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氰尿酸和TGIC项目环评报告

氰尿酸和TGIC项目环评报告

XXX有限公司年产20000吨氰尿酸、6000吨TGIC项目(一期)

环境影响报告书

(报批版)

建设单位:XXX有限公司

评价单位:XXX有限公司

环评证书:XXX

编制时间:二〇一六年十月

目录

前言 (1)

1总论 (1)

1.1编制依据 (1)

1.2评价目的和原则 (4)

1.3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因子 (5)

1.4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7)

1.5评价内容和重点 (14)

1.6评价标准 (14)

1.7环境保护目标 (18)

2区域环境概况 (20)

2.1自然环境概况 (20)

2.2社会环境概况 (44)

2.3XX区XX循环经济园总体规划 (46)

2.4区域环境功能区划 (49)

2.5区域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49)

3工程分析 (52)

3.1建设项目概况 (52)

3.2产品方案和质量指标 (54)

3.3主要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 (55)

3.4主要生产设备 (57)

3.5公用工程 (59)

3.6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 (61)

3.7建设项目污染源及治理措施 (69)

3.8防渗措施分析 (78)

4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81)

4.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82)

4.2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86)

4.3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93)

5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94)

5.1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94)

5.3施工废水的影响 (97)

5.4施工固废影响分析 (98)

5.5施工期生态影响评价 (98)

6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99)

6.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99)

6.2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11)

6.3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115)

6.4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115)

6.5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149)

6.6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50)

7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 (151)

7.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 (151)

7.2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 (155)

7.3噪声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 (156)

7.4固体废物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 (157)

8环境风险评价 (158)

8.1风险识别 (158)

8.2最大可信事故及源项分析 (163)

8.3事故后果计算 (166)

8.4环境风险事故防范措施 (171)

8.5风险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178)

8.6事故应急预案 (179)

8.7环境风险防范措施验收内容 (186)

9产业政策、清洁生产与总量控制 (188)

9.1产业政策分析 (188)

9.2清洁生产分析 (188)

9.3总量控制 (193)

10公众参与 (196)

10.1公众参与的目的 (196)

10.2调查原则与方法 (196)

10.3公众参与调查过程 (197)

10.5公众参与结论 (209)

11厂址选择可行性及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210)

11.1厂址选择可行性分析 (210)

11.2厂区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212)

11.3结论 (212)

12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213)

12.1社会效益分析 (213)

12.2经济效益分析 (213)

12.3环保投资估算 (213)

12.4环境效益分析 (216)

13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 (217)

13.1环境保护管理 (217)

13.2环境监测计划 (220)

13.3污染源监控措施 (221)

13.4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 (222)

14结论与建议 (226)

14.1结论 (226)

14.2建议 (233)

附图附件:

附图:

附图1:地理位置图

附图2:周边关系图

附图3:项目大气、风险及地下水评价范围图

附图4:平面布置图

附图5:监测布点图

附图6:XX区XX循环经济园园用地布局规划图

附图7:国家级自然保护区XX湖与XX园区位置关系图

附图8:项目分区防渗图

附件:

附件1:项目备案通知书

附件2:关于XXX有限公司分期建设情况的说明

附件3:土地预审意见

附件4:XX区XX循环经济园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函附件5:园区管委会同意本项目入驻证明

附件6:园区供水协议

附件7:污水处理厂接收证明

附件8:供气协议

附件9:监测报告

附件10:部分公参调查表

附件11:环评委托书

附件12:真实性承诺函

附件1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附件14:拟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意见(专家名单附后)

前言

氰尿酸为尿素的热解产物,易发生加成、取代、综合等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占有很需要的地位,现已发展成为大宗的精细化工重要中间体,用途十分广泛。至今已有500种氰尿酸下游产品,氰尿酸的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生产氯代异氰尿酸类产品的主要原料,氯代异氰尿酸类产品是氰尿酸的含氯衍生物,是一类高效、低毒、广谱的消毒杀菌剂和漂白剂,可广泛应用于游泳池、医院、宾馆和车船等的消毒,在农业上用于鱼病的预防和治疗,还可用作工业循环水灭藻和废水处理,以及种子处理等许多方面。氰尿酸作为精细化工重要中间体,用途广泛,市场前景好。而氯代异氰尿酸类产品的需求量的增长,必将带动氰尿酸产品的市场需求。

