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怀庆府 历史文化

怀庆府 历史文化

怀庆府 历史文化
怀庆府 历史文化

论民间传说“三洗怀庆府”之历史真相

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訾永明

怀庆府,是明清时的一个行政区域,它的地理范围大致就是现在河南省焦作市的行政区域,包括今天的沁阳市、温县、孟州、武陟县、博爱县、修武县及新乡市的部分地区。在这里流传着这样一个民间传说:元末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朱元璋率领的农民军与元朝精锐部队在怀庆府地区展开激烈的拉锯战。双方都让百姓在门面挂上拥护他们的牌子,元朝军队来了,百姓做块木牌“保境安民”,起义军来了,老百姓再做块木牌“驱除鞑虏”。后来双方进进出出太频繁了,有人图省事,就在木牌的正面写上“保境安民”,背面写上“驱除鞑虏”,谁来了把牌子翻一下就可以了,此即“两面牌”(这就是“两面派”的来历),别人见了纷纷效仿。有一次农民军攻了过来,有一块牌子从门上掉下来,恰巧落在大将常遇春马前,这一下被常遇春识破了机关,一连看了几家的牌子,正反都是两种字样,常遇春大怒,便把此事报告了朱元璋,朱元璋正因战事毫无进展独生闷气,一听此事更是火上加油,立即下令常遇春把怀庆府地区的百姓斩尽杀绝。

常遇春领命后,就率军向怀庆地区杀去,见人就杀,鸡犬不留,来来往往杀了三个来回,他们还把元宝放在大街上,看是否有人捡去,如若发现元宝少了,就证明还有活人,接又杀,怀庆地区百姓都被杀光了,常遇春才罢休,这就是三次血洗怀庆府的故事。朱元璋继位以后便下令从人口集密的洪洞县往怀庆府移民。

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元末明初,在传说的历史中元军和明军在怀庆府展开激烈的拉锯战。但历史上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明朝北伐军攻克元大都(北京)后,同年十月副将军冯宗异,偏将军汤和“由河南渡河,克武陟,下怀庆,元平章白锁住弃城遁。兵至太行山碗子城破其关,元兵奔溃”(《明史纪事本末·略定秦晋》),轻而易举的就攻占了怀庆府。传说中的拉锯战虽然不符合怀庆府的历史,但反映了元末明初中原地区战争的频繁和民众对那段战争历史的集体记忆。

有元一代,怀庆府并非纪诚在《均粮疏》中所说“独怀庆一府,向未蒙乱”,元末虽有刘福通与元军在此激战,但与河南其他各府相比,这种破坏性要轻得多。这里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汤沐邑(国君等收取赋税的私邑),良吏谭澄于中统元年(1260年)任怀孟路(怀庆府)总管,“岁早,令民凿唐温渠,引沁水以灌田,民用不饥,教之种植,地无遗利。”以至太保刘秉忠在和忽必烈谈论各地郡守时说:“若刑之张耕,怀之谭澄,何忧不治哉”。由于水利设施的恢复,使宋金以来凋敝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人口大量增加,在元至元七年(1270年)曾“迁怀孟新民一千八百余户居何西”进行屯田。元末这里是察罕铁木尔和扩阔铁木尔父子的势力范围,守将关关又“绥辑流散,务屯种”,“少暇乃捐己资,起义熟,来学者延师教之”(张翥《平章政事关关墓志》),所以民众对元政权普遍存在有好感,这就出现了洪武元年十二月庚寅“孟州复叛,官吏皆滔没”,第二年正月丁酉“大将军徐达遣指挥张焕将兵万余人,取孟州山寨”,平息了叛乱(《明太祖实录》卷37卷38)。这就可以理解百姓挂“两面牌”,其实是对破坏自己安定生活的朱明政权的排斥和仇恨,也表现了对元朝政权的怀念。

在明代,怀庆府的赋税是河南八府中最高的,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河南八府,而怀庆地独小,粮独重。”在正德年间,何塘(怀庆府进士)就说:“怀

庆田土较河各府最狭,而税粮最多;其民之田,亦可知矣”(《怀庆府志》卷5《田赋》),民众无法解释其中的原因,就以民间传说的形式将其归咎于明军攻打怀庆府受阻,平定天下后,朱元璋迁怒百姓,增加了怀庆府三倍的赋税。这就是明代河内知县王以在《灾伤图序》中所说“高皇帝削平祸乱,怀府守铁木儿抗王师。已而高皇帝定鼎,按怀庆额赋而三倍之”。这一说法在清代及民国年间怀庆府地方志的纂修者所因袭,如康熙34年《怀庆府志》纂修者说“怀庆之赋之重,盖出于明太祖一时之怒云”。由于这个传说的原因,朱元璋在怀庆府民众心中便是个喜怒无常,蛮不讲理的人物,进而在“三洗怀府”中被描绘成嗜血成性,杀人不眨眼的魔王。

在华北地区广泛流传的民间传说《胡大海复仇》、《燕王扫碑》和《三洗怀庆府》一样,目的是解释洪洞迁民的缘起:由于战争使人口锐减,为了恢复生产,不得已从山西移民,然而使怀庆府出现明初人口锐减的景象,主要不是战乱,而是一次军事移民和随后的天灾:元顺帝至正十八年(1358年)二月,红巾起义将领刘福通在亳州(今属安徽)建立宋政权,五月破汴梁(开封),宋政权迁都于此,随后派三路大军进行北伐。其中东路军进攻怀庆府,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周全“(至正十八年秋七月丁酉朔)据怀庆路以叛,附于刘福通。周全尽驱怀庆民渡河入汴梁。”(《元史本记第四十五》),接着至顺十九年,怀庆蝗灾,出现“人相食”《元史·志第一下》的惨痛情况,这使怀庆府人口大量减少,明初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分别在洪武二十五年和永乐元年二次从山西移民到怀庆府。

