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BIFMA标准中文版

BIFMA标准中文版

BIFMA标准中文版
BIFMA标准中文版

B I F M A

国际

办公家具的美国国家标准——普通办公椅类测试标准

前言

本标准是BIFMA国际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它通过了利益相关团体、政府机构和商业性测试、采购及室内设计机构的广泛代表的共同审阅。

本标准阐述了具体的测试类型、实验室设备、测试条件和推荐使用的最小等级,以及对普通办公椅的性能、耐磨持久性和结构合理性的测试评估方法。

1974年5月,BIFMA工程委员会,特别是其椅类标准小组制定了标准的最初版本。在1983年2月至1984年1月,1990年3月至1993年4月,1997年9月至2002年10月期间,为确保在对普通办公椅进行安全性、耐磨持久性和结构合理性的测试评估时能使用描述准确的测试方法,椅类标准小组对标准进行了一系列评审,结果产生了修订版和/或对各类测试程序的完善附加内容。2001年10月,修订版被提交BIFMA国际委员会并得到通过。根据ANSI (美国国家标准化组织)授权BIFMA国际成为一个标准化发展组织的要求,BIFMA国际对利益相关团体进行了一次详细调查活动。在完成此次详细调查之后,标准被提交ANSI并于2002年12月31日得以批准,由此BIFMA成为了美国国家标准。

欢迎对于完善本标准的任何建议。请将建议反馈至BIFMA国际,地址:2680 Horizon SE,Suite A1,Grand Rapids,MI 49546。

目录

章节………………………………………………………………………………………………页数

1. 范围 (4)

2. 定义 (5)

3. 概述 (7)

3.1测试类型 (7)

3.2 制造商指示 (7)

3.3 图形 (8)

3.4 图形象征 (8)

3.5 测量 (8)

3.6 公差 (8)

3.7 推荐的测试报告形式 (8)

4. 椅子类型 (9)

5. 椅背强度测试——静态——Ⅰ型 (10)

6. 椅背强度测试——静态——Ⅱ/Ⅲ型 (12)

7. 脚架测试——静态 (14)

8. 冲击测试——动态 (15)

9. 旋转测试——循环/次数 (16)

10. 倾仰测试——循环/次数 (17)

11. 座垫耐磨持久性测试——循环/次数..................................................................... . (18)

12. 稳定性测试 (20)

13. 扶手强度测试——垂直方向——静态 (22)

14. .扶手强度测试——水平方向——静态 (23)

15. 椅背耐磨持久性测试——循环/次数——Ⅰ型 (24)

16. 椅背耐磨持久性测试——循环/次数——Ⅱ/Ⅲ型 (26)

17. 脚轮/脚架耐磨持久性测试——循环/次数................................................................ .. (28)

18. 腿架强度测试——前端/侧面施力......................................................................... (30)

19. 脚踏板耐磨持久性测试——垂直方向——循环/次数 (32)

20. 扶手耐磨持久性测试——循环/次数 (33)

21. 座垫深度调节测试——可手动调节座深的椅子............................................................ (34)

22. 面板型扶手静态负荷测试 (35)

23. 面板型扶手负荷解除测试——循环/次数 (36)

附录A (37)

图表

椅类测试向导…………………………………………………………………………………………………图形

(略……)

办公家具的美国国家标准

—普通办公椅类测试标准

1.范围

本标准旨在为制造商、分类者和用户提供一个公共平台来测试普通办公椅的安全性、耐用性和其结构的合理性。普通办公椅通常使用于办公室环境,包括但不仅仅局限于座垫类典型的办公椅,如:执行椅、秘书椅、工作椅、客户椅、叠卡椅、面板型扶手椅和吧椅式凳子。

标准阐述了办公椅的测试评估方法,但未涉及其原材料、加工方式、机械设计或美学设计;也未涉及到休闲椅、易燃性、表材耐用性、座垫材质、产品放射性及人体工程学设计方面的内容。

标准阐明了具体的测试类别、实验室设备、测试条件及最小接受等级。接受等级是基于BIFMA国际成员的临床使用和测试经验而制定的。

标准仅适用于对新产品的性能测试,不适合已在使用的产品。

2.定义

备注:本标准未涵盖的项目请参照BIFMA PD-1工业品定义相关内容。对于二者都未涵盖到的项目,则请参照通用词典定义。

2.1接受等级:通过测试所需的性能等级。

2.2恰当频率:能避免共振或过热的频率。

2.3后仰止点:当椅子的倾斜机械向后刚刚接触椅子后端结构时的位置,不考虑加在椅背上的力。

2.4CMD:BIFMA椅类测量设备,针对座垫式椅类的测量。

2.5CMD-1椅类测量程序:BIFMA椅类测量设备的普遍应用程序。

2.6Cpm:每分钟次数(周期率)的缩写。

2.7反平衡力:与施力方向相反并与其相互抵消的力或影响因素。

2.8次数:负荷或压力施加与撤销的一个完整循环;开关;一个完整循环;以周期方式运作。

2.9力:矢量大小,以牛顿(N)或磅(Ibf)来计量。它会使物体在沿其施加的方向上产生一个加速度。

2.10适配器:能在305±13mm×89±13mm(12±0.5in.×

3.5±0.5in.)范围内对椅背施力的一种装置。此装置可

以随椅背形状而调节。

2.11前倾止点:当椅子的倾斜机械向前刚刚接触椅子前端结构时的位置。

2.12功能负荷: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或负荷的等级。

2.13IFD:锯齿状力偏差。参照B1方案,锯齿状力偏差测试——用于蜂窝状结构材料的测试方法,如压铸板,泡

沫板,ASTM(美国材料实验协会)D3574-01中规定的材料。

2.14Ibf.:力的大小单位——“磅”的缩写,在SI(公制)体制中相应的单位是“牛顿”(N)。

2.15负荷:结构所承受的重量,施于产品表面的重量或力,通常由重力因素引起。

2.16负荷承受结构/表面:在使用时支撑负荷的任何要素,通常泡沫和纤维不被认为是负荷承受结构/表面,流线型

边缘部分也不被认为是负荷承受结构/表面。

2.17丧失使用性:部件不能承受规定的负荷时,或无法实现正常的功能或调节时。

2.18休闲椅:用于等候区、接待区或休息区等公共场所,随意型直立式椅子,通常个人不能调节。

2.19制造商指示:制造商为用户提供的关于组装、使用和/或维护产品的说明书。

2.20(无)

2.21N(牛顿):SI公制(亦被称作米制)中用来表示力的大小的单位。

2.22正常使用条件:具有连贯性,除非测试方法中另有说明,指的是任何调节范围内的中间值,例如高度调节或

反平衡力调节的中间值。

2.23脚架:通过一个譬如轴的独立中央结构来支撑椅子的结构。

2.24旋转椅背:可围绕一个高于座垫的轴心水平旋转的椅背。

2.25破坏性负荷:所不能承受的过度压力或负荷的等级。

2.26轴:支撑椅子的垂直性轴或杆。

2.27吧式椅:座垫距离地面的高度超过584mm(23in.)的吧椅式凳子。可让使用者直立坐于座垫表面,而且双脚

不必由地板来支撑的一种椅子。

2.28面板型扶手:附于椅子上,具有写字板和暂时性支撑等基本功能,它不具有独立的支撑腿,也不用来承受用

户的整个重量。

2.29测试平台:水平的坚硬的工作表面(水泥地面或其它坚硬表面),在测试过程中椅子可以被置于其上进行测试。

2.30最差品情况条件:极有可能对个别的测试或测试顺序有不利影响的产品和/或条件(即特定类型产品的尺寸和

结构)。

3.概述

3.1测试类型

3.1.1基于本标准进行的测试评估可能会使用到危险性的材料和设备。该标准并没有涉及考虑到使用时所有安全性

方面的问题。因此,使用本标准之前应咨询相关权威机构,并就其中与现行规定相冲突之处进行健康和安全试验。

3.1.2测试分为以下几类:

a)静态负荷测试;

b)动态负荷测试;

c)耐磨持久性测试和/或使用次数(周期)测试。

3.1.3本标准中的测试,除非另有说明(例如脚架负荷测试),是针对整张椅子的测试,包括脚架、倾仰机械、高

度调节装置、锁定/调节机械、座垫和椅背等。

3.1.4制造商所提供的用于测试的样品或产品类型应符合测试要求,只有进行特殊测试时才用到最差品情况条件。

最差品情况条件应具有代表性,如果“最差品情况条件”不太明显,那么,就有必要使用指定的测试工具来对制造商的产品线进行逐条分析,同时应将任何特殊因素考虑进去,如组立方式、原材料和/或设计特色等。

