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山中杂诗

山中杂诗

山中杂诗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练习题】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2、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分别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静谧、优美,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3、不能改。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

2、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练习题】

1、作者王维,字,(朝代)诗人。

2、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3、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4、“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独”字好在哪里?

5、谈谈本诗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1、摩诘唐

2、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3、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刻画了一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隐

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

4、“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

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5、①用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借景抒情,情景交

融,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②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

?③通过“独坐幽篁、弹琴、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明月”这一高洁的物象,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练习题】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2、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练习题】

1、作者王维,字,(朝代)诗人。

2、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3、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4、“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独”字好在哪里?

5、谈谈本诗的表现手法:

【当堂训练】

1、作者填空:《伤仲永》选自,作者是(朝代),

字,号。

2.通假字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②贤于材人远矣

3.解释加点词语。

①世隶.耕②称.前时之闻③仲永之通悟

..

④其诗以养父母、收族

..为意⑤彼其.受之天也

⑥泯然

..

..众人矣⑦贤.于材人

⑧环谒

..皆有可观者

..于邑人⑨其文理

⑩稍稍

..宾客其父⑾或以钱币乞.之

⑿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4.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意动词

①“邑人奇之”之中的“奇”

②“父异焉”之中的“异”,

?名词作意动词

①“父利其然”之中的“利”,

②“宾客其父”之中的“宾客”,

?名词作状语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

?动词用作状语

“忽啼求之”中的“啼”,

5.一词多义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自并自为其名

闻余闻之也久

不能称前时之闻

其:其诗以养父母

稍稍宾客其父

然:父利其然也

泯然众人矣

宾客:稍稍宾客其父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6.古今异义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今义:)

②或以钱币乞之(古义:。今义:。)

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今义:)

④稍稍宾客其父(古义:。今义:。)

⑤泯然众人矣(古义:。今义:。)

7、用“/”标出下列句中的朗读停顿

①.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③.余闻之也久。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8.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B. 借旁近与之.

父利其.然也不能称前时之.闻

C. 或以.钱币乞之

D. 环谒于.邑人

徐喷以.烟贤于.材人远矣

9.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译:

②.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译:

③.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译:。

④.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译:

⑤.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译:。

⑥: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

10.方仲永为什么“泯然众人矣”?用文中语句回答。

11.文章第一句交代了方仲永的籍贯、身份、姓名、家世,有什么作用?

12.仲永的天赋才华从哪些事情可以说明,请举两例。

13.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做法怎样?

14.从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这件事,你受到了哪些启示?

【山亭夏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山亭夏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高骈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译文及注释】 绿叶茂盛,树荫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楼台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池水里。微风轻轻拂动色泽莹澈的珠帘,而满架的蔷薇散发出一股清香,整个庭院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 1、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深。 2、水晶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 3、蔷薇:花名。夏季开花,有红、白、黄等色,美艳而香。一种观赏性植物,它的茎长似蔓,须建架供其攀援生长。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暗合。 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

与朱元思书1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沙河九中杜丽梅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⑴掌握并积累课文屮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感知文章大意。 ⑵品读并赏析文章,感受文章的自然美、人情美。 2情感态度方面:体会课文中作者“避世退隐,追求自由”的情 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3能力方面:深入领会文章的意境,体会文章的意境美、语言美、 结构美、志趣美,获得美的享受。 重点及难点分析 重点难点:领会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结构美 过程与方法:朗读、背诵;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从吴均的一首小诗《山中杂诗》入手,简介作者及风格。 1、板书:吴均的《山中杂诗庆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提问:引导学生读一遍后:这首小诗写了什么?写得怎么样?(明确:这是描写日落景象的一首小诗,寥寥几笔,借黄昏安宁静谧景色,展现了山居的清幽环境与隐逸的情趣。清人沈德潜称赞它: “四句写景,口成一格。”这首诗有画一样的意境美而且构思巧,想

