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Web2_0时代的网络_把关人_

Web2_0时代的网络_把关人_

一、Web2.0的特点及其表现形态

在网络世界里,“Web2.0”可谓是近两年网络界仅次于“博客”(blog)的第二流行词汇。它相对于1.0有着交互性、个性化以及去中心化的鲜明特征。Web2.0时代的网站表现形态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1.新闻资讯类

这类网站大部分由Web1.0时代的主流新闻资讯网站发展而来,产生的变化是其顺应2.0潮流增加了不少互动性、个性化成分,如博客、爆料、评论等等。这类网站如国外的Digg、Charitynavigator,国内的和讯网、奥予网等。

2.信息聚合类

这类网站主要是对某一类信息的收集整理,同时还有网友对相关问题的评论。这类网站通常是某种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在首页有不同的标签(tag)作为更细化的子目录。浏览者可点击进入自己感兴趣的门类,搜索需要的信息或发表评论。这类网站现在十分流行,如国外的flickr、Youtube,国内的豆瓣网、大众点评网等。

3.BBS论坛

这类网站像一个网络虚拟社区,将对某类问题感兴趣的人联结到一起,就某话题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该类网站常常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聚合很高的人气,从一个只有几个人知道的小圈子变成几百万乃至几千万点击率的主流网站。这类网站如著名的天涯网、猫扑网等。

4.博客

博客上通常还有链接或引用;浏览者也可发表自己的感想或评论。无论从内容还是版面设计来看,博客都是2.0中最具个性特征的网站形态。正因如此,近几年来它的发展速度才如此之快。据赛迪顾问近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博客用户市场规模将达到6000万人,增长率保持在200%以上;到2007年,中国博客用户将接近1亿,到2008年博客用户将达到1.5亿。①此类网站不胜枚举,国外如bloggoggle、blogcode,国内如博客网、红叶blog等。

二、Web2.0时代对“把关”理论的发展

现有对网络“把关”问题的研究,大部分认为其遭遇到了颠覆或挑战,这是因为研究者一般将目光放在了最为传统的媒介组织层面。而事实上,传统的“把关”理论早已经历了数次发展,成为当代新闻传播领域的经典理论之一,是经得起实践和时间检验的。我们所要做的应是思考在新形势下,怎样去运用它、发展它,使它能够继续指导我们的实

Web2.0时代的网络“把关人”

●张玲

践工作。

从1950年怀特将“把关”的概念正式引入新闻传播的研究领域,到上世纪90年代初,休梅克(Shoemaker)和里茨(Reese)提出了著名的五层面“把关”模式:个人层面(individual)、行业规则层面(routinesofcommunicationwork)、组织层面(or-ganizational)、媒介制度层面(socialandinstitution-al)和社会体制层面(societal),“把关”理论已经从个人层面发展到了体制层面,我们不应再将眼光仅仅局限于媒介组织了。

当然,五层面模式是一个普遍性的新闻传播学理论,并非针对网络(更非Web2.0)传播提出,缺乏对它的个性化思考,而这种思考便是五层面“把关”模式之于Web2.0的运用及指导。稍作思考,我们不难发现,Web2.0时代的“把关人”,相比上述五层面“把关人”,既包含了所有,同时还出现了一群新的、重要的“把关人”——

—网民。因此,我们可以对原有的五层模式进行一下调整,得出Web2.0条件下新的五层面“把关”模式。

1.网民

如前所述,与传统媒体和Web1.0相比,2.0时代在信息采集的一线,除了媒体记者以外,广大网民也拥有了信息采集和发布的权利,成为一支特殊的“记者”队伍。他们遍布世界各个角落,触手伸及的范围远远超过媒体,同时也带来了更为迅速甚至是实时的报道。也正因为这样,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首先就需要也可以由网民自己来“把关”。至于对信息其他方面的判断,诸如公共性、公正客观性、伦理道德性等,则具有很强的个性,没有统一的标准。