虽然说传说故事的历史大多渲染附会,只具备一个历史的影子,不能当史实来看待,但传说故事对历史起了补充作用,并不在于准确的记载了历史,而在于真实的记录和反应民间对历史的想象和情感,通过民间传说“三洗怀庆府”就可以解析元末明初怀庆府地区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民众独特的心理,来还原那段历史的真相。

人生感悟的句子

人生感悟的句子 1. 人类的最大弱点之一是自命不凡的幻想。周作人《谈虎集》 2. 享乐主义是沉醉了的人性, 犬儒主义是发疯了的人性, 禁欲主义是绝望的人性。 (英) 威尔逊《论人性》 3. 人生像一盒火柴,严禁使用是愚蠢的,乱用是危险的。(日)芥川龙之介 4. 你必须在额上流汗,以资获得你的面包。列夫 ?托尔斯泰 5. 人生好比两瓶必要喝的啤酒,一瓶是甜蜜的,一瓶是酸苦的,先喝了甜蜜的,其后 必然是酸苦。(英)萧伯纳《六十自述》 6. 人一岁时,像国王,穿戴齐备;两岁时,像猪猡,灰里滚爬;十岁时,蹦蹦跳跳像 嗥叫似狗;老年 7. 一个人光溜溜地到这个世界来,最后光溜溜地离开这个世界而 去, 利都是身外物, 只有尽一人的心力, 使社会上的人多得他工作 的裨益, 邹韬奋《 “生活 ”周刊究竟是谁的?》 8. 人,在最完美的时候是动物中的佼佼者,但是,当他与法律和正义隔绝以后,他便 是动物中最坏的东西。(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9. 人生的欢乐,不该全集中在前半生,弄得我们不得不眼看着它日益减少,到最后伴 随着我们的也许只有风烛残年的种种苦难了。(英)塞 ?巴特勒《众生之路》 10. 人性的确如此,既轻信又爱怀疑,说它软弱它又很顽固,自己打不定主意,为别 人做事却又很有决断。(英)萨克雷《名利场》 11. 人生就是碰钉子,碰一回钉子,长一分见识,增一分阅历,做的事愈多,碰的钉 子愈多。没有碰过钉子的人,必是没有做过事的。不过,聪明人能因别人碰钉子,而增见识 而长阅历。糊涂人虽碰了钉子,还不知是钉子,必待左碰右碰,碰得体无完肤,才知钉子的 厉害。老宣《老宣放言录》 12. 芸芸众生,谁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清)秋瑾引自《五四风云》 13. 赞美白天待晚上,赞美一生待临终。英国谚语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如果卑鄙地 过这短暂的一生,那就太长了。(英)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悲剧选》 14. 人是生而 自由 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 其公羊;二十岁时,自负,言谈像匹马;娶妻后,工作卖力像头驴;当爹时, 时,蹒蹒跚跚像猿人。《宗教百典箴言录》 彻底想起来,名 是人 生最愉快的事情。

中国文化发展史.pdf

中国文化的发展 回望中国历史,悠悠五千年,积淀了璀璨的华夏文化。中国文化始终作为 世界文化中的奇葩,映射着历史的光辉,展现着民族的风华。 在世界文明中,中国文明作为唯一在历史长河中永不淫灭的古国文明,始 终离不开中国文化之魂。这种寄于民族之魂的华夏文化,在历史中不断积淀, 不断变得博大精深。 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文化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文化载体,每一种 文化载体,都体现着各异的社会风情和漫漫的历史道路。在中国远古时期,由 口头文化发展起来的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作为中国文化间接记录,展示了中国 古代文明开始的发展道路,甲骨文字是中国古代文字起源与发展的直接记录。 文字的出现不仅是文化进步的体现,更是文明的飞跃。远古的中国文化主要集 中于宗教崇拜和原始艺术,没有高度统一的形式,体现的是先民粗狂的情感意 识和活跃的自然认识。自夏朝开始,开始了我国历史上的奴隶制社会,由自由 性向统一性转变,标志着文明社会的开始,各个部落文化融合,其中以华夏文 化为代表。自殷商西周,中国文化的特殊面貌开始形成。在当时,具有“象形”、“会意”、“形声”等的造字规则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进入了成熟阶段 (1) 。伴随着文字的产生,相随的一些典籍和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实体 文化的逐步形成。 春秋时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轴心时代。走过周朝礼乐文化时代,春秋时 期伴随着国家动乱,群雄争霸历史背景,出现了各种政治流派和文化主张,呈 现百家争鸣的格局。社会动乱和政治模糊为当时文化发展创造了许多条件。诸 子兴起,各展示出其鲜明的特色。儒、道、法、墨各大学派应运而生。创立诸 子学派的孔墨老庄,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他们 以巨大的热情、雄伟的气魄和无畏的勇气,开创学派,编纂、修订《易》、《书》、三《礼》、《春秋》等中国文化的“元典性”著作,并对宇宙、社会、人生等无比广阔的领域发表纵横八极的议论。正是经由各具特色的诸子百家的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论文

