热来对所有的器械和敷料进行消毒;其次,穿消毒白罩衣,戴口罩和橡皮手套;最后,用化学抗菌剂对手术部位四周的皮肤进行消毒。自从采用了抗菌法以来,产生外科败血病的危险性及其死亡率就大大减少了。

第十四课抵抗力和免疫

抵抗力是机体阻挡病原体的一般能力。人体内有几种因素可作为屏障或防御机制以抵抗各种致病菌,这些机理的作用是非特异性的,即各以其不同程度的效应,歼击一切外来微生物。

人们的皮肤起着机械屏障的作用,它的中等酸度是不适于病原体生长的环境,呼吸道的粘性分泌物可干扰病原体,而粘液细胞的发状纤毛可把病原体排出体外。胃酸和肠道的高碱浓度也是抵抗病原体的防御机制,眼泪中的盐分保护眼睛和眼睑不受感染。发烧是人体对入侵寄生物引起的紊乱所作出的反应,由于大部分病原体在温度超过100°F时便失支了致病能力,因此,发烧使得机体更易于消灭病菌。

最重要的防御机制也许是吞噬作用,也就是包围、溶解和吸收微生物的过程。血液中的白细胞、肝、脾中的内皮细胞以及淋巴结都是足以消灭病原体的吞噬细胞。

免疫是对疾病的完全抵抗力,而且只对某一特定疾病有效(即具有特异性),对一种疾病的免疫不能保证对任何其他疾病的免疫,因为免疫是某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即抗体)中和某一特定毒素的结果,或使细菌凝结在一起,或使之沉淀下去的结果。

人体自身通过得病或通过接种(即接种了能刺激体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而产生抗体时,也就产生了自动免疫力。自动免疫持续时间的长短因病而异。患了普通感冒、流感或肺炎后,常会再次患病。而患了水痘、麻疹、腮腺炎、小儿麻痹症或猩红热后,则很少再得此病。对婴儿进行白喉和百日咳预防接种,可产生终生免疫。人工自动免疫对白喉、麻疹、腮腺炎、小儿麻痹症、狂犬病、落矶山斑疹热、猩红热、破伤风、伤寒和百日咳等疾病均有效。

将低等动物或人体内所产生的抗体注入另一人体时就产生了被动免疫力。被动免疫持续时间短暂,而这种引进的抗体的作用易于衰退,一旦血液更新,它们也就消失了。出生头6个月婴儿的免疫力就是这种免疫的例子。母体内的抗体通过胎盘渗入到胎儿的血液中,把一位已经患过麻疹的人的血清(恢复期的血清)注射给接触过麻疹病人的易感的孩子是被动免疫的另一种用途。要使恢复期的血清奏效,必须在患者接触了疾病的3天之内进行注射。由于自动免疫和治疗效果良好,现在已很少使用被动免疫了。

第十五课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滤过性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流感的传播方式和感冒相同,二者都是通过鼻和咽部分泌物而传播的。1918年流感在几个月内几乎传遍整个世界,致使一千多万人死亡。不过,如果不并发继发性感染,流感通常并不是一种严重疾病。只有当并发细菌性感染或流感病毒进入支气管或肺部时,此病才会是致命的,对儿童、老年人和体质弱的人尤其是这样。绝大多数死于流感的病例都是由继发性肺炎所引起的。

流感是若干种病毒所引起的,主要有3种类型,即A型、B型和C型,以及各型的多种毒株。A型比其他两型病素必大得多。在流感流行期间,病毒所引起的流感比起流行病间隙期间所发生的流感似乎更为严重。

流感的早期征兆和普通感冒相同,但除此之外流感还常伴有骤然发烧、无力、咳嗽及背和四肢酸疼。其潜伏期短,只持续1~3天。感染的病人从症状一出现到大约1周后都可将感染传给他人。流感常伴有体力和脑力的极度减退,即使感染消失后,这种症状往往仍然持续很长时间。

现在有疫苗可以抵抗流感的特定毒株,但对其他病毒却无效。因此,如流感是由一种不同类型的病毒毒株所引起的,那么,疫苗接种对易感病人也将失效,不过美国卫生局医务主任流感咨询委员会建议凡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慢性心血管病和某些其他疾患的病人以及孕妇都要进行疫苗接种。因疫苗的成份要定期更换,所以疫苗接种必须每年进行一次。

