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运用

方探索

法探索

胡雨霞丁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化时代的到来,全世界国家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这就促使着国家之间的思想文化的相互交融渗透。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

了国家的发展,所以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也成为了国际话题的热点。众所周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发展中留下许多的文化精华,这也让我国在国际上

成为了文化强国。丰富的传统文化给我国的文化产业提供了基础,我国应该利用好传统文化

来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的创新。

关键词:中华文化创新文化产品传统元素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迄今为止,对于中国的传统元素的看法各界人士都有自己的见解,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说法认为中国元素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这种元素可以让人们看到的同时就可以想到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传统文化的代表。对于在广告中存在的文化元素,我们可以划分为形象元素、艺术表现元素、思想价值元素三大类:

形象元素其实就是传统文化的表象,是传统文化外化的形象,在广告中就是用人们熟知的传统事物来表达,让观众通过观看广告就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比如在广告中出现的长城,它就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特色,极具民族色彩也是民族内涵的集中体现,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

艺术表现元素主要是融合了中华传统技艺和手法的传统元素。通过对古老技艺的传承我们可以继承到传统的优秀文化。中国传统的技艺刺绣就是艺术表现的很好的形式,将刺绣融入到现代广告中可以把传统艺术和现在新的传播媒介相结合更好的弘扬我国的传统优秀文化。

思想价值元素是指我国传统文化中所重视的思想观念以及价值追求,中国人深受儒家思想的感染,所以形成了中庸内敛的性格。在广告中运用到人们的思想习惯可以让人们感到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同时还能使广告深入人心。

二、文化创意产品现状分析

文化创意产品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集中展现传统文化,产品的主要价值也来源于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文化。通过这些有形的产品来传播文化,人们可以更加主动的接受文化的影响。广告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这就意味着文化的传播无处不在,人们也就随时感受着传统文化。

文化在通过新时代的创新之后形成了文化创意产品,这种新的形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文化创意产品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突破了原来的文化发展方式,通过产品的形式不经意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虽然现在仍是以文化产品为文化发展的主要,但这种方式也存在一些缺陷: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今对于创意产品设计的创新性不够,不能跟紧发展的潮流满足消费者新的需求。

产品的设计过于形式化,对于产品的内容以及方法不够丰富,创作的水平不高,设计师的能力不够设计。许多好的创意被抄袭又或者是慢慢的落后但依旧得不到创新。当然在众多的文化创意产品但这也有一些优秀的作品,他们的共同点都包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注重产品的工艺技术,符合现代消费者的需求,适合当代国家的文化发展方向。

我国台湾的文化产业发展的很迅速也很成功,所创造的文化品牌也受到的国际上的认可。这主要是得益于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设计者自身的高水平和努力,台湾特有的区域文化的特色。台湾的文化产品制作工艺尤其的精致独特,这也让文化价值得到高标准的体现,让文化产品的附加值更高。

通过调查报告我们也发现了台湾文化创意产品之间的共同点,具有代表性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台湾国际产业博览会的设计各有其个性但又有台湾文化的共同特性。台湾的文化产品特别重视内容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作品的原创尤其的重视,善于利于台湾的民俗文化,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时在完成产品的创造时也注重对产品的定位,再设计上更多的考虑到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产品的实用性。

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应用

中华文化的发展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发展史,在发展中以形成了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留下的文化产物更是不计其数,包括各种文物古迹遗址,这些都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在我国的许多行业当中都充斥这对传统文化的表达,这在建筑行业和服饰行业中运用的更是广泛。一些象征美好寓意的事物充分的被挖掘使用。在建筑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具有代

·184·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资料

弘扬主体精神的儒家 一.周文化与儒家文化的缘起 1. 殷文化到周文化:从神本到人本的文化转向 殷商西周时期巫史勃兴,巫史垄断神坛,执掌学坛,不仅奠定了中华文化黎明时期的繁荣格局,对后世文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出了中国传统学术的系列特点:(1)学术与政治纠缠(2)神学与科学交织(3)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混杂(4)在社会科学方面文,史,哲汇通。 2. 周文化对儒家学说的影响 (1)观念创新:“天命靡常,敬德保民” 首次提出“德”的概念,作为统治者“宜得宜民”的理论依据。“德”具有宗教,政治,伦理等多方面的理论内涵,其中伦理为核心。统治者只有自身修养达到“德”的境界,才能实现“宜得宜民”。(2)制度创新:宗法建构 天子,诸侯,卿大夫,血缘关系(3)政治思想:儒家文化的直接源头 周公是西周王朝的奠基者和制度的制定者,他的政治思想对儒家思想的影响表现在: a.“明德慎罚”,“敬德保民”思想是孔子“德政”思想的渊源 b.周礼主要是有关社会等级秩序与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的制度性规定。孔子推行的“礼治”正是对周公遗风的发扬蹈厉。 二.孔孟与儒家文化的产生 1.孔子学说及其传播 (1)孔子成就 A.创立儒家学说 孔子儒家学说的特点:a.注重人的因素,重视人生的价值, 提倡道德修养,主张“仁者爱人”b.具有积极入世精神,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现实c.看重下层民众的力量,主张实行“仁政”,关心人民生计,有一定民本主义色彩d.主张“敬鬼神而远之”,有显著的人文主义精神e.提倡“中有”,“中和”,不仅注重人际和谐,社会和谐,更注重天人和谐,人生自身的和谐。 B.推动平民教育发展 C.整理古代文化遗产删定《诗》《书》,修订《礼》《乐》,赞《易》,修《春秋》(2)基本思想 A.仁学思想: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范畴 仁的内涵: a.治国使民的基本原则 b.在众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c.最完全的人格内涵d.人道之根本 B.礼制思想 孔子认为只有正名才能挽救礼坏乐崩的局面,才能复兴周礼。他提出正名思想,是为了恢复周礼所制定的世袭宗法等级制度。 对周礼的补充和发展: a.将周礼的肯本归纳为正名思想,使周礼的指导思想更集中,更明确,更理论化了 b.强调道德教化注:礼的辩证看法P49 C.认识论思想