华灯映水秦淮梦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同题散文比较分析 摘要 俞平伯与朱自清同游秦淮河,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共同的题目,各作散文一篇,以风格不同、各有千秋而传世,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文章主要从情景描摹、语言风格以及美学追求三个层面比较分析《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不同艺术特色,并与文本写作的背景(主要包括作者介绍、秦淮河意象解读以及时代背景)相结合,由此感受两人笔下秦淮河不同的神韵与意境,突出两人在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地位与贡献。 关键词:情景描摹语言风格美学追求比较分析 一、背景介绍 1.1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的散文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二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则是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文,是其代表佳作,伴随一代又一代人喜怒哀乐。《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俞平伯(1900年-1990年),原名俞铭衡,字平伯。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与胡适并称"新红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小品散文被周作人称为“独特的风致”,这既有俞平伯自身世界观上的原因,同时也有深深的时代的印记。俞平伯的散文创作可分为两个时期(1923---1928 ,1928以后)。前期作品大多是写自己的生活遭遇,抒发自己的性灵,描景状物,细腻绵密,显得文思郁勃。后期则着意追求一种“素朴的趣味”,使得他的散文变为冲淡和拙朴。 朱自清与俞平伯是我国散文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在文学创作上也风格迥异,朱自清散文以真为核心,以情为主线,以诚为内质,以思为神韵,文章中景中有情,情中有思,思中有梦。始终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和“优雅的梦境”;二俞平伯述文却不失旷达与洒脱,表现出闲适、从容、豁然与淡定。他的散文语言隐晦,但却意味悠长,给人以悠然的享受。两者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均有体现两人散文中不同的思想艺术。 1.2秦淮河意象分析 秦淮河分内河和外河,内河在南京城中,为十里秦淮最繁华之地。据史料记载,

浅谈数学文化

浅谈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是数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工具、能力、活动、产品,是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淀,是数学与人文的结合。数学文化主要以数学史、数学问题、数学知识等为载体,介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精神。 一、数学方法——数学文化的辩证法 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将数学的智慧和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凝聚了数学家们智慧的知识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明白。 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数学思想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通过数学思想的培养,数学的能力才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掌握数学思想,就是掌握数学的精髓。数学的方法是贯穿了整个数学,也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数学文化中数学文化的辩证性法有具体与抽象,演绎与归纳,发现与证明,分析与综合。这些方法之间有联系又有区别。 1.(1)、具体与抽象 具体是社会实践,是客观存在的东西,因为数学是源于社会实践的。同时数学是一种利用自身已有的概念、定理、公设,借助已知的相互关系,通过推理、计算而获得新发现的学科。数学的概念是抽象的,数学的方法也是抽象的。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发现恰恰是借助于数学的方法论路径去实现的,如果没有非欧几何人类可能还要在牛顿的时空观中走过许多年才能寻找到相对论。 数学方法的抽象是借助数学概念、公理、定理、公设等,把所有涉及研究对象的概念以及研究对象的抽象性归并汇集在一起,找出他们更具体抽象、统一的结论。这种抽象方法,人们一般冠以公理化方法。它大大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从只抽象个别对象扩展到抽象整个数学理论的逻辑结构。现在,数学研究的对象已不是具体、特殊的对象,而是抽象的数学结构。 1.(2)、演绎与归纳 演绎法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它有三段论的表现形式,由一般的判断,特殊判断,结论三部分组成。 归纳与演绎不同,归纳是这样一种推理:其中所得到的结论超越了经验材料所提供的东西的一种经验猜想。看起来归纳与演绎很有区别的,事实归纳与演绎是相依而存、互为发展、对立统一的。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我们用世界上的一切归纳法都永远不能把归纳过程弄清楚,只有对这个过程的分析才能做到这一点——归纳与演绎,正如分析与综合一样是必然相互联系着的,不应当牺牲一个而把另一个捧上天,应当把每一个用到该用的地方,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只有注意它们的相互联系,它们的相互补充。” 1.(3)、发现与证明 发现实际上就是定律的发现和理论地提出问题,最主要是通过假说,猜想。猜想是提出新思想,一个猜想可以带出或生出一个新的学科方向。比如,对欧氏第五公设的证明产生了非欧几何理论,四色猜想对开辟数学研究新途径有重要意义。在数学史上有很多有名猜想,人们熟悉的费马猜想,曾是一个悬赏10万马克的定理,实际上,它是源于几千年前的勾股定理。德国数学家曾宣称:当n大于2时,不存在一个整数n次幂是另外两个整数n次幂之和。数学家韦尔斯花了34年心血来解这道难题,并获得沃尔夫奖。许许多多数学猜想是由简单到复杂无休无止地产生出来。一个猜想解决了,又猜想出来了,数学家们总有解决不完的猜想。许多重要猜想,总能吸引众多数学家为此皓首穷经。在证明各个猜想的过程中,数学们会取得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 1.(4)、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由未知去推导已知,在假定的前提下导出结论,而这一结论恰恰是已给出的条件或已知的命题。综合是由已知命题开始,通过演绎、归纳能一连串来导出未有的命题,或解

