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流动人口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宁波市为例

流动人口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宁波市为例

流动人口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宁波市为例
流动人口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宁波市为例

社会

2007 4So ci et y 第27卷

流动人口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宁波市为例

周昌林 魏建良

周昌林 复旦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博士后 研究员魏建良 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 博士研究生

1如无特别说明,本文中流动人口专指户口不在本地的外来农民工。

摘 要:本文通过定量分析发现,人口结构水平上升1%,就能使产业结构水平提高5.12%。流动人口在支撑城市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通过拉低城市人口结构水平曲线、延缓城市人口结构提升速度,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产生了抑制。本文对此的解释是:流动人口产生的资本替代效应削弱了企业创新动力,流动人口知识、技术、技能积累不足制约了企业技术进步,流动人口消费能力偏低维持了城市低端产业的生存空间,三方面的共同作用抑制了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

关键词:流动人口 人口结构水平 产业结构升级 实证研究

以进城务工农民为主体的人口大规模流动和迁移是中国由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由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流动人口1满足了城市经济快速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另一方面,流动人口又降低了城市劳动人口的结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本文认为,流动人口的作用是第一位的,负面影响是第二位的,在充分肯定农民进城务工的积极意义的基础上,准确衡量流动人口对城市发展作出的贡献和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成为城市政府制定外来人口政策所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学术界对于流动人口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计划生育、犯罪、疾病防治、住房、权益保障和城市化等方面的探讨与分析上,而较少有文献对流动人口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相关的研究也

94

只是停留在简单感性的文字陈述阶段,缺乏可信性与说服力。因此,本文通过定量分析来明晰流动人口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重点探讨流动人口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为城市政府决策和相关学者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个初步的框架。

一、流动人口对城市人口结构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人口结构水平及其测度

人口结构是人口的构成与比例关系,它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人口的自然结构,主要包括人口的年龄与性别结构、人口种族结构等;二是人口的社会 经济结构,主要包括人口的阶级结构、民族结构、职业结构、教育结构和宗教结构等;三是人口的地域结构,主要包括人口城乡结构、人口政区或自然区结构等。本文主要研究与产业结构关系密切的人口教育结构,确切地说,本文中人口结构指的是从业人口的教育结构。

人口结构水平是对人口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变程度的一种衡量,通过将人口结构水平综合化为一项定量指标,来表明特定国家或地区人口结构的高度。由于人口教育结构在较大程度上与人力资本的概念较为接近,本研究借鉴人力资本度量的相关理论,以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来描述人口结构水平,建立人口结构水平测度模型。具体模型如下:

R t=

7

i=1

RE it r i(1)

其中,R t是人口结构水平;RE it为t年第i学历水平的劳动力数量;r i为第i学历水平的受教育年限。i=1、2、3、4、5、6、7分别表示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学历,其受教育年数分别为2、6、9、12、15、16和19年。

根据我们对相关城市统计数据的了解,在流动人口受教育水平的统计上,一般只分初中及以下、中专和高中、大专及以上三个层次,因此,本研究根据此数据口径,在应用中将公式1简化为公式2:

R t=

3

i=1

RE it r i(2) i=1、2、3分别表示初中及以下、中专和高中、大专及以上三类学历。按照目前小学5 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专科3年、大学本

95

流动人口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

科4年、研究生学历2.5 3年的学制情况,结合本研究的需要,设定初中及以下为7年[34.46%!9+36.73%!6+ 5.85%!2],2中专和高中为12年,大专及以上文化受教育年限为15.5年[(15+16)/2]。

2此处比例的计算数据源自于两次人口普查中关于初中、小学和文盲比例的统计。

3本推导方法有5个假定:(1)统一规定55周岁为退休年龄,到达退休年龄后即不再参加工作;(2)假定宁波市每年的净迁入人员(不包括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均达到大专及以上的水平;(3)假定从业人员在1990 2000年间一直处于正常状态,没有发生伤残或死亡;(4)假定1990年宁波市第四次人口普查中关于从业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数据等同于宁波市户籍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的数据;(5)忽略中专和职高升入大专或大学就读的人数,忽略从军及退伍的人数。

4为评估推算数据的质量,我们以2000年数据作为检验。根据测算,2000年宁波市大专及以上从业人员数为17.58万人,而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中,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数量为20.58万人。由于人口普查对受教育程度的统计包括了在校生(2.59万人)、退休人员(1.61万人)及具有大学文化程度死亡人数(0.79万人),可算出在业人员为17.17万人。我们发现,两者实际相差0.41万人,误差率仅为2.39%,可以认为推测结果可信。

(二)宁波市本地人口结构水平的实证分析

由于从业人员的受教育水平并未成为一项统计常量,我们难以在统计年鉴或其他政府资料中获知历年宁波市本地的在业人员受教育水平情况,而只能在人口普查或1%人口抽样调查的资料中获取特定年份的数据。我们采用了通过将人口普查资料与历年宁波市教育统计数据相结合的方式,推导出宁波市本地从业人员历年受教育水平情况。根据宁波市教育机构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以下推导:3

X n =X 0+n 年大学毕业生数+n 年成人高校毕业生数-n 年56周岁及以上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n 年宁波人口净流入;Y n =Y 0+n 年高中毕业生数!从业率+n 年中专、技校、职高毕业生数+n 年成人中等学校和技校毕业生数-n 年成人高校毕业生数-n 年56周岁及以上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人口;

Z n =Z 0+n 年小学毕业生数!从业率+n 年初中毕业生数!从业率-n 年成人中等学校和技校毕业生数-n 年56周岁及以上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口;

其中,X n 、Y n 、Z n 分别代表宁波市n 年份具有大专及以上、中专和高中、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的从业人员数,X 0、Y 0、Z 0分别代表宁波市1990年具有大专及以上、中专和高中、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的从

业人员数,推导结果见表1。

4

96 社会 2007 4

在此基础上根据公式2,计算得出各年份宁波本地人口结构水平(见表1和图1)。

表1:宁波市本地人口结构水平

大专及以上(人)

中专和高中(人)

初中及以下(人)

高等比例(%)

中等比例(%)

初等比例(%)

本地人口结构水平1990510413299772869983 1.5710.1588.28764.11991586343539232847149 1.8010.8687.34769.61992661043831292822214 2.0211.7186.27775.71993749784070642807467 2.2812.3785.35781.21994837224309252791135 2.5313.0484.43786.71995958304634632778786 2.8713.8883.25793.819961097355041932754977 3.2614.9781.78802.619971249955483602724459 3.6816.1480.18812.019981411135969422696641 4.1117.3878.51821.819991602176465092645855 4.6418.7376.63833.120001757586936062590233 5.0820.0574.87843.420011949607445682526666 5.6221.4872.89855.120022282077847792461416 6.5722.5970.84868.8200327293682983223798337.8423.8368.33885.8200432582987974622815919.3425.2365.43905.52005

