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2016-2017学年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在室内讲话,比在旷野里要响亮,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是()

A.室内空气与旷野空气不一样,传声性能不一样造成的

B.旷野中声音沿各个方向传递,所以声音听起来小

C.声音在室内被反射回来,并和原声混合到一起,使原声加强

D.实际上是一样的,只是人的感觉不一样

2.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的是()

A.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 B.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

C.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 D.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

3.人类利用超声频率高的声波为人类服务,下列应用中不能

..利用超声这一特点工作的是()A.检查人体疾病B.汽车上安装的倒车雷达

C.探测金属内部的裂痕D.探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4.福州许多路口安装有盲人过街提示器,盲人可以根据提示器发声音的高低辨别方向.其中声音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A.音色B.音调C.振幅D.响度

5.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A.身高约为160dm

B.100m短跑成绩约为6s

C.步行速度约为1m/s

D.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s

6.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

C.甲、乙两车运动5s所通过的路程不同

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

7.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

C.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

D.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8.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3℃

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9.下列现象中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早春,冰雪消融﹣﹣汽化

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

C.深秋,大雾散去﹣﹣液化

D.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

10.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11.如图所示,枯井中青蛙(位于井底0点)“坐井观天”的观察范围的光路分析正确的是()

A.B.C. D.

12.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岸边景物在湖水中形成倒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B.白光通过棱镜发生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C.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发生弯折,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D.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在其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1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

B.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5m

D.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14.一束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所示,图示正确的是()

A.B.C.D.

15.白天,小枫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找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普通铅笔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笔,如图所示.如果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会看到什么现象?小枫记录了这个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其中有错误的是()21·cn·jy·com

A.会看到铅笔尖逐渐变长

B.会看到至某一位置时,铅笔尖突然改变方向

C.会看到铅笔上有一条红、绿、蓝彩色光带

D.会看到铅笔倒立缩小的实像

16.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的是()

A.甲、丁B.乙、丙C.乙、丁D.甲、丙

17.有一种望远镜也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物镜的作用好像一架()www-2-1-cnjy-com

A.投影仪B.放大镜C.照相机D.幻灯机

18.人的密度跟水的密度差不多,则一个中学生的体积最接近()

A.50mm3B.50cm3C.50dm3D.50m3

19.小玉同学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出几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绘出图象.如图所示四幅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象是()【来源:21cnj*y.co*m】

A.B.C. D.

2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实验时,得到如图所示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水在4℃时密度()

A.最大B.不变

C.和其他温度时相同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每空1分,满分20分)

21.人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结处,会感到声带在,发出的声音以形式传播.

22.如图所示,是一个水滴在下落过程中的示意图,小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0.1s,则小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是cm.该水滴下落过程是运动.(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

23.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如果以河岸为参照物,船是的.24.在“测平均速度实验”中,斜面应保持很小的坡度(如图所示),这是为了便于测量,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5.如图所示是小红测量自己体温时的示数,体温计的读数是℃,如果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的读数将(填“不变”、“降低”、“升高”)

26.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该物质熔化时吸热温度(选填啊“升高”、“不变”或“降低”)的特征,可以判断这种物质是一种晶体,从晶体开始熔化到所用晶体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min.

27.电视机、空调等有些家用电器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即,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对于流入市场的假币,人们常借助验钞机发出的来辨别真伪.

28.夏季,当你在河岸边漫步时,有时会看到“鱼在云中游”的美景.你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像,水中的云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像.

29.为了丰富市民业余文化生活,我市开展了露天电影走进社区活动.准备放映时,画面超出了整个屏幕,如果你是放映员应将放映机(选填“远离”或“靠近”)屏幕,同时要(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

30.从冰箱里取出一袋冰块,过一段时间后,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则冰块熔化成水后,质量,体积(两空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满分20分)

31.如图所示,利用两块平面镜可以制作一个潜望镜.如果一束光水平射入潜望镜镜口,它将经过怎样的路径射出?请画出其光路图.

3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凸透镜(焦距为10cm)和光屏在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恰好能成清晰的像.

(1)在实验中,如果撤去光屏,(选填“不能”或“仍然能”)成像.