南怀瑾--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讲

我希望大家注意一件事,世界上有一个东西最骗人的就是虚名。什么叫虚名呢?徒有其名,没有真正的内容。所以,古人有两句诗很好:“原来名士真才少,偏是僧家俗气多。”有名的人,不见得真有学问,这就是“原来名士真才少”。下一句牵涉到体悟法师及下面两位法师,出家人,“偏是僧家俗气多”,本来出家人应该很高雅的,没有俗气,结果出家人变得俗气了。比如院长讲到,因为体悟法师的关系,拉我来了,这是体悟法师变成非常俗气的缘故(众笑)。刚才院长也提到,很多朋友看过我的书。所有的书,我到现在自己一概不承认。人家问我著书干什么?我说为了吃饭,卖稿费(众笑)。真正我要说的话我要写的书,到现在还没有动手。因为这个八九十年当中,要写东西,真话不好说,假话不愿意说,所以就没有写真正的书了。至于现在写的书啊,都是为了吃饭的。 清朝有个名士叫龚定庵,他有一句话,“著书都为稻粱谋”,写文章为了吃饭的。这是我对院长刚才这一番话,好像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院长是原告,我是被告(众笑)。他把我说得太漂亮了,很多靠不住的,他是恭维我的。 我看了很多书,现代人的书我也看了很多,随时有好书都看。我常常告诉青年同学们一个人生的经验,我说有时候我愿意读那个人的书,但不愿意看到他这个人。因为我相信三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引用司马迁讲的话。我觉得司马迁的话还不够,依我的经验,还要加一句,交一万个朋友,各行各业很多朋友都要认识,那样才真正能够了解人生。 我发现有些人,看了他的书,觉得非常好,非认识这个人不可。一见到这个人啊,完了,心里就跳出来古人讲的四句话:“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今日一见,不过如此。”(众笑)因为看了这个人心中感觉很难受,就很后悔去见面。有时候刚好相反,有些学者学问很好,愿意跟这个人做朋友,却不能读他的书,因为文章写得一塌糊涂。所以,两样配合不起来。刚才院长讲我的这一番话,现在说明了这些道理,大家就可以了解了。 这一次到这里来,是向大家做一个报告,我有一个感触:我一辈子在大学里教书,有一个习惯,就是上课不点名。过去在大学里,训导处还站在旁边点名,我就把他轰出去了。我说,如果上课要你来点名,把学生押来听课,我就不要教了。会吹牛的人,一定把人家哄来的。这是说明我这一次来的心情,我每次上课就是让大家来考我,现在我也是这样。因为我上课不点名,所以我也不看人的,因为看了人以后难为情,万一有句话讲不好,再见

中国近代现代的文化

第十六单元中国近代现代的文化 [复习目标] 1.依据具体史实概括近代前期、近代后期、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准确掌握其思想、文学、艺术、教育、科技以及史学等方面的成就。 2.掌握梁启超、严复、李大钊、鲁迅、郭沫若、李四光、陶行之、钱学森、施今墨等著名人物的政治、思想和学术活动。 3.运用唯物主义原理分析文化发展与政治斗争、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不同社会制度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4.比较分析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特点,封建旧史观与资产阶级新史观以及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区别、中国近代科技、文化、教育落后和社会主义科技、文化、教育发展迅速的原因。 5.运用历史的观点客观的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正确认识这些作品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本身的阶级性。 [要点梳理] 本单元包括中国近代前期(1840年-1919年)、近代后期(1919年-1949年)和社会主义时期文化,主要涉及思想、科技、文学、史学、教育、艺术等的发展。 1.主要线索和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领域的变化在意识形态和精神文化领域中,也都呈现出来。无论是旧民主主义文化还是新民主主义文化,都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具有鲜明的爱国思想。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文化领域也充分反映出来。 近代前期文化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封建文化发生动摇,呈现出新旧交替的特点。 近代后期文化中除原有的帝国主义文化和封建文化外,还产生了新民主主义文化,这一时期文化的特点是进步文化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并成为近代文化主流。 社会主义时期文化除了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外,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都取得可喜成就,文化领域生机勃勃。 2.思想领域的巨变 (1)近代前期思想的最大特点是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观念的影响,“向西方学习”是近代前期进步思想的主流,它在各个历史阶段有不同的

南京秦淮河导游词

南京秦淮河导游词 南京秦淮河导游词1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秦淮河的南京城内河段便是著名的“十里秦淮”、“六朝金粉”的地方。其两岸优美古朴的风光,众多的人文胜迹无不体现了金陵古城的古老风貌。 坐船从武定门公园出发,只见两边青山环绕,绿树成荫,河水清澈,让人心旷神怡。向前缓缓前进。只见高大的明城墙肃立巍立在眼前。民城墙顶宽7至12米,底宽10至18米,整个墙身呈梯形,上窄下宽。城顶外侧建垛口(雉蝶)13616个,垛长2。75,垛距0。4米。城顶还建有窝铺200座,以作御敌堡垒之用。明城墙总长度为35。267公里,其中地面遗存部分25。091公里,遗址部分10。176公里。城墙现状基本完好部分(原城墙地上保留三分之一以上即5米)的总长度为22425米,最长一段是九华山图库至神策门,达5462米;最短一段新民门仅为25米。城墙遗迹(原城墙保留不足三分之一即5米高)总长为2666米,其中最长一段中央路西侧至钟阜门西测长1036米,最短一段蓝旗街北测至月牙湖老城南端长65米。 继续前行,高楼大厦肃立在眼前,直指苍穹。平静的湖面像一面银镜,倒映着一座座高楼大厦。

两小时的游船结束后。我们来到了“鬼脸城公园”。鬼脸城以墙上的鬼脸而出名,鬼脸光滑平整。倒映前面的一潭水里。俗称鬼脸照镜子。 在碧水蓝天之间,鬼脸显得格外的显眼。 秦淮河是六朝古都南京的护城河,这条河距离之长,河水之深,河床之宽。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礼物。十里秦淮配上宏伟的明城墙,在蓝天得映衬下,无人见了不说好。他是古都南京的一大特色,是古都南京的AAA级风景区。 南京秦淮河导游词2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秦淮河是我国南京境内最大的一个河流,秦淮河有两个部分,一个市内河,在南京城里,它是十里秦淮最繁荣的地段;另一部分是外河。秦淮河有两个源头,东部的源头在句容市宝华山那里,南边的源头在溧水县的东庐山那里,东庐山是天生桥下面的胭脂河。这两个源头都在江宁区境内,总东水关一直流淌到南京城里。秦淮河从东向西一直贯穿整个市区,南边从西水关流出来,一直如此流淌着汇聚到长江中。