380451

981057213308610.8928.0761.04

932.9

图1:1990 2005

年宁波市本地人口结构水平

可以看出,宁波市本地人口结构水平在1990年到2005年的16年间,经历了一个平稳上升的过程,但总体而言,增长比较缓慢,年均增长

率只有1.34%。尽管如此,高等学历水平还是有了显著的提高,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3.78%。

97 流动人口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

(三)流动人口对宁波市人口结构水平的影响

近年来,宁波市流动人口增长迅猛,短短11年间,宁波市流动人口已经从1995年的27.5万增长到2005年的约245万,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4.7%。根据宁波市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材料,我们对宁波市流动人口结构水平进行相应的测算,5得到宁波市流动人口结构水平(见表2和表3)。

5由于宁波市流动人口主要来源省份在全国属于中等发展水平,因此,本研究假定宁波市流动人口文化素质的变化也从属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根据何燕(2004)的研究,中国1990 2002年人均受教育年限基本服从线性分布,在此,本研究假定宁波流动人口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也服从线性规律。

结合现有关于宁波市流动人口的数据,已知2002 2005年宁波市流动人口结构水平的平均变化率为1.53%,以此为基础对1990 2002年宁波市流动人口的结构水平进行推算。考虑到2000全国高校进行了大规模的扩招,使得近年来一部分地区人口结构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以宁波市为例,1990 1999年其人口结构水平年均提高1.0%,而在2000 2005年期间,年均提高达到了2.04%,为前一时期的两倍还多。但在全国的资料上,并没有这种明显的变化,人口结构水平上升的较为稳定。其中原因主要是全国人口基数庞大,高学历的增量在巨大的基数和新增劳动力数量的双重作用下,表现并不明显。而宁波市作为经济发达地区,高校的迅速发展和外地人才的涌入,使得其人口结构水平在短时期内有了较大的提升。基于以上分析,根据流动人口来源地广的特点,我们采用在2000 2001年期间按人口结构水平1.53%的水平递增,1990 1999年则采用宁波市与全国水平的加权算术平均值,即按1.32%的水平变化。具体权数的确定根据宁波市2002 2005年流动人口结构水平的变化(12.2)与全国从业人员结构水平的变化(5.42)的数值而定,分别为1.53/(1.53+0.32)=0.827和0.32/(1.53+0.32)=0.173,最后对其进行加权求和0.827!1.53%+0.173!0.32%=1.32%。

我们从图2的人口结构水平曲线可以看出,流动人口拉低了城市人口结构水平曲线,在2000年以后表现尤为明显。我们注意到,上世纪90年代初流动人口对城市人口水平并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90年代初宁波市的流动人口比例过低(1995年以前流动人口数量占城市全部从业人员数的比例不到5.78%),难以对城市人口水平产

表2:2002 2005年宁波市流动人口结构水平

年份大专及以上(人)

中专和高中(人)

初中及以下(人)

人口结构水平

200224,92498,277702,058785.2200352,218190,9061,219,753795.6200494,021303,8501,631,731814.22005

94,353

411,450

1,842,005

821.8

98 社会 2007 4

表3:1990 2001年宁波市流动人口结构水平的推测

年份流动人口数(万人)变化率(%)流动人口结构水平推测值

199012.7 1.32669.5

199115.66* 1.32678.3

199218.62* 1.32687.3

199321.58* 1.32696.3

199424.52* 1.32705.5

199527.5 1.32714.8

199633.0 1.32724.3

199745.6 1.32733.8

199853.0 1.32743.5

199960.4 1.32753.3

200075.2 1.53763.3

2001102.0 1.53773.4

注:1990年流动人口的数据来源于宁波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带*处数据为采用插值法计算的估计值。我们采用加权算术平均

法计算宁波市城市人口结构水平的综合值,方法如下:城市人

口结构水平=本地人口结构水平!

本地人口数

本地人口数+流动人口数

+流动人口结构水平!流动人口数

本地人口数+流动人口数 表4:流动人口对宁波城市人口结构水平的影响

年份本地人口数

(万人)

本地人口

结构水平

流动人口数

(万人)

流动人口

结构水平

城市人口

结构水平

1990325.1764.112.7669.5760.5

1991326.0769.615.7*678.3765.4

1992327.1775.718.6*687.3770.9

1993329.0781.221.9*696.3775.9

1994330.6786.724.5*705.5781.1

1995333.8793.827.5714.8787.8

1996336.9802.633.0724.3795.6

1997339.8812.045.6733.8802.7

1998343.5821.853.0743.5811.3

1999345.3833.160.4753.3821.2

2000346.0843.475.2763.3829.1

2001346.6855.1102.0773.4836.5

2002347.4868.8127.7785.2846.3

2003348.3885.8171.0795.6856.1

2004348.7905.5212.7814.2870.9

2005349.5932.9245.0821.8887.1

注:本处人口数指的是从业人员数

99

流动人口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

生显著的影响。1995年,特别是近5年来以来,随着流动人口比例的迅速提高,流动人口对宁波市城市人口结构水平的影响越来越大,其对城市人口结构水平的拉低效应也越来越显著。

图2:

宁波市城市人口结构水平曲线

二、基于人口结构的流动人口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分析(一)产业结构水平测度模型及实证分析

产业结构是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产业结构演进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表现为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变动,向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合理化发展,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产业结构顺着第一、二、三产业占优势地位递进的方向演进;第二,产业结构沿着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分别占优势地位递进的方向演进;第三,产业结构顺着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的方向演进;第四,产业结构顺着低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向高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方向演进。

产业结构水平是对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变程度的一种衡量,通过将产业结构水平综合化为一项定量指标,以此来表明该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的高度。对于产业结构水平的测度,国内外的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并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我们认为,衡量一个经济系统的产业结构水平,需要对不同产业的技术特征、要素消耗特征、资本结构特征、产品价值构成等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个别产业水平,在此基础上对产业结构水平进行评价。如何较

100 社会 2007 4

为准确地计算出个别产业水平值,是测度特定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水平的关键。我们还认为,产业结构演进是伴随着分工与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持续进行的,分工与专业化是产业结构演进的决定性因素。分工是指人类根据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不断扩展其特有劳动行为的外在形式,并对劳动行为按种和类的不同进行细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社会的不同部门和各部门内部不同的单位,形成了不同的产业和产业结构。专业化是与社会分工共生的经济社会现象,它是指个人或群体按照分工的要求,专门从事某一类或某一环节的劳动,以提高劳动效率的过程。专业化与分工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分工离不开专业化,专业化离不开分工。劳动生产率提高是分工与专业化的必然结果,是分工与专业化水平的集中体现,因此也是产业水平的集中体现。

假设一个产业结构系统由n个产业部门组成,h i表示第i个产业部门的产业水平值,k i为第i个产业部门在整个产业结构系统产出中所占的比例,则这个产业结构系统的产业结构水平H为:

H=

n

i=1

k i h i n=1,2, n(3)

由于劳动生产率是产业水平的集中体现,本研究采用劳动生产率来作为产业水平值h i的衡量指标,h i=p i/l i,其中,p i为i产业的产值;l i为i产业的从业人员数,它是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代表了该产业的劳动投入;p i/l i为i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则产业结构水平H为:

