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探析文言文中表示提顿语气的词

探析文言文中表示提顿语气的词

探析文言文中表示提顿语气的词
探析文言文中表示提顿语气的词

瀚语言应用研究

探析文言文中表示提顿语气的词

口郑晓春

摘要:文言文中表示提顿语气的词并不多,有“也”“乎”“兮”“将”“斯”“焉”“者”“矣”

(“矣”和“耳”“哉”等连用)“诸”等,用法各不相同。本文在对这些词的用法进行条分缕析的同时,进行了充分的例证。

关键词:文言句法提顿语气

一、“也”

用于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可译作“啊”“呀”,或不译出。一般有二j种情况:

(一)用于主语后

(1)然是说也,余尤疑之。(苏轼((石钟山记》)

——然而这种说法啊,我尤其怀疑它。

(2)学也者,固学一之也。(((荀子劝学》)

——学生嘛,就必须坚持不断地学,用心专一地学。

(3)形之庞然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柳宗元《三戒》)

——(驴子)形体庞大呀好像有美德,叫声宏亮呀好像有本领。

(4)子日:“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孔子说:“我啊很幸运,假如有了错误,别人一定知道。”

(5)大随之中,其乐也融融!((《左传隐公元年》)

——在大地道中见面,那也和乐自得。

(二)用于状语(时间词、副词、词组)后

(6)今也则亡。(《论语雍也》)

——现在啊就没有了。

(7)吾今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现在我对于人,听他的言论还要观察他的行动。

又如“为其来也,臣请缚人过王而行。”中的状语“为其来也”译为“当他来的时候”。“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洋洋,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中的“为其来也”译为“这五个人在受刑的时候”。

(三)用于前一分句后

(8)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己也,告之于帝。(《列子愚公移山》)

——山神听说这件事,怕他不停止(地挖山),就把这件事告诉天帝。

(9)王笑日:“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春秋-晏子使楚》)

2010.10

——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可以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二、“乎”“兮”

表示停顿语气,可作“吗”“嘛”讲,或不译。

(10)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浩浩荡荡如同驾着风凌空飞行,不知道会飞到哪里才停止;飘飘扬扬好像离开了人世而独立无依,就像身上长出了翅膀在仙界飞升。

(11)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汉书李广苏建传》)

——差不多吗,(同)“曹柯之盟”,这是我平素日夜所不能忘记的啊!

(12)视乎不可见,听乎不可闻,为乎不可成。(《荀子君道》)

——想看嘛,不能看到;想听嘛,不能听到;想做嘛,不能成功。

(13)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李白《梦吟天姥吟留别》)

——乌云重重,大雨即将来临,水平派静升起茫茫烟雾。

(14)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赤壁赋》)

——我心中想得多么远啊,眺望美人啊她却在天的那一方。

(1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长声叹息啊,泪流满面,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

三、“将”“斯”

“将”“斯”作语气助词用,凑成音节,以舒缓语气。常用在动词后面,多见于韵文、无实义。

(16)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乐府诗集木兰诗》)

——爷娘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走出外城(来迎接)。

文言文常见18语气词用法和分析

文言文常见18语气词用法和分析 一、两个语气词连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两个陈述语气词连用。例如: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左传·烛之武退秦师》)【译句:(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力壮的时候,尚且赶不上人;现在我年老了,不能干什么了。”】 例句中的“也已”是限止语气兼论断语气。语气重点在“已”,它同“矣”,可译为“了”。两个陈述语气词连用不算常见,其中较多的是“也已”、“已也”等。 2.陈述语气词和疑问语气词连用。例如: ①然则夫子既圣矣乎?(《孟子·公孙丑上》)【译句:那么您已经是圣人了吗?】 ②唯求则非邦也与?”(《论语·先进》)【译

句: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③ 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韩愈:(《祭十二郎文》)【译句:你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 例①是疑问语气兼报道语气,语气重点在“乎”,可译作“吗”。例②是委婉的疑问语气兼判断语气,表肯定的反问语气,语气重点在“与”,它同“欤”,可译为“吗”。例③是较舒缓的疑问语气兼判断语气,语气重点在“邪”,它同“耶”,可译为“呢”。三例语气的重心在疑问。 3.陈述或疑问语气词和感叹语气词连用,重心在感叹语气。例如: ① 子曰:“莫我知也夫!”(《论语·宪问》)【译句:孔子说:“没有谁了解我啊!”】 ②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译句:难道不是为了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呀?】 ③ 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译句:(这个道理)难道只是限于伶人吗?】 ④ 呜呼,亦盛矣哉!(张溥:《五人墓碑记》)【译句:啊!也够盛大隆重了啊!】 ⑤ (齐宣王)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齐桓晋文之事》)【译句:(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可以凭借德行使人民生活安定吗?”】 例①~④均为感叹语气兼陈述语气,语气重点在“夫”或“哉”上,“夫”可译为“啊”,“哉”分别可译为“呀”、“吗”、“啊”。