数学历史与数学文化专题沙龙

小学数学”思者足音”专题活动 主题: 数学历史与数学文化 ——对苏教版数学教材你知道吗?”栏目的认识与思考 xx育红实验小学数学组 主持人: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们育红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研究小学数学发展性阅读已有好几年了。如何为数学学习提供丰厚的智力背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带领学生走进数学的世界,体悟数学的魅力。你知道吗?”这 一神秘而又充满诱惑的话语到底包含了哪些我们急欲探求的知识?蕴藏了多少我们未曾探知的精彩?今天我们教研组确定了小学数学发展性阅读的研究”从 教材你知道吗”入手,经历了三个过程: 从解读教材你知道吗?”栏目开始、在整合课堂教学中不断推进、在创建新平台中延伸拓展,放大其价值。 下面首先请大家结合白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你知道吗”栏目认识。 A: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上说,它指的仅仅是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而从广义上说,数学文化还涵盖着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而这种数学文化的底蕴,正是当我们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除或忘掉之后所剩下的东西一一数学素养。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编写上增加了多个你知道吗”、生 活中的数学”等内容,努力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受到文化浸染,产生文化共鸣,体察社会文化和数学文化之间的互动,体味人文世界与数学世界之间的交融,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如何用好这些阅读资料,就成了我们一线老师值得探讨的课题。

B: 我先来说说。你知道吗”栏目作为一个非考试内容,教学目标是隐性的,教师对它缺乏合理的定位,比较容易忽视。这个栏目在具体教学时的现状是: 有的老师仅仅把它当做一种知识拓展,学生一读了之;有的老师直接告诉结果;还有的老师布置课后白学完事;当然也有个别老师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资料,,。 (课件展示你知道吗”教学现状调查统计图) C: 刚才王老师谈了你知道吗”的教学现状,我经过分类整理,发现你知道吗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主,着重加强对学生数学素养、数学思想、数学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启蒙和薰陶。 下面我就来谈谈你知道吗”包含了有趣的数学故事。例如三年级的曾冲称象的故事”;四 年级的高斯的故事”-------------------------------------------- 等。数学故事不 但是学生展示白我的一个天然的舞台,而且更是学生不同能力发展的摇篮。它是传统数学教学有益的补充,可以起到激发兴趣,开阔思路,提高能力,拓展知识等多重作用。 D: 下面我谈谈你知道吗”中的一些数学概念。例如五年级上册介绍了循环节 的概念,让学生知道什么叫做循环小数的循环节”,循环节可以怎样表示;六年级上册介绍了扇形”和圆心角”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懂得弧、扇形和圆心角之间的关系。此外,你知道吗”还在很多地方介绍了诸如图形的符号表示方法,单位、公式的字母表示方法等,如四 年级上册介绍了我国量和单位”国家标准 规定的写多位数的方法,直线、射线和线段怎样用字母表示,平行和垂直如何用符号表示等。学生了解这些数学概念的通用标准,有利于与中学数学学习接轨和避免在课外阅读时造成理解障碍。 E: 你知道吗”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史内容。例如三年级讲述了牛”、-”、 “X” “书号的由来;五年级介绍了方程的由来”分'数的发展史”;六年级下册展示了负数的发展史”等。教科书中或用文字,或用图示向学生展现了数学发展的历史知识。(再结合 祖冲之的圆周率、哥德巴赫猜想”等)

中国近代史与世界历史与文化部分精选100题

中国近代史与世界历史与文化部分 选择题练习选择题(100题) 1. 对中国近代史时期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近代史是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一段历史 B.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血泪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反侵略、 反压迫的革命史、斗争史 C.中国近代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近代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2.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林则徐禁烟激化了中英矛盾 B.英国商人要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C.中国是落后的封建国家且闭关锁国 D.打开中国市场获取高额利润 3.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美《南京条约》 C.中英《香港条约》 D.中美《香港条约》 4.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正确表述是 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中国开始沦为殖民地社会 5.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全面学习西方的社会改革运动 B.是为了崇洋媚外而进行的投降活动 C.是为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富国强兵运动 D.经过努力,实现了富国强兵目标的运动 6.下列事件能充分说明洋务运动效果的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7. 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 维护封建经济 B. 发展资本主义 C. 维护封建统治 D. 抵抗外国侵略

8.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想一想,这是哪个派别的主张 A、资产阶级革命派 B、洋务派 C、顽固派 D、资产阶级维新派 9.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1300多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的起因是: A.洋务运动失败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1898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激化 D.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10.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不包括: A.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D.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11.宝岛台湾被列强割占和下列哪个条约有关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导致中国陷入严重民族危机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19世纪末,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 A.列强纷纷对中国开战 B.列强纷纷抢夺中国领土 C.列强纷纷在华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D.列强纷纷在中国开通商铺 14. 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A.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B.光绪皇帝没有实权 C.顽固派对变法阳奉阴违 D.维新派策略失误 15. 拉开戊戌变法序幕的是 A.洋务运动 B.《马关条约》 C.公车上书 D.虎门销烟

古诗文《泊秦淮》赏析

古诗文《泊秦淮》赏析 泊秦淮 唐朝: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译文及注释 【译文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英译Mist】 veilsthecoldstream,andmoonlightthesand,asImoorintheshadowofariver-tavern,Wheregirls,withnothoughtofaperishedKingdom,gailyechoasongofco urtyardflowers. 【注释①选自冯集梧《樊川文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lì)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②[泊]停泊。 ③[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④[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 泊秦淮赏析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溧水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南京)入长江。六朝至唐代,金陵秦淮河一带一直是权贵富豪游宴取乐之地。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渲染气氛,朦