2.媒体工作者

这一层面即为五层面模式中的“个人层面”。Web2.0时代,媒体工作者作为最重要的传统“把关人”,其原本垄断性的传播权力受到了削弱。但是对信息的修改和删除权,目前仍是他们的专利,只是“把关人”仅能在信息发布之后实施这一权力,行使权力的方式较传统“把关人”有所区别。如果说传统“把关人”对这种自由采取的是消极堵塞态度的话,网络“把关人”则是采取了一种积极的疏导方式,在尊重人们言论自由权利的同时,又对网络上信息的流通进行管理。从对信息的全封闭式管理,到被迫对信息的开放式管理,媒体工作者权力受到挑战的背后,实质是其在传播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即从以往的绝对主导地位下降为相对主导地位。

3.媒体组织

有人认为,在2.0时代,媒介只是为广大网民提供一个狂欢的舞台,连记者编辑这样的“把关人”的地位作用都下降了,媒体组织在“把关”过程中的影响就更是微乎其微了。媒体不需要思考自己应该说什么、怎么说,只要让网民们自己去说就行了。其实不然,在个性化极为突出的2.0时代,怎样建立一个相对的“中心”,保持和增加用户的黏度,网站必须有其自己鲜明的定位和个性特点,树立起品牌。想要抓住所有的用户,结果很可能是一个也抓不到,Web2.0时代亦是如此。

4.媒体外部组织及环境

即五层模式中的“媒介制度”层面。作为一个社会文化制度规范中可以说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媒介制度一直以来都是国家政府非常重视的一个部分。其表现形态主要是国家政府或相关行业组织制定的法律法规及规范守则等。前者通常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后者则是较为软性的自律行为。这一层“把关人”虽然不居于“把关”工作的“第一线”,却是最后也是最强有力的一道关卡,它能保证社会传播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不至于逾越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5.社会体制

无论何时这都是媒体传播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幕后把关人”,其深层的作用机制毋庸置疑。由于其人为的不可控性,本文不将它作为研究重点,

对此部分的阐述从略。

三、2.0网站“把关人”的角色职责

不同类型的2.0网站,由于各自可开放的程度不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也不一样,上述前四层“把关人”虽都存在,其在“把关”过程中的角色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却是不同的。

1.新闻资讯类

这类网站主要报道新闻、提供资讯,其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们对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性。在满足这类需求时,人们还是更倾向于去权威主流的网站获取信息。也正因为这样,新浪网总编辑、资深副总裁陈彤在面对各种2.0网站的冲击时,对新浪模式的生存仍表示出十足的信心。②报道的真实性、信息的权威性、可信性是这类网站的立足之本、发展之道。作为1.0时代的主流形态,进入2.0时代后,其记者编辑作为主要“把关人”的地位仍不可动摇。这主要表现在:

(1)媒体工作者的“把关”是保证信息真实可信的重要手段。尽管现在有很多新闻资讯类网站都提供了网友爆料、评论的平台,大大提高了信息的时效性和趣味性,但真实性可能就大打折扣了。网民素质参差不齐,自我“把关”的质量也因人而异。在此情况下,需要记者编辑来对消息进行核实确认,以提高网站的公信度,树立网站的权威性。

(2)媒体工作者的“把关”是保证社会舆论导向正确的重要手段。Web2.0时代不承认绝对的权威,推崇“个人主义”。但这是否就意味着社会不需要舆论中心呢?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舆论如果经常处于无序的混沌状态,社会就会失去中心和方向,信息就会出现混乱局面。因为一个社会的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中心的建立,没有这个中心,社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这个中心既是指挥中心,又是社会公共利益焦点,同时还是社会凝聚力的表现。舆论把关人角色是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求而产生的,

换句话说,这种角色具有相当高的社会色彩。媒体把关人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未来社会舆论工具的重担,从而为社会中心的建立提供坚定的舆论支持。