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汇总

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汇总 岁一年。“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 是年这一年。“是年,谢庄办团。”(《冯婉贞》) 经年一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柳永《雨霖铃》) 期年满一年。“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迩年近年。“迩年狱讼,情稍重。”(《狱中杂记》) 不终岁不到一年。“不终岁,薄产累尽。”(《促织》) 不数岁不到几年。“不数岁,田百顷。”(《促织》) 初阳岁农历冬至以后立春以前。“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 明年第二年。“明年复攻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岳阳楼记》) 积年好几年。“所居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 累年年年。“累年如此,已用九女。”(《李寄》) 暮年晚年。“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岁暮一年将尽的时候。“岁暮锄犁傍空屋。”(《野老歌》) 期月一整月。“期月而诣莫生。”(《柳敬亭传》)(“期”读jī) 居数月过了几个月。“居数月,漠然无所事。”(《狱中杂记》) 间月隔月。“骨微伤,病间月。”(《狱中杂记》) 旬日十天左右。“攻之辄拔,速者功在漏刻,迟不过旬日。”(《阎典史传》) 旬余十多天。“旬余,杖至百。”(《促织》) 兼旬二十天。“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狱中杂记》) 日①一昼夜。.“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阿房宫赋》) ②白昼,白天。“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③每天,天天。“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送东阳马生序》) 无日没有多少日子。“吾村亡无日矣!”(《冯婉贞》) 有日为时不久。“道德之归也有日矣。”(《答李翊书》) 即日当天。“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翌日明天,第二天。“翌日,以资政殿学土行。”(《〈指南录〉后序》) 翼日翼通翌。明天,第二天。“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促织》) 旦日明天,第二天。“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他日另外有一天。“他日,驴一鸣,虎大骇。”(《黔之驴》) 后日过几天。“更求好女,后日送之。”(《西门豹治邺》) 异日将来的日子。“欲以树艺佐其急,且备异日也。”(《甘薯疏序》)

古代汉语语气词和词头

古代汉语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一、语气词 语气是人们说话时的口气,是说话人对所说的事物表现态度、情绪。有提顿、直陈、疑问等语气。就印欧语来讲,语气是通过谓语动词的屈折变化和句子的语调来表达的。就汉语而言,因为没有词形变化,语气是通过词汇形式、句子类型、语调和语气词来表达的。(一)句尾语气词 古代汉语常见的句尾语气词有“也”、“矣”、“乎”、“哉”等,这些语气词放在全句的最后,分别表达全句各种不同的语气。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语气词的数目是有限的,句子所能表达的语气是多种多样的,一个语气词除了它的基本用法之外,在不同类型的句子中所表达的语气也往往有所不同。 1、也 “也”字位于句尾时,主要出现在判断句中,帮助谓语进行判断,这是“也”字的基本用法。在复句中,“也”字常常用于最后一个分句的句尾,表示对前面论断的肯定和确认,加强全句的语气。例如: 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孟子·许行》 虽杀臣,不能绝也。《墨子·公输》 2、矣 “矣”字也是古代汉语常用的一个语气词,它和“也”的区别是:“也”字表静态,“矣”字表动态。“也”字的基本作用是把对事物进行的判断告诉别人,现代汉语语气词“了”的作用大致和它相当。 “矣”有时候还可以表示将然,即预料将要发生某些情况,把它当作新情况告诉别人。例如: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矣。《国语·句践减吴》 吾属今为之虜矣。《史记·鸿门宴》 “矣”字用于描写句时,往往使全句语气略带感叹意味。有时把这种带“矣”的谓语提前,这种感叹语气就更为明显。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 远矣,全德之君子。《庄子·田子方》 祈使句也可以用“矣”字。例如: 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诺。先生休矣!《战国策·齐策》 “矣”字还可以用于疑问句,这种疑问句中必然还另有专门表示疑问的词。例如: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年几何矣?《战国策·触龙说趙太后》 3、乎,与(欤)、邪(耶) “乎”、“与”、“邪”都经常用于疑问句的句尾表示疑问语气。其中“乎”的疑问语气最强,用得也最普遍。 在是非问句里,发问者把一件有疑问的事情全部说出来,要求对方作肯定或否定的答复,往往用语气词“乎”。这种“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例如: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趙太后》 “乎”字还可以表示反问语气,但前面必须有疑问代词、否定词或“岂”字、“宁”字、“况”字等相呼应。例如: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墨子·兼爱上》

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中学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一、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或曾经发生,如:尝,其意思相当于“曾经”。 ①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魏学洢《核舟记》) ②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柳宗元《捕蛇者说》)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

④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司马迁《陈涉世家》) 二、表示动作、状态在继续进行或持续存在,如: 1、会,意思是“恰逢”、“正赶上”。 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司马迁《陈涉世家》) ②会宾客大宴。(林嗣环《口技》) 2、方,意思相当于“正”、“刚”。 ①方欲行,转视积薪后。(蒲松龄《狼》) 3、正,“正好”、“恰好”的意思。

