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师招考第一章试题

教师招考第一章试题

教师招考第一章试题
教师招考第一章试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单选题(10×2’=20’)

1 教育心理学中所说的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指:(D )

A. 施教者

B. 受教者

C. 媒介

D. 施教者和受教者

2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A )

A. 揭示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

B.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研究

C. 揭示一定的内外条件怎样影响学习发生的过程和结果

D. 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对在教育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作出有科学依据的回答

3 发展心理和差异心理属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中的哪一大块内容:( A )

A. 学习者的心理

B. 学习心理及其应用

C. 教学心理

D. 课堂管理心理

4 新教师往往讲得“口干舌燥”却收效甚微的原因可能是基于新教师的哪种错误观念:( D )

A. 主修某一学科就能提供这门学科所需的全部知识

B. 学会教学只不过是经验的积累过程

C. 新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在于从中获得有效教学所必需的各类知识。

D. 教学只是传递知识的过程

5 新手教师经过多少年可逐渐发展为高级新手教师?(B )

A. 1年

B. 2~3年

C. 3~4年

D. 5年

6 教师发展的基本目标是:(C )

A. 高级新手型教师

B. 专家型教师

C. 胜任型教师

D. 熟练型教师

7 大约需要多少年的时间,有相当部分的胜任水平教师可发展到熟练水平:( D )

A. 1年

B. 2~3年

C. 3~4年

D. 5年

8 在伯林纳的提出的教师专长、教学能力和教学结果的作用模式中,属于能力层次的是:(C)

A. 教师的教学法知识

B. 学生的发展状况

C. 教师的课堂行为

D. 教师的心理品质

9 初中生倾向于关注教师的:( A )

A. 情感态度

B. 意志

C. 理智

D. 能力

10 影响教师成长的个人因素中,哪个因素是关键因素?( B )

A. 师德

B. 认知能力

C. 教师的自我评价

D. 动机水平

二、多选题(10×2’=20’)

1 教育心理学中关于“学”方面的研究包括:(ABCD )

A. 提示学习结果的性质

B. 对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分类

C. 阐明学习的过程

D. 阐明有效学习的条件

2 新手水平的教师的特点有:(BCD)

A. 教学行为有明确的目的性

B. 通常是理性化的,在分析和思考的基础上处理问题

C. 处理问题缺乏灵活性

D. 处理问题时,刻板地依赖既定的原则、规范和计划

3 熟练水平教师的特点包括:(ACD )

A. 具有较强的直觉判断能力

B. 经验对教学行为的指导作用增强,但还不能很好地区分教学情境中重要信息和无关信息

C. 教学技能接近了认知自动化的水平

D. 教学行为达到快捷、流畅、灵活的程度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

A. 新教师成长为专家水平教师一般要经历的阶段顺序依次为:新手水平、高级新手水平、熟练水平、胜任水平、专家水平

B. 新教师成长为专家水平教师一般要经历的阶段顺序依次为:新手水平、高级新手水平、胜任水平、熟练水平、专家水平

C. 新教师一般是在分析和思考的基础上处理问题,而专家水平教师一般是以直觉的方式立即作出反应

D. 新教师一般是以直觉的方式立即作出反应,而专家水平教师一般是在分析和思考的基础上处理问题

5 关于专家和新手的差异,说法正确的是:(ABCD )

A. 在专业知识方面,专家在其擅长的领域内,运用知识比新手更有效

B. 在问题解决效率上,专家在其专长的领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

C. 在洞察力方面,专家更可能找到新颖和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D. 新手通过刻意训练,有可能发展成为专家

6 男生较女生更关注的教师心理品质有:(ACD )

A. 乐观

B. 沉着

C. 豁达

D. 愉快

7 优生较差生更关注的教师心理品质有:(BCD )

A. 情绪稳定

B. 依赖

C. 安祥沉着

D. 有自信

8 有关教师的教学专长说法正确的是:(ABCD )

A. 教学专长是针对专家教师而言的

B. 教师专长层次的内容是教师的教学法知识

C. 教师专长包括知识、管理、教授和诊断四个方面的专长

D. 教师专长影响教师的教学能力、并最终影响教学结果

9 教师的课堂行为包括:(ABCD )

A. 讲解

B. 管理

C. 教学

D. 诊断

10 教学结果包括:(ABCD )

A. 认知能力的增长

B. 动机的变化

C. 价值观的变化

D. 学业成绩的提高

三、填空题(12×1’=12’)

1 一般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它们是学习者的心理、学习心理及其应用和教学与课堂管理心理。

2 从新手到专家水平的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包括:个人因素、情境因素和系统过程。

3 专家和新手教师的差异在课时计划制定、课堂教学实施和课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具体表现出来。

4 年经教师需要学会备课、上课、留作业、辅导和考试五个方面的基本技能

5 教学反思包括:对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和为活动反思。

6 胜任水平的教师的特点包括:①教学行为有明确的目的性、②能够分辨教学情境中的重要信息,并选择有效的方法达到教学目标和

③教学行为还没有达到快捷、流畅、灵活的程度。

7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主要可分为关于学与教两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五、简答题(4×4’=16’)

1 简述新教师常见的错误观念

①教学只是传递知识的过程;

②主修某一学科就能提供这门学科所需的全部知识;

③学会教学只不过是经验的积累过程。

2 简述刻意训练的主要形式

①以教研组为基地的教研活动;②微型教学;

③教学决策训练;④反思训练;⑤开展行动研究

3 简述伯林纳提出的教师专长、教学能力和教学结果作用模式

伯林纳(1992)提出的教师专长、教学能力和教学结果作用模式包括:①教师专长层次,它的内容是教师的教学法知识,包括知识专长、管理专长、教授专长和诊断专长四个方面;

②教学能力层次是由受教学法知识直接作用的课堂行为组成,包括讲解、管理、教学、诊断四种行为;

③教学结果即评定标准层次是指学生的发展状况,包括认知能力的增长、动机和价值观的变化、学生成绩的提高等。

④教师专长影响教师的教学能力、并最终影响教学结果。

4 对教师成长的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进行阐述

在从新手到专家水平的教师成长过程中,制约因素可分类三类:

①个人因素,它涉及教师自身的职业与能力等方面特征,包括教师的自我评价、师德状况、人际关系、认知能力、职业发展和动机水平等;其中,认知能力是关键因素;

②情境因素,指教师学习或工作的环境,教师所处的情境分为五个层面:社会与社区、学校体制、学校氛围、教学小组与部门、课堂。

③系统过程,即有目的地影响教师成长的特定方法和手段,具体有考研活动、反思训练等等。此外,教师也可采用自我目标导向、合作小组、专家指导等方式来促进教学能力的发展。

④三个因素与教师成长之间均存在相互作用、个人因素与情境因素、系统过程之间相互作用,情境因素和系统过程之间相互独立。

六、论述题(10×2’=20’)

1 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谈谈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主要可分为关于“学”与“教”两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1)关于“学”方面的研究,

①揭示学习结果的性质,为教育目标的确定提供心理学的依据;

②对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分类,它就像医学对疾病作分类研究,要找到不同类型学习结果的特殊学习规律,以便为不同类型教育目标的达成提供具体的教学措施;

③阐述学习的过程,任何结果必须有其相应的过程,教育心理学应在学习结果分类的基础上着重揭示不同类型学习结果得以出现的特殊过程,为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④阐明有效学习的条件,包括学习者自身的内部条件和学习者自身之外的外部条件。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揭示一定的内外条件怎样影响学习发生的过程和结果。一旦教育心理学分门别类地阐明不同类型学习过程发生的内外条件,那么教学方法的选择便有了科学依据。

(2)关于“教”方面的研究,就是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研究,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作出有科学依据的回答。

2 论述新教师如何成长为专家水平的教师。

从新教师成长为专家水平的教师一般要经历五个阶段:

(1)新手水平,新手教师是指经过系统的教师教育与专业学习后,刚刚走上教学工作岗位的教师,他们的特点有:

①通常是理性化的,在分析和思考的基础上处理问题;

②处理问题缺乏灵活性;

③处理问题时,刻板地依赖既定的原则、规范和计划。

(2)高级新手水平,新手教师经过2~3年逐渐发展为高级新手教师。特点主要有:①实践经验与书本知识逐渐整合,开始掌握教学过程的内在联系;②教学方法和策略方面的知识与经验有所增加,处理问题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③经验对教学行为的指导作用增强,但还不能很好地区分教学情境中的重要信息和无关信息。

(3)胜任水平,大部分高级新手教师经过实验和培训,经过3~4年能够成为胜任型教师。胜任型教师是教师发展的基本目标,其特点:①教学行为有明确的目的性;②能够分辨教学情境中的重要信息,并选择有效的方法达到教学目标;③教学行为还没有达到快捷、流畅、灵活的程度;

(4)熟练水平,大约需要五年的时间,有相当部分的胜任水平教师可发展到熟练水平。特点有:①具有较强的直觉判断能力

②教学技能接近了认知自动化的水平;③教学行为达到快捷、流畅、灵活的程度。

(5)专家水平,部分熟练水平的教师可继续成长为专家水平的教师。特点:①以直觉的方式立即作出反应,并轻松、流畅地完成教学任务。②当不熟悉的教学事件发生时,他们进行有意识的思考,采取审慎的解决方法。

第二章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单选题(10×1’=10’)

1 发生认识论的提出者:A

A.皮亚杰

B.埃里克森

C.维果茨基

D.柯尔伯格

2 皮亚杰认为认知的本质是:D

A.同化

B.顺应

C.平衡

D.适应

3 前运算阶段的年龄范围:C

A. 0~3岁

B.3~6岁

C.2~7岁

D.7~11岁

4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是:D

A.客体永久性

B.守恒性

C.表象思维

D.去自我中心主义

5 年幼的学前儿童所形成的概念是随情景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而且也并非总是合乎逻辑的,缺乏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协调起来的能力,这是哪种思维的特征:C

A.动作

B.表象

C.直觉

D.抽象

6 中学生处于心理社会发展的哪个阶段?C

A.主动对内疚

B.勤奋对自卑

C.同一对混乱

D.亲密对孤独

7 小学生处于心理社会发展的哪个阶段?B

A.主动对内疚

B.勤奋对自卑

C.同一对混乱

D.亲密对孤独

8 在哪个阶段中个体的道德判断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的特点,即认为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B

A.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B.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

C.好孩子定向阶段

D.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

9 拒绝+容许型的教养方式是:A

A.忽视型教养方式

B.放纵型教养方式

C.权威型教养方式

D.专断型教养方式

10从社会环境中吸收所观察到的知识,从而为个体所利用,称为:(B)

A.同化

B.内化

C.顺应

D.图式

二、多选题(10×1’=10’)

1 皮亚杰提出的“阶段”具有哪些特征?ABCD

A.连续性和阶段性

B.结构性

C.次序不变性

D.交叉性

2 皮亚杰认为感知运动阶段,儿童在认知上获得的成就有:(AB )

A.客体永久性

B.表象思维

C.守恒性

D.可逆性

3 形式运算阶段个体的认知发展特点是:(BCD )

A. “直觉的”思维

B.抽象思维和纯符号思维

C.能够运用系统化的实验来解决问题

D.应对潜在或假设

情景的能力出现

4 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包括:ABD

A.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但运算仍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B.认知活动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

C.自我中心趋向

D.去自我中心主义

5 维果茨基关于认知发展的三种重要观点是:ABD

A.内化

B.支架式教学

C.图式

D.最近发展区理论

6 习俗水平包含哪几个阶段?AC

A.好孩子定向阶段

B.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

C.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

D.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7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ABC )

A.学业成绩

B.自我价值感

C.心理健康

D.为社会能力发展提供背景

8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包括:BC

A.儿童通过将外部的活动加以内化来学习

B.帮助学生渡对勤奋和自卑危机

C.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

D.语言和思维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9 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包括:ABCD

A.首先要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

B.提供稍高于儿童已达到的发展水平的思维模式,使之与现有的水平加以比较,引起冲突。

C.帮助个体体会冲突,使他们认识到采用下一阶段的判断方式更为合理。

D.把下一个道德阶段作为当前道德教育的目标。

10 以下关于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说法正确的是:ACD

A.是解答“人的个性是如何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问题的最经典的个性发展理论。

B.研究方法采用道德两难故事

C.认为发展持续人的整个一生

D.认为发展是自我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人格是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统一体。

三、填空题(10×1’=10’)

1 发生认识论研究人的认识发展,它要解决人的智慧是运用何种机制,经历什么过程,怎样从低级水平过渡到高级水平的这类问题。

2 皮亚杰关于儿童如何获得新知识的观点,通常被称之为认知建构主义。他认为,人们通常是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

3 维果茨基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借助语言实现的。

4 教学支架就是在儿童解决超过他们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教师给予的支持和指导。

5 平衡是指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均衡”的平衡过程。

四、辨析题(10×2’=20’)

1 顺应是指儿童把新的刺激物纳入已有图式之中的认知过程。同化

2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各阶段的次序是不能改变的,相邻两个阶段间不能截然分开,而且每个阶段都以行为的量变为特征。质变

3 维果茨基认为必须区分两种心理机能,一是靠生物进化获得的低级心理机能,一是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高级心理机能,这两种心理机能是互不相关的。融合在一起

4 一切高级的心理机能最初都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以言语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然后经过多次重复、变化逐渐内化成内部的智力动作。外部动作

5 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的个体认识到法律不再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条文,可以通过共同协商和民主的程序来改变。社会契约

五、简答题(7×4’=28’)

1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前运算阶段的特点

前运算阶段的年龄范围是2~7岁,由于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逐渐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开始出现表象或形象图式。本阶段的儿童的认知具有四个特点:

①发展了运用符号来表征客观物体的能力,言语和概念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②不能理解守恒原理,思维具有集中化、不可逆性和只注重状态的特点;

③“直觉的”思维特征;

④自我中心趋向。

2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影响:

①将同化与顺应结合达到平衡,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已有的图式,并创立新的图式;

②考虑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可以帮助老师识别出学生是否达到掌握某项学习内容所必须具备的认知水平,从而设置适合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目标;

③皮亚杰的理论强调认知发展的累积性,即新的认知结构总是建立在原有的结构之上的。这就要求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上,学生才能将新知识与旧知识整合起来。

3 维果茨基认为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什么,最近发展区的含义是什么?

①维果茨基认为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②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4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八个阶段是什么?