象奇特,语言清新易懂。) 3、提问: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 (明确:吴均(南朝)(板书),可见这是一位善写山水的大家。南朝人) 4、引入:今天我们来欣赏吴均另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与朱元思书》 二、赏读课文 1、一读:明确读音和句读: 欣赏: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仔细听课文,在书上记下读音、句读。导引:了解学生是否有还不明口的读音、句读? (学生若不捉出,可捉醒:缥碧、急湍、轩邈、泠泠、莺飞 戾天(板书备用)) 朗读:学生全文朗读。(注意其生字新词的读音、句式停顿的处理) 点评:侧重在句读方面。适当点评学生的情感处理;强调: 向上的那种“劲”。 2、二读:关键词语释义并译句 朗读:出声自由朗读课文;请学生圈出不好解释的词句,准备提问。 导引:对照注释和《词语手册》,是否都能解释?有什么觉得不好解释和翻译的? 四人小组讨论,一般词语可互答解决,组长记录疑难,交给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意思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意思“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出自唐朝诗人高骈的古诗作品《山亭夏日》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⑴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⑵水晶帘:又名水精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李白《玉阶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⑶蔷薇:花名。夏季开花,有红、白、黄等色,美艳而香。一种观赏性植物,它的茎长似蔓,须建架供其攀援生长。 【翻译】 盛夏时节,绿树葱郁,树阴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清澈的池塘中映射出楼台的倒影。微风拂过,水晶一样的帘子 轻轻晃动。蔷薇花开满了蔷薇架,满院都可闻到它那沁人心脾的香味。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写出了山亭夏日的悠闲之感。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 密而且深。《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 树阴匝地”,即此意。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

一起的,并非泛泛之笔。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看到了蔷薇,十分漂亮,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 此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

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品味文章之美。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和寄情山水的情趣,把握课文的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4.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写景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与朱元思书》,知道这是一篇描写山水的小品文,记得我们曾经学过许多描写山水的诗文。同学们能不能说出几句?(学生说出诗句后,教师再用多媒体展示如下内容,特选刚才没发言的同学作检测):请用你积累的诗文原句来回答: (多媒体展示) 1、大气磅礴的洞庭湖:。 2、气势雄伟的泰山:。

3、庐山的瀑布:。 4、西湖有早春:。 5、壮美的三峡:。 6、奇丽的大漠:。 现在我们一起去细细品味吴均带给我们的富春江独特的风光。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打开书本。 二、朗读赏析课文,感受作品的声韵美和风景美。 (一)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声韵美1.学生推荐朗读水平较高的一位同学范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学生听读前先给范读的同学提一些朗读的建议,教师可穿插朗读提示。 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1) 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 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3) 注意重音。如"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重音应落在" 箭

优美的诗句

优美的诗句 1、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2、所赖今天子,汉道日休明。——范云《效古诗》 3、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吴均《山中杂诗》 4、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王维《归嵩山作》 5、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薛道衡《昔昔盐》 6、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厉鹗《晓至湖上》 7、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鱼玄机《赠邻女》 8、前年伐月支,城上没全师。——张籍《没蕃故人》 9、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孟浩然《他乡七夕》 1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11、风轻惟响珮,日薄不嫣花。——李商隐《壬申七夕》 12、借问叹者谁,言是客子妻。——曹植《明月上高楼》 1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14、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元结《贼退示官吏》 15、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柳永《甘草子·秋暮》 16、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谢灵运《登江中孤屿》 17、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18、衣杵相望深巷月,井桐摇落故园秋。——陆游《秋思》 19、一灯人著梦,双燕月当楼。——史达祖《临江仙·闺思》 20、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村夜》

21、暄风迟日春光闹。——谢逸《菩萨蛮·暄风迟日春光闹》 22、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23、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温庭筠《题卢处士山居》 24、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25、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陆游《关山月》 26、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刘方平《春怨》 27、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李白《子夜吴歌·春歌》 28、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9、风乍暖,日初长,袅垂杨。——陈子龙《诉衷情·春游》 30、月挂霜林寒欲坠。——程垓《酷相思·月挂霜林寒欲坠》 31、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2、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王安石《春夜》 33、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谢枋得《蚕妇吟》 34、晚潮初落,残日漾平沙。——王国维《满庭芳·水抱孤城》 35、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 36、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37、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王令《暑旱苦热》 38、晚日寒鸦一片愁。——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39、日落谢家池馆,柳丝金缕断。——韦庄《归国遥·春欲晚》 40、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41、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三首·其二》 42、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毛滂《临江仙·都城元夕》