①正沉吟间,夏侯敦入帐,禀请夜间口号。(罗贯中《杨修之死》) ②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论语/述而》) 三、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发生,如:是时。 ①当是时,妇手拍儿声。(林嗣环《口技》) “当是时”,即“正在这个时候”的意思。 四、表示事件或动作行为突然发生,异常迅速,出人意料,如:忽,忽然,暴,急。 ①忽一人大呼:“火起。”(林嗣环《口技》)

②忽一彪军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罗贯中《杨修之死》) ③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林嗣环《口技》) ④屠暴起,以刀劈狼首。(蒲松龄《狼》) ⑤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干宝《宋定伯捉鬼》) ⑥急令医士调治。(罗贯中《杨修之死》) 例①~④“忽”“忽然”“暴”都有“突然”的意思。例⑤⑥“急”是“急忙”的意思,除表示动作的急促之外,它还着重表示仓促、忙乱的意思。

五、表示同时发生,如:一时。 ①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林嗣环《口技》) “一时”译为“同一时候”,表示行为、状态存在的时间短暂。 六、表示过了很短的时间就发生,如:顷之,俄而、未几、少时,顷刻、少顷、间,相当于“一会儿”“过了一会儿”的意思。 ①顷之,客请与予对局。(钱大昕《弈喻》) ②俄而百千人大呼。(林嗣环《口技》) ③未几,夫齁声起。(林嗣环《口技》)

高中文言文常用句式

高中文言文常用句式 导读:【文章导读】文言常用句式,是指与现代汉语里相应的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的句式,以及一些成为定型的习惯格式。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文言文常用句式,供您参考和借鉴。 这里所说的文言常用句式,是指与现代汉语里相应的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的句式,以及一些成为定型的习惯格式。 (一)判断句的格式文言文里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是径直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表示判断,并往往借助于一些助词、语气词、副词来表示或加强判断的语气。主要格式有以下几种: 1.主语后用助词“者”表提顿,谓语后用语气词“也”煞尾。如: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2.只在主语后用“者”表提顿。如:①粟者,民之所种。(《论贵粟疏 >) 3.只在谓语后用“也”煞尾。如: ①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 4.“者~也”都不用。如: ①此人力士。(《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刘备天下枭雄。( ) 5.谓语前用副词“乃”“即”“必”“则”等加强肯定语气。如:

①臣乃市井鼓刀屠者。(《信陵君窃符救赵 >) 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6.用副词“非”表否定判断。如:①人非生而知之者。( ②拾视之,非字而画。(《促织》) (二)被动句的格式文言里的被动句,常借助于一定的介词、助词、助动词来造成被动的格式。 1.用介词“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如:①炮台悉为逆据。(《三元里抗英》) ②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五蠹》) 2.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如:①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3.用介词“被”表被动,“被”的宾语往往省略。如:①内一人说是西洋兵头,亦被杀死。(《三元里抗英》)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4.用助动词“见”表被动。如:①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5.用“为……所……”的格式表被动“为”是介词,引进行为的主动者。“所”是助词,置于动词之前。如:

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一)句首句中语气词语气词不一定在句尾;有些虚词,它们的位置在句首或句中,同样地能起表示语气的作用。关于句尾语气词,我们在前面几节通论讲判断句、叙述句和疑问句的时候,已经大略地谈过了。现在再谈句首句中语气词。在这里我们着重讨论“夫” “其”“唯”三个字。(1 )夫“夫” (f u) 字用於句首,表示要发议论。它是从指示代词“夫”字发展来的,已经变成了纯粹的语气词,不能再解作“这个”或“那个”。现代汉语里没有适当的虚词可以和它对译。下面是用句首语气词“夫”字的例子: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吕氏春秋?察传)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 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列御寇)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脩 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且夫”“故 夫”“今夫”略等于说“且”“故”“今”,但是增加了“夫”字,也是表示要发议论。例如: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 无力。(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

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今 夫颛臾,固而近於费。(论语?季氏)若夫”则等於“至於”: 此虽免於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 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2) 其语气词“其”字用於句首或句中,表示委婉的语气。在 陈述句或疑问句里,它表示“大概”“恐怕”等意思在;祈使句里, 它就简单地表示委婉的语气,略等于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吧” 字或“啊”字所表示的委婉语气。例如:吾其被发左衽矣! (论语?宪问)我们恐怕已经变为夷狄了吧!) 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梁惠王上)那么 齐国大概差不多了吧!吾其还也。(左传僖公三十年) 我还是回去吧。)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元年) 大概是说这个吧?)其我之谓矣!(左传宣公二年) 大概就是说我了吧!以上是陈述句和疑问句。) 君其问诸水滨。(左传僖公四年)您还是向水滨追问 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左传隐公三年) 吧。 ) 可别废弃了先君的事业啊!)以上是祈使句。)其” 丿、字又可加重反问的语气。例如: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左传僖公五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僖公十 年)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其谁不知?(左 传僖公三十二年)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其 何伤於日月乎?(论语?子张)这种加重反问语气的“其”字,