H=

n

i=1k i

p i

l i

n=1,2, n(4)

由于在实证研究中,发现各个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存在巨大的差别,低劳动生产率产业的变化容易被高劳动生产率产业所掩盖。因此,本研究对公式4式作了进一步修正,在不对其曲线变化趋势产生本质影响的前提下,对劳动生产率加以开方处理,以提高水平变化的敏感性,可得:

H=

n

i=1

k i p i/l i n=1,2, n(5)

式中,p i/l i称为第i产业水平系数,用L i表示,产业水平系数越

101

流动人口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

大,表示该产业水平越高。k i p i/l i称为第i产业对产业结构水平的贡献值,通过百分比换算可将各产业贡献值变为各产业对产业结构水平的贡献度,用M i表示,M i的值越大,说明该产业在产业结构水平形成中所发挥的作用越大;反之,说明该产业对产业结构水平的贡献越小。

表5:1990 2005宁波市产业结构水平

三次产业比例k1k2k3三次产业贡献度

M1M2M3

三次产业水平系数

L1L2L3

产业结

构水平

199020.756.822.413.062.524.50.450.790.78471.8

199117.452.430.19.953.636.50.4760.858 1.01583.8

199214.655.030.37.157.235.70.4650.996 1.12795.7

199313.556.829.87.659.732.70.575 1.08 1.125102.6

199413.756.829.57.860.232.00.677 1.261 1.291119.0

199512.858.328.97.561.231.30.782 1.395 1.44133.0

199611.756.631.7 6.558.135.40.833 1.541 1.677150.1

19979.557.033.5 4.758.836.50.799 1.676 1.769162.4

19989.155.835.1 4.458.237.40.895 1.916 1.956183.7

19998.955.935.2 4.357.937.80.927 1.974 2.041190.4

20008.156.035.8 3.858.038.20.934 2.075 2.14200.4

20017.654.837.6 3.854.741.5 1.019 1.999 2.207200.3

20027.255.237.6 3.652.943.5 1.073 2.065 2.501215.8

2003 6.356.037.7 3.155.141.8 1.129 2.264 2.561230.4

2004 5.757.037.3 2.957.140.0 1.246 2.471 2.649246.8

2005 5.355.339.4 2.754.542.8 1.298 2.52 2.772255.4

数据来源:宁波市历年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

本研究中,产业结构数据主要是利用历年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并通过计算得到,在时间跨度上,我们采用了1990 2005年的数据,相关数据(如GDP)历年有调整的,本研究均以最新统计年鉴为准,以保证数据资料的统一性和继承性。我们用k1、k2、k3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用L1、L2、L3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产业水平系数,用M1、M2、M3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对

102

社会 2007 4

流动人口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

产业结构水平的贡献度。相关数据和计算结果见表5。

(二)人口结构水平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及其测度模型

众多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成果表明,产业结构的升级总是伴随着三次产业比例的调整,一个典型的特征是第三产业比例的上升。鉴于此,本研究将人口结构水平与第三产业比例作为自变量,将产业结构水平作因变量,采用宁波市的相关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对人口结构水平与产业结构水平关系进行研究。根据上述假设,建立模型:

H= +1R+2k+U(6) 其中:H为产业结构水平;R、k分别代表人口结构水平和第三产业比例;U为误差项, 、为待估参数。

H=888.87+ 1.179R+2.89k(7)

9.399 7.071 2.031

R2=0.973,F=230.01,VI F= 5.734

即:产业结构水平= 888.87+1.179!人口结构水平+2.89!第三产业比例。

公式4式表明:人口结构水平与产业结构水平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人口结构水平上升1,就能使产业结构水平上升1.179。

进一步,我们对H、R、k三个变量分别取自然对数,得到三列新数据ln H、ln R、ln k,再利用它们在SPSS上进行线性回归得到模型:

ln H=32.916+ 5.12ln R+ 1.045ln k

4.549 4.052 2.549

F=91.238,V IF= 4.440

几项主要的参数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性。从该模型方法中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人口结构水平上升1%,就能使产业结构水平提高5.12%,这充分地说明了人口结构水平对于产业升级的重要影响。

(三)流动人口对宁波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从拟合模型中我们已经发现,城市人口结构水平与产业结构水平呈正相关的关系,这也就意味着,人口结构水平的下降或上升速度减慢将会导致产业结构水平降低或升级缓慢。

在图3中,我们假设流动人口具有与本地人口相同的受教育水平,并在此前提下对产业结构水平进行了模拟,结果发现:在这种假设条件

103

下,城市产业结构水平模拟值在后期要明显高于实际值,并表现出差距日益增大的趋势。它说明,流动人口对产业结构升级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这种影响随着流动人口数的增加而不断增强。

图3:假设流动人口具有与本地人口相同受教育水平时

对产业结构水平的模拟

三、基本结论与解释

通过宁波市流动人口对城市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分析,我们得到了两个基本结论。第一,城市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具有相互反映与相互影响的特点。一方面,城市人口结构是特定时期城市产业结构的反映,不同的产业结构需要不同的劳动力结构,因而间接决定了人口结构;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又是特定人口结构的反映,人口结构通过影响消费需求结构和劳动力供给结构决定了各行业的规模、效率和质量,从而决定产业结构水平。实证分析表明,人口结构水平每上升1%,就能使产业结构水平提高5.12%。

第二,流动人口的增加拉低了城市人口结构水平曲线,延缓了城市人口结构水平的提升,从而通过人口结构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产生抑制影响,而且这种影响随着流动人口数的增加而不断增强。对此,我们的解释是:流动人口产生的资本替代效应削弱了企业创新动力,流动人口知识、技术、技能积累不足制约了企业技术进步,流动人口消费能力偏低维持了城市低端产业的生存空间,三方面的共同作用抑制了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

(一)流动人口产生的资本替代效应削弱了企业创新动力

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其直接结果就是导致流入地城市劳动力市场供给的迅速增长。按照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理论,劳动力供给的短期

104 社会 2007 4

流动人口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

大量增加必然会导致劳动力价格或工资水平的下降。工资水平的大幅下降或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又将诱使企业雇用更多低廉劳动力来替代对设备、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从而降低了资本有机构成。短期内企业会因劳动力成本的降低而获得超额利润,但从长期来看,过低的资本有机构成会制约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特别是会削弱企业开发产品、改善工艺、引进技术、更新设备、增强管理等创新动力,将使企业发展失去后劲。进一步,由于企业创新动力的下降,使企业满足于维持低水平的生产,这又将增加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难度,增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难度,从而抑制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二)流动人口知识、技术、技能积累不足制约了企业技术进步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促进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而优化产业结构的根本途径。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员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体现在企业的每一个员工身上。流动人口大部分都是文化程度较低、技能不突出的传统务农人员,缺少进行创新的知识、技术、技能、经验等方面的积累。进入企业后,一方面大部分流动人口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对企业产品、技术、工艺、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活动难以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降低了企业平均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流动人口对创新成果的理解、掌握、应用比较困难,企业实施创新成果需要的时间更长、需要的经费更多,增加了企业创新成果的应用成本,降低了企业创新成果的利用效率,两方面的共同作用制约了企业创新水平的提高,影响了产业的技术进步,抑制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三)流动人口消费能力偏低维持了城市低端产业的生存空间