关于夏天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

关于夏天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 【篇一】关于夏天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 《夏日山中》 唐代: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鉴赏及赏析: 《夏日山中》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唐代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描写的夏日中生活的场景,真实、贴切地展现了夏日山中和山中夏日的景象。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因为是夏天,所以有“白羽扇”;因为在山中,天气更凉爽所以有扇而懒得摇。山林中过往的人烟稀少,诗人敢于脱去头巾,表现出悠然自得,不拘礼法的形象。句中通过”懒”、“裸”,突出了诗人在山中夏日乘凉的悠闹情趣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夏日消闲图画。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诗人解下头巾,挂在山中的石壁上,多么凉爽宜人。袒胸露顶,栖身林下,大有解除尘累,反归自然的情趣。通过“脱”、“露”,来表达诗人无拘无束,向往自然的心情。“任”体现了诗人豪放不羁,任凭山风从头上吹过,表现出一种豁达、爽快的感觉。 全诗写出了作者在山林无拘无束,旷达潇洒,不为礼法所拘的形象,有魏晋风度。诗人忘情沉醉于“夏日山中”,悠悠然一种自乐自足的逍遥,特别是对个人情感的放纵与宣

泄,可以说达到了极点。在《夏日山中》羽扇可以不摇,衣履可以不穿。“裸袒青林中”,“露顶洒松风”更体现出诗人悠然自得,亲近自然的心情诗通过对诗人自身状态的描写,来突出夏天的炎热。同时借夏天炎热的环境,表达诗人无拘无束,在山林间豪放自如的状态。诗中在夏天炎热的环境下,对诗人状态的描写生动,别有一番悠然自得的闲趣。 【篇二】关于夏天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 《山亭夏日》 唐代: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鉴赏及赏析: “绿树阴浓夏日长”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特别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 “楼台倒影入池塘”这里诗人是从视觉写夏日,写看到的景观。诗人看到平静的池塘倒映着远近不同的亭台楼阁的倒影,心情自然怡然舒一爽,于是才写出如此富于美感的诗句来。“入池塘”的“入”字用得好,他不仅写出了明净与

中考古诗文复习教案

中考古诗文名句积累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考:熟悉古诗文名句默写中考题型,了解中考评分标准。 2、认识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在古诗文默写中存在的问题。 3、促进复习:激励学生在课后有计划、有技巧地展开自我复习。 教学重点:了解中考题型,了解中考评分标准。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掌握记忆的技巧,对所积累的古诗文加以灵活运用和归类记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古代诗坛,群星灿烂,创作出了浩如烟海的古代诗词,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在中考里,古诗词背诵默写是一个重要考点。根据新课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古诗文的学习要做到:能诵读古代诗文,准确背诵,默写一定数量的名篇。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的能力,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 随机背诵十首古诗 二、中考风向标 中考考查名句积累的形式主要是默写,题型有如下几种:(1)直接型默写。(2)理解型默写。 三、分析题型,注意复习方法和答题技巧。 (一)直接型默写。(续写型,要求根据上句写下句或根据下句写上句;整首诗的默写)特点:此题难度不大,只需把诗文记熟(特别是宋词与文言文中出现的结构不对称的句子),不写错别字,不添不漏不换位就能得分。 应试技巧:熟背写对,细辨差别,书写工整。 (二)理解型默写。(提示与课文相关的内容,让考生根据提示进行默写) 特点:有条件限制,有目的导向,要求大家不仅要熟背课文,还要理解诗句含义。 应试技巧:审清题意,弄清要求,正确默写。 感悟: 1、博览强记是古诗词掌握的最佳途径。 2、理解记忆是古诗词运用的最好方式。 四、古诗词知识竞赛 一、能力加速度 比赛规则: 1.起始分数均为60分。 2.比赛采取必答的方式,每个人将答案写下,五分钟后同桌互对,答对一题得2分 3.若有提醒、偷看或喧哗,每人每次扣十分。 4.看看谁能又快又准确 1、待到重阳日,——————。(孟浩然·唐《过故人庄》) 2、—————,禅房花木深。(常建·唐《题破山寺后禅院》) 3、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唐《夜雨寄北》)

七年级下册语文的所有古诗

七年级下册语文的所有古诗一、《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①,竹中窥落日②。 鸟向檐③上飞,云从窗里出。 注释 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kuì):从缝隙中看。 ③檐(yán):房檐。 译文: 山边飘来的烟霭,从竹林的缝隙里看到落日。