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一、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或曾经发生,如:尝,其意思相当于"曾经"。 ①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魏学洢《核舟记》) ②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柳宗元《捕蛇者说》)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 ④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司马迁《陈涉世家》) 二、表示动作、状态在继续进行或持续存在,如: 1、会,意思是"恰逢"、"正赶上"。 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司马迁《陈涉世家》) ②会宾客大宴。(林嗣环《口技》) 2、方,意思相当于"正"、"刚"。 ①方欲行,转视积薪后。(蒲松龄《狼》) 3、正,"正好"、"恰好"的意思。 ①正沉吟间,夏侯敦入帐,禀请夜间口号。(罗贯中《杨修之死》) ②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论语/述而》) 三、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发生,如:是时。 ①当是时,妇手拍儿声。(林嗣环《口技》) "当是时",即"正在这个时候"的意思。 四、表示事件或动作行为突然发生,异常迅速,出人意料,如:忽,忽然,暴,急。 ①忽一人大呼:"火起。"(林嗣环《口技》) ②忽一彪军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罗贯中《杨修之死》) ③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林嗣环《口技》) ④屠暴起,以刀劈狼首。(蒲松龄《狼》) ⑤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干宝《宋定伯捉鬼》) ⑥急令医士调治。(罗贯中《杨修之死》) 例①~④"忽""忽然""暴"都有"突然"的意思。例⑤⑥"急"是"急忙"的意思,除表示动作的急促之外,它还着重表示仓促、忙乱的意思。 五、表示同时发生,如:一时。 ①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林嗣环《口技》) "一时"译为"同一时候",表示行为、状态存在的时间短暂。 六、表示过了很短的时间就发生,如:顷之,俄而、未几、少时,顷刻、少顷、间,相当于"一会儿""过了一会儿"的意思。 ①顷之,客请与予对局。(钱大昕《弈喻》) ②俄而百千人大呼。(林嗣环《口技》) ③未几,夫齁声起。(林嗣环《口技》) ④少时,一狼径去。(蒲松龄《狼》)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蒲松龄《狼》) ⑥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林嗣环《口技》) ⑦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韩非《扁鹊见蔡桓公》) 七、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在前不久发生或完成不久,如:初,甫。 ①大儿初醒声。(林嗣环《口技》) ②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钱大昕《弈喻》)

古汉语中的语气词资料

古漢語通論(十四) 句首句中語氣詞;詞頭,詞尾 (一)句首句中語氣詞 語氣詞不一定在句尾;有些虛詞,它們的位置在句首或句中,同樣地能起表示語氣的作用。關於句尾語氣詞,我們講判斷句、敘述句和疑問句的時候,已經大略地談過了。現在再談句首句中語氣詞。在這里我們著重討論“夫”“其”“唯”三個字。 (1)夫 “夫”(fú)字用於句首,表示要發議論。它是從指示代詞“夫”字發展來的,已經變成了純粹的語氣詞,不能再解作“這個”或“那個”。現代漢語裏沒有適當的虛詞可以和它對譯。下面是用句首語氣詞“夫”字的例子: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數傳而白為黑,黑為白。(呂氏春秋·察傳) 夫處窮閭阨巷,困窘織屨,槁項黃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萬乘之主而從車百乘者,商之所長也。(莊子·列禦寇) 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脩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 “且夫”“故夫”“今夫”略等於說“且”“故”“今”,但是增加了“夫”字,也是表示要發議論。例如: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莊子·逍遙遊)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莊子·逍遙遊) 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論語·季氏) “若夫”則等於“至於”: 此雖免於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莊子·逍遙遊) (2)其 語氣詞“其”字用於句首或句中,表示委婉的語氣。在陳述句或疑問句裏,它表示“大概”“恐怕”等意思;在祈使句裏,它就簡單地表示委婉的語氣,略等於現代漢語句末語氣詞“吧”字或“啊”字所表示的委婉語氣。例如: 吾其被髮左衽矣!(論語·憲問) (我們恐怕已經變為夷狄了吧!)

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汇总

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汇总 汇总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汇总安徽阜阳李卫全 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汇总 岁 一年。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是年 这一年。是年,谢庄办团。) 经年 一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期年 满一年。期j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迩年 近年。迩年狱讼,情稍重。 不终岁 不到一年。不终岁,薄产累尽。 不数岁 不到几年。不数岁,田百顷。 初阳岁 农历冬至以后立春以前。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明年 第二年。明年复攻赵。 越明年 到了第二年。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积年 好几年。所居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 累年 年年。累年如此,已用九女。(《李寄》) 暮年 晚年。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岁暮 一年将尽的时候。岁暮锄犁傍空屋。 期月 一整月。期月而诣莫生。 居数月 过了几个月。居数月,漠然无所事。 间月 隔月。骨微伤,病间月。(《狱中杂记》) 旬日 十天左右。攻之辄拔,速者功在漏刻,迟不过旬日。(《阎典史传》) 旬余 十多天。旬余,杖至百。(《促织》) 兼旬 二十天。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