Web2.0时代保证社会正确舆论导向的手段不是让“世界只有一种声音”,而是巧妙地让“众多声音”中的某种声音更响亮。这种巧妙的方式就是议程设置。当然,Web2.0时代的议程设置是截然有悖于传统议程设置理论的,因为其主体由大众媒介变成了广大网民。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在2.0时代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实现,一条爆料消息如果引起不少人的兴趣而被跟贴评论,则会长时间占据网页醒目的位置,而被更多的人知晓谈论。但这并不意味着媒体“把关人”议程设置功能的丧失。除了仍然拥有发布信息、设置议程的权力外,他们还可间接参与到网民设置议程的过程中,通过对事件背景的进一步挖掘或设置与之相关的讨论,媒体工作者们可以巧妙地引导公众舆论和议题。

由于新闻资讯类网站的社会公共属性最强,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最大,因而媒介“把关人”的垄断地位虽被打破,却仍然占据着此类网站“把关”工作的首要位置。

2.信息聚合类和BBS论坛

这两类网站较第一类网站而言,其自由度更高,基本尊重网民的原创,更大胆一些的网站甚至不允许编辑修改或删除网民的言论。因此,在这两类网站的“把关”过程中,第一道门卡当然是广大网民个人了,发布真实信息与负责任的言论是每个网民应尽的责任。当然,由于目前国内网民的素质普遍较低,亟需加强教育和提高,所以网站编辑们的“把关人”角色仍然要发挥作用,一方面要对信息的真实性、伦理道德性进行审查,保留修改甚至必要时删除的权力,但一定要给予充分合理的解释,以换取网民的理解和信服;另一方面,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过滤掉不该出现的“糟粕”词汇。从目前情况来看,后一种方法由于是机器控制,执行起来

比较简单;前一种因为主观性比较强,出现有的网站“把关”过紧,有的网站又过松的情况。因此,各网站应尽快寻找到一个合适的“把关”尺度,比如前面提到的保留编辑处理稿件的权力,但一定要予以充分合理的说明等,这样才是一个既尊重网民,又对社会负责的一流网站。

除了以上所述的网民个人与网站编辑两类“把关人”以外,该类网站还存在着一群较为特殊的“把关人”——

—版主。从“把关”的过程来看,他们居于网民与编辑之间,处于第二道关卡的位置。从本质上来看,他们仍属于网民,但又有着不同于一般网民的鲜明特点。他们与美国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意见领袖”有很多相似之处。意见领袖是指在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少数具有影响力、活动力,既非选举产生又无名号的人。可以发现版主除了“非选举”产生不符合条件外,基本上具备舆论领袖的特征。既然是一种“意见领袖”,那么就自然担负着引导舆论方向的任务。所以,对版主素质的要求应该是非常高的,他们的职责在于:1)要鼓励网民们尽量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2)帮助提升网民素质,加强他们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是非道德观;3)引导舆论符合社会发展进步方向。

3.博客

与前三种网站相比,它是最为个性化、开放程度最高的Web2.0网站。由于博客是网民(blogger)在网络上的私人空间,所以基本上没有硬性的约束。在不违法的基本原则下,网民在自己的博客上爱说什么就说什么,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其他人无权干涉。显然,在这类网站上,最重要的“把关人”是博客自己。