①婴儿时期(0~1岁):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阶段;

②婴儿后期(2~3岁):获得自主感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阶段;

③幼儿期(4~5岁):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阶段;

④儿童期(6~11岁):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感阶段;

⑤青年期(12~18岁):获得同一感避免角色混乱阶段;

⑥成人前期(18~25岁):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阶段;

⑦成人中期(25~60岁):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阶段;

⑧成人后期(60岁以上):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感阶段。

5 简述四种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

①权威型教养方式:接受+控制,父母树立权威,对孩子理解、尊重,与孩子经常交流及给予帮助的一种理性且民主的教养方式,父母对孩子有较高的要求,对不同的行为表现奖惩分明。

②专断型教养方式:拒绝+控制,父母要求子女绝对服从自己,对子女所有行为都加以保护监督的一种高控制型教养方式。但在情感方面,父母常以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待孩子。

③放纵型教养方式:接受+容许,父母对子女抱以积极肯定的态度,但缺乏控制的一种教养方式,父母放任孩子自己做决定。

④忽视型教养方式:拒绝+容许,父母对子女缺乏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又缺少行为要求和控制的一种教养方式,因此亲子间的互助很少。

6 简述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影响。

一般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学业成绩。如果父母关心、体谅孩子,同时对孩子有较高的要求,原本成绩良好的学生会更加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就。但如果父母采取的教养方式为埋怨、放弃等,会使原本成绩差的学生越来越差。

②自我价值感。儿童感受到的来自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越多,其自我价值感的水平越高;而当感受到的父母的严厉惩罚、拒绝否认以及过分保护越多时,其自我价值感的水平越低。③心理健康。如果父母对待孩子缺少情感温暖和理解,过多采用惩罚和拒绝否定的教养方式,则孩子易形成孤独、学习焦虑和对人焦虑的心理障碍;相反,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注重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则可以大大减少孩子的孤独感和对人焦虑感。

7 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水平及其阶段。

根据不同年龄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的反应,柯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有两个阶段,共六个阶段。

①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

②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第四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

③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六、论述题(2×11’=22’)

1 论述同伴关系在个体发展中为什么具有成人无法替代的作用?

同伴关系在个体发展中具有成人无法替代的作用:

(1)满足儿童多种心理需求。首先,同伴关系能够满足儿童的安全需要。他们能从同伴那里获得情感支持和帮助,这无疑克服了他们的孤独感和恐惧感。特别当儿童面临挫折时,同伴的帮助可以使他们减少无助感。其次,能满足儿童归属与爱的需求。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儿童逐渐发展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友谊,可以从同伴处得到宣泄、宽慰、同情和理解。再次,儿童成就感的需要同样可以通过发展同伴关系得到满足。

(2)为社会能力发展提供背景。与同伴交往使儿童意识到积极的社会交往是通过合作而获得并维系的。皮亚杰强调同伴间的讨论与争论是道德判断能力发展所必须的。因此,没有与同伴平等交往的机会,儿童将不能学习有效的交往技能,不能获得控制攻击行为所需要的能力,也不利于性别社会化和道德价值的形成。

(3)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来自同伴的评价,在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儿童听到或者从同伴的言行、表情上了解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通过整合多方面的反馈就形成了自我评价。良好的同伴关系也是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所必须的。随着社会比较能力的发展,儿童的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准确,越来越接近真实的自我。(4)同伴关系也有不利的一面。由于群体鼓励服从,因而有可能压抑个体的独特性。另外,同伴群体的规范和价值观可能有不完全正确,个体盲目遵从就会产生过错行为。

2 论述维果茨基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维果茨基的理论对教学和评估至少有三点意义:

(1)儿童通过外部的对话加以内化来学习。儿童通过观察周围的人如何进行批判性的、严谨的思维而学会这一能力。教师最重要的一点是作为学生的楷模。

(2)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对于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由于教学应着眼于儿童的潜能发展,教师就不应只给儿童提供一些他们能独立解决的作业,而应布置一些有一定难度,儿童需要在得到他人的适当帮助下才能解决的任务,而儿童也能够在发展区的差距之内向前发展。(3)语言和思维密切而复杂地联系在一起,当儿童不适应学校语言时,教师需要塑造而不是破坏儿童的自然语言。

第三章学生个体差异与教育

一、单选题:

1、倾向于依赖内在参照,善于进行知觉分析,不易受背景的变化而变化的是属于( A )认知方式。

A、场独立性

B、冲动型

C、沉思型

D、场依存性

2、倾向于将外在的客观事物视为信息加工的依据是属于( B )认知方式。

A、沉思型

B、场依存性

C、场独立性

D、冲动型

3、一个人的IQ为100分,说明其智力( C )

A、高于一般人

B、低于一般人

C、与一般一样

D、不确定

4、根据个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还是内部,把人的性格分为(D )

A、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B、独立型和顺从型

C、稳定型和不稳定型

D、外倾型和内倾型

5、自闭症是一种由于神经系统推敲导致的发育障碍,最本质的特征在于(C )

A、情绪障碍

B、行为障碍

C、社交障碍

D、注意力障碍

二、多选题

1、根据个体在进行信息加工时所采用概念水平的高低,可以把认知方式分为(BC )

A、整体型

B、具体型

C、抽象型

D、系列型

E、冲动型

2、奥苏贝尔提出了促进新旧知识练习的两个原则是(AD )

A、逐渐分化原则

B、个别化原则上

C、因材施教原则

D、整合协调原则

E、教育性原则

三、填空题

1、根据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成果的特点,可将思维分为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

2、智力是指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以及有效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包括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抽象概括能力(思维力)和创造力等。

3、智力测验智商在140分以上可视为智力直觉儿童,对于超常儿童的教育,学校一般采取插班、办特殊班和个别教育这三种形式。

四、判断题

1、沉思型学生面对问题时,通常中急于作出选择,所犯错误较多,且会出现阅读困难,伴有学习能力缺失,学习成绩不太好。()

2、沉思型学生多采用细节性加式方式,所以在他们在完成需要对细节做分析的学习任务时,学习成绩会更好些。()

3、冲动型学生常常以很快的速度形成自己的看法,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强调速度而非精度。()

4、冲动型学生面对问题时,通常中急于作出选择,所犯错误较多,且会出现阅读困难,伴有学习能力缺失,学习成绩不太好。()

5、冲动型学生多采用细节性加式方式,所以在他们在完成需要对细节做分析的学习任务时,学习成绩会更好些。()

6、男女在一般智力因素上没有差异,但女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男性大。()

7、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男性倾向于抽象思维,女婿性倾向于具体思维。()

8、性别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中逐步形成的,有好坏之分,是人个性中的核心成分。()

9、教师与学生的认知风格相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配合,则教学效果会更好()

10、奥尔波特首先把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两类,又按照对性格的影响和意义不同,将共同特质分为三个重叠交叉的层次:首要特质、主要特质和次要特质。()

11、我国心理研究所的研究者们与医务人员参照国外资料,将低常儿童划分为轻、中、重三级。()

五、简答题

1、简述认知能力的差异。

第一,智力的个体差异,包括发展水平的差异,发展类型的差异,发展范围的差异;

第二,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

2、简述认知结构的差异。

观念的可利用性;观念的可辨别性;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程度。3、简述学生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

性格的个别差异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学校教育应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第一,有的放矢,培养学生良好性格。

第二,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进行教育。学生性格常常影响他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

第三,掌握学生气质和性格特点,发挥教育机制。

六、案例题

1、材料一:

张亚勤,78级少年班学生。微软全球副总裁,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 :

谢曼,78级少年班学生。新加坡国立大学工业与系统工程系教授; 卢征天,82级少年班学生。加州柏克利博士,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科学家;

邵中,83级少年班学生。普林斯顿大学博士,耶鲁大学终身正教授。材料二::

"神童"张满意被勒令退学;"神童"就一定与成功挂钩吗?曾经报道过的"神童“张满意”

14岁就被保送南开大学,3年后被勒令退学;他18岁以极高的分数再次考进了南开大学,但3年后他再次被退……14岁即被保送至南开大学,张满意不可谓不"神",然而他的黔淡收场

却着实给人们浇了一盆冷水,让我们从盲目祟拜神童的高烧热度中清醒过来。·"

问题:"天才儿童"该如何培养?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伦朱利认为天才儿童主要由三种主要的心理品质构成并相互促进:中等以上的智力;较高的创造力;强烈的动机与责任感。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力一般"认为在140以上。超常儿童具有独立、自尊、自信等个性特征。

认知能力强是超常儿童突出的特点之一,其中包括:类比推理、创造性思维发展较好;观察能力强,善于于抓住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和关系,善于从不同角度观察;记忆力好,再现速度快,精确度高;注意广度大,注意稳定并具有较高紧张性;思维深刻、广阔、敏捷,具有独创性。

通过材料一、二的对比看到,同样是智力超常的"儿童,为何在后期的发雇存在如此大的差异?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差异?超常儿童一定会成功吗?

智力超常儿童并不等于心智超常儿童,智力的高度发展不是心理高度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

由超常儿童本身的独特性以及其他孩子和大人对他们感知的特殊性,有几点应该引起专教师、家长和研究者的注意:第一,家长和老师往往期望天才儿童在每个方面都优秀,这种过高的期望会带来很大的压力,使他们的心理负担过重,从而造成情绪不稳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第二,超常儿童一经宣传,就会有很多的荣誉接锺而来,如果教育不力,就会使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强度不足、效能下降、学习成绩退步,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发展。

第三,由于周围的人(包括家长、教师、同学、亲友)不能正确对待超常儿童的超常表现,而造成他们的社会适应不良,个别的甚至会导致个性的变态发展;

第四,教育不当,或拔苗助长,或横加摧残。

第五,感情的处理,疏离感、不确定感和焦虑常常困扰天才儿童。因为他们的不顺从、独立学习等偏好可能会导致这些情绪。而且道德发展与认知发展是同步的,天才儿童与他们的同学们比,道德发展已经达到了更高的水平,他们会更关心社会和政治阿题,但是身体的弱小可能会带来无能感。

第六,社交问题;超常儿童时常会发现很难得到伺学们的接纳,因为他们的目标和兴趣非常不同,此外,他们往往忽略合作的必要性。

超常儿童的教育可参考以下几点原则:

(1)保持超常儿童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

(2)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3)提高超常儿童的动机水平;

(4)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

(5)加强心理辅导,克服发展中的不平衡。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实际水平选择最佳的教育模式;更新教育观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较早地把他们引进研究领域,发展创造性思维和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关注超常儿童的常规教育之余,学校及教师必须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主要措施有:根据客观性、实用性原则,建立心理档案,了解超常儿童的心理状况;开设心理活动课,有针对性的自编教材;结合心理教育实践,运用多种途径提高心理教育的实效性;按照心理教育规律,增强心理健康观念,逐步形成超常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为超常儿童创设一个健康和谐的心理素质教育氛围。

七、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进行教育。

认知差异对学习的影响不仅在程度上不同,而且起作用的方式也不同,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只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式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具体表现为:

第一,学生对所用感觉通道的偏好;

第二,学生对学习环境的偏好;

第三,对学习内容组织程度的偏好;

第四,对学科选择的偏好。

根据学生的主任委员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进教学,努力因材施教:

(1)应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2、论述学习困难学生的概念、特征及产生原因与矫治。

学习困难学生是指那些无明显视听、智力、能力缺陷,无经济、文化玩意的不良影响,而在行为与心理方面表现极不平衡,以不能适应无法有效适应环境并且无法依靠学校平常教育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儿童。换言之,就是在智力、感觉器官都正常的条件下,学习效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儿童。学习困难学生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差异性,许多学生实际表现出来的行为与所期望的行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缺陷性,此类学生有特殊的行动障碍,他们在很多学科方面能学得很好,但却不能做其他儿童很容易做的事;集中性,他们的缺陷往往集中在包括了语言或算术的基本心理过程中;排除性,学习困难的问题不是由听力、视力或普通的心理发育迟缓问题引起的,也不是由问题或缺乏学习机会引起的。

对于学习障碍的产生原因尚无明确的定论,主要还是从以下方面来探讨:(1)胎儿期、出生前后的轻度脑损伤或轻度脑功能障碍。(2)遗传一素质假说,如艾尔丝提出感觉综合失调。(3)生物学假说。(4)心理与环境境假说。不良的环境可以直"接影响儿童学习潜能的发挥;父母文化程度越高,父母关系越好,儿童的发展越趋于正常。

一旦发现儿童有学习困难的症状,应结合可能造成此现象的原因,积极配合进行咨询与治疗。第一,提供特殊教育。第二,进行行为矫正。第三,寻找各种适合特殊学习障碍的矫正方案,如动觉训练等。

第四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一、单选题

1、学生掌握成语“画龙点睛”的含义,并可恰当地应用到口头和文字表达上,这是( B )。

A、技能学习

B、知识学习

C、社会规范学习

D、语言学习

2、学生学会使用量角器测量图形的角度,这是( D )。

A、知识学习

B、社会规范学习

C、计算学习

D、技能学习

3、一年级小学生刚进入小学听到上课铃声不知道要进教室,一段时间后便理解了铃声的意义并能自觉根据铃声上下课。这是( C )。

A、知识学习

B、技能学习

C、社会规范学习

D、纪律学习

4、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持久的变化是( D )。

A.实践 B.反应 C.反射 D.学习

5、在西方,对学习类型的分类有较大影响的心理学家是( A )。A.加涅 B.斯金纳 C.托尔曼 D.桑代克

6、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是( B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7、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B )。

A.经典性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C.联结反应D.习惯成自然8、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分别是( B )。

A.学习行为和操作性为 B.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C.刺激行为和反应行为 D.操作性为和反应性为

9、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D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10、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C )。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11、区分操作条件反应与经典条件反应的正确标准是( C )。A.条件反应是否受到直接强化 B.新的S-R联结是否形成C.强化物是否出现在新的反应前 D.强化物与反应同时出现12、联结学习理论认为,联结的建立是一个不断( C )的过程。A.条件反射 B.刺激 C.试误 D.顿悟

13、认知同化论的代表人物是( C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奥苏伯尔 D.罗杰斯

14、把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联结是通过试误形成的是( C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15、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在教育领域中的最有代表性的应用之一是( D )。

A、认知教学

B、技能教学

C、目标教学

D、程序教学

16、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即( B )。

A、负强化

B、正强化

C、负强化物

D、正强化物

17、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中,厌恶性刺激即( C )。

A、负强化

B、正强化

C、负强化物

D、正强化物

18、苛勤认为学习是通过( A )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A、顿悟

B、练习

C、建构

D、反射

19、作为最早的一个认知性学习理论,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强调心理具有一种组织的功能,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这一理论是( D )

A、社会学习论

B、有意义学习理论

C、发现学习论 D完形―顿悟学说

20、班杜拉关于自律行为养成的三阶段不包括( B )。

A、自我观察

B、自我体验

C、自我评价

D、自我强化

21、小孩子发脾气时,大人最好使用( C )行为处理方式,使得孩子发脾气次数减少。

A正强化B负强化C、消退D、惩罚

22、学生发现如果自己在座位上安静写作业,老师就不会责骂自己,所以他就安静学习,以避免受到老师的训斥,这时教师的训斥是( A )。

A、负强化

B、正强化

C、惩罚

D、奖励

23、学生上课下座位后,遭到教师严厉的训斥,该学生这节课就不再下座位了,但下次课似乎又忘了,仍然出现下座位的现象。这时教师的训斥是( C )行为处理方式。

A、负强化

B、正强化

C、惩罚

D、奖励

二、多选题

1、依据教育系统中传递的经验内容不同,将学生的学习分为( ABD )。

A、知识学习

B、技能学习

C、文化学习 D社会规范学习

2、技能学习分为(AC )。

A、心智技能 B语言技能 C操作技能 D运算技能

3、知识学习包括(BCD)环节。

A、预习

B、应用

C、巩固 D领会

4、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学生的学习可分为(ABCDE )。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D、动作技能