最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民族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为基础的哲学文化,借用了现代科学上的发现,把宇宙的本质、宇宙的形成、发展变化、成熟、衰老与死亡,宇宙的归宿;人的本质,人的过去与未来,人从那里来,到那里去,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应当怎么做人;我是什么?我是谁?我在宇宙中的位置,我在宇宙运动中扮演的角色;人类社会的本质,人类社会的归宿等等都明白的告诉给人类。把以上内容告诉给人类,是让人们明白我们做人的权力、责任和义务,让人们都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二、文化传承 (一)文化传承重在文化氛围的营造 文化传承问题不是一件机械性、工具性、程序性的事务,拍脑袋设立个什么智能机制,文化传承应该是一个“薰”的过程,什么叫“薰”呢?大白菜在泡菜坛的环境中变成泡菜,这个过程就是“薰”。传统文化不是药丸子,青少年也不是机器人,所以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继承应该是一个“薰”的过程。 文化传承不是建几个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背几篇古经可以传承的,不是“每一分钟,都有民间文化在消亡”可以警醒的,不是“全球问题需要中国传统文化拯救”可以忽悠的,也不是“我们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之类可以煽情的——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成人世界的言传身教。文化蕴含于日常情态中,成人创造了怎样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青少年就能接受到怎样的文化教育。 (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例如《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所提倡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 2.文化的三层次说:广义,狭义,专义的文化 (1)广义的文化又称大文化,即主张文化是涵盖人类所有文明成果的大文化观。(2)狭义的文化又称小文化,主要指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性成果,不包括物质生产及其器物性,实体性成果。 (3)专义的文化是指沿袭传统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文化的直观理解,即将文化理解为文学,艺术,音乐,戏剧,舞蹈等为主的艺术文化。 3.文化的本质是自然的人化或人化自然。 具体包括: (1)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 (2)自然包括两个部分: A.人之外的自然。即不依赖于人存在的自然界;“无机身体” B.人自身的自然。即人的“有机身体” (3)自然的人化包括两个方面: A.人类对外在自然的能动的现实的改造。 B.人自身躯体的全部的感觉(内在自然)发生属人的变化。 说到底,文化就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实体而逐步满足自身需要(包括肉体和精神需要)的过程。 4.文化的一般特征 (1)从文化的形成上来看,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 (2)从文化的内容构成上来说,文化具有复合性。 (3)从文化的表现上来说,文化具有象征性。 (4)从文化的影响来说,文化具有传递性。 5.文化的功能 定义:文化的功能是指文化系统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中,能适应和满足个人与社会多种需要的重要作用。 (1)记录功能:口头语言,文字,物质型文化

(2)认知功能:人类总是不断地通过文化来认识自然,社会,自身,世界。(3)传播功能:言语和文字,实物 (4)教化功能:文化不仅自觉地教化人,而且更多时候是潜移默化的教化人,使之社会化。 (5)凝聚功能:在民族群体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为爱国主义;文化层次不同,文化凝聚范围,程度,层次也不同。 (6)调控功能:主要依靠精神型文化和制度行为文化来实现。 6.文化形态学角度将广义文化分为四个层次: (1)物态文化;是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 (2)制度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社会规范的总和。 (3)行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风俗习惯,行为礼仪,交往方式等); (4)心态文化:(是文化的核心部分)相当于精神文化或社会意识的概念,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又包括基层意识形态和高层意识形态)。 7.什么是中国文化?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实际谈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国文化的含义:是指中华民族及其祖先在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上创造出来 并且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文化总和。中国文化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中国文化根生土长,多源一体。 ●中国传统文化含义: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 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诸多层面的内容。 ●理解【从时间维度理解】: (1)传统文化指文化的过去式。 (2)传统文化又指文化的现在式或正在进行式,即从过去一直延伸到现在的文化观念。 (3)传统文化也可能指文化的将来式,即对未来的文化建构产生影响的文化观念,它们将成为未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课程英文名称: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课程编号: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1.课程的性质、任务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是应用技术大学一门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其宗旨在于促进文理交融,拓展和完善理工科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本课程强调人文精神教育与科学精神教育相结合,主要任务是使青年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伟大成就和基本发展线索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进一步陶冶身心,培养在生活中用传统文化的视角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未来。 2. 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讨论和思考,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有初步的了解,激发对于祖国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2)能够从总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特性及其与现代化的关系,并能联系现实,深入思考,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3)以现代化为参照系,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利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4)能够以本课程教学为基础和依托,拓展知识结构,弘扬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3. 适用专业与学时数 本课程适用于茅台学院各专业。总学时54,3学分。其中理论课44学时,社会考察10学时。