3.1.5测试时会要求使用固定物和/或适配器。有些产品和/或结构会使用特殊的固定物或适配器,以让测试更符合

标准的内在要求,尤其针对那些复杂的连接结构、异型结构、异型调节机构或非传统用途材料。为更准确地模拟反映出特殊产品的实际运用情形,提倡测试者创造性运用一些恰当的固定物或测试方式。测试中固定物或适配器等不能成为产品的构件或为产品提供支撑功能。任何创造性的测试方法或固定物都应在测试报告中注明(参照3.7节)。独立测试机构或用户在进行测试时应首先咨询产品制造商,以便将特殊条件考虑进去。

3.1.6标准中的测试并不仅仅针对一种产品而进行。根据制造商的判断,可能会对一系列产品进行测试。当测试标

准中包括功能性负荷和破坏性负荷测试时,应对相同的部件或产品进行这些测试。

3.1.7表1 列出了对每类椅子应进行的测试,详见第4节。

3.1.8测试能以任何顺序进行。

3.2制造商指示

在组装或安装椅子之初,需按照制造商的说明书来进行。为使产品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制造商会推荐一些详尽的组装、维护方法,除非测试程序另有说明,应遵循制造商的这些关于组装、使用和维护的指示说明。

3.3图形

标准中的图形只起指导性作用,不代表所有可能的测试图形。

3.4图形象征

…表示:“力”

…表示“均衡用力”

…表示“测试重量”

…表示“固定在测试平台”

…表示“阻止水平运动”

3.5测量

建议用CMD (BIFMA椅类测量设备)来进行量度。为使测量结果被“普遍”接受,只有基于BIFMA国际测试标准和规范的CMD才能被用来进行测量。

3.6公差

除非另有说明,测试设备、测量设备和负荷装置的公差如下:

●重量、力度、速度和时间:±5%

●长度:±1.5mm(1/16in.)

●角度:±5度

●等级:每米≤5mm(每英尺≤1/16in.)

●次数:要求最小值

重量、力度、维度、角度、时间、等级和速度的测试结果应控制在正常值范围之内。

3.7 推荐的测试报告形式

测试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主题(即“测试报告”);

2)实验室名称和地址,如果不是在实验室进行的测试,还应注明测试地点;

3)报告的特殊鉴定记号(如序列号),报告中每页和结尾都应有一个能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鉴定记号;

4)客户的名称和地址(测试对象);

5)被测项目的明确描述(即样品编号、生产日期等);

6)被测项目的特征和状况;

7)被测项目的接收日期;

8)项目进行测试的日期;

9)所使用的测试方法的确认;

10)测试方法的任何附加、更改和排除(如环境条件);

11)报告签发人员的姓名、职务和签名确认;

12)关于测试结果只针对被测项目的相关声明;

13)报告签发日期;

14)关于被测产品、测量结果以及其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和/或规范的声明;

15)关于未经实验室的书面确认,报告内容不能被部分复制的声明。

4.椅子类型

为适应椅子设计的多样性,有必要让测试能针对各类型的椅子。

如果一种产品不能简单定义为某类型的椅子,它将被归入所有可能的类型,并进行相应的测试。例如:带倾仰锁定机械的椅子将被归入I 型(座垫未锁定时)和Ⅲ型(座垫被锁定时)。

下面具体阐述了椅子的分类标准和各类型椅子的特征:

Ⅰ型—全倾仰椅

椅子的座垫可随反平衡力而倾仰,此类典型有同步倾仰椅、中央倾仰椅和膝盖倾仰椅等(参照图4a)。

Ⅱ型—靠背倾仰椅

椅子的座垫有固定角度,椅背可倾仰(参照图4b)

Ⅲ型—不可倾仰椅

椅子的座垫有固定角度,椅背不可倾仰。包括腿架椅和滑板型座垫椅(参照图4c)。

表1——椅类测试向导

5.椅背强度测试——静态——Ⅰ型(参照图5a至5e)

5.1适用性

此测试针对Ⅰ型椅。带倾仰锁定机械的椅子在处于锁定状态时,其类型会改变(参照第4节)。因此,还必须按照第6节内容,对另一张此型椅进行测试,测试时需将其调至笔直锁定状态。

5.2测试目的

此测试的目的在于评估椅背承受譬如向后的压力的能力。

5.3测试步骤

5.3.1 将椅子笔直置于测试平台上,限制脚架的活动,但椅背或扶手可以活动。图5e示意了一种可接受的椅子固定

方式。

5.3.2如果椅子有调节功能,应将其各项功能调至正常使用条件。具高度调节枢轴靠背的椅子需要将枢轴点高度调

到406mm(16.0in.) 或最大值(当其高度不足406mm时)。

5.3.3 上述调节完成之后,确定椅背上距座垫406mm(1

6.0in.)和452mm(1

7.8in.)的高度点位置,并确认其位于椅背

的中轴线上(参照图5a)。

a)如果椅背的负荷承受结构/表面的顶端距离座垫的高度≥452mm(17.8in.),将适配器的中心置于椅背上距座

垫高度406mm(16in.)处的位置(参照图5b)。

b)如果背板的负荷承受结构/表面的顶端距离座垫的高度﹤452mm(17.8in.),将适配器的顶端与负荷承受结构

/表面的顶端持平放置(参照图5c)。

c)对于椅背可以绕枢轴旋转的椅子,如果将枢轴沿椅子的中央垂直线向后固定在≤30度角的位置(支撑结构保

持笔直状态),则适配器应置于a)或b)所述之位置;如果将枢轴沿椅子的中央垂直线向后固定在>30度角的位置(支撑结构保持笔直状态),则适配器的中心应置于枢轴点高度的位置(参照图5d)。

5.3.4 将一个负荷装置(前推/后拉器)置于上述的椅背水平中心点位置,在椅背保持静止状态时对椅背施力,方向

与椅背平面成90°±10°角(参照图5e)。如果用滑轮组来施力,线缆距离滑轮的初始长度至少为750mm (30in)。备注:如果椅子的结构设计无法让负荷装置施力于负荷承受结构/表面,一种高度不超过89±13mm (3.6±0.5in)的延伸器可用来增加负荷承受结构/表面的宽度。椅背平面可通过CMD笔直时与CMD相接触之前表面来确定。

5.4测试程序

5.4.1 功能负荷

a)当椅背处于静止状态时对椅背施以890N(200磅)的力,时间持续1分钟。如果在此期间椅背/倾仰锁定机械不能承受该负荷,逐渐从其调整位置滑动,则将椅背调至最后仰的静止状态,然后施加具体的负荷。

b)解除负荷,根据5.5.1来评估产品的接受等级。

5.4.2 破坏性负荷

a)当椅背处于静止状态时对椅背施以1334N(300磅)的力,时间持续1分钟。如果在此期间椅背/倾仰锁定机械不能承受该负荷,逐渐从其调整位置滑动,则将椅背调至最后仰的静止状态,然后施以具体的负荷。

b)解除负荷,根据5.5.2来评估产品的接受等级。

5.5 接受等级

5.5.1 功能负荷

椅子不能够丧失使用性。

5.5.2 破坏性负荷

椅子的内在结构不能有突然性重大的改变,可以接受其丧失使用性。

图4a:I 型——全倾仰椅

图4b:Ⅱ型——靠背倾仰椅

图4c:Ⅲ型——不可倾仰椅

图5a:椅背强度测试中高度确定方式示意图——静态——Ⅰ型

图5b:椅背强度测试中椅背距座垫高度大于452mm(17.8in.)时适配器安装位置示意图——静态——Ⅰ型图5c:椅背强度测试中椅背距座垫高度小于452mm(17.8in.)时适配器安装位置示意图——静态——Ⅰ型图5d:椅背强度测试中椅背枢轴角度大于30度时对椅背施力示意图——静态——Ⅰ型

图5e:椅背强度测试中对其它类型靠背的施力示意图——静态——Ⅰ型

图6a:椅背强度性测试中高度决定方式示意图——静态——Ⅱ/Ⅲ型

图6b:椅背强度测试中背板距座垫高度大于452mm(17.8in.)时适配器安装位置示意图——静态——Ⅱ/Ⅲ型图6c:椅背强度测试中背板距座垫高度小于452mm(17.8in.)时适配器安装位置示意图——静态——Ⅱ/Ⅲ型图6d:椅背强度测试中背板枢轴角度大于30度时对椅背施力示意图——静态——Ⅱ/Ⅲ型

图6e:椅背强度测试中对其它类型椅背的施力示意图——静态——Ⅱ/Ⅲ型

6.椅背强度测试——静态——Ⅱ/Ⅲ型(参照图6a至6e)