E、态度

5、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者理解要学习的材料,将学习分为(AC)。

A、有意义学习

B、无意义学习

C、机械学习

D、理解学习

6、加涅把学习分成八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层级结构。以下属于这八类学习分类的是(BCDE )。

A、技能学习

B、刺激―反应学习 C连锁学习 D、辨别学习E规则或原理学习

7、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B )。

A、早期格式塔的顿悟说没有强调过去经验在顿悟中的作用。

B、桑代克的“试误学习”与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应的形成在实质上没有区别。

C、学习是可以用经验或练习来解释的可观察的行为变化。

D、根据学生学习是被动还是主动的,把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类。

8、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 ABC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重复律

9、布鲁纳观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 ABD )过程。

A、获得

B、转化

C、反馈

D、评价

10、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观点可以概括为( ABCDE )。

A、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

B、对儿童心理发展实质的看法

C、重视学习过程

D、强调形成学习结构

E、提倡发现学习

11、奥苏伯尔对有意义学习进行了由简到繁的分类( ACD )。

A、代表性学习

B、问题解决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12、概念与命题的同化模式包括( BCD )。

A、平行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1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几个倾向是( ABCD )。

A、激进建构主义

B、社会建构主义

C、社会文化取向

D、信息加工建构主义

14、不同建构主义学习观对于知识是怎么建构的观点包括( BCD )。

A、统一指引观

B、内总指引观

C、外部指引观

D、内外指引观

15、不同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要分歧在于( ABC )。

A、知识是怎样建构的

B、世界是否可知

C、知识是情境性的还是普遍性的 D学习是自主性的还是选择性的

16、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是(ABC )。

A、程序教学运动

B、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

C、学科结构运动

D、先行组织者教学运动

17、康布斯认为,学习有(AC )含义。

A、学到新知识

B、掌握新技能

C、该知识使个人产生了新意义

D、该知识使个人转变了学习态度

18、人本主义思想在教育理念体现在(ABCDE )。

A、在平常教学中教养健全人格B推行以考生学业中心的教育理念C培养团体精神的合作学习D推崇人性中民主课程

E提倡情感型的师生关系

19、人本主义的教学模式包括(BCD )。

A、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

B、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

C、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

D、开放课堂教学模式

20、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学者中的应用有(BC )。

A、自主学习

B、掌握学习

C、自律学习

D、理解学习

21、以下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是(ABD )。

A、消退

B、强化

C、辅助

D、惩罚

22、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ABCD )。

A、注意过程

B、保持过程

C、运动再现过程D动机过程

23、观察学习的方式包括(ABD )。

A、直接的观察学习

B、抽象性的观察学习

C、想象性的观察学习

D、创造性的观察学习

三、填空题

1、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2、从生物进化的观点来看,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从人的发展来看,学习可以塑造和改变人性。

3、学习不同于成长,成长是在正常的环境条件下,遗传导致的变化。

4、本能行为是先天决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是有限的;习得行为是后天的,适应环境的能力是无限的。

5、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将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社会规范的学习。

6、加涅将智慧技能学习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7、奥苏伯尔将有意义学习从低级到高级分为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概念和命题的应用、解决问题与创造。

8、条件反应的两大范型是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

9、在巴浦洛夫条件反射中,“强化”发生的条件是在条件刺激出现时或稍后呈现的无条件刺激。

10、在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发生的条件是在适当反应之后呈现强化物。

11、区分操作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的正确标准是强化物是否出现在新的反应前。

12、观察学习的三种不同水平分别为:直接观察学习、抽象性观察学习、创造性观察学习。

13、托尔曼不赞成学习的刺激-反应公式,把学习公式改为刺激-中间变量-反应公式。强调个体认知的变化导致行为变化。

14、发现学习是以培养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的学习。

15、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他把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是通过试误形成的。

16、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17、斯金纳把有机体反应之后出现的、能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或措施称为强化。

18、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它是在机能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结构,是对事物的关系的认知。

19、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知识(概念、命题)理解新知识是同化模式。

20、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主张学习的实质就是对信息进行心智加工。

21、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是个人与特殊社会环境持续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者可以通过观察被模仿者(榜样)受到奖赏或强化而产生自我强化的作用。

四、判断题

1、强化物是指能够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物,有正强化与负强化之分。(×)

2、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即负强化,所呈现的刺激即负强化物。(×)

3、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即正强化,厌恶性刺激即正强化物。(×)

4、完形―顿悟学说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5、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6、根据学生学习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可以把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类。(√)

7、学习是可以用经验或练习来解释的可观察的行为变化。(√)

8、某中学生13岁开始学跳高,当时身高1.6米,跳高成绩为1.7米。两年后身高1.75米,通过训练,跳高成绩达2.00米。他所提高的成绩是通过练习产生的行为变化,所以,可以用学习来解释。(√)

6、早期格式塔的顿悟说没有强调过去经验在顿悟中的作用。(×)

7、桑代克的“试误学习”与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应的形成在实质上没有区别。(×)

8、机械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9、建构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在皮亚杰的理论和布鲁纳的早期思想中已经有了建构的思想。(√)

10、下位学习又叫总括学习,上位学习又叫类属学习。(×)

11、情境学习观认为,学校要给学生提供与现实生活相似的真实情境。(√)

12、罗杰斯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而是教学生如何学习。(×)

13、马斯洛认为,学生本身就有潜在能力,这是认知学习观的观点。(×)

14、学生看到他人的行为受到惩罚,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这是替代强化。(√)

15、学生看到他人的行为受到赞扬,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这是自我强化。(×)

五、简答题

1、学习的分类方法主要有哪些?

(一)我国冯忠良根据教育系统中传递的经验内容不同,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社会规范学习。

(二)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三)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者是否理解要学习的材料,分为: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2、举例说明学习的生物适应与社会意义。

从生物进化的观点来看,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

从人的发展来看,学习可以塑造和改变人性。

3、简述先行组织者的概念。

奥苏伯尔发现在学习主要内容之前,要给学生提供有意准备好的、略微概括的、抽象的内容,可以促进学生对后面材料的学习。先行组织者给学生提供了心理支架,这就相当于窗子的框架或者建楼时连着的支架,起着锚定东西的作用。

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共同点。

(1)强调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学习任务;

(2)强调社会协商和相互作用;

(3)强调学生用多种方式表征教学内容;

(4)强调学生理解知识建构过程;

(5)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5、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张。

(1)心理学的研究应以增强人的心理为主要对象,着重探讨人类不同于动物的一些复杂心理,如动机、情感、价值等。

(2)对人性持乐观态度,相信人性善,且具有无限潜能,强调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基本动机。

(3)尊重个人心理与行为的完整性。

(4)理念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彼此连续的,甚至部分是重叠的。

(5)尊重个体的差异性与独特性。

6、简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者认为,仅仅依靠发现式学习是一种无效的学习方式。有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以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过程。简言之,就是符号或符号组合获得心理意义的过程。有意义接受学习就是在各门学科的学习中,将已定论形式表示的有意义材料与学生业已形成的有关认知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加以融会贯通的学习。

7、简述罗杰斯的自由学习原则。

(1)人性本善,且人人都有潜力;

(2)教材有意义且符合学生的目的才会产生学习;

(3)在较少压力的教育情境下才会有效学习;

(4)主动自发全心投入的学习才会产生良好效果;

(5)自评学习结果可养成学生独立思维与创造力;

(6)知识外重视生活能力学习以适应变动的社会;

(7)突出学习者在教学中的地位;

(8)涉及到改变自己看法的学习是有威胁的,并往往受到抵制;

(9)强调要从做中学习。

8、简述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程序教学的基本思想是逐步提高极为复杂的行为模式,并且每个阶段保持行为的强度。其基本原则是:

(1)小步子;

(2)要求学生做出积极反应;

(3)及时反馈;

(4)学生自定步调;

(5)低的错误率。

六、论述题

1、论述行为主义学派的社会学习理论。

人类的许多行为并不一定以经典条件反射或操作条件反射的形式一步一步缓慢地建立的;人的许多行为是可以通过模仿习得的。班杜拉进一步发展了条件反射理论,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即认为人类的学习是个人与特殊社会环境持续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者可以通过观察被模仿者受到奖赏或强化而产生自我强化的作用。如果学生看到他人的行为受到赞扬,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如果看到他人的行为受到惩罚,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班杜拉称之为替代强化。他认为观察学习是人类的重要学习方式,包括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性的观察学习和创造性的观察学习。观察学习的过程有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和运动再现过程、动机过程四个环节。

2、试述建构主义学习观对课堂教学模式创建的影响。

建构主义者提倡情境式教学,认为学习应在与现实相似的情境中发生,学习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以解决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指导学生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并提出新的教学模式:(1)抛锚式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指以问题为中心,将知识抛锚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的教学模式。

(2)认知学徒教学模式:指通过允许学生获取、开发和利用真实领域中活动工具的方法来支持学生在某个领域中的学习。

(3)随机进入教学:是指学习者可以随机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

(4)支架式教学: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包括三个环节,进入情境、搭建支架、独立探索。

(5)自上而下的教学:是指教学工作要通过适当强化以控制相应的学习过程,获得所希望的教学结果。

第五章广义知识的学习试题

一、单选题

1、(C)是指对要记忆的新信息,按照项目之间的乡实行或项目之间的关系归类,并形成一定的结构模式的过程。

A、复述

B、维持性复述

C、组织

D、精制性复述

2、(C)是指将要记忆的信息与已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的过程

A、维持性复述

B、复述

C、精制性复述

D、组织

3、(C)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信息见的附加联系,使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与记忆的策略。

A、学习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4、(B)是指个体为实现最佳的认知效果而对自己的认知活动所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A、学习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

组织策略

5、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D)

A、升华

B、发挥

C、表现

D、持久的变化

6、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D)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7、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A)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

8、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B)

A、公式学习

B、命题学习

C、原理学习

D、推理学习

9、程序性知识的运用是指(C)

A、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B、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C、解决怎么样的问题

D、以上都正确

10、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的知识,属于(A)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操作性知识D、策略性知识

11、如果学生已有了“哺乳动物”的观念,现来学习“鲸”这种动物,进行的是(C)。

A、上位学习

B、总括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12、在讲果实的概念时,除选可食的果实(如苹果、西红柿、花生等)外,还选择一些不可食的果实(如橡树子、棉籽等),这是利用了(B)。

A、反例

B、变式

C、抽象

D、概括

13、下列活动的热练操作中,属于心智技能的是(D)。

A、体操

B、打球

C、做实验

D、做数学题

14、在技能形成过程中,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这是(C)阶段的动作特点。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15、心智技能形成中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可以合称为(D)阶段。

A、原型定向

B、原型模仿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16、历史课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属于(A )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程序性学习17、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A)

A.智力技能B.知识迁移C.智力D.思维程序

18、图式形成的关键在于对两个样例间的(D)加以表征。

A、相似特征

B、不同特征

C、无关特征

D、有关特征

二、多选题

1、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看来包含着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即(ABD)

A、新知识的获得

B、知识的转化

C、技能的形成

D、评价2、奥苏泊尔认为在有意义学习的过程中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方式有(ACD)

A、类属学习

B、派生学习

C、总括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3、布鲁纳把认知结构称为“表征”,并认为表征有三种(ABC)

A、动作性表征

B、映像性表征

C、符号性表征

D、抽象性表征

4、安德森(1983)认为程序性知识是以(BC)来表征的

A、命题

B、产生式

C、产生式系统

D、命题网络

5、根据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的观点,通过信息加工,人们获得的知识有(AB)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自然科学知识

D、社会科学知识

6、复述是指在工作记忆中重现信息,复述的类型有(BD)

A、简单复述

B、维持性复述

C、精确复述

D、精制性复述

7、学习策略包括(ABC)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时间管理策略

8、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AC)

A、计划策略

B、监控策略

C、自我调节策略

D、注意策略

9、在图式教学中,创设不一致的事件,主要目的在于(BC)。

A、使个体认识到已有的图式不能使用于意外的情境

B、发现图式的反例

C、激发个体寻找图式为何使用的理由或原因

D、对已有图式进行质疑

三、填空题

1、(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3、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4、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5、知识掌握的过程:习得过程(同化)、巩固过程、(迁移过程)。

6、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本质属性)。

7、命题学习必须以符号学习和(概念学习)为基础。

8、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

9、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10、心智技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11、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中,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

12、规则学习的两种基本形式分别是(例-规法)和(规-例法)。

13、心智技能的培养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4、加涅的智慧技能层次论把智慧技能分为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以及高级规则。

四、辨析题:

1、知觉学习任务是在未经专门教学的条件下实现的。错。尽管有许多知觉学习任务是在未经专门教学的条件下实现的,但是,在学龄期的学习中仍有辨别学习的任务。

2、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观点看,目前我国流行的与技能相对的“知识”概念,实际上是与程序性知识概念相吻合的。错。与技能相对应的是陈述性知识。

3、定义概念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辨别能力,同时还需提供必要的强化和练习。错。具体概念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辨别能力,同时还需提供必要的强化和练习;定义概念学习要求学生事先掌握定义的组成部分,同时还需掌握语法。

4、信息加工心理学把知觉辨别能力形成过程看成模式识别能力习得过程。对。

5、在奥苏伯尔的学习论中,知识和技能是等价的。错,知识和意义是等价的。

五、简答题:

1、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除上述三点基本要求外,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

2、加里培林将心智技能的形成分成哪几个阶段?

