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有人曾戏称教师是“职业提问家”。

就教师而言,应是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及心理素质水平,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寻求最佳答案,进而获得新知、提高能力、开发智力。

就学生而言,应是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或课文疑惑之处提出问题或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师生共同探讨,进而增长知识,开拓思路,培养创新精神。

从认识规律看,课堂学习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其动力之一是学有所疑,从有疑到解疑,学生的认识就能前进,创新精神就能逐步培养。

正如我国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所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至此方是长进。”

由此可见,高效的语文课堂离不开提问。

一、课堂提问的意义及作用

课堂提问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经过思考得出结论,从而巩固旧知、获取新知、掌握技能、发展能力的双边活动过程,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语文课堂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师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和调节课堂气氛的杠杆。西方学者德加默层说过:“提问得好即教得好。”

课堂提问,它是教师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技能,对活跃课堂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挥,进而提高教学水平,特别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都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作用如下:

1、激发学生探讨兴趣。

好奇是人类求知和学习的最基础性的根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最大失败是学生厌学。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提问,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奇异的琥珀》一文时,教师提问:“为什么说这块琥珀是奇异的?”有的学生认为是由于琥珀中包住了两只小昆虫才显得奇异。这时教师进一步点拨:“你们只说对了一半。请大家认真地想一想,一般琥珀多发现于什么地方,而这块琥珀呢?”

由此学生豁然开朗,正因为这块琥珀发现在海边,而不是在煤层,它为科学家研究一万年前的自然环境和底层变化提供了重要线索,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称为“奇异的琥珀”。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激趣式的提问,使学生既感到很轻松,又让学生乐于思考,从而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2、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一位优秀的教师只有磁石般地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让他们的思维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运转才能顺利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实践证明:运用提问手段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一位教师在教学《花未眠》一课时,一名学生突然大叫一声:“啊!真美!”造成了课堂一阵混乱。原来,这名学生上课时走神了,偶尔抬头,看到教室外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他不由自主地大声赞美起来。这时,教师利用这个机会,因势利导地提出了一个问题:“是啊,真美!XX同学偶尔抬头,突然发现了彩虹的美丽,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请联系课文内容作答。”学生马上根据课文内容得出了正确答案:“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也就自然地被吸引到课堂内了。而通过这个问题,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也更为深刻了,从而获得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3、启发引导学生思考

有效的提问可以起到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例如教学《伟大的友谊》时,教师问:“为什么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学生答不出,教师便紧紧抓住“伟大”、“友谊”两个词语进行启发:“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怎样互相帮助的?他们所从事的是一项什么工作?”学生很快领悟到两位伟人为解放全人类的崇高事业而互相帮助,共同奋斗,这样的友谊当然是伟大的友谊。

4、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和水平的提高,总是离不开一定的语言表达情境及相应活动。教学提问将学生置于特殊的位置上,他们通过提问活动,在逐步学会熟练地组织语言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过程中,还学会有效地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的逻辑性、灵活性,以及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即兴发言的能力。

【案例】《学写儿童诗》

师:写诗与写文章一样需要多次的修改。朗读是修改的最好办法。写完的同学现在你可以自己读一读,边读边修改。也可以在伙伴间互相读互相修改。

下面请大家来展示你们的作品。谁愿意第一个跟大家分享你的成果?

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童年》

生:童年是什么?

是衣服五彩斑斓的图画,

是那阵雨过后的彩虹,

是天上漂浮的白云。

童年是什么?

是一本书中最精彩的故事,

是一朵鲜艳的百合,

是那一阵阵晨风,

童年究竟是什么呢?

是天空中最闪亮的星星,

是音乐课上最动听的音符,

是一块最甜美的糖果,

是一个五味瓶,

也是一个儿时的日记本,

带给我最甜美的回忆。

师:你可真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但是老师想给你这首小诗提一个建议。什么建议呢?请大家看屏幕,这有两组句子:

童年是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喜怒哀乐都蕴含其中。

童年是一幅五彩缤纷的画。

师:你们读一读,看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生:我比较喜欢第一句,一文第二句好像话没有说完。

生:我也比较喜欢第一句,因为第一句既写出了童年是什么,有结合比喻作了具体说明。

师:就像大家说的,第一组句子在对童年进行比喻之后,抓住比喻事物的特点对它进行了补充说明,显得更完整。那我要给你提什么建议,知道了吗?

生:话语不完整。

师:在其他同学的作品中有没有这有的问题呢?读一读找出来修改一下。

(学生第二次修改)

师:谁还愿意把自己修改成功的句子给大家读一读?

生:我把?是一本书里最精彩的故事?改成了?是一本书中最精彩的故事,激动人心扣人心弦?;把?是一朵鲜艳的百合?改成?是一朵鲜艳的百合,鲜艳芬芳生机勃勃?。

生:我把原来写的?是我们歪歪扭扭的书法,是我们勾勾抹抹的图画?加上了一句?虽然有些荒唐但充满了欢乐?。

师:同学们的修改都非常成功,记住,当我们在诗中对童年进行比喻之后,如果能对我们的比喻进行补充说明,将使我们的语句更加完整。希望这个小知识能帮助同学们以后更好地写小诗。

5、沟通师生情感

一个好的问题犹如一条纽带,会将师生间的认识和感情紧密联系起来,架起师生双向交流的桥梁。因此,教师的教学提问应以尊重学生为前提,讲求提问的态度、方法和艺术,以保证师生交流渠道的畅通。

【案例】《看云识天气》

师:为什么首段要描写各种姿态的云呢?

生:各种姿态的云是各种天气的预兆,这正好是切题。

师:说得真不错。

得到老师的肯定后,学生突然向老师发问。

生:?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推测天气的情况?这句中,为什么有一个?还??能不能去掉?

老师先是一愣,继而表扬该生读书仔细,敢于向老师提问,接着以?学生?的姿态,向?小老师?作答。

师:这个字提示我们前面的内容暗含?我们可以根据云的……来预知天气……?前

文不是有?天空的薄云……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的句子吗?那么,我们可以怎样来表述呢?

生:?我们可以根据云的厚薄……?

师:很好,大家看,一个?还?字,让读者明确了两个层次之间的并列关系,这个?还?能不能不要呢?

听后,学生满脸兴奋,微笑着坐下。

6、有利于获取反馈信息

教学提问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分别获得对各自有益的反馈信息,教师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检查学生对所教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探明学生知识链条上的漏洞和产生错误的原因,全面掌握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和不足。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答问,从老师那里获得评价自己学习状况的反馈信息,在学习中不断调整自己,改进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习惯等,使自己后继的学习活动更富成效。所以,教师应深刻可认识并充分地利用教学提问这一重要功能,为更好地提高金傲雪质量和效率服务。

【案例】古诗《草》

在教学古诗《草》时,教者要求学生展开想象,把?春风吹又生?这一句诗用笔画出来。可是,这些一年级小学生面对这个练习,好多学生都面面相觑,有的则窃窃私语,就是无从下笔。见此情景,教者及时作出调整,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帮助学生从日常观察中总结经验。

师:大家想一想,你可以用什么颜色来画春风?