鸟儿向屋檐上飞着,远远看去天边的云气好象是从窗里流出来的一样 题解: 本篇是《山中杂诗》的三首之一。 是写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闲适的心情。 沈德潜说它“四句写景,自成一格”。 二、《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①里,弹琴复长啸②。 深林③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词注释: ①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②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③深林:指“幽篁”。 译文: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 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 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三、《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 之一: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 之二: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 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 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

【注释】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 2.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发:出发。 4.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5.下:顺流而下。 6.渝州:今重庆一带。 7..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8.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 9.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高骈《山亭夏日》赏析

高骈《山亭夏日》赏析 《山亭夏日》高骈 绿树浓荫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绿树葱郁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荫才能浓。这“浓”除有树荫稠密之意外,还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荫密而且深。人们所谓“烈日当空,树荫匝地”,就是这个意思。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夏日长”的感觉。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荫浓”含蓄的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它写的是一种情趣。 第二句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水晶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这一句可以分两层意思来说。第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彻;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

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的水波下则是随之微微晃动的楼台倒影,多美啊!第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的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诗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观察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这个顺序不能颠倒。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爵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的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原先慵懒的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暗合。如果没有微风起,芳香就不能送遍全院。 诗写夏日风光,用纯乎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荫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全诗以写景见长,笔法多变。诗人捕捉了微风之后的帘动、花香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的描绘了夏日山亭的悠闲与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夏日乡村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附录:《山亭夏日》高骈 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译文 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必背古诗词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 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响。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 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 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 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 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 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 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 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 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 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 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 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 能辨我是雄雌?

立夏最美诗词,与君共欣赏

立夏最美诗词,与君共欣赏 立夏日忆京师诸弟 唐?韦应物 改序念芳辰, 烦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阴, 公门昼恒静。 长风始飘阁, 叠云才吐岭。 坐想离居人, 还当惜徂景。 山亭夏日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 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 幵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 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 中宵劳梦想。 早夏游平泉回

唐?白居易 夏早日初长, 南风草木香。 肩舆颇平稳, 涧路甚清凉。 紫蕨行看采, 青梅旋摘尝。 一盏冷云浆。 初夏即事宋?杨万里莲叶头巾道样裁,仙桃扇子午时回。扑蝇堕地犹能施,闭合生尘底处来。 初夏睡起宋?杨万里梅子流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幽居初夏 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树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己过头番笋,木笔犹幵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立夏 宋?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四月十三日立夏呈安这 宋?司马光 留春春不住, 昨夜的然归。 欢趣何妨少, 闲游勿怪稀。 林莺欣有吒, 丛蝶怅无依。 窗下忘怀客, 高眠正掩扉。 山中立夏用坐客韵 宋?文天祥 归来泉石国, 日月共溪翁。 夏气重渊底, 春光万象中。 穷吟到云黑, 淡饮胜裙红。 一阵弦声好, 人间解愠风。 立夏 宋?赵友直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 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立夏五首其一 宋?方回 吾家正对紫阳山,南向宜添屋数间。 百岁十分已过八,只消无事守穷闲。 初夏即事 宋?王安石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丑奴儿?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南宋?辛弃疾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时价。 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 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间。 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 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

二年级上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二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容山中杂诗主备人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交流《山中杂诗》的背诵与理解,激发学生爱背古诗、爱上经典诵读。教学重点、难点人人会背,人人能讲。教学预案 一、学习《山中杂诗》导入课文从吴均的一首小诗《山中杂诗》入手,简介作者及风格。 1、板书:吴均的《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提问:引导学生读一遍后:这首小诗写了什么?写得怎么样? (明确:这是描写日落景象的一首小诗,寥寥几笔,借黄昏安宁静谧景色,展现了山居的清幽环境与隐逸的情趣。清人沈德潜称赞它:“四句写景,自成一格。”这首诗有画一样的意境美而且构思巧,想象奇特,语言清新易懂。) 二、1、指名好同学读,其他同学跟读,并奖励。 2、分四人小组,组长领大家诵读。 3、检查过关。形式:四人组长负责给组内同学背诵。老师巡视,抽查。 4、小结:表扬认真负责的组长,给每组的诵读小明星奖励“☆”。

