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懂得健康

懂得健康

懂得健康:在自我探索中疗愈

这是一本关于健康与快乐、生命与人际关系完满的书。作者认为,个人的意志及情绪,和健康与否息息相关,而人际关系的品质、个人对自我生命角色的认知,也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状态和疾病的疗愈。本书揭示了关于疾病疗愈的全新图景:人们可以学习探索自己的生命能量,在人际关系中得到成长,为自己的疾病负责并且从中脱身而出。本书作者黄焕祥和麦基卓不仅是著述者,更是行动者和参与者。他们参禅乐道但不独善其身,鄙视玩世不恭和推卸责任。他们对周遭的人事物皆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关怀,亦对于我们的世界倾注着热诚。他们像道家但却入世,似儒家却能超脱。他们是西方人却活出东方的灵性,同时又透彻地实践着科学和理性的精神。

给青年诗人的信

对自己心中所有未解的疑问要有耐心,并且要试着去爱这些问题……不要寻求无法给予的答案,因为你将无法体验这些答案。重点是去体验一切。体验当下的问题。也许你会慢慢地、不知不觉地,在未来的日子里迈向答案。

--里尔克(RainerMariaRilke),

《给青年诗人的信》(LetterstoaYoungPoet)1

也许你一直感觉不满足、不快乐、不健康、无所依靠,或者,你也许只是想从生命中得到更多。若是如此,你可能已经试图从许多方面寻求解决之道。我们相信你可以更健康、更快乐,感觉与一切生命有联系。这是可以做到的,就在你这一生,就在你目前的工作与人际关系中。你不需要改变外在的世界,你所需要的改变是内在的--关键就在于你自身。

我们是两位医生,过去三十五年来一起致力于个人与专业上的发展。我们接受了精神科(黄焕祥)与西方医学及中国针灸(麦基卓)的初步训练,然后我们集结了彼此的力量,展开一场可贵的关系实验,以彼此与客户的生命作为学习的对象。我们的合作在《懂得爱:在亲密关系中成长》(TheRelationshipGarden)一书中有详细的描述。

传统医疗与另类医疗

西方医学的训练让我们知道,身为医生,我们要为病人的健康状态负责,我们有责任向每一个前来咨询的人提供正确的建议或医疗。从传统医疗的观点来看,身体是机器,身体出问题是因为某些地方故障,或某些部位需要更换。身为医生,要能正确诊断出哪里出错,并开出处方来"修好"问题。但我们在执业时很快就发现,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用同样的方式治疗,有些人对某种疗法有反应,有些人则需要很不一样的方式。还有,我们看到有些人愿意为自己的情况承担更多的责任,这些人似乎能够熬过当前的困境,从中学习,往前迈进。这样的案主比较容易治疗,因为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况,并将我们视为咨商师及顾问,而不是把我们当成拥有答案的人。另外一些人则是被动的环境受害者,他们似乎臣服于这种恶劣的状态,身为医生的我们似乎无法改变这种情况。这些早期的经验让我们相信,病人应该要为自己的健康与疗愈负起最大的责任,而不是我们!

我们对于西方医学训练的机械观点所伴随的限制感到很不满意,所以从20世纪70年代关于能量与身心整合的另类疗法中得到了灵感。我们研究赖克式呼吸(Reichianbreathing)、各种的身体工作与能量理论,让我们更了解自己与病人。我们不再是坐在桌子后面的医生,而会与案主进行很开放的对话,分享、探索彼此的生命,与那些前来看我们的人交换心得。我们也会教导案主呼吸技巧,帮助他们放开束缚,在自身之中找到健康与活力。在我们的候诊室里,案主们彼此认识。我们发现有些案主会提早前来,彼此交换心得。有时候,在候诊室的互动让案主觉得非常有启发性,他们希望让候诊室的其他案主一起加入他们当天的疗程。一天下来,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留在诊所,与下一个案主一起探索生命的课题。于是我们变成团体治疗,原本的个别治疗时间已经转变为多人分享的疗程。

就在这个时候,我们有机会在乡间从事一项为期三个月的在地实验学习工作。我们关闭了位于都市的诊所,前去实行这项有创意的计划,后来我们再也没有回去执业。我们的诊疗方式转变为团体治疗,我们发现在团体里,人与人之间的学习会变得更专注、更持久。

我们发现人际关系的品质与人们的健康状态直接相关。孤立或人际关系不良的人似乎比较多病,当他们生病时,他们的状况也比那些至少与一人维持良好互动的病人来得差。我们假设探讨关系就能找出疾病与健康的关键,因此首先观察到,人们的沟通技巧与人际关系上的议题比诊断疾病更重要。于是我们在乡间买了一栋房子,继续研究我们两人的关系,同时与附近疗养中心的人相互沟通。我们对于个人发展上的理论开始与医学上的了解产生交集,于是渐渐整理出一套生命的理论,可以理清我们两人这么多年来共同生活与工作的岁月。

追求完满

这本书是关于健康与快乐,还有生命与人际关系上的完满。从我们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与数千人工作的经验,我们在人际关系的品质与个人的健康快乐之间找到了清楚的联系。我们相信可以通过创造与维持至少一份亲密关系而得到健康、快乐与完满。我们所谓的"亲密"在稍后的章节会描述得更清楚。

首先,怎样才是快乐的人?弗洛伊德(SigmundFreud)的观点是成熟的人的快乐来自于有爱与工作的能力,无法这么做就会被归类为"神经质"(neurotic)。人类心理学家认为,快乐的人能够表达真实的自我,无法这么做就会让人觉得无目标与无意义(即"反常"[anomie])。有些人相信人类的行为动机有一种"成长模型",他们认为人类需要表达与成长,无法这么做就让人觉得生命不完满。从存在主义哲学家的观点来看,人类有相互联结的需求,无法这么做就让人感觉孤立。我们的看法--也就是本书所要表达的,包含了很多以上的重点--我们相信健康与快乐是人类彼此不可或缺的部分,包括了爱、工作、表达、成长与联结的能力。人类能发展这些能力时,就会感觉完满,无法达成这些重要挑战时,就会感觉不完满。

当人的生命能量能够流动、和谐与自由时,就会快乐、健康与完满。当能量停滞时,就会生病与不快乐。这些"阻塞"会以疾病来呈现。疏通这些停滞,疾病症状就会减轻,最后可能会消失。

这种观念深植于古典中国医学:生命能量的流动只要受到限制,就会产生疾病。当人类系统的所有层面都平衡和谐时,就会健康。思想较前卫的西方科学家现在开始思索中国医学过去三千年来的教导。人类就像所有生物一样,能够处于开放成长的状态,也可以是封闭防卫的状态。最近从细胞生物学得到的讯息显示,这种现象存在于生物个体的层面以及单独的

细胞层面。

人倾向开放或封闭似乎与他们对周遭世界的认知与诠释有关,还受到已经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历史因素的影响。人类受潜意识的成见、未检视的假设以及过去受威胁的回忆所摆布。为了能更充分地控制个人心灵的开放与封闭,我们必须要觉知到使得我们封闭与防卫的潜意识动机。防卫与封闭主要发生在人际关系之中。所有的人际关系都要经历一系列的阶段,进而更加开放与有所成长(这就是我们所认为的亲密)。然而,我们也常常困在人际关系的初期阶段,变得具防卫性,并充满了责难与内疚。我们在《懂得爱:在亲密关系中成长》一书中谈过这个课题。

如果完满健康与建立并维持亲密关系有关,为何大家都觉得这件事是一大挑战?深信自己是正确的,而其他人是错误的想法,常常与人们的封闭倾向有关,这是防卫的潜在动机,通常也是疾病的根源。过去几年我们质疑,"为何大家都宁愿计较谁对谁错,却不关心快不快乐?"这便是本书将反复探讨的主题。

所以,我们的基本论点如下:人们在亲密关系里可以更健康、更快乐、更完满,但这需要努力、决心与技巧。然而,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我们需要更深入的自我觉察,才能进行这个过程。因此,大家都需要了解自己为何要防卫以及有什么方法能开放自己与自我成长。

态度决定一切

我们的态度决定了成功或失败。个人的意志及情绪,和健康与否息息相关。这是很革命性的理论,挑战了医疗的传统教诲,许多医疗的观念强调我们都是外在因素的受害者,如细菌与化学物质,而忽略了个人态度与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我们将在接下来的章节深入探索这个课题。

这些年来,我们越来越觉得人类的生活是一所学校,大家可以学习重要的课程。从这个观点来看,一切与我们生理与情绪有关的议题,都可以看成是潜在的生命课程。不管我们在健康方面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激烈,后果是如何严重,我们可以从每个经验中得到完满与希望。这本书将告诉你如何拥有有创意与丰富的生活,同时体验到健康、满足与完善。

当我们与另一个人有所联结时,我们就与一切生命有了联结。人类彼此间有密切的互动,就可以参与一种更高能量系统的全像式共鸣(holographicresonance)。现代科学在宏观上有令人兴奋的新发现,显示日常生活就蕴涵了玄妙的意义。我们将在第九章讨论这个课题。

我们知道大家都希望问题能有答案,也希望在本书中找到答案。对我们而言,问题要比直接的答案更重要--对生命提出严肃的问题,可以将自己提升到更丰富的领域。在本书中,我们鼓励各位发问与思考。我们没有轻松简单的答案,但我们提供了想法,来开发与丰富我们的生命之矿。我们深信生命是由自己决定的,改变自己的观点,我们就可以有更丰富与深入的看法,生命因此可以更加完善。

生命只是一种电子化学反应

我们相信,回忆总是发生在当下,最多只能当成我们在过去可能经历过的故事。因此人们不

需要受制于自己的回忆。我们鼓励大家拥抱自己的回忆,但是不要成为回忆的奴隶。

我在高中就明白了这一切。人类只是猿猴。生命只是一种电子化学反应。心灵只是一套制约的反射动作。还有,不论如何,大多数的人都不理性,像我一样。宇宙只是物质。物质只是能量。我忘了我还说能量只是什么。

--威廉·尼科尔森(WilliamNicholson),

《影子大地》(Shadowlands)2

意义是看不见的,但是看不见并不是可见的相反:可见的本身就有一种看不见的内在架构,而看不见的是可见的秘密合作对象。

--梅洛-庞蒂(M.Merleau-Ponty),

《工作笔记》(WorkingNotes)3

我们两人都受过西方医学训练,也从古典中国医学与针灸中学到很多,因此我们对生命与医疗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西方医学对于快速的治疗很有效,古典亚洲医学则对生活方式与疾病防治有很深的研究。

读完医学院之后,焕祥在20世纪50年代晚期接受精神医学的训练,当时精神治疗的药物大多还未出现,几乎所有诊疗都是临床的心理治疗。基卓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攻读医学,曾经短暂实习急诊治疗,然后到英国学习针灸。因此,我们俩都有西方科学唯物论的基础。科学就是要研究物质现实,发现符合实验观察的理论。这种科学的态度是西方思想远自古希腊文明的传承,其理念则是源自早期的希腊哲学家们,认为有一个客观的现实可供人研究与了解,由于这种思想是源自爱琴海地区,我们称之为"蓝海之道"(BlueSeaway)。蓝海之道是线性的、逻辑的、分析的,采取着因与果的律法。

东方的黄河之道

基卓在英国学习针灸,很惊讶地发现其中许多丰富的知识并不符合西方科学的模式。而基卓富有诗意的、喜爱音乐的天性,也受到古典中国医学的和谐自然观启发。古代亚洲哲学家与学者构思出一种潜在于所有现实的能量系统。世事都在循环,由一种看不见的能量模式所主宰。在这种观点中,重要的是事情之间的关联,而不是因果。这种思考方式是与逻辑平行的,也就是说,不受限于因果逻辑,而是强调能量的模式。由于这种思想源于中国的黄河流域,我们称之为"黄河之道"(YellowRiverway)。与蓝海之道比较起来,黄河之道比较有诗意,比较直观,它探索在生命不断重复的模式中所隐含的更深层的意义。

我们的医学训练教导我们,医生有一个神圣的职责:减轻人们的痛苦。问题是我们两个都很胆怯,不喜欢看到鲜血与其他的体液,而且我们也都很怕疼痛。焕祥当实习医生时,轮到产科总是特别紧张。他说,"我不愿意拿着一根针筒站在产妇的病房外,想要尽快消除分娩时的痛苦……不仅因为这样做很无益,也因为有些产妇很排斥我的压制性止痛药物。"其

中一位产妇说过:"痛苦是属于我的,这也是生小孩的一部分,我想要体验,所以请拿着针筒滚开!"焕祥回答:"但我感觉很无助。我要如何帮助你?"那位产妇露出微笑,说出了让他毕生受用的回答:"当我痛苦时,你可以陪我。"所以焕祥坐下来陪着那位产妇,当阵痛开始时,他与产妇一起哭泣与尖叫!这是很不合传统的,但是他的病人非常喜欢。

20世纪60年代时,我们在一所危机中心以及特殊情况下,协助过许多年轻人。对孩子而言,同理心非常重要。他们不想要一位冷漠的医生,他们需要一位能帮助他们度过"坏旅程"的朋友。他们对我们的科学解释不感兴趣,他们要的是真正的人性接触。