消费结构是决定产业结构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或倾向通过市场需求表现出来,引导商品生产和资源配置方向,从而影响和决定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流动人口的收入水平一般都较低,社会保障也不足,家庭负担又较重,因此他们的消费能力、消费水平都明显低于市民。流动人口进城,特别是流动人口在城市人口中比例的不断增加(如宁波外来人口已达到总人口的1/3),迅速提高了低档产品的需求比例,明显改变了城市消费结构,降低了市场需求水平。同时,大批流动人口进城,又拉低了城市劳动力平均工资水平,削弱了城市劳动人口的平均消费能力,也降低了市场需求水平。市场需求水平的降低维持了城市低端产业的生存空间,阻碍了城市落后产业的转移

105

社会 2007 4

和淘汰,从而抑制了产业结构升级。

参考文献

白雪梅,赵松山.1995.浅议地区间产业结构差异的测度指标[J].江苏统计(12).陈广洲、李传军.2005.投影法在城市产业结构评价中的应用探讨[J].技术经济

(7).

陈静、叶文振.2003.产业结构优化水平的度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

程如轩.2001.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计指标初探[J].中国统计(7).

何燕.2004.人力资本提升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D].武汉理工大学.

靖学青.2005.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对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5).

伦蕊.2005.工业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的基本测评[J].江苏社会科学(2).

马涛等.2004.新型工业化的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指标体系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5).

潘文卿、陈水源.1994.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水平的定量测算[J].开发研究

(1).

苏静.2005.人力资本扩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分析[J].煤矿现代化(1).

杨黎源.2006 10 22.宁波市外来农民工的劳动状况调查[OL].ht tp://ww w.

so ciolog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44476467.html,.

张志强.2001.我国人口素质水平的统计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4).

周昌林.2005.第三方物流组织???理论与应用[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责任编辑:劳 勤

106

1978 2005populatio n data fr om the2006Beijing yearboo k.T he computed numbers wer e t he r atio s o f the mig rants in Beijing by the nat ives in Beijing fr om1978to 2005,appr ox imating the p va lues in the different year s.T he r esulting fitt ing cur ve was satisfying,confirming the reasonableness in tr eating such r atios as appro x imate p v alues.F ur thermor e,the invading par ameter o f m and the ex ter minating parameter o f e w ere both obtained,making it possible to take the Lev ins mo del to analy ze,pr edict,and st udy the dy namics of the po or people liv ing in ur ban slums.L astly,a new method of co mputing a value,w hich is an impo rtant co nstant in the A llee like effect when studying urban slums at the M etapo pulation level,is ex plained in t he paper.

Key wo rds:M etapopulatio n,urban ecolog y,ur ban slums,A llee like effect

An Empirical Study o f Floating Populations#Influences on the U rban Industr ial Str ucture Improv em ent???T he Example of City N ing bo

Zhou Changlin&Wei Jianliang 94……………………………

Abstract:T he quantitativ e analysis of N ing bo data led to the fo llow ing f inding: With the lev el o f po pulat ion structure raised by one per cent,the level o f industria l st ruct ur e wo uld be impr oved by5.12per cent.While flo ating po pulations could pr ov ide suppor t for a rapidly rising urban economy,they mig ht at the same time ho ld back t he gr ow th of urban industr ial structure because they could pull dow n the level o f the urban populatio n st ruct ur e,t hus r educing t he speed of its escalatio n. T his paper offer s three ex planations,namely,the capital substitute effect fr om float ing populatio ns can w eaken enterpr ises#initiat ive creativ ity;the lack of know ledge and skills of f loat ing populatio ns can hinder enter pr ises#adv ances in technolog y;and the low consuming po wer of flo ating po pulat ions can help sustain the space fo r the survival of the industries o n the low end.

Key wo rds:floating po pulat ion,level of population str ucture,industria l structure improv ement,empirical study

The Theoretical Backg round o f Prasenjit Duar a#s Resear ch on Chinese Natio nalism

Wei Lei 107……………………………………………………………

Abstract:Prasenjit Durara#s studi es of Chinese nationalism have profound theoretical background.First of all,his research reflects his concerns for the interconnected reality of nationalist movements and g lobalization.Second,his studies have bee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recent theoretical research,especially in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a during the

207

宁波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宁波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蒋益芳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刊名: 新西部(下半月) 英文刊名:NEW WEST 年,卷(期):2008,""(3)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3条) 1.宁波服务业要跨越式发展 2.李万友对我市第三产业比重较低成因的分析和建议 3.宁波市统计局宁波统计年鉴2004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陈钧浩.CHEN Jun-hao宁波发展高端服务业研究-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2(3) 宁波谋求经济转型升级、城市发展水平提升和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必须着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在发展高端服务业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区位优势、港口优势和块状经济发达、制造业密集、中小企业众多、高新技术区块兴起等特点,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努力发展贸易、金融、会展、物流等现代高端服务业,着力推进研发、设计、创意等生产性高端服务业集聚性发展. 2.期刊论文彭新敏.PENG Xin-min宁波各区域公共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21(1) 本研究所界定的公共服务业主要包括科学研究、教育、卫生保健和公共管理四个行业,并从产业发展状况和发展环境两个维度构建了区域公共服务业的评价体系,包括行业规模、效益、结构、潜力四个模块,30个指标.同时选取宁波各区域公共服务业为实证对象,采用2005年截断面数据,用德尔菲法和线性加权法对各区域公共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3.期刊论文陈朗.CHEN Lang宁波服务业利用外资的特征研究与对策-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5,17(3) 本文对宁波市90年代中期以来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宁波市服务业利用外资的现状特征,指出宁波市服务业利用外资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结构性偏差.结合入世后服务业所面临的新的开放形势,文章最后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4.期刊论文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FDI) 的特点及宁波的机遇-经济师2005,""(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服务领域的国际直接投资得到快速发展.服务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制造业明显不同,文章从分析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出发,认为服务业跨国投资的发展,为宁波利用外资实现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 5.学位论文郑世盈宁波保税区仓储服务业转型问题研究2008 我国保税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在经济总量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保税区设立的三大主体功能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宁波保税区是浙江省唯一的保税区,对于长三角南翼经济体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区域的特殊功能并没有完全的发挥,相关产业的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保税仓储服务产业在产业规模和经营绩效上都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本文从这个基点出发,在对宁波保税区仓储服务业作出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构建产业转型发展的目标模式。全文共分6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文章的前言,首先简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研究的目标和研究的方法,其次是关于文章的理论基础部分。 第二部分是我国保税区和宁波保税区发展现状分析,分别对我国保税区和宁波保税区的基本情况和主体功能的发挥情况作了分析。 第三部分是现状分析部分,首先是宁波保税区和区内仓储服务业的基本情况作了简单介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宁波保税区仓储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造成这种状况的正面的负面的影响因素。 第四部分是本文的中心内容部分,文章首先对仓储服务业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做了简要的阐述,其次从产品内涵分析和形式分析两个部分,分别借用了产品分析理论,对仓储服务产品作了深入的分析,提出要拓展仓储服务的增值服务关键在于拓展仓储服务产品延伸层的相关服务,其次对保税物流的模式作了简要介绍,从而推导出适合保税区的几个物流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宁波保税区仓储服务业转型的目标和三个转型发展的可行模式,以及一个成功转型的案例分析。 第五部分是政策建议,文章从保税区政策环境的优化、区域政府的配套措施和仓储服务企业的政策建议三个层面分别对促进宁波保税区仓储服务业的转型发展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最后是简要的总结。 6.期刊论文吕建锁.俞炜.LU Jian-suo.YU Wei中心城区服务业发展策略研究——以宁波海曙区为例-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19(4) 现代经济社会中,服务业已成为策动经济增长、影响城区发展的强大动力.服务业作为当前海曙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体现了海曙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海曙区应围绕构筑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现代服务业新体系,重点发展商贸物流业、休闲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 7.期刊论文王凌.WANG Ling知识型服务业发展:基于宁波的调查与分析-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0(2) 做大做强知识型服务业、实现现代服务业突破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决策.本文通过对宁波发展知识型服务业的现实基础与待解决问题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产业协调发展、系统规划引导、拓宽融资渠道、加快人才培养、强化基础工作等发展宁波知识型服务业的一些想法与对策. 8.期刊论文李歆.LI Xin宁波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1)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大力发展服务业,抢占经济增长制高点,发挥服务业的积极作用意义重大.但目前宁波服务业占GDP比重在全国18个副省级城市及直辖市中居最后一位,尚处在起步阶段,本文旨在对宁波现行的服务业分析,根据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和提升现代化水平的要求,探寻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9.学位论文钱江宁波知识型服务业与城市化相关性研究2009 现代社会的发展必然依赖于高新科技产业和知识型服务业的高速发展。知识型服务业是一种基于高度专业化知识,以提供高智力附加值的知识(或