生:我把春风画成黄的,因为春天来了,迎春花开了,迎春花是黄的。

师:是啊,春风是黄色的。因为春天的使者迎春花是黄的。

生:我要把春天画成红色。因为春天来了,桃花都开了,桃花是红色的。

师:对的,古人就有这样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生:我把春风画成绿色。因为春天来的时候,小草绿了,柳树绿了……

师:说得真好,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各种植物的种子纷纷发芽从地底下钻了出来,到处都是绿色的,所以春风是绿色的。是人王安石就曾经说话?春风又绿江南

岸?。

案例一开始教师设计了一个让学生把“春风吹又生”的意境画出来的练习,这让好多学生感到无从着手,对此,教师及时调整了提问设计,换个角度,让学生画春风,及时降低了难度,同时,教师又从学生的回答中捕捉有价值的语言信息,并进行延伸和疏导。

二、提问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原则

北京师范大学著名的教育专家安文铸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将一堂“好课”的标准概括为六个要素,其中之一为“善于设置、提出问题是上好课的关键”。合理的课堂提问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反馈教学情况,优化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是提问达到这些预期的目的,教师还必须掌握以下提问原则。

1、有的放矢,正确引导

课堂提问应像道路旁的指路标一样,能给人明确的方向,否则会给走路的人、前进的人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有位教师在执教《旅鼠之谜》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阅读课文,你能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吗?课文还写了什么?”问题一提,学生立刻分成了两类:一类研究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一类研究课文还写了些什么,交流汇报时,也是各说各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教师的问题有了歧义,不够明确,不够严密。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只能设法将学生拉回来。相反,一位教师执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课时就比较注意这一点。导入以后,为了让学生能更明确地找出文中的中心论点,教师第一个问题是:“课文开头提出了怎样一个观点?”问题提出不到一分钟,班上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举了手。这是因为这个问题既给了学生在课文开头找的信息,又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后面的几个问题教师也比较注意“提问要有的放矢”的细节,因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案例】《半截蜡烛》

在教学《半截蜡烛》这一课时,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绝密情报最终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人也得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

生:(脱口而出)是小女儿奎琳。

师:有不同观点吗?(学生开始沉思)

生:我认为杰克也有功劳。

生:还有母亲。

师:现在出现了三种以及,一种意见认为是杰奎琳,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是杰克和他的母亲也功不可没。要想说服对方,就必须有充分的根据。想想,根据在哪里?

(学生读课文,思考,讨论)

生:儿子杰克的表现给我的印象最深。杰克首先想到通过去柴房而拿走蜡烛。

生:(读第五自然段描写杰克的句子)杰克在自己的计谋没有实现的情况下能够随进应变。尽管厄运即将来临,可他仍是那样?从容?、?默默地坐待着?,一点都没有反常的表现。

生:你想,儿子杰克在当时的情形下,如果不是那样?从容?,不就会引起敌人的怀疑吗?所以他功不可没。

生:我觉得是妈妈保住了秘密,首先,?把情报藏在蜡烛里?这个绝妙的主意本来就是母亲想出来的。

生:还有妈妈也表现得那样镇定,一开始就?轻轻?地把蜡烛吹灭,她在努力地想办法。

生:也许正是她吹灭了蜡烛,才争取了宝贵的燃烧时间啊!

生:还有,一开始妈妈从厨房取出了一盏油灯,这样,小女儿杰奎琳才有可能取走蜡烛。

生:再说两个孩子都还小,在敌人面前为什么能这样镇静呢?我想,那是手母亲长期的影响形成的。

生:我认为最后的成功应该是全家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有道理。但是,如果没有最后杰奎琳的灵活应变,后果不还是不堪设想吗?能不能有一个恰当的说法,既提到全家人,又突出杰奎琳?

生:全家人都为保护情报站做出了贡献,情报站能、保住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一开始就抛出了一个能够把学生的讨论引向深入,很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是谁保住了这个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这个问题一提出,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开始进行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认为是妈妈,有的同学认为是杰克和杰奎琳。意见开始出现分歧。此时,教师没有武断地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理由来说服对方。经过老师的点拨,学生的思维又迸出了新的火花。学生认为最后的成功应该是全家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学生的理解得到了提升。教师通过有的放矢的提问,达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2、难易适度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既不能低于学生现有的水平,也不能太高于学生现有的水平,否则,学生会失去兴趣,影响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运用测评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检测、诊断、评价、补偿,找到学生的现在发展区,据此设计提问。所设计的提问目标要略高于学生的现在发展区,即达到最近发展区,才能推进学生的发展。

【案例】《月光曲》

霍懋征老师在教《月光曲》时,学生对贝多芬为何要给盲姑娘弹琴很不理解,这是她启发学生说:?盲姑娘听贝多芬弹了一曲后说‘弹得多纯熟呀!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对于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来说,为何能从琴声中听出弹琴的人呢?这是贝多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学生积极思考,但一下子回答不出来。过了一会儿,霍老师又给学生讲了一个典故:?古代有两个人,一个叫俞伯牙,一个叫钟子期。俞伯牙喜欢弹琴,弹得非常好。有一次,钟子期在旁边听着,十分欣赏。俞伯牙弹到描写高山的乐句时,钟子期就情不自禁地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当俞伯牙弹到描写流水的乐句时,钟子期又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俞伯牙非常高兴,觉得世界上没有人能像钟子期一样了解自己,他是自己的知音。后来钟子期死了,俞伯牙就不再弹琴了。为什么??一名学生马上说:?老师,我明白了。盲姑娘像钟子期一样,是贝多芬的知音。贝多芬既同情盲姑娘,又把她当成自己的知音,所以心情很激动,愿意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又一曲。?

通过提问,达到了这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但解决了重点、难点,学生也兴趣盎然,思维也得到开拓。这样的提问可以说是恰到好处了。

3、积极评价

教师在整个提问的过程中要做到评价适度,以鼓励为主。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随时进行判断,对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应的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等进行公开评价;同时注意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应该做到:①以表扬为主。批评也要体现爱心,不能出现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字眼。②鼓励求异。教师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不要轻易下“不正确”、“错误”等结论,即使课堂时间不允许深入探究,也应该在课后对学生有所交代。③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学生站起来说“不会”,情况是复杂多样的,这是教师不应马上叫学生坐下,可以再复述一遍问题鼓励学生回答;也可改变提问的角度或添加辅助性的问题引导回答。有经验的教师不会放弃回答问题的任何一名学生,即使多次启而不发,也会请学生先坐下,让他听别人的回答,然后请他复述一遍。这种评价的做法对转变差生、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是有益处的。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积极进行自评和互评。不要把评价变为教师的专利,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道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是学生感到不仅是教师“要我学”,而更多是“我要学”。

4、少而精

英国教育家爱德华认为:“教育就是教人思维。”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思”。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有意识、有计划地采用多种激疑的方式引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发展学生的思维力。要真正实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教师应精心准备课堂所提问题,严格控制好问题的数量和质量。提问不宜过多,否则容易赃车学生大脑的疲劳,是他们的大脑兴奋点麻木,反而影响思维训练的效果。

为了实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必须精。课堂提问必须有明确的出发点和准确的针对性。出发点是每节课的教学要求;针对性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其二是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教师不应该离开教学目的,节外生枝地提一些又偏又怪超出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问题,把教材内容搞得支离破碎。

【案例】《鲁本的秘密》

《鲁本的秘密》是一篇阅读课文,文章篇幅比较长,笔调优美,情感浓郁。课文写

的是小鲁本费尽心思,辛辛苦苦积攒下5美元买下一枚胸针作为给母亲的?母亲节?礼物。教学中,如何采用传统的方式——逐一提问以指导阅读,就要在课堂上提出这样的问题:(1)鲁本攒钱用了多长时间?(2)他一共捡了多少个麻袋?(3)他作出了怎样的努力?(4)鲁本为什么要筹钱给妈妈买礼物?教师在牵引学生回答这些问题的同时,课文也被敲打得支离破碎,美元形成对文章整体上的把握,而且问题显得过于直白,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索,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

