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学复习

心理学复习

心理学复习
心理学复习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概念(名词解释)

二、心理现象结构表★★★

1.心理现象包括 _____ 和 _____ 。濮阳真题

2.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 )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安阳真题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A.意志

B.能力

C.气质

D.兴趣

5. 下列选项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多选题)

A.价值观

B.动机

C.能力

D.性格

E.意志过程

6.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兴趣、需要、态度、理想和能力等。( )

7.注意是一种( )

A.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

B.非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

C.感知活动过程

D.思维活动过程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是什么?(简答)

第二节心理的实质

重点掌握三句话四叶反射

1、“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何论魏晋”,说明人的心理:()多选

A来源于自然现实 B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C来源于社会现实 D有社会制约性

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心理是( )

A.脑的机能

B.对客观认识的反映

C.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D.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听觉中枢位于()

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

4.在大脑分为四叶,( ) 在组织有目的、有方向的活动中,有使活动服从于坚定意图和动机的作用;( )主要是调节机体的触、温、动感觉等。(多选题)

A.额叶

B.枕叶

C.顶叶

D.颞叶

E.脑叶

5.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的是( )

A.见风流泪

B.谈梅生津

C.睹物思人

D.望而生畏

第三节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第一部论述心理学的著作是 ________ 的《________》。

2、()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

的独立宣言。安阳真题

A、笛卡尔

B、洛克

C、冯特

D、缪勒

3、()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

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安阳真题

A 1789

B 1879

C 1798

D 1897

4.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研究,强调心理学应研究无意识现

象的心理学学派为( )

A.人本主义学派

B.格式塔学派

C.行为主义学派

D.精神分析学派

5.( )认为,心理发展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

源于后天的成熟,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A.精神分析心理学派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行为主义

6.( )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

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格式塔

D.认知

7.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 )。

A.华生

B.弗洛伊德

C.罗杰斯

D.奈瑟尔

8.把人看成一个信息加工者,一个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体的心理学观点是( )

A.行为主义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认知心理学的观点

9.行为主义心理学反对研究意识的结构,主张研究意识的功能。( )

10.心理学派中

第一势力是 ____________

第三势力是 ____________

第二章认识过程

——我们如何理解世界

第一节注意(名词解释)

1.注意的特点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紧张性与集中性

D.紧张性与选择性

2.“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地表现了( )

A.注意的指向性

B.注意的集中性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性

3、教师上课时,声音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安阳真题)

A随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随意事注意 D有意注意

4.初学文言文时,很多人对“之乎者也” 这些东西不感兴趣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这时候的注意是________。当你对文言文的基础掌握之后,对文言文本身产生了兴趣,凭兴趣可以自然而然地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这时候的学习就是________了。

注意的品质选择判断

5工人操作机器时,能够熟练地做到眼、耳、手并用,这体现了注意品质的__________。

6.以下反映注意分配的是( ) 多选

A.边听讲边做笔记

B.吃完饭看书

C.自言自语

D.自拉自唱

E.跑完步学习

6、“鹤立鸡群”现象反映的是:()多选

A感觉对比 B无意注意 C注意的选择性 D兴趣7.当个体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之为( )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起伏

C.注意的稳定

D.注意的转移

8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简答)

如果你是老师,将如何解决学生听课“分心”的问题?

第二节感觉与知觉

感觉的种类(了解)

外感: 视、听、嗅、味、肤

内感: 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

感受性 VS 感觉阈限

呈 _____ 关系

感受性是一种 _____

感觉阈限是一种 ____

1.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2.人从明处突然进入暗处,人的感觉阈限( )

A.缓慢下降

B.急速下降

C.缓慢上升

D.急速上升

感觉适应:

3.“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安阳真题)

A.味觉刺激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适应现象

感觉对比:

4.“月明星稀”是感觉的( )现象。

A.适应

B.对比

C.后象

D.错觉

5.吃糖后接着吃橘子会感觉橘子特别酸,这是感觉的()

A.适应

B.同时对比

C.继时对比

D.差别感受性

6.在刺激作用停止后,在较短的时间内保留的感觉现象属于( )