陕西省城市产业结构分析

陕西省城市产业结构分析 摘要: 在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基础上,对陕西省的十一个市、示范区的城市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其分析结果表明:虽然陕西省各市、示范区的经济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但从总体上来说,是依赖全省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同时,也可以看到其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与低层次化,特别是竞争优势不足的缺陷。各市区应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明确支柱产业和重点发展产业,注重区域分工协作,促进区域平衡协调发展,进而实现全省经济实力的整体提升。 关键字:陕西;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法 ABSTRACT: In this paper,I want to use the shift-share analysis method. Eleven of the city of Shaanxi Province,demonstration area of the city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been analyzed.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cities of Shaanxi Province are achieve great increase in economy,but generally speaking,the economic increase by the lead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province. At the same time,we can see the ir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low-level. Especially,competitive advantage shortage. All cities should combine loc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nd resource endowment,clear the pillar industries and key industry,focus on regional division of labor,promot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balance,and achieve the overall promotion of the province's economic strength. Key word: Shaanxi;industrial structure;shift-share analysis method 引言 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在区域内各产业的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在一个区域中,其产业结构及其优劣的程度将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的效益以及区域资源配置的效率[1]。通过一系列的实际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现代经济增长方式本质上是结构主导型增长方式,即以产业结构变动为核心的经济增长”[2]。因此,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优化升级是实现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举措;但是,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首先要对区域产业结构

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与升级对策研究

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与升级对策研究 在对齐齐哈尔市产业发展现状调研基础上,从经济发展所处的工业阶段、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两个方面对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现行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提出促进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 标签:产业结构;产业升级;高度化 “十二五”时期,是全球后金融危机时代第一个五年,是我市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五年,与此同时,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制约齐齐哈尔市经济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抓住国家进一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机遇,研究齐齐哈尔市产业升级对策,有利于加快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升产业和产品层次,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齐齐哈尔市三次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2013齐齐哈尔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230.4亿元,比上年增长8.5%。第一产业增加值280.3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451.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498.8亿元,增长9.3%。三次产业结构为22.8:36.7:40.5。第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4.4%、44.5%和41.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3396元,增长9.5%。 二、齐齐哈尔市三次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结构分析 (一)所处的工业阶段分析 工业化是任何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经的重要阶段,工业化程度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达程度〔1〕〔2〕。为了分析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的现状,根据我市人均GDP相关数据,运用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的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三阶段模型〔3〕,判断当前齐齐哈尔市工业化所处的阶段。 根据《1996-2012齐齐哈尔市经济统计年鉴》人均GDP数据和《2013中国统计年鉴》历年汇率均价,把2000-2012年齐齐哈尔市人均GDP折算为美元,并把折算后的人均GDP与钱纳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模型进行对比,以1996年为标准进行判断,2011年齐齐哈尔市人均GDP为3081.53美元,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2011年以前齐齐哈尔市工业化水平基本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齐齐哈尔市的经济发展不但落后于整体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而且落后于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速度,同时距实现成熟的工业经济阶段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距离。 (二)高度化分析 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一国或地区在动态的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其产业结构所

外资对宁波产业结构的作用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外资对宁波产业结构的作用分析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迅速发展,外资企业投资结构逐步优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尤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我国加入 WTO 以后,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呈现出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外商直接投资不仅促进了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同时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也有很大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但由于种种原因,外商直接投资也加剧了我国加剧产业结构的结构性偏差和产业内部发展不均衡。 宁波是我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是我国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经济中心城市。外商直接投资不仅促进了宁波经济总量的增长,同时对宁波的产业结构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中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引进外资在促进宁波产业结构优化、改善产业技术有机构成的同时,也提高了各个产业的素质。但外商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还加大了三大产业的结构性偏差和产业内部发展的不均衡,这将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 因此,研究外商直接投资与宁波的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促进宁波的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高效化,增强宁波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为了研究外商直接投资与东道国产业结构之间的理论联系,有必要对不同学派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产业结构的作用分析作一回顾。 2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2.1国外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的研究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弗农维农(Raymond Vernon,1966)创立了国际直接投资的产品周期理论(International 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弗农根据产品在市场上的生命存在由产生、发展到灭亡的规律,把产品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创新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并根据这一规律把三个阶段和美国企业的