因此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了一共问题:?你觉得应该为课文中那枚胸针标价多少?为什么??随后让学生细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在细读课文后,一致认为其价值远远超过5美元,甚至可以说是无价之宝!理由包括:鲁本花费的时间,走过的路程,流下的汗水,忍受的委屈,向他人的恳求,带给母亲的感动……

可见,教师的问题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他们对文本作出了富有个性的解读,问题所包含的思考容量较大,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阅读与思考都有程序,教师所提问题的价值得以体现。

5、面向全体学生

提问要面向全班。对教师来说,教室里不应该出现“别遗忘的角落”,进可能少一点指名提问,应让学生自主举手回答,并认真听完学生的回答。对个别差生,在提问中,教师要优先照顾,鼓励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是每名学生的学习能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作为教师如何在课堂提问中发挥每名学生内动力的作用呢?一是要引导每一名学生去积极探求真理。一位出色的教师,不是指点他的学生入住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的学生去“砌砖”,同他一起建造“大厦”;聪明的教师不直接向学生去奉献真理,而是引导他们去探求真理。而是要鼓励每一名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学生来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引导学生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由此发现新的天地,创造新的境界,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提问总生从师问的被动局面。三是要欢迎学生发表创新见解。创新是学习的最终目的。那些有意无意压抑学生发表创新见解的做法都是极端错误的。

【案例】《美丽的丹顶鹤》

《美丽的丹顶鹤》一课的知识点看似简单,可是有些描写丹顶鹤特征的词语不容易理解,却也是知识点。所以教学本节课时,教师提问由易变难,让全体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

师:你想和丹顶鹤成为好朋友吗?看看文中是怎样描写我们这位朋友的。快读读第二自然段。谁来说说文中是hi怎么描写丹顶鹤的?

这个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回答,教师找了三名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同学轮流朗读,让三名学生互相学习、比赛,看谁最想和丹顶鹤交朋友。三名学生你争我抢,声音洪亮,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在同学们充满激情的时刻,教师又提出:?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丹顶鹤的姿态??几乎全班同学都举起了手,教师找了两名平时几乎不回答问题的同学来回答,虽然他们回答问题时声音不大,说得不够流利,但当两个人说完时,其他同学不约而同地为他们鼓起掌来,此时,那两名孩子笑得是那么开心,那么自豪。这是教师提问:?那你们知道‘引吭高歌’和‘展翅飞翔’是什么意思吗?做一做动作。考考你的伙伴,什么样的丹顶鹤是在引吭高歌,什么样的是在展翅飞翔??有了上面由简入难的提问,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就显得容易回答多了,然后每组找一个不爱说话的孩子汇报了结果,基本正确。

这节课在一个个互相连接的提问中过去了,孩子们很兴奋。下课了,同学们围着那几个上课表现好的学生在说着什么,在夸奖,在鼓励。孩子们的表现,让身为教师的我们有了说不出来的喜悦,同时也有深刻的反思:原来平时机会没说过话的孩子也很活泼,也很聪明,可能我们以前的提问没有照顾到他们,没有发现他们的智慧。

课堂上的提问有很多技巧,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让孩子们都积极参与,热爱学习。

三、当前课堂提问的主要问题

在听课过程中,有关课堂提问我们经常看到以下现象:

1.提问频率过高且低效

★提问急于求成

表现在:

(1)即问即答

有的教师为了赶进度,加大容量,生怕浪费时间。发问后,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

考时间就要求立即作答,只有一两个学生举手就迫不及待地请他们回答。这种提问不能给更多的学生以思考空间,活跃的只有少部分学生,大部分学生只有充当绿叶的份儿了。

(2)不断追问

面对学生不够理想的回答状况,教师势必要进行诸如“再想一想?”“还有吗?”之类的不断追问与提醒,导致问题数量增加。这样不良循环,得不偿失。这也就导致了课堂单调、压抑,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无法活跃。

★问题水平偏低。

教学提问水平由低到高六个层级:知识(回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有的教师课堂提问思维含量低,上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这样的提问价值不大,学生也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而丢掉了自己的思路。

★提问过难或过易。

过于空泛:有的教师开篇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写作方法是什

么?”“语言特色是什么?”等。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茫然无知,主要原因是理解没有跟上去。学生只能启而不发,听而不思,因为他们对课文内容还没有全面的认识,无从谈起。

2.提问内容表述笼统,对学生思维没有指向性。

很多老师为了突出语文学习的感悟性,往往提出一些过于笼统的问题,例如:“你读懂了什么?”“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读了课文后,你想说点什么?”

这些问题大多脱离课文的具体情境,未能明确提示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同文本内容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不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关键要点。不少学生只是依据课文的一些表面信息展开联想,泛泛地谈自己的感悟,连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深入理解也达不到。

3.提问目的不明,过于零散。

教师所提的问题含糊或者不到位。

除了教师个人素养,诸如语言表达、性格习惯等因素外,还有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能力存在偏差,致使提问低效。对教材把握不当,使得看似有效的提问成了“表面的繁荣”;有时过于分散了问题,使问题琐碎化,没有提炼出紧紧抓住课文灵魂的核心问题。

例如:“请同学们找到课文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读一读。”老师让孩子们做什么呢?很显然,是想让孩子直奔课文中重点部分。果不其然,孩子们很快就找到并读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但是仔细思考一下,针对不同文本,针对不同生活阅历和生活体验的不同的孩子,他们在读课文时,体验是不同的,显然他们所关注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所以,这是一个个性体验的过程,不可能孩子一下子就找对了我们做老师的指向。再者,引导孩子们找最值得关注的地方,他首先可能思考的不是自己最关注什么,而是老师关注什么?老师想让我关注什么?即便是他在思考自己关注什么,也仅仅是关注故事的情节那里是高潮,是主要的部分。所以学生关注的是老师的关注,是外在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对文本进行思考与体验。这种指向使得课堂上学生此时的劳动是低效的。

把这样的问题变成:“课文的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读给我们听。”或者是“课文里哪些词句令你有所感悟呢?读给我们听听”这样一来,孩子们关注的是词句,是文本语言,而不是课文的这个故事情节本身了。老师此时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关注的是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品味与感悟。

4.提问对象集中。

有的教师问题设计很有层次,但回答问题的学生总是那么几个,容易使课堂成为几个有能力的学生表演的舞台。长期下去,大部分学生会越来越懒惰,从而产生依赖感,感到课堂与他们无关。学生不愿意动脑筋,最终会导致学生对提问回答意识的淡薄。

5.提问后评价单一。

学生回答后,教师经常会用“很好”“很正确”“回答不错”等惯用语言来评价学生;或表现较好的时候回答:“啊!这是一种想法,还有其他想法吗?”等等。

评价语言单一化,教师反应平淡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学生主动提问少。

整堂课上,教师提了这么多问题,却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是由学生提出的。教师充分霸占了提问的主动权,形成了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可见,学生表现拘束,不会提问,不善于提问,更没有展开深入复杂的思维,因此班内也没有形成大胆质疑的习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没有帮助教师分解问题,最终所有问题汇集到教师一人身上。

7.问题生成调控不好。

教师处理学生的回答时由于答案与自己的预设相悖,教师因缺少经验等原因不能机智应对或者点拨不够,造成教学很难收到相应效果而反复纠缠于同一个问题无法自拔。这时教师采取的方法就是不断增加提问的数量以解决这一尴尬局面,最后的效果可想而知。而且,有些问题本来是有效的,可教师由于不会点拨或引导不当致使有效问题也不有效了。

【现象一】不知所措

一次,在执教《丑小鸭》一文时,课已快结束,大家都在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而高兴,都在用自己的朗读表达喜悦的心情。

有一学生举手说:?老师,丑小鸭本来就是从天鹅蛋里孵化出来的,它本来就是天鹅嘛!?