基卓从英国回来后,成立了一家针灸诊所,与焕祥共用一间办公室。焕祥常取笑他不正统与非科学的治疗方式,他尤其爱批评基卓挂在办公室里的穴位图。直到有一天,焕祥告诉基卓一个故事。他说他有一位口吃的案主,对他的治疗没有任何反应。焕祥明白他无法帮助这个孩子,于是安排最后一次疗程来道别。焕祥承认他治疗口吃失败,他对孩子说:"我想要为你做一点事情,我学过按摩,让我帮你按摩脖子、脸部与肩膀,当成道别的礼物如何?"孩子同意了。焕祥就开始按摩他的脸。当他按摩到脸颊的关节时,孩子突然清楚地说话了,没有任何口吃!焕祥大吃一惊,继续探索,他慢慢找出了许多点位,似乎可以消除口吃。焕祥带着胜利的微笑走进基卓的办公室,挥舞着他手绘的脸部图,上面是可以治疗口吃的一些位置。基卓瞄了那张图一眼,要焕祥看看他办公室墙上的图。"你不需要这么麻烦--你只是找到了你的祖先在几百年前就为我们画好的针灸穴道!"从那起,焕祥开始接受他自己的古老医学起源,并重新点燃了研究的兴趣,有一次焕祥甚至大叫:"这玩意儿真的很管用!"我们开始交流彼此所知道的,一起探索彼此所不知道的领域。基卓广泛阅读精神医学的文献,而焕祥也越来越能采取能量理论的观点。

另类疗法的体验

焕祥在精神分析方面的训练强调,必须重新回顾过去的僵结,才能够医疗过去的创伤,带来现在的健康。基卓的医学背景也支持这个论点。在这种观点下,案主似乎是过去的受害者,咨商师/治疗者是解开过去僵结的向导。我们很尽职地帮助案主回想起已经遗失的回忆,整理了他们的过去,希望这些"了悟"能治疗他们目前的病症。但我们越来越明白,这种尝试是徒劳无功的--似乎没有任何持久的效果。案主会暂时得到舒缓,但是他们的生活还是没有改变。在这个时候,我们认识了禅学大师保罗·雷普斯(PaulReps),还有知名作家艾伦·沃茨(AlanWatts),他们致力于将东方智慧带到北美洲。在他们的观点中,过去是一种幻象,当下才是重点。我们俩都拥抱这个观点,将我们的生活重心转到"活在当下"。这对我们的回忆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现在我们相信,回忆总是发生在当下,最多只能当成我们在过去可能经历过的故事。因此人们不需要受制于自己的回忆。我们鼓励大家拥抱自己的回忆,但是不要成为回忆的奴隶。

我们也学习赖克式呼吸法,在一位另类治疗师家中的密室学习当时被视为禁忌的知识。我们学习的呼吸法是用来刺激强化身体的自然能量流动,来突破限制生命自由表现的肉体障碍。我们在彼此身上练习,亲身体验到这种奇异呼吸法的疗效。我们也体验过"罗夫按摩"(rofling),这是一系列非常深入与痛苦的肌肉组织按摩疗程,协助纾解身体的压力,得到更多心理上的自由。

这些疗法的功效让我们印象深刻,于是我们开始用在自己的疗程上,外界看起来可能会

觉得很奇怪。我们鼓励案主用呼吸来释放压抑的情绪,办公室时常会传出哭号与啜泣的声音,然后以阵阵的爆笑收场。我们的接待人员已经习惯向新案主说明这种不寻常的治疗方式,因为从办公室传出来的声音实在会让人退却!我们发展出一套"身体工作"--融合了针灸、赖克式呼吸与罗夫按摩--我们很欣慰地看到案主有快速的进展。不用再花很多疗程进行谈话与了悟的治疗,案主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度过目前的困难。我们都对案主的突破感到兴奋--短短一小时,他们就变得平静与有活力,他们原本的症状在离开时都不复存在了。有时候简直就像是奇迹,因为传统医疗并不轻易接受这种迅速的改变。不可能是这样的--但是确实如此!

东方与西方的能量观点

西方医学的成就很丰富也很重要,尤其是能够迅速治疗威胁生命的疾病。我们不想放弃丰富的传统西方医学,但是也想要跨越它的界限。我们希望从不同的理论中汲取精华,进而对健康与医疗能做出一种整合。

蓝海与黄河的系统差别在于能量的观念。西方医学假设物质现实是基础,能量是这种物质现实的副产品。古典中国医学则采取完全不一样的观点--能量才是主要的,其他所有的现实空间(包括物质)都是能量的一种表现。

西方的科学式医学大多是建立在牛顿理论的模式下,能量次于物质空间,能量是生理活动的一种副产品。人体是一个机器,需要食物为燃料,生理过程把食物转化为能量。就像汽车需要汽油才能行驶,人类把食物转化为细胞的能量来进行活动。在这种模式中,当肉体结构产生瑕疵或故障,阻止了能量转化的过程,人就会生病。医疗是为了更换故障的部位,以药物来弥补身体的设计瑕疵。人类是物质空间的受害者,生病时是身体出问题,个体对自己的健康没有什么影响力。当然,西方科学式的医学也承认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但是最多只认为较健康的生活方式能防止零件耗损,或延后不可避免的肉体衰败。

古典中国医学是过去三千年研发出来的,但是前提大为不同。传统的中国思想中,能量才是主要的。生命的基础是气(生命能量),气是驱动人体的火花。在人的一生,这种生命能量在通道中循环,形成一种动力模式;这种模式随着能量流动而放射,产生其他空间的实体(灵魂、情感、心灵、肉体、环境)。这些空间并不是分离的,而是同一种能量现象显现在各层面中。在西方科学中,我们有身体、心灵及情感,这一切似乎都是分离的;在古典中国思想中,身体就是心灵,就是情感,就是灵魂。这种身心合一的观念是古典中国医学的根基,对于健康与疾病的思维有很深的影响。这种观点认为,物质现实不是基本的现实,也不是唯一的现实;物质领域是其他现实的反映,而我们的感觉不太能够触及到其他的现实。这种能量的基本模式是在生命中循环,成为一种能量体的结构,然后在其他现实中以身体、心灵、情感、灵魂与环境来呈现。

针灸的理论是,当这种系统的所有层面与空间都达到平衡与和谐时,人才会健康。当能量体结构的能量流动受到阻碍,能量放射被限制时,人才会生病;这种现象在不同的空间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如身体的疾病或情绪上的压力,或是心理失调与灵性上的空虚。任何层面上的疾病,都会反映到其他的层面,都是能量受到限制与失衡的表现。疾病就是失去了和谐。

情绪与身体的互动

另一种说法是,心灵的状况会反映在身体上,也会反映在灵魂与情绪上。没有单独的身体疾病,没有纯粹的心理疾病。心理疾病会与肉体疾病相呼应,肉体疾病也会与情绪或心理方面有所交集。如此一来,所有的疾病都是身与心的。这并不表示疾病是你想象出来的(通常被解释为虚假的),而是疾病会发生在生命的所有空间,也就是生命能量会放射到的所有层面里。

我们从这个观点来观照人们,会注意到他们的心理状态与情绪在身体上的表现。例如,常常沮丧的人会有阴沉的面容与下垂的肩膀,常常压抑愤怒的人会有紧张的下巴与僵硬的肩颈,快乐的人步伐轻盈有如装了弹簧。"你的身体怎么样了?"这个问题时常可以帮人去体验自己的内在。例如,一位不知道自己心情不好的人可能会回答,"我看到我在抖脚,我的手指也在敲打桌面。"进一步的问题可能引导他这么回答,"我似乎有点紧张不安。"再问,"你想你为什么会紧张不安?"那人可能会回答,"我想可能是因为我来这里之前与同事有点争执。"

学习调整身体姿势会改变一个人的外观。诚然,从一个阻碍深呼吸的萎缩姿势变成舒展的挺直姿势,的确可能提升一个人的心情。"你就是你的身体",这个观念在亚历山大·洛温(AlexanderLowen)的诸多关于生物能量的著作中有详细描述。4

人际关系促进能量流动

我们最初的假设是心灵会连接到身体。但是更进一步思索,我们明白心灵不是连接到身体,心灵与身体其实是同样能量的不同层面。基本上,它们是一样的--"心灵就是身体"。更进一步来说,身体与心灵与灵魂与情感与环境都是一体的。这些年来,我们坚信身心一体的观念,我们的信念越来越深入。

在古典中国医学中,纾解被阻塞的能量就可以消除病症。有许多方法可以做到,包括针灸、草药、饮食、运动与按摩。然而,在我们自己的工作中,我们不太乐意看到人们必须依赖一位专业人士才能得到健康、维持健康。我们想要找出方法,让人可以自己消除能量的阻塞,自己担负起让能量和谐的责任。我们发现这可以在人际关系中做到。当彼此能够坦然与亲密时,我们的能量可以很容易流动,打通阻塞与固着。在我们研发的团体疗程中,人们学习超越过去的防卫模式,彼此进入更自由与和谐的能量流动。

学习更完满的呼吸,我们会有不凡的体验。有时候在团体中,我们鼓励大家练习"净化",把压抑的感觉释放出来;有时候他们会发现久被遗忘的记忆,然后从生命中找到新的观点。学习呼吸与释放,我们可以在身体中得到纾解,开始感到"自在"。当能量流动时,情感就会更自发,彼此间也能坦然相处,体验到心灵与身体的合一。

不同学科的观点

科学界现在开始接受这种观念,一切的层面都是彼此相关的,而且基本上,一切都是整体的一部分。物理学从物质至上的原始立场进化到现代的量子力学与相对论,把能量当成了重点。19世纪的早期物理学是建立在物质实体(原子与分子)产生能量现象的观念上,随着爱因斯坦与后来的物理学家的发现,物理学的能量与物质现实产生了积极的互动。

量子力学迫使我们放弃把宇宙看成是物质的组成,而把它看成是一种复杂的关系网络,一种整体的不同部分。

--弗里乔夫·卡普拉(FritjofCapra),

《物理学之道》(TheTaoofPhysics)5

同样的,分子生物学现在承认身体不同的器官系统会通过神经联系与化学信号来彼此沟通。

脑部、腺体、免疫系统,还有整个生物,都一起组成一种美妙的系统,由内分泌与特定的信号分子来协调。

--坎达丝·珀特(CandacePert),

《情感的分子》(MoleculesofEmotion)6

但是,精神医学并没有跟上这些整体论的发展。的确,精神医学的领域在过去五十年来有很大的改变,与病人的关系从纪律与移情(多少算是一种艺术)变成一种牛顿科学式的态度,以神经化学来看精神问题的根源。每一种情绪与思想上的失衡,都可以服用某种药丸来改变神经化学状态而减轻症状。这种观点是假设神经化学(物质的玩意儿)是主要的,病人再次被当成身体系统故障或混乱的无助受害者,需要一个帮助者,使用外在的助力来重新平衡生病的系统。

主宰自己的态度与行为

由于我们两人都相信人从来都不是受害者,包括身体在内,我们一直认为情绪改变与思想混乱是当事者自己的责任;我们相信人可以主宰自己的情绪,当他们找到方法来转变情绪时,神经化学也会随之改变。态度与决定是主人,而化学转变是跟班。对于严重依赖药物的传统医学而言,这是很革命性的理论--神经化学是次要的,而不是主要的!如果人们的态度与行为能影响自己的化学变化,那么在许多情况下,药物是不必要的。当然,我们并不是反对药物,当一个人的系统极端失衡时,这些外来的帮助可能很有效,用药物更正体内的化学成分,通常可以让症状得到暂时纾解,于是我们可以反思,做出负责任的生活决定,来改变造成失衡的影响。药物在重建平衡时是有用的工具,但是当病人找到更有机的方式来平衡自己时,希望他们也能中断药物。当有人想要减轻或中断药物时,我们总是会建议他们要与自己的个人医师咨商。

异质同形的概念

人类基本上并不是物质,我们是能量的模式。能量的模式可表现在生命的所有层次。所以,情感的模式也呈现在身体的模式中,也在心灵与环境的模式中。每一个层次也是其他的层次,只是以些许不同的方式来呈现。这是"异质同形"(isomorphism)的概念。Isomorphism这个词的意思是"形态与关系的完全相对应"7,来自于两个希腊字根(iso=equal,相等,morphe=form,形态)。当两种东西是异质同形时,就有相同的形态或模式。模式可以在不

同的情境、以不同的方式呈现。以个体而言,这表示你永远是同一个人,不管你置身于何种情境之中。在工作时、在家中、在游戏时,或在不寻常的情况下,你还是你。你以基本的存在模式来应对每一种情况。

同样的经验模式发生在母亲与治疗师身上,也出现在他的梦中、他的妻子身上,在任何涉及结构的情况中。

--埃德加·利文森(EdgarLevenson),

《了解的谬误》(TheFallacyofUnderstanding)8

结构主义的领域是由人类学家与语言学家首先描绘出来的,他们主张有一种宇宙性的深层结构,在个体独特的结构中有异质同形的存在,每一个人都是宇宙性整体的一种独特表现。每一个个体的模式都保持一致,就算是个体会成长、改变与老化。这是一个很惊人的事实,你的身体与七年前的身体相比,并没有任何相同的物质留存,虽然你仍然是你!你身体的细胞无时无刻不在更新,大多数细胞几年时间就会被替换。更惊人的是,在分子的层面,原子本身不断地被替换,你在七年前的所有原子,现在都完全不存在了!人类的基本构成以快速的方式改变。相比之下,地质结构的改变却非常缓慢。一座山的核心原子与二万五千年前是一样的。让你看起来仍然一样,感觉也一样,能被当成是你的能量体的结构。真是太奇妙,太神秘了!人类的灵魂仍然保持一致!