沧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调整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44476467.html, 沧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调整分析 作者:吕媛刘孜仪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6年第19期 摘要:在环渤海地区,沧州市是一座长期被忽视、被低估的城市。2014年3月26日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河北省各地市,尤其是处于沿海经济区的沧州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因此,沧州要抓住机遇,正确认识自身的产业结构演进历史和发展现状,进而做出调整及优化,加快促进沧州的产业结构升级 关键词:沧州;产业结构;优化 一、沧州市所处经济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1.沧州所处经济发展阶段 2014年,沧州市地区生产总值3133.38亿元,比上年增长8.0%,在2014年河北省11个地市GDP排名中名列第三位,其经济发展水平在河北省中发展较高。2014年沧州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0.1:51.9:38.0。因此,目前沧州的产业结构是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二三一”型。 2.沧州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根据2005年—2014年沧州三产的占比数据可知,沧州市三次产业的变动规律符合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趋势。目前,第一产业所产比重比较稳定,所占比重基本维持在10%以上,主要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的变动。沧州的第二产业发展与全国基本一致,除2008年奥运会所造成的2009年二产比重有所降低之外,其余年份都发展相对稳定,基本维持在50%以上,但相较于2005年二产比重还是有所下降。沧州的第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还有逐步增长的趋势,说明沧州的第三产业发展虽与发达城市相比尚有差距,但仍有发展潜力。 二、沧州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对比分析 1.第一产业内部结构 国际第一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就是,随着地区经济水平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种植业所占比重将会逐步降低,而畜牧业和渔业的比重将逐步提高。根据沧州2014年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第一产业内部结构的显著特征呈现出种植业所占将近60%的比重,种植业比重偏高;而其区位商较高的畜牧业与其所占比重也不相符。除此之外,沧州位于环渤海的核心位置,属于临海经济发展区,然而其渔业发展所占比重却只占5%,区位商也只有0.4,可以看出,沧州没有充分发挥其临海的优势而大力发展渔业。由此可知,沧州目前的第一产业结构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

我国产业结构现状

我国产业结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一产业增长相对缓慢第二产业增长快速,第三产业突破以商贸、餐饮为主的单一发展格局,加速了金融、保险、研发咨询等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增长缓慢,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增长速度高于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总体上看来我国产业结构在保持二、三一型基础上不断的优化,但是,无论从静态还是动态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许多问题仍然存在。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时期,急需国家政策的制约目前而言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扭曲,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业中,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错位。 (2)第二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 (3)高增长新生行业的地位尚不突出。我国缺乏高增长性、带动力强的支柱行业,这是经济增长

乏力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的IT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虽然很快,但由于相关政策的不够完善,导致其中的泡沫十几分严重,更是由于08年的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导致今年的高增长行业的不堪一击。 (4)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我国的服务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用三种国际上常用的指标衡量,我国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比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低10~17个百分点,而且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扭曲,没有正确的政策来制约,从而使得服务行业目前而言一片混乱。 (5)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压力。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人口众多,我国工业化所面临的国土、资源、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等问题,是其它绝大多数工业化国家未曾遇到过的。我国如果模仿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消费模式,我们自己和整个世界都将难以承受。 二、WTO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政策取向

最新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战略探析

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战略探析

[摘要]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重要内容。当今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技术密集型产业”到“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产业结构转型已是国家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唯一出路。本文借助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通过实例分析,探寻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产业结构转型发展战略 城市经济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变革中求发展。在这个背景下将《孙子兵法》与正处于产业转型与变革时期的城市发展结合起来,探寻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战略,即“读古人的书,做当今的事”是十分必要的。 一、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就是说:筹划周密、条件具备就能取胜;筹划不周、条件不周、条件缺乏就不能取胜。使命和远景的确定,目标体系的建立,战略方案的制订会为城市的产业转型与资源的重新配置规划明确的方向。因此为城市的产业转型制定战略规划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二、发展战略的基础:“修道保法” “修道保法”,是指要明确使命与目标,并建立一套确保使命与目标实现的机制。 在产业结构转型上以韩国经济的发展为例,其中经转型后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韩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韩国为规划和发展文化产业,于2001年成立了文化产业振兴院,该院每年可得到政府 5000万美元的资助。在法制建设方面韩国政府先后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法》、《设立文化地区特别法》等项法规。近些年又陆续对《影像振兴基本法》、《着作权法》、《电影振兴法》、《演出法》、《广播法》、《唱片录像带暨游戏制品法》等做了部分或全面修订,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法律法规保障。 可见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产业结构转型其根本就是要促进技术与知识的发展与创新。因此引导产业结构转型也该有相应的政策、法律、措施来保障。 三、发展战略的核心:“知己”

宁波服装出口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定稿

目录 中文摘要 (1) Abstract (1) 一、宁波服装出口的现状 (1) 1、服装出口贸易的规模 (1) 2、服装出口市场 (2) 3、服装出口贸易方式 (2) 4、服装品牌发展情况 (3) 二、宁波服装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3) 1、宁波服装出口面临的国际方面的问题 (3) (1)国际服装市场竞争 (4) (2)贸易保护 (4) 2、宁波服装出口面临的国内方面的问题 (4) (1)国内市场竞争 (4) (2)原材料价格,劳动力价格的上涨 (4) (3)人民币的升值 (5) 三、服装出口的对策分析与建议 (5) 1、企业方面 (5) (1)开拓新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 (5) (2)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品牌战略 (6) (3)推行“科教新贸”,以质取胜 (6) (4)建立市场快速放映机制,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6) (5)培养引进各种人才,构建人才优势 (6) 2、政府方面 (7) (1)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7) (2)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系统 (7) (3)产业结构的调整 (7) (4)实施奖励机制 (7) 3、行业协会方面 (7) (1)发挥广告的作用,组织产品展销会 (7) (2)积极做好行业内部培训 (7) (3)规范行业秩序 (8) (4)信息共享 (8) 四、结语 (8) 参考文献 (9)

宁波服装出口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2008级4班卢正花 指导教师潘曦 中文摘要:服装业作为宁波经济发展和出口创汇的传统支柱产业和城市产业,一直以来对宁波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作为服装出口大市的宁波,做中国的服装产业也出口甚大。为此,本文立题,在讨论国内外形式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宁波服装出口的现状,分析宁波服装业出口所面临的问题。然后从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三个层面提出应对宁波服装出口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宁波服装出口现状 Abstract:The clothing industry as ningbo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traditional export pillar industry and urban industry,In ningbo has bee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has important function,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leading market clothing export ningbo, making Chinese clothing industry is also export is great. Therefore,this paper LiTi i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the form,the paper expounds systematically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ningbo clothing export,ningbo garment industry analysis with the problems of export。And then from the government,enterprises and industry association three levels corresponding ningbo clothing exports of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Ningbo clothing export situation 一、宁波服装出口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我国是世界公认的服装出口大国,服装出口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宁波又是中国服装出口的大市,近几年来,宁波服装出口出现了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成都市产业结构分析