胧中透出忧凉。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种歌舞游宴的无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人此时的思绪之中。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一个“犹”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忧虑之情。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秦淮河是六朝旧都金陵的歌舞繁华之地,诗人深夜泊舟河畔,隔江传来商女《玉树后庭花》的歌声,听着这亡国之音,不禁激起时代兴衰之感,后两句对只知征歌征舞、买笑逐欢,而不以历景为鉴的统治者,给以深深的谴责。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非常和谐统一。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诗,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隔江”承上一句“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在歌声女色之中,终于被俘亡国。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这首诗写诗人所见所闻所感,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全诗景、事、情、意融于一炉,景为情设,情随景至。借陈后主的荒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感情深沉,意蕴深邃,被誉为唐人绝句中的精品。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晚唐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这样丰富的内涵、深刻的主题却容纳在短短的28个字之内,这其中的每一个字都凝练至及。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练,只有精练才能含蓄,也只有含蓄才能见得精练。所以含蓄与精练互为表里,相得益彰。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

数学史和数学文化

《数学史与数学文化》 班级:网营14-1班 姓名:毕倩榕 学号: 云南财经大学中华职业学院 数学史和数学文化 数学可能是中国所有上学的人爱恨交加的科目了吧,一方面苦于数学的枯燥和难懂,另一方面又应用于各个方面,可以说对它的感情很复杂了。而数学史和数学文化这门课却讲了不少数学史中有意思数学家和他们的故事以及数学文化,数学俨然给人一种活泼感,就好像是一个印象中“严肃刻板”的人,做出了一系列生动幽默的动作,发生了一连串的故事;而数学文化就像是人类其他形式的文化一样,它活跃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推进了人类的进步。 数学是美的,数学美把就是把数学溶入语言之中,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令人心驰神往的优美而和谐的黄金分割;各种有趣的数字比如说:完全数、水仙花数、亲和数、黑洞数等等;雄伟壮丽的科学宫殿的欧几里得平面几何;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 数学美可以分为形式美和内在美。? 数学中的公式、定理、图形等所呈现出来的简单、整齐以及对称的美是形式美的体现。数学中有字符美和构图美还有对称美,数学中的对称美反映的是自然界的和谐性,在几何形体中,最典型的就是轴对称图形。数学中的简洁美,数学具有形式简洁、有序、规整和高度统一的特点,许多纷繁复杂的现象,可以归纳为简单的数学公式。? 数学的内在美有数学的和谐美,数量的和谐,空间的协调是构成数学美的重要因素。数学中的严谨美,严谨美是数学独特的内在美,我们通常用?滴水不漏?来形容数学。它表现在数学推理的严密,数学定义准确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数学结构系统的协调完备等等。总之,数学美的魅力是诱人的,数学美的力量是巨大的,数学美的思想是神奇的,数学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 数学是好玩的,在北京举行国际数学家大会期间,91岁高龄的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为少年儿童题词,写下了“数学好玩”4个大字。数是一切事物的参与者,数学当然就无所不在了。在很多有趣的活动中,数学是幕后的策划者,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玩七巧

大会计--2004年南怀瑾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演讲

南怀瑾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演讲 南怀瑾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演讲 大会计——2004年10月南怀瑾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演讲 时间:二零零四年十月廿三日 地点: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六百人报告厅 听众: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员,高级专业会计硕士兼财务总监学员,及其他班学员;长江商学院部分学员;以及闻讯而来的官员、学者、商界人士等,共约一千人。 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 计利当计天下利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莅临我院第七届SNAI论坛 通讯员:我院第七届SNAI经济论坛举行之际,学院600人报告厅座无虚席,过道上都站满了人。大家都是为了聆听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演讲而齐聚一堂的。夏大慰院长代表学院和在座的学员致欢迎词。他表示我院一直非常注重高级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在日常的培训中,不仅注重提高学员的专业技能,还希望能够提升专业人士的职业操守与个人素养。通过SNAI经济论坛这一交流的平台,学员们能够博采众长,获取信息,从而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次能邀请到一代宗师南怀瑾先生主讲,对论坛本身来说,拓宽了研讨的学科范畴,是一次大大的突破。对学员来说,有这样贤师,口耳相传,是难能可贵的机会。 南怀瑾先生此次以“大会计”为主题的演讲。他面容清矍,神采奕奕,风度翩翩,目光深邃,眉宇间隐现著智慧之光。一头白发整整齐齐,一丝不苟。最吸引人的是他面上永远带着慈祥可亲,谦和有礼的微笑。南先生开口就戏称自己“著书多为稻梁谋”,现场的气氛马上被调动起来,学员们都被其诙谐风趣的演讲引得忍俊不禁,笑声掌声不断。他从会计的起源讲起,从改“茅山”为“会稽(即会计)山”的始祖“大禹”,讲到春秋时期做过“委吏”(司会计)的孔子。从“安史之乱”后唐朝著名理财家“刘晏”如何统筹安排,治理财政,又讲到明清时期绍兴师爷的种种委屈辛酸。其间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上下五千年历史掌故信手拈来,唐宋元明清前人诗句娓娓道出,借古讽今,纵横捭阖。讲到高兴处,浅吟低唱,手舞足蹈,把本来枯燥的历史知识讲的趣味横生。 除了引经据典的讲述了一些有关会计的历史掌故,南老师还发表了对读书、对教育、对做人的见解。他认为,读书不是为了考试,而应是为了明理、做人。