根据历次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虽然现在互联网用户逐渐扩大,最新的统计已超过1亿用户,但相当一大部分还是具有较高学历的知识分子。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究经世致用,所以中国知识分子更爱好具有公共性的BBS,而对公共性不足的博客较少关注。当然现在也出现了许多所谓的名人博客,但真正闪现智慧之花的不多,做秀与炒作的成份却不少。而对于普通大众,博客提供了一个众神狂欢的平台。从本质上来看,博客提供了一种最简单方便的途径使个人拥有自己的媒体,于是一些人便在匿名的保护下指名道姓地辱骂别人,实现了“言论自由”;像木子美、竹影青瞳、流氓燕、芙蓉姐姐这样的人便实现了她们的“出版自由”,在某种程度上拥有绝对权力出版她们的文章与照片。因此,中国的博客目前迫切需要提高整体网民的素质,博客们要做自己的“把关人”。中国博客网曾在2003年11月便初步草拟了《博客世界的道德规范》,该倡议参考了职业记者道德规范协会的原则和标准,提出要做一名负责任的博客:1)诚实和公正原则:博客在收集、报道和编写信息和文章时应该诚实和公正。2)伤害最小化原则:博客对待消息来源和报道对象要给予人类应有的尊重。3)承担责任原则:博客应该敢于承认错误,并且及时纠正。③做自己博客的把关人,什么内容可公开,什么内容需隐藏;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这是博客在发表日志前需考虑的。做一个真正负责的博客,也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中国博客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当然,要保证中国博客的健康发展,仅有自律是不够的,还需来自媒体的他律。对于媒体而言,尽管他们无权干涉博客们在自己的日志里展现什么,但是他们绝对可以选择是否在公共媒体空间里展现它们。而事实上,一些公共性程度较高的网站不仅将一些私人博客里不应该展示给更广大网民的内容放在自己的页面上,甚至将其作为一个炒作的噱头置于首页来吸引眼球。从2003年的木子美和2005年“博客中国”(现中国博客网)计划主持由木子美、竹影青瞳、流氓燕、芙蓉姐姐等网络当红人物组成的超级女生版事件来看,媒体在对博客的“把关”问题上仍迫切需要提高水平。

媒体外部组织及环境层面的“把关”,其主体主要是政府和一些相关组织,它们是上述所有类型的2.0网站背后较为深层但同时也是最强有力的“把关人”。其主要手段包括:1)引导手段。面对Web2.0这种开放性的交流方式,“堵”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有限,国家和政府作为“把关人”,必须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引导,同时通过扶持重点网站来贯彻自己的意图,积极充当“引导者”的角色。2)技术手段。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控制,例如,直接“封杀”某些网站。3)法律法规手段。我国已经相继出台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互联网站禁止传播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自律规范》等法规条文,这些法律对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均起到了约束作用,其中《互联网站禁止传播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自律规范》等对广大网民充当自身“把关人”是一个很好的约束。2003年12月,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等30多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共同签署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公约》,承诺自觉接受管理和公众监督,坚决抵制有害信息。④这体现了政府对媒体“把关人”的约束和引导。目前,我国网络立法滞后于网络发展的实际,尤其是对于博客等新的Web2.0传播方式,缺少具体的规范,这种现状亟待改进。

综上所述,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把关”理论并没有被颠覆,“把关人”也并没有消失,只

是传播的方式更加灵活,传播的环境更加复杂。面对新的形势和问题,只有与时俱进地发展原有“把关”理论,用它来指导实践工作;各类2.0网站的“把关人”明确自己在“把关”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和职责,中国的互联网在Web2.0时代才可能更健康快速地发展下去,真正成为广大网民狂欢的大舞台。

注释

①中国博客:盈利要靠产业细化.中国广告Top网.

http://blog.cnadtop.com/blogdetail.asp?id=293.

②董晓常.互联网再次喧嚣[J].互联网周刊,2005(7):29.

③博客网.http://column.bokee.com/16606.html.

④彭鹏.网络情绪型舆论的调控[J].军事记者,2004,(7):48~49.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王莹.西方媒体如何与博客“共舞”[J].青年记者,2006(5).

[3]曾凡斌.中美博客发展之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比较探讨[J].江淮论坛,2006(1).

[4]张蓉,赵新利.论博客现象对“把关人”理论的挑战[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季峰.网络传播中的“把关人”职能定位[J].出版发行研究,2002(11).

[6]刘路悦.角色变异:网络传播挑战“把关人”权利[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5).

(本文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影视技术学院)

Web2.0是2003年之后互联网的热门概念之一,不过目前对什么是Web2.0并没有很严格的定义。一般来说Web2.0(也有人称之为互联网2.0)是相对Web1.0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1.0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Web2.0则更

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

内容的消费者(浏览者),也是网站

内容的制造者。

对于Web2.0概念的说明,通常

采用Web2.0典型应用案例介绍,加

上对部分Web2.0相关技术的解释,

这些Web2.0技术主要包括:博客

(BLOG)、RSS、百科全书(Wiki)、

网摘、社会网络(SNS)、P2P、即时

信息(IM)等。

什么是Web2.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