6.1适用性

此测试针对Ⅱ/Ⅲ型椅。

6.2 测试目的

此测试的目的在于评估椅背承受譬如向后压力的能力。

6.3测试步骤

6.3.1 将椅子笔直置于测试平台上,限制脚架的活动,但椅背或扶手可以活动。图6e示意了一种可接受的椅子固定

方式。

6.3.2 如果椅子有调节功能,应将其各项功能调至正常使用条件。具高度调节枢轴靠背的椅子需要将枢轴点高度调

到406mm(16.0in.) 或最大值(当其高度不足406mm时)。

6.3.3上述调节完成之后,确定椅背上距座垫406mm(16.0in.)和452mm(1

7.8in.)的高度点位置,并确认其位于椅背

的中轴线上(参照图6a)。

a)如果椅背的负荷承受结构/表面的顶端距离座垫的高度≥452mm(17.8in.),将适配器的中心置于椅背上距

座垫高度406mm(16in.)处的位置(参照图6b)。

b)如果椅背的负荷承受结构/表面的顶端距离座垫的高度﹤452mm(17.8in.),将适配器的顶端与负荷承受结

构/表面的顶端持平放置(参照图6c)。

c)对于椅背可以绕枢轴旋转的椅子,如果将枢轴沿椅子的中央垂直线向后固定在≤30度角的位置(支撑结构

保持笔直状态),则适配器应置于a)或b)所述之位置;如果将枢轴沿椅子的中央垂直线向后固定在>30度角的位置(支撑结构保持笔直状态),则适配器的中心应置于枢轴点高度的位置(参照图6d)。

6.3.4将一个负荷装置(前推/后拉器)置于上述的椅背水平中心点位置,在椅背保持静止状态时对椅背施力,方向

与椅背平面成90°±10°角(参照图6e)。如果用滑轮组来施力,线缆距离滑轮的初始长度至少为750mm (30in)。对于结构复杂多变的椅背,其平面可通过CMD笔直时与CMD相接触之前表面来确定。备注:如果椅子的结构设计无法让负荷装置施力于负荷承受结构/表面,一种高度不超过89±13mm(3.6±0.5in)的延伸器可用来增加负荷承受结构/表面的宽度。

6.4测试程序

6.4.1 功能负荷

a)当椅背处于静止状态时对椅背施以667N(150磅)的力,时间持续1分钟。如果在此期间椅背/倾仰锁定机械不能承受该负荷,逐渐从其调整位置滑动,则将椅背调至最后仰的静止状态,然后施加具体的负荷。

b)解除负荷,根据6.5.1来评估产品的接受等级。

6.4.2 破坏性负荷

a ) 当椅背处于静止状态时对椅背施以1112N(250磅)的力,时间持续1分钟。如果在此期间椅背/倾仰锁定机

械不能承受该负荷,逐渐从其调整位置滑动,则将椅背调至最后仰的静止状态,然后施以具体的负荷。

b)解除负荷,根据6.5.2来评估产品的接受等级。

6.5 接受等级

6.5.1 功能负荷

功能负荷施加一次,椅子不能够丧失使用性。

6.5.2 破坏性负荷

破坏性负荷施加一次,椅子的内在结构不能发生突然性重大的改变,可以接受其丧失使用性。

图7:脚架测试——静态

7. 脚架测试——静态(参照图7)

7.1 适用性

此测试针对所有脚架型底盘的椅子。

7.2 测试目的

此测试的目的在于评估脚架承受垂直方向上的过度负荷的能力。

7.3 测试步骤

a)拆除气压棒或脚轮(脚轮套可以保留在原处),代以障碍物或支撑物。建议使用脚轮杆来提供支撑。障碍

物或支撑物应足够高,在测试时能避免脚架中央柱和/或腿架接触测试平台。将座垫支撑机械和高度调节机械从脚架上拆除。沿垂直方向对脚架中央柱或锥形/脚架界面形测试固定模型施加负荷(参照图7)。

b)被施加负荷时,椅脚腿应能够向侧面移动,脚架中央柱应能够沿垂直方向移动。障碍物或支撑物应与脚轮

/气压棒的原始位置和支撑方式类似,而且不能妨碍其在测试时出现的任何偏转和/或侧面移动,也不能削弱测试的严格性。

7.4 测试程序

a)对脚架施以11,120N(2,500磅)的力,时间持续1分钟。

b)解除负荷。

c)对脚架再次施以11,120N(2,500磅)的力,时间持续1分钟。

d)解除负荷,根据7.5来评估产品的接受等级。

7.5 接受等级

脚架的内在结构不能发生突然性重大的改变。被施加负荷时,脚架中央柱不能接触测试平台。

8.1 适用性

此测试针对各类型的椅子。

8.2 测试目的

此测试的目的在于评估测试椅子承受重大外力冲击的能力。

8.3 测试步骤

a)将椅子置于测试平台之上。

b)对于座垫高度可调节的椅子,将座垫调至最高点。将其它功能调至正常使用条件。如果有脚轮,应首先将

其置于最差品情况条件(典型情况是脚轮与脚架腿成90度角时)。

c)应将附录A中的测试沙/砂袋或其它冲击力度相等的固定物连接在一种能让其自由下落于座垫上的装置之上

参照图8)。

d)沙/砂袋的自由下落点应在座垫左右边的中轴线上,且距离椅背的最前表面不能超过13mm(0.5in),下落过

程中沙/砂袋不能接触椅背。

8.4 测试程序

8.4.1 功能负荷测试

a)将一个直径约400mm(16in.)、重102公斤(225磅)的沙/砂袋悬于未被压缩的座垫上方152mm(6in.)

处,然后让其自由下落一次(参照图8)。

b)移除沙/砂袋,按8.5.1来评估产品的接受等级。

c)对于座垫高度可调节的椅子,将座垫调至最低点,然后重复a)和b)。

8.4.2 破坏性负荷测试

a)重复8.3的步骤,将测试沙/砂袋的重量增至136公斤(300磅)的破坏性负荷。

b)将沙/砂袋悬于未被压缩的座垫上方152mm(6in.)处,然后让其自由下落一次(参照图8)。

c)移除沙/砂袋,按8.5.2来评估产品的接受等级。

d)对于高度可调节的椅子,将其调至最低点,重复a)、b)、c)。可能还需一张调至最低点的椅子来进行测试。

备注:如果第二张椅子用来进行破坏性测试,它必须首先被调至最低点,按8.4.1来进行功能负荷冲击测试。

8.5 接受等级

8.5.1 功能负荷

椅子不能丧失使用性。

8.5.2 破坏性负荷

9.1 适用性

此测试针对具有旋转型座垫的各类型椅。

9.2 测试目的

此测试的目的在于评估椅子承受重复旋转所致的压力和磨损的能力。

9.3 测试步骤

a)将椅子固定置于测试平台上,座垫和平台不能够旋转。图9示意了一种可接受的椅子固定方式。

b)对于座垫高度可调节的椅子,应将座垫调至最高点。将其它各项功能调至正常使用条件。

c)对座垫施以102公斤(225磅)的负荷,负荷的重力中心应在座垫中轴线的中心点前方51-64mm(2-2.5in.)

处(参照图9)。

d)在360°±10°的旋转范围内对次数计量器的旋转角度进行调节。如果可使用的旋转范围小于360°,应

对测试机械的旋转范围进行相应的调节,以使旋转机械刚好触及但不会覆盖其旋转起点。旋转可单向和双向进行。

e)对于座垫旋转范围为360°的椅子,一次就是一个完整的旋转周期;对于座垫旋转范围小于360°的椅子,

一次就是从一个起点到另一个止点的一个旋转周期。

9.4 测试程序

a)以每分钟5-15次的恰当频率将座垫或平台旋转60,000次。

b)如果座垫高度可以调节,将其调至最低点。

c)对椅子再次进行60,000次的旋转测试,让测试总次数达到120,000次。

d)记录测试结果。

9.5 接受等级

椅子不能丧失使用性。

图9:旋转测试——循环/次数

10.倾仰测试——循环/次数(参照图10)

10.1 适用性

此测试针对具有倾仰型靠背的Ⅰ/Ⅱ型椅。

10.2 测试目的

此测试的目的在于评估倾仰机械承受重复性仰所致的疲劳性压力和磨损的能力。

10.3测试步骤

a)将带倾斜机械的椅子或固定物固定置于测试平台之上。图10示意了一种可接受的椅子固定方式。

b)将所有调节功能置于正常使用条件。

c)将次数计量器连接在椅子或固定物上一个能施加控制运动(推/拉)的恰当位置。

d)将一个102公斤(225磅)的测试负荷固定在座垫(或固定物)的中央位置。

e)调节次数计量器,让倾仰机械前后来回地倾仰摆动,但起止点之间彼此不能覆盖或重合。

10.4 测试程序

以每分钟10-30次的恰当频率将椅子倾仰300,000次。需根据情况及时对倾仰机械和/或次数计量器进行重新调节,以使其保持原始设定条件。

10.5 接受等级

倾斜机械不能丧失使用性。

图11a:座垫抗冲击测试——循环/次数

座垫鸟瞰图

图11b:椅子前端两角负荷解除测试——次数——非中心位置

11.座垫耐磨持久性测试——循环/次数(参照图11a和11b)