4.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启发式教学,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多看、多读传统文化著作,配合文化网站等现代化信息的输入,提高教学效率。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激活思维,启发思考,本课程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不可能在有限的课时内悉数穷尽,建议将一些适合讨论和交流的知识单元集中于网络教育平台,进行师生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极性。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2学时) (一)基本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与定义 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环境与条件 第三节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第四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因素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基本精神和产生条件;能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会从文化的视野观察、分析现实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及其影响 难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因素和其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第二章历史的天空: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4学时) (一)基本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夏商周与春秋战国 第二节秦汉大一统与魏晋南北朝的分立 第三节繁盛的隋唐

文化创意产品中融入文化元素的方法分析 (2)

文化创意产品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方法分析 摘要:到了如今的发展阶段,经济和文化之间的融合成为了全球化的大趋势。所以这种融合更是我国文化产业以后的发展趋势。这是势在必行的趋势。如今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相对应的文化也应该顺应这种时代潮流,向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而这种发展带来的就是和不同的文化产生碰撞。但是这样就会失去自己本身文化的特色,盲目去跟随其他流行文化。所以在这样一个好的时代,我们应该主动拥抱世界上的流行文化,从中吸收能有利于我们文化产品设计的营养。但相对来说,在这样一个坏的时代,我们也要保持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努力挖掘出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闪光点,并使得它们能够在文化创意产品中发挥它们自己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元素经济文化全球化文化创意产品 一、文化创意产品和文化元素融合的作用和意义 当今的中国越来越注意文化的建设。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上去了以后,关于文化的消费比重就会变得越来越大。而这正是文化创意产品去做得更好的契机。在现在经济进入新常态、新时代的时候,在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的时候,我们在文化产品上有了更多元的选择,也面临着更多的外来文化冲击。以至于我们本土的传统文化被很多人抛弃甚至忘记。所以在我们经常用的产品上面或者一些常见的艺术品上面使大家能够意识到我们的传统文化,让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的美能够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都很注意自己国家本土文化的发展。就像美国一样,他不断输出自己国家的文化价值观,使得我们对于他们国家的文化比自己本国的还要熟知。这其实是本末倒置的事情,我们需要兼容并包,但我们更要使自己的文化能有立足的空间和足够的受众。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匹配上现在不断上升的消费能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保持我们的特色,这就是文化创意产品中渗透我们文化的意义,也就是在文化产品和传统文化元素融合的意义。实现文化元素体现在文化创意产品中,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事情。但是还是要好好做的。在现代和传统的有机结合,在审美的一贯统一方面是一个要仔细研究的事情。因为要做的不是市面上没有设计感只有在实用功能上的一些产品,而是在功能和审美上达到平衡的产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自己文化的设计感,才能体现出自己文化的元素,在生活中带给自己最好的体现,无论是在实用功能还是在日常生活的美观方面。都值得做的更好,更加契合自己的设计初衷。 我们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世界上存在了几千年。有着深刻的哲学意味和独特的东方美。在其中有着丰富的灵感和元素,就像一个待开发的巨大宝藏。所以要好好利用,才能深刻理解古人对于文化的理解,更好地把这些元素和思想用在产品设计上面,成为自己独特的一套特色。所以在之后的文化设计上面,我们要有意识地回归我们自己的东西,因为我们的东西足够用了,不至于不断学习别人的东西。做到古为今用,做到传统和创新的融合,做到市场能够认可这些产品。 其实产品现在已经有一个很好的趋势了。只是可能市场并没有跟上。也许是人们的审美并没有扭转过来,也可能是外来文化的那种简单粗暴更为人们接受。但这才是做自己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的作用所在。用自己的产品和硬件来使别人意识到,再慢慢渗透进人们的思想。这其实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很多人去努力,也需要更多人的支持。我们自己的东西需要我们自己认可,我们的产品更应该带着我们的骄傲。这是我们的自信,更是大国人民应该有的自信。 二、文化和文化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创新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创新元素 [摘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创新方法和创新内容以及创新特点和现代价值几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创新元素作了全面梳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创新因素对继承和弘扬民族创新精神、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文化具有重大意义。