A.感觉对比

B.感觉适应

C.同时对比

D.感觉后效

7中国美食讲究色、香、味俱全,这体现了感觉中的()现象

A.适应

B.对比

C.联觉

D.补偿

8.在一个圆盘分成的各个扇形平面上,依次画上各不相同但又

相互联系着的舞姿,当圆盘旋转时,人们即可看到连续运动的舞蹈,这是()

A.动景运动

B.自主运动

C.诱发运动

D.运动后效

9.似动知觉的主要形式有( )多选题

A.自主运动

B.诱发运动

C.动景运

D.运动后效

E.感觉后效

知觉基本特性★

10.无论是清晨、中午还是傍晚,我们都会把国旗看

做是鲜艳的红色,这是知觉的()

A.恒常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11.漫画家画人物时仅仅勾勒几笔,别人就能看出画

的是谁,这里反映出的知觉特征是()

A.选择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12一个人换了衣服和发型,但是我们仍然能够认出他,这体现了( )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不变性

13.“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4.人们进入百货公司,各人注意的东西总是不一样,这是知觉( )特性的表现

A.选择

B. 整体

C. 理解

D. 恒常

15.在嘈杂的环境中,人们依然能够敏感地听见有人喊自己的名字,这是知觉的( )

A.理解性

B.整体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

16. ______是知觉的高级形式,思维的知觉。

2.简答: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7.老师带领学生学生参观博物馆,观看前人创造的金银首饰、碑刻书画,促进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史及文明史。这种教学形式是( )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语言直观

D.形象直观

18.根据知觉规律,如何灵活运用直观教学?

(简答、论述)

第三节记忆(名词解释)

记忆的分类(选择题)

1.奥运会期间,人们看游泳比赛的记忆属于( )

A.情景记忆

B.语义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陈述性记忆

2.对弹琴、骑车等活动的操作的记忆是( )

A.陈述性记忆

B.长久性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语词性记忆

3.人们在游览过“万里长城”后,在头脑中留下了生动的长城形象,这种记忆是( )

A.情绪记忆

B.形象记忆

C.动作记忆

D.情景记忆

4.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说的是()(安阳真题)

A.言语记忆

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5. 判断: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说的是记忆的准备性不足。()

6.下列属于记忆的品质的有( )(多选题)

A.准确性

B.概括性

C.持久性

D.准备性

E.敏捷性

7.学生回答选择题时所使用的记忆过程主要是(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8.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进程的不均衡性,表现为( )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时快时慢

D.均匀递减

9.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识记与回忆的干扰是( )

A.单一抑制

B.双重抑制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10.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是( )

A.双重抑制

B.前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倒摄抑制

12.“舌尖现象”可以用理论来解释。

13.鲁班从丝茅草割破手得到启发,发明了锯子,在这里,丝茅草是。

14.为避免暂时的信息提取失败,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网络,这种做法依据的记忆理论是( )

A.提取失败说

B.消退说

C.动机说

D.同化说

15.记忆信息的保持时间为0.25~2秒之间的记忆是( )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形象记忆

16.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

A.3~6个组块

B.5~9个组块

C.6~8个组块

D.7个组块

17.短时记忆的主要编码方式是( )

A.听觉编码

B.图像编码

C.形象编码

D.视觉编码

18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简答题)

与保持过程相反的是______。

遗忘

19【洛阳市直招教真题】

上述“遗忘曲线图”有哪些特点?

根据这些特点,你认为要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采取哪些措施?(15分)

9.联系教学实际,论述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组织复习。

答: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或少,呈负加速,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了。

第四节表象与想象(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原型启发

1.表象的特征有()(多选题)

A.直观性

B.间接性

C.概括性

D.特殊性

E.可操作性

2.看完《西游记》后,脑中产生一个栩栩如生的孙悟空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幻想

D.表象形成

3.游览过八达岭长城的人,在头脑中重现长城的形象是( )

A.思维

B.表象

C.注意

D.联想

4.鲁迅笔下的阿Q形象,属于()的产物。(多选)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

E.幻想

5.【洛阳市招教真题】思维的特点有()

A.直接性

B.间接性

C.概括性

D.特殊性

第五节语言与思维

1.演讲采用的语言形式主要是( )