(2)小明接下来想改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继续实验,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的情况下,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方向移动,他在实验过程中不小心用手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这是光屏上会出现的情况是

A.指尖的像B.指尖的影子C.不完整的像,且像较前暗些D.完整的像,且像较前暗些

(3)他想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在如图所示的情形下,把一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再使光屏靠近透镜,又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这说明戴上这个眼镜可以矫正眼(选填“近视”或“远视”).

(4)实验结束后,小明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惊奇发现:光屏上的像依旧十分清晰,只是原来缩小的像变成了放大的像,其原因是

A.反射光路可逆B.折射光路可逆C.光沿直线.

33.我市中小学都为学生发放了营养配餐牛奶,小红为知道牛奶的密度,进行了如下测量:她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再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牛奶,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然后将烧杯中的牛奶全部倒入量筒中,测牛奶的体积.

(1)你认为小红的操作会使测得的密度值偏.

(2)小明对小红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实验过程如下:

①在烧杯中倒入牛奶,放在调节好的天平上,测得总质量为69.9g;

②把烧杯中的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其示数如图所示;

③把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

请你帮小明将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在下表中.

烧杯和牛奶的质量m1/g 烧

m2/

g

m/

g

量筒

中牛

奶的

体积

V/cm

3

牛奶

的密

g/cm

3

69.9

34.如图所示,左边烧瓶内的水一直在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通过导管传到右边盛冷水的容器中.请回答:

(1)观察烧瓶内的甲温度计和烧杯内的乙温度计的读数情况,可以发现:甲温度计的读数,乙温度计的读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在实验中,水发生的物态变化先后有和;

(3)根据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有:

①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②液化时会(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四、应用实践题(共3小题,满分20分)

35.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这种固体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所以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常温下会迅速变为气体,吸收热量,促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

请你分析上面一段描述中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要求指出物态变化现象并写出物态变化名称)36.近年来,我市区周边城镇的道路相继改建成一、二级公路,大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遗憾的是在某些岔路口,人车相撞的交通事故有所增加.有人猜想事故的出现与行人横过公路时的错误判断有关.

(1)如图所示,某同学准备横过公路时,正好有一辆汽车从距岔路口100m处以72km/h的速度驶过来,如果公路宽12m.问该同学以1.2m/s的正常步行速度能否在汽车到达岔路口前完全通过公路?(2)为了减少在岔路口发生人车相撞事故,请你分别向交警部门(或公路建设部门)、汽车司机和过路的行人,各提一项合理的建议.

37.我国约有4亿多人需要配戴近视或远视眼镜,组成眼镜的主要材料的部分技术指标如下:(1)求一块体积为4×10﹣6m3的玻璃镜片的质量;

(2)如图所示是一副质量为2×10﹣2kg的铜合金镜架,若以钛合金代替铜合金,求一副钛合金镜架的质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有的同学通过计算认为:密度越小,物体的质量越轻,你认为他们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材料技术指标树脂镜片玻璃镜片铜合金钛合金

透光量92%91%﹣﹣

密度 1.3×103 2.5×1038.0×103 4.5×103

性能较耐磨耐磨损较耐腐蚀较耐腐蚀

2016-2017学年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在室内讲话,比在旷野里要响亮,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是()

A.室内空气与旷野空气不一样,传声性能不一样造成的

B.旷野中声音沿各个方向传递,所以声音听起来小

C.声音在室内被反射回来,并和原声混合到一起,使原声加强

D.实际上是一样的,只是人的感觉不一样

【考点】回声.

【分析】声音在传播时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发生现象,即回声.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不能区分,回声使原声加强了,导致听起来响亮.

【解答】解:在屋子里说话,说话的声音传到墙壁上又反射回来,时间差太短,我们不能分辨出回声与原声,我们听到的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因此我们听到的响亮;在空旷地方说话,声音传播出去,周围没有高大的建筑物,不能反射形成回声,我们听到的只是原声,因此听起来就没有屋子里响亮.故选C.

2.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的是()

A.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 B.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

C.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 D.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噪声的减弱办法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逐个分析选择项中的措施,与以上三种方法相对应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A、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B、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C、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即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D、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符合题意;

故选D.

3.人类利用超声频率高的声波为人类服务,下列应用中不能

..利用超声这一特点工作的是()A.检查人体疾病B.汽车上安装的倒车雷达

C.探测金属内部的裂痕D.探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

【分析】超声波具有方(定)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获得较集中声能等特点,声波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解答】解:

A、医生利用“B超”检查病人的病情,是利用超声波具有很强穿透能力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B、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的,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不符合题意;

C、探测金属内部的裂痕,是利用了超声波穿透力强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D、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利用超声探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符合题意.