是呀,学生说得也有道理,怎么办呢?面对学生的这一生成,我真是不知所措……

【现象二】弄巧成拙

有位教师在执教《乌鸦喝水》时,正当师生们都在称赞乌鸦的办法巧妙时,有位学生说:?老师,我有更好的办法!?老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有的说:?可以找一根吸管。?

老师说:?这真是个好办法!?

有的说:?可以用翅膀帮助把瓶子侧起来喝。?

老师说:?这个办法也行。?

也有的说:?……?

老师对学生的看法全部肯定。

透过这些普遍现象,我们理性思考:

第一,从教师提问内容角度来讲,问题没有反映出老师对知识点或教学内容的宏观驾驭能力和微观处理能力。

第二,老师提出的问题,没有反映出比较好的教育教学观念。大部分老师都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以完成任务为中心,较少考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也

就是说教师提问是为自己完成教学服务的。

第三,大部分老师虽然提出了问题,但是对问题的具体描述、表述都不够精致。等于说,语言的信息表达不够好、不够有技巧。

如《哈尔威船长》教学,教师问:船长怎么样?乘客怎么样?改为:在那样危险时刻,乘客有什么反应?船长有什么表现?

第四,相当多的老师在提问的时候随意性都很强,提前没有准备、准备不充分或者说准备了但价值不大等等。

四、提问的设计

(一)提问的类型

从答问的规律上考察,提问的类型主要有五种:

一是问“是什么”的判别型。这种类型强调学生回答是或不是,不作重要的分析,问题一般都比较简单;

二是问“怎么样”的描述型。如《海上日出》可以这样设置提问:“哪位同学能够描述一下如此壮观迷人的景象?”这样能够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是问“哪些”的整理型,如《圆明园的毁灭》中可以提问: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四是问“为什么”的分析类型;

五是问“有什么异同”的比较类型。

相对来说,后三类提问要比前两类提问的智力活动要求要高一些。

(二)设计提问的基础

有效的提问应该是简练的文字、丰富的答案、多向的参与。

要进行有效地提问,关键在于科学地设计问题。

课堂提问的效果与教师的教育理念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好的问题既可以保证知识的传授,同时又可以保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还可以更多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具体说,好的提问更多取决于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对学生的理解”:是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以教师的讲课为中心;是以学生静态的学习为主,还是以动态的发展为主;

是以短期的发展为主,还是以长期的发展为主;是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还是单一的传授方式。

有效提问的基础:

首先,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树立科学的交往教学观,让问题在师生互动、平等对话的教学情境中产生,这时提出的问题,才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关注的“真问题”,才有进一步探求和解决的价值。

其次,钻研教材。必须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透彻的理解。这是一个前提。

再次,了解学生。只有“知彼知己,方能百战百胜”。

(三)提问的设计(以阅读课为例)

1.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提问。

即设计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进行,问题解决什么要明确,表达清楚。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内容和形式,问题要少而精,具有典型性,否则就会偏离课堂教学中心,所提的问题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提问应当为完成小学的总体任务。但要注意的是:提问不但有引导学生领会课文内容的作用,而且要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学到知识,得到语言训练,最终达到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的目的。

课堂提问必须精心设计,触动“神经”。

案例:《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是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上册第四板块?童年?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孩子们淳朴而愉快的乡村生活。感受这乡间孩子们自由、活泼、愉快的心情及其中蕴含的乐趣是本文的内容重点。

杜老师在问题设计上便以?默读课文3-11小节,把你认为有趣的句子画出来,并圈出描写生动有趣的词句,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为核心问题,展开教学的。

案例:《詹天佑》教学片段

《詹天佑》主要写了詹天佑为了鼓舞中国人的志气,接受了京张铁路的修建工作,担任主工程师,经过几年的努力,总于完成了,比计划提早2年,这件事让国内外震惊,让中国人在帝国主义者显了一次威,给了他们有力的回击。

特级教师葛银铨在教学时他是这样处理的。

师:铁路竣工当天,如果当时有一家影响很大的报纸,想在头版头条刊登这样一则启事——(大屏幕展示,随录音逐字打出)

征集路名启事

各位同胞:

第一条完全由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的铁路干线——京张铁路已胜利竣工。为了纪念这一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事件,本报编辑部特发起征集铁路路名的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1.路名必须简洁、明了,以三个字左右为宜。

2.路名以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为原则,可以与修筑这条铁路相关的内容命名,可以体现这一铁路修筑成功的意义命名。

3.来稿务请写出命名的理由。

这个练习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把文章的内容和中心贯穿在一起,避免了满堂问的现象。这也不正是“精心预设”的功劳吗?课堂上教师才可能做到“心中有数”,才会“左右逢源”,在和学生的互动中生成“亮点”。

2.提问要为学生语文学习指出方向

3.提问要以学生开窍为基准

4.提问要以学生以认知水平为前提

课堂提问应当努力构成一组,形成一个由浅入深或由此及彼的系列,使学生易于接受和举一反三。

案例:《草船借箭》的第一小节,在齐读后提出问题:

(1)思考:这一节写什么?(诸葛亮挺有才干,周瑜很妒忌。)

(2)文中哪些词说明诸葛亮的才干和周瑜的妒忌都不是一般的,请把它们圈出来,并议一议。(?挺??很?)

(3)这一小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也就是周瑜为什么要为难诸葛亮。)

这三个问题的提出先从总体上入手,再分析重点词语,最后得出全文事情的起因,由浅入深,学生便于接受。

5.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

启发性的问题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能够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达到非说不可的境地。

在教《燕子》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欣赏课文的语言,并懂得作者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把燕子活泼的样子生动地写出来。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启发学生非说不可的问题:“如果让老师来描写燕子,我会这样写,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再加上尾巴,凑成了一只小燕子。你们看,是老师说得好,还是书上说得好呢?为什么?”学生一听立即会感到老师说得不如书上写得好,随后他们就会急着去看书,研究书上这样写的好处。例如,有的学生说,老师说得不好,主要是太空洞了,只说出了燕子有羽毛、翅膀和尾巴,没有说出燕子的样子是怎样的,让人听了一点也不明白。有的说,书上写得很形象,作者用上形容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燕子活泼机灵可爱的样子生动地描绘出来,使我们一看就明白燕子在春天里自由飞翔的样子。这样,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案例:《难忘的八个字》教学(四年上)

6. 问题设计,面向全体。

课堂提问设计以中上等学生为基点,兼顾优等生、学困生。无论哪个班组,都存在“中间大,两头小”的现象——中等生占绝大多数。课堂提问时,中等生回答的机会多一些。因此,要以中上等学生水平为主,使中等生经过思考后能够回答出来,即“跳一跳,摘苹果”。为了适合优等生、学困生的特殊需要,在此基础上将某些问题作一些深化,将某些问题分层次,以便在课堂中向优等生、学困生提出。有的老师将一个中等生难以回答的问题分为几个小问题向学困生生提出,然后中等生总结,这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由此可见,课堂提问要使全班学生都能参与思考,问题的设计必须要从全班学生的实际出发,能够抓住全班学生的注意力,使全班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踊跃回答。要使全体学生,特别是中等生、学困生都有被提问的机会,使提问具有普遍性。要避免那种