当下了解,当下改变

我们认为你无法改变你的模式--这是独一无二的你--但你可以改变你与模式之间的关系。了解自己反应模式的人,能够在当下以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自己。这样一来,我们就不需要挖掘或解决那些属于过去的问题。

许多人会用没有建设性或不健康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这些方式就变成可被改变的行为模式(习性)。我们能够在当下决定发展新的习性,建立更健康的生命态度。在当下就有效,我们发现不需要一头栽入造成这些不良习性的过去问题中。有时候探索过去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习性,但是不一定对每一种情况都有效。

我们可以学习以不同的方式来联系自己的模式。由于你在任何情况下都还是你--不管是健康或疾病--你可以在任何情境下学习了解自己。

细胞的运作

为了能够成长,我们需要学习并熟悉脆弱感与开放的感觉,准备与他人分享我们的内在经验,而不是保持距离、隔绝孤立。与人有联结,与自己有联结,就会促进健康。

每一个人都是遗传的产物,以过去的经验与目前的选择来预测未来。由社会标准所塑造的人需要不停地改变。面对这些要求,人可以选择去防卫那些被诠释为威胁的事物,或正面地回应环境而成长。我们相信抱持着开放态度的人能够成长与学习。当我们变得防卫与封闭时,人际关系与健康就会出现问题。

最近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支持这个观点。分子生物学家布鲁斯·利普顿(BruceLipton)主张,单一的细胞有两种运作状态:开放的回应或封闭的防卫。9细胞封闭时就无法成长,当细胞能回应时就能够繁殖。细胞遭遇威胁时会防卫,没有威胁时会开放。细胞防卫的方式是封闭外围的细胞膜,阻止来自其他细胞与环境的资讯与化学物质流通;细胞建立了墙壁,展开防御,孤立自己。当细胞开放与回应时,薄膜会容许流通;开放的薄膜是强化细胞人际关系的关键。

我们相信研究单一细胞的本质,可以学到很多更复杂生物--如人类的功能。我们很高兴能认识布鲁斯,他对于细胞的理论符合我们从人身上得到的经验。许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人类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开放"或"封闭"(回应或防卫)的看法。利普顿认为细胞层面也有同样的过程,如同我们在我们自己与学生身上所发现的一样!他也主张细胞的"脑"是在细胞膜(而不是细胞核,那是繁殖的唯一系统,细胞的"生殖腺")。他说细胞与环境的关系会被细胞对环境的知觉所影响。这也符合我们对于人类运作的了解。

脑部的决策

更复杂的生物由脑部策划所有细胞的活动,做出最高的决策来影响所有细胞的环境。个别的细胞为了保持共同性,会放弃一些独立的决策,聆听中枢神经系统(脑部)发布的"中央指令"。仿佛身体的所有细胞都连接到某种电视新闻网路,脑部不断地传送有关环境的即时新闻到身体所有的细胞。"身体的政府"由脑部来维持,脑部的中央指令通过神经细胞与荷尔蒙讯息送进血液中。脑部觉察环境做出决定,然后对其他的细胞发出指令。根据脑部的运作,细胞会收到开放成长或封闭防卫的指令。

如果脑部解读到危险,中央指令就会叫细胞去防卫。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动词是"解读"。也许并没有真正的危险,但是我们会因为过去的经验与成见而将之解读成危险。脑部这种对危险的解读是疾病与健康的主要课题。我们治疗案主数十年来,帮助他们处理过去艰难的回忆,我们明白过去创伤的回忆时常会延续到现在,取代了开放与易受伤害的成长生活。我们在我们的书《懂得生命:在和谐关系中创造》(TheNewManualforLife)中有详细的讨论,有人会在过去的创痛经验中得到某种安全感,因此不愿意冒险活在不确定的当下。例如,一位女子一直抱着她丈夫在多年前外遇所造成的创痛。他在外遇之后一直都很忠实,并准备做出承诺。但是这名女子选择执著于过去的创痛,因为创痛让她可以成为受伤的一方,让她能避免面对更亲密的恐惧。当她承认了这个事实后,他们俩才能在关系上继续迈进。

狂野独立的癌细胞

接下来,个别的细胞继续观察环境,有时候它们的解读会与中央指令不同。例如,一位有烟瘾的人会把抽烟与放松联系在一起。脑部决定现在该休息一下,于是传送讯息要所有的细胞放松下来;同时,脑部决定在休息时抽一根烟,觉得抽烟能促进松弛。这时,肺部细胞也开放起来,准备松弛一下。突然间,肺部细胞遭遇到从气管冲入的毒烟。肺部细胞放开自己准备成长,但是却遭受了香烟有毒焦油的攻击。在这种困惑的情况下,细胞也许会认为中央指令发疯了,于是策划反叛。这就是癌症的开端。癌细胞只是狂野的细胞,不像非癌细胞那样受控制与守秩序。几乎所有人的身体都有这种狂野独立的细胞。当这些细胞为数很少时,不

会造成什么问题;事实上,这些细胞都充满了活力与能量,不受正常的管制约束。但是如果它们开始大量增加,就会占据空间。当这些独立的肺部细胞决定抵抗香烟时,就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它们会大量增加,占据空间,就像一场政变。它们的目的是为了生物体本身的福祉;它们想要保存生命,对抗"失控"的中央指令。然而,问题是它们不听从中央指令,没有正确的观点就乱下决定。所以,在极端的情况下,癌细胞越长越大,压制了其他想要执行正常功能的非癌细胞。

面对开放的挑战

人类是建立关联的生物,包括自己的系统,从细胞的层面一直到生物体的层面。就像细胞膜以开放的方式来感觉周遭环境,生物个体也能学习以开放的方式来应对环境,带来健康与生命的强化。然而,大多数人过去的生活经验会影响他们对环境的看法。如果他们以前有不快乐的经验,他们就会对类似的情况采取防卫的态度。他们会封闭起来,变得僵硬,也限制成长。他们会根据过去的经验与教训产生成见(prejudice,也就是过早判断pre-judgment),他们的心态会无法接受新的可能性。所以,为了能以崭新的方式来看世界,看到成长的可能性,我们需要质疑预先设定的假设,放下我们的成见,对当下采取开放的态度。这是一大挑战,因为身体自动去防卫想象中的威胁,是非常舒适与方便的做法。没有成见地活在当下,通常会伴随着焦虑;我们会觉得更有活力,可是也更容易受伤害。

成长增加自由

这种"开放与封闭"的概念,与古代中国的阴阳理论很类似。能量自由流动就会健康,停滞就会生病。在人际关系的层次,我们面对生活情况时,也能够选择开放或封闭。态度开放时,我们就能回应、学习、创造、成长与发展。成长就会伴随着健康(心理与生理)、活力、感觉生命有意义。成长让我们能够回应且有责任感。好奇心、开放与脆弱,都会伴随着成长。一个不停滞的人,能量会自由地散射,在不同的层面显现出健康、安宁、满足--他们处于一种"流畅"的状态。成长会促进意识的扩展,增加自由。

疾病正如其名--dis-ease,也就是不放松与不流畅。我们相信当能量停滞时,疾病就会发生。古典中国医学理论认为固着(阻塞)会限制能量流动。这些限制会阻碍能量在各层面的完整表现(包括生理、情感、心理、灵性)。一开始时,这些限制感觉像是功能降低,或安适感减少。然后,这些限制就会成为真正的疾病。

我们相信当人面对看似无解的问题时,身体会紧绷,而阻止能量的流动。许多治疗都是把重点放在减轻能量流动的阻塞与限制上,这就是针灸或穴道按摩与其他自然疗法的重点。

整体医学的观点

整体医学(holisticmedicine)认为我们的身体只是自我表达的一种层面;情感、心理与灵性是整个能量系统的其他层面,每一个自我的根基就是这个能量系统。某一个层面的变化也会同时发生在其他层面。例如,当情感被阻塞时,身体与心理的能量也会阻塞,或当一个人的心理有障碍时,对身体、情感与灵性也会有影响。很显然,一个焦虑的人难以清楚思考,这种焦虑最后就会导致身体上的疾病。传统的牛顿式(Newtonian)逻辑思考认为,前一种状态引发后来的状态。整体医学的观点认为,生命某一个层面的问题是所有其他层面问题的一

种表现(而不是原因)。疏通了某一层面的停滞,所有层面也都会得到纾解,疾病的症状就会减轻,最后可能消失。

关系是了解固着与阻塞的最好场所。当人对自己的伴侣采取封闭与防卫的态度时,就可以体会到这种紧绷的效果。当人们学习与他人相处时,就会感觉到生命能量的自由流动。这种开放态度时常会伴随着更多的脆弱感,也许让人感到不安,但是能够带来健康。当我们熟悉了脆弱感之后,我们就能够感到更加自在。我们能了解焦虑是一种与开放并存的状态,我们就能放弃成见,享受"未知"的自由。如果我们能打开自己的心,我们的细胞也会开放!如果一个人能对其他人开放自己的心,他就会更健康,更完满。

当人们对彼此采取封闭与防卫的态度时,就会发生相反的情况。如果生命被视为充满了威胁,大家就会继续维持一种怀疑与防卫的态度,细胞也会保持封闭与无反应的状态,我们的能量系统因此受限,而更容易发生疾病,这些疾病就是这些限制的表现。

能量固着会造成精神官能症、健康恶化、疾病与灵性空虚。为了让我们能更自觉,体验更佳的健康与安适,学习消解固着是个重要的课题。在人际关系层面,能量固着会显现出被动、怪罪与内疚等反应。能量固着会限制成长,好奇心与开放则会促进成长。

虽然社会造就受害者心态--我们在第五章会讨论--我们相信人要为自己所有的决定与行动负责,包括选择疾病或健康。我们要清楚说明,这种责任并不意味着怪罪。当人生病时,他们并不应该被怪罪,负起责任只是意味着我们参与了所有的过程,包括疾病,我们不是被动的承受者。成长伴随着扩展的觉察与扩展的自由,责任感会增加,也会导致更多的个人脆弱感。这也许有点让人害怕,但是也让人充满了生命力。

为了能够成长,我们需要学习并熟悉脆弱感与开放的感觉,准备与他人分享我们的内在经验,而不是保持距离、隔绝孤立。与人有联结,与自己有联结,就会促进健康。

新实验的开始

不管任何情况,包括疾病,都不再是可怕的,而是被视为一种学习的经验。当我们的心能够接受这种可能,我们发现案主也能以不同的方式来处理生命的挑战。

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与20世纪70年代初期,心理学充满了活跃的进展气氛。以人类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在50年代盛行,以突破传统"老鼠心理学"的限制。我们深深被这些人性化的研究方式所吸引。我们参加了许多研习会,狂热阅读人性心理学的著作。其中一位作家是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Maslow),他认为人类的发展不仅是要应付大自然的各种困难挑战,经过了最初的阶段,即学习满足生命的基本需求(安全、权力、取得食物与庇护、追求爱情与性爱)之后,人类意识会有再进化的可能。举例来说,进化的意识就像是一个人对团体与国家的关切超过了个人的需求。当意识进化,觉知与关切的范畴就会随之扩展,最后会成为一个了悟的存在,拥有宇宙性的觉知。10我们积极拥抱这种"成长与发展"的模式,因此更加远离了让病人依赖医生的治疗方式。

在那样的时代氛围之中,我们探索人际沟通。我们发现人们受到社会期望的严重制约,然后我们假设,一旦放下防卫与屏障,便可以让彼此更亲近。因此我们设计出简单而有挑战

性的实验,目的是研究影响人们彼此亲近的障碍。为了了解我们为何抗拒亲密,我们同意让对方进入我们的内在生命。我们同意在征求对方意见之后,分享彼此的思想与感觉,不设限制。在任何时候,我们两人中的一个都可以问对方,"你在想什么?"或"你现在是什么感觉?"我们同意要尽量坦白回答这些问题,结果发现这样做真的很有挑战性。我们发现在坦白分享这件事上,有越来越深层的抗拒反应。为了能继续下去,我们会提早到办公室,讨论我们的新观点,我们也会在工作结束后一起讨论研究这一天所发生的事,然后才回去面对各自的家人。

我们时常在早上的讨论中遇到阻碍或抗拒,我们会以分享及耐心发问的方式来处理。这就是我们所发展的沟通模式,这在我们的另一本书《懂得爱:在亲密关系中成长》中有详细的描述。我们在本书的结尾会说明这个模式(见附录二)。在这一章,我们要描述我们早期学到的一些东西,最后我们会融入沟通模式中。

治疗上的突破

我们常常会在彼此的沟通上有所突破,学到更多关于彼此的防卫与抗拒。在这样的了悟之后,我们时常会在那一天在对案主的治疗中找到类似的模式。仿佛除非我们能自己先面对它们,否则我们看不见这些防卫模式。这是一种新的研究方式,一种现象学的研究。身为医生,我们一直训练自己要忽略我们对病人的个人经验与回应;现在,我们明白只有当我们对自己有所了悟,我们的人际关系越来越深入,我们才能提供有价值的治疗。我们的案主们都很感兴趣,有些人也开始与伴侣及家人进行更深入的沟通。