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传统和弘扬民族创新精神,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文化,动员亿万人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仅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创新方法和创新内容以及创新特点和现代价值几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创新元素做一梳理。 [关键词]:传统文化;创新精神;现代价值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创新思想 (一)《周易》中的创新思想 创新意味着改变,所谓推陈出新、气象万新、焕然一新,无不是诉说着一个“变”字。而《周易》正是讲变的哲学。“《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变则通,就是说要通过不断变化,通过创新来实现通达,这才是长久之道。在《周易》中,始终贯穿着创新这一永恒的主题,《易》学本身处处充满着变革、创新的思想:“《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益,不可为典要,为变所适。”《易纬·乾凿度》云:“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郑玄依此义作《易赞》及《易论》云:“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也就是说,“易”有三重含义:简易、变易、不易。虽然这三个含义都是对“易”的发挥,实际上,“周易”的真义就是变化,变易是宇宙的根本精神,体现了宇宙万物永恒的运动本质。所以,唐人孔颖达说:“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自天地开辟,阴阳运行,寒暑迭来,日月更出,孚萌庶类,亭毒群品,新新不停,生生相续,莫非资变化之力,换代之功。然变化运行,在阴阳二气,故圣人初画八卦,设刚柔两画象而气也;布以三位,象三才也。谓之为《易》,取变化之义。”(《周易正义·卷首》)在孔颖达看来,“易”就是变化的总称、改换的特殊称谓,其基本内涵是“新新不停,生生相续”,体现出来就是“变化之力,换代之功”,其变化的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艺术和设计的影响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艺术和设计的影响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艺术和设计的影响艺术发展到今天多元化时代,艺术作品中作品中所吸收的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因素越来越多,如何将这种具有本土化民族特色的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是现代设计的源泉,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走来,积淀成为了无可复制的特有文化体系,是现代设计的文化根基,这些传统文化根基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背景,它保留着中华民族所共同认可的文化遗产。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现代设计的源泉和根基,只有依托传统文化元素,我国现代设计才具有中国特色。传统图形元素、古代书简、传统书画等在现代设计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所谓传统文化,就是社会文明在演进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色的文化,是对一个民族从诞生到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和文化。文化是一种现实形态,因人而生的,具有与人类本身同样悠久的历史,但又根据不同的时代环境和民族特点而有所不同。“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汉语中早就存在,而现在我们说的“文化”,是从西方引入的,和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是有所区别的。最初的“文”和“化”是分开的,到了西汉之后,“文”与“化”才合成一个词。 所谓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并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征的民族文化,是反映民族历史演进的过程中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特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中国传统元素是反映中华民族精神的形式多样的载体,这样的载体丰富多样,而这些元素在古代设计中就得到了极好的运用,如陕西历史博物馆中珍藏的唐代的三彩男装女俑,穿着的袍服是当时官宦男子的常服,服装上的纹样无疑是对中国传统元素的运用,也能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以及唐代社会流行时尚中女着男装的一大特点。 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文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最基础、最主要的创造活动是造物。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人们也习惯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因而带有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更容易打动国内的受众。使之对所设计的内容产生认同感。而冲过传统文化元素所带有的更能使消费者产生一中庄重、朴素、可靠的感觉。 中国传统文化汇集了历代文化的风格和特点,其中不仅有逸笔风姿的国画,还有造型乖张的民间剪纸、年画,这都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形式,在现代设计作品中无不流露出中国的传统艺术和人文特色。将这种图像寓意与现代信息的理念结合,使传统文化有了延续性,并且为我们的现代设计增添了更多的文化气息和亲和力,传达设计作品中人性化的一面。这些中国味十足的元素正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之中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与文化特色。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有大量的国外设计作品涌入我国,带来了不同风格的文化元素和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同时也为我国的设计打开了“走出去”的大门。国外设计也在积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就用景泰蓝和中国结掀起的一股国际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浅谈传统孝道文化的发展和弘扬 目录 摘要: (1) 1 孝道文化的内涵及发展 (1) 1.1孝道文化的内涵 (1) 1.2孝道文化的产生 (2) 1.3孝道文化的发展 (3) 2孝道文化的历史两面性 (4) 3孝道文化在当代道德教育中面临的挑战 (5) 3.1一些重要德目已成文化糟粕 (5) 3.2当代家庭教育与家庭生活对孝德的“悖行” (6) 3.3当代学校德育对孝德的淡化 (6) 3.4当代价值观念对孝德的冲击 (7) 4吸取传统孝道文化精华,推动孝道的继承和发展 (7) 4.1在孝道文化观念层面 (7) 4.2在孝道文化德目层面 (8) 参考文献 (10)