一昼夜。.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阿房宫赋》) 白昼,白天。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每天,天天。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无日 没有多少日子。吾村亡无日矣!(《冯婉贞》) 有日 为时不久。道德之归也有日矣。 即日 当天。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翌日 明天,第二天。翌日,以资政殿学土行。 翼日 翼通翌。明天,第二天。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促织》) 旦日 明天,第二天。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他日 另外有一天。他日,驴一鸣,虎大骇。 后日 过几天。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异日 将来的日子。欲以树艺佐其急,且备异日也。 来日 未来的日子。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累日 连日。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 旦旦 天天。岂若吾乡邻旦旦有是哉 昔日 从前。试用于昔日。(《出师表》) 朔 农历每月初一。朝菌不知晦朔(《逍遥游》) 望 农历每月十五。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 望日 农历十五日那天。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与妻书》) 既望 农历每月十六日。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晦 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旦 早晨。旦辞爷娘去。(《木兰诗》) 夙 早晨。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出师表》)

文言文中常见的字的意思

为在古文中的意思有几层? ?成为,变成。例:①此何遽不为福乎?②处遂改励,终为忠臣。③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④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⑤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⑦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⑧因而化怒为悲。 ⑨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⑩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做。例: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④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⑤李李忠义其城为坎以先登。 ⑥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⑦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⑧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⑨故为之说。⑩然得而腊之以为饵。(1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2)为坛而盟。(13)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14)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15)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16)谁为大王为此计者。(17)唐僧贯休为《诺矩罗赞》。(18)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19)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20)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21)今为宫室之美为之。(22)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23)为民诬太守者视此!(24)愿为小相焉。(25)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作为,当作。例: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②何以为计?③子墨子解带为城。④此可以人为援而不可图也。⑤相传以为雁荡。⑥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⑦霓为衣兮风为马。⑧斩木为兵,揭竿为旗。⑨然后以六合为家,函为宫。 ?是。例: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②迨以手扪之,始知其为壁也。③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④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城。⑤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⑦此为何若人?⑧必为有窃疾矣。⑨项燕为楚将。⑩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11)在药则未为良时也。(1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13)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14)乃知太白“开风言风语入天镜”之句为妙。 ?以为,认为。例:①孰为汝多知乎!②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③窃为大王不取也! ?被。例:①周年处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②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④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⑤恐为操所先。 ⑥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⑦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⑧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⑨吾属今为之虏矣。⑩则为深谷林莽所蔽。(11)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12)为仲卿母所遣。(13)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14)为国者无使为积之所劫域!(15)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16)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17)身死国灭,为天下笑,(18)竟为秦所灭。(19)若是物特为天之所厚而择焉以存也者。 ?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例:①夫子何命焉为?②何辞为?③秦则无礼,何施之为?④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指心理活动。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有。例: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②敢用是为怨望。③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④顽童之为是心也。 ?将来,将。例:①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②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汇总 岁一年。“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是年这一年。“是年,谢庄办团。”) 经年一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期年满一年。“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迩年近年。“迩年狱讼,情稍重。” 不终岁不到一年。“不终岁,薄产累尽。” 不数岁不到几年。“不数岁,田百顷。” 初阳岁农历冬至以后立春以前。“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明年第二年。“明年复攻赵。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积年好几年。“所居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 累年年年。“累年如此,已用九女。”(《李寄》) 暮年晚年。“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岁暮一年将尽的时候。“岁暮锄犁傍空屋。” 期月一整月。“期月而诣莫生。” 居数月过了几个月。“居数月,漠然无所事。”

间月隔月。“骨微伤,病间月。”(《狱中杂记》) 旬日十天左右。“攻之辄拔,速者功在漏刻,迟不过旬日。”(《阎典史传》) 旬余十多天。“旬余,杖至百。”(《促织》) 兼旬二十天。“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 日①一昼夜。.“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阿房宫赋》) ②白昼,白天。“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③每天,天天。“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无日没有多少日子。“吾村亡无日矣!”(《冯婉贞》) 有日为时不久。“道德之归也有日矣。” 即日当天。“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翌日明天,第二天。“翌日,以资政殿学土行。” 翼日翼通翌。明天,第二天。“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促织》) 旦日明天,第二天。“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他日另外有一天。“他日,驴一鸣,虎大骇。” 后日过几天。“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异日将来的日子。“欲以树艺佐其急,且备异日也。”