XXX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5月,公司经营范围为氰尿酸(CA)、硫酸铵等产品,该企业是一家集独立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厂家。面对氰尿酸的市场发展前景,该公司拟投资15489万元,在XX区XX循环经济园XX大街东侧新建年产20000吨氰尿酸、6000吨TGIC生产项目。企业拟将项目分为两期建设,一期投资10000万元,建设年产20000吨氰尿酸项目;二期完成后,可实现年产20000吨氰尿酸,6000吨TGIC。XXX有限公司已取得XX区发展改革创新局出具的分期建设情况说明函。本次评价为年产20000吨氰尿酸、6000吨TGIC 生产项目(一期)。

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XXX有限公司年产20000吨氰尿酸、6000吨TGIC项目为允许类项目;该项目已于2016年7月在XX区发展改革局备案,备案文号为XX发改备字【2016】20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环保政策、法规的要求,该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XXX有限公司于2016年5月委托XXX有限公司承担本项目一期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厂址所在地附近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质量状况(地下水水质、环境空气质量、声环境质量)进行现场踏勘及调查,并搜集与该项目有关的技术资料和有关文件,在公众参与调查、工程类比调查及必要的环境现状监测工作的基础上,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规定,编制完成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审版)。

2016年8月11XX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组织专家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进行了技术审查,根据专家评审意见,我们对报告书内容进行了相应修改,形成了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

在本次评价工作中,得到了XX市环境保护局、XX区环境保护局、XX区XX 循环经济园管委会和建设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1总论

1.1编制依据

1.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法规、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9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7月1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

(9)《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16年07月2日修订);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年1月1日);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第70号)及其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修正;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7)第69号)。

1.1.2环境保护法规、部门规章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1998.11.18);

(2)《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务院第39号文(2005);

(3)《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8号);

(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7号);

(5)《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号;

(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6.1);

(7)《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

(8)《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第21号令;

(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号文(2006年3月18日);

(10)《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

(11)《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

(12)《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公告2013年31号);

(13)环发[2012]7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

(14)环发[2012]98号《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

(15)环办[2012]13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16)《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环发〔2011〕128号);(17)《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2013年2月7日;

(18)《关于<加强化工、石化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冀环办发[2006]17号);

(19)《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监管工作的意见》(环发〔2011〕19号);

(20)《关于印发“十二五”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的通知,环发(2012)123号。

(21)《河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河北省人大常委会第80号公告(1996.12.17);

(22)“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冀环办发〔2007〕65号文;

(23)《河北省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河北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2009.5.27);

(2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规定》,河北省环保厅冀环办

[2009]114号;

(25)《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权限划分的通知》,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办字(2009)36号;

(26)《关于进一步强化建设项目环评公众参与工作的通知》(冀环办发[2010]238号河北省环境保护厅);

(27)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审核报告编制要点》的通知,河北省环保厅冀环办[2010]250号;

(28)冀政[2012]24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2012年5月28日;

(29)冀环办发〔2012〕225号《关于我省建设项目环境现状监测执行<

GB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通知》;

(30)冀环办发[2012]19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工作规范环评文件编制的通知》;

(31)冀环评[2012]275号,《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工作的通知》。

(32)《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固体废物环评管理的通知》,冀环办发[2013]14号;

(33)《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保管理的通知》,冀环评[2013]232号;(34)河北省省委省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为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2013年9月6日;

(35)冀发[2015]28号《河北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5.12.31);(36)《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新增限制和淘汰产业类目录(2015版)的通知》,冀政办发[2015]7号;

(37)《河北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条例》(2015.1.1);

(38)《河北省地下水管理条例》(2015.3.1)