此时我们开始对疾病有了全新的看法。不管任何情况,包括疾病,都不再是可怕的,而是被视为一种学习的经验。当我们的心能够接受这种可能,我们发现案主也能以不同的方式来处理生命的挑战。疾病不再是敌人,而是另一种学习的情况。我们不再仅限于生病或没生病(或暂时减除病症)。人类生命因此有了更大的空间。

我们的心得:在亲密的关系中,人们可以学习了解任何情况中的自己与彼此,包括疾病的情况。

亲密课题的挑战

要知道,亲密关系并不一定是主要关系。有可能与同事、好友或家人有亲密关系。的确,当我们开始时,我们都是愿意彼此探索的"好友"。

三十五年前,我们刚认识,决定一起工作时,对于未来的艰巨任务并没有什么概念。我们俩都有全职的医生工作(一个是精神科医师,一个是针灸医师)。我们渐渐开始了解,有情绪与身体压力的人,都有某种程度的人际关系问题。但是我们俩都明白,我们在专业上缺乏对这个课题的了解。我们无知地同意一起来探索亲密这个课题。刚开始时,我们担心亲密就意味着性爱,我们越来越深的亲密可能会导致彼此产生性欲。可喜的是,这种情况并未发生。基卓仍然保持着异性恋,焕祥感兴趣的则是艺术与美感,对于性欲只有被动的兴致。这种情况挑战了我们以理论来分析性欲与亲密的差异。我们现在相信亲密并不必然会导致性欲的吸引。

我们与朋友及案主讨论这些事情时,得知许多人与他们的亲密伴侣并没有性冲动(sexcharge)或彼此吸引。还有,在日渐深入的人际关系中,性冲动会随着亲密而减少。我们并不建议伴侣向外寻求性的发泄;我们鼓励他们讨论彼此的性喜好,设法把这些兴趣融入他们的性生活。我们在《懂得爱:在亲密关系中成长》一书中对这些课题有讨论。

亲密与性欲是两回事

我们认为性欲与亲密是很不一样的现象,两者是很不融洽的枕边伴侣。当两个人开始亲密后,要保持性生活的新鲜感是很大的挑战。如果一段关系是以性吸引力为开端,我们发现性冲动在刚开始时很高昂,此时彼此并不十分了解,当他们更熟识之后,性冲动就会自然减少。似乎陌生的神秘感有助于维持性欲。

我们的心得:亲密与性欲是两回事,虽然我们的文化时常混淆使用这两个字眼。

探索亲密

亲密(intimacy)这个词来自拉丁字根intimus,意思是最深入。对我们而言,这个词的意思是真正了解另一个人的内心与情感。在我们的医疗专业中,当我们深入病人的潜意识时,我们很习惯这种状况。但是这是一种单向的亲密,一方(病人)向另一方(医生)吐露心声。这种单向的设计维持了治疗的"专业"结构。相较之下,我们两个医生同意采取双向的分享,探索彼此的内心世界。我们的方法很简单:在任何时候,只要对方有所询问,我们同意立刻说出我们当时的想法与感觉。我们承诺在任何时刻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诚实地彼此分享。没有想到的是,我们因此促成了毕生对于亲密与爱的探索实验。

我们的心得:要通往最深入的亲密,必须承诺诚实地分享资讯。

一切都始于诚实的承诺。我们同意彼此在任何时候都百分之百诚实。我们很快就发现,我们有很多潜意识的方法来逃避诚实及保留细节,以便简化我们的表达。所以,诚实的承诺让我们发现我们都是不自觉地在欺骗。诚实常常意味着承认自己的假话,有时候甚至是不折不扣的谎言(虽然常常是潜意识在作怪)。

尊重彼此的体验

我们最早的醒悟之一是,我们对于特定情况的诠释与体验有多么大的差异。例如,我们对于同一位案主或在社交场合遇到的朋友们会有完全不同的感觉。当我们开始澄清这种情况时,发现我们之所以有不一样的体验,是因为我们有不一样的性格。

我们的心得:从来没有单一的现实。我们通过各自的觉知与诠释来塑造我们的现实。

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曾经一起聆听一位著名灵性导师的演说。基卓对她的表现非常着迷,觉得她非常有启发性,让人振奋。焕祥则一点都没有被打动,而且很怀疑,觉得她太刻意且爱操控。我们对彼此感受的极端差异感到非常好奇。我们讨论这件事,没有争论谁对谁错,也不认为需要判断谁的经验是真实的。我们把彼此内在反应的差异看成是很有趣的,而不是责难、辩论或内疚的焦点。我们更好奇的是我们对自身是否能有更多的了解。我们这

些年来仍继续讨论这件事,而且仍然感到好奇,我们的反应怎么会如此不同!

我们的心得:没有对或错。我们只能同意或不同意。我们各自的现实都值得承认与尊重。

这种觉知成为我们发展沟通模式的基础。我们了解到大多数人都接受了单一现实的存在,会为了坚持自己体验到的才是真实的现实而辩论至死。对大多数伴侣而言,这就是关系结束的前兆。为了避免这种结局,我们开始对彼此的差异更感兴趣。对于谁是正确的,我们的态度是好奇而不是争论,我们开始向自己以及彼此揭露许多脆弱的部分,那是我们本来一直隐藏的。

学习新观点

刚开始时,我们对分享的内容很小心。我们都怕太诚实会伤害对方的感觉。逐渐地,我们开始明白我们要对自己的感觉负责。如果我们受伤害,那是我们自己的作为所致。整个受伤害的机制完全属于个人内在的课题。我们以自己的觉知与诠释来伤害自己的感觉。当我们了解这个道理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把怪罪的态度转变为好奇与学习的心态。

一个例子是,焕祥回忆他小时候曾经承受的种族歧视。学校同学会笑他是"chink"。有一天,他受了侮辱之后,坐下来思索"chink"这个字眼为何让他如此难过。他把这个词分解开来,"ink"与"chin"都不会让人难受,但是当它们连在一起成为"chink"时,他就会感觉胸部一阵苦楚。他突然有所醒悟--"chink"这个词就像其他孩子用来伤害他的一把刀。但是如果要受伤,他必须拿起这把刀,象征性地插入自己的胸膛。那一天,他决定再也不拿起"chink"这把刀,学习放掉一直为这个词而难过的习性。其他人仍然想伤害他--但他必须先拿起那把刀来配合,实际的伤害才会发生。焕祥说这是他生命中一个转捩点。从此之后,他感觉更加自由与自信。

我们的心得:没有人能伤害我们的感觉。我们是因为对情况做了自我的诠释而伤心。如果我们能学习以新的观点来看事情,可能就不会这么伤心。这个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学习……但是非常值得!

怪罪与控制

许下了诚实的承诺之后,我们发现很难再去怪罪对方。如果我们真的诚实,我们就会承认,对方也许很奇怪,但是不见得是错的,或是应该怪罪的。

大多数人不情愿放弃怪罪伴侣的心态,因为这样做就是放弃了控制对方的有效方法;只有让对方产生内疚或悔恨时,怪罪与控制才有效。让人惊讶的是,感到内疚的一方也是想要控制对方。感到内疚的人认为,"我为我的罪行付出内疚的代价,所以现在我希望你不要再怪罪我。"选择怪罪与控制的做法(大多数人愿意如此选择)会增加距离。承担起受伤的责任并与对方分享,则会增加亲密。

我们的心得:我们通过自己的觉知与诠释及期待来伤害自己。分享这些受伤害的感觉,而不是怪罪其他人,可以增强亲密的发展。

在亲密关系中,若分享受到阻碍,就会造成能量阻塞(固着)。未分享的秘密、怪罪与控制的态度,都会造成不健康的生命状态。这种经验随着时间累积,最后就会以某种情绪上或身体上的疾病表现出来。

我们的心得:想保有健康的状态需要坦然分享感觉,而不是控制对方。

灵性的追求

在我们探索这种诚实沟通的过程时,我们也探索其他的领域。我们年轻时对宗教很有兴趣,都曾经向上帝寻求答案。虽然我们都经历过短暂的无神论时期,但我们俩都以自己的方式寻找更深的内涵。因此,科学物质主义并不足够。我们都对灵性的追求非常感兴趣。我们很乐意认识各种宗教导师,在看似相异的各种世界宗教中寻找共同的课题。

我们继续阅读、思索与讨论。在20世纪70年代的反文化风潮中,各种理念与理论都受到很大的质疑。当时流行的口号是"离开头脑,进入身体"。智性上的分析与沉思都被另类的治疗师与哲学家所轻视。然而,我们继续阅读与讨论,有时候我们不太好意思向其他人承认我们进行了多少"头脑的工作"。我们是躲藏起来的知识分子!我们继续阅读书籍,继续学习心智上的互动以及身体的探索。

我们的挑战是创造一个理论基础,包含了西方的科学观念,同时也融合生命能量理论。我们阅读古代中国关于气--生命力的书籍,并且重读物理与化学的教科书。我们想为我们所发现的惊人现象找到一个解释。人们在这样的沟通过程中,身体与呼吸的体验上都感受到新的自由。有许多病了很久的人,也在身体与心理上都有很大的改善。例如,有些多重硬化症或癌症的患者发现,探索自己的人际关系与疾病过程,对于疗愈有很大的效果。我们的理论是身体与能量体存在于不同的领域,身体存在于牛顿力学模式的因果律,能量体则存在于电磁能量场与次原子的量子力学领域。

新身份的开始

我们在1975年的春天结束了私人诊所,搬到乡间。我们原本是去那里筹备一次为期三个月的课程,但如之前所说的,我们再也没有回到城市居住。从那时候开始,我们致力于团体治疗。我们喜欢看到大家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这里不那么强调治疗师,反而比较注重对话、教育与人际沟通。我们与自己的妻子分开,两人开始同居在一起--所以,我们的沟通实验继续进行,没有停止。我们发展中的哲学从医疗模式转为教育学习模式。我们为自己澄清治疗与教育之间的差异,于是完全退出了医疗专业,以教育者的身份继续我们的工作,摆脱了医生/医疗者的外衣。

许多其他的理论家与导师们来到我们的避静中心,与我们分享他们的新发现。我们研究古代的学术与现代的科学,想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我们专心一致地想要揭开人际关系之间的觉知。基卓放弃了他想要在古代灵性修炼中找到真理的幻想(也受到焕祥的许多揶揄)。11我们的工作是一场生命的修炼,在越来越深入的亲密中坦然分享。

不同现实的创造

我们在1975年首次开设的课程叫做"新视野"(NewHorizons)。此后,我们至少每年开设一次这个为期一个月的课程。参加第一次课程的成员想要寻找理想的系统与方法,来帮助他们以更人性化的方式协助其他人,或在他们自己的生命中寻找更深的意义。我们很快就发现,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对于非传统的学习方式都很感兴趣,所以课程开放给专业与业余人士。我们开始的前提是,并没有一个可证实的客观现实。人们所有的就是自己的感官资讯以及对感官资讯的体验。我们认为大家是靠着对感官资讯的诠释与感觉来架构现实的。我们教导各种观念系统的基本假设,说明各种现实是由这些基本假设所创造出来的。从这个观点看来,没有任何系统是真实的,反之,任何系统都是某种基本假设的副产品。我们看到的科学与宗教本身只是根据特定假设的系统。假设有上帝,就会产生一个有神论的现实;假设没有上帝,就是无神论的现实。个人决定他们的假设,因此他们是自己现实的主宰。这是一种自由的概念,但是也很让人害怕,因为这个概念动摇了传统现实所具有的习惯性安全感。

个人哲学的催生

我们的学生都很兴奋,因为他们可以活跃地交换观念,不再需要决定什么是真实的,可以致力去研究他们自己假设与相信的事物。每一个人都可以看到自己架构与维持了一个特殊的现实--可以由改变假设而改变现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质疑传统现实,并催生出他们自己的哲学。我们也教授传统中国的针灸诊断、身体工作、呼吸技巧,还有完形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剧等其他练习。这个课程结合了理论与实际。我们敦促大家去发现自己对生命的假设。一旦开始了这个过程,他们就可以找到语言与模式,来填补他们对于自己所创造现实的体认。

过去三十年来,我们每年都开设这门课程,每次内容都不一样。我们看到这些年来人们对于另类疗法的态度的改变,我们自己的观念也在发展成熟。所以,这门课程是很好的论坛,让我们在课堂的讨论中回顾目前的思考。许多人年复一年回来上课,更新他们自己的假设。我们甚至为那些完成基本课程的人增加了一门研究生课程,叫做"超越新视野"(BeyondtheNewHorizons)。

在我们自己的阅读与思考中,我们很受存在主义作家与艺术家吸引。萨特、加缪、克尔恺郭尔、齐克果与卡夫卡,对我们都很有启发性。我们感兴趣的是个体完整性的基本观念: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的生命负责,有能力选择与决定,并接受后果。有人曾问我们是否觉得这种观点很冷漠。对我们而言,这种观点很刺激,因为它符合我们自己的生活经验,也符合我们从其他人身上得到的观察。当人们采取这种存在主义式的观点,他们往往会在自己身上找到力量与独立的源泉,变得非常鲜活有力。

新生活的开展

我们继续一起工作与学习,渐渐地把自己从懒散的都市人变成了乡村男孩。我们很喜欢与当地的工人畅谈,他们帮助我们整修老房舍。我们也向邻居的职业渔夫学到了很多,他是个言语直率的老水手,教导我们如何在乡野生存。我们认识到任何人都是值得学习的对象,并不需要有高学历或头衔。我们在研习会中心的午餐时间以无所不谈而出名,有时候我们讨论新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内涵,有时候我们则钻研排水系统与新式的建筑工具。理论与实际的