流感病毒给医学科研提出了一个特殊问题,病毒似乎易于变异,即产生微小的遗传基因性变化。20世纪30年代初引起流感流行的核糖核酸病毒叫做AO型流感病毒。在1947年,流感的病原体为稍有变化的甲1型病毒,而在1957年则为甲2型病毒。20世纪60年代后期,变化了的甲2型病毒所致的流感开始在东南亚流行,称之为香港流感。1972年末,这种传播于世界各地的病毒流感,经再次轻微变化,又出现于英国,称为伦敦流感。到了1975年,特别引起注意的是澳大利亚的甲维多利亚型毒株。1976年出现了众所周知的猪流感,即一种曾于1918年引起整个欧美两洲流感流行的毒株变种。

我们怎样才能预防流感呢?医生可给我们进行预防接种以防止感染,其次,为了防止流感的传播,对患此病的病人必须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凡病人接触过的一切餐具及用品使用前均应进行彻底消毒。

第十六课肿瘤的扩散方式——侵犯和转移

良性肿瘤局限在原位,不像癌那样能够向远处扩散。例如,纤维瘤、脂肪瘤或平滑肌瘤能缓慢延伸生长而使体积变大,压迫周围的健康组织,并能使其变形。随着逐渐扩大,它们大多数会形成纤维囊而与主体组织分离。但是,应当强调,并非所有良性肿瘤都会呈囊状。偶尔,良性肿瘤的囊会破裂而将伪足伸入周围组织。

癌乃通过不断浸润、侵犯、破坏和渗透入周围组织而变大。癌不会出现包囊。然而,有时有这样的情况:一个缓慢增大的恶性肿瘤,会给人以假象,似乎它是由周围原来组织的基层所包绕。但是,显微镜检查往往会提示出有许多像螃蟹样的很小的脚穿透边缘并渗入附近的结构。癌的这种渗透式的成长,使得在要手术切除一个恶性肿瘤时,需切除较宽的周围正常组织。所以,癌手术被称为根治手术。外科医生必须懂得各类癌肿的侵犯程度,因为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区别。

癌能扩散到远处。癌向远处组织和器官散播叫做转移,而不连续的植入则叫做多处转移。因为良性肿瘤不会转移,所以如有转移现象,就可确定该肿瘤是恶性的。除极少数的例外,所有癌都能转移。

恶性肿瘤可通过四个途径扩散:1)在整个体腔传播;2)直接移植;3)淋巴渗透;4)经血管传播。

以结肠粘膜癌为例,当癌穿透了肠壁和腹膜脏层而植入整个腹膜腔的远处时,就出现扩散。

移植指的是肿瘤细胞碎片由于手术器械或经外科医生戴手套的手,而被带到离开癌原发部位很远的地方。幸而,这在临床上是非常少见的一种扩散途径,可能应归功于所有外科医生对这种可能性有所警惕。

淋巴引流为癌症转移性传播提供了最常见的途径。虽然据说肉瘤很少通过淋巴而是常通过血管来传播,但这两种类型的癌都会利用其中一种途径或同时通过这两种途径来传播。淋巴途径通常是顺着肿瘤侵犯部位的天然引流通道。所以,在呼吸道内出现的支气管癌,首先扩散到气管支气管和纵膈结。

血管侵入是肿瘤扩散到淋巴结以外部位的最重要途径。也许是由于其肌肉壁厚,动脉鲜见穿透。然而,动脉并非完全可免于被侵入,而且有时会受腐蚀而导致大出血,有时还可致命。静脉和毛细血管由于管壁较薄,更易受侵犯。某些癌对静脉的穿透力很显著。

第十七课青春期的生物学过程

形体变化:人常常通过自己身体的明显变化而意识到青春期的到来。但是,先于这些变化的是激素改变,而后者又是丘脑下部及大脑别的中枢活动所触发的。所以,决定青春期来临的精确机制迄今为止尚未搞清楚。