故选D.

4.福州许多路口安装有盲人过街提示器,盲人可以根据提示器发声音的高低辨别方向.其中声音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A.音色B.音调C.振幅D.响度

【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分析】掌握声音的三要素,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知道音色反应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人们能够区别不同的发声体,是根据发声体的音色来区分的【解答】解: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故选B.

5.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A.身高约为160dm

B.100m短跑成绩约为6s

C.步行速度约为1m/s

D.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s

【考点】长度的估测;时间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8cm=16.8dm左右.此数据不合理;

B、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100m短跑成绩不可能是6s.此数据不合理;

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m/s左右.此数据合理;

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min.此数据不合理.

故选C.

6.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

C.甲、乙两车运动5s所通过的路程不同

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运用图象法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①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③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④根据图象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得到结论.

【解答】解:

A、由图可知,甲车运动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乙车开始计时时的速度为2m/s,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故A错误;

B、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甲的路程逐渐的变大,所以

==2m/s;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

甲=

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的速度不变,所以乙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

所以,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故B正确;

C、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所以运动5s通过的路程都是s=vt=2m/s×5s=10m.故C错误;

D、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速度均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7.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

C.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

D.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1)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相等,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路程不相等,物体做变速运动,速度不断变化,分析图示其情景答题.2·1·c·n·j·y

(2)(3)(4)比较甲乙两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判断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

【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甲车在每个10s内的路程分别是:300m、300m、300m、300m,由此可知,在相等时间内,甲车的路程相等,故甲车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观乙车在每个10s内的路程分别是:200m、250m、300m、450m,由此可知,在相等时间内,乙车的路程越来越大,故甲车的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示可知,在30~40s内,甲车的路程小于乙车的路程,所以由平均速度公式v=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小.故B错误;

C、由图示可知,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300m,所以由平均速度公式v=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

D、由图示可知,在0~40s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200m,所以由平均速度公式v=可知,其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8.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3℃

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考点】温度.

【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或环境温度的认识,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解答】解:

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不符合实际;

B、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B符合实际;

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60℃.故C不符合实际;

D、液体的凝固点与液体的纯度有关,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的0℃,盐水的凝固点要低于0℃.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9.下列现象中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早春,冰雪消融﹣﹣汽化

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

C.深秋,大雾散去﹣﹣液化

D.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分析】要分析是什么物态变化,就要先确定此物质原来是什么状态,现在又是什么状态,即判断该物质由什么状态变化到什么状态.https://www.wendangku.net/doc/902903715.html,

【解答】解:A、早春,河中的冰消融是固态冰变液态水,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

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冒的“白气”是冰棒周围的气态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液态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深秋,雾散去是液态的水变气态的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C错误.

D、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是固态的冰直接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10.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分析】冰与盐混合后,冰的熔点降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

【解答】解:往冰上撒盐,使冰中参入杂质,降低冰的熔点,使冰熔化;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在底部形成霜.

故选:A.

11.如图所示,枯井中青蛙(位于井底0点)“坐井观天”的观察范围的光路分析正确的是()

A.B.C. D.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分析】青蛙之所以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缘故.从光的传播方向和传播路径去分析4个图即可.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解答】解:图中O点是青蛙的位置,将O点与井口左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将O点与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箭头,即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

A图中光的传播方向标错了,C图中光线发生了偏折,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C图也不正确;

D图中不仅光线发生了偏折,而且光的传播方向也标错了,所以D图也不正确,只有B图是正确的.故选B.

12.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岸边景物在湖水中形成倒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B.白光通过棱镜发生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C.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发生弯折,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D.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在其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考点】光的反射;漫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色散.

【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2)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出处:21教育名师】

(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就会发生光的折射.

(4)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那说明这个物体反射的光线能向四面八方传播.这说明在这个物体上发生了漫反射的原因.

【解答】解:A、岸边景物在湖水中形成倒影,这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A错误;

B、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说明太阳光有这七种颜色组成,故B正确;

C、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发生弯折,是由光的折射形成,故C错误;

D、能够从不同方向看到一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说明光在这些物体上发生了漫反射.故D错误.

故选B.

1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

B.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