三、活动请你跟我眨眨眼;请你跟我拍拍肩;请你跟我拍拍手:请你跟我来吟诵《山中杂诗》,我们一边拍手一边读,好吗? 2、孩子们,古人读书还喜欢摇头晃脑读,谁来试一试?拓展:刚才的朗读给你的感受是什么?读经典诗文,我认为就像喝一杯牛奶,是那么香,那么香。喝了还想喝。读了还想读。师生合作完成朗读。把掌声送给自己吧。同学们觉得还可以运用了哪些方法学习经典诗文呢?(随机板书:唱、舞、讲、画、演) 五、小结孩子们,这堂课大家觉得有趣吗,让这样的快乐永远伴随着我们,好吗?那就让我们爱爱上经典诵读吧!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一年级下册教案教学内容山中主备人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交流《山中》的背诵与理解,激发学生爱背远古歌谣、爱上经典诵读。教学重点、难点人人会背,人人能讲。教学预案 一、今天我们来学习的《山中》 二、介绍山中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诗的前半首是一联对句。诗人以“万里”对“长江”,是从地理概念上写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以“将归”对“已滞”,是从时间概念上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两句中的“悲”和“念”二字,则是用来点出因上述境况而产生的感慨和意愿。诗的后半首,即景点染,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出这个“悲”和“念”的心情。

【夏意 苏舜钦】《夏意》《山亭夏日》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夏意苏舜钦】《夏意》《山亭夏日》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山亭夏日 高骈①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意 苏舜钦② 别院③深深夏簟④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①高骈:唐末大将,爱好文学。②苏舜钦:北宋诗人,曾因遭诬陷被革职。此诗作于其罢官后隐居苏州期间。③别院:正宅边的小院。④簟(diàn):竹席。 (1)从诗歌体裁看,两首诗都属于近体诗中的_____________。(1分)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首诗都写夏日之景,高诗着眼“山亭”,苏诗着眼“别院”,虽然所写景物有同有异,但都写出了夏日的清静优美。 B.两首诗都写到“树阴”,高诗的“浓”、苏诗的“满”等词语都从侧面突出了树木的葱绿繁茂,写出了树阴带来的阴凉。

C.两首诗都写到“帘”,高诗写微风下“帘动”情状,在诗中以动衬静;苏诗写透过帘看到石榴花开的景象,突出花的明艳。 D.两首诗都从不同感官角度写景,高诗从嗅觉角度写满架蔷薇的芳香,苏诗从听觉角度写午睡中梦到流莺清脆的啼鸣。 (3)两首诗蕴含的情感有何异同?请加以赏析。(4分) 答案: (1)七言绝句(七绝、绝句)。(1分) (2)D。【解析】“觉”解为“醒来”,选项中“午睡中梦到流莺清脆的啼鸣”理解不正确。(3分) (3)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出了对夏日美景的喜爱。共1分,意思对即可。 不同点:高诗更多的是体现出作者赏景时的闲适、惬意(1分);苏诗隐含着作者罢职后内心的伤感、凄凉、寂寞(2分)。 赏析: 《夏意》是宋诗中的名篇之一。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心境。 苏舜钦这首《夏意》诗,能于盛夏炎热之时写出一种清幽之境,悠旷之情。 《山亭夏日》是唐末将领高骈的诗作。此诗写在山间幽静的庭院里,入眼都是绿树浓阴,楼台在水池中留下倒影,微风拂过,水晶一样的帘子轻轻晃动,蔷薇的香气也在随之荡漾开来,充盈在庭院的每一个角落。诗人捕捉了微风之后的帘动、花香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

山中杂诗教案

《山中杂诗》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把握欣赏诗歌的方法,培养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了解与诗歌有关的文学常识。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认真揣摩诗人的情感,学习诗人通过写景来抒情的方法。能品味重要诗句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能感悟诗的意境,并使学生从中受到美得熏陶。 课时安排1课时教法与学法角色情感体验法 授课类型新授授课方式合作探究+启发点拨 通案个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背景介绍: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一、分析诗句: 1、山际见来烟——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际:边际。○以“见”写存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现,灵动了景色,增添了人气。 2、竹中窥落日——窥:从缝隙或隐蔽处偷看。○“窥”呼应了前一句的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窥”,生动地再现了夕阳余晖疏朗地洒落竹林的情景。 3、鸟向檐上飞——向:从,在。檐:屋檐。○用“向”不用“于”,借词。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激活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诗意的表达。 4、云从窗里出——这正是山居不可思议的神奇景象。本有的突兀感在前三个诗句的铺垫下,自然熨帖,不露半点神来的痕迹。 二、译文: 山边飘来的烟霭,从竹林的缝隙里看到落日。鸟儿向屋檐上飞着,远远看去天边的云气好象是从窗里流出来的一样