结合对我们很有启发性。我们的身体感觉很健康,心灵很活跃,与案主、朋友一起工作的生活非常充实。

1982年,我们买了一座休闲设施,成立了黑文滨海休闲会议中心(HavenBy-the-SeaResortandConferenceCentre)。我们突然进入了休闲业,还经营一所学校!我们买到的休闲设施非常破旧,所以需要大量的整修与建设。我们把所有的获利都投入新的建筑,在十一年内建造了十三栋新房子!同时,我们发展一些课程来满足某些访客的兴趣,他们希望寻找一种人性化的学习环境。

我们的组织干部也随着来自于北美洲其他不同中心的新成员一起成长,其中的开路先锋包括了弗吉尼娅·萨提尔(VirginiaSatir)、吉姆·布金塔(JimBugental)、保罗·雷普斯与卡尔·惠特克(CarlWhitaker)。当他们来到黑文主持课程时,会把他们目前的进展也带来分享。所以,中心的气氛充满了前卫思想者的丰富刺激。不久,我们的学校就受到了联邦与地方政府的注意。所以除了在课堂上的丰富时光之外,我们也必须处理与解决很多幕后的工作。

抛开原谅,学习放下

我们两人的关系继续加深,继续致力探索彼此亲密关系中的所有阻碍。每当我们发现了某种防卫行为,就会花很多时间讨论(有时候要花好几天的时间对话与分享,因为当我们必须去主持课程或处理行政工作时,就必须暂时停止我们的互动)。当我们由于双方不同意或防卫的态度而产生问题时,我们知道并不需要立刻解决问题。我们会探讨环绕着这些特定行为的课题,会努力对抗总是觉得自己是正确的习性(虽然这种防卫姿态是非常难以抗拒的)。我们会与朋友分享我们的探索,他们也会在他们自己的主要亲密关系与其他关系中探索。我们发现只要能避开对与错的竞技场,总是能够彼此一起学习的。

近年来许多大众心理学都强调原谅的重要性。我们却发现原谅是一种虚假的动机,存在着很多问题。基本上,当一个人原谅另一个人时,他们要先裁判那个人做了错的事情,因此,原谅的过程涉及了一种道德立场,使人必须与其他人保持客观的距离。

在我们三十五年的关系中,我们从来没有彼此原谅。我们认为原谅是不重要的,而且会产生新的问题;我们认为应该学习的是放下。我们需要放下怪罪、怨恨、伤害、投资与期待,才能释放内在的羁绊。如此一来,我们才能从防卫与封闭转为开放与成长。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放下,原谅只能让我们被困在道德主义的模式中。这是我们沟通模式的基石。一旦少了怪罪,我们就可以放下停滞的现状,公开分享共有的现实。这就是我们教导其他人的观点;采取这个观点的人,会从彼此身上发现惊人的自由与亲密。

分享与防卫

我们把不同意与紧张视为学习的机会,来了解自己与彼此,看看我们习惯性的防卫是如何封闭了我们与世界更深的接触。在头几年时,这种做法让人非常痛苦。基卓感到内疚,因为他会中断与焕祥的接触,被困在某些执迷或僵化的行为中。而焕祥会感觉到被抛弃的痛苦,因为基卓被困在他的执迷之中。帮助我们度过这个阶段的,就是我们承诺分享、坦然、诚实与公平。我们逐渐了解到彼此的防卫是一种约束的模式,充斥在我们生活之中。当我们在社交场合时,这些防卫不会浮上表面。一旦彼此的关系加深,双方有很高的承诺,我们可能因

而失去更多时,内在防卫就会浮现出来。我们会把这些不安当作是互相"越挖越深"的证明;我们在不和谐之中感觉到的痛苦与不安全感,可以用来衡量我们互相赋予的重要性。

逐渐地,云消雾散,我们彼此有了更多的平静,感觉很踏实,知道我们拥有彼此。当出现新的挑战时,我们有信心可以渡过难关,因为我们这样做的资历越来越长。我们在大部分的时间感到很靠近,对彼此的觉察也越来越敏锐,常常不需要言语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我们都感觉到一种完满,对于能碰上彼此觉得讶异又幸运,并欣赏自己有勇气与耐力支持到现在。其他人觉得我们的互动很有启发性。当我们有默契时,别人会感觉我们之间有一股流动;当我们不和谐时,他们也可以向我们学习,因为我们并不会彼此争论或怪罪。

我们从自己的关系中以及与许多案主一起工作,还有与朋友公开讨论议题的经验中,了解到所有的人际关系都要经历一连串的发展阶段。不仅是性伴侣或主要关系,同样的循环也会发生在亲子、朋友、手足以及同事关系上。我们把这种循环阶段分别命名为"浪漫期"、"权力争夺期"、"整合期"、"承诺期"与"共同创造期"。

面对亲密的学习

这也是我们教导案主的课题。我们会描述我俩争执的故事,案主会认同我们之中的一个,也觉得这些故事对他们自己的生活与人际关系有帮助,不管是主要的人际关系还是其他的。我们把私人经验公诸大众似乎有点冒险,但我们从朋友与案主那里得到很大的支持,让我们继续这么做。不是每个人都会接受这种做法,有时候会有人离开团体。惊人的是,经过了这些年,大多数因为担心太过于亲密而离开团体的人,最后都会回来(有时候是在好几年之后),处理他们原先不愿意面对的课题。有一位案主这么说:

当时我没有准备好面对我的问题,你们让我离开,没有评断我,让我有空间来衡量我的生活,现在我回来了,准备更深入地审视。

这对我们非常重要--每个人都以独特的方式来学习,而不需要有配合外在要求的压力。有些人想一进来就学习身体工作与针灸以及挑战性的对话,有些人则要求慢慢来。有的人会说,"我只是想在这里,但我不要你注意到在团体中的我。"许多人觉得他们分享了其他人的过程而学到很多。常常在研习会的尾声,一位本来不情愿分享的人会说,"现在我准备好了。"这个人不久会再回来参加一次研习会,并且主动参与,对整个过程产生真正的欣赏,不再需要任何的诱劝。

灵魂的释放

我们常常发现参加我们长期课程的案主,他们关心的议题会逐渐从情绪上的困扰转变为对意义与创造力的兴趣。一旦一个人处理了某些儿时的创痛,与自己的家庭达成和解,他们就会有一种动力,想用创意或艺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团体成员可能会自发地写诗,或对学习唱歌发生兴趣,或学习一项乐器,或去上戏剧课。当一个人释放了足够的束缚,让他的灵魂开始闪烁,内在似乎就有一股创意压力想要爆发出来。

我们把热情定义为"灵魂想要表达的压力"。为了协助我们的案主处理这种创意与表达的压力,我们成立了创意写作、舞蹈、音乐与雕塑的工作坊。我们在黑文设计与建造了一个表

演艺术剧场,在长期课程中使用更多的照片、摄影与戏剧练习。我们相信孩童要比成人自然奔放,他们在社会化的时候才学会限制自己。所以,我们也设计了让孩子能一起追求创意的课程。

我们在全世界许多地方开设课程,黑文的团体课程成员也来自许多遥远的地方。我们看到全世界的人基本上都一样。在文化的差异之下,人们都想要通过开放的沟通、自我接纳与联结,来寻找生命的意义与完满。我们继续探索我们两人的关系,观察其他人的互动,澄清我们对于人际关系各阶段的了解以及发展并加深与其他人,与社会以及与宇宙的爱与联结。

我终于读懂了你精选作文_1

我终于读懂了你精选作文 我终于读懂了你 父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父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纯洁明净;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拥有思想的霎时,是幸福的;拥有感受的快意,是幸福的;拥有父爱也是幸福的。 大家都可能有一个唠叨的妈妈,我却不然,竟有一个唠叨的爸爸。 爸爸最喜欢唠叨,在家里,我和姐姐都背后悄悄给他起一个绰号,“唠叨鬼”。每天临出门,爸爸都会说一句,出门走好,别摔着。刚一回家,爸爸就说,把外衣脱了吧,家里温度和外面差很多,不脱会着凉的。到了睡觉时,他又会说,晚上别多想,会影响睡眠的……总而言之,只要一回家,就没个清静。 一天,我去上学,刚要出去,爸爸叫住了我。“儿子,拿上雨伞吧,看看今天天上的云,八成会下雨”。听了爸爸的话,我看了看天,没看出什么异样,只看到是一个大晴天。我心中暗暗嘲笑爸爸,怎么可能下雨,真是开玩笑。可是,为了不再听爸爸半天的啰嗦,我迫不得已拿上了伞。 走在路上,微风徐徐地吹来,甚是惬意,我越来越觉得爸爸愚笨,这样好的天,怎么会有雨呢?啪——啪——,这是什么声音,认真一看,地上开始急速的出现“小圆点”。天哪,刚刚还平静的天转眼间就下起了倾盆大雨。咻——幸亏听了爸爸的话,不然就要被淋成一个落汤

鸡了!此时此刻,我的心里充满了歉意与感激。 就在昨天,我还不明白爸爸的唠叨,可今天,我却对他的唠叨充满了感激;就在昨天,我还对爸爸充满了反感,可今天,我却对他有一丝敬意;就在昨天,我还不理解爸爸,可今天,我却理解了他。爸爸,我终于读懂了你。 【写作指导:实验中学生随笔写作方法】 随笔和其他文体有所不同,它没有正襟危坐、一本正经的精选作文架势,其文思常常如“风吹林响,泉激石鸣”,即兴而生,随意而发,不求自得;其行文如汩汩山泉,顺势而下,意到笔随;其习题材可大可小,其篇幅可长可短,完全发乎自然。但随笔看似随意,实则操心,它往往从生活中和书本上随处得习题,信手拈来,借习题生发。它的视野比较开阔,谈天说地中传达出深刻独到的人生体验,左右逢源中表现出渊博的知识,它的思路不拘泥于一点静止不动,而是如行云流水般通达酣畅。当然,实验中学生的随笔写作与作家们的随笔创作在深度、广度、厚度上有所不同,但在写作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即随意、自由、小巧、雅致、隽永,贵在写出自己的真情,显出自己的性灵,给读者“一点清凉”、“一点宁静”、“一点感动”、“一点启迪”,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实验中学生怎样才能写好随笔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敏感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生活的变化,心态的波动,喜怒哀乐,千姿百态。敏感的、善于观察和感悟的学生,会抓住生活中的一段经历、一

我终于懂得了2

我终于懂得了 华西实验学校初三(3)班龚梓珧 我很好奇,为什么一个在城市中谋计生活的农民脸上总会挂满笑容。 那天,我在放学路上遇见了这位农民工。他是一位40多岁的中年男子,在高大的写字楼下的一个角落摆着一个补鞋的小摊。在微风的吹拂下,他黑中带白的发丝随风飘扬。时光悄悄地在他的脸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他注意到我在看他,便露出了一个很温馨的笑,连嘴角的弧度,都演绎得那么到位。那充满爱的眼神,让人无法移开。他的身上完全没有流露出一个在城市中生活的农民工该有的卑微猥琐状。那微笑的背后是什么?我很好奇,开始静静地打量他的世界。 这附近的围墙上,开满了红红粉粉的蔷薇,公寓的楼房被鲜花环绕。长长的花墙堆积着无数的娇艳,美丽得几乎奢侈。这个农民工在这也许真的是格格不入,虽然他在这做着与那些白领同样维持生活的活计,但他的笑容似乎不会属于这。我又重新问我自己: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持了他,能让他在异乡的大城市保持自己的微笑?我怀疑他的心中是不是揣着一颗小太阳,自己照耀自己,自己温暖自己,不怨艾不忧戚。 这时,我看到他面对夕阳,清清嗓子,唱起了汪峰那首《怒放的生命》:“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伫立在彩虹之巅……”男子的身体有些颤动,他把手紧贴在胸前,脸上的表情很是欢快,自然。他的头微微上扬,在太阳的余晖下显得有些微红。在响彻天际的歌声中,仿佛有一颗充满了生命力的灵魂在跳动,连我那渺小的灵魂也仿佛随着它的节奏在跳动。 我的心不停地跳着,内心涌起一般莫名的激动。我定定地看着这位男子,心中更加好奇:为什么他的歌声如此动人,为什么他的微笑如此灿烂,为什么一个生活如此辛酸的人,他的内心却是如此坚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上前与他交流。他说他失去了工作,只得做些补鞋的小生意。但通过他那爽朗的笑声和澎湃的歌声,我感受到了他的那颗乐观和积极向上的心。 此时,驻足在灿烂的阳光下,我恍然大悟。我懂得了生命从来都不卑微,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即使身处恶劣的环境,只要一个人充满希望,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他的生命就会变得不平凡,就有信心战胜一切困难。正如这位农民工,他凭着自己的努力,在这座大城市中扎了根。 此时我对这位中年男子充满了敬佩,感动。他那灿烂的微笑,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脑海中,像一轮太阳,感染了我的心。 此刻,太阳仿佛变得更加温暖。因为我终于懂得了生命的真谛——生命的高贵,在于拥有一颗向上的灵魂。 (指导老师赵良芳) 我终于懂得了 华西实验学校初三(4)班赵欣怡 寂静的夜锁着深秋的寒意,月光如水,冷冷清清地倾泻在庭院,好似一泓清泉,又似一匹硕大光滑的丝绸,紧紧包围着我。