摘要: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教育的起源,是传统德育理 论之基,随着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赋予新的内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孝文化,重建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新孝道文化,对融合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营造孝亲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发挥贤孝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社会意义。 关键词:孝道文化弘扬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无论在其主流思想——儒、释、道的哪一思想体系中,孝都是一个重要范畴。尤其是儒家,不仅十三经中处处皆有谈及孝的义理,而且它还是儒家伦理的基础和核心。两千多年来,“孝”不仅影响着中国历朝历代人们的思想,同时也成为支配人们行动的准则和评判人们德行的标准,成为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在21世纪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期,多元化经济、多元化文化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使人们难以辨别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使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失去了方向,以致人们的道德价值观逐渐沦丧。对孝道探本溯源,剔除其中的糟粕,可以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对现实生活的消极影响;汲取其中的精华,与时俱进的对传统孝道进行创造性的继承与发展,则有助于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 孝道文化的内涵及发展 1.1孝道文化的内涵 孝道文化有极其深刻的内涵。孝道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文明史,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几千年来一直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封建社会亦是意识形态的精髓,孝道文化深刻的内涵既有丰富的文化理念,又有完善的制度礼仪。从“敬养”的意义上分析,主要包含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等内容。 敬亲:传统孝道文化的精髓在于提倡对父母及其他长辈首先要做到“敬”与“爱”,没有敬和爱,就淡不上孝。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就是说,对待自己的父母等长辈不仅仅是物质供养,关键在于要有对他们的爱,而且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没有这种爱,不仅谈不上对老人孝敬,而且和饲养犬马没有什么两样。同时,孔子认为,履行孝道最困难的就是时刻保持这种“爱”,即心情愉悦地对待和关心父母及其他长辈。 奉养:传统孝道文化的物质基础就是要从生活上物质上供养自己的父母及其他老人,即赡养老人。“生则养”,这是孝敬老人最低最根本的要求。儒家提倡在物质生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广告中的运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无论是宫廷美术还是民间美术,无论是文人画还是宗教画,经过历代的画家、艺人、工匠的创作实践,积累了大量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殷商时期的青铜,从战国时期的器皿、帛画到汉代的雕塑画像石,从唐宋的绘画到明清的瓷器,以及民间广为流传的剪纸、木版年画、建筑、纹饰、戏装、面具等等,充分体现了或恢弘灵巧,或简约或精致,或工整或粗放或热烈或娟秀,或质朴或奢华等多种手法。无论是逸笔草草的国画笔墨还是板刻结圆的装饰图案;无论是造型夸张的民间剪纸还是色彩强烈的木版年画,这一切无不为现代招贴设计提供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图式语言。 中国传统设计元素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历史悠久,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它那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正熠熠生辉。如何认识传统造型艺术与现代广告招贴设计的关系,使其在现代广告招贴设计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在"国际设计风格"潮流之后,开创多元化的设计潮流,已成为新一代设计师们所面临的课题。这种发挥是在对传统艺术表现方式的理解基础上,传统的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更富有时代的特色。 二、现代广告招贴 招贴艺术作为一种视觉传达艺术,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并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它是一种传播商业和文化等信息的视觉媒体。由于其可复制性和传播性,因此和广告有密切的联系,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招贴不仅是为了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理解,而且更是一种美的语言,它映射出一个国家的民族传统与社会文化。 首先,招贴画传达信息鼓动宣传的作用肯定了它的特殊形式。它不同于架上油画或版画,它要求一目了然,简洁明确,使人在一瞬之间,一定距离外能看清楚所要宣传的事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宣传画往往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点,删去次要的细节、细部,甚至背景,并可以把各个不同的比例,把在不同时间,空间发生的活动组合在一起。并经常运用象征手法,启发人们的联想。因此,它的构思要能超载现实,构图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简练夸张,要以强烈鲜明的色彩为手法,突出醒目地表达所要宣传的事物,表现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并使人们在有限的画面中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义。在这些方面,中国传统的美学观,能够为设计者提供大量的营养。 好的招贴要做到既要让人“一目了然”还要做到让人“一见倾心”,为它所吸引,顾盼之余,留下较深的印象。这就要求招贴具有精湛的构思。任何艺术,都不能说明一切,特别是像招贴画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在有限的时空条件下,能使人过目难忘,回味无穷,那就需要做到“以少胜多”“一以当十”。当然,至今也还有要求艺术叙述一切的观众,向招贴画提出对多幅画的要求,正象向雕塑提出连环画的要求,向快板提出多幕的要求一样不现实。“以少用多”和“由此及彼”是艺术技巧的标志,特别是招贴艺术,它只能从生活的某一侧面而不是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试卷A+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试卷A+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 A.生产工具B.生活器具C.运输工具D.典籍 2.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是() A.文化现象B.文化事象C.文化思潮D.文化产品 3.青藏高原地区居住于黄河上游河、潢谷地的羌族人,在西汉时称为()A.西夏B.西戎C.西狄D.西羌 4.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古埃及和巴比伦文明毁灭了。其重要原因是()A.与地理条件有关B.与气候条件有关 C.与社会条件有关D.与生活条件有关 5.《阿房宫赋》的作者是() A.李白B.杜甫C.杜牧D.孟浩然 6.中国文化的源泉是() A.三代文化B.先秦文化C.秦汉文化D.唐宋文化 7.陶器的烧制,直接带出的另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手工业是() A.铁器制造B.铜器制造C.青铜器制造D.铝器制造 8.我国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是() A.金銮殿B.宗庙C.天坛D.明堂 9.下列选项中,对血亲五服制的正确表述是() A.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 B.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二代,向上推二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