三、题解: 本篇是《山中杂诗》的三首之一。是写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闲适的心情。沈德潜说它“四句 写景,自成一格”。 山中杂诗 映入眼帘的——是暮色里蔼蔼的山岚,陷入竹隙的——是落如缓缓的画卷。 鸟儿悠闲地飞向人家的房檐,从窗口缓缓飘出的是一丝淡淡的云岚。 赏析一: 这四句写景的小诗,自成一种格调。每句之前,如 果用“你看哪”三字一气连读,在我们眼前,就会 展现出一幅绝妙的图画,就会响起一曲优美的乐 章。杜甫《绝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 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放眼四望,触处生情,将不同的景物组合起来,用 以形成一种特殊的环境,给人以新鲜的感觉。用的 就 是这种格调。 赏析二: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 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 窗里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 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 的主题。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 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落日西沉,只 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 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 出。 作业:必做:背诵诗歌并默写。 选做:将诗中意境绘画出来,并配上改写的散文。 板书设计 山中杂诗 一、背景介绍: 二、译文: 三、分析诗句: 教后记:

古诗词讲义

山中杂诗 《山中杂诗》是南朝文学家吴均所作。这篇著名的南朝山水小品,语言清新优美,文字简练利落;文章条理分明,表现角度多样;写景状物生动逼真,抓住特征寓情于景。文中所绘景致优美,意境幽远,尤其是多种感官的调动,读来使人如临其境,令人悠然神往。文中句式齐整,以四言为主,多用工整的对偶,又间以六言,使文句整饬匀称,节奏疏宕谐婉,语意转折灵活。细细品读,韵味十足 山中杂诗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 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余晖的夕阳。 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 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诗作主题 本诗是一首写景诗,作者借幽居时看到的景象,暗示出山居之乐,表达了作者恬淡超然的闲适心境。 赏析 这首小诗经质朴简单的手法,展出了深山的景象,俨然是一幅绝妙的写生画。用以形成一种特殊的环境,给人以新鲜的感觉,用的就是这种格调。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从窗里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非常高,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这四句中虽句句是景,却时时有人在其中,如前两句中的“见”和“窥”,都说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写之景只是人所见之景,并不是纯客观的描绘。至于三四句中的“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而且在写景中已暗示了诗人的山居之乐,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见。 “鸟向檐上飞”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人鸟和谐相处的情景。

山亭夏日赏析

山亭夏日赏析 山亭夏日 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 作者:高骈 原文: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水晶帘一作水精帘)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水精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注释 ⑴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⑵水精帘:又名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唐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⑶蔷薇:植物名。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花可供观赏,果实能够入药。亦指这种植物的花。唐韩愈《题于宾客庄》诗:“榆荚车前盖地皮,蔷薇蘸水笋穿篱。” 鉴赏

作者:佚名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特别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 即树阴十分变态。《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 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短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 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 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 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 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个景象,美妙而逼 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 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观赏景致 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 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 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 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看到了蔷薇,十分漂亮,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 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 特有的生气。 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 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个切都

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

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 教学要点 1、利用录音手段,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文中“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3、了解作者的生平与创作,介绍骈体文的基本特点。 课前准备: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从吴均的一首小诗《山中杂诗》入手,简介作者及风格。 程序: 1、板书:吴均的《山中杂诗》,注明“选自初二语文课本”。 内容:《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提问:引导学生读一遍后:你能运用第一单元所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写了什么? (明确:写“景”,作者居住在深山的一座茅屋里,看到四种景物) 3、提问: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 (明确:吴均(南朝)(板书),可见这是一位善写山水 的大家。南朝人) 4、引入:今天我们来欣赏吴均另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