一张图秒懂中国VR虚拟现实现状

一张图秒懂中国VR虚拟现实现状 近日,HTC 发出了一份中国VR状况调查问卷,针对中国用户在VR(虚拟现实)的产品认知、购买意愿、内容偏好等方面展开调研。本次调查共计有超过6,000人参与,交叉比对各项数据后,推出一系列数说VR资讯图文,勾画出了VR市场大图像。现在,跟着小编一起看:数说VR第一话,教您一分钟了解虚拟现实现况。 中国跻身全球VR最有潜力市场 许多人都说,2016为VR元年,自今年开始,无论报章杂志媒体,或是行业上关于新技术的讨论,总离不开VR设备,更有人直言VR设备将取代智能手机的位置,开启新一波的科技新浪潮。更让人好奇的是,大家总在讨论VR,但究竟有多少人已准备购入VR?VR 又是否将在全世界引起热潮? 根据美国Newzoo的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在总是引领科技趋势的美国,已有12%的人摩拳擦掌的准备在半年内要购入VR设备,进入虚拟现实世界。根据数说VR的调查报告显示,已有19%的受访者表示即将于半年内购入VR设备,此数据较世界认可的科技之都美国要高出5%,显见中国于VR市场的潜力值引领不容小觑。 此外,半年内有意愿购买VR设备者中,以25-34岁的青年为主要族群(49%)。 用户首选高端VR 目前市场上的VR设备有许多种,包括中低价位的手机式VR设备,或是沉浸感更强烈的PC式VR设备。究竟大家在购买VR的意愿上,以哪种类产品为主,又希望可以体验哪一种类的VR设备呢? 数说VR中显示,有23%的受访者愿意购买4,000元以上的高端VR产品,37%的受访者愿意购买2,000-4,000元中价位VR产品,仅有13%用户对于300元以下的VR产品有购买意愿,显见中国用户对于VR期待是高端的设备,并且也愿意付出较高的价格,获取更好的VR体验。

看完秒懂的最全英语知识汇总

看完秒懂的最全英语知识汇总! 中考英语必背词语辨析20组 1. after, i n 这两个介词都可以表示“……时间)以后”的意思? after以过去为起点,表示过去一段时间之后,常用于过去时态的句子中?如:She went after three days. 她是三天以后走的? in以现在为起点,表将来一段时间以后,常用于将来时态的句子中?如: She will go in three days. 她三天以后要走? 2. how long, how often, how soon how long指多长时间,主要用来对一段时间(如three days, four weeks 等)提问? 如:How long ago was it? 这是多久前的事了? how often指每隔多久,主要用来对频率副词或状语(如once a week等)提问?如:一How often does he come here? —Once a mon th.他(每隔)多久来一次? 每月一次?

how soon指再过多久,主要用来对表示将来的一段时间(in an hour, in two weeks 等)提问?如:How soon can you come? 你多快能赶来? 3. few, a few, little, a little, several, some few和little的意思是否定的,表示很少”或几乎没有”而a few和a little的意思是肯定的,表示有一些,有一点儿”? few和a few修饰可数名词;little和a little修饰不可数名词? several用于修饰可数名词,语意比a few和some更肯定,含有好几个”的意思?some可修饰可数名词,也可修饰不可数名词,从数量上说,它有时相当于a few 或a little,有时指更多一些的数量? 4. the other, ano ther the other指两个人或事物中的另一个”表示特指?女口:We stood on one side of the road and they stood on the other. 我们站在街这边,他们站在那边? an other着重于不定数目中的另外一个”表示泛指,所以常用来指至少三个中的一个?如:She has taken another of my books. 她已经拿了我的另外一本书 5. spe nd, take, cost, pay spend的宾语通常是时间?金钱?在主动语态中,句子的主语必须是人,而且后面不能用动词不定式做它的宾语?如:She spent the whole evening in reading. 她把整个晚上用来读书? take常常用来指花费”时间,句子的主语通常是表示事物的词语?如:How long will this job take you?你做这项工作要花多长时间? cost指花费时间?金钱或力气等,只能用表示事物的词做主语,并且不能用于被动语态?如:How much does the jacket cost? 这件夹克多少钱?

我理解你作文6篇

我理解你作文6篇 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理解,但要先学会理解别人。理解是一束,阳光照亮迷茫的心灵;理解是一片海洋,激起前进的风帆;理解是一场春雨,滋润友谊的鲜花;理解是一盏明灯,照亮前进的方向。如果没有了理解,就好比世界没有阳光,理解是人际关系的“催化剂”。高尔基曾经说过:''如果人们不会互相理解,那么他们怎么能学会默默的相互尊重呢?” 课间的时候,我正认真的写作业时。突然,一个同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从我旁边跑过,碰着了我的胳膊肘以致我的练习册不小心被我重重的划了一道,还破了。当时,我非常生气,碰了就碰了吧也没什么事,但是他连一声对不起也没说。我真应该找他来给我道歉。可是转念一想,他也是要去交作业而不小心把我胳膊肘给碰了,并不是追跑打闹而碰着的,再说我也有责任,我不应该把胳膊肘伸得那么远。经过几经周折,我心中的那份生气、那块石头被我给抛到九霄云外了。我又成了快乐的我、无忧无虑的我。 当你理解别人时,别人也会理解你,你只要去理解别 人,才会得到别人对你的更多理解。

篇二:我理解你 月光,洒满大地,穿透了竹间空隙,散落在冰冷的土地上。月色下,一位飘逸的女子手持书卷,凝望那歌舞升平的不远处。 她便是那“尖酸刻薄”的林黛玉。她的一生可谓坎坷, 幼时丧母的她,被寄养在贾府,虽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却总也感受不到温柔的母爱。在与宝玉历经千辛万难后终于等到爱情之时,却又阴差阳错地与婚姻擦肩而过,在爱恨交织的夜晚,独自去了那飘渺的太虚境地。宝、黛的爱情终究不会被当时的社会所承认。黛玉那直言不讳的性格太过锋芒,在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黑暗社会,这样一位才女却只能长叹。正应了潇湘妃子那句话:“冷月葬花魂”。 也许我们所看到的是:她是大观园中最美的女子: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曆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木,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但她却不因自己的美貌而看不起别人。她才华横溢,真诚豁 达,在嫉妒宝钗对宝玉好时的一语双关,成功地刻画出黛玉的心情,因为除了黛玉,没有人会将妒忌表现得那样精准而又含蓄;在教香菱学诗时的一丝不苟,诲人不倦。

命题作文“我终于读懂了你”写作指导及范文

以下文题,任选其一。 题目(1) 命题作文:我终于读懂了你 题目(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很多人做事的通病就在怕站不怕慢,慢条斯理地不死不活地挨,说不做而做着并没有歇,说做并没有做出什么成绩来。许多事就这样因循耽误了。我们只讲工作而不讲效率,在现代社会中,不讲效率,就要落后。 我们不但需要时间工作,更需要时间对我们所做的事回头看一看。在现代紧张的生活中,我们车如流水马如龙地向前直跑,不留下一点时光做一番静观和回味,岂不是浪费生命。 (朱光潜《谈休息》) 作文要求: 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我终于读懂了你 考试成功时,总有你及时泼凉水;考试失利时,总有你及时训斥。你是严父,对我严厉到吹毛求疵,每每听到你冷漠的活语,我的心中默默下起了小雨,悲伤的雨酒落心田。直到那天,我终于读懂了你。 当我兴奋地捧着成绩拿给父亲看,收到的只有冷讽热嘲,“这么简单的题才考这些分,是不是又马虎了”当我颇为骄傲地将我精心准备的演进讲给他所时,他便又说“停顿不当,发音不准,这样的水平怎么

去演进。”我的满腔热血被他一次次无情地浇灭。窗外浙浙沥沥下起小雨,雨势渐大,发狠似地砸向地面,几滴雨滴摔到脸上,很疼。我抬头望向灰蒙的天空,心中笼上一层阴霾。 当我随意将小测放到桌面上,准备让母亲看时,父亲径直拿起试卷,点了点头,语气中充满了欣慰,“这次考的不错,下次再接再力。”我有些惊愕地看向父亲,他的眼眸中充满了慈爱,似是看出了我的疑惑,他缓缓开口:“以前是爸爸太严厉了,怕你骄傲,怕你满足现状,止步不前。现在你压力那么大,我也不会那么苛刻了。”那双温暖有力的大手放在我的肩膀上,温暖传到全身,方才在雨中的寒意早已驱散,手里棒着父亲泡的热茶,水汽升腾腾氤了我的双眸,留下星星点点的感动。 沉浸在温暖中,我不禁想起与父亲过往的点点滴滴。是他在我中考那天中午不让妈妈洗碗,让我睡个好觉;是他在自己生日时,只因收到我的贺卡礼物笑得像个孩子;是他每晚从不缺席地伫立在门口等我回家;是他在我中考备考的每个夜晚倾力相陪……呡了一口清茶,父亲又如何不像这茶,初尝微苦,细细品呷却十分清香。我的眼睛微湿润,转向窗外,不知何时,雨停了,云散了,月儿高挂天宇,把如水般的清辉酒向人间,笼上一层银纱,一派安宁,正如我心中一般,此刻风停云散。 望向父亲,不知何时他已增添些许白发,是为我日夜操心的结果吧;他的双手是那样粗糙,却总是提醒我搽面霜;他的眼角被岁月镌刻了痕迹,岁月爬上了他的额头,父亲变了好多,唯一不变的是对我的爱。

一张图秒懂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新国标概要

一张图秒懂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新国标 截至2015年底,全国已建成充换电站3600座,公共充电桩4.9万个,较上年增加1.8万个,同比增速58%。 作为实现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的基本要素,电动汽车充电用接口及通信协议技术内容的统一和规范,是保证电动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技术基础。 2015年12月底,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在京发布了新修订的《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一般要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等5项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国家标准。新标准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新标准有何亮点? 此次5项标准修订全面提升了充电的安全性和兼容性。在安全性方面,新标准增加了充电接口温度监控、电子锁、绝缘监测和泄放电路等功能,细化了直流充电车端接口安全防护措施,明确禁止不安全的充电模式应用,能够有效避免 发生人员触电、设备燃烧等事故,保证充电时对电动汽车以及使用者的安全。 在兼容性方面,交直流充电接口型式及结构与原有标准兼容,新标准修改了部分触头和机械锁尺寸,但新旧插头插座能够相互配合,直流充电接口增加的电子锁止装置,不影响新旧产品间的电气连接,用户仅需更新通信协议版本,即可实现新供电设备和电动汽车能够保障基本的充电功能。交流充电占空比和电流限值的映射关系与国际标准兼容,并为今后交流充电的数字通信预留拓展空间。 新标准有何意义? 目前,我国电动汽车直流接口、控制导引电路、通信协议等国家标准与美国、欧洲、日本并列为世界4大直流充电接口标准。

我终于理解了你作文_1

我终于理解了你作文 只想告诉所有的人们,有一个人在用她那爱的清泉,浇灌你成长的幼苗。即使寂寞孤独陪伴着她,她那亲切的面庞,依然挂着含泪的微笑。 ——题记 有你,冬天不再寒冷,黑夜也不再漫长。 也许是那天心血来潮,我熬夜了,为了期末考试。你看着我浓浓的睡意,多次叫我睡觉,我也是很纠结,但我喜欢死要面子,决定做的事谁也拦不住。外面的风像怪物似的,张牙舞爪向大地袭来。时已深冬,所以才有这样凛冽的风。我不时地搓手哈气,却抵挡不住阵阵寒意。你悄悄地来了,嘱咐我早点睡,我说不困,却逃避不了你真挚的眼神,我低下了头。你也没再过问,又像轻风一样出去了。大概十分钟,你进来了,手里却捧着一杯热牛奶,我说放在桌上吧,你却放到了我面前——一个最显眼的位置。然后你钻进我的被窝,躺下了,我一阵不爽,却没有说出来,直到11点多,我终于抵挡不住倦意,对你说我学好了,你出去吧。你缓缓坐起来,慢慢走了出去。而放在桌上那杯牛奶,也是自始至终没被我动过。当我准备钻进冰冷的被窝时,向我扑来的却是一阵温暖,我实在没有料到你是为了帮我暖被窝才来到我房间,我鼻子一酸,热泪盈眶。我想象不到那时你忍受冰冷的感受,因

为我不敢想。 同是第二天夜晚,你又捧着一杯热牛奶进来。我说我不喝,你放在了桌上,过了一会,你把它拿走了,一会儿又端进来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就这样,一次次地,不知疲倦似的,不怕冰冷似的进进出出。我烦了,冲你说别进来了,你烦不烦?你愣了愣,将牛奶放到我桌上,悄悄地走了。说完我便后悔了,为自己粗暴无礼的态度而羞愧,我15岁了,却仍不能体谅你。但我不想去道歉,因为我没有这个勇气,我是个懦弱的人。于是,带着悔恨,带着感动,我躺下了。第二天早上,我看到放在我桌上的牛奶已经有了些许沉淀物,我睁大眼睛,抬头向天花板看去,努力不让眼泪流出,我拼命抹着眼泪。但眼泪仿佛跟我作对似的,越抹越多,只能任由它淌去。那是你加热了多少次的爱,却被我一次次地抛进大海!我跑去跟你道歉,你说你没有生气,也没有难过,我当然不信,又次次请求你的原谅,你笑了笑,可眼角那晶莹剔透的东西是什么? 你不是伟大的人,你也没有做过辉煌一生的事,但我爱你,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你是我的母亲,带我来到这世上的母亲,给我暖被窝的母亲,给我一次次热牛奶的母亲,受委屈却一笑而过的母亲。 评语:母爱的伟大,不在于做了什么轰轰烈烈、无比辉煌的事迹,而是无处不在的每一个角落,始终有一个全心全意地关注、爱护着你的身影。本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用真诚打