(39)《关于印发的通知》(衡发[2013]23号);

(40)《XX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13年11月);

(41)《XX市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2016年4月)。

1.1.3技术规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8)《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8.1);

(9)《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2007);

(10)《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11)《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

(12)《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13)《石油化工企业防渗设计通则》(Q/SY1303-2010);

(14)《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83-2009)。1.1.4行政和技术文件

(1)《XX区XX循环经济园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2)XXX有限公司年产20000吨氰尿酸、6000吨TGIC生产项目备案证(3)XX区发展改革创新局关于本项目分期建设情况说明函;

(4)本项目建设用地规划审查意见;

(5)本项目环评委托书;

(6)XXX有限公司提供的其它技术资料。

1.2评价目的和原则

1.2.1评价目的

本次评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根据工程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环境质量以及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目标,客观、科学地对本工程在建设期以及建成后的运营期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进行论证,并通过评价达到以下目的:

(1)通过现场调查与现状监测,掌握拟建项目所在地的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环境质量状况;

(2)针对项目的工程特点和污染特征,确定主要污染因子和环境影响要素;

(3)分析论述拟建项目生产工艺和污染防治措施的先进性和可行性,阐述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

(4)分析项目建成后对当地环境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范围和程度,从而制定避免和减少污染的对策,提出总量控制指标;

(5)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项目的可行性做出明确的结论;

(6)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设计部门优化设计、建设单位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2.2评价原则

(1)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的精神:贯彻“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节能减排”的原则;

(2)评价结合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等开展工作;

(3)坚持环境影响评价为工程建设服务,为环境管理服务,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实用性原则;

(4)充分利用现有资料,满足工程需要并保证环评质量。

1.3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因子

1.3.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根据项目生产特点、污染物排放特征以及对环境的影响,采用矩阵法对可能受项目影响的环境要素进行识别。项目环境影响因素,见表1.3-1。

表1.3-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结果

类别

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

环境

空气

地表水

环境

地下水

环境

声环

水土

流失

工业

发展

社会

经济

交通

运输

施工期土方施工-1D ——-1D -1D -1D ———建筑施工-1D ——-1D ——+1D +1D —设备安装-1D ——-1D ——+1D +1D +1D

运营期

物料运输

及储存

-1C ——-1C ——+1C +1C -1C 生产工艺

过程

-2C —-2C -1C ——+1C +1C —备注:1、表中“+”表示正效益,“-”表示负效益;

2、表中数字表示影响的相对程度,“1”影响较小,“2”影响中等,“3”影响较大;

3、表中“D”表示短期影响,“C”表示长期影响。

由表1.3-1可知,本项目的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存在短期、局部

及可恢复的正、负影响,也存在长期的或正或负的影响。施工期主要表现在对自然环境要素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为环境空气、声环境和生态环境,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营运期对环境的主要影响表现在环境空气、水环境、声环境三个方面,项目采取严格的污染防治措施,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而对当地的城镇发展、交通运输、生活水平和劳动就业均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1.3.2评价因子筛选

根据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结果,确定本项目污染源及评价因子,见表1.3-2。

表1.3-2 项目评价因子一览表

环境要素评价类别评价因子

大气环境

现状评价PM10、PM2.5、SO2、NO2、CO、O3、NH3、硫酸雾污染源评价颗粒物、SO2、NO x、NH3、硫酸雾

影响评价颗粒物、SO2、NO2、NH3、硫酸雾

地下水环境

现状评价

K+、Na+、Ca2+、Mg2+、CO32-、HCO3-、Cl-、SO42-、pH、氨氮、硝

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

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总大肠菌群、

细菌总数

污染源评价pH、SS、COD、BOD5、氨氮、氰尿酸

影响评价COD、氨氮、氰尿酸

声环境

现状评价等效连续A声级污染源评价A声级

影响评价等效连续A声级

固体废物污染源评价

氰尿酸除尘器收集的粉尘、硫酸铵除尘器收集粉尘、

职工生活垃圾

影响分析

环境风险风险评价浓硫酸、氨气

生态现状评价

植被覆盖、土地利用影响分析

1.4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1.4.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1)大气环境评价等级划分依据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规定,将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一、二、三级,评价分级判据,见表1.4-1。