身高与体重:青春期的体高突增是人体发育过程中相当突出的现象之一。身体的增高贯穿于整个儿童时期。实际上,男孩到10岁时已达到成人身高的78%,而女孩则达到84%。青春期体长突增之所以引人注意,主要是因为其增长速度,而不是因其增长程度。典型的身高突增,在女孩子始于10岁半左右,12岁达到高峰,而止于14岁,但也可能早在9岁半就开始,晚至15岁结束。男孩子一般始于12~13岁(或早至10岁半,晚至16岁),14岁达到高峰,最后终止于16岁(或在13岁半到17岁半之间)。在体高增长达到最高速度的那一年,男孩平均身长增加3~5吋,女孩则略小于此数。这意味着生长速度事实上加快了一倍,近似于两岁孩子的迅猛生长速度。在此突增之后,生长速度急剧下降。大多数女孩在14岁,男孩在16岁,其身高已达到成人体高的98%。此后能注意到身高增长,女性在18岁左右而男性在20岁左右就停止了。

青春期体重增加的形式与身高增长相仿,但作为发育的指标它不如身高增长那么可靠。非骨胳性的增长值比髓胳性增长值更为明显。到10岁时,男女儿童体重分别仅及成年男女体重的55%与59%。促进体重增加的因素是骨胳、肌肉、内脏器官的体积和脂肪量的增加。

肌肉系统与肌力:青春期不论男女,肌肉都较以前更为发达,男性尤其如此。这是肌细胞增多增大的结果。男孩肌细胞数增加14倍,女孩为10倍。女性在10岁半时肌细胞体积已达到最大值,而在男性却要继续增大直到近30岁。

身体比例:儿童与成人体型的差异,不但决定于身材高矮不同,而且还决定于身体比例有别。青春期身体比例发生显著的改变。当身体比例发生着变化时,可能给青少年带来忧虑和烦恼,因为他们感到自己看上去既不再像以前童年时的模样,也还不太像成年人。比如,腿比躯干提早一年加速生长,从而使青少年的身材总是显得瘦长。腿本身的生长也并不一致,脚最先开始加快生长(虽然它的生长不久就停止了),随后才是小腿与大腿。同样,手和前臂的生长早于上臂。

经过青春期一系列的变化,成人的脸型变得很明显了。神经系统的发育方式,这也是头盖生长的特征,使得这部份的发育在人体生长程序表上先于其他系统。因此,在整个生长期间,与身体别的部份相比而言,头显得越来越小。

内脏器官的变化:多种内脏器官的变化伴随着青春期更为明显的外形改变。心脏与身体其他肌肉一样,参加了生长突增现象,其重量几乎增加了一倍。收缩压在童年时期一直在稳步上升,而现在进一步加快,很快就达到成人的数值。同时发生的脉搏次数减少现象停止了。而且静止状态时心跳次数甚至略有上升。血液量、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都有增长,所有这些变化,男性更为突出。

呼吸系统发生类似的变化。肺的大小与呼吸能力在青春期增大,而呼吸率却继续降低。这些改变又是以男性为突出,其中包括具有更好的氧交换效率。

所有这些及其他有关的青春期变化的全部结果,极大地提高了体力活动的能力并能更快地从疲劳中恢复过来。更强的活动耐力,加上更为优越的体力,使得青春期男女在体力活动方面都大大超过青春期前的水平。

第十八课衰老的过程

人衰老的速度自史前史以来并没有什么变化。文明人活得较长,是因为他生存至自然死亡年龄的机会增多了,而不是衰老本身推迟了。“衰老”一词指的是生物体随年岁的增长而变得更可能死亡的一种过程。随着时光的推移,生物体自我修复的能力及对伤害的抵抗力有所下降,造成死亡的力量增长。这就导致了特定的平均生命期。

衰老过程的性质尚无人知晓。要弄清的一个问题是:在人和其他哺乳动物中,损伤的积累主要集中在非分裂细胞中(如神经元);还是在分裂细胞中(这些细胞在连续分裂中可能造成故障);在结构性质中(如胶原,即纤维结缔组织中的一种蛋白质);还是在人体生理的规定程序中。这些过程中没有一种可被确认为衰老的“原因”。

固定的细胞累积着病毒和废物,渐渐就会无可替代地消失掉,虽然,被广为引证的脑细胞随着老化而大量丧失的见解是错误的。分裂细胞积累着突变和缺陷,但补偿性机制行使着管制这些“残次”细胞的作用,除了当这些细胞摆脱了正常的控制,像发生癌症时的情况那样。法国生物学家兼外科医生亚历克西斯?卡雷尔(1873~1944)的不完善试验,曾经一度使人认为,在体外培养的细胞是“不朽”的,可以永无止境地分裂下去。新近的研究表明,情况并非如此;细胞通常只能经历50~60次复制,此后,它们因化学机能中积累的缺陷导致死亡。身体的免疫防卫机制也会随时间流逝而发生重大变化。这里的一个可能性是:细胞结构上的差异使一些细胞不再被视作“自己人”,因而被摧毁。