备注:此测试分成两部分进行。依次首先进行冲击测试,然后进行座垫前端两角负荷解除测试。

11.1 适用性

此测试针对各类型椅。

11.2 测试目的

此测试的目的在于评估座垫承受垂直向下的负荷所致的疲劳压力和磨损的能力。

11.3 冲击测试

11.3.1 测试步骤

a)将椅子固定置于测试平台之上,确保座垫能受到冲击。固定物不能成为椅子的构件或为其提供支撑,或限

制椅子对冲击的反应动作。如果有脚轮,应首先将其置于最差品情况条件(典型情况是脚轮与椅脚腿成90度角时)。

b)将所有功能调至正常使用条件。

c)椅子座垫厚度不足44mm(1.75in)时,应用泡沫将其厚度增至50±6mm。任何附加于座垫表面的泡沫应具

有25%,200±22N的锯齿状力偏差值(IFD)。

d)将直径约400mm(16in.)、重57公斤(125Ib.)的沙/砂袋连接在次数计量器上,先将沙/砂袋悬于未被压缩

的座垫中心上方25mm(1in.)处,然后让其自由下落于座垫之上(参照图11a)。其它力度相等的冲击方式也可以接受。测试过程中,下落高度增加值超过13mm(0.5in)时,应重新调节下落高度和/或座垫厚度。

应将次数计量器调至每分钟10-30次的恰当频率。

e)沙/砂袋的自由下落点应在座垫左右边的中轴线上,且距离椅背的最前表面不能超过13mm(0.5in),下落过

程中沙/砂袋不能接触椅背。

11.3.2 测试程序

11.4 座垫前端两角负荷测试——循环/次数(非中心位置)

11.4.1 测试步骤

完成11.3的冲击测试之后,将一个直径203±13mm(8±0.51in)的负荷装置与座垫边缘齐平地放置于座垫前端一角落上。通过其对座垫施加734N(165磅)的负荷。如果扶手会对负荷装置的安放造成障碍,则应将扶手拆除;如果扶手不可拆卸(或调节),则需将负荷装置安放在扶手阻碍不到的地方。

11.4.2 测试程序

以每分钟10-30次的恰当频率将负荷装置完全举离座垫并放下,注意不要对座垫形成冲击,让其能不借助次数计量器的支撑而承受整个负荷。将测试进行20,000次。然后,将负荷装置放于座垫前端的另一角落上,再次重复以上测试20,000次。

备注:在此部分测试中,可依相反顺序来再次进行测试,使每个角落被测次数总共达到40,000次。

11.5 接受等级

在上述两部分测试都结束之后,椅子不能够丧失其使用性。

椅子后端稳定性测试中79公斤(173磅)负荷的构造图

备注:构成负荷的实际材质并不重要,但其质地应分布均匀。

图12a:稳定性测试

图12b:前端稳定性测试

图12c:前端稳定性测试中固定物安装方式示意图

图12d:前端稳定性测试中圆盘安装方式示意图

图12e:前端稳定性测试

图12f:前端稳定性测试中固定物安装方式示意图

图13a: & 13b: 扶手强度测试——垂直方向——静态

12.稳定性测试(参照图12a和12b)

12.1 适用性

此测试针对各类型椅。

12.2 测试目的

此测试的目的在于评估椅子前端和后端的稳定性。

12.3 椅子后端稳定性测试(参照图12a)

12.3.1 测试步骤

12.3.1.1将椅子置于测试平台之上。

12.3.1.2 对于有调节功能的椅子,将其调至使椅子后端最不稳定的条件,如:

a)座垫和/或椅背位置最高时;

b)倾仰机械的拉力最小时;

c)座垫和/或椅背位置最靠后时;

d)脚轮或气压棒最不稳定时。

备注:对于有倾仰锁定机械的椅子,当其被锁定在几乎笔直的状态时,类型就会发生改变(参照第4节:椅子类型)。所以,应该在椅子处于锁定状态(几乎笔直)和非锁定状态(倾斜)时分别进行测试。

12.3.1.3

将79公斤(173磅)的负荷置于椅子的中心位置——座垫上,或座垫上最接近椅子中心的位置。按图12a来固定负荷。

12.3.1.4

对于有脚轮的椅子,将一个高13mm(0.5in)的木块或其它障碍物固定在测试平台上,它可以防止椅子滑动但不能避免其翻倒。如果椅子可以旋转,脚架和脚轮应按照椅子向后翻倒时所给阻力最小的方式来固定。

12.3.2 测试程序

a)对椅背施加一个向后的推力或拉力。当椅背顶端比负荷顶端高时,施力点应在负荷顶端平面上(参照图12a);

当椅背顶端比负荷顶端低时,施力点应在椅背顶端平面上。

b)当整张椅子的重量都转移到其后端的支撑结构部分时(典型情况是前端支撑结构部分离开测试平台)停止施

力。

c)确认达到12.3.2b)情况时所需力度值超过下面的接受等级。

测试规范

第1部分系统测试方案

1.1 测试目标 通过功能及测试,采用多种测试方法,使系统达到以下目标: 测试已实现的产品是否达到设计的要求,包括:各个功能点是否以实现,业务流程是否正确。 系统的性能达到需求说明书的指标范围内,保证系统7*24小时的稳定运行。 Bug数和缺陷率控制在可接收的范围之内。 1.2 测试策略 1.功能测试:测试系统基本功能实现是否正常,是否实现需求说明书中的所有功能,其中包括导航,数据输入,处理和检索等功能; 2.集成测试:检测需求中业务流程,数据流程的正确性; 用户界面测试:通过测试进行的浏览可正确反映业务的功能和需求,这种浏览包括窗口与窗口之间、字段与字段之间的浏览,以及各种访问方法(Tab键、鼠标移动、和快捷键)的使用窗口的对象和特征(例如,菜单、大小、位置、状态和中心)都符合标准; 3.性能评测:对响应时间、事务处理速率和其他与时间相关的需求进行评测和评估。性能评测的目标是核实性能需求是否都已满足需求说明书的指标范围内; 4.负载测试:将使测试对象承担不同的工作量,以评测和评估测试对象在不同工作量条件下的性能行为,以及持续正常运行的能力; 5.安全性和访问控制测试:侧重于安全性的两个关键方面:应用程序级别的安全性,包括对数据或业务功能的访问。系统级别的安全性,包括对系统的登录或远程访问; 6.故障转移和恢复测试:确保测试对象能成功完成转移,并能从导致意外数据损失或数据完整性破坏的各种硬件、软件可网络故障中恢复; 7.配置测试:核实测试对象在不同的软件和硬件配置中的运行情况。 1.3 测试工具和测试环境 1.3.1 测试工具 在缺陷管理方面,将采用MI公司的Bug管理工具TestDirector8.0进行Bug的管理。 TestDirector 是业界第一个基于Web的测试管理系统,它可以在您公司内部或外部进行全球范围内测试的管理。通过在一个整体的应用系统中集成了测试管理的各个部分,包括需求管理,测试计划,测试执行以及错误跟踪等功能,TestDirector极大地加速了测试过程,提高效率。 在性能测试方面,将采用MI公司的性能测试工具LoadRunner8.0进行性能测试。 LoadRunner 是一种预测系统行为和性能的负载测试工具。通过以模拟上千万用户实施并发负载及实时性能监测的方式来确认和查找问题,LoadRunner 能够对整个企业架构进行测试。通过使用LoadRunner ,企业能最大限度地缩短测试时间,优化性能和加速应用系统

短信平台测试协议书标准样本

协议编号:WU-PO-548-83 短信平台测试协议书标准样本 In Order T o 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Each Party, The Cooperative Parties Reach An Agreement Through Common Consultation And Fix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Each Party,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Restricting All Parties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短信平台测试协议书标准样本 使用说明:本协议资料适用于协作的当事人为保障各自的合法权益,经过共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并把各方所承担的责任固定下来,从而实现制约各方的效果。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短信平台测试协议书 甲方: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作为短信和数据业务的运营商,面向各应用提供商提供开放有偿的通信通道;_________(公司名称)(以下简称乙方)作为短信平台上的内容和应用服务提供商,面向_________客户提供_________应用服务。 为了给客户提供更好的应用服务,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甲乙双方本着平等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并经过充分协商,现就上述应用服务

软件测试标准规范

软件测试标准规范 1目的 为了确保软件产品质量,使产品能够顺利交付和通过验收,特编写本文档,以作参考 2适用范围 本文档适用于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业务测试、验收测试以及一些专项测试。 3职责 项目测试负责人组织编制《测试计划》《测试方案》指导和督促测试人员完成各阶 段的测试工作。 项目组测试人员按照《测试计划》《测试方案》完成所承担的测试任务,并按要求 填写《问题报告及维护记录》 测试经理依照确认规程和准则对工作产品进行确认,提出对确认规程和准则的修改 意见 项目负责人组织测试环境的建立。 项目经理审核负责控制整个项目的时间和质量。 研发人员确认修改测试人员提交的bug。 4工作流程 4.1测试依据 详细设计是模块测试的依据。因此设计人员应向测试人员提供《系统需求规格书名书》、《详细设计》《概要设计》等有关资料。测试人员必须认真阅读,真正弄懂系统需求和详细设计。 4.2制订《测试方案》 在测试之前,由项目负责人根据《测试计划》的要求,组织人员编制相应的《测试方案》,