加里培林将心智技能的形成分成五个阶段:

一是动作的定向阶段,

二是物质与物质化阶段,

三是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四是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五是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3、简述促进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

(1)复述策略(2)精加工策略(3)组织策略

4、简述认知策略学习的特点。

(1)支配认知策略的规则具有内隐性

(2)支配认知策略的规则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模糊性

(3)支配认知策略的规则多数是启发式的

六、论述题:

1、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哪些?试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

A、记忆术;例(略)

B、做笔记:例(略)

C、提问:例(略)

D、生成性学习:例(略)

E、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例(略)

2试论述“六步三段两分支”课堂教学过程模式

(1)皮连升根据广义知识学习阶段和分类模式,吸取了加涅课堂教学过程模式的优点在《智育心理学》中提出来的

(2)六步三段两分支的具体内容

(3)“六步三段两分支”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

3试论述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

(1)内部条件:原有的知识背景、反省认知发展水平、学生的动机水平

(2)外部条件:训练方法、变式与练习、有一套外显的可以操作的训练技术

第六章动作技能的学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体育方面的球类、体操、田径属于(C )。

A.识记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认知技能

2.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将动作技能分为(D )。

A.精细的与粗大的动作技能

B.连续的与非连续的动作技能

C.闭合性与开放性动作技能

D.工具性与非工具性动作技能

3.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的不同可将练习分为(B )。

A.集中与分散练习

B.整体与局部练习

C.模拟与实际练习

D.过分与适度练习

4.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C )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分现象

5.(B)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的知识。

A.内在反馈

B.外在反馈

C.动觉反馈

D.过程反馈

6.以下属于内部反馈的是(A)。

A.视听觉获得的反馈信息

B.教师给予的反馈

C.看录像得到的反馈

D.计算机给予的反馈

7.以下不属于学习者练习曲线的特点的是(D)。

A.开始进步快

B.中间有高原期

C.后期进步慢

D.一直是进步的

8.动作技能学习心理过程的第一阶段是(A)。

A.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

B.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

C.自动化阶段

D.熟练阶段

9.就动作技能的学习而言,“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C )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A.言语指导

B.示范

C.练习

D.反馈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下列属于动作技能的活动是(CDE )。

A.摇头运动技能

B.吞咽食物

C.写毛笔字

D.系鞋带

E.书法

2.根据动作的连贯性与否将动作技能分为(CD )。

A.精细的动作技能

B.粗大的动作技能

C.连续性动作技能

D.非连续性动作技能

E.闭合性动作技能

3.打篮球属于(BD )。

A.精细的动作技能

B.粗大的动作技能

C.非工具性的动作技能

D.开放性动作技能

E.闭合性动作技能

4.有关动作技能的特点,正确的是(ACD )。

A.物质性

B.内潜性

C.展开性

D.外显

E.简缩性

5.动作的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的特点是(ACDE )。

A.动作快速、准确、近乎自动化

B.注意的范围扩大,指向于改进动作技能的各个成分

C.意识控制减少到最低限度

D.高度适应性

E.干扰与多余动作消失

三、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 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动作技能是一种___习得的____能力。动作技能是一种有__意识_____、有___目的____的活动能力,它总包括着精细的肌肉运动。

2. 根据完成动作技能对环境条件的依赖程度,可把动作技能分为___开放性____动作技能与___封闭性____动作技能。

3.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的不同,可以将动作技能分为___精细的动作技能_和粗大的动作技能_。

4.按照信息的来源来分类,反馈有___内外反馈____和___外在反馈____两种。

5.形成各种动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是__练习_____。

6.根据练习时间分配的不同有___集中练习与__分散练习。

四、判断题

1.跑步、写字、踢足球和举重等发球粗大的动作技能。F

2.闭环理论强调反馈的作用,尤其适合解释相对缓慢或连续动作行为的与控制。T

3.许多研究发现,在动作技能的习得阶段,自发性策略通常比外加策略更为有效。F

4.一般来说,学习简单的动作技能最好采用整体练习法,学习复杂的动作技能最好采用局部练习法。F

五、简答题

1.简述熟练操作的基本特征。

(1)立即反应代替了笨拙的尝试

(2)利用微弱的线索

(3)错误被排除在发生之前

(4)局部动作综合成大的连锁,受内部程序控制

(5)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

2.什么是心理练习?哪些因素会影响心理练习的效果?

所谓心理练习,是指仅在头脑内反复思考身体动作的进行过程,心理复演有助于动作技能的学习。

心理练习与作业改进有一定的相关,如果将心、身二者的练习相结合,其效果更佳。决定心理练习有效性的关键是学习者要对练习的任务熟悉。从未进行过身体练习的动作,不可能做心理练习,若练习也只能是错误的练习。另外,心理练习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使作业水平下降。心理练习的效果也决定于任务的性质。若任务中认知因素起的作用较小,反应主要是依靠肌肉的线索,则心理练习作用甚微。

六、案例题

1.大班体育《小小侦察兵》

准备部分(开始部分):小兵睡觉——听号令起床——穿衣——拿枪——集合。2、小兵晨练:变速跑——小兵操——下操自由活动。

基本部分:1、集合、跑步出发,变速跑过小树林;2、双脚并拢连续跳过前沿阵地的地雷区;3、追过小山洞(幼儿两人一组搭成山洞状,幼儿听信号一个接一个地钻);4、跨跳过一道道壕沟(用纸棒间隔摆放在地上);5、爬过铁丝网(用包装绳拉成);6、跨跳过敌人阵地上的障碍物;7、向敌人阵地投掷爆破筒(用纸棒)。

结束部分:1、完成任务划船渡河回军营;2、洗澡、餐饮(用模仿动作放松身体)后休息。教师表扬小小侦察兵的勇敢的表现和遵守纪律的作风。

试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来评价本次课的教学。

《小小侦察兵》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跑跳练习锻炼活动。活动设计生活化、故事化、形象化,幼儿兴致勃勃,活动时非常投入。各环节安排生动、有趣,内容丰富、多变。过渡自然、环环相扣,衔接紧凑,基本上没有多余的等待环节。跑跳动作练习由浅入深、由缓慢至急速符合幼儿运动中的生理机能能力变化规律。锻炼的场地器材、跑跳难度逐步加大,运动密度、强度的提升有节奏,安排科学合理。跑跳动作练习在12个环节中占二分之一。动作练习的密度合理。此外,在动作的组合方面,基本部分的“跑——跳——钻——跨跳——爬——跳跃——投掷”系列动作组合流程中,既注意了以跳跃为重点,又考虑到以钻、爬、投掷动作为跳跃活动的调节,这样的动作练习针对性强、内容丰富而有变化,生理、心理负荷强弱变化合理,下肢和上肢、腰腹部和肩背部、口鼻、气管和肺脏的呼吸机能、心脏和血管的循环机能都得到有效的锻炼。经测算,体育活动设计的运动密度可以达到60%以上。这对大班幼儿来说运动量的安排较为合理,是一个优秀的体育活动设计。幼儿参加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恰到好处地锻炼了体能,发展了基本动作,个人品德也积极形成,情绪稳定,身心愉悦。

七、论述题

1.试述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1)原型定向。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作用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在原型定向阶段,教师需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的各个动作要素及动作之间的执行顺序,并了解动作的执行方式。

②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③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

④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

总之,通过原型定向阶段的教学,学生建立起了关于活动的初步的自我调节机制,从而为进行实际操作提供了内部控制条件。

(2)原型操作。所谓原型操作,即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在这一阶段,教师需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使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

②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

③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

④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

(3)原型内化。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在这一阶段,教师应注意:

①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顺序,不能颠倒。

②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然后再逐渐缩减。

③应注意变换动作对象。

④在进行由出声到不出声,由展开到压缩的转化过程中,也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适时转化。

2.[答案要点]:

由于心智技能是按一定的阶段逐步形成的,因此在培养方面必须分阶段进行,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为提高分阶段训练的成效,必须充分依据心智技能的形成规律,采取有效措施。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由于心智技能本身难以认识的特点,主体难以体验其必要性。因而,在主体完成这一学习任务时,往往缺乏相应的学习动机及积极性。为此,在培养工作中,教师应采取适当措施,以激发主体的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心智技能的培养,开始于主体所建立起来的原型定向映象。在原型建立阶段,一切教学措施都要考虑到有利于建立完备、独立而具有概括性的定向映象。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言语在原型定向与原型操作阶段,其作用在于标志动作,并对活动的进行起组织作用。所以,这时的培养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动作本身,利用言语来标志动作,并巩固对动作的认知,切不可忽视对动作的认识而片面强调言语标志练习。

言语在原型内化阶段,其作用在于巩固形成中的动作表象,并使动作表象得以进一步概括,从而向概念性动作映象转化。这时言语已转变成为动作的体现者,成为加工动作对象的工具。所以,这时培养的重点应放在考查言语的动作效应上。

除上述三点基本要求外,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

1、单选题

1、态度的三元理论认为态度包括( A )

A、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认知成分、意志成分

C、情感成分、意志成分、行为倾向成分

D、意志成分、行为倾向成分、认知成分

2、社会学习理论最初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 C )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班杜拉

D、杜威

3、道德动机的高级形式是(B )

A、道德概念

B、道德信念

C、道德原则

D、道德观念

4、在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中,个体还没有内在的道德标准,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这属于( A)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权威阶段水平

5、下列哪种不属于道德情感的形式分类( D )

A、直觉的道德情感

B、形象性的道德情感

C、伦理性的道德情感

D、社会性的道德情感

6、雷锋等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及其光辉事迹具有强烈的感染性,使人产生深刻、久远的印象,成为引发道德行为的动力,这种道德情感属于( C )

A、直觉的道德情感

B、伦理性的道德情感

C、形象性的道德情感

D、社会性的道德情感

7、我们对自己助人为乐的行为感到欣慰,对自己的过失言行感到羞愧等等,这属于( A )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行为

D、道德认识

8、在品德的心理结构中,属于外显成分的是( B )

A、道德情感

B、道德行为

C、道德意志

D、道德认识

9、皮亚杰认为在儿童的道德发展中,10岁之后处于( B )发展阶段。

A、他律道德

B、自律道德

C、权威道德

D、可逆道德

10、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理论中,认为个体应按照家庭、集体或国家的期望和要求去行事,而不理会这些行为的直接后果,这种道德判断处于( C )水平。

A、前习俗水平

B、后习俗水平

C、习俗水平

D、原则水平

11、“亲其师、信其道”,主要表明了(B )的作用。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动机

D、道德意志

12、经典的条件反射理论认为态度的形成和改变是个体对( D )的反应

A、环境

B、社会

C、社会规范

D、联结

13、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的是( A )的作用

A、替代学习

B、模仿

C、社会大众

D、强化

14、内化是态度学习的第( C )阶段

A、一

B、二

C、三

D、四

15、一个人的对人对已、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D)

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16、引导个体的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称为:(D )

A、内驱力

B、需要

C、期望

D、诱因

17、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C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动机律

18、采用两难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的是(C )

A、皮亚杰

B、艾利克森

C、科尔伯格

D、罗杰斯

19、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 (A )

A、操作性条件作用

B、经典条件作用

C、精神分析理

论 D、认知理论

20、态度变化过程的三阶段理论认为态度转化的过程包括服从、同化和( B )

A、从众

B、内化

C、顺从

D、依从

2、多选题

1、某校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如用“过马路”的儿歌:“过马路,要记住,先看左,再看右,没有车,向前走,向前走,不回头”学习“注意安全”;在“学会共处”中要求队员讨论“当我的作业本被同桌不小心损坏后……”,使得学生懂得理解他人,原谅他人,学会赔礼道歉,赔偿规则;在“当我在上学途中遇到一位老奶奶晕倒了……”中引导队员在帮助他人时如何克服困难;用“文明小使者”活动倡导在家里给父母倒一杯水,洗一次脚、一日游、开一个晚会……;在社区作一次考察(采访、调查)、建一个基地、提一项环保建议、做一件有益的事……;在学校建一个服务岗,交一个好朋友,上一回光荣榜……。通过多样的形式,该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一事例说明了( ACD )

A、品德的心理结构主要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构成。

B、道德认知是道德行为产生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直接传授给学生道德知识就行。

C、品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形式等也往往是相互关联的,学生品德培养要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使学生能动地获得道德认知。

D、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引导往往是交叉和融合的。

E、道德认知是道德的核心成分

2、有位学生在中专一年级时,由于家庭中的某些原因,时有逃学,结果期末考试有两门功课不及格,成绩是班内倒数第三,经常受到班主任的点名批评。当他拿着成绩单要父亲签字时,他父亲一方面考虑到孩子原有学习基础差,另一方面感到自己也有责任,于是在成绩单上写上“失败是成功之母,最怕你灰心丧气。望振作精神,勤学好问,争取各科及格”,并和他一起探讨,规划如何搞好以后的学习。他本以为会挨一顿训,结果没有受到批评,反而得到鼓励,看到父亲提出的要求又不高,感到心情轻松,打消了退学的念头,学习上反而刻苦起来,厌学、逃学现象也消失了,学习成绩也显著提高了。这一事例告诉我们( ABC )

A、家庭环境某些不当教育及其他不良因素是形成学生品行不良的一个重要原因。

B、家庭是学生接受品德教育的启蒙学校。

C、对青少年逃学行为要强调早期预防,并查清逃学原因,帮助其矫正过来。

D、对有逃学行为的学生要给予严厉警告和处罚,这样才能防止发展成反复长期的逃学。

E、对于学生的逃学行为主要需要家庭教育的校正

3、某班A同学在高一时成绩优异,刚进入本班时,很文静,学习很认真,成绩也一直较为优异,而在第二学期的第一次月考中成绩一下滑至班级末几名。班主任一下子难以理解,找他谈话时,他低头不语,没有给出任何的解释。找任课老师了解情况时,任课老师反映他上课精神恍惚,有时索性睡觉。班主任和他的家长进行沟通,而家长也很茫然,表示平时很忙,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最后从他朋友的口中得知他在寒假时迷恋上一种叫CS的网络游戏,一直沉迷于其中,学习压力大,觉得累,游戏让他有了快感,就身陷其中了。而且平时父母工作忙,没什么时间管他,有时常留他一人在家,他都是通宵上网,节假日也基本是在上网。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 ABD )

A、家长如果只重视满足子女的物质需要,而忽视对子女的品德教育和心理需求的关心,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品行不良行为。

B、矫正学生迷恋网络游戏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配合。

C、网络游戏可以给学生带来快感,减轻学习压力,玩一玩没关系。

D、对学生在校的一些反常的表现(如成绩突然下降很多等),教师和家长应配合及时发觉、查清真实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引导和教育。

E、网络成瘾是现在学生比较普遍的现象,不需过于关注

4、意大利某城市有个名叫海因茨的人,他的妻子得了癌症,危在旦夕。该市有个药剂师,研制了一种治癌特效药,配制这种药的成本只有200美元,但他要价极高,每剂要价 2000 美元。为了买到这剂药,海因茨变卖家产,并且到处借钱,但最终只凑得1000美元。海因茨恳求药剂师说: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帐。药剂师拒绝了他,并且还说:“我研制的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海因茨没别的办法,于是在一个晚上潜入药剂师的仓库把药偷走了,结果被警察发现,抓进警察局。请问:“海因茨该不该偷药?为什么该?为什么不该?”有一个学生对此问题的回答是:海因茨偷药值得同情,但不能宽恕,否则,社会就会发生混乱。此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处于( DE )阶段。

A、惩罚与服从定向

B、相对功利定向

C、“好孩子”定向

D、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定向

E、习俗水平的第二阶段

5、有些学生虽然知道道德规范,也愿意遵守,但却受个人欲望的支配,不能抗拒诱惑因素,结果干出了违反道德规范的事。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 CD )。