因问题太难而使大多数学生变成旁观者、成为局外人的局面:平时举手少者先,多次举手而一次未得者先,想举手而又不敢举手者先;屡答屡对者后,屡答屡错者先。

重要的是面向全体的思想以及对每个学生的关注。

7.正确评价,注重鼓励

“学生答完后评价”、“中途插话”、“不予理睬”、“机械重复”和“终止发言”、“学生答完后征询其他意见”是教师理答的最主要方式。

一是重视评价。对于学生的回答,应当面反馈。但对回答不当的学生,不可责备、讥笑,而应在充分肯定的同时要指出不足,提出期望,指示线索,促使其作进一步思考。

也不能无原则地赞美。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真正让课堂中的每一次提问都化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教师应给每个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又指明努力的方向。

二是要学会等待。一个问题提出后,最好留出适当的等待时间,因为学生需要搜寻信息、归纳整理信息。学生回答后,不要马上指定别的学生来回答,而应该等待一段时间,保持倾听的耐心,然后再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或者再提另外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详细说明、补充或修改自己的回答,使回答更加完善,以此来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满足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

案例:《威尼斯的小艇》

8.适当进行拓展提问

课时有尽而课堂无穷,提问有穷而思考无限。拓展提问是好的课堂提问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可以就教材的内容、主题、结构或写法进行拓展提问,也可以就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体会进行延伸提问,目的是达到拓展语文课堂的时空,并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如《秋天的怀念》到最后时,可以这样问学生:

就要离开课堂,如果现在回过头来再看课题——你心中最终留下的是什么?如果你对?好好活?体悟到了特别的味道,读出了属于你的思考,到那时,你一定能想起老师和你讨论的这个话题,更希望你能想起史铁生,想起他的这篇《秋天的怀念》。人生的

道路多么漫长,我们要好好活,有了这样的思考,更需要用人生的脚步丈量,无论怎样,我们为什么要好好活,我们应该怎样好好活,我们好好活出个什么样,这是应该是伴随我们一生思考和体验的问题。

这样的结课,“好好儿活”似乎要成为一种主旋律激荡在学生心中,会给他们将来以振奋。教学是一门艺术。高效的课堂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低效或无效的提问是败笔,而有效提问则能成就精品,锦上添花。

另外,问题本身也要有拓展性,要发散思维。

如《曹冲称象》一文中,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平衡,简单的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结尾处教师安排了拓展课文这一环节,想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

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有的读课文,有的看插图,有的热烈地讨论。一名学生兴奋地站起来,提出了他的新方法:我用士兵来代替石头称象。一名士兵的体重只有一百多斤,用士兵代替石头称,士兵们跑到船上去,不费吹灰之力。最后,只要每个士兵称出自己的体重,全部加起来,就可以知道大象有多重了。这样称不是更快更容易吗?

还有同学想到用牛、羊、粮食等等!这不正是学生发散思维之后得到的成果吗?

但是在三国时期,能解决这个问题可是太不一般了。所以我们才说曹冲是聪明的!?[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9.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案例:《赠汪伦》教学

教师的提问斟酌参考下列建议:

(1)备课过程中要对课堂上所提问题有所准备,并写进教案,以免临渴掘井;

(2)问题要适合学生的能力、兴趣、教育程度与学习经验;

(3)问题中所用的文字语句,要简要明晰,避免引起学生模糊纷乱的感觉;

教师一般不要提出多数量的问题,即一次提出两个、三个或更多的问题,这类问题会干扰学生对问题意义的认识。

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正在推行的语文教学改革对今后的语文教学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我认为广大一线教师需要重新学习新的教学思想,摒弃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不科学的教学方法,加快角色转变,改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进行因材施教,努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健康的发展空间,全面改善当前语文教学现状。 标签:小学语文;新课改;教学改革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为更好地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我认为广大一线教师要尽快转变角色,改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不仅要当学生的良师,更要当好学生的益友,了解自己的学生,因材施教、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做到让学生轻松学语文。 一、创环境,造氛围,课堂不再是一塘死水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需要创造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从以往传统的传授者变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学生一同建立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再见了,亲人》一课的教学中,教学重点是理解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按照以往的教学思路,教师都是将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直接告诉学生,但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朝鲜人民和志愿军互称“亲人”?你从哪个角度感悟到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这个问题有效地引导了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分析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为学生的思考指明了方向。这样既帮助学生寻找到了思考的角度,避免了盲目思考,又给了学生一个自己思考寻找正确答案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总结概括的能力,同时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们能自然而然地发挥想象力。因此,采用引导的教学方法,还能增加课堂乐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读学生,品教材,教学有的放矢 在一个班级里,学生的成绩总是不那么平衡的,有的学生,老师点一点,他就能理解,有的学生,老师手把手地教,他也不会,这就要求教师对待不同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第一步就是了解自己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不足,对待不同类型的学生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方法。第二步是学会倾听,给学生表达自己的空间,从中发现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 三、多鼓励,重启发,点燃兴趣火花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考和质疑往往是紧密相连的,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例如,在讲解《两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而又很难用精、很难用巧的艺术。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小学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事实上,课堂提问是教师整个业务功底,全部教学经验的公开亮相,又是对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的驾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自然而然地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遗憾的是,在我们身边,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还远远没有引起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大量的无效提问现象。(1)问题多而质量低,不具启发性。教师提出很多不具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问题让学生回答。表面看来,学生兴致勃发,情绪高昂,课堂气氛热烈。实际上,这样的提问非常简单,没有多少思考的余地,对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是无甚益处的。 (2)教师满堂问,有些教师一堂课要提50—60个问题,一问一答,问题接连不断,不利于学生理解核心的问题和所要学习的内容,大大消弱了教学效果。 (3)提出的问题没有层次性,不能够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直面这样的现实,作为教师,我们有理由为学生创社一种有效提问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每天在轻松、愉悦、有效的氛围中思考与学习,减

缓他们的压力、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技能。 2、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堂有效提问,就是教师通过对提问问题的整合,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产生一种学习的需要,形成学习内驱力,激发学生“快乐地、有价值地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美国教学专家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知识、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改革课堂提问的方式。 提问是为教学服务的。为提问而提问是盲目的提问。盲目的提问无助于教学,只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目前,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对提问还缺乏科学的认识,还不能有效地运用提问来达成高层次的教学目标,现在的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给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成为师生交流、对话、共同发现、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必备手段。在有效提问中,学生能与教师共同探讨新知,教师通过提问使课程内容持续地生成和转换,而不仅仅传授特定的课程内容。也就是说,有效的提问是教师引领学生发现新问题,分析解决新问题,实现学生自我建构不可缺少

最新-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1)