《与朱元思书》 二、解读课文 一读:明确读音和句读欣赏: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仔细听课文,在书上记下读音、句读。 导引:了解学生是否有还不明白的读音、句读?(学生若不提出,可提醒:缥碧、急湍、轩邈、泠泠、鸢飞戾天(板书备用))朗读:学生全文朗读。(注意其生字新词的读音、句式停顿的处理) 点评:侧重在句读方面。适当点评学生的情感处理:强调:向上的那种“劲”。 朗读:出声散读课文;请学生圈出不好解释的词句,准备提问。 导引:对照注释,是否都能解释?有什么觉得不好解释和翻译的? 讨论:在学生发问时,视情况作分别处理:一般词语可互答解决;涉及下列板书中的重点词句,板书待用,同时依然互答解决; 注意:以下几个句子的翻译(学生不提不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任凭(船儿)往东还是往西。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 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山亭夏日注释赏析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注释 1.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深。 2.水晶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如水晶般明亮的帘子。 3.蔷薇:花名,茎长似蔓,须建架供其攀援生长。夏季开花,有红、白、黄等色,美艳而香。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 作者简介: 高骈(pián)(821年-887年),字千里。幽州(今北京西南)人。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唐代著名将领和诗人。 高骈出生于禁军世家,是晚唐名将南平郡王高崇文的孙子。他从小研习兵书,又喜好文学,经常和读书人交往,谈论治道之理,两军中的人交相称赞。他在朱叔明手下任司马的时候,见有两只雕在天上并飞,高骈说:“我如能富贵,就应当射中。”结果一箭射去,贯穿两雕,众人大惊,称他为“落雕侍御”。后来在平定党项叛乱,反击吐蕃犯边,收复交州(今越南河内一带)等过程中战功累累,历任右神策军都虞候、秦州刺史、安南都护等。后任多地节度使,曾重创黄巢起义军,朝廷对他深为倚重。晚年用人不当,惑与神仙之术,几近痴癫,致使上下离心,最终被部下黄巢降将毕师铎囚杀。 高骈虽是武将,但也能诗,计有功称“雅有奇藻”。《全唐诗》录

诗一卷,存诗50首。 解说: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诗歌。 首句紧扣题目,点明季节和景物特点。虽然夏日正长,烈日炎炎,但绿树荫浓,令人顿觉凉爽。第二句写楼台的倒影映入池塘,一个“入”字把楼台倒映水中的画面赋予了一种动感。第三句写微风轻拂,水波荡漾,诗人用“水晶帘动”来做比喻,极为生动和逼真。第四句紧承上句,写满架的蔷薇盛开,花团锦簇,香气飘满了整个院子。 这首诗一句一景,画面由高到低,由远到近,自然流畅,环环相扣;不仅有视觉描写,还有触觉和嗅觉描写。全诗画面优美,音韵和谐,传神的描绘了夏日山亭景色的幽静和美丽,表达了诗人对夏日乡村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南宋谢枋得在《注解章泉涧泉二先生唐诗选》中曾评价说:“此诗形容山亭夏日之光景,极其妙丽,如图画然。想山亭人物,无一点尘埃也。”

理解性默写讲课教案

七年级上册理解性默写 1.《观沧海》中,诗人借助奇特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句子是: ,,。 2.曹操的《观沧海》中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的句子是:,。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象表现出来的句子是:,。 4.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的著名诗句是:,。 5.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6.唐代诗人在《题破禅寺后禅院》中描写禅院幽静的句子是:, 。 7.人们常用曹操的《龟虽寿》中的诗句:, 。来比喻人虽老了却仍有雄心壮志。 8.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表现对田园喜爱之情的诗句是:, 。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10.《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 是:,。 11.《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表现了华夏文化常常讲究曲折美、层次美的美学思想,诗句是,。 12.杜牧的《泊秦淮》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的诗句是:, 。 13.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两句是: ,。 14.朱熹的《观书有感》中告诉我们,要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创新,方能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其诗句是:,。

15.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通过想像,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图的句子是:,。 16.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充分表现了前进道路上会有一定困难,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可以被一时的成功所迷惑,失掉了长远的目标的诗句 是:,。 17.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18.与“学而时习之”内容相近的句子是:,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七年级下册理解性默写 1.《木兰诗》中描述木兰矫健的英姿和行军之快的诗句是:, 。 2. 描绘边关夜景表明将士生活寒苦的诗句是:,。 3. 抒写战争旷日持久与惨烈的诗句是:,。 4. 扑朔迷离这个成语的原名是:,。 ,。 5. 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且富有情趣的两句是: ,。 6. 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 。 7. 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游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 ,。 8. 《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 。 9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 ,。 10. 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11《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