我终于读懂了爱(作文)

我终于读懂了爱 以前,每当同学们问我“你妈妈是如何去关心你,爱护你”的时候,我总是语塞,因为记忆中的您总是冷着一张脸,很少看见您的脸上刻出过微笑这两个字。 痛心 我兴奋地拿着那张全是满分的成绩单又蹦又跳地跑进厨房,兴高采烈地对着正在做菜的你说:“妈,这是这次期末考试的成绩单,全是满分!”您听着接过成绩单,随便膘了两眼,就把成绩单抛给我,接着轻描淡写地说:“下次继续。”说完后便低下头继续摆弄自己的菜,仿佛它们才是她的亲生女儿。我的心情犹如那张正在缓缓落下来的成绩单一样,堕着,堕着跌下了地狱。早已在眼睛打转的泪水竟不争气的流了下来,心中对您的恨意到了极端。您不知道,我是多么地渴望得到您的一句肯定啊! 那年,我7岁,你35岁。 转变 似乎您意识到了我们母女间已隔着一堵厚厚的墙,有心地修补这中间缺失的沟通,您总走过正在认真练琴的我的身旁,小心翼翼地问我:“你都练了那么久了,要不要休息一下,我给你切些水果吃!”没有比练到好听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我懊恼地对你说:“你别烦我,我再练一会儿。”您仍不死心地说:“我看你也挺累的了,你休息下再练吧!”我终于忍耐不住了,厌恶地说:“我都说了不用就不用啦,你去忙你的吧!”说完我看见您背过身去,偷偷地在抹眼泪。那动作虽轻,却画在我心里。仿佛就在那一刻,我读懂了什么。 后来我才知道那天您放下所有家务活来陪我练琴,想让我专心地去面对比赛,而我却那样对您,幼稚!幼稚! 那年,我10岁,你38岁。 内疚 您要过生日了,想起以往我只会送您一句“生日快乐”,而您却已经开心得不得了时,我心里总有点过意不去,于是这年我准备送一张贺卡给您。 生日会上,我呈上了精心准备的礼物给您,您轻轻打开贺卡,一边面带着少有的微笑读着我写给您的祝福,一边温柔地说:“女儿懂事了!”您头上那几根白发是那么的刺眼,并深深吸引了我的视线,那一头乌黑油亮的长发何时有了这几根白发呢?而我好像长大以来从未好好再看看您,原来时光在我们身边流逝得太快,快到我们不知不觉得成长,而您正慢慢地变老了。那晚,我和您都哭了,不是伤心地哭了,而是为解开母女间一直以来的心结而感动地哭了。 那一年,我12岁,你40岁。 现在,我知道您的每个眼神,所说的每一句话里都隐藏着你对我的爱。妈妈,我真的是太笨了,用了整整12年的时间才终于读懂了你对我的爱。这爱不张扬,却足以感动我一辈子。

百度百科发布全新产品“秒懂百科”

发一把,梅州市点墨网络有限公司旗下品牌,网络营销、网络推广、 问答推广、博客推广、软文推广等整合营销推广。 百度百科发布全新产品“秒懂百科” 百度百科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和最大的中文网站,在上线10周年发布会上百度百科表示,百科自成立以来有超过580万网友参与词条编辑,累计创建1300多万个词条,目前百科平均每32秒就诞生一个新词条。同时,百度百科发布了全新产品“秒懂百科”,支持以短视频呈现词条内容。 百科十年累计创建1300万词条 百度百科发布数据显示,过去十年,在580万网友的贡献下,百度百科上累计上线了1300多万个词条,其信息量相当于给6.8亿互联网网民每人提供了160套大英百科全书。目前,百度百科已经在医疗挂号、娱乐电影票、旅游门票等领域接入服务。用户在查询相关词条之后,可以直接在词条下完成服务预约和购买。如用户在看完当下最热门电影的词条介绍之后,就可以直接在词条下面购买电影票,一站式完成信息和服务的获取。 百科发布“秒懂百科”,未来将引入AR+VR技术 此外,在百度十周年的发布会上百度官方发布了全新的产品“秒懂百科”。在原有的文字、图片基础上,支持用短视频呈现词条内容,迎合网民快速阅读的习惯。据悉,秒懂百科将在2016年6月前优先覆盖3万个高热度词条,并完成视频上传工具的开发和视频展示机制的建立,年内短视频覆盖超过10万个词条,日均播放量达到800万。 据官方透露,接下来百度百科还将引用时下流行的AR和VR等技术,让知识的展现形式更为丰富有趣,也能给用户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百度百科使用体验。目前,在百度百科已经上线218家数字博物馆中,有54家使用了全景技术,用户可以在数字博物馆中最大限度的查看博物馆和展品的每一个细节。 未来,百科将在AR、VR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动下,变得更炫酷,让网友获得知识和服务变得更加简单、便捷。

作文范文之我终于理解了600作文

我终于理解了600作文 【篇一:我读懂了_优秀作文】 题目:我读懂了 题目:我读懂了。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 技巧1.写这篇文章拟题的角度易小。 2.要注意写清“读”的过程和“懂”的内容,所懂不能留于肤浅,应有 更深的感悟、体验、了解。 3.要表达自己的看法;一是要建立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与之融 为一体,自然贴切。二是要简明、凝练。在叙述、描写中发表看法,不同于单纯的议论性文字,是对叙述、描写内容的补充、提炼、升华。应当尽量将自己的观点通过简洁的语言集中概括地表达出来, 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一)题目解析: 空格所填内容非常广泛,可以写人(如:父亲、母亲、老师、自己、 冰心、鲁迅等等),可以写物(如:镜子、蚂蚁、书包、粉笔、蜡烛 等等),可以写景(如:大海、冰川、青松、菊花、竹子等等),可 以是抽象的事物(如:成功、失败、坦然、宽容、承诺、友善等等) 写这篇文章拟题的角度易小,如:我读懂了你的微笑、我读懂了时 间的流逝等等,这样容易下笔。如果题目太大,则会感到无从下手。核心词是“读懂”二字,让人感到这中间有一个从不懂到懂的过程, 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要注意写清“读”的过程和“懂”的内容,所 懂不能留于肤浅,应有更深的感悟、体验、了解。 具体、形象,收到“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效果。 写好本文还要有一颗善感的心,因为善感的心灵总能在一草一木、 一沙一石间汲取精神雨露,让干渴的心灵获得滋润,让荒芜的精神 家园蓊郁葱茏。独立黄昏静默赏菊,赏它的傲霜独立的气质;凭窗 眺望云卷云舒,深深地折服于它沉静从容的气度;注目荒原或大漠 上一株挺立的白杨,我们可以找到坚强的理由;遥望一段古老的长城,我们可看到中华民族那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 (二)满分作文

我终于懂得你-作文

我终于懂得你 我坐在窗前,望着午后寂静的大地,耳边却仿佛流淌着涓涓老歌。 总会不自觉想起,那一年的是是非非。 我曾经一直觉得奶奶很烦,一直向我问东问西,而且还什么都不懂,为人又斤斤计较,我并不喜欢和她呆在一起。 暑假里,我总是窝在家里,连晚饭都不去奶奶家吃,自己在家随便对付点草草了事。 不知什么时候起,楼下一直传来一首首旧时代的歌,日复一日,每天蹲点播放。 一开始我还觉得新鲜,特别有意思。 时间久了,便觉得烦了。 到最后,我恨透了这歌声,简直就是最大的噪音,老是打扰我。 我的心情每到这个时候都不好。 我恨恨地跑到窗前,想看看楼下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不过很显然,我是白费功夫,在楼上根本什么也看不见。 天碧蓝碧蓝的,我却看着很不爽。 终于忍不住了,我跑去向我妈诉苦。 不料,妈妈却这样和我讲:你说楼下那一家啊,在你考试前他们家的有一位老人去世了,也就差不多这个点吧。 她孙子觉得很后悔,一直很后悔,认为自己没有好好关心奶奶,就在她去世的时候放她生前最喜欢的歌。

我听后很不理解,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不过也没那么恨这噪音了。 有一天,我总算肯挪挪脚去吃晚饭了。 刚下车,就听到了和楼下一直放的老歌一模一样的歌声。 我心想:这一定也是个老人,不然这么老的歌有谁会去听呢。 我循着歌声,却惊讶地走到自己家门前。 不过让我止住脚步的,不是这原因。 我看到了奶奶,在阳光的照耀下,那白发异常明显,她手中清洗着一只只张牙舞爪的大螃蟹。 我的记忆从未像此刻这么清晰,直觉告诉我,这绝对是因为几个星期前我在饭桌上,不经意间说了句我想吃螃蟹,没想到奶奶竟然记住了。 我忽然有些明白楼下那人的心情了,那歌只是他对奶奶的怀念和奶奶对孙子的爱的体现。 无论我的奶奶缺点再怎么多,我想,她眼中的慈爱亘古不变。 我沉默的吃完了这顿饭。 隔天,我又听到了那阵阵悠扬的旋律。 这次,我特意搬了张椅子坐到窗前,静静地听着这些曲子。 天,从未如此澄清。

让女生秒懂的IT术语

前端开发中减少重复劳动,提升效率的方法 摘要 前端领域有两大永恒的主题——性能和效率,中后台场景下对性能的要求不高,但对效率的要求是极致的。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在业务开发过程中孵化出了几个工具和平台,分享下我们的设计和思考。 背景 在任何技术领域中性能和效率一直都备受关注。中后台项目中由于移动化办公尚未普及,目前大多数还是以PC页面的形式展现,用户使用平台的目的也较为单一,仅是为了工作。这种场景下性能一般不是关注的重点,加载时间即使是2、3秒影响也不会太大,且PC的硬件设备和网络状况相对移动端要好很多,只要稍加注意性能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是在效率(工程效率)上却要有极致的提升,因为中台场景中页面会非常多。就以供应链场景举例,我们的供应链下有N个系统,首先是采购系统,采购完后存储到仓库,仓库中有仓储系统,之后是配送和营销。这整一套流程需要有一个数据平台来支撑,无论是正向还是逆向,因此页面数据会非常多,对开发效率有很高的要求。 工具和平台的实践 开发效率方面一般能想到的优化就是减少重复劳动。前端开发阶段可以通过一些工具或平台减少开发上的重复,也可以从整个项目链路来看有哪些可优化点,比如联调、测试、线上维护等方面。针对这两点,我们主要做了3个实践:IDE插件、“Mock”平台、模板仓库平台。 IDE插件 一般要提高在IDE中编写代码的效率采用的都是IDE本身提供的snippets的方式,但是这些snippets存储在本地,无法进行共享。插件的形式无疑能很好的解决问题,由于我们的场景使用的是Element UI,所以专门定制了一个插件pickman。与大多数拥有类似功能的插件一样,它可以将特定的代码片段插入到IDE中。另外为了减少查看文档的耗时,我们提供了更方便的文档查看方式,在选中标签之后按下cmd+1(mac)就会打开文档中相应的页面并展示在IDE中。

我终于理解了作文800字(优秀作文)

我终于理解了作文800字 在我脑海中,始终清晰记得这一幕:微风拂面吹来,一轮红日坠在天边,寂静的小道上,自行车轮一圈一圈地转动着。我坐在父亲的自行车上,静静地睡着了。 从小到大,每当我放学走出校门,总能看见父亲站在花坛边,远远地张望,在人群中寻找着我的踪影。看见了父亲,一整天学习的疲劳消失的无影无踪,父亲的微笑、鼓励、夸奖,就是我学习的一切动力。如今,父亲似乎变了,少笑的他变得多怒,我和父亲也随之变得生疏。 一天放学后,一回到家,我便把沉重的书包甩在一旁,似乎甩下了一天的麻烦事,直接瘫在沙发上玩起了手机。父亲见状,朝着我大吼:“一回家就玩玩玩,作业写了没有?动手机经过我允许没有?你看看你期中考试的成绩……”我一下子就突然恼火了,说来说去父亲天天就那么几句话,我所做的一切在他眼中都如同浮云一般。和父亲一般暴脾气的我立马与父亲争执起来。各种歪理,各种不屑,说话不过脑子,满脑子就只有“反驳”两个字。父亲见我是如此顽固,一下子被彻底激怒了。父亲布满血丝的双眼死死地瞪着我,我就犹如一只落入虎口的小白兔,手无缚鸡之力,一下子不知所措。父亲抄起粗糙的大手,一记耳光落在我的脸上,只觉得脸庞火辣辣的。 我眼中泪光闪烁,捂着脸,气冲冲的跑到房间,重重地把门摔上。我趴在桌子上,抽噎着,心中很不是滋味,脑海中全是父亲的那番责骂和那一记耳光。到底是为什么?父亲成了这样?以前那个温柔慈爱的父亲不复存在。 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勇气,我想和父亲谈谈,我径直走到书房前,正要推开门。从门缝中,我看到了一个苍老的背影,呆呆坐在桌前:父亲才四十出头,却已经两鬓斑白,幽暗的灯光照在他的脸上,把他的皱纹勾勒得一清二楚。 我的视线突然模糊了。我不禁想到这几年来,父亲为了能够给我让我有资格参加上海中考,工作之余参加继续教育。白天工作,夜晚苦读。半年多来,每次考试没有一门挂科…… 我终于理解了,理解了父亲对我的严厉。他希望心爱的女儿不要重复自己的故事,期盼他的女儿有更大的出息。而我却总是误解他,埋怨他。 想到此处,在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又看见了那条寂静的小道,那染红满天的余晖,还有父亲那渐渐苍老的背影……