A.书面言语

B.内部言语

C.对话言语

D.独白言语

2.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是由于思维的( )。

A.直接性

B.间接性

C.广阔性

D.创造性

3.儿童根据不同年龄的人的形象特征区分“叔叔”“爷爷”,其中体现了思维具有( )特征

A.直接性

B.间接性

C.概括性

D.创造性

(二)1.思维的过程(选择)

4、学生总结出鸽子、老鹰、鸡、鸭的共同特征是“有羽毛的”“是动物”而舍弃其“会不会飞”“人小”“颜色“等非本质特征,是思维过程的___环节。

A抽象 B概括 C具体化 D综合

5、思维的最基本的过程是___与___。

6.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和小数的知识概念后,可以将这些数概括为有理数,这是思维过程的( )

A.具体化

B.分析

C.系统化

D.抽象

7.学生掌握数的概念时,把数分为实数和虚数,又把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有理数又可分为整数、小树和分数等属于( )

A.思维的抽象过程

B.思维的具体化过程

C.思维的分类过程

D.思维的概括过程

8.把文章的各个段落综合起来,把握其中心思想,这是思维过程的( )

A.分析

B.综合

C.比较

D.抽象

9.科学概念的掌握(简答题)

在教学中如何促进科学概念的掌握?

10.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常常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学生更好的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这种方法是()

A.变化

B.变式

C.比喻

D.比较

11.创造性思维以______思维为核心,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12.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 )

A.求异性思维

B.集中性思维

C.创造性思维

D.发散性思维

13.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有( )多选题

A.独创性

B.深刻性

C.灵活性

D.敏捷性

E.流畅性

14. 一个人的思维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体现了其思维的()

A.深刻性

B.批判性

C.灵活性

D.敏捷性

15.人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当机立断,不徘徊犹豫,这是思维的( )

A.批判性

B.广阔性

C.深刻性

D.敏捷性

16.不但考虑问题本质,而且考虑和问题有关的其他条件,这是思维的( )

A.批判性

B.广阔性

C.深刻性

D.灵活性

17.善于钻研问题,不被表面现象迷惑,这是思维的( )

A.广阔性

B.深刻性

C.批判性

D.敏捷性

18.“人云亦云”是思维缺乏( )

A.广阔性

B.批判性

C.深刻性

D.灵活性

19.结合教育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三章情绪情感与意志

分类

情绪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

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1.“怒伤肝,喜伤心”说明情绪情感具有功能。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反应的情绪状况是(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2.“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是( )

A.愤怒

B.恐惧

C.应激

D.激情

3.绝望属于( )

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理智感

4.“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是(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理智

5.“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 )影响所致。

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 )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热爱感

7.荣誉感、友谊感、革命人道主义情感属于( )

A.理智感

B.热爱感

C.审美感

D.道德感

三、压力与防御机制

8.人将出现在自己生活中的致命打击主动遗忘的防御机制被称为( )

A.否认

B.压抑

C.遗忘

D.幻想

9.一个孩子被妈妈打后,满腔愤怒,难以回敬,转而踢倒身边板凳,把对妈妈的怒气转移到身边的物体上。这是( )防御机制。

A.压抑

B.置换

C.升华

D.投射

10.歌德痛苦时创作《少年维特之烦恼》,这属于( )防御机制。

A.压抑

B.置换

C.升华

D.投射

7.“迁怒”是运用了投射的防御机制( )

11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

A.否认

B.文饰

C.投射

D.幻想

第二节意志

12小明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怕自已讲不好,被人讥笑,这时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势冲突

13.有的人遇事总是举棋不定、优柔寡断,他们缺乏的意志品质是( )

A.自觉性

B.自制性

C.果断性

D.坚韧性

14.与意志的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 )

A.盲从

B.动摇性

C.优柔寡断

D.任性

15.“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是意志( )品质的表现

A.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性

D.坚韧性

16.“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教师经常用这首诗鼓励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这种行为属于意志品质的( )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韧性

D.自制性

17.意志的品质通常有( )(多选)

A. 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韧性

D.自制性

E.坚强性

18.意志的品质是什么?如何培养?