C.以父族二、母族二、妻族一为五服 D.以父族三、母族二为五服 10.清明节俗的中心内容是() A.会亲友B.家族饮宴C.祭祖扫墓D.散祭神 11.西周以后,文献中频繁出现“皇天”、“上天”、“ 天”、“昊天”、“苍天”,表明一种信仰已广泛流传,这种信仰是() A.日崇拜B.月崇拜C.鬼魂崇拜D.上帝崇拜 12.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 A.仁、义、礼B.孝、悌、忠C.礼、智、信 D.恭、敬、诚 13.《中国拉丁化字母草案》的作者是() A.赵元任B.章炳麟C.瞿秋白D.钱玄同 14.下列佛学宗派中,属于中国化佛学宗派的是() A.天台宗B.法相宗C.律宗D.密宗 15.20世纪80年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是() A.梁漱溟B.徐复观C.唐君毅D.杜维明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中国文化属于() A.民族文化B.国别文化 C.多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D.汉民族文化E.东方文化 17.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湖泊水吞吐量急剧下降、中下游水患严重的原因有()A.过分追求眼前利益B.过分追求粮食生产 C.过度拓宽湖泊面积D.大片地围湖造田

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刘德汉1109121091 11电信2班 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摘要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独有的民族特性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传统文化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危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应以科学发展的观点和创新精神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使其成为中国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主流。 关键字: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创新 五千年华夏,泱泱哉大国。提起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博大精深,已是老生常谈。然而,我们整日挂在口边的这四个字“博大精深”在今天十三亿中国人头脑中究竟是什么样的概念和意义?这四个字仅仅意味着京剧、诗词和书法吗?它究竟诠释着什么?能给我们的现在和未来带来什么?我们真正了解自己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传统文化吗? 中国目前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而这场变革自有其历史延续性。应该说,自1840年英国人用枪炮强行敲开中国大门后,古老的中国就一直在经历着包涵了血与火的社会变革。其间,有翻天覆地的社会制度变革,有反抗民族压迫的的战争史诗,还有看似平静,实则蕴涵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运动。当然,社会变革也不总是一帆风顺,例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十年浩劫。 在这近一百七十年间的复杂而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力量的作用下,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也经历了痛苦的洗礼。这中间,无数仁人志士、学贯中西的学者都一遍又一遍地痛苦反思、自省、叩问着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自救和发展的意义。长期占据中国文化主流的儒释道文化及其传统也几经受到质疑,批判,甚至在今天仍然不时引起学界争鸣的声音。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两个世纪中接连不断的社会变革中究竟体现出了多少生命力呢?答案似乎并不乐观。 一个无法回避的现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声音在当代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过程中十分微弱。有观点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呼唤民主与科学的中国发展无大益处。回顾历史,遍览周遭,我们的传统文化屡遭尴尬。19、20世纪的中国社会现实和世界发展潮流使大部分中国人对本民族文化丧失了自信,只有少数思想家仍然能在新旧体制交错的夹逢中读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希望。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固有文化事业百废待兴,然而其发展道路十分坎坷,在很大程度上使传统文化丧失了民众基础。今天,有些外国人对于中国文化的兴趣和造诣已经达到相当水平,甚至超过我们大部分国人。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在国内早已被锁入故纸堆无人问津,反而是在日、韩还有一些西方国家中掀起热潮,然后外国人的关注学习热情反过来刺激了中国人,使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发掘被我们遗忘的角落。《围城》里有段描述很精彩:学文的不如学理的,学哲学的不如学外语。钱钟书先生描写的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状况,然而这一可叹事实直至今日仍在国内有其市场。近日某大学设立国学学科。这本是件好事,但有人提出,设立如此科目在今天有多少实际意义呢?而发问者并不在少数,实在发人深省。走在街上,无数年轻时尚男女的生活、思想内容里除了一些国骂,其余已相当“西化”,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题库

一填空题: 1. 文化是人类和的总和,也可以称之 为。 2. 《易传》共有,包 括、、、、、、。 3. 《周易》一书内容博杂,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本之书, 也是一本之书,亦或者是一本之书。 4. 儒的最原始的意义应指专门负责办理的神职人员。 5. 如果乾坤两卦表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则乾卦代表的是儒家的,坤卦则代表道家的。 6. 优秀传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具有和 等的积极作用。 7. 通行本的《周易》一书由和两部分组成。 8. 中国传统文化就其渊流来说可以理解为三教合流的过程,三教 指、、。 9. 宗法制形成于代,代以后名存实亡。 10.儒墨两家都提倡爱人,但具体所指不同,儒家之爱是 有,墨家之爱是指。 11、就儒道释三教的关系言,我们可以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 的历史中存在的趋势,也可以认为是以吸收外 来文化的结果。 12、“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了庄子的思想。

13、古代人性论中,影响较大的有的“性善论”、的 “性恶论”及的“性三品说”。 14、《系辞传》中有学易的四圣道,即、、、四 条学习《易经》的门径。 15、人性论是中国的主要理论之一。 16、孟子四端说,认为人之仁义礼智四德皆有其开端,其中 仁之端,义之端,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 17、文化传统,是指由历史沿传而来的或。 18、可以将文化概括为四个层次结构, 即、、、。 19、讲人的文化,突出人的命题的思想或流派,我们称之 为。 20、中国的人文主义,出现在古代。它是一种学说,提倡 和谐,追求道德,以为主。 21、是一个地方的人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所习惯 采用的方法。 二、选择题 1.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持的态度。 A. 整理国故 B.全盘否定 C.完全肯定 D.批判继承 2. “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庄子的哲学思想。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为例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旅游纪念品设计研 究为例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为例 理论研究·设事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为例 王莉莉 (湖北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教师湖北武汉 430205) 摘要:文化创意商品设计强调的是创新、个人创造力、文化艺 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理念、新思潮,属于一种经济实践。强调 的是文化艺术的创新,突出体现创造力、以创新设计、文化的传承创新设计为核心,从而决定了其具有独特的创新性。本文经过对旅游纪念品的定义、分类、特点等的分析,着重探讨旅游纪念品的文化创意内涵的重要性,探讨具有城市本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设计。要设计出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纪念品,不但要对纪念品设计本身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更要着重了解纪念品本身所代表承载的历史文化特色等的本土气息。从而力求找出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的规律、方法。