徐州高等师范学校 毕业论文 (2014界) 论文题目: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毕业生姓名李闪闪 毕业生学号2009135 指导老师姓名胡元明 专业名称小学教育(理科) 所属系科数理系 论文提交日期2013年12月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摘要:数学教学活动,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助于提 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关键字:小学课堂教学课堂提问提问的策略 善教者必善问。课堂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有助于反馈教学信息,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堂提问是最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大家往往习以为常,但研究表明并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认真地思考过课堂提问的内涵,也不是每一个教师都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课堂提问的策略。 一、小学课堂提问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在数学课堂中起着纽带作用,是师生之间一个沟通、了解和创新的过程。教师能否恰当地运用好课堂提问,关系到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关系到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训练,数学能力是否得到有效培养;关系到教学的信息是否得到及时的反馈。 1、提问能增强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提问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另一方面,恰当的提问能启发和引导学生对知识重难点进行积极的分析和思考。教师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观设计一个出一个好问题,如一条纽带架起师生之间交流的桥梁,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2、提问能引发思考,训练思维 著名教育家特别强调勤学多问,他认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知识重难点,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重难点。当学生头脑中有了解不开的问题时,就会使其在认知上产生矛盾,从而使他们去思考、去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同时引导学生以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3、提问时及时反馈信息,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力 在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要保证教学的质量,及时得到信息反馈是十分重要的。提问比其他形式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更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和及时性,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提问,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根据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差异程度,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度,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得有的放矢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题的勇气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方式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方法研究提问是一种古老而又重要的教学方法,希腊着名的教育家苏格拉底的“助产”式教学即是以提问为核心,通过问答的方式艺术地引导谈话者逐步反思所探讨的问题,让自以为知者知其所不知。现代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仍是教学的关键,教师可以用精心设计的、充满思想的问题轻轻推进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想象,不仅让学生体会到表达自己的成功感,也对自己的思维予以反思。 小学语文中阅读时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到了高年级之后,阅读所占的比例和比重都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在阅读教学这个环节中我们教师如何去设计问题,然后让学生能够根据你所提的问题去进行阅读。 在教学中几乎每一位教师都会用到提问这种教学方法。即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略加思考后回答这中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提得是否符合学生的要求,是否拔高了或者简单了等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发挥。也就是问题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课堂效果,同时这还是一个老师教学水平的体现。所以,对于问题的有效性就显得非常重要,怎样才能使有效的提问呢?那是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 一、设置有价值的问题 教师设问的内容和形式决定着学生思考的方向,绝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提出的问题都是些低水平的、连珠式的记忆性问题,学生通常只需要一两句话便能回答。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是教师和学生都想探讨的问题,而且能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沟通不同主体之间的知识建构。教师应该以促成有意义的对话教学为目标,从广阔的问题视阈出发设置开放式的、有

逻辑性的系列问题。提问是否有效要根据所提问题的价值来判断。如果一个问题设置的时候就没有价值那它有没有效就没有再讨论的意义了。 1、设问要具有超越性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老师所提的问题,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够回答出让老师满意的答案来,而且还是异口同声的。是不是真的是学生已经学好了呢?肯定不是。我们注意听,仔细去看就知道老实所设的问题只是让学生复述课本上的内容,只要是有书的学生他们都能够从书上找到老师所想要的答案,所以说这跟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及知识的拓展是没有任何关系的。真正有效的提问时提出来之后,需要我们的学生进行思考之后才能回答出来的。当然也不是说学生思考几十分钟甚至几天,而是“跳一跳,够得着”这一种情况。 2、设置开放性的问题 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是否具有自己的思考在里面,以及是否具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述很重要一点,那就是看教师设置了一个怎么样的问题。我们知道问题通常有两种,一种就是开放式问题,另一种就是封闭式问题。顾名思义,开放式问题的答案就不唯一需要加入答者自己的理解,而封闭式问题答案就只能是“是”或者“不是”。我们知道对于语文教学而言需要的是我们读者一个个性化的阅读,需要的是读者的感悟和体会。既然是个性化阅读,是读者的感悟和体会,那么那就不是简单的一个“是”或者一个“不是”能够说清楚的。需要的答者自己的一个阐述。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提问要有效,就应该设置开放性的问题。 3、逻辑性的设问 语文的阅读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语言思维的训练。而对于一个人来讲他的思维就体现在他的逻辑性上。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就必须要设置具有逻辑性的问题。教师在设置问题是要具有牵一发而动全

《有效课堂提问的方法策略》心得体会

《有效课堂提问的方法策略》心得体会 很荣幸来到河北师大进行为期10天的美术培训,听了张丽霞老师的《有效课堂提问的方法策略》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 对于刚刚接触美术教学的我来说,没有教学经验,对课堂不能很好的把握其内容,“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老师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上好每一节课。美术课堂离不开老师的提问,提问要有铺垫,要将问题引出来,不能让孩子觉得问题很茫然,不知道问的是什么,不知从何答起。教师要培养学生给你对这堂课的兴趣,适时适当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提问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同时更是一门艺术。 首先,课堂提问不是一种随意迁就而问,不应是无计划的的提问,为使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起到最优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学生适时设疑,巧妙发问,这样既防治打击后进生的自尊心,又可以激发先进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质量, 其次,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思考,让学生学习起来充满活力。提问是巩固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制服学生的法宝,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成功而提问,真正为学生的成长发展而提问。 第三,问题设计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可接受性、有启发性、有趣味性、有开放性,问题要层层递进,层层加

深,并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设计问题。老师也要注意说话语气,语速、表情、动作,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给小朋友一定的感染力。 美术课本身需要创新,能有效地提问问题,可以加强创造力的培养和提高,我会在今后的学生的教学对话中广泛应用有效提问,并不断地反思自身的教学实践,努力探究课堂的有效提问的方法来跟好的引导孩子们的学习。

有效课堂提问策略

有效课堂提问策略

有效课堂提问策略 一、什么是有效课堂提问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有效课堂提问”作为一个研究方向开始进入我国研究者的视野, 并日益为大家所关注,但目前仍处于研究的发展阶段。有效课堂提问更加关注师生主体的彰显、学生思维的张扬、教学对话的开展和三维目标的实现。对有效课堂提问的研究成果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和反思,对于提升教师课堂提问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 关于有效课堂提问的内涵,研究者使用的定义各有所指,尚未形成统一、完整的“有效课堂提问”概念。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人这样定义, 有效课堂提问指教师在精心预设问题的基础上,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生成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对话,全面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并对提问及时进行反思与实践的过程。从广义上看,有效课堂提问包括课堂提问的有效预设、课堂提问的有效实施和课堂提问的有效反思等环节。 二、有效课堂提问的实施策赂 (一)问题设计策略 问题设计策略指提问阶段教师选择恰当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有效提问要求教师有针对地将要进行的课堂提问提前做好充分准备,设计好问题,确定提问的目的,选择提问的内容,尽量使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内容丰富,尽可能避免所有的提问只需一个字就可以回答。 在问题设计阶段,教师常用的策略有: 1、简化。教师提问应运用学生所熟悉的词汇,语言简单、清楚,容易理解。 2、调节。提与学生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相符的问题。