第四章个性心理

第一节需要与动机

需要的种类(选择)

1、维持个体和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称之为___安阳真题

A目的 B期望 C动机 D需要

2.根据需要对象不同,其可分为( )

A.生理与社会需要

B.物质与精神需要

C.爱与隶属需要

D.成就与交往需要

3.“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反映了人的需要具有(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层次性

D.动力性

4.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 )

A.生理与安全需要

B.社交与自尊需要

C.求知与审美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二、动机概述

1.动机的功能(多选题)

2.兴趣的概念(名词解释)

6.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推动力是()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诱因

8.口渴会促使人作出觅水的行为活动,这是动机的( )

A.指向功能

B.激发功能

C.强化功能

D.调节与维持功能

1.一般认为,动机具有( )功能。(多选)

A.选择功能

B.激活功能

C.指向功能

D.调节与维持功能

E.集中功能

第二节能力(名词解释)

1.在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上,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个人能力的高低会影响他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

B.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

C.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D.可以根据掌握知识、技能的多少判断一个人的能力大小

2.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记忆力水平,主要属于( )

A.创造力

B.一般能力

C.操作能力

D.特殊能力

3.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

关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关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这学期我在教学之余读到一本很有意义,对工作特别有帮助的书《教育心理学》,这 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同时也对教育心理学所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有一定讲述,以中小学的实际相结合,其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强,便于自学。在读这本书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也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认为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是帮助。本书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书中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其研究目的在于服务教育。因此,我将谈谈我对这本书教育心理学的理解和感受。 一、学习《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指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为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教育在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必须适应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分析了中小学生和成人学习的特点;强调教师通过认真学习心理学,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使教师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作为教师,只有了解这些,才能为学生创造更适合的学习环境,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 因为教师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必须学习心理学,这本书是强调教师要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素质。 因此教师必须提高教育水平,学习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做了一个相对简明的总结和概括。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心理学问题比比皆是。而教师只有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地掌握学生认知过程和年龄特征的规律,选择合适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品德。研究了教育心理学中的教师,可以把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和心理特征形成的各种因素。能更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也就是说,教师要了解不同年龄和不同时期的学生心理,以鼓励学生的优点,纠正他们的缺点。教育的功能是发现学生的优点,克服他们的缺点。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认为这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 三、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 1、我国的教育正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应具有良好的素质。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技能。 2、中小学教育是针对青少年学生。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的目标,也是教育的基础。为了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是教师的天职。如果我们想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我们必须了解和掌握学习规则。因此,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运动技能与态度、道德学习的过程以及有效学习的内外条件。 4、教师必须学习教学心理学,使学习理论转化为教学技能。为教学决策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应用技术。 5、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大量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教师必须了解和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任何课堂教学方法或技巧都必须适合教学的目的。激发和保持学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

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 1.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A)的不同解释上。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D)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A.杜威B.加涅C.乌申斯基D.桑代克 3.(C)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A.罗杰斯B.鲁宾斯坦C.杜威D.布鲁纳 4.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C)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C)A.自主感对羞耻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勤奋感对自卑感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A)A.场依存性B.场独立性C.冲动型D.反思性 7.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D)A.平等中的首席B.管理者C.反思者D.促进者