表1.4-1 评价工作等级判据表

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

一P max≥80%,且D10%≥5km

二其他

三P 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2)P max及D10%的计算

根据本项目工程分析结果,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参数,分别计算主要污染物的下风向最大落地浓度Pmax的占标率及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依据表1.4-1判据进行大气评价等级判定。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的计算公式:

P i=C i/C0i×100%

式中:P i--第i个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C 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

C0i--第i个污染物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源参数,见表1.4-2~1.4-3。

表1.4-2 点源污染源估算模式参数取值一览表

排放位置污染源污染物

排放

速率

(kg/h)

烟囱高度

(m)

尾气量

(m3/h)

评价标准

(mg/m3

烟囱出

口内径

(m)

烟气温

度(℃)

城市

/乡

硫酸二级鼓泡喷淋吸收塔排气筒

尿素热解

尾气G1-1

氨0.13

25 17600

0.2

0.8 50

乡村真空泵废气G1-2

离心机废气G1-3

硫酸铵烘干废

气G5

SO20.014 0.5

NO x0.223 0.25

颗粒

0.02 0.45

锅炉

排气筒烟气G2

颗粒

0.048

15 4088

0.45

0.13 140

SO20.036 0.5

NO x0.561. 0.25

CA粗

品粉碎排气筒粗品粉碎废气

G3

颗粒

0.15 15 4000 0.45 0.3 40

CA筛分

排气筒

筛分废气G4颗粒物0.083 15 4000 0.45 0.3 70

表1.4-3 面源污染源估算模式参数取值一览表参数名称单位

硫酸罐区及氰尿酸生产车间尿素热解车间CA粗品粉碎间

硫酸氨颗粒物污染物

排放速率

kg/h 0.05 0.028 0.056

面源释放高度m 11.5 7.2 11.5 面源长度m 130 130 8

面源宽度m 20 20 5

评价标准mg/m30.3 0.2 0.9

环境温度℃20

城市/乡村—乡村

最大落地浓度mg/m30.01163 0.01524 0.01614 Pmax % 3.87667 7.62 1.79333

D10%m 未出现未出现未出现

项目污染源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见表1.4-4。

表1.4-4 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

序号污染源评价因子C i(mg/m3)

C oi

(mg/m3)

P max(%) D10%(m) 评价等级

点源估算模式计算结果

1 氰尿酸工艺废气G1

硫酸铵烘干废气G5

氨0.001885 0.2 0.94 —三级

颗粒物0.00029 0.45 0.06 —三级

SO20.000203 0.5 0.04 —三级

NO x0.003234 0.25 1.29 —三级

2 CA粗品粉碎废气G2颗粒物0.006889 0.2 1.5

3 —三级

3 CA烘干废气G3颗粒物0.003812 0.45 0.85 —三级

4 锅炉烟气G4颗粒物0.001757 0.4

5 0.39 —三级SO20.001318 0.5 0.2

6 —三级NO x0.02053 0.2 8.21 —三级面源估算模式计算结果

1 硫酸罐区及氰尿酸

生产车间

硫酸雾0.01163 0.3 3.88 —三级

2 尿素热解车间氨0.01524 0.2 7.62 —三级

3 CA粗品粉碎车间TSP 0.0161

4 0.9 1.79 —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5.3.2.3.4“如果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有严重危害的特殊项目,评价等级一般不低于二级”,本项目污染物主要为尿素热解产生的氨气及热风炉及锅炉燃烧尾气,占标率最大的为天然气锅炉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

P max=8.21%<10%,氨气经二级硫酸鼓泡喷淋吸收塔吸收后,占标率仅为0.94%,亦不属于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有严重危害的气体,所以本项目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规定对大气进行三级评价。