古代汉语下字词

第三讲:《庄子》北冥有鱼《庄子·内篇·逍遥游》 二、字、词、语法难点分析 (一)字: 通假字:冥(溟)有(又)辩(辨)辩(变)邪(耶)决(趐)培(凭)而(能) 古今字:志(誌)反(返)知(智) 异体字:飡(餐) (二)词:1、词与非词:扶摇、夭阏——连绵词、羊角;词尾——然。果然、泠然、犹然、数数然 2、语气词:也 1)句中语气词: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主语之后,表示提示、停顿2)句中语气词:此小大之辩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帮助表达判断。 三、语法: 1、双宾句:芥为之舟 2、语序:宾语前置: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2)、彼且奚适也——动词宾语前置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彼且恶乎待哉——介词宾语前置 3、判断句:此小年也。此小大之辩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四、多义词辨析: 1、之:1)代词:2)连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2)连词:主谓之间相当与名词性结构。风之积也不厚。 惯用句式:其……耶(邪),其……耶(邪)表示选择问句。其——委婉语气词,耶(邪)——句末语气词 2、而:1)连词,用语状中之间。怒而飞。决起而飞。 2)连词,表顺接。三飡而反。 3、以:1)介词,去以六月息者也。——谓语后以八千岁为春。——谓语前 2)连词,以游无穷。 《庄子》之《北冥有鱼》: 一、掌握下列词义: 怒:振奋(翅);志:志,记载;抟:环绕着飞向上空;厚:深;覆:倒;培(风):凭借,依赖;决:迅速的样子;抢:突过;适:到……去;年:寿命;知:智慧;劝:鼓励;境:界限;待:依靠。 御风而行:乘 御御六气之辩:乘—顺应 介词:鲲之大;鹏之徙于南冥也;水之积也不厚;此亦飞之至也。 动词: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到……去 之指示代词:之二虫又何知 人称代词:众人匹之;犹然笑之;举世而非之。 “之”当介词有哪三种用法

文言文常用词汇

文言文常用词汇 一、与官职相关 (一)表“辞官”的词语。 1.告老:官员年老辞职。如蔡邕《陈太丘碑文》:时年已七十,遂隐丘山,悬车告老。 2.解官:辞去官职。如《宋史·包拯传》: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3.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 4.乞身:古时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后汉书·李通传》: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5.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①《后汉书·王龚传》: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②《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6.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汉书·疏广传》:即日父子俱移病,满三月赐告。 7.谢病:托病引退或谢绝宾客。如《战国策·秦策三》:应候因谢病,请归相印。 8.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新唐书·白居易传》:以刑部尚书致仕。 9.去:辞职(主动) 免职(被动) 调离 (二)表“兼职、代理”的词语。 1.假:临时的、代理的。如①《史记·项羽本纪》: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②《汉书·苏武传》: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2.兼:兼任,同时监管。如①《宋史·李纲传》: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②《旧五代史·甘荷余传》:未几,移镇青州,就加兼中书令。 3.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①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郐州。②《南史·虞愿传》:迁中书郎,领东观祭酒。 4.判:高位兼任低职或以京官出任地方官。如《宋史·韩琦传》: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5.权:暂时代理官职。如①胡仔《苕溪渔隐丛话》:韩愈吏部权京兆。②《宋史·李纲传》: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③《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易。6.摄:暂代官职。如《新唐书·杜如晦传》: 俄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 7.署:暂任、代理官职。如《三国志·诸葛亮传》: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8.守:代理官职。如《三国志·王修传》: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9.行:代理官职。如①《三国志·武帝纪》:太祖行奋武将军。②《泷冈阡表》: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 (三)表示官员任职的词语。 1.知:主持。如①《宋史·黄庭坚传》:知舒州。②《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产其将知政矣。 2.典:主持;主管。如《书·尧典》:命汝典乐。《三国志·吴仪传》:专典机密。 3.主:主持,掌管。如①《世说新语·政事》:有劫贼杀财主,主者捕之。②方苞《狱中杂记》:主缚者亦然,不如何欲,缚时既先折筋骨。4.视事:官吏到职开始工作;在任。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5.下车:新官到任如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后汉书·张衡传》 6.坐:因犯……罪或错误。如《汉书》: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 7.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新唐书·魏微传》:拜谏议大夫,封巨鹿县男。8.秩满:官吏任期届满。前后所居官,未尝至秩满,裁朞月,便自求解退。《南史·虞寄传》其年秩满,解尹,加散骑常侍,将军、尚书竝如故。《陈书·袁枢传》 9.行部:巡行部属(汉制,刺史常于八月巡视部署,考察刑政,称为行部。)汉,郭伋字细侯,茂陵人,为并州守。素结恩德。后行部至西河。 (四)表示官员调动的词语 1.右迁:升职 2.左迁:贬职 3.谪:贬官或发配边疆 (五)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1.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2.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 职; 3.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 以官职; 4.察:考察,考察后给予推荐。“前太守臣逵 察臣孝廉” 5.进:推荐“教以推贤进士” 升迁“而仕卒不进” 6.拜:授予官职; 1

文言文常用词语总结

文言文常用词语总结 01.与官职有关的词语 (1)表被任以官职的: 荐、举、辟、征、拜、除、授、起、拔、赏、封、进、选、察、当、点、简、就(2)表提升官职的: 擢、拔、陟、升、迁、加 (3)表调动官职的: 转、调徙、补、改、移 (4)表兼职代官的: 兼、领、权、行、假、署、摄、判 (5)表降职免官的: 贬、谪、出、罢、免、黜、废、夺、放、绌、革、去、左迁、逐、蠲

(6)表其他的: 乞骸骨、复、下车、用事、赠、视事、退 (7)表主管的: 知、典、主、宰、掌、行、省、守、制、用事 02.常用实词 (1)跟俸禄有关的: 俸、禄、秩、饷、薪 (2)跟科举考试有关的: 贡举、中举、进士第、及第、中第、落第、登第、登科、状元、解元、乡试(3)表赞扬的: 多、嘉、称、誉、与、许、叹 (4)表责备的: 过、责、咎、诛、让、谴、刺、折、尤