回顾中国近现代历史

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姓名:LC 学号 回顾历史,思绪万千 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学过了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到了大学,我们有进一步学习了这段历史。中华上下5000年的历史文明,在1840—1949年这100多年的历史中惨遭蹂躏践踏。试想,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无论是在制度还是在科技经济方面都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但是,自清朝实行闭关锁国以后,中国开始同世界隔离,中国的经济、科技出现停滞状态,由此导致了中国近代的落后挨打。对于这段屈辱的历史,我的心中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悲痛,总觉得应该写点什么。 清政府自认为是天朝大国,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与世隔绝。而在此期间,西方的科技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1840年,鸦片战争打响,中国战败,向英国赔款求和。四亿多中国人竟然被四千英军打败了,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啊!但是,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仍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落后,依然沉浸在天朝大国的幻想当中。紧接着,列强开始纷纷入侵中国,清政府先后被迫签订了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望厦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回顾这些不平等条约,我简直无语了。谁竟然敢在这样不平等的条约上签字?在很多时候,我都怀疑那个时候的人到底有没有国家民族利益的意识?祖宗几千年来打下来的江山被列强侵略蹂躏,而他们却毫不吝惜地将其拱手送人。对于这些人我只能用“混蛋”两个字来形容他们。在读这段历史的时候,我经常看不到任何希望。很多的时候,我都没有勇气来面对这段中国历史。但是历史就是历史,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能做的只是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虽然,清政府和人民在列强侵略期间进行了一些反抗,但是他们没有认识到中国制度的落后,仅仅是在科技经济方面向西方学习。因此,注定了洋务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辛亥革命,将压制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推翻了,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妥协退让,最终革命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导致革命的最终失败。五四运动,首次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此后,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在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摸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在这民族危难的时刻,国共两党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最终在1945年8月15日,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洗刷了中国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为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根据全国人民和平建国的迫切愿望,同国民党在重庆进行谈判,努力避免内战,实现国内和平。但是,国民党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挑起了内战。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全民族的和平统一,进行了解放战争。最终,在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回顾历史,我不禁思绪万千。对于这段屈辱的历史,我们不能将全部责任推到那个年代惨死的同胞身上。清政府的腐败落后才始终被侵略的主要原因。因此,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中华民族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一定要牢记中华民族被侵略的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以此来警戒后人,一定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

金陵古城流淌的秦淮河,承载着六朝金粉和风流韵事。一朝繁华落尽,然秦淮风韵不减,依旧吸引着无数文人骚客来此怀古凭吊。“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所谓雁过留声,那么与“六朝烟月之区”——秦淮河再次邂逅的朱自清先生,又留下了什么奇文妙句呢?今天我们就和朱自清先生一起泛舟秦淮,在桨声灯影里感悟六朝古都的沧海桑田…… 赏析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节选) 文|朱自清 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我们这时模模糊糊的谈着明末的秦淮河的艳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我们真神往了。我们仿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于是我们的船便成了历史的重载了。我们终于恍然秦淮河的船所以雅丽过于他处,而又有奇异的吸引力的,实在是许多历史的影象使然了。/ ( 细腻的景物描写,既给秦淮河平添一份动人的色彩,也展现出秦淮河上一派喧哗景象,很有生活实感。“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这一句运用反问的手法,对秦淮河的迷人风姿予以进一步的肯定。此外,作者将无形的愁绪化为有形的重量。“愁梦”本无形,难以触摸,而今大小船儿都载不动,则“愁梦”之多、之重可想而知。这便是作者构思的新颖之处。这也让我们联想到李清照《武陵春·春晚》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作者在此处巧妙化用词句,别有韵味。小纸条们想在文中充分表现自己的内心愁闷时,也可灵活化用这一词句哦!)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昂着首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 / (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通感的手法,用“厚而不腻”来形容“秦淮河的水”。(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后期将推出“通感”手法的长纸条,敬请期待哦~)即“碧阴阴”的“秦

中国历史文化论文

浅谈道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道教作文中国唯一一个土生土长的宗教,自东汉创教以来已有1800多年历史。道教在其发展过程中和中国传统文化一直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道教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之大成,以道学、仙学、神学和教学为主干,并融入医学、巫术、数理、文学、天文、地理、阴阳五行等学问。同时也对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先生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英国汉学家李约瑟也认为:“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大树的根在道家。”这些都是对道教文化的极大肯定。 道教成为近两千年封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起着巨大的社会作用。中华文化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春秋战国时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主要是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秦朝则是崇尚依法治国;汉时期,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末时期佛教、道教开始兴起,儒家、道家、佛教、道教的文化繁荣基本上领导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格局。下面我们就分别来谈谈道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道教文化对中国学术思想的影响 郭沫若认为:“道家思想可以说垄断了二千年来的中国学术界,墨家店早已被吞并了,孔家店仅存了一个招牌。”道教作为传承道家思想的主力,先后产生了魏晋玄学、隋唐重玄学和宋元明清内丹学,在学术领域的地位自然不言而喻。在哲学上,道教无中生有、道生万物的宇宙本体论和阴阳转化、规律运动的辩证思维法,在古代是被普遍接受的传统世界观和方法论。儒道互补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精辟概括。 宋朝大儒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的学术思想源自高道陈抟,程朱理学将道教的宇宙图式论和儒家纲常名教结合构建了“天理”哲学体系。明朝王阳明的心学处处把“良知”说和内丹学相比拟,充分汲取了道教玄学理论和修养方法。两千年来佛、道两大传统宗教不断地进行互动。东汉时期佛教被人们视为黄老道的支派,南北朝时佛教的传播借助了老庄玄学的影响,禅宗的宗旨方法深受庄子学说的启发,密宗的修行方法大量借鉴了神仙方术。 二、道教文化对中国政治经济的影响 道教认为“身国同治”、“内圣外王”,清静无为是治国和修身的通用原理。细读中国历史,会发现一个秘密:汉朝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宋朝仁宗盛世,明朝洪武之治、仁宣之治,清朝康乾盛世,这些鼎盛时期都使用“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治国方针。道教“无为而治”的思想,与西方“看不见的手”的市场经济思想不谋而合。事实上,每当统治者以黄老学说作为指导思想时,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垂拱而治,就会“天下自正”,生产恢复