大多数动物的衰老可很容易地单纯用限制热量摄入的过程来加以减慢。这种限制无须严格到影响它们生长的程度。3天中仅两天给老鼠喂食很少会影响生长,却能延长生命期达60%乃至更长。这些观察资料提示,人的衰才速度是可以减缓的。

由于脑的机制很可能监控着食物的摄入,起着控制细胞衰老速度的作用,对脑的机制而不是对终身食物限制的探索,看来是研究如何过70年才到达60岁状态的适当途径。攻克单一的疾病,可能除动脉疾病外,大概不会使人的寿命延长多少。研究人或寿命较长动物的终身食物或进行其他试验可能会有些用处,但在实践中,这类实验只限于某些鼠类。因此,优先进行的衰老研究是期限较短的试验。这些试验最初在广岛的幸存者中进行,试图查明辐射是否会加速衰老。旨在显示抗辐射药物能否延缓衰老的某些动物试验已经延长了白鼠的寿命;可是,食物摄入或肝化学方面的变化也可能起一定作用,然而,改变人的衰老速度的技术几乎肯定是可以达到的。在老年医学这一课题下,许多这方面的研究正在进行着。

第十九课物理检查的一般原则

实际上,物理检查是在你与病人打招呼并开始谈话时就开始了。此时你开始观察他的表情、握手的感觉、举止谈吐及一般习惯。这就是我们大家在社交中给人们所留下的“第一次印象”。从非专业的角度来讲,我们对上述观察很少加以强调和分析,然而,你必须认真对待你对病人的“第一次印象”。那是一种“非侵犯性”的检查,但这种检查需要实践——这种实践你在公共汽车或地铁都可进行。

写完病史后,下一步是“侵犯性”的物理检查了。

从谈话中,你可对病人所得疾病的性质以及也许对疾病部位都会有初步的估计。你可能已发现病人特别关注物理检查过程中对某些部位的检查,也可能需要直接先检查重危病人最可能有病理现象的部位。然而,最好的方法是系统检查,以免遗漏。系统检查就是全面使用特种感觉来检查每一个部位系统。常规检查包括望诊、触诊、叩诊和听诊。

望诊无需指出,望诊某一部位时,该部位必须是肉眼可见的。然而,不幸的是:你会遇到一些医生隔着衣服或床单来检查病人的腹部或乳房。望诊时,应让病人暴露你要检查的部位。良好的光线很重要。例如,黄疸病在荧光灯光线下是看不见的;紫绀在微弱的光线下也难于看清,应充分利用灯光的照射角度。非直射光线产生阴影,突出轮廓的细微差别。

颜色、轮廓、对称程度以及其他情况,都能看得见、辩得清。病人的面部是否充血?胸部是否呈现筒状?是否一条腿细而另一条粗?呼吸是否困难?

触诊是用一只手或双手进行触摸。触诊能进一步确定观察到的东西,并且揭示看不到的东西。触诊可以辨别出质地、范围、密度、温度等等情况,手的不同部位适宜于不同的触诊任务。

指法最易察觉质地。我们区别两个分开的点的能力(即使这两点十分靠近)以指尖部为最佳。稍呈突起的皮肤损伤称为丘疹;与皮肤其他部位一样平的皮肤损伤称为斑点。指尖在其上面滑过,就可以进行鉴别。

范围或轮廓是较大范围的质地。究竟用几个手指、一手或双手来触诊须视所检查部位的大小而定。大量腹水下面的肝增大,需要用双手用力加压,以排开腹液而摸到肝边缘。

用手不能测出体温的绝对度数。所能测定的只是一部位与另一部位的温度差别。指背最适于作这种检查。提背的皮肤薄,而其神经密度仍然很高。指背在皮肤上移动,可明显地察觉出温度的细微差别。有炎症存在时皮肤较热,血流减少时较凉。

叩诊叩诊有点难于下定义。大体地说,叩诊是用手或仪器敲打身体的某一部位。这样做实际上是产生一个声音,并听它的效果,即听其回声。其目的是产生振荡,注意声波有什么变化。