成都市产业结构分析 姓名:** 学号:** 导师:**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一、偏离----份额模型的建立 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 —share Method),是美国学者于20世纪60年代相继提出的,80年代初Dunn 集各家之所长,总结成现在普遍采用的形式。这种方法在国外区域与城市经济结构的分析之中应用广泛。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是揭示区域与城市产业结构变化原因,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确定未来经济发展主导产业的主要方法。 (一)基本原理 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更 大区域的经济发展作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 即份额分量(thenational growth efect),结构偏离分量(the industriamix efect)和竞争力偏离分量0he shift share efect),以此来分析区域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相对于其所在更大区域的平均水平的偏离状况,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势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进而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二)模型构建 成都市的经济规模用b 表示,全国的经济规模用B 表示,0为基期,t 为末期,将区域经济划分为3个产业部门用j(j=l ,2,3)表示,即以b j0,b jt 分别表示成都市三次产业部门在基期和末期的经济规模,以B j0,B jt 分别表示全国三次产业部门在基期和末期的经济规模。 成都市第j 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的增长率为: 0,0 ,,ij ij t ij ij b b b r -= ( j=1,2,3) 5001000150020001995年 2000年 2005年 2008年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图1 1995—2008年成都市三次产业经济规模图 全国第j 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的增长率为: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以鹤壁市为例 2013年10月29日18:50 来源:《当代经济》2013年第9期作者:刘兴宇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13 摘要:采掘业和初加工业位于产业链的上游,产成品附加值低、耗费劳动多、环境污染严重。因此,资源型产业必然要向产业链下游的深加工业发展。本文研究了鹤壁市产业结构优化的问题,分析了资源型产业结构优化对能源和环境的影响,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资源型产业,产业链,结构优化,循环经济 一定时期内,城市由于资源长时间大量开采加工逐渐形成规模产业,这些依靠资源开采和初加工而形成的产业通常被称为资源型产业,这些城市被称为资源型城市。资源型产业的上游是资源的生产和加工,受储量影响大,生产极度依赖资源,耗能多,环境污染严重,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下游产业附加值高,资金需求大,技术生产条件高。本文以鹤壁市为例分析资源型产业的优化途经。 一、鹤壁市资源型产业发展状况 鹤壁市地处河南北部,是依托资源兴起的工业城市,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共发现矿产30多种,已探明矿藏11种,是河南省重要的资源产地和能源重化工基地,为河南省乃至中原经济区的工业发展提供了矿产资源。2005年鹤壁被国家确定为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建市初,鹤壁仅有煤炭生产工业,属于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且产业发展一直依赖矿产资源。自2000年矿产资源探明储量以来,截至2011年,鹤壁市煤炭资源一直为16亿吨,周边并未发现特大型煤矿。面对有增的产业和无增的矿产资源,其产业发展遭遇到了瓶颈。以下从鹤壁市资源型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科研状况和能源产出与消费结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产业结构 鹤壁2000—2011年国民生产总值总体呈上升趋势,2000年第一产业生产总值19.2亿元,2011年为55.95亿元,是2000年的2.9倍。200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1.4亿元,2011年为365.36亿元,是2000年的8.8倍。200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4.6亿元,2011年为89.62亿元,是2000年的3.64倍。第二产业所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最大,其中工业增加值最多,约占第二产业的90.8%、鹤壁市国民生产总值的70%,贡献率最高。鹤壁产业结构大体呈“枣核型”,且中心部分越来越大。 从资源型产业总体来看,2000年资源型产业分行业工业增加值约为2.56亿元,占行业总数的61.9%,2011年约占48%,较2000年资源型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减缓,非资源产业增速加快,资源型产业的比重降低。可见,单一的煤炭工业结构逐渐被打破。2000年煤开采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0.9%,2011年下降到18.3%。2005年循环经济实施以后,农副食品加工业打破了煤炭行业的统治地位。从资源型产业内部来看,2000—2003年煤炭选采业工业增加值占比约为30%,比其他资源型产业占比的总和还多。这表明上游资源型产业发展较为迅速,规模较大。2004年后煤炭选采行业独大的状态逐渐发生变化,一些非资源产业挤占了煤炭选采业的份额,同时,资源型产业也逐渐向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下游产业转移。 2、就业结构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 析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产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推动我省 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发现山东省经济发展迅猛主要归功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本文将从纵向和横向上剖析山东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状况。 【关键词】山东省;产业结构 一、山东省简介: 山东省通过不断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多方面产业发展,使得山东省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使得山东省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率先突破万元,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始终处于我国的排 行前端。山东省采取的强而有力的措施让山东省成为了我国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农业产值已经取得优异的成绩,位居全国第一。山东省非常重视林业的发展,在平稳中发展林业,保护林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林业。山东畜牧业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这些产业的积极发展奠定了山东在中国的农业区域的地位。同时促进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山东工业的发展步伐非常迅速,到现在以能源、化工、冶金等为支柱产业的体系已经形成。 二、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国民经济按照产业发展的时序及劳动对象上的特点, 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一般来说,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 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 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相互制约的方式,它包括三次产业之 间的比例关系和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内部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变动对经济起着决定性影响。 1.产业结构现状纵向分析: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山东统计信息网。从2002 年开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 将农林牧渔服务业划归于第一产业, 但是山东省的第三产业占比并没有太大的回落,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2004-2020)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2004-2020) 发布日期: 2006-8-21 中心城总体规划图 一、基本情况 1、城市概况 宁波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舟山群岛,南依三门湾,西接绍兴市,北濒杭州湾。下辖6区5县(市),市域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总人口660.86万人,其中市区面积2560平方公里,人口291.87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和潜力,成为国内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46.4亿元,财政收入466.5亿元,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7亿吨,居全国第二,集装箱吞吐量520.8万标箱。随着北仑深水良港的开发建设,宁波城市空间由河口向滨海演进,形成了三江、镇海、北仑三片临江、滨海发展的空间格局。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十强,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首批文明城市。 区位图 2、宁波社会经济及城市发展的趋势与要求 “十五”时期是我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在城市化稳步推进和长三角区域格局重组的大背景下,宁波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面临新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首先,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宁波提出了新的要求。浙江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城市化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必须建设几个具有国际性功能、跨省域影响力与较强创新能力

的城市,以强化我省在全国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战略地位。据此,宁波作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拥有深水港优势,将大力发展港口海运业、临港型工业和出口加工业,完善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辐射与集聚功能。 其次,《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对宁波都市区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国务院批准的《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中明确提出了发展三个都市区的目标,其中宁波都市区由宁波市区、舟山市区、奉化市区组成,实现甬—舟港口整体开发。由此,宁波城市将突破现有的城市格局框架和城市形态,城市规划要从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考虑设施的配置、交通的联系和产业的联动。 第三,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了宁波区位条件,进一步强化宁波在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的地位。杭州湾跨海大桥、沿海国道主干线、沿海铁路、甬金高速公路、甬金铁路的建设将使宁波由一个交通末端城市变成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特别是杭州湾大桥的建设,给宁波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将进一步影响宁波城市发展的格局,强化宁波中心城市地位。 第四,宁波城市自身功能提升、港口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完善也给宁波城市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城市功能需进一步提升和优化,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需进一步改善;另一方面北仑港口如何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努力实现国务院提出的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的目标,已成为我市港口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课题。此外,鄞县行政区划的调整,也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宁波整体的发展。 二、规划指导思想及规划特点 本次规划立足长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发展战略,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城乡区域统筹,合理安排城乡空间;坚持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使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防灾减灾能力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坚持现代化和适度超前的原则,建立相应的现代化设施建设标准;处理好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营造兼具江南水乡与现代港城的城市个性,形成江、河、湖、港、桥融为一体的城市风貌特色。 三、规划主要内容 1、城市发展目标 到2020年,经济和社会保持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城乡发展协调,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现代化都市格局基本形成,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地位牢固确立。力争在2020年前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和社会发展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 经济发展目标:到2020年,综合经济实力和城市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成为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浙江省对外开放窗口。 社会发展目标:到2020年,建成社会风尚良好、环境优美、文化繁荣、社保健全、人民生活安康的现代文明城市,确立浙江省高教和科研副中心的地位,更好地体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 建设发展目标:有序推进城市化进程,形成完善的城镇体系结构,拥有先进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城市管理规范有序。通过20年左右时间,把宁波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兼具国际港口和江南水乡特色的生态型现代化城市。 2、城市性质及城市规模 城市性质: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主要职能: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对外贸易口岸;浙江省对外开放窗口和高教、科研副中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产业结构分析