(5)表示追究、探究、追查之意的: 按、查、原、穷、迹、查、征、问、追 (6)表示才能遭嫉妒或受迫害、诬陷类的词语: ①害:嫉妒。例:冯敬之属尽害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②短、毁:说某人的坏话。例:遭幸臣程元振、鱼朝恩短毁。《新唐书.郭子仪列传》 ③隙:与某人有隔阂。例:融与郗虑有隙。《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 ④谮:谗言;说别人的坏话。例:处非道之位,被众口之谮。《韩非子·奸劫弑臣》 ⑤中:zhònɡ 中伤,诬蔑. ⑥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欺骗言语不真实。 (7)表示办案或犯罪遭审判类的词语。; ①坐:因犯错而定罪。例:滂坐系黄门北寺狱。《后汉书.党锢列传》晋人使与邾大夫坐。《左传》 ②案(按):考察、审问。例: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同上)

小升初必考的文言文常见虚词整理5个

小升初必考的文言文常见虚词整理2 5 个 1.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一他们)、“它它们)。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用作助词 a.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一一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一一《曹刿论战》 b.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 《公输》 c.结构助词。 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译时可省去。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一一《爱莲说》 d.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顷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3.用作动词 可译为“去、往、至『。 例:辍耕之垄上一一《陈涉世家》 (二)其 1.第三人称代词 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 例:妻跪问其故。一一《乐阳子妻》 2.活用为第一人称 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 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其真无马邪?一一《马说》 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

5?指示代词 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一一《为学》 (三)以 1.用作介词 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例:乃入见。问:“何以战?”一一《曹刿论战》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一一《为学》例:策之不以其道。一一《马说》 2.用作连词 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而”。 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一一《墨池记》 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 例:属予作文以记之一一《岳阳楼记》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由于”。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一《岳阳楼记》

盘点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盘点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是年 这一年。“是年,谢庄办团。”(《冯婉贞》) 经年 一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柳永《雨霖铃》) 期年 满一年。“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迩年 近年。“迩年狱讼,情稍重。”(《狱中杂记》) 不终岁 不到一年。“不终岁,薄产累尽。”(《促织》) 不数岁 不到几年。“不数岁,田百顷。”(《促织》) 初阳岁 农历冬至以后立春以前。“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 明年 第二年。“明年复攻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越明年 到了第二年。“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岳阳楼记》) 积年 好几年。“所居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 累年 年年。“累年如此,已用九女。”(《李寄》) 暮年 晚年。“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岁暮 一年将尽的时候。“岁暮锄犁傍空屋。”(《野老歌》) 期月 一整月。“期月而诣莫生。”(《柳敬亭传》)(“期”读jī) 居数月 过了几个月。“居数月,漠然无所事。”(《狱中杂记》) 间月 隔月。“骨微伤,病间月。”(《狱中杂记》) 旬日 十天左右。“攻之辄拔,速者功在漏刻,迟不过旬日。”(《阎典史传》) 旬余 十多天。“旬余,杖至百。”(《促织》) 兼旬 二十天。“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狱中杂记》) 日 ①一昼夜。.“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阿房宫赋》) ②白昼,白天。“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③每天,天天。“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送东阳马生序》) 无日 没有多少日子。“吾村亡无日矣!”(《冯婉贞》) 有日 为时不久。“道德之归也有日矣。”(《答李翊书》) 即日 当天。“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翌日 明天,第二天。“翌日,以资政殿学土行。”(《〈指南录〉后序》) 翼日 翼通翌。明天,第二天。“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促织》) 旦日 明天,第二天。“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他日 另外有一天。“他日,驴一鸣,虎大骇。”(《黔之驴》) 后日 过几天。“更求好女,后日送之。”(《西门豹治邺》) 异日 将来的日子。“欲以树艺佐其急,且备异日也。”(《甘薯疏序》) 来日 未来的日子。“前途似海,来日方长。”(《少年中国说》) 累日 连日。“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旦旦 天天。“岂若吾乡邻旦旦有是哉”(《捕蛇者说》) 昔日 从前。“试用于昔日。”(《出师表》) 朔 农历每月初一。“朝菌不知晦朔”(《逍遥游》) 望 农历每月十五。“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 望日 农历十五日那天。“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与妻书》) 既望 农历每月十六日。“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观潮》) 。 晦 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旦 早晨。“旦辞爷娘去。”(《木兰诗》) 夙 早晨。“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出师表》) 晓 天亮。“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卖炭翁》)