《测试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测试目的; 所需人员及相应培训要求; 测试环境、工具和测试软件; 测试用例、测试数据和预期的结果。 4.3单元测试 项目开发实现过程中,每个程序单元(程序单元的划分视具体开发工具而定,一般定为函数或子程序级)编码调试通过后,要及时进行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由单元开发者自己进行,使用白盒测试方法,根据程序单元的控制流程,争取达到分支覆盖。对于交互式运行的产品,不便于进行自动测试的,可以采用功能测试的方法进行。 单元测试针对程序模块,从程序的内部结构出发设计测试用例。多个模块可以独立进行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内容包括模块接口测试、局部数据结构测试、路径测试、错误处理测试等; 单元测试组织原则一遍根据开发进度安排对已开发完成的单一模块进行测试; 单元测试停止标准:完成了所有规定单元的测试,单元测试中发现的bug已经得到修改。 4.4集成测试 编码开发完成,项目组内部应进行组装测试。 集成测试由项目负责人组织策划(编写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并实施。集成测试着重对各功能模块之间的接口进行测试,验证各功能模块是否能协调工作、参数传递及功能调用是否正常。测试采用交叉方法,即个人开发的软件应由其他的项目组成员进行测试。 集成测试过程应填写《问题报告及维护记录》,测试结果应形成《测试报告》。 4.5系统测试 在项目开发完成之后,应对整个系统软件和硬件进行系统测试。对性能、可靠性、健壮性、压力承受力等方面分别进行评价,以验证系统是否满足规定的需要。 系统测试由测试负责人组织策划(编写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并实施,系统测试过程应形成《问题报告及维护记录》。 系统测试一般进行如下几种情况的测试:

软件系统测试规范

上海兴汉科技公司软件测试规范

目录

一.概述 本规范是对项目软件测试的一份指导性文件,对软件测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测试理论、测试类型、测试方法、测试标准、测试流程以及软件产品开发单位所承担的职责进行总体规范,以有效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

1.什么是软件测试 无论怎样强调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和它对软件可靠性的影响都不过分。在开发大型软件系统的漫长过程中,面对着极其错综复杂的问题,人的主观认识不可能完全符合客观现实,与工程密切相关的各类人员之间的通信和配合也不可能完美无缺,因此,在软件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差错。我们力求在每个阶段结束之前通过严格的技术审查,尽可能早地发现并纠正差错;但是,经验表明审查并不能发现所有差错,此外在编码过程中还不可避免地会引入新的错误。如果在软件投入生产性运行之前,没有发现并纠正软件中的大部分差错,则这些差错迟早会在生产过程中暴露出来,那时不仅改正这些错误的代价更高,而且往往会造成很恶劣的后果。测试的目的就是在软件投入生产性运行之前,尽可能多地发现软件中的错误。目前软件测试仍然是保证软件质量的关键步骤,它是对软件规格说明、设计和编码的最后复审。软件测试在软件生命周期中横跨两个阶段。通常在编写出每个模块之后就对它做必要的测试(称为单元测试),模块的编写者和测试者是同一个人,编码和单元测试属于软件生命周期的同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结束之后,对软件系统还应该进行各种综合测试,这是软件生命周期中的另一个独立的阶段,通常由专门的测试人员承担这项工作。大量统计资料表明,软件测试的工作量往往占软件开发总工作量的40%以上,在极端情况,测试那种关系人的生命安全的软件所花费的成本,可能相当于软件工程其他开发步骤总成本的三倍到五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软件测试工作,绝不要以为写出程序之后软件开发工作就接近完成了,实际上,大约还有同样多的开发工作量需要完成。仅就测试而言,它的目标是发现软件中的错误,但是,发现错误并不是我们的最终日的。软件工程的根本目标是开发出高质量的完全符合用户需要的软件。 2.软件测试的目标 下面这些规则也可以看作是测试的目标或定义: (1)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2)好的测试方案是极可能发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方案; (3)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从上述规则可以看出,测试的正确定义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这和某些人通常想象的“测试是为了表明程序是正确的”,“成功的测试是没有发现错误的测试”等等是完全相反的。正确认识测试的目标是十分重要的,测试目标决定了测试方案的设计。如果为了表明程序是正确的而进行测试,就会设计一些不易暴露错误的测试方案;相反,如果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就会力求设计出最能暴露错误的测试方案。 由于测试的目标是暴露程序中的错误,从心理学角度看,由程序的编写者自己进行测试是不恰当的。因此,在综合测试阶段通常由其他人员组成测试小组来完成测试工作。此外,应该认识到测试决不能证明程序是正确的。即使经过了最严格的测试之后,仍然可能还有没被发现的错误潜藏在程序中。测试只能查找出程序中的错误,不能证明程序中没有错误。

最新硬件测试标准(最全可靠性测试)

最新硬件测试标准(最全可靠性测试)

1. 目的 此可靠性测试标准的目的是尽可能地挖掘设计,制造中的潜在性问题,在正式生产之前寻找改善方法并解决上述问题点,为正式生产的产品在质量上做必要的保证;并检测产品是否具备设计上的成熟性、使用上的可靠性.具体包括新产品的试验、物料的试验及例行抽检试验等等。 2. 范围 此指引适用于所有诺亚信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移动产品。 3. 定义 3.1 技术员:设定仪器,完成相关测试项目,并记录测试结果.解决检测过程中的问题;并向工 程师反馈检测方法的缺陷和不足。 3.2 工程师:判断测试结果是否可接受;跟进问题的解决情况;改善检测方法。 4. 抽样方案 4.1 以具体的实验项目要求为准。 5. 检验内容 5.1 环境可靠性试验 5.1.1 高温运行试验 试验目的:验证手机在高温环境的适应性。 试验样品:2sets 试验内容:55℃,手机配齐SIM卡/T卡,装电池开机,进行12小时测试,运行时间从到达55℃温度始算起.试验后在箱内检查,要求产品的功能、外观正常.受测前样机胶塞必须安装归位.射频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对于翻/滑盖手机,1台开盖,1台合盖.(若屏/主板不同供应商,则样机各选2pcs,共4pcs)。 判定标准: 1、壳体外观检查,缝隙,镜片以及使用背胶固定的装饰件等粘贴牢固度。 2、功能检查(注意屏的显示是否有黑影,坏点等异常)。 3、触摸屏划写,点压准确性(如有触摸不准偏位等现象,进行屏幕校准看是否 可恢复)。 4、MP3,FM,耳机,充电,滚轮…。

5、实网通话一次,看送话和受话是否正常。 5.1.2 低温运行试验 试验目的:验证手机在低温环境下的适应性。 试验样品: 2 sets 试验内容: -20℃,手机配齐SIM卡/T卡,装电池开机并运行老化软件,进行12小时测试,运行时间从到达-20℃温度始算起.试验后在箱内检查,要求产品的功能、外观正常.受测前样机胶塞必须安装归位.射频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对于翻/滑盖手机,2台开盖,1台合盖.(若屏/主板不同供应商,则样机各选2pcs,共4pcs)。 特别注意:俄罗斯项目需要测试低温下的充电功能(电池电压是否会升高)。 判定标准:1、壳体外观检查,缝隙,镜片以及使用背胶固定的装饰件等粘贴牢固度。 2、功能检查(注意屏的显示是否有黑影,坏点等异常)。 3、触摸屏划写,点压准确性(如有触摸不准偏位等现象,进行屏幕校准看是否 可恢复)。 4、MP3,FM,耳机,充电,滚轮…。 5、实网通话一次,看送话和受话是否正常。 5.1.3 高温贮存试验 试验目的: 应力释放和加速材料的老化。 试验样品:2 sets 试验内容:80℃,手机配电池关机,存储时间24小时,贮存时间从温度到达80℃开始算起. 在进行存储到24小时后,直接进行外观检查.受测前样机胶塞必须安装归位.再进行2小时回温后,开机进行电性能检查.对于翻/滑盖手机,2台开盖,1台合盖.(若屏/主板不同供应商,则样机各选2pcs,共4pcs)。 判定标准:1、壳体外观检查,缝隙,LENS以及使用背胶固定的装饰件等粘贴牢固度。 2、功能检查(注意屏的显示是否有黑影,坏点等异常)。 3、触摸屏划写,点压准确性(如有触摸不准偏位等现象,进行屏幕校准看是否 可恢复)。 4、MP3,FM,耳机,充电,滚轮…。 5、实网通话一次,看送话和受话是否正常。 5.1.4 低温贮存试验