A、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

B、缺乏良好的情感

C、道德意志薄弱

D、对自己的道德行为缺乏控制

E、个体的道德意识不足

6、以下关于态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BDE )。

A、态度比较稳定

B、态度具有一定的内在结构

C、态度具有先天性

D、态度是对象与评价的联结

E、态度是个体对一定对象所持有的具有内在结构的较为稳定的评价性心理反应倾向

7、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项实验:首先让学前儿童观看一个成人对一个充气娃娃拳打脚踢,然后把这些儿童带到另一个放有充气娃娃的实验室,让他们自由活动。结果发现,儿童也学着成人的动作对充气娃娃拳打脚踢。这说明( ABCDE )

A、该实验验证了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成立的。

B、成人榜样对儿童行为有明显的影响。

C、即使成人没有直接教给儿童某些行为,儿童也可以通过观察这些行为儿习得新行为。

D、“社会学习”是指通过观察榜样示范而进行的学习。

E、实验中成人对充气娃娃拳打脚踢实际上给儿童树立了一个具有可行性的观察榜样。

8、“身教重于言教”告诉我们( ABCDE )

A、榜样能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

B、模仿使学生向社会学习,形成品德的重要途径。

C、当榜样的行为和说理教育一致时,品德教育会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D、当教育者之进行口头教育,自己没有做到言行一致时,教育难以奏效。

E、社会学习是通过学习者观察榜样的示范而进行的。

9、榜样具备以下哪些特点才能对学习者产生有效影响( ABCDE )

A、榜样的示范要特点突出、生动鲜明。

B、榜样本身的特点要与观察者相似。

C、榜样示范的行为对学习者具有可行性。

D、榜样示范的行为要具有可信性。

E、榜样的行为要感人。

10、通过设计道德两难情境来研究品德发展的理论有( ABCE )

A、皮亚杰的品德发展阶段论

B、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理论

C、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D、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E、艾森伯格的亲社会道德理论

11、学校提供的榜样主要有( AE )

A、教材

B、三好学生

C、偶像

D、先进事迹

E、教师

12、态度变化过程的三阶段理论认为态度转化的过程包括ACE

A、服从

B、模仿

C、同化

D、图式

E、内化

13、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行为的习得包括( ACDE )

A、注意过程

B、模仿过程

C、保持过程

D、重复过程

E、动机过程

14、班杜拉认为行为操作的诱因( ACD )

A、直接强化

B、替代强化

C、社会强化

D、自我强化

E、他人强化

15、价值观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是( BC )

A、价值体系

B、价值标准

C、价值取向

D、价值信念

E、价值观念

16、以下关于价值观说法正确的是( AE )

A、价值观是内在的

B、价值观是与生俱来的

C、价值观有稳定性,所以会一成不变

D、价值观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是价值标准与价值体系

E、价值观反映的是主体需要与客体有用性之间的关系

17、价值观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BCD )

A、理想阶段

B、选择阶段

C、赞赏阶段

D、行动阶段

E、完善阶段

18、影响价值观形成的外部条件有( ABCD )

A、家庭环境

B、学校环境

C、社会环境

D、大众传媒

E、自我意识

19、依据社会学习理论,榜样应具有以下特征( ABE )

A、榜样行为符合要求并得到奖励

B、榜样与学习者有共同之处

C、榜样与学习者必须认识有过交流

D、榜样必须是社会名流

E、榜样的行为要感人,使学习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

20、促进态度改变的方法有:( ABC )

A、条件反应法

B、提供榜样

C、说服法

D、感动法

E、推理诊断法

3、填空题

1、态度是个体对一定对象所持有的具有内在结构的较为稳定的评价性(心理反应倾向)

2、态度的三元论认为态度包含(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和(认知)成分

3、态度变化过程的三阶段理论认为态度转化的过程包括:(服从)(同化)和内化

4、(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完成的

5、价值观的作用常见于:兴趣、(信念)和(理想)

6、价值观的特征包括:主观性、(选择性)、稳定性和社会历史性

7、根据态度的学习理论可知:经典的条件反射理论重视(联想)强化理论强调(强化)社会学习理论重视(模仿)

8、海德1958年提出P-O-X模型,其中P代表(认知者)O代表(另一认知者)X代表(第三者的人、事或物)

9、双重态度理论认为态度可表现为(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

10、态度三元论认为态度的核心成分是(情感成分)

4、判断题

1、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的发展在阶段上是可以变化,在自律和他律之间转化。F

2、亲社会道德理论认为榜样的行为对儿童的影响至关重要。F

3、品行不良的学生都是坏学生,产生这样现象的原因是他们不洁身自爱。F

4、态度的发展主要是受到遗传的影响。F

5、学生品行不良的转化要经历认知、情感、转化三个阶段。F

5、简答题

1、怎样理解态度的实质

(1)态度是个体对一定对象反应的倾向性或反应状态,而不是

实际反应本身

(2)态度比较稳定一旦形成,在一定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

(3)态度具有一定的内在结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组成

(4)态度不是天生的是经过后天学习习得的

(5)态度是对象与评价的联结2、怎样理解价值观的实质

(1)价值观作为一种观念,它是内在的

(2)价值观是个体在社会实践和学习中逐渐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3)价值观一旦形成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不是一成不变的

(4)价值观反映的是主体需要和客体有用性之间的关系

3、简述观察榜样学习应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对学习者产生有效的影

响。

(1)榜样的示范要特点突出、生动鲜明,这样才能够引起学习

者的注意。

(2)榜样本身的特点与观察者越相似,越容易引起人们的观察

学习。

(3)榜样示范的行为对于学习者来讲要具有可行性,即学习者

都能够做得到。

(4)榜样示范的行为要具有可信任性,即学习者相信榜样做出

某种行为是出于自然,而不是具有别的目的。

(5)榜样的行为要感人,使学习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这样学

习者才表现出相类似的行为。

4、简述促进态度改变的方法

(1)条件反应法

(2)提供榜样法

(3)说服法

6、案例题:

1、5岁的佳佳和莎莎正在画画,佳佳缺一支红色的蜡笔。看见莎莎笔盒里正好有一支红蜡笔,伸手就去拿,嘴里还说:“这是我的。”莎莎也正想要用,不肯给佳佳。佳佳气得把莎莎画画的东西全扔掉,并把莎莎推倒在地上,还用小脚去踢莎莎。

试分析佳佳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以及如何对其加以控制和矫正。

佳佳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可以称为儿童的攻击行为,指的是个体故意对他人、群体或事物作出侵犯、争夺或破坏的伤害性行为反应。

对攻击行为的控制可以从小型群体和个人两个方面入手:

小型群体干预的主要途径有:

第一,应用各种心理教育的方法进行心理技能训练

第二,性格教育

第三,价值观辨析

第四,道德教育

个人干预的主要途径有:

第一,放松训练

第二,运用非体罚性的惩罚措施处理偶发事件

第三,交往技能训练

第四,自我控制训练

2、今年上高二的小军,从初二时就开始迷恋游戏。刚开始还能克制,只在晚上学校熄灯后玩或者中午休息时借机出去上网。中考时,勉强考取普通高中。但自上高中以来,迷恋游戏程度越来越深,常请假外出上网,周末通常也在网吧度过。小军的父母都在外地做生意,没钱上网时,他就向爷爷奶奶以买学习用书之名骗钱。近一年来,小军上课注意力很难集中,脑海里经常浮现网络游戏的场面,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同时,出现了头昏、失眠、记忆力下降、焦虑抑郁、孤僻等症状。

请你结合所学理论,谈谈如何帮助该同学改正这种行为。

该同学的行为是学生品行不良行为中的迷恋网络游戏。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加以矫正:

(1)加强管理。

(2)教育引导青少年。

(3)帮助青少年合理安排时间。

(4)积极培养青少年对其他良好活动的兴趣。

(5)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家庭和学校要争取进行良好的配合。

3、有位家长的孩子在中专一年级时,由于家庭中的某些原因,时有逃学,结果期末考试有两门功课不及格,成绩是班内倒数第三,受到班主任的点名批评。当孩子拿着成绩单要家长签字时,这位家长一方面考虑到孩子原有学习基础差,另一方面感到也有自己的责任,于是在成绩单上写上“失败是成功之母,最怕你灰心丧气。望振作精神,勤学好问,争取各科及格”,并和孩子一起探讨,规划如何搞好以后的学习。孩子本以为会挨一顿训,结果没有受到批评,反而得到鼓励,提出的要求又不高,感到心情轻松,打消了退学的念头,学习上反而刻苦起来,厌学、逃学现象也消失了。后来,这位家长又从孩子的同学口中了解到孩子感到读书很苦。时逢暑假,骄阳似

火,他就有意让孩子连续几天下田劳动,体验艰苦。然后对他说:“世界上干什么都得吃苦,农民没有因苦而不种田,学生岂能嫌苦而不读书?不怕苦怕累,才能得到丰硕的成果。”这使孩子深受启发。到二年级时,他的学习成绩显著提高,获得了学校颁发的“学业显著进步奖”。

请结合本例谈谈如何矫正学生的逃学行为。

矫正学生的逃学行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教师和家长必须了解青少年的心理,与青少年学生保持良好关系,关心和爱护他们,使他们及时矫正逃学行为,适应学习生活。

(2)强调早期预防。教师和家长要及时发觉逃学的先兆行为如为逃学编借口、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举止异常等,查清是否有逃学的行为,防止发展成反复长期的逃学。

(3)对多次逃学的学生,不能简单地给与严厉的责备和处罚,而必须先弄清楚逃学的原因,在这基础上,制订教育和帮助的方案、措施,启发引导,使学生提高对逃学危害的认识,增强自尊心和责任感,用行动克服学习障碍。

(4)矫正逃学行为时要注意:第一,不能歧视孤立逃学学生;第二,对逃学在外有其他不良行为(如吸烟、偷窃、赌博等)的学生,应教育他们主动向有关部门和人员认错检讨,父母不能护短;第三,对因心理异常或有心理障碍而逃学的学生,应将其与一般逃学行为区别开来,要及时送精神医生处检查治疗。

7、论述题:

结合实际情况,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一、有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

二、树立良好的榜样。班杜拉的大量实验表明,榜样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利用群体约定: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易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

四、价值辨析:讨论交谈等。一种观念要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念,必须经历三个阶段七个子过程:选择(1、自由选择;2、从多种可选范围内选择;3、充分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之后再进行选择)、赞赏(4、喜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5、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行动(6、按自己的选择行事;7、做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整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赋值过程”

五、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奖励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奖励:首先,要选择、确定可以得到奖励的道德行为,其次,应选择、给予恰当的奖励物;再次,应强调内部奖励。惩罚:当不良行为出现时,两种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批评、处分、舆论谴责等;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应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惩罚不是最终目的,给予惩罚时,还要给学生指明改正的方向。

另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也有效。

第八章问题解决与迁移

一、单选题

1.问题解决的首要阶段是(A )。

A.明确问题

B.形成问题表征

C.选择并运用正确的策略

D.评价反思

2.创造性的核心是(B )

A.形象思维

B.发散思维

C.辐合思维

D.直觉思维

3.先设立一个目标,然后朝着目标方向走到与起始点邻近的某一点,逐步逼近目标。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 D )

A.顺向推理

B.手段-目标分析法

C.反向推理

D.爬山法4.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C)。

A.形式训练说

B.概括化理论

C.相同要素说

D.关系转换说

5.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正迁移现象( A )。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

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

6.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C )。

A.积极作用

B.消极作用

C.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

D.没有作用

7.心理学上“水下击靶”实验所支持的迁移理论是(C )。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概括化理论

D.关系转换说

8.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C )。

A.桑代克

B.贾德

C.奥苏伯尔

D.布鲁纳

9.由于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D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10.下面哪一选项是负迁移:(C)。

A.学习骑自行车,有助于学习骑摩托车。

B.先学习英文打字,对学习五笔字型输入法有帮助。

C.习惯用WINDOWS界面,在学习DOS界面的程序时有困难。

D.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后,学习其它外语就很容易。

二、多选题

1.下列属于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的是(ABCD )。

A.认知结构

B.动机强度

C.功能固着

D.智力水平

2.问题解决的启发策略包括(ABCD)。

A.手段-目标分析法

B.顺向推理

C.反向推理

D.爬山法

3.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属于迁移的是(BC )。

A.物以类聚

B.举一反三

C.触类旁通

D.茅塞顿开

4.数学学习中由数字运算到字母运算的转化,属于(BC )。

A.自上而下的迁移

B.自下而上的迁移

C.正迁移33

D.水平迁移

5.下列属于正迁移的是( ABC )。

A.数学审题技能的掌握对物理、化学审题的影响

B.在学校爱护公物的言行影响在校外规范自己的行为

C.外语学习中,词汇的掌握对阅读的影响

D.学习汉语字母发音对英语字母发音的影响

三、填空题

1.问题一般包括的四种成分为目标、已有的知识经验、障碍和方式。

2.斯腾伯格把问题分为结构良好的问题和结构不良的问题两种。

3.根据问题的内容,可将问题分为具体问题和抽象问题。

4.根据问题的界定情况,可将问题分为明确界定的问题和未明确界定的问题。

5.根据问题的性质,可将问题分为归纳结构问题、转换结构问题和排列问题。

6.问题解决的四个特征是目的指向性、认知操作性、情境性和经验性。

7.根据耶克斯-多德逊定律,动机强度为中等水平时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8.影响问题解决的客观因素主要是问题本身特点和外界环境。

9.问题解决的策略主要包括尝试策略和启发策略。

10.问题解决的启发策略可分为手段-目标分析法、顺向推理、反向推理和爬山法。

11.创造性的三个主要特征是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12.创造性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13.根据迁移的效果可将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14.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15.根据迁移发生的水平,可将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16.根据迁移的适用范围,可将迁移分为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

17.根据迁移发生的水平,学习化学中锂、钠、钾等金属元素概念时,它们相互之间的影响是水平迁移。

18.传统学习迁移理论有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和关系转换说。

四、判断题

(F )1.形成问题表征是解决问题的起点。

(F)2.动机强度的水平越高,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T )3.功能固着是后天习得的,它表明了过去经验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T )4.问题呈现的直觉方式与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越接近,问题就越容易解决。

(F )5.创造性的核心是辐合思维。(T )6.传统学习迁移理论的形式训练说是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的。

五、简答题

1.什么是问题?它一般包含哪几种成分?P163

2.什么是问题解决?它的特征有哪些?P163~164

3.简述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P164

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P164~165

5.简述问题解决的策略。P165

6.简述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及教学含义。P167

7.简述产生式迁移理论及其教学含义。P167

8.简述策略性知识的反省认知迁移理论及其教学含义。P168

六、案例题

1.孔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从心理学上讲,“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都是指先前的学习对以后学习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的心理现象,请问,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作什么?其种类有哪些?. P166