8.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 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C)A.扇 贝效应B.南风效应C.罗森塔尔效应D.巴纳姆效应 9.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 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A.行动研究B.撰写日记C.观摩讨论D.案例分析 10.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 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 力的原因是(B)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1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D)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 力显著提高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 夺冠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1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C)A.人类学习B.机 器学习C.网络学习D.动物学习 13.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B)A.态度B.习惯C.言语信息D.运动技能 14.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C)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 解概念之间的关系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一.心理学的含义: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三.心理学流派: 1.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2构造主义:构造主义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冯特的学生铁钦纳。构造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应研究人们的意识,即人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3机能主义: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在20世纪初创立,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 4格式塔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认为人的知觉经验虽然起源与分离零散的外在刺激,但人所得到的知觉却是有组织的。 5认知心理学: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将当时各种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写出了《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6.行为主义: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详见书P11\12\14) 7.精神分析学派: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 8.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 第三章 行为动力 一.需要的含义: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详见书P68) 三.动机的含义: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具体说,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四.动机冲突的主要种类(详见书P78) 五.动机与行为效果(详见书P78) 六.归因理论主要内容(P83) 第四章 认知过程 一.注意的特征:稳定性(时间特征)、广度(注意范围)、分配(指向不同对象)、转移(根据新的任务转移注意) 二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后像: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叫做感觉的后像。 三.知觉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四.记忆的过程: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识记(前提、输入)、保持(中间环节)、再认或回忆(提取、恢复)是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 五.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详见书P126) 环境→感觉记忆(输入、暂时存储)→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 ↓ 信息丧失 信息丧失 复述 提取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 第一单元研究对象与内容 五要素三内容 五要素:学生(谁);教师(谁);教学内容(讲授什么);教学媒体(通过什么);教学环境(在…下)三要素:学习过程教学内容评价、反思过程 第二单元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裴斯泰洛齐(瑞士)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化”之思想。 2、赫尔巴特(德国)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此科学基础即心理学。 3、乌申斯基(俄国) 1868年《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奠基人” 4、卡普捷列夫(俄国)1877年《教育心理学》——世界上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之著作5、桑代克(美国) 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913-1914年,该书扩为三卷本,所以,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发展时期(20年代-50年代末) 20年代-30年代: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 1908年代,房东岳翻译了日本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三、成熟时期(60年代-70年代末) 60年代: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罗杰斯——人体主义思潮,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 70年代:奥苏伯(贝)尔(Ausubel)——有意义学习;加涅——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系统分类;计算机辅助学习(CAI)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1994年【美】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第三单元教育心理学研究原则和方法 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look):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这种方法叫观察法或自然观察法。(例:出水香炉) (二)实验法:在控制的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叫实验法。 实验室试验: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 自然实验:又称现场试验,试验在正常情况下进行。 (三)心理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四)调查法:就某个或某些问题要求许多被调查者回答以对某一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 书面调查:又称问卷法 口头调查:又称访谈法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单元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Life-span 生命全程发展 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①连续性与阶段性(量变&质变) (1)胎儿期(-10个月~0岁) (2)新生儿(0岁~1个月) (3)乳儿期(1个月~1岁) (4)婴儿期(1-3岁) (5)幼儿期(3-6岁) (6)童年期(6-12岁) (7)少年期(12-15岁) (8)青年期(15-18岁) (9)成年期(18-25/35岁) (10)中年期(25/35-50/60岁) (11)老年期(50/60-入土) ②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可逆&不可逾越) ★③不平衡性(关键期-CP: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康拉德?洛(劳)伦兹(Konrad Lorenz)提出关键期(印刻印象) ④差异性(于予与何诛?) 第二单元心理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论”(常出选择) 维果斯基的“最优发展区”(常出名词解释) 1、皮亚杰的“发生认知论”(或认知发展阶段论) 同化:质没变,量变 顺应:质变量也变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嘴的吮吸,手的抚弄】 ②前运算阶段(2~7岁)【泛灵论、不可逆性、我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5-10-23T16:08:34.600Z 来源:《教育学》2015年10月总第87期供稿作者:谢玉洁 [导读] Thoen Wittaya School 泰国南邦府·Thoen 心理学的具体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学生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谢玉洁Thoen Wittaya School 泰国南邦府·Thoen 摘要: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教育学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变化,而这也让我们对于教学工作的实施与开展有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教学应用 一、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可以说优秀的教师同时也是一位心理学者。当下,很多教师为了达到具体的教学目标,将大量精力和时间用于研究本课程的专业领域,以此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这当然是值得鼓励的事。但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也需要对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深入探讨,只有正确认识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及规律,教师才能适时调整教育教学方式,真正实现教育目标。 二、当前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教育心理问题及相关现状 学生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环,许多学生教育工作者如班主任(中小学)或辅导员(大学以上)都感觉学生工作难做,这是当前存在的现实。