平台功能测试规范

平台功能测试规范

目录 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对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冒烟测试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冒烟测试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冒烟测试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冒烟测试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实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实现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要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准入准出......................................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冒烟测试自动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冒烟测试进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SIT测试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的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主要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非功能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方法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周期中的SIT测试阶段划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计划阶段主要活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设计阶段主要活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执行和评估阶段主要活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准入准出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UAT测试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参与人员..........................................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用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前提..............................................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策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通过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的测试难点以及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预发布环境测试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预发布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角色与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 版本预发布工作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预发布流程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预发布流程进入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预发布流程结束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预发布流程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物联网运营管理平台测试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 M2M物联网测试规范 ——运营管理平台系统测试 管理平台 版本号:1.0.0 ╳╳╳╳-╳╳-╳╳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本规范是对物联网运营管理平台需要实现的功能测试的参考性技术文件。 本测试规范规定了对终端管理、用户管理、产品管理、订购关系管理、安全管理、业务统计等多个方面的功能的测试要求,并对测试步骤和正确的测试结果的作了详细的规定。 本规范解释权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具体技术细节由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负责解释。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

目录

1.范围 本文制定了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物联网运营管理平台测试规范,原则上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 内部使用,是物联网运营管理平台建设和运营业务的测试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 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表 2-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表3-1 术语、定义 表3-2 缩略语 4.测试结构

省省省省省省省 省省省省 省省省省省省省 省省省省 SIF3OIF7/SIF 3 PBOSS 省省HLR 省省 省省省省 OIF10 OIF1 OIF11 省省省省 省BOSS OIF3 省省 省省省省 OIF11 OIF4 OIF11 图5-1 测试结构图 各网元基本功能描述如下: ●物联网业务运营管理平台 物联网业务运营管理平台实现物联网业务的终端资源管理、运营管理、机器卡管理、服务门户等功能。 ●物联网业务网关 物联网业务网关提供终端接入、应用接入、智能路由、话单生成、能力开放、通信代理等核心功能。支持GPRS、短信等多种网络通信方式。 ●专属HLR 物联网专用HLR,负责存储物联网客户的码号数据和签约数据信息。 ●PBOSS PBOSS负责物联网客户信息、产品信息的管理,完成业务受理,计费,结算,能力计费等业务功能。PBOSS向物联网业务运营管理平台和专属HLR同步码号信息、客户订购关系、业务受理等信息。

测试参考标准

中国皮肤肤质诊断标准 皮肤水份 年龄测试部位测试项目标准测试范围 面部面颊皮肤水份皮肤非常缺水皮肤偏干皮肤水份充足15-19岁面部面颊皮肤水份0-45 46-75 76-99 20-29岁面部面颊皮肤水份0-40 41-70 71-99 30-39 面部面颊皮肤水份0-38 39-65 66-99 40-49 面部面颊皮肤水份0-35 36-62 63-99 50-59 面部面颊皮肤水份0-33 34-60 61-99 60岁以上面部面颊皮肤水份0-30 31-55 56-99 T字部位皮肤水份 15-19 T字部位皮肤水份0-50 51-80 80-99 20-29 T字部位皮肤水份0-48 49-75 76-99 30-39 T字部位皮肤水份0-45 46-70 71-99 40-49 T字部位皮肤水份0-40 41-65 66-99 50-59 T字部位皮肤水份0-35 36-60 61-99 60岁以上T字部位皮肤水份0-33 34-58 59-99 15-19 身体部位皮肤水份0-30 31-55 56-99 20-29 身体部位皮肤水份0-28 29-53 54-99 30-39 身体部位皮肤水份0-25 26-50 51-99 40-49 身体部位皮肤水份0-23 24-48 49-99 50-59 身体部位皮肤水份0-20 21-45 46-99 60岁以上身体部位皮肤水份0-18 19-40 41-99 15-19 手臂,胳膊,腿部,皮肤水份0-32 33-60 66-99 20-29 手臂,胳膊,腿部,皮肤水份0-30 31-58 59-99 30-39 手臂,胳膊,腿部,皮肤水份0-28 29-55 56-99 40-49 手臂,胳膊,腿部,皮肤水份0-25 26-50 51-99 50-59 手臂,胳膊,腿部,皮肤水份0-22 23-48 49-99 60岁以上手臂,胳膊,腿部,皮肤水份0-20 21-45 46-99 皮肤油脂

第三方软件测试标准(模板)

第三方软件测试标准(模板)

第三方软件测试标准(暂定) 1. 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文档作为该系统测试的测试标准,内容关系到本次系统测试可能涉及到的测试内容和测试技术解决方案。 1.2.系统概述 略 2. 测试描述 2.1.测试范围与内容 我方(北京圆规创新公司)对XX公司“XX”项目进行测试,保证使用方的功能正确,保证系统核心模块的稳定和安全,为项目的验收提供参考。以此,本计划列出了在此次功能测试过程中所要进行的内容和实施的方案及测试资源的安排,作为测试活动的依据和参考。 本次测试的对象为XX公司“XX”项目,测试范围为:略。 本次测试的主要内容有功能测试(含容错测试)、易用性测试。 2.2.测试依据 本次测试所依据的文档包含开发方提供的《需求规格说明书》、《操作手册》、《用户手册》,《维护手册》,《设计文档》等相关开发文档。

并依据IT行业项目的通用标准,包括功能测试标准、缺陷标准、易用性标准。 对于项目的易用性标准,原则上由测试方提出易用性问题修改的建议,由开发方对测试方提交的问题进行确认。 3. 测试解决方案 我公司针对用户方提出的测试要求,根据以往项目的实际经验,撰写测试技术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包含了本次系统测试可能涉及到的测试类型,并分别介绍不同测试类型的内容和相关标准。 3.1.系统功能测试 实施系统功能测试,完成对被测系统的功能确认。 采用黑盒测试方法,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和用户手册,将功能点转换为功能测试需求,根据测试需求编写测试用例,保证所有功能点必须被测试用例覆盖。 测试用例的编写采用基于场景的测试用例编写原则,便于以使用者的角度进行测试。用例设计上兼顾正常业务逻辑和异常业务逻辑。测试数据的选取可采用GUI测试,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错误推测、比较测试等测试方法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数据的组合,一般以等价类划分和边界值法为主。 3.1.1.系统功能项测试 对《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所有功能项进行测试(列表); 3.1.2.系统业务流程测试 对《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典型业务流程进行测试(列表);

系统测试标准

电池PACK系统下线测试标准 1、准备工作: 1.1.防护用具:高压绝缘手套; 1.2.设备工具:万用表、绝缘耐压测试仪、充放电柜、恒流恒压 源、上位机、CAN卡。 2、单箱测试: 2.1.单箱总压测试; 2.2.电压、温度采集测试:恒流恒压源供12V电(接到通讯口 12V+-位置),显示屏对接从控所显示的总压、单体电压、温度的采集位置、数量与电气原理图一致; 2.3.单箱绝缘阻抗测试:1000VDC,5s.,测试单箱总正总负极 分别与壳体(地)之间绝缘阻抗值,判定标准:绝缘阻抗值≥50M Ω。 3、系统连接:所有动力、通讯线、高压箱连接,准备进行系统测 试。 4、系统通讯测试: 4.1.系统总压测试; 4.2.恒流恒压源给主板供12V电,闭合电池箱内所有继电器, 显示屏或上位机显示的系统总压、单体电压与温度采集显示位置、数量与电气原理图一致 4.3.继电器功能测试:断开所有继电器,根据显示电压判断继电

器是否正常 5、绝缘阻抗测试:恒流恒压源给主板供12V电,闭合所有继电器, 在关闭绝缘监测条件下,1000VDC,5s.,测试正负极分别与壳体(地)之间绝缘阻抗值,判定标准:绝缘阻抗值≥50MΩ;6、耐压测试: 6.1.PACK负接耐压仪正,耐压仪负接地,DC2075V(2倍系统电 压+1000V),1s(电压上升时间3s),合格标准:漏电流≤1mA 6.2.PACK正接耐压仪负,耐压仪正接地,DC2075V(2倍系统电 压+1000V),1s(电压上升时间3s),合格标准:漏电流≤1mA 7、加热膜测试: 7.1.从高压箱处拔下加热膜线束,用万用表测试加热膜电阻值 7.2.发送加热命令,能够正常读取到加热电流I,15秒后加热停 止,记录电流值 8、电压误差测试: 8.1.采集电压与实际电压差值测试 8.2.静态电芯压差测试,合格标准≤10mv(根据配组工艺判定 压差合格标准) 9、DCR测试: 9.1.峰值电流测试12s,计算10s的DCR 9.2.DCR测试前后的压差变化 10、电流测试:检查充放电测试数据中,充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否

硬件测试规范

硬件测试规范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硬件测试规范 目录

1. 目的 在策略和方法上说明计划、管理测试活动,指导测试进行,以发现硬件的错误,验证硬件是否满足系统需求说明书和硬件设计说明书。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硬件产品的各个测试阶段以及所有的硬件测试人员及与测试相关的人员。