古代汉语第2阶段练习题(语法)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古代汉语》第三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填空 1、《左传·昭公三年》:“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参”的用法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 2、动词的活用,主要有两种情况:_______________;形容词的活用,主要有三种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汉语中,副词数量很多,应用广泛。按照副词得意义和用法,可以归纳为__________________等七类。 4、按照所涉范围的大小,范围副词可分为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 5、否定副词“莫”有两种用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态副词按其所表语气和情态,约可分为六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韩非子·难一》:“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相”的用法是( ) (A)名词用作意动(B)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C)名词用作使动(D)动词用作使动 2、在下列四句话中,中加点词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 (A)《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 (B)《孟子·尽心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C)《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数目项王。” (D)《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忘我,我何面目见之。” 3、在下列四组程度副词中,全都表示最高程度的一组是( ) (A)殊孔雅(B)良、尽、加 (C)颇愈、滋(D)极、益、弥 4、在下列四组范围副词中,全都表示总括范围的一组是( ) (A) 悉、皆、专(B)尽、偕、特 (C)俱、具、但(D)举、毕、咸 5、在下列四组时间副词中,全都表示过去时态的一组是( ) (A)既、方、寻(B)向、旋、会

文言文中表示时间词语

一、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或曾经发生,如:尝,其意思相当于“曾经”。 ①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魏学洢《核舟记》) ②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柳宗元《捕蛇者说》)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 ④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司马迁《陈涉世家》) 二、表示动作、状态在继续进行或持续存在,如: 1、会,意思是“恰逢”、“正赶上”。 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司马迁《陈涉世家》) ②会宾客大宴。(林嗣环《口技》) 2、方,意思相当于“正”、“刚”。 ①方欲行,转视积薪后。(蒲松龄《狼》) 3、正,“正好”、“恰好”的意思。 ①正沉吟间,夏侯敦入帐,禀请夜间口号。(罗贯中《杨修之死》) ②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论语/述而》) 三、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发生,如:是时。 ①当是时,妇手拍儿声。(林嗣环《口技》) “当是时”,即“正在这个时候”的意思。 四、表示事件或动作行为突然发生,异常迅速,出人意料,如:忽,忽然,暴,急。 ①忽一人大呼:“火起。” (林嗣环《口技》) ②忽一彪军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 (罗贯中《杨修之死》) ③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林嗣环《口技》) ④屠暴起,以刀劈狼首。(蒲松龄《狼》) ⑤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干宝《宋定伯捉鬼》) ⑥急令医士调治。(罗贯中《杨修之死》) 例①~④“忽”“忽然”“暴”都有“突然”的意思。例⑤⑥“急”是“急忙”的意思,除表示动作的急促之外,它还着重表示仓促、忙乱的意思。 五、表示同时发生,如:一时。 ①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林嗣环《口技》) “一时”译为“同一时候”,表示行为、状态存在的时间短暂。 六、表示过了很短的时间就发生,如:顷之,俄而、未几、少时,顷刻、少顷、间,相当于“一会儿”“过了一会儿”的意思。 ①顷之,客请与予对局。(钱大昕《弈喻》) ②俄而百千人大呼。(林嗣环《口技》) ③未几,夫齁声起。(林嗣环《口技》) ④少时,一狼径去。(蒲松龄《狼》)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蒲松龄《狼》) ⑥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林嗣环《口技》) ⑦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韩非《扁鹊见蔡桓公》) 七、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在前不久发生或完成不久,如:初,甫。 ①大儿初醒声。(林嗣环《口技》) ②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钱大昕《弈喻》)

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一)句首句中语气词语气词不一定在句尾;有些虚词,它们的位置在句首或句中,同样地能起表示语气的作用。关于句尾语气词,我们在前面几节通论讲判断句、叙述句和疑问句的时候,已经大略地谈过了。现在再谈句首句中语气词。在这里我们着重讨论“夫”“其”“唯”三个字。(1)夫“夫”(fú)字用於句首,表示要发议论。它是从指示代词“夫”字发展来的,已经变成了纯粹的语气词,不能再解作“这个”或“那个”。现代汉语里没有适当的虚词可以和它对译。下面是用句首语气词“夫”字的例子: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吕氏春秋·察传)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列御寇)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脩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且夫”“故夫”“今夫”略等于说“且”“故”“今”,但是增加了“夫”字,也是表示要发议论。例如: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

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今夫颛臾,固而近於费。(论语·季氏)“若夫”则等於“至於”:此虽免於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2)其语气词“其”字用於句首或句中,表示委婉的语气。在陈述句或疑问句里,它表示“大概”“恐怕”等意思;在祈使句里,它就简单地表示委婉的语气,略等于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吧”字或“啊”字所表示的委婉语气。例如: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我们恐怕已经变为夷狄了吧!)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梁惠王上)(那么齐国大概差不多了吧!)吾其还也。(左传僖公三十年)(我还是回去吧。)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元年)(大概是说这个吧?)其我之谓矣!(左传宣公二年)(大概就是说我了吧!)(以上是陈述句和疑问句。) 君其问诸水滨。(左传僖公四年)(您还是向水滨追问吧。)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左传隐公三年)(您可别废弃了先君的事业啊!)(以上是祈使句。)“其”字又可加重反问的语气。例如: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左传僖公五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僖公十年)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其谁不知?(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其何伤於日月乎?(论语·子张)这种加重反问语气的“其”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