小学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生理上发育还不成熟,心理上也不太成熟或是说处在一个相当低的水平,个性特征不明显,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能力相对中学生都比较弱。所以说教育工作者要掌握心理学知识,懂得合理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将教育心理学具体理论恰到好处地应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教育心理学在高校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1.充分发挥关爱心理的作用 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关爱心理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并遵守纪律,将教育教学工作落到实处。这需要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心情等方面给予关注,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难处和疑惑。教师的关爱一方面能够消除影响学习的不良因素,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从而激发其学习自主性。面临的就业等现实问题,使学生背负着一定的压力,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他们需要教师的关注与帮助。当教师发现某个学生学习态度消极、情绪不佳时,可以以朋友的身份找学生单独聊聊。了解了学生的问题以后,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问题分析,给予建议或者直接予以帮助。在教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调整学习态度。 2.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差距。一些非常聪明的学生成绩并不是很理想,而一些智力平平的学生成绩却非常优秀;大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都不相上下,但是成绩却是存在明显差异。这说明智力不是影响学生成绩高低的唯一因素。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个人爱好、教师期望、个人性格等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及状态产生影响。所以教师也要重视这些非智力因素,同时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例如:班级里的某个学生智力平平但是学习态度认真、懂得坚持,教师就应当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对于学生的认真和坚持表示赞扬和肯定。教师的表扬能够使学生肯定自己,也会引导学生继续坚持和努力,从而不断进步,弥补智力上的不完美。 3.要及时、积极地评价学生的回答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平衡,根据教学目标及时实施评价是调控教学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其中肯定有许多错误和认识上的偏差。此时,教师不应全盘否定,可引导学生自己去思索、发现错误所在;对于正确的回答,教师应予以热情的赞赏。要变可能的消极评价为积极评价,尤其是对答错的学生要努力发现一些闪光点,尽量淡化学生对自己回答失败的自卑意识,不断加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如我班有位同学,进入初三后各科成绩一直不理想,因此越学越没信心。一次在课堂提问中几个成绩较好的同学都没有答对的问题,可他答对了,我及时表扬了他,课后又与他交流了学习的方法与心得,后来他的成绩提高了。这样及时、积极地评价也使同学们坚信,在课上可以大胆地提问,大胆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四、结语 心理学的具体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学生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因此,要想使教育更加科学化,就必须学会如何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参考文献 [1]刘继萍赵云辉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1,16,(05):42-43。 [2]周军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今日南国,2012,9,(01):66-67。 [3]王宇轩泰国中小学华文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04)。 [4]黄荣志教学工作方面的几点体会[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1998,(01)。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心理学复习资料总结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第一章心理与心理学 名词解释理解: ★1、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找找产生的条件不同,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发射)P4 ★2、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如:望梅止渴)P5 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 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也称工具性条件反射 问答题方面: 8、为什么说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P6 ①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②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③心理是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的 9、心理与实践活动的关系?P7 ①实践活动是外部世界与主观心理相结合的桥;②人的心理正确与否也应在实践中得到证明; ③人的心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P16-18 心理过程:①认识过程(知):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内部心理活动过程,故称之为认识过程。 ②情绪情感过程(情)、③意志过程(意) 个性心理:①个性倾向性:主要研究的内容有: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 ②个性心理特征:指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的特征和差异 心理发展的条件(遗传、环境、教育、主体实践),分析相关问题 ?1.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 ?(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指人的机体从父母身上所获得的一些天赋特质,是人体的某些生理解剖上的特性,它包括一个人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神经系统和脑的结构形态和生理的特点等等。 ?遗传素质为人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可能性。 ?(2)生理成熟。生理成熟,即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有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且这一过程的发展遵循若干客观发展规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遵循生物进化的规律。 ?2.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一是胎儿在母体内的生物环境,在母体环境中,营养及温度、药物、幅射等保健方面的因素对胎儿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生作用极大,甚至对出生以后儿童的健康和适应能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二是人出生以后的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指的是大自然为人提供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包括气候、土壤、山川、河流、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 ?(2)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经济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家庭成为的行为因素 ?(3)社会环境因素。会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它包括个体所接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因参与其中而接触到的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以及同邻里、亲戚、朋友的交往等, ?3.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能充分地利用青少年的遗传素质,对其发展施加积极的影响。 ?(2)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教育能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教师考编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精心整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基本内涵 研究对象&内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同时又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具体来说包括: a.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第二节发展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出版的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该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教育心理学由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成熟时期:学科体系基本形成(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第三节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遵循客观性、系统性、教育性、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一、个体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一)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简答题 1. 连续性与阶段性。 2. 定向性与顺序性。 3. 不平衡性。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劳伦兹首先 提出了关键期的概念) 4. 差异性。 (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填空题 1.童年期。 2.少年期。也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填空题 3.青年初期。 二、心理发展的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教育心理学论文