3. 定义 4. 测试工作职责 测试的目标是: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总结经验,起到保证硬件设计达到设计要求的作用。 1.负责硬件系统测试过程的组织和实施,具体包括实施完成硬件测试计划和测试方法文档、进行硬件系统测试、完成硬件测试报告,交付硬件系统。 2.负责整个硬件平台系统测试过程的组织和实施,实施完成硬件平台系统测试和交付测试,单板软件组配合硬件平台测试工作。具体包括完成硬件平台测试计划和测试方法文档、进行硬件平台系统测试、完成硬件平台测试报告。 5. 测试流程 测试需求在项目启动时给予说明。

测试开始时,应该完成测试计划。 测试开始后,由于测试情况有变化,可能导致测试计划文档内容的变化。如果文档内容有明显变化,必须在文档中添加变更历史来记载这些变化。 单板测试、硬件系统测试、硬件平台系统测试以及测试的其它阶段,均涉及如下活动: 测试计划:对测试方法和资源的分配进行计划,参见《测试计划》模板; 测试设计和开发:详细描述各个测试阶段的测试方法,特别是测试信号的设计,参见《测试方法说明》,搭建测试环境; 测试执行:按照测试计划执行测试过程,决定测试项目是通过/失败; 测试报告:记录测试结果和测试问题,参见《测试报告》模板; 测试评估:按照测试标准评价测试系统。 6. 测试阶段 测试阶段和硬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对应关系: 单板测试 测试对象 每一个板卡的设计和实现。

第三方软件测试标准(模板)

第三方软件测试标准(暂定) 1. 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文档作为该系统测试的测试标准,内容关系到本次系统测试可能涉及到的测试内容和测试技术解决方案。 1.2.系统概述 略 2. 测试描述 2.1.测试范围与内容 我方(北京圆规创新公司)对XX公司“XX”项目进行测试,保证使用方的功能正确,保证系统核心模块的稳定和安全,为项目的验收提供参考。以此,本计划列出了在此次功能测试过程中所要进行的内容和实施的方案及测试资源的安排,作为测试活动的依据和参考。 本次测试的对象为XX公司“XX”项目,测试范围为:略。 本次测试的主要内容有功能测试(含容错测试)、易用性测试。 2.2.测试依据 本次测试所依据的文档包含开发方提供的《需求规格说明书》、《操作手册》、《用户手册》,《维护手册》,《设计文档》等相关开发文档。

并依据IT行业项目的通用标准,包括功能测试标准、缺陷标准、易用性标准。 对于项目的易用性标准,原则上由测试方提出易用性问题修改的建议,由开发方对测试方提交的问题进行确认。 3. 测试解决方案 我公司针对用户方提出的测试要求,根据以往项目的实际经验,撰写测试技术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包含了本次系统测试可能涉及到的测试类型,并分别介绍不同测试类型的内容和相关标准。 3.1.系统功能测试 实施系统功能测试,完成对被测系统的功能确认。 采用黑盒测试方法,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和用户手册,将功能点转换为功能测试需求,根据测试需求编写测试用例,保证所有功能点必须被测试用例覆盖。 测试用例的编写采用基于场景的测试用例编写原则,便于以使用者的角度进行测试。用例设计上兼顾正常业务逻辑和异常业务逻辑。测试数据的选取可采用GUI测试,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错误推测、比较测试等测试方法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数据的组合,一般以等价类划分和边界值法为主。 3.1.1.系统功能项测试 对《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所有功能项进行测试(列表); 3.1.2.系统业务流程测试 对《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典型业务流程进行测试(列表); 3.1.3.系统功能测试标准 可测试的功能点100%作为测试需求(如未作为测试需求,必须在测试计划中标注原因并通知用户方负责人);

性能测试规范

性能测试规范 神州数码系统集成服务有限公司 2018 年 10 月

目录 1 概述 (3) 1.1编写目的 (3) 1.2适用范围 (3) 2 性能测试指标 (3) 2.1响应时间 (3) 2.1.1定义 (3) 2.1.2测试方法 (4) 2.1.3分析评估 (5) 2.2 TPS(QPS)、并发用户数 (7) 2.2.1定义 (7) 2.2.2测试方法 (7) 2.2.3分析评估 (8) 2.3请求成功率 (9) 2.3.1定义 (9) 2.3.2测试方法 (9) 2.3.3分析评估 (9) 2.4 CPU 使用率、内存使用率、 IO WAIT (9) 2.4.1定义 (9) 2.4.2测试方法 (10) 2.4.3分析评估 (11) 2.5 GC (11) 2.6进程级别的资源占用 (11)

1概述 1.1编写目的 本文档在对性能指标的概念、测试及分析方法、评判标准以及工具的使用进行说明, 旨在指导性能测试工程师更好的理解各个性能指标,并对系统的性能质量做出准确的评价和 分析。 1.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范围:性能测试、性能调优和性能验收活动。 2性能测试指标 2.1 响应时间 2.1.1 定义 响应时间通常是指客户发出请求到得到响应的整个过程所耗费的时间,通常被定义TTLB ( Timeto Laster Byte ),代表从发起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收到响应的最后一个字节所耗 费的时间。 响应时间根据所耗费的时间段可以做细致的拆解,我们可以把它拆解为三部分,系统处理时间、数据传输时间、呈现时间( Web页面特有,接口类请求无呈现时间),每个部分的时间消耗影响的因素有所不同。 呈现时间:主要是浏览器对接收到的数据渲染展示的过程,呈现时间不止于浏览器有关,和操作系统、电脑的硬件配置也有关系。 数据传输时间:请求、响应数据在网络中传输消耗的时间,和网络的时延、带宽有关系。 系统处理时间:系统接收到请求后,对请求处理,并将结果返回的时间,和系统服务器 的软硬件配置有关系。

手机各系统标准测试

手机射频测试分析与总结(一)——GPS部分 刚入行的时候手机还是以2G的feature phone为主,两三年的时间已经是3G smartphone的天下了。2G就是GSM+EDGE(就不分2.5G或者2.75G了),3G包含CDMA,WCDMA,TD-SCDMA,此外就是BT/FM这样的标配,目前FM在很多项目里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WIFI,中移动更是加上了CMMB。GPS现在也是智能机的标配了。NFC是近期开始发展的一种新技术。 写此文的目的,不是罗列测试项,而是通过对于各测试项的分析和总结,让大家了解各种模块射频测试的相通之处,了解了其中任意的模块就能对其他的模块的测试做到完全的理解。就算是遇到了一种新的技术,我们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制定一个完善的TEST PLAN。本人实力有限,只能写出我理解到的深度,不过对于比我还菜的菜鸟应该还是能有帮助的。 对于GPS,测试包括定位精度,冷启动热启动温启动的TTFF,跟踪时间和捕获时间。此外还有A-GPS性能测试。但是这多是对于芯片处理运算能力的标准,对于单纯的射频链路,主要的就是信噪比C/N0,N0为噪声功率谱密度。这个也就是对于接收机的NF的测试。以往做过的项目是以-130dBm为参考值,按常温下热噪声是-174dBm/HZ,那输入SNR应该是44dB,现在手机GPS方案一般都是滤波器+LNA+滤波器的方案,按正常项目,前一个滤波器的插损应该是0.8dB左右,LNA的噪声系数1左右。LNA的增益一般在10以上,所以后面的滤波器贡献的NF就比较小了,所以算下来整个射频通路的NF大概是2dB左右,所以输出SNR应该是在41-42dB(这个需要用专门的软件来读).此外如果没有GPS卫星信号发生器,可以输入1575.42MHz的单点频信号进行测试,原理同上,不过要根据频谱分析仪的RBW 设置适当调整要求值。由于一般频谱分析仪的噪底都在145dBm/Hz,所以输入信号就要设置的高一点,比如-80至-100dBm左右,也不要太高,毕竟要考虑到接收机的压缩特性。此外输出的不是比噪声功率谱密度而是比噪声了,所以结果要考虑到RBW的设置,比如输入-100,RBW设置为1K,NF是2,那么输出的SNR为-100dBm-(-174dBm/Hz+10LOG1000)-2=42.这里大家区分开C/N0和S/N,否则看到输入不同的功率结果却一样肯定会比较迷糊。 对于双滤波器的设计,也顺便提一下各自的作用。功率放大器都是宽频器件,也就是本身的选频特性较差,所以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导致放大器压缩造成接收机失敏。所以第一级滤波器就是用来滤除带外信号,同时手机信号环境比较差,也可以虑除2G,3G信号的带外杂散,提高GPS性能。外置LNA一般增益都是在10-20之内,应该是整个链路参数计算所得。后级滤波器,主要是滤除LNA产生的一些非线性产物。也增加了带外信号的抑制度(比如第一级滤波器在某2G频段抑制度为30DB,那么对于GPS接收的多数为-120至-150多的信号还是很高的,所以两级的滤波器可以更有效的抑制带外杂散)。不过后级滤波器NF性能要求不如前级高,所以目前的设计中采用的是LNA和后级滤波器一体的设计。此外接收机测试肯定包括阻塞和交调测试,阻塞就是看接收机抑制大信号的能力,交调跟阻塞类似,主要是产生干扰信号的方式不同。他是两个带外信号的交调信号落在接收频率上的。类似的测试在其他的功能的射频测试中都是有的,比如BT,2G.3G的MAXINPUTPOWER对应的就是阻塞性能测试,当然,阻塞还有带内的带外阻塞性能的测试,有未调制信号,也有调制的信号。这里就是我想说的重点,其实所有的射频模块试项都是相同的,掌握了一个,如果理解了,就等于全部掌握了。 手机射频测试总结(二)——接收灵敏度(2011-3-2 13:51)对于射频模块,接收机最主