关键词:文化创意;旅游纪念品;文化内涵;地域特色“文化、设计、创意三者不可分离,文化是生活的精华,生 活蕴含着创意。设计体现生活,离不开创意和文化。”——靳埭强一、关于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旅游纪念品设计 文化创意商品设计强调的是创新、个人创造力、文化艺术对 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理念、新思潮,属于一种经济实践。文化创意商品中的纪念品设计强调的是文化艺术的创新,突出体现创造力、以创新设计、文化的传承创新设计为核心,从而决定了其具有独特的创新性,再加上产品、服务、策略,以现代科技及企业化经营模式,促使文化创意作品得以经济化与产业化,力求寻 找新的增长点,推动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机制的改革创新,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文化创意商品侧 重于个性化人性化精神层面心理需求,并于科技的日新月异等背景下产生的,设计思想更加注重人文情感化设计,是今后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所在。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民族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为基础的哲学文化,借用了现代科学上的发现,把宇宙的本质、宇宙的形成、发展变化、成熟、衰老与死亡,宇宙的归宿;人的本质,人的过去与未来,人从那里来,到那里去,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应当怎么做人;我是什么?我是谁?我在宇宙中的位置,我在宇宙运动中扮演的角色;人类社会的本质,人类社会的归宿等等都明白的告诉给人类。把以上内容告诉给人类,是让人们明白我们做人的权力、责任和义务,让人们都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二、文化传承 (一)文化传承重在文化氛围的营造 文化传承问题不是一件机械性、工具性、程序性的事务,拍脑袋设立个什么智能机制,文化传承应该是一个“薰”的过程,什么叫“薰”呢?大白菜在泡菜坛的环境中变成泡菜,这个过程就是“薰”。传统文化不是药丸子,青少年也不是机器人,所以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继承应该是一个“薰”的过程。 文化传承不是建几个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背几篇古经可以传承的,不是“每一分钟,都有民间文化在消亡”可以警醒的,不是“全球问题需要中国传统文化拯救”可以忽悠的,也不是“我们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之类可以煽情的——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成人世界的言传身教。文化蕴含于日常情态中,成人创造了怎样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青少年就能接受到怎样的文化教育。 (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例如《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名词解释 文化:指人类主体通过各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实现的对于自然和社会客体的适 应、利用和改造。(人类在历史进程中的一切活动)。广义:人类通过实践活动在利用、适应、改造自然和社会客体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狭义:特指精神创造领域的文化现象。 中国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及其祖先在自己脚下这片土地上创造出来并且传播到世界各地的 文化总和。一是中国文化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二是,中国文化根深叶茂,有着异乎寻常的文化渊源。 中国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 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历代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把选官和教育相结合。是一种社会智商、能力的培养、选拔、使用的社会性管理制度。科举制有隋朝创立,完备兴盛于唐朝,衰落于明清。 民俗 民俗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民俗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思维类型和价值观念等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所有内容。体现在衣饰、饮食、节庆和婚姻家庭方面的民俗文化。一.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1.文化的特征 (1)同一性(2)时代性(3)民族性(4)地域性 二.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源流和环境 (一)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1.多态的地形、地貌 2.多样的气候环境 3.辽阔的地域 4.多民族的融合 (1).文化的多样性与多元一体格局 (2)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交融(一枝独秀、自成一体、具有很长的生命力 (二)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社会政治环境 1.社会政治环境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运用