中国文化近代史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价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 论文题 目: 指导教师: 2012年12月20日

浅析李鸿章的历史功过 一、人物简介: 李鸿章,字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世人多称“李中堂”。 他是淮军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也是清末的外交家、政治家。他受业于曾国藩门下,继曾国藩之后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并得到西太后的器重,参与掌管清政府的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成为清末最显赫的封疆大吏。在太平天国时期,他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镇压太平军。 李鸿章是晚清重臣,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每当揭开中国近现代史,就不可能不面对李鸿章及其所代表的晚清政府。纵观李鸿章一生,可圈可点处众多,但是在皇权体制下,没有实现其抱负,这是民族和个人的悲哀。李鸿章是那个时代的精英。国之大器,百年不遇。建国后对李鸿章的评价大有偏颇,往往把李鸿章脸谱化为卖国贼,这个观点和历史是不符合的。我们应该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态度和原则,来重新审视这一风云人物,做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二、生平主要事迹 1、创建淮军 咸丰十年(1860年),清政府在太平军的攻击下,失去了整个长江下游的最后一支主力军。李鸿章临危受命,开始了淮军的招募与组建。再后来,它发展成为了清政府军队力量的后备支柱、清廷的国防军。 2、倡导洋务运动 60年代起,李鸿章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造外国船炮利箭,创办了一系列民用企业,涉及各行各业。还创办了江南制造局、北洋舰队、轮船招商局、派遣中国第一批学生留美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等等,开始从事“自强”的洋务事业。这些洋务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洋务运动不仅开放了中国的封建大门,引进了很多先进技术和文化,还使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走进了近代社会,为中国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组建北洋海军 李鸿章组建的北洋海军是当时亚洲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他加紧旅顺、大沽、威海等海军基地的建设,以加强海防实力、增强本国军事力量。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黑暗,以财力空缺为由,下令停止向西方国家添船购炮。自此,北洋海军的建设陷于停顿、倒闭、倒退的困境。但是,李鸿章所创建的北洋海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却做出了前所未有的伟大贡献,

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专辑

,1,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程的认识和期望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古老的文明国家,中华文化灿烂而辉煌。中国古代文学以汉民族文学为主,同时有兼容了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学,构成蔚为大观的中国古代文学,它与中国大的历史、文化紧密相连,显示出特有的民族性、传承性、时代性。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戏曲、小说都有着明显的可以追寻的历史,并且在创作和理论上不断发展、丰富和日臻完善,显示出以中国古代文字为载体的中国古代文学在内涵上极大的丰富和巨大的张力。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一方面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全面的基础知识,帮助学习者掌握一定的古代文学常识,例如古代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古籍名著、文学体裁与史学体例,古代文学发展历史上的一些重要的活动等等。另一方面,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可以提高语言文字的表现能力和运用技巧,增强我们的交流能力。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在学习古代文学的过程中领悟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先人的无限智慧,传承古老文明的中华文化和思想道德。 受从事教师职业的妈妈的影响,我对中国的灿烂历史有着极大的兴趣,正所谓文史不分家,通过拜读古人留下的文学典籍,能使我对历史有一个更好更深入的了解,因此我对学习这门课程充满期待和热情。此外,我也希望这门课程对我最喜欢的《红楼梦》的讲解会让我了解与未上该课程时相比更加新颖的看法和观点。 2,处世之道及其行为方式是人类社会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民族思维方式与文化个性的重要表征。那么,中国传统处世之道有哪些特征?我们从中可以借鉴哪些有价值的东西呢? “尚德”:中国人处世观念及行为的重要特征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人本主义”的伦理型文化或称“德性文化”。 在中国文化中,人是“万物之灵”,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德性被作为人兽区分的根本,也是人格尊严的体现。中国人因而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之“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指作为行为主体的主观的、为我的规范)。孔子倡言“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并以知、仁、勇为“三达德”,建构起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道德规范体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主张以道德实践为第一要义,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与文化精神。中国人的处世观念及其行为具有浓重的尚德特征,具体表现为两个层面: 一方面,处世做人,贵在有德。中国人的所谓“处世”,首先是要“做人”,故“为人处世”不可分割,“做人”即是立身处世。而“做人”的要义在于,人的行为必须合乎“人”应该具有的道德规范,做人就是以道德律己,以道德待人。对为人“缺德”的评判,是中国社会生活中甚为严厉的谴责。在具体的做人之德上,其主要范畴有“诚实正直”、“光明磊落”、“襟怀坦荡”、“克己奉公”、“言行一致”、“忠厚善良”、“廉正俭朴”等等。这种以“做人”为处世前提与基础的处世观念,体现了浓厚的尚德特征。 另一方面,与人交往,以德待人。中国传统处世之道的尚德倾向,还表现在强调人际交往的道德性,主张人际之间应当是“正其义不计其利,谋其道而不计其功”,与人相处,贵在以德待人。其具体表现为:其一、宽厚待人。中华民族一向以待人宽厚为美德,日常生活中的“宽容大度”、“宽宏大量”等道德评价,就是这一品德的体现。在人际关系的实际运作中,待人宽厚包括:“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不以己所能病人,不以人所不能愧人”。 其二、让。中国人历来以让为处世美德。在家庭内部,“孔融让梨”式的礼让被极力倡导,妇孺皆知;在名、利面前,古人赞美“君子无所争”的风度和“不贪为宝”的高洁品格;对待人际纠纷,先贤主张“争先的径路窄,退后一步自宽平一步”。一个“让”字,可化解纠纷,和谐人际关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