(4)评价范围

根据拟建工程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等级并且结合拟建工程组成特征,本次评价确定环境空气影响评价范围为:以锅炉排气筒为中心,半径为2.5km圆形评价范围,评价区域面积为19.63km2。

1.4.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拟建工程产生的废水主要为冷却循环水排水和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厂区化

粪池发酵处理后和冷却循环水排水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表4三级标准要求及XX区XX循环经济园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后,排入XX区XX循环经济园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厂区废水不直接排入地表水体。本次环评只对污水进行达标分析及污水排入XX循环经济园污水处理厂的接纳可行性进行简要分析。

1.4.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1)项目类别

根据附录A确定建设项目所属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见表1.4-5。

表1.4-5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

行业报告书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

L化工

除单纯混合分装外I类

85、基本化学原料制造I类

根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为Ⅰ类。

(2)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可分为敏感、较敏感、不敏感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表1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表和项目基本情况确定,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表见表1.4-6。

表1.4-6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表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

敏感程

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

敏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它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

较敏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未划定准保护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其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等其他未列入上述敏感分级的环境敏感区a。

不敏感上述地区之外的其它地区。

注:a“环境敏感区”是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所界定的涉及地下水

的环境敏感区。

本项目场地范围内无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地,在建和规划的水源地);也不在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它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经过走访和实地调查,厂区地下水径流下游方向有分散式居民饮用水水源,开采深层地下水,饮用水源不开采浅层地下水,故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较敏感”。

(3)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

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为“I类”建设项目,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定为“较敏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中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确定本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定为“一级”。

表1.4-5 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

项目类别

Ⅰ类项目Ⅱ类项目Ⅲ类项目

环境敏感程度

敏感一一二

较敏感一二三

不敏感二三三

(4)地下水环境调查与评价范围

本次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的查表法,本项目为一级评价,评价范围应大于20km2,评价区所在范围为平原区,地面坡度约为1‰,地势较平坦,且附近无明显分水岭,区内主要河流有邵村沟,目前河流已经干涸,根据项目区地下水流特点,整体上自西北流向东南,确定本项目地下水评价范围为至厂界上游3.4km处,南至东罗口村北,西至清善桥村东,北至清善头村北,东至桥河西村,面积为33.1km2。地下水调查与评价范围见图1.4-1。

项目区

图1.4-1 地下水评价范围示意图

1.4.4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1)评价等级

项目选址位于XX区XX循环经济园,声环境为3类功能区,厂址周围内无居民区、医院、学校等敏感点。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拟建工程完成后敏感点噪声级增加小于3dB(A),建成前后受影响人口变化较小,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因此,确定本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2)评价范围

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拟建工程厂界外1m。

1.4.5风险评价等级

(1)风险评价等级划分依据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附录A1,进行环

境风险评价等级的确定。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等级划分依据见表1.4-6。

表1.4-6 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别划分依据

剧毒危险性物

一般毒性危险物质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爆炸危险性物质重大危险源一二一一

非重大危险源二二二二

环境敏感地区一一一一(2)风险评价等级的确定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要求,凡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的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附录A表3、表4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l8218-2009)所列的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经判断本项目不存在重大危险源,项目所处区域为非环境敏感区,属一般地区,因此判定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项目重大危险源辨识见表1.4-7。

表1.4-7 拟建项目重大危险源识别一览表

序号物质名称

生产厂区是否重大

危险源物质实际存在量q i(t)物质临界量Q i(t)q i/Q i

1 硫酸324 ——否

2 氨气0.44 10 0.044

合计0.044 否根据表1.4-6和1.4-7可知,拟建项目不存在重大危险源。本次风险评价的重点为浓硫酸储罐区和热解车间,选取的评价因子为硫酸和氨。

(3)评价范围

本工程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以厂区为中心,半径为3km的范围,总面积28.26km2。

1.4.6生态评价等级及范围

拟建项目位于XX区XX循环经济园,占地面积约为0.048km2,工程占地范围位于<2km2,评价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重要湿地等特殊生态敏感区、重要生态敏感区,属一般区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本项目仅进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范围为项目厂址占地区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