七、论述题

1.试结合实际,论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P164~165

2.试论述问题解决与创造的关系。P166

3.试结合实际,论述为迁移而教的一般建议有哪些?P168

第九章学习动机试题

一、单选题

1、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 B )。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回避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

求刺激的倾向

2、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 B )

A.线性关系

B.倒U型关系

C.正U型关系

D.平行关系

3、有人把学业失败的原因说成是运气不好,这种归因属于( D )

A.内部稳定性的归因

B.外部而稳定性的归因

C.内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D.外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4、一般说来,由( C )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A.交往动机

B.外在动机

C.内在动机

D.无意识动机

5、在学习较难的内容时,动机水平为( A ),最有利于学习

A.较低

B.中等

C.较高

D.以上都不对

6、一般而言,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的是将学习成败归因

于( A )

A.努力程度

B.能力高低

C.任务难度

D.运气好坏

7、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的提出者是( D )

A.行为―认知主义者

B.认知主义者

C.建构主义者

D.行为主

义者

8.学生在学习上争取得好成绩的主观愿望在心理学上称作

( B )

A.学习动机

B.学业动机

C.成功期待

D.成就需要

9、如果个体对成功或失败作任务难度归因,从归因因素角度

讲,这种归因属于(C)

A.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B.外部、可控和稳定归因

C.外部、不可控和稳定归因

D.外部、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10、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A )

A.周末,周杰同学自觉预习课本

B.母亲对赵娟的测验成绩表示满意

C.李老师在班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

D.陈梅每天上网看2个小时的电影

11、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外在原因是( C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

D.运气

12、某位学生学习是为了获得家长的表杨,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B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13、饥饿会促使个体做出觅食的活动,这是动机的( B )

A.导向功能

B.激活功能

C.调节与维持的功能

D.强化功能

14、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 )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15、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B)

A.25%

B.50%

C.75%

D.100%

16、“身教重于言教”是( D )作用在教育实践中的表现

A.自我强化

B.直接强化

C.间接强化

D.替代性强化

17、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 A )

A.利他主义

B.集体主义

C.助人主义

D.利己主义

18、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B )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

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

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19、在学习动机的理论中,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是(D)。A.阿特金森B.马斯洛C.维纳D.班杜拉

20、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B )。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二、多选题

1、学习动机具的功能包括(BCDE )

A.选择功能

B.激活功能

C.定向功能

D.调节功能

E.强化功能

2、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的变化的是(ACD )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斯金纳

D.加涅

E.维纳

3、青年期(AB )内驱力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社会发展的内驱力

E.学习内驱力

4、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心理成分主要有(ABC )

A.学习的目的性

B.学习兴趣

C.成就愿望

D.诱因

E.期待

5、奥苏泊尔认为,学校情景中的成就动机主要有(ACD )组成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认识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E.期待内驱力

6、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ABC )需要

A.认知

B.审美

C.创造

D.安全

E.生理

7、成就动机由(BC )的动机组成

A.自主

B.力求成功

C. 避免失败

D.内在

E.外在

8、正强化的方法包括(ABCDE )

A.奖学金

B.对成绩的认可

C.表扬

D.改善学习

E.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9、小丽为了得到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这种学习动机是(ACE )

A.低级的学习动机

B.高尚的学习动机

C.外部学习动机

D.内部学习动机

E.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10、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维度分为(ABC )

A.内部和外部归因

B.稳定和非稳定归因

C.可控制和不可控制归因

D.能力高低

E.任务难度

11、个体通过以下哪几个方面的信息来获得自我效能的(ABDE )

A.实践的成败经验

B.替代性经验

C. 行为指导

D.个体在面临某项活动任务时的生理反应

E.言语劝导

12、要使反馈成为一个有效的激励措施,它必须是(CDE )

A.模糊

B.非具体

C. 明确

D.具体

E.及时

1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ABCDE )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 归属和爱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14、学习动机的理论包括(ABCDE )

A.强化论

B.需要层次说

C.成就动机理论

D.自我效能感理论

E.成就动机理论

15、维纳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其中属于自身内在因素的是(ABD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易

D.身心状态

E.运气

16、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来划分可分为(AD )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高尚的动机

C.低级的动机

D.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17、学习需要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它包括(ABD )等

A.学习的兴趣

B.爱好

C.努力

D.学习的信念.

18、各方面内驱力随(ABCDE )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A.年龄

B.性别

C.个性特征

D.社会地位

E.文化

19、动机是由(CD )共同组成

A.期待

B.驱力

C.需要

D.诱因

E.动力

20、影响学习动机的内部条件是(ACE )

A.学生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

B.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

C.成熟与年龄特点

D.教师的榜样作用

E.学生的焦虑程度

三、填空题

1.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可以相互激发、相互加强

2.根据动力来源,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3.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4.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5.班杜拉把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6.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而诱因是动态的

7.作为学习动机的基本构成要素,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叫诱因

8.与学习动机中其他内驱力相比,附属内驱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降低

9.“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远景性内部动机

10.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

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在儿童时期附属内驱力最

为突出。

四、判断题

1.学习动机存在一个动机最佳水平,学习效率随学习动机强度加大而提高,直至到达学习动机最佳强度而获得最佳之后,则随学习动机强度的进一步加大而加大。F

2.内部条件在学习动机形成中是需要被首先注意到的。T

3.在学习中如果能合理地运用强化,减少惩罚,将有助于提高其相应的学习行为。T

4.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次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F

5.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等因素属于外部动机。F

五、简答题

1、简述学习动机的分类

①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

②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与附属内驱力;

③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

2、简述学习动机的培养

①设置具体目标及到达目标的方法;

②设置榜样;

③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④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⑤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3、简述学习动机的激发

①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

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③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④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

4、简述归因理论的理论价值与实际作用

①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

②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

③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

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

六、案例题

1、李辉同学升入初中之后变得不爱学习,讨厌学习,甚至对学习恨之入骨。他为何如此讨厌上学?

因为他考试总是不及格。物理不及格有他,数学考试,他也不及格。而且,数学老师还甩着鲜艳的粗笔在他的试卷上批道:“卷面潦草,思维混乱,简直不是人写的!”

因为他想争第一,却又认为自己怎么也无法争到第一。说起从前,他也有过辉煌的学绩:小学连续三年三好学生,在市“希望杯”竞赛中获过二等奖,小学毕业被保送到初中,李辉本来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不仅小学时是这样,就是到了初中,也还保持着一份好奇心和求知欲,同学们都说“他特别爱看报纸,老买《南方周末》和《北京青年报》。玩电脑游戏,谁也玩不过他。他还爱玩蓝球。”他本来喜欢学数学,但数学老师在教育方式上的严重失误,使他彻底丧失了自尊和自信。

然而,升入初中后的第一次摸底测验,他只排在第21名,从此,李小辉便丧失了自信心,连他最擅长的数学也爱听不听,作业也马马虎虎——因为他再也不是第一!

①分析案例中李辉同学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造成李小辉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他自身的因素外,学校、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过分重视考试、分数、竞赛、名次等外部强化手段去激励学生学习,而严重忽视对学生内在动机的培养和调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②提出解决对策

第一,采用各种措施培养他的内在动机,特别是利用他爱看报纸、爱玩电脑、爱玩蓝球、喜欢数学等特点,巧妙实现动机迁移;

第二,采用各种措施,消除他在学习上的无力感,增强他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2、赵敏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

①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不正确。他将行为的原因归因为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这样他就对自己的行为不用负责,因此学习动机不高,学习成绩也不会提高.甚至会越来越差。

②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归因的训练?

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正确归因,对消极的归因进行辅导,应引导学生进行客观归因,尽量地将学习上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将学习上的成败归因于内部的不稳定因素。此外,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也是激发学生的学生动机、形成良好的归因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

3、把黑板给学生

在周六艺校上课时,我发现孩子们一下课就喜欢到黑板上去涂鸦。抓住这一点,我在上《简笔画》一课时,试着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自由到黑板上去画自己拿手的简笔画,看哪组画得多而且形象。同学们的积极性大大超出我的想象,他们纷纷涌到黑板前画得津津有味,画得兴趣盎然。当自己的画出现在全体同学面前的时候,自豪洋溢在那一张张小脸上。

最后我选择一支红色粉笔,认真对每一幅作品进行评价,俨然是在讲评大师的画,找出它最精彩的地方,褒奖有创意的作品,推荐值得大家学习的构想,让这些“小画家”自我感觉好,把他们对美术的兴趣调动得很高。

①案例体现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什么?

案例中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采取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②请结合有关的学习动机的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

(一)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作用为辅

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可采用有趣的与变换的形式,防止

学生觉得单调枯燥。

(二)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实践证明,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提出与课文有关的一些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认识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三)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反馈可用来提高具有动机价值的将来的行为。

七、论述题

1、请谈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第十章学习测评试题

一.单选题:

1、凡是以能力的高低作为评价基础者,属于哪种测量(A)

A、最佳行为测量

B、典型行为测量

C、标准参照测量

D、常模参照测量

2、效标污染是指效标评定受到(C)的“污染”。

A、评定者知道测验对象

B、评定者知道测验标准

C、评定者知道测验分数

D、评定者知道测验的双向细目表

3、从行为总体中抽取出来的一个代表性样本称为(D)

A、行为个体

B、行为标本

C、行为个案

D、行为样本

4、测验的长度以(C)为宜。

A、优秀能力学生能完成全部试题

B、优秀能力学生能完成一半试题

C、中等能力学生能完成全部试题

D、低等能力学生能完成全部试题

5、教学过程中途实施的,在性质上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中小学单元测验的测量与评价是(D)

A、总结性测量与评价

B、描述性测量与评价

C、诊断性测量与评价

D、形成性测量与评价

6、教师自编测验一般来说信度低一些,但信度系数至少应在(D)以上。

A、0.19

B、0.3

C、0.5

D、0.6

7、高考的目的在于筛选出通过大学学习可能获得成功的学生,而不在于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程度的差异。因此高考是属于(C)A、难度测验B、速度测验C、预测测验D、成就测验

8、要考汽车驾照必须首先进行交通法规及机动车驾驶知识进行考试,考试成绩超过90分才视为合格通过,方能开始机动车驾驶操作训练。请问这种交通法律及机动车驾驶知识考试的测量评价为(B)A、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B、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C、最佳行为测量与评价D、典型行为测量与评价

多选题

1、测量的基本要素包括(CD)

A、评价

B、测验

C、参照点

D、单位

2、为了评价一个测验分数解释是否有效,要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效度验证,效度凭证的主要来源有(BCD)

A、测验被试的证据

B、测验内容的证据

C、预测行为的证据

D、内部结构的证据

3、试题的逻辑审查,主要是审查试题的(BC)

A、准确性

B、一致性

C、适当性

D、合理性

4、美国测验专家根据长期经验提出用鉴别指数评价题目性能的标准中正确的有(BCD)A、区分度值在0.40以上的应淘汰

B、区分度值在0.30—0.39为合格

C、区分值在0.20-0.29尚可,需修改

D、区分值在0.19以下应淘汰

5、在编制论述题时,要遵循的原则有:(ABCD)

A、问题涉及的应该是重要的概念

B、问题使学生能够运用或重新组织课堂或书本上所学的知识

C、问题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来体现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具体且明确

D、事先设定好评分标准,让学生知晓

6、经典测验理论的信度系数主要有哪几类?(BCD)

A、学生信度

B、重测信度

C、复本信度

D、同质性信度

7、按照测量与评价的对象来分类的有(ABCD)

A、智力测量与评价

B、能力倾向测量与评价

C、成就测量与评价

D、人格测量与评价

8、下列各种类型试题属于自由反应型试题的有(ABC)

A、论述

B、名词解释

C、作文

D、判断

9、依据测验目的,将适合的优良试题编辑成一份完整的测验试卷主要应考虑到的是(ABD)

A、测验长度

B、试题的排列

C、试题的难度

D、编制测验的指导语

10、下列哪些测量属于典型行为测量?(ABCD)

A、态度

B、情感

C、人格

D、兴趣

填空题

1、试题的类型一般来说可以分成两大类:定向反应型试题和自

由反应型试题

2、教师命制的题目组成试卷之前,应对试题进行必要的审查,分

成逻辑的审查和实证的审查

3、分半信度指的是将一个测验分成对等的两半后,所有被试者在

这两半上所得分数的一致性程度。

4、整个测验的难度指数最好在0.50左右时,不仅使测验对被试

者有较大的鉴别力,而且可以使测验分数接近于正态分布。

5、双向细目表作为编制成就测验试题的设计蓝图,是一个两维

度的分类表,是以教学目标为纵轴,以教材内容为横轴的。6、效度指当测验用于某一特定目的时,对于支持测验分数解释的

那些事实和理论凭证的有效程度。

判断题:

1、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性描述的过程。(F)

2、参照点是度量的起点,只有选择相同的测量参照点,测量的结果才能相互比较。(T)

3、教育与心理测量结果可以直接相比。(F)

4、在学校的教学测量与评价上,一般采用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F)

5、学习测评是采取测量手段收集对学生某种属性的定量描述资料,并作出评价的过程。(T)

6、总结性测量与评价是用于教学结束后,在性质上相当于现在中小学的单元测验。(F)

7、试题难度影响到测验的辨别力。一般的标准化常模参照测验,希望所有被试的分数上尽可能拉开距离。(T)

8、项目难度一般以全体被试在该题上的得分率为指标,即项目难度为被试者在某项目上的平均分与某项目上的最高得分的比。(F)

9、选择一个好的效标和一个好的效标测量,对于效度分析来说十分重要。(T)

10、在纯粹的速度测验中,分数完全依赖于被试者的准确率。(F)简答题:

1、测量和评价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促进教师的教学;

促进学生的学习;

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2、为什么说一般情况下标准参照测验的难度分析没必要进行?

因为标准参照测验的目的是在检验学生是否已达到教学目标规定的掌握程度,不论试题的难易程度,关键看该题是否属于教学目标规定要掌握的内容。

3、简述难度测验的功能和特点?

难度测验功能在于测量并评价个人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这类测验常包含各种不同难度的题目,由易到难排列,其中有些极难的题,几乎无被试可回答。但作答时间充裕,使每个被试能在规定时间内做完所有会做的题,因此能测量到被试的最高能力。

4、什么是鉴别度指数?怎样通过鉴别度指数来估计项目的区分

度?

鉴别度指数就是用高分组在特定题目上的得分率减去低分组在相同题目上的得分率所得的差。记为D,在实际应用当中,人们常采取D来估计项目的区分度。D值是鉴别项目测量有效性的指标,D值越高,项目越有效。

5、我们编制判断题时,经常在教科书上找出一句话,对某个地方改动一下,使之不正确。为什么说这样编制出来的题常常会很糟糕?判断题陈述的常是一些简单的事实性知识;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什么绝对的正确或绝对的错误,是依情况而定的。因此这样编制的判断题容易出问题。

案例题:

1、为了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现在学校在学习测评上

定向反应型试题在试卷中占有较大的比例,结合中小学教学实际,谈谈选择题的编制技术?