软件测试标准规范方案

软件测试标准规 1目的 为了确保软件产品质量,使产品能够顺利交付和通过验收,特编写本文档,以作参考 2适用围 本文档适用于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业务测试、验收测试以及一些专项测试。 3职责 ?项目测试负责人组织编制《测试计划》、《测试方案》,指导和督促测试人员完成各阶段的测试工作。 ?项目组测试人员按照《测试计划》、《测试方案》完成所承担的测试任务,并按要求填写《问题报告及维护记录》。 ?测试经理依照确认规程和准则对工作产品进行确认,提出对确认规程和准则的修改意见 ?项目负责人组织测试环境的建立。 ?项目经理审核负责控制整个项目的时间和质量。 ?研发人员确认修改测试人员提交的bug。 4工作流程 4.1 测试依据 详细设计是模块测试的依据。因此设计人员应向测试人员提供《系统需求规格书名书》、《详细设计》、《概要设计》等有关资料。测试人员必须认真阅读,真正弄懂系统需求和详细设计。 4.2 制订《测试方案》

在测试之前,由项目负责人根据《测试计划》的要求,组织人员编制相应的《测试方案》,《测试方案》应包括以下容: ?测试目的; ?所需人员及相应培训要求; ?测试环境、工具和测试软件; ?测试用例、测试数据和预期的结果。 4.3 单元测试 项目开发实现过程中,每个程序单元(程序单元的划分视具体开发工具而定,一般定为函数或子程序级)编码调试通过后,要及时进行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由单元开发者自己进行,使用白盒测试方法,根据程序单元的控制流程,争取达到分支覆盖。对于交互式运行的产品,不便于进行自动测试的,可以采用功能测试的方法进行。 单元测试针对程序模块,从程序的部结构出发设计测试用例。多个模块可以独立进行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容包括模块接口测试、局部数据结构测试、路径测试、错误处理测试等; ?单元测试组织原则一遍根据开发进度安排对已开发完成的单一模块进行测试; ?单元测试停止标准:完成了所有规定单元的测试,单元测试中发现的bug已经得到修改。 4.4 集成测试 编码开发完成,项目组部应进行组装测试。 集成测试由项目负责人组织策划(编写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并实施。集成测试着重对各功能模块之间的接口进行测试,验证各功能模块是否能协调工作、参数传递及功能调用是否正常。测试采用交叉方法,即个人开发的软件应由其他的项目组成员进行测试。 集成测试过程应填写《问题报告及维护记录》,测试结果应形成《测试报告》。 4.5 系统测试

软件项目测试标准规范

1 引言 (1) 2 软件测试的工作框架 (1) 2.1 软件测试在软件系统研制过程中的定义 (2) 2.2 软件测试在软件研制中的作用 (2) 2.2.1 软件测试活动和其他软件研制活动的关系 (2) 2.2.2 软件测试的对象 (2) 2.2.3 软件测试组织和软件研发组织的界面 (2) 2.2.4 软件更动控制规范 (3) 2.3 软件测试的组织策略 (3) 2.3.1 软件测试遵循的标准 (3) 2.3.2 软件测试的工作范畴 (3) 2.3.3 软件测试环境 (4) 2.3.4 软件测试产品 (4) 2.3.5 适用于软件测试活动的软件资源标识规则 (4) 2.3.6 软件测试的进度安排 (4) 3 结论和讨论 (4) 3.1 软件测试的重点 (4) 3.2 软件测试的难点 (5) 3.3 软件测试的进一步涵义 (5) 3.3.1 软件测试的本质 (5) 3.3.2 软件的静态分析技术 (5) 3.3.3 软件测试的质量 (5) 3.3.4 软件测试的可信度 (6) 1 引言 在工程化的软件研制过程中,软件测试活动贯穿整个软件项目的生存周期;独立的软件测试组织始终和设计/实现/维护组织并行工作;软件测试涉及的人/物/时间甚至可能超过软件项目总消耗的一半以上。因此,软件测试本身就是软件工程中值得专门计划和管理的一项子工程。 本文将基于一个大型实时软件系统中软件测试的实践,从计划和管理的角度来分析和介绍软件测试的工作框架及其内容;然后讨论在较高层次上计划和管理软件测试时能进一步分析和研究的内容。 2 软件测试的工作框架 软件测试的基本组织原则为: a.成立独立的测试组织,以实现第三方测试(IV&V)的需求。 具体实现时能采用:专职为主、兼职为辅和交叉测试的策略。 b.软件测试工程化、规范化。 包括:统一制订软件测试的方法和规范;重视软件测试文件的编制;明确定义软件测试环境,同时有重点地设计和研发软件测试工具。 c.实现有效的测试过程管理。

软件测试标准规范

软件测试标准规

目录 1 目的 (1) 2 适用围 (1) 3 职责 (1) 4 工作流程 (1) 4.1 测试依据 (1) 4.2 制订《测试方案》 (1) 4.3 单元测试 (1) 4.4 API测试 (2) 4.5 契约测试 (2) 4.6 系统测试 (2) 4.7 编写测试文档 (3) 4.7.1 测试点 (4) 4.7.2 输入数据 (4) 4.7.3 测试描述 (4) 4.7.4 预期输出数据 (4) 4.7.5 实际输出 (4) 4.7.6 正确与否 (4) 4.7.7 测试结论 (4) 5 缺陷管理 (4) 5.1 缺陷的定义及其基本属性 (4) 5.2 缺陷分类 (5) 5.3 文档缺陷分类 (5) 5.4 代码缺陷分类 (6) 5.5 系统测试缺陷分类 (6) 5.6 缺陷等级定义 (6) 5.7 缺陷优先级定义 (7) 5.8 缺陷状态定义 (7) 5.9 缺陷完成度 (8) 5.10 缺陷管理流程 (8) 6 处理机制 (9) 6.1 退回机制 (9) 6.2 异常情况处理机制 (9) 6.3 报告机制 (9) 7 测试完成的标准 (9) 7.1 被测试出的、在软件错误级别分类中定义的: (9) 7.2 用户可以接受未修改的软件错误 (10)

7.3 测试超过了预定时间表,由项目经理决定是否停止测试 (10) 7.4 测试结论及评价标准 (10) 7.5 输出 (10) 8 记录 (10)

1目的 为了确保软件产品质量,使产品能够顺利交付和通过验收,特编写本文档,以作参考。 2适用围 本文档适用于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单元测试、API测试、契约、系统测试。 3职责 ?项目测试负责人组织编制《测试计划》、《测试方案》,指导和督促测试人员完成各阶段的测试工作。 ?项目组测试人员按照《测试计划》、《测试方案》完成所承担的测试任务,并按要求填写《单元测试跟踪表》及缺陷库。 ?测试经理依照确认规程和准则对工作产品进行确认,提出对确认规程和准则的修改意见 ?项目负责人组织测试环境的建立。 ?项目经理审核负责控制整个项目的时间和质量。 ?研发人员确认修改测试人员提交的缺陷。 4工作流程 4.1测试依据 详细设计是模块测试的依据。因此设计人员应向测试人员提供《系统需求规格书名书》、《详细设计》、《概要设计》等有关资料。测试人员必须认真阅读,真正弄懂系统需求和详细设计。 4.2制订《测试方案》 在测试之前,由项目负责人根据《测试计划》的要求,组织人员编制相应的《测试方案》,《测试方案》应包括以下容: ?测试目的; ?所需人员及相应培训要求; ?测试环境、工具和测试软件; ?测试用例、测试数据和预期的结果。 4.3单元测试 项目开发实现过程中,每个程序单元(程序单元的划分视具体开发工具而定,一般定为函数或子程序级)编码调试通过后,要及时进行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由单元开发者自己进行,使用白盒测试方法,根据程序单元的控制流程,争取达到分支覆盖。对于交互式运行的产品,不便于进行自动测试的,可以采用功能测试的方法进行。 单元测试针对程序模块,从程序的部结构出发设计测试用例。多个模块可以独立进行单元测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