3、提挑战性问题。问题应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知识水平都有一定的难度,从而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对这类挑战性问题的正确回答,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提继续性问题。当学生的回答不得当、不完整时,教师应继续提问,通过暗示等手段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答复;当学生的回答正确时,教师也应在其回答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问,使问题步步深入,激发学生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交互的过程中。这样,学生不但能从老师那儿得到更多的输出,也能加大自己的输出量,从而更有助于语言的学习。 5、提问内容的设计要有梯度。问题不能过于直接、浅显,太简单的问题就如一碗清水,无滋无味,没有任何思考的空间和余地,学生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好”或“不好”就行,这样会极大地抑制学生的思维。问题过难,学生无所适从,无处下手,长此下去,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要环环相扣,逐层递进,要遵循从易到难、自简至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一步一个台阶把问题引向深入。教师设计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在设计问题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应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 ,使每一个问题既能为活跃学生的思维服务,又能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组成部分。问题的设计可以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分析能力、比较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等方面入手,使提问具有较好的启发性、清晰的层次性和丰富的挑战性。 (二)问题控制策略 控制策略是指在提问过程中有意识地调整提问方式的策略。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 xxxxx小学:xxx 内容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以人为本。潜心读文本;精心巧设计;灵活用方法: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教师要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争创个性化的教风,以趣结尾,余音缭绕。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构建高效课堂这一最终目标。 关键词: 构建语文教学高效课堂潜心精心灵活 怎样让学生更好的学好语文,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不断思考的问题。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互动性活动,更是一门艺术。在当今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呢?如何才能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薄的认识: 一、“潜心读文本”——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语文教学的三维结构——“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什么是“文本”呢?语

文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课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在现代化技术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许多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上,而文本被抛在了一边,上课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学参考书看一下,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实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首当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教师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 我们听过不少优秀教师的课,他们的课堂没有华丽,只有朴实;没有太多精美的课件,只有书本与粉笔,而我们每一个听课的老师却往往不知不觉地陶醉其中,随着教者在课堂上的引导,或喜或悲或乐或怒,仿佛置身的不是课堂,而是走进了文本,自己就是文本中的角色。试想,如果教者自己没有对文本很深刻的领会,又如何能使听者走进文本呢?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与文本对话,才能重拾文本的美丽。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要正确解读文本。 正确解读文本就是指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首先要“钻进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级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只有正确解读了文本才可以把课文的精髓提

培养学生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培养学生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摘要】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很强,想像力丰富等特点,培养问题意识,让他们多思多问。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培养学生有效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提问;策略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很强,想象丰富。挖掘和利用这方面的潜能,从小让他们多思多问,对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数学课程标准》也倡导学生提问,培养问题意识。那么,我们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氛围,让他们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从而提高有效提问的策略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下三点思考。 一、利用好胜心理,鼓励学生提问 学生自已明白问题的答案,也提出考一考其他同学。从心理学的角度讲,由于学生个性中的“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迫切希望得到承认和赏识(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肯定),希望充分地展示自己,所以,当他的提问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时,会有一种成功的自豪感,从而

更加激发他学习和提问的积极性,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从教育学来讲,有学必有问,有问必先学,而且会问就一定会学。学生要想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必须先认真学习,积极的思考。学是问的前提,问是学的发展,要想问得好,必须先学好。同时,问题的分析解决,也是一个学的过程,它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探索发现更高层次的问题。因此,学生提问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例如,商店有黄气球17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少9个,花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3倍,花气球有多少个? 例题出示后,教师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直接试做,并有针对性地请两位学生板演如下: 学生(1):(17-9)×3 学生(2):17+9=26(个) (正确的)(错误的)26x3=78(个) 结合自己的试做和同学的板演、讲解,学生们提出了许多很好的问题。 如:1.针对学生(1)问:为什么给17-9加小括号,不加行不行? 2.针对学生(1)问:“花气球是红气球的3倍”是什么意思? 3.针对一后进生问:要求花气球有多少个,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4.针对学生(2)问:你能说一说你为什么用17加上

小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及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及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课堂,课堂的导向在于提问,课堂提问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导向,是帮助学生学习新知、领会新知、探索新知、巩固新知的重要途径,因此,课堂提问是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恰当地运用课堂提问,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课堂提问是否得法,课堂引导是否得力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课堂提问作为一项可操作、可演示、可评价、可把握的课堂教学技能、已越来越受广大教师的重视。然而,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缺乏有效性,主要表现在:(1)教师提问多,满堂灌,学生只是简单的回答“是”或“不是”,没有思考价值,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2)提的问题没有梯度,问题之间不连贯,课堂散乱,学生也没心听;(3)提的问题模棱两可,模糊不清,让学生没有正确的定位感;(4)提问的形式和内容陈旧、老套,问题缺乏新意;(5)提问对象太盲目,有些学生浑水摸鱼说“懂了”老师也不再深挖,导致部分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扎实。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效益的提高,如何增强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值得每个教师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研究价值:纵观全球教育改革的走向,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人的全面发展,培养青少年学生创造性思维作为突破性课题,加大研究力度,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化社会,学生和教师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中心,是自己学习的主人。所以,现代教学论研究主张对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必须既研究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还要研究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反馈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还可以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性提问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主要研究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积极地、主动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促使个体积极思维,增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师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

(完整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研究》开题报告 许口小学王道往 一、问题的提出 1、背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提问作为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的重要外显形式。在教学活动中,课堂提问有着启发学生思维、提供教学线索、教会学生学习的功能。研究课堂提问,尤其是课堂的有效提问,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也是贯彻新课程理念,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2、现状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它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课堂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与学生对课文的自学得不到落实,教师提问的内容只能处于浅层化或不管学生实际,盲目透用外来教案设计的问题不无关系。问题设计的随意化,导致我们的课堂里充斥着太多的无效提问。 3、地位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部分,它在教学中不但使用广泛,为过去和现代的教师所应用,而且同教学本身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教学对话中,由教师发问学生回答而引起的课堂学习,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教学行为方式。会提问的老师,能将一堂课变得轻松自如,将学生引向知识、能力、觉悟的目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于课堂提问,国内外有丰富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但对于我们学校教师来说,对课堂提问的理解还有失偏颇,运用起来大多满足于为问而问,不管实效。由此,我们很有必要研究艺术化的、有效性的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使有效的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课题的界定 1、不同的人对课堂提问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课堂提问就是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有人则认为师问和生问都是课堂提问形式;而《现代汉语词典》对“提问”的解释是“提出问题来问(多指教师对学生)”。在本项研究中,我们对课堂提问的界定是:课堂提问是在课堂环境中,教师向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2、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整体性、启发性、层次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启发式”的教育理论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论文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探究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探究 要想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就要对什么是有效的语文课堂有一定的了解,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我们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学生学到了,学好了才是有效的教学,课堂教学必定要以生为本,以学为本,课堂教学所有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 那么,我们在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打造高效的过程中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至少做好以下几点:一、学习目标要设定准确 学习目标的定位,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在制定学习目标时,既要考虑班内差生的接受能力,又要考虑中等生及优等生的提高。否则就会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两级分离。所以,学习目标的制定必须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学习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日日清的拓展题中做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二、自主学习互动展示环节设计要合理 就语文课来说,自主学习互动展示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两个导学、互动策略、展示方案”的模式。第一个导学,让学生自主读课文,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然后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再细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第二导学,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在老师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服务。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读”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 三、课堂展示要精当 课堂展示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进行自学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的始终,直接体验着学生自学成败。当学生展示时,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案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引导,不点拨,让学生再答,直到山穷水尽还是解决不了。这时,教师必须细细揣摩,绝不能袖手旁观,要“点”“导”,要点到有用之处,导到学生心里去,拨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中,只有通过“点”“导”的技巧与艺术,才能体现出高效课堂的理念及价值。但展示时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四、教学活动调控要灵活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我们不是倍受关注的亮点,应该把更多的精彩留给学生。要努力缩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使他们从心底爱上语文课。还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实物及学生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想象力。 另外,教师要“照顾好”每个学生,使人人都有“成就感”。在课堂中,我们尽量给学生以不同程度的点拨、启发,使他们均有“成就感”。比如背诵课文,可让优等生、中等生背诵并理解运用,而对于后进后,只要求他们读熟就可以了,教师还要适时鼓励,使每个学生都有冲劲。 总之,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这一最终目标。