(1)选择题的结构:每个选择题都包括一个题干和一组选项。(2)选择题的编制原则:

题干的编制要求:题干应该意义完整,且明确地界定问题;题干的用词要前后一致,适合学生阅读能力水平;题干尽量避免使用否定式叙述;避免题目之间相互提供作答线索;避免以前一题作为下一题的基础。

选项的编制要求:每个选项之间应彼此互斥;诱答必须具备似真性,或各选项间有同质性;避免使用正确答案显得特别长;如果所有的选项都有共同的文字,应该把文字移到题干上;避免选项编号与选项内容混淆;尽量避免使用“以上都是”或“以上都不是”的答案。选项的排列方面的要求:正确答案应随机地出现在各个选项位置上;各个答案之间应尽量依据逻辑顺序排列;选项的排列格式上要一致、整齐。

(3)诱答项的编写要求,原则上诱答项的编写上就是要”似是而非”。

2、根据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对教学目标的分类,请你谈谈教师自

编成就测验时如何制定测验编制计划?

首先要确立测验的目标,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接着设计双向细目表,作为编制成就测验试题的设计蓝图,尽量使试题的取材能够充分涵盖所有要评价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范围;

然后选定测验的题型:不同的试题类型具有不同的特点,要根据题型的特点,充分发挥各题型作用构建出符合要求的测验。

论述题:

1、根据所学习的教师自编成就测验的技术,分析在实际测验题编

制中填空题的具体编制技术?

填空题是给出一个缺少某个成分的陈述句,要求学生通过填写缺少的信息来补全这个陈述句。为提高编制的填空题质量,应注意如下原则:

(1)试题当中每一个空格只能包含一个要点;

(2)试题中的空格不能太多,不能抽掉太多关键部分而使试题难以读懂;

(3)保证所有空格的长度一致。

(4)所要填写的必须是重要的概念。

(5)各题待填空格尽可能放在末端或最前面。

(6)若是数字型答案,应清楚标明所要求答案的精确度。

2、结合测验编制工作的实际,谈谈教师在参照双向细目表,充分

了解各类题型的特点和命题原则的基础上,在命题时,无论是何种题型,都应遵循的共同命题原则有哪些?

(1)试题取材均匀,对欲测内容具有代表性;

(2)试题的叙述力求简明扼要,题意明确;

(3)各个试题宜彼此独立,避免含有暗示答案的线索

(4)试题宜有公认的正确答案或相对较佳的答案;

(5)避免试题中的某些错误

(6)凡具有争议性的试题,应注明命题参考资料的来源

(7)若要测验学生的高层次认知能力,则试题不一定要有固定答案(8)试题的叙述宜重新组织,避免照抄课文或原教材

(9)试题应重视重要概念或原理的理解与应用,避免考核琐碎知识的记忆

(10)避免使用与测验无关的叙述,增加作答困难

(11)命题不要超出单元教学的评价目标

(12)提早命题,预留时间进行试题审查或修正

(13)多准备一些试题,以备不时之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把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中。)

1、大约需要多少年的时间,有相当部分的胜任水平教师可发展到熟练水平:(D )

A. 1年

B. 2~3年

C. 3~4年

D. 5年

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A )

A. 揭示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

B.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研究

C. 揭示一定的内外条件怎样影响学习发生的过程和结果

D. 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对在教育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作出有科学依据的回答

3、皮亚杰认为认知的本质是:( D )

A.同化

B.顺应

C.平衡

D.适应

4、年幼的学前儿童所形成的概念是随情景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而且也并非总是合乎逻辑的,缺乏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协调起来的能力,这是哪种思维的特征:( C )

A.动作

B.表象

C.直觉

D.抽象

教师考试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教师考试试卷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哈尔滨市呼兰区2012年中小学教师通识培训考试试卷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 1分共计10分) 1、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反思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 2、教学反思和自主发展是可以分开的,二者强调的角度不同。(〤) 3、校本研修是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相连,等于常规的教育教学工作。(×) 4、新课程在课程的内容、结构、功能、实施、评价和管理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 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 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教师更加应该重视廉洁从教。(√) 6、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使者,也有维护贯彻法律法规的责任。(√) 7、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学生没有责任。(×) 8、教师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保证,是教师完成工作职责的前提条件。(√) 9、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在教师劳动中提炼出来的,是对教师职业活动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规律以及社会对教师要求的简单概括。(√) 10、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进行的积极的主动的、持续的批判性审视和分析过程。(√)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学校一切工作中,师德工作应该是学校工作中的( C) A、为首 B、为主 C、永恒的主题 D、为先 2、下列关于“用教材教”的特点论述正确的是(C)。 A、“用教材教”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行为,它依据的教学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 B、“用教材教”是借助教材,努力地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目标的统一。 C、“用教材教”立足点放在学生身上,注重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同步相谐。 D、“用教材教”提倡的是信服教材、尊重教材、理解教材,而不是超越教材。 3、执教者与评议者始终处在( A )的氛围中,是有效评课的核心价值,也是基本保证。 A.平等对话 B.认真倾听 C.火花碰撞 D.激烈辩论 4、决定教师职业能否有所作为的根本是( C)。 A、教师的能力? B、教师的文化素质? C、教师的职业道德? D、教师的教研水平 5、实施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B) A. 讲求民主,宽松和谐 B.要使每一个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 C. 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D.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二)多项选择题 1、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和行为需要发生哪些变化(ABCD) A. 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全面发展转变 B. 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 C. 由“重结果”向“重结果更重过程”转变 D. 由“知识权威”向“平等和谐”转变 2、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ABD) A.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B.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招考试题精选1

公开招聘教师 教育理论真题精选 时间: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 共20分) 1.一所学校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影响所有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的定势,称之为: A.学校规章 B.学校仪式 C.学校文化 D.学校传统 2.对学科的内容范围、逻辑顺序、教学进度等基本要求进行规定性描述的是: A.课程计划 B.教学计划 C.课本 D.课程标准 3.《论语·先进》有言“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蕴含的教学原则是( )。 A.巩固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量力性原则 4. 下列对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 A.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标的合理 B.课程标准是教材的编写和评价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的主要载体 C.同一年级同一科目不同版本的教材反映着不同的课标要求 D.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是通过教材具体实现的 5. 春秋战国时期,促进百家争鸣盛况的形成,并成为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的是( )。 A .私学 B .公学 C .国学 D .乡学 6.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D.夸美纽斯和杜威 7.学校文化从其形式上来看,可分为() A、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制度文化 B、教师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 C、精神文化、学生文化和制度文化 D、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 8.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9.在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中,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A.传授基本体育知识与技能 B.提高运动水平 C.增强学生体质 D.培养体育人才 10.一节好课最根本的标准是()。 A.目的明确 B.内容正确 C.方法恰当 D.学生的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11. “一题多解、一事多写”是() A、集中思维 B、再现思维 C、辐合思维 D、发散思维 12.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13.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时,记忆效果最好。 A.50% B.75% C.100% D.150% 14. 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 )。 A.晕轮效应 B.皮格马利翁效应 C.放大效应 D.预期效应 15.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同时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表明儿童认知水平处()。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6. 某同学很想为班级做好事,但又担心受到其他同学的误解。这是()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小学语文教师公开招考考试试题(含答案)(精编)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小学语文教材教法(10分) ⒈根据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并联系教学实际填空(每空1分)(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学生应当是对话的中心。 (3)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4)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5)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6)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基础知识与积累(22分) ⒉填空题(5分,每小题1分) (1)“任”和“种”用于姓氏时,读音分别为Rén 和Chóng。 (2)“佞”字和“衙”字的意符分别是女和行。 (3)谜语“无角牛登上没峰山(猜一字)”和“跳远评分(猜一成语)”最合适的谜底分别是击和从长计 议。 (4)中国文学流派“三曹”指的是汉魏间诗人曹操与曹丕和曹 植的合称。 (5)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分编为三大部分。其 中,风这个部分是各个地域的乐曲,也是《诗经》的精 华;颂这个部分是贵族统治者祭祀神灵时的乐歌。 ⒊辨析题(2分) 副词“还”作状语可以表示多种意义。下面句中的“还”字,请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替换。(替换的词写在各句后的括号里) ①除了他们,还有谁支持你的意

见?(另外) ②他这个人当个一般干部还可 以。(勉强) ③你走路还走不稳呢,就想 跑?(尚且) ④这么棘手的问题,他还真解决好了。(居然/竟然) ⒋默写题(10分,第1小题4分,第2小题6分) (1)把成语补充完整 陈词滥调以儆效尤虚无 缥缈再接再厉 按部就班颠扑不破叠床架 屋枕戈待旦 (2)把名言名句补充完整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 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⑤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 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⒌判断题(5分,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①叹号和问号都可以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②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占优势。(√) ③“国家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这里主要运用了“排比”和“层递”这两种修辞方式。(×)④“绝句”是近体格律诗的一种形式。五言一般为四句,七言一般为八句。(×) ⑤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的《狂人日记》。(√)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10题,每题分,共8分。) 你认为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 教育的特殊矛盾表现为社会要求与受教育者个体之间的矛盾。( ) 2. 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正确决策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的一种管理方式是班级平行管理。( ) 3. 人们在认知活动中,评价认识事物的时候所产生的情绪体验称为道德感。( ) 4. 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叫做首因效应。( ) 5. 人的心理活动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比较紧张的状态,这属于注意的维持功能。( ) 6. 要培养学习者观察的精准性,最关键的是教育者要引导学习者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培养学习者的观察兴趣。( ) 7. 在新课程改革中,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 8. 在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中,认知过程中的各种价值冲突和矛盾的解决是在内化阶段完成的。( ) 9. 中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初中开始的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到高中阶段形成抽象逻辑思维。( ) 10. 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学校党组织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 二、不定项选择题(20题,每题2分,共40分。) 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得满分,少选且每选对一个正确答案得分,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1. 主张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知识和规范的是:( )。 A. 个人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文化本位论 D. 生活本位论 12. 古代有个叫方仲永的,少年时聪明伶俐,5岁时就能作诗。他成名后,其父经常带他游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世界上最早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是哪个国家?(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2.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 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3.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 A.强制性、发展性、基础性 B.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 C.强制性、发展性、普及性 D.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4.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 A.教育原则 B.教育规律 C.教育任务 D.教育目的 5.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 )的反映。 A.不平衡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素养中的( )。 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7.“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8.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9.“教书”与“育人”是( )的关系。 A.并列的 B.递进的 C.互补的 D.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 10.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问老师:“老师,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蓝的呢?”这位教师很不满意地说:“你懂什么,听老师说就行了,你呀,经常在课堂上打岔,这是不礼貌的!今后不能这样。”这位学生听后心里鼓着气坐下了。这位教师违背了( )的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11.“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12.在学生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教师职业的( )。 A.多样性 B.复杂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14.小学阶段的教学应侧重的教学方法是( )。 A.讲演法 B.探究的方法 C.直观的方法 D.实习的方法 15.范例教学法的创造者是德国教育家( )。

重庆教师公招考试最新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汇总

最新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题库及答案汇总 目录: 题库套卷(一)........................... 错误!未定义书签。题库套卷(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题库套卷(三).......................... 错误!未定义书签。题库套卷(四)...................................... - 2 - 题库套卷(五)...................................... - 9 - 题库套卷(六)..................................... - 16 - 题库套卷(七)..................................... - 24 - 题库套卷(八)..................................... - 32 - 题库套卷(九)..................................... - 39 - 题库套卷(十)..................................... - 47 - 《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一) ................... - 53 - 《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二) ................... - 60 -

最新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题库及答案汇总 题库套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 1.新课程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建立( C )的新学习方式。 A.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和体验学习 B.探究学习、实践研究和反复巩固学习 C.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D.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 2.实行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管理,为的是增强课程的( B )。 A.统一性 B.适应性 C.规范性 D.选拔性 3.对于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和父母或者其篷监护人应当相互配合,加以管教;无力管教或者管教无效的,可以( D )。 A.劝其退学 B.取消学籍 C.让其自由发展、成长D.送专门学校使其继续接受教育 4.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 C ): 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D.充分发挥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5.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王某的伤害应由谁来承担责任? ( B ) A.司机负责 B.所在寄宿学校负责 C.司机和所在寄宿学校共同负责 D.司机和王某共同负责 6。下列选项中体现了“问题解决”的是( C )。 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 B.幻想自己是美人鱼 C.用一个词来造句 D.荡秋千 7.下列选项中,体现了迁移的是( D )。 A.学生学习解决一元二次方程,老师测验一元二次方程 B.学生学习古诗文后,老师让学生默写 C.学生刚学习一篇文章,老师带领学生用真实情景演示出来 D.学生学习一位数加法,作业是两位数加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B )。 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 C.-般责任 D.行政责任

中小学教师考试常见试题及答案

常见典型的中小学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选择题 1.课堂中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之为( ) A.课堂纪律 B.课堂管理 C.课堂气氛 D.课堂规范 2.有人缺乏主见、易受暗示、盲目迷信,这是思维的( )品质差。 A.广阔性 B.独立性 C.逻辑性 D.批判性 3.广义的教育包括( )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网络教育 D.学校教育 E.自我教育 4.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 A.讲授法 B.谈活法 C.演示法 D.参观法 E.讨论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履行的主要义务有( )。 A.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B.遵守规章制度 C.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 D.履行教师聘约 E.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问答题 案例1:这是一位青年教师的教学反思札记: 这是一节公开课,内容是《北大荒的秋天》。当学到北大荒的小河这一段时,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明镜一样的小河’能换成‘明净的小河’吗?”我愣了一下,这个问题多少让我觉得有些突然。我没有直接说不能。于是,我给了大家一个“提示”,在黑板上写了“明镜”和“明净”。果然,一个孩子说:“不能,因为两个词虽然读音相同,但意思并不相同。”我为顺利解决难题而沾沾自喜。下课了,一位有丰富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对我说:“现在,你看这两个词可不可以换呢?”我仔细一想,真的能换!“其实,这两个词的确可以换,但你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当‘明镜一样的’换成‘明净’,才读得通。当然,用‘明镜’更形象一些。”我惭愧极了,原来我最精彩的地方竟然是自己失误的地方!