有许多不同的叩诊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是用左手的中指尖紧贴着皮肤,而右手的中指尖快速敲打贴在皮肤上的左手中指尖。间接叩诊法是在所要检查的部位与产生振动的手指(或叩诊锤)之间插入一个手指(或叩诊板)。直接叩诊法是只用叩诊锤,即直接叩击所查部位。

听诊听诊就是听体内发生的声音。声音的几个特点值得讨论一下。

声音的衡量包括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及音质。频率是振动的次数,以每秒周数表示,每秒周数多(即频率高)产生的是高音;每秒周数少,则产生低音。

我们的听觉能力有一定限度。频率低于每秒16周或高于16000周的声音通常是听不到的。此外,频率与强度和我们的听力有关。频率越低,强度就得更大才能被我们听见。轻而尖的口哨声要比响而低的隆隆声更易听见。后者有时能被感觉到,却不易听到。听诊器是用以帮助听诊的仪器。

第二十课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是一切用先发制人的办法——要末通过完全防止疾病的发生,要末通过尽早觉察,以便易于迅速地加以治疗——以挫败疾病的种种措施,其中包括全身性体检、接种、牙科就诊、眼科检查等等。等到牙齿开始疼痛才去求医,可能意味着牙齿需大面积填补甚而拔除。

可以理解,在怀孕期间,预防医学的作用最为明显,也最被广泛地接受。确实,这一过程常常在怀孕之前就开始了。在这一阶段,常常有可能预测有遗传缺陷的父母生育出患病儿童的机会,并帮助他们决定是否要生儿育女。例如,有血友病遗传特征的妇女可能决定不怀孕,因为她被告知,尽管她生下的儿女不会患血友病,但却有50%的机会成为该遗传特征的携带者,而生下的儿子会有50%的机会患上此病。

在怀孕期间,孕妇定期去找医生,以便胎儿的发育状况和她自已的健康可以得到监控。医生进行检查,以保证孕妇不致体重过重,血压不太高,不患糖尿病,未感染上梅毒或妊娠所特有的任何疾病。要特别警惕,防止妊娠毒血病(即代谢障碍)的发生。

这些产前就诊还保证了当发生产道狭窄或胎盘错位等复杂情况时,能及早采取措施。对胎儿的监控能确定它的活力和健康,并确保它在妊娠末期处于子宫的正确位置而易于分娩。

近年来,已经研究出一种相当精巧的新方法来探测胎儿的状况——羊膜穿刺术。这一技术,通常在胎儿被怀疑有某些遗传性缺陷时使用,是将一根中空的细针穿过孕妇的腹壁,进入充满液体的羊膜囊(胎儿就悬于其中),从中抽取少量液体,对其中的细胞进行组织培养,然后检查这些细胞,以寻找其染色体和化学上的异常现象。并非所有以此方法鉴别出的异常都是不祥之兆。可是,一量发现先天愚型和家族黑蒙性白痴(一种会引起失明和严重智力迟钝的疾病)的特征时,医生将不得不考虑在胎儿未成熟前结束妊娠。

在幼儿时期,预防医学主要是要保证适当的营养以及实施接种以防止儿童期常见的感染病。

疫苗的使用始于1976年,当时,爱德华?詹纳尔(1749-1823年)展示了牛痘病毒有防止天花的能力。今天,世界上那些地处温和气候的国家里,所订的目标是为所有婴儿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内进行预防白喉、破伤风、百日咳、脊髓灰质炎和麻疹的接种。这些计划是如此奏效,以致除了百日咳之外,所有上述疾病现已越来越少见。

在中年时期,预防医学的重点由传染病的绝对预防,转到疾病的早期诊断,即通过定期体验来发现威胁中年人的疾患。

物理检查,结合量血压、X线胸透、心电图、化验尿以决定有无糖尿病等,就是为发现中年人常见病所作的典型体检内容。作更详尽检查时,要用多频道分析器进行验血以发现异常现象。

对妇女来说,还有另一些与其生殖系统有关的危险。在发达国家里,专门诊所正在变得越来越普遍。这类诊所的职能包括乳腺癌和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仔细触摸每侧乳房常可发现提示癌变的肿块,但有时使用更为复杂的方法,如软X线(包括乳房干板X线照相术)和热传感器(发热记录法)。宫颈检查通常用宫颈涂片法,即将取自宫颈的细胞涂抹于玻璃载片上进行检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