低学段教师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教师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 课题核心概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出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 ● 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随心所欲地提问;问题欠思考力或太过玄奥;提问的技巧、时机掌握不够好;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等等;严重的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价值认识,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效率提高。 2、通过课堂教学评议、研究课观摩、教学展示、教学案例分析、课堂教学诊断等途径,提高教师的数学课堂提问设计及应用能力。 3、通过对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的调查分析,结合典型教学案例的研究,探索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形成一套具有指导意义的有效提问的设计方法、技巧及策略。 三、课题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对小学数堂课堂教学中提问现状的调查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通过调查我们才能针对课堂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也只有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才可以为我们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基础,不但有依有据也为研究提供明确的方向。 2、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的双边互动过程,亦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基本环节。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所以我们旨在通过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们的提问艺术。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在大力倡导新课程改革的形式下,我们每一老师都在思索着如何让全班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成为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由此可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由此可见,课堂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也是高效课堂的最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 一、课题的提出 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在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提问有的太偏,只针对部分人学习好的同学,有的问题过于随意,缺乏目的性;有的难易不当,缺乏系统性;还有些问题没有任何价值可言。很显然这几种情况都容易让学生滋生厌学情绪。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不是课堂提问者的初衷。为什么会形成上述的原因呢?我们在参加教研研讨活动上发现,主要原因是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思想观念没有转变,还没有摆正在现代教学中的位置,急功近利。 如何才能使所提问题学生乐于思考,积极回答,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那就是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在授课时提出的问题能有效地激

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答、想答、乐答。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教学中老师问得清楚、学生答得明白;老师问得有效,学生答得具体。这是摆在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面前非常现实而有意义的问题。 二、课题实验的意义: (一)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部分,它在教学中不但使用广泛,为过去和现代的教师所应用,而且同教学本身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运用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探讨知识的源泉,自觉开发知识的宝藏,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提问也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会提问的老师,能将一堂课变得轻松自如,将学生引向知识、能力、觉悟的目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的过程,它不再是简单地把知识装进学生头脑中,而是通过学生主动地思维活动,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主见”和“思想”。毫无疑问,课堂有效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之间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纽带,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 总之,关于课堂提问,国内外有丰富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但在我们,对于这方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肖振南 一、课题的提出: ●课题核心概念: 小学课堂有效性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在实践中不少教师尚未掌握必要的有效提问策略,在选择与使用时常常会出现偏差,并因而影响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本文拟在分析有效提问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实践中的典型案例,提出有效提问的策略。 ●存在问题分析: 提问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已经有很长的历史。近年来随着教学问题逐渐聚焦于真实的课堂,提问受到很大的关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随心所欲地提问;问题欠思考力或太过玄奥;提问的技巧、时机掌握不够好;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等等;严重的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价值认识,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效率提高。 2、通过课堂教学评议、研究课观摩、教学展示、教学案例分析、课堂教学诊断等途径,提高教师的数学课堂提问设计及应用能力。

3、通过对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的调查分析,结合典型教学案例的研究,探索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形成一套具有指导意义的有效提问的设计方法、技巧及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有效性数学问题情境的研究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而创造潜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列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须要有设疑,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心理上制造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那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就可以激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因此,我们课题组对有效问题情境的研究是促进教师提问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的双边互动过程,亦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基本环节。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所以我们旨在通过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们的提问艺术。 四、有效提问的策略 面对教学内容,教师该如何将其转化成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问题呢?笔者以为,教师首先提问时还要兼顾问题的广泛性和指向性,提问既要符合学生的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又要紧紧指向预定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引起学生的探索;第三教师提问还要注意避免一些问题,确保提问的有效性。最后,还应适时、适度地使用探询性问题,用于澄清学生的回答,激发新信息,或重新调整回答,使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 关于“有效课堂教学”,何为“有效”?我的理解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和发展。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学方式正发生着悄然变化。课堂有效教学也成为课改路上值得总结与反思的话题。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内外时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所有教师所追求的目标。 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呢?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些探索: 一、布置学生课前预习 预习是顺利实施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识字量小,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怎样让更多的学生自觉地养成主动预习的良好习惯,并不断提高预习的有效性呢?我们教师必须先从思想上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千万不要小看预习,如果课前预习充分的话,学生在课堂上会有出色的表现。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学的过程,初次尝试的过程,对知识有着极大的新鲜感,要充分利用这个时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自主性。要知道,预习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不可缺少的。与此同时,教师要让学生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作用,因为他们是实施预习的主人。平时,我在班上经常强调课前预习的重要性:通过预习,可以让我们提前学到更多的知识,为课堂上的交流讨论提供更丰富的资源;通过预习,

可以提高自信心,增强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明确预习的重要性之后,我们还必须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时,一定要做到少而精,要有所侧重。低年级的预习应以生字为主,课文为辅。预习包括:读、标、查三项。 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做到字字入目,不加字,不减字,不重复,遇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次,直到达标为止。为了保证质量,我要求学生每项至少读五遍,多者不限,还可以变换形式读,给爸爸妈妈读、哥哥姐姐读、对着镜子读等等,不仅达到了读的目标,而且提高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标:就是先交给符号,标出文章每个自然段的序号;标出文中的生字;标出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标出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自己并尝试解答。 查:预习生字时,利用教材和各种工具书预习生字的相关知识,比如说结构、部首、笔顺、字义、组词等等。 提高预习有效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检查、激励。通常,我总会在孩子们预习的基础上让他们自主交流。每到这个时候,你可以听到五彩缤纷、个性飞扬的对话,有的说:老师,我想来当回小老师,领大家读读生字;老师,我想给大家说说某个词的意思;老师,我会用这个字组词;老师,我要提醒大家哪个字容易读错;也有的说:老师,我很喜欢哪一段课文,想读给大家听听……孩子们在这种轻松自由的交流中,不仅收获了学习方法,而且体验到了预习带来的成功的愉悦,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数学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如果教师在课堂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能激起学生思维剧烈活动的问题,往往比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更重要。正所谓有效的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相反,如果教师的提问很肤浅,看似场面热闹,老师一问学生齐声回答,表面学生全会,实则没学到什么,还会导致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如果问题模棱两可,学生则会云里雾里,一脸茫然,根本摸不着头脑。因此,只有处理好课堂的有效提问,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方法的交流、经验的分享,才能使课堂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一、捕捉“三种”契机,提升提问时效 在教学中,只有在最佳时机提问效果才最好。所谓最佳提问时机,就是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的时候,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对教师的提问能入耳入脑。最佳提问时机,既需要教师敏于捕捉、准于把握,也需要教师巧于引发、善于创设。 1、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时,及时提问。 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的地方,往往是教学重点所在之处。在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要通过采用铺垫性、辅助性的提问,降低坡度,减小难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知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当学生的思维产生“模糊”时,及时提问。 所谓思维“模糊”,就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存在着片面性。教师在学生思维产生“模糊”时,应采用反问或点拨性提问能引起学生反思,培养学生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运用正确思维规律,全面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3、当学生思维缺乏深度时,及时提问。 由于学生受阅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问题往往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只停留在一般或浅层次的认识水平上,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时教师要及时提问,步步探究,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向纵深拓展。探究性的提问,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思维水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