问题:这位年轻教师的失误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参考答案】 走出失误来看失误,有两点启示:首先这位教师潜意识里犯了简单武断的错误。要知道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冷静、理智、思维缜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才能敏锐地捕捉各种信息,并恰当地处理这些信息。其次,要想真正出精彩,就要抓住契机,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辩论,从而也给自己赢得思考的空间。 案例2:课堂中的吵闹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 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 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教师公招考试题及答案

填空: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认识现象) 3教育的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4教育规律是(教育经验)的高度概括,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甚至有些教育经验不一定符合规律 5我国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传说是战国末年的(乐正克 )所作,比西方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还早300年 61632年,著名的(捷克)国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它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7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8狭义教育既是(学校教育)有时可以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义语使用 9教育的社会属性即是(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 10古代社会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学校始建于(奴隶社会)社会,古代教育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欧洲奴隶社会出现过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斯巴达)和(雅典)欧洲封建社会的两种教育体系是(骑士)和(教会);教会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培养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1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 12.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 13.教育目的既是教育目的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14. 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可能)和(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15.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决定的,教育目的就是要促使人的本性本能的高度发展,成为健全发展的人,其代表人物是___等人(卢梭洛克)16.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除社会需要以外无其它目的,其代表人物有___和__(赫尔巴特涂尔干) 17.马克思主义认为确立教育目的应根据___和__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社会需要人的自身发展) 18.体育的内容是(田径体操球类游泳军事体育)人本主组织形式是(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 19.美育的任务是(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20.美育的途径是(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曰常生活实施美育 21.智育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__,培养__,发展学生的___(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智力) 22.普通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承担着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和(为社会输送劳动后备军)的双重任务 23.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什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4.广义的教育制度即__,是指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__和___(国民教育制度教育设施有关规章制度)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押题卷 1.下列不属于课外教育活动的是()。 A.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 B.学校开展“小发明”活动,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C.语文老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赏析 D.学校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看望老人 2.()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精神关怀的基本内容。 A.关心、理解、尊重与信任 B.爱护、理解、尊重与信任 C.关心、理解、爱护与信任 D.爱护、理解、关心与信任 3.班主任以教学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和评论,班主任的这项工作是()。 A.建立学生档案 B.班主任工作总结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 4.不少班主任请学生轮流当班长,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及班级事务,成为班级的主人。这种班级管理的模式是()。 A.班级常规管理 B.班级平行管理 C.班级民主管理 D.班级目标管理 5.班级管理的模式中,()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这种管理思想是由彼得·德鲁克提出的。 A.平行管理 B.民主管理 C.目标管理 D.常规管理 6.王老师在上课时发现两名男生互相打闹,王老师的处理方式不恰当的是(多项选择题)。 A.立刻制止,当众批评 B.不予理睬,继续上课 C.当着全班的面将两位同学叫出去批评

D.眼神示意,下课后处理 7.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课外活动是课堂教育的必要补充,以下属于课外活动的有(多项选择题)。 A.参观访问 B.参加社会公益劳动 C.实验课 D.课外阅读 8.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有哪几种类型?(多项选择题) A.权威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果断型 9.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需要做到(多项选择题)。 A.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重视培养学生集体意识 B.通过集体教育教会个人,通过学生个人转变影响集体 C.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D.利用规章制度疏导、启发学生,并选择适当机会进行表扬和批评

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0/3/27 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小学英语科目] (满分为100分) 第一部分英语教育理论与实践 Ⅰ.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 5% (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之日起开始实施。 A.1990年9月1日 B.1995年9月1日 D . 1997年8月1日9C.1996年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 ) 2. 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 A.国务院令 B.主席令 D C.总理签署.地方政府 ( ) 3.“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 A.《学校管理条例》 B.《教师法》 D .《教师资格条例》C.《教育法》 ( ) 4.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 A.“双赢”协作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D .自觉原则 C.民主原则 ( ) 5.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 A.三年 B.三至五年 D .六年 C.两年 Ⅱ.认真读下面五个句子,正确的在括号内填“T”,错误的填“F”。5% ( ) 6.在小学英语学习阶段,不需要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 ( ) 7.在英语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 ) 8.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变化需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控制者变为帮助者。 ( ) 9.绝对评价是指按照正态分布率对学生进行人为的划等、分类和排队。 1 2020/3/27 ( ) 10.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包括知识目标、经验目标、情感目标。 第二部分英语专业基础知识 Ⅰ. Vocabulary and structure 15%Directions: There are 15 incomplete sentences in the following. For each sentence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四项中拼音标注有错误的一项是() a.匕首bǐ卑鄙bǐ剥玉米bāo擦黑板cā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https://www.wendangku.net/doc/914420014.html,转载请保留出处。 b.咱俩liǎ成绩jì足迹jì当天dàng c.出殡bìn蓓蕾lěi杜甫fǔ车辆liàng d.泡沫pào陌生mò宁肯níng哺育bǔ 2.下面四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红军的主力度过了天险大渡河。 b.道路在艰险,也挡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 c.他毫不迟疑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d.晨雾弥漫,仿拂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沙。 3.下面四项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老师同他谈过话后,他说:他有决心把学习搞好。 b.晚上爸爸问我今天一天做了什么事?我吞吞吐吐说不出来。 c.我最爱读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 d.那里开着许多鲜花,火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娇艳的海棠花。 4.根据意思写出的词语,错误的一项是() a.不顾个人安危,奋勇直前——奋不顾身 b.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废寝忘食 c.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势如破竹 d.连声称赞个没完——赞不绝口 5.“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 a.陈琳b.曹植c.曹丕d.王粲 6.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a.拼音认读能力b.识字写字能力c.汉字认读能力d.汉字书写能力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 7.名句填空(4分) ⑴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⑵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两岸猿声啼不住,。 8.普通话是以___________为标准音,以___________为基础方言,以___________为语法规范的共同语言。 9.语文是最重要的,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三.简答题(16分) 10下面两个句子各是用什么方法修饰的?这样修饰后各有什么好的表达效果? (1)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2)茉莉花开,香飘万里。 11.简要分析骆驼祥子的悲剧原因。 12.请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简单说说你对于语文课程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问题的认识。 四.鉴赏题(28分) 13.阅读下面这篇文章,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2019教师公招模拟题

2019教师公招考试模拟题 单选题 1.《学记》中能够体现循序渐进原则的语句是( )。 A.“不陵节而施” B.“欲则不达” C.“时过然后学” D.“盈科而后进” 2.某位教育学家曾说过:“教育除了造就每个人使真乐于贡献真最优力量于人类生活的保存和改善以外,不能别的目的。”以下选项中,( )与该位教育学家的观点相同。 A.杜威 B.赫尔巴特 C.福摄贝尔 D.裴斯泰洛齐 3.由于教育目的具( )的功能,它能帮助教育工作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进行衡量, 查教学工作的质量。 A.指月方向 B.激励学生 C.教育评价 D.端正观念 4.某教师在给学生讲授要爱护环境的同时还鼓励大家争做“环保小达人”, 该老师运用的德育原则是( )。 A.长善救失原则 B.正面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 5.某中学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里张贴的历年中考状元的照片和介绍,活动之后许多学生内心受到鼓舞并以此为榜样,该做法使用的德育方法是( )。 A.实际锻炼法 B.品德评价法 C.情感陶冶法 D.说服教育法 6.在班级管理的全过程中,班主任善于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事务,该班级居于( )模式。 A.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 C.目标管理 D.平行管理 7.临近期末考试,一向不爱学生的小明,每天都在认真的复习,反复练习题目,小明的这种动机属于( )。 A.间接动机 B.直接动机 C.内部动机 D.远景动机 8.红红在某次春游时,发现路边的含羞草在碰触后会合拢,觉得惊喜不己。回家后便四处翻找资料,了解含羞草及其他“奇”的物,从此爱上了物学。这体现

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016上半年教师资格笔试已结束,小编整理了《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供您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遗传 B.环境 C.个体差异 D.个人努力 [答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决定作用,故选B 2.教育史上的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夸美纽斯和布鲁纳 B.夸美纽斯和杜威 C.赫尔巴特和布鲁纳 D.赫尔巴特和杜威 [答案]: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是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D 3.小林又一次偷拿水果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批评他:“为什么总是拿别人的东西?”小林低着头回应:“我也知道不对就是有时忍不住。”这说明小林最缺乏() A.道德认识教育 B.道德情感教育 C.道德意志教育 D.道德行为教育 [答案]:小林知道自己不应该拿别人的苹果,但忍不住去拿,说明他有基本的道德认知,但是意志品质比较薄弱,控制不住自己,所以应加强道德意志的锻炼,故选C. 4.我国制度化学校教育体系包括:1、幼儿教育 2、初等教育 3、中等教育 4、成人教育 5、高等教育 A.1、2、3、4 B.1、2、3、5 C.1、2、4、5 D.2、3、5、4

[答案]:幼儿、初等、中等、高等教育是学校教育体制的基本内容。故选B. 5.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A.生活性 B.计划性 C.组织性 D.系统性 [答案]:BCD是学校教育的特点,而生活化针对的是家庭教育。故选A 6.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感知以获取资料的研究方法是() A.历史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文献法 [答案]:C.题干中的对事物进行感知,以获取资料,说的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进行的研究,说的是观察法。 7.儿童发现眼睛干涩夜盲症可能主要缺乏()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答案]:A.夜盲症主要缺乏维生素A,补充维生素A营养素或胡萝卜素提取物,鱼类富有丰富的维生素A,最宜夜盲症患食用,可以预防干眼病、夜盲和各种角膜炎。 8.当你注视面前这个棱台框架时,一会儿觉得小方框平面的前方,一会儿又觉得位于大方框平面的后方。这种反复变化的现象属于() A.注重分数 B.注重起伏 C.注重分配 D.注重转移 [答案]:B.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的现象是注意的起伏,或者注意的动摇。 9.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说明思维具有() A.间接性 B.概括性

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标准答案分析

2010浙江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认为实验归纳法是获得真正知识的必由之路,为后来的教育学进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的是( C )。 A.苏格拉底 B.夸美纽斯 C.培根 D.梅伊曼和拉伊 解析:英国哲学家培根(1561~1626)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猛烈地批判了亚里士多德以来的经院哲学,提出了实验的归纳法,将其看成是获得真正知识的必由之路,为后来教育学的进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此外,1623年培根还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 2.下列哪一观点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 C )。 A.美德是否可 教 B.教学具有教

育性 C.人的和谐进展和年龄分期 D.教育即生活 解析:亚里士多德的和谐教育思想以灵魂论为基础、以培养优良的公民为目标、以德智体和谐进展为内容、以音乐陶冶为途径。其最早依照儿童身心进展的特点提出按年龄划分教育时期的主张。 3.独立形态时期的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 C )。 A.《雄辩术原理》 B.《康德论教育》 C.《大教学论》 D.《论科学的价值和进展》 解析: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此后,人们开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究时期。 4.与封建社会教育特征不符的是( A )。 A.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 制 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C.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 容 D.官学与私学、书院和社学并存

5.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 C )时期。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解析:随着生产力的进展,科学技术和生产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要求工人的文化程度越来越高,再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民主化运动的进展,资本主义提出了“普及教育”的口号。 6.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D )。 A.壬寅学制 B.壬戌学 制 C.甲午学制 D.癸卯学制 解析: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我国近代学制的情况: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但未实施;1904年,我国颁布了“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我国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常所讲的六三三学制,一直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

教师招聘语文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A)。 A.自然形态的教育B.自我教育C.家庭教育D.社会教育 2.人类社会最早诞生的教育学是以(B)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 A.初等教育B.普通中小学教育C.中等教育D.一般教育现象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C)。 A.《学记》B.《大学》C.《论语》D.《师说》 4.“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A)。 A.《学记》B.《论语》C.《尚书》D.《孟子》 5.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C)。 A.《教育论》B.《雄辩术原理》C.《理想国》D.《巨人传》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A)。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B.封建社会末期C.奴隶社会初期D.原始社会末期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C)。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8.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B)。 A.裴斯泰洛奇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柏拉图 9.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C)。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B.杜威和赫尔巴特C.赫尔巴特和杜威D.夸美纽斯和杜威10.“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D)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B.实证教育学派C.传统教育学派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11.周恩来称赞的“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的民主教育家是(D)。 A.蔡元培B.徐特立C.杨贤江D.陶行知 12.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C)。 A.苏霍姆林斯基B.杨贤江C.凯洛夫D.赞可夫 13.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求“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的苏联教育家是(B)。 A.巴班斯基B.赞可夫C.加里宁D.凯洛夫 14.1920年,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其出版的著作中提出了(D)思想。 A.最优化教学B.范例教学C.发展教育D.终身教育 15.1956年出版《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主要部分的美国教育家是(A)。 A.布鲁姆B.布鲁纳C.根舍因D.斯金纳 16.1901年,由立花铣三朗讲述、王国维翻译的(B)刊载于《教育世界》上,是一部在我国流行面广、影响力较大的日本教育著作。 A.《教育论》B.《教育学》C.《大教育学》D.《教育原理》 17.1919年,著名教育家(C)来华讲学,此后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广泛传播开来。 A.xxB.盖顿C.xxD.xx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

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下列认知风格中,容易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风格是()。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解析〕C、冲动型认知方式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 2、下列哪项属于真正的创造()。 A、鲁班创造锯子 B、高斯少年时做数字1~100的连加 C、找到远古时期的化石 D、陶渊明发现桃花源 〔解析〕A、真正的创造是指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 3、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D、蔡元培 〔解析〕D略。 4、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 A、德谟克利特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苏格拉底 〔解析〕D苏格拉底在教学法中强调使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得出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说,苏格拉底最早提出了发现法。[page] 5、学生操行评定的主要负责人是()。 A、科任教师 B、班主任 C、级任导师 D、班委会 〔解析〕B班主任是学生操行评定的主要负责人。 6、对个别学生的教育()。 A、就是要靠班主任 B、就是要靠集体活动来教育 C、是同集体教育相辅相成的 D、主要是对较差学生的教育工作

〔解析〕C、对个别学生的教育也包括了对先进生和后进生的教育,需要和集体教育结合起来。 7、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解析〕D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page] 8、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 〔解析〕B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儿童做对了某件事后得到成人的物质奖励或表扬属于正强化。 9、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A、学习需要 B、学习期待 C、学习动机 D、学习态度 〔解析〕C、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的定义。 10、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 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 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解析〕B为教师的期待而学习的动机是低级的动机。[page] 11、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 A、图示 B、坐标 C、遗忘曲线 D、练习曲线 〔解析〕D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用练习曲线(学习电码的练习曲线)表示。 12、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又能够分为徒手操作技能与()。 A、器械型操作技能 B、细微型操作技能 C、连续型操作技能 D、开放型操作技能 〔解析〕A、略。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

2015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一、选择题: 1、“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A.中国 B.埃及C.希腊 D.罗马 ( B) 2、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A.斯巴达 B.埃及C.希腊 D.雅典 ( D) 3、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 ( C ) 4、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 ( D ) 5、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为特征是古代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 ( C ) 6、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 ( C ) 7、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 ( D ) 8、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 ( D ) 9、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 ( D ) 10、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 A ) 11、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 ( A ) 12、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 ( A ) 13、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 A ) 14、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 b ) 15、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