教育心理学论文 浅谈建构主义教学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论关键词】 建构主义英语学习合作式教学学习理论课堂活动设计 【论文摘要】 教育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起源于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强调学习是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启示我们:在外语教学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和师生互动的合作教学方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语言能力是在完成一系列的语言交际活动中实现的,有效的课堂活动设计,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得语言技能,还可以通过在完成交际任务的相互协作中体验教育的价值,实现人格的提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营造合作友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现代课堂交际活动的设计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引言 教育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是以往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行为主义对语言教学曾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它只关心可观察到的反应行为,忽略了学习者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反应,而认知主义强调学生对外部刺激的加工处理和内化吸收,认为学习是使知识及其结构内化为学习者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建构,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来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

己的意义和理解。行为主义“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认为教师是主要的知识来源,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认知主义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学生互动”的模式转变,这就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合作者,这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及其应用。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对外语教学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英语教学的改革也应该以这一理论为指导,从教学方法、模式和教学理念上改进英语教学。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由以上所述的“学习”的含义可知,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首先,学习不是教师传递知识,而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要对外部刺激进行加工,选择有意义的刺激进行加工处理,加工的过程中,要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多次对比、相互作用而最终建构而成。每一次的加工,都是对学习者认知结构的不断丰富、不断充实、不断完善和不断建构。其次,学习过程不仅包括通过运用已有经验对新的信息进行理解,同时还包括在建构的过程中,不单是提取记忆系统中的信息,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一、心理活动 1.心理学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2个性心理 (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指性格、能力等。 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3.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 ○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开展心理影厂的调试工作 ○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二心理的实质 1.心理是脑的机能: (1) 神经系统的结构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脑的反射活动是人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的。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2)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即所谓无意识的本能行为 条件反射又称信号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反射,即所谓有意识学习才能得到的知识技能、经验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 种,是心理学与应用学的交叉学科。 2、研究内容:五要素三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研究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 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 6、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 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7、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 变化。 8、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9、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2)青年初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10、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11、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12、2岁时口头语言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关键期。 1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 感知运动(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具备了可逆思维 14、最近发展区:前苏联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5、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自主敢对羞耻感与怀疑(2-3)主动敢对内疚感(4-5)勤奋敢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1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18、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9、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3岁)到社会自我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2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21、学生间的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威特金)、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性。 22、世界上著名的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23、性格: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 24、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性与顺存性)。 25、学习的实质:(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26、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区别:(1)人类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各科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各科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学生学习、掌握知识主要是通过学生本身的心理活动实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顺应心理过程规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教学;应用 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是在教师的教育过程中实现的,更确切地说是通过学生本身的心理活动实现的。如果教师顺应心理过程规律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习效果;反之,一味题海战术、加班加点、补课等,未必能达到效果。所以,研究如何从学生的角度入手发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对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尤为重要。在近几年的从教生涯中,我深深地懂得了老师除了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良好的表达能力及外在形象外,还要具备很好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因为对于初中老师来讲,要抓住学生只凭知识渊博、表达能力好、外在形象等还不能满足当今的教学活动,除了具备上述条件外,只有抓住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心里动态,才能抓住学生,也就能掌握学生的一切,从而驾驭学生就会得心应手,教学效果也就事半功倍,那么研究教育学

心理,在各科教学活动中就成了一个关键环节。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 众所周知,无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求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社会的肯定。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强化尤其是正强化对于消除紧张与焦虑,使人体验到自我满足,引起心理愉悦进而调节自己的行为有显著作用。所以,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如能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他们更多的赞赏与信任,变“批评训斥”为“赏识提醒”,那我们的转化工作也许会事半功倍。成语“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会连带到爱与他有关的事物。同样,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则一定会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的教育力量。因此,教师应当从思想、生活、学习上关心学生,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扬民主,鼓励学生对问题阐述自己的见解;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各科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在问题面前,师生应是平等的、互助的。在不同的时候,需要教师成为不同的角色:示范者、顾问、对话人、解惑者。尊重学生现有水平,为他们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民主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是开放的、活跃的,这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各科问题的解决,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课件6) ●桑代克学习理论: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桑代克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试误——联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S——R);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应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 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律:(1)效果律:指从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2)准备律:指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3)练习律: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练习律由作用率和失用律两部分组成。(P56——57)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的学习。(P81)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167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具体定义为: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简单地说,陈述性知识就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P157) 程序性知识: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者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P205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一般性策略,它包括一般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与自我调控方式等内容。课件P154 ●元认知。 元认知: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与调节。 P240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所谓的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括消极影响。P276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P426 ●发现学习,有意学习。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P106、107 有意学习:有意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指的是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