江西财经大学 20 14 ~ 20 15 学年第1学期大作业论文题目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产业结构分析 课程名称产业经济学任课教师万卫红学号姓名 0124819 叶凌杰 0120728 兰卡 0120727 刘宇暄 0120734 潘景怡

目录 前言 (3)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3) (二)文献综述 (3) 1、国外产业结构的研究成果 (3) 2、国内产业结构理论研究成果 (4) 一、袁州区产业结构的现状 (5) 二、袁州区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9) 三、袁州区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14)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产业结构分析 前言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研究的永恒主题。袁州区也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之所以有这一政策是因为在经济发展中,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取决于这个地区有多强大的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和合理的产业结构。而产业是指具有某类拥有共同特性的企业的集合。产业结构是产业之间具有经济技术联系,以市场为主体的存在与分布状态表现出来的,而市场主体则是产业的承载者。产业结构的调整会促进市场主体的发展,市场主体的发展又为产业结构的加速演进创造条件。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为市场主体的外在数量增加和内在竞争力提高创造条件,而市场主体的外延扩张和内在升级也会导致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在现代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演进和市场主体发展的相互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对袁州区市场主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外产业结构的研究成果 在产业结构调整理论中,影响较大的是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转变理论、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罗斯托的主导部门理论和筱原三代平的两基准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的提出的二元结构,是指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即在农业发展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超前进行了工业化,优先建立了现代工业部门。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后来经过古斯塔夫〃拉尼斯和费景汗等人的补充,形成了刘易斯一拉尼斯一费景汗

推进厦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若干思考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厦门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如何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在优先、快速发展工业的同时,带动第三产业,提升第一产业,使现代服务业和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得到迅速提高,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 制造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力量,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先进制造业主要是指以先进制造技术为主要生产手段的制造业,一般说来,其具有三大特征:一是科技含量高;二是生产效率高;三是创新能力强。对于厦门来说,发展先进制造业首先是适应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时代要求;其次,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快速发展工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业强市的必然选择;再次,发展先进制造业是构建“厦门制造”、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可以说,没有强大的先进制造业,就失去了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源,就难以提前基本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也就难以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中心城市。 1、做大做强三大支柱产业。厦门特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电子、机械、化工三大支柱产业为主的制造业结构体系。综观厦门制造业,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明显优势:一是较强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厦门作为我国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对外、对内开放程度居于全国前列,尤其是利用外资水平较高、对外贸易活跃,加上四通八达的海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以及较为完善的市场机制,使落户厦门的企业发展空间较大,整体竞争力较强。同时,经过这些年快速发展涌现出的一大批制造业骨干企业,如戴尔电子、金龙汽车、翔鹭石化等,也形成了较强的后发优势。二是较强的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厦门地方不大,面积仅1569.3平方公里,但高等院校密集,尤其是厦门大学享誉海内外,每万人中大学生比例高居全国前列,企业具备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内地城市中排名第九位。三是有一定的市场优势。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厦门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中心城市,目前已经和周边地区以及江西、广东等地初步形成了相互开放、相互衔接、相互依存的统一市场。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厦门先进制造业发展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这集中体现在产业整体配套能力较弱、产业链条较短,尚未形成真 推进厦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若干思考 谢启标 (中共厦门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福建厦门361012) [摘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厦门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应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着力提升第一产业,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产业结构;厦门 [中图分类号]F40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684(2006)04-0022-05 [收稿日期]2006-07-03 [作者简介]谢启标(1963-),男,福建永定人,中共厦门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金融经济与银行经营管理、特区经济。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产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推动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发现山东省经济发展迅猛主要归功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本文将从纵向和横向上剖析山东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状况。 【关键词】山东省;产业结构 一、山东省简介: 山东省通过不断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多方面产业发展,使得山东省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使得山东省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率先突破万元,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始终处于我国的排行前端。山东省采取的强而有力的措施让山东省成为了我国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农业产值已经取得优异的成绩,位居全国第一。山东省非常重视林业的发展,在平稳中发展林业,保护林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林业。山东畜牧业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这些产业的积极发展奠定了山东在中国的农业区域的地位。同时促进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山东工业的发展步伐非常迅速,到现在以能源、化工、冶金等为支柱产业的体系已经形成。 二、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国民经济按照产业发展的时序及劳动对象上的特点, 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一般来说,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相互制约的方式,它包括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内部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变动对经济起着决定性影响。 1.产业结构现状纵向分析: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山东统计信息网。从2002 年开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 将农林牧渔服务业划归于第一产业, 但是山东省的第三产业占比并没有太大的回落, 说明山东

讨论产业结构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讨论产业结构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城市得到迅速发展,城市化程度有了明显提高,但是,用什么标准或指标来衡量城市的发展水平呢?人们通常按人口数量、用地规模和经济总量,即GDP 来评价。其实,衡量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重要或最核心的指标是城市产业结构。所谓城市产业结构是指,城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产业之间及其内部各行业之间的比例关系的整体表现。由于可以从不同程度对城市产业进行分类,城市产业结构也就具有多重内涵和呈现复杂的关系。 城市发展过程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过程 1.产业结构反映城市发展阶段 区别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基础最主要的是产业构成或产业结构。农村以第一产业,即农业为主,而城市则以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为主。综观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在城市产生的初期或前期,第一产业不断减少,第二产业急剧增加,并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接着随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代替第二产业,并成为城市主导产业。国际国内的经验告诉我们,当第三产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其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时,城市总体发展进

入一个新的时期。知识经济的到来和文化产业的兴起,加速了这一过程。 2.产业结构决定了城市的性质和前景 三次产业比重的不同和结构的差异,往往决定了城市的性质和发展前景。许多资源型城市或工业基地城市,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甚至占绝对优势,经常被确定为工业城市或工矿城市;而第三产业,如旅游业、会展业、文化产业、流通产业、金融业发达的城市,却被确定为旅游城市、文化中心城市、商贸中心城市、金融中心城市等。在工业化比较成熟或后工业化社会,后者往往具有更多的发展优势,充满更美好的发展前景。 3.产业结构直接影响城市功能和作用 三次产业比重的不同,对周边城市区域及对全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一般说,第三产业的辐射力更为深远和影响力更大。如,旅游城市能吸引国内外大量人口来城市旅游、开会、经商以及其他经济文化活动。 4.产业结构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城市总体布局、整体建设,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景观设计,市政设施安排,都要适应产业结构的需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