方探索 法探索 胡雨霞丁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化时代的到来,全世界国家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这就促使着国家之间的思想文化的相互交融渗透。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 了国家的发展,所以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也成为了国际话题的热点。众所周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发展中留下许多的文化精华,这也让我国在国际上 成为了文化强国。丰富的传统文化给我国的文化产业提供了基础,我国应该利用好传统文化 来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的创新。 关键词:中华文化创新文化产品传统元素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迄今为止,对于中国的传统元素的看法各界人士都有自己的见解,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说法认为中国元素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这种元素可以让人们看到的同时就可以想到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传统文化的代表。对于在广告中存在的文化元素,我们可以划分为形象元素、艺术表现元素、思想价值元素三大类: 形象元素其实就是传统文化的表象,是传统文化外化的形象,在广告中就是用人们熟知的传统事物来表达,让观众通过观看广告就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比如在广告中出现的长城,它就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特色,极具民族色彩也是民族内涵的集中体现,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 艺术表现元素主要是融合了中华传统技艺和手法的传统元素。通过对古老技艺的传承我们可以继承到传统的优秀文化。中国传统的技艺刺绣就是艺术表现的很好的形式,将刺绣融入到现代广告中可以把传统艺术和现在新的传播媒介相结合更好的弘扬我国的传统优秀文化。 思想价值元素是指我国传统文化中所重视的思想观念以及价值追求,中国人深受儒家思想的感染,所以形成了中庸内敛的性格。在广告中运用到人们的思想习惯可以让人们感到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同时还能使广告深入人心。 二、文化创意产品现状分析 文化创意产品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集中展现传统文化,产品的主要价值也来源于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文化。通过这些有形的产品来传播文化,人们可以更加主动的接受文化的影响。广告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这就意味着文化的传播无处不在,人们也就随时感受着传统文化。 文化在通过新时代的创新之后形成了文化创意产品,这种新的形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文化创意产品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突破了原来的文化发展方式,通过产品的形式不经意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虽然现在仍是以文化产品为文化发展的主要,但这种方式也存在一些缺陷: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今对于创意产品设计的创新性不够,不能跟紧发展的潮流满足消费者新的需求。 产品的设计过于形式化,对于产品的内容以及方法不够丰富,创作的水平不高,设计师的能力不够设计。许多好的创意被抄袭又或者是慢慢的落后但依旧得不到创新。当然在众多的文化创意产品但这也有一些优秀的作品,他们的共同点都包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注重产品的工艺技术,符合现代消费者的需求,适合当代国家的文化发展方向。 我国台湾的文化产业发展的很迅速也很成功,所创造的文化品牌也受到的国际上的认可。这主要是得益于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设计者自身的高水平和努力,台湾特有的区域文化的特色。台湾的文化产品制作工艺尤其的精致独特,这也让文化价值得到高标准的体现,让文化产品的附加值更高。 通过调查报告我们也发现了台湾文化创意产品之间的共同点,具有代表性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台湾国际产业博览会的设计各有其个性但又有台湾文化的共同特性。台湾的文化产品特别重视内容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作品的原创尤其的重视,善于利于台湾的民俗文化,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时在完成产品的创造时也注重对产品的定位,再设计上更多的考虑到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产品的实用性。 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应用 中华文化的发展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发展史,在发展中以形成了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留下的文化产物更是不计其数,包括各种文物古迹遗址,这些都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在我国的许多行业当中都充斥这对传统文化的表达,这在建筑行业和服饰行业中运用的更是广泛。一些象征美好寓意的事物充分的被挖掘使用。在建筑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具有代 ·184·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笔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笔记【二】礼仪、百家思想 一、礼仪概说 1、什么是礼 第一,礼是人类自别于禽兽的标志 第二,礼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 第三,礼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 第四,礼是统治秩序。 第五,礼是国家典制。 第六,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 第七,礼是人际交往的方式。 礼的定义” 2、为何作礼 《说文解字》:“俗,习也。”指生活习惯。 环境的多样性造成了民俗的多样性。 周公分析了殷代列王的为政之道,得出了殷亡于“失德”的结论。提出了施行“德政”的政治纲领。 首先要建立一套全新的政治制度。其次是要为统治者制订一套系统的行为规范。二者可以统称为“礼”。 这是一场比武王克商意义还要重大的革命。 周公制礼作乐,是建立古代中国人文精神的重要开端,其后经过孔子的提倡和荀子的发挥,“礼”形成为一个博大的体系,不仅包括政治制度,而且包括道

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礼不再是仅仅对统治者的要求,也是对有知识的“君子”的要求,成为全社会成员取齐的标准。 儒家“因俗制礼” 一是“辨五地之物生”:全国的土地就地貌而言,可以大体分为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等五类,其物产及居民的体质特征也各不相同。 二是“施十有二教焉”:辨明上述五类地区,目的在于摸清各自的风俗,然后才可以施以阳礼、阴礼等十二教。 三是“以本俗六安万民”:要沿袭当地原有的宫室、族葬、衣服等六类旧俗,使人民安于其居。 儒家在如何建设周代社会的问题上,没有按照殷代的模式,再“克隆”出一个王朝,而是要创造出一个人本主义的社会。 为了实现平稳过渡,他们一方面刻意保留各地的基本风俗,如房屋的形制、食物种类、衣服的样式等;另一方面则通过推行各种形式的礼,移风易俗,走近文明。从周代开始,礼乐文明就成为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并绵延两千余年。 中华文明,在古代即已声播海外,这种传播不是靠武力,而是靠文明本身的力量。当海外的遣唐使、留学生到达长安时,最令他们钦羡的,是先进的礼乐制度、衣冠文物。他们将它引入本国,加以仿效,希望“进于中国”。应该肯定,中国的礼乐文明对于改变这些地区的陋俗,加速向文明的演进,起了重要的作用。 从俗到礼,是中国上古文明的一次重大飞跃,它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底蕴,并赋予鲜明的特色。这是我们的祖先对世界文化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值得我们思考和总结。 3、礼的要素 1)、礼法2)、礼义3)、礼器4)、辞令5)、礼容 6)、等差:一是“礼有以多为贵者”二是“礼有以高为贵者”三是“礼有以大为贵者” 四是“礼有以文为贵者” 二、中国礼仪文化的理论形态——三礼 1、以人法天的理想国纲领---《周礼》《周礼》是一部通过官制来表达治国方案的著作,内容极为丰富 2、贯穿生死的人生礼仪---《仪礼》《仪礼》是现存最早的关于礼仪的典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