教育心理学复习章节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是个体由于与外界环境的互动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表现或心理的持久变化。 3、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最核心的研究容。 4、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两种基本式。 5、几种具体的研究方法:问卷法,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微观发生法。 6、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 1、学习:是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 2、学习的作用:(1)学习是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2)学习可以影响成熟。(3)学习能激发人脑潜能。 3、按学习主体分类:动物学习和人类学习 4、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 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想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的学习。(8)解决问题的学习。 5、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2)智力技能。(3)认知策略。(4)态度。(5)动作技能。

6、学习性质和形式分类:(1)据学习方式分为接受的和发现的。(2)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的和有意义的。 7、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1)隐学习:个体不知不觉的获得经验,并引起相应行为变化的学习。(2)外显学习:指有意识的、需要付出心理努力并需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 8、(1)外显记忆:长时记忆中能够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和思考的知识。 (2)隐记忆:无法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但不知不觉地影响着行为和思维的学习。9、学习的相关概念:(1)终身学习。(2)远程学习。(3)机器学习。(4)学习科学。 10、学习理论的发展:(1)两种倾向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行为主义学派和德国的格式塔学派。(2)行为、认知倾向学习理论的相互吸收。(3)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4)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 1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记忆遵循三条联想律:相似律、相对律和邻近律。 1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1)无条件刺激:本来就能引起某种固定反应的刺激。(2)无条件反应: 指由无条件刺激原本就可以引起的固定反应。(3 )中性刺激:给狗呈现刺激如铃声,狗不会产生唾液分泌的反应,铃声被称为中性刺激。(4)条件刺激:原来的中性刺激,它并不能引起无条件反应,但与无条件刺激多次在时间上结合后,就可能成为无条件刺激的信号而引起无条件反应。(5)条件反应:条件反射形成后有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7)消退:经典条件作用形成后,如果反复呈现条件刺激,却不呈现无条件刺激,条件反应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消退。(8)自然恢复:一段时间后,再次呈现条件刺激,条件反应重新出现,这种现象称为自然恢复。(9)泛化:将所习得的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作者:尹萍时间:2011-09-28 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现代教师除了扮演唐朝韩愈《师说》里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还同时扮演着各种角色,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说,教师还必须是心理医生,要时刻帮助学生消除负面、消极的学习心理,战胜各种心理障碍,合理有效地将教育心理学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如果在教学中,了解并掌握学生心理,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原理,设计课堂教学程序,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那么则能优化课堂效率,对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成绩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课下在和学生的交往中,老师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征,找准谈话的切入点,和学生做有效的沟通,尽量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对本学科的教学将会不无裨益。本人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在不断反思和总结的基础上,把教育心理学理论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具体的做法和思考如下: (一)教师自身良好的心理学知识基础是教育好学生的根本保证。 多少年来,人们思想中根深蒂固的思想是,教师是教学生读书的,教师的职责是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就长远的教育发展方向和趋势来看,任何一个学生、家长都希望教师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仅是一架教书的机器。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思是教师并不单单在于传道和授业,更为重要的是解惑。这不仅需要教师了解学生不懂的知识,为学生解决他们所不明白的学习疑问,更需要教师理解学生的心理。郭沫若说:“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死读书把活人读死,活读书把死书读活。”为了教学生读好书,教师仅仅有课本的知识远远不够,还应该懂得心理学。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教育的长期效果非常关键。 1.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实现以知识为本位的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以知识为本位的观念,新的教育观念是人本主义观念。强调教育要面对人的全面生活,重在提高人的精神面貌,而绝非知识的简单堆积。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人的理性发展,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生活指导,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