我终于懂得了作文初中

我终于懂得了作文初中 【篇一:我终于懂得了作文初中】 明天我要是能生病就好了!我在晚饭桌上的一 句话,让全家人都吓了一跳,明天有好几场考试、还有默写,我怕考不好,要是请病假就。就在妈 妈又开始数落我的时候,爷爷打断了她的话:先 吃饭,一切吃完饭再说。 吃过晚饭,爷爷让我和他一起品茶,在我看来,那白瓷杯中青烟袅袅、汤色碧绿的茶,虽是好看,却入口苦涩,怎么有可乐、橙汁好喝?但是看到 了爷爷期盼的目光,拒绝的话又生生地咽了下肚。 爷爷端坐在茶桌旁,敛眉聚目,屏息静气地拿 起煮开了的水壶,先烫了一遍茶具,然后就往茶 壶里放茶叶,倒进热水洗一遍茶,再倒掉水,茶 香随着蒸气,飘进了我的鼻腔里。我顿时来了点 精神,坐直了身子。爷爷往茶壶里再次倒热水, 原来干瘪的茶叶膨胀起来,舒展出一点叶子的模样。爷爷优雅地将茶倒进小白瓷杯子里,茶色淡

青诱人,飘着独特的清香。 我迫不及待地拿过小杯子,先闻了闻,好香! 然后汲了一口,可是并不是我想象中的芳香,而 是苦涩。我先是一惊,然后疑惑地问爷爷:闻起 来这么香的茶,怎么喝起来却是苦涩的呢?爷爷 笑而不答,却慢条斯理地往茶壶中注入第二遍的 热水,茶叶在水中舒展出一片片碧绿的嫩叶,并 随着水流翻滚而翩翩起舞。爷爷让我喝第二遍泡 的茶,我先是犹豫,可还是忍不住那飘着诱人的 清香的茶。这一次,我只喝了一小口,可这次和 上一次的不同,这次只掠过一丝苦涩,然后却是 一种甘甜的味道,细细品味,甘之如饴,满嘴留香。 这时候,爷爷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品茶就好比 学习,你第一次品尝到的可能是苦涩,可第二次、第三次的尝试就不一定是苦涩。难道你不知道苦 尽甘来的道理吗?自己好好想想吧,我相信你一 定能领悟这其中的道理。 沉浸在茶香的余味中,恍惚间觉得茶香余味便

全国108所顶尖大学分层分类连连看一图秒懂

全国108所顶尖大学分层分类连连看一图秒懂 2016年高考在即,能够考上一本,上个好大学,是无数考生和家长的愿望。那么,在考分上线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地选择志愿学校呢?本文将针对高考考生的需求,对中国100多所好大学进行一个系统的划分和介绍,帮助考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校。 在进入主题之前,让我们先看一看社会上判断好大学的两个常见误区。 误区一:凭借口碑选择学校 根据口碑选择大学只适用于极少数的情况,因为除了清华、北大等极少数公认的顶级大学,绝大部分学校都不具备超凡脱俗的实力,所谓的口碑实际上是来自于部分人群的更熟悉和更了解。人们由于自身经历和生活中接受到的一些零散的信息,对有些大学比较熟悉以及产生了一些或好或坏的印象,而对另外99%的学校则是完全陌生的,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的意见具有很强的片面性和主观性。 即便是高等教育领域的工作者,也都会受限于个人的经历和视野,很难对大部分学校的情况做出全面的判断。依靠口碑推荐的方式来选择学校,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风险也很高。 误区二:凭借985、211等学校身份来选择大学 中国实行的是相对集权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为便于管理和经费投入,政府通过各种方式给大学贴上了不同的身份标签,是否具备某种身份,实际上就成为判断大学层次的标志。比如,高考招生时的一本院校和二本院校就是一种学校身份上的区分。而对于100多所一本院校,身份标签的种类就更多,比如是不是副部级、是不是设有研究生院、是不是有自主招生权,等等。 在种种身份中,最为社会所熟知的当数“211工程”学校和“985工程”学校,以至于现在211和985在很多时候已经成为好大学的代名词。客观地看,政府设置的这些身份标签具有很高的门槛,大学并不能轻易取得,因此有这些身份的大学绝大多数都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办学水平最高的好大学。 然而,从学生报考的角度看,凭借学校身份来选择大学也有问题:首先,是否给予某些学校某种身份往往并不以办学水平为唯一标准,国家还会考虑政治、民族、国防、地域平衡等其他因素,以“211工程”和“985工程”为例,这两个工程所支持的学校都不是一次性而是分批产生的。“211工程”从1995年开始实施,2009年青海大学、海南大学、宁夏大学、西藏大学和石河子大学入选最后一批;“985工程”从1999年开始实施,2004年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入选最后一批。这些最后一批入选学校的办学水平一定高于其他非211和非985的学校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从国家的角度看,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有其合理性,但是学生报考显然不需要顾及这些方面,因此不能完全依赖学校身份来选择大学,否则一方面有可能盲目进入并不好的学校,另一方面有可能错失一些社会公认的办学水平较高的大学。其次,以身份标签为标准的分层方法太粗略,同时具备某些身份的学校数量往往较多,针对性不够强,比如112所211学校中,有39所是985学校,一方面学生面对的学校数量过多,另一方面同样是985学校,或者同样是211 学校,同样存在比较大的差别,不能一概而论。 中国好大学的分层与分类标准 既不能迷信口碑,也不能依赖学校身份,那么应当怎样对大学进行区分呢?从高中毕业生报考的角度看,主要有两项标准。 第一项标准是大学录取新生的高考平均成绩。目前中国大学录取学生的基本模式是学生填报志愿,然后由学校在志愿报考本校的学生中按照高考成绩择优录取。一所大学录取分数越高,能满足录取条件的学生比例就越低,说明在全国考生心目中这所大学就越好。因此新生的高考平均成绩是大学声誉特别是人才培养声誉的客观反映,是择校时需要参考的最重

我终于懂得了爱

我终于懂得了爱 爱,是什么?是一只蝴蝶,神秘至极;是一副图画,美丽至极;是一时的感动,美好至极;是一块石头,平凡也简单至极。爱,无形无色,无所不在,是世上最神秘、美丽、美好、平凡、简单。但也需要人们去发现它,懂得它,呵护它。 某日傍晚,夕阳落下,我的心情也像这夕阳一样低落。漫无目的地走在花园的小路上,独自一人徘徊,“为什么要骂我呀?我又没有犯错,出去玩一下不行吗?,为什么呀”!我头朝天喃喃着,忽然一只蝴蝶出现在我的视线范围,它慢慢地从我的头上飞过,飘落在小路旁的一朵小花上,轻轻的煽动翅膀,跟小花说着悄悄话呢!议论着今天要发生的事。我的视线跟着蝴蝶移动着,忽然我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停停顿顿地在小路上走着,后面跟着一位中年妇女,妇女弯着腰,双手放在小男孩的两旁护着小孩,脸上喜悦,忧愁并有。此时太阳一下山了,晚霞正盛。看着这小男孩,这妇女,这晚霞。我的心颤了颤。 我低着头,阴沉着脸,快速的冲过。冲出了花园,不懂往哪去,就往夕阳的方向走去,慢慢的走着也慢慢的想着,慢慢的,一道道刺耳又模糊的叫骂声飞速的不绝的飞入我的耳中,打乱我正“反方向旋转的思绪”。 “说,为什么要整天出去玩,泡网吧,不务正业啊?整天不务正业的,想干什么啊!啊”!一道浑厚的男高音,冲过我的耳

膜,进入我的大脑,打破了我那已被打乱的思绪;“呜呜……”。又一道凄凉的女音,彻底让我崩溃了。我用着愤怒的眼神,顺着声音望去,终于找到了它的源头: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正对家里进行着“大扫荡”似乎在寻找这什么,身后跟着一位中年妇女和一位中年男人,正对着青年叫骂着。“我出不出去玩关你们什么事啊!死老头子”。“啪”。突然,中年妇女不在哭泣,带着悲愤的眼神,一个箭步,走到了青年前面,一个巴掌甩到了青年俊俏的脸上,把青年的俊脸给扇到了一边。喊道:“怎么跟你爸说话的”。“你打我”,青年转头回去咬牙切齿的说道,说完瞪了妇女和男人一眼,之后愤然摔门离去。青年离去后,中年妇女马上软弱地摔倒在中年男人怀里喃喃道:“为什么会这样,以前我们对他那么好,现在却是这样,为什么。呜呜……” 看着这“精彩”的“戏剧”,我的心颤抖了又迷茫了,想起了以前妈妈对我的种种,是那么的好,我确是如此的报答她,对不起她啊!在这时我的眼角落下了几滴晶莹的泪珠,头抬向天,闭上眼睛,想:可能,在这么下去,那个禽兽不如的人(青年)就是我的未来。忽然眼睛睁开,环顾了四周,确认了家的方向,冲去。 “到了,快到了。”我正向家的冲去,忽然脚下一个踉跄,被一块石头绊倒,“嘶~~哦~~,好痛”。坐在地上,捂着膝盖叫道。“儿子”。忽然,耳边响起了一道天籁般的声音,望眼过去,一位在我眼中如仙子般美丽的女人——母亲,正向我跑来。我开

分享“消防图纸”识图方法,让你一眼秒懂!

前言: 很多朋友觉得消防图纸很复杂,那是针对“小白”而言,其实想快速看懂消防工程图,首先要仔细看清楚总平面图,然后把图纸设计说明和图例浏览一遍,其中有各种符号标示需要熟记,然后再去看系统图,虽然相对比较难,但只要你多花点时间就没问题,自然而然就能看下去了,当然,看消防图纸也是有方法的,下面详解! 1 消防图纸识图方法: (1)消防图纸分:消防水、消防电、还有气体消防; (2)不管是什么,任何一份图纸,都要先看设计说明、图例; (3)设计说明是图纸的提纲,读懂它能把握设计意图、内容等; (4)不同的设计可能图例不一样; (5)然后是系统图他是一本书的目录,读懂它就知道他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及连接方式;(6)最后才是平面图,他事实是对系统图的进一步细化,表明设备的安装方式、位置及连接方式等; (7)注意:读图时平面图与系统图要进行对照,用以将整个系统联系起来。

2 看消防图纸,如何一眼秒懂? 消防工程图纸一般分给排水(自动喷淋、消火栓、气体灭火)和电气(火灾自动报警),有的建设方也会让消防公司来做防排烟部分,消防预算根据专业分类,特定的设备安装费用在消防安装定额里都能找到。 (1)比如喷头、水喷淋管道、支吊架、消火栓、报警阀、探头、模块、报警设备等,其它通用部分就套相应专业定额, (2)比如消火栓管道安装套给排水管道定额,泵房的管道安装套工业管道定额,消防泵的安装套机械设备安装定额,阀门法兰安装套工业管道定额,报警部分的线管安装套电气安装定额等等。 (3)材料的算法:设备数量按图数就行了,管道,线管也要靠自己来完善。

火灾探测器、报警器特征表示法: 3 4

[影像基础]一个故事秒懂“b值”

[影像基础]一个故事秒懂“b值” 一个故事秒懂“b值” ——一个糖和盐的故事 By——刀客特儿周b值在DWI中总是一个让人纠结的东西,他到底是个嘛玩意儿嘛,为何有些医院扫描中DWI 总是三、四个图像,细心的朋友可能会看到参数上b值是不一样的。要明白b值首先要了解DWI的原理,DWI又叫扩散加权或弥散加权,基本原理就是布朗运动(详见小生前文《一个故事秒懂DWI》),简单来说就是水分子会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热运动。其中b值(扩散敏感因子)是MR个成像系列对扩散运动表现的敏感程度。言归正传,开始讲故事,或许很多同学初中化学时都学习过这样一个概念——溶解度。每一种溶质都有自己的溶解度,而且这个溶解度是和温度密切相关的。我们知道糖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变化很大,而盐随着温度的变化确不明显,为此我们准备三组溶解糖和盐的实验。第1组不加热,第2组加热至50°,第3组加热至100°。 然后我们分别去测三组试验中糖与盐的溶解度。我们会发现温度最高的第3组,糖和盐溶解度均达到最大,他们之间的溶解度之差也是最大;第2组糖和盐溶解度中等,他们之间的溶解度之差算是中等;第1组糖和盐溶解度最低,他们之

间的溶解度之差也是最低。我们知道,医学影像成像的目的就是为了诊断疾病,首先要有成像的信号,然后能区分正常与不正常的组织,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里的比较就是看两种物质之间信号差异大小,差异越大就越敏感,一眼就看得出来。上面的实验中影响溶解度及其差值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温度,而在DWI中b值就充当着温度的角色。b值越高对水分子扩散运动越敏感,但是图像的信噪比相应降低;较小的b值得到的图像信噪比较高,但对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检查不敏感。所以合理的b值对DWI成像十分重要,目前脑组织DWI的